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带病工作19年“钱博士”走了 35年如一日,他守好了立法“开山岛”大椰子

带病工作19年“钱博士”走了 35年如一日,他守好了立法“开山岛”

今年6月19日,在立法战线奋斗35年的无锡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主任钱群工作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年仅57岁。这位无锡市地方立法工作的重要“开山者”,用35年的平凡坚守、19年的带病工作和经手制定的95部地方法规,守好了自己的“开山岛”。一生为一事,他获赠很多雅号1984年大学毕业后,钱群到无锡市人大工作。无锡取得地方立法权后,钱群就参加立法工作,直至因公殉职。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原秘书长周培基说,钱群有很多机会可以换岗都没换,他是真的热爱立法事业。因这份热爱,人送雅号“老法师”。在一个岗位久了难免懈怠,但无锡市人大法制委委员孙敏说,钱群从不凭工作经验办事,每次立法他都力争成为相关门类专家。“我们有些同志称他为‘老法师’‘钱博士’,既是戏言,也是赞誉。”无锡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备案审查处处长魏存立也说,每立一法,“钱博士”都亲力亲为,带着大家学习。“无论是立法选题还是具体立法,他都是主导方向的。”钱群生前经手的最后一项立法,是“无锡市旅游市场管理条例”。立法前有人提出,当前旅游市场快速发展,无锡只有一部旅游业促进条例,应参照上位法立一部综合性法规。钱群研究认为,这样做是“小法抄大法”,操作性不强。现行法规切口小、好操作,实际运作良好,再立一部旅游市场管理条例予以补充更妥。立法中,钱群一贯重视可操作。去世那天,他正要协调两个部门。“上位法规定,未取得旅游经营许可的车友会、驴友会,由旅游市场部门、市场监管部门进行处罚。钱主任认为,考虑到可操作性,最好明确一个部门,但还没来得及协调就走了。”魏存立不胜惋惜。抠细节,是钱群另一个雅号“钱老抠”的由来。立“无锡市公共交通管理条例”时,他力排众议删去“管理”二字,认为公共交通事关民生,不宜出于行政思维只提“管理”。类似例子不胜枚举,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张淇铭这样解释钱群的“抠”,“法规一旦通过,就有法律效力。因此他每一个标点都要抠、必须抠。”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农经工委主任朱伟认为,钱群打磨法条几十年如一日,堪称“新时代立法匠人”。一个个雅号,是钱群留下的一个个精神坐标。无锡市委书记李小敏指出,“钱群同志务实扎实的作风、敬业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学习。”呕心沥血立法,锱铢必较为民呕心沥血,对钱群来说,这是形容,更是写实。2000年3月的一天,同事们发现钱群躺在办公室沙发上,身上一摊血。“血是呕出来的,起初以为是胃出血,后来查出是胃癌。”目睹吐血一幕的无锡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原主任祁际平感慨,“工作量这么大,这19年他是怎么坚持下来的?”钱群逝世后许多人才得知,今年4月他刚做完肺结节手术。术后20天不到,机关的同志就又看到了钱群忙碌的身影。虽是带病工作,钱群的工作标准从不降低。群众利益是他第一标准。立“无锡市物业管理条例”时,他不厌其烦跑遍全市各类小区,搜集了200多条意见,一条条梳理。“他抠字眼,主要有几个原则:符合上位法要求、贴近无锡实际、有特色可操作、切实维护群众利益、防止部门利益法制化。”张淇铭说,立法要进行大量利益调整,35年来,钱群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用行动诠释了立法为民。说钱群在立法岗位工作35年,其实有例外,他曾挂职无锡硕放镇党委副书记一年半。当时,镇里群众诉求多、上访多,“镇里干部很头疼,认为钱群懂法,就把这事交给他。”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原副秘书长胡传华回忆,钱群毫不推辞,一个村一个村跑,每到一地就听群众反映,“几十个村跑下来,他把摸到的情况梳理分类,比如对宅基地问题有诉求,就这一天统统约到镇里,他把有关法律政策规定耐心讲给群众听。”有了认真倾听、耐心讲解,有的群众听后自动息访;问题确需解决,钱群就记下来再梳理,分解到业务部门,“半年时间把所有问题解决了,老百姓满意了。” 胡传华说,钱群挂职时间不长,却交了很多农民朋友,“后来他回机关,还经常有农民找他。”大家身边的平凡英雄省委书记娄勤俭指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就要培养发现典型,让王继才式的“平凡英雄”竞相涌现。在无锡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广大干部看来,钱群就是大家身边的“平凡英雄”。这位平凡英雄,看淡名位。2005年,钱群面临晋升机遇。时任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金大回忆,但当时组织上另有安排,就让他找钱群谈心,“他到我办公室,进门就笑着对我说,我知道你今天是来做我工作的——一点想法没有不可能,但我肯定把工作做好。”王金大感慨:“40出头正是积极进取之时,能有这样的思想境界和态度,我认为非常了不起。”“无锡市养老机构条例”立法期间,钱群带队去青岛调研。考察结束正逢周末,有人建议去崂山看看,却被钱群婉拒。他就地召开座谈会,结合青岛经验形成9条关键性的制度设计意见,为修订完善无锡的条例提供了重要参考。这位平凡英雄有常人难以企及的一面,“但绝不是个老古板”。无锡市人大常委会环资城建工委副主任唐尧夫强调,钱群顾家、重孝、热爱生活,是个鲜活的共产党员。“音乐、书法、数码产品都很了解,年轻人也没他懂得多。每年假期都带亲人旅游,家里里里外外一把手。”说到这,唐尧夫话语低沉下来,“他和我谈过很多退休后的计划,但现在却都实现不了……”热爱生活也是女儿钱明月对父亲的印象。钱群留给女儿的最后一句话是“出差要小心”。那天,钱明月正要去吉林出差,“他希望我望得高、走得远,教导我对待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尊重你的工作,才能获得尊重。他教会我做饭,告诉我女孩子要精神独立……”钱群的离去,让受访者唏嘘不已,事迹座谈会每每变为追思会。祁际平在会上念了副他写的挽联:画方圆、定规矩、倾注毕生精力,有人受益便好;尽孝道、重友情、笑对全景人生,无人忘却就行。“上下联前面半句是我们对他的评价,后面半句好像他在应答:有人受益便好、无人忘却就行。” 记者 陈月飞

年八十矣

钱老师的金钱歌(故事)

钱老师的金钱歌(故事)钱老师的儿子是个博士,虽然他的学历不低,可是他的经历却很曲折。在两年的时间里他不停地调换工作。已有四五家单位被他炒了鱿鱼,在每个地方上班的时间都没有超过六个月。他总是抱怨待遇太低了。因为有情绪,工作中常常出现失误;老板们也毫不客气地将他的收益大幅度削减以作为对损失的补偿。所以,互炒鱿鱼的现象在他们之间就在所难免了。钱老师对此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阻止儿子再次调换工作,晚饭后,他来到儿子的房间。父亲说:“你不能老这样下去,要为家里人考虑考虑。”儿子说:“我正是为家里人考虑,才这么做的。”老钱说:“人不能为钱而活着。钱不是万能的。”小钱说:“人离开了钱很难活。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博士休息后,钱老师在儿子的写字台上留下了一张纸条。第二天早上,博士起床后一看,瞪大了眼睛。他将纸条装进了衣服口袋,连早饭也没吃就上班去了。从此,博士象换了个人似地认真做事,很少说话,工作业绩直线上升。他越是不计较报酬,他的薪水却一个劲地猛涨。他本人也从基层的一名普通员工升到了副总的职位。在一次好友聚会中,大家都说请钱博士谈谈是如何达到如此境界的,博士犹豫了片刻,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经过过塑的小卡片,上面是一首用钢笔写成的诗歌,名曰《金钱歌》。旁边的“快手张”飞快地抓过去刚刚念了个题目,即被对面的“长臂袁”一把抢走了。他朗诵道:拼命劳作去挣钱挣钱为了吃和穿。心里装着全家人,再苦再累也心甘。劳动切莫分贵贱,有了回报苦变甜。花钱之前细思量,一分一厘皆血汗。消费滞后不可取,超前消费酿后患。面对金钱心莫乱,利欲熏心生灾难。取之有道用有度,贪得无厌必枉然。回头看看人生路,…………………“只见奉献不见钱。”一个老人的声音从隔壁的房间传了过来,众人很是吃惊,寻声望去,只见钱老师已经出现在门口了。博士快步上前搀住了父亲,以恳切的口吻对“长臂袁”说:“再念一遍。”因为这首“金钱歌”通俗易懂,第二遍几乎是在大家的附和声中朗诵完毕的,有人拍手叫好。博士为钱老师让了座,然后对众人说:“这首金钱歌的作者是我的父亲。它成了我的座右铭,自从读了这首歌,我的人生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心灵纯洁了,目标明确了,胸怀宽广了,视野开阔了,意志坚定了,情操高尚了。”博士的表白引来了一片掌声。钱老师说:“今天,是我参加教育工作四十年的纪念日,也是我退休报告被批复的日子,校长专门为我安排了一桌告别宴,就在旁边的房间。听到有人在念我的诗,我就主动过来了。我虽然退休了,但我还想讲课,今天我讲一句话的课。”老师意味深长地说,“将人生难以实现的目标作为次要目标时,它却提前实现了。”老人说完退出了房间。大家陷入了沉思之中。虽然没有再喝酒,但他们都醉了。

尘归尘

C919副总师、浙大博士钱仲焱:不再做发达国家的跟随者

钱仲焱,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博士。上海市浦东新区百人计划特聘专家。美国航空航天学会(AIAA) 高级会员,第六届、第七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计学分会理事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浙大第一届硕博连读毕业生,在航空科研中找到了十分过瘾的感觉钱仲焱,杭州萧山人。1992年,17岁的钱仲焱以优异成绩保送进浙江大学“混合班”。成立于1984年的浙大“混合班”是“竺可桢班”的前身,以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卓越人才”为目标,由来自全国各地的保送生和高分考生组成,采取严格的遴选制度和开放式办学方式。在前期培养阶段,浙大其他经过考核的优秀学生也可进入“混合班”,而不适应的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学院学习。钱仲焱记得:“我们当时是工科学生理科培养的教学思路,非常注重理科基础的学习,像数学、物理、计算机这些课程都是用英文原版教材,学习压力很大。入学两年后,差不多有一半同学选择到其他学院继续学习。”在面临专业选择时,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毕业的冯培恩老师深深打动钱仲焱,让他认识到原来看似冰冷的机械设计有那么多学问,所以钱仲焱选择了机械专业。并在冯培恩老师的建议下不断深造,成为浙大第一届硕博连读的毕业生。博士毕业后,钱仲焱来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从事微系统力学方面的学习研究。力学问题作为机械设计优化的主要约束条件,一直是机械专业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所以他选择力学领域继续研究。一年后,钱仲焱来到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结识了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咨询委员会委员、航空力学专家Satyan Atluri教授。在他的带领下,钱仲焱开始涉足航空,先后参与了几型飞机关键部件的强度分析,运用当时先进的无网格法解决疲劳裂纹扩展问题。钱仲焱由此学到了很多先进的力学分析方法,同时也初尝了航空科研的美妙,每次解决难题后都有很过瘾的感觉。钱仲焱深深“爱上了航空”。向美国航空航天局、美国联邦航空局证明实力的波音787飞控系统项目负责人在Atluri教授的影响下,钱仲焱选择了ALPHA STAR CORP (ASC公司)这家研究航空复合材料的专业公司作为职业生涯的开端,主要研究复合材料的裂纹扩展问题。在此期间,钱仲焱设计了一套复合材料裂纹扩展计算模型,这套模型得到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高级专家、复合材料权威Christos Chamis博士的高度赞扬:“钱博士的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能大大降低复合材料设计和模拟仿真的成本和时间,将对航空复合材料模拟仿真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后来,这套模型获得了NASA颁发的“最佳软件奖”。2007年1月,钱仲焱成为波音787飞控系统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飞控系统的强度和适航工作,他终于有了与飞机进一步“亲密接触”的机会。这是钱仲焱第一次从力学研究进入具体型号,虽然是负责飞控系统,但由于飞机各系统都是互相关联的,所以也需要了解其他系统。当时,他种老鼠掉进米缸的感觉,有太多东西要学习。型号研制进度又很紧,最后三个月他们基本是“7-14”(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4小时)的工作节奏。最终,波音787所有系统最先获得FAA批准的。这让钱仲焱真正了解到飞机研制的全过程,并且首次领略到适航取证的艰辛。在研制波音787的过程中,某型飞机在飞行时出现了系统零件因疲劳损伤而导致断裂的事件,FAA(美国联邦航空局)首次提出,波音787的各系统都要按照损伤容限要求进行设计。这是第一个将损伤容限理论应用于飞控系统的型号,对于钱仲焱来说,如何在技术上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最令他头疼的事,真正的“拦路虎”是提出这个问题的FAA本身。“适航工作人员在航空制造企业中,与适航当局就像‘律师’和‘法官’的关系”,适航工作人员研制出一个产品,必须向适航当局证明它是符合适航规定的,要拿出足够的证据去阐释、去辩论,有时候说得自己脸红脖子粗,‘法官’摇摇头,那就得重新搜集证据。经过几个月的努力,钱仲焱和他的团队终于用上万页报告,向FAA证明了他们的产品是符合适航规定的,成功获得FAA适航批准。全面规划C919大型客机适航取证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立志做引领者2009年12月15日,波音787成功首飞。这架举世瞩目的“梦想客机”不仅凝聚着钱仲焱的心血和付出,更承载了他人生新的梦想与激情——他要再来一次“华丽转身”,加入航空制造企业,孕育一个新的型号,把她亲手送上蓝天。2010年初,钱仲焱加入中国商飞公司。在这里,他的主要工作是与中国民航局(CAAC)协调,全面规划C919大型客机适航取证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就是通过型号研制实践,促进适航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民机的安全性。”2011年,根据新形势的需要,一支由工业界和局方共同组成的工作小组开始着手修订AP-21-03(《航空器型号合格审定程序》),钱仲焱全程参与了修订过程。新的AP-21-03有11条修订内容,主要是为了满足我国适航管理发展的需要,并与国际上主要的与民用航空产品型号合格审定相关的适航管理程序相协调。修订后的版本为未来适航管理发展预留了更多空间,比如,当中很重要的一条修订内容就是新增了关于“设计保证系统的要求和审查“方面的内容,目的就是希望将来我们国家也能够逐步建立类似国外发达国家的设计保证系统,从而大大提高适航管理效率。据了解,波音公司内部有个名为ODA(ORGANIZATION DESIGNATION AUTHORIZATION)的组织,其被FAA授予部分适航审查权限。也就是说,经过长期适航审查,FAA有足够理由相信波音公司内部有能力通过过程控制,实现自我审查监管,从而使产品满足适航要求。多年来,ODA的权限逐步放宽,目前甚至已经包括为型号颁发TIA证(型号检查核准书)和AC-E证(单机适航证)。在欧洲,空客公司内部也有类似的组织,名为DOA(DESIGN ORGANIZATION APPROVAL),拥有与ODA相似的大部分适航审查权限。目前,我国设计保证系统处于起步阶段。在C919大型客机适航过程中,CAAC通过考核,在中国商飞公司内部设立局方审查代表(DER)岗位,授予符合条件的个人接受局方委托进行FRR单(制造偏离)批准、部分试验目击等权限。“要赶上发达国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至少已经迈开了第一步,再长的路也有走完的一天。”希望我国能够早日从适航的“跟随者”变成“引领者”,钱仲焱对此信心满满。内容来源:《大飞机》编辑:周伊晨本文在原文基础上有改动。

恶老板

补课费用为何如此之贵?

不知道这样的标题能在各位金主心里得到多少共鸣。起因是这样的:钱博士的外甥女是一个今年刚上初一的小姑娘,聪明可爱,多才多艺,艺术细菌发达,得了好多奖,唯独这学习成绩总是忽上忽下,尤其是数学,经常会不及格。去年10月,小姑娘的妈妈给小姑娘找了一位家庭老师,一对一教学,成绩有了很明显的提高。钱博士觉得这样挺好,最起码小姑娘的成绩还能挽救,以后不管是走文化课还是走艺术路,都可以。然而,高昂的家教费用实在令人汗颜:费用按时间算,每小时200元,每节课2.5小时,就是500元,每周上一次课,一个月下来最少也要2000元~小姑娘的妈妈说,这还只是一门课,孩子理科不太擅长,等后面孩子开始学物理化学,还指不定用不用补课~那个费用,想都不敢想。这个费用的确是超过了钱博士的想象。大学的时候,钱博士也做过兼职家教,一个小时30块钱,一个月下来300块钱都不到,还不够现在上一节课的费用。分析“补课现象”的原因,钱博士觉得有这样几点:一是家长的“先飞”精神,不管孩子在学习方面是否有天赋,总还是希望孩子能够比别的孩子早一点学新的知识,赢在起跑线上。这也是补课现象丛生的最初原因。二是学校老师的“半瓶”精神,很多老师总是浮于表面的看孩子的成绩,觉得分数代表一切,考的分数高就是学会了,而忽略了孩子真正灵活运用的本质。一些老师本身在校外也有着兼职家教的身份,势必会分出一部分精力来兼顾。而怀着这种“全民补课”的心理,还有一些老师理所当然的一味“孩子在补习班已经学会了”,就不会再深入教学了。三是孩子的态度和方法问题,这往往基于学校老师和家长的行为:家长的思维给了孩子“好好学也没用”的态度,老师的行为拿走了孩子“想好好学习”的机会,再加上外界的一些小诱惑,电子产品的冲击,信息洪流的畅通无阻,分散孩子的学习精力……在教育的条“关系链”上,家长、学校老师、孩子,每一方都站在了“家教”的基础上去行动,因为大多数家庭的关系链都是这样,如果存在极个别的关系链不这样,势必会存在落后、淘汰的情况,为了避免这样,那些原本不想上家教的家庭,也会投入到家教大军的行列里。虽然补课费用高昂,但家教老师无论从师资力量、课程研发、沟通服务等各方面来看,确实弥补了校内教育的不足。我国的教育现状是高中老师水平最高,初中老师又强于小学老师。大多数人会觉得这是知识难易程度所导致的。但我们往往忽视了,为孩子打好学习的基础,孩子才能独立、顺利的越走越好。后来我问小姑娘的妈妈,这么高昂的费用,你们还会给孩子上家教课吗?她不假思索的说:会,以后如果哪一科有必要也一定会上家教课的。钱博士想说,为了保持成绩或者说为了提高成绩,家长结合孩子情况和自身家庭状况给孩子报明家教班是合理的,但需要提醒家长的是,除了应该综合权衡家教课、家教老师的价值和意义,更要为孩子树立起“不依赖、正确、积极”的“补课”态度,尊重孩子的意见,多方互相协调。小学初中的“补课”其实都是为孩子打基础的过程,高中可能是孩子真正需要花钱的时候,家教课、艺术课等等,家长更应该从现在起在资金上早做打算,平时注意合理收支、科学用度,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投资项目,为家庭和孩子的未来逐渐累积收益。

黑魔王

你的时间,究竟值多少钱?

办公室里有一个姑娘叫小楼,性格开朗,为人热心,业务能力也很强,每天朝气蓬勃,总能给我们带来许许多多工作灵感和源源不断的欢乐。然而最近,小楼却一改往常的“正面形象”,上班没精神,工作效率马马虎虎,有时脾气大到能跟同事们嚷嚷起来。仔细一问才知道,原来小楼搬了家。她为了省钱,从可以步行上班的近距离小区,搬到了需要搭乘BMW(公交Bus、地铁Metro、步行Walk)时长近80分钟的地方。她说这样一个月能省600块钱。可能你也经历过这样的情况:每次上班都是一场奋力拼杀当我每天被梦想叫醒,悉心收拾一番,准备出门时是这样的:我幻想着在路上可以看看书充充电,做个安静的美男(女)子。然而,现实却无情地把我推上了车,并且关上了门......穿越了人山人海,搭乘着我的BMW,我好不容易到了公司。当下,我只想说,我不在意生活还有诗和远方,因为我就住在远方!我们的时间都很贵,请不要廉价出卖大部分时候,人们总是喜欢拿钱来衡量得失与贵贱,而忽略了最宝贵的时间。然而,时间才是最贵的,是不可再生的,是一切生活的载体。如果一定要用金钱去衡量时间,那我们可以简单地算一笔账:假设月薪6000元,每天每个工作时的价值是34元,如果每天在路上4小时,就是136元的消耗,22个工作日就是2992元,加上路途遥远,在特殊情况下极有可能增加的交通成本,一个月的交通成本最少3000元吧。总结一下,上班路近至少有下面几个好处:01更幸福更健康离家远,早餐经常应付了事,晚饭随便打发。上班距离远会削减人上班的幸福感。长时间通勤占据了运动、健身、饮食、聚会的时间,让人感到疲倦,还会缩短寿命。02自我增值机会更多通勤时间拿来学习,这很容易就能推翻掉。在充满煎饼大葱味的地铁上,人都被挤成馅饼了,学习的转化率(学习效果)能有多高?离家近,把节省下来的通勤时间进行合理详细的管理。未来的那个结果,源于你今天的选择,此时你是葛优躺,还是阿甘跑,注定了多年后你的生活。03升职加薪快从容不迫地走进办公室,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完成得又好又快。赶了一两个小时的路,像打了一场硬仗。犯困疲惫状态不在线,工作往往事倍功半。良好的心态+健身换来的好形象+广泛社交带来的人脉+不断学习自我增值+更充裕的经济基础,升职加薪,快人一步。钱博士想说,以这种无谓的时间浪费去换取并不一定能真实到手的金钱,赔上自己的精力和心情,甚至牺牲与家人、朋友、同事之间的关系基础,这种仔细一想就能知道“并不划算”的事情,不应该再有人徘徊其中。钱是可以“再生的”,方式有很多种:自我升值、跳槽加薪、兼职收入、科学收支、投资理财,都是行得通的路子,钱博士就亲眼见证了一个又一个从步入社会开始就通过钱上钱增加收益的年轻人,他们不会刻意委屈自己的生活、控制自己的花销,而是选择更加科学的方法去甄选支出项,懂得哪些必要的花销实际上是对自己的隐性投资。时间不是可再生的,流走了就是流走了。你不必在年轻的时候拿时间换金钱,生活不止苟且,还有诗和附近的高薪好工作。

单恋

算完别哭,来看过年回家到底要花多少钱?

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过年了激动之余不禁有一丝担忧过年的钱你准备好了吗?虽然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但在大城市打拼的你回家花销样样都是钱呐~啥,你不知道过年回家要花多少钱?现在钱博士就给你算一算要想体面地回家过年得需要多少钱...(请根据自身情况对号入座:)一往返路费说到回家过年路费是少不了的<路费清单>因交通方式和路程远近而不同为了体面至少得坐个高铁或者飞机吧折中算,一人来回1500元。 单人往返路费1500元如果你要帮对象付车费那就是3000元左右。 如果是三口之家小孩如是半价票钱那一家三口回家往返车费至少3800元左右。二孝敬长辈在外打拼一年难得回家过年孝敬长辈当然是必须的!<孝敬长辈清单>打拼一年要显得自己过的还算体面孝敬父母每人2000的话,就4000加上其他长辈,一共5000元。 给自己父母长辈5000过年去对象家里拜个年为显体面 也要给个千八百所以总共是6000元。孝敬双方父母长辈还有其他亲戚小孩利是省点花也至少要9000元。 三置办年货过年肯定是少不了买年货虽然只是一些食品或日用品但总共加起来也要花不少呢。<置办年货清单>父母包办,基本不用花钱。 父母包办,但还是要意思意思买点大概花费1000元。 包办年货:酒水、香烟、水果零食鸡鸭鱼肉、过年用品等等加起来也要在5000元左右。四聚会饭局难得回家一趟除了陪伴家人当然还要跟同学亲友聚一聚唱K、吃饭、喝茶...一样都不能少。<饭局清单>参加各种同学亲友聚会过年这几天算少的也要1000元左右。 两个人出去参加饭局聚会费用更是两倍至少2000元。拖家带口 全家出去玩花费少的说,至少也要4000元。五其他费用除了上面计算的以外还有其他七七八八的费用如发微信红包、封利是、送礼、短途旅游…怎么说至少也得加个1000元左右吧六合计花销<合计清单>单身人士想要体面地回家过个年大概需要提前准备8500元左右有对象人士要想回家过个体面年压力相对要大一点 至少需要准备13000元左右已婚人士过年想要体面点回家鸭梨更是山大 至少要准备22800元左右 辛辛苦苦一整年没想到过个年就回到解放前看到以上的数字是不是吓哭了呢?!别慌!看这里!!钱到用时方恨少,不如时常攒钱好。大家还是应该在平日里多多关注理财投资,为自己积累财富。好比钱博士自己就会每月从薪资中拿出固定的部分(大概30%)用于储蓄和投资理财。注册钱上钱平台,绑定银行卡充值投资还是很方便的。由于钱博士刚就业不久,所以一般会选择短期的标的,虽然收益没有长期标的那么高,但优势在于灵活性大,一年累计下来也有一笔不错的收入。现在注册钱上钱,即可领取1888元新手红包,是前所未有的福利。开资金存管还送爱奇艺VIP会员。投资新手标,最高可以送50元话费奖励~

鳄鱼河

过年去女朋友家花多少钱合适呢?

最近啊,在网上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大概是这样的:有一个25岁的小伙子,今年春节打算去女朋友家拜访。他思前想后,准备买两瓶酒、一条香烟,再就是一些别的吃的,预算大概2400元。可是啊,女朋友却觉得这样很丢脸,因为自己听两个闺蜜说,她们的男朋友基本至少也都是花了3000元。于是啊,一对小情侣大吵了一架……后来,小伙子就在网上求助网友,他说自己的收入月薪大概6000元,这样的水平,去女朋友家买多少东西合适呢?今天,钱博士就跟大家来说道说道这个事儿。01眼看着还有几天就要过年了,串门拜年送礼肯定都是少不了的,尤其是作为准女婿或者准媳妇上门,送礼就更加考验人了。如果收入不高,那么这送礼就会变成一门值得探讨的学问。其实每月6000元的收入,拿出2/5来置办送礼,也说得过去,不过,虽然只跟闺蜜家差了600元,没有实质差别,但总归“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女朋友还是自尊心作祟。且不考虑女方是否“太计较”而分手与否的问题,但从策略上来说,买礼物之前,那方可以先试探性的问问女方合适的价位,或者也可以私下请教一下相识的男性朋友们,集思广益的话,出错的几率就能大大降低了。至于到底买什么价位的礼物更合适,钱博士觉得,量力而行是首要条件,在这基础上适当“放放血”,不仅能够留下一个比较好的印象,还不至于让自己后面的生活过得太落魄。其实,对于月薪6000来说,其实只要每月开销有度,注意开源节流,肯定是有结余的。将结余下来的钱到钱上钱做个中短期的投资,年化6%-8%不等,更能够让躺在银行卡里睡大觉的钱自己升值。关键时刻拿出一个月薪资,并不会给资金链带来太大的压力的。当然了,钱博士在这里也要劝劝这为“女朋友”,还是不要太强求东西的价格,有的人月收入十万八万,但是只为你花一万块钱,“男朋友”月入才6000,却能给你花一半,这能一样吗?02其实啊,送礼本身不仅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一味求贵,不如花心思对味。记得之前看了一个故事,说一个男生本身就是一枚糙汉子,后来交了感情特别好的女朋友,他为了讨好准丈母娘,便练就了一身特别棒的厨艺,过年过节都会提着菜去准丈母娘加做饭。知道女朋友的爸爸爱养生但却讨厌中药味,便自己研究药膳。虽然花不了多少钱,但心意和胃口都到了,两全其美。对于家底没有那么厚的“男朋友”们,学会打感情牌是非常重要的。03当然了,归根结底,现在没钱可以,但未来两人走向婚姻,“男朋友”依旧有责任也有义务为两个人的小家做贡献,有建造美好生活的能力。虽然能力是很难权衡的东西,但如果简单来看,其实也可以用收入多少来量化。刨除自身,财富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主副业和理财投资。工作能力和自身素质决定了升职加薪的速度,而除了本职工作以外,如果还有可以开展副业的特长,也是相当于变相加薪的。不过,倘若是薪资平平,有没有什么特长,那也不一定会平庸到底,还是可以通过理财和投资的方式提升收入,说不 定比辛苦工作赚钱更快更容易。你可以每月合理开支,将结余储蓄下来,然后转战钱上钱,从标的期限、年化收益等不同纬度对比,挑选适合自己的标的注册投资就可以了~比如如果每月你能结余1000元,一年下来就能够结余12000元,投资钱上钱萬年青(12个月)标的,年化收益是11.02%,一年下来的收益1300多元了。过年去女朋友家里,还能跟准岳父岳母聊聊理财经验,绝对令他们刮目相看~

大目视之

中国距离实现“价值医疗”还有多远?

从上世纪末启动的医改到2009年的“二次出发”,2020年,新医改已迈入第二个十年。如果把第一个十年以“遏制药品、耗材价格虚高为突破口”的医改称为1.0时代,那2020起的下个十年,则是以“价值医疗”为核心导向的2.0时代。什么是价值医疗?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国家财政医疗卫生支出15623.55亿元,约占全部财支出的7%,较2017年14450.63亿元增长8.1%,其中财政对医保的补助(补需方)约占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的48%。面对医疗开支的持续上升,人口老龄化以及慢性病的挑战,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以医院为中心、体系碎片化以及按医疗服务项目付费为主的支付模式等问题更加凸显,使得医疗服务体系的变革需求更加急迫。在此之下,以“推动医药卫生体制从服务量驱转变为价值,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用”即为核心的价值医疗。“价值医疗”概念的提出者是哈佛大学商学院著名教授Michael Porter。而“价值医疗”在中国的实践则起始于2016年,中国政府、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三方五家”医改报告——《深化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基于价值的优质服务提供体系》。其中明确提到,探索如何在一定成本下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倡导从传统医疗服务转型为“以人为本的一体化服务(PCIC)”,实现供给侧(医疗服务商)与需求侧(公众)利益的平衡。什么将推动价值医疗?哈佛大学医学院的阿琳娜T钱博士和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梅瑞狄斯B罗森塔尔教授提出,成功的“价值医疗”模型有三个核心维度。前两个是通常用于奖励医疗服务提供方减少支出和提高质量的经济激励。然而,第三个维度则涉及到医疗机构可能从医保机构获得的各类非经济的基础型支持。医保机构可以通过非财务型基础支持做出重大贡献。这类基础型支持视为在其实现组织结构和医疗模式变革中所需能力的重要提升要素。医疗资源既短缺又昂贵,人们购买医药服务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看病难、看病贵在全世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患者给予相应的补偿,在社会中起到“互助-共济”的作用,成功的价值医疗离不开从医保机构获取的基础支持,换言之成功的价值医疗离不开精准、高效、安全的医保第三方支付。130 多年来,第三方支付方式的制度安排经历如下三个阶段,按照服务数量付费(Fee For Service,FFS)、按照服务质量付费(Fee For Diagnosis-related,FFD)和按照服务价值付费(Fee For Value-bigdata,FFV)。每次变革均有质的变化,是一次巨大的社会进步,促使医药领域的社会治理步步深入。而按服务价值付费则是推动价值医疗的关键所在。按照服务价值付费(FFV):医护服务的价值链即可及性(家庭医生和社区医疗)、安全性(将质量放在第一位)和可支付性(定价合理、有第三方支付)的平衡,即铁三角定理。按照服务价值付费(FFV )的主要特征如下:一是关注医护劳动所承担的风险和质量产出,鼓励专家型医生合理接诊、敢于挑战疑难重症,在质量和成本之间做出最佳决策;二是关注医患互动、患者体验、知情决策、就医环境安全性、医务人员态度等。DRG和DIP这两种医保支付方式为中国“价值医疗服务”指明道路,一方面DRG和DIP在FFV的维度上实现了控费,倒逼医院精细化管理;如果把价值医疗分为“低成本”和“高质量”两部分,在另一方面也实现了某种程度的“低成本”。当然,除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药及耗材国家集采等供应端改革也将大大降低成本。那“高质量”如何实现呢?按照服务价值付费(FFV)的铁三角定律当中,其中就涉及“可及性”以及“安全性”,可及性指家庭医生和社区医疗,安全性指“将质量放在第一位”。这两个特点将架构价值医疗的“高质量”。中国,距离“价值医疗”还有多远?而目前,我国按照服务价值付费(FFV)仅仅进入萌芽阶段,按照服务价值付费(FFV)铁三角定律“可及性”、“安全性”以及“可支付性”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在可及性上(家庭医生和社区医疗),也就是国内常说的“分级诊疗”,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根据2019年的数据,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量占门诊总量的23.3%,基层门诊量还远远达不到《意见》提出的“2017年≥65%”的目标。且所占比重不升反降。2015-2018年间,多地虽然家庭医生签约率直线上升,但是多呈现出“只签不约”的特点,流于形式,全科医生首诊制度未建立,全科医生诊疗“守门人”的作用不明显。在“安全性”上,2019年中国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显著提升。住院患者死亡率、压疮发生率、输血反应率等患者安全类指标持续下降。但目前我国医疗质量安全仍有薄弱环节,特别是基层医院和民营医院仍需提升。在“可支付性上”,DRG与DIP的医保支付方式推广目前还处于试点状态,在既往过度医疗情况下,分值或权重或多或少都会有“水份”,特殊病种/病组缺少合理分担,特病单议机制也尚不健全,专家稀缺。在“定价的合理性”上,就让按服务价值付费方式的可支付性稍显欠缺。未来10年,将是价值医疗在国内持续深耕的10年。价值医疗充满了新意与挑战,原因在于价值医疗既考虑成本也关注质量,医院将接受外部和内部的双重压力,一方面在DRG付费改革、药品耗材零加成、强化临床使用评价等政策持续推进下,医院的成本管控压力势必与日俱增,同时还要严把医疗质量安全,探索健康结果最优解的实践模式。另一面的压力来自于医院内部。随着药品耗材由医院的利润中心转变为成本中心,医院的收入压力激增,而成本却呈刚性增长。如何控费提质,将是医改2.0之下医院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但同时别忘了成功的价值医疗的核心维度还需奖励医疗服务提供方减少支出和提高质量的经济激励,激励和补偿机制不完善,价值医疗将无法真正实现。“医有数”专注医院大数据分析应用及医保付费方式改革,关注“医有数”让医疗前沿讯息在您心中更有数!

冢越

寻找菲利普·K.迪克,从这里开始

我第一次读到迪克的作品是在大二,当时读的是《泰坦棋手》(1963)。对此格外印象深刻,是因为合上书之后,我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先看了书封上的内容梗概后,我以为这会是一个《头号玩家》或者《电子争霸战》之类的故事,至少也会像伊恩·班克斯的《游戏玩家》。事实上,它完全不是。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更像一个精神病人的梦呓。而且我影影绰绰地记得当时的感觉——他笔下的人物并不是故事的一部分,而是镶嵌在故事表面的孔洞上的,有点像蛋糕上点缀的坚果粒。换句话说,故事独立于人物而存在,如同牛头怪的迷宫。而迪克笔下的人物们则不过是一群被邪恶博士克隆出来的童男童女,等着被送进迷宫成为人牲。那时我对迪克除了《银翼杀手》以外一无所知。我难以理解迪克是如何构思这部古怪的小说的——按照故事梗概来讲,它原本可以更有趣,但迪克对“有趣”的理解显然不太一样。不过,我还是坚持读完了同一套买来的《死亡迷局》(1970)以及《倒数第二个真相》(1964)。这些都不是迪克最好的小说,坦率地说,它们实在是有些太矫揉造作了。但它们还是有些共通的东西抓住了我,让我忍不住再去寻找他别的作品,就像缺乏矿物质的牲畜焦急地去舔舐岩盐。读到《帕莫·艾德里奇的三处圣痕》(1965)时。我开始希望理解菲利普·迪克其人。这是一部很邪恶的小说,写它的迪克简直就像写《裸体午餐》的巴勒斯一样胆大包天。它以极其猥亵的方式逆转了基督教中的圣礼,将其变成了一种嗑药游戏:只要你吃下毒品嚼麻(chew-Z),就会成为那个敌基督帕莫·艾德里奇的一部分。到最后,随着嚼麻的泛滥,艾德里奇如同癌细胞一般无限增殖,在宇宙的每一个角落留下自己的印记。——联想到乔治·巴塔耶对色情的精妙论述,这甚至有非常强烈的性暗示。但最令人着迷的还是这部小说进入幻觉的方式。毫不拖泥带水,只要吃下药片,就会进入另一个世界。事实上,用“幻觉”一词来形容迪克笔下的分裂世界是并不准确的。药物、精神分裂或心电控制仪之类的东西并不是电影里的麦高芬,而仅仅是在两个平等的世界之间来回穿梭的门钥匙。在书写这种穿越体验上,菲利普·迪克带给我们的,比任何一个作家都多。这并不是因为他磕了太多的安非他命,而是他打从一开始就深刻地体会到了幻觉的本质:幻觉并不是变了形的现实。通过野蛮地侵占现实,幻觉其实就是现实本身。迪克的作品本身就是嚼麻——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兴许为时已晚。直到现在,当我自己在写作遇到障碍时,我都会自问:“如果是菲利普·迪克,他该怎么写?”我成了一个菲利普·迪克的拙劣模仿者。迪克似乎从不会为写不下去发愁,这一点尤其令我羡慕——因为他的小说并不靠构思来推动。他的人物按照预定的程式对话,行动,发疯,到头来,统治一切的则是不可捉摸的彼岸世界。迪克是一个灵媒,就好像只是坐在打字机面前,来自那个世界的意志便会驱动他的双手敲打键盘。诉诸幻觉当然不是根本的写作之道,但大多数时候,用它来投机取巧还是有效的,因为读者们早就放弃了去想象那种心灵坚定不移、澄澈明净的人物。把迪克笔下的世界想象成一块U型磁铁。它的正极是遵从秩序,可以被理解的现实,而负极则是我们通常视为幻觉或谵妄症的那部分。正是因为迪克的人物不断在两个世界之间来回穿梭,他的小说才如同切割磁感线一般获得了充沛的能量。这就好像《等待去年来临》(1966)的主人公一样,谁能说清他不断地靠嗑药在不同的时间线之间来回跳跃究竟意义何在?到头来,他只是像仓鼠一样跑个不停罢了,留下的只是作无意义旋转的健身轮。正因如此,像《高堡奇人》(1962)这样的作品,我不认为有必要将其归入“或然历史”之类——在迪克笔下永远缺乏必然性的世界中,纳粹是不是真的赢得了二战又有什么关系呢?用这个故事探讨什么人性或者正义更是无稽之谈。毕竟,在《流吧,我的眼泪!》(1974)中,红粉佳人一梦过后变成枯骨,而《尤比克》(1969)则干脆让整个世界不断退化。和它们比起来,纳粹帝国也成了天堂。在这些作品中也有秩序的守护者。比如《血钱博士》(1965)中孤悬在宇宙空间中的丹杰菲尔德,或者《高堡奇人》里写作《蝗虫成灾》的神秘作家阿本德森。因为这些人拒绝成为迪克的同谋,他们事实上在小说中获得了某种神性——丹杰菲尔德在太空舱中绕着地球旋转,很难不让人想到太阳神的马车。但这些人不会成为迪克小说的主人公。迪克更偏爱那些支离破碎的可怜人——如果将迪克作为一个起点上溯,大概会是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但迪克和菲茨杰拉德不同的是,在迪克笔下,你甚至很难找到一个真正的人。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曾用格雷马斯人物矩阵区分过《血钱博士》中的人物群,但不用那么复杂的工具也可以。一个更简化的模型是将迪克的人物按照从疯狂到正常依次排列成一条轴线,而他笔下最具魅力的角色都是处在最末端,也就是最极端的家伙。丹杰菲尔德们在另一端拉扯这条轴线,让它不至于散架,而那些处于中间位置的中庸者则成了可有可无。也许你会觉得世上所有的小说都是如此——那么想象一下《包法利夫人》中可怜的夏尔。他是个一无是处,如此令人乏味的可怜人,但对于整部小说来说,他是不可或缺的。夏尔纯粹的无聊让这部小说变得更加有趣,但迪克是不会写此类角色的。迪克笔下的这些家伙看似病态颓废、气息奄奄,但他们身上却有着异乎寻常的生命力或力比多。这就像是《血钱博士》里的海豹人霍皮和侏儒比尔——一个是肢体萎缩的残疾人,一个则是根本没有身体的幽灵。但他们身上有着异乎寻常的生命力,就好像熟透的果实,随时随地都会爆出汁液来。而这些缺陷者的反面是《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1968)中的里克·德卡德,或者《尤比克》中的乔·奇普——这些人有天分,但这天分与诅咒无异,只会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黯淡无光,直到让他们自己的躯壳崩解成阴影里的一撮黑灰。在书写这些可怜虫时,迪克变态的天分展露无遗。作为作家,他一方面是个施虐者;又因为他一直在写理念中的自己,他同时也是个受虐狂的化身。迪克的短篇小说则是另一个世界。从《天外的巫伯》(1952)开始,他留下了差不多一百部短篇小说,几乎贯穿了他的整个写作生涯。但坦率地说,我甚至无法判断他写了三十年短篇小说之后,在这方面有何进步。像《饼干夫人》这样纯粹的地摊故事和《伟大的C》——我个人认为它是迪克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都创作于1953年。硬要说变化,就是随着迪克自己精神状态的恶化,他的短篇小说到最后变得更疯狂,更不知所云了。这些小说中,有些是单纯的应付之作,有些则呈现出工巧的设计。不过和他的长篇小说相比,这些短篇小说还是太过于中规中矩了。我可以这么说——迪克的短篇小说并不是“篇幅较短的迪克作品”,尽管都带有迪克的个人印记,但它们简直是另一种东西。最典型的就是随着篇幅的加长,你会感觉到它们开始产生强烈的质变,开始向迪克的长篇小说靠拢——比如《少数派报告》(1956)或者《全面回忆》(1966)便是如此。这倒是相当有趣的现象,因为在大多数像海明威之类兼顾长篇与短篇写作的作家身上,几乎是看不到这一点的。或许是因为篇幅的限制导致迪克无法在短篇中“切割磁感线”,导致这些短篇失去了他最标志性的那种病态的生命力。我的猜测是——考虑到大多数时间里迪克都穷困潦倒,这些短篇小说可能有不少要针对杂志的口味进行量体裁衣。迪克的才华在于,他完全能适应这种节奏,将自己凌乱的大脑拾掇整齐,并讲圆一个故事。像《福斯特,你死定了》(1955)之类的作品便是如此,它们证明如果迪克愿意,可以做的和欧·亨利甚至马克·吐温一样好。但事实上,它们也就到此而已了。八年后,也就是现在,在基本读过了迪克的所有作品(有中译的那些)之后,我读到了迪克的第三任妻子安妮·迪克撰写的《菲利普·迪克传》。这是一部很优秀的传记,光是想到安妮为了写作而不得不回忆从迪克那里得到的折磨,就足以令人对她心生敬意。安妮·迪克是个忠实的记录者,能够记录迪克的作品中每一个角色究竟是从哪里来的——“这个人是我。”“这个人是我们的邻居。”“这段对话其实是我们在晚饭之后……”她甚至毫不掩饰地指出,迪克笔下反复出现的那些邪恶女人中,有些可能是她自己的化身。但问题是,她能辨认出自己与迪克的生活是怎么在作品中留下印记的,却并不真的理解迪克。这不是她的错。迪克搭建了一座噩梦游乐园,但最后没有给她入场券。和她的前任和继任一样,迪克的妻子们似乎总是在重复被他的才华吸引,然后因心力交瘁而离开的循环。事实上,这本倾尽心血的回忆录反而没有给我任何意外之喜。除了一些迪克的爱好——比如是个猫奴——之类的细节外,我想要理解的迪克全都在他的作品中被写干净了。能够从一个作家的作品中如此完美地逆推作家本人,其实也算是不可思议了。在《神圣秘密》里,小说中的菲利普·迪克以第一人称宣称:“我就是爱马士·肥特。我特地用了第三人称,好让文字显得客观。”这实在是句蠢话,它产生的效果就好像克拉克·肯特脸上的那副眼镜,因为任何一个读者在翻开小说的第一页时起便知道这一点。爱马士,小说里的菲利普·迪克,现实中的菲利普·迪克,当然是同一个人,不然还会怎样呢?这部小说写于迪克人生中的倒数第二年,而这时,他甚至已经不再浪费精力掩盖每一部小说的主人公都是他自己这一事实了。在《神圣秘密》的结尾处,迪克又说了一遍:“爱马士·肥特和菲利普·迪克是一个身体的两个人格。”我的天!以《神圣秘密》(1981)为开端的瓦利斯三部曲是迪克相当特殊的作品。论疯狂,它倒也足够了,但在爱马士·肥特身上,有种可怜兮兮的感觉,就好像迪克变成了一个站在校长面前的小学生,正在因自己为博人眼球而做的那些拙劣恶作剧忏悔不已。当然这种忏悔是极不诚恳、偷工减料的,因为小说完全把肥特塑造成了一个心地善良,却受疯女人摆布的可怜虫。迪克的症结在于他有爱,却没有爱人的能力。他弥合家庭危机的方式是让主人公在经历过冒险之后顿悟,然后以一个拯救者和宽恕者的身份回到家中,带来最终的安宁。在那时,他将以爱的名义,与他愚蠢恶毒、冥顽不灵的妻子一起分享自己严眼中的世界。我不知道现在如果有作家写这样的故事,会不会被铺天盖地的口水淹死——不过因为他是菲利普·迪克,这似乎还是可以原谅的。现在我们可以回到最初的问题了。当我们坐下,拿起一本菲利普·迪克,我们希望读到什么?这个问题同样也一直在困扰着我。在今天,我们有一百个重新进入迪克的角度。你可以以弗洛伊德式的想象,认为迪克对彼岸世界的描写是对潜意识领域的指涉,如同在希区柯克的《惊魂记》中,用来安放母亲枯骨的地下室;你也可以以某种反文化的角度将迪克的小说视为邪典,这样它就成了对中产阶级趣味的无情嘲弄(但它最终注定无法逃离被收编的命运)。问题是,阅读迪克会为我们带来什么。在我眼中,以阅读菲利普·迪克为界,我对科幻的理解变得完全不同了。迪克的作品仍旧是关于主人公设法逃到世外桃源的故事,但他把逃亡变成了一门艺术,让科幻小说不仅是可悲宅男们的手淫工具。在写作中,他如此轻佻地拥抱自己置身其中,布满荆棘的世界,然后将它轻易地转化成另一个历史或现实的参照物。我至今仍无法想象他究竟是以怎样的心态完成这门偷天换日的艺术的。除了短篇小说篇目过多无法涵盖以外,上面提及的作品基本覆盖了迪克从写作早期到人生终结的主要作品——但因为我自己的阅读顺序是完全打乱的,所以理应有更合理的阅读方式。如果想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受诅咒的天才作家,比较合理的办法当然是按照时间将它们依次排列,并与安妮·迪克的《菲利普·迪克传》对照阅读。我们已经帮你整理了迪克一生中的20部长篇小说与117部短篇小说,它们绝大多数都已经被译成中文,并有了靠谱的译本。所以你也可以把它当成一份剁手指南。需要强调的是,这份迪克名录中仅包含作品,并不包含一些名家对迪克的研究——比如达科·苏文、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等批评家对迪克的作品都有独到而精密的论述,如果有余力的话,更推荐找来比照阅读。编者注:下文将菲利普·迪克的小说分为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两组(安妮·R.迪克的传记属于非虚构,单独列在末尾),组内遵照小说原文的首次发表/出版时间顺序排列(时间以isfdb.org网站上的记录为准),列出每篇作品的中译、原名、首发时间、别名及国内刊载/出版情况。作品的刊载情况若无特殊说明,均为全文刊录。因能力与精力有限,故港台出版物暂时未列入索引,敬请谅解。对以下索引进行分析之后,不难发现所有的短篇小说均可在科幻世界出品、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菲利普·迪克短篇小说全集》(共五卷)中读到。长篇小说则分散在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三方手中,早期译本质量参差不齐,具体情况可参考《菲利普·K.迪克中文出版史(2020)》。

第二人

博士在就读期间会有什么补助?博士一年的收入能有多少?

博士在就读期间会有什么补助?博士一年的收入能有多少?笔者在中国人民大学就读,这所学校名气还可以,不过博士生的收入实在是不敢恭维——走的是教育部最低标准。在施一公等先生的推动下,李克强总理的关心下,博士生的收入比以前好,教育部名人规定部属高校博士生的一年的补助为15000元,这也是教育部的最低标准。在这个最低标准下,各个高校博士生的收入就要看每个大学的情况了。人民大学文科博士生一个月1500元,一年发十个月,一年就是最低标准15000元。北京大学财大气粗,文科博士生一个月据说有好几千。另外,据悉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的博士生月收入都比人大高,一些非部属高校如北京市管的院校的博士生收入比较高,如首都师范大学。这都是国家发的补助,其实博士生除了给老师干活挣劳务费,还有很多兼职可以供选择。据我所知,在北京每年四五月份时候是高三的补习高峰期,高三的价格大概是一个小时一百多一些。一些出版公司、公号等也会有一些兼职(写稿、或者校对等),只要你时间足够且不偷懒,挣钱的方式很多。另外,不得不说一下,文科和理工科的博士收入差别是很大的。笔者认识一位西南地区某985高校就读理科的博士生,他们是国家、学校、实验室和导师四方面都发给补助,一个月少则三千,多则近五千,不过理工科的博士生非常累,自由时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