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股民能看懂证券公司研究报告吗?各种有趣的潜规则、内心独白马提尼

股民能看懂证券公司研究报告吗?各种有趣的潜规则、内心独白

作者:财经有料哥,编辑:小天近几年,国内各券商证券研究所也逐步接地气和公开化,各位原本深居简出不和外界打交道的首席经济学家、首席分析师、首席行业研究员等等都渐渐走入公众视野,包括参加一些公开举行的股票讲座、论坛,而最为证券投资者和股民们熟知的就是他们发布的各种证券研究报告如今已经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了。但是这些外表高大上的专业的证券公司研报,你们了解它们背后的行业潜规则,能读懂它们光鲜亮丽措辞当中的关键潜台词吗?财经有料哥今天就分享一下国内证券投资和研究行业的一些潜规则,像下面这些在券商研报当中最为常见的部分用语,你了解其中的含义吗?一、券商研报原文用语:静待、尚待、有待。这几个是在券商研报出现频率非常高的用语,其实这反映了撰写这一份证券分析研究报告的那些首席研究员和策略分析师们对于自己写的报告结论,在心中是认为“大概率没戏”,但又不好意思直说这家上市公司前景不妙。尤其是一些会导致“看空”上市公司投资前景的结论,因为在国内券商研究所是极少会发布“卖出”这样看空股价性质的研究报告的。二、券商研报原文用语:可期、且待。这两个用语就相当地有意思,使用“且待”的话,是反映出证券分析师和研究员们对于这些上市公司的投资前景感到基本没戏,但又担心突然出现什么重大利好因素让它变得有戏。使用“可期”的话,是反映出证券分析师和研究员们对于这些上市公司的投资前景感到有戏,但又担心突然出现了什么幺蛾子事件变成没戏。三、券商研报原文用语:符合预期、基本符合预期。这是喜欢瞎蒙未来股市行情表现的那些券商研究员和首席策略分析师们最喜欢使用的用语措辞了,一有什么重大事件要发生之前就先瞎猛一通,出了结果后就会撰写研报说“结果基本符合我们之前的预期”。一般来说,使用“符合预期”的研报,反映研究员猜错结果的偏差在三四成,也就是胜算略高于五成的水平。使用“基本符合预期”的研报则基本上是大部分方向都蒙错了,但研究员们又不好意思承认。四、券商研报原文用语:拐点即将出现。这个一般是用于股市行情持续了一段时间的上涨或者下跌阶段,又或者某个行业、某家上市公司的经营发展在景气或者萧条状态持续了几年之后。撰写研报的券商首席们的内心潜台词其实是这样的:某家上市公司股价涨了这么久,总得反转下跌一下吧,这就是“拐点”。对于连续跌了几年的股票也可以使用这个用语。至于股市表现不拐怎么办?那就再写多一篇研报说拐点即将出现嘛。五、券商研报原文用语:大幅超预期。这句说一般用于各大首席们之前撰写的证券分析研报推导结论错的一塌糊涂的时候。比如曾经提出过中国“至少5亿人没用过马桶”、“至少10亿人没坐过飞机”,以及最近刚刚提出的“房价上涨才是拉动消费真正动力”等等非常独特观点的著名策略分析师、现任中泰证券旗下齐鲁资管的首席经济学家李讯雷先生,他在去年底所撰写的2019年中国a股市场投资策略报告,核心观点非常地悲观,认为中国股市在2019年大概率走低。李讯雷在2019年投资策略报告当中是这么说的:“A股市场在2019年这轮全球经济增速再度回落的过程中,很难不跌,但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似乎也不大,毕竟已经跌了好久了。”今年一季度中国股市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牛市行情,上证指数涨幅超过20%,沪深300指数涨幅超过30%,李讯雷在“真香”后表示“大幅超预期”,然后在三月份时改口说“2019年资产配置看好股市!”。不过在这位首席经济学改口后没过多久,中国股市就在上证指数冲击3300点不果后出现了一波强劲的下跌调整行情。今天料哥先和大家分享一部分券商研报的潜台词,如果大家喜欢,后面还会继续和大家分享一些有趣的证券投资行业潜规则。对此,你有什么好的看法或观点,欢迎在关注、点赞后,留言分享。

同声相应

2021年4月8日证券公司研究报告精选

摘要:造纸:3月起主要纸种加速涨价,而新增供给最快也要21年四季度出现,预计这轮纸价高位持续时间将超预期。 此外由于21年起外废清零,造纸厂废纸到货量不足50%, 部分箱板纸企业停机,当前淡季已经出现批量涨价,预计下半年旺季纸价还将继续走高,极端清况可能达到17年的高点。 对标:太阳纸业、山鹰国际。2、 自动化:重视自动化板块,Q1业绩会非常亮眼,且贯穿全年,两个独门标的:(1)振邦智能,虽然市值小,但不管是从万亿智能控制器行业空间去看还是横向对比公司竞争能力,都是名列前茅。客户质量与结构很优质,客户包括TTI、WIK、美的等。近4年产能利用率维持在95%左右,产销率100%左右。刚发布股权激励将更有动力,21年20倍估值。(2)杰克股份,全年都很好。 今明年目标定得也比较高。疫情背景下逆势扩张市占率这几年会快速上升。3. 亚钾国际:近期印度与白俄罗斯、ICL签的钾肥大合同价格均出现明显上涨,涨价可能传导到国内。 我国是钾肥消费大国但钾盐资源紧缺,亚钾国际通过在东南亚建钾肥基地,21年7月将新增投产100万吨/年产能,受益这波钾肥量价齐升行清。 此外通过收购彭下-农波矿区,将跃升为亚洲单体最大钾肥资源量企业。更多券商研究报告,敬请关注或留言。

请治剑服

2021年4月1日证券公司研究报告精选

摘要:1、 半导体:产业链产品价格持续上涨。 安防芯片的交期,之前设计好的芯片给到生产厂商,大概三四个月就能拿到芯片成品,现在拉长9个月。 晶圆厂产能紧张从8寸蔓延到12寸。 封测中以打线封装产能短缺清况最为严峻。 设备中IC Insights对21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增速从之前 12%调升到19%。 关注韦尔股份、 长电科技等。2、 新洁能: MOSFET产品种类国内第一,目前晶圆紧缺下,公司绑定国内扩产速度最快的华虹半导体,有望在全行业缺货下,逆势拉升产能,获得份额。 公司产品性能比肩英飞凌,有望 在英飞凌缺货下,供给原料紧缺的下游客户,打入原本进去不的供应链。广发预计公司21/22年利润大幅增长。3、 弘亚数控:是国内板式家具机械设备龙头,随着今年地产竣工端复苏,家具设备持续受益。 此外精装房占比提升趋势下,精装修订单毛利较薄,家具企业更愿意购买性价比高的国产设备,相同产线公司设备仅为进口的1/3, 将加速国产替代。 公司在手订单已经排到下半年。4、 激光:据统计20年我国激光器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4%, 超过此前预期,国内企业份额持续提升。 行业发展方向来看,正向高附加值的定制化焊接、超快加工等精密加工拓展,应用领域从1-N向高端制造拓展。 分析师特别看好锐科激光,随着产能释放,以及高端化打法,预计21 年市占率将快速提升。详细分析请直接与我联系分享。

散则为死

2021年4月14日证券公司研究报告精选

摘要:1、 肿瘤早筛:癌症早筛取样简单、检测精准,可以有效检测出早期癌症,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有显著效果,随着多款产品进入上市准备阶段,行业临近爆发,预计到2030年,整个行业规模达到289亿美元。 结直肠癌早筛率先实现商业化,有望成为早筛第—赛道。肝癌也是癌症早筛的优良赛道之—。关注华大基因、贝瑞基因。华大基因近期走势2、 数字货币:美国最大的数字货币交易所Coinbase计划于 4月14日在纳斯达克以直接挂牌上市,这是继嘉楠科技上市后,加密资产史上又—里程碑和新起点。加密货币交易所是集证交所、券商、SEC、银行、期货公司、创投为—体的加密货币世界,Coinbase作为领头羊业绩惊人,21Q1净利润为7.3至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3190万美元相比,暴增近25倍。 A股对标如长亮科技、 数字认证等。长亮科技近期走势3、 钢铁:券商分析指出,随着'炒减产-炒需求-炒业绩'三阶段陆续经历,在减产政策细则未出之前,后期钢铁股上涨态势不确定性也将提升。但和其他板块相比,钢铁静态估值水平依旧处全市场偏低位置。按静态估值从低到高排序分别为新钢股份、三钢闽光、重庆钢铁、山东钢铁等。新钢股份近期走势4、 中国中免:中免盘中闪崩,券商认为业绩跟预期差了3个亿,不到10%影响有限,主要还是掺杂了资金面的影响。 业绩略低预期的原因: —是Q1首都机场13亿租金未冲回;二是离岛Q1 促销对利润率还是有一定影响;三是日上直邮Q1缺货清况严重,从而影响销量等。 短期消息层面和流动性层面略偏空,但调整后长期性价比到位。中国中免近期走势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哦!欢迎来信交流经验。

名誉之观

中国券商直投最新报告

来源:投资界直投新规下,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将如何开展?证券公司的整改进度如何?整改后,私募子和另类子的投资模式有哪些?将面临哪些挑战?《2020年中国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研究报告》将详细为您介绍。作者 | 清科研究中心来源 | 清科研究(ID:pedata2017)2016年12月30日,中国证券业协会(以下简称“中证协”)发布《证券公司私募投资基金子公司管理规范》及《证券公司另类投资子公司管理规范》(以下统称“直投新规”),正式将证券公司直接投资分为私募投资基金子公司(以下简称“私募子”)和另类投资子公司(以下简称“另类子”))两类,并对其子公司的设立模式和投资运作进行规范,其原有的运作模式受到影响,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结构开始调整,其业务一度停滞不前。直投新规下,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将如何开展?证券公司的整改进度如何?整改后,私募子和另类子的投资模式有哪些?将面临哪些挑战?《2020年中国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研究报告》将详细为您介绍。运作模式:以私募子和另类子两类主体为主,运作模式相差较大1.私募子公司运作模式:全资设立一级私募子,其在直投基金出资额不得超过20%根据私募子规范,私募投资基金子公司的业务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私募基金子公司直接管理,对单支基金投资金额不得超过基金总额20%;二是私募基金子公司下设直投基金管理公司(以下简称“二级私募子”)进行管理。另外,根据私募子规范规定,私募基金子公司可以根据税收、政策等需要下设基金管理机构等特殊目的机构,并持有该机构35%以上的股权或出资,且拥有管理控制权。中证协在《关于证券公司子公司整改规范工作有关问题的答复》中对设立基金管理机构的合作方做出明确规定,主要有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国家重点扶持产业龙头企业及知名外资企业。从合作方类型来看,中证协对私募子公司合作设立的机构要求较高,一方面有助于提升证券私募股权基金业务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而另一方面中小型私募子公司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未来行业将形成强者恒强的发展格局。图1 证券公司私募投资基金子公司模式2.另类子运作模式:100%自有资金全资设立,不得对外募资,不得设立二级公司根据另类子规范,另类投资子公司只能由证券公司以自有资金100%设立,其投资范围为主要从事《证券公司证券自营投资品种清单》所列品种以外的金融产品、股权等另类投资业务,不得从事投资业务之外的业务。在《证券公司整改规范答复》对另类子公司的投资范围扩大为“在合理划分业务范围,有效防范利益冲突的前提下,也可以投资衍生品、大宗交易、新三板挂牌公司股票及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投资品种”。图2证券公司另类投资子公司模式除此之外,另类子规范还明确禁止另类子公司从事向投资者募集资金开展基金业务;从事或变相从事实体业务,财务投资的除外;下设任何机构;以拟投资企业聘请母公司或母公司的承销保荐子公司担任保荐机构或主办券商作为对企业进行投资的前提等十一类行为。投融资:经过多年探索,募投退策略逐步演进1、基金募资:直投新规后,私募子公司基金募资进入调整期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自2014年,券商直投子公司及其下设基金管理公司设立条件进一步放宽以后,券商直投子公司及募资数量均不断提高。2016年度募资完成基金数量共计281支,全年募资金额高达2,323.33亿元,募资数量和金额均创下证券公司直投子公司的记录,至今仍未被打破;而随着直投新规的落地,2017年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进入整改期,券商私募投资基金募集数量相对减少;整改完成后受大环境影响,券商私募投资基金子公司的募资难度大为提升,短期运营受到影响。图3 2010-2020H1中国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募资情况2、投资:行业集中度略高于PE,科创领域的投资比例加大从历史数据来看,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面向企业的投资业务起步较早,模式总体相对成熟;在投资基金方面,投资数量相对较少,但2020上半年券商直接投资业务对基金的出资额正在接近企业投资金额。从投资方向来看,2017年以来,券商直接投资业务对科创领域的投资比例不断扩大。从投资策略来看,行业集中度略高于PE,投资轮次偏重后期。图4 2010-2020H1中国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的投资:企业VS基金从投资行业来看,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的重点投资行业与私募股权投资(PE)市场整体风格趋同,主要集中IT、生物技术/医疗健康、互联网、半导体及电子设备。但从行业集中度来看,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更加紧随资本市场政策导向,投资IT、医疗健康、半导体及电子设备等科创类项目的比例高于PE市场整体水平。图5 2010-2020H1中国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VS. PE投资活跃行业TOP5(按投资案例数,%)3、退出:退出逐渐活跃,被投企业IPO占退出的比例呈现U型态势从退出数据来看,2010-2012年中国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退出数量较平稳,以被投企业IPO为主;2013年“IPO关闸”后逐渐转向多元化,2019科创板推出后,上市重新成为主要退出方式。清科研究中心发现,与PE市场相比,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的被投企业IPO占比更高,其退出受政策影响也更为明显。图6 2010-2020H1券商直接投资业务退出数量(总数&上市数)财报分析:私募子公司财务指标头部集中度十分明显自2016年私募子规范发布以来,证券公司积极进行整改。截至2020年6月底,共有81家证券公司完成整改,其中72家在原有直接投资子公司的基础上进行规范,9家证券公司在2017和2018年成立新私募子公司。根据券商公司发布的财报,受宏观市场环境影响,2019年私募投资基金子公司的平均营业收入下降,平均营收规模为2.62亿元,较2017年下降29.8%。与营业收入趋势相同,2019年私募投资基金子公司的平均净利润为0.79亿元,较2017年下降61.8% 。从集中度来看,2019年披露私募子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TOP5占比分别为58.2%和68.3%,头部集中现象十分明显。图7 2015-2019年一级私募子营业收入/净利润平均值和中位数图8 2015-2019年一级私募子净利润平均值和中位数1.平均利润下降幅度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个别私募子公司产生巨额亏损,剔除极值后,2019年私募子平均净利润为1.58亿元。发展趋势:直投新规下私募子呈现新的发展态势趋势一:券商私募投资基金子公司募集遇冷,业务或将短期收缩在资管新规和直投新规的双重压力下,国内LP资金来源受限,股权投资募资市场进一步萎缩,私募子公司募资难度加大。再加上近些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叠加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影响,国内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加强,实体企业营收遭受影响,财务状况不佳,股权投资参与度明显下降。在多重因素影响下,私募子公司募资明显下降,2017-2019年基金募集数量在150支左右徘徊,募资金额在1,000亿左右,远低于2016年281支的募资支数和2,323.33亿的募资金额。表1 政策和市场环境对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造成的影响趋势二:私募子与PE形成错位发展格局,主打中期小额投资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私募子与PE机构的投资策略有明显差异。从投资策略来看,私募子一般为纯财务投资;而大部分PE机构除纯财务投资外,还有部分以Buyout策略开展的投资(例如高瓴资本)或战略投资。从投资轮次看,私募子投资金额大多数集中在A/B轮,参与超大型项目E及E轮后等后期轮次较少;而PE机构投资金额最高的轮次是上市定增,A轮投资金额次于上市定增仅位于第二位。从平均投资金额来看,私募子以财务投资为主,平均投资金额较小;而由于上市定增、buyout和战略投资等多种策略的投资,PE机构的平均金额远高于私募子。趋势三:私募子头部集中效应明显,未来将会“强者恒强”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券商私募投资基金子公司的投资与退出均呈现出明显的头部集中效应,TOP3的投资/退出案例数在全体案例中的占比分别超过28%、38%。另外,从券商发布的年报中可以得知,私募子的总资产、营收和净利润的集中度也依次上升,反映出私募子经营的情况与其盈利能力&长期运作能力紧密关联。长期来看,尾部私募子较有可能逐渐淘汰出清。随着券商私募投资基金子公司业务的逐渐成熟,行业内部还将继续遵循“强者恒强”的轨迹,行业内人才与优质资源将会继续集中。趋势四:资本市场改革为直投标的上市退出铺平道路,私募子IPO优势不断凸显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20上半年私募子公司被投企业IPO案例数占比达85.5%,比PE市场的75.2%高出近10个百分点,其退出受国内A股上市政策的影响也更为敏感。近年来,国内A股和港股资本市场改革加速,注册制在科创板和创业板相继落地,上市环境进一步改善。而私募子公司经过多年探索,已经形成一些特色化的投资退出逻辑,再加上气天然的券商“基因”,私募子公司IPO退出的优势将不断凸显。除以上内容外,本次报告还详细介绍了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四大阶段、最新变化、私募子公司的AUM、基金类型、投资策略和财务分析等内容,从不同维度深度剖析私募子的运作特点,全方位展现私募子的最新发展态势。如欲了解直投新规下私募子公司运作之道的更多信息,请关注《2020年中国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研究报告》!报告目录及主要内容如下所示:该报告高清版可点击底部阅读原文下载

钢琴手

《2020年中国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研究报告》正式发布!

来源:清科研究2016年12月30日,中国证券业协会(以下简称“中证协”)发布《证券公司私募投资基金子公司管理规范》及《证券公司另类投资子公司管理规范》(以下统称“直投新规”),正式将证券公司直接投资分为私募投资基金子公司(以下简称“私募子”)和另类投资子公司(以下简称“另类子”))两类,并对其子公司的设立模式和投资运作进行规范,其原有的运作模式受到影响,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结构开始调整,其业务一度停滞不前。直投新规下,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将如何开展?证券公司的整改进度如何?整改后,私募子和另类子的投资模式有哪些?将面临哪些挑战?《2020年中国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研究报告》将详细为您介绍。运作模式:以私募子和另类子两类主体为主,运作模式相差较大1. 私募子公司运作模式:全资设立一级私募子,其在直投基金出资额不得超过20%根据私募子规范,私募投资基金子公司的业务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私募基金子公司直接管理,对单支基金投资金额不得超过基金总额20%;二是私募基金子公司下设直投基金管理公司(以下简称“二级私募子”)进行管理。另外,根据私募子规范规定,私募基金子公司可以根据税收、政策等需要下设基金管理机构等特殊目的机构,并持有该机构35%以上的股权或出资,且拥有管理控制权。中证协在《关于证券公司子公司整改规范工作有关问题的答复》中对设立基金管理机构的合作方做出明确规定,主要有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国家重点扶持产业龙头企业及知名外资企业。从合作方类型来看,中证协对私募子公司合作设立的机构要求较高,一方面有助于提升证券私募股权基金业务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而另一方面中小型私募子公司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未来行业将形成强者恒强的发展格局。图1 证券公司私募投资基金子公司模式2. 另类子运作模式:100%自有资金全资设立,不得对外募资,不得设立二级公司根据另类子规范,另类投资子公司只能由证券公司以自有资金100%设立,其投资范围为主要从事《证券公司证券自营投资品种清单》所列品种以外的金融产品、股权等另类投资业务,不得从事投资业务之外的业务。在《证券公司整改规范答复》对另类子公司的投资范围扩大为“在合理划分业务范围,有效防范利益冲突的前提下,也可以投资衍生品、大宗交易、新三板挂牌公司股票及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投资品种”。图2证券公司另类投资子公司模式除此之外,另类子规范还明确禁止另类子公司从事向投资者募集资金开展基金业务;从事或变相从事实体业务,财务投资的除外;下设任何机构;以拟投资企业聘请母公司或母公司的承销保荐子公司担任保荐机构或主办券商作为对企业进行投资的前提等十一类行为。投融资:经过多年探索,募投退策略逐步演进1、基金募资:直投新规后,私募子公司基金募资进入调整期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自2014年,券商直投子公司及其下设基金管理公司设立条件进一步放宽以后,券商直投子公司及募资数量均不断提高。2016年度募资完成基金数量共计281支,全年募资金额高达2,323.33亿元,募资数量和金额均创下证券公司直投子公司的记录,至今仍未被打破;而随着直投新规的落地,2017年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进入整改期,券商私募投资基金募集数量相对减少;整改完成后受大环境影响,券商私募投资基金子公司的募资难度大为提升,短期运营受到影响。图3 2010-2020H1中国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募资情况2、投资:行业集中度略高于PE,科创领域的投资比例加大从历史数据来看,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面向企业的投资业务起步较早,模式总体相对成熟;在投资基金方面,投资数量相对较少,但2020上半年券商直接投资业务对基金的出资额正在接近企业投资金额。从投资方向来看,2017年以来,券商直接投资业务对科创领域的投资比例不断扩大。从投资策略来看,行业集中度略高于PE,投资轮次偏重后期。图4 2010-2020H1中国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的投资:企业VS基金从投资行业来看,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的重点投资行业与私募股权投资(PE)市场整体风格趋同,主要集中IT、生物技术/医疗健康、互联网、半导体及电子设备。但从行业集中度来看,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更加紧随资本市场政策导向,投资IT、医疗健康、半导体及电子设备等科创类项目的比例高于PE市场整体水平。图5 2010-2020H1中国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VS. PE投资活跃行业TOP5(按投资案例数,%)3、退出:退出逐渐活跃,被投企业IPO占退出的比例呈现U型态势从退出数据来看,2010-2012年中国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退出数量较平稳,以被投企业IPO为主;2013年“IPO关闸”后逐渐转向多元化,2019科创板推出后,上市重新成为主要退出方式。清科研究中心发现,与PE市场相比,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的被投企业IPO占比更高,其退出受政策影响也更为明显。图6 2010-2020H1券商直接投资业务退出数量(总数&上市数)财报分析:私募子公司财务指标头部集中度十分明显自2016年私募子规范发布以来,证券公司积极进行整改。截至2020年6月底,共有81家证券公司完成整改,其中72家在原有直接投资子公司的基础上进行规范,9家证券公司在2017和2018年成立新私募子公司。根据券商公司发布的财报,受宏观市场环境影响,2019年私募投资基金子公司的平均营业收入下降,平均营收规模为2.62亿元,较2017年下降29.8%。与营业收入趋势相同,2019年私募投资基金子公司的平均净利润为0.79亿元,较2017年下降61.8% 。从集中度来看,2019年披露私募子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TOP5占比分别为58.2%和68.3%,头部集中现象十分明显。图7 2015-2019年一级私募子营业收入/净利润平均值和中位数图8 2015-2019年一级私募子净利润平均值和中位数1.平均利润下降幅度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个别私募子公司产生巨额亏损,剔除极值后,2019年私募子平均净利润为1.58亿元。发展趋势:直投新规下私募子呈现新的发展态势趋势一:券商私募投资基金子公司募集遇冷,业务或将短期收缩在资管新规和直投新规的双重压力下,国内LP资金来源受限,股权投资募资市场进一步萎缩,私募子公司募资难度加大。再加上近些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叠加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影响,国内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加强,实体企业营收遭受影响,财务状况不佳,股权投资参与度明显下降。在多重因素影响下,私募子公司募资明显下降,2017-2019年基金募集数量在150支左右徘徊,募资金额在1,000亿左右,远低于2016年281支的募资支数和2,323.33亿的募资金额。表1 政策和市场环境对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造成的影响趋势二:私募子与PE形成错位发展格局,主打中期小额投资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私募子与PE机构的投资策略有明显差异。从投资策略来看,私募子一般为纯财务投资;而大部分PE机构除纯财务投资外,还有部分以Buyout策略开展的投资(例如高瓴资本)或战略投资。从投资轮次看,私募子投资金额大多数集中在A/B轮,参与超大型项目E及E轮后等后期轮次较少;而PE机构投资金额最高的轮次是上市定增,A轮投资金额次于上市定增仅位于第二位。从平均投资金额来看,私募子以财务投资为主,平均投资金额较小;而由于上市定增、buyout和战略投资等多种策略的投资,PE机构的平均金额远高于私募子。趋势三:私募子头部集中效应明显,未来将会“强者恒强”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券商私募投资基金子公司的投资与退出均呈现出明显的头部集中效应,TOP3的投资/退出案例数在全体案例中的占比分别超过28%、38%。另外,从券商发布的年报中可以得知,私募子的总资产、营收和净利润的集中度也依次上升行业内人才与优质资源将会继续集中。趋势四:资本市场改革为直投标的上市退出铺平道路,私募子IPO优势不断凸显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20上半年私募子公司被投企业IPO案例数占比达85.5%,比PE市场的75.2%高出近10个百分点,其退出受国内A股上市政策的影响也更为敏感。近年来,国内A股和港股资本市场改革加速,注册制在科创板和创业板相继落地,上市环境进一步改善。而私募子公司经过多年探索,已经形成一些特色化的投资退出逻辑,再加上气天然的券商“基因”,私募子公司IPO退出的优势将不断凸显。除以上内容外,本次报告还详细介绍了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四大阶段、最新变化、私募子公司的AUM、基金类型、投资策略和财务分析等内容,从不同维度深度剖析私募子的运作特点,全方位展现私募子的最新发展态势。如欲了解直投新规下私募子公司运作之道的更多信息,请关注《2020年中国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研究报告》!报告目录及主要内容如下所示:

河广

深圳证监局:证券公司应确保发布的研究报告符合“合规、客观、专业、审慎”的底线要求

来源:金融界网站深圳证监局日前发文表示,在日常监管中发现,辖区某证券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就上市公司有关重大交易的表述与该公司此前发布的公告内容不一致。此外,该公司研究业务条线未建立质量控制和合规审查的工作底稿,未将市场影响评估机制纳入公司内控制度,未达到《机构监管情况通报》“持续加强合规管理和质量控制,规范开展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的有关要求。实践中,个别证券分析师为了抓住热点个股、行业研报发布时机,压减调研、分析、撰写时间,导致研报内容出现“硬伤”,对公司声誉造成一定损害。辖区证券公司应当以此为戒,将质量控制和合规审查机制落实到位,确保发布的研究报告符合“合规、客观、专业、审慎”的底线要求。(深圳证监局)

失其所谓

证券行业深度报告:混业趋势下券商破局之路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1、混业经营是提升金融业综合竞争力的必由之路1.1、美国金融混业驱动力:经济发展和金融创新美国金融混业经营的驱动力是经济发展和金融创新。受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危机 爆发影响,美国国会 1933 年颁布《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严格划分投行业务和 商业银行业务,标志金融分业经营的确立。随后陆续完善的分业制度虽在一定程 度上稳定了金融秩序,但随着经济形势转变和金融创新浪潮,美国银行业面临国 内投资投行和国外全能银行的双重挤压。一方面 80-90 年代美国直接融资成本降 低,金融脱媒日益严重,银行利率受制于《Q 项条例》上限的限制,而投资投行 通过金融创新工具以高利率争夺银行储蓄账户;另一方面美国银行受到欧洲和日 本的全能银行的竞争压力,美国分业经营导致银行规模小而分散,业务单一,规 模效益难以实现。为顺应金融产业融合的趋势,提高本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 美国自 90 年代末逐步开始放松管制,直至 1999 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正式 解除混业经营的法律限制,允许通过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进行银行、证券、保险 业务的联合经营。以金融危机为导火索,美国进入全面混业时代。1999 年法案通过后,金融控股公 司的数量和规模显著增加,但大型投行大部分依旧保持独立经营状态。然而银行 凭借客户资源和资金优势迅速抢占证券业务市场,传统经纪、投行等轻资产业务 利润率加速下行,华尔街投行开始在高风险收益比的自营投资、做市交易等重资 产业务上寻求转型。直至 2008 年由于创新过度、监管不完善导致金融危机爆发, 高杠杆运营的知名华尔街投行雷曼和贝尔斯登破产,美林被美国银行收购,高盛 和摩根士丹利等投行也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至此美国金融业开启了全面混业时 代。混业经营模式满足了金融业社会分工的演进所产生对金融业务的多元化需求、 对银行经营制度变革的需求,以及金融企业“提高效率”、“增加利润”和“控制 风险”三者的有机平衡。随着金融业不断发展,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1.2、我国金融混业驱动力:支持资本市场发展,提升金融综合竞争力1993 年为抑制金融乱象、防范系统性风险确立分业经营体制。1993 年前我国金 融业自发选择混业经营、混业监管的道路,证券业参与方除了专业证券公司,还 有银行、信托等其他金融机构,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隶属于不同系统的证券经营 机构体系。但由于 1992 年我国出现房地产热和证券投资热,银行大量信贷资金通 过同业拆借流入证券市场,为抑制金融乱象开始实施金融分业政策。1993 年 12 月《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对保险、证券、信托银行实行分业经 营;随后 1995 年《商业银行法》和《保险法》出台,1998 年《证券法》出台逐 步确立“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经营体制。据统计,这一阶段有 763 家证券交易 营业部在监管机构的要求下从原来所属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财务公司、租赁 公司等母体中分离出来,并入了证券公司或信托投资公司。我国金融混业的驱动力来自于支持资本市场发展,提升金融业综合竞争力。在金 融业发展的低级阶段或传统金融阶段,分业经营体制具有良好的适应效率,然而 金融产品之间的替代性和互补性决定了金融业务密不可分的内在关联,分业经营 体制理论上限制了金融业的发展;同时从客户现实需求角度看,单独的银行、券 商、信托和保险,往往难以满足客户全部的金融需求,混业经营也是提升金融机 构效率和综合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随着金融市场完善,我国也在金融机构交叉持牌和综合化经营上积极探寻。早在 2014 年 5 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及“研 究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等交叉持牌,支持符 合条件的其他金融机构在风险隔离基础上申请证券期货业务牌照”;随后 2015 年 3月证监会张晓军表示“证监会正在研究商业银行在风险隔离的基础上申请券商牌 照的制度和配套安排”。2018 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出炉,银监会、保监会 合并为银保监会,“一行两会”新格局的形成意味着银行、保险、信托三大牌照进 入混业监管,但证券业依然处于单列状态。此次证监会计划向试点商业银行发放 券商牌照,实质就是打破证券单列的状态,进入全面混业时代。我们认为当前时点重提混业经营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以下几个因素:1) 增加资本市场供给,提升直接融资比例。当前我国融资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 导,截至 2020 年 5 月社融存量中直接融资占比仅 27.8%,与欧美发达国家直 接融资超 50%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新旧动能 转换,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难以满足新经济企业的融资需求,直接融 资市场亟待开拓。由于分业经营使得大量融资客户资源与银行绑定更深,因 此向银行开放证券业大门有望实现客户导流,引导客户从间接融资转向直接 融资市场,从而有效提升直接融资市场总量,增加资本市场供给。2) 拉动资本市场需求,优化居民资产配置。央行发布 3 万余户城镇居民资产负 债调查,2019 年城镇居民 74%的金融资产配置于理财产品(26.6%)、存款 (39.1%)、公积金(8.3%),对于保险、股票、基金的配置比例仅维持在 5% 上下,而相比美国居民部门流动金融资产中,股票和基金占比超 60%,权益 类资产未来潜力巨大。自 2018 年资管新规以来,监管要求打破刚兑,推动信贷、类信贷资产向标准化资产迁移;资管业务也积极向净值化、主动管理转 型,若银行获券商牌照将有利于引导居民中长期稳定资金增加权益类资产配 置,优化居民金融资产配置结构。3) 促进资本市场改革,应对外资投行竞争,积极打造“航母级券商”。2018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作用,要通过深化改革,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 资本市场”,将资本市场改革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随后新《证券法》出台、 科创板设立、创业板注册制落地以及混业趋势推进等诸多政策均是立足于提 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此外,我国金融业持续深化对外开放,外 资投行加速进入国内市场,与 90 年代美国银行受到海外全能性投行挤压的背 景相似,我国证券业亟需打造“航母级券商”来应对外资竞争,这也是当前 时点监管层重提混业经营的重要催化剂。从体量上看,目前国内 133 家券商 的合计净资产规模为 2.02 万亿元,仅相当于一家招商银行或高盛,打造国际 级投行显得越发重要。2、监管隔离下我国银行系券商未能获得相对优势2.1、大型商业银行多数通过境外投行子公司触及证券业务鉴于分业经营体制,目前我国上市银行中仅中国银行和国开行旗下拥有内地券商 牌照。中国银行通过子公司中银国际控股持有中银证券 33.4%的股权,是国内唯 一一家商业银行参股的上市券商;而国开证券虽由国开行全资控股,但只是针对 国开行商业化转型的特殊安排,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混业经营”。受制于分业经营 体制,国内银行选择绕道积极探索综合化经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触及证券 业务。具体来看,5 大国有银行及大型股份制银行选择在中国香港建立子公司的 方式从事境外证券业务,如工银国际、农银国际等;另有部分银行通过与同一集 团的兄弟证券公司发生业务协同,在同一股东的推动下,银行与券商业务开展产生一定的紧密度。例如中信银行与中信证券、平安银行与平安证券等。此外还有 5 家券商为境外银行控股,分别为瑞信方正证券、瑞银证券、汇丰前海证券、东 亚前海证券和中德证券。2.2、中银证券案例:银证协同体现在低附加值通道业务中银证券为中国银行间接持股券商,盈利能力优于行业。中银证券成立于 2002 年 2 月,注册资本为 25 亿元,于 2020 年 2 月正式登陆上交所。公司股权结构是“银 行—境外控股平台—证券公司”的模式,第一大股东中银国际控股持股 33.42%, 为中国银行的全资子公司,依托强大的股东背景、渠道资源、客户资源,中银证 券业务模式与银行模式深度互补。2019 年公司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 29.08 亿元、 7.98 亿元,分别位列行业第 31/33 名;盈利能力优于行业,ROE 连续 6 年跑赢行 业平均,2019 年 ROE 水平为 6.44%(行业平均为 6.09%,位列第 29 名)。截至 2019 年末,公司净资产为 127.38 亿元,位列行业第 39 名。中银证券与中国银行的协同提升主要体现在投行/经纪/资管等轻资产业务领域, 具体从各项业务收入情况及指标排名变动来看:1) 投行业务:中银证券在股债承销规模上均跻身行业前 10,与大股东中国银行 在重点客户导流方面协同优势显著,例如:2019 年公司包揽中国银行优先股 项目,累计融资规模 1,000 亿元,创下境内市场年度最大规模优先股发行记 录;公司牵头中国银行 2019 年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项目,发行规模 400 亿元, 引领了商业银行债券型其他一级资本工具的创新。公司投行项目规模较大, 而数量相对较少,发行费率较低,因此投行业务收入排名靠后。2) 资管业务:中行资金出表需求为公司资管收入增长提供有效助力,2019 年中 银证券与中国银行来自定向资管的关联交易收入占公司关联交易收入的比重 达 65%。随资管新规实施,资管业务回归本源,通道业务全面收缩,公司主 动管理转型成效初步显现,资管排名提升至行业第 15 名。未来有望借助与包 括中行在内的各大银行及其理财子公司的合作优势,实现资管业务收入和规 模的持续增长。3) 经纪业务:公司经纪业务排名行业 34 名。中行拥有丰富的渠道和客户资源, 与公司在零售经纪客户导流以及财富管理转型上均有较大协同提升空间,如 2020 年一季度通过科技赋能手段与中行有机联动,已经获取 8 万户新客户。4) 信用业务:公司在两融业务上并没有太大优势,而过往股权质押业务的银证 合作模式一度为公司信用业务的重要增长点,同时推测公司可能受益于银行 的客户信用体系白名单,业务踩雷概率大大降低,因此在 2018 年股权质押风险大范围爆发的背景下,中银证券的股权质押业务受影响相对较小,行业排 名上升至前 20 名。综上所述,中银证券作为国内唯一一家“银行系券商”并未对行业竞争格局形成显 著冲击,银证协同的主要优势体现在借助银行渠道进行客户导流的经纪、投行和 资管等低附加值通道业务,而在自营投资和做市等重资产业务的协同空间受到监 管限制,主要由于在当前监管环境下,银行与券商的资产负债表间存在“隐形隔离 墙”,银行系券商并不享有超越券商整体水平的低成本资金优势,其本质仍是证券 公司,因此同样面临高负债成本和杠杆率上限的问题。3、银行获牌对券商各业务条线的影响3.1、经纪业务:交易佣金面临降维打击,财富管理差异化竞争传统经纪业务:银行在零售客户的获客和活客方面显著占优,交易佣金面临降维 打击。首先从获客来看,2019 年末银行业拥有 13.95 亿个人客户,22.8 万个营业 网点,分别为证券行业的 8.7 倍和 10.4 倍。而截至 2019 年,我国股票投资者总数 为 1.6 亿,仅相当于工商银行(零售客户 6.5 亿)的 1/4。且银行增加新客户的边 际成本趋近于零,拓客积极性高;其次从活客来看,银行能为客户提供更丰富的 综合金融服务,包括存款、支付、理财、信用卡和贷款等多重业务,在获取大量 客户的基础上,通过交叉销售向其提供更多高附加值、个性化的服务,活跃客户 投资交易进行创收。因此,若银行获券商经纪业务牌照,凭借更广泛的客户覆盖面、更完善的客户分 层体系以及更具粘性的金融场景,将可能给券商经纪交易佣金带来降维打击。此 外,传统经纪业务同质化严重,具有很强的规模经济效应,在行业佣金率持续下 行的背景下,若银行此时再加入赛道,将可能直接迎来“零佣金”时代。以美国 为鉴,2018 年银行系背景的摩根大通成为美国第一家推行零佣金交易的大型金融 机构。财富管理:居民金融资产配置需求快速增长,市场正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2013-2019 年我国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从 77 亿元上涨至 166 万亿元,CAGR 达 13.6%,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的高速增长为财富管理市场奠定了良好发展基础。针 对不同客户分层特征,银行、券商、基金、信托及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已经展开 了差异化竞争,其中:1)低净值客户:由互联网券商、第三方机构等通过线上渠 道提供标准化产品与服务;2)中低/高净值客户:由商业银行财富管理部门提供 全方位、专业化服务;以及由券商、信托等机构提供定制化产品及服务;3)高净 值客户:由私人银行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如招行/工行私人银行等。银行入局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总需求,整体性利好财富管理市场。当前我国财富 管理业务主要集中于商业银行及私人银行手中,2019年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中“存 款+银行理财”占比近 65%,占据半壁江山;而券商的财富管理基本表现为金融产 品代销且收入占比较低,以中信证券为例,2019 年中信证券代销金融产品收入为 8.30 亿元,占比经纪业务仅 11.2%。预计若银行获券商牌照,将有助于引导居民 中长期资金进行权益类资产配置,提升资本市场总需求,整体性利好金融行业, 财富管理领域各类机构将展开差异化竞争。银行优势在于零售渠道极大地增强了 获客途径和分销能力;业务场景丰富、金融牌照多元,最大程度满足客户综合化 需求;而券商优势在于强大的产品创设、投研能力以及交易能力。未来随着传统 经纪业务积极向财富管理转型,预计券商市场份额仍有提升空间。3.2、投行业务:银行债承话语权较大,券商股承优势突出债券承销:商业银行占据银行间债券承销市场的主导地位。商业银行当前可承销 的债券品种主要包括地方政府债、政策性银行债、短融、中票等银行间债券品种, 而缺乏交易所市场的债券承销资格(公司债和企业债等)和股票承销保荐资格。 从 2019 年债券市场承销排名来看,证券公司仅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两家跻身 Top10,其余均为商业银行,市场份额合计高达 41%。从细分品种来看,商业银 行在地方政府债、短融和中票承销上具有显著优势,Top10 承销商中银行合计市 占率分别为 71.9%、55.7%和 52.7%,而券商在创新债券品种 ABS 承销上占据主 导。银行在债券市场话语权较大主要由于:1)银行所在领域当前发行需求体量较大, 且银行既可以做承销方又可以充当购买方,雄厚的资本实力助力银行获取更多项 目;2)银行线下零售网点布局完善,具有较强的分销能力;3)银行拥有大量对 公企业客户,经交叉导流进一步转化为投行部门的债券发行客户。股权承销:券商资产定价能力强,在股权承销领域优势显著。当前国内商业银行 主要通过境外子公司平台开展境外股权承销业务,在混业模式的中国香港股票发 行市场,银行系券商并未能改变头部券商的核心主导地位,我们认为是由于股票 IPO 需要较强的发行定价能力,券商相较银行的资产评估、估值定价专业性更强。 2019 年中国香港股票发行承销市场 Top10 机构中,前 3 名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 和高盛集团市占率分别为 12.4%、8.9%和 8.3%,其中中金公司为中资券商,摩根 士丹利和高盛为外资以券商为主导的金融集团;而外资银行系投行和中资银行系 投行位列其后,可见券商在股权承销领域竞争优势显著。国际经验同样表明:券商股权承销优势突出,而银行债券承销话语权更大。从美 国混业经营的实际情况来看,其混业模式主要分为以银行为主导和以券商为主导 的金融集团,两者分别在债券和股权承销业务中具有相对竞争优势。从美国 2019 年股债承销市场来看,债券承销市场前 5 名均为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集团——美 国银行、富国银行、摩根大通、花旗和瑞士信贷,合计市占率达 52.9%;而在股 权承销市场上前 2 名均为以券商为主导的金融集团——高盛、摩根士丹利,市场 份额分别是 15.4%、10.8%。混业经营稳态下呈现出银行系金融集团、券商系金融集团、独立券商、独立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主体共存的差异化竞争格局。并购重组:美国市场发展经验表明,并购重组专业能力要求高,精品投行成黑马 突围。从美国并购市场排名 Top10 投行来看,除了耳熟能详的高盛、摩根士丹利 和摩根大通等全能型大投行外,也出现了 Lazard、Evercore 这些精品投行的身影。 且近10年多来,精品投行在并购领域收入市占率逐年攀升,在2018年已超过 40%。 精品投行之所以能够突围主要由于其通常专注于一个或几个行业领域,提供对应 高度专业化的金融服务,而不依靠规模效应,完全凭借轻资本的运营模式获取较 高回报。从 Dealogic 统计数据来看,精品投行的收入占比已达到并购市场的 40%, 但其实际承接的项目数量其实远低于传统投行,2018 年精品投行项目数量不到 200 个,而传统投行则近 500 个。并购重组不依靠规模效应,预计银行入局冲击较小。当前国内财务顾问收入体量 刚稳定在百亿大关,其中并购市场规模还不足 50 亿元,远小于美国 200 亿美元的 市场体量,预计随着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逐步成熟,未来将会有较大发展空间。 从国内并购市场排名 Top10 券商来看,单家之间差距非常小,且格局并未达到稳 态,当前业务覆盖较全面的头部券商相对席位较多,但是诸如西南、华融、安信、 天风、中泰等中小型券商也曾挤进前 10 榜单。若银行获得券商牌照,部分对费用 敏感且专业性低的项目可能会分流至银行,但由于并购重组中需要的金融服务大 都专业程度较高,且项目间差异化较大,并不依靠规模效应,因此预计银行系投 行入局带来的冲击较小,定价能力更强的券商将有望突围。综上所述,若银行获券商投行牌照,商业银行债券承销将扩充到全品类,拓展至 公司债和企业债市场;而股权承销将从境外拓展至境内;同时有望在并购重组领 域分得一杯羹。由于银行具备低成本资金和投贷联动优势,部分对资产定价能力 要求低、对发行费用敏感的项目预计会分流至银行,而券商将聚焦于需要较强专 业性、定价能力、资本运作规划和市值管理等专业投行领域。3.3、资管业务:混业模式为大势所趋,银行入局助力总规模提升大资管行业的混业竞争模式已然形成。资管市场参与者主要包含银行表外理财、 信托、基金(公募/私募)、证券、期货及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形成跨领域、跨 行业竞争合作的“大资管”特征。从近三年的各资管产品的体量来看,银行理财资 金量最大,2019 年存续规模达 23.4 万亿元,占比 20.9%;其次是信托产品和保险 资管,2019 年规模占比分别为 19.3%和 16.6%。而券商资管规模有所下滑,由 2016 年的 17.58 万亿元下降至 2019 年的 10.83 万亿元,主要是源于资管新规之后,通 道业务规模持续收缩,定向资管计划占比由 2015 年的 91%大幅下降至 77%。银行资管擅长固收类投资,券商资管权益类投资更胜。从具体投向来看,2020 年 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基础资产以固收类为主(债权/利率/票据等),而股票类占 比不足 2%,可见银行理财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普遍较低。而从 2020 年 7 月存续的 券商集合理财资管产品净值占比来看,混合型+股票型合计占比 14%。对比可见, 银行系资管的优势在于固收类业务的资源禀赋和强大的销售引流能力,而其劣势 在于银行的低风险债权文化,以及管理机制偏行政化;券商系资管的优势在于体 制灵活市场化,产品创新能力强,权益投资经验丰富,且具备跨越货币市场、债 券市场、股票市场、股权市场的全业务布局,拥有较强的资管综合服务能力。因此,不论银行是否获券商牌照,大资管行业仍将维持混业模式,各资管机构立 足于自身优势禀赋展开差异化竞争。同时对于资管机构来说,投资能力无疑是根 本。具备较强投资分析能力既决定了存量资产的增值,也能吸引源源不断的增量 资金流入。预计若向银行开放证券市场大门,有助于做大资管总规模,加剧竞争 的同时,也给具备领先投资能力和复杂产品创设能力的券商带来更大发展机遇。3.4、销售交易业务:重塑券商护城河海外经验表明:销售交易业务将重塑券商护城河。自 1999 年美国开启金融控股公 司的混业时代起,银行凭借客户资源和资金优势迅速抢占证券业务市场,传统经 纪、投行等轻资产业务利润率加速下行,华尔街投行开始在投资交易(自营+销售 交易)等重资产业务上寻求转型。以高盛为例,为顺应投资交易业务加强趋势, 2002 年高盛将交易与投资业务独立设置为一级部门,重点培育该业务发展,截至 2009 年,高盛交易与投资业务净收入达 344 亿美元,占比总收入 76%,CAGR 达 22%。之后金融危机爆发,拉开去杠杆的序幕,但从 2019 年来看,大摩、高盛等 华尔街投行的资产仍有 30%-50%配置于做市交易业务,营收贡献 30%-50%;衍生 品名义本金规模均超 40 万亿美元。美国衍生品市场呈现高度集中的寡头垄断格局。从 2019 年美国衍生品中介机构市 场份额来看,Top5 银行控股公司(摩根大通、高盛、花旗、摩根士丹利和美国银 行)合计市场份额达 83.1%,在场内期货、期权以及场外远期、互换、场外期权 等衍生品方面,均呈现高度集中的市场格局,其中场外期权、信用衍生品的 CR5 高达 91.6%、94.3%。一方面由于衍生品做市交易业务的重资产属性和规模经济性, 该业务开展首先依托于资产规模的扩张,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风险对冲的规模 经济性显现,利润率逐步提升;另一方面衍生品业务对投行的风险控制和询价定 价能力要求极高,大型投行的衍生品投资交易和产品创设经验丰富,业务开展优 势远超中小型投行。我国衍生品市场发展:2018 年起场内交易松绑产品扩容,交投活跃度持续升温。目前我国场内金融衍生品共有 9 个品种,权益类 6 种,利率类 3 种。从成交金额 来看,期货类产品占主导;从品种上看,权益类衍生品占主导。由于我国金融衍 生品市场起步较晚,且 2015 年股市异动后股指期货全面收紧,直至 2018 年股指 期货交易条件松绑、场内股指期权种类扩容,衍生品市场交投活跃度才逐渐升温, 2019年中金所市场整体成交量达6,641万手/+144%,成交额达69.6万亿元/+167%; 其中股指期货成交额达 54.8 万亿元,同比大增 248%。从场外权益类衍生品规模来看,截至 2019 年末,场外衍生品未了结名义本金达 6,227 亿元/+80%;场外期权名义本金占自由流通市值比例提升至 1.89%,整体交 易规模明显增长。随着资本市场深化改革,股市涨跌幅限制放宽并有望引入 T+0 交易机制,预计交易风险的放大叠加机构客户的增长,将给销售交易业务带来更 广阔的发展空间。场外衍生品业务分为权益类和 FICC 类,券商基于专业投研及产品创设能力主导 权益类衍生品和商品市场,而银行凭借资源禀赋及牌照红利主导固收及外汇市场。权益类:资质门槛利好头部券商,2019 年场外衍生品存续交易量 CR5 达 78%。与海外经验相符,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头部化趋势明显,2019 年起场外权益类衍 生品存续交易量前 5 大券商排名中,中信、华泰、建投、申万稳居前 4,且 CR5 从年初 70%上升至 78%。从收益互换及场外期权细分情况来看,截至 2019 年末, 收益互换存续交易量 CR5 达到 92%,场外期权 CR5 为 80%,均呈现高度集中的 格局。除了业务本身的重资产属性和规模经济性驱动头部格局的形成外,我国场 外衍生品业务相关资质门槛同样利好头部券商。从场外期权来看,当前证券行业 中仅有 7 家一级交易商及 27 家二级交易商,未获得资质的中小券商退出该业务领 域,而二级交易商开展场外个股期权业务只能进行“背靠背”操作,成本增加,场 外期权业务进一步向一级交易商集中。FICC 类:以固收为主,外汇及大宗商品等衍生品创设及做市滞后。我国 FICC 业 务已形成以银行间市场为主,交易所市场和券商柜台市场为辅的多层次市场体系。 从产品种类来看,随着近年来券商 FICC 业务深度的不断拓展,业务模式逐渐丰 富,信用产品、利率产品、资产支持证券、外汇产品、大宗商品五大条线基本齐 全。但国内证券公司的 FICC 业务主要还是以固收类为主,围绕外汇、大宗商品 等衍生品的创设和做市相比国外投行发展相对滞后。1) 固定收益业务:受业务资质限制,银行占据主导地位:截至 2020 年 6 月,有 30 家机构具有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资格,其中券商仅有 5 家,分别为中信证 券、中金公司、国泰君安、广发证券和第一创业。从业务规模来看,商业银 行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根据中债登债券托管数据,截至 2020 年 6 月债券托管 量达 70 万亿元,其中商业银行托管量 45 万亿元,占比高达 64%;其次是政 策性银行占比 2.8%,而券商仅占比 1.2%,但从 2018 年起证券公司的债券托 管量明显增长,系统重要性逐步攀升。利率产品以利率互换为主,券商参与比例仅 16%。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自 2006 年试点交易以来逐步发展,在利率衍生品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根据上清 所数据,截至 2020 年 5 月存续期内利率互换合约名义本金达 25.36 万亿元。 根据 2019 年 12 月上清所披露的参与者结构,股份制商业银行最为活跃,清 算金额占总量的 40.2%;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城市商业银行、外 资银行和非法人产品清算金额占比分别为 17.4%、16.3%、11.9%、11.3%和 2.0%。信用产品以 CRWM 为主,券商创设占比 8.3%。信用衍生品是指信用风险缓 释合约(CRMA)、信用违约互换(CDS)、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信 用联结票据(CLN)等用于管理信用风险的基础性衍生产品。自 2018 年 10 月至 2020 年 6 月末,创设的 CRMW 共计 195 只,实际发行规模合计 228 亿 元。其中,由商业银行创设的 CRMW 合计 168.64 亿元,占市场规模的 74%; 由中债增信创设的 CRMW 合计 25.35 亿元,占比 11%;由证券公司创设的 CRMW 合计 19.98 亿元,占比 8.3%;其余为中债增信与商业银行联合创设。2) 外汇业务:牌照稀缺,银行处于垄断地位。外汇市场采用严格的牌照资质管 理方式,早期外汇业务牌照仅定向发放给银行,且政策资源也向银行倾斜。 目前券商尚不具备外汇业务做市资格,仅有 7 家券商具备结售汇业务资格(开 展自身及代客开展即期结售汇业务,并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人民币对外汇 即期和衍生品交易),因此银行几乎处于绝对垄断地位。3) 大宗商品:券商通过旗下期货公司开展商品交易业务。在大宗商品业务方面, 券商优势显著,不仅可以通过自营业务直接参与大宗商品交易,还可以控股 期货公司间接开展期货经纪、资管等业务。综合海外经验和我国实际情况来看,若银行获券商牌照,挤压传统经纪和投行等 业务的利润空间将会驱动证券公司业务创新转型升级,从轻资产走向重资产,由 低风险低附加值的收费通道模式转型为高风险高收益的销售交易模式。同时由于 银行薪酬激励机制及企业文化属性,股票衍生品交易和创设人才欠缺,预计销售 交易业务将是证券公司实现业务差异化突围的可选路径。然而销售交易业务发展必然依托于资产负债表的扩张,这将会加大券商杠杆经营 风险,以美国为鉴,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导致高杠杆运营的知名投行雷曼和贝尔 斯登破产,美林被美国银行收购,高盛和摩根等投行也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因 此,虽然销售交易业务正重塑券商护城河,但也应适度创新,循序渐进。4、总结:短期有望带来资本市场增量,长期券商必须靠差异 化竞争突围混业趋势推进是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手段。资本市场改革已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证监会多次指出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当前新兴产 业崛起叠加经济运行转轨,亟需解决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低的问题。新《证券 法》出台、科创板设立、创业板注册制落地、深化金融开放以及混业趋势推进等 均是当前监管层立足于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进和扩大直接融资市 场发展的重要手段。短期影响:有望带来资本市场增量,整体性利好证券业。银证混业的目的在于推 进资本市场改革,由于我国长期处于间接融资时代,大量零售及机构客户资源与 银行绑定更深,因此对银行开放资本市场大门有助于将更多银行体系金融资源导 入,引导居民中长期资金进行权益类资产配置,进而拉升资本市场总需求、增加 资本市场总供给,给直接融资市场带来增量,同时也进一步提升证券行业综合竞 争力。具体推进节奏还需考虑牌照发放数量和速度、混业经营实现模式、监管体 系配套及人力资源整合等多方面因素,因此短期内对券商冲击会以较温和的方式 推进。长期影响:银行入局将改变当前证券业竞争格局,券商必须靠差异化路径突围。 银行主要优势在于:1)客户资源:银行凭借广泛的网点渠道和更具粘性的金 融服务场景在获客和活客方面明显占优,拥有大量零售客户资源,覆盖面从 低净值长尾客户到高净值客户;同时银行也可通过对公信贷等公司业务与机 构客户建立联系,经交叉导流进一步转化为投行客户。2)销售优势:分布广 泛的分支机构及扎实的客户资源,使得银行拥有强大的分销能力。3)资金优 势:银行资本实力雄厚,不仅融资成本低、融资渠道也更为多样,从而有效 支撑重资产业务扩张。4)业务优势:银行在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等享有业务 资质红利,投资交易经验丰富。 券商主要优势在于:1)人才培养和薪酬激励机制。券商的薪酬激励机制相对 于银行来说更具市场竞争力和灵活性,有利于吸引专业人才源源不断流入, 员工能动性强。2)资本市场专业运作经验:券商与银行的专业化分工不同, 银行侧重间接融资,而券商专攻直接融资市场,经二十年来的发展已经形成 资本市场全产业服务的专业综合实力。3)强大的产品创设、询价定价和投研 能力:券商在权益类资产发行定价、产品创设及销售交易上具有先发优势, 且拥有大量专业分析师团队提供研究支持。4)创新意识强:由于监管对于银 行的风控要求更加严格,因此银行整体风险偏好较低;而券商风险偏好较高, 创新意识领先。综上所述,若银行获批券商牌照,必将凭借客户/渠道/资金等优势,对券商零售 经纪、债权承销等传统业务产生实质性冲击。但是在对资产定价和产业研究要求 更高的股权承销、并购重组业务,以及对风险管理和产品创设能力要求更强的销 售交易业务领域,仍将是证券公司实现业务差异化突围的可选路径。借鉴海外经 验,头部券商需加速做大资本实力,积极探索及发展销售交易业务;中小券商可 选择精品投行、财富管理等专业化突围路径,与银行、大型券商形成差异化竞争。……(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作者:兴业证券,许盈盈)如需完整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

季路

2021年3月30日证券公司研究报告精选

摘要:1、 万润股份:估值性价比较高的新材料标的, 目前业务包括信息材料产业和大健康产业。 OLEO中间体材料是全球龙头, 受益千OLEO产业向中国转移的大趋势。 沸石材料业务是全球龙头, 直接受益于国六政策, 其沸石分子筛主要供应给英国汽车尾气催化剂厂商庄信万丰。 此外, 大健康板块涉足原料药、 医药中间体、 成药制剂、 生命科学和体外诊断领域。2、 永创智能:国内头部的包装设备提供商, 下游主要为食饮、 医药等消费领域, 需求量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小, 对上游包装设备的需求量稳定。 行业未来的增长主要来自两个方向:存量更新(啤酒设备进入更新换代周期、 低温奶'膜内贴'改进等)+全新市场开拓(白酒企业自动化智 能化改造需求强烈, 改造投资规模达330亿)。 行业价格战告一段落, 业绩迎来拐点, 净利率有望持续增长。3、 隐形正畸:错颌畸形发生率非常高, 19年国内就有10.3亿错颌畸形案例, 当前隐形正畸成为牙齿矫正中增速最快的细分, 过去5年CAGR高达58.8%。 对比发达国家隐形正畸在牙齿矫正 中渗透率达到30%以上, 目前国内才10%, 叠加颜值经济下更多人选择, 预计未来隐形正畸 市场将达到干亿。 关注美亚光电、 通策医疗。

介错

证券业协会报告显示:2018年券商分析师人数及研报数量双增 从业5年以上分析师占比超三成

近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根据协会2018年的专项调查统计,在参与调研的101家证券公司中,设有研究所(部、子公司)的有89家证券公司。从研究广度看,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宏观研究、策略研究、行业与公司研究、金融工程研究、金融产品研究、债券及固定收益研究、买方研究、大宗商品研究、中小市值研究、新三板研究、海外市场研究等。报告指出,研究报告依然是证券研究的主要产品形式。2018年共有85家证券公司的研究所(部、子公司)发布研究报告,全年共计发布研究报告18.03万篇,同比增加9.96%,该项业务竞争剧烈。其中,深度报告18752篇,约占研究报告总数的10.40%。报告显示,从事发布研究报告业务的人员数量显著增加,89家证券公司研究所(部、子公司)的全部员工总数为5088人,同比增加1014人,增幅为19.93%。其中,具有5年及以上从业经验的员工有1758人,约占34.55%;具有博士及以上学历的员工有487人,比2017年增加5人。来源: 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