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授予博士学位数量全球第一,质量又是如何评说?鸣我

中国授予博士学位数量全球第一,质量又是如何评说?

博士是最高学位,从理论上讲,获得博士学位是很难的。现实当中的博士数量也有限,一旦被聘用,待遇并不低。所以,一些学子把考上博士、获得博士学位当成人生梦想或是奋斗目标。1980年2月12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并于1981年1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新中国学位制度从此诞生,极大地促进了科学专门人才的成长,促进了各门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教育与科学事业的发展。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有博士授予单位347所、硕士授予单位697所、学士授予单位700余所。2018年教育数据显示,全国毕业博士研究生60724人,招收博士研究生95502人,在校博士研究生389518人。本号统计发现,仅1997年至2018年期间,就有79万多人博士研究生毕业。在博士授权高校和拥有博士学位人数方面,我国现在都是全球第一,实现了“赶美超英”的目标,40年走完了美英等国家100多年走过的路。1978年,恢复招生第一年,全国仅招收18名博士研究生,2018年招收95502名博士研究生,是1978年的5300多倍。1982年6月16日,我国首批授予6人博士学位,2018年授予博士学位59368人(60724人博士毕业,授予率98%左右),是1982年的9895倍。1997年至2018年之间共有79万多人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授予率按98%计算,也有77万多人获得博士学位。这样的发展速度,在世界上绝对是没有过的。但是,博士教育发展速度全球第一、博士教育规模全球第一、博士授予数量全球第一的现实,并未让国人产生太多的自豪感,博士学位在现实当中似乎呈现“贬值”的倾向。人们对博士学位获得者不再是过去那种青眼有加,而是热情有所下降,不再象过去那样那么稀罕。博士求职者也深深感到用人单位也在挑三拣四,甚至出现了某些专业的博士找一个自己认为比较理想的岗位并非易事。是博士过剩了吗?如果算一算账就知道,并非如此。2018年招收博士研究生9万5千多人,招收本科生422万多人,占比只是略过2%。全国有14亿人口,获得博士学位者按80万计算,占人口的比重还不到万分之六。相反,随着科技快速进步和产业快速升级,用人单位普遍提高了招聘人才的学历层次,对于博士层次人才的需求还是在增长的。某些博士出现了“就业困难”,原因之一是博士结构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博士培养目标是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所需要的人才,而这两个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基本实现了所聘人员博士化,吸纳新生博士的能力呈现下降趋势,高科技企业成为吸纳新生博士的主体。但是,这些企业吸纳的主要是理工类博士,对于非理工类博士需求不大。即使是理工类博士,由于某些专业的博士增长速度远大于行业需求速度,同样出现了就业困难的情况。2018年8月27日,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高层次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不同层次学生的培养结构,适应需求调整培养规模与培养目标,适度扩大博士研究生规模,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正是因为现实对博士层次人才有着大量需求,所以该意见定调为“适度扩大博士研究生规模”,正是因为博士供给出现了结构性问题,所以该意见认为应该“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人们对博士热情的下降,一些人甚至认为博士学位“贬值”了,主要原因是博士学位的质量与人们的期望存在一些差距。曾有媒体对3000多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人认为博士数量增加并不意味着教育质量的提高,40%的人表示大多数攻读博士学位者只想借此找到一份好工作或得到提升机会。参加此次调查的人,绝大多数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说明调查结论是相对客观的。这说明了求学者方面的原因。人们对博士的观感有所下降,估计与前些年在职博士的一些表现不无关系。眼见身边的人一边全勤工作,业余时间也是加班加点,并没有花多少时间、耗多大精力,几年之后却是博士学位到手,待遇超越其他同事,而能力与水平方面并未有明显长进。对于这种情况,在片面思维影响下,很容易以偏概全,以少数替代整体,从而对整个博士教育质量产生一些看法。这说明了授予者方面的原因。前几年,许多培养单位收紧在职博士这个口子,弄个在职博士指标极不容易,可是人们对于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质量原本也存在担忧。许多媒体对博士质量展开了调查、分析与讨论,产生了一些社会效应。华中科技大学周光礼教授《中国博士质量调查》一书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博士教育生态。最牛的博导同时带47名博士生,博士生沦为“博士工”更是普遍现象。一系列数据犹如在已有波浪的水潭中又投入了一块巨石,瞬间激起了更大的波澜,有的戏称高校已是“博士工厂”,我国也是“博士生产大国”。以前一个教授带两三个博士,培养一个是一个,合格一个就授予一个学位。现在的博导一带就是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博士,而且绝大多数都能如期拿到学位。应该说,即使是神仙,也只是三头六臂,带几十年博士根本忙不过来,人们岂能不为博士质量担忧?在舆论的质疑中,还产生了一种声音,“为何中国盛产博士却多年都出不了一位大师?”本号分析博士质量与人们期待之间差距的原因,并非指责博导们。博导们也是有苦难言。谁都知道,多带一名博士就多一个责任、多一些工作量,而且如何质量不能保证的话,对自己的声誉也是一个影响。但是,博士生招收进来了,总得有人带吧。所以,这是一种机制的问题,是高校急速扩招的后遗症之一。这几年,高校发展已由外延式拨转到内涵式,博士教育也进入到“提质增效”的新阶段。有的对博士生数量进行“缩表”,有的对超期未毕业的博士生予以清退,有的严格博士培养过程监控和严卡博士授予水准。所有这些,意图再明显不过,博士教育由高速度发展进入到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客观地看,中国博士教育四十年来得到高速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层次人才,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需要,成就是很大的。回过头来看,发展过程中虽然出现了对质量有所疏忽的问题,这是发展中的问题,瑕不掩瑜。现在调整发展模式,“适度扩大博士研究生规模,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非常正确的。(本文为原创,百家号首发;文中图表为本号制作;图片源于相关高校网页和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得也

这次全球疫情以后,海归博士含金量还比国内顶尖高校博士高吗?

全球疫情爆发,中国得到有效控制,欧美国家疫情十分严重,像美国已经六十多万人被确诊。必然会有很多国外的博士回来避疫,有的博士必然会回归国内发展,特别是那些暂时还没有取得绿卡的博士生。海归博士并不一定比国内顶尖高校的博士水平就高,主要看学校和个人能力。并不见得国外博士回来就有多牛逼,老吴倒可能觉得你是混不下去了才回来谋生。如果回来的是知名院校的高材生那当然学校水平还是蛮高,但是个人能力如何确实还是有待考证。如果按照题主的思维考虑,那么岂不是中国就不如国外了?不说其他的,像现在的抗疫方面,老吴就觉得并没见的国外就比中国强。我们可以看看每年国外诺贝尔医学奖那么多人获奖,但是在这次疫情中却没有看到充分发挥其作用,相反而言,国外采取群体免疫措施,这些措施的采取,难道这些权威专家没有发表意见?老吴觉得应该这些专家、权威应该是对这种方法是比较支持的,反其道而行之。现在全球都向中国求救,那么像在这方面,难道国外的博士比中国的博士要牛逼?很多人就是崇洋媚外的心态,认为国外的东西总比国内好,国外的博士比国内水平高。我们可以看看全国,很多领域出现了高科技人才,这些人并不见得有多高水平,但是就是解决了疑难问题。看看阿里巴巴的马云,在成名之前也没看到有什么海归经验,还不就是杭州的一所师范学校的老师。还有很多航天航空人才,也很多人并没有海外博士经历,还有很多院士同样是存在这种情况。因此,老吴觉得没有可比性,很多学科在我们国内也在全球排名前面,我国国家有的古老的四大发明,我们有的基建狂魔称号,我们有的高铁、核电站等高科技名片,有的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世界最高的桥梁,北斗系统仅次于GPS系统,这些成绩是国外没有的,这些绝大部分都是国内的学者、专家及科研人员的成绩,并不见得国外博士回来就有多牛逼,老吴倒可能觉得你是混不下去了才回来谋生。

杰克说

教育学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哪些大学进入了世界前50名?

软科6月26日正式发布2019“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ShanghaiRanking's Global Ranking of Academic Subjects)。2019年排名覆盖54个学科,涉及理学、工学、生命科学、医学和社会科学五大领域。在涉及到54个学科中,教育学学科的情况也值得思考和讨论软科教育学排名前五十名可以看到,在这次软科的教育学科学排名中,前五十名绝大部分的学校都是美国的,尤其是前十名全部都是美国的大学。除美国外,前五十名上榜最多的是澳大利亚,但也只5所学校。这说明美国大学的教育学学科傲视全球吗?不见得如此这也只能说统计指标的问题或者是计算方法的问题此次,教育学学科排名第一的大学是密歇根州立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排第一?我初看觉得很诧异,我一直都不知道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教育学能够排名第一,或许这一次是由于统计时间和指标的问题,密歇根州立大学更占优势。那么,问题来了哪所大学的教育学才能算得上排名第一?这方面从其他的大学排行榜来看就很有意思了QS 的教育学排名QS2019在有名的大学排行榜QS大学排名中,位居第一的是伦敦大学学院,从多年来看,伦敦大学学院已经连续5年排名QS教育学第一了,虽然这和QS是英国的教育机构有一定的关系,但也说明了伦敦大学学院的实力。伦敦大学学院作为英国最大的教育学机构,在教育学领域的项目和产生占到了英国的四分之一左右,师资规模也很庞大。USnews的教育学学校排名中则是多年将哈佛大学排名第一,斯坦福大学排名第二。另外,QS也是将哈佛大学排名第2或者第3,这样来看,是不是哈佛大学的教育学院从多种排行中更像是排名第一。哈佛大学从一开始就将教育学院的发展定位在研究生教育层次, 建院伊始就称其为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 (Harvard Graate School of Ecation) 。在教育学院攻读学位者通常已完成了文理学院的基础性学科学习, 进而以其宽广厚实的知识基础从事教育专业的研究性学习。学院除了授予教育博士和教育领导博士学位之外, 还在13个研究方向上授予硕士学位。2016年度,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有120位教师, 其中长聘教职及长聘教职轨教师42人 (其中多数为正教授) , 其余教师为双聘教授、访问教授、实践教授、专职研究人员和合同制讲师。再来谈一下软科的这个排行榜,与其说是世界大学教育学排名还不说是美国大学教育学排名。从本质上来说,教育学是要作为一门应用型的教育学科,毕竟任何教育都需要在教育实践中进行才算有用。对教育学进行化指标的排名就很难凸显各自的实力。一个真正成功的教育学院是能够培养致力于教育领域的人才,致力于改变教育的人。纵观世界各国,难道真的只有美国的大学才进行教育改革的研究和实践更好?说不定一些不注意的非洲国家能够拥有的小型教育实践项目也很具有价值和意义,更何况还有众多的非英语国家的教育者。大学排名的价值渐渐的超出了排名本身,排名是为了什么?虽然我也知道为了排名,教育公司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去收集和统计数据,但是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说,许多学校的数据并不能完全的被收集或者体现,这也是为什么各种排名都有缺陷,因为进行排名的背后也是通过数据的抓取来决定的,结果只能够根据教育公司所能够找到的资料来进行。这也是为什么各种不同的排名充满了各自的特点和不同。不过,从这次的教育学排名来看,也确实有点扯了。

是不愉也

世界顶尖教育学院:哈佛大学教育学院

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作为世界著名教育学院,有许多值得了解的地方。从世界排名来看,USnew教育学排名中多次将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列为第一名,QS排名一般列为第2或3名。总之,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依靠哈佛大学本身,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教育学院。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育学院一般不承担教育学科的本科生教育, 而是专注于各类本科后教育, 侧重发展研究生教育, 授予各类专业硕、博士或哲学博士学位, 培养研究生层次以上的教育研究、教学和管理人才, 并进行创新性的科学研究。哈佛大学从一开始就将教育学院的发展定位在研究生教育层次, 建院伊始就称其为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 (Harvard Graate School of Ecation) 。在教育学院攻读学位者通常已完成了文理学院的基础性学科学习, 进而以其宽广厚实的知识基础从事教育专业的研究性学习。学院除了授予教育博士和教育领导博士学位之外, 还在13个研究方向上授予硕士学位。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即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所专业学院之一, 简称哈佛教育学院(Harvard Graate School of Ecation) , 是该校十研究生院。哈佛教育学院建院以来, 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和国内影响, 成为一所世界一流的教育学院。哈佛教育学院的使命是“培养教育领导者, 创造知识, 以提高学生的机会、成就和成功”,其院训是“学以改变世界” (Learn to Change the World) 。哈佛教育学院成立于1920年, 其前身是1906年成立的教育系, 最早可追溯至1901年哈佛设立教育专业长聘教职 (tenure) 。1891年, 哈佛校长艾略特聘请教育实践经验丰富的哈努斯 (P.H.Hanus) 担任哈佛文理学院师范部代理人, 委托其承担哈佛与中学打交道的事务, 并担任该校暑期教师培训班授课及相关服务工作。哈努斯获得了教育专业长聘教职, 是第一位在哈佛获得长聘教职的教育学者。目前, 哈佛教育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多元化的师资队伍。2016年度, 该院有120位教师, 其中长聘教职及长聘教职轨教师42人 (其中多数为正教授) , 其余教师为双聘教授、访问教授、实践教授、专职研究人员和合同制讲师。由于教育学科是一个实践性较强、具有跨学科性质的学科, 哈佛教育学院努力建设一支背景丰富多元、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除全职教授外, 学院还聘请麻州教育厅厅长开设州教育政策课程, 聘请世界银行经济学家为学生分析世界银行对发展中国家教育政策的影响, 聘请总统聘任的国家教育科学理事会 (NBES) 成员在课上和学生讨论高校入学支付能力问题等等。哈佛教育学院是一所学科齐全的综合性教育学院, 涉及儿童道德发展、国际教育政策、教育组织领导、认知科学与认知发展、艺术教育等众多学科领域。仅从该院目前设置的13个硕士项目的名称 (艺术教育, 教育政策与管理, 高等教育, 人类发展与心理学, 国际教育政策, 语言与识字, 学与教, 心智、脑与教育, 干预科学与青春期辅导, 学校领导, 跨学科专业化学习, 教师教育, 技术、创新与教育) , 其学科分布之广可见一斑。这一般被称为专业硕士,是在13个学系中分别授予专业硕士学位, 学制为一年。哈佛教育学院还设有教育学科哲学博士 (Ph.D.in Ecation) 、教育领导博士 (Ed.L.D.) 、教育博士 (Ed.D.) 学位项目。教育博士是旨在促使成功的领导经验和教学、研究相结合, 为21世纪培养教育学者和领导者, 研究生毕业后常常从事大学教师、高中教育领导、决策者和研究人员等工作。教育领导博士的目标是使学生对教与学进行深刻的理解, 获得必要的管理和领导技能, 为学校系统、教育行政机构、国家政策组织、非营利性组织和私营部门等组织系统中的不同层次培养高级领导者, 最终创造性地实现美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哈佛教育学院的学科设置别具一格, 其学科领域大多围绕学习 (learning) 而设立。近年, 哈佛教育学院每年在读研究生数量大约为900人。从入学难度来说,相比于本科入学难于上天的入学率,哈佛教育学院的硕士入学率一般很高,特别是这种一年制的硕士,因为很多人都是工作后再去读的,通俗的说就是混一个文凭,也就被认为比较“水”,当然,国外的一年制的授课型硕士都不是强调学术,主要在于专业发展和获得学位,这也是一种或许硕士学位的捷径,当然要读博士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博士读起来还是很不容易毕业的。其实从实力上来说,哈佛教育学院实力强大和学生是没有多大的关系的,主要是因为学院吸引了大量的优秀教师,立足于哈佛的平台,这也是这类顶尖大学发展各类学科的一种优势。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 (NRC) 在其研究报告《教育的科学研究》中指出, 教育研究具有三个基本特点, 即跨学科、伦理关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哈佛教育学院的办学特色, 正是突出地体现在这些方面。在学术取向上, 该院注重基础研究和研究生教育, 教师培养规模较小。但是, 哈佛教育学院的科研和研究生培养都强调结合教育实践。该院教师即使在课上评析理论或讲授理论课程, 也都注意密切结合实践。过去, 该院招收博士生, 除教育心理学专业外, 其他专业都要求申请人拥有不少于三年的教育实践经验。教育是一种充满了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活动, 多学科视角能增进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哈佛教育学院秉承这种办学理念。例如, 哈佛教育学院教育哲学教授谢弗勒 (Israel Scheffler) 曾组织一项关于人类潜能的研究, 吸收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学者参加, 该项目定位为“走向实践的理论”, 研究者头脑中始终想着教育实践, 努力整合不同学科的资源, 注重不同学科相互印证, 将多个学科与有关价值和决策的问题联系起来。近年来, 哈佛教育学院率先开辟的心智、脑与教育 (Mind, Brain, and Ecation) 研究更是跨学科教育研究的典型。在美国乃至全球的教育学院中, 哈佛教育学院是勇于创新的一面旗帜, 率先设立了一些引领潮流的项目, 如1952年设立的改进艺术教育的零点项目(霍华德·加德纳曾经多年担任零点项目负责人)、20世纪80年代设立的生涯中数学和科学教师项目、1920年设立的教育博士项目、近年设立的教育领导博士项目, 以及近年开辟的心智、脑与教育研究领域及其硕士项目。哈佛教育学院成立即采用教育研究生院这一别具一格的称谓。近年, 哈佛教育学院取消了系的建制, 围绕研究主题设立了一系列研究中心、项目和行动计划。哈佛教育学院可能是全球第一所取消学系建制的教育学院, 其实际效果如何, 是否会引起其他教育学院的效仿, 值得期待。在近百年的办学历程中, 哈佛教育学院产生了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 其中最著名的是柴尔(Jeanne Chall) 的识字研究、加德纳 (Howard Gardner) 的多元智能理论、拉塞尔 (Gerald Lesser) 对《芝麻街》形成的关键作用等。从1920年建院以来, 哈佛教育学院培养了近27 000名学生, 并且有大量的各类教师、教育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在该院接受过培训, 该院毕业生和校友活跃在教育研究、政策制定和实践领域, 以及教育学科以外的政界、学术界和工商界。令人惋惜的是, 与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为现代中国培养了胡适、陶行知、蒋梦麟、郭秉文等一批著名教育家和教育学家, 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现代教育进程相比, 哈佛教育学院对中国的影响较为有限。20世纪80年代以来, 国内也有一批学者前往哈佛教育学院留学、进修访问或讲学, 他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活跃于海内外教育界。哈佛教育学院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在美国国内和国际上享有盛誉, 但是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而是道路坎坷、困难重重。在强调基础学科、文理学院处于主导地位的哈佛, 几代教育学院人为把教育这个“动荡的学科与专业”建设成一个能在哈佛安身立命、赢得文理学院师生和校领导尊重的完全学科而不懈努力, 可谓忍辱负重、历尽艰辛。哈佛在19世纪末才开设教育学课程, 比印第安纳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密西根大学晚了半个世纪。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 哈佛教育学院的声誉与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芝加哥大学教育系相去甚远。在20世纪, 哈佛教育学院也曾因经济萧条或自身难以获得外界认同而导致募捐困难、财务紧张, 两度面临关门危机。哈佛在1920年成立教育学院当年即设立教育博士项目, 但直到2014年该项目才得以转变为教育学科哲学博士项目, 并且其学位由教育学院与文理研究生院联合授予, 而美国有些教育学院早在一个世纪前就已经设立教育学科的哲学博士项目了。对“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哈佛教育学院来说, 最大的挑战可能不是如何保持教学、科研和服务卓越以赢得国内外尊重, 而是如何与利益相关方携手合作以累积更大的学术势力, 在哈佛内外争取更好的学科学术认同与专业影响力。

她是北大“国产”博士,31岁获世界科研大奖,全球仅3人

文/文墨北京大学作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的振兴和发展、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据不完全统计,北大的校友和教师有400多位两院院士,中国人文社科领域有影响的人士很多也出自北京大学。所以北大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如今的北大,不仅成为世界名校,还是我国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从北大建校至今,已经为我国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这些优秀学子令北大骄傲和自豪。其中,有一位女博导,更是让北大引以为傲。她就是黄芊芊。2019年接近尾声时,第65届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国际电子器件会议在美国旧金上举行。这次会议上北大博导黄芊芊成为最耀眼的人物,这源于她31岁就获得了2019年IEEE电子器件学会青年成就奖。此次会议上获得这一奖项的,全球仅3人!而黄芊芊不仅获得此奖,还是亚洲地区唯一获奖者,也是该奖设立以来第二位中国科研单位的获奖者。这个奖设立于2009年,旨在激励、认可及支持在电子器件相关领域取得技术成就的职业生涯早期学者,每年只颁发一次。由此可见,这个奖项的含金量还是相当高的,分量非常重,想要获得此奖谈何容易。黄芊芊除了获得IEEE电子器件学会青年成就奖外,这些年,她也获得了很多其他大大小小的奖励和荣誉,可以说拿奖拿到手软。其中,她还入选了2017年中国未来科学家计划,而且又是2018年国家优秀基金获奖者,2019年当选为中国电子学会青年女科学家理事会理事,同年又入选了2019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通过黄芊芊获得的这些奖励和荣誉,充分证明了她是一位年青有为的科学家。就是这样一位成绩卓著的女科学家,却是北大“国产”博士,没有海外留学经历。其实,黄芊芊从小就是一位学霸,成绩非常优秀,从来没有让父母操过心。她不仅学习刻苦努力,还特别懂事,是大家眼中的乖乖女。因此,有很多熟悉她的人纷纷表示:确认过眼神,是别人家的孩子!在学校,黄芊芊也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三好生,成绩一直遥遥领先。她的高中老师回忆说,她自主学习能力非常强,逻辑思维能力也很棒,每次回答问题都条理清晰。2006年高考,黄芊芊最终以高分考入了北京大学,并进入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微电子学系学习,那时她才17岁。北大虽然是高手如云、卧虎藏龙之地,但黄芊芊也不甘示弱。大学期间,她的学习成绩仍然十分优异,最后圆满完成了本科学业。黄芊芊本科毕业后,完全可以向有些同学一样选择去国外留学深造。但她经过深思熟虑后,毅然决定继续留在北大学习。这也导致在她的学习简历中,没有国外留学这一页。2015年,黄芊芊顺利取得了北京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博士学位。这位由我国自主培养的博士,实力如何,我们通过她后来取得的成就,就说明了一切。所以出国留学可以深造,在我国顶尖学府学习同样是镀金,我们培养的“国产”博士一点也不差。2017年,博士后加身的黄芊芊,成为北京大学微纳电子学系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后摩尔时代超低功耗微纳电子器件及其在逻辑电路、神经形态计算等领域的应用。此时,她的角色又发生了变化,属于正式加入北大,成为北大发扬光大的后继者。而黄芊芊的工作,主要是围绕微电子器件的研究展开。我们知道,我国在微纳电子器件领域还相对于落后一些发达国家,有些技术一直依赖于国外,如果不加快改变这一局面,就会制约着我国微电子事业的发展。所以我们极需微纳电子器件研究能够尽快取得突破,这样我们也会摆脱国外技术的牵制。而黄芊芊研制出多种新机理超低功耗器件,打破了国际上硅基隧穿器件的亚阈摆幅纪录,实现了国际领先的综合性能水平。这对我国科研工作者来说,倍受鼓舞。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在众多科研领域还会迎来更多好消息。黄芊芊这样优秀的人才,虽然没有留学经历,纯粹是“国产”,但她的表现并没有让大家失望。这不仅证明了我国大学培养优秀人才的实力,还说明黄芊芊既有才华,又有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这么年轻漂亮又有才华的美女科学家,没有海归经历,仍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取得了巨大成绩。这不只是北大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的自豪。我们更期待她的研究捷报频传,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金刚经

他是全球10大科学家之首,18岁攻读麻省博士,破解世界百年难题

提到《Nature》(中文译名《自然》)杂志,很多人或许都如雷贯耳,它是世界顶级国际科技期刊,如果以国内高校做类比,它就是北大清华一般的存在。许多学术界大牛都以能够在这份杂志上发表论文为荣,而就在前不久,《自然》公布了2018年度科学人物,却引发了学术界的一次“地震”与关注。因为,在这次《自然》杂志评选而出的10大科学人物之首是一个95后的年轻人,他来自东方的古老国度——中国。当人们看过他荣登榜首的原因之后,无人不惊讶赞叹,他在凝聚态物理领域中的科研发现一举解决了困扰世界107年的难题。曹原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凝聚态物理领域”境界太高了,闻所未闻,犹如天书。具象化的讲,这位来自中国的95后年轻人发现了石墨烯超导,可以让电子实现零电阻流动。那么,这个发现的意义在哪里呢?奶爸就带大家了解一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能源——电,在传输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能源损耗,有接近7%的能源热流失,这个问题早在100多年前就被探知,但是一直是能源公司无法解决的问题。直到1911年,荷兰的一位物理学家莫林发现了一种实现电子零电阻的传输材料,这种材料就被称为“超导体”,而莫林也凭借这个发现荣获了当年的诺贝尔奖。0为正六边代表石墨烯碳环结构但是,莫林发现的这种材质却无法应用到日常实践中,因为要想实现这种零电阻的条件,必须要使外界环境温度达到零下273摄氏度,也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绝对零度。来自中国的95后年轻人的发现——石墨烯超导却一举解决了这个问题,当他把科研论文投给《自然》杂志后,《自然》杂志甚至破天荒的一天连续刊登了他两篇相关论文,可见,这个学术界权威盛誉的科学杂志对于这个年轻人的发现是多么的欣喜若狂。这个来自中国的95后年轻人叫做曹原,他能够最终实现让无数人羡慕钦佩的成就,和他小时候接受的教育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小他就是一个挑破捣蛋的家伙,和老师顶嘴;为了看教室里座椅的结构,直接动手拆;做实验没有硝酸银,他居然把家里的银镯子偷偷的找出来合成……这些在有些家长被视为“破坏”的行为,却被曹原的父母所理解,并且为了支持曹原的好奇心,他的父母还有特意去购置了很多物理和化学的实验器材。曹原(左)父母的支持让曹原从小就养成了勤于思考,善于动手的学习好习惯,这给他进入学校之后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助力。他的兴趣爱好即使到了高中也从未减退,在繁忙的学业中,总能合理的安排时间,抽空在自己的小小实验室中鼓捣自己的猜想。曹原说,学习最重要是要有热爱的兴趣和钻研的能力,这些除了父母的包容和支持外,也离不开学校的因材施教。他的自小就在超常班中学习,1个班级3个学生6个老师,老师会根据孩子的特长有针对性的培养,这让曹原的天赋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别人从小学到高中需要12年,他只花了3年时间,14岁就以669分的优异成绩被中科大录取。曹原获郭沫若奖学金进入大学之后,曹原依旧保持着求知如渴的好学态度,经常会拿出一些古怪的问题去找教授探讨。大学二年级,他在曾长淦教授的指导下开始接触石墨烯的理论研究。在中科大,他去过美国密歇根大学游学,被牛津大学选中去做过科研实践。18岁,同龄人还在为高考奋斗时,他已经大学毕业被推荐至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来到这所全世界都知名的顶尖学府,曹原也遇到很多困难,错失研究专业让他沮丧过,课题屡次受挫让他气馁过,但是,这接二连三的打击并没有让他一蹶不振,第二天,他鼓起信心,再次出现在实验室。正是,这种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曹原获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通过曹原的成长历程,不可否认他的成功与异于常人的天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奶爸认为,他自小接受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也是影响他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身上所具备的优良品质和学习精神,正是靠着家庭和学校培养而出,这一点值得每个人深思与学习。各位看官你们认为呢?

视之无形

常博士谈教育:在20年后的世界,孩子会从事什么工作?

你还记得2000年,那个时期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吗?你可以把关键词写下来。再想想看,2000年那会儿,你的生活有哪些东西,今天已经没有了?当你写下来时,会发现,我们已经失去了很多曾经的乐趣,在20年后的今天享受着另外一种景象。这是2019年,MIT麻省理工学院评选的全球十大新兴技术:灵巧机器人、核能新浪潮、早产预测、肠道显微胶囊、定制癌症疫苗、人造肉汉堡、捕获二氧化碳、可穿戴心电仪、无下水道卫生间、流利对话的AI助手。对这些技术,你听过多少?但它们每年都在更新迭代,都有层出不穷的新的技术出现,正在一点点改变这个世界,改变每个人的生活。过去20年,我们所经历的技术飞跃带来的世界改变,远超过过去200年的速度。于是,有个严峻的教育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都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我要问的是,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今天的孩子,未来人生的顶峰,最需要从小开始学的能力,是在什么时候发挥作用?其实不是高考的时候,而是35岁的时候,在他这一辈子职业最顶峰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创造力。因为我们的孩子将面临技术为王、万物互联、机器遍地的时代,社会不再需要仅靠智商和经验支持的工作人才,而越来越需要拥有创造力的复合型人才,需要他们拥有跨学科交叉知识和能力。你看看20年之前,再想想20年之后,谁能想到20年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科技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一个普通人的想象,太快了,快到常人都难以感知或者理解。今天已经有飞行汽车公司了;已经有企业开始进行太空采矿的技术研发了......按照现在技术发展的速度,20年后,我们的下一代,很有可能会在外太空工作。如果你想像不到孩子未来的世界,那么你能告诉我今天的教育,到底该如何为孩子做准备?如果希望内心笃定,明明白白,那有两个方法:研究教育发展趋势,了解世界发展格局。在全球教育领域,有一个很知名的全球教育评价研究项目,PISA。这个项目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举办的针对15岁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研究项目。从2000年开始,每3年进行一次测评。包括美国、中国、英国、日本、巴西在内的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万学生参加。评价什么呢?三个核心内容:阅读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阅读会帮孩子建立对万事万物的认知和价值观,会输入大量的知识积蓄,为未来的某一天创新爆发积累能量。数学会帮孩子建立逻辑思考的方式和能力,即便未来他不是数学家,但至少他对事物之间的分析和判断有一定方法和内在方式。科学会帮孩子建立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和兴趣,会帮他建立探究的方法和深入研究的能力,这样的方法和能力会促使他未来可能成为有用的人和对拯救或改变世界有价值的人。我坚持一个观点,在孩子学龄之前,不要过于深入学习某一项技能或者特长,除非你已经明确找到孩子的天赋。我们应该给予孩子的,是帮助他打开一扇又一扇未知的大门,让他勇敢走进去,去探索,去感受,去体验,去学习。只有经历这个过程,孩子才能感知到内心最深处,对某些未知内容进行学习和探索的欲望。这个过程就是寻找和建立内驱力的过程。一切创新的基础,来自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径!而真正的源头,就是来自于兴趣。真正的兴趣是需要发现和培养的。有人说,带孩子去上兴趣班,孩子对什么课程都有兴趣。这种兴趣,可能只是即时性的好奇心。真正的兴趣是建立在初步的理解基础上,而萌生出后续长期的、持续的、深入的探索。

小倩

18岁牛津学霸惊艳全球、26岁女博士5学位加身,华人学生的神话!

优秀的定义有许多,但在优秀这条路上,我更钦佩那些走出自己成功道路的人,因为记录、成绩、奖项,这些荣誉的大满贯远没有尽头,只要你在努力,你就可以创造你自己的成功!即使身在异乡,前路困难重重,但依旧有人正在前行!18岁女学霸惊艳世界近日,一位名叫Cecilia Zhao的华人牛津女学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而这全都是因为她在一场牛津大学的辩论赛中,以自信、智慧、美貌惊艳了世界。Cecilia当天牛津大学辩论赛的辩题是:“科技帝国的崛起威胁社会发展”。伴随着主持人的介绍Cecilia Zhao在现场数百专业人士的注视下缓缓起身,她身着一袭性感的银色闪片晚礼服裙,脸上精致的妆容和自信的举止姿态,散发着优雅、自信、性感、美艳的气息,她迅速吸引了全场的目光。在场的外国网友都是满眼肃然起敬,面对这位来自东方的中国女子,从一开始的现场寂静,到最后的掌声震耳欲聋。独特魅力的东方女学霸瞬间迷倒了一票外国友人。被惊艳到的外国网友们纷纷表示:全程看脸,完全不知道她在说啥!"她真是太迷人了!""她太美了!"网友评论“没听到她说什么,但是我非常同意。”网友评论与人们纷纷赞美她的美貌相比,我更佩服Cecilia Zhao的是她正在改变了外国人对中国留学生的刻板印象。她正在以自信的姿态诉说着新一代华人的全新面貌。18岁少女的“学霸养成记”Cecilia Zhao目前正就读于牛津大学,她的成长历程简直就是一部标准的“学霸养成记”。Cecilia Zhao1998年出生,儿时的她已经展现出了非凡的一面。当身边大家还沉溺在动画之中无法自拔时,她已经学会了关心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时常独自坐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看着世界新闻。在她9岁时,在别人正在玩耍嬉闹的年纪,她却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勇敢果断的决定出国学习。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去见识西方国家的社会风貌。女儿从小就已经有了十分成熟的一面,Cecilia的父母对于她的选择十分尊重,加上她的表姐在英国生活最终9岁的Cecilia踏上了英国求学之路。Cecilia一个9岁的孩子,只接触过最简单的英语。孤身一人进入到英文交流的孩子们中间,对于当地的风俗习惯完全不懂。交流障碍、文化冲击、被孤立,但这个坚强的小女孩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因为Cecilia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求出国。她不仅要成为学习最好的那个,更要成为人群中最耀眼的那个,她不相信教条,更不认为华人都应该低调,她想让自己的光芒闪耀全世界。很难想象这是一个9岁孩子的想法但是Cecilia这样决定了,也一直在为这样的目标奋斗着。她苦练英语,当别人玩耍的时候,她在练着发音背着单词,当别人已经上床睡觉的时候。她在一个个字地去翻译了解英国社会,玩命的学习方式让她迅速积累了很多知识。知识让她变得强大,她开始慢慢融入学校,融入学生群体,更凭借自己天才的头脑,成为了其中的领头者,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目标,在高中成为最耀眼的那一个。Cecilia的高中是Woodhouse Grove School,一间高级精英学校。其中的学生都来自于所谓的上层社会群体,家庭背景优越。学校在学习成绩之外,更注重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对学生而言,想要优秀就要同时兼顾学业与运动、社交等方方面面。但就在这个天才云集的地方,Cecilia也是最学霸最全能的那一个。Cecilia英国高中每学期有三门课程,作为精英学校Woodhouse Grove School的三门课程尤其专业,考核严格,任务繁重,很多学生一学期努力都无法得到三门课程的优秀。但Cecilia在这里创造了一项纪录!这位中国姑娘选择了6门课程,这也是别人的两倍!其中包括高等数学、经济、地理这样公认超难的学科当时很多人都觉得她疯了原本名列前茅的成绩,一定会被这个举动瞬间拉跨。然而结果让全校为之叹服!Cecilia修读的6门课程不仅全部修完,更是在高考中拿到了6门A+。这个成绩换算一下差不多就是高考状元的类型。这一夸张的记录被英国利兹市媒体疯狂报道。Cecilia的高中Cecilia与高中同学Cecilia不只是埋头学习,她成为了Woodhouse最全面的学生“全校越野队队长”、“利兹市美式篮球队员”等头衔,证明了她在其他领域同样有着统治力。Cecilia打篮球最终她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被牛津大学录取,也是全校唯一考入牛津大学的学生。她拿着最高等级的奖学金,开始了她崭新的大学校园生活。也开始书写她自身全新的学霸记录。Cecilia与同学牛津辩论社(Oxford Union),就是她第一个要征服的目标。这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辩论社团,在全世界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被称为西方世界言论自由的终极堡垒。辩论赛场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并不容易,牛津大学辩论社不仅有着195年的历史,对于外籍尤其是外籍女性的态度,也并没有十分友好,华人女性想要成为其中的辩手难度可想而知。Cecilia与老师牛津大学辩论社录取采用投票制,进入牛津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她用了整整半年的努力去准备这次竞选,为了一天的闪耀,她付出的辛苦难以计数。结果是喜人的,她以最高票加入了辩论学会,成为了学会中的委员,但是委员并不代表可以成为中心。她的目标也不是辩论会的普通会员,她想要的目标更高!Cecilia第二个学期她竞选辩论学会的常委,当时和她竞争的有13个人,大部分都是白人男性。很多人都不看好她能成功,但姑娘用自己的实力给大家上了一课,当个人实力达到一种境界时,种族、肤色、国籍都无法限制他们散发出自己的光芒。最终她以超过第2名几十票的成绩,成为了辩论学会的常委!这同样是一个记录,她是第一个当选牛津辩论学会常委的华人女性。Cecilia当选了常委不久她突然得到了一个通知,自己提交的关于“科技与未来”的辩题将成为下一次辩论的核心,而这个时候距离下一次辩论会只有4天时间。在这样一个高尖端的知识殿堂中辩论,也是她作为常委第一次登台,辩论的主题还是她的选择,她不仅要把这一次的辩论准备的完美,同时还有三篇论文要做...经过几天的通宵努力,论文写完了,那一份专业论点充足的稿件同样成了辩论会的焦点。网友表白所以,我们才看到了一个不仅性感撩人,而且论点清晰专业的华人女辩手,同样凭借自己的完美表现,Cecilia刷屏了整个世界!她第一次成了世界的焦点,而这个时候她刚刚大一她征服牛津的路才刚刚开始。对于Cecilia来说...大学已经开始进入了社会,她除了要在学校里面成为金字塔尖的存在。同样开始为了自己的未来做规划。她获得了麦肯锡的春季实习机会,这次实习的选拔率2%,2000人中只选择40人,而Cecilia则是成功入选的那一个!Cecilia正如老话所说的,美丽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同时兼顾美丽的容颜和顶级的学识,这样的人少之又少,而她则做到了。Cecilia一个有野心、有容貌、有智慧、更在努力拼搏的华人少女。就如她自己说的路还长,我会取得更多的成绩,成为全世界最闪耀的那一个。26岁女博士5个学位加身16岁就考上北大,之后“拿学位拿到手软“,现年26岁的她先后拿到了2个本科学位,2个硕士学位,1个博士学位,这位超级学霸名叫戴韵。戴韵在学习从北大毕业后,她调转人生方向,去美国加州大学从零开始攻读教育人类学。这是美国最难毕业的文科博士专业之一,平均8年毕业,但她却在18个月完成。戴韵与老师她的人生并不是按部就班,其中也有一些突然的变化。还在北大读研时,她认识了现在的导师Judith Green,一位美国知名教育人类学家。Green教授觉得这个年轻人思维活跃,善于思考,也勤于学习,认识一个月后,邀请她跟自己读博。仅花了半天,她就决定去了。在此之前,她还做着财经记者的梦,教育学博士从未出现在她词典中。戴韵作这个决定时,她不是毫无压力。跨专业学教育学,还是难得出名的教育人类学,美国教育学博士平均8年毕业。但更大的压力来自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女生二十几岁出国读博士,就像一场赌博,拿理想和青春对赌,赢了或许有个未来,要是输了,三十几岁还是一无所成,结婚生子等社会压力像一座座大山。面对压力,她说“我还年轻,路还很长。人生现在就定型,太没意思了!”就是这样的率性和坚定,让她一路越走越辉煌,书写了自己的闪耀人生!勇于做出选择,并且为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每一个困难对他们来说都不是问题,也正因为这样他们的每一步都活成了自己的模样,也活成了令人羡慕的样子……你的未来有无限可能开挂的人生你也可以拥有,首先坚定自己的目标,然后一步步付出、坚持,走过每一个荆棘和坎坷,迎接你的将是光明!每个平凡的你都有成功的可能,就像Cecilia Zhao说的那样:“我不是最美的,你或许也不是”但是我们一样可以努力,走出人生的千万种可能。从现在开始,一点也不晚。

召南

全球“最豪”大学,投资100亿美元,每年只招500人,限硕士和博士

在中国,最有名气的大学莫非就是清华北大,这两所大学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是相对于全球的大学来说,知名度就没有那么高。每个国家最重视的就是教育的问题,只有抓好教育,国家才能够进步和发展,但不同的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所以在教育上的投资也是有差距的。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它的名气却很高,它在全球最富有TOP 50大学” 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相对于其他的学校,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算是一所全球“最豪”大学了。大学建校时的总资产是100亿美元,这所大学的建设为了促进沙特阿拉伯和全球的科技研究水平,同时这所大学里面具有的设备仪器都是全球最先进的,为的就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最优质的环境,而且还配备了最知名的科学家以及个领域的专家进行一对一的教学。这所大学最特别的地方就是,每一年的招生要求是限制在硕士和博士生当中,同时它也是面向全球进行统一招生,但只会录取500人。可想而知的是,想进入大学是多么苦难的一件事,全球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数量非常的庞大,而要在这么大的一个数据中脱颖而出,那必须有出众的知识水平。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所在地非常的与众不同,因为它选择的是在一个红海边的小渔村,为什么这么一个大型的学校会选择在这偏僻的地方呢?原因是这里不仅具有天然的港口,还有这个国家少有的红珊瑚保护区。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占地面积逾36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36平方千米,包括一处将被保留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作为大学的海洋保护区用于研究,全力打造一所全球一流的科技大学。能够在这所大学读书的人,不仅象征着国家的栋梁,还在某些领域上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专家。这么一所全球最豪大学,老师的工资待遇一定也是最高的,以刚拿到博士资格的助理教授来说,约等于美国大学同级的两倍到三倍,另加薪水的50%的海外生活津贴,则约等于美国同级同行薪水的三倍到四倍,一年的薪水大概在15万-24万美元。你是怎样看待这所全球最豪的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呢?欢迎你的留言与评论。

孔雀镇

美的发布人才规划:2021年在全球引入2060名博士硕士

9月30日下午,顺德区召开2020年顺德区人才工作大会,会上,美的集团总裁助理、人力资源总监刘敏作为企业代表发言,介绍了美的集团才人才引入、人才培养方面的情况和举措,以及美的未来人才规划。 集团研发体系已有超3500博士硕士刘敏表示,2020开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面对市场表现出的种种变化和趋势,美的集团秉持长期主义思维,以战略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坚持“产品领先,效率驱动,全球经营”三大战略主轴,进一步夯实经营基础,坚持以用户为中心,推动业务变革。目前,随着美的的业务转型、新业务拓展及全球化的进程,目前集团在人才引入方面进一步加大了力度。重点关注高层次技术人才、全球化人才和高潜力人才。在高层次技术人才方面,科技领先是美的集团的重要战略,过去几年美的建立了三个一代的研发体系,加大了对先行研究的投入。除了集团的中央研究院外,各事业部也都设立了研究院体系,重点关注基础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研究。并在美国、日本、德国、奥地利等地建立了多个海外研发中心。目前集团研发体系博士超过500人,硕士3000余人。近期在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等领域我们引进了一批具有非常高专业水平的专家,并通过他们进一步加强在这些领域的人才招聘力度,并在内部设立了专门的团队负责专家的搜寻、引进和服务工作。全球拥有3万海外员工每年校招2000+在全球化人才方面,美的集团在全球拥有超过3万名海外员工,海外业务占比超过40%,并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虽然全球化趋势近期有一些变化,但是能推动全球经营的人才仍会是我们人才引进的重点,包括具有丰富全球企业管理经验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带领多元团队的高阶管理者。同时,在高潜力人才方面,刘敏表示,引进优秀的年轻人,并加快成长,也是美的人才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美的集团每年都要完成2000+人的校园招聘工作,其中硕博占比超过50%,覆盖国内所有双一流院校以及海外知名院校。每年不低于5亿元用于人才培养与领导力培训“我们认为,要保留人才,最重要的是要给予他们发挥的平台以及开放平等的企业文化。”刘敏表示,在培养上,每年不低于5亿元的培训投入打造各层级的专业能力和领导力培训体系,推动“学和用相结合,培训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实践,帮助员工将培训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绩效。同时,内部机制从“跨职群轮岗、竞聘、调动”等方面着手,帮助员工拥有更大的发展平台,建立更全面的知识和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激励机制上,荣誉和薪酬两套体系互相配合,让人才获得认同感,并保障他们的收入竞争力。2021年计划在全球引入1900名硕士160名博士人才刘敏表示,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要素市场化改革,伴随着国家政策的指引,以及美的集团自身发展的必要性,为了打造“建立以用户为中心,数据驱动的全球领先科技集团”,美的集团未来人才的引入方向,势必要更加聚焦在高学历、多领域专家型人才。据介绍,2021年美的集团计划在未来,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渠道,在全球引入1900名硕士人才,160名博士人才,重点聚焦在噪音、材料、仿真、电控、变频技术、算法、人工智能等方向。同时,我们也在进一步规划未来的新业务布局,并在这些新方向招聘500名以上的技术和关键人才。南都记者:路漫漫【来源:南方都市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