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推免成绩弄虚作假,这个大学生被取消保研资格,网友:可惜了孜孜以求

推免成绩弄虚作假,这个大学生被取消保研资格,网友:可惜了

保研,对于每一个想要攻读研究生的大学生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因为相对于考研来说,保研拥有着2个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能够获得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机会的人数少,所以竞争压力小;二是,拥有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机会的人,更容易被导师看中,所以保研的成功率也更高。因此,很多大学生都会积极争取获得学校的推荐免试资格,以获得保研成功。但是因为每个学校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的名额都是有限的,竞争压力很大,所以有些人就会想一些其它办法,不正当获得推免资格。比如说,虚报平时考试成绩,虚报一些研究成果,以及借助别人的课题蹭个挂名等等。但是虚报的东西总不是真的,所以总会有一些人会漏出一些马脚,从而引起人们的愤恨。因为这些人在获得推免资格的同时,也会损害到了一些其他大学生的利益。近日,西南交通大学就发生了一起这样的,通过弄虚作假伪造成绩而获取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的事件。所以在6月12日深夜,西南交通大学发布了一则通告,通告称:经学校专项工作组调查核实,2016级学生陈玉钰在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成绩方面存在弄虚作假行为。根据《西南交通大学关于推荐2020届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西交校教〔2019〕223号)第十五条之规定,经西南交通大学推免生遴选工作领导小组2020年第一次会议研究决定,取消陈玉钰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因为伪造成绩获取推免资格的行为是不光彩的,所以很多网友看到西南交大这则通告的时候,就纷纷为西南交大点了赞,并称西南交大对弄虚作假行为的“零容忍”,是值得夸赞的。尤其是当人们知道陈玉钰父母身份以后,更是对西南交通大学这种铁面无私的行为表示了赞赏。(PS:陈玉钰的父母疑似均为西南交通大学教授。)但也有网友认为,既然陈玉钰能够在推免资格上弄虚作假,可能也就会在其它地方弄虚作假。比如说高考,她当年高考成绩仅仅是刚过一本线,就能够通过自主招生进入西南交大这所国家重点大学,而且还是进入了西南交大的茅以升学院。而且进入大学以后,她有几门专业课不及格以后,还违规重考获得了高分成绩。所以这些网友希望这件事能够继续追查下去,追到事情的根源。但也有网友发现了陈玉钰值得夸赞的地方。例如,陈玉钰曾在指导老师帮助下,完成学术论文《Reversible Data Hiding in Classification-Scrambling Encrypted-Image Based on Iterative Recovery》,被ICCCS2018国际会议录用,且被推荐到ComputersMaterials&Continua国际期刊(SCI收录)发表。所以他认为,一位有望成为杰出科学家的大学生,就因为存在成绩弄虚作假的疑点,而被西南交大取消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的资格,有点可惜了。对此,你如何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取消牟某某的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北大,为你点赞!但还不够

一位青春靓丽的北大女生离去了。我们无法揣测在事件肇始直至她去世,这中间她所承受的痛苦。亦或者她早已离去(脑死亡),只是沉冤未了,所以还坚持着呼吸,等待着有人能为她揭开惨死的冤屈。看到事件的报道,突然想到一个词语“衣冠楚楚”,是的就是这个衣冠楚楚,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光鲜亮丽的外表下,灵魂会藏着什么邪恶。以养父女为幌子的上市公司高管、大学里的教授是如此,最著名的学府里,身居学生会执委会副主席的高材生也是如此。北大地处理不可谓不迅速:根据举报取消牟某某的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说实话,这是必然,这样一个精神极度不正常,甚至可能还有些变态的人,如果让其攻读研究生、博士,最后毕业走上社会,不难想象会给社会造成多大的危害。假如,其再握有一定的资源(金钱、地位、权力),所做之恶会更加的严重。为北大点赞,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杜绝精神有问题的人做更大的恶。但是,仅仅这样就够了吗?应该还不够,我想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彻查还有多少学生具有这种反人类人格,提前预防这样的人混迹大学,进而混迹社会,为恶于人、为恶于社会才是当务之急。这样也才能告慰已经死亡,但却坚持最后一口呼吸久久不愿离去的女孩,还有像她一样正在遭受折磨的人。

西干道

本科生修改成绩成功保研?校方:取消推免资格

近日,有网友发帖爆料称,西南交通大学茅以升学院一同学用修改保研成绩的方式成功保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件事情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引起大量网友关注。事情到底是怎样的?爆料网友发帖于6月10日。该网友称,西南交通大学茅以升学院2016级本科生陈玉钰在大学期间所修21门工科基础必修课中,有6门课挂科或缓考补考。按照学校规定,补考和缓考成绩在保研计算中只能算60分,而陈玉钰却是例外。比如其《工科数学分析MI》课程的正考分数为61分,补考分数为91分。在保研时,她的这门课却被算成91分。校方深夜回应:已取消其推免资格6月12日下午,@西南交通大学 表示,学校高度重视近期网络媒体关于该校2016级陈某钰同学推免成绩的相关问题反映,学校已于6月11日成立专项工作组,迅速开展调查工作。有关情况一经查实,学校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6月12日深夜,@西南交通大学 发布通告称,经学校专项工作组调查核实,2016级学生陈玉钰在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成绩方面存在弄虚作假行为。根据《西南交通大学关于推荐2020届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西交校教〔2019〕223号)第十五条之规定,经西南交通大学推免生遴选工作领导小组2020年第一次会议研究决定,取消陈玉钰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西南交通大学重审,对损害推免工作公平公正的行为,学校始终坚持“零容忍”,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绝不姑息。面对网友较为关注的陈玉钰是如何成功修改成绩、获得保研推免资格等问题,西南交通大学相关人员表示,专项工作组正在进一步调查中,会依法依规对相关责任人予以追责。网友要求彻查,狠刹不良学风前有仝卓高考舞弊被立案侦查,后有冒名顶替农家女上大学者被停职,如今陈玉钰也因成绩造假被取消推免资格,类似事件再次敲响警钟:教育公平底线不容触碰,玩“猫腻”者终将自食其果!来源:中国青年报综合自新华社、@西南交通大学 、网友评论等留言爆料欢迎广大网友爆料,无论是校园新鲜事、突发事、烦心事,还是好人好事、暖心事,欢迎文末留言,并附上您的联系方式。我们会保护您的隐私,如有需要将化名采访。反映学生呼声,回应青年诉求,报道校园故事,传播教育好声音,中青网教育在行动!合作电话:010-64098582

淡然无极

本科生通过改分数被保研,学校严肃处理:取消其保研资格

据新华社消息,记者对几日网络上曝出西安交通大学本科生陈玉钰修改成绩进行报道。据悉,陈玉钰修改成绩后被保送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而西南交通大学第一时间就做出了回应,表示对陈玉钰同学事件的相关问题高度重视,学校于6月11日已经成立的专项工作组,迅速展开调查工作,有关情况一经查实,学校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这件事情也是在网上被网友们讨论得火热朝天。有网友称:陈玉钰通过自主招生进入西南交通大学就读,其入学后一年内,即2017年,就参加了本学校的国家级项目。这种项目;理论上只允许大三四学生或者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而当时她仅是大三,并且当时她的成绩中等偏下。而此次陈玉钰被保研,正是由中国科技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接收。在网上中国科技大学官网可查到,所公示的2020年拟接收免推生名单中有一名由西南交通大学推荐的学生,正是陈玉钰。网友提到,陈玉钰在大学时所修工科基础必修课里,6门挂科或者缓考补考,本来按学校规定应该在保研里只算60分,而保研时,陈玉钰却不是这样,如她的《工科数学分析MI》正考61分,补考91分。而在保研时,她这门课算作91分。而这种行为也是激起网友们的愤怒,尤其是该校学生。要知道考研本就是需要一个人沉下心,努力付出的事情。那些同是考研的学生,可能比她更努力,更刻苦,可到最后别人能保研,自己可能失败,心理怎么能平衡。所以网友们都强烈要求彻查此事。因为涉及到修改分数这种事情,就很可能不是学生自己一个人的事儿了。而陈玉钰的父母正是该学校教授,让人不敢深思。在6月12日,西南交通大学成立的专项工作组在调查之后发布通告:经学校专项工作组调查核实,2016级学生陈玉钰在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成绩方面存在弄虚作假行为。根据《西南交通大学关于推荐2020届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第十五条规定,经西南交通大学推免生遴选工作领导小组2020年第一次会议研究决定,取消陈玉钰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此外,学校也是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对于损害推免工作公平公正的行为,西南交通大学始终坚持“零容忍”,对发现的坚决查处,绝不姑息。这种事情也是反映出在保研推免工作上学校的不严谨,让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这种事情也是严重损害大学教育的公平性。希望经历此事后,相关大学能够及时做出调整,保证推免工作的公正性。

吹鼓吹

本科生修改成绩成功保研,校方:取消推免资格

近日,有网友发帖爆料称,西南交通大学茅以升学院一同学用修改保研成绩的方式成功保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件事情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引起大量网友关注。事情到底是怎样的?爆料网友发帖于6月10日。该网友称,西南交通大学茅以升学院2016级本科生陈玉钰在大学期间所修21门工科基础必修课中,有6门课挂科或缓考补考。按照学校规定,补考和缓考成绩在保研计算中只能算60分,而陈玉钰却是例外。比如其《工科数学分析MI》课程的正考分数为61分,补考分数为91分。在保研时,她的这门课却被算成91分。校方深夜回应:已取消其推免资格6月12日下午,@西南交通大学 表示,学校高度重视近期网络媒体关于该校2016级陈某钰同学推免成绩的相关问题反映,学校已于6月11日成立专项工作组,迅速开展调查工作。有关情况一经查实,学校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6月12日深夜,@西南交通大学 发布通告称,经学校专项工作组调查核实,2016级学生陈玉钰在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成绩方面存在弄虚作假行为。根据《西南交通大学关于推荐2020届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西交校教〔2019〕223号)第十五条之规定,经西南交通大学推免生遴选工作领导小组2020年第一次会议研究决定,取消陈玉钰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西南交通大学重申,对损害推免工作公平公正的行为,学校始终坚持“零容忍”,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绝不姑息。面对网友较为关注的陈玉钰是如何成功修改成绩、获得保研推免资格等问题,西南交通大学相关人员表示,专项工作组正在进一步调查中,会依法依规对相关责任人予以追责。网友要求彻查,狠刹不良学风前有仝卓高考舞弊多人被处分,后有冒名顶替农家女上大学者被停职,如今陈玉钰也因成绩造假被取消推免资格,类似事件再次敲响警钟:教育公平底线不容触碰,玩“猫腻”者终将自食其果!

古人有之

2019年在职考研放宽,大专可免试入学研究生

在目前,通过在职研究生这种途径来提高自己,已经成为了所有在职者的必修之路,但有大专学历者认为自己不够资格报考在职研究生,下面此文章就此问题做详细介绍。一、市场分析在这个社会中,大专学历是非常普遍的,在各个地区,都有着很多大专学历者在四处求职,找不到好的工作,所以,大专学历者无论是在职还是求职,都是非常艰辛的,在工作中也很少会得到重用,所以,小编认为大专提升学历已是刻不容缓。二、专科可免试入学的在职研究生可以免试入学的在职研究生招生方式主要为同等学力。1、优势:大专学历者报考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可以免试入学,入学门槛低,大家具备大专学历就可以报名,且在入学时不需要参加任何考试,所以,会为自己省去大量的时间,在入学后可以享受到国家认可的研究生课程,享受到雄厚的师资待遇,在课堂上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当面请教,所以,自身的能力会得到很大提升,从而得到公司重视。2、劣势:大专学历报考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也是有劣势的,大专学历只限于课程学习,提升自己能力以及获得课程结业证书,不能进行申硕。3、适合人群: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比较适合各大公司白领以及公务员报考。三、专科免试入学报考在职研究生的条件1、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的入学门槛为大专学历。2、因为此形式为先学后考,如果大家想要拿到硕士学位,需要具备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毕业时长达到3年。3、在申请学位的专业或相近专业做出成绩、有一定的科研成果者。四、最后能获得什么证书专科学历在毕业后可以获得由所报院校授予的课程结业证书,此证书在院校官网也可以查到,含金量也是非常高的,可以证明一个人学习过同等学力课程并且已经结业,间接体现出自己的能力。五、拓展阅读-专科报考在职研究生的另外三种途径在职研究生当然不光有同等学力一种报考途径,还有专业硕士、高级研修班和中外合办。专业硕士:专业硕士在各大招生专业中,其招生条件一般不同,不过一般在职者想要报考,需要证书和工作经验同时具备,如专科学历者需要具备5年工作经验,本科学历者需要具备3年工作经验,硕、博士学位报考者需要具备2年工作经验,此形式为先考后学,毕业后获得双证。注:这三点报考条件是多数专业的报考条件,具体大家可根据自己所报专业为准。高级研修班:专科在职者想要报考高级研修班,一般需要在自己所报专业当中工作领域上任职高层,此形式为先学后考,毕业后获得结业证。中外合办:专科生一般是不可以报考中外合办的,一般想要报考,需要具备本科学历及相应工作经验,根据各大院校不同,此形式为先考后学,毕业后获得学位证书。六、大专学历报考在职研究生四种类型对比通过上述的介绍,想必大家对大专学历报考在职研究生已经多少有了了解,祝大家考研成功。测一测:你通过研究生考试的可能性有多大?

何谓朝三

重磅!全国部分高校2020年起取消自主招生 推出强基计划

今天(1月15日)教育部官网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小编先给大家拎个重点。1、高校不再自主招生,开展“强基计划”。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2、“强基计划”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符合高校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在高考前申请参加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有何不同,招生流程如何进行?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1、实施“强基计划”的背景?2003年教育部开展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以来,在探索综合评价学生、破解招生“唯分数论”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有关调查研究表明,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在学业成绩、科技创新、学术论文、升学深造等方面总体表现突出。但近年来,自主招生也面临一些新挑战和新问题,包括招生学科过于宽泛、重点不集中、招生与培养衔接不够、个别高校考核评价不够科学规范、个别考生提供不真实的学科特长材料等,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加以解决。教育部在深入调研和总结高校自主招生和上海等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着力解决自主招生中的突出问题,逐步建立起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有效机制。2020年起,原有高校自主招生方式不再使用。2、实施强基计划的总体考虑?强基计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着力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一是在改革定位上,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结合。着力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二是在制度设计上,与促进教育公平相结合。以高考成绩作为入围依据,完善制度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三是在评价模式上,与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相结合。坚持育人为本,探索在招生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引导中学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四是在改革协同上,与推进高等教育相关改革相结合。加强统筹协调,与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加强科技创新等改革相衔接,形成改革合力。3、强基计划的招生定位是什么?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4、实施强基计划的高校范围?起步阶段,强基计划遴选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开展试点。相关高校可向我部申请并提交相关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我部组织专家综合考虑高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质量、科研项目及平台建设情况、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等因素,研究确定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专业及规模。5、强基计划的招生程序是怎么样的?3月底前,试点高校发布年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4月,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在网上报名参加强基计划招生。6月,所有考生参加统一高考。6月25日前,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向有关高校提供报名考生高考成绩(不含高考加分)。6月26日前,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学校考核的考生名单并公示入围标准。7月4日前,高校组织考核。7月5日前,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考生综合成绩由高到低进行录取并公示录取标准。具体招生程序图如下:6、强基计划对于极少数具有突出特长的学生有什么特殊考虑?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后,由高校组织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对考生进行严格考核,达到录取标准的,经高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报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核准后予以录取。录取考生的高考成绩原则上不得低于各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应单独划定相应分数线)。 7、为什么将强基计划的高校考核安排在高考成绩发布后? 强基计划的高校考核安排在高考成绩发布后,是因为高考成绩在强基计划录取中将起到两方面重要作用:一是作为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强基计划取消了竞赛证书、论文、专利等作为入围高校考核条件的做法,以学生高考成绩作为依据。二是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强基计划改变原自主招生“降分录取”的做法,高校将考生的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折合成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体现对学生更加全面综合地评价。其中,高考成绩的占比不得低于85%。 8、强基计划在人才培养上有什么新举措?强基计划将积极探索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单独制定培养方案。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可单独编班,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培养。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得转到相关学科之外的专业就读。二是畅通成长发展通道。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三是推进科教协同育人。鼓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等吸纳这些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探索建立结合重大科研任务的人才培养机制。四是强化质量保障机制。建立科学化、多阶段的动态进出机制,对进入计划的学生进行综合考查、科学分流。建立在校生、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和人才成长数据库,根据质量监测和反馈信息不断完善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积极输送高素质后备人才。 9、如何确保强基计划招生的公平公正?强基计划将进一步严格规范招生程序,建立更高水平的公平保障机制。一是严格高校考核。按照国家教育考试有关要求组织实施高校考核,笔试、面试安排在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进行。面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全程录音录像。二是完善信息公开公示。规范公开内容,主动接受监督。三是加强违规违纪查处。将强基计划纳入巡视和督导工作范围,建立动态准入退出机制。对于违规违纪行为,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10、强基计划和原自主招生有哪些区别?一是选拔定位不同。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而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二是招生专业不同。自主招生未限定高校招生专业范围;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安排招生。三是入围校考的依据不同。自主招生的入围依据主要是考生的申请材料;强基计划的入围依据是考生高考成绩,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四是录取方式不同。自主招生采取降分录取的方式,最低可降至一本线;强基计划将考生高考成绩(不低于85%)、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折算成综合成绩,从高到低顺序录取,体现对学生更加全面的考查。五是培养模式不同。相关高校对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在培养方式上未作特殊安排;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将实行小班化、导师制,并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畅通学生成长发展通道,实现招生培养良性互动。附: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教育厅(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有关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我部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现就有关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和原则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着力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服务国家战略,招收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坚持育人为本,探索在招生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转变简单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做法,引导中学更加重视学生成长过程,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加强统筹协调,与加快“双一流”建设、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加强科技创新等改革相衔接,形成改革合力。促进公平公正,着力完善制度规则,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二、试点定位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三、招生学校和规模起步阶段,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范围内遴选高校开展试点。相关高校可向我部申请并提交相关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我部组织专家综合考虑高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质量、科研项目及平台建设情况、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等因素,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研究确定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专业和规模。2020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高校要与各地教育部门充分沟通协商,统筹考虑国家政策与导向、招生定位和培养要求、各地高考综合改革进程以及中学素质教育推进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在各省(区、市)的强基计划招生名额,并在各省(区、市)的分省计划中安排。四、招生办法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维度考核评价考生的招生模式。高校根据有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制定强基计划的招生和培养方案。符合高校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在高考前申请参加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有关高校要认真研究制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在招生简章中提前向社会公布。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破格录取的办法、标准,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后,由高校组织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对考生进行严格考核,达到录取标准的,经高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报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核准后予以破格录取。破格录取考生的高考成绩原则上不得低于各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应单独划定相应分数线)。五、培养模式招生高校要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制定单独人才培养方案和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的高校,要加强对人才培养的统筹。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可单独编班,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畅通成长发展通道,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本科阶段培养要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硕博阶段既可在本学科深造,也可探索学科交叉培养。推进科教协同育人,鼓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等吸纳这些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探索建立结合重大科研任务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强化质量保障机制,建立科学化、多阶段的动态进出机制,对进入强基计划的学生进行综合考查、科学分流。建立在校生、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和人才成长数据库,根据质量监测和反馈信息不断完善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持续改进招生和培养工作。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积极为关键领域输送高素质后备人才。教育部将加强对强基计划的政策支持。六、严格规范管理高校强基计划招生工作全程接受本校纪委监督,并建立申诉途径和举报机制。严格组织高校考核,按照国家教育考试有关要求组织实施。笔试、面试安排在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进行,试题按机密级事项管理。面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过程全程录音录像。完善信息公开公示,落实教育部、省级、校级三级信息公开制度,合理设置公开范围,规范公开内容,主动接受监督。严肃查处违规行为,对于违规违纪行为,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对于因疏于管理,造成考场秩序混乱、大规模舞弊、招生严重违规的高校,取消其强基计划招生资格,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追责问责。七、加强组织领导实施强基计划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选拔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高校要充分认识做好强基计划实施工作的重要意义,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有关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负责监督相关高校在本地开展强基计划录取工作。有关高校是本校强基计划实施工作的责任主体,高校主要负责同志要对本校有关考试招生和培养工作负总责。要统筹兼顾本校实际情况,深入研究,根据文件要求认真制定招生和培养方案,确保相关工作科学规范、公平公正、平稳有序。要加强宣传引导,深入细致地做好强基计划的宣传解读工作,积极开展面向考生和家长的政策咨询,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营造良好改革氛围。教育部将强基计划招生及人才培养工作纳入巡视和督导的工作范围,建立动态准入退出机制。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名单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来源:江苏教育频道/王莉莉 赵英雷 编辑/梁瑄)

象数

定了!2020年起取消高校自主招生

日前,教育部制定出台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意见》立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遴选部分高校开展试点,改革招生选拔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公平公正保障机制。《意见》指出,2020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全文如下: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教育厅(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有关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我部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现就有关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和原则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着力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服务国家战略,招收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坚持育人为本,探索在招生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转变简单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做法,引导中学更加重视学生成长过程,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加强统筹协调,与加快“双一流”建设、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加强科技创新等改革相衔接,形成改革合力。促进公平公正,着力完善制度规则,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二、试点定位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三、招生学校和规模起步阶段,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范围内遴选高校开展试点。相关高校可向我部申请并提交相关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我部组织专家综合考虑高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质量、科研项目及平台建设情况、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等因素,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研究确定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专业和规模。2020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高校要与各地教育部门充分沟通协商,统筹考虑国家政策与导向、招生定位和培养要求、各地高考综合改革进程以及中学素质教育推进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在各省(区、市)的强基计划招生名额,并在各省(区、市)的分省计划中安排。四、招生办法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维度考核评价考生的招生模式。高校根据有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制定强基计划的招生和培养方案。符合高校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在高考前申请参加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有关高校要认真研究制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在招生简章中提前向社会公布。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破格录取的办法、标准,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后,由高校组织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对考生进行严格考核,达到录取标准的,经高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报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核准后予以破格录取。破格录取考生的高考成绩原则上不得低于各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应单独划定相应分数线)。五、培养模式招生高校要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制定单独人才培养方案和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的高校,要加强对人才培养的统筹。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可单独编班,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畅通成长发展通道,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本科阶段培养要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硕博阶段既可在本学科深造,也可探索学科交叉培养。推进科教协同育人,鼓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等吸纳这些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探索建立结合重大科研任务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强化质量保障机制,建立科学化、多阶段的动态进出机制,对进入强基计划的学生进行综合考查、科学分流。建立在校生、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和人才成长数据库,根据质量监测和反馈信息不断完善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持续改进招生和培养工作。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积极为关键领域输送高素质后备人才。教育部将加强对强基计划的政策支持。六、严格规范管理高校强基计划招生工作全程接受本校纪委监督,并建立申诉途径和举报机制。严格组织高校考核,按照国家教育考试有关要求组织实施。笔试、面试安排在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进行,试题按机密级事项管理。面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过程全程录音录像。完善信息公开公示,落实教育部、省级、校级三级信息公开制度,合理设置公开范围,规范公开内容,主动接受监督。严肃查处违规行为,对于违规违纪行为,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对于因疏于管理,造成考场秩序混乱、大规模舞弊、招生严重违规的高校,取消其强基计划招生资格,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追责问责。七、加强组织领导实施强基计划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选拔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高校要充分认识做好强基计划实施工作的重要意义,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有关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负责监督相关高校在本地开展强基计划录取工作。有关高校是本校强基计划实施工作的责任主体,高校主要负责同志要对本校有关考试招生和培养工作负总责。要统筹兼顾本校实际情况,深入研究,根据文件要求认真制定招生和培养方案,确保相关工作科学规范、公平公正、平稳有序。要加强宣传引导,深入细致地做好强基计划的宣传解读工作,积极开展面向考生和家长的政策咨询,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营造良好改革氛围。教育部将强基计划招生及人才培养工作纳入巡视和督导的工作范围,建立动态准入退出机制。

罗光

教育部:2020年起取消自主招生,推出强基计划

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教育厅(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有关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我部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现就有关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着力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服务国家战略,招收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坚持育人为本,探索在招生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转变简单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做法,引导中学更加重视学生成长过程,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加强统筹协调,与加快“双一流”建设、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加强科技创新等改革相衔接,形成改革合力。促进公平公正,着力完善制度规则,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  二、试点定位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三、招生学校和规模  起步阶段,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范围内遴选高校开展试点。相关高校可向我部申请并提交相关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我部组织专家综合考虑高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质量、科研项目及平台建设情况、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等因素,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研究确定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专业和规模。2020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  高校要与各地教育部门充分沟通协商,统筹考虑国家政策与导向、招生定位和培养要求、各地高考综合改革进程以及中学素质教育推进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在各省(区、市)的强基计划招生名额,并在各省(区、市)的分省计划中安排。  四、招生办法  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维度考核评价考生的招生模式。高校根据有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制定强基计划的招生和培养方案。符合高校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在高考前申请参加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有关高校要认真研究制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在招生简章中提前向社会公布。  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破格录取的办法、标准,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后,由高校组织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对考生进行严格考核,达到录取标准的,经高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报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核准后予以破格录取。破格录取考生的高考成绩原则上不得低于各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应单独划定相应分数线)。  五、培养模式  招生高校要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制定单独人才培养方案和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的高校,要加强对人才培养的统筹。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可单独编班,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畅通成长发展通道,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本科阶段培养要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硕博阶段既可在本学科深造,也可探索学科交叉培养。推进科教协同育人,鼓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等吸纳这些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探索建立结合重大科研任务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强化质量保障机制,建立科学化、多阶段的动态进出机制,对进入强基计划的学生进行综合考查、科学分流。建立在校生、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和人才成长数据库,根据质量监测和反馈信息不断完善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持续改进招生和培养工作。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积极为关键领域输送高素质后备人才。教育部将加强对强基计划的政策支持。  六、严格规范管理  高校强基计划招生工作全程接受本校纪委监督,并建立申诉途径和举报机制。严格组织高校考核,按照国家教育考试有关要求组织实施。笔试、面试安排在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进行,试题按机密级事项管理。面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过程全程录音录像。完善信息公开公示,落实教育部、省级、校级三级信息公开制度,合理设置公开范围,规范公开内容,主动接受监督。严肃查处违规行为,对于违规违纪行为,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对于因疏于管理,造成考场秩序混乱、大规模舞弊、招生严重违规的高校,取消其强基计划招生资格,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追责问责。  七、加强组织领导  实施强基计划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选拔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高校要充分认识做好强基计划实施工作的重要意义,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有关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负责监督相关高校在本地开展强基计划录取工作。有关高校是本校强基计划实施工作的责任主体,高校主要负责同志要对本校有关考试招生和培养工作负总责。要统筹兼顾本校实际情况,深入研究,根据文件要求认真制定招生和培养方案,确保相关工作科学规范、公平公正、平稳有序。要加强宣传引导,深入细致地做好强基计划的宣传解读工作,积极开展面向考生和家长的政策咨询,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营造良好改革氛围。教育部将强基计划招生及人才培养工作纳入巡视和督导的工作范围,建立动态准入退出机制。  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名单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来源 教育部网站编辑 韦依编审 李劼

莲舫

教育部:2020年起取消自主招生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教育部在深入调研、总结高校自主招生和上海等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逐步建立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有效机制。——立足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遴选部分高校开展试点。起步阶段,遴选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开展试点。相关高校可向教育部申请并提交相关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教育部组织专家综合各方面因素,研究确定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专业及规模。2020年起,原有高校自主招生方式不再使用。——改革招生选拔模式。探索建立基于统一高考的多维度考核评价学生的招生模式。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根据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按考生综合成绩由高到低进行录取。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须参加统一高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单独制定培养方案,采取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畅通成长发展通道,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推进科教协同育人,探索建立结合重大科研任务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得转到相关学科之外的专业就读。——健全公平公正保障机制。严格高校考核,笔试、面试均须安排在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进行,面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全程录音录像。完善信息公开公示,加强违规违纪查处。将强基计划招生及人才培养工作纳入巡视和督导的工作范围,建立动态准入退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