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浙江衢州市域轨道交通1号线预可研及可行性研究项目孔子推琴

浙江衢州市域轨道交通1号线预可研及可行性研究项目

日前,浙江衢州市域轨道交通1号线预可研及可行性研究项目公开招标。根据招标信息: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衢州市域轨道交通1号线作为骨干线,起于规划衢州西站,止于衢化溪东埂村(临近烂柯山景区),沟通衢州两大高铁站及主要汽车客运站,并串联了高铁新城、西区一期、中心片区及衢化片区,主要服务于中心城区通勤客流及客运集散点的客流。线路全长 20.4km,支线全长5km,共设站 14 座,其中换乘站 5 座、车辆基地1座。1号线接驳衢州西站,承担对杭衢铁路捷运化客流的集疏运功能,并能接驳外地乘客高铁前来衢州休闲旅游的客流。该线路定为衢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的示范线,是强化组团联系骨干线、贯通休闲养生旅游线、串联客流枢纽集散线,所以此带状路线具有设计选线标准高、所经路段地形复杂、地下管线产权单位复杂、建筑群区多等特点,因此难度调整系数取1.2。

恶乎不可

衢丽铁路(松阳至丽水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

4月17日,记者从浙江省发展改革委获悉,日前,该委批复了衢丽铁路松阳至丽水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衢丽铁路是全面实施浙江省委省政府“大花园”建设决策部署,强化衢州、丽水之间联系,支撑浙西南生态旅游带发展的重要支撑项目。该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完善浙西南铁路网规划布局,支撑衢丽“大花园”建设,增强路网灵活性,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按照“一次规划、同步研究、分段实施”原则,今年启动实施松阳至丽水段,同步开展衢州至松阳段前期研究,争取尽早建成,实现全线贯通运营。衢丽铁路(松阳至丽水段)项目起自在建衢宁铁路松阳站,途经丽水市松阳县、莲都区,终于金温线丽水站,新建正线长度65.24公里,总投资91.75亿元,建设工期4年。全线分布松阳站、丽新(东西岩)站、丽水站3个车站,其中新建丽新(东西岩)站1座。铁路等级为国铁Ι级,客货共线,设计行车速度为200公里/小时。【来源:浙报融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踉位其空

向你报告!这是衢州未来的两件大事!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相信很多人被衢州信安湖畔那人山人海的大阵势给惊到了!不说,看这图你也猜到了。中国划水巡回大奖赛,竞技性、观赏性都很强。衢州人对体育赛事的热情,这一次集中爆发!类似这样的好事,家门口很快还会有! 集竞技性、健身性、观赏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我省最高水平的综合性运动会——浙江省第四届体育大会, 2021年将在衢州市举办。10月28日晚,衢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徐文光出席在舟山举行的省第三届体育大会闭幕式,并在授旗仪式上从省体育局局长孙光明手中接过会旗。衢州市将按照省有关要求,结合建设“大花园”、打造健康快乐之城和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等工作,积极筹办省第四届体育大会,积极推进市体育中心等一批项目建设,力争将省第四届体育大会办成功、办精彩,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更多人运动起来。湖面上风起云涌,会场上也不平静!这个连开3天,周末也没有休息的评审会,因为会前一天朋友圈刷屏“杭衢中标”,而陡然让很多人士打听此次会议会传出哪些重要信息?10月27日至10月29日,新建杭州至衢州铁路(建衢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在我市召开,这标志着该项目前期工作又迈出关键一步。哪些单位、人员参会?看——中国铁路总公司、上海铁路局相关专家,省发改委、建设厅、交通厅、国土厅、铁办、交投集团以及杭州市、建德市有关领导出席。市领导徐文光、汤飞帆等参加活动。本次评审,专家组现场勘察了项目沿线重要节点,听取了设计单位对杭衢铁路(建衢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汇报,并进行了分组讨论,形成评审意见。专家组认为, 杭衢铁路(建衢段)北连在建杭黄铁路,南接沪昆高铁,正线全长约124.4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是浙江省“一体两翼”中西部生态经济区“大动脉”,对完善浙江铁路网布局,减轻沪昆通道运输压力,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和开放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专家组对项目的一些技术性问题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完善的修改意见。汤飞帆代表市委、市政府致辞。汤飞帆指出,杭衢铁路是“山区”连通现代都市,打开消费者到“大花园”,推动衢州市打造成为浙闽赣皖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和浙江内陆开放“桥头堡”,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的大通道,是衢州这座城市腾飞的希望与机遇所在。专家们提出的各方面意见建议,是衢州市做好项目前期的重要指导和工作重点,衢州市将进一步聚焦节点难点,举全市之力为杭衢铁路(建衢段)建设做好服务,力争该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更好地服务沿线群众和地方发展。根据计划,杭衢铁路(建衢段)在通过工程可行性研究评审后,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力争年内完成工可批复,启动先 行节点开工,明年全线动工,在杭州亚运会召开之前与杭州西站同步建成。杭州亚运会,2022年9月举行。两件大事,值得期待!亲,您说呢?(原标题《向你报告!这是衢州未来的两件大事!》,原作者吴江怀 俞施 吴春华。编辑叶晓倩 梅玲玲)

狼图腾

重磅!衢州“两山”实践示范区总体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印发啦!

2018-01-25 07:13 | 衢州发布大事件!近日,《浙江(衢州)“两山”实践示范区总体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予以印发。省政府办公厅在印发该方案的通知中指出,衢州市要认真组织实施,为全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经验和示范。省级有关单位要加强支持和指导,共同推动浙江衢州“两山”实践示范区建设。各地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持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该方案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四个方面内容。我们摘录其中主要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主要任务(一)夯实生态本底,保值增值绿色资产1.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加强空间管控,构筑以钱江源为核心的“两轴、两翼、六廊、多点”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强化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管理,加快全市域生态功能区建设,对衢州市北部钱江源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千里岗山脉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九龙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实施分类管控引导和差别化管理政策。全面推进“多规合一”,科学划定“三区三线”,优化空间布局,制定完善空间管控具体要求,确保生态空间占全市面积达到50%以上,林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不下降、森林资源总量有增长。2.全面推进生态建设与修复实施全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突出以千里岗和仙霞岭生态屏障区、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快建设森林衢州,推进珍贵树种“一村万树”行动和珍贵彩色森林建设,稳步提高森林质量。实施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村庄搬迁和整治工程,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加强山体地貌生态修复、废弃矿山和受损农用地再利用等工作,实施一批生态修复工程。强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构建以“一江两港十溪”为轴线的千里水道风景线。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和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不断促进森林、水体、土壤等生态修复与功能重建。3.扩大生态产品有效供给实施中心城市能级提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强富美”乡村建设三大行动,打造魅力城市一美丽县城一特色乡镇一幸福村庄的新型城乡建设体系。按照田园休闲、精致紧凑、和谐共生的要求,加快建设现代田园城市,落实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战略,重点推进休闲养生、快乐运动、森林等关联产业发展。抓好一批城市重大环境配套项目落地,增加城市环境吸引力与竞争力。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因地制宜、建管并重,实施“生态+”“互联网+”,以景区化建设理念和标准整治提升村庄环境,提供层次丰富的生态产品。到2020年,建成A级景区化村庄1000个以上,培育200个业态兴旺、功能配套、生态良好、繁荣发展的中心村。(二)做大金山银山,构建绿色经济体系1.大力发展绿色服务业深化旅游、体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提升,积极参与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建设,探索“旅游+”融合发展产业体系,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运动健康城市,建设“诗画浙江”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和世界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依托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人家等,积极培育特色鲜明的森林康养产业。积极培育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产业,催生更多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绿色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2.做大做强绿色农业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积极发展放心农业,加快畜牧业、渔业和柑橘、油茶等产业转型提升,建立健全“一亩山万元钱”科技创新模式,推动世界食品安全创新基地国际示范项目落地,打造长三角区域绿色农产品基地和食品安全示范基地。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新业态,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打造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园区。推动食品、中药材等加工业发展,打造工农业融合发展集聚区,促进工农业融合发展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3.深入推进工业产业绿色转型实施“五大千亿”工程,加快推动一批重大项目落地见效。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推动形成绿色化工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城市大循环的循环经济链条,把衢州打造成为特色鲜明的循环发展示范区、重化工转型样板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促进工业设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构建工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产业体系。4.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深化“创新飞地”建设,推进衢州海创园、上海张江(衢州)孵化基地和在北京中关村、深圳前海新区等地的“创新飞地”建设。依托国家氟硅新材料产业基地,加强国家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俄氟化工联合实验室和衢州氟硅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龙游特种纸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创新载体建设,加快推进衢州动力电池材料、电子化学材料等产业技术创新综合体建设。巩固提升衢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浙江中关村科技产业园两大产业承接平台能级。(三)护美绿水青山,树立环境质量标杆1.深入实施碧水工程深化落实河长制,大力推行湖长制,实施水环境质量分类管控,划定高功能水体保护区、工业污染控制区、生活污染控制区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区等4类控制区,建立汇水单元一流域单元一控制区三级分区管控体系。巩固提升“五水共治”成果,全面开展美丽河湖和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加强良好水体保护,切实保障供水安全。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探索实行更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扎实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全市域市控以上断面水质保持在Ⅲ类以上,水环境质量在全省持续领先。2.持续深化蓝天行动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继续推进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设,逐步扩大禁燃区范围,加快非禁燃区分散燃煤锅(窑)炉的淘汰与改造。着力提高天然气利用水平,市区基本实现天然气管网全覆盖。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利用。加强工业废气治理,加快推进重点企业工业废气清洁排放改造,深化石灰钙行业专项整治。深入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治理,重点企业配备VOCs处理设施运行在线监控装置。实施更严格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建立机动车排污监管平台,加快推进老旧车淘汰。深入推进城市扬尘、烟尘和服务业废气治理,加强农村废气和矿山粉尘污染防治。3.全面推进净土工程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建立土壤环境监测网络。落实农用地土壤环境类别划定要求,划定优先保护、安全利用、严格管控三类用地范围,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开展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行业提升专项行动,实现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淘汰一批、提标改造一批、规范管理一批,进一步完善危险废物信息化监控平台建设,构建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体系。全面推进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废弃物等各类固废处置设施建设,形成与之相匹配的处置能力。抓好源头精细化管理,落实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建立农业废弃物利用处置管理和回收体系。(四)深化制度改革,提升绿色发展水平1.完善绿色发展推进机制建立健全“两山”实践示范社会行动体系,发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和公众参与作用,完善协调和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两山”实践示范区建设。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建立基于GEP和 GDP的“绿金指数”逐年核算机制。建立浙西生态安全格局维护、钱塘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浙皖闽赣大旅游区协同建设等区域协作机制,强化与周边区域在生态保护、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协作,推动衢州“两山”实践。2.健全自然生态保护机制围绕浙皖赣闽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建设,加强旅游景点联合开发和保护,推动建立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功能保护、环境质量要求相一致的协调机制。探索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流域上下游县(市、区)自主协商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健全生态移民激励制度。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健全环境问题约谈惩戒制度。完善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推行排污权、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开展碳排放权、林业碳汇交易试点,探索建立覆盖资源环境各类要素的产权交易市场。加快建立智慧环保、智慧安监、环境医院等联动机制,从源头上防止破坏生态环境。3.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全力推进国家公园、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大改革试点,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示范。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支持衢州设立绿色金融机构,培育专业化、有特色的绿色支行,打造一批专业化、规范化、高效化的绿色金融机构。在全市推广开化县国家“多规合一”改革试点经验,建立全市域跨部门联动规划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国家公园建设体制,深入实施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试点实施方案。积极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推进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加快节水和防涝工程建设,建设节水型社会。4.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快对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义雨舟开放大通道,实现借力发展。实施东融杭州战略,深入落实杭衢战略合作协议,全面深化产业、科技、旅游、体育、教育等方面合作,打通融入杭州都市区、对接信息经济的大通道。导入杭州优质资源,合作共建钱塘江生态经济带和钱江源国家公园,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山海协作新架构。(五)共享绿水青山,实现绿色富民惠民1.统筹城乡协同发展围绕“特、富、美、安”要求,强化重大战略、规划布局、产业项目、体制机制、资源要素的市域统筹协调,全力支持县域发展改革,充分激发县域发展活力。坚持以交通为先导,构建内联外畅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杭衢高铁(建衢段)、衢宁铁路建设,推动衢丽铁路、衢黄铁路和衢武铁路项目落地,谋划推动杭深高铁近海内陆线建设。推进杭金衢高速公路金华至衢州段拓宽、351国道、钱塘江中上游沿江美丽公路建设,深化高速路网、对外通道加密扩容规划研究。谋划莲花航空物流枢纽项目,推进衢州机场迁建工程,规划建设江山、开化等通用机场。全面开通衢江航运,推进常山港航运开发建设,谋划浙赣运河项目,打通钱塘江水系和长江水系。加快开化水库、浙江衢江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建设。按照中心集聚、梯度开发、发展中部、保护南北的空间发展战略,重点推进钱塘江中上游黄金水岸风光带建设,谋划建设国家幸福产业试验区,打造衢江、江山港、常山港Y型流域绿色产业集聚平台。2.美化城乡人居环境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推进“一场多馆”“两中心合一”、严家淤全民健身岛、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乡镇和规模较大的村庄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将城市周边乡镇村庄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统一处理,推进居住分散的村庄建设分散式、低成本、易维护的污水处理设施。全面推进城乡垃圾分类工作,建立源头分类、分类收运、分类处置的体系,探索“政府+企业+社区(村)+居民”运行模式,到2020年实现全市生活垃圾总量零增长。建设生态沟渠、污水净化塘、地表径流集蓄池等设施,净化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3.传承弘扬生态文化传承孔子文化、围棋文化、民俗文化、姑蔑文化、中药文化、根雕文化,弘扬山水文化,拓展丰富衢州生态文化,打造国内知名、浙江一流的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和研究基地。巩固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成果,打造一批生态休闲体验地。依托江郎山、钱江源、紫薇山、乌溪江、大竹海、千里岗等山水生态资源,提供层次丰富的生态养生、科普教育、休闲娱乐服务。加强绿色细胞建设,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建设一批生态环境教育和生态文化墓地。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衢州市要建立工作推进机制,统筹协调“两山”实践示范区建设,研究解决规划、政策、项目等重大问题。要把“两山”实践示范区建设工作纳入衢州生态文明建设年度工作计划,构建全方位工作监督体系。(二)加快组织实施衢州市要根据“两山”实践示范区总体方案,制订阶段性实施计划,明确各阶段目标任务、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实行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管理,确保按时完成。省美丽浙江办公室要做好指导、协调和督促。(三)强化政策支持省级有关单位要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衢州市加快交通、水利、环保等项目建设;充分发挥“两山”建设财政专项激励奖补政策作用,支持“两山”实践示范区建设;支持衢州市深化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有效保障“两山”实践示范区建设用地需求;支持在杭高校到衢州市办学,鼓励各类人才到衢州创业发展。山海协作结对市要在项目招引、教育人才等方面加大对衢州市的支持。(原标题《重磅!衢州这个总体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印发啦!》原记者:许军、谢丹、汪剑弘、徐元昌、王飞、郑飞。编辑 徐蕾)

今臣之刀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国际运动健身城建设项目立项申请备案报告

开化**国际运动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二零XX年六月目前青少年体育素养普遍提高,参加体育活动意识普遍增强,普遍学会一项以上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普遍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要求。青少年体育活动条件改善,保障能力增强,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和学校体育设施服务水平普遍提高,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快速发展,青少年体育组织网络更加完善,每20000名青少年拥有一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立和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和联动机制。各级各类体校总体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文化教育及训练竞赛体系较为完备,运动项目布局及结构更加优化。青少年运动员在训规模稳中有升,县级青少年训练恢复明显。青少年体育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训结合更加紧密,科学选材水平进一步提高。认定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380个左右,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达到500所,常年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训练的运动队达到3万个以上。运动员文化教育全面实现“两纳入”,文化教学质量普遍提高。体育职业教育制度更加完善,建成出口畅通,与社会需求和市场衔接更加紧密的中、高职体育职业教育体系。在“衣食住行”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动”将会成为中国国民消费的下一个刚需。但是,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首先是消费理念还未普及,其次是消费场所缺乏,再次是社会配套支持力度还远远不够。体育产业公司大多为轻资产公司,人才就是企业的核心资产。缺少了人才供给,企业“供血不足”,必将影响到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以冰雪产业为例,我国现有的花样滑冰教练不到300人。对照2022年前新建500座冰场的规划,未来极有可能出现“1个冰场不到1个教练”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让“青少年真正地参与体育运动”中,最重要的是要加强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各地应因地制宜全面升级校园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让体育场馆、体育器材等硬件条件更加多样化、人性化,符合现代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和竞技比赛的身体和心理需求。随着互联网+战略和大数据在场馆服务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未来,场馆服务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将会大幅提升,这将对场馆运营产生革命性变化与影响。今后新建的和经过升级改造的智慧体育场馆将会帮助场馆运营更科学、管理更高效,进而降低能耗和提升盈利能力。目 录第一章总论 31.1.项目概况31.1.1.项目名称31.1.2.项目拟建设地点31.1.3.建设性质31.1.4.建设单位31.1.5.建设工期31.1.6.建设目标31.1.7.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31.1.8.项目投资与资金筹措4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41.3.可行性研究范围5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61.1.项目背景61.2.项目建设必要性及意义13第三章行业与市场分析151.1.运动产业正在走专业化的路线161.2.运动消费者成普及化趋势171.3.大众体育是最佳选择18第四章场址选择及建设条件201.1.选址原则和基本思路201.2.场址选址201.3.项目区条件分析211.4.选址说明24第五章建设方案261.1.项目建设目标261.2.建设内容与规模261.3.策划方案27第六章总图运输及公用辅助工程311.1.总体布置311.2.公用辅助工程34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381.1.环境保护标准381.2.环境状况和保护措施381.3.环境保护结论与建议40第八章节能节水421.1.编制依据421.2.工程节能421.3.能耗指标及能耗分析441.4.节能的管理措施441.5.节能分析结论44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451.1.设计依据451.2.运营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安全措施451.3.劳动安全及卫生设备461.4.职业安全和劳动卫生预评价461.5.消防46第十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491.1.项目建设管理491.2.项目组织机构491.3.人力资源配置50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进度521.1.建设工期521.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521.3.项目实施进度表521.4.质量保证体系521.5.项目招投标53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51.1.投资估算551.2.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57第十三章财务评价591.1.财务评价依据591.2.财务评价基础数据选取591.3.销售收入估算601.4.成本费用估算601.5.财务盈利能力分析表621.6.盈亏平衡分析621.7.财务敏感性分析631.8.财务评价结论64第十四章社会评价651.1.项目实施对社会影响分析651.2.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671.3.社会风险分析681.4.社会评价结论68第十五章风险分析691.1.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及分析691.2.风险评估701.3.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70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711.1.结论711.2.建议72第十七章附表73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开化**国际运动城建设项目1.1.2. 项目拟建设地点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1.1.3. 建设性质本项目为新建项目1.1.4. 建设单位公司名称:开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1.1.5. 建设工期项目建设周期为14个月(2016年11月-2017年12月)。1.1.6. 建设目标项目建设完成后,将实现年接待会员21万人次。1.1.7.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1) 用地规划项目用地面积共计12000平方米。2) 土建内容与规模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如下表所示。表1-1 主体工程内容表3) 设备购置本项目设备购置如下表所示。表1-2 设备购置内容表1.1.8. 项目投资与资金筹措1) 总投资估算本项目总投资3001.6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027.05万元,流动资金2027.05万元。2) 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3001.62万元,其中政府扶持资金500.00万元,占总投资比例16.66%,企业自筹资金为2501.62万元。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国家、部、省、及衢州市相关标准、规范、规定。1.3. 可行性研究范围本报告可行性研究范围包括:1)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衢州市实际情况,分析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必要性;2) 根据规划并结合现状确定项目的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3) 项目建设地点及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4) 项目总体实施方案;5) 消防、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6) 项目节能方案;7) 组织管理及劳动定员;8) 工程建设及实施进度安排;9)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0) 风险预测及控制措施;11) 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评价;本报告有 中投信德杨刚 工程师编制,请勿复制。更多案例参考或报告的定做详询本人。

名焉

花园枢纽之城——衢州市高铁新城城市设计

衢州西站及高铁新城核心区拥有一千四百年建城史的南孔圣地衢州,地处浙江西部、四省边际、钱江源头,是一座山水秀美的花园城市。杭衢高铁的建设将拉近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为衢州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衢州高铁新城位于衢州市中心城区西部,整体面积约16.6平方公里。AECOM规划、经济、交通、生态、建筑、景观等多学科专业组成的综合团队,在理解衢州城市基因与未来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会呼吸的花园网络,全融合的发展模式、轻简化的未来生活”三大规划设计策略,以“花园枢纽之城”为未来愿景,希望为中小城市实践TOD开发模式的城市新区,构建站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全新示范。会呼吸的花园网络构建一座城市尺度的花园衢州拥有浙西区域典型地理特征,山水交融、水量丰沛,同时也存在地区普遍面临的季节性洪涝问题。以“水”为出发点,AECOM提出打造“会呼吸”的花园网络,通过梳理区域自然系统,引导构筑未来城市微环境,搭建全尺度的生态空间框架。花园网络策略及核心区总平面示意图遵循自然水文循环的新城水系网络通过排蓄结合、以供定需、生态净化等措施,形成具有衢州特色的河、溪、塘、湖等多元水网空间,新城建成后能实现8%的水面率和75%的径流控制,有效提升城市韧性,同时也为居民创造触手可及的休闲场所。水绿交融的花园枢纽之城池塘花园、水街、滨湖步道、溪流公园等多种不同尺度、类型的公共场所,让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不再受空间、时间和天气的局限,让花园网络成为人-城市-自然共治共享的绿色空间。文礼湖滨水步道和科创金融小镇全融合的发展模式城市服务与产业生态交织“教育科研+科创金融”为主导,“健康医养+休闲体育”为特色,融合“旅游+文化+生活”综合服务,共同构成高铁新城“全融合”城市服务及产业生态体系。三大产业方向融合渗透、一体化发展,营造开放共享、跨界连接的创新氛围,打造知识聚集、文化共建、智能迭代的产业生态圈。产业功能体系示意图城市空间框架奠定的高铁小镇、科创金融小镇、教育小镇、医养小镇、运动小镇等各具特色的小镇组团布局,将落实高质量人居环境和创新服务配套,为未来杭衢创新人才交流创业提供平台和机遇。与生态空间融为一体的小镇组团布局轻简化的未来生活轻型建设 + 轻简生活结合中低密度城市居民的实际需求,项目团队预见未来的生活将更加轻简化。方案搭建“按需动态分配路权”的智慧大街系统,实现顺应不同主体、时间、情境的定制化出行场景,通过为市民提供舒适便捷的出行服务体验来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灵活弹性的智慧道路系统,为未来预留弹结合城市功能布局疏密有致的街坊路慢行系统,整体路网密度超过10%,为现代化新城保留了充满人情味与烟火气的邻里尺度。衢州西站出站的市民和游客,从站前广场沿下沉花园廊可在10分钟内漫步至文礼湖,实现“到站即衢州,出站现山水”。方案引入“轻简化生活单元”概念,每个按15分钟步行生活圈界定的基础社区单元,也是智慧/能源集成管理单元,将弹性引导未来社区九大场景,提供“最衢州”的产社人文聚合平台。轻简化生活单元模式下的未来社区九大场景构想新城核心区场所营造有“烟火气”的未来理想生活高铁新城围绕文礼湖布局高铁小镇和科创金融小镇两大各具特色的重点片区。高铁小镇结合衢州西站打造城市公共服务核心,顺应地形和车站步行流线,在地下一层打造城市客厅,促成高铁站到文礼湖的直接步行联系,也让两侧的商贸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和综合枢纽等建筑围绕站前广场实现紧凑开发。城市客厅-整合交通和城市服务的枢纽广场高效复合的立体出行系统,串联和塑造衢州有里特色街区、下沉花园廊、礼乐广场、文礼书院、会展中心等特色场所节点,用“市井味、烟火味、人情味”服务衢州。衢州有里-低尺度、密路网、小街巷的漫游街区下沉花园廊-联系站前广场和文礼湖的特色花园大街礼乐广场-一年四季充满活力的城市滨水舞台科创金融小镇作为高铁新城的先期启动项目和规划新建类未来社区试点,将利用绝佳的生态环境、人文底蕴和创新资源,打造数字经济腾飞的新窗口,人才创新生活的新示范。科创金融小镇-大花园网络中的未来创新工场利用多层花园露台和丰富水环境,形成促进创新交往的立体公共空间系统,通过高质量的环境和服务吸引未来创新人才。科创云湾-市民和创业者共享的花园式城市阳台乐活水巷-利用现状坑塘打造生态花园交往空间邻里中心-人文开放共享的社区创新交流空间衢州高铁新城并未效仿大都市构建高楼林立形象,而借助全新的基础设施开发机遇,促进城市间的交流与资源交换,并树立带有地区特色的文化氛围,将人本需求置于首位,通过打造“水城共融的花园之城、友善无界的有礼之城、弹性永续的轻简之城”,以优质环境吸纳人才,推动产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衢州市高铁新城城市设计总平面示意图AECOM在衢州高铁新城城市设计国际咨询中脱颖而出,成功进入深化阶段,并联合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开展方案深化和城市设计导则编制工作,将美好蓝图逐步变为现实。衢州高铁新城总体鸟瞰效果图衢州高铁新城,一个展卷而出的花园枢纽之城,通过诠释未来城市与自然相互交融的关系,展现“衢州有礼”的远见与智慧。本文资料来源:AECOM,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石菊

绿色、活力、智慧、共享 衢州打造国际未来社区样板

2019-05-13 09:23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邱丹晨 通讯员 张桂芬未来产业、未来城市……无论是产业经济,还是基层建设,被冠上“未来”之名,总是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未来新可能。数月之前,未来社区的概念对不少人来说还略显陌生,但自今年浙江省两会上未来社区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浙江未来社区建设工作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这一概念也越来越多地走入人们的视野。上月,省政府正式印发《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标志着浙江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将全面启动。日前,一场关于未来社区建设的高规格论坛在浙江衢州召开,来自联合国相关组织、国内外有关机构和浙江省相关部门的嘉宾、专家、领导以及众多企业家齐聚衢州,探讨运用联合国《可持续社区标准》在衢州建设国际未来社区样板。国际未来社区是什么样的?该怎么建?记者从论坛上寻找答案。接轨国际 按照联合国标准打造社区样板衢州市正计划打造的首个国际未来社区,将在浙江省未来社区各项指标的基础上,率先引入联合国可持续社区标准,力求从投资、建设到运营等各领域开展全方位创新,打造以可持续发展国际最高标准为导向的新型社区样板。在论坛上,衢州市委书记徐文光畅想了衢州国际未来社区的美好前景:“让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现代科技在这里交相辉映,让办公创业空间、生活配套空间、精神文化空间在这里一应俱全,真正体现人的现代化、高品质生活、诗意的栖居。”具体将怎么打造?首先,就是要打造绿色生态的花园社区,绿色能源、绿色建筑将成为标配,社区生活更生态、更环保、更低碳,能够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与建筑和谐共生、共生共荣。其次,要打造更可持续、更具生命力的开放包容的活力社区,按照“低尺度、密路网、小街区,地下通、车快捷、人易行”的规划理念,打造无围墙社区,最大限度地推动产社人文共融共兴,促进“生态、业态、文态、形态”的高度融合,彰显“宜居、宜业、宜文、宜游”的特色魅力。同时,打造智能高效的智慧社区,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实现“云端城市大脑、社区平台中脑、居民终端小脑”联动的社区智慧环境,让每个人“吃、住、行、游、购、娱、健”更加安全、更加便捷、更加智慧。此外,还要打造共治共享的心灵社区,把“衢州有礼”全面融入社区生活,依托“红色物业联盟”“邻礼汇”等平台,推进现代化人际交往,让社区更具市井味、烟火味、人情味,打造邻里互助生活共同体。目前,衢州已经确定礼贤片区及科创金融小镇两个项目作为未来社区试点,率先按照联合国《可持续城市与社区标准》打造国际未来社区样板。体验区预计今年9-10月建成开放,项目将于年底全面开工建设。抢抓先机探索建设“衢州版”未来社区放眼国际,从加拿大以智能、绿色、包容为导向打造的Quayside未来社区,到欧洲BLOCK模式、新加坡COMPLEX模式,再到日本共享住宅,各国都在深度研究未来社区的发展方向,抢占未来社区这片“新蓝海”的先机。在国内,浙江是首个提出建设未来社区的省份。2018年12月,浙江省发改委牵头就未来社区建设展开问卷调查,最终收回3万余份有效问卷。问卷结果显示,民意关注点集中在重房地产轻人文,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社区医疗“看得起”但“看不好”,养老设施与服务缺失,停车难、公共交通出行不便等部分国内城市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通病,而解决这些需要寻找一条“新出路”。今年初,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浙江要启动未来社区建设。省领导在参加衢州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谈及未来社区试点时提出“希望衢州在这个方面有所探索,率先去研究,把它做好”。衢州市打造首个“国际未来社区”的计划由此而起,探索建设“衢州版”未来社区的步伐不断加快。一个月后,未来社区建设被写入今年的衢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围绕社区全生活链服务需求,探索建设‘衢州版’未来社区,打造高品质生活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同样是在今年衢州市两会期间,衢州市与阿里巴巴签约新一轮战略合作,未来社区衢州样板合作启动。未来社区衢州样板作为“一号课题”,将由衢州和阿里双方通过滚动迭代发布未来社区技术白皮书,助力打造核心圈层·城市阳台、高铁新城·未来社区、南孔古城·历史街区的“三城记”规划建设。“未来社区是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驱体,是特色小镇深化细化具体化项目化的社会细胞。”衢州市相关负责人表示,衢州将以人为本、智慧互联、绿色低碳、共建共享,力争打造未来社区的衢州样板。

更化

衢州市印发《衢州市政府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18—2022)》

2018-08-14 11:27 | 衢州政务衢州市政府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18—2022)为加快推进数字衢州建设,促进衢州成为大湾区的战略节点、大花园的核心景区、大通道的浙西门户、大都市区的绿色卫城,以《浙江省数字政府建设总体方案》为指导,根据市委“1433”发展战略体系和《衢州市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衢政办发〔2018〕2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战略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大数据战略和省政府数字化转型决策部署,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总牵引,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新引擎,着力推进政府工作流程整合,着力促进公共数据整合共享开放,着力探索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新平台、新机制和新模式,助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城市、基层治理最优城市,为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贡献智慧力量,为数字浙江建设提供衢州标准、衢州方案、衢州样本。(二)发展目标。通过3至5年努力,构建覆盖全市、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数字政府,全面完成省政府数字化转型试点市任务,率先建成“掌上办事、掌上办公”城市,成为全省数字化转型的先行区和示范区。实现数字技术与政府履职全面深度融合,政府决策科学化、治理精准化、服务便捷化水平显著提高,全力提升我市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第一阶段:试点突破期。到2018年底前,在全省政府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下,形成统一领导、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全面实施政务信息系统集成和公共服务数据共享应用国家示范工程,率先实现信息孤岛100%全打通、数据资源100%全共享、网上办事100%全开通。建设完善城市数据大脑2.0,进一步构建透彻感知、快速反应、主动服务、科学决策的数字化应用体系,执法监管、基层治理、政务办公等领域数字化转型实现重点突破。大数据在营商环境、公共安全、市场监管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取得成效。第二阶段:全面示范期。到2020年底,形成全市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核心业务全覆盖、横向纵向全贯通的全方位数字化工作体系,政府数字化转型的体制机制较为健全,基础设施实现集约利用,公共数据实现依法依规全面共享、有序开放,“掌上办事、掌上办公”城市全面建成。80%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理”,省级以下部门专网整合率达到100%,大数据支撑的科学决策、社会治理、风险防控、政府执行能力显著提升。第三阶段:深化发展期。到2022年,政府数字化转型实现量变到质变,现代化的数字政府形态基本形成。掌上办事、掌上办公实现核心业务全覆盖,大数据与政府治理深度融合,成为处理复杂治理问题的有效手段,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机制全面确立。(三)基本原则。1.坚持系统布局,整体推进。按照“战略引领规划布局一张图、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一本账、抓人促事凝心聚力一盘棋、大党建统领大联动治理一张网”系统布局政府数字化转型,细化全省顶层设计、强化全市资源整合、深化全网互联互通。切实转变政务信息化建设模式,坚决杜绝重复建设、无序发展,实现基础设施、公共平台和数据资源统建共享,重点加快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和共享,带动全社会信息资源的广度整合、深度开发。2.坚持以人为本,柔性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把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作为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公共数据归集共享,突出应用场景化设计,围绕优化公共服务、创新监管方式、提升行政效率要求,促进信息技术与政府履职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数字化应用实效。3.坚持协调协同,迭代创新。积极探索政府数字化转型新机制,突破数据资源管理体制障碍。把系统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在实践探索中持续迭代,不断完善。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优化平台设计的标准化、规范化,适应持续变化需求和业务创新需要,为各地各部门留下充分的自主创新空间。导入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构建社会团体、互联网企业共建共享的生态体系。4.坚持科学有序,安全可控。依托大数据提升政府治理能力,通过高效采集、有效整合、深化应用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提升政府决策和风险防范水平,提高社会治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增强乡村社会治理能力。助力“放管服”改革,支持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用改革源动力激发经济新动能。促进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有机结合,有效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强化网络安全建设,安全体系与应用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增强关键数据资源保护能力、网络安全预警和溯源能力,促进数字衢州健康发展。二、基本框架贯彻落实省政府数字化转型“四横三纵”7大体系。“四横”,即全面覆盖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职能的数字化应用体系,以及为业务应用提供一体化支撑、共建共享的应用支撑体系,公共数据资源体系,基础设施体系;“三纵”,即政策制度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组织保障体系。具体包括:(一)数字化应用体系。围绕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城市、基层治理最优城市,大力推进行政权力运行流程简化优化,构建政府数字化转型业务应用体系。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按照统分结合的原则,统筹构建一批重要基础性通用应用系统,支持各部门加快开发部门专业应用系统,逐步实现政府履职数字化全业务覆盖、全流程贯通。各类应用系统在政务流程整体再造基础上,按照统一标准接口定义开发,实现互联互通、业务联动、数据共享。(二)应用支撑体系。依托城市数据大脑2.0和“叮盯钉”基层网格神经元,打造包括大数据算法服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公共技术组件,可信身份认证、电子签章、工作流管理等公共应用组件,公共信用、公共支付、权力事项等公共业务组件。各县(市、区)和市级各部门依托公共支撑体系开展业务应用开发,提高信息系统标准化、灵活性,确保业务协同、数据互通。(三)公共数据资源体系。依托全市统一大数据中心,打造公共数据资源体系,包括公共数据资源目录、基础数据库、主题数据库、部门数据仓、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数据开放平台等设施。各县(市、区)和市级各部门根据数据资源体系开展数据资源规划、采集、存储、共享、开放,实现全市数据资源的集中、共享和共用。(四)基础设施体系。依托全市统一云计算中心、一体化神经网络和云网端智能安防体系,打造包括电子政务网络、政务云平台、物联网、视联网、信息安全及相应运维保障平台。各县(市、区)和市级各部门要统筹利用全市统一的政府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提高整体使用效益和融合互联水平,避免重复投资、盲目建设。(五)政策制度体系。包括政府数字化转型推进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内容,各县(市、区)和市级各部门要大力贯彻实施《浙江省公共数据和电子政务管理办法》(省政府令354号)、《衢州市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衢政办发〔2017〕88号),完善各项配套管理制度,修订与数字化转型不相匹配的规范性文件,优化政府数字化转型建设环境。(六)标准规范体系。包括政府数字化转型总体标准、技术标准、业务应用标准、管理标准、服务标准、安全标准等,在国家和省政务信息化标准框架下,加快制订完善我市政府数字化转型业务、技术和运行管理系列规范,推进标准规范贯彻落实。在实施政务信息系统集成和公共服务数据共享应用国家示范工程中,形成我市标准并积极上升为省级和国家标准。(七)组织保障体系。包括建设协调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的综合型组织机构、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营造数字化转型的组织文化等内容,营造推动政府数字化创新的良好氛围。三、重点任务(一)推进经济调节数字化。一是推进经济运行的数字化。深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应用,加快发改、经信等部门经济指标数据共建共享,建设集宏观、中观、微观和大数据资源为一体的经济基础数据库,实现主要经济指标智能化分析、可视化应用。二是推进统计监测的数字化。加强产业经济体监测,打造集监测、分析、预测、预警、智能化展示为一体的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数字化平台。三是推进政府决策的数字化。利用大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改善评价方法,提升决策水平。(二)推进市场监管数字化。按照清单化、标准化、通用化、智能化、集成化、可视化管理的要求,搭建全市标准化、通用化的行政执法监管系统与移动巡检监管系统。与行政审批、公共信用、基层治理等平台做好对接,整合行政执法监管清单、双随机抽查管理、部门综合执法、企业失信惩戒、数据监测分析等功能。通过信息系统将原则性、模糊性、动态性的执法监管要求固化为可执行、可量化、可追溯的操作流程。创建基于大数据的市场监管模式,关联分析市场准入、生产经营、投诉举报、违法失信、个体数据等,提升市场监管分析处置能力。(三)推进公共服务数字化。加快推行网上办、掌上办,全面推广网上申请、快递送达,全面推进“一证通办”、“一网通办”。全面实现市县政务服务事项数据共享、网上可办,推行“一证通办”,着力打造掌上办事之城,推动更多事项实现掌上办理。全面推进企业投资审批,进一步提升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监管的2.0版,优化商事等级证照联办系统。强化不动产登记全过程的信息技术支撑,推进公安、人社、民政、医疗等领域的信息共享。完善政务服务网“一窗受理”受理平台,加快向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社区代办点延伸。基于“一窗受理”平台完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商事登记证照联办、不动产登记等多部门联合办理“一件事”模块。(四)推进社会治理和风险防控数字化。全面推进雪亮工程,以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市可用、全程可控为目标,建立“天眼(视频监控)、网眼(网格员)、众眼(普通群众)”三位一体的立体化风险防控体系。推进基层治理的综合信息系统一体化。完善浙江政务服务网基层业务协同平台,加快打通各级部门条线信息系统;优化完善各县(市、区)基层平台,以信息采集、分流交办、执行处置、信息反馈、督查考核为基层事项处置主线,实现基层矛盾化解“受理、执行、督办、考核”的闭环管理机制。深化平安综治系统建设。搭建全科网格管理的信息子系统,实现全市网格管理、编码管理。推进基层治理各类APP集成整合,实现基层工作人员一机在手、业务通办。建设智慧城市,构建城市管理数据库,实现城市管理运行状态的全面可视监控。整合线上线下金融风险管理资源,搭建集互联网大数据、基层网格化排查信息等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处置与督查运行系统,实现金融风险的全天候、全流程、全覆盖监控。(五)推进环境保护数字化。围绕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等要求,整合住建、林业、水利、国土、农业等各部门、各行业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数据,建设全市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环境保护协同管理系统,全面建立水、气、土壤、耕地、森林、绿地等基础数据库,实现全市范围内跨部门、跨地区生态环保信息的互联互通。提升数据传感器网络、环境数据分析能力、生态环境预测预警与分析决策能力,打造全市统一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实现环境保护决策管理集成化、信息化、智能化。加强水环境数字化应用,加快饮用水水源安全的环境信息体系建设,建立“天—空—地”组网实时在线监测体系。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信息化应用,实现土壤环境监测点位全覆盖,构建土壤溯源系统、预测预警系统。建立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完善大气复合污染监测体系,建立一体化的雾霾监测体系。(六)推进支撑平台数字化。推进政府运行数字化,推动业务流程再造,以应用为牵引,实现部门高效协同。建立重点工作督查考评系统,实现对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进展过程、完成情况等全过程的动态跟踪、实施督查、及时反馈和绩效评估。全面推行政务钉钉,加快钉钉移动办公平台建设。开发工作通知、工作安排、文件传阅、督查督办、信息报送、工作交流、应急处置等微应用模块,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高效的数字化办公工具,打造政府系统24小时全天候的指挥平台、督查平台、反馈平台和沟通平台。推进和完善全市政务“一朵云”建设,加快电子政务网络升级改造,打造全省政务数据备份中心。建设城市数据大脑2.0,整合全社会数据资源,重点打造环保大脑、绿色金融大脑等具体应用。深化推进“1253”体系建设,打造全量全时统一的数据中心,建设统一公共数据交换、共享和开放平台,推动形成以开放为常态、不开放为例外的数据开放机制。建设全市统一的可信身份体系和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打造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动建立以失信联合惩戒为核心的信用监管制度,建立跨部门联动响应和失信约束机制。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形成同一话语体系、同一工作体系、同一责任体系。研究建立完善建设项目决策咨询制度和评估体系,规范项目统一决策和组织实施程序,确保各项工作计划有效落实。各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细化项目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协调配合。各级要围绕顶层设计,结合当地实际,健全组织队伍,明确牵头单位,确定发展目标,落实工作举措,加快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地。市智慧办要根据《衢州市信息化建设项目决策咨询服务办法》(衢政办发〔2015〕61号)做好项目统筹,成熟一个,实施一个。(二)创新体制机制。设立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承担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统筹推进数字经济智慧产业和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负责全市政府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和工作指导;建立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应用机制,推进公共数据整合共享、开放利用,指导协调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对政府数字化转型工程项目进行规划和监管;建立分类负责统一协调的工作专班组,推进政府不同职能领域数字一体化建设项目;推进相关部门信息技术和编制资源整合,在市电子政务中心的基础上设立市数据管理中心,承担城市数据大脑2.0、政务数据、公共数据、电子政务和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管理应用,以及做好大数据在政府科学决策、社会精准治理和高效公共服务方面的辅助支撑工作。(三)深化政企合作。建立健全数字化背景下的政企合作模式,将政府的引导、管理作用与市场的活力相结合,探索建立灵活的合作机制,鼓励企业为政府数字化转型提供咨询规划、基础设施、应用开发、运营维护等专业服务。适时组建混合所有制公司,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承担政府数字化转型各类基础平台、重大系统建设和运维任务,对脱敏后的政务数据、公共数据进行挖掘利用、增值开发。健全对第三方服务的管理制度和日常监管,确保政府对核心业务和数据资源的掌控。(四)加强督促考核。开展省政府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市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各县(市、区)、各部门能动性和首创精神,建立试点推广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试点示范引领作用。加强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培训,将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纳入公务员培训和考核体系。建立政府数字化转型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和工程建设绩效评估体系。开展重大任务落实情况督促检查和第三方评估,加强统计监测、绩效评估和监督考核。(五)强化智力支撑。依托知名高校、骨干信息企业等学术、科研资源,设立政府数字化转型研究机构。负责开展顶层设计和研究创新,承担规划标准研究、重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设计咨询等任务。聘请国内、省内数字化转型首席科学家,组建政府数字化转型专家委员会,为领导小组提供政策建议,对总体规划、顶层设计、标准规范、项目论证等进行全过程咨询指导。以政府财政预算投资为主导,探索政府数字化转型工程建设投资的新模式,建立可持续的财政资金保障机制。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建设运营模式,大力引进社会投资,推动基础网络设施、云计算设备、大数据平台和数字化应用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六)筑牢安全防线。建立政府数字化转型的风险防控体系,落实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建立重要数据使用、备份管理和安全评价机制。建立数据安全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负责人、要害信息系统运营单位负责人的数据安全责任,提高各环节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加强统一的网络管理、数据管理和信用评价管理,明确各类管理运维人员的相关责任。(原标题《今日关注丨我市印发<衢州市政府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18—2022)>》。编辑汪碧莹 梅玲玲)

杜鹃

浙江衢州发布招商政策 “云签约”12个项目总投资177.2亿

央广网衢州4月1日消息(记者张国亮)综合贡献政策、投资奖励政策、收购兼并政策、高管奖励政策……,在3月31日举行的浙江省衢州市举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衢州市面向全球发布招商政策。据介绍,2020年是衢州的“招商引资攻坚年”,全球招商计划正式启动后,衢州将以全球化视野,引进一批主导产业补链、强链、延链项目,引导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发展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产业链健全、创新能力强的现代产业集群。衢州市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发布了高含金量的招商政策。在综合贡献政策方面,给予项目约定投产之日起前3年100%、后2年50%地方综合贡献奖励;在项目用地政策方面,给予工业项目差别化价格供地,土地可分期验收、分割登记,最多分割成3本不动产权证书;在投资奖励政策方面,新引进工业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10亿元,可享受职工在衢购房补助100套,每套补助最多20万元,每增加10亿元,补助套数相应增加10套,上不封顶;在收购兼并政策方面,市外企业收购、兼并或控股市内企业,对企业地方综合贡献超基数部分给予前3年100%、后2年50%奖励。对于新引进特别重大产业项目、高成长性“轻资产”项目以及高科技、高附加值项目,可给予更优惠的“一事—议”政策。衢州的一个重大特色,就是“飞地”招商。衢州构建了“一楼一镇两园六飞地”的创新平台,总面积近147万方。为企业提供从创新、研发、孵化、生产的一条龙的支持服务,尤其在深圳前海、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及杭州未来科技城建有六大创新飞地,总面积达26万多平方,在全国首创了“研发在飞地、产业在衢州”的招商模式。对此,衢州市出台了系列扶持政策,为入园企业给予租金补助、开办补助、税收返还、基金支持等一揽子支持。另一方面,衢州为扶持来衢投资企业落地生根、发展壮大,专门制定了大科创、大商贸、大三农、大文旅“四大专项”政策,安排了8.98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衢州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还举行了衢州招商引资重大项目(云)签约仪式。在现场签约的12个重大产业项目中,涉及8个制造产业项目,3个美丽经济幸福产业项目和1个招商战略合作项目,总投资 177.2亿元。

事君

浙江日报丨衢州:东融西进开放开发 打造大花园后花园

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入快速推进新阶段,面对兄弟城市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衢州如何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地处浙西的衢州进一步打开山门,全面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在生态示范、交通互联、产业互补、创新协同、服务融合等方面谋划新突破。东融西进,开放开发;借势借力,借智借力。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有力有序有效地推动一体化发展各项工作落地生根,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对衢州的引领带动效应不断增强。东南形胜,今更胜昔。这一年来,衢州多了一条条不断连通的“路”、一个个不断叠加的“圈”、一张张不断织就的“网”、一幅幅不断绘就的“图”。衢州城市新貌打开大通道建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网络近日,总投资32亿元、全长215公里的衢州市美丽沿江公路全线贯通。该公路连接起衢州市6个县(市、区),是全省线路总长最长的沿江公路,也是衢州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构建“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的支撑性基础设施项目。融合发展,交通先行。依托四省通衢区位优势,建设海陆空多层次、立体化的交通网络,构筑四通八达的现代综合交通物流网络,衢州正抢抓有利时机,以更高的格局谋划自身发展定位,更好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翻开2020年衢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全线推进杭衢铁路建设、开工高铁西站枢纽工程、建成开通衢宁铁路、加快杭金衢高速拓宽……众多交通大项目占据着重要篇幅。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无疑是杭衢铁路。在施工现场,推土机、挖掘机和运输车辆来回穿梭,围绕2022年建成通车的目标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杭衢铁路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项目。我们在今年1月份完成铁路施工招标,4月份随着二标段开工,杭衢高铁衢州境内所有的标段正式开工。”作为杭衢高铁建设的责任主体单位,杭衢铁路有限公司总经理俞添相告,今年因为疫情影响,对工期产生了一定影响,面对特殊情况,大家积极应对、迅速行动,切实做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作为衢州建市以来总投资最大的战略性项目,杭衢铁路(建衢段)还是我国首条采用“PPP+EPC”(社会融资+总承包)模式运作的高铁项目,同时也是浙江省大通道建设十大标志性项目之一。它北至杭黄铁路,中连九景衢铁路,南接沪昆高铁,线路全长约130公里(其中衢州市境内78.886公里,建德市境内52.027公里),设计时速目标值350公里,共设建德东(建德)、建德南、龙游北、衢江(预留站)、衢州西、江山等6个车站,计划2022年与杭州西站同步建成。杭衢高铁(建衢段)建成通车后,杭州至衢州的铁路通勤时间将缩短到40分钟左右,对于提升衢州交通枢纽地位、推动衢州加速融入杭州都市圈、拉近长三角主要城市间时空距离、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铁路大通道打开在即,公路网体系走向融合。“除了杭衢高铁,杭金衢高速拓宽、351国道、杭淳开高速等项目都在加快推进,近期我们正努力与国家发改委沟通,争取将浙西航空物流枢纽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体系,常山江航电枢纽项目近期也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的项建批复。”衢州市发改委主任王盛洪相告,十四五期间,衢州市将逐步构建以航空物流产业为核心,空、铁、公、水交通网络为支撑的全方位交通网络体系,进一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钱塘江诗路之旅游轮到衢州对接大湾区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产业体系“有形通道”不断打开,“无形通道”也正持续拓宽。衢州充分接轨上海,融入杭州湾,联通粤港湾,推动高端创新要素集聚,打造一批高能级创新产业平台,而“飞地”作为长三角产业合作的主平台、主战场,实现了无缝对接。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被誉为中国的硅谷,其中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聚集了国内前沿的生物医药技术。2015年,衢州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设立了自己的孵化基地,以“创新飞地”的模式,将孵化基地打造成为衢州接轨高精尖技术的桥头堡。今年3月中旬,入驻孵化基地的浙江柏拉阿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慢性乙型肝炎新药PA1010片,成功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新增的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标志着该药正式进入临床试验。衢州市美丽沿江公路依托“飞地”,衢州积极融入长三角,不断汲取优质创新要素。借风启航,聚智发力。近年来,以阿里系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的先后落户衢州,杭州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德(衢州)生物科技中心、中兴克拉物联网等高新项目也纷至沓来。数据显示,2019年,衢州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49.72亿元,同比增长15%,数字经济成为衢州换道超车的领跑产业。为加快推进“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副中心城市”和“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建设,今年初,衢州市与电子科技大学在衢州举行见面会和签约仪式,携手共建长三角研究院(衢州),发挥校地优势资源,推进深度融合和合作共赢。电子科技大学是国家“双一流”A类高校,是全国电子类院校的排头兵。从2019年年初开始,衢州市与电子科技大学进行了多轮对接洽谈,最终达成了合作共建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衢州)的协议。该院将聚焦数字经济、公共安全技术等领域,对接衢州产业,开展技术攻关,努力建成全国一流、国际先进的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平台。让科技创新的要素和资源在长三角区域间更好地流动,帮助企业、科研院所、服务机构跨区域对接、合作,是实现长三角科创一体化的切实需要。作为中国电子化学品材料基地、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三大基地之一,衢州以标志性项目引进、领军企业培育等为突破口,高端电子材料产业平台成功入选第二批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为衢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引擎”。据了解,目前首批布局创建的3个省实验室进展顺利,之江实验室正在全力争创国家实验室;浙大同余杭合作的生命健康实验室5年内预计投资60亿元,前期已经投入36亿元;阿里实验室由民企投资,原则上以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为主要目标。该市科技局主要负责人说:“衢州市将围绕省实验室建设有关要求,深入谋划,实现以省实验室的建设支撑未来衢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初衷,积极融入长三角科创产业一体化发展。”衢时代创新大厦服务大民生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以前门诊不能报销,都是回老家后到医院配药再带回上海。现在方便了,在上海门诊可以直接刷卡报销,不用两边跑。”如今,衢沪两地参保人员异地就医门诊费用实行了直接结算,这是衢州继实现跨省异地住院费用直接刷卡结算后,又实现与上海市的异地门诊费用刷卡双向直接结算的便民措施,这也是衢州战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该举措不仅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让人们享受到更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来的“民生红利”。百姓少跑腿,背后靠的是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多跑路”。近年来,衢州依托“最多跑一次”改革全省领先优势,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要素市场、信用体系及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衢州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统筹推动各类“一件事”联办、全力打造“无证明办事之城”“掌上办事之城”和“信用示范之城”,取得了积极成效。围绕“项目、企业、个人”三个全生命周期,从群众和企业办事的角度做好“一件事”梳理,推进每项“一件事”联办改革所涉及的事项最小颗粒化、材料清单最简化和办事流程最优化。在国家发改委对全国首批22个营商环境试评价城市测评中,衢州位列北京、厦门和上海之后,排名第四。“最多跑一次”服务大厅近日,在浙江省个人“信用码”杭衢试点启动仪式上,个人“信用码”在杭州、衢州先行试点上线。从5月1日起,杭州和衢州市民只要出示个人“信用码”,蓝码和绿码用户就可在两地享受多家酒店、民宿、农家乐和景区等方面多种的折扣优惠。据了解,这一举措是在政府数字化转型框架下,结合“健康码”成功经验,在信用浙江建设推进中的又一创新成果。省信用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个人“信用码”互认与应用的试点,将打通各地信用分之间的城市边界,形成统一的城市间信用分互认标准,构建互联互通的区域信用环境,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用“数据跑腿”来打破部门“信息孤岛”“数据烟囱”,根除“奇葩证明”“折返跑”等疑难杂症,真正让百姓“少跑腿”“不跑腿”,成为长三角各地下一步改进政务服务的共识。依托“最多跑一次”改革全省领先优势,衢州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要素市场、信用体系及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去年5月份,上海论坛绿色金融高峰圆桌会议在上海成功举行,会上,衢州学院、衢州市金融办与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签订了三方合作备忘录,联合成立“复旦-衢州绿色金融研究实践基地”,共建浙江(衢州)绿色金融研究院和中国(衢州)绿色金融培训中心,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进一步推动中国绿色金融事业在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实践服务以及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全方位发展。今年4月份,树兰(衢州)医院项目在衢签约,这标志着衢州市与树兰集团就建设“树兰(衢州)医院”项目达成共识,标志着衢州市与树兰集团的合作将开启新阶段。仪式上,衢州市卫健委与树兰集团签署《建设树兰(衢州)医院合作协议书》。据悉,树兰医院将租赁衢州市人民医院原钟楼院区和浮石院区的房屋资产,投资创办树兰(衢州)医院,注册树兰(衢州)医院有限公司,总投资4亿元,性质为营利性医疗机构,按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建设,拟建床位800张。近年来,衢州紧抓新一轮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大力推动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百姓畅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释放的民生红利。“涛来势转雄,猎猎驾长风。”在国家战略的指引下,衢州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做好一体化发展这篇大文章,一个有强劲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正在长三角崛起。杭衢高铁预可研审查会议打造大花园建设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是发展的底色。衢州市地处钱江源头,是浙江省的绿色生态屏障,置身于长三角一体化中,衢州加强市域统筹,努力建设大都市圈的绿色卫城。“快看,游轮来了!”5月18日下午,在一片欢呼声中,满载着258万衢州人民通江达海、水运复兴梦想的“衢州有礼”号游轮徐徐驶入衢州市区信安湖水域,顺利停靠水亭门码头。此次首航开通的杭衢钱塘江诗路之旅,起点位于杭州滨江码头,沿钱塘江溯江而上,经富春江、兰江、衢江,串起了沿线3个地市最珍贵的历史人文资源,丰富了250多公里美丽航道内涵,为整体打造千里钱塘江黄金旅游线,为钱塘江诗路文化带串珠成链、连线成网补上了最后一环,填补了杭衢水上游轮产品的空白,打开了杭衢水上旅游的通道,铺就了杭衢一体融合发展的新画卷。近年来,衢州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紧围绕“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的目标蓝图,以“守牢浙江生态屏障”为己任,持续打好生态环境整治攻坚战,推进全流域综合治理。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大背景下,更以“国际化、特色化、智慧化”宜居宜游宜业环境为落脚点,全面提升全省大花园核心景区和国家东部公园的一流生态环境质量,荣获“国际花园城市”称号。同时,衢州以建设诗画浙江最佳旅游目的地和世界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共建长三角旅游合作机制,共推旅游精品路线。去年10月份,在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九次会议暨第十九次市长联席会议上,杭州、黄山携手衢州,签订联合推广世界遗产精品游线合作项目的协议,联合培育沿线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共同打造“中国东部自驾游天堂”品牌,进一步提升杭衢黄旅游产品的核心吸引力和识别度。相比黄山、杭州,衢州在旅游景点的知名度上远不及两地,但是作为新兴的旅游城市,近年来衢州旅游异军突起,景点设施日益完善。杭衢黄三地的牵手,对于提升长三角旅游体验,构建以“名湖—名城—名山”为主线的长三角旅游线,具有不可或缺意义。仙霞岭保护区为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打造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进一步加快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建设,去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首届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推进会在衢州召开。由四省十九市共同发出的《衢州倡议》也得到与会代表的纷纷响应。倡议中提出,浙皖闽赣四省将共同推动国际级旅游目的地建设、推进一体化公共服务提升、打造主题性旅游精品线路、开拓多层级客源市场、促进协同发展改革创新、构建议事合作交流机制,提升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战略地位。4月28日,300余名游客乘坐D9525次“钱江源”号旅游专列从杭州站出发,奔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衢州开化,拉开了“拥抱春天·乐游开化”长三角国民休闲旅游节的序幕,标志着长三角首趟春季旅游专列成功开行。旅游开发的同时也需要注重保护。衢州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联保联治,畅通“两山”转换通道,构筑长三角绿色生态屏障。作为长三角唯一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钱江源国家公园公园区域有界,但动物活动、植物生长无界。如何实现跨区域共同保护?连接浙江开化和江西婺源的大鳙岭,山脚下有一个村子横跨两省,村民共饮一河水,同说一种方言,两省一家亲。走在村子里,会发现两种不同的门牌——“长虹乡霞川村河滩自然村”和“江湾镇东头村河滩自然村”。前者属于浙江省,后者属于江西省。在大鳙岭之上,800亩由江西省管理的山林插花在钱江源国家公园之中。“一片林子分属两省,联合保护势在必行。”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17年1月底,长虹乡和江湾镇签署了生态保护协议。2019年5月,霞川村与东头村率先达成共识,创新设立钱江源国家公园跨省联合保护站,以权属不变、属地管理为前提,配备巡护设备,共建巡护队伍,共同开展社区发展、特色经营等。衢州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