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学历鄙视链底端,居然是这些硕士生沙我

中国学历鄙视链底端,居然是这些硕士生

首批三年制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的这一年,毕业生刚踏入求职赛道,迎面而来的第一问题却是——“非全到底算什么”。根据新浪舆情通8月的数据显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全网声量达到1.5w以上,一个月内登上两次热搜。国企央企利用系统后台剔除“非全”申请者、中石油长庆油田公然毁约、多地住房及落户补贴不包括“非全”毕业生……种种歧视引发热议。发声的除了“非全”群体,还有表示不服的路人:如果什么都统一对待,还要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干嘛?话题争议性因此直线上升。对于这一质疑,“非全”群体虽然感到愤怒,但心中也不禁问天问大地:如果培养的时候就全都统一对待,为何还要在我的学位学历证上标注一个“非”字?“非全日制”终究是错付了吗?过去,国家为了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特意为在职人员设立了联考,只要通过联考、完成学业,就能获得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这就是所谓的在职研究生。众所周知,在职研究生的考试门槛低,授课时间少,即使没有教育部颁发的学历证书,还是有很多人为了给简历贴金,纷纷加入在职读研大军。在这个时期,在职研究生的质量明显是不能与全日制研究生抗衡的,不仅缺乏学术氛围的浸染,而且存在不少高校放水招生的情况,低进低出成为在职研究生的水货标签。2016年9月,教育部出台关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的新政,政策规定当年11月30日之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照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也就是说,非全日制研究生取代了曾经的在职研究生,成为非脱产学习的一种新方式。然而,在社会公众以往的认知里,两者都是同等质量的“水货”。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查显示:超过70%的毕业生拒绝就读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主要理由就是毕业证书和学信档案上标注的“非”字不光彩。微博有一名博主曾经发起投票:如果时光倒流,你还会选择统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吗?同样是近70%的网友毫不犹豫选择了不会再读,个中辛酸只有读过的人才懂。知乎上有个楼主扔出一句痛心慰问:“非全日制的研究生们现在你们怎么样了?”首赞“XCPP”网友除了回应“极度痛苦,非常后悔”之外,还加了一长串的事实例证——“非全的培养实在太有‘含金量’了”。根据XCPP的讲述,学校对他的要求是前两个学期脱产和全日制的学生一起上课,不仅考试难度和全日制拉上同一水平线,学分要求也比全日制多。考勤、日常作业、课堂展示、论文提交、期末考试一样都不会少,连开学都要按规参加军训,XCPP抱怨的不是课业压力大,而是明明我这么努力修学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社会尊重。2016年,教育部曾在文件中明确要求: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要“坚持统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最最重要的一点是——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办公厅正式发布通知,许多人正是冲着它去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如果要来解读“统一标准,同等质量”这句话,那么非全日制研究生在网络上的义愤填膺,就不应该被讽刺为“狗急跳墙”。首先,非全日制研究生在2016年改革之后必须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录取分数线和全日制研究生并轨。相比过去的联考,在职人员攻读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难度直接攀升,在录取这一关就已经把许多学术诚意不足、报考动机不纯的人员筛掉。能够被录取的,基本付出了相当的业余复习时间。其次,非全日制研究生之所以能够在毕业时拿到学历和学位双证书,就是因为“统一标准”四个字在成绩考核环节贯穿始终。从入学录取,到科研成果、学分考试、毕业盲审,每个环节都不会因为所谓的“非全日制”而降低标准。学校用一种最公正的方式完成了“同等质量”四个字的验收。“唯学历论”不是问题的根源真正让非全日制研究生倍感委屈的,不是在校考核的严格,而是出校待遇的不对等。网络上声量最高的讨伐就是几乎所有私企,甚至某些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招聘都将“全日制”这一要求摆上台面,非全日制研究生被粗暴地划归“非”正规、“非”能力、“非”质量,他们作为硕士研究生被莫名其妙撵出了受益圈:某些地方政府的“人才引进”、“优才招聘”、“非普通就业”不面向非全日制;某些城市的落户补贴、人才安居、档案转移不接收非全日制;某些企业的招聘启事明确拒绝非全日制应聘,连下拉选项都消失不见……一系列社会性歧视直接引爆导火索。2020年8月,某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参加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和准格尔旗的教师招聘时,均被以“学历不符,非全日制学历”为由回绝,一则投诉激起“非全”群体在舆论场上的集体声讨。这并不是非全日制研究生第一次在就业市场上遭遇差别对待。早在去年12月份,某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海南中学的公开招聘中,经过三次公告进入体检环节,这本是一件双方适配、值得高兴的事,后续操作却让“非全”群体挨了一拳:“海南中学及有关部门未征得该同学同意、告知其有关权利,听取申辩,未经过复核程序,未制作公开招聘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决定书,未依法送达被处理的应聘人员就取消了其资格。”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的这一投诉,让非全日制研究生这一群体迅速占领舆论场。这无疑是在暗示“非全”群体修了一个不受待见的学位。“非全”群体的愤怒点不在于读了个“假”硕士,而在于你让我相信了无差别的培养标准,却没有给我无差别的竞争地位。都是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毕业的研究生,“非全日制”怎么就成了我不具备某某资格的正当理由?更何况,大多数非全日制研究生所付出的,远不是一句“反对唯学历论”能够补偿的。在教育部的统计数据中,相当大比例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当年的本科应届毕业生,他们不仅要承受高额的学费,还无法申请奖助学金、无法享受学校住宿。大部分学生在这三年时间里选择脱产学习,剩下的迫于经济压力走向临时职场。在家人眼里,“非全日制在读”等同于成人教育、考研失败,在学校眼里,“非全日制”意味着无权享受全日制学生福利。在企业眼里,“非全日制”群体是不明不白的毕业生,既不算应届,也不算人才,“非”字正式发挥否定作用,既然你“非”全日制,那我们公司也“非”你所属。有人觉得这是企业正常的风险偏好选择,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以学历为起点的就业歧视。但如果这个时候把矛头指向“唯学历论”的弊病,是不是就暗示了“非全日制研究生”这一学历掺水?“非全”群体该往何处去一项本来是为了给不同人群提供不同教育形式的善意增设,成为学生们避之不及的鸡肋。非全日制硕士学历在用人单位眼里还不如全日制本科,解聘和拒签事件频频发生,社会认可度低到连政府接收都受阻,投诉、信访、发稿等一系列怒而起之的操作只等来致歉和少数调整。想要解决这种培育和接收的失衡、选拔和后置的失衡、初衷和结果的失衡,或许仅凭相关部门一纸“平等”的提示是不足够的。2013年3月8日,武汉大学2014届毕业生春季校园供需见面会在该校工学部体育场火爆进行,2万学子挤爆见面会。/图虫创意从最原始的意义上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对象应该是在职人员才对,提高考试门槛也只是为了实现“同等质量”,然而政策调整的结果却变成:大部分在职人员无法通过统考初试,应届毕业生退而求其次攻读非全研究生,“双证”的质量是保证了,培养的主体对象却偷换了。有人提出,统考科目是不是应该针对社会人士做出方向上的调整,比如借鉴美国的研究生入学考试GRE、我国的MBA联考综合能力测试,用一般性通用能力测试来替代业务课考试。比如根据专业的设置,“按照社科类和工科类的划分,社科类增加阅读分析、审辨思维等内容,工科类增加数据处理、计算思维等内容”。难度可以维持,但方向是不是可以调整?针对性是不是能加强?也许这是未来非全日制研究生在选拔环节就要解决的失衡。也有人提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最大污点在于名字上的一个“非”字,社会凭证识人,取消名字差异或许能够最快找回“非全”群体丢失的权利。比如说“对达到毕业标准的硕士研究生一视同仁,在学信网及学历学位证书上保持完全一致,避免因差异化而引发误解和对立”。非全日制研究生要面对的栅栏还有很多,将来能不能真正享受到全日制有关的配套政策,能不能走出就业歧视的怪圈,能不能全面落实补贴落户政策,在突如其来的经济冲击下是否不再成为企业最先选择的替罪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很多壁垒要破。参考资料《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遭区别对待?“一视同仁”呼声高》,新浪舆情通,2020.09.06《一名非全学子对“非全”现状的见解》,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博主,2020.09.06《引爆“非全日制研究生”话题的网友受访:希望能为后人铺路》,钟煜豪,孙嘉璐,澎湃新闻,2020.09.03《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中“隐形失衡”问题探究》李骐,戴一飞,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02):32-38.今日互动你怎么看待,非全日制研究生面临的待遇?撰稿 | 峥峥编辑 | 秋裤排版 | 瓜子* 未标注来源图片来自网络原文首发于《新周刊》旗下公众号“有间大学”

去乐辞显

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水平评估结果首次公布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专业学位按类别进行水平评估,让办学者、学习者、用人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发展位势,很有必要。2016年专业学位水平评估试点工作启动,分别对法律、教育、临床医学(不含中医)、口腔医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艺术(音乐)等8个专业学位类别进行评估,全国符合条件的293个单位的65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全部参评。日前,这一评估结果公布。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迅速,已占据研究生教育的50%左右自1991年我国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类别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社会需求和认可度不断提升,专业学位毕业生日益成为社会各行业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来源。目前我国已设立47种专业学位类别。“这次评估所涉及的8个专业,都是设置时间比较早、开办的院校比较多、社会关注程度比较高的专业学位类别,除了规模最大的工程硕士博士因为正在进行学位类别的改革工作而没有参加评估试点外,应该说是专业学位教育很有代表性、很有覆盖面的一次评估,也对未来的评估推开打下了良好基础。”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黄宝印介绍。“专业学位在规模上已占50%左右,现在的主要问题是,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社会各行业越来越高并持续变化的要求之间仍有落差。”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杨斌表示:“由第三方提供的专业学位评估,是帮助院校认清需求、关注质量、推进改革、回归内涵的促进力量,也是对中国的专业学位教育多年建设的一次检阅。”据介绍,本次评估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包含“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培养过程”“学业质量”“社会评价”“质量保障体系”等6个一级指标。评估结果根据“专业学位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排位前75%的专业类别分为9档公布,前2%为A+。“基于评估工作中的关键数据,近年来专业学位主要发展成就与特点也展现出来。”黄宝印介绍,目前专业学位教育实践培养方式多元丰富,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已有较为显著的分向发展趋势;专业学位教育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及职业素养具有明显促进作用,高校培养质量的社会认可度达90%以上,有效满足了经济产业和社会行业的需求。此次评估紧紧抓住了“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根本“2017年底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所以,这一次的专业学位水平评估,是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同时,这一次评估更加紧紧抓住了‘人才培养’这个根本,所有指标都在有效地回答‘能否有效达成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问题。”杨斌表示。坚持以培养质量为核心,才能推动专业学位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本次评估引入学生和用人单位对办学质量的反馈评价,邀请了49万名学生和4万家用人单位,开展大规模的网络问卷调查。这对于帮助高校深入了解人才培养实际需求与现实差距,推动教育质量和职业需求的紧密结合,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高松表示,以“培养过程”“学业质量”“社会评价”为主的人才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引导高校从资源投入、学生成果、职业发展等方面关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相比,专业学位教育更强调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相较于第四轮学科评估重视人才培养过程的课程质量、导师指导质量、学位论文质量和国际学术交流等与学术学位相关度更高的指标,本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引入了‘案例教学’‘实习实践’‘校外资源参与教学’等创新指标,突出专业学位教育的实用性和综合性。”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柯杨说:“比如临床医学,评价指标全面考察了临床教学实践基地(附属医院)的综合实力,调查了临床教学效果,统计了附属医院的医疗和教学培训资源,包括体现学科实力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临床研究中心,体现教学实力的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示范基地,体现医疗实力的门诊人次、床位数等等。应该说,这种评价维度,对当前的院校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引性。”让评估结果对不同的院校真正起作用当前,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正在不断形成。与此相应,适应专业学位教育特点、符合专业学位教育规律的全面评价体系,也必须加快建立并完善起来。“我们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避免同类评估中经常出现的‘顶部院校庆功、多数院校阅后即焚’的现象,如何让评价出来的结果对不同的院校真正起到作用,让专业学位水平评估成为激发行业比学赶帮超、持续提升培养质量的促进器。”对此,杨斌提出了“奖励优秀、勉励赶超、鼓励特色、激励创新”4种方式。“‘奖励优秀’就是对于评成了A的院校,要挖掘好的做法,讲清成功的缘由,形成其他院校可以复制的经验;‘勉励赶超’就是对评估中进步明显的院校,特别是对那些院校整体基础不强,但某一类专业学位项目做得有声有色的,要给予专门表彰;‘鼓励特色’就是要避免评估带来院校趋同、千校一面的现象,这次评估按照不同专业类别设置了不同指标,是很有意义的尝试,但在同一专业类别内,如何让‘小而美’‘新而锐’‘窄而精’的办学项目被鼓励,也是一个需要努力的方向;‘激励创新’就是要抓住一些单项评价结果较为突出的院校,挖掘并推广其中行之有效的创新举措,通过评估使其在更大范围上得到同行的认可。”杨斌解释道。(记者 丁雅诵)

审死官

中国学历和学位的区别及认证(详细版)

※ 版权归新梦想环球教育所有无论是求职还出国留学,都需要提供个人的资料,其中就包括学位和学历,这两者有什么区别?自己的学位与学历在哪个网站可以查询?01学位学位是标志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达到规定标准的学术称号。我国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博士是学位的最高一级。由国务院授权高等学校可授予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可授予硕士学位、博士学位。高等学校的本科毕业生,成绩优良且达到规定的学术水平,则被授予学士学位。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或者是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硕士(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后,成绩合格且达到规定的学术水平,则被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学位的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在学位评定委员会做出授予学位的决议后,发给学位获得者相应的学位证书。符合上述条件所授予的学位证书国家予以承认。对于国内外卓越的学者或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经学位授予单位提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可以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学位类别学位分为学术型学位与专业学位两种。学术型学位按照学科门类授予,分别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专业学位虽也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但一般只设置硕士一级。各级专业学位与对应的我国现行各级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专业学位按照专业学位类型授予,专业学位的名称表示为“××(职业领域)硕士(学士、博士)专业学位”。2、学位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我国实施三级学位制度,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博士三级。我国的学位分级与高等教育的不同阶段相联系。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对各级学位的授予标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分别具体规定了各级学位获得者应具备的学术水平。3、各级各类学位证书颁发对象02学历学历是指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知识训练的学习经历。一个人在什么层次的教育机构中学习,接受了何种层次的训练,便具有相应层次的学历。我国目前国民教育系列的高等教育学历分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四个层次。高等教育学历文凭主要有三种,即: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结业)证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结业)证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结业)证书。03联系和区别学位不等同于学历,取得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的,却不一定能够获得相应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证书。而通过国民教育系列高等教育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学习取得学位证书者,则同时会获得相应学历证书。通过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博士学位的,以及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单证方式)的,只颁发学位证书,一般不颁发学历证书。04学位查询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简称“学位网”)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数据中心)主办,是中国唯一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综合信息门户网站。05学历查询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简称“学信网”)由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办,教育部指定的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查询唯一网站。学信网依托中心建立的集高校招生、学籍学历、毕业生就业和全国高校学生资助信息一体化的大型数据仓库,开通“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全国高校学生资助信息管理平台、内地高校面向港澳台招生信息网等平台,开通学历查询系统、在线验证系统、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和录取检查系统、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全国高校学生资助管理系统、学历认证网上办公系统等20余个信息系统。参考来源:1、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2、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

旦而田猎

关于毕业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教育部有了最新通知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近日,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上半年毕业研究生学位授予相关工作的通知,请各地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稳妥做好春季毕业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系统谋划夏季毕业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压实各方责任确保学位授予相关工作有序开展。通知要求,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高度重视,创新管理模式,做好学位授予工作精细预案。导师要加强与研究生的日常沟通,主动为研究生学习和撰写学位论文提供支持和指导。学生工作部门和辅导员要及时掌握研究生思想状况,做好心理疏导,加强人文关怀。各省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和监督,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研究生毕业、深造、就业造成的影响。来源:教育部网站征稿邮箱:718710799@qq.com编辑整理:刘旸审核:毕永华免责声明:图片来自原帖转载或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煤传媒,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事关300万人!教育部新规:让不合格的学生分流淘汰,给研究生学位“挤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导读:中国已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那么,如何严把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关,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9月28日,教育部官网发布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记 者丨王帆编 辑丨李博图/ 视觉中国近年来,中国的研究生招生规模近年来持续扩张,从2016年的约80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10万人左右,在学研究生更是达到了300万人。中国已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如何严把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关,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9月28日,教育部官网发布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表示,质量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此次印发《若干意见》就是要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从进一步规范管理入手,强化底线意识和质量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严格执行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质量控制,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敢于让不合格的学生毕不了业一直以来,研究生教育被认为是“严进宽出”,这对培养质量提出了挑战。上述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表示,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归根结底要体现在每一个研究生严格自律和自我提升上,要靠每一个学位授予单位严格把关。现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制度执行不严格、不到位。为此,《若干意见》以学位授予单位为责任主体,要求根据情况的新变化、新要求,对有关制度进行补齐补强,加强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的全过程质量管理,落实各环节主体责任,特别是要前移质量关口,完善和落实研究生分流退出机制,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按照培养方案进行分流退出。具体措施包括坚持质量检查关口前移,切实发挥资格考试、学位论文开题和中期考核等关键节点的考核筛查作用;加强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做好学生分流退出服务工作,严格规范各类研究生学籍年限管理等。从最近一两年的趋势来看,一些高校已经在执行分流淘汰机制。8月3日,南方医科大学拟对16名研究生作退学处理。四川大学在不久前一次性清退了200多名研究生,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也都曾发布硕博研究生的退学名单。江苏省曾介绍,研究生分流淘汰的主要原因有3个,一是无法完成学业,二是中期考核不合格,三是极少部分学术不端。对于学术不端的情况,此次《若干意见》也专门提到“健全处置学术不端有效机制”,其中,对有学术不端行为的当事人以及相关责任人,根据情节轻重,依法依规给予党纪政纪校纪处分和学术惩戒;违反法律法规的,应及时移送有关部门查处。对学术不端查处不力的单位予以问责。上述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表示,广大导师要切实履行立德树人职责,管理部门要把抓督查、抓执行贯穿管理全过程,坚决给学位“挤水”,防止“走过场”“做虚功”。强化导师质量管控责任图/ 新华社在研究生教育中,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除了教书育人之外,导师还需要严格把关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写作发表、学术水平和学术规范性等。《若干意见》也专门提出“强化指导教师质量管控责任”。具体而言,研究生导师不安排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关注研究生个体成长和思想状况,与研究生思政工作和管理人员密切协作,共同促进研究生身心健康。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导师要综合开题、中期考核等关键节点考核情况,提出学生分流退出建议。《若干意见》还专门强调了师德师风,提出学位授予单位建立科学公正的师德师风评议机制,把良好师德师风作为导师选聘的首要要求和第一标准。在提高导师的指导能力方面,《若干意见》提出,完善导师培训制度,各学位授予单位对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导师实行常态化分类培训,切实提高导师指导研究生和严格学术管理的能力。首次上岗的导师实行全面培训,连续上岗的导师实行定期培训,确保政策、制度和措施及时在指导环节中落地见效。在导师的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方面,《若干意见》提出,将研究生在学期间及毕业后反馈评价、同行评价、管理人员评价、培养和学位授予环节职责考核情况科学合理地纳入导师评价体系,综合评价结果作为招生指标分配、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奖评优等的重要依据。对师德失范、履行职责不力的导师,视情况给予约谈、限招、停招、取消导师资格等处理;情节较重的,依法依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此外,《若干意见》还提出,完善导师和研究生申辩申诉处理机制与规则,畅通救济渠道,维护正当权益。当事人对处理或处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学位授予单位提起申诉。本期编辑刘巷

所作所为

重磅!研究生学位论文作假将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近日,为促进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切实提升研究生教育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全面从严加强管理,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健全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压实培养单位主体责任。培养单位要完善质量控制和保证制度,抓住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论文评阅和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落实全过程管理责任,细化强化导师、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权责,杜绝学位“注水”。推动培养单位探索建立学位论文评阅意见公开等制度,合理制定与学位授予相关的科研成果要求,破除“唯论文”倾向。加强教学质量督导,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强化导师岗位管理,全面落实育人职责。培养单位要严格导师选聘标准,加强导师团队建设,明确导师权责,规范导师指导行为,支持导师严格学业管理;将政治表现、师德师风、学术水平、指导精力投入等纳入导师评价考核体系。加强兼职导师、校外导师的选聘、考核和培训工作。建立国家典型示范、省级重点保障、培养单位全覆盖的三级导师培训体系。鼓励各地各培养单位评选优秀导师和团队。——加强学风建设,严惩学术不端行为。培养单位要完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将科学精神、学术诚信、学术(职业)规范和伦理道德作为导师培训和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内容,把论文写作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抓住研究生培养关键环节,健全学术不端行为预防和处置机制,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力度。——完善质量评价机制,破除“五唯”评价方式。聚焦人才培养成效、科研创新质量、社会服务贡献等核心要素,健全分类多维的质量评价体系,扭转不科学的评价导向。鼓励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诊断式评估。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测,探索开展毕业研究生职业发展调查。——加强外部质量监督,严格规范管理。统筹运用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质量专项检查、学位论文抽检等手段,强化对培养制度及其执行的评价诊断。严格规范培养档案管理,探索建立学术论文、学位论文校际馆际共享机制,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作为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动建立优秀学位论文示范制度,鼓励培养单位和学术组织开展优秀学位论文评选。扩大学位论文抽检比例,提升抽检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对无法保证质量的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撤销学位授权。对问题严重的培养单位,视情况限制申请新增学位授权。来源:微言教育

自言自语

硕士研究生扩招中国研究生招生人数及毕业生人数分析(图)

近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明确,将扩大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较去年同比或增加18.9万人。扩招没有采用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投放,招生在一些重点领域,特别是公共卫生领域增加了名额。研究生扩招研究生扩招始于2003年,2005年以后出现了研究生数量大于本科生的情况。我国高校曾在2009年前后,降低研究生扩招的幅度,但近年来借研究生培养结构调整,增加专业硕士,在2015年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比例达1:1,一些高校还在增加研究生招生。2017年研究生招生大幅增加,招生规模达突破80万。2019年研究生招生人数突破90万人。就此推算,扩招之后,今年的研究生招生规模或将达110万人。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据教育部数据,2018年全国研究生培养机构815个,其中,普通高校580个,科研机构235个。目前,全国现有44万左右的研究生导师、1.2万个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研究生扩招,中国用培养能力和承载能力。研究生毕业人数节节攀升随着研究生的扩招,近年来高校研究生毕业生人数持续上升。2010年研究生毕业人数招生人数38.36万人,2013年研究生毕业人数突破50万,2018年研究生毕业人数再创新高,突破60万。2019年研究生毕业人数64万人,较上年增长5.9%,增速有所扩大。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以来,研究生未毕业人数有所扩大,2019年未取得研究生毕业的人数达27.7万人。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文章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气母

中国大学研究生院谁最牛?

大家都天天知道大学排行榜,北大清华肯定是中国大学的第一名,第二名,这个一点毫无疑问,其他华东五校实力也都很强。不过一般说到大学,都觉得大学和高考相关,而现在都流行考研了,考研的朋友都知道,实力比较强的大学,比如211、985大学的考研都有所在大学的研究生院负责,那么不少人问,研究生院实力和大学实力是不是相关的?我可以说,研究生院的实力基本级相当于大学的实力,不过最牛的大学研究生院不一定是最牛的。比如新中国成立以来,清华北大一直是最牛的两所高校,但是他们的研究生院却不是最牛的,今天小编就来介绍一下,那些比较牛的研究生院。而且有的大学不止一个研究生院,比如清华大学就有两个研究生院,而北京大学也是有2个研究生院。而哈工大的深圳研究生院,现在已经变成了哈工大(深圳)校区。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中科大研究生院中国最早的研究生院是那个研究生院?很多人以为是清华北大,其实错了,最早的研究生院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科大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是经国务院批准创办的中国首个研究生院。1981年,学校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后俩中国科大研究生院演化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再后来变成了中国科学院大学认真看我文章的图,就发现,中科院大学就是以前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玉泉路校区,也就是以前的中科大研究生院,不过中科大研究生院到底和中科大什么关系呢?很多中科院大学的人,说中科院和中科院大学是一体化的,也就是说中科院就是中科院大学,所以中科大是中科院的儿子,所以中科大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儿子。这个说法受到中科大的强烈不满。根据相关文件,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是中国科技大学的一部分,只是有一定的独立性,所以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是中科大的儿子才对。所以真要轮关系,国科大应该是中科大的儿子-中科大研究生院演变而来,所以,应该说国科大是中科大的儿子才对。其实目前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中科大都是隶属于中科院,是兄弟关系。中科大研究生院(国科大),非常厉害,中国首批18个博士,6个来自中科大研究生院。中科大研究生院(国科大),非常厉害,中国首批18个博士,6个来自此校。中科大研究生院,就是现在的国科大,奇怪的是,国科大没有研究生院,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研究生院。根据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国科大30个学科被评为A类,其中A+学科18个;在2019年1月公布的ESI最新数据中,国科大国际排名88位,位列内地高校第一位。其他研究生院国科大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研究生院,以前有不少这样的研究生院,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等。不过大学研究生院里面,清华北大应该是最强的,如果按照学科评估来说,北大研究生院最牛,清华研究生院第二。单纯看学科评估,北大清华最厉害,浙大也很厉害,这些高校的研究生院都很厉害。目前基本上越牛的大学,研究生院越牛。老铁们,你们说国科大牛,还是清华北大牛?1,中国带“技术”的大学,最强是中科大,其他几个你可能第一次听说2,中国大学研究生院排前20名的大学有哪些来源:高校专业那些事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中所选图文来源互联网,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土银

在职研究生都在哪儿报名?不止研招网一个

在职研究生有三种不同的报考方式,分别是:同等学力申硕、非全日制研究生、中外合作办学硕士,每种方式的报名网站是不同的,下面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一、学校官网:报考方式:同等学力申硕、中外合作办学硕士在职研究生招生院校众多,个别学校会在自身学校官网开设报名入口,若报考这类学校可以在学校自身官网报名。二、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简称“学位网”)报考方式:同等学力申硕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数据中心)主办,接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指导,是中国唯一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综合信息门户网站。在每年的3月份进行全国统一网报,具体报名时间教育部会在3月之前在该网站公布。三、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简称“研招网”)报考方式:非全日制研究生隶属于教育部的以考研为主题的官方网站,是教育部唯一指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网上报名及调剂网站,主要提供研究生网上报名及调剂、专业目录查询、在线咨询、院校信息、报考指南和考试辅导等多方面的服务和信息指导。同时网站上提供多渠道功能链接,学信网、学历查询、学籍查询、学历认证、在线验证等。这是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网报的教育部指定官网。在每年的10月份进行网报,12月份进行全国统考。四、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报考方式:中外合作办学硕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专门发布中外合作办学监管信息,并对中外合作办学实施动态监管的工作平台。同时,根据需要,向社会和广大就学者提供较全面和可靠的就学指导和服务信息。该工作信息平台依托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设立。该网站是国家所有中外合作办学硕士开设的所有学校和专业,可在该网站查询所报考的中外合作办学硕士是否是可认证的项目。五、育路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报考方式:同等学力申硕、非全日制研究生、中外合作办学硕士育路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为学生提供在职研究生的招生院校、专业的报1名服务,协助考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报考方式、院校、专业。打算报考在职研究生,但不知道有哪些招生院校、专业?可在下方“小程序”中查看详情。

无穷

中国科学院大学授予万余人研究生学位

中新社北京7月6日电 (记者 马海燕)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6日举行2019年度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5605名博士、5308名硕士,共计过万名研究生让本场学位授予仪式成为今年中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研究生学位授予仪式。这是国科大建校以来首次在雁栖湖校区举行学位授予仪式。来自长春、沈阳、上海、武汉、兰州、成都、昆明、广州、贵阳、青岛、烟台、西安、南京、西宁、乌鲁木齐、深圳等地的80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学位获得者代表依次走上典礼台,接受校长和导师们拨穗。截至今年7月,国科大已经累计授予171526名研究生硕士、博士学位,其中授予博士学位83458名,授予硕士学位88068名。在2019年度学位授予名单中,有76名工程硕士毕业生来自国科大微电子学院。微电子学院由中科院多个研究所参与共建,是中国首批支持建设的9所高校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之一。据悉,今后,国科大将进一步加强工程学位特别是工程博士人才培养,助力解决中国工程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据不完全统计,这届博士生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学术论文,有67篇发表在《科学》《自然》《细胞》以及《美国科学院院刊》等期刊上,有9938篇被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有2028篇被EI(工程引文索引)收录。在2018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中国科技十大进展两大“榜单”中,有国科大师生参与的9项科研成果11次上榜。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李树深和毕业生们相约30年后再相见。他叮嘱同学们说,未来社会,比学历更重要的是学习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创造力,比智力更重要的是定力,希望毕业生们保持对世界的热情、对探索的期待,勇于走出舒适区,挑战潜力极限,不做“差不多先生”;敢于打破常规、拒绝套路,不做“光想青年”,保持大胆试错的勇气;不为虚浮所惑、不为名利所驱;摆脱冷气,远离“柠檬精”;不进谗言,不沾染暮气、市侩气,在百折不挠中历练“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气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