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全球4000家企业参与的一项调研亦可

全球4000家企业参与的一项调研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观看ESG Research Insights白皮书戴尔易安信近日公布了一项新调研结果,该调研由企业战略集团进行,旨在研究IT转型的优势。调研结果表明IT转型的重要程度,已实现转型的公司领先竞争对手的几率高达22倍,推动企业差异化优势、创新和长足发展。当今的商业环境充满颠覆性,其中绝大多数变革都是由那些以创新方式利用技术的企业所推动的。为了在当今的数字化世界中生存和发展,企业正在采用新的技术、流程和技能,以便更好地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而实现这一变革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IT转型:对IT转型能够帮助企业更快地把产品投入市场、保持竞争力并推动创新。根据戴尔易安信和英特尔委托ESG所进行的2018年IT转型成熟度调研:81%的受访者认为,如果不拥抱IT转型,他们的企业就将在市场中失去竞争力,这一数字比2017年的71%所有上升;8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企业面临更快地交付新产品和新服务的压力;调研数据显示,在向市场投入新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已实现转型的公司在竞争中领先的几率可高出竞争对手22倍;已实现转型的公司更相信自己将在未来几年的市场竞争占据强大的优势并获得成功,这一信心指数约为尚未完成转型的公司的2.5倍;已实现转型的公司比竞争对手做出更快、更明智数据驱动型决策的几率高18倍,超额完成收入目标的几率高2倍。戴尔科技集团产品与运营副董事长Jeff Clarke表示:“数据是新的竞争优势——它广泛分布于边缘、核心数据中心和云中。企业逐渐意识到,他们需要迅速采取行动,以便把数据转化为商业情报——这需要一个集管理、分析、存储功能于一体并能够保护任何位置数据的端到端IT基础设施。我们致力于带来更好的业务成果,让我们的客户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将端到端战略转为现实,推动颠覆性创新。”ESG 2018年IT转型成熟度调研2018年IT转型成熟度调研是戴尔易安信继委托ESG所做的开创性调研ESG 2017年 IT 转型成熟度调研之后发布的第二份相关调研,旨在对IT转型进展、完全转型的企业所获得的商业效益以及关键技术在IT转型中所发挥的作用提供洞察。ESG采用了基于调研的、数据驱动型成熟度模型来定义IT转型过程的不同阶段,并根据受访者对其所在企业采用的现代化数据中心技术、自动化IT流程以及转型组织动态等问题的回应,明确跨国企业所处的不同转型阶段。企业战略集团研究副总裁John McKnight表示:“当今企业必须足够灵活,才能保持竞争力并推动增长,IT转型将是主要推动力之一。显然,对于IT转型,企业产生越来越多的共鸣,高管们看到IT转型的进展是如何成为整体业务战略和竞争力的关键。尽管实现转型需要花费巨大精力,但我们的调研结果显示,‘已实现转型’的企业已经在业务上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包括:在向市场投入新产品和新服务时更有可能领先于竞争对手,能够比竞争对手做出更好、更快的数据驱动型决策,并超额完成自己的收入目标。”今年受访的4,000家企业在该IT转型成熟度中被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传统(6%):在ESG调研的IT转型标准下,许多维度都不尽如人意(并非指全部);第二阶段——新兴(45%):在IT转型中取得了进展,但只部署了极少的现代数据中心技术;第三阶段——演进(43%):正在致力于投入IT转型,并适度部署现代数据中心技术及IT交付方式;第四阶段——已实现转型(6%):在IT转型计划中走得最为长远。今年的调研结果显示,企业在IT成熟度上不断取得进展,并且普遍认为转型在战略上势在必行。9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无论是规划阶段、开始部署、正在进行,还是已进入成熟阶段;那些达到“已实现转型”阶段的受访者开展成熟数字转型项目的几率比传统企业高16倍;(66% vs 4%)已实现转型的企业过去一年超额完成其收入目标的几率比传统企业高2倍多;(94% vs 44%)84%正在开展成熟数字化转型计划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竞争及获得成功的过程中占据强势或非常强势的地位。IT转型成熟度可以加快创新、推动增长、提高IT效率并降低成本。更具体地体现在:已实现转型的企业能够把17%的IT预算重新分配给创新;已实现转型的企业能够完成比原定计划多出3倍的IT项目,并且把提前部署绝大多数应用的几率提高10倍;已实现转型的企业还反映,他们在预算内多完成了14%的IT项目,并且在业务关键应用上减少了31%的支出。让IT转型和数字化转型成真很多公司亲身体验了IT转型所带来的好处,例如位于德克萨斯州的Rio Grande Pacific。该公司已经从铁路控股公司——移动及处理轨道车辆——转变为向其它短途铁路和通勤运营提供技术服务的供应商。Rio Grande Pacific采取IT转型以支持其强势的增长。通过现代化其数据中心,公司的服务速度提高了十倍,数据中心用电量减少93%,大大改进了机架性能和配置时间,并创建了一个新的业务——“RIOT”应用(或称铁路物联网)。Rio Grande Pacific 首席信息官Jason Brown 表示:“身处一个拥有150年历史的行业,我们认识到未来铁路与技术紧密相连。铁路需要实时信息,以便做出快速决策。通过把多个系统整合到一个仪表盘中,RIOT业务为客户提供一个整体化的视图以帮助确保列车按时运行。采用最先进技术的全新服务让Rio Grande Pacific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为其业务带来强劲的增长。”以色列历史最悠久的大型银行以色列国民银行也正在体验IT转型带来的益处,IT转型使其手机银行Pepper成为现实。该银行计划打造一个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好使用体验的平台,以更快触及并覆盖新一代客户。为实现这一计划,公司需要一个更快、更灵活的基础设施,并开始充分利用混合云模型和软件定义数据中心。IT转型使他们可以在几个小时内——而非耗时几个星期——将代码从开发过渡到生产,更快搭建新的环境,并以更低的成本完成这些工作,最终帮助他们把创新产品推向市场。以色列国民银行首席技术和首席数据官Ilan Buganim 表示:“我们正处于数字化颠覆时代,客户的需求和预期正在迅速变化。作为银行,我们必须不断调整自身以持续为客户提供卓越的体验,我们抓住了通过全新手机银行Pepper来达成这一目标的机会。向混合云模型和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环境的迁移提供了实时银行所需的基础设施,它所具备的快速运行能力能够大大缩短交付新功能的时间,从而使这个全新的客户体验成为可能。”

理迹

知名市场调研公司最新数据:一加已闯入全球高端手机品牌前五

一直以来,高端手机市场的市场份额都是由苹果、三星等品牌所把持着,来自中国的手机品牌要在这里面分得一杯羹,是相当的艰难。不过随着中国品牌的崛起,这一境况已经开始改变。根据4月17日Counterpoint 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一加手机已成功跻身 2018 年全球高端智能手机(售价400美元以上)市场份额前五之列。除此以外,Counterpoint 的报告还显示,一加手机在2018年表现相当抢眼,是高端手机市场增长最快的品牌之一,增长幅度达到了209%。一加手机为什么能够在高端手机市场中一路突破,并最终闯入全球市场的前五呢?根据Counterpoint的分析,一加手机的优秀市场表现主要归功于一加6T的成功。一加6T是一加手机在去年下半年发布的一款旗舰机型,该机不仅采用了当时最为顶尖的硬件配置,同时还拥有屏下指纹、双倍速AI双摄等旗舰手机标杆配置,自上市之后就获得了消费者的强烈关注与认可。一加6T在市场中究竟有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呢?在印度高端手机市场中,一加手机已经连续获得三个季度的销量冠军,而一加6T的上市不但使得第四季度创造了销量的新高,成为了当季销量最大的高端旗舰手机,同时也拉动了整个印度高端手机市场的销量表现创出年度最高。最终,也让一加手机占据了印度高端市场的 36 %份额。在美国,一加6T作为一加与T-Mobile合作的首款机型,上市之后也是获得了消费者的排队抢购,并最终只用两个月的时间,使得一加在第四季度首次跻身美国高端手机市场排名前五品牌行列。现在,一加手机能够成为高端手机市场全球前五的品牌,很大程度上应该是一加不就将品牌理念和精品旗舰战略的成功,同时也说明了一加手机在高端手机市场中的号召力和品牌影响力日趋新高。

iPhone11全球热卖,调研公司称:堪比当年iPhone6

从iPhone11系列预热到发布再到开售,谁都没有想到这个变化不大的新iPhone机型能如此受市场欢迎。简单地讲iPhone11系列的热卖打了媒体和分析师们一个措手不及。如今苹果国内官网加海外官网iPhone11系列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断货现象,或者说个别机型的发货都出现了延迟。就在昨天全球知名数据分析调研公司Counterpoint给出了第一份关于iPhone11系列的统计报告,报告显示iPhone11系列是近五年来最受市场欢迎的iPhone机型。全球热销的程度堪比当年的iPhone6系列,你要知道iPhone6系列截止停产前全球的总销量超过了2.5亿台。至于iPhone11系列能不能打破这一纪录,时间会给出答案的。数据显示苹果第一批准备的iPhone11系列全球已经全部卖断货,更令人吃惊的是一直没有起色的印度市场。今年的iPhone11系列销量也创下了新高。据印度Amazon India和Flipkart数据,他们提前准备的iPhone11系列库存早就卖光了。而导致这一结果的最直接原因是今年的iPhone11系列定价较低,起步价比去年便宜了近1000块。从上游供应链传来的消息是,苹果目前已经向所有的供应商追加了iPhone11系列元器件的订单。报告还显示iPhone11系列三款机型不同区域所热卖的款式是不同的。国内和印度市场的消费者最喜欢iPhone11,iPhone 11Pro在北美和欧洲市场更受欢迎。更重要的是从现在的情况看今年iPhone的整体销量极有可能会与2018年持平,未来随着时间的推移iPhone11系列如果出现价格松动的情况那么市场也将是新一轮的热销。在分析iPhone11系列全球热卖的原因之时,该数据公司只给出了一个解释。那就是今年的iPhone11系列定价比较合理,库克不再把iPhone机型当作奢侈品来做。

美好无双

世界500强调查报告:真正厉害的公司,都在“偷偷”做这事

“520”的谐音是“我爱你”,简单易记,让人印象深刻,又充满了温情和爱心。每年的5月20日,已经变成了一个特别的节日,不少人会在这一天表白或者奉献爱心。 520不仅应该承载个人之间的小爱,更可以承载社会责任的大爱。2017年5月20日,包括国际机构官员、高校学者、公益机构负责人等在内的13位国内CSR(企业社会责任)界权威联名发出倡议书,建议将每年5月20日设为中国“社会责任日”。 全民责任,社会大爱,就从520开始。编 辑:丁琪图 片:东方IC来 源:正和岛管理学家詹姆斯·柯林斯在《基业长青》这本书中提到,企业要有核心的价值观和超越赚钱之上的使命感,才能做到基业长青。 这种使命感在更广泛意义上,亦是一种善、一种公益。唯有将造福于人类、造福于世界的目标纳入其使命,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当代世界最成功的企业,都明白这一点富人拿钱做公益,在中外历史上是常有的事情。“富而好仁”是中华传统社会推崇的价值观。司马迁早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过“故君子富,好行其德”。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创新,现代公益也随之发展起来。 创办企业的初衷和维持企业运行的手段必定是赚钱,一个企业管理者,如果说他不追求利润,多半是虚伪之言。但是如果只以追求利润为目标,那只能算是一个“商人”,而不是企业家。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企业家区别于“商人”的重要因素,真诚而持久的公益之心是企业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洛克菲勒的家族企业,已经传承并繁盛了六代,除了惊人的财富、显赫的声名,他们还因对公益慈善给予极大的重视和投入,获得了整个社会的认可和称赞。正像洛克菲勒说的那样,洛克菲勒家族的财富属于上帝,他们只不过是管家。财富需要给对财富有正当需要的人,让财富对社会有用才能称为财富,否则就是一堆破铜烂铁。当代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基本都是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的引领者。比如,比尔·盖茨和他的妻子于2000年成立了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已经向该基金会捐助了数以百亿计美元;而巴菲特则于2006年承诺把他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全部股份(当时价值310亿美元),全部捐给盖茨基金会;社交媒体企业“脸书”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也于2015年承诺捐出他和妻子所持“脸书”股份的99%(当时价值450亿美元)。 与国外相比,中国的民营企业虽然只有很短的历史,但是他们已经迅速成长为中国民间公益事业的中坚力量。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7000家公益基金会中,2/3是由民营企业发起和成立的,每年捐款和募款超过1000亿,占到了公益捐款总数的65%。仅腾讯一家公司,就累计获得了2.27亿人次捐助的52亿元善款。 真正厉害的企业从不在利益与责任之间和稀泥近些年来,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诚信缺失、生态破坏、食品安全以及两极分化扩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 当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不能同步的时候,激化的社会矛盾一定会对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产生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享受了社会发展红利的企业和企业家,理应努力地去回馈社会,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过去的几十年间,市场化的洪流导致人与人之间越来越远,彼此缺乏信任。这种信任的缺乏,对商业运作是有害的。企业如果是在一种互相不信任的环境里、不守法的环境里来运作,就难以很好地发展。企业通过一定的公益活动和社会捐赠,可以有效解决发展中所产生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让经济能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让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发展的红利。 同时,这种方式也能增强整个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互信,让每个人都能感觉到“我是社会的一份子”。这种社会互信的增加,将会为企业的成长营造出一种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另外,积极投入公益事业,也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扩展自己的消费群体。 英国国际调查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73%的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愿意转向参与了公益责任的品牌;86%的消费者会对那些为改变世界做出贡献的企业产生好感。比如从战略的高度、坚持系统性和长期性的公益投入的可口可乐公司,已经让自身的品牌从单纯的产品标识上升成一个带有爱和正能量的情感标识,从而鲜明地区别于同类产品、不断赢得新用户的好感和老用户的忠诚。 比捐钱更重要的事被很多人忽略了与中国企业公益快速发展的速度相比,其发展的质量却令人担忧。很多企业理解的公益,就是简单地“捐钱”。是不是谁掏钱快、掏钱多,就能得到更好的社会反响?答案是否定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并没有这么简单。 公益,是一个充满专业性的技术活,出力不讨好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果企业做得不好,可能捐了钱也没有掌声,反而让自身掉入一个企业公益的“黑洞”无法自拔:捐了就是作秀,不捐就是没有企业责任心;捐多了就被怀疑在洗钱,捐少又会被道德绑架…… 这其中的矛盾和症结,或许在于过时的企业公益方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 1.很多企业公益停留在“给钱”的层次上比如我们经常看到某某企业为某某地方捐款壹佰万元,或者某某明星为某某地方扶贫捐出贰佰万元。对于这些捐款,捐资人往往大笔一挥,签署之后,和受捐地在媒体前合一个影就结束了。 这种捐助最简单、最方便,但是效益最差,只和捐资人有关,而和受捐者关系不大,这是公益的最低层次,也是效益最差的层次。 拿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来看,几个捐款排名前列的公司,捐款数量都超过1亿,但并没有给公众留下了公益做得好、企业社会责任感强的印象。 2.公益不是一次偶发行为,而是企业的持续行为如果企业方没有把公益项目纳入公司长期的战略规划的话,往往会沦为“作秀”或营销。很多跨国公司都已经把公益上升至企业的战略层面,并拥有详尽的时间进程表。不管是欧莱雅还是BMW,其经典公益项目都谨慎而漫长,往往动辄十年以上。 而国内多数企业的公益行为往往以临时应对为主,只有不到4成的企业有每年制定基本的年度公益投入计划的习惯,而只有不到3成的企业会为每个具体的公益项目制定计划。同时,只有1%的企业设有专门的公益部门。 3.公益是一件技术性很强、非常专业的事情一个企业要想试图把公益做好做精,就应该在纵向上探索深度,在企业最擅长的领域,发掘和社会公益可能的交界。“回家”应用程序最初设计图。绘于 2015 年微软年度“骇客马拉松”。(微软官网) 比如微软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提供了名为Seeing Al的人工智能辅助视觉系统,协助视障朋友感知到周围的世界;2015年与公益组织“宝贝回家”合作,将一个基于微软认知服务的“回家”系统运用于寻找走失多年儿童的领域,并且成功协助公益组织找回儿童。 这种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用自己的技术或者服务改变世界的公益,更能击中人们心中柔软部位的公益。而国内很多企业尽管都认同他们所从事的公益慈善的价值,但是却并没有将所从事的公益事业与自己企业的优势结合在一起,盲目地扩大范围,在横向上寻求扩张,最后的结果就是“出力不讨好”。 如果说中国企业做“Made in China”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那公益事业的水平大概也只在乡镇及格线。 腾讯公益的启示:用技术重建信任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已经度过了最初的探索期。未来,企业想要更有效率地实现自己的社会责任,防止掉入企业公益的“黑洞”,就需要进行新的探索和转型,让善意用最恰当的方式发挥价值。 在这方面,腾讯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腾讯公益成立于2007年,是中国第一家由互联网企业发起的公益基金会。相比于很多企业撒钱开支票的粗放模式,腾讯公益从自身的优势出发,寻找自身业务和社会公益的结合点,赋予创新和科技,探索出了一条更专业、更成熟的企业公益实现模式。 1.推动“全民公益”,带动公众广泛参与公益个体的力量是微小的,公益的魅力在于,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及时地将这些微小的力量汇聚在一起,但传统的公益组织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公益力量的集结。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公益的面貌。2018年,腾讯主要创始人、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兼荣誉理事长陈一丹,敏锐地看到了全民公益的趋势,率先提出了“公益2.0”的概念。“人人可公益,民众齐参与”成为腾讯公益的口号与目标。 利用互联网工具,腾讯公益成功地将数亿网友连接在一起,组成庞大的爱心网,用最简单的方式参与公益,让公益成为了大众生活的常态。 2.结合腾讯社交优势,探索出社交公益、行为公益等多样化公益方式腾讯拥有着微信、QQ等流量入口以及背后庞大的社交关系,“社交+公益模式”在腾讯公益等组织的践行和探索下,已然成为一种中国式的公益样本。早在PC互联网时代,腾讯公益平台就推出了“月捐”“乐捐”“QQ公益成长体系”等互联网募捐项目,开发了“QQ公益图标”“爱心果”等互联网公益产品。这是社交公益的起步,在移动互联网来临之后,腾讯公益又依托微信开发了“一起捐”“微信运动”等移动端公益产品。通过这些新型的公益形式,用户可以利用自己的朋友圈和熟人社交关系网络进行募捐。2017年8月,一个名为“小朋友画廊”的公益项目引爆微信朋友圈,在短短一天时间内有大约500万人参与到项目的募捐中,捐款总额达到1500万,这样的公益项目参与度在传统公益时代是难以想象的。3.推动科技和公益融合,打造“科技向善”的企业文化对于腾讯来讲,公益不是一种外在的力量,其激发的向善之心已经深深地植入到腾讯企业的产品设计与企业文化中。 科技向善,成为腾讯公司在新时代下的企业文化。近年来,腾讯开展了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公益寻人、慈善募捐应用方面的探索,在公益创新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诞生了“QQ空间”无障碍AI入口、人脸识别技术支持的“牵挂你”防走失平台等以社会价值为考量的产品创新。其中,“跨年龄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帮助警方找到了多名失散十年以上的被拐儿童。 4.倡导“理性公益”,重建大众对于公益的信任互联网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让个人的情绪冲动在网络传递中被放大;在助力优秀项目快速启动的同时,也可能给投机行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一些募捐者被质疑利用公众的善心进行营销炒作,引发的蝴蝶效应更是对整个互联网公益的形象与口碑造成了伤害。 在5月16日举办的“2019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上,腾讯基金会发起人兼荣誉理事长陈一丹在致辞中说:“仅基于个体情绪的冲动型行善,往往流于一时或一事的付出,却难以持久。在激情感召过后,捐赠者是否能从理性的角度审视、并真心认同自己从公益行为中获得的共鸣,决定了是否会将一次性的行为转化为持久的行为习惯。” 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腾讯提出“理性公益”的倡导,并上线了“冷静器”功能,倡导每一次捐赠,不仅源于情怀,更源于对项目的信任。这是腾讯公益最令人尊敬的地方——所有的慈善机构、平台其实都是希望捐助越多越好,但腾讯公益却反而提出“别急,等等,再想想”。它弹出来的“冷静器”会再次跟捐赠者确认立项时间、执行效果、财务披露和项目进展等等环节。 腾讯的这一举动,重新了唤起人们对于公益的热情和信任。 “理性公益”实施一年以来,腾讯人均募捐额不仅没有下降,反而进一步提高,2019年第一季度复捐率达到了24.56%,同比去年增加9.78%。“理性公益”也推动了公益机构披露财报的项目与总次数涨幅达2倍以上,发布财报披露的公募机构数量也较之前上涨31.2%。 用技术来重建公众对于公益的信任,这是腾讯对中国公益做出的具有重要意义的贡献。企业做公益不是拯救社会,而是拯救自己2017年5月20日,包括国际机构官员、高校学者、公益机构负责人等在内的13位国内CSR(企业社会责任)界权威联名发出倡议书,建议将每年5月20日设为中国“社会责任日”。 倡议书中写道:中国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同时,必须要重视社会责任,才可能成为受人尊敬的企业,这是很多中国企业在现阶段面临的重大课题。 社会责任之于企业,不仅是公益和捐赠,更重要的是增进社会福利、保护环境、改善民生。社会责任之于公众,不能是纸上动人的宣示,更应该是阳光下接受监督的践行。 社会责任之于社会,不能是曲高者的独角戏,更应该是一滴水融入一片海,一束光簇拥另一束光。在很多世界500强企业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企业搞社会责任不是拯救社会,而是拯救自己”。只有把社会责任与公司发展的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造就一批可持续发展的、基业长青的中国企业。参考资料:1.为什么现在的企业都爱谈CSR(中国财经时报网)2.公益=作秀?做了公益还挨骂的中国企业们(财经媒体人)3.企业公益该怎样走出“黑洞”(原子智库)

蔡墨

国际调查公司报告称阿里云全球第一,与亚马逊AWS并列首位

近日,国际知名调研机构Gartner发布2020年公共云容器报告,阿里云连续两年成为唯一入选的中国企业。与去年相比,阿里云在产品丰富度上更进一步,与AWS并列成为全球容器产品最完善的云服务厂商。Gartner公共云容器报告评选标准严格,需要在Serverless容器、服务网格、安全沙箱容器、混合云和边缘等10个产品维度考核云厂商。报告结果显示,阿里云和AWS拥有最丰富的产品布局,覆盖了9项产品能力,领先谷歌、微软及IBM等企业。阿里云与AWS并列第一,覆盖9项产品Gartner分析师认为,“阿里云拥有丰富的容器产品形态,在中国市场表现强劲,并在上述产品领域具备良好的技术发展策略。”Gartner报告指出,企业使用容器技术是大势所趋,主流云服务商都在布局无服务化容器、混合云、安全和自动化DevOps等容器相关领域。阿里云是国内最早布局容器技术的公司之一,其容器服务经历了阿里巴巴集团内部业务场景十余年的淬炼,并衍生了一系列产品服务,已在全球19个公共云可用区开服,服务规模增速连续多年超400%,支撑上万个集群、数百万容器。疫情期间,百家云、洋葱学院、希沃课堂等多家企业基于阿里云容器服务扩容十倍以上应对流量洪峰,支撑千万学生在线学习。阿里云还面向全球免费开放基因计算服务AGS,60秒内即可获得新冠病毒等数千种病毒基因的比对结果。“阿里云容器的目标是构筑新基石、新算力、新生态”,阿里云容器服务研发总监易立称,“云原生技术正成为释放云价值的最短路径,阿里云会帮助企业更好支撑混合云、云边一体的分布式云架构和全球化应用交付。另外,容器还将与神龙架构、含光芯片等云原生的软硬一体化创新技术结合,加速企业业务智能化升级。同时我们还会通过开放技术生态和全球合作伙伴计划,让更多企业分享云时代技术红利。过去一年,阿里云容器服务被多个顶级报告认可,2019年,创造了中国企业在Forrester公共云容器报告的最好成绩,进入强劲表现者象限。

私名

调研机构发布全球AI芯片公司排行榜 七家中国公司入榜最高第十二

说到近年俩科技领域炙手可热的关键词,AI或人工智能必然能名列前茅,而随着2017年华为海思发布了全球第首款搭载AI芯片的麒麟970处理器之后,AI芯片也成为了全球科技行业争相涉足的领域。而由于美国政府单方面突然宣布启动对中兴的封杀令,又让国人对于芯片行业有了更进一步的关注和了解。近日,调研机构Compass Intelligence则先后公布了两份关于AI芯片企业的榜单,一个是Top 15,另一个是Top 24,直观上看,这两份排名的顺序和分数都不太一样,但是其中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华为海思在两个榜单中的排名都时十二位。所谓AI芯片组(chipsets)的公司,目前业内普遍认同的定义是:包括提供AI芯片组的软、硬件的公司。AI芯片组产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图像处理器(GPU),神经网络处理器(NN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数组(FPGA),精简指令集计算器(RISC)处理器,加速器等等。据数据显示,在过去三年,各大公司藉由收购AI及AI新创企业,已经总共在研发、投资AI领域超过 600 亿美元。目前,AI新创公司就有约 1700 家,业界对于AI芯片组需求正逐渐扩大。据悉当下,AI新创公司就有约1700家,业界对于AI芯片组需求正逐渐扩大。根据Compass Intelligence发布的第一份Top 15的榜单中可以看到,其中,目前排名第一的AI芯片公司仍然是英伟达(Nvidia),与2017年相关调研公司公布的排名一样,英特尔(Intel)仍排名第二,恩智浦(NXP)排在第三。而在这份榜单中,中国也有两家公司入围,虽然都排名在10名以后,但是对于国产芯片的发展来看,也已经算是值得肯定的了,其中华为已经超越了另一个耳熟能详的国产芯片企业联发科,紧随三星,排在了第十二位,也成为了当前中国最强的芯片厂商,而在山寨机阶段一举成名的联发科,则排在了第十五为。而随后,Compass Intelligence有发布了一份全球AI芯片企业排名的Top 24,但是该份榜单的排名和分数与前一份Top 15的榜单变化很大,首先在前三名中,除了英伟达和英特尔仍据前两位外,IBM则从第四名提升到了第三名,而上份榜单的第三名恩智浦(NXP)则跌到了第十名。而在这个榜单中,有七家中国公司入围Top24,它们分别是;1、华为(海思)位列这份榜单的第12位。2、联发科(MediaTek)排名第14位。3、Imagination排名第15位。4、瑞芯微(Rockchip)排名第20位。5、芯原(Verisilcon)排名第21位。6、寒武纪(Cambricon)排名第23位。7、地平线(Horizon)排名第24位。根据这份榜单来看,中国芯片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在AI芯片的研发方面,还是取得了不小的进步的,特别是华为,在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方面的投入一直以来,都是全球有目共睹的,所以第十二位的排名,也充分体现了华为的企业竞争力,以及在AI领域的布局前瞻性。而寒武纪,现在是属于阿里的,在前不久其搞出的大新闻中,相信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小伙伴听说过这家公司了。而囊括了两个榜单双项第一的英伟达,可能因为其创始人黄仁勋原籍是中国台湾,所以很多人认为这是一家中国台湾企业,但是,其实,黄仁勋(Jen-Hsun Huang),出生于1964年的中国台湾省台北市,10岁的时候就跟着父母和大一岁的哥哥从台湾来到美国,现在已经是一名美籍华人了。至于此次榜单的计算标准,据悉,Compass Intelligence基本上是从四个大的维度进行计分得出了这个结果,这四个维度包括:公司表现、产品表现、市场表现、独特市场等方面进行考虑的。通过对四个维度内的各个子项进行评估得分,再加上偶尔“额外的”特点进行分析衡量,最终得出了针对性的数据。

好阿爸

超百家机构调研了这些上市公司 全球安防龙头海康威视成大热门

本周,A股继续延续调整行情。上证综指围绕3100点位展开激烈争夺,截至4月27日,该指数报收3082.23点,本周微涨0.35%。而此前表现较为强势的创业板指,本周也围绕1800点位徘徊,最终报收1805.60点,周涨幅1.28%。不过,尽管A股市场走势胶着,但机构们的调研热情却骤升。Wind数据显示,4月23日至4月27日这周,沪深两市共计134家上市公司获得机构调研,这也是今年来机构一周调研的上市公司数量首次破百。中小创上市公司依旧是机构们的主要调研对象,本周共有104家获调研上市公司隶属中小创板块。行业分布信息显示,本周获调研的上市公司分别来自工业机械、电子设备和仪器、电子元件、电气部件与设备、应用软件、信息科技咨询与其它服务等60个细分领域。这其中,隶属自工业机械、电子设备和仪器、电子元件行业的上市公司数量居前,分别有12家、11家和10家。股价表现方面,尽管市场整体难以摆脱调整态势,但部分获调研上市公司却走出逆势行情,尤其以生物医药板块企业为代表。本周被调研的上市公司中涨幅居前的是三家生物医药股,分别为泰康生物(300601.SZ)、通策医疗(600763.SH)、一心堂(002727.SZ),其周涨幅分别为15.85%、12.97%、9.81%。但是,部分获调研上市公司本周股价表现低迷,万丰奥威(002085.SZ)、蓝焰控股(000968.SZ)、大族激光(002008.SZ)、深南电路(002916.SZ)等四家获调研公司本周跌幅超10%。本周十大机构调研股 数据来源:Wind、界面新闻研究部Wind数据显示,本周有5家上市公司举办的调研会议吸引上百家机构参与。其中,海康威视(002415.SZ)成为本周机构调研的大热门,共计381家机构扎堆出现。值得一提的是,海康威视的调研会议更是吸引了32家外资机构。作为全球安防龙头企业,海康威视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的净利润分别为93.65亿元、18.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约33%、23%,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速。且在一季报中,海康威视预测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变动范围为37.85亿元至44.44亿元,同比增长15%至35%。对于整个安防行业的前景,海康威视在调研中表示,其保持维持谨慎乐观的看法。眼下,芯片事件是否给海康威视AI摄像机带来负面影响也引发机构关注。对此,海康威视回应称其AI摄像机不会受到芯片事件太多影响,主要原因为:第一,从去年开始,该公司陆续引入了一些专用芯片的方案并且已经有一些方案进入小批量供货阶段;第二,至于其他零部件方面,随着中国安防产业的崛起,海康威视也有了较好的国内供应商。截至4月27日,海康威视股价报收38.50元/股,本周上涨0.44%。汇川技术是本周另一家颇受机构关注的企业,其周三举办的视频调研会议一共吸引了265家机构参会,其中包括30家外资机构。汇川技术是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龙头企业。去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47.77亿元、10.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14%,而该公司较好的业绩增长势头在今年一季度得到延续。具体来看,在工控业务方面,该公司变频器类产品去年实现近23亿元的营收,实现34%的增速,继续稳固其龙头地位。而该公司新能源产品方面,其去年也实现超10亿元的收入。在调研中,汇川技术介绍到,其新能源物流车业务去年涉及的销售台数约3万台,市场占有率约20%,且未来两年这项业务依旧是该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主要增长来源。截至4月27日,汇川技术股价报收32.82元/股,本周上涨5.84%。除了上述两家热门公司外,本周珀莱雅(603605.SH)、卫宁健康(300253.SZ)、华东医药(000963.SZ)均是机构调研的追捧对象,其调研会议分别吸引了165家、151家、129家机构的目光,部分知名私募机构也参与其中。珀莱雅获得星石投资关注,卫宁健康则引来展博投资、重阳投资以及淡水泉(北京)投资的调研,华东医药的调研名单上面则出现了朱雀投资的身影。

不知贵真

调研全球140位保险公司CEO:不再担心科技巨头的颠覆

来源:今日保近日,《普华永道第22期全球CEO调研》(以下简称“调研”)称,对90多个国家(地区)的1378位CEO进行了3200次访谈。其中140名受访者来自保险业,32%的保险业CEO所在险企年营收超过10亿美元。相对于2018年,保险公司CEO对数字化转型的焦虑,2019年他们趋向乐观。调研数据显示:七成保险公司CEO倾向科技赋能增效。同时保险行业对科技战略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经营思路悄然生变。头部保险公司科技创新权力下放,越来越多的险企选择与第三方合作。新技术的到来,使保险“按需”提供服务成为可能,令“以客户为服务中心”得以践行。保险公司的担忧也由过去的“科技颠覆行业”,转换为对科技的方向选择、服务能力、创造力等诸多差异化因素及数据缺乏方面的忧虑。01三大调研新发现:科技重新定义保险,险企从焦虑走向乐观发现1保险业对数字化转型的态度,正从最初的焦虑开始趋向乐观。技术变革的步伐及消费者行为的改变,引发了新一轮竞争,让许多保险公司倍感不安。然而,调研结果显示:保险业对数字化转型的态度,正从最初的焦虑开始趋向乐观。具体来看,2019年,在这140位受访保险业CEO中,对“技术变革的步伐”表示“非常担忧”的人数占比从51%降至31%,下降了两成;对“消费者行为改变”表示“非常担忧”的人数占比从31%降至21%;对“竞争者的加入”表示“非常担忧”的占比则从22%降至10%。发现2技术及场景从根本上改变了险企和投保人的关系,甚至是保险的定义调研称,一直以来,险企通过提供退休、医疗及财产保障服务社会,如果险企还能预防损失和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其社会价值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在新的风险模式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智能交互,将客户体验提升到了新的层次。例如:智能设备让险企能深入投保人家中,让后者获得实时监控和保障。这种关联增强了投保人的信心。同时对保险公司来说,其观测数据能够有助于险企预防投保人的风险损失和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这些场景,让保险公司和投保人关系,甚至保险的定义,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种转变也许今年就能以某种方式让人感受到。发现3亚洲地区人口结构相对年轻,更易接受数字化交易。调研称,许多在科技应用方面领先的保险公司都位于亚洲。原因,该区域的人口结构相对年轻,更易于接受数字化交易(特别是在移动端)。事实上,亚洲很多地区的发展,在创新方面受到的监管或陈旧系统的制约也较小。由电商巨头搭建的简单、直观的销售形式,是该区域保险销售的一大特点。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保险市场,其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亚洲市场的潜力。曾有监管要员表示,仅寿险领域,中国在未来20年内,还能保持两位数的保费增长速度。02四大经营新思路:重视人工智能,下放“创新”权利思路1倾向以提高运营效率的方式推动增长。当被问及未来12个月内将如何促进增长时,保险业CEO们纷纷表示,倾向于通过自然增长(72%)和提高运营效率(70%)来实现。调研认为,这两者应齐头并进。通过提升效率和压缩成本,释放资源,用来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增强能力建设及开发新产品与服务。与此同时,保险科技的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这种能力通常以合作形式获取,但有时也由保险公司自建,以吸引人才和创新。思路2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或将在未来三年内成为其业务模式的一部分。随着人工智能被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应用于创建与客户之间的无缝交互,超过80%的保险业CEO表示该技术已经成为或将在未来三年内成为其业务模式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保险公司已在技术上先行一步。如今,头部机构已将创新作为其业务的核心,其组织机构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对创新权力进行下放:即让数字化意识日益加强的合规团队直接参与到新产品的开发,而不是仅在流程末端把关。调研认为,这种组织机构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使保险公司能够更快地将新产品和服务推向市场,打破传统的保险业务模式。联想中国人寿的“重振国寿”计划以及“强化科技,强化创新驱动”的战略愿景;平安2018年业绩发布会中亮点之一——平安金融科技板块,拥有5.83亿互联网用户;人保的“3411工程”中的重点项目“中国人保APP”的面世等,均诉说着行业巨头对技术的高度重视。思路3保险公司“按需”提供服务成为可能。调研称,“以客户为中心”一直被保险业奉为圭臬,但大多数保险公司很难真正理解其含义,也不懂如何实施。过去,保险公司与消费者的关系围绕着续保和理赔而建立。如今,数字化消费者愿意增加与保险公司的互动,使得保险公司能够“按需”提供服务。例如:消费者可只在开车时为车辆投保,只在球场挥杆时为高尔夫球杆投保,只在度假时为相机投保;旅程结束时,通过手机便可结束保险。这就是客户所期望的灵活性。Trōv、Cuvva和Slice等保险科技公司正在将这种按需、按使用情况投保的个性化保险变为现实。思路4保险公司正在通过与科技公司及第三方平台合作,为客户创造新的价值。除了上述的数字化意识觉醒,技术权力下放的经营思路发生了转变外,保险行业还取得了另一个显著的突破——保险公司正在通过与科技公司及第三方平台合作,为客户创造新的价值。例如:年初,众安保险宣布与Grab Taxi展开合作,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通过智能手机在东南亚销售保险。众安保险希望争取东南亚最大网约车企业Grab Taxi的用户。Grab Taxi正在自主拓展移动支付业务,将扩大和移动支付业务具有良好协同效应的金融服务的产品线。03两大担忧:技术短缺、数据不全下的增长乏力担忧1技能短缺会带来保险公司的增长前景的疲软。调研显示,超过80%的保险业CEO非常担心(36%)或有些担心(45%)技能短缺会给增长前景带来不利影响。和过去相比,保险公司对技术所能带来的差异化因素关注程度越来越高。随着越来越多的操作实现自动化,机器无法复制的人文技能,包括创造力、同情心和领导力,成为更重要的差异化因素。数据显示,64%的受访者表示对“人力成本增长超预期”的可获得性表示“极度担忧”;其次是“无法进行有效创新”,占比达50%;第三是“质量标准或客户体验受到影响,占比48%。不难发现,险企的担忧集中在两个层次,要么钱没到位,技术型创新业务无法开展;要么钱到位了,但无法进行有效创新或实现预期目标。如,有国内保险巨头APP遭遇大洗牌,3年间10多个APP淡出江湖。事实上,保险公司自建APP多数难达预期效果,而这也是有技术、有流量的第三方平台火热的原因。担忧2无法获得全面、有效的承保相关数据。调研结果显示,超过90%的保险业CEO认为数据在理解客户偏好(97%)及制定企业风险管理决策(93%)方面非常重要。遗憾的是,只有10%的CEO所在险企获得的数据较为全面。另外,CEO们对始终无法实现内部数据共享也倍感无奈,这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保险公司在市场营销、承保和理赔等环节仍未打通的窘境。

霹雳情

调研公司Canalys: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同比萎缩14%

31日消息,据调研公司Canalys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同比萎缩14%,出货量为2.85亿部。

舍者迎将

麦肯锡在全球调研分析了160个案例,给出5个行业的34个AI应用场景

科技行者报道来源 :Harvard Business Review作者:Jacques Bughin;Brian McCarthy;Michael Chui编译 :科技行者“我觉得不行!”;“我觉得可以!”这正是现在大家看待AI的两种态度。有人觉得现在去谈人工智能的商业化为时尚早,但也有人觉得人工智能已经在企业的许多业务场景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如何,作为一个刷爆朋友圈,并且曝光度与日俱增的热门话题,许多企业都已经对AI“蠢蠢欲动”,甚至“先下手为强”了。不仅大大小小的科技公司都开始纷纷自觉贴上人工智能的标签,许多企业也开始尝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优化企业的运营。就在两个月前,可口可乐公司向外界公布要应用人工智能推出一款与可口可乐自动售货机结合的智能APP,通过这个APP,消费者可以直接在线订购,然后在自动售货机上取货。甚至在包括其它国家在内的任何位置,也可以为家人或朋友购买饮料。同时,透过自动售货机与云端的连接,可口可乐公司还可以实现对机器的远程控制,比如调整售货机销售的产品的价格、在特定位置引入折扣和促销活动等等,同时,通过这样一个通道,可口可乐公司还可以向消费者发送个性化信息,并提供一个互动的聊天平台。这样的方式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便利,也使得可口可乐公司可以更好地收集消费者相关的数据、了解消费者行为,并相应地调整其产品和服务,改善公司的管理运营。图解行业场景中的人工智能应用这仅仅是人工智能一个非常小的商用案例。关于人工智能的商业化,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跨越14个行业、10个国家,对3073名企业高管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160个案例,最终发布了《人工智能:下一个数字前沿?》报告,其中,报告详细描述了5个应用案例,并对零售、电力、医疗3个行业应用进行了图解:1零售:连接消费者,改善购物体验图像识别、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等发展使得智能服务机器人能够轻松与顾客打招呼、交流,可以预测订单,提供引导;通过机器学习,可以根据消费者到个人资料进行个性化促销; 在顾客浏览店铺商品时,店内的信标(Beacon)也可以通过手机向他们发送优惠信息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识别购物者打包的商品; 加上传感器所获取的数据,AI使得自动结账和付款成为可能使用深度学习技术的无人机快递完成了零售业务链最后一英里的交付,能够实现避障并处理收货人不在的状况具有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功能的互动屏幕和桌面可以识别商品并推荐适合消费者的相关产品自动购物车会在商店中跟随顾客,并运送商品到顾客的上车点,或通过机器人、无人机送货上门利用机器学习,商店开业根据竞争对手的价格、天气情况、库存情况等数据信息实时调整和优化商品价格,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收入通过人工智能强化的机器人可以持续跟踪仓储信息,识别空货架并补货,同时,其他机器人也可以在仓库中进行打包2电力:更少的电站,更智能的电网通过传感器和机器学习系统,可以通过对风力条件的实时调整,最大限度地提高发电效率通过机器学习可以预测电力的供需峰值,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间歇性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线与机器学习的结合,可以实现实时的电力调度,改善电网负载无人机和小型机器人可以在不关停电路的情况下,检测和预测设备故障机器可以替代人工自动记录数据并检查设备状态,从而减少对技术人员的需求数量,使他们可以花更多时间解决其它问题在设备检修过程中,现场工作人员仍然可以实时接收运行数据,以减少响应时间及中断的影响虚拟助手可以根据业务历史对消费者进行分类,利用机器学习提供坏账预警服务基于机器学习,智能仪表可以根据使用量和天气等因素,自动调整用电数据通过人工智能强化的机器人可以持续跟踪仓储信息,识别空货架并补货,同时,其他机器人也可以在仓库中进行打包3医疗:更快的诊断,更好的治疗机器学习程序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远程分析患者的健康状况,并将数据与其医疗记录进行比较,提供健康建议并预警疾病风险使用机器学习和其他相关的AI技术,设备可以进行自主诊断并帮患者做简单的体征指标检查,而无需人力辅助,从而减轻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压力根据患者的历史医疗数据和记录,基于AI的诊断工具可以更准确地诊断疾病根据医疗和环境等因素,AI算法可以预测患者行为和疾病的概率,从而优化医院运营、排班计划和库存管理利用AI,可以分析患者的病史和环境因素,从而确定患有疾病风险的对象,并指导他们进行预防性保健互动信息亭形式的虚拟助理,可以帮助患者进行登记,并将其转交给合适的医生进行诊断,缩短患者等待的时间,改善医疗体验通过机器学习工具可以对特定患者的需求设计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率,改善治疗效果根据人工智能对大众的健康分析结果,可以通过鼓励护理人员更好地管理患者健康,并帮助患者降低住院费用和治疗成本通过人工智能强化的机器人可以持续跟踪仓储信息,识别空货架并补货,同时,其他机器人也可以在仓库中进行打包4制造:更智能、更灵活对于工程和研发人员而言,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意味着更快的周转时间和更少的迭代次数,效率得到大大提升获取全球各地的供应商信息,降低采购过程中的成本,更好地管理供应链,使得收益最大化项目经理可以使用基于人工智能的高级分析,从而提高审查流程的有效性AI可以帮助企业重新审视制造流程和生产线,并针对性地进行优化和调整,从而以降低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加快企业上市速度制造商可以利用AI技术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售后服务工作人员与工厂的生产线必须更好地进行协同作业,从而挖掘AI的全部潜力,实现其中的价值5教育:不断优化教学形式和效果解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并根据市场需求帮助政府机构不断优化教育制度,提高人才与市场的匹配度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改善学习成果,并帮助学校不断改进课程组合,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通过自适应学习系统,在合适的时间以最佳方式向每个学生提供适当的内容,打造个性化教学自然语言、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可以帮助教师回答学生的常规问题或担任教学助教,使得教师可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更具价值的教学环节中总而言之,人工智能已经或多或少在行业中得到了应用。在麦肯锡的报告中,根据调查总结了当前AI在不同行业业务中的应用比例,以及未来的应用趋势,如下图:▲目前人工智能应用程度最高的企业,也是增加投资意愿最强的企业▲也可以看到,已经采用了AI策略的公司的利润率得到了明显提升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企业CEO开始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并亲自主导相关项目的开展。据IBM商业价值研究院在今年6月份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73%受调查的企业CEO认为,人工智能将为企业的未来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中,50%的CEO计划在2019年前采用相关技术。企业应用AI技术的10个关键思考点当然,还未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企业也不必感到焦虑和恐慌。企业未来战略如何布局,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些技术,在运用过程中如何推进,这些都成为目前摆在企业面前的问题。基于麦肯锡的报告,我们总结了企业在应用AI技术的过程中的10个关键思考点。1不要听信所有炒作其实并非每个企业都已在使用人工智能。虽然人们对AI的投资正在升温,但企业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采用仍然有些滞后。虽然AI的总投资额(包括内部和外部的)在2016年达到了260亿美元到390亿美元,其中外部投资是2013年的三倍。然而,AI的应用仍处于初步阶段,在麦肯锡的调查对象中,只有20%的受访者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业务或是核心业务中大规模使用AI技术。(调查涵盖了五个范畴下的AI技术系统: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计算机视觉、语言、虚拟代理和机器学习)▲虽然AI投资正在高速增长,但2017年的应用率仍旧走低仅有20%的受访者表示已经在使用AI技术,41%的企业表示还不确定使用AI能带来哪些收益目前,对于那些仍在试验或试用AI(41%的)公司而言,这是一个好消息。调查结果表明,要攀上学习曲线并使用AI展开竞争仍需要一段时间。不过,我们现在很可能正处于采用AI技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AI技术已开始日渐成熟,价值也日渐显现,迅速成为了所有AI技术采用者采用的中心技术。麦肯锡预计目前AI的试用者中至少有一部分用户将在短期内实现与AI的完全整合。虽然应用的进度不同,但AI技术已经在各部门、各领域间平稳蔓延。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接下来的三年里,电信及金融等服务业均计划每年在AI技术上的支出增加15%以上——这较跨行业费用支出的平均水平高出7个百分点。2要相信AI可以提升公司的营收和利润这类“炒作”根据麦肯锡的调查,AI早期采用者(即大规模使用AI或在核心业务采用AI的公司)中有30%的用户表示他们已经实现了收入的增长,利用AI获得了更高的市场份额,或提升了产品和服务能力。此外,AI早期采用者中预计自己公司的利润率增长到比同行高出5%的人相较其他人要多3.5倍。证据表明,人工智能已经能够直接提高企业利润,使得AI投资的投资回报率(ROI)与其相关数字技术范畴的投资回报率相同,如大数据和高级分析。3没有领导的支持,你的AI转型计划可能会失败成功的人工智能采用者往往拥有领导对新技术最强有力的支持。调查反馈显示,已经成功大规模部署AI技术的调查对象得到公司管理层的支持率几乎是那些没有采用任何AI技术支持的公司的2倍。此外,除了从其公司CEO和IT部门主管那里获得了强有力的支持,他们还获得了来自全部管理层高管和董事会的支持。4不要一个人独立专研AI,你还需要合作伙伴的才干和能力经历数十年的“寒冬”,人工智能领域最近才开始加速其创新的步伐,而具备专业技术和能力人才也出现了稀缺的情况。即便是亚马逊和谷歌这样的大型数字原生代公司也开始转向通过外部市场的企业和人才,以增强其自身的AI技能。例如Google对DeepMind公司的收购,正是因为DeepMind能够运用其机器学习能力帮助Google提升搜索优化等核心业务。另外,据调查显示,AI的早期使用者主要是通过购买外部适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只有少数的调查对象完全是由公司内部人才开发和实施人工智能解决方案。5避免让技术团队独立进行人工智能项目和计划在IT、数字或创新领域分别任命不同的部门主管,划分人工智能的管理职责,可能会导致“拿着锤子找钉子”的结果出现,为确保企业能够把关注点放在最有价值的案例上,人工智能项目应该由业务和技术部门主管共同评估和领导。6采用投资组合的方式加速公司的AI历程AI工具如今的应用范围已相当广泛,能够解决具体商业问题,例如用于预测性维护等等。各组织机构可以考虑在融合AI技术时采用一种基于投资组合的方法,从以下三个时间维度进行思考:短期:专注于当前已有成熟技术解决方案的使用案例,并将它们推广到整个组织机构中中期:对当前新兴但仍相对不成熟的技术(如深度学习、视频识别技术)进行试验,在推广前先在核心业务中证明其价值长期:与学术界或第三方研究机构合作,利用前沿的AI技术来解决具有更深远影响力的使用场景(例如,增强人类在某个关键知识工作者角色中的决策能力)7机器学习是一种强大的工具,但它并非适用于所有事物机器学习及其最为突出的子领域深度学习已经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并获得了占据2016年所有外部投资近60%份额的融资。但即便如此,机器学习也只是众多能够解决企业问题的人工智能技术中的一项。并不存在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可用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例如,为实现客户服务中心效率的提高所采用的AI技术可能与用于识别信用卡诈骗风险所采用的技术迥然不同。因此,在一个企业的数字与AI技术应用历程的特定阶段,寻找合适的工具解决每一个增值的业务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人工智能技术之间是有交集的8数字化能力应该优先于AI调查发现,在AI应用方面领先的行业,如高科技、电信和汽车等,也是数字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同样,所有早期应用AI技术的企业都已在包括云基础架构和大数据的数字化能力方面进行了投资。事实上,没有数字化转型经验的企业似乎很难轻易地跳跃到AI领域。通过一连串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在数字化方面经验较多的企业在融合AI技术时创造出利润的可能性相比其他公司要高出50%。▲数字化程度更高的行业和价值链更快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这些企业具有六大特点:数字化成熟、业务规模更大、再核心业务中使用AI、采用多种技术、关注企业增长胜过积累资金、对AI的支持来自企业最高层9要大胆勇敢在一项关于数字化颠覆(digital disruption)的独立研究中,我们发现要扭转数字化颠覆的“魔咒”,采取更“激进”的数字化战略是最重要的因素。采用这样策略的企业将从根本上调整其业务的投资组合,开发新的商业模式,以构建一个比其数字化前更加强大的增长途径。截至目前,这一因素似乎也适用于AI:AI的早期应用者中恰好采取积极、“激进”策略的企业较其他企业拥有更好的利润前景。▲AI转型与数字化转型所需的相似的条件和要素10人与流程是最大的挑战多数情况下,对管理层而言,将AI纳入到企业的流程和决策过程的挑战其实远远超过了实施AI的技术性挑战。作为领导者,需要决定哪些任务由机器处理,哪些任务由人类执行,而且无论是新任务还是传统任务,实施能够让员工持续学习的程序将是至关重要的。随着AI技术与先进的可视化技术、协作和设计思维的继续融合,企业未来需要将主要关注点从流程效率转向决策管理的有效性,而这将进一步要求领导者打造一个持续改进和学习的文化氛围。毫无疑问,AI就是下一个数字前沿。尽管一些公司仍未从之前的数字化颠覆中“缓”过来,但新的数字化颠覆正在成型。不过目前我们仍在早期阶段,还有时间将AI打造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不妨先从这10条建议入手,开始规划自己的人工智能战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