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在中国人民大学读新闻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看看她怎么说的!爱之光

在中国人民大学读新闻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看看她怎么说的!

姚欣可,毕业于浙江省玉环中学,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19级新生。入学以来,她加入了广播台、新闻周报、青年人大摄影部、校青年志愿者协会支教部和国际部、婧云女生发展俱乐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选择新闻,选择人大9月份初入人大的时候,我惊异于明德楼红墙屹立,校园街道熙熙攘攘,心想这便是我未来四年生活的一方土地,心中一种自豪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这不仅仅是因为自己已成为一名大学生,更重要的是,这里是人民大学,是新闻学的殿堂。对新闻学产生兴趣是在高中时期,那时的我对于这个专业只是略知一二。在高三奋斗闲暇时所阅读的报刊上,时事评论的犀利直击灵魂,新闻挖掘的缜密令人震撼,报道背后的故事发人深思...新闻独特的客观和正义感,以及新闻人那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崇高使命感,与我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高度契合。那时,我清楚地认识到,这就是我想从事的职业,这就是我想要成为的人。自那时起,我便怀着极大的热忱为之奋斗。入读人大新闻学院,可以说是梦想的开始,更为幸运的是,我通过选拔成为国际新闻全英文项目的一员。在新闻学院的学习和生活充实而快乐,这里有亲切可爱的老师和同学,也有为大家实现梦想提供的广阔平台与丰富资源。初来乍到时,甚至一度令我有些眼花缭乱。新生研讨课上,周勇老师讲述新闻发展史,师兄师姐分享学习经验,一起探讨对未来的规划,为我的专业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也让我在入学之初得以快速明确了努力方向。入学以来,我们参观了光明日报社,深度了解国内顶尖媒体的发展历史和工作环境,参加业界或学术界知名人士参与的讨论会,亲耳聆听新闻大家的声音。在这里,梦想仿佛触手可及。不断尝试新知,向着梦想前进在刚开学的几个月,和每一个新生一样,我做了很多的尝试去锻炼和发展自己:当志愿者教老人英语、与外国友人交流、加入校媒与社团,以及参加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在人大,你可以在明德堂听业界大咖的前沿报告,也可以在图书馆捧一杯清茗阅读文献,还可以在英语角与吉他角找寻自己的兴趣与快乐。在北京,在这里,仿佛一切都充满了希望和可能,只要你善于发现,勇于尝试,梦想中的场景也许就会成为现实。在校媒,我开始上手一些基础的媒体工作,学会了做推送、基础PS与摄影等技能。我还记得打磨选题时的大脑枯竭和创意碰撞,记得初次电话采访时手心汗津津的忐忑,记得文案编辑与推送时反复校改的“熬鹰”,记得校歌赛拍摄的照片发布后得到同学感谢时的“小得意”。这一切都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都是我朝着新闻梦想前进时落下的小小一步。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人路途遥远,正是这每一小步让我感到自己在实实在在的前进。我要感恩自己身边每一个温暖的人。他们是在招新时间已过仍热情邀我入群的师姐,是在我情绪低落时陪我聊天的朋友,是在深夜接受我采访、打长文的老师,是在周末一起出去游历京城的伙伴。这些美好的人与时光都被巧妙地编织在了冬季的梦里,像呼出的热气,氤氲在人大的天空中。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今年十月一日,我在逸夫会堂观看了国庆七十周年庆典的直播,宏伟的气势、激情飞扬的人们、欢庆的氛围感染了现场和荧幕前的每一个人。那天我忽然意识到,每一个任务、项目、典礼的顺利进行,正是依靠不同岗位的人们各司其职和辛苦付出。我们不是无所不能的超人,我们需要在这大千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能实现自己价值的所在。然而无论是在街角一隅还是舞台中央,我们都要有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情的志向,和在时代召唤下挺身而出的担当。《诗经》有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感谢曾经那么拼搏的自己,有幸从人大踏上追梦的美好旅程。唯愿能朝着自己的新闻梦想,不断前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来源:人大阳光招生 作者:姚欣可

赐也

新传考研必看|彭兰教授调回人大,人大新闻学院导师天团申请出道

最近,清华大学的彭兰教授调回了人大。终于,人大新闻学院,一家人又整整齐齐的了。现在来看,人大新闻学院的导师团队又添了一名得力战将,整体师资力量足以傲视群雄,简直可以成立一批学术团队,分分钟出道。接下来,就让胡师姐来为你介绍——人大新闻学院的导师天团组合,准备好欢呼和尖叫了吗?(出场顺序按照姓名首字母排序)天团1号 新媒体研究组合01彭兰Part 1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 Part 2任教课程《新媒体研究》《新媒体新闻实务》《数字传播技术应用》Part 3 学术背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毕业、博士学位Part 4 个人介绍彭兰,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讲座教授。你没有看错,是清华大学彭兰本兰,只不过从清华大学又调回了人大。调任清华前,彭兰老师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新媒体研究所所长,还曾担任过人大新闻学院副院长一职。在调任清华的几年间,彭兰老师出版了多部著作,包括《新媒体用户研究》《社会化媒体理论与实践解析》《新媒体导论》《网络传播概论》,而且是这些著作的惟一作者。Part 5 近年论文02董晨宇Part 1研究方向社交媒体研究、数码人类学Part 2任教课程《社交媒体》《传播理论》Part 3 学术背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毕业、博士学位Part 4 个人介绍董晨宇老师是人大新闻学院的新晋讲师,在人大读博期间,师从陈力丹教授,著有《英国新闻传播史》(陈力丹、董晨宇,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年)一书。博士毕业后,董晨宇老师的研究方向如同脱缰的野马,一发不可收拾,最近的几篇论文都是在讲谈恋爱,例如《我该选择哪种媒介谈恋爱——复媒体时代中的媒介意识形态与媒介转换行为》《贫媒介、富使用——互联网中介化交往中的情感补偿》《社交媒体时代的爱情——传播技术如何改变亲密关系?》。在著作方面,董晨宇老师外语能力强悍,翻译了多部著作,如《宣传》《舆论的结晶》《剑桥美国史》《云端交往》《脸书故事》等。Part 5 近年论文03匡文波Part 1研究方向新媒体Part 2任教课程《网络传播研究》《手机媒体研究》Part 3 学术背景武汉大学研究生毕业、管理学博士学位Part 4 个人介绍匡文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新闻自考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常务理事,是国内最早从事新媒体研究和教学的学者之一。研究生先后毕业于中山大学和武汉大学,分别获理学硕士和管理学博士学位,具有文理兼通的优势。2001年3月,匡文波老师出版《网络媒体概论》,是最早研究新媒体的专著之一。2006年出版《手机媒体概论》,是国内第一部和被引用率最高的研究手机媒体的专著。Part 5 近年论文天团2号 传播学研究组合01陈绚Part 1研究方向传播伦理学、媒介法、新闻道德规范、新闻传播法Part 2任教课程《新闻伦理与法规》《传播伦理与媒介法研究》Part 3 学术背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毕业、博士学位Part 4 个人介绍陈绚,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新闻传播学大辞典》执行主编。所主持的《媒介法、媒介伦理案例库》,2013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案例库建设”优秀教学成果奖。 论文方面,陈绚老师的论文大多发表在《国家新闻界》之上,代表作有《“主流媒体”赋予及与政府关系的道德层面评价》《论信息公开政策与政府公信力的提升》《公权力拥有者主张私权利的限制与评价》《“优秀记者”之界定及其道德评价》《假新闻治理的路径革新》等。 著作方面,《广告伦理与法规》《新闻传播学大辞典》《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概论》这几个大部头,都是其代表性作,尤其是《新闻传播学大辞典》这一新传界的百科全书,涵盖了新闻传播学各个专业方向的词条,可以用包罗万象来形容,价格约200左右,建议入手。Part 5 近年论文02陈阳Part 1研究方向性别与传播、全球化与大众传播Part 2任教课程《论文写作与研究方法》《量化传播研究方法》《质化传播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Part 3 学术背景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毕业,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和本科毕业,文学硕士和文学学士Part 4 个人介绍陈阳,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新闻界》月刊栏目主持,美国宾州大学安娜堡传播学院访问学者(2010-2011)。陈阳老师进入学术领域后,第一个研究兴趣在于“性别与传播”,这是她博士学位论文的主题。为此,她翻译了我国第一本关于男性杂志的研究著作《追寻男性杂志的意义》。此外,她发表过关于我国女性新闻的多篇研究论文,如《我国新闻生产的影响机制之研究:以妇女新闻为个案》《碎片化的女性新闻:对中国妇女报的内容分析(1990-2002)》《协商女性新闻的碎片:当代中国媒体里的国家、市场和女性主义》。后来,她的研究兴趣转向了“全球化与大众传播”,这是她在宾州大学为期一年访问的研究主题。同时,也撰写过关于中国记者职业理念变迁的文章。著作方面,代表性著作是《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是多所院校研究方法课的选定教材。有考查新传研究方法的考生,这本教材必不可少。Part 5 近年论文03胡百精Part 1研究方向传播学与公共传播Part 2任教课程《公共传播》《传播与社会》《公共关系学概论》《危机传播管理》Part 3 学术背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博士学位Part 4 个人介绍胡百精,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闻传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新闻史学会传播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20年9月4日,胡百精老师已经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兼)。 代表性论文包括:《互联网与重建现代性》《互联网与集体记忆构建》《互联网与对话伦理》《互联网与信任》《对话与改革:美国进步主义时代的公共传播与社会认同》。 著作方面,著有《说服与认同》《公共关系学》《危机传播管理(第三版)》《中国公共关系史》,同时翻译了《舆论的结晶》《宣传》《取悦公众》《每一分钟诞生一个顾客》等作品。Part 5 近年论文04刘海龙Part 1研究方向传播思想史、政治传播、传媒文化Part 2任教课程《传播理论研究》《政治传播研究》《传播思想史》Part 3 学术背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毕业、博士学位Part 4 个人介绍刘海龙,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播系主任,《国际新闻界》杂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会常务理事。著有《宣传:观念、话语及其正当化》(修订版)、《重访灰色地带:传播研究史的书写与记忆》《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19》等作品,其中《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出镜率最高。而《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19》一书是论文集性质,陈力丹老师从2006年起,把这本论文集做的有口皆碑。到了2019年,刘海龙老师从陈力丹教授手中接过主编的接力棒,是考研学子每年需要重点关注的书目。Part 5 近年论文05栾轶玫Part 1研究方向形象传播、融媒体研究、发展传播学Part 2任教课程《媒介素养与公共表达》《新闻理论》《高级新闻采访写作》《新媒体实务》《视听制作与主持》《融媒体出镜报道》《融媒体视听表达》《融媒体视听新闻》Part 3 学术背景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Part 4 个人介绍栾轶玫,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栾轶玫老师曾在中央台工作多年,历任高级编辑、网络发展部主任、首席研究员,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亲身参与了国家级媒体“融媒体转型“的各个重要阶段。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以来,继续融媒体教学实践,出版了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融媒体”的学术专著《融媒体传播》。从“全媒体”到“融媒体”到“县级融媒体”再到“四全媒体”,追踪研究融媒体十余年。Part 5 近年论文天团3号 新闻学研究组合01蔡雯Part 1研究方向应用新闻学、新闻媒介研究Part 2任教课程《新闻编辑学》《新闻编辑研究》Part 3 学术背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毕业、博士学位Part 4 个人介绍蔡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在全国核心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共计百余篇,代表性论文有:·《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试论“融合新闻”及其挑战》·《从面向“受众”到面向“用户”——试论传媒业态变化对新闻编辑的影响》·《“公共新闻”:发展中的理论与探索中的实践——探析美国“公共新闻”及其研究》·《新闻教育的“密苏里方法”——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办学模式探析》·《规制变革:媒介融合发展的必要前提——对世界多国媒介管理现状的比较与思考》等。著作方面,出版了《新闻传播的策划与组织》《新闻编辑学》《媒介融合与融合新闻》《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资源开发》《现代新闻编辑学》等作品,主要集中在新闻业务方面,其中的许多教材,都是考研院校指定的参考书目。Part 5 近年论文02高钢Part 1研究方向新闻实务、新媒体传播Part 2任教课程《新闻实务基础》《新闻采访写作》《网络新闻编辑》Part 3 学术背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Part 4 个人介绍高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北京网络媒体协会理事。高钢老师1996年开始从事互联网新闻传播,主持创办华声报网站。他在新闻第一线采写新闻二十五年,采写了大量反映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深度报道。2003年9月,辞去华声报总编辑职务,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任教,代表性著作有《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写作精要》《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结构、功能与效果研究》等。Part 5 近年论文03杨保军Part 1研究方向新闻理论Part 2任教课程《新闻理论》《新闻传播研究》《博士生研究方法指导》Part 3 学术背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毕业、博士学位Part 4 个人介绍从研究方向来看,杨保军老师完全钟情于新闻理论研究。除此之外,眼里再无他物。他最为出名的著作,便是“新闻十论”,包括:《新闻事实论》(2001)、《新闻价值论》(2003)、《新闻真实论》(2006)、《新闻活动论》(2006)、《新闻精神论》(2007)、《新闻本体论》(2008)、《新闻道德论》(2010)、《新闻观念论》(2014)、《新闻主体论》(2016)、《新闻规律论》(2019)。从1999年的《新闻事实论》算起,到2019年的《新闻规律论》,“新闻十论”整整用了20年时间,可谓用情专一。Part 5 近年论文天团4号 马新观研究组合01邓绍根Part 1研究方向中国新闻传播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Part 2任教课程《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外新闻传播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当代中国新闻事业实践》Part 3 学术背景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毕业、博士学位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和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后Part 4 个人介绍邓绍根,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杰出青年学者,马工程教材《中国新闻传播史》课题组专家,《新闻春秋》执行主编。博士期间,邓绍根老师是新闻学泰斗方汉奇教授的关门弟子。2017年,邓绍根的著作《中国新闻学的筚路蓝缕: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获吴玉章人文社科奖,学术声誉达到顶峰。随后的2018年,邓绍根老师便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的位置,调到了人大新闻学院。著作方面,著有《广东传媒风云人物访谈录》《冯列山新闻文集》《徐宝璜新闻学论集》《邵飘萍新闻学论集》等作品。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新中国70年新闻传播史1949—2019”,是该项目的首席专家。Part 5 近年论文02郑保卫Part 1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气候传播Part 2任教课程《新闻理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研究》《舆论学》《中外新闻理论比较研究》《新闻学前沿研究》Part 3 学术背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硕士学位Part 4 个人介绍郑保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新闻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兼新闻传播学科召集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副理事长。郑保卫教授自研究生毕业,从事新闻传播学教学研究工作已30多年,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研究方面,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报刊活动与新闻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论著导读》《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研究》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新闻实践与新闻思想研究》《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等著作,受到学界高度评价。今年是列宁诞辰150周年,郑保卫老师写了多篇论文,评价列宁的新闻思想和新闻活动,是今年新闻史的重大考点。此外,他主持了中国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项目,出版了中国第一部气候传播专著《气候传播理论与实践》,是此研究方向的领军人物。Part 5 近年论文天团5号 跨界研究组合01塔娜Part 1研究方向计算传播学、新闻大数据、新媒体与数字传播技术Part 2任教课程《程序设计实践》《编程语言基础》《新闻传播程序设计基础》Part 3 学术背景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Part 4 个人介绍你也没有看错,塔娜老师是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博士,居然来抢新闻传播学的饭碗了。而且,塔娜老师的论文,大部分都是发表在CCF(中国计算机学会)A类及SCI上,知网上能搜到的论文,少之又少。著作方面,著有《算法新闻》这一教材,是将新闻传播与计算机学科完美结合的典范。Part 5 近年论文02周蔚华Part 1研究方向文化与出版产业研究、数字出版研究、网络舆情理论与应用研究Part 2任教课程《媒介经营与管理》《国际版权贸易》Part 3 学术背景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毕业、经济学博士学位Part 4 个人介绍周蔚华,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报社社长、党委书记、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与研究》副总编辑。由于出身经济学专业,所以周蔚华老师的研究方向偏向于传媒出版产业领域,也具有跨界的属性。2016年,他还版了《网络舆情概论》,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论述网络舆情传播机理、监测引导方法的教材。Part 5 近年论文写在最后以上组合纯属师姐幻想而成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如果你有被其中的组合吸引到请在文末为你的心动组合疯狂打call!参考资料[1]人大新闻学院原副院长彭兰回归人大,曾于2015年调任清华[2]【民间观察】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副院长邓绍根调任中国人民大学[3]中国人民大学新增三名副校长:顾涛、王轶、胡百精

国粹

人大不再招收全日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继中传、深大之后,又一院校发布了研招重磅消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官网近期公布2021年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全日制仅招收推免生源,统考阶段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今天就说说可供人大专硕考生迅速调整转换跑道的相关学校,大家可都要加油了!北京同城选择不少备考人大专硕的同学,看重的不仅是人大新闻教育的实力与辉煌历史,北京这所城市所带来的的机会也是重要考量因素之一。因此,对于想在北京读研的同学来说,下面几所院校都是不错的选择。1.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于2001年5月28日,隶属于北京大学,是中国最好的新闻学院之一。依托日益增强的新闻学和传播学学科基础,整合全校资源,逐步形成具有北大特色、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闻与传播学研究和教学模式,形成了包括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传播、广播影视、跨文化交流、公共关系、媒体经营管理等一系列的学科群。2.清华大学今年清华取消了本科招生,研究生也有明确的扩招趋势,所以是个不错的选择。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于2002年4月21日正式成立。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前身,是1985年在中文系设立的编辑学方向和1998年10月成立的传播系。在教育部迄今举行的四次全国一级学科教育水平评估中,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科综合实力强,保持在前五名。3.中央民族大学根据往年真题,中央民族大学是与人大考试形式最为相似的学校,而且考试难度也相对较小。目前,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含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点,以及新闻学、广告学两个本科专业,以及新闻学(实验班)。4.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同时拥有院士和“长江学者”的新闻院系。学院打造高层次师资队伍,学院SCI/SSCI论文发表量位居全国兄弟院系前列。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立足学界业界发展最前沿,致力于培养具有前瞻视野、宽厚学养和复合能力的全媒体高端创新人才。学院突出学科交叉特色,确立了在未来媒体、传播效果测量、认知神经传播学、社交媒体分析、大数据舆情、用户体验、数字出版、复杂网络等诸多前沿交叉领域的领先优势。5.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成立于2008年7月,其前身是2002年6月成立的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学院下设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专业,新闻学、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三个研究所,一个新媒体实验室,另设有六个非在编研究中心。学院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西北大学、堪萨斯大学、北卡大学、东卡大学、俄克拉荷马大学、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诺丁汉特伦特大学、日本明治学院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浸会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关系。6.北京邮电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于2012年正式成立。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是一个技术、艺术、人文交叉融合的学院。学院依托北京邮电大学的信息科技特色,面向数字内容和文化创意产业,着力培养数字媒体与交互设计领域的创新人才,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同层次院校选择除了北京,也有不少一线城市的院校是转换跑道的不错选择。1.复旦大学复旦大学专硕的考研难度因为学费的上涨略有减少,对于学费不太敏感的同学,可以了解选择。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前身为复旦大学新闻系,创办于1929年9月,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新闻传播教育机构,共开设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三个博士专业,以及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媒介管理学五个学术硕士专业。自2011年起新闻学院设立了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两年制),现有新闻与传播、财经新闻、新媒体传播、国际新闻传播、全球媒介与传播国际双学位等五个专业方向。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整合发挥复旦大学多学科的复合优势,实现跨学科的交叉融合,与业界保持高度互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实践与案例教学,采用新媒体互动技术,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新闻理想、国际视野、掌握中国国情、具有深入新闻分析能力及专业知识背景的高端新闻传播人才。2.浙江大学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9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8人。2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浙江省传播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3个博士点:传播学、美学、政治学。5个硕士点:传播学、新闻学、美学、广播电视艺术、政治学。6个研究所:传播研究所(省级重点学科)、美学与艺术批评研究所(省级重点学科)、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省级重点学科)、广播影视研究所、国际文化与社会思想研究所。3.中山大学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成立于2003年。学院以“人文新媒体、融创传播学”为学科定位,形成了“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创意教育为中心,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的办学特色,致力于培养既具有科学及人文素养又具有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院设有新闻学系、公共传播学系和创意媒体设计系,本科开设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专业。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下设新闻学、传播学学术型硕士专业,和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及政治传播交叉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4.厦门大学厦门大学新闻教育历史悠久。1922年厦门大学就开始了早期的新闻教育,开启了中国人办新闻教育的先河。1983年成立新闻传播系,在中国大陆率先以“传播”冠名,体现了厦大新闻传播人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2007年成立了新闻传播学院,厦门大学新闻传播教育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时期。之前厦大广告系被称为广告界的“黄埔军校”,所以每年广告系报名的人也最多。但是横向来看,可能因为在福建省内一家独大,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厦大新传有点偏安一隅的意思,相对北上广的学校,厦大的竞争压力没有这么大,同时对业界信息的获取也不如一线城市这么灵敏。近期频频出现了院校招生重大调整,让不少同学感到手足无措。原本以为中传考纲的巨变已经是极限,没想到又传来了人大专硕停招的消息。未来四个月的时间,加油!!!

虽多

人大新闻与传播专硕招生调整:2021级全日制只接受推免

8月21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官网刊发《关于我院新闻与传播专硕招生调整的公告》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根据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2021级全日制仅招收推免生源,统考阶段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业生源。根据此前公布的《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信息,自2020级起,学院从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和推荐免试中选拔的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根据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其中非全日制初试方式仅接受统考。上述招生简章介绍,非全日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生,教学安排以周末授课为主,工作日晚间授课为辅。本项目将在提供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设置智能传播课程模块,精选有针对性的课程形成特色课程体系。欢迎从事新闻传媒、互联网、内容生产、公共传播等相关行业的考生报名。《中国商报》报道提到,近年来,不少高校的专硕学位都在压缩或取消全日制招生,向非全日制靠拢。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硕研究生在2015年就开始采取非全日制培养方式;武汉大学2017年全日制会计专硕仅招推免生,其余全部为非全日制;华中师范大学则在2020年取消全日制应用心理学专硕招生,全部招收非全日制专硕。报道称,有观点认为,照此看来,非全日制将成为专硕未来发展趋势,而“非全”毕业生也将更受到认可。(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蓝龙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在职研究生(上海班)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始建于1955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新闻教育机构。1958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汇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燕京大学三校学科资源,经过六十多年发展,成为新中国记者摇篮、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研究重镇、新闻传播教育工作母机、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者、全球新闻教育交流合作重要平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设有新闻系、传播系、视听传播系、广告与传媒经济系四个系,建立了涵盖本科、硕士、博士等的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学院首批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拥有新闻学、传播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仅有的同时拥有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一级重点学科的学院之一。在教育部开展的四次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蝉联第一或评为“A+”。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序列。新闻学院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所在单位,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1986年10月,重新组建于1999年11月,2000年9月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下设11个研究所,分别为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舆论研究所、传播媒介管理研究所、公共传播研究所、新媒体研究所、新闻伦理与传媒法律研究所、现代广告研究所、网络舆情研究所、未来传播研究所、媒体技术研究所和媒介心理研究所。主要研究领域有: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及媒介经济学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在上海培养三个专业,分别为:新闻学、传播学和传媒经济学。欢迎从事市场营销、品牌策划、广告公关、广播电视、新媒体运营、传媒经营、文化产业管理、出版发行等行业的同学报读!学院拥有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力量,现有专任教师56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23人,博士生导师37人。学院拥有方汉奇、郑兴东等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的泰斗级奠基人和开创者,也拥有郭庆光、杨保军、蔡雯、胡百精、周勇、刘海龙等一批著名学者及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教育部“国家级教学名师”、“长江学者”等称号与荣誉获得者,形成了既成熟又富有创新活力的教学和学术团队。学 制: 2年学习方式:每月集中安排一个周末,连续三到四天时间授课:周四、五(18:30-21:30)周六、日(9:00-17:00)报名/上课地址:上海市南京东路800号新一百大厦17层

红太阳

人大新闻与传播专硕只接受推免或非全

新京报快讯(记者 冯琪 见习记者 杨杨)8月21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官方网站发布《关于我院新闻与传播专硕招生调整的公告》,称2021级全日制仅招收推免生源,统考阶段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业生源。公告全文如下:新京报记者 冯琪 见习记者 杨杨 校对 柳宝庆

漫鄞江

21考研:考研又双叒叕改革了?人大新闻学院全日制只招收推免

21考研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除了报考人数激增外,很多得考研招生政策也有所梗概,前不久辽小都说的中传改革,着实给21考研的同学们不小打击,有些措手不及。但是考研改革这件事,还真不止中传一所院校,今天辽小都来说一下中国人民大学的考研改革情况!据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官方消息:2021级中国人民大学U2021级中国人民大学全日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将仅招收推免生源,统考阶段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业生源。中国人民大学作为老牌名校,此次调整将产生深远影响。辽小都知道,这对于今年报考该院校专业的同学来说真的是不小的打击!要知道人大的新传专业一直都很热门,多少小伙伴为了考上人大新传,在拼了命的复习备考,可到现在当真是又学了个寂寞的滋味!报考人大新闻的同学们也不要太灰心,考研每年都有各种各样的政策改变,大家可以考虑该报学硕专业,或者报考和人大考试科目相近专业的其他院校,现在准备专业课来得及!千万不要放弃呀!通过这几次院校专业的改革,辽小都不得不提示大家,平时学习的同时也要注意关注报考院校专业的官方消息通知!不要因为招生计划的改变错失考研机会!希望各位21考研的小伙伴们,都能够乘风破浪,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功上岸!

日改月化

人大新闻学院启动"一带一路"全球新闻传播英文硕士项目

2018年春季学期,"一带一路"全球新闻传播英文硕士项目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正式启动。这是国内新闻传播院系首个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媒体记者开办的全日制硕士项目,首批17名学生来自埃及、南非、肯尼亚、菲律宾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媒体机构。"一带一路"全球新闻传播英文硕士项目由人大新闻学院与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合作开办,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学术素养、跨文化沟通能力、融媒体传播实务技能为宗旨。项目学制两年,实行全英文教学,授课教师主要来自新闻学院,除了日常的课堂教学环节,设置了报道实践、调研参访、暑期实习等课外实践环节。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教授在3月1日的启动仪式上,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教授表示,中国人民大学一直高度重视同亚太地区各国、非洲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全球新闻传播英文硕士项目的开办能够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友谊。外交部新闻司公共外交处处长刘禹同参赞认为,开办这一项目能够为各国记者提供更多了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机会,“在10个月的时间里,你们将走访中国十多个省份,相信你们会有许多收获。”外交部新闻司公共外交处处长刘禹同参赞首期学生LEMMENYANE来自博茨瓦纳《星期日标准报》,希望通过这一项目接触更先进的传播方式,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来自南苏丹国家广播公司的OMUNU希望在学习中加深和中国媒体、记者的交流,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文化。来自老挝巴特寮通讯社的Phanouvong则想探究中国崛起的原因,把中国发展的经验带给本国人民。2018年“中国发展研究和媒介交流项目”同日也于人大新闻学院启动,来自非洲和亚洲43个国家的46名外国记者将参加近30场次关于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新闻媒体的前沿讲座和媒介沙龙。受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委托,人大新闻学院自2015年起承办该项目,此前3届共短期培训了4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93名媒体记者。自2014年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陆续举办了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非洲、南亚—东南亚等4个外国记者长短期访学和交流项目,推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媒体与中国媒体的对话与合作。《人民日报》2018年2月对此进行了报道,并指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成为来华留学增长点,相关实践同时也倒逼着高等院校的教育与国际接轨,自觉或不自觉地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胡百精教授“未来一段时期人大新闻学院要面向全球办好新闻传播教育,学院计划或已经实施的国际化项目,涉及本科、硕士、海内外、跨院系等多个维度。'一带一路'全球新闻传播英文硕士项目竭力解决‘双一流’建设中高等教育国际化共同存在的一些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胡百精教授表示。胡百精教授谈“一带一路”全球新闻传播英文硕士项目Q:“一带一路”全球新闻传播英文硕士项目是如何发起的?A:正如一些媒体报道和专家分析,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存在一些短板,比如对外开拓性人才的培养匮乏,人力资源和创新技术的输出有限,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课程改革互不相关等。这也正是人大新闻传播学科在“双一流”建设中推进教育国际化需要竭力解决的问题。在探讨解决相关问题的大背景下,推出“一带一路”全球新闻传播英文硕士项目,不仅响应了国家层面关于“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倡议,也在力图促进多元文明的交流与合作。Q:“一带一路”全球新闻传播英文硕士项目主要招生对象是哪些群体?A:招收的生源主要是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代表性媒体的骨干人员等。这致力于解决“一带一路”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即“教育交流主要是向国外输送生源,教育输出的中国文化碎片化,人力资源和创新技术的输出极其有限”。媒体是文明对话的使者,是全球化时代连接多元文化、人类文明共同体和多元个体的桥梁。这个项目的招生对象,他们的身份具有重要的特殊性,他们是能够把人类文明当中那些最需要交流合作的部分照亮的点灯人。Q:“一带一路”全球新闻传播英文硕士项目最主要的特色或者目标是什么?A:这个硕士学位项目,基于学院此前持续大量的中短期培训,依托于媒体进行不同国家和不同文明的深度交流,着眼于长远的战略合作。项目最重要的目标是文化的分享、职业观念和职业能力的提升,有别于基础教育课程,针对职业教育改革问题作出了回应。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我们与国外新闻从业者分享中国的新闻舆论工作,尤其是新媒体领域的观念和经验,同时从学生身上学习他们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独特经验和作法。这样的一个硕士学位项目,不仅相互促进了新闻领域的职业发展,本质上更是推进了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沟通与交流。Q:您对“一带一路”全球新闻传播英文硕士项目以及学生有着怎样的期待?A:我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各国学生能够完整地了解和理解中国,真实地报道和评价中国,同时也希望我们能够通过他们了解真实的新闻媒体环境、真实的世界。这是一个相互倾听、平等对话的过程,没有什么比文明之间保持有效的对话更基本也更重要的事情了。

夫三子者

突然停招!变相劝退?人大最新通知:新传专硕全日制只招推免生!

还记得之前小编已经推送过21研招的重磅改革消息:专硕难度升级!改考数一英一,这所近2.3万人报考的热门高校大改力度前所未有!这所211硕士招生重大改革!过国家线即可进复试!近日,又一名校热门专业官宣21级全日制仅招收推免生源的做法让考生们炸了!一起来了解一下具体情况。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硕全日制不再接受统考生报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本周五最新发布的一则消息:从2021级硕士招生起,新闻与传播专硕全日制不接受统考生,仅招收推免生;新闻与传播专硕统考只接受非全日制报考!这这这……变相劝退?中国人民大学的新传也是相当热门且难考的专业,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第四次学科评估结果,人大和中传并列A+。新闻传播学第四次学科评估结果前段时间中传才刚宣布改革,人大这通知一出,正在备考的同学们要哭晕了……两所新传头部高校带头搞事情,对他们来说真的很残酷,有个考人大新传专硕全日制的同学说,从一月份开始备考,手机桌面都是人大新传学院照片,每天拼命努力向岸上游,结果游着游着岸没了……好心疼。新传是最热门专业之一,有不少考生选择跨考新传,生源充足,高分无处调剂很普遍,可见新传热门程度。人大2020年新传专硕全日制,推免录取24人,统考录取19人,录取考生中初试最高分391分,最低分375分。人大新传专硕全日制官宣不招统考生,会有一部分转向考学硕,对于正在备考学硕全日制的同学来说也有一定的压力。中国人民大学2020年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硕全日制拟录取名单对此,有老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今年考新传考生要注意,今年竞争压力比往年要大很多,顶尖院校的改革会导致一批同学调整备考院校,大家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更加努力。除此之外,不少同学也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尤其是备考人大新传的同学:对此,你怎么看呢?

取境

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考研真题

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实务610真题一、材料:河南答题卡疑似调包事件(100分)1、改编成700字以内消息。(20分)2、为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策划一个报道。(15分)3、答题卡掉包的事件引发舆论,如果要评论最有价值的点是什么?在事件发生过程中,评论者的心态应该怎么转变?(15分)4、设计一则适合在@“央视新闻”手机客户端上发布的报道,要求必须包含声音、视频等视听传播的元素。(25分)5、为什么说这个事件伤害了高考招生公信力,如果你是一名教育部工作人员,设计一个提升招生公信力的传播方案。(25分)二、简答题(50分)1、传媒业中的“平台经济”、“粉丝经济”、“社群经济”各自形态或特征(18分)并谈谈三者之间的关系。(7分)2、试分析全国广泛设立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背景和意义(10分)并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未来发展提出战略建议。(15分)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史论824真题一、名词解释(5×4分)1、莱茵报2、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3、媒介审判4、网络民族志5、产销者二、简答题(3×20分)1、比较分析19世纪中国和英国的报情况,并说明近代新闻事业从欧洲如何流向中国的历史背景与基本情况。2、互联网2.0时代对专业机构新闻生产的影响。3、影响第三人效果大小的因素有哪些。三、论述题(2×35分)1、根据“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一段话谈谈你对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工作的理解。2、职业新闻人和算法构成的协同把关对新闻传播业的影响。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334真题一、材料题(100分)材料一:鸿茅药酒事件当事人谭秦东被捕的报道材料二:事件后续,谭秦东妻子发微博道歉,鸿茅药酒方接受道歉并撤诉材料三:谭秦东本人的简介材料四:律师方的意见1、请将材料改编成为一篇700字以内的消息,并配上标题。(20分)2、如果要做人物特稿,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写人物专访,请简述理由。除文章内容外还需要准备哪些材料与数据?(15分)3、鸿毛药酒跨省追捕可以从哪些角度写评论?传递的价值和意义应该是什么?写出其中一段论证段。(15分)4、根据材料编写一个融合媒体报道策划。(25分)5、鸿茅药酒事件中,有人说谭秦东造谣,有人说企业黑公关现象严重,谈谈你的看法。(25分)二、论述题(50分)1、视频音频付费领域和原生视频领域,不仅生态发展较好,并且出现了很多原创产品,请谈谈对这个现象的看法。(25分)2、传统品牌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实现“品牌年轻化”?(25分)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440真题一、名词解释(5×4分)1、先秦时期的“采风”活动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自动新闻4、意见气候5、文化折扣二、简答题(3×20分)1、结合新媒体环境探讨新闻真实成为动态?2、算法核查的方式以及问题。3、什么是智能广告,为什么今天智能广告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三、论述题(2×35分)1、“三台合一”的背景、意义,请为其未来发展提战略规划。2、算法在新闻推送中的问题,及应对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