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部分专业扩招达65人阿肖克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部分专业扩招达65人

新京报讯(记者 樊朔)4月22日,记者从清华大学获悉,该校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对2020级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部分招生项目统考名额进行扩招,电子信息、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物流工程与管理、公共管理等专业均在扩招之列。根据《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统考名额调整通知》和《清华大学 2020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记者注意到,本次扩招名额为65人。其中,电子信息专业电子与通信工程方向招生名额由36人增加至51人;电子信息专业人工智能方向由53人扩招至68人;资源与环境专业环境工程方向由32人扩招至37人;能源动力专业电气工程方向由23人扩招至28人;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由27人扩招至37人;公共管理专业医院管理方向由32人扩招至38人。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正式宣布,要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在专业上,增加基层医疗、社会服务等岗位招生规模。3月4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宣布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主要向国家战略和民生领域急需的相关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倾斜,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倾斜。在2月28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表示,今年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的规模同比去年可能会增加18.9万。此前,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元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学校准备扩大研究生招生计划,扩招名额全部给医科,进一步加强医学人才培养。4月14日,浙江省宁波市教育局在其官网发布文章称,宁波大学2020年研究生招生指标获批3340名,比去年净增1008名,总体增幅达44%。新京报记者 樊朔 校对 薛京宁

乐与路

定了!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正式获批设立

南方网讯(全媒体记者/孙颖)记者22日从深圳市教育局获悉,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日前获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这是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基础上建设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也是清华大学唯一的国内异地办学机构。据悉,深圳市与清华大学有着长久的合作历史和良好的合作基础,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设立,标志着市校双方合作开启新篇章,也将为新时代深圳改革开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增添创新动力。 清华大学与深圳市的合作由来已久。从1996年市校合作创办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到2001年共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再到2014年建立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2016年签署协议共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双方的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教育部最新正式批准设立的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是涵盖了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 所谓的“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体制机制新,学院设立党委,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实行理事会领导的治理架构,形成学术导向、民主决策的治理机制。其次是学科专业新,面向学术与产业前沿,布局建设一批新型交叉学科,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复合型人才。再者是办学思路新,以开放合作为主要办学特色,大力吸纳国内外一流高校、高水平科研院所、企业等各主体的优质资源合作办学,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据悉,近年来,深圳市坚持以自主创新为第一驱动力,厚植高等教育发展根基,通过引进一批国内外顶尖高校合作办学,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初见成效。设立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有利于深圳市面向世界科技与产业前沿,对接世界一流智力资源,不断集聚创新要素、强化源头创新能力,“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圳市与清华大学以全新模式深化合作,必将在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开放合作、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做出积极探索。”

虞卿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揭牌 首个博士培养项目4月份启动招生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正式揭牌新华网北京3月30日电(陈梦谣)29日,清华大学唯一的国内异地办学机构——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正式揭牌,同时审议和确定了理事会成员名单、章程、清华大学国际研究生院2019-2025年发展战略规划等。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由清华大学与深圳市委市政府携手成立,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面向全球延揽优秀教师和研究生,通过高层次的国际合作,高水平的人才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实践,建设国际一流研究生院,助力清华大学“双一流”建设,为深圳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增添创新动力。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表示,希望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抓住机遇,主动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服务提升深圳创新形象,成为连接深圳与国际的桥梁。作为清华大学深度参与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要持续提升办学质量,打造国际合作办学的新高度。邱勇表示,清华愿与深圳一起,以时不我待的“深圳速度”扎实推动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建设,在注重规范管理与机制创新有机结合的同时,保持定力,坚守标准,集聚一流师资,深度融合交叉。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杨斌在仪式上宣布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首个博士培养项目——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粤港澳大湾区项目将于今年正式启动。作为清华大学首个面向国家重点区域开设的工程博士培养项目,将面向服务于大湾区的国家重点行业、创新型企业人员招收攻读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培养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工程高端人才培养的新格局。据悉,该创新领军工程博士项目将于4月份启动招生,首批学生将于今年9月入学。项目招生培养领域为电子与信息、先进制造、能源与环保三个领域,采用“申请—审核”制,录取学生为非脱产定向培养,培养过程包括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课程学习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完成。在培养模式上,项目强调学科交叉创新,培养研究生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组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能力及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在课程设置方面,包括创新模块、工程领域专业课程、领导力及职业素养等课程模块。在论文研究方面,工程博士生将结合工程技术中的关键问题选题,做出推动重大工程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技术进步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成果。同时,将结合国际化培养特色,增加海外调研学习环节,包括海外短期访问、海外知名企业考察调研等。新成立的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将围绕能源材料、信息科技、医药健康、智慧城市、海洋工程、环境生态、创新管理七个主题领域,展开面向地区及产业需求、与企业深度合作的研究生培养,通过教育模式创新,打造新型专业学位项目,吸引全球优秀生源,培养技术领军人才和创新管理人才。

林建明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在深圳揭牌

中国日报4月2日电(记者 赵欣莹) 作为清华大学国内唯一的异地办学机构,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日前在深圳正式揭牌,标志着深圳市与清华大学的市校合作进一步升级。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由清华大学与深圳市委市政府携手成立,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面向全球延揽优秀教师和研究生,通过高层次的国际合作,高水平的人才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实践,建设国际一流研究生院,助力清华大学“双一流”建设,为深圳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增添创新动力。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如桂,副市长王立新,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副校长、教务长杨斌出席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暨揭牌仪式。当天先期举行的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院长、执行院长、副院长人选。理事会设两位共同理事长,分别由陈如桂和邱勇担任;理事会共19 名成员,双方各派出8位理事,另设社会理事3名。理事会任命杨斌兼任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院长,清华大学副教务长、国际教育办公室主任高虹任执行院长,清华大学副秘书长、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康飞宇和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长、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共同院长张林任副院长。陈如桂主持理事会并代表深圳市委市政府向清华大学长期以来对深圳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清华大学作为国内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为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深圳等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撑。这次清华大学国际研究生院落地深圳,为深圳这座城市增添了新光彩,为深圳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增添了新动力。他表示,深圳市委市政府将全力支持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建设,加强人、财、物等方面的保障,与清华大学一道,大力支持学院打造一流的学科、引进一流的师资、培养一流的人才、创造一流的成果,早日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研究生院,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他希望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国际化的办学特色、创新的办学机制、产学研资用的深度融合,相信未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一定能够办成世界一流的研究生院,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邱勇表示,清华与深圳是最紧密的伙伴关系,双方长期以来取得了非常有成效的合作成果。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是清华第一个、也将是国内唯一一个异地办学机构,清华有信心把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研究生院,真正体现出清华的办学定位和深圳的新高地的引领作用。邱勇说,深圳是最有创新精神的城市,清华也是最有变革精神的大学,自强不息的清华人永远不缺少创新的勇气和精神。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对于深圳市、清华大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深度参与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希望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未来发扬“深圳速度”,不断将工作推进落实;将规范管理与机制创新有机结合;保持定力,坚守标准,集中力量做深做实做细。希望深圳市继续给予大力支持,期待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吸引世界一流的学者、创建世界一流的研究生院,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清华大学的“双一流”建设和服务深圳市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杨斌在仪式上宣布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首个博士培养项目——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粤港澳大湾区项目将于今年正式启动。作为清华大学首个面向国家重点区域开设的工程博士培养项目,将面向服务于大湾区的国家重点行业、创新型企业人员招收攻读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培养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工程高端人才培养的新格局。项目招生培养领域为电子与信息、先进制造、能源与环保三个领域,采用“申请—审核”制,录取学生为非脱产定向培养,培养过程包括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课程学习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完成。在培养模式上,项目强调学科交叉创新,培养研究生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组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能力及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在课程设置方面,包括创新模块、工程领域专业课程、领导力及职业素养等课程模块。在论文研究方面,工程博士生将结合工程技术中的关键问题选题,做出推动重大工程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技术进步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成果。同时,将结合国际化培养特色,增加海外调研学习环节,包括海外短期访问、海外知名企业考察调研等。据悉,该创新领军工程博士项目将于4月份启动招生,首批学生将于今年9月入学。来源:中国日报网

钓鱼去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创新基地建设工程(二期)

项目位于深圳南山西丽大学城主轴线西侧,身处南山高新科技发展轴上,是校园新科研试验区的起点。建筑集教育、研究、产学研结合及国际交流等功能于一身,是BIM与装配式两大新兴技术完美结合应用的典范,致力于打造开放活跃、鼓励学科交流共享的第三代实验室建筑。在产品研究的指引下,建筑切分为办公与实验两大功能形体,既不打破现有空间尺度,又合理划分平面功能。塔楼进一步高低分区,低区临宜人湖滨景观,高区90°旋转将景观面向南,以获得开阔视野。东南与西北角的两处退让设计,削弱了高层建筑带来的压迫感,让建筑更好融入校园。在空间设置上,简约有序、开放多元的设计体系贯穿始终。设计引入中部共享空间系统,贯穿起所有科研空间,每三层一单元被赋予不同主题,形成最具活力的社交场所。此外,简洁形体中,立面元素巧妙提取自清华大学百年来的红砖白墙,又与南方气候相适应,具有标识性的建筑语言成为学子记忆。分析图为满足科研工作的多变性需求,实现建筑的高度灵活性,设计自方案阶段便结合建造效果一并思考,引入模数化设计体系与全新装配式技术。零标准层,54个预制构件连接点,构件设计图5倍于常规项目,无数次模型预演、材料甄选、施工现场沟通,每一处细节的执着打磨,都致力于重塑秩序之美。建筑探索性地借助 BIM 正向设计,实现结构体系、机电系统与建筑的一体化创新设计,最大程度为科研空间创造适应性,最终实现高品质建造下,功能与美感的完美相逢,成就深圳首个应用PC技术的实验室建筑,这也是第一个实现全生命周期 BIM 设计与应用的高层教育建筑。建筑师:华阳国际设计集团面积:51485 m项目年份:2019摄影师:邵峰主创建筑师:李伟设计团队:李伟、田晓秋、余东霖、孙鼎原、吴昱、李文渊、曾德晓、陈倩蓉、邓珂、卫可沁、梁桐玮委托方:深圳市建筑工务署结构设计:华阳国际景观设计:深圳市翰博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冲气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实现国家重点研发海洋专项双突破

央广网深圳6月24日消息(记者 大为)自2016年国家科技体制改革以来,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取代了之前的863、973和部委公益基金,在海洋领域设置了“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和“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两个专项。今年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部牵头申报的项目《无人无缆潜水器组网作业技术与应用示范 》(经费6828万)和《海洋浮游生物监测传感器的研制及系统优化》(经费558万)获批,这两个项目分别属于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专项和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专项,将在深圳实现水下机器人的实用化和产业化,以及新型传感器的研制及系统优化。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部自2011年成立以来,已经成功获批863、973、部委公益基金等10余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国家自然基金和多个省市级科研项目,获批建设1个国家级海上试验平台、4个深圳市级科研平台,累积到账科研经费近2亿元,为海洋学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自重点研发深海专项和海洋安全专项于2016年启动以来,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获批的两个项目既在我校实现了零的突破,也在深圳市实现了零的突破,标志着该校海洋学科建设进入了健康、跨越发展的新阶段。

大喘气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2020年推免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发布

近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对外发布2020年接收推荐免试直硕生拟录取名单。学术之路第一时间对相关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希望广大考生能从中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经统计,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2020年接收推荐免试直硕生共计401人。接收只推免生的专业方向有电子信息(电子与通信工程)、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电子信息(大数据工程)、电子信息(互动媒体设计与技术)、电子信息(生物医学工程)、电子信息(互联网+创新设计)、电子信息(仪器仪表工程)、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机械(智能制造)、材料与化工(功能材料与器件)、材料与化工(制药工程)、物流工程与管理、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能源动力(电气工程)、海洋技术与工程、公共管理(医院管理)、精准医学与公共健康(BIO3生命技术)、建筑学(未来人居设计)、化学生物学(制药)。当我们看到公布的文件时,先是吃了一惊,因为专业有点多,公示的文件多达20个。而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仅为清华大学的一个招生单位,那么清华大学的招生所有推免生的招生文件将会更多。后来经过一个又一个统计,我们逐渐发现了如下有用的参考信息。一是考生来自全国的104所高校,可谓来源广泛,人人都有机会成功考取清华大学。其中来源最多的14所高校与对应的人数分别为:清华大学74人、四川大学13人、华中科技大学12人、中山大学11人、大连理工大学10人、东北大学10人、中南大学10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9人、华南理工大学9人、山东大学9人、天津大学9人、北京邮电大学8人、哈尔滨工业大学8人、武汉大学8人。以上来源最多的院校均为知名院校。二是不少学科的推免生集中来源于同一所院校。在统计的过程中,我们惊奇地发现部分学科的学生除了清华大学本校的主要来源于一所或者2所院校,呈现出扎堆现象。这可能与当前的招生宣传以及师兄师姐在清华大学读书,因此很多师弟师妹追随考取有关。三是清华大学本校的人数较多,本校保研率高。虽然74人占据401人的比重并不算特别高,但是如果我们考虑到清华大学每年只招收本科生3300多人,该比重还是非常高的。另外除了直硕,清华大学还有直博,我们发现相当比例的直博生来源于清华大学本校。这样我们在统计清华大学的保研率时就不能局限于直硕,而是应该两者都算上。而根据相关规则,直博是不占用推免研究生名额的,那么清华大学的保研率将远高于网上预估的50%。以上是我们对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2020年接收推荐免试直硕生拟录取名单的简单统计分析,希望对大家有用。

豆满江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将围绕7个领域开展研究生培养

新华社深圳3月30日电(陈宇轩、葛靓)清华大学与深圳市政府29日共同发布消息称,双方共建的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已挂牌成立,将围绕7个领域开展研究生培养。清华大学与深圳市政府发布的消息显示,此次挂牌成立的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是在原有的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基础上组建的,将面向全球延揽优秀教师和研究生,通过高层次的国际合作、高水平的人才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实践,建设国际一流研究生院。根据规划,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将面向地区及产业需求,并与企业深度合作,围绕能源材料、信息科技、医药健康、智慧城市、海洋工程、环境生态、创新管理7个领域开展研究生培养。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当天还发布了首个博士培养项目——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粤港澳大湾区项目。该项目将于2019年4月启动招生,面向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行业与创新型企业,招收攻读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培养领域为电子与信息、先进制造、能源与环保3个领域,培养方式为非脱产定向培养。清华大学与深圳市有着多年的合作办学经历。2001年,清华大学和深圳市共同建立了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这是清华大学在北京之外设立的第一个研究生院。(完)

辨惑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获批设立

中青在线深圳11月22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刘芳)记者今天从深圳市教育局获悉,备受瞩目的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获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该研究院将成为涵盖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也是目前清华大学国内唯一的异地办学机构。据悉,清华大学与深圳市的合作由来已久。从1996年市校合作创办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到2001年共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再到2014年建立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2016年签署协议共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双方的合作连结硕果。在长久的合作历史和良好的合作基础下,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设立,标志着市校双方合作开启新篇章,也将为新时代深圳改革开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增添创新动力。记者获悉,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是涵盖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学院设立党委,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实行理事会领导的治理架构,以形成学术导向、民主决策的治理机制。同时,面向学术与产业前沿,布局建设一批新型交叉学科,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复合型人才。在办学上,以开放合作为主要办学特色,大力吸纳国内外一流高校、高水平科研院所、企业等各主体的优质资源合作办学,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近年来,深圳市坚持以自主创新为第一驱动力,厚植高等教育发展根基,通过引进一批国内外顶尖高校合作办学,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初见成效。设立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有利于深圳市面向世界科技与产业前沿,对接世界一流智力资源,不断集聚创新要素、强化源头创新能力。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圳市与清华大学以全新模式深化合作,必将在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开放合作、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做出积极探索。

是不愉也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深圳研究院落户深圳福田

共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深圳研究院合作协议签约现场。 福田区政府 供图中新网深圳9月27日电(郑小红 颜慧敏 郑黎光)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深圳研究院落户深圳福田。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6日签署共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深圳研究院合作协议,显示深圳福田高等教育实现了“零突破”,福田从此拥有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体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深圳研究院也进入实质建设阶段。按照建设思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深圳研究院将主要侧重于:立足深圳市和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需求,将逐步开展博士、硕士、EMBA、高管教育等项目的人才培养工作;讲好“深圳故事”,打造权威智库,推动顶尖人才和团队聚集福田;统筹建设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创新管理学科人才培养项目,发挥经济管理学院在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中的赋能作用;合作双方将全力以赴把研究院建成高等教育的标杆项目、合作办学的精品工程、都市型大学的范例。共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深圳研究院合作协议签约现场。 福田区政府 供图未来,双方将增强合作,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深圳研究院打造成一个北深融合、深港合作、产研结合、政学交流、凝聚校友的高价值平台,为福田、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保驾护航。据悉,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在全国率先获得AACSB和EQUIS两大全球管理教育的顶级认证,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影响、国际交流等方面居全球领先水平。2018年12月,深圳市人民政府、清华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0年1月,双方又签署了共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深圳研究院合作框架协议。共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深圳研究院合作协议签约现场。 福田区政府 供图福田区是深圳的行政、金融、文化、商贸和国际交往中心,目前初步形成了“金融+科技+文化”的现代产业体系。福田区近几年加强与国际尖端高校及学院的立体合作,大力推进高校与城市共生长、产业与科研同融合的“高精尖、无围墙”都市型大学建设模式,逐步实现城校同发展,产研互助力的新城市发展模式,为深圳市打造全球大湾区核心城市培育新动能,增添新动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