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喜报!青科大化工学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旅行者

喜报!青科大化工学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明德 笃学 弘毅 拓新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临之际,为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决定,授予597个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名列其中。化工学院是青岛科技大学设置最早的优势特色院系。设有化学工程、制药工程和药学3个系,下设7个教研室和6个实验室(中心)。在校生3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500余人。现有教职工126人,其中教授37人、副教授45人、双聘院士1人、泰山学者6人、省市级教学名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7人、博士生导师22人。学院紧密围绕一流学科建设目标,着力推进党的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一是党建引领、干事创业,党建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以党建引领、业务落地为指引,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创新制定“党支部堡垒指数”和“党员先锋指数”定量考核体系,选优配强支部书记,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现了党建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学院领导班子2017、2018连续两年学校考核优秀,党建、学生工作、教学、科研工作考核均为优秀,2018年化工学院获山东省“干事创业好团队”荣誉称号。二是立德树人、守正创新,写好学生教育“奋进之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六位一体”育人队伍,凝聚“三全育人”合力。近年来,引育泰山学者以上人才6人,引进三层次人才4人、5层级人才20余人,培育山东省和青岛市教学名师各1人,多人次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青岛市劳动模范和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其中一等奖3项。教书育人成效显著,学生发展质量逐年提升,连续13年获全国化工设计大赛一等奖;近三年,3支团队入选“调研中国”实践百强,团中央实践团队占全校50%;10人获省优秀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3个集体获山东省优秀班集体,获学校“十大优秀学生”、“十大杰出青年”等10人次。考研率连续两年超过40%,就业率连续三年超过95%,位居全校前列,学工办获学校思政工作先进集体。三是政产学研、协同融合,打造化工领域“一流学科”。一方面,学科平台建设成绩突出。获批化工过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化工过程与装备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工程与工艺获批国家级特色与品牌专业,是我校首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阵”,连续多年山东省排名第一。2018年获批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立项建设。制药工程获批省级特色与品牌专业并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化学工程与技术为山东省重点强化建设学科和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2018年获批山东省一流学科,支撑学校工程学进入了全球ESI排名前1%,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为省属高校理工学科唯一,被学校列为冲A首选学科。先后获批生态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生态化工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清洁化工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等8个省部级以上学科平台。另一方面,科研服务社会成效显著。为更好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与智慧化工建设,先后与淄博市高新区共建“绿色与智能工艺技术研发中心”、与新华制药共建“解热镇痛药先进制造工程技术中心”等,搭建服务地方经济创新平台16个。近5年,承担国家级项目40余项,省部级项目160余项(含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和重大研究基础项目4项),企业横向项目300余项,到账经费1.5亿余元,获省部级二等以上科研奖励20余项,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3500余人,为山东乃至全国化工、制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人力和智力支撑。学院在化工系统工程、分离工程、精细化工等领域形成15个独具特色的科研创新团队,与万华化学、新华制药、齐鲁石化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近5年实现成果转化30余项,创造经济效益近百亿元。化工学院将紧密围绕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学院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助推学校“双一流”和“五有”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山东乃至全国新旧动能转换尤其是绿色化工行业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往期精选桃李最是九月香!颁奖献花、歌咏比赛,青科大这样庆祝教师节!2019年最新自然指数排名发布!青科大位列内地高校第70位!《师道》教师节特别策划|致敬青科书屋里的“科大先生”、“精神导师”各位萌新请注意!你的最帅最美军训照来啦!资料来源:青科大新闻网编辑:李惠娟审核:王焜

初夏

框架协议签约 青科大将在淄博建设研究生分院和实训基地

淄博市与青岛科技大学签订合作共建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框架协议“淄博——名校人才直通车”活动同步举行大众网·海报新闻通讯员 王展 张晓军 淄博报道11月21日,淄博市人民政府与青岛科技大学合作共建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暨“淄博——名校人才直通车”活动在青岛科技大学崂山校区举行。市委书记江敦涛出席活动;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马晓磊,青岛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马连湘、校长陈克正分别致辞;市委常委、秘书长毕司东,副市长毕红卫参加活动。在青岛科技大学,江敦涛、马晓磊一行首先拜会了马连湘、陈克正等校领导。江敦涛表示,淄博作为一座老工业城市,目前正立足厚实的产业优势,聚力做好“优”和“扩”两篇文章,加快推动产业和城市的转型发展,其中,基于化工产业的新材料产业是引领城市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青岛科技大学学风扎实、科研雄厚,“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特别是化工、新材料等专业优势突出,与淄博产业禀赋高度契合。多年来双方合作愉快、成果丰硕,希望青岛科技大学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充分发挥人才、技术、资源等优势,在更广领域参与淄博转型发展。将全力支持青岛科技大学在淄建设发展,携手谱写校地合作新篇章。马晓磊在宣讲推介和签约仪式上表示,当前,淄博正处在凤凰涅槃、加速崛起的关键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重视人才、珍惜人才。淄博热诚欢迎所有创业者、创新者、创造者,在淄博放飞青春梦想、铸就精彩人生,成为淄博的城市发展合伙人。本次签约标志着青岛科技大学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规划建设工作正式启动,也标志着淄博高等教育大家庭将增添一名新成员。市委、市政府将为淄博基地办学和发展营造优良环境,努力打造成为引领淄博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马连湘、陈克正代表青岛科技大学,对淄博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们说,淄博与青岛科技大学合作基础深厚、成果丰硕、前景广阔,今天的活动加速了校地政产学研融合的步伐。青岛科技大学将充分发挥科研、技术和人才优势,在更高的平台上助力淄博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并希望更多青科大学子了解淄博、走进淄博、加盟淄博,在贡献淄博中实现人生价值。江敦涛、马晓磊还走进“淄博—名校人才直通车”活动招聘现场,与广大学子进行交流互动,诚挚邀请他们到淄博发展,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和力量。陈克正、毕红卫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共建青岛科技大学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框架协议》,毕红卫就淄博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进行了推介,青岛科技大学毕业生代表分享了在淄的工作体验。根据协议,青岛科技大学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主要包括建设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淄博分院、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化工研究院淄博分院、淄博研究院和本科生实习实训基地等,建成后可满足500名左右研究生、5000名本科生实训以及教学科研人员的保障需求。据悉,淄博市54家企业参加此次“淄博——名校人才直通车”活动,面向青科大学子拿出2406个次招聘岗位。青岛科技大学1600余人到现场咨询洽谈,492人次达成了工作意向。【来源:大众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蒋筑英

青岛科技大学喜迎2020级研究生!开学季献上暖心大礼包

大众网·海报新闻 记者 张雅新 青岛报道盛夏已去,金秋已至,9月5日,青岛科技大学校园内横幅高挂,秩序井然。1940名2020级研究生跨入青岛科技大学的校门,迎来研究生学习阶段。此次研究生新生入学是是落实“六稳”、“六保”方针与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实战”,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制定方案、明确任务、压实责任,采用以学校党委行政、研究生院统筹谋划,各部门协同,二级学院具体实施的办法,有条不紊地推进研究生迎新工作。迎新现场,党委常委、副校长丁林、李志波在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深入一线,前往各学院迎新接待点,共同迎接2020级研究生新同学入校。研究生院联合校团委研究生会在崂山、四方校区设置5个迎新服务志愿站,150名志愿者参与到迎新工作中,志愿者为学生发放学校地图、致研究生新生的一封信、学校纪念贴纸等迎新礼包,帮助新同学指引路线、搬运行李,并通过学校研究生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开学攻略、新生指南等温馨提示,帮助研究生新生全方位了解学校、适应新生活。各学院迎新各具特色,精彩纷呈。机电学院、信息学院、艺术学院结合即将到来的70周年校庆,将思想引领融入迎新,激发学子与祖国同呼吸、与母校共奋进,激发爱国爱校情愫;高分子学院、海洋学院、外国语学院、自动化学院以党建引领为主线,设置党员先锋岗,将思政教育融入迎新工作;化工学院、化学院创新形式,结合新媒体平台,通过手机平台直播、公众号推文等方式“云进校园”多方位生动地向2020级新生们展示迎新景象;经管学院、环境学院、传媒学院凸出“温馨服务”、“以心迎新”,提供温馨大礼包,为新生送上暖心开学季;法学院、数理学院精心设计别具一格的主题,印制专属礼物,表达对新同学的美好祝愿,激励学子们乐学勤思以经世致用,解难纾困以成人达己;马克思主义学院、材料学院、体育学院充分发挥迎新志愿者的作用,缩短报到时间,耐心解答疑惑,顺利完成研究生迎新工作。据悉,2020年青岛科技大学共录取硕士新生1877人,博士新生63人,一志愿报考人数和招生计划均创历史新高,一志愿报考人数增长率达38.5%,拟录取硕士生人数增长率达28.12%,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增长率达38.40%。

大宁静

青科大获批两个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金震日前,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公布山东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立项建设名单的通知》(鲁教研字〔2020〕3 号),确定立项建设省级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46个,其中青岛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工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和“大数据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两个基地获批。“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工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由青岛科技大学与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研究院、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共建。“大数据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由青岛科技大学与青岛高校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科大有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联合共建。两个基地的建成,真正实现产教融合、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及培养质量的提升。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立项建设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意见》精神的重要举措,青岛科技大学获批的两个基地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推动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提高了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来源:半岛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芸芸众生

温馨迎新!青科大近两千研究生新生领“礼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尚青龙 日前,1940名2020级研究生跨入青岛科技大学校门,开启研究生学习生活。学校两个校区设5个志愿站,为新生发放迎新礼包,帮助他们全方位了解学校。研究生院联合校团委研究生会在崂山、四方校区设置5个迎新服务志愿站,150名志愿者参与到迎新工作中,志愿者为学生发放学校地图、致研究生新生的一封信、学校纪念贴纸等迎新礼包,帮助新同学指引路线、搬运行李,并通过学校研究生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开学攻略、新生指南等温馨提示,帮助研究生新生全方位了解学校、适应新生活。青科大各学院迎新各具特色,精彩纷呈。机电学院、信息学院、艺术学院结合即将到来的70周年校庆,将思想引领融入迎新,激发学子与祖国同呼吸、与母校共奋进,激发爱国爱校情愫;高分子学院、海洋学院、外国语学院、自动化学院以党建引领为主线,设置党员先锋岗,将思政教育融入迎新工作;化工学院、化学院创新形式,结合新媒体平台,通过手机平台直播、公众号推文等方式“云进校园”多方位生动地向2020级新生们展示迎新景象;经管学院、环境学院、传媒学院凸出“温馨服务”、“以心迎新”,提供温馨大礼包,为新生送上暖心开学季;法学院、数理学院精心设计别具一格的主题,印制专属礼物,表达对新同学的美好祝愿,激励学子们乐学勤思以经世致用,解难纾困以成人达己;马克思主义学院、材料学院、体育学院充分发挥迎新志愿者的作用,缩短报到时间,耐心解答疑惑,顺利完成研究生迎新工作。据了解,2020年青岛科技大学共录取硕士新生1877人,博士新生63人,一志愿报考人数和招生计划均创历史新高,一志愿报考人数增长率达38.5%,拟录取硕士生人数增长率达28.12%,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增长率达38.40%。

九仙草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开展“绿色引航”环保教育活动

为进一步普及环保知识,让同学们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活动中来,培养同学们的环保意识,提高同学们的资源再利用能力。12月10日,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常青藤心理健康协会联合青禾志愿者协会面向全校同学在小五四广场开展了“绿色引航,变废为宝”环保教育宣传活动。该活动分为线上和线下两部分。活动前期,以线上形式进行活动报名,征集参赛作品,并集中整理评选出优秀作品参与后期线下展示环节。线下活动分为游戏互动和优秀作品展出两部分。活动当天采用垃圾分类和绕口令等游戏方式向参与同学介绍垃圾分类方法、环境污染危害以及环保防护知识,并邀请参与同学在展板上写下环保标语,鼓励同学们共同践行环保诺言。此次“绿色引航,变废为宝”环保活动的顺利开展,不仅让同学们充分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明白了垃圾分类的具体方法以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更倡导同学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更多生活用品变废为宝,保护身边的环境。

建筑家

青岛科技大学获批两个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

青岛科技大学获批两个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大众日报记者 薄克国2020-10-07 11:49:09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山东省教育厅近日发布《关于公布山东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立项建设名单的通知》,确定立项建设省级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46个,其中青岛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工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和“大数据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两个基地获批。“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工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由青岛科技大学与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研究院、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共建。“大数据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由青岛科技大学与青岛高校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科大有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联合共建。两个基地的建成,真正实现产教融合、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及培养质量的提升。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立项建设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意见》精神的重要举措,青岛科技大学获批的两个基地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推动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提高了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薄克国 通讯员 李鲲鹏 徐怡然 报道)责任编辑: 王菁华 李忠运 【来源:大众报业】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意也

青岛科技大学 齐鲁化工区共建化工新材料研究中心启动仪式举行

02:1211月21日上午,在淄博市人民政府与青岛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共建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框架协议之际,青岛市政协副主席、青岛科技大学副校长刘光烨带队将科技大巴车开进临淄,启动与齐鲁化学工业区共建化工新材料研究中心建设,12名专家、教授与12家园区企业达成技术研发项目合作协议,助力齐鲁化工区头部企业崛起。欧亚科学院院士、教授李乃胜作了题为“立足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主旨演讲,区委书记朱正林致辞,齐鲁化工区工委副书记张召才主持。朱正林在致辞中说,临淄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产业基础雄厚的石化名城。工业是临淄经济的支柱,化工是临淄工业的命脉。近年来,临淄区抢抓各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机遇,全力加快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实现“脱胎换骨”式发展。同时,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围绕主导产业链条,进一步做大做强炼化一体化、碳四、聚氨酯、化工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链,积极培育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竞争力强的高端化工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的高端绿色化工园区标杆。朱正林强调,青岛科技大学科研实力雄厚、人才优势突出,与我区产业发展高度契合,合作空间前景非常广阔。化工新材料研究中心建成后,将加快推进青岛科技大学科研成果转化,在推动全区化工产业加速动能转换、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大作用。我们将以研究中心的建设为良好开端,在更深层次、更多领域加强与青岛科技大学的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仪式上,与会专家围绕“聚烯烃催化剂研究进展”“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化工学院产学研项目”作了技术推介。

小宛

定了!又一所高校要来淄博!建设研究生分院/实训基地……

◆受贿486万余元!淄博一正县级干部受审◆事关养犬,淄博正在征求意见!一家养几只/哪里能遛/怎么免疫接种…11月21日淄博市人民政府与青岛科技大学合作共建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暨“淄博——名校人才直通车”活动在青岛科技大学崂山校区举行根据协议青科大将在淄博建设研究生分院和实训基地市委书记江敦涛出席活动;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马晓磊,青岛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马连湘、校长陈克正分别致辞;市委常委、秘书长毕司东,副市长毕红卫参加活动。在青岛科技大学,江敦涛、马晓磊一行首先拜会了马连湘、陈克正等校领导。江敦涛表示,淄博作为一座老工业城市,目前正立足厚实的产业优势,聚力做好“优”和“扩”两篇文章,加快推动产业和城市的转型发展,其中,基于化工产业的新材料产业是引领城市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青岛科技大学学风扎实、科研雄厚,“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特别是化工、新材料等专业优势突出,与淄博产业禀赋高度契合。多年来双方合作愉快、成果丰硕,希望青岛科技大学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充分发挥人才、技术、资源等优势,在更广领域参与淄博转型发展。将全力支持青岛科技大学在淄建设发展,携手谱写校地合作新篇章。马晓磊在宣讲推介和签约仪式上表示,当前,淄博正处在凤凰涅槃、加速崛起的关键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重视人才、珍惜人才。淄博热诚欢迎所有创业者、创新者、创造者,在淄博放飞青春梦想、铸就精彩人生,成为淄博的城市发展合伙人。本次签约标志着青岛科技大学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规划建设工作正式启动,也标志着淄博高等教育大家庭将增添一名新成员。市委、市政府将为淄博基地办学和发展营造优良环境,努力打造成为引领淄博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马连湘、陈克正代表青岛科技大学,对淄博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们说,淄博与青岛科技大学合作基础深厚、成果丰硕、前景广阔,今天的活动加速了校地政产学研融合的步伐。青岛科技大学将充分发挥科研、技术和人才优势,在更高的平台上助力淄博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并希望更多青科大学子了解淄博、走进淄博、加盟淄博,在贡献淄博中实现人生价值。江敦涛、马晓磊还走进“淄博—名校人才直通车”活动招聘现场,与广大学子进行交流互动,诚挚邀请他们到淄博发展,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和力量。陈克正、毕红卫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共建青岛科技大学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框架协议》,毕红卫就淄博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进行了推介,青岛科技大学毕业生代表分享了在淄的工作体验。根据协议,青岛科技大学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主要包括建设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淄博分院、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化工研究院淄博分院、淄博研究院和本科生实习实训基地等,建成后可满足500名左右研究生、5000名本科生实训以及教学科研人员的保障需求。据悉,淄博市54家企业参加此次“淄博——名校人才直通车”活动,面向青科大学子拿出2406个次招聘岗位。青岛科技大学1600余人到现场咨询洽谈,492人次达成了工作意向。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责任编辑:包欣悦责任审核:唐菁【来源:大众网淄博】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乃身从之

快讯|淄博市人民政府与青岛科技大学将合作共建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

11月21日上午,淄博市人民政府与青岛科技大学合作共建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青岛科技大学崂山校区举行。市委书记江敦涛,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马晓磊,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毕司东,青岛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马连湘出席活动。淄博市政府副市长毕红卫,青岛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克正代表双方签署《淄博市人民政府青岛科技大学合作共建青岛科技大学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框架协议》。据了解,根据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需求,结合淄博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与青岛科技大学“双一流”大学的建设要求,基于青岛科技大学“教-科-产”协同培养模式,经双方友好协商,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人才为目标,共建青岛科技大学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协议中对任务目标进行了明确,将要建设的青岛科技大学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规划占地500亩,规划建筑总面积24万平方米。一期规划占地202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淄博分院、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化工研究院淄博分院、淄博研究院和本科生实习实训基地,建成后满足200-300名研究生、3000名本科生实训以及教学科研人员的保障需求。淄博基地将立足青岛科技大学学科优势,结合淄博市产业特点,设置化学工程与技术、高分子材料、环境与安全工程、电子信息技术、集成电路、 机械与智能制造等专业,适当发展人文学科和地方发展需要的交叉学科,建设成集应用技术研究、成果转化、硕士研究生培养和本科生实训为主,适度发展博士研究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