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被录取却因疫情无法赴境外读博士?港大:我要大风云

被录取却因疫情无法赴境外读博士?港大:我要

【文/观察者网 王恺雯】新冠疫情对欲赴境外求学的学子造成巨大影响,香港大学则趁此机会,宣布以丰厚奖学金“抢人”:那些获得全球顶尖大学博士入学通知书却无法前往的学生,可申请就读港大,奖学金高达155万港元。观察者网6月2日致电香港大学研究生院核实了此事,校方表示该计划不限专业,学校也未列出“顶尖大学”具体名单。港大此前表示,由于新冠疫情引发的签证问题,一些原计划在世界顶尖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可能无法按计划开始学业,“香港大学的全日制博士课程,加上具有竞争力的奖学金,对你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该计划要求,申请人须持有学士学位一级荣誉或同等资历、且持有2020-2021年全球顶尖大学博士入学通知书,可在6月30日前申请港大博士奖学金“Presidential PhD Scholarship”。观察者网6月2日致电香港大学研究生院,校方表示该计划不限专业,对于原来向申请人发出入学通知书的“顶尖大学”,港大也未列出具体名单,但称学校会在收到申请资料后评估是否录取。港大向申请成功者提供的奖学金高达155万港元(约合140万元人民币),获奖者首年可获40.4万港元, 在其后学年亦可获每年38.4万港元奖学金。据学校官网介绍,这笔奖学金具体包括:第一年4万港元研究及生活津贴,其后学年为2万港元;每年免除4.21万港元的学费;每月2.58万港元研究生奖学金;每年1.29万港元的会议、研究出差津贴。此外,入学首年保证入住大学宿舍。香港大学在全球各类高校排名中常年位于前列,但去年“修例风波”之后,包括港大在内的多家香港高校的表现略有下滑。今年4月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的2020年全球大学影响力排行榜,港大排名从去年的第10位跌至41位。今年3月,国际高等教育评级机构Quacquarelli Symonds(QS)公布2020年的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港大入选课程中逾半数排名下跌。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清庙

国外读博与国内读博相比,哪个含金量更高?听听导师的建议

明天就进入2019年的最后一个月了,考研的同学都已经整装待发了,而对于准备读博的同学来说,要么准备着各种材料迎接报考学校的审核,要么正在拼命的复习英语和专业课,希望自己在明年3月的博士研究生考试中考出好成绩来,无论属于哪一种情况,如果你打算明年读博士的话,现在就应该有所准备了。但是还有一部分准备读博的同学,他们会被这样一个选择所纠结住,那就是读博到底是国内读好还是出国读好呢?由于这几年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深化,大量的优秀学子选择国外的优质的教学和科研平台深造,同时国外的很多高校也非常欢迎中国学生来交流访问和攻读学位,再加上海归博士回国后的待遇和平台都非常的好,因此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国外攻读博士的思路几乎成为读博学长必会考虑的一个选项了。至于国内读好还是国外读好,很多人的看法不一,有的人认为出国读博要好,因为相比博士期间的出国交换来说,直接去攻读一个国外优质平台的博士学位是非常有含金量的,因为很多领域的顶级科研团队都是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名校里,去这些院校攻读博士学位无疑是掌握了某个学术领域的最前沿研究思路和平台,再加上与研究导师和团队的良好合作关系,毕业后即使回国工作,依然可以和博士期间的团队继续开展国际合作,这是很多国内博士没有的资源。当然,也有人认为国内读博优势更大,因为国内的博士更加了解和熟悉国内科研环境和资源的分配,而且比起国外回国的博士,在自己后期的研究生涯中,导师可以为自己提供更多的资源,毕竟现在的科学研究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了,而是团队作战,而国外博士回国后大多是单枪匹马,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组建自己的团队。由此可见,国外读博和国内读博相比起来,各有优势,不能一概而论那个好那个不好,但是对于我们每个个体来说,却是能选出一个最适合自己的选择,那么我们该怎样判断自己适合国内读还是出国读博呢?根据自己的专业确定从塔主的经验来看,博士期间的科研团队的好坏对自己影响是特别特别大的,也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团队读博,几年后差距是非常大的,而且读博期间的团队是影响你一辈子的科研道路,因此在选择时请慎之又慎,尽最大能力去一个优质的团队,如果这个团队在国外某个院校,那么可以毫不犹豫地选择出国读博,如果你自己专业最优质的团队就是国内某个院校内,那么就没有必要出国镀金,因为国外的月亮更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考虑个人和家庭的问题很多准备读博的人其实年纪已经不行,还有很多人早已经结婚生子,因此出国读博的话也要考虑家庭的因素,毕竟读博士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需要全家人共同支持的,同时出国读博还要考虑费用的事,如果不是公费出国读博的话,读博几年的花销要比国内高得多,因此必须兼顾和平衡这一系列的问题。以上就是塔主对国内读博好还是国外读博好的一点看法,希望对大家有用,欢迎大家与塔主一起讨论。

一饮一啄

去菲律宾读博士,如何躲避留学路上的“坑”

了解菲律宾教育基本情况的朋友应该都比较清楚,菲律宾在教育方面的各项投入是相当不小的,所以菲律宾得以在教育方面有相当不错的发展和成绩,对于留学生来说,菲律宾的留学成本和生活成本不是很高,所以对于想要出国读博士的朋友来说,选择菲律宾,棒棒哒!不过在留学这件事情上,提前做好“功课”是相当重要的!了解国家情况、院校情况,避免认识、意识上的一些误区……等等都是相当重要的事情。毕竟“功课”做得好,留学体验好!同时也能更好避开一些弯路和骗局。关于去菲律宾读博士的这个事情,建议大家先从下面几点入手了解:1、学校名称要避开的误区在菲律宾有很多大学的名称当中都带有“State”这个词,来看看翻译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国立大学”,而国内很多时候都会把“State”就翻译成“国立”!But!这个是不对的!这个是不对的!这个是不对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而且还要加粗!正经八百菲律宾只有一所“国立大学”,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菲律宾国立大学(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简称“UP”,所以说在看到菲律宾院校的名称当中如果带有“State”,都应该翻译为“省立”或者“州立”,所以在名字方面大家要特别注意一下,不是名字看起来很厉害学,校就很厉害。同时,这里建议大家去教育部涉外监管网去查一下推荐院校,这样的话会更有保障。2、搞清楚录取通知书发放学校有些小的学校拉大旗作虎皮,自己本身没有资质,就运作了一所好的大学。但是,由于这所大学跟这个学校是暗箱操作,所以录取通知书由这个小学校发出,或者这个小学校以运作的大学名义发录取通知书,这也是不合法的,到后期根本没有保证。3、去了解上课地点在哪里现在市面上有些留学项目,号称是可以不用出国的,也就是说上课在国内,答辩在国内等等,那么这个留学项目就要注意了,这一定不是一个正规的留学项目。因为在留学回国以后,留学生通常要去办理学历认证证书,办理这个证书的过程当中需要提交出入境记录、护照等等,不用出国上课的留学项目是没有出入境记录的,这样的话学历认证也就无法办理,教育部也不会给予承认。所以这种项目是千万不能上的,上了就上当!!!4、弄清楚招生代理机构菲律宾留学的招生机构有两类:一是大学直接授权的招生宣传机构;二是在国内有留学资质的机构。除此之外都是不合法的。通常情况下,直接授权的招生宣传机构会更加高效一点,这方面大家也要弄清楚。

六月

女博士在线分享:在国外读博士是种怎样的体验

2016年的初春是我到柏林的日子,依稀记得那是个雨后略带些寒意的傍晚。看着传送带上形形色色的行李箱,我有些愣神,所谓的背井离乡并没什么实感。就好像,只要我不去认领那些装载着父母的不舍和担心的物件,一切就还有退路。说起这段感触的时候,竟被向来寡言的挚友笑了很久,末了她还要补一句:“你呀,还是太矫情。你算过竞争比率吗?你知道有多少人羡慕你可以公派去读书吗?”经历了自14年年末至15年五月上旬的层层考核,我有幸成为“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的一员,带着同龄人的艳羡、父母老师的希冀以及藏匿于心的点点彷徨开启了我的留学生活。读到这里,你可能觉得挚友那句“太矫情”于我是再恰当不过的。但你要知道,在他乡求学的日子里,除了知识,能让我们成长的还有很多。自本科至读博,我的专业变更了三次,我读过金融、修过国际法,来德国前的身份是工学硕士,如今却成为即将从社会学系毕业的一分子。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学科交织的背后,是“门门通、门门松”的现实,这一点所带来的波折在读博的初期尤为凸显。即使手握教授亲笔签名的录取函,却并不等同于我在洪堡的博士生活的顺利开展,为了达到校评审委员会相较于导师而言更为严苛的标准,那份出国前被反复修改的研修计划竟全部作废,与学校审核结果相关联的签证临近到期日、以及被贴了三次退房通知的学生宿舍,无一不是在考验我那点微薄的社会学基础。好在我们中国学生特长之一就是“坐得住”,两个月的文献和书籍突击,连带几轮的修修改改,新一版的研修报告终于在所有截止日到来之际得以审核通过。至此,我的在德博士之旅正式拉开帷幕。修改研修计划的日子里,我被导师反复问起:“你感兴趣的科学问题是什么?”对于一个只擅长答题的学生来说,自主地开启“寻找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的科研模式确实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反思是这一过程中我最常做的事,也曾怀疑过“好学生”的定义,甚至是对个人的能力有了不确定,大抵是应了勒内·夏尔的那句——理解得越多,就越痛苦。知道的越多,就越撕裂。但是,也有与这痛苦相对称的清澈,与绝望相均衡的坚韧,生活与科研皆是。国内外,不同的是做科研的环境,而无差别的是做科研的心境,很多事努力了、且是不懈的,那结果便不会太糟。说到环境的不同,导师和学生之间的相处模式于我而言也是新颖的。相较于国内我所经历过的那种导师亲力亲为的“家长式”辅导,德国导师一封邮件两周回、三个月难见一面的特点着实让我慌了神,偏不凑巧,我还是个急性子。为了在“快慢”间找到折中,我学会了及时查看导师的日程,会把超过两周未得到回复的邮件打印出来默默放在他的办公桌上,也会花上几天的时间整理好谈话的要点,只为了在仅有的十五分钟饭后闲聊里争取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三年零两个月,在毕业论文顺利提交的那个傍晚,导师第一次笑着和我说起:“你是我学生里毕业用时最短的一个,也是我三年里最常见的人。在你适应新环境的同时,我也在适应你所带来的改变。”原来这一段旅程里,被时间推着走的人并非我自己。年过六旬的他,每天仍保持八小时以上的工作时间,报刊和书籍是他闲暇时最好的伴侣。可也就是这样忙碌的人,甘愿在我的每一页论文上写满批注,给我的年终报告附上整页的评语,若是不知感恩,那便是无心了。也是如此严谨的人,会给我讲解风土人情,会在我有所得时小酌庆祝,也会在我失落时悉心开解,若还是不能治愈,那便是无能了。当然,这所有都需要一个前提,学会适度沟通和主动寻求帮助。很多事,一旦开了口,便没有预想的那么难。初来时,柏林还只是一个与家相隔甚远的域名;而今,这二字俨然已是日后需缓解疲乏时心头常驻的小世界。三年里,我面对过恐袭时的慌乱,也经历过被人尾随的惧怕,拾起过地上他人丢弃的垃圾,也同情过沿街乞讨的人们,时不时还会感受下“外人”的不公待遇。同样的,我也见过警戒线周边堆放的鲜花和蜡烛,也被路过的司机大声提醒小心身后,遇到过在脏乱面前重复我相同动作的天真孩童,也见证过流浪汉与宠物间的不离不弃,大多时从陌生人言语里接收到的是善意。完美的国度,终究是相对的。你没来过,你便可以肆意想象它的优越;而我在这儿,我亦不能言明与它百态有关的细节。这方小世界告诉我的,不是好与坏,也不是对和错。是于消极而言,糟糕的源头不是环境,而是人心;同幸福而语,奏效的根本并非制度,而是自我。就像毛不易在《牧马城市》里唱着“天外有天有无常,山外有山有他乡”,也唱着“心还是回老地方”。这一段经历赠予我的,是看待事物的宽容,也是经受起伏的甘愿,还有念起家乡时内心的向往和温热。

缝衣浅带

为什么要去国外读博士后?

科学研究发现:博士后经历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 拥有博士后经历的教师年收入比没有博士后经历的教师年收入高出11.40%。博士后经历的经济价值存在明显的异质性, 而“海归”博士后经历的经济效应是“本土”博士后经历经济效应的6.46倍。前一段时间在知网上看到一篇《博士后经历能给高校教师带来经济收益吗?》的文章,小编这才发现,原来博士后的含金量是有科学依据的。以前,在搜集整理国内各高校的招聘信息时,只知道有的单位明确只要海归,有的单位海归优先,有的单位同样的岗位,给海归开出的薪酬高上一大截。反正总结一句话,去应聘,海归博士后就是有优势,这都只是归纳总结的经验之谈。这次,研究人员以科学严谨的态度,采取传统和现代对比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全国13个省份88所高校的教师进行调查,利用因果推断方法, 从微观上比较分析“海归”博士后与“本土”博士后经历的经济效应,得出“海归”博士后经历的经济效应 (26.36%) 是“本土”博士后经历的 (4.08%) 6.46倍的结论。这也说明拥有高层次、高水平的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毫无疑问会大大提高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此外,出国做博士后,本身也是一件益处多多的事情。比如视野更开阔的学术训练,良好的外语(英语、俄语)水平和国际人脉等,都将是个人后期发展的优势。然而,在现实中,很多人总是觉得出国难、没精力、没时间、财力不足、年龄太大、家庭负担重、各种压力大等等,因为各种正当缘由,在国内兢兢业业地读完了本硕博,还想继续出国深造留学时,突然发现,出国留学好像是不可攀登的高山,只能在原地默默长叹,生活太难了。事实上,根据科学研究表明,很多国内博士出国做博士后,并非难事,而是获得出国学习/工作经历的众多方式中,难度最低、回报率最高的一种选择。简单来说:从入职上说,国外做博士后的入职门槛比博士留学低很多;国外博士后岗位空缺大,易申请;从出站来讲,国外博士后出站的难度低;国外博士后年限短,一般只要2年;从就业上看,国外博士后待遇丰厚;国内更看重的国外的博士后的价值;国外博士后是工作,结束后会有机会全球就业。从学术来谈,出国做博士后能够享受学术探索带来的乐趣,能一直有脑力上的刺激和挑战,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从经济效应与非经济效应两个角度来讲,以高校教师为例,科学研究数据表明:博士后经历增强个人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博士后经历是一种专职科研工作体验, 学者们在学术氛围活跃、学术水平较高、科研经费充足的大学、实验室和企业中成长和发展, 在这期间,快速聚焦专业定位自己及主攻的研究方向, 准确聚焦科学前沿, 深化交叉学科知识,提高自身专业水平,规划未来学术发展道路, 寻找更高水平的学术发展平台。同时在与学术界的大佬或年轻的学者交流过程中,知识、文化、思维的碰撞会带给你新的能量和希望,可能超出你的想象,这既会在最短的时间内锻造你成为独立的创新性培养学术研究者还会拓宽你在国内外的学术的社会网络和影响力。再有即使你最终发现自己并不热爱自己选的研究方向、研究专业或者整个学科,你拿到了博士后学位,受到严格的学术训练,完成该做的研究,收获很多可迁移的技能。这一切的努力和尝试都是有意义的。就算研究失败了,失败的经验也是有意义的。演讲、数据处理分析、文献搜集整理、写作的能力跟科学的专业研究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等等这些可迁移技能都会在各种工作派上用场。就比如说在高校教学,教师能把复杂的概念用简单的话语讲清楚、讲明白是一项很重要的可迁移能力。另外,“海归”博士后经历的经济效应 (26.36%) 是“本土”博士后经历的 (4.08%) 6.46倍。这一结论不仅与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招聘政策导向直接相关, 也与博士后学术劳动力市场的现实图景高度吻合。完成博士后科研任务、达到出站条件、取得博士后经历证书等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 需要付出诸多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机会成本;成本高低与个人能力负相关, 能力越高, 成本越低。因此, 能否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出站是博士后人员传递自身能力信号的有效途径, 更是一种通过完成特定考核条件来证明自己能力、以获取雇主认可和优质工作岗位的资本投资,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可以帮助自己获取相应资源、机会和条件, 比如“海归”层次人才享受的工作待遇、工作条件、科研配套经费以及家庭安顿福利等,提高自身的经济回报,强化人力资本储备、提升未来工作实践表现、获取高效益。出国做博士后不是负担不是折磨,是一种选择一个机会。在这个混乱浮躁的世界里,愿意为学术付出时间付出精力,对某些知识还有纯粹的好奇,在各种压力下保持神志清醒,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你能走到这一步,这本事就已经是巨大的成功。是时候,要对自己说再努力一次,这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吃饱饭,睡足觉,照顾好自己,准备好,就出发,时不我待,看好了,选择对了,不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大踏步地迈向美好的未来!无论什么选择,都是对的,至少你去体验了你不曾体验的,你得到了不曾得到的,你失去了你注定失去的,人生就是值得的。

其豆肩肩

国内博士or国外博士,海外经历有多重要?

在当今这个社会上,博士似乎也成为了众多企业的用人标准。对于很多高校的学生来说,这也是梦寐以求的学位。但要想成为一名博士生,最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国内博士还是国外博士?不要小瞧这一点点的区别,真正意义上的区别可大着呢!对于很多博士生来说,不想进入企业当一个实习生,进入高校就职就成了一条最为普遍的道路。近年来,很多高校在引进博士时,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海外经历”,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具有海外学习经历者优先”这一点一直存在,成为了很多国内博士生一直跨不过去的坎。在我国清华、北大等众多的一流高校中,新任的教师中,拥有海外留学的经历的教师占80%,有的甚至有多段留学经历,新任的国内博士毕业生则是少之又少。要想在高校里面任职副教授以上的职位,大多数的学校都会要求拥有3年以上的海外经历。这也就说明了海外经历有多重要!海外博士越来越受欢迎,出国读博的人也越来越多,如何选择一个好的学校,菲律宾理工大学给出了答案:菲律宾理工大学是菲律宾排名第二的国立大学,拥有18个分校11个系,可授予46专业的学士学位和15个专业的硕士及博士学位。菲律宾理工大学是菲律宾学生人数最多的国立大学,也是中国教育部推荐的30所大学之一。菲律宾理工大学的优势:1、 菲律宾拥有世界上顶尖的教育资源,能培养学生成为最优秀的国际化人才。2、 尊享海归待遇,学历中国教育部认可。3、 可以为在职人员提供假期集中上课4、 两年至三年获得博士学位,按时毕业,超低成本留学5、 入学手续简单,轻松毕业,帮助学生创业。6、 大专直接读硕士,单独开班,在读期间为优秀学生提供在菲律宾本地年薪8-10万人民币的实习机会。菲律宾大学博士归国待遇:1、 尊享高层次海归人员奖励和优惠创业政策,。2、 享受留学生北上广落户政策。3、 享受购买减免车价20%左右的免税车、创业免税和房租。4、 优秀毕业生可获得到机关单位和央企、国企、外企等相关单位就业的机会。入学要求:参加入学考试、面试合格者直接发录取通知书。申请程序:1、 报名申请:填写报名申请表,提交个人信息及相关资料。2、 资格审查:初审合格后,缴纳服务费。3、 发入学通知书。4、 签证赴菲:招生咨询中心协助学生办理第一次赴菲律宾签证、机票等事宜。5、 抵达注册:申请人抵达学校体检,办理注册手续和考试。6、 学生签证:去菲律宾移民局办理学生签证。

偷渡客

出国读博士4年,33岁毕业后收到2份录取通知,年薪以为看错了

现在很多单位招工都不看学历,就有人说读书多了也没有用,还不如早点工作赚钱,可当你看到下面这位博士求职的经历,你会吓一跳。最近有位博士在职场论坛上发帖,讲述了自己这么多年来的经历,现在遇到了困惑,希望能够得到网友的帮助。他说自己22岁本科毕业,保送读研,读了三年,25岁研究生毕业工作4年之后,29岁出国读博士,现在33岁博士马上毕业了,拿到了2个工作意向,看完年薪后以为自己看错了。一个是网易的职位,年薪40万,而且HR还承诺薪水会过百万,另外还有南京理工大学的老师年薪25万,他不知道该选择哪一个职业?有网友说还是读书多了好,随便任何一个工作都是几十万的年薪,这对于普通就职者来说简直都是遥不可及的梦。有网友说这么高的薪水都是有前提条件的,并不是底薪,一定是完成了公司交给的项目任务才会有这么高的薪水。有人觉得他应该去互联网行业,互联网行业主要收入高,高校老师在于稳定。但互联网的收入比高校高出五六倍,这样在互联网干五六年就拿到老师一辈子的收入。即使将来干不了可以转行,也比大学老师强很多。而且还有这段挑战自己能力的经历。有人说自己喜欢做什么才最重要,不要为了钱去工作,而是应该喜欢这份工作然后顺便赚点钱。多数人还是觉得他应该选择去高校做老师,为人师者,职业高尚,受人尊重,而且工作环境好工作待遇稳定,压力小,不能光考虑收入,要看看支出。做老师的话,子女的教育费用会从幼儿园省到大学,学区房、择校费等等会省不少钱。而且读书多的文化人不太合适互联网这种太狼性的节奏,肯定不适应。你觉得他应该选择哪个职业?每天分享职场故事,职场经验和职场技巧!

果哉

为了更好的工作,抛下家庭和孩子到海外读博士,真的划算吗?

为了更好的工作,抛下家庭和孩子到海外读博士,真的划算吗?家庭是幸福生活的一种存在,是通过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者收养关系所产生的社会生活单位。也是最重要、最基本、最核心的社会经济组织,更是人们最重要、最基本、最核心的精神家园。每一个家庭都会按照一个名字叫“幸福”的剧本来演绎各个家庭的风花雪月和岁月流长。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一样,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今天之所以要提起家庭这个话题,主要是最近朋友遇到点事情,是和家庭有关的。家庭虽然承担了更多的社会属性,但是在我的心里,家庭的情感属性,才是我们最应该去关注和守护的。朋友小徐,和她老婆2013年相识于网络,2014年两个人完成了1年的时间长跑,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组建了一个温馨的家。就像我刚刚描述的,家庭的轨道只有沿着“幸福”的方向铺设才能让一个家蒸蒸日上、风生水起、幸福绵长。小徐两口子也是这么做的,结婚到现在感情一直很好,你恩我爱,你侬我侬,勤奋刻苦,双方的父母也是无私的付出,给小两口在经济上减轻了很大的负担。2017年他们的儿子降生了,给这个家庭增添了更多的欢声和笑语。他们在“幸福”的道路上辛勤的耕耘着,是我们很多朋友都比较羡慕的夫妻典范。但是,宁静在近期被打破了……小徐的老婆最近内心有点蠢蠢欲动,当然不是你们想的那个样子,她是一个个性非常刚烈的女孩子,对自己现在体制内的工作不是非常满意,养家糊口自己用没什么问题,升迁?估计这辈子都不大可能的事情。所以她想通过考硕士和考博士来获取更好的工作和社会地位。应该说小徐老婆是个非常上进的人吧,谁不想在有生之年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藏在自己内心的那个梦想和憧憬。确实在她的努力下,成功考取了一个国内的在职硕士和申请到了一个国外硕士的就读机会,夫妻两个在去哪里读书产生了分歧,双方父母也分成了两派。小徐和他的父母当然是希望自己的老婆在国内读硕士,这样既可以读书增加学历,又可以兼顾家庭,关键是现在孩子才2岁,需要妈妈的陪伴,他不想孩子几年都看不到妈妈,变成了一个留守儿童,更怕的是几年看不到自己的妈妈,对孩子的内心会不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小徐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大多数家庭一样能够在健康的幸福的家庭环境下长大成人。他老婆和她的父母希望她出去读书,多见见世面,那么矛盾就产生了且愈演愈烈……小徐经常要出差,每次出差都是2-3周的样子,一年时间里估计有4-5个月不在家,老婆如果也离开了,甚至读硕读博4-5年时间不在,孩子怎么办?孩子长期没有父母陪伴,会变成什么样,没人会知道……现今工作不好找,要辞掉现有体制内的工作,2年以后靠海外的硕士文凭再回来找,30多岁的海归硕士跟23、24岁的95后抢工作,谁能保证找到比现在更好更满意的工作……我一直觉得,婚姻是个双方都需要付出的过程,我珍惜你的付出,你也体谅我的难处,日子才能其乐融融的过出点滋味来。处理好工作与生活,需要一种平衡的能力,当家庭生活和事业产生矛盾的时候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去取舍?家庭和工作虽是完全不同的人生领域,但又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事业与家庭都成功,才算是真正的成功,一味的追求事业成功,甚至牺牲家庭的和谐和孩子的陪伴去追求所谓的社会地位真的划算吗?我们都是普通人,可能有些思想达不到某种高度,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家庭生活是和谐的幸福的,同时也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工作和家庭都是我们生活中都看重的地方。两者是平衡关系,我们就像站在平衡杆的中间,多向哪个方向走一点,另一个方向就一定会失衡。失衡带来的后果,有时候是无法弥补的,一手是家庭,一手是工作,想要放掉哪个,都是痛苦的抉择,任何一个人单方面的“牺牲”或者“坚持”,可能都不会提升整个家庭的幸福度。当个人目标和家庭目标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就伴随着困惑和矛盾的产生。既然不是一个人的家,就不是一个人的选择,我们更希望我们的每一个选择都是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和幸福,人活在世界上,家是我们最重要的共同体,所以务必在做一个选择的时候和家人建立一种目标平衡,一起梳理一下家庭目标,如果发现自己的选择能为家庭贡献更大的价值,并且和家庭的现在的和谐并不会有过大的冲突,那么就应该全力的去争取机会。牺牲家庭的幸福和和谐去争取的所有机会和目标,都是得不偿失的,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情感社会,感情上的丰富多彩以及和谐幸福在一个家庭里面,只要物质上过的去,应该是我们为之奋斗的最终理由。为了更好的工作和社会地位,抛下家庭和孩子到海外读博士,真的划算吗?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吧……

梵谷传

向昊天:去海外读博的光华学生想回来,比其他学校学生要强烈得多

问:学生时代,有哪些光华老师令您印象深刻?向昊天: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当时厉以宁老师给我们上《中国经济改革》,应该是我大三的时候。一般老师上课都会先介绍自己,然后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但是我记得特别清楚,厉老师第一天上课走上讲台,直接说:今天我讲三个点,然后就开始讲了。我当时觉得这就是一个大学者的状态,不需要那些繁文缛节的东西。问:想象中大学老师状态和实际上的有什么区别?向昊天:学生时代读paper的时候,只是觉得这些paper多么的有趣,这个结论多么的好,但是当自己开始做的时候,才会发现这个过程还是很艰难的。“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做学生的时候看到的都是“金子”,当了老师才发现做研究的过程是需要“千淘万漉”的,这是我对教职或者科研的一个理解的转变吧。问:什么时候决定要回光华任教?向昊天:我回国的意向一直是比较坚定的。我们这些光华毕业在海外深造的博士经常聊到,光华出去在海外读博的人回光华的想法,比其他学校出国读博的人回自己学校的想法要强烈得多。我觉得这源于光华的氛围和环境,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包括跟各位老师之间的交流,是一个融洽的大家庭。问:最想对现在的同学们说的话是什么?向昊天:大千世界很精彩,各个职业都有各个职业精彩之处。我希望同学们在光华读书期间,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去跟老师们或者学长学姐们交流,找到一条合适自己的路,有可能像我一样,觉得科研是合适自己的路;对有的同学来说,可能去投行是适合你的路;当然也有很多其他的行业,都可能是最适合你自己的那个行业。希望大家不要浮躁,不要着急,慢慢沉淀下来,去寻找一个自己这辈子能够比较开心的生活状态。35岁的光华,在一代又一代学者老师的“接力”中,一步步成长,以严格的学术标准、过硬的教学质量,成为亚太地区最优秀的商学院之一。这种“传承”,可以说发端于光华创始院长厉以宁教授,在他60多年的执教生涯中,他曾说过“最大的心愿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来源: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高兴

美国读博士是种什么样的体验?我用亲身经历告诉你

每当别人和我聊起学历的时候,被问到最多的就是:在美国读博士难嘛?我只想说09年到了美国之后,我先读了硕士。硕士毕业后我利用OPT全职工作了一年(关于OPT:),在此期间,我硕士阶段的导师和我工作时的上司一直鼓励我继续读博,他们对我很有信心,认为我一定可以完成博士学业,所以在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开始了漫漫读博路。先说说如何申请博士,每个学校、每个专业博士的录取要求各不相同,但也大同小异,我读的是文科类博士,首先需要有硕士或同等学历,然后要一份自我简述「personal statement」主要是说清楚为什么想读博,为什么你是一个合格的博士生候选人「doctoral candidate」等,说白了就是要说服导师录取你。接着还需要2-3封推荐信,推荐人可以是你以前的老师、工作单位的领导等,主要是向导师推荐你,其实就是夸夸你。我的专业还要求交一份写作样本「writing sample」,主要是想看看我的文字表达能力,我直接交了硕士论文,我认为这个是比较有说服力的。还有就是两年内有效的GRE成绩。作为国际学生一般还需要语言成绩,但是因为我硕士也是在美国读的,语言成绩就免掉了「wave」。这是第一轮的纸质材料,审批通过后还有第二轮的笔试和面试。笔试我觉得很像限时命题作文,考试当天给你一个跟专业有关的案例「case study」让你进行分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面试跟工作面试很像,坐着一排教授,挨个问你一些问题,你要一一作答。全部结束后,会通知你是否被录取了。被录取以后就正式开始了读博之路。根据我自己读博的经历归纳总结下来,主要是几个重要的部分:课程「curriculum」论文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博士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论文撰写「dissertation」论文答辩「final defense」博士毕业01课程curriculum课程很好理解,就是每学期都有相应的课程,每门课都要通过,美国对博士的成绩是有要求,本科阶段拿C就算通过了,博士要拿B才算通过。所以每学期的课业压力还是很大的,基本博士阶段大家都是冲着A去的。而且大量的阅读、写作、演讲等,真的很不容易。博士阶段我基本没有什么娱乐时间,因为英语毕竟不是我的母语,课后要花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课业,熬夜真的是常态。02论文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我的专业是在读博第一年就开始准备论文了,每学期都有一门一个学分的课是专门指导论文的,从刚开始的选题,到后面一步步的写作,都有相应的指导,这点我觉得特别好。论文的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也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这关系着你博士论文是否能有一个好的开始。开题答辩的核心在于向教授们说明你论文选题的意义,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准备采取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个课题,可能产生的结论是什么,这个结论有什么建设性的意义。要让教授们觉得你这个论文可行、有价值。这样你才能顺利进行下一步。03博士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读博第一年结束后会有一个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严格来说你只有通过了这个考试才能算是真正的博士生「doctoral candidate」。如果考试不通过,是会被劝退的,所以准备这个考试的时候压力真的很大。我的专业是八月和十月各有一次考试,八月没考过的十月可以补考一次,补考不过就劝退了。平心而论,我是很担心这个考试不过的。考试都是主观题,主要是考之前一年学过的所有内容以及一些融会贯通的知识,时间是四小时。为了准备这个考试,我把准备高考的劲头都使了出来,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通过了,终于可以安心继续读博了,但是我的同班同学有考两次才通过的,也有两次没考过退出的,所以这个考试真的是读博路上一个坎儿。04论文撰写dissertation贯穿读博始终的就是写论文了「dissertation」,为了这篇论文我不知道熬了多少夜,掉了多少头发,死了多少脑细胞,流了多少眼泪。不过当完成之后,回头看看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首先,在我顺利通过开题答辩以后,系里会根据我的研究方向指派一位导师给我,也就是我的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主席「committee chair」,要组成一个完整的指导委员会还需要两位教授,我的chair主要是指导我的研究方向,另一位委员「committee member」也是系里的教授,主要是指导我的研究方法「methodology」,最后一位委员「committee member」需要是相关专业从业者「professional」,因为我研究的是教育管理方向的,所以我邀请了加州州立大学多明戈山分校「CSU Dominguez Hills」的副校长作为我的指导委员。这样一来我的论文指导委员会就齐活了,三位教授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了很多指导和帮助,真的很感激。我的研究和我当时的工作是密切相关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的教育管理者来美国学习以后的转变,所以我工作单位的上司也给了我很多理解和支持。总之,在我自己的努力和身边人的理解、关心、帮助和支持下,我终于完成了博士论文,并且发表了,回首过程虽然艰辛,成果还是喜人的。我的博士论文05论文答辩final defense最后就是论文答辩了「final defense」。论文答辩是完全公开的形式「open forum」,系里会提前通过邮件的方式公示某位博士生的论文答辩时间、地点和主题,欢迎大家都来旁听。答辩当天你要详细地将自己的论文介绍给听众,介绍完以后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三位教授会提问,你要现场作答,他们问完以后在场的其他听众也可以提问,你都要一一作答。提问全部结束后,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三位教授会集中讨论,决定是否让你通过,如果顺利通过,那么恭喜你,你的博士学位算是顺利完成了。我的论文答辩虽然读博的一路艰辛,但说实话现在很多细节都不那么清晰了,但是读博的日子让我成长了很多,也让我发现只要你愿意努力,还是有很多潜能可以发掘,有很多你原以为完不成的事情原来是可以被完成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愿每一个努力的人最后都能收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