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清华、北大、人大…北京各高校学费、住宿费盘点,你的大学多少?义净

清华、北大、人大…北京各高校学费、住宿费盘点,你的大学多少?

清华大学新生报到现在读大学,在费用方面,一般有这几大方面,住宿费、学费、书本费、生活费。不同的高校费用可能都不一样,生活费则因人而异,有的800-100,也有的1500,甚至更高。但是就大学的住宿费和学费而言,除了民办高校外,学费一般都差不多,大部分的专业都在5000附近一学期,住宿费根据宿舍条件也大部分在1200附近一学期,整体来说,住宿费和学费应该是比较便宜的了。清华大学宿舍条件不过话虽这么说,还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北京各高校学费、住宿费,它们分别是多少?和你的大学相比呢?北京大学学费基本在5000附近,住宿费在1200以内,费用很低感觉。清华大学学费也在5000附近中国人民大学学费5000,住宿费800以内,感觉好便宜。北京交通大学普通专业学费5000,住宿费1200以内北京科技大学学费6000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费5000-5500,住宿费1200以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费4500-5500北京邮电大学学费:5000-500附近中国农业大学学费3000-5000,住宿费1200以内,感觉很便宜北京师范大学学费4800-6000北京外国语大学学费5000-6000,住宿费1200以内中央财经大学学费5000附近,住宿费1200以内北京理工大学学费5500-600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费5000-5500中国传媒大学学费:5000-6000中央美术学院学费15000附近中央戏剧学院学费6000-10000,住宿费:750附近中央音乐学院学费:8000-10000,住宿费:750附近北京吉利学院住宿费:2200-4200不等以上就是北京部分本科高校学费、住宿费的情况汇总。住宿费来说,除了民办高校北京吉利学院比较高外,其他高校都非常便宜,都在1200以内,甚至还有750一学年的,真是太实惠了,要知道这个价格是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啊!学费整体而言,都区别不大,都是在5000附近,其中中国农业大学部分专业非常低。说说你的大学学费和住宿费多少?是贵了还是更便宜呢?欢迎分享!资料来源:中财蹦豆 网络 各学校官网等

慧寂

博士生学费高吗?读博士不仅不花钱还能挣钱,年薪高达25万!

我们常说一个家里供养大学生比较困难,这只能证明你还没有读到一定的水平。其实大学你越往上走,你的花费越少。公立本科生一年学费6000,除了奖学金等奖项外基本无任何补助。研究生学费虽然高,但国家会给补助每年6000元,并且奖项覆盖面积为百分之百。那么博士生是什么样的呢?甚至很多人问读博士大约需要花多少钱,我们都知道读到博士年龄一般都在26左右了。博士生基本上是不花什么钱的,有的一年下来甚至还落了不少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为中国的顶尖高校之一,为了吸引优秀的博士生源,放出了一个诱人的公告。来读基础数学的博士生每人每年保底收入10万元。加上一些导师每月补助的2000元,一些论文获得的奖励,一些高校博士生的年薪竟然达到了25万元。虽然看着博士生有这么高的工资,其实这也是他们辛苦得来的,博士生代表着中国各行各业的高端人才,他们有很多人甚至已经成家了。他们的钱来自于国家的补助,导师的工资,个人的兼职。我们希望这些国家的人才能够为国家的科研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同时国家也应该加大对高端人才的补助力度!

功美不有

北京大学!各学院博士研究生学费汇总!最低4万,最高24万!

【北京大学!部分学院博士研究生学费一览表!最低4万,最高24万!】又到一年考研季,研究生收费的高低是很多考研学子所关心的话题。那么,知名大学北京大学费用情况如何?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下,供各位考研学生参照:一、北大博士研究生学费的基本情况1、全日制博士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学制基本4年,分为专业博士和学术博士。其中学术博士每年学费1万元,合计4万元起;全日制专业博士:比如教育专业博士,每年学费2.5万元,总共学费100000元。2、非全日制博士非全日制专业博士:非全日制电子信息专业博士,全程学费24万元,但并不是平均每年6万元。而是第1年8万元,第2年8万元,第3年6万元,第4年2万元。总体来看,非全日制费用高于全日制博士,博士研究生学费低于硕士研究生学费。看来考上博士,顺利毕业,费用也不低,这也可能是教育产业化的弊端,你认为呢?我是@再启航,专注于教育相关,【关注我们】,可提前系统了解关于孩子成长【教育升学、生涯志愿、考研就业】等相关的事,少走弯路!可分享、转发给需要加速成长的孩子!免责声明:数据来自教育部门,资料、图片来自网络,无法确认实际出处。若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保持爱

供一个博士研究生读完五年,究竟要花多少钱?算出来有点惊讶

随着国家硕士研究生的不断扩招,而今硕士毕业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未来可以获得更好地发展,有的硕士毕业生选择攻读博士研究生。毕竟如今博士研究生稀少,大多数在就业时会获得不菲的安家费。自从国家取消了公费研究生政策之后,攻读研究生需要自行承担学费。这时很多人就有疑问:攻读博士研究生要花多少钱?普通家庭能否承担起这笔费用?对于博士研究生而言,不同院校、专业的培养方案不同,正常读博需要3-4年时间,但是一般不会超过六年,所以我们以读博4年的学制计算。由于学校不同,读博期间的科研补助、学费、各项奖励政策等存在差异,以下我们都按普通博士生计算。一、博士研究生需要缴纳学费、住宿费由于公费攻读研究生政策被取消,所以攻读博士研究生需要自己缴纳学费。就目前博士学费而言,除了特殊的几个专业学费比较高以外,博士的学费每年为1万元左右,此外还需要缴纳每年1200元的住宿费。这样算下来,4年学费4万元,住宿费0.48万元,共计4.48万元。二、需要自行承担的生活费博士与本科、硕士一样,都需要自行承担在校的日常生活费。很多博士与本科、硕士处于同一个大学校园之中,早中晚基本都是在学校餐厅用餐,每月生活费、网费、花费、简单购物等大约2000元左右。这笔生活费中未计入同学结婚喜钱、旅游、数码支出等费用,这些费用不同的人花费不同,所以暂且不计入。博士基本没有假期,天天忙着做项目、搞科研。每年在校11个月算,4年下来,生活费大约8.8万元。三、读博期间的各种收入全日制高校博士生助学金每生每年1.5万元,学校会按10个月或12个月平均发放,总额不变,4年算下来,助学金收入6万元。除了国家补助以外,还有导师补助,这个收入相差很大,一般在1000-2000元不等,按照普通情况计算,读博毕业后,收入7.2万元。再就是国家奖学金、校内各类奖学金、科研成果奖励等等,如果科研努力一点,读博四年,能拿到6万元(按2次学业奖学金,1次国家奖学金计算)。因此,以此来算,一名普通的博士研究生毕业之后,还能赚6万元左右。但是,有些人认为不可能,如果达不到这个收入,可能是导师太抠,补助很少。再一个就是科研成果不多,没能拿到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

不能让禄

博士学费还用家里给钱吗?

小伙伴们关心的博士学费意义不大啊,基本上都有学业奖学金抵消博士学费的。其中,稍微特别的定向就业类博士,得你本人、原单位、学校签订三方培养协议(年招生额度不超过5%),这类博士才不享受学校奖学金、助学金等。换句话说,这样的博士才需要缴学费,不过都是原单位给,或者回去报销。博士补贴2016年调整过一次,高校的博士津贴上涨了一些,另外部分高校在博士招生之前,明确要求导师将部分经费拨到专用账户用于给博士发点补贴,否则不给予招生指标。当然,众所周知,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博士待遇普遍比高校要好,小编有朋友在中科院大学读博士跟在职职工一样拿工资。非定向就业博士,在高校的话一个月补贴1300-1500元/月,算上导师额外补助的1000元/月左右,合计在2500元/月。若单身,生活是没有问题的,但也想积蓄点钱是很难的。这也让一些博士很难堪,快三十岁的人了,还总用父母的钱。想出去兼职吧,往往导师安排的活和学术论文占用时间满满的,根本没时间出去兼职。大部分专业博士学费在12000元/年的左右,学制如果是4年,就是得缴纳4年的学费,同时领4年的补贴。基本上,博三提前毕业的人不足10%,近半的人都是博四毕业呢。欢迎关注我一下!且听下回分解!路上天天捡钱!知识天天提高!游戏天天出货!腰酸背痛,小编正在努力地码字,您的一个关注或点赞小编会继续弘扬正能量!欢迎下方关注、点赞或吐槽!

三学

博士在就读期间会有什么补助?博士一年的收入能有多少?

博士在就读期间会有什么补助?博士一年的收入能有多少?笔者在中国人民大学就读,这所学校名气还可以,不过博士生的收入实在是不敢恭维——走的是教育部最低标准。在施一公等先生的推动下,李克强总理的关心下,博士生的收入比以前好,教育部名人规定部属高校博士生的一年的补助为15000元,这也是教育部的最低标准。在这个最低标准下,各个高校博士生的收入就要看每个大学的情况了。人民大学文科博士生一个月1500元,一年发十个月,一年就是最低标准15000元。北京大学财大气粗,文科博士生一个月据说有好几千。另外,据悉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的博士生月收入都比人大高,一些非部属高校如北京市管的院校的博士生收入比较高,如首都师范大学。这都是国家发的补助,其实博士生除了给老师干活挣劳务费,还有很多兼职可以供选择。据我所知,在北京每年四五月份时候是高三的补习高峰期,高三的价格大概是一个小时一百多一些。一些出版公司、公号等也会有一些兼职(写稿、或者校对等),只要你时间足够且不偷懒,挣钱的方式很多。另外,不得不说一下,文科和理工科的博士收入差别是很大的。笔者认识一位西南地区某985高校就读理科的博士生,他们是国家、学校、实验室和导师四方面都发给补助,一个月少则三千,多则近五千,不过理工科的博士生非常累,自由时间少。

乃见太子

中国人民大学这四个“王牌”专业,个个出类拔萃,毕业薪酬还剽悍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直属于教育部,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实力强大,大师辈出,吸引了众多考生报考,一起来看下中国人民大学的这四个“王牌”专业,个个出类拔萃,毕业薪酬还剽悍。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在中国的金融界历来被视为老大哥,有一批非常优秀的土鳖和海龟。是全国金融学第一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国货币金融学的主要奠基人黄达教授是人大前校长,中国金融学会前会长,也是中国金融学会历任会长中唯一一位学者会长(其余都是由在任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担任)。国内很多金融界著名学者都是在人大财政金融学院攻读的学位。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的就业前景非常好,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人大金融设有实验班,是从所有硕士生中严格选拔出来的,其就业形势非常好,完全可以和北大清华相比。普通班的情况也很好,人大金融学硕士生找工作的情况在整个人大都是数一数二的。从这几年来看,进入国际级大投资银行的每年都有,比如高盛,摩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的经济学是国内顶尖水平的,综合实力全国第一,就业前景相当好。经济学院是新中国经济学科的重要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七十五年来年来始终走在中国经济学教育研究的前列。在2017年12月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学科均获评A+,人大的经济学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毫不夸张的说,中国人大是我国的经济学学科奠定者之一,几十年来,一直引领着经济学的发展,从人大毕业的毕业生社会认可度和口碑都特别好,就业面比较广。法学最新一轮教育部官方的学科评估中,人大法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应该说是相当优秀。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人大共有9个一级学科名列全国第一,其中就包括法学。因此人民大学法学院在中国的法学界中话语权都是很大的,教学水平代表着中国的最高水平。人大法学院是人民大学成立较早的学院之一,是新中国建立的“五院四系”——五所政法院校以及四所大学的法律系之一,而“五院四系”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中国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最高水平,堪称法学类院校中的泰山北斗。人大法学院学生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大多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公检法机关、公司企业、律师事务所、金融机构等工作。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分别在劳动人事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和商学院,在不同的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向有所不同。比如劳动人事学院是经济和管理下的HRM,公共管理学院侧重公共部门的HRM,商学院侧重营利性组织的HRM。录取分数都很高,劳动人事学院的HRM是国内最早设立该专业的,也是知名度和美誉度最高的,国际上也享有盛名,录取分数也特别高,无论在本科还是硕士、博士阶段,录取的竞争都是最激烈的。但也是含金量最高的,最被领域内认可的。公共管理学院和商学院的HRM也更有特点,他们之间没有可比性。中国人民大学的人力资源专业在国内还很强大,专业实力至少在前三,毕业后也都去了大型的公司,薪酬待遇也还不错。以上就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四个“王牌”专业,个个都是“顶呱呱”,毕业薪酬还剽悍

将反于宗

从“本科”读到“博士”,需要用多少钱?普通家庭能承担得起吗?

最近,有一位同事家的孩子,在今年研究生毕业之后,打算继续攻读“博士”,询问笔者读“博士”是不是还要家里出钱?而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想到一个更有意思的问题:一个孩子,从“本科”读到“博士”,一共需要花费多少钱?普通家庭能否承担得起?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首先由“本科”到“博士”的三个阶段,一步步来看。首先,“本科阶段”现在一般大学的“本科阶段”学习,除了一些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以及一些“特长生”以外,普通的学生都是需要自费!而这个自费,包括学费,“本科阶段”的各项生活费用,以及一些额外费用。学费方面:以现在一线城市的普通公办“本科院校”的数据来看,一般的专业一年的学费都在5000元左右!当然也有一些比较贵的专业,我们今天就以总体平均情况来看!那么单“本科阶段”的学费,4年下来就需要4X5000=20000元生活费,以及其他开销方面:我们还是以一线城市为例,一般大学生在一线城市的生活费,普遍在2000元左右的水平!出去寒暑假,有9个月的时间在学校。但是,大学生存在的各项考证、交通、购物、旅游等其他花费,我们就将一年按12月给生活费算!那么,“本科阶段”的生活费及其其他开销,4X12X2000=96000元所以,一个普通本科生,在“本科阶段”的花费应该在11.6万元左右!其次,“硕士研究生阶段”虽然每年考研分专硕和学硕,但是绝大部分考生,在想继续读博的前提之下,会选择读学硕!所以我们就按硕士研究生3年来计算。“硕士研究生阶段”,存在一些奖学金就读的情况,但是所占的比例还是非常小!同样学费全免的情况也不是很多!所以我们按大多数人的情况,交学费,自己出生活费!学费方面:还是以一线城市的公办高校为例,一般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学费普遍在6000元每年。那么研究生阶段的学费3年一共:6000X3=18000元生活费及其他费用:还是按照一个月2000元,一年按12月来计算,那么研究生阶段的生活费及其他费用就是:2000X12X3=72000元那么,一个全部都自费的研究生,读完3年学硕,需要花费家里90000元。最后“博士阶段”博士阶段,一般都是公费就读,学费都能做到全免,而且一般的学校都会给博士生发放一定的生活补贴,并且一些博士生能参与一些项目工作。所以基本在“博士阶段”就读,不需要学生家里再掏钱,甚至有一些博士生都能做到赚钱结余!综上所述,以一个普通大学生为例,本科、研究生、博士都是在国内公办院校攻读,并且中间学业晋升不存在停滞的情况下,一个学生,从“本科”读到“博士”需要家里的花费就是:11.6万+9万=20.6万在这种相对理想的状况下,一个普通学生从“本科”读到“博士”,就需要花费家里20万左右!而涉及的时长就是10年,而10年付出20万,对于现在的一般家庭,应该都是能接受的!同样,这20万的经济付出,得到的“博士”学历,可能成就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学历,甚至是孩子的终身起点!“博士”的起点,不管是孩子在以后的就业,还是个人思想境界方面,都会超出正常人不少!不管对于孩子本身,还是整个家庭,这10年花费的20万,还是非常值得的!我是乡村教师看世界,感谢各位读者的阅读,如果您觉得此文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的关注、评论、转发、收藏!

弟子读书

动真格!中国人民大学再清退一批博士生,其中不乏留学生!

时间进入2019年,中国高校在清退一些长期不来上课,不按时完成学业毕业的学生方面,下了非常大的功夫,在这一年之内,国内将近30所名校清退了1300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而2019年还没有完全没有过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又一次公布自己的清退处理结果,在这次公布中,人发发学院清退了十多名博士研究生,这些博士生中,我们仅仅通过公布的名字来看,就可以得知这些被清退的博士研究生中,有一部分留学生。要说国内高校清退逾期不毕业的学生,其实是一个比较常规的操作,不过随着我国对于高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到这到今年以来清退的毕业生数量也越来越多,而且今年清退的学生中,有2005年入学的一些学生,足以看得出前些年的清退力度,还是大不如今年的。我们可以相见,一些高校的研究生可能在前些年毕业时拖延了十年之久的,这一情况,在今年过后应该会更加的严格。而且对于延期毕业的次数,恐怕在未来会缩短年限,不过研究生不能顺利毕业,有的时候也不能完全怪研究生本人。很多研究生研究的课题比较冷门,或者是很难形成论文,尤其是在国际上的知名杂志上很难发表论文的话,就无法顺利毕业,在近些年国内研究生的毕业要求中,对于SCI论文的要求是部分高校的硬性指标,部分研究生确实不擅长这个,也不喜欢做虚假学术的,就他们的研究生毕业一而再的延期,最后不能顺利毕业导致被清退,还是非常遗憾的,毕竟这部分研究生确确实实在自己的专业上有在深耕,最终落了个清退的结果,还是比较遗憾的。不过针对这一现象,近些年的研究生毕业似乎有在放开对于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要求。好在是因为发表论文不合格导致清退的不是很多,但是延期毕业的确实不在少数,而且国内博士研究生的顺利毕业,导师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决定权,这一点上来说,目前国内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境遇还是比较尴尬的,其实很多国内的研究生是不乐意被清退的,最终被延期到不想毕业的也是大有人在的,本来觉得自己在研究生阶段该做的都做了,结果导师不同意毕业,最终和导师闹掰从而不去上课的,确实有,这些人其实放弃了自己之前的努力,这一决定可能在外界看起来有些草率的,不过外界是不能深刻地理解这些人的境遇的。和国内的研究生的清退不同的是,留学生的清退,基本上都是因为这些留学生不愿意来上课,或者是到毕业期限了,这些留学生可能连最基本的学位论文都无法完成,甚至是不乐意完成的那种,以前可能很多学校会把这部分留学生想方设法的给送出去,并且让他们顺利毕业,但是近些年以来,这部分留学生不愿意继续上学之后就连联系方式都不给学校留一个,学校就是想送他们毕业,都无法完成。不过今年和往年对比有所不同的是,针对这部分不能联系到的留学生,直接给出清退的公告,还是动了真格的,往年国内高校对于这些留学生真的是太客气的,虽然说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是好客的,但是对于这部分不尊重主人的客人,完全没有必要太客气,而且这部分留学生的博士研究生资格大都是国内高校“馈赠”给他们的,结果这一非常珍贵的继续教育机会,被这些留学生随意的丢弃,真的是太令人心痛了,在往年可能会继续保留这部分人的学习资格的,结果今年多所高校果断坚决的清退,还是相当的痛快的!

莫不出焉

他在人大读博士:10年学习,13篇SCI论文,1次理论突破!

博士期间发表13篇高水平SCI论文,其中9篇论文为(共同)第一作者、参与11次国内外知名学术会议、完成海报报告,并有5次获奖、曾获2015年优秀研究生、2018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这位热爱物理、坚持不懈、攻坚克难,在科研学术道路上勇往直前的人大人,就是2019年度吴玉章奖学金获得者、理学院物理系2016级博士生王聪。2010-2020,热爱指引物理前行路2010年入学,10年来在中国人民大学完成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业的王聪,将人大校园视为自己最熟悉的地方。“几乎把所有男生宿舍都住遍了”,王聪笑称。2019年是王聪从事物理学习的第十年,这一年他在A类期刊上发表了8篇SCI,“热爱”是王聪为什么能坚持十年物理学习的第一个答案。从高中就对物理抱有极高的学习热情,大学进入物理系接受深入的学习后,王聪坚定了自己从事物理研究的理想。“从事科研工作,喜欢是首要的,如果你根本不喜欢你研究的课题或者专业方向,那研究就成了一项消耗、磨损人的工作。”2012年是王聪本科学习期间重要的一年,他主导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在了解前沿物理研究的基础上并将部分假设付诸实践。“那次获得了国家级的优秀结项,让我第一次深刻感受到了科研成果给我的正向激励,也让我与我的导师季威教授有了深入接触。”时隔一年,季威老师组在《科学》发表了研究论文,这样的科研成果深深震撼了他,他选择保研至本校物理系,进入季威老师组进一步攻读硕士学位。“一开始没打算继续读博,但是在硕士的两年一直没能发出文章来,我就选择了转博。”王聪至今仍能回想起未能顺利发表文章的那段沮丧、焦虑和迷茫的日子。(季威老师组同学合影,左三为王聪)“万事开头难,我告诉自己第一篇文章越难,我就越要坚持下去,一定要把它做出来。”面对这样的压力,王聪并没有放弃,而是咬牙坚持了下去,研究方向是计算物理的他,研究成果最终于2017年在A类期刊上发表成功,之后其理论预测结果被国内外顶尖教授团队的实验工作证实。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收获第一篇SCI的心情,“很激动、很开心,当天晚上就和朋友去吃了火锅庆祝”。第一篇文章的成功发表是他扎实学习基础知识、坚持不懈钻研的回报。“其实科研能给人带来很大的正向激励,你从中能获得不断被肯定、不断坚持下去的动力。”王聪认为热爱和坚持是互为养料的,热爱指引他在物理学习这条路上坚持前行,专注于、专心于物理学习,而科研给他的回馈又让他更加坚定了这份热爱。十年磨一剑,理论突破源于厚积薄发王聪从事计算物理方向的研究,进行应用大规模并行计算,2018年在发表4篇高水平SCI论文后,他在导师季威教授的指导下,决心向“双层CrI3材料中反铁磁性来源的问题”发起挑战。这在磁性二维材料物理领域中是一个十分棘手的国际性难题,《自然》《科学》杂志及其子刊就这一问题刊载过多篇重要文章,但都未能提供解决方法。王聪凭着年轻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热血,全力以赴钻研这个难题,就连春节假期都留在学校。但是经过许多不眠之夜,仍没有看见破解难题的曙光。直到2018年3月的一个深夜,他的脑中突然灵光一现,想起了自己在一年前发表的第一篇论文,王聪觉得那个工作中的核心结论也许就是这个难题的答案。季威教授支持王聪的想法,在他的指导下,王聪抓紧进行验证计算,又在实验室度过了许多夜晚。最终结果正如他们所料,他找到了破解难题的答案,“有种柳暗花明的感觉”。这一次,他仿佛就是发现桃花源的那个渔夫,从“初极狭”渐入佳境,直到“豁然开朗”。这一国际磁性二维材料领域的棘手难题终于被人大物理人率先攻克。随后,该理论预测结果被该理论预测结果分别被复旦大学吴施伟教授团队及瑞士巴塞尔大学(University of Basel)P. Maletinsky教授团队的实验工作所证实,他们的相关工作发表在《自然》与《科学》上。这个难题的解决,是王聪个人学术生涯的一次飞跃,也让他切身体悟到万千科研工作者平凡中的伟大。理in人大,普通生活也丰富多彩王聪本科期间是班长,“当时很喜欢和同学们到处玩儿”。就读博士后,他大多时间都在办公室中从事计算和科研写作等,“一周大多数时间是三点一线,宿舍、食堂和办公室,但是我会给自己放松休息的时间”。王聪喜欢打羽毛球,而他也将羽毛球作为自己放松压力的重要方式。“博士群体压力大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不要积攒压力,要给自己设定一个排解压力的时间。”他每周会拿出一天作为休息日,选择与好友小聚或自己去看场电影,“看电影可以给我两个小时放空自己的时间”。其他时间则严格执行晚上十二点入睡、早上八点左右起床的工作时间,“其实已经成为我的一种生活习惯了,就像我每天早上都会看一下昨天的数据怎么样,有没有新的东西一样”。王聪有条不紊地安排着自己的生活,制定每天的计划表,并将复杂、艰难的科研工作拆分成每天要做的任务,从容地完成一个又一个的课题。“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平时也会刷微博、看知乎和逛B站。”王聪将自己的生活方式看作无数生活姿态的一种,在科研之外,他也不断充实自己生命的厚度,丰富人生的色彩。从年少的热爱到为之奋斗的事业,他仍奋进在物理研究的道路上。来源:中国人民大学 采写:崔梦瑶 编辑:林洁 欣欣蔡 设计:冯文涵 特别支持:学生处 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