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企业信用发展报告 2019》发布华尔街

《中国企业信用发展报告 2019》发布

来源:新浪财经新浪财经讯 1月12日消息,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中国合作贸易企业协会共同主办的“2020中国企业信用发展论坛暨第十一届诚信公益盛典”于今日举行。中国合作贸易企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景远与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李 华发布了《中国企业信用发展报告 2019》。

第一剑

十张图带你看中国企业信用服务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仍处于初兴的蓝海阶段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信用服务市场是指专门从事信用产品和消费,以确保市场交易活动顺利进行的各类经济组织和中介机构。信用服务业主要包括资信调查业、资信评级业、信用担保业、信用保理业、信用保险业和商账追收业等六大主要门类。其中,资信调查(信用调查)尤其是征信业在整个信用服务业中具有至关重要和基础性地位。信用服务行业的第一个分支是企业资信调查行业,即通过专业调查机构的信息收集,向委托人提供被调查人的商业信息和信用信息,旨在帮助授信人在提供贷款、信用销售或投资时准确把握受信人的信用状况。这是国外最基础性的信用分支行业,也是我国最早的信用行业,于1987年由对外经贸经济合作部计算中心引进中国,开创了新中国信用服务业的先河。企业信用服务发展潜力巨大从基础性的企业信用服务来看,目前我国企业信用服务行业发展潜力巨大。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创业创新效应的逐步显现,中国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新兴业态不断涌现。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市场主体数量达到12339.5万户,比2018年增加了1119.5万户,不断增长的市场主体数量给企业信用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信用服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整体信用服务市场来看,我国信用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在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银行信贷和证券发行的质量和效率、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日益发挥着突出作用,预计2020年,包括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在内的信用服务市场规模将超过60亿元。(包含但不限于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企业信用服务市场竞争激烈信用服务机构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主体,近几年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大众和企业对于征信信息也愈发重视,企业信用服务市场前景非常巨大。截至2019年12月末,全国共有22个省(市)的128家企业征信机构在人民银行分支行完成备案。主要征信机构有芝麻信用、华道征信、考拉征信等;而企业信用信息服务机构主要有天眼查、企查查、启信宝、企查猫等。从企业信用信息服务领域来看,2014年是我国企业信息查询平台的发展元年。用户对企业信息以及商业类大数据查询需求的增大,让企业信息查询平台迅速崛起,天眼查、企查查、启信宝均在当年成立。随后,不断有玩家进入,易企查、企查猫等平台相继成立。2019年6月,天眼查、企查查、启信宝、企查猫4家机构活跃用户规模突破200万,处于行业第一梯队。市场竞争激烈,呈现白热化态势。企查猫收费最低从收费角度来看,企查猫则是最划算的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平台,一年会员费用仅99元,深得许多查企业、用户的信赖。据悉,企查猫依托企业自身多年的行业资讯数据优势,对企业信用信息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整理、建模以及可视化分析,为用户提供企业工商信息的综合搜索服务,包括企业对外投资、知识产权、司法诉讼,风险信息、企业图谱等多种数据维度查询,覆盖全国1.8亿+企业信息。自上线以来,企查猫已经与上千家企业级用户展开深度合作,向他们提供API无缝对接支持,在信息核实、大数据整理、业务推广等方面,持续为他们输出多种形式的定制数据服务和产品解决方案。技术创新推动信用服务业边界外延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持续加持信用服务业,为信用服务创新提供了便捷的工具,推动信用服务业边界外延。信用服务与科技的结合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潜力,利用技术创新,节约信用服务成本,提高信用服务效率,从何优化现有的信用服务市场业务模式。同时,我国新兴技术在持续发展。以大数据为例,近年来我国大数据产业处于高速增长阶段,预计2020年将超过万亿元。不断发展的新兴技术产业为信用服务市场带来了发展潜力。企业信用服务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对于我国目前的企业信用服务市场竞争情况来看,该领域仍处于培育期。业内专业人士表示,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其企业征信规模占GDP比重平均约0.0088%,而我国目前的占比仅为0.0039%。以我国2019年约99万亿元的GDP粗略计算,目前我国企业征信市场规模约为39亿元;若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则约有87亿元的市场规模。因此,相较发达国家水平,我国征信市场规模差距明显,未来提升空间巨大。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市场尚处于初兴阶段,商业模式还没有完全架构起来,服务方向也并未明确,To B或To C交叉混合,而且存在明显的同质化服务。随着社会信息的公开力度逐步加强,征信的使用将愈加方便与频繁。我国的企业信用服务市场还处于培育期,需要各平台共同努力,避免在现有市场里同质化、恶性竞争,尽快找到各自的特点,实行差异化发展。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征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邓莉

企业信用状况有了“精准画像”

原标题:企业信用状况有了“精准画像”本报讯(记者 张仁平 通讯员 吴珺莹 肖赣)日前,福建省泉州市检察院经济犯罪大数据研究中心揭牌启用,此前打造的“司法+征信”绿色通道机制,将随着中心运行进一步在打击洗钱、预防金融犯罪等领域“大展拳脚”。今年3月,泉州市检察院牵头与人民银行泉州市中心支行、市金融监管局、市工商联等共同打造“司法+征信”绿色通道,服务保障“六稳”“六保”,助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泉州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吴美满介绍,在“司法+征信”机制下,检政企三方各司其职,统合公共信用、金融信用及司法信用等多维度信用数据,为企业信用状况“精准画像”,为检察机关、金融监管机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经办人员只需在相应微信小程序中输入企业名称,该企业的详情信息、司法涉诉信息、抵质押信息等一目了然。“就像每个人拥有身份证一样,有了属于我们企业自己的‘画像’,不但能体验到企业的守信红利,也让我们从此更加重视企业形象。”泉州一民营企业家告诉记者。日前,一家经营进出口水果贸易的企业就从“司法+征信”机制中获得包容审慎监管。在办理该企业涉走私普通货物一案过程中,泉州市检察院办案人员通过“司法+征信”绿色通道查询发现,该企业负责人此前信用状况良好,没有涉及民事案件诉讼、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等不良负面信息。于是,检察机关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和企业信用“精准画像”,依法提出“适用缓刑”的量刑建议。“司法+征信”机制运行5个月来,成效显著。泉州市检察院通过共享数据库共查询86份涉案企业信用报告。除助力办案外,检察机关还将通过研判信用数据,在合规经营、预防犯罪等方面为企业“开方献策”,推动“亲清护企”政策真正惠及企业。(责编:孟植良、杨光宇)【来源:检察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石峻

2019 中国企业信用发展地区特征分析

信用环境地区特征分析1. 东部地区企业下行趋势明显,盈利能力进入负增长2018 年东部地区企业的景气指数为106.74 点,较 2017 年的 117.92 点下降了 11.18 点;盈利指数为 97.59 点,较 2017 年的 106.74 点下降了 9.15 点;效益指数为 104.20 点, 较 2017 年的107.33 点下降了 3.13 点。从趋势分析看,在 2018 年,东部地区企业的三项指数连续 5 年保持在荣枯线以上的局面被打破,不仅三项指标掉头下行,且盈利指数再度跌破荣枯线,表明其主要收益性指标处于负增长状态。其他指标增幅也呈现明显下降的走势。2011—2018年东部地区企业信用环境分析2. 中部地区企业与东部地区企业仍存在一定差距2018 年中部地区企业的景气指数为 105.77 点,较 2017 年的 116.25 点下降了 10.48 点;盈利指数为 97.46 点,较 2017 年 103.77 点下降了 6.31 点;效益指数为103.21 点,较 2017 年的105.11 点下降了 1.90 点。2011—2018年中部地区企业信用环境分析我国中部地区企业的三项指数表现与东部地区相似,且略低于东部地区,表明其整体效益和盈利能力较东部地区企业仍存在一定的差距。3. 西部地区企业略好于东、中部地区企业2018 年西部地区企业的景气指数为 107.67 点,较 2017 年的 112.12 点下降了 4.45 点; 盈利指数为 99.55 点,较 2017 年的 102.58 点下降了 3.03 点;效益指数为 103.38 点, 较 2017 年 的 105.99 点下降了 2.61 点。2011—2018年西部地区企业信用环境分析2018 年我国西部地区企业的三项指数虽然与东、中部地区企业有着相似的走势,但三项指数相对处于较高水平,盈利指数尽管处于荣枯线以下,但幅度有限,表明西部地区企业略好于东、中部地区企业。从三项指数总体趋势分析可以看出,2018 年三项指数运行与地区关联性不大,宏观经济环境对不同地区企业均产生一定的影响。效益及其趋势地区特征分析1. 东部地区企业收益性居于较高水平,中西部地区企业收益性有待提高2018 年东部地区企业的营收利润率为 4.34%,比 2017 年的 8.62%下降了 4.28 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企业的营收利润率为 3.45%,比 2017 年的 5.65%下降了 2.20 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企业的营收利润率为 3.30%,比 2017 年的 7.69%下降了 4.39 个百分点。2011—2018年营收利润率地区对比分析2018 年东部地区企业的资产利润率为 2.32%,比 2017 年的 4.20%下降了 1.88 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企业的资产利润率为 1.27%,比 2017 年的 3.34%下降了 2.07 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企业的资产利润率为 1.46%,比 2017 年的 2.98%下降了 1.52 个百分点。2011—2018年资产利润率地区对比分析通过图中两项主要收益性指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企业的收益性指标较 2017 年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且下降的幅度也大体相当。由此可见,2018 年出现的此番波动在地区间并无较大的差异性,但相对而言,东部地区企业总体收益性仍好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企业,而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企业之间也已经不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西部地区企业的收益性反而略好于中部地区企业。2. 流动性平稳加快,西部地区的债务负担要重于东、中部地区2018 年东部地区企业的资产周转率为 0.68 次/年,较 2017 年的 0.67 次/年提高了 0.01 次/年;中部地区企业的资产周转率为 0.66 次/年,较 2017 年的 0.62 次/年提高了 0.04 次/年;西部地区企业的资产周转率为 0.56 次/年,较 2017 年的 0.53 次/年提高了 0.03 次/年。企业的流动性总体呈现平稳加快的态势,且表现为从东向西呈现阶梯下降的走势。2018 年东部地区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比率为 49.25%,较 2017 年的 51.11%下降了 1.86 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比率为 46.55%,较 2017 年的 47.86%下降了 1.31 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比率为 45.28%,较 2017 年的 45.86%下降了 0.58 个百分点。各地区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比率均呈现下降的态势,也意味着理论负债率相对提升, 这与精准的、较为宽松的金融政策有关。3. 经营性成长指标增速放缓,地区之间的差距有所缩小第一,从营收增长率分析。2018 年东部地区企业营收增长率为 13.64%,比 2017 年的 21.70%下降了 8.06 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企业营收增长率为 13.10%,比 2017 年的 23.04%下降了 9.94 个 百分点;西部地区企业营收增长率为 11.81%,比 2017 年的 20.90%下降了 9.09 个百分点。2011—2018年营收增长率地区对比分析第二,从利润增长率分析遥 2018 年东部地区企业利润增长率为-0.16%,比 2017 年的 14.14%下降了 14.30 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企业利润增长率为-1.56%,比 2017 年的 9.46%下降了 11.02 个 百分点;西部地区企业营收增长率为 3.52%,比 2017 年的 3.33%提升了 0.19 个百分点。2011—2018年利润增长率地区对比分析从两个图中可以看出,地区之间的经营性指标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特别是利润增长率,西部地区企业的利润增长仍然保持正增长,且较上年有微幅上升,而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利润增长率均呈现负增长状态,中部地区企业利润增长率负增长的幅度要高于东部地区企业。 由此可见,中部地区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要高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企业。4. 企业资产规模增速普遍放缓,地区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2018 年东部地区企业的资产增长率为 11.56%,比 2017 年的 23.55%下降了 11.99 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企业的资产增长率为 9.92%,比 2017 年的 18.56%下降了 8.64 个百分点; 西部地区企业的资产增长率为 9.92%,比 2017 年的 15.70%下降了 5.78 个百分点。综合资产增长率分析可以看出,资产增速放缓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与地区之间并无必然的关联性。 而且地区之间的差距也呈现进一步缩小的趋势。 但相对而言,东部地区企业的资产增速相对较快,但下降的幅度也较大。从纵向分析看,东中部地区 2018 年资产增速的波动幅度还要大于 2012 年,各地区企业的资产增速已经下降到自 2011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这应当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2011—2018年资产增长率地区对比分析5. 效益及其趋势地区特征综合分析2018年效益指标地区特征对比分析通过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地区企业具有以下基本趋势特征:一是除利润增长率指标外,其他各项指标的地区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二是东部地区企业仍然具有比较优势,尤其是收益性和成长性优势明显; 三是西部地区企业的利润增长率虽然增幅有限,但仍然保持正增长,但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企业均出现负增长,尤其是中部地区利润增长率下降幅度最大。

德力

认识企业信用的重要性及企业失信的后果?

良好的信用是企业的生命和基石,在商业活动日趋紧密的当代社会,企业信用已成为企业最为宝贵的资源。企业信用的重要性企业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对各类市场参与主体履行相应经济契约的能力及其企业整体的可信程度所进行的一种综合分析和测定。企业信用评级依托信用评价模型、评价方法体系和评价标准,由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对申请企业的基本资质、经营水平、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管理水平、社会信用记录、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测定其履行契约的能力和可信任程度,并以国际通用符号标明信用等级,向参评企业颁发投标信用等级证书和招投标信用报告,向社会公示评价结果。企业失信的后果有哪些?1、政府部门实施联合惩戒政府的有关部门将视情况对该企业在金融融资、政府供应土地、参与工程招投标、参与政府采购等18个方面进行一定限制。2、影响企业的日常经营被列入失信企业的信息一旦公布,企业在生产及销售领域将会寸步难行,企业的经营将举步维艰。3、企业信誉受损被列入失信名单的对企业的信誉将会是致命的打击,可以说是已经向公众表明了该企业无信誉。4、企业贷款无门对于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金融机构可能会因此不受理该企业的银行开户、贷款等业务。在信用监管措施越来越完善的当下,惩戒作用也越来越强,企业一旦失信将寸步难行。信用是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信用是立身之本,是品牌之源,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申报信用评级,是企业最好的信用名片,对企业的长线发展、融资贷款、品牌竞争、商业合作、风险管理等有巨大的影响作用。编辑:微众税银

常卒乎乱

信用实践创新发展 中关村企业信用报告即将发布

中新网11月30日电 “信用北京暨(第四届)信用中关村高峰论坛”将于12月12日在北京召开,届时《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信用发展报告(2018)》也将同步发布。由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组织各届专家共同编写的中关村企业信用发展报告搭配信用中关村高峰论坛已历四界,汇集了大数据公司、信用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等各方专家的集体智慧。四年来,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战略部署,及时把握中关村示范区企业信用发展新趋势、新问题、新动力,并依托信用中关村高峰论坛发布每一年的企业信用发展报告。四年来推陈出新,在这本报告中,可以了解中关村企业信用情况的基本概貌,中关村信用体系建设升级换代的探索尝试,发现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踏实脚印。中关村是国内最早提出信用体系建设的区域,中国第一份企业信用报告诞生在中关村,中国第一家企业信用自律组织孕育在中关村。作为我国新兴产业策源地,中关村一直肩负着促进新科技、新业态、新模式和新金融发展的历史使命,并以信用促成了“产、学、研、用、金”合作。自2016年以来,中关村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从“1.0模式”向“2.0模式”的升级,全面开启了引入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促进信用产品不断丰富,不断提升的跨业态、跨区域协同创新的2.0版中关村信用体系的新篇章。《中关村企业信用发展报告(2018)》在全面分析中关村企业信用状况的同时,将会深入探讨中关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下一步行动指南,总结中关村信用体系建设在思想观念、发展动能、技术应用、服务模式等方面的领先优势,在践行“诚信建设万里行”主题的同时,树立全国的诚信范本。纵览历年中关村企业信用发展报告,可以发现每一年的报告都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充实丰富的内容,亮点纷呈的案例,如同一幅幅信用建设的画卷,展示在读者面前。据了解,《中关村企业信用发展报告(2018)》沿袭了一贯以来数据与分析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符的风格,在分析2017年中关村信用建设的发展环境的基础上,结合中关村信用建设相关的政策和工作进展,以中关村纳统企业的统计数据为基础,构建中关村信用能力研究框架。但与此前报告不同的是,中关村企业发债融资行为的分析、企业商业票据应用都将跻身为“信用行为”的重要一节。今年的报告还尝试对专业园区的信用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为读者破解中关村如何探索创新,如何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如何不断丰富融资渠道,让金融产品和服务,助力企业持续创新。信用建设任重道远,针对中关村信用体系建设实践,报告也提请了进一步加强信用建设的意见,呼吁在中关村建立健全与信用体系建设相配套的政策法规,打造开放共享的信用平台,加快推出以支持科技创新为目的的知识产业领域的信用服务,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培育诚信文化,以及全面推进信用服务的综合化应用等。

安琪儿

2020中国企业信用500强:华为蝉联第一 阿里第三

【CNMO新闻】1月16日,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中国合作贸易企业协会共同主办“2021中国企业信用发展论坛暨第十二届诚信公益盛典”,并发布“2020中国企业信用500强”榜单。其中,华为排名第一,阿里排名第三,美的、腾讯、上汽等企业进入前十。值得一提的是,自2016年以来,华为公司连续5年蝉联榜首。2020中国企业信用500强(部分)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中国合作贸易企业协会联合组织开展此次企业信用调查评价活动,参照了国际惯例和通行做法,从信用环境、信用能力、信用行为三个方面对企业的信用发展状况进行了客观的分析研究与评价。企业信用500强榜单的出炉,为国内外各界正确认识我国企业的信用建设水平、信用状况、信用管理及应对风险能力提供了参考数据与研究信息。据悉,自2011年以来,上述组织已连续10次针对中国企业信用发展状况开展分析研究工作。今年的“企业信用”榜单为第9次发布,也是第6次由原来的“信用100强”扩充为“信用500强”。这对于发挥社会组织在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以及努力提高企业诚信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分均

中银研究:我国企业信用风险特征与对策研究

来源: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丨中银研究(李义举)近年来,我国企业信用风险出现攀升的趋势,不良贷款率和债券违约率连续攀升。研究发现,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制造业,债券违约主要集中在工业、材料和可选消费领域,东北以及中西部部分欠发达地区企业信用风险较高。未来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性以及杠杆率的攀升可能会继续提升我国企业的信用风险。宏观政策方面,货币政策要注重结构化取向,财政政策要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监管政策应建立市场化债券违约处理机制。此外,商业银行在不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的同时,也要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一、我国企业信贷违约风险特征(一)企业信贷违约风险不断上升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企业经营状况恶化,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也不断上升。2020年一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91%,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0.11个百分点,为近十年以来的最高值(图1)。其中,农商行和城商行的不良贷款率处于较高水平,2020年一季度,农商行和城商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4.09%和2.45%,显著高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民营银行,从侧面反映出中小民营企业经营状况不容乐观(图2)。我国企业信贷违约风险不断上升的原因主要是企业经营状况恶化,突出表现为企业应收账期不断延长,工业企业利润长时间下滑。今年以来,受疫情暴发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出现停滞,企业应收账款账期延长,再加上企业面临房租、工资等固定成本约束,企业利润情况不断恶化。截至2020年5月,我国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累计天数为59.8天,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7天。2020年前5个月,我国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降低19.3%,已连续15个月处于负增长区间。预计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不断严峻的背景下,未来商业银行贷款不良率将继续上升。主要原因为:一是为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商业银行积极响应政策的号召,发放了大量支持中小企业的贷款。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中小企业本身经营风险较高,违约概率相应较高。二是信贷违约暴发相对滞后。信贷风险通常在企业信贷偿还时期上升。目前在政策的支持下企业信贷违约概率较小,后期信贷到期后企业偿债压力较高,不良贷款率上升压力较大。图1:商业银行不良率不断提升(%) 图2:农商行不良率较高(%)数据来源:Wind,银保监会,中国银行研究院(二)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和制造业信贷违约风险较高从行业维度来看,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制造业为信贷违约较为严重的行业。上市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制造业的不良贷款率位居前三,分别为5.09%、4.95%和4.42%,其中制造业和住宿餐饮业的不良贷款率增长较快,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升了0.98和0.63个百分点(图3)。造成这些行业不良贷款率不断提升的主要原因:一是需求的降低导致批发零售业不良率较高。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居民消费增速放缓,需求出现下降。截至2019年12月,我国居民消费支出增速为8.97%,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46个百分点,连续第三年出现下降。由于批发零售业主要对接终端消费者,需求不振会直接导致销售收入下滑,不良贷款率上升。二是成本压力上升导致住宿餐饮业不良贷款率高。由于住宿餐饮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再加上近年来房地产价格的不断攀升,当前住宿餐饮业普遍面临房租高、人力成本高、毛利低的局面。2019年我国住宿餐饮业销售利润率为3.8%,连续三年下降,比2015年的高点下降了26.2个百分点。三是制造业利润下滑导致不良贷款率较高。由于制造业短期内转型升级较为困难,加上中美贸易摩擦以及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制造业经营状况困难。截至2020年3月,我国制造业利润总额累计下降38.9%,连续13个月处于负增长区间,导致出现信贷违约的制造业企业数量上升。图3:部分行业不良贷款率(%)[1] 图4:各地区不良贷款率(%)[2]数据来源:Wind,银保监会,中国银行研究院(三)东北以及中西部部分地区信贷违约风险较高信贷违约较为严重的地区为东北和西北地区。截止2018年,东北和西北地区的不良贷款率为4.04%、2.75%,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27和0.45个百分点(图4)。造成这些地区不良贷款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为:一是这些地区经济下行压力大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处于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速排名的后部。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内蒙古、辽宁、黑龙江和吉林的名义GDP增速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排名分别为25、26、29和30名。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企业经营状况较差,导致不良贷款率较高。二是这些地区产业结构单一。东北和西北地区的产业与其他地区相比相对单一,且主要依靠能源化工等传统产能过剩产业,当经济增长压力增大时,这些地区的企业受影响较大,导致这些地区不良贷款率较高。二、我国企业债券违约风险特征受新冠肺炎疫情以及长期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影响,我国消费、投资增速明显下滑,企业面临“内外需”双降的压力,我国债券违约现象依然突出。截至2020年6月11日,我国共有60只信用债出现违约,违约金额达到738.77亿元,达到去年全年的49.8%。(一)工业、材料以及可选消费行业债券违约严重行业分布来看,债券违约主要发生在15个行业,其中违约数量排名前三的行业为在工业、材料和可选消费。截至2020年5月,这三个行业违约数量为152、63和55个,债券余额分别为1240.57亿元、403.41亿元和329.92亿元(图5)。此外信息技术行业虽然违约数量较低,但违约金额高达472.26亿元,仅次于工业行业。图5:2014-2020年5月违约债券行业分布数据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债券违约严重的行业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第一,工业企业的违约数量和金额最高。近年来,我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较为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工业企业面临着“内外需”双降以及产业链断裂风险上升的局面,债券违约现象较为频繁。截至2020年5月,工业领域的债券违约数量占所有违约数量的35%。由于近年来宏观调控政策注重对于制造业等工业领域的支持,工业领域整体的债务风险可控,并未表现出行业集中违约的特征,但仍需提高警惕。截至2020年5月,工业企业的发行人个数违约比率仅为1.9%,行业余额违约率仅为2.59%(图6、图7)。图6:各行业发行人个数违约比率 图7: 各行业余额违约率数据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第二,受下游产业需求降低的影响,材料行业违约风险较高。材料行业属于上游产业,下游产业需求的变化对其影响较大。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基本金属需求降低。以钢铁为例,截至2020年3月,国际钢铁价格指数为176.1,同比下降10%。这导致材料行业企业的业绩下滑,部分高资质企业债券出现违约。第三,可选消费增速下降,行业违约风险较高。近年来,我国消费增速一直处于下降态势,由于必选消费[3]相对稳定,消费增速的下滑则主要体现在可选消费,这些行业的企业的违约风险也相应较高。据测算,2019年全年限额以上可选消费累计同比增长仅为0.87%(图8)。导致可选消费增速出现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居民收入增速下降。收入是消费的来源,居民收入增速与可选消费增速存在正相关关系(图9)。2019年12月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为5%,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6个百分点。由于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且下行压力增大,居民收入增速相应放缓,导致可选消费企业经营状况欠佳。二是房地产价格上升对可选消费带来挤出效应。在我国,房地产支出一直是居民支出的重要部分。近年来,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对于我国居民的可选消费带来了显著的挤出效应,导致可选消费行业的企业持续承压。截至2020年3月,百城住宅平均价格为15195元/平米,同比上升了2.95个百分点,仍处于上升区间。三是人口老龄化导致可选消费增速放缓。人口老龄化对于消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消费结构上。由于老年人消费需求主要在医疗保健及生活必须品上,老年人口占比上升将导致可选消费下降,必须消费上升。2019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8.1%,比2018年提升了0.2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对于可选消费的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增加了可选消费企业的违约风险。图8:可选消费增速持续下降(%) 图9:居民收入增速持续下降(%)数据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第四,信息技术行业违约数量较少,但违约金额较高。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行业违约数量不多,但违约数额较大。截至2020年4月,信息技术行业共有33只违约债券,违约金额高达462.7亿元。一方面是因为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方向主要是高新科技,项目的收益与风险均较高,且项目前期投入较大,普遍需要多轮融资驱动。一旦有企业出现违约问题,违约金额较高。另一方面,专利等无形资产估值波动较大导致信息技术企业的估值波动较大,一旦企业出现经营问题时,其资产价值会受到较大影响。资产的快速贬值容易导致其流动性较差,违约金额也高于其他行业企业。(二)经济欠发达地区债券违约严重从地域分布上来看,欠发达地区违约率较高,发达地区的违约数量较高,违约率较高代表违约问题较为严重。违约率方面,违约率高的地区则主要为欠发达地区。违约率相对较高的省份为青海、辽宁、黑龙江等,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产业较为单一,能源化工等传统产业占比较高。违约数量方面,债券违约的数量较高的地区主要为经济发达地区。截至2020年4月,我国共有28个地区出现债券违约事件,其中违约余额最大的北京(949.38亿元)共有19个发行主体发生76只债券违约,其后依次为上海、辽宁、浙江等地区。北京和上海出现较多债券违约主要是由于大量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将总部或注册地设在北京或上海,企业基数高,但这些地区的违约率并不高,北京和上海违约率仅为0.83%和1.33%。总体来看,截至2020年4月,我国整体债券违约率不到1%(表1),虽略有提升,但低于2020年一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91%),债券市场的违约风险处于可控区间。我国债券违约事件除去部分“黑天鹅”事件之外也体现出了一些行业和区域特征。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主体违约风险较高,青海、辽宁、黑龙江、山西等能源依赖地区受宏观经济下行和去产能政策的影响,违约率呈攀升趋势。三、未来影响企业信用风险因素分析(一)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性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导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一季度GDP出现罕见的负增长,增长率为-6.8%。全球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带来了较大影响。一是内外部需求降低。三大需求皆受疫情重创,落入负增长区间。2020年上半年投资、消费、出口同比分别下降3.1%、11.4%和6.2%,GDP更是同比下降1.6%,为近45年以来最低。内外部形势的严峻对我国后疫情时期经济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未来企业信用风险上升的概率较高。二是产业链断裂风险上升。中美贸易摩擦以及新冠病毒疫情对我国产业链带来冲击,暴露出我国部分产业链过度集中的问题。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于我国高端产业进行压制,企图与我国产业链进行切割,同时人力成本上升等原因促使我国低端产业出现外部转移,导致我国产业链的转型升级面临较大挑战,经济发展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日益增加,企业经营风险上升。(二)企业杠杆率上行长期将提升偿债压力为应对疫情的冲击,金融机构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未来宏观杠杆率或将出现较大提升。2020年一季度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达到了161.1%,与去年同期相比提升了6.7个百分点。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提出货币社融增速要明显高于去年,这将会进一步提升实体经济的杠杆率。杠杆率的上升短期内反映为企业的现金流较充裕,但长期来看,企业的偿债压力增长较快,企业信用风险也将不断攀升。四、政策建议(一)货币政策要注重结构化取向,缓解企业债务偿还压力一是注重结构化取向,增加中小企业贷款可持续性。当前人民银行创立了普惠小微金融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体现出货币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未来货币政策要继续多措并举缓解流动性的结构短缺,形成结构性取向的长期预期,鼓励商业银行延长小微贷款的期限,提升中小企业贷款可持续性。二是采取阶段式降息操作,降低企业偿债压力。考虑到节省货币政策空间以及利率下降过快容易导致资金套利等乱象出现,当前货币政策继续宽松的力度减弱,并鼓励商业银行向实体经济让利。但商业银行经营压力不断上升,未来货币政策仍应该采取阶段式降息的操作引导贷款利率的下行,降低企业的利息支出。这不仅有利于企业信用风险的降低,也有利于缓解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的压力。(二)加大财政政策力度,积极为企业减负一是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未来财政政策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针对发展遇到困难以及需要重点攻关的行业。不断加大补贴力度,采取免征、少征增值税等方式支持企业经营,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缓解其偿债压力。但救助企业的同时要兼顾市场原则,优先救助那些暂时遇到困难的优质企业,合理配置资源。二是促进更多领域向社会资本开放,提升投资有效性。注重提升社会资本的参与程度,在“两新一重”等领域积极向社会资本开放,降低政府投资的挤出效应,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降低违约风险。(三)建立市场化债券违约处理机制,降低债券市场违约率一是加快违约债券交易市场的建立。随着我国债券违约规模的不断上升,需要一个专门的违约债券交易市场来增加违约债券的流动性。违约债券交易市场的建立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提升违约债券市场化处置效率。二是注重不同行业监管政策的异质性。监管机构应针对不同行业债券违约问题的严重性实施不同的政策,例如重点加强对产能过剩产业债券发行人审核,确保不同类别企业发展战略与自身财力相匹配,避免出现过度举债与盲目扩张的行为。(四)商业银行在不断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同时,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一是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避免信贷违约集中爆发。受疫情影响,当前中小企业面临首贷加续贷的“双难”局面,普惠贷款的商业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商业银行应探索制定专项信贷政策,对符合条件企业采取无还本续贷、信贷重组、减免逾期利息等方式予以支持,以时间换取发展空间。二是不断加强风险管理,提升自身资产质量。当前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较大风险,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开始下降。未来商业银行应分散资产类别,避免风险敞口的集中,同时与其他非银金融机构合作,利用信用保险、担保等方式提升资产质量。

铿尔

刘燕: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可有效反映企业信用状况 减少信息不对称

新华网北京6月12日电(王忻)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前所未有的冲击影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为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宽松有序的市场营商环境,服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近期,新华网推出“稳中求进、砥砺前行——司局长访谈”系列节目,就公众与企业关心的一系列问题展开对话,为市场主体提供支持、答疑解惑。本期节目邀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信用监管司司长刘燕,就企业年报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这一问题展开探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信用监管司司长刘燕做客新华访谈信用监管是贯穿市场监管机制的一条主线,不仅是市场监管体系的基础,也是社会共治的基础,更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而企业信息公示制度作为信用监管的重要一环,有着深远的意义。刘燕表示,企业信息公示制度是企业信用监管的一个基础性制度,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手段。它来源于《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公示的内容主要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另一部分是政府部门在履职过程中产生的涉企信息。这些信息都要向社会公示,可以有效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满足公众对企业信息的需求;可以促进企业自律,增强透明度;可以共享共治,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大家知道在市场交易中最大的成本浪费来自于什么?来自于信息的不对称,在不了解企业的情况下,如果盲目地合作,可能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损失。政府部门要做的或者说企业信息公示制度要做的就是要减少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只要把企业信息公示到位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达到了管的效果和目的,剩下的就是由消费者自己来判断,由相对人自己来判断的问题。这是企业信息公示制度的一个基本理念。”刘燕说。【来源:新华网客户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鬼遮眼

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可有效反映企业信用状况,减少信息不对称

为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宽松有序的市场营商环境,服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近期,新华网推出“稳中求进、砥砺前行——司局长访谈”系列节目,就公众与企业关心的一系列问题展开对话,为市场主体提供支持、答疑解惑。该期节目邀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信用监管司司长刘燕,就企业年报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1 新华网 自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信息公示制度是政府部门为加强企业事中事后监管,促进企业自律,提升企业诚信意识而出台的一项制度安排,请您介绍一下企业信息公示制度的内涵? 企业信息公示制度是企业信用监管的一个基础性制度,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手段。它来源于《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公示的内容主要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另一部分是政府部门在履职过程中产生的涉企信息。这些信息都要向社会公示,可以有效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满足公众对企业信息的需求;可以促进企业自律,增强透明度;可以共享共治,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大家知道在市场交易中最大的成本浪费来自于什么?来自于信息的不对称,在不了解企业的情况下,如果盲目地合作,可能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损失。政府部门要做的或者说企业信息公示制度要做的就是要减少这种信息的不对称。 企业年度报告制度对企业的信用监管、优化营商环境都起到关键性作用,那么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企业年度报告制度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企业年报制度有助于企业享受信用红利、激发市场活力。 企业年度报告制度是企业信息公示制度的重要内容,依法年报是每一家企业应尽的法定义务。根据《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的规定,企业应当于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市场监管部门报送上一年度的年度报告,并向社会公示。当年设立登记的企业,自下一年起报送并公示年度报告。年报制度的意义有这么几方面:第一有助于增强企业的自律意识,压实企业的主体责任。第二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和优化营商环境。第三有助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降低经济运行成本。 企业在填报年报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有没有相应的解决办法?未按规定公示信息的企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企业未按规定公示信息或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企业发现其公示的信息不准确的,应当及时更正;但是,企业年度报告公示信息的更正应当在每年6月30日之前完成。更正前后的信息也应该同时公示。如果因为某些原因未按期报送年报并公示的,将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可以在补报未报的年度报告并公示后,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市场监管部门根据企业申请将其移出经营异常名录,恢复正常记载状态,但是其曾经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记录将会保留,归集于企业名下并向社会公示。按照现行规定,有以下几种后果:一是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二是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三是政府部门联合惩戒。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作为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的法定权威平台,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是如何发挥平台基础作用的? 2 刘燕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有力推动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总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于2016年12月基本建成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实现了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公示、共享、应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作为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的官方法定权威平台,社会影响持续扩大。自公示系统上线以来,截至2020年5月底,公示系统访问量累计达到1268.85亿人次,查询量已达108.16亿人次,日均访问量1.09亿人次,日均查询量860.46万人次。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和“放管服”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提供了有力支撑。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