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一名大数据专业研究生的自述:跟上这个时代是挺好的事礼乐不节

一名大数据专业研究生的自述:跟上这个时代是挺好的事

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导读:2016年2月,教育部公布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大学成为首批获批高校。次年,又有32所高校获批。此次248所高校获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几乎是前两次获批高校的8倍。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记者丨王峰 北京报道图片来源/ 图虫创意(资料图)“没有什么行业是没有数据的”“我认为没有什么行业是没有数据的。”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专业一年级硕士生王宇杰说。 他在去年9月从一名工科本科生跨学科进入了大数据专业。大数据专业正成为时下火热的高校新增专业。在4月28日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范海林介绍,2017年全国高校备案专业中,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点250个,同比增加了近7倍。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知名大学,到一些地方院校均投入了这股热潮。王宇杰大二时在一次展会上不经意接触到了一款大数据可视化软件Tableau,由此对大数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Tableau,王宇杰感受到,数据分析这个行业的潜力无可限量。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量正在不断增长。未来,更多人将学会分析数据,并将数据的洞察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数据分析会从小众走向主流,人人都可以成为数据分析师。接下来的大学时间里,他参加了一些数据科学家训练营,和一些商业机构组织的训练营,还在慕课网站上自修了国外大学的大数据课程。他在2016年的Tableau可视化分析争霸赛北京赛区比赛中拿到了第一名。Tableau可视化分析争霸赛是全球可视化数据分析人士的年度饕餮盛宴,每年都会成千上万数据狂人参加这一比拼。这其中,既有来自各行各业的数据分析专家,也有像王宇杰这样的数据爱好者,而王宇杰是获奖选手中唯一一名大学生。通过这些活动,王宇杰结识了这个一不断壮大的数据分析社区,也让他对这个行业更加充满热情。大四时,王宇杰得到了保研的机会,“国内开设大数据方向研究生专业的大学并不多,主要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这是当时比较知名的几个高校。”王宇杰说。王宇杰得到了北大和清华的offer,权衡之后,他选择了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这是清华和伯克利合办的硕士研究生项目,不仅可以在清华拿到数据科学学位,还有机会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去进行为期9个月的学习,同时拿到相关学位。“我是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招收的第二届硕士生,也就是说,大数据专业其实是一个非常崭新的学科,在我申请的那一年,相对来说,大家对这个概念还不是特别了解,当然已经有一定数量的申请者,远超我们实际录取的人数,但并不是那么的火爆。”王宇杰说。“到了我下面那届,就是招收第三届硕士生的时候,竞争就变得异常激烈,在短短一年时间里,这个专业成为了大家认可的非常有潜力的专业,大批的工程本科生,或者是数学、经济方面的学生开始申请我们这个方向,因此录取率直线下降。个人感觉在近几年内,竞争会变得越来越激烈。”他说。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中心设有6个实验室,分别为传感器与微系统实验室、纳米器件实验室、物联网与社会物理信息系统实验室、未来互联网研究实验室、大数据实验室、智能成像实验室。“我想一般人会认为我们专业课的名称会比较高大上,像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基础等,的确会有这些,但从本质上来说,我认为我们学的课程跟数学、工程学这些基础学科没有太大区别,当然加入了一些新兴科技的课程,比如现在很火的深度学习、人工智能。”他告诉记者。王宇杰进入了智能成像实验室,学习和科研课题是关于计算机视觉。“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们要做的是赋予计算机人的视觉能力。怎么理解呢?以后是一个有大量机器人存在的世界,而机器人要跟人类进行交互,做一些基本的工作,必须要有视觉能力,看得懂周围的环境,所以我们做的事情就是通过技术的方法让计算机拥有人的这种视觉能力。”他说。热门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图片来源 / 新华社(资料图)3月21日,教育部公布了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在新增备案本科专业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最为热门。根据统计,共有250所高校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其中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19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河南省21所高校新增该专业,为最多的省份。河北、山东、安徽、广东、江苏等省也有较多高校成功获批。2016年2月,教育部公布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大学成为首批获批高校。次年,又有32所高校获批。此次248所高校获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几乎是前两次获批高校的8倍。该专业备受高校青睐与国家大力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及该产业人才奇缺相关。国务院2015年8月曾印发《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明确鼓励高校设立数据科学和数据工程相关专业,重点培养专业化数据工程师等大数据专业人才。根据教育部上述2017年度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此次共有60所高校获批“机器人工程”专业。“机器人工程”专业大热的背后,是人工智能行业的持续发展。3月6日,南京大学官网正式发布新闻,经研究决定,南京大学正式成立人工智能学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四次提及“智能”,并特别指出要“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发展智能产业”。值得注意的是,从清华大学到地方高校,大数据专业成为普遍的时尚。“清华或者其他一般院校,在这个领域里对科研的贡献会有差异,但事实上,在如今的大环境之下,大家都想跟上时代潮流,所以我认为无论处于怎样的研究水平,敢于去跟上这个时代,就是挺好的一件事情。”王宇杰说。“大数据是一个概念,它包含的范围非常广,不同的专业方向,对外显示的名称可能都是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工程与技术,但是整个产业其实非常庞大,从前到后拥有一个很大的产业链。”他说。“我认为数据分析师这个称谓已经太过宽泛了,我觉得这个行业需要细分,未来会有专门做算法的工程师,专门做硬件实现的工程师,以及专门做理论推导的科研人员等。”他说。(编辑 戴春晨)

变化齐一

2020年考研报考人数大数据分析,“考研热”从何而来?

大家都知道考研不是仅仅靠着我们埋头苦干 一味死学就可以的它还是一场重要的信息战只要能够把握好关键信息就能为我们省下不少力气而报考人数是我们必须关注的只因它直接关系到竞争对手数量的变化2020年考研人数首次突破300万人达到341万人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再创新高那么在万千考研大军之中哪些地区的报考人数比重最大呢?是什么原因加剧了这股考研“热”?而面对日益增长的数据政府又出台了什么政策呢?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吧由上图可见北京、江苏、湖北、辽宁四川、山东、湖南、广东浙江、安徽多地考研报名人数都达到了10万人其中仅北京地区2020考研报名人数就已经超过42万人次山东地区2020考研报名人数达到31万+江苏地区2020考研报名人数达到24万+这三个地区成为2020考研报名人数最多的省份且较之去年也都再创新高由于就业压力增大以及非全日制的招生制度逐渐完善近年来考研报名人数中往届生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双一流”院校招生规模继续扩张自“双一流”项目开展后,各个高校的竞争进入了新的阶段,研究生群体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招生培养规模呈现肉眼可见的增长。我们以北京理工大学和东南大学为例:北京理工大学2019年计划招生人数较之2018年的4000人,增加了300人。而今年,招生人数再次上涨200人,达到4500人。东南大学在2017年至2020年招生规模也在持续增长,2020年招生数量达到5100人,比三年前提高了1100人。提高就业竞争力为考研主要动机根据《2020全国研招调查报告》调查显示,大部分考生选择考研的主要动机之一是为了提高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个主要动机则是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层次。相较于之前,该动机比例有所提升,可见很多考生对自我专业提升的诉求更加强烈。而为了获得研究生学历而考研仅仅是为第三动机。高校毕业生持续增长另外一个重要推手在于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长。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74万人,较上一年增加40万人,再一次刷新新纪录,高校毕业生数量近20年来一直处于增长的趋势。人数激增与经济增长密不可分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报名热度与考研人数的激增,与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关键时期是密不可分的。目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期间。经济稳步发展和结构转型对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需求,考生对于提升自我竞争力的要求越来越高。2009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人数在硕士招生总人数中仅仅只占15.9%,其后在2017年实现首次超过学硕招生人数,到2018年专硕招生人数占比已达到近58%。专硕招生规模正逐年增长,目前已经超过学术硕士,占到了我国硕士研究生群体的一半以上。根据《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专硕招生规模的增长,符合当前我国对研究生培养结构布局,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求。在社会对专硕认可度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日趋完善的背景下,专业学位硕士报考人数比例持续增加。根据调查显示,选择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比例达到57%。大部分考生倾向选择专业学位主要原因在于其侧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就业第二原因是考试难度低于学硕竞争压力小调查显示接近80%的考生愿意从学硕调剂到专硕考生对于专硕的接受程度较高女性占比上升中西部比例高于东部现如今,在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在读群体中男女比例已基本持平。在2002至2018年间本科阶段,女生占比持续增长;硕士研究生女生占比在2016年达到最高值53.14%后,在2017年经历了短暂下降,并于2018年上升至51.18%。而在博士群体中,男女所占比例差异较为明显,从全国近几年博士招生来看,女生占比呈明显上升趋势,到2018年,女博士占比上升到四成左右。近年在我国招收的研究生中,女性的比例明显呈上升趋势。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中女性人数首次超过50%;201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中女性人数比例首次超过40%。从全国各省份2018年研究生在读情况来看,中西部省份在校女研究生比例大都在55%左右,宁夏地区在校女研究生比例最高,为63.48%,青海、新疆、内蒙古的比例也高达60%左右,吉林、山西和贵州三省的比例均在56%以上;而大多东部沿海省份或发达城市在校女研究生比例都在50%以下,其中安徽在校女研究生比例最低,为42.79%,江苏和湖北的比例也在45%左右,而北京、上海的比例也在46%-49%之间。容易看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会对女性读研产生一定影响。从区域分布上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女性就业观念更为自由,不局限于稳定的就业方向,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情况相反。另外,女性占比与当地高校类型也有一定关系,例如:安徽、黑龙江两个省份的在校研究生女性占比仅为42.79%和47.99%,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理工类院校集中在这两个省份有关。相关调查显示 将近六成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将对就业有很大帮助另外两成考生保持谨慎态度认为研究生学历对就业有一些帮助但作用不大剩下两成考生认为需要视具体专业而定考研热连年升温报考人数屡破纪录但在弃考率居高不下的同时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也受到争议调查显示60%考生认为硕士学历较之前有所贬值论及硕士学历贬值的原因,大部分学生认为最大原因在于招生规模过大,研究生数量大幅增多导致了第二个原因,就是研究生“注水文凭”层出不穷,水分过多,第三则是在培养过程中教学质量要求不严格。近年来,研究生教育由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考研热趋势下提高研究生质量已经成为招生单位新的课题。考研人数越来越多,其背后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根据《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表示,考研的首要动机是提高竞争就业力,在当今就业形势下,各企业对研究生学历的需求量大 ,竞争力强,也反映出随着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学历上移将成为一种趋势;另一方面,就业难是摆在大学毕业生面前的一大难题,据教育部网站消息,2020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874万人,相对去年暴增40万,巨大的就业压力让很多大学生选择读研深造,把考研当作就业的敲门砖。原文:https://www.eol.cn/e_ky/zt/report/2020/catalog.html为应对疫情对各大高校毕业生就业还有出国带来的冲击,今年政府不仅将大幅扩招研究生,还将扩招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生,构成“升学扩招吸纳行动”,同时,也将鼓励科研项目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根据前不久全国人大表决通过的《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计划报告》也公布了相当精确的官方数字。《报告》透露,今年将“稳步发展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招生111.4万人”。而这将是我国研究生招生计划数首次突破百万大关。总而言之,考研报考人数屡创新高,除了社会发展对更高要求的人才需求之外,毕业生人数上升,就业压力大也确实是导致考研人数增加的一大原因。——部分内容源自网络整理考研的大数据大致就是这些自身实力仍然是考研的核心不过倘若我们结合自身情况仔细分析招生大数据也可为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努力方向从以上数据也可以看到考研真的越来越“热”了越来越多人选择了考研最后希望大家能够理性对待考研读研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走好这一步将对整个人生有很大的帮助建议小伙伴们首先要能够认清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优势、价值取向然后一步一步地为理想而奋斗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并不是把自己限定在某一范围内而是选择自己最想要的、最重要的去做避免无关紧要的事情干扰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做真正喜欢的事

关山行

研究生遍地都是?大数据告诉你:研究生所占比例超乎你想象

研究生(硕士、博士)已然是教育界的香饽饽学位,随着近些年我国综合教育实力的不断加强,研究生规模逐渐在扩大化。我经常会听到有些人说本科生遍地都是、研究生一抓一大把,似乎在旁敲侧击地证明读书与学历变得轻量化、没那么重要了,那么事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到目前为止,我国每年高校应届毕业生高达900万,经常有段子说现如今3000元都难以招来一个农民工,然而却可以招来大学生。这也从侧面道出了部分大学生的无奈,于是便兴起了考研大军。据统计,今年考研人数已接近300万人次,仅仅过去一年就激增50余万,这时候就更有人爆料称研究生也不值钱了,毕业之后还不是一样打工?然而,你却并没有看到研究生报录比,拿最近一年来说,报考人数290万,而录取人数却为72万,报录比为4:1。举个更形象的例子,假设我们国家人口为15亿,那么研究生学历的人数比例为0.54 %,这也就意味着每10000个人中有研究生学历的为54人。不知道大家对0.54 %这个数字有没有概念,那么你还在担心研究生一文不值吗?虽然其规模是在扩招,然而遍地都是研究生这个说法显然过于夸张。一些人为什么会有研究生遍地都是这样的看法呢?那是因为不同的人所处的圈子不同而已。如果你是一名普通工人,那么和你工作的同事基本上都是普通工人;如果你高中毕业就出去混社会,就会发现,其实没见过几个读硕士的,还是很稀有的;如果你读了硕士,就发现周围认识的人好多都是硕士,烂大街了,学校路上都是硕士;因为你根本不怎么会接触到那些大学都没怎么读的人,就像强了就不会接触很弱的人,就会觉得周围都是强者。你只需要永远记住在任何年代,知识与学历都是至关重要的,它可能是一块敲门砖。如果没有这块砖,在你前行的路上可能就会多出一块绊脚石。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去说诸如以上观点的理由,我们只需全力以赴即可,到时候理想的花朵自然盛开。

孰得其久

读大数据方向的研究生和参加大数据分析课程该如何选择

首先,如果有条件和能力读研的话,还是应该首先考虑读研,一方面读研能够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人才层次水平,从而打开更多的就业渠道,另一方面读研也会有一个更加系统的学习过程,能够全面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而且也会提升自身的视野。职业教育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各种应用技能的培养,主要的培养目标是技能型人才,而研究生教育则以创新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所以如果未来想在技术领域走得更远,首先应该考虑读研。当然,相对于职业教育来说,读研的过程会占用更多的时间,学习的难度也会更大,对于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实际上,每年都有一部分大数据方向的研究生会由于种种原因而选择延期毕业,比较常见的原因就是科研成果没有达到要求。从当前大数据领域的就业情况来看,由于目前大数据尚处在落地应用的初期,所以目前大量的大数据岗位都集中在研发领域,这一点在2019年的秋招中就有比较明显的体现,所以读研会有一个更好的就业前景。当然,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落地应用,未来大数据技能岗位的人才需求量也会逐渐得到释放。最后,不论是否选择读研,学习大数据分析知识都需要一个系统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的知识量还是比较大的,而且也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大数据分析目前有两种基本的方式,一种是统计学方式,另一种是机器学习方式,这两个方式都需要学习者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岩田

考研:报考的人越来越多,大数据分析原因基本上就这四点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就要来到了。根据教育部数据统计,今年报考人数再创新高,达到286万多人。较上年增长20%以上,考研人数的增长和增长率,均为近年来最高。是什么原因使得考研人数逐年增长呢?通过调查分析总结,报考人数越来越多的原因,基本上就是这四点。1、本科学历贬值。就业压力增大随着高等教育大规模的扩张,高等教育基本普及,造成了大学生的“泛滥”。每年有近千万的大学生毕业加入到就业大军中,然而社会没有那么多合适的岗位来满足毕业生的需求,造成了大学学历严重贬值,社会提供的工作和大学生的期望有很大的差距。很多单位在招聘中,要求必须是研究生以上学历。因此大学生为了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只能通过考研提升学历,来增加自己的竞争筹码。这部分学生在考研中,占到近40%左右的比例,是考研的主力。2、非全日制研究生地位提升国家教育部从2018年起对研究生教育进行了改革,把之前的非全日制硕士招考统一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大家一视同仁,在一个起点上竞争,这就是的在职硕士的地位提升起来。从之前的“交钱买学历”一下子变成国家认可的学历,含金量一下子提升了很多。这也让很多应届毕业生多了一个选择,如果全日制考不上,可以调剂到非全日制读研。这部分人和第一类考研的学生有着相同的原因,都是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这部分占到近30%的比例。3、三跨人员这部分同学由于在高考中成绩不理想,对于大学中就读的专业、学校、城市都不满意,希望通过考研实现自己的梦想。通过跨专业、夸学校、跨城市,考到理想的城市、院校、从事自己喜欢的专业的学习,俗称“三跨人员”。把这个目标看成是自己毕生的追求,立志于这个专业的科学研究工作。这部分同学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有明确的目标,虽然在报考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不是很高,但是他们的成功率是比较高的,占到总数的15%左右。4、名校情结当年高考由于种种原因进入了一所普通的大学,但这部分学生都有一颗向往名牌大学的上进心。希望通过考研进入到985、211等重点高校是他们的毕生追求,所谓专业可能看得很淡。因为现在企业招聘中很多会注明,优先考虑985、211重点高校的学生。很多普通大学毕业生,甚至连毕业简历都递不上去。这就更加加剧了学生追求名校的情结,想通过考研进入到重点高校继续深造,以便在社会竞争中获得更多的机会,这部分同学可以占到报考学生的8%左右。综合上述,考研人数的增长,不仅来源于应届毕业生的增多,很多工作后的毕业生,为了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也毅然加入到考研的行列,还吸引了很多三跨人员和具有深厚名校情结的同学。这四种人虽然考研的动力来源于不同的方面,但最终的目的都是通过考研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可以看出学历和名校对今后的工作影响还是很大的。

迈克尔

大数据告诉你中国人大MBA、EMBA录取的都是什么人?

前两天跟大家分享了关于中国人大MBA的项目特色、报考条件、历年复试线、往年考情分析、提面真题等,很多同学也把人大作为备考的必选学校之一。那么人大MBA项目适合你吗?人大MBA录取的男女比例是多少?普遍是什么年龄,现在攻读是太早还是太晚?今天给大家带来【聚焦职业发展 MBA院校解读之中国人民大学(三)】2018年录取人数、男女比例2018年,人大商学院共录取研究生新生916人,其中,硕士(学术型、专业型)250人,博士73人,MBA427人,EMBA166人。MBA&EMBA学生中男女比例为1.57:1。研究生新生的男女比例为1:1。不包含MBA和EMBA学生的研究生男女比例为1:2.38。其中,硕士生男女比例为1:2.49;博士生男女比例为1:2.04;MBA&EMBA学生中男女比例为1.57:1。MBA、EMBA学生年龄三分之二的MBA&EMBA学生年龄在30岁至40岁之间;总体而言,男生的平均年龄为33.30岁,女生的平均年龄为33.28岁。MBA学生的平均年龄为32.50岁,EMBA学生的平均年龄为36.13岁;总体平均年龄为33.52岁。年龄最小的MBA学生仅22岁;年龄最大的MBA学生为48岁。年龄最小的EMBA学生仅25岁;年龄最大的EMBA学生为49岁。从年龄上看,无论是MBA、EMBA,报考并入学学生都处于中年,属于企业中的上升位置。而最大、最小的学生年龄相差20岁以上,对于报考20MBA、EMBA学生来说,无论什么年龄段都要保持持续的学习力。而以1983年出生的明星胡彦斌来说,以董事长身份被湖畔大学录取,上周出席湖畔开学典礼,他2018年他已成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学生,选择的是北大光华·商业领袖项目,学制为一年六个月。中国人大EMBA最新数据中国人大EMBA项目校友资源中,中高层比例93%,平均年龄39岁,比2018年数据高出3岁左右。平均工作年限18年,平均管理工作年限12年。所在行业:民营或私人控股48%,国有或国有控股37%,外资控股、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8%,外资控股7%。MBA、EMBA学生星座星座更多地指的是一种气质相投,我们不能根据星座单一地判断什么,更不能根据星座的指示性行为来束缚自己,本文数据仅供大家参考。天蝎座最多,共有67人,占比11.32%;射手座最少,有37人,占比均为6.258%。人数排名前五的星座依次天蝎座(67人)、天秤座(57人)、巨蟹座(55人)、处女座(55人)、摩羯座(54人)。男生中,天蝎座最多,共有42人,占比11.60%; 女生中,天蝎座最多,共有25人,占比10.87%。MBA、EMBA姓氏分布592名MBA & EMBA新生共计有156种姓。其中,姓李的同学最多,共有54人,占比9.12%。更多信息关注“社科赛斯V”,后台回复“中国人民大学”你符合条件了吗?评论区晒一晒吧!

赤壁上

考研大数据分析:带你了解整体考研形势

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18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238万,较2017年的201万增长了18.4%。考研人数日益增多,聚英考研网小编提醒大家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成功考上研加大筹码,那么还有哪些数据是我们应该了解的呢,下面带大家一起来看看!一、研究生报考集中在北京,江苏,上海等教育资源丰富地区据中国教育在线研究生信息采集系统数据显示(43万人次),近22%的比例考生选择报考北京地区高校,其次为江苏8.8%,上海7.2%,天津5.4%,湖北5.3%,广东5.2%。多数集中在名校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二、研究生计划报考专业数据显示,在研究生报考前10的专业中,经济管理类占比60%,报名最多的前两位均为专业硕士,理工类专业仅占10%。三、计划报考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占比四成数据显示,60%的考生计划报考学术型研究生,40%的考生计划报考专业型研究生。但从2017年的考研的人数来看,专硕已经突破了学硕,比例占到52%。随着在职研究生列入统考,专硕比例还在继续扩大中,因为很多学硕专业招生人数非常得少,甚至有可能不招,也有可能主要招推免生,而不招统考生。预计到2020年,专业硕士的招生人数和学术硕士的招生人数比例可能是7:3。四、超八成高校认可调剂考生与一些热门报考专业相对应,在一些高校出现了部分专业"零报考"的情况,导致这些专业最终招生计划需要调剂来完成。另外一组针对调剂生源的调查显示,有80.3%高校曾表示,考研录取的"调剂生源"整体水平与第一志愿报考学生区别不大。针对考研人群考后调查,因分数不理想而选择调剂的人数占比达到46.3%,选择继续再战的比例为26.9%,放弃考研选择就业的占比26.8%。五、近八成考生就读院校非985、211高校数据显示,在考生就读大学性质中,77%的人就读院校为非985/211高校。看了以上的数据,大家有没有对考研的整体形势更加了解了呢,希望每位同学都能用心准备,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复习规划,实现最终的目标!如果有什么看法或者意见欢迎留言讨论,有什么想了解的考研资讯也欢迎反馈,小编看到后会根据实际情况整理出相关的考研资讯供大家参考。

地无不载

2020届考研大数据分析,超八成学生来自双非院校,工科考研人最多

2021届的考研已经打响了,2022届的考研还在奋战中,不妨来了解下2020届考研的大数据分析。2021届考研的人已经不可逆转了,但是听完小编这一席话,兴许在考研调剂上有所帮助,2022届的考研生在奋战考研的路上已经走了一段路了,不妨停下脚步,听听2020届的考验大数据分析。性别比例失衡了吗?2020届的考研报考人数中,女生占据了大半,达到了六成,男生只有四成,但这也不能完全说明考研的男女比例失衡了,因为坚持到最后,笑到最后的,才算是赢家。不过在考研这件事上以及在读研方面,女生似乎会更具有一些优势。自习室中占据大部分的考研同学是女生,男生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抢位置可能也抢不过女生,不过上岸这件事就不见得了。读研的时候,女生以其性别上的优势,导师也会格外注意批评的方式。男生读研,导师会直接批评指责,但是女生可能就需要单独去指出批评了。超八成考研学生来自双非院校报考的考生中,来自双一流院校的学生仅有14%,剩下的基本都是双非院校的学生,所以还在奋战考研的同学应该给自己多多打气,因为考研真的就是站在差不多的起跑线上跑,对手也并不比自己优秀很多。想要在毕业之后获得绝对的优势,那就需要抓紧考研这次机会,及时上岸,毕业之后就可以打败更多的人甚至很多双一流本科毕业的学生。如果你心中有一个名牌大学的梦,一定要尝试去通过考研来实现,因为只有考研才能再一次证明自己真的有那么好的实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比如你毕业之后只能做一名县城的教师,但是读研之后你可以在一线城市从事高中教师,甚至在大学教书也未尝不可能。工学、文学和法学拿下考研前三甲学科门类在众多的考研学科中,工学类学科占据了19.1%,文学类学科占据了15.08%,法学类学科占据了11.56%。工学能排在第一的位置与市场的需求量是有直接关系的,很多同学选择考研除了能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重要的就是能够获得更高的就业岗位,并且凭借研究生的学历也能在资薪上完成一次跳跃。文学和法学专业考研的话,可能没有工科那么好了,很多都是迫于用人单位对于学历门槛的要求,只能不断去提升自己以获得理想的工作岗位。避开热门报考城市考研除了在专业上会划分出热门的报考专业以外,在报考城市上也会有热门报考城市的出现,北京、上海和武汉拿下报考城市的前三甲,其次就是广州、天津、郑州、成都、南京等,想要顺利上岸的话,不妨去考虑一些不是很热门城市的院校,这样能够满足学历上的提升,也不妨碍以后的就业。考研是一次人生的逆转,能否通过这次的逆转将自己的人生走上更加光明的未来,就看你当下的选择和努力了。

计子之德

深圳大学公布了2020级硕士研究生大数据,太实用了!

自从清华大学发布2020级研究生大数据之后,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兰州大学等双一流高校都陆续公布了新生生源的大数据,这些大数据囊括了年龄、性别、姓氏、民族、星族、生源省份等信息。深圳大学(以下简称深大)今天刚公布了2020级硕士研究生的大数据(注意,不包括博士研究生的数据),跟以往公布的新生大数据有点不一样,请和@话教育一起来看下有哪些亮点信息。01基本信息1、录取人数。录取了4155名硕士研究生,其中全日制学术学位1397人,全日制专业学位2258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500人。不仅公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数据,还公布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的人数2、硕士专业。深大目前拥有硕士研究生招生学院25个,招生专业98个,分布在10个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大学通过动态图公布了10个学科门类近5年的招生人数,让人一目了然掌握该校各学科历年招生人数变化。3、男女比例。新生总体的男女比例是1.34:1。深大按照学科门类(理工医、人文社科)、各学院、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全日制专业型硕士、非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学位中进行了男女比例的细分。4、姓名分析。在姓、名统计这块,深大可谓是做到了极致。一、同名同姓的分析。将相同姓名的人数通过表格全部罗列出来。二、同姓的分析。对新生的290个姓氏进行了人数统计,不仅是公布了人数最多的姓氏为“陈”,还统计和公布了“保”姓等77个姓氏只有1人,“安”姓等52个姓氏只有2人,“白”姓等27个姓氏只有3人。三。名的分析。统计出男生使用频率最高的名是“文”,女生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婷”,男女生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文”。5、年龄分布。深大制作了年龄分布统计图、生肖统计图、星座分布统计图、出生月份统计图、同一天生日统计图。数据显示22岁的硕士研究生最多,生肖属虎最多,处女座人数最多,10月份出生的人数最多,8月28日和10月28日出生的人数最多。6、籍贯分布。考生籍贯(省份)人数前三的是广东、江苏和湖南。考生籍贯(市级)人数前三的是广东揭阳、广东汕头和江西赣州。考生籍贯(县级)人数前三的是广东揭阳普宁、广东汕头潮阳和广东汕头潮南。7、考生高校来源。2020级研究生新生来自684所高校(比去年多95所)。其中31所原“985”高校、64所原“211”高校、215所博士招生单位、112所硕士招生单位、256所普通高校、6所境外高校。全日制本科毕业应届生2804人,全日制本科毕业往届生1324人,成人自考学历27人。02亮点信息1、初复试情况22715名考生报考深大,其中有11876名考生在广东参加考试。外省设有分别来自31个省市自治区的592个考点(比去年多了100个考点)。部分考试点截图2、到考率统计统考准考22689名考生中,19162人到考,到考率84.45%,比去年下降3.5个百分点。男生11706人,到考10043人,到考率85.79%;女生10983人,到考9119人,到考率83.03%。女生到考率稍微低一些。平均到考率:84.45%,非全日制报考4878人,到考3127人,64.1%,全日制17811人,到考16035人,90.03%。统考准考的22689名考生中,应届生11826人,到考10968人。往届生10863人,到考8194人。3、录取率统计统考准考的22689名考生中,被录取3115人(1040人为推免生608+第一志愿报考外校的调剂生432)。参加考试的11826名应届生,录取了1936人,比例为16.37%(比去年差不多提高了2个百分点);参加考试的10863名往届生,录取了1179人,比例为10.85%。4、各专业考取难易程度统计非全日制各专业:法律(法学)专业(非全日制)依然是最难考,录取率3%。会计专业录取率最高,16%。全日制专业学位:应用心理及艺术设计专业(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的录取率低,分别是6%和5%。电子信息(微纳研究院)、机械、电子信息(物光学院)专业的录取率突破40%,分别是46%、44%及42%。全日制学术学位:生物医学工程(应用学院)、基础医学及光学工程(微纳研究院)专业录取率较高,分别是33%、31%及30%,教育学、音乐与舞蹈学及理论经济学专业的录取率较低,都是3%。5、录取分数统计这块内容是分四大块进行介绍:统考科目最高分统计:罗列了15门考试科目的最高分非全日制各专业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全日制专业学位各专业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全日制学术学位各专业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录取分数的具体数据,感兴趣的童鞋可以到深大的微信公众号查询。03数据会说话不得不说,深大在大数据的发布和挖掘上做到了极致。1、数据有始有终。涉及初试的报名人数、报考人员性质、到考率、考试考点数,到复试的录取人数、录取率,录取分数,涵盖了所有涉及到数据的项目。2、数据参考性极强。每个项目的数据细分了非全日专业学位、全日制专业学位和全日制学术学位。对于今后报考深大的学生有了很好的参考坐标。3、数据涉及面广。大数据还发布了深圳大学近12年累计报考年数的人数,有一位考生已经连续报考12年了,暂未考取成功。另外,累计报名次数6-9年的考生一共有32人。

丘得之矣

大数据分析有几个就业方向?分别需要哪些技能?

IT行业对于大数据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一方面岗位级别比较高,另一方面薪资待遇也比较可观,而且薪资待遇正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大数据分析哪些就业方向呢?数据分析可分为两类:一是偏向产品和运营,更加注重业务比如数据分析/数据运营/商业分析,主要工作包括日常业务的异常监控、客户和市场研究、参与产品开发、建立数据模型提升运营效率等。这类岗位的职位描述一般是:负责和支撑各部门相关的报表;建立和优化指标体系;监控数据的波动和异常,找出问题;优化和驱动业务,推动数据化运营;找出可增长的市场或产品优化空间;输出专题分析报告。需要掌握Excel+SQL/hive,了解描述统计学,知道常见的可视化表达,了解一些Python编程,足够完成大部分任务。二是更注重数据挖掘技术,门槛较高比如数据挖掘工程师/算法专家,数据挖掘工程师,往后发展,称为算法专家。要求更高的统计学能力、数理能力以及编程技巧,需要扎实的算法能力和代码能力。除了掌握算法,必须精通SQL/Hive,需要编程能力,Python、R、Scala/Java至少掌握一种,往往也要求Hadoop/Spark的工程实践经验。因为要求高,所以平均薪资高于数据分析师。大数据学习的选择上,加米谷给几条建议吧:第一,选择城市,一二线大城市工资高,岗位也多,这样学习完以后容易找到工作,虽然说大城市压力大,但坚持两年再去小城市,可以增加你的含金量;第二,如果你没有java开发经验,想0基础开始学习大数据,建议一定要把Java基础打牢(大数据开发方向学Java,数据分析方向学Python);第三,培训机构的选择,你可以先去听下试听课,或是学习基础班,看看效果。推荐一些数据分析师入门书籍:《深入浅出数据分析》HeadFirst系列,内容很浅,比较适合没有基础的人作为科普读物,适合快速入门;《统计数字会撒谎》本文不涉及枯燥的数学公式与推理过程,通俗易懂,其实讲的都是统计学最基本的常识,可是却往往容易被人所忽视;《谁说菜鸟不会数据分析》不错的工具类书籍。比较浅显,适合完全没有Excel或对Excel似懂非懂的人。 讲了一些方法论的东西,但是非常的简单,不太适合对Excel熟悉的读者;《深入浅出统计学》帮你快速了解统计学相关的知识。加米谷大数据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