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多所985高校发布2020年研究生招生计划,推免生比例基本超过50%变向上

多所985高校发布2020年研究生招生计划,推免生比例基本超过50%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9月24日到27日即将进入2020年考研的预报名阶段。距离2019年12月21日考研初试,已不足100天,考研正式进入加速阶段。近期多所高校已经公布了2020年研究生招生计划。结合2019年考研形势及部分高校的招考计划来看,2020年考研形势仍然不容乐观。2020年考研难度或许会更大2019年考研被称为最难考研年,一是因为考研人数暴涨52万,达到了290万,而且其中还有不少二战的考生;二是因为保研人数比例不断提高,985高校录取的推免生比例几乎没有低于50% 的;但是2020年,考研的难度有可能会更难,一是因为考研的人数有可能进一步增加,之前就有媒体预测,2020年考研人数可能会创历史地达到330万;二是近期多所高校这段时间各高校的保研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即将进入院系公示阶段。从保研形势来看,竞争有加剧的趋势,今年名校的学生选择出国(境)留学的形势可能会有较大变化,选择保研的人数会更多,保研竞争压力的增大,必然会让更多优秀的学生被迫考研,考研的难度会进一步提升。985高校接收推免生比例普遍较高目前已有多少高校发布了2020年研究生招生简章,从已公布的高校招收计划来看,985高校招收推免生比例仍然很高,除了个别专业推免生比例稍低以外,绝大部分院系专业接收推免生比例都超过了50%,部分院系专业甚至超过了80%。以北京大学为例,校本部公布的招生计划一共34个院系及研究机构,其中20个院系接收推免生比例超过了50%,绝大部分在60%以上,其中体育教研部接收推免生比例为100%;只有14个单位推免生比例略低于50%。(另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招生计划全日制780人,非全日制225人,其中推免生为490人)。北京大学部分院系2020年研究生招生计划南开大学2020年研究生招生计划也已经公布,从数据统计来看,南开大学2020年拟招收学术型研究生1902人,其中推免生为1305人,人数比例超过68.6%;统考录取人数为597人。80%以上的学院推免人数超过50%;全日制专业学位拟招收1076人,其中推免生为628人,人数比例超过58.3%;统考录取人数为448人。整体上推免生比例将近65%。另外还有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等多所985高校都已经公布2020年研究生招生计划。从公布的情况看,各高校接收推免生人数比例基本都超过了50%,这对于准备考研的同学来说,实在不算是什么好消息。报考名校需要更谨慎虽然这样的情况不是今年才开始出现,但是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在选择之前,最好先从目标学校的网站上查清楚所报院系的招生计划,以免出现高分进不了复试的情况。2019年考研就出现过人大、北大部分热门专业复试分数线超过400的情况,也曾出现过403分,389分等超高分申请调剂被拒绝的情况。这些教训在很大程度上提示考研的同学,考高分很关键,院系选择同样很重要,要做出更精准的选择,前期的信息收集工作千万不可忽视。

女人香

部分高校公布2020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均大幅增加,再创新高!

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名已经结束,目前各报考点网报确认正在进行中。截止目前,部分招生单位公布了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名情况,小编将深圳大学、湘潭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河北医科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已公布的数据进行整理,其中:深圳大学深圳大学在报名未结束10月23日统计的人数就显示总报考人数已突破两万,达到21000人。近年来深圳的发展速度之快也让全世界瞩目,深圳这两个字就“自带流量”,成为诸多考研人向往的城市。而且深圳大学的发展也在吸引着考生:在世界四大大学排行榜中,深圳大学THE2020排名全国并列18名、QS2020排名全国32名、ARWU2019排名全国33名、USNEWS2019排名全国46名,深圳大学国际排名每年上升超过100名,国内排名每年上升超过10名。虽然深圳大学非985非211非双一流,但依然抵挡不住考生报考的热情,这两年深圳大学报考热度不断上升,统考竞争愈发激烈。2019年硕士招生中,深圳大学报考且参加网报确认的人数就达到16019人(录取2928人,其中推免人数537人),报考热度不输部分985高校。日前深圳大学公布了2020年推免生招生人数,首次突破600人大关,达到623人(含直博生10人),而这623名推免生中,“双一流”高校背景的考生有115人。深圳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总招生人数预计在3000人以上,也就是说,超过21000人统考生竞争2300多个名额,报录比将超过8:1。不过在深圳大学公布的2019年报考数据中,统考16019人报考,过国家线的只有4712人,最终进复试的3049人,上线率不到30%。所以说,大家不要被总报考人数这个“分母”给吓怕,努力过线就有机会!深圳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报考录取数据统计湘潭大学湘潭大学报考人数达到7887人,相比2019年增长51.79%,而湘潭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显示,计划招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300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000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50人(最终招生人数以教育部实际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总招生人数2450人左右,总报录比大约3:1。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2020年报考人数9009人,拟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2300名左右,其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880名左右,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400名左右(其中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60名左右),整体报录比近4:1。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12159人,比2019年的9965人增长18.04%,报考人数创历史新高。报考生源中,统招考生11913人,推免生246人。西北师范大学大学2020年拟全日制招生计划2400左右,非全日制招生计划350左右,整体报录比大于4:1。河北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2020年报考人数7197人,拟定2020年硕士生招生总规模1157名(含长学制及推荐免试生)。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在正式报名开启仅4天,报考人数就突破500人,远超去年最终报考人数248人。下面一起来看看以上招生单位的具体报考数据~不断更新中……欢迎大家留言补充~其他学校虽暂未公布数据,但今年硕士研究生整体报考形势不容乐观,“从目前业内掌握的诸多省份各大院校报名人数的基础数据来看,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人数较去年增长近20%的情况。”下图是部分招生单位2019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统计情况,一些名校报考人数将近3万人。2020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考人数大幅增加是毋庸置疑的了,在这最后40多天的时间里,希望大家能够切实地感受到考研的紧迫感,全力以赴,提高复习效率,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6周之后,给自己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加油!祝愿大家都能收到2020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51考研,考研领域专栏作者,教育达人,择校选专业,全程备考复习经验分享,考研报名指导,考研,关注51考研就够了!

炼气

人大不再招收全日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继中传、深大之后,又一院校发布了研招重磅消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官网近期公布2021年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全日制仅招收推免生源,统考阶段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今天就说说可供人大专硕考生迅速调整转换跑道的相关学校,大家可都要加油了!北京同城选择不少备考人大专硕的同学,看重的不仅是人大新闻教育的实力与辉煌历史,北京这所城市所带来的的机会也是重要考量因素之一。因此,对于想在北京读研的同学来说,下面几所院校都是不错的选择。1.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于2001年5月28日,隶属于北京大学,是中国最好的新闻学院之一。依托日益增强的新闻学和传播学学科基础,整合全校资源,逐步形成具有北大特色、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闻与传播学研究和教学模式,形成了包括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传播、广播影视、跨文化交流、公共关系、媒体经营管理等一系列的学科群。2.清华大学今年清华取消了本科招生,研究生也有明确的扩招趋势,所以是个不错的选择。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于2002年4月21日正式成立。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前身,是1985年在中文系设立的编辑学方向和1998年10月成立的传播系。在教育部迄今举行的四次全国一级学科教育水平评估中,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科综合实力强,保持在前五名。3.中央民族大学根据往年真题,中央民族大学是与人大考试形式最为相似的学校,而且考试难度也相对较小。目前,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含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点,以及新闻学、广告学两个本科专业,以及新闻学(实验班)。4.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同时拥有院士和“长江学者”的新闻院系。学院打造高层次师资队伍,学院SCI/SSCI论文发表量位居全国兄弟院系前列。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立足学界业界发展最前沿,致力于培养具有前瞻视野、宽厚学养和复合能力的全媒体高端创新人才。学院突出学科交叉特色,确立了在未来媒体、传播效果测量、认知神经传播学、社交媒体分析、大数据舆情、用户体验、数字出版、复杂网络等诸多前沿交叉领域的领先优势。5.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成立于2008年7月,其前身是2002年6月成立的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学院下设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专业,新闻学、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三个研究所,一个新媒体实验室,另设有六个非在编研究中心。学院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西北大学、堪萨斯大学、北卡大学、东卡大学、俄克拉荷马大学、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诺丁汉特伦特大学、日本明治学院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浸会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关系。6.北京邮电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于2012年正式成立。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是一个技术、艺术、人文交叉融合的学院。学院依托北京邮电大学的信息科技特色,面向数字内容和文化创意产业,着力培养数字媒体与交互设计领域的创新人才,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同层次院校选择除了北京,也有不少一线城市的院校是转换跑道的不错选择。1.复旦大学复旦大学专硕的考研难度因为学费的上涨略有减少,对于学费不太敏感的同学,可以了解选择。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前身为复旦大学新闻系,创办于1929年9月,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新闻传播教育机构,共开设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三个博士专业,以及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媒介管理学五个学术硕士专业。自2011年起新闻学院设立了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两年制),现有新闻与传播、财经新闻、新媒体传播、国际新闻传播、全球媒介与传播国际双学位等五个专业方向。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整合发挥复旦大学多学科的复合优势,实现跨学科的交叉融合,与业界保持高度互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实践与案例教学,采用新媒体互动技术,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新闻理想、国际视野、掌握中国国情、具有深入新闻分析能力及专业知识背景的高端新闻传播人才。2.浙江大学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9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8人。2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浙江省传播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3个博士点:传播学、美学、政治学。5个硕士点:传播学、新闻学、美学、广播电视艺术、政治学。6个研究所:传播研究所(省级重点学科)、美学与艺术批评研究所(省级重点学科)、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省级重点学科)、广播影视研究所、国际文化与社会思想研究所。3.中山大学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成立于2003年。学院以“人文新媒体、融创传播学”为学科定位,形成了“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创意教育为中心,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的办学特色,致力于培养既具有科学及人文素养又具有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院设有新闻学系、公共传播学系和创意媒体设计系,本科开设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专业。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下设新闻学、传播学学术型硕士专业,和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及政治传播交叉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4.厦门大学厦门大学新闻教育历史悠久。1922年厦门大学就开始了早期的新闻教育,开启了中国人办新闻教育的先河。1983年成立新闻传播系,在中国大陆率先以“传播”冠名,体现了厦大新闻传播人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2007年成立了新闻传播学院,厦门大学新闻传播教育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时期。之前厦大广告系被称为广告界的“黄埔军校”,所以每年广告系报名的人也最多。但是横向来看,可能因为在福建省内一家独大,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厦大新传有点偏安一隅的意思,相对北上广的学校,厦大的竞争压力没有这么大,同时对业界信息的获取也不如一线城市这么灵敏。近期频频出现了院校招生重大调整,让不少同学感到手足无措。原本以为中传考纲的巨变已经是极限,没想到又传来了人大专硕停招的消息。未来四个月的时间,加油!!!

桃夭

只收保研生?人大中传深大改革,谁的影响最大?为啥名校都改革?

大家好,这里是考验刺客联盟!紧急通知!8月21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2021级全日制仅招收推免生源,统考仅招收具有一年以上新闻传播相关工作经历的非全定向就业生源!此消息一出,又有不少考研人梦碎、心碎了!要知道,人大新传的学科评估为A+,学科实力非常强,是非常多新传学子的梦想,八月底这冷不丁一改革,海量同学哭晕在厕所……此前中国传媒大学最新发布研究生教育改革方案,随后深圳大学等也相继官宣了一系列改革!注意!这所高校学费调制90000!考试内容大改!你还愿意报它吗?这一系列的研究生教育招生的改革,预示了什么呢?有考研专家说“名校带头改革反映了一个趋势,学校不需要这么多研究生,本科读完就去工作,读研的就要专心致志搞研究,想来研究生里镀金的,趁早去工作吧。”还有人提醒说“今年考新传考生要注意,今年竞争压力比往年要大很多,顶尖院校的改革会导致一批同学调整备考院校,大家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更加努力。”其实最有发言权,最想表达自己态度的应该是那些备考人大新传的同学!人大的这个消息确实太突然,让很多人措手不及,但是我想跟大家说一句话“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没有任何知识是白学的!”人大的新闻与传播专业你都有信心备考,那相信你现在转战中传、浙传肯定也不在话下!我是考研盟主,有什么关于考研的问题,可以留言交流哦

终南

华科、人大、北师大、上交大、郑大……2020研究生招生计划汇总!

近期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南大学、郑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各校陆续发布2020年的研究生招生简章,下面将部分高校的2020年研究生招生计划摘录如下,以供广大考研同学们参考!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计划招收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6300名(含“推荐免试”直硕生、专项计划等),各学院(系)根据生源情况和学科发展,确定分学科(类别)、分专业(领域)的具体招生人数。其中,非全日制工程管理硕士(MEM)全校招生总规模约为400名,非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MPA)招生规模240名,非全日制法律硕士招生规模40名。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非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MBA(含EMBA)招生规模700名,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非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MBA(含EMBA)招生规模400名。其他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根据生源情况确定。全校实际招生人数根据教育部正式下达招生计划和生源情况适当调整确定。华中科技大学2020年华中科技大学坚持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招收硕士研究生7500名左右,其中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3700名左右,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400名左右,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300名左右。最终人数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文件为准。中国人民大学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共有161个学术型硕士专业及20种专业学位类别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拟招生约4400人(其中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1000人)。实际招生规模由学校根据国家正式下达招生计划数并结合各专业生源状况最终确定。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2020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4100人左右,招生专业目录上各学部院系、各专业所列招生人数包含拟接收推荐免试生人数,招生人数仅供参考,最终招生总人数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文件为准,录取阶段可能会根据生源情况及考试成绩等进行适当调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援藏计划和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属于专项计划。天津大学天津大学 2020 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约为 4634 名(学术型研究生约为 2300 名,专业学位研究生约为 2334 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约为1298 名(学术型研究生约为 55 名,专业学位研究生约为 1243 名,原则上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我校按学院下拨招生计划,各专业的招生人数由各学院在复试前根据生源情况、导师人数等综合确定。注:招生专业目录上公布的各学院计划招生人数是我校按照 2019 年招生计划制定的,2020 年实际招生人数以国家当年下达给我校的招生计划为准。东南大学2020年,东南大学继续坚持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拟招收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包括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和非全日制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5100名左右(最终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文件为准);拟招收校内外推荐免试生2000名左右(最终以推免生系统确认的录取人数为准)。湖南大学湖南大学2020年预计招收3700余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1300余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实际招生人数以国家当年下达给我校的招生计划为准)。贵州大学贵州大学2020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3642名,包含公开招考计划、推免计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专项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届时,各学院(中心、实验室)、专业(领域)的录取人数将根据国家正式下达规模数和实际生源情况作相应调整。郑州大学2020年郑州大学意向招收硕士研究生6900名(含推荐免试生、“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20名),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6320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80名。分学科专业招生人数详见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目录中所列计划为意向招生计划,待教育部正式计划下达后,将根据实际计划进行调整。河南大学(一)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我校2020年共有38个招生单位在99个学术学位专业、25种专业学位(60个领域)招收全日制研究生,预计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000人左右。(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我校2020年共有17个招生单位在15种专业学位(32个领域)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预计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400人左右。我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原则上仅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安徽大学2020年安徽大学有100个学术学位和28个专业学位(领域)招收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暂定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1289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200名,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89名,具体招生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和招生名额详见安徽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最终录取名额以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湘潭大学湘潭大学2020年计划招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300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000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50人(最终招生人数以教育部实际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来源:各校官网

五逆

清北保研率过半,人大全日制收窄,考研人机会不多了

每年9月,是一年一度的“保研季”。若是奔着名校去,保研路要比考研宽。清北2020保研率均超过50%,大部分学子可通过保研升学。人大王牌专业全日制专硕迎来重大调整,2021级仅招收推免生……升学规划专家梁挺福向中国新闻周刊指出,在现有的推免保研制度下,研究生录取已经在一定程度下成为双一流名校之间的相互推免现象,导师爱招本校学生、排斥外校学生的“近亲繁殖”现象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人们的视野。机会公众熟知的保研,也叫推免。对双一流高校而言,接收推免生是招生的重要手段。清华大学2020保研率达56.2%,北京大学2020保研率为54.73%,均超过50%,这意味着清北过半本科生都能得到保研机会。985高校中科大2020保研率为39.84%,211高校中国政法大学也有20.08%。除双一流以及部分省属重点,全国近90%的高校没有推免资格。梁挺福指出,如果学生想更容易考上名校研究生,那么本科时要尽量就读双一流建设高校,且尽量以推免保送的方式读研。其次,要想推免保研,本科就读的高校层次越来越重要,双一流已经是基本标配。否则,考研竞争将非常惨烈。保研率上的差别是一方面,一些高校在招生类别上也迎来调整,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待遇”不同。中国政法大学2021年各专业,接收推免生招生计划全部为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计划,不接收申请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推免生。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招生迎来调整,2021级全日制仅招收推免生源。非全日制研究生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事物。2016年,教育部下发《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从当年12月1日开始,研究生正式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并轨招生,都必须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有区别的只是学习方式。不过,现实是另一回事。面对不甚理想的现状,不少考研人吐槽说:当年高考没考好,一路兵败如山倒。以前高考定本科四年去向,现在高考定本硕七年去向。处境没有保研机会,考研人再准备3个月,可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自2015年以来,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2015年达到165万人,2020年达到史无前例的341万人,数量翻了一倍。为什么要读研呢?学术真的是普遍需求?就业才是考研的最主要动因,希望通过提高学历进而提高就业竞争力的考研生,据调查达80%以上。为缓解应届生的就业压力,今年教育部印发通知,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计划扩招18.9万人,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将达到100万人。然而,名校保研率居高不下,考研进名校道路越发狭窄。加之一些名校全日制只青睐推免生,考研人只能选择研究生鄙视链的最底层非全日制。考研是为了增加就业竞争力,但以就业为导向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反而在就业市场里遭歧视。去年考研报名首日,“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遭歧视”一举窜上热搜。2月14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保护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权益。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观念上还是低人一等,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周光礼认为,这得从高校的招生、培养中找原因,从学习投入度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周光礼指出,非全日制研究生作为一种新的研究生教育类型,并没有创新出全新的培养方式,只是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的“压缩饼干”。公平对普通高校毕业生占绝大多数的考研人来说,考研先天性的优势就是公平。面对保研漏洞,考研人无法淡定。不久前,有211学生篡改成绩保研至985,卷进舆论场。西南交通大学陈玉钰,被指篡改成绩保研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南交大此后取消陈玉钰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时任教务处教务科科长尹帮旭、教师陈帆也即陈玉钰家长,皆受处分。梁挺福向中国新闻周刊指出,名校间容易形成“近亲繁殖”现象,且这现象会越来越严重,因为这些名校把控着绝大多数的高校优质招生资源。这样的“招生近亲繁殖”自然而然造成“学术近亲繁殖”,进而形成“学术固化”。高校“近亲繁殖”是一个困扰大学多年的顽症。梁挺福认为,最深层原因还在于教育行政化、大学衙门化、教授官僚化。在“近亲繁殖”现象下,高校要想有好的发展前景,更多依赖于导师极其开阔的学术视野与胸怀,和院系大组对其研究生的学术潜力和为人的精准判断。能够达到这种要求的从来都是极少数,因此要消除“近亲繁殖”顽症任重而道远。保研与国外大学的“申请-考核”制类似,这条道路今后或将越走越宽。毕竟考博已大面积取消,博士研究生如今普遍实行“申请-考核”制。梁挺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国情不同,如果完全借鉴国外的“申请-考核”制度,那么极容易产生各种舞弊违法事件。在现有国情下,如果离开考研分数这个硬指标,高校目前还没有真正有做好保研工作公平公正的土壤。梁挺福认为,学生大学期间的学业成绩更应该是推免保研的重要参考依据,学业成绩好坏、名次高低更容易量化,经得起多方面的质疑。当然,对于推免保研制度来说,单纯的学业成绩考核维度还不够,应该有学术素养、综合素质发展、课题研究能力等内容作为有益的补充。

旄丘

2020年清华大学推免生本科高校人数排名,谁才是最大生源地?

最近,清华大学各学院陆续公布了2020年拟录取推免研究生名单。相信考研的同学都清楚,想通过考研的方式被清华录取实在是太难了。从每年清华大学录取学生比例来看,推免生的比例占据了6成以上。甚至在部分学院的一些热门专业,仅仅招收推免生,考研学子都没有录取资格。能够推免到清华的学生也无一不是各大高校的佼佼者,清华大学重视推免生也就不足为奇。那么,其余高校中真正能够被推免到清华大学的名额都有多少呢?小编对部分学院的数据进行了一个统计,各位同学可以作为参考。通过这份名单,各位同学可以发现: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最大的生源还是在本校。在统计的5个学院当中,仅地球系统科学系本科生所占名额较少,其余学院本校推免生名额都占据了50%以上。由此看来,越是重点大学越重视本校生源。这一点在北京大学也有所印证,本校学生在推免名额方面有极大的优势。除了清华大学之外,推免名额较多的高校都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南京大学。这3所高校也是除清华本校之外最大的推免生来源高校,其中北大和人大都属于同地区高校,而南大能得到如此多的名额,也足见南大与清华之间的相互认可度还是很高的。另外,在工科方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得到不少的名额,尤其是在自动化学院拿到了5个推免名额,这相当不错了。其余高校中,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就差多了。上海地区高校本来就自视甚高,很少有保研去北方读大学的,即便是清华,每年录取复交两校的人数都寥寥无几。其余多数985工程重点大学都有上榜,但名额都仅仅是可怜的一个。当然,这仅仅是统计的5个学院,如果将所有学院都算上的话,其中绝大多数高校人数依旧维持在个位数。从这一点来看,清华大学的推免名额还是极其珍贵的,多数高校仅有1、2个名额。清华大学作为国内TOP2高校,其推免生本科高校统计有一定的代表意义。首先,清华大学录取的研究生之中,绝大多数都是本校学生,这保证了其生源质量不会下降太多。其次,其录取的其余985工程高校中的学生也是这些高校中的佼佼者,其中不乏也会有一些大神级别的人物。最后,还会有一些名额留给考研学子,但这是最难的。想考入清华,确实要做好二战、三战的准备。

其德天杀

北大光华、清华五道口……,2020推免研究生生源揭秘,复旦表现好

在我国高校金融学科领域,北大光华、清华五道口、复旦泛海、上交高金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特别是这四所高校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力,因此每年也是吸引了大量考生报考。而2020年这四所顶级院所的金融类学院推免研究生来源也是已经出炉了,我们一起来看看。首先来看看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推免研究生来源,作为我国的顶级管理学院,它也是众多学习梦寐以求的求学圣地。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金融相关专业也是极其强势的,也是吸引了众多北大学子前来,来自北大的推免生人数也是达到了40人之多。而位居第二位的就是央财和中国人大的七人,因此可以看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对于本校学生还是更为青睐的。而清华大学也是有5人选择去了北大光华,说明清华对于北大的金融相关专业还是比较认可的。另外武汉大学和上财也是有5人推免北大光华,作为一所顶级985,武汉大学的生源在全国的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再来看看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的研究生培养基地,它的金融实力自然不必多说。2020推免研究生生源中还是清华本校的学生最多,达到22人,其次就是北大的10人。而中山大学的5人相比于其他高校来说已经算比较多了,毕竟中山大学的文科实力摆在那里,毕业生质量也是比较高的。从总人数可以看出清华五道口的招生规模是比较小的,相比于北大光华来说规模要小一半左右,这也属于小而精的典型代表了。再来看看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的推免生来源,我们可以看出它的研究生生源质量还是非常不错的。本校的生源人数达到32人,北大的也达到了惊人的31人,清华也是达到了10人,足以看出清华北大这两所高校的学生对于复旦的金融类专业认可度还是非常高的,毕竟清华北大在硬实力方面还是领先复旦的。然后上交也是达到了11人, 西交也是达到了5人,可以看出这两所顶级交通大学还是很被复旦大学所认可的。最后来看看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的推免研究生来源,生源最多的居然不是上交本校,而是北京大学的19人,也能看出上交对于北大金融类毕业生的认可程度非常高。而上交本校的17人与复旦大学的12人也是不少,说明两校之间还是非常认可对方的学生和专业的。另外清华达到了8人,而南京大学也达到了6人,人数都不算少,说明C9高校内部相互之间还是非常认可的。总体来看,北大合计有100人保研到了这四个金融类学院,而复旦46人、清华45人不及北大的一半,一方面是北大的金融类本科生相对于其他高校来说更多,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北大在金融相关领域的强势地位。而浙大、南大这些高校保送本校的居多,因此人数共计只有13人。而央财和上财一如既往的强势,毕竟行业地位和高考录取分数线在那里,被认可的程度也是非常高的。好了,今天的分析就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用,如果有什么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评论哦。

大橡树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统计分析报告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发布2019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问津学术结合拟录取名单对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研究生的招生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从已知的信息来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统招生的录取过程中曾经存在调剂的情形,不过主要为一志愿考生的调剂,限于这个统计工作比较复杂,而且对整体的招生参考价值不大,本文不再就调剂工作展开分析。据统计,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共计招录466名法学研究生,其中推免生182人,统招生284人。下面是我们针对公示数据做的相关统计分析,希望对报考中国人民大学的2020级研究生有所帮助。1.招生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招录专业: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含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证据学,物证技术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知识产权法学、比较法学、社会法学、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3.考生来源:全国一志愿统考、推荐免试、少民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4.来源构成:全国一志愿统考284人,其中少民计划5人,退役大学生士兵3人;推荐免试182人。5.学习方式: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其中全日制387人,非全日制79人。非全日制主要为法律(非法学)与法律(法学),其中法律(非法学)47人,法律(法学)32人。6.招生人数:一共招生466人,其中推免生182人。比较法学4人,其中推免3人;法律(法学)96人,其中推免32人;法律(非法学)195人,其中推免65人;法律史9人,其中推免3人;法学理论21人,其中推免8人;国际法学12人,其中推免7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3人,其中推免1人;经济法学13人,其中推免8人;民商法学22人,其中推免11人;社会法学2人;诉讼法学20人,其中推免8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14人,其中推免5人;刑法学24人,其中推免8人;知识产权法学30人,其中推免22人。7.考生最多的5个姓氏:王姓31人,张姓20人,李姓33人,刘姓32人,陈姓24人。8.统招初试成绩:经过对284名统招考生成绩的统计分析可知,研究生初试最低分334分,最高分415分,其中400分以上12人,平均分378.743分。另外考虑到法律硕士与法学硕士之间的成绩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我们又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法律硕士的平均分为378.835分,法律硕士(法学)平均375.625分,法律硕士(非法学)平均380.415分。法学硕士的平均分为378.544分。以上是我们就当前相关公示信息做的统计分析,希望对大家有用。

谨奉千金

人大翻译硕士招生情况分析

考研人大翻译硕士招生情况文字版关于报录比考人大专业的话,应该都是有一些简单了解的,人大翻硕士是外国语学院开办的。报录比没有什么官方数据,但是就我在人大上学的经验来说,每年基本上都是一百多个人,而且报考人数也是逐年递增的。因为人大它每年招收研究生总共是20人,除开推免的十个人之外,笔译加口译基本上是十个人,录一半,大家可以算一下。只招统招十个人,报名的有一百多。这个比例其实竞争力也是相当大了。关于学费其实人大的学费也不算很贵。近几年笔译跟口译的学费是一样的,都是21000年。奖学金相对来说比学硕的是会少一点。近两年在同学们的争取之下,这个奖学金也是在逐年递增的。像15届,他们刚去三等奖学金就只有一千,但是到我们就慢慢涨到3000到后面4100,说不定等各位学弟学妹去的时候能涨的高一点。所以大家也不用太担心这个学费的问题。关于导师人大翻硕跟其他学校有些不一样的就是人大的导师是那个你入学之后再选的,而且是学院统一组织,到时候实行双选。导师会选学生,学生又会选导师。其实也没有太大必要联系,啊就是在那个考试之前,个人是建议也没有太大必要性去联系导师。人大翻硕主要就是两个方向,笔译口译,这个也看你自己以后的发展,如果你想从事交传或者同传,像大神张璐一样,可以选择口译。如果对文字比较感兴趣,更想从事笔头上的工作,就建议选笔译。关于分数关于人大翻硕近几年的招生人数和分数分析,笔译跟口译统招分数线都是一样的。15年、16年都是350。17年因为当时题目出的比较难,所以分数线只有330。到18年就回升了,基本上属于一个正常的水平是355。翻硕的国家线每年基本上都在345到360之间。人大的分数线不会很高,基本上稳定在350左右。但是它没有参考资料,建议大家呢还是报一个辅导班来复习,这样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