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英考研谈2022年考研趋势,考研难度将会大幅提升参议员

中英考研谈2022年考研趋势,考研难度将会大幅提升

中英考研了解到,近段时间2021年考研国家线公布,较之2020年相比涨幅极大。专业学位类的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中药学A类考生总分299,B类考生总分289。金融行业A类考生总分高达348分,B类考生为338分。而学术学位类的分数也同样涨幅明显,让21年的考研人捏了一把冷汗。根据2021年的考研人数和国家分数线来看,中英考研预计2022年的开考研难度将会大幅增大。首先从近几年考研人数递增来看,2018年为238万、2019年为290万、2020年首次突破300万大关达到341万,而2021年再次刷新历史数据达到了377万。按照这种增长速度来看,2022年的考研人数将会再次刷新纪录,有望冲击400万大关。其次,在录取率方面,根据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20年略有回暖但仍低于前几年。目前,2021年暂未公布报录比,但可以预计今年的录取率也不会低于2017年的2.9:1。同时我们也需要重视的一点是,因为2020年及2021年疫情影响,教育部扩招18.9万硕士研究生名额。而2020年,我们将无法保证会有新的扩招政策出台。因此,2022年度的考研竞争将会更加激烈。笔者认为,虽然考研竞争将会维持在较为激烈的状态,但是我们作为考研人也不能半途而废。在每年的考研大军中,都有一定数量的考生因为各种原因放弃,而坚持下来的我们的将会更有希望。中英考研建议,各位考研人不必过度担心报考人数问题。在校考生只需要将精力放在专业课能力提升以及公共课的学习上面就能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而在职考生则需要进一步分配自己的工作时间与学习时间,合理安排学习计划,避免被工作和学习拖垮身体,最后得不偿失。

唯不饮酒

注意!22考研迎来新变化,3个趋势要注意!

每年考研政策或是院校招生都会有大大小小的变化,22考生在认真备考的同时,一定要尽早关注这些考研信息,避免复习错误,22专硕招生人数要达招生人数的2/3教育部发布公告:2020-2025年时间内专硕的招生人数要达到所有研究生招生人数的2/3。在文件里表示,在2020-2025年这个期间会着力优化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结构。另外,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原则上只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点以专业学位授权点为主。2020年硕士研究生扩招18.9万,重点向高级应用型人才专业型硕士倾斜,更倾向定位于职业能力提升、强调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专硕。另外从21考研招生情况来看,确实部分学硕专业出现了缩招的情况。一般来说,学硕的招生人数本来就偏少,而且学硕推免人数占比比专硕要多。所以从招生人数和考研政策来看,专硕相对来说会比学硕考上的概率更大。所以大家在选择专硕还是学硕时,可以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教育部主张自主命国题回归全统考教育部发文要求自主命题院校回归全国统考,实行全国统一命题,鼓励招生单位选用统考科目试卷。这进一步规范考研的整个过程,减少考研中出现的各种“不公平”、“黑幕”现象。对于22考研的同学来说有两大好处:一方面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考研初试公平,减少“暗箱操作”。另一方面,各专业实行统考,所考察的内容一致也能够方便调剂,扩大同学们的考研调剂范围,调剂的时候拥有更多选择。6所学校调整22考研初试科目江苏师范大学湖南工商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初试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院校关于初试科目的调整都在9月份左右才公布。学校能够在现在就提前发布调整信息,对报考这些学校这些专业的同学来说都是极友好的。22考研的小伙伴们,考研不仅是埋头苦学就行了,还需要随时关注和了解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的情况。

盗光者

377万人考研背后,这些新趋势正在发生

“初试、复试都是第一!”近日,202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高校复试成绩陆续公布。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姜清越的努力有了收获,她将继续深造,迈入研究生学习的新阶段。而同时,连续在职考研4年的31岁文员张怡雅(化名)也拿到了成绩,她叹了一口气,终于决定放弃。“考研人数年年暴涨,录取分也水涨船高,压力太大了。”不少考生感慨:考研热,考研难。据教育部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有377万人报名考研,而2016年仅为177万人,短短几年报名人数翻番。越来越多人选择挤进这条赛道,期望通过考研带来人生的新变化。今年考研的复试正在进行,南方日报记者采访考生、高校、企业多方发现,考研热正在催生新趋势:未来报考可能更集中在知名院校、一线城市院校;不少高校优势专业接收推免生的比重可能越来越大,考研压力进一步增加;往届生为跳槽、职业提升等需求回流考研比例将进一步上涨。趋势一报考集中在知名一线城市院校“去年报考时,有很多文章说考研人数会‘爆炸式增长’,疫情影响了出国深造和就业求职,更多人选择考研。”这次考研,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物理学(师范)专业大四学生余炜君没能进入复试。想去上海读物理学硕士的她,在报考时已经预想到了考研竞争的激烈。余炜君的预想是正确的。2021年全国有377万人报名考研,比上年多出了36万人;而广东考研总人数20.2万人,比上年增加2.7万人。具体从高校来看,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为8000人(含推免生),共计有3.5万考生报考;暨南大学招生计划为4700人(含推免生),也有2.7万考生报名参加。报考人数井喷的同时,全国高校硕士研究生扩招的步伐也越来越快。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去年9月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要稳步扩大。根据全国教育事业统计,2020年招收研究生110.66万人,而2015年这一数据仅为64.51万人。但这显然赶不上报名人数的剧增。“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这两年报考人数急剧增加,2021年1.48万人报考,而招生计划在2700人至2900人。工科、金融、管理、教育类专业录取分数线节节高,专业硕士热度不断。”广州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唐春明认为,未来“考研热”趋势还将继续,广州大学也正稳步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充优化黄埔研究生院、桂花岗校区等办学空间,改造宿舍等措施,以适应硕士研究生扩招的办学压力。深圳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陈昊也感受到了考研热带来的压力。“报考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的热度越来越高,2020年报考人数超过了2.2万人。2021年虽然提高了初试统考科目难度,但报考人数也超过1.9万人,与4000人的招生规模相比,竞争还是很大。”陈昊说,一些热门专业去年的报录比很高,如教育学达到30: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学科教学、设计学等专业也超过了20:1。陈昊认为,这两年考研人数增幅很大,未来几年可能还会保持增长趋势,短期很难改变。“据我观察有三点趋势,一是报考学校会更加集中在知名院校、热门院校,因为一所好大学、一座好城市的吸引力不容忽视;二是不少高校的优势专业接收推免生的比重可能越来越大,这对参加考研争取深造的考生来说,压力进一步增加;三是往届生为了跳槽、职业提升等需求回流考研比例正在上涨。”趋势二提升就业竞争力成主因尽管竞争压力很大,今年还是有377万人选择走考研路。“考研或许能为我就业提升竞争力。”考研初试、复试成绩均为第一的姜清越说。大学期间,她在校园媒体做过新闻报道,但她发现自己不能承受一线记者的工作压力。而对于民俗学专业的热爱,坚定了她考研的决心。“希望可以在研究生阶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之后也考虑读博,继续深造。从这点来看,研究生学历必不可少。”“现在找工作才发现,学历真是求职的重要门槛,很多岗位都要求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暨南大学文学院大四学生刘若岚今年考研没有成功。她原本打算从汉语言文学专业跨考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提升当老师的专业素质。眼下,趁春招高峰期,她准备向教师岗位投简历。“希望能获得教师编制或到教育机构工作,之后也打算报考在职研究生继续深造,提升在未来职场上的竞争力。”她说。中国教育在线《202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超过半数考生读研目的是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加之就业压力大,希望提高就业竞争力。“其实当下‘考研热’与就业环境的变化分不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当就业岗位紧张、就业压力大的时候,不少人会选择考研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但是考研一定对工作有帮助吗?广州一家中型互联网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黄小姐透露了招聘的“偏好”。“现在投递过来的简历从博士、硕士到本科,甚至专升本都有,但的确越年轻的人,学历越高了。”黄小姐说,必须要承认,更高更好的学历代表应聘者有较好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会被认为潜力更大。有得选择时,企业的确会更倾向于学历更好的一方。”她也提醒,企业岗位毕竟不是学术研究,学历并不是绝对的,如果一个应聘者学历虽然不高,他有很强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主动实践的意向,且有一定的工作积累,企业还是很乐于选择这类人才。“其实为什么求职者找工作和企业招工都很难,因为企业总想要以最低的成本找到最好的人才,求职者又想进入最好的平台拿最高的工资,两者之间总有一个落差。”黄小姐说,如何面对落差,正视自己、做好定位,对各个学历阶段的人来说,都是职业生涯的第一课。趋势三在职考研人渴望得到重返校园的“门票”从2017年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并轨招生以来,在职考研人的身影逐渐走进公众视线。例如北京大学今年有近3万考生报名考研,其中非应届生比例高达70.1%,报考非全日制学习方式的约19.7%;而北京交通大学1.3万余名考生中,报考非全日制学习方式的占到15.4%。他们有的一边上班一边备考,希望就读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提升学历;有的索性辞职一搏,拿到一张重返校园的“门票”,给人生增加新的可能性。张怡雅就是其中一位,从2017年起连续4年考研,一边工作一边跨专业报考广东几所高校的法律硕士。“文职的工作没有价值感,考研就是为了提升就业竞争力,争取到法律行业工作。”从27岁考到31岁,张怡雅为了保住工作,还要瞒着领导偷偷备考,但每次分数出来总是差一点。“其实没必要一条路走到黑。”张怡雅说,她走出考研“4年长跑”,现在她准备把精力花在提升工作上,找机会换一份工作。“其实,无论学历提高多少,都只是一个台阶。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人生的长远规划。”储朝晖建议,应该理性对待考研,做好人生规划,不要为了考研而考研,而是要想清楚,人生目标是否可以通过考研来进一步实现。唐春明也认为,考研只是实现人生规划的手段,一定要选择与兴趣相符、为职业发展储能的专业,不应当盲目追逐热门专业。“我见过连续10年报考深大研究生却始终没有考上的案例,也看到过考了7年终于‘上岸’的励志故事。能提升学历固然是好,但总的来说还是建议大家正确看待考研。”陈昊表示,考研初试看重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复试则更偏重考生的个人综合实践能力的考察。对于应届生,陈昊建议应该放平心态,即使考研不成功也不要气馁。考研不是唯一的人生路,可以考虑进入社会就业,锻炼提升自我。对于往届生,考研也不应强求,工作经验其实更加重要,尤其是那些考研三四年的人来说,与其死磕“学历提升”,不如在职场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来源:南方+编辑:远航

性知

男硕士人数越来越少,研究生“阴盛阳衰”趋势明显,原因或是这些

随着各个高校考研调剂的开始,这也意味着不少学校考研进入了尾声,今年参加考研的小伙伴们也都有了一定的归宿,上岸的上岸,失败的失败,一切逐渐尘埃落定。不过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大家都发现考研的同学中男女比例并不平衡,女生似乎比男生多不少。男研究生越来越少已经成了事实根据《中国教育年鉴》的统计数据,在1982年时,我国授予的硕士有8665人,其中男性占比90%以上,高达7935人,而女硕士只有830人,占比还不到10%。而这一数据到了2005年就有了大幅的提升,女硕士高达40%,时隔一年,在2006年,就由40%猛增到46%以上。到了2010年,女硕士人数首次实现反超,比男硕士多出4万余人。到了2020年之后,这个数据比例就更明显了,并且女性不仅在硕士生的人数中占比高于男生,在本科生中也比男生更多。不仅如此,虽然在博士的人数比例中女性的人数还没超过男性,但也呈现了猛增的趋势,记得前几年在某电视剧中还有调侃女博士为稀有物种的桥段,现在看完全不是一回事了。从目前的整体统计数据来看,在读书上学这件事上,女性的比例从高中阶段开始,一直都在提升。包括本科、硕士、博士等等,每年都在以明显趋势上升。简单来说,目前随着学历的提升,高学历范畴内男女比例失衡的情况可能会愈发严重,“阴盛阳衰”的情况非常明显。为什么男研究生的报考人数越来越少了?首先,文科专业考试扩招。这几年考研有几个明显的趋势,报考人数提升了、报考中的女性比例提升了、相关文科专业扩招情况明显。尤其是文科专业扩招,因为文科专业本身就更适合女生,自然会吸引更多的女性考研,因此女生越来越多显着男生就更少了。其次,目前的考研形势更适合女性。虽然这没多年来我国一直在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程度的教育改革,但要承认的是,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女生比男生更擅长考试,自然更容易成功。第三,男生不擅长英语。这点虽然看起来不可思议,但确实是事实,比起女生,男生更不擅长学习英语。英语成绩一直是很多男生的弱点,加上复试需要考英语口语,这也导致越多的男生考研失败甚至不考研。最后,男生更着急立业。这个社会对于男生和女生的评价是完全不同的,同样的学历女生会获得更多的肯定,但对与男生来说,“立业”才是最该干的事。尤其是学历越高,年龄越大,大家对于男生的就业要求也会越高,大家更容易拿赚钱多少来评价男生,因此很多男生为了尽早有收入,也会选择不考研。考研并不是唯一的出路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考研读研确实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是尽管如此,考研也不是唯一的出路,人生还有更多的选择。我们得想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很多人考研都不是为了更进一步的专研学术,主要只是为了逃避,可以有借口正大光明的继续逃避几年,不到社会上去奋斗打拼。这些人往往觉得考研可以给自己镀一层金,这样未来更方便找工作,但事实上,你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只是一味地上学读研,其实毫无意义,反而是在浪费时间。因此,为了逃避现实而选择考研,真不是什么有价值的选择,这样只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当你不知道你的帆船要开往哪个方向时,你永远都在逆风。另外,在读书学习至于,我们还应该意识到,在社会上打拼,智商往往没有情商来的重要。高智商能帮你取得不错的成绩,但高情商才能帮你人生走向更高峰。因此不管你选择不选择考研读研,及时锻炼自己情商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能帮助你在未来生活得更舒服,更愉快。不管将来选不选择考研,都要时刻提升自己的能力最后一点,对于个人成长来说,虽然考研不是唯一的出路,提升学历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我们要记得,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时刻学习提升自己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郭德纲曾说,可以没文凭,但不能没文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的学历可以不高,但是要时刻记得提升自己,这样才能保证个人的竞争力突出,在工作中有所作为。我们平时在闲暇之余可以多看书,多学习,或者报一些学习班,学一些自己喜欢的技能,满足自己的同时也能提升竞争能力,这是一举两得事情。总之,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也不管你的学历是本科还是研究生,平时你都要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保证你的未来充满更多的机遇和可能。

汝唯莫必

研究生迎来新变化,毕业压力将大幅度减轻,学生举双手赞成

大学生数量的日益增加,也让大学生的“含金量”日渐减少,学生学历的优势也在逐渐减少,为了让增加自身的竞争力,许多学生纷纷找寻新的出路,那就是“考研”。大学生考研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而是成为了学生之间的“潮流趋势”,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考研之中,但是成功上岸的学生仅在少数,而且研究生想要顺利毕业也并不轻松。研究生难度居高不下,为何还有学生选择报考?首先研究生学历“含金量”较高,学生毕业之后能够提升个人竞争力,在就业的时候获得更多的青睐和优势,能够快人一步。其次研究生学历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维方式,见识更广阔的的天地,提升个人的格局,获得更加优异的自己。最后研究生学历能够让学生提升“朋友圈”的含金量,毕竟能够成为研究生的无一不是“学霸”级别人物,在潜移默化之下,自己也能够变得更加优秀。大学生想要顺利毕业,那“毕业论文”是一道很重要的关卡,而研究生想要顺利毕业,毕业论文对于学生也至关重要,若是论文不过关的话,很可能无法毕业。部分学生为了顺利毕业,便开始打起了其他的主意,比如和导师“套近乎”,或者是向期刊出版社购买版面等等,但这都是对于其他的学生却并不公平,而针对研究生学生之间的“乱象”,研究生也迎来新的变化,将要大幅度减轻学生之间的毕业压力,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吧!研究生迎来新变化,毕业压力将大幅度减轻衡量学生毕业的标准,不得以发表学生期刊论文来作为唯一依据研究生想要顺利的毕业,是和毕业论文有着紧密联系的,但是前文也说过,部分学生想要走“捷径”,便会用购买期刊版面来“滥竽充数”,而且论文的质量也不能够证明学生的能力。为了更好地解决论文市场之间的乱象,相关部门也明确表示:学校授予学生学位不得以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依据。而这则消息也意味着,研究生毕业不用和毕业论文紧密相连了,将大幅度地减轻学生的毕业压力,可谓是一个很好的消息了,学生们也举双手赞成,还有无数学生拍手叫好。毕业论文对于学生就像是一坐“大山”,将学生们压得喘不过来气,而这则消息也代表,学生们要更加注重广泛性和多元性,不能够过度的依赖论文发表的数量,而是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们想要顺利毕业也能够减轻许多压力。杜绝以刊评文的现象,研究生应专心研究科研研究生想要毕业主要还是看学生的综合实力和科研能力,并不能够只看论文的发表多少,而相关部门也表示:杜绝以刊评文的现象。若是学生的科研能力不够,那发表论文与否也代表不了学生的个人能力,若是不以刊评文的话,学生的毕业压力也能够减轻许多,毕业也能够变得简单纯粹起来。只要学生努力提升个人能力,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那便能够顺利地毕业,但是学生也要知晓,并不是说毕业论文不重要了,只不过学生要分清主次,不要顾此失彼。虽然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依据了,但是对于学生的论文也会严格审查的,若是有学术造假、伪造等情况的话,那也将会严肃处理。学生在报考研究生前,需要知晓这些道理1、报考研究生的难度并不低,需做好二战或三战的准备每年的研究生都在扩招,但是报考的学生却是只多不少,学生想要顺利上岸并不轻松,依然还是会有大半的学生被淘汰,所以学生若是报考研究生的话,也要提前做好备战的准备,二战三战并没有什么,只要成功上岸即可。2、研究生学历不代表轻松就业,关键还要看学生的能力拥有研究生身份之后,并不代表学生就能够轻松就业了,只不过会占据部分优势,但却并不绝对,学生求职时的敲门砖硬不硬,不仅只看学历,还要看学生的个人能力。所以学生在校期间,也要努力提升个人能力。研究生学历虽好,但学生选择一定要谨慎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都会比较迷茫,看到别人考研自己也随大流的报考,但是对自身的未来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也很大概率会沦为“陪跑”。若是学生只是单纯地逃避就业,或是陷入迷茫期,并不建议学生报考研究生,不如脚踏实地的找工作更实际一些,当然学生也可以在备战考研的期间,合理的规划未来,到时候再决定是就业还是考研。笔者寄语:本科学历并不是终点,而研究生也不是,还有更远大的目标在等待着学生,而学生能够做的,也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那样才能够收获更优秀的自己!今日话题:你对研究生的新变化有什么看法?记得分享和收藏,点一点关注,我们下期再见啦~(图片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鲫蛆甘带

考研复试将至,国家线趋势如何?准研究生该做什么?把握这些关键

2021年的考研已经结束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可以说,2021年今年的考生复习阶段是非常不容易的,毕竟经历的事情相当多,而且今年的考研也将非常刻骨铭心。现在这个阶段大家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休息一段时间了,但是不少人在考研结束以后,还一直在准备春节后,考研复试环节,考研复试的重要程度是不言而喻的,在最后的这个阶段,也坚决不能放松,把握好自己的复习节奏,有可能在复试中赢得导师的青睐。研究生考试结束以后很多人都会有这些,因为今年国家线的趋势将会如何变化上涨还是下跌呢?准研究生们应该在这个阶段准备些什么事情?自己能否在初试中高分脱颖而出呢?可能都是考研学生的疑问。今天就这几个问题我来跟大家从三个关键点分析一下,希望能够帮助你!一:国家线可能会有略微上涨的趋势大家可以从往年的分数线来看,每年的国家线基本上都会在一个范围波动,仅仅只有一些单各学科可能分数变化比较大,但是整体的趋势还是保持在一个维度上,虽然说今年研究生录取有扩招的趋势,为了缓解因为特殊原因造成的就业压力,大部分人都说,国家线可能会下跌,确实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从整体上分析研究生的录取终归是有着非常严格的选拔,虽然说有扩张趋势,但是报考人数也有了很大的增加,这就无意中增添了非常多的竞争压力,扩招的人数想要对家里有明显的缓解是不容易的,而且就今年的试题难度来看,国家线上涨也是有着很大的可能。二:准研究生们目前应该做些什么?大家现在可能基本上都已经在网上对账了自己的出示答案,对于自己的分数,也大概有一个心理预期,其实现在完全可以用自己心理预期的分数和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相比,对于你的录取,基本上也就有很大几率的确定性了,因为近十年的国家线分数来看,每年的差距都不是很大,基本上你可以判定自己是否能够进入复试。如果觉得自己进复试的几率比较大,你就可以赶紧充分的准备自己的复试了,有一些觉得压线的学生也可以冲刺一下,因为这段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在复试中,你的初试成绩也就成为了导师的参考标准之一,不能决定你最后的录取结果,你提早准备有很大的优势。三: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有很多同学在大学期间根本不注重英语的学习,有很多学生大学四年可能连英语四级都没有过,如果你走向社会工作的话,可能英语就没有那么重要,但是你想要在考研中脱颖而出,英语绝对是你的“杀手锏”。很多学校的复试,面试环节都有英语面试,都是由老师提出问题或者给出材料,让考生做翻译或者就问题给予自己的理解,这时候如果你的英语能力比较强的话,那么就会给老师留下很深的印象增添你的录取几率。其实总的来说在目前这个阶段大家适当放松一段时间以后就应该抓紧时间准备自己的复试,其实到你成绩考完了和周围同学相互讨论,以后你也就大概心中知道今年的国家线趋势会是怎么样的?所以在这个阶段更应该重视你的专业能力和复试能力的提高。这将来对你以后的科研和学术方面也都会有关键性的作用。希望大家看完这些分析以后能够把握住关键点做好最后的冲刺,准备祝2021的考研学生都能够取得满意的成绩。

于光

研究生“就业难”将成为趋势,根本原因是什么,听教育专家怎么说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年轻人有了可以上大学的机会,大学生数量增加,自然含金量也就下降了。为了提升个人含金量、增加就业竞争力,考研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考研人数增加、各大院校不断扩招。满足了大家读研的愿望,可是2-3年后,当研究生面临就业时会不会增加难度?研究生就业困难必将成为趋势,根本原因是什么,听教育专家怎么说教育专家熊丙奇曾公开表明:研究生扩招后未来一定会出现就业难的情况,甚至是当前已经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不是扩招,而是扩招后的管理跟不上导致。高校不断在扩招,可是对于招生上来的研究生在“质量”方面管控不够,只追求了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就会导致研究生学历的“泡沫”。虽然人被招上来了,只是目前在各大高校中聚集。很多人选择考研是因为目前就业不理想、为了提升自己的含金量未来好找工作。可是等到这些聚集的研究生一起毕业时,仍然面临研究生之间的竞争,未来找工作还是一样困难。暂时缓解眼前就业难的问题属于“治标不治本”。分析:管理的问题出在哪?无论是响应国家号召还是顺应时代需求,院校都实现了扩招。但是扩招后应该怎样管理,学校没有进一步跟上。虽然有了研究生学历但是学历与能力是否统一就是个问题了。研究生数量不断增长,导师数量却保持不变,导致的结果是一名导师带15-30名研究生,而真正高效、有质量的模式是:一名导师带1-2名研究生。未来发展前景比较好的考研专业材料学,未来发展前景比较客观材料学包括内容比较多,比如研究材料的组成、工艺、性质以及组织结构。直接相关联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不但国内市场广阔,全球化应用也在不断提升。未来发展前景比较客观。对于材料学这门专业国家重视度比较高,对于这方面人才也比较稀缺。材料学与我国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我国地大物博有很多珍惜物质资源,比如为了稀土元素的发展,专门在内蒙古科技大学和江西理工大学设立了稀土专业。所以报考材料学专业研究生未来就业和发展都比较被看好。精算学,精算人员在市场上需求很大精算学说起来好像比较笼统,实际应用是很贴近百姓生活的。比如保险、金融、理财、投资等方面都需要应用到精算学。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正式确立、保险和社保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精算人员在市场上需求很大,精算师身份是很多保险行业争抢的对象。可能有人说:考研之后卖保险?从一定层面来说精算师是保险行业的精英人才,与大家意识中的“卖保险”有本质差别。精算师需要灵活运用统计学、数学、经济学以及投资学等多门功课内容。这项工作不是一般人可以驾驭的。未来十年精算师都是市场需求人才。民航,我国对民航人员需求缺口特别大2020年民航飞机数量增加260架,对于机场建设也将投入5000亿资金。根据世界和我国民航人机平均数对比,我国对民航人员需求缺口特别大。未来20年最少需要50-70万人。民航涉及到的专业也很多,从制造飞机到空中服务,再到飞机维修等一系列流程。目前各大航空公司已经开始使用浑身解数来招聘,所以报考这个专业还是不错的。中医,中医高级人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中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疫情爆发后中医在治疗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让国民对中医重视程度更高了。中医人才稀缺的原因是:学习过程比较漫长,要懂医、懂药、懂人,把这三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能像西医那样有各种仪器可以依靠。所以中医高级人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中医专业不仅是临床医学,也包括临床疾病的研究、药物的科研等内容。如果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详细了解下。考研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一定要有强大的内心考研与在校传统学习不同,传统学习可以偶尔有个考试来了解下自己的学习状况,根据考试成绩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到自己的短板。而考研从开始学习到进入考试,全程都是在“盲目”学习。没有测试、没有摸底,只有等到考试时才是检验自己成果的时候。而这种盲目感会让人没有方向甚至产生放弃的想法。所以考研的人一定要有强大的内心。不要一味地选择热门专业想要报考的学校以及感兴趣的专业不一定是自己考上的专业,目前现状是好专业大家都向往,自然竞争力也就更大。如果自己的成绩不够优秀或者平台不够高,那么上岸机会就比较低。所以很多人会放弃心中最理想的专业,转向比较容易上岸的专业。这样的结果也决定了未来从事的工作不一定是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是否提前设想过考研失败后该怎么办从准备考研开始就曾设想过考上了是怎样的情景,未来发展会怎样。但是有考上的几率就有失败的几率。是否提前设想过考研失败后该怎么办。是选择继续学习来年再战,还是放弃考研准备找工作。如果是前者将付出又一年时光和一定金钱,如果是后者那么今年一年努力也付之东流。很多人都会在这种矛盾中陷入尴尬的境地。结语:既然决定考研了就要全力以赴,让自己能得到成果。如果失败了也要想好下一步计划。有规划的人生才会更有意义。最后预祝所有在考研战线上奋斗的学子们都能顺利上岸。今日话题:考研备战中,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其一义也

未雨绸缪,早做准备一一看今年研究生考试和招录趋势

未雨绸缪,早做准备一一看今年研究生考试和招录趋势今年考研分数已经公布。我认为国家线不会上涨,即使上涨,幅度也非常小。主要原因就是2020年12月2日,教育部下发通知,全国可招博士的院校302~348所,可招硕士的院校550所左右,为加大分配资源全力扩招做好准备。而对比2018~2020三年的考试人数和招生数,可以发现,招录比正在不断加大。去年硕招人数111.4万人,18年79万,19年84万,今年我的预计至少在120万人以上,甚至130万。招录比至少提高到1:3左右。所以,同学们上网仔细对比一下你报考院校的近3年招录线,全力备战复试!因为复试比初试复杂的多,千万不要犯排名高,而最后真正招录却失败的千古恨!多用点脑,未雨绸缪,早做打算和及早沟通!最后说一句,好的大学招录研究生,除了分数和要求,还有你的成绩排名,对比其过往招生人数,一目了然。人家有底气,不怕招不到、招不够学生。

终风

研究生招考呈现新趋势,作为一名21考研er这些信息你必须知道啦!

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首次突破300万人,达到341万人。研究生报名人数在2014年、2015年出现短暂的下滑后,2016年开始增长,报名人数从160万人左右迅速突破200万人,今年的报名人数在去年290万人的基础上再次大涨,5年时间实现了倍增。那么,面对如此严峻的考研形势如何准备才能在这300多万大军中脱颖而出?相信许多21考研的小伙伴已经跃跃欲试的开始搜集考研信息了,毕竟考研是信息战,不管择校择专业还是复习备考都是离不开考研信息搜集的。但是,大部分小伙伴对搜集考研信息这种技术活仍旧停留在“一窍不通”的初级阶段。所以今天考研校小编就来和大家聊一聊现阶段我们需要掌握哪些考研信息?研究生招生考试有哪些新趋势呢?一、研究生招生考试新动向1、推免生数量逐年增多推荐免试入学是近年研究生招生中比较成功的一种招生模式,受到广大高校与研究生导师的认可,也成为“双一流”学校重要的招生途径之一。2020年,推免生招生计划人数呈上升趋势。中国教育在线最新公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2015年到2020年接收的推免硕士生人数持续增加:2015年东南大学接收的推免硕士生人数为1281人,2020年上升为1859人,2020年较2015年增长了45.1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接收的推免生人数为1572人,2020年上升为2190人,2020年推免生录取人数较2015年增加了618人。虽然推免生人数不断上涨,但各学校总量一直控制在教育部要求的50%之内,部分“双一流”高校的推免生在招生计划中占比还有所减少。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2020年招生计划推免生占比较2019年就有较为明显的下降。2、非全日制招生遇冷生源不足是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统考以来招生单位面临的普遍问题。近三年来,大部分院校未完成非全日制专业招生计划,部分专业存在无人报考、无人上线、考生不愿调剂到非全日制招生计划等问题。从今年部分高校公布的数据看,生源短缺问题依然比较突出。2019年,北京邮电大学部分非全日制专业中,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研究院)、电子与通信工程(电子工程学院)等专业均无人上线。2020年,各大高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增加,非全日制却呈现缩减趋势。具体来看,华中科技大学缩减幅度较大,2020年非全日制招生计划数较2019年减少了1000人。山东大学、湖南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非全日制计划招生数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也显示,六成左右考生不愿意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27%左右的考生愿意把非全日制作为备选项。对于不愿意报考非全日制专业的原因,超过七成的考生是担心毕业后非全日制文凭不被就业单位认可。虽然国家规定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但目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上仍然面临差别对待。3、延期毕业现象越发明显近几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实际毕业生数却低于预计毕业生数,并且两者之间差距不断拉大。《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03年预计研究生毕业生数为13.1万人,实际毕业生数为11.1万人,近15%未能按期毕业。到2018年,研究生预计毕业生数为77.3万人,实际毕业生数为60.4万人,超过两成的研究生延期毕业。2003年,我国硕士预计毕业生数为96231人,实际毕业生数92241人,延期毕业率约4%;2018年,我国硕士预计毕业生数为604003人,实际毕业生数为543644人,延期毕业率上涨到近10%。4、招生中女性占比持续上升近年来,在我国招收的研究生中,女性占比呈明显上升趋势。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中,女性占比首次超过50%;2016年,硕士研究生女生占比达到最高值,为53.14%;2017年,经历了短暂下降;2018年,上升至51.18%。一名二次考研的女生表示,她希望通过考研进入较好的单位,特别是事业单位,以此得到一个稳定的工作。她身边很多女同学都有这个想法。5、不合格研究生清退力度加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强调:健全研究生培养管理体系,促进研究生培养单位规范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今年以来,我国已有多所高校对超期研究生予以退学,其中不乏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一流大学,也包括贵州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延边大学等。二、考研信息的分类考研信息按其透明程度可分为三类:公开信息、半公开信息和灰色信息。1、公开信息这类信息都是通过各种渠道公开传布的,可以轻易获取,包括国家考研政策、招生单位特殊规定、专业目录、各单位招生简单、考研辅导机构的辅导信息等。然而即使它是公开的,你也必须做一个有心人,时时留意它们的发布时间和发布途径,否则没有人会把它们送到你手上。2、半公开信息半公开信息是不对外公开宣传的,然而一般只要跑一趟,问一问,也就可以搞到,例如招生录取的公费、自费比例,专业课程的辅导情况等。3、灰色信息顾名思义,灰色信息原则上是不公开的、或者禁止公开的,但只要努力的多渠道搜集整理,仍然可以合法获取。例如专业考试命题范围、题型,招生单位的破格录取信息,录取过程中的调剂信息等。三、考研中需要重视的信息1、招生专业目录这是报考的依据,近几年高校改革,专业调整频繁,更要格外注意,免得你早就瞅准的专业突然改名更姓,不知去向了。招生专业目录一般在每年8月底9月初公布,考生应及时与招生单位联系,索购目录,确定报考方向。2、公共课考试内容与题型这是由每年各科《大纲》详细规定的,因此要保持高度关注。尤其是最近几年,考试大纲的变动一直比较频繁,考生更要注意。3、专业课考试内容与题型公共课有大纲,或早或晚总还能明确复习范围,但专业课却需要自己去多方打听,因为教育部禁止招生单位划定复习范围。是否清楚专业课考试内容,对复习影响极大,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你的复习量的大小,而且关系到你复习的大方向对不对路子。4、录取调剂信息这类消息多数考生是用不上的,但对于那些处于录取边缘的人来讲,如果提前一天知晓某个招生单位的调剂信息,提前一天与其联系,一生命运或许就此改观。为了确保信息的全面、及时、准确,一定要注意多渠道收集。5、招生单位信息包括研招办、准备报考的院系以及导师。他们往往会给你一些关于考试范围、录取情况等方面的更为权威、切实的信息。6、人际网络信息例如刚刚考取该专业研究生的前辈师兄师姐,专业导师等。你可以从他们那里获得有关命题范围、考试特点等方面的翔实信息。为了确保信息准确,可以多咨询几位。7、相关文字资料例如研究一下最近5年的专业试题,就能粗略地发现考试范围、命题思路。8、权威考研辅导班信息规模较大、开办时间较长的辅导班,往往拥有自己独特的信息来源,比如关于命题等等。这些只在辅导班内部传递的信息有时候还是很有用的。四、考研重要分数线1、国家线国家线公布时间,一般为三月中下旬。想要有资格参加复试或者调剂必须要过国家线。考研国家线,是国家确定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包括总分分数线和单科分数线,只有两条分数线都过了,才有可能进入复试或者进行调剂。2、34所自划线34所自主划线院校的分数线一般先于国家线公布。自主划定分数线是2002年开始。国家出台这个政策的原意是让学校自己选择人才培养。具体的方式就是,初试的分数线由各个有自主划线权的学校自己划定,而不用参考国家统一划定的分数线。这些学校一般是根据报考自己学校考生的情况和计划招生的人数来确定分数线的。3、A区B区线国家线依据不同地区,分数线标准有所差异,即A区线和B区线。A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21省(市)。B区包括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0省(区)。如果报A区的考生单科或者总分没过A区的分数线,却过了B区国家线,就有机会参加B区招生单位的调剂。4、各学科门类线国家线根据各个学科门类划分,又形成了各个学科门类的分数线。根据学科的热门程度、难易程度等,分数线的高低各不相同。5、院校线院校线是各招生单位在国家线的基础上,根据本校有关专业生源余缺确定的复试资格线,一般学校会采用国家线。所以说,院校线才是真正的复试线。简单的来说,国家线是录取资格线,院线是复试资格线。也就是说,院线决定能否进复试,国家线决定能否读研。所以,通过了国家线且通过院线的好好准备复试,通过了国家线未通过院线的联系调剂,未通过国家线的准备二战或者找工作。6、专业录取线最后一条线要来说说专业录取线。由于大部分院校录取采取差额复试方式,所以最终的录取线和院线并不完全相同。差额复试:所谓差额复试,就是在录取人数的基础上,让更多的人去参加复试,然后再选取定额的人数。比如录取二十个人,会让二十五个人去参加复试,然后在二十五人中选取二十个人。教育部规定的最低差额淘汰比例为1:1.2,生源充足的院校专业可适当提高该比例。差额复试的比例一般为1:1.2或者1:1.5。由于每一个专业都有热门冷门之分,所以每个专业的录取都会自然形成录取最高分、录取最低分,通常将某个专业的录取最低分数称为专业录取分数线。专业线即录取该专业的最低分。过了院线,已经可以进入复试的小伙伴可以参考往年的专业录取线,衡量自己被录取的把握是大还是小。与专业录取线之间还有一定差距的小伙伴一定要复试调剂两手抓。五、考研信息收集途径1、报考院校的官方网站招生单位官方网站是最权威的发布本单位招生信息、招生简章、专业信息、导师介绍等信息的平台。官方网站有关考研信息会放在研究生院或者研究生部的硕士研究生招生专栏,一般包括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参考书目、考试大纲等信息。部分招生单位还会公布历年招生人数、录取比例、专业课真题等信息。另外,招生单位各个院系的网站会有研究生专业的介绍、导师的介绍、科研课题等信息。2、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该网站是教育部指定的全国研究生唯一的网上报名平台,也是教育部发布有关考研政策、信息最权威的平台。考生在这里可以查到全国所有招生单位各个专业的相关信息,在报名期间,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和报考院校老师进行交流。同时,该网站一般在每年四月会发布调剂信息,考生调剂也必须在这里填写相关信息。另外,该网站连接到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简称学信网,往届考生、在职考生可在这里查到毕业证、学位证的编号,而这两个证书编号在网报时是必须填写的。3、招生单位的论坛现在大部分高校都有本校的论坛,上面一般有考研板块,里面信息很多,也非常实用。例如:专业目录、参考书目、专业课真题或者怎样得到专业课真题、专业招生的内部消息、复习攻略、导师的个人信息、师哥师姐的信息及复试攻略等。4、在读研究生在读研究生经历过考研,也对导师及教务老师都很了解,能提供最及时、最实用的信息。所以,建议考生通过各种渠道例如师哥师姐、同学、朋友、亲戚、网友等,尽可能找到所要报考专业的在读研究生,向他们请教、咨询相关信息,并保持良好的关系。5、各类考研论坛、教育网站等信息时代,考生一定要学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目前有很多考研网站、论坛等做得相当不错如考研校相关论坛等,各类考研资料比较齐全,信息更新也很及时。研友们在现阶段可以多花时间好好挖掘一番。同时,几大门户网站开办的教育频道也值得考生关注。另外,一些资源分享类网站上面也有大量的考研真题、笔记等有价值的资料。最后,还必须强调一下信息利用的问题。现在各种考研信息、资料非常多,特别是网络资源,质量良莠不齐。小伙伴们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原始信息优先、二手信息为辅;精品为主,宁缺毋滥。否则,可能会使自己无法选择,以至影响正常复习计划,甚至产生误导作用。

夜王

考研是为什么?是未来的大趋势?还是暂时逃避就业压力?

前几天考研的初试成绩出来了,有考得好的开心地又哭又笑的(那个数学考80的);有两战失败的再纠结要不要三战的;有在纠结找工作还是考公务员的;反正各家欢喜各家忧吧。现在学生一毕业大多数都会考研,考得上、考不上的是另一说,不管怎么样得考一次。除了一小部分人有对未来的规划,更多的就是随大流,人家考,我也得考,要不然多没面子,更显得没水准。万一我不考,人家还以为我没上过学呢?关于考研的心理有这么几类吧。真正地想做学术的可以考学硕,然后读博士,这个都没问题。给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很明确。这一点我就佩服我一同学,博士毕业34了,当然理工类的博士确实也难,不过好在现在工作非常好,北京户口也解决了,这也是辛苦付出应该得到的回报,也是读书有用论的正面案例。但是那么多年的苦读、做实验,也非常人能坚持下来的,必定有坚韧的毅力。定下自己的目标,排除万难,一定完成。一类是暂时逃避就业压力的。这类学生也很可爱,再上两三年出来就没压力了吗?不可能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硕士的学历在找工作上确实是比本科有优势一些,但如果是一些冷门的专业,也不是多乐观。也许会有一部分人说“我可以借助引进高学历人才”,但凡是看过引进高学历人才的简章的都知道,一般都会要求211的硕士,大家扪心自问下211的硕士有那么好考吗?专业硬的就更别说了,光保送的还没轮到呢。当然了如果你是学霸,那肯定是没问题的。但是学霸毕竟只是一小部分人。还有一类是想考研之后再考编制的,像公务员、老师、本土人才、国企等等的。这个想法怎么说呢?除非你想报的岗位有学历限制,只要硕士及以上的学历,要不然还真不好说花落谁家。很多本科、专科的报了班,专心学了一两年,这样的拼得过吗?想想也心虚吧?硕士毕业再报班学个一两年考编制?这类人也算是狠人了。以上三类还算是有想法的,还有一种才夸张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考研,我同学考我就考了,人家考我也考”。优秀啊,随大流,人家干嘛我就干嘛,殊不知,人家都规划好了,不要只看表面。在网上看到说硕士送外卖干了2年,因为专业不好不好找工作。是不是这些人在考的时候压根就没想过还硕士毕业了找工作还要看专业吗?同样的工作本科的能干的了,为什么要找个硕士?图硕士的要求高吗?本来我也差点报名参加去年的研究生考试,因为别的事情耽误了。早已毕业多年,工作又忙,自然也是拼不过那些刚出校门的学生。择校上还下了不少功夫,想要好考的,但是名气还不能太差,(选了河南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211就不用想了考不上,学制还要2年的,哈哈, 这么一看要求还真不低。这就是工作多年和刚毕业的区别吧?工作了之后的一般是想提升下学历,自然考虑得就多些。有想法继续深造,提升自己,这个自然是好的。但是做决策之前还是要自己考虑、斟酌下、不能人云亦云,人家干嘛就跟风,毕竟最好的年华两三年的时间还是非常宝贵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计划好、规划的到位,未来应对就业的时候,才不会有那么多烦扰。有条件,有机会的,学历提升要趁早,但还是得规划下,不要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