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葡萄酒行业深度报告:探底逐步完成,静待行业重回增长兴致勃勃

葡萄酒行业深度报告:探底逐步完成,静待行业重回增长

探底逐步完成,静待行业重回增长轨道经过 2012 年至 2014 年的深度调整,葡萄酒行业在 2015 年收入增速触底,未来有望开启恢复性增长。从 1999 年至 2012 年的 14 年间,我国葡萄酒行业年平均收入增速高达 22%,利润总额年平均增速更是达到 26%。2013 年起,葡萄酒行业受到反“三公”消费和“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影响进入深度调整期,行业增速一度为负。但是我们认为伴随着行业调整进入尾声,消费升级成为了引领下一轮增长的主旋律,葡萄酒厂商有望把握住国内葡萄酒市场蓝海,开启恢复性增长。我国葡萄酒产量及消费量占全球总量比例上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葡萄酒的发展与西方文明的发展紧密相连,而新兴市场国家则为全球葡萄酒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以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为代表的欧盟国家一直是葡萄酒的主产区和主要消费区,在生产上仍保留着传统的酿造工艺,根据图表一及图表二的测算,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的产销量占据世界总量的近 50%。以美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国家葡萄酒历史相对较短,但现代化酿造工艺水平发展较快,葡萄酒消费量相对稳定。新兴国家的葡萄酒消费力量为全球葡萄酒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中国葡萄酒消费量及产量目前已位居全球前列。根据欧睿国际的数据,2016 年我国葡萄酒消费量占全球总消费量的 10.2%,总量达 2218 百万升。此外,我国葡萄酒产量攀升至全球第 6 位,占全球总产量的 4.9%。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加上政府促进内需政策的实施,促使国民未来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得到提振,有效刺激我国居民对葡萄酒的消费需求。同时,国家产业政策支持、葡萄酒行业发展势头良好,推动我国葡萄酒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深度调整进入尾声,行业进入弱复苏中国葡萄酒行业负增长调整期已于 2014 年结束,收入端已进入弱复苏。2013 年以前,我国葡萄酒行业经历了长期高速增长,从 1999 年至 2012 年的 14 年间,我国葡萄酒行业年平均收入增速高达 22%,利润总额年平均增速更是达到 26%。虽然经历了整整14 年的高速增长,葡萄酒制造业却未见增长疲态,2012 年,行业整体利润增速创下历史新高,达到了 52.4%。2013年起,葡萄酒行业受到反“三公”消费和“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影响进入深度调整期,收入利润增速一度为负,2013 年行业收入减少7%,利润总额减少 19%。但是伴随着行业调整进入尾声,消费升级成为了引领下一轮增长的主旋律,2014年行业收入增速和利润总额增速已双双转正,葡萄酒重回正增长轨道。2015 年行业收入增速达 10.81%,利润总额增速达 18.83%;2016年行业收入增速 3.97%,利润总额同比下跌 6.59%。在葡萄酒行业整体进入弱复苏的背景下,各大主要葡萄酒生产厂商收入增速较 2012 年至2014 年的低谷相比已有明显改善。其中张裕作为葡萄酒行业龙头企业,恢复情况好于其他竞争对手,2015 年起张裕、威龙、通葡、莫高已经相继进入正增长,2017 年前三季度五家厂商均实现了正的收入同比增幅。(长城品牌的持有公司中国食品未公布三季报)下载本文完整报告,请访问乐晴智库网站 www.767stock.com国产葡萄酒厂商 2017 年的毛利率水平相较 2011 年高点有较大幅度的下降。2017 前三季度张裕、威龙、中葡、通葡的毛利率水平相较 2011 年分别下降 9.2、7.3、5.6、33.0 个百分点,仅莫高的毛利率上升 4.1 个百分点,但莫高的毛利率距离其 2012 年高点时的水平仍下降了 1.5 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张裕的毛利率下降趋势自 2014 年起已经逐步停止,2014 年至 2017 年前三季度张裕的毛利率水平稳定在 67%左右。预计未来 3 年国产葡萄酒将开启恢复性增长,进口葡萄酒保持高速增长中国年人均葡萄酒消费量远低于世界平均,行业市场空间较大。2016 年全球平均年人均葡萄酒消费量是 3.3 升/人,而我国仅有 1.6 升/人,2016 年我国葡萄酒市场空间约为 600亿,假设我国消费量向全球平均消费水平靠拢,我国葡萄酒市场至少还有翻倍空间。伴随着国产酒的复苏和进口酒消费量的激增,我们预计葡萄酒行业即将开启新一轮的高速增长,2017 年至 2021 年行业整体增速将在 10%左右;5 年后,葡萄酒市场容量有望突破千亿大关。长期来看,葡萄酒行业当前仍然是一片蓝海,仍有较大的市场潜力。我们预计国产葡萄酒 2017 年至 2021 年销售额将保持 5%左右的恢复性增长,进口葡萄酒有望继续保持 20%左右的高增长。葡萄酒行业市场容量从 2008 年的 250 亿快速增长至2012 年的 600 亿,2013 年进入深度调整期,行业增速一度为负,至 2014 年,国产葡萄酒市场容量缩减为 400 亿元。2015 年,国产葡萄酒去库存清理逐步完成,恢复性增长的拐点开始显现,2017 年至 2021 年国产酒销售额将保持 5%-6%的个位数增长。进口葡萄酒市场与国产酒类似,在 2012 年之前也经历了一波快速上涨,但受到反腐等因素影响进入了两年调整期。但受益于红酒市场回暖的销售需求,2015 年开始,进口红酒出现快速增长,我们预计 2017 年至 2019 年有望继续保持 20%左右的高增长。葡萄酒行业特点:进入壁垒较高,国产酒行业集中度较低葡萄酒行业“农业 + 工业 + 商业”的经营模式使得其产业链条相对较长,对企业全方位经营管理能力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行业壁垒较高。目前国内红酒市场集中度与白酒行业相当,远低于啤酒行业。按收入口径计算,2016 年张裕市场份额约为 10%,是我国葡萄酒行业的绝对领军龙头。长城则凭借中粮集团强大的渠道协同实力,市占率多年稳居行业第二。在张裕、长城两大龙头全品类、多区域、多渠道全面发展的态势下,国内中小葡萄酒生产商如威龙、中葡、莫高、通化等纷纷开发特色产品及电商渠道,力争取得差异化优势,巩固现有市场份额。葡萄酒行业产业链上游风格迥异,中下游策略不尽相同葡萄酒行业产业链由上游酿酒葡萄的种植、中游葡萄酒生产、下游葡萄酒销售三个环节组成。上游酿酒葡萄种植环节因产区的气候和土壤差异很大,风格迥异。中游葡萄酒生产厂商主要采取自种、收购和采购三种原材料获取模式。产业链下游包括营销、品牌文化、电子商务平台和旅游开发。产业链上游:酿酒葡萄种植环节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葡萄生产区域,我国酿酒葡萄占葡萄栽培面积比例较低。酿酒葡萄一般分为白葡萄和红葡萄两种,这两种葡萄更适合沿海地区的种植。酿酒葡萄一般在九月份成熟,因为对水分要求较大,所以不适合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种植。目前全球葡萄栽培面积为1.2 亿亩,其中酿酒葡萄占比 80%,欧洲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葡萄生产区域。我国国内有大面积适合酿酒葡萄种植的地区,约有 130万亩左右,具备了温带、雨热同季的气候条件和适合酿酒葡萄种植的土壤条件,但酿酒葡萄占葡萄栽培面积比例只有 18%,远低于全球水平。中国葡萄酒产区主要集中于北纬 38°-53°之间的黄金带上,分布在华北地区、沿海一带、新疆、甘肃等地,由东向西,梯次布局。中国酿酒葡萄生产正向着区域化、基地化、良种化的方向发展,已形成昌黎产区、沙城产区、天津产区、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胶东半岛产区、黄河故道产区、云南产区、河西走廊产区、东北产区、新疆产区十大产区,这些产区的气候和土壤差异很大,风格迥异。产业链中游:葡萄酒生产厂商为了保证酿酒葡萄的质量,葡萄酒生产厂商主要采取三种原材料采购模式:1) 自种酿酒葡萄模式:葡萄酒生产企业买断土地使用权或长期租赁种植用的土地,由企业自身经营管理,雇佣员工或种植户严格依照企业的生产技术标准、要求进行酿酒葡萄的培育、栽种、灌溉、剪枝、采摘等管理,并形成自有的酿酒葡萄种植基地。酿酒葡萄成熟后,企业收获全部酿酒葡萄,再进行酿酒葡萄压榨、葡萄原酒发酵、陈酿、灌装等一系列工序生产葡萄酒。此种模式下,葡萄酒生产企业能从源头上有效控制原料的品质,保障原料取得稳定;但前期投入较大,回收期较长。2) 收购酿酒葡萄模式:这种模式又可分为两类:一是合作共建基地模式,如“公司+兵团”模式或“公司+农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等,指葡萄酒生产企业预先与合作方签订收购协议,由企业向合作方提供种植技术指导或苗木等。酿酒葡萄成熟后,由企业收购,通过压榨、发酵、陈酿、灌装等一系列工序生产葡萄酒的模式。二是直接向果农收购酿酒葡萄,再进行压榨、发酵、陈酿、灌装等工序。3) 采购葡萄原酒,葡萄酒生产企业直接购买葡萄原酒,然后进行陈酿、调配、灌装、销售等。产业链下游:营销、品牌文化、电子商务平台&旅游开发葡萄酒行业产业链下游包括葡萄酒的营销、品牌文化的建立、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葡萄酒旅游开发等。葡萄酒消费受宏观经济形势、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习惯、消费意识等方面的影响。百度搜索“乐晴智库”,获得更多行业深度研究报告葡萄酒行业的销售模式主要有三种:1) 经销模式:葡萄酒生产企业在一定的市场区域选择一家或多家经销商,通过经销商将货物销售到分销商和终端零售商;2)直销模式:葡萄酒生产企业不通过中间环节,直派或在当地招聘人员组建成直系销售机构,直接对零售商供货的分销模式。这种营销模式取消了中间环节,降低了销售渠道的成本,但需要葡萄酒生产企业投入更多的精力来自己管理渠道,对厂家的资金、营销策略、人员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3) 电商模式:葡萄酒生产企业借助电商平台,直接将产品推上网络,并提供充足的产品资讯与促销活动等吸引消费者选购,通过网上直销的方式将货物直接销至终端客户。国产葡萄酒市场集中度较低,张裕市占率大幅领先张裕:我国葡萄酒行业龙头葡萄酒的生产厂商,主要包括张裕、长城、王朝、威龙、中葡、通化、莫高、尼雅、香格里拉等。其中,张裕目前已是我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经营企业,按收入口径计算,张裕 2016 年市场份额约为 10%,是我国葡萄酒行业的绝对领军龙头。其次为长城,凭借中粮集团强大的渠道协同实力,市占率多年稳居行业第二。在张裕、长城两大龙头全品类、多区域、多渠道全面发展的态势下,国内中小葡萄酒生产商如威龙、中葡、莫高、通化等纷纷开发特色产品及电商渠道,力争取得差异化优势,巩固现有市场份额。国产葡萄酒厂商市场集中度较低,张裕产品系列清晰、卡位明确目前国产酒集中度较低,张裕市占率大幅领先。按收入端计算,2016 年国内葡萄酒 CR4为 16.3%,集中度上与国内白酒行业相当(白酒 CR4 为 16%)、远低于啤酒行业(啤酒CR4 为 61%)。前四大龙头间市占率差距较大,根据 2016 年财报数据张裕、长城、威龙、中葡,市占率分别为 9.74%、4.38%、1.61%、0.55%。而在行业深度调整期间,受高端品类需求大幅下滑影响,葡萄酒行业集中度下降明显(2011 年 CR4 超 26%)。获取本文完整报告请百度搜索“乐晴智库”。国内主要参与者竞争策略张裕:审时度势,迎合潮流,抢占制高点张裕龙头竞争优势显现,盈利能力大幅优于行业。作为行业第一龙头,张裕拥有六大产区、八大酒庄,产品包括葡萄酒、白兰地、起泡酒等多系列逾百个品种,涵盖高、中、低各档次,深耕多年已在全国 33 个省级地区建立了 36 家营销管理公司(或取得与当地公司合作)。2016年公司销售葡萄酒 9.9 万吨、白兰地 4.0 万吨,实现营业收入 47.2 亿元,市占率10.2%。凭借规模优势及产品结构战略的及时调整(即发力中高端),2016 年公司毛利率超越主要竞争对手约5-9pct,盈利水平大幅优于行业(2016 年张裕净利率约 21%、行业平均约 6%)。迎合大众消费趋势发力中低档产品,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2013年起,随着三公消费限制下葡萄酒行业大幅调整,公司一改以往“坚持中高端、重点开拓团购”的思路,开始大力发展低档葡萄酒、白兰地,并加大直销管理,重点面向大众消费市场,2015中低档酒收入同比增长 20%左右。公司凭借强大的品牌及渠道优势,未来有望实现在国产酒中市场份额的持续提升。发力自有进口酒业务,有效应对进口酒冲击。基于对进口酒发展趋势的判断,公司于 2013年起布局自有进口酒,取代原有的代理进口酒战略,先后收购法国富朗多和西班牙爱欧集团。预计公司仍将持续加大进口酒布局,通过加强进口酒品牌推广、结合自身的渠道优势,在进口酒品牌认知度尚浅的乱象中,有望加速抢占消费者心智,实现进口酒销量的快速增长。依靠成熟期大单品回归增长轨道。2017 年 11 月,张裕推出第九代解百纳,着力于将其打造成一款快速增长型大单品,力争用 5 年时间将张裕解百纳年销售从 3000 万瓶提升到5000 万瓶。同时,张裕在全国只发放 507 个第九代张裕解百纳代理牌照,只占现有经销商数量的 30%左右,以达到打击窜货和布局渠道终端的目的。长城:发力中低端产品,持续加强渠道管理长城葡萄酒为中粮集团旗下中国食品有限公司的分部业务之一,凭借中粮集团强大的渠道协同实力,市占率多年稳居行业第二,2016 年约为 4%。关注大众消费市场,发力中低端产品。2013 年起,公司经营重点从高端系列转向大众消费,推出定位主流价格带、适用家庭聚会与日常餐饮的长城经典系列,并借此机遇加强葡萄酒的消费者教育。持续加强渠道管理。2011 年以来,公司持续关注营销战略调整,先后通过划分营销区域、加强渠道协同、培育全品类经销商、促进渠道动销、巩固与经销商合作关系等,持续改善渠道效率。中小葡萄酒厂商力争差异化优势在两大龙头全品类、多区域、多渠道全面发展的态势下,国内中小葡萄酒生产商如威龙、中葡、莫高、通化等纷纷开发特色产品及电商渠道,力争取得差异化优势,巩固现有市场份额。威龙:主打有机葡萄酒,开发葡萄白酒系列按已披露收入估算,威龙于 2012 年超越王朝成为国内第三大葡萄酒生产企业,2016 年实现营业收入 7.82 亿元,市占率约 1.6%。区别于前两大龙头,威龙在发展传统葡萄酒产品的基础上,在业内领先性地开发出有机葡萄酒和葡萄白酒(公司于 2005 年研发出首款葡萄白酒产品),推出“有机酒田”和“威龙传奇”系列产品,与前两大龙头展开差异化竞争。2016年,公司传统葡萄酒、有机葡萄酒销量分别为 1.43 万吨、0.85 万吨,同比增长5.9%、51.1%。按照公司新股发行募投项目计划,公司将以有机葡萄酒为拳头产品,新发展 1.8 万亩有机酿酒葡萄种植基地、新增4万吨有机葡萄酒产能,并增设 100 家有机葡萄酒专卖店。中葡:强调“产地生态”理念,重视文化挖掘和明星营销中信国安葡萄酒业位于新疆天山北麓葡萄产区,葡萄酒品牌包括新天、尼雅、西域沙地、西域烈焰等四大系列,其中新天为早期品牌,尼雅为核心品牌,西域沙地与烈焰则主要为高端葡萄酒及葡萄蒸馏酒产品。2016年中葡股份葡萄酒业务共实现营业收入 2.65 亿元,市占率约 0.6%。品牌推广上,公司以“产地生态”理念作为核心推广策略,重点强调天山北麓的优良生态环境,并结合尼雅万年冰川融水的历史挖掘,向消费者宣导产品优势。此外,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多以酿酒师作为代言人的做法,公司先后邀请张曼玉、梁朝伟、吴秀波担任代言人,并在央视投放巨额广告,旨在通过明星营销提升消费者对公司品牌的认知度。莫高:打造“中国第一冰酒品牌”理念,加强电商营销目前,莫高品牌下共有百余款产品,其中重点产品包括金爵士、黑比诺、莫高冰酒系列。2016 年,莫高葡萄酒业务实现收入 2.12 亿元,市占率约 0.5%。激烈竞争下,公司以冰酒作为拳头产品,推出海月亮、金标、银标、醉美冰、荣远冰、小金冰等多个系列冰酒产品,广告中突出“中国第一冰酒品牌”理念,展开差异化竞争。渠道建设上,2012 年起,公司鼓励经销商在网上销售,并逐步加快电商建设步伐,于 2015年成立了电商部并在淘宝建立了“老莫送”专卖店,推行市区内订单 24 小时送达的营销模式。通化:突出山葡萄酒“风土”特质,开展 O2O 创新营销通化葡萄酒曾作为1949 年开国大典唯一宴会用葡萄酒,被誉为“红色红酒”,长年以“打造优秀民族品牌”作为经营及营销理念。随着行业发展,2015年起公司转变品牌定位思路,以打造“符合中国人口味特点的具有中国风土特征的优质山葡萄酒、树立中国甜型葡萄酒销售第一品牌”的整体策略进行品牌营销。百度搜索“乐晴智库”,获得更多行业深度研究报告产品上,公司以山葡萄酒为核心,推出红梅、风尚微气泡、长白山特制等多个系列。渠道上,公司于 2014 年起全面推广电子商务销售模式,并探索开展 O2O 微终端创新业务,寻求渠道差异化优势。

孔子不顾

报告:罐装葡萄酒市场规模将于2027年达到1.551亿美元

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的最新报告,到2027年,全球罐装葡萄酒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55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0.4%。对便携式和易碎葡萄酒容器的需求与日俱增增加便利性的玻璃是推动市场增长的关键因素。(美通社)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纪念碑

艾媒咨询|2020年中国酒类新零售市场研究报告

随着新零售概念普及,酒类新零售平台与传统酒类市场将趋于结合,该趋势也推动着中国酒类新零售市场规模和用户规模不断扩大。酒类新零售市场在2020年的规模约为1167.5亿元,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将增长16.8%至1363.1亿元。同时,酒类新零售平台通过发挥专业化仓储物流的技术优势,并加速线上线下渠道推广引流,进而优化用户购酒体验、强化用户线上购物习惯,因此行业用户规模有着一定的基础,2020年用户规模达到了4.63亿人。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46.4%的受访网民倾向于线上购买酒类商品,同时, 分别有51.7%和56.8%的受访网民认为价格优惠和正品保障是吸引他们到线上购买酒类商品的原因。酒类新零售平台融合线上、线下、物流的新零售模式成为激活零售市场的关键步骤,通过连接传统酒企和消费者,并发挥其渠道互通、数字化、场景化等优势特点,为消费者带来种类多、价格低、有保障的购酒体验,推动中国酒水行业步入新阶段。(《艾媒咨询| 2020年中国酒类新零售市场研究报告》完整高清PDF版共47页,可点击文章底部报告下载按钮进行报告下载)核心观点市场规模:酒类新零售行业发展迅猛,2021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360亿元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中国酒水行业受到严重冲击,传统酒企纷纷转型,拓展线上业务,酒类新零售行业获发展红利。尽管疫情影响仍在持续,但在中国疫情防控得力以及基于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酒水跨境贸易回稳向好。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酒类新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1363.1亿元。用户调研:新零售观念正改变消费者购酒习惯,正品保障、价格优惠为用户线上购酒的主要原因目前新零售概念的普及促进消费者培养新型购酒习惯,中国酒类新零售用户群体已初显规模。为扩大新增用户规模,酒水行业头部品牌线上合作不断加深,正品保障、价格优惠成为线上销售的竞争优势,并契合用户需求。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过半数受访酒类新零售用户因正品保障和价格优惠而选择线上购买酒水,67.9%的受访用户对线上购酒表示满意。发展趋势:酒类新零售多场景发展,行业未来集中化成方向在酒类新零售模式下,酒企更能把握消费群体的需求偏好,未来酒水市场将根据消费者偏好推出更多细分领域,酒水市场垂直分层趋势将更加明显,加速对消费者渗透。同时,酒类新零售B2B平台在供应链、资源匹配、经营赋能方面能更好助力传统酒企,酒水行业未来发展将日益集中化。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酒水行业往新零售模式发展伴随着物流、仓储等配套设施的完善,酒水行业结合新零售发展的模式愈发清晰,酒企、酒类电商平台、酒水B2B服务平台等均集中精力布局新零售领域。与传统酒水零售模式和酒类电商模式相比,酒类新零售更强调渠道协同,并注重酒类消费者购买体验。因此,酒水市场的竞争重心也转移到供应链环节,而部分酒类电商平台也具备构建渠道的能力,但对于大部分酒企,在新零售时代需要相关服务平台赋能,或借助综合电商平台的供应链优势进行市场竞争。新零售模式破解酒企运营难题酒类新零售发展宏观环境——智能技术红利助力酒类新零售精细化运营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未来十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达到10000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进步及创新,酒类新零售行业获得技术红利,技术的融合及落地应用将有利于酒类新零售行业精细化运营,有效提高仓储物流、支付、售后服务等环节的服务质量。酒类新零售时代酒水行业竞争加剧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B端环节,酒类新零售平台有效帮助酒企精简交易流程,通过平台赋能,促进酒企更有效地接触经销商;对于C端,酒类垂直电商和综合电商平台成为酒企的另一重要合作渠道,与传统渠道相比,电商渠道更能有效提高酒企的C端渗透率,并进一步加剧电商、酒水等行业竞争。酒类新零售线上赋能模式分析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酒水新零售线上渠道的赋能模式主要通过数据应用结合供应链管理,核心价值在于数据技术赋能和线下门店发展。酒水新零售通过分析酒类消费者大数据,将酒类消费模糊用户群体精细化,为线下门店店铺选址、售卖酒品种类、经营竞争策略提供数据分析。酒类新零售线下赋能模式分析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酒水新零售线下运营核心价值在于体验增强和流量引导。由于线下门店具有线上运营所不具备的“实物”特征,故能克服酒水线上运营时用户信任低等痛点。伴随商品溯源技术发展,门店酒类商品可以配备商品防伪溯源系统、商品二维码、电子价签等,发挥线下酒类门店的社交属性,推动酒水新零售线下运营更加高效地提高消费者购物体验,并将酒水消费者引流线上,推动线上线下渠道协同发展。2020年中国酒类新零售市场动态新冠疫情促使传统酒企拥抱新零售传统酒企的线下实体店受到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纷纷转型拓展线上业务,如茅友公社搭建线上线下零售体系、建立线上商城,酒小二推行“线上销售+线下配送”运营模式。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新冠疫情严重冲击实体经济,为探寻发展新路径,传统酒企纷纷转型进入新零售行业,增强酒类新零售行业竞争活力。酒类新零售平台打造商业新模式受新冠疫情影响,众多酒类新零售平台打造新模式,如挖酒网开拓MCN、KOL等直播带货线上模式以及玖行玖远采用“智能终端无人零售机+物联网”概念、推出独立APP社群平台。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酒类新零售平台加速完成传统渠道向新渠道的转变,破解营销困境。酒类新零售资本市场热度高涨2020年酒类新零售投融资事件频发,如品乐侍酒、闻酒荟均获千万级投资。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伴随着资本热度高涨,酒类新零售行业将高速发展,其产品生态、业务布局将进一步完善。而受资本吸引,入局玩家数量将加速增长,加剧行业竞争程度。中国酒类新零售产业链条2021年中国酒类新零售市场规模将突破1360亿元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酒类新零售市场规模约为1167.5亿元,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1363.1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 酒类电商企业在C端和B端的布局已初现成效,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打造供应链及渠道优势;与此同时酒类新零售平台不断完善平台建设、提高运营效率、拓宽盈利渠道,行业整体市场规模仍值得看好。2021年中国酒类新零售用户规模将达5.36亿人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酒类新零售用户规模约为4.6亿人,预计2021年用户规模将达5.4亿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酒类电商充分发挥专业化仓储物流的技术优势,加速线上线下融合,进而优化用户购酒体验、强化用户线上购物习惯,由此进一步扩大中国酒类新零售用户规模。正品质量保障成网民购买酒类产品最关注问题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网民购买酒类产品时最关注的是正品和质量保障问题,其次关注的是价格和品牌。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酒类新零售发展,消费者购买酒类商品的渠道更加广泛。在可选择商品类型愈发丰富的情况下,酒类产品的品质保障将更受重视。品牌声誉及保障措施更为全面的酒类新零售平台将持续提升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行业也将往头部平台聚拢。网民更偏好购买国产啤酒白酒以及进口葡萄酒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超过七成网民倾向于购买国产啤酒和白酒,五成网民倾向于购买欧洲进口的葡萄酒。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对于啤酒等大众消费型,以及白酒等具有较长发展历史的酒类商品,国产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且在消费端渗透强;而葡萄酒等产品由于口味及饮酒习惯等原因,进口商品更受用户青睐。酒类新零售发展更重视供应链方面的服务提升,也加速了酒水行业全球融合,也能满足消费者更多元化的需求。过半数网民偏好线下购买酒类产品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53.6%的受访网民通过线下渠道购买酒类产品。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尽管当前线下仍为消费者主要购买渠道,但酒类新零售平台将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不断完善平台建设,培养并不断强化消费者线上购买酒类产品的习惯,线上线下融合趋势将愈发明显。超市为酒类新零售用户线下主要购酒场景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超六成受访的酒类新零售用户偏好在超市购买酒类产品,其次是酒类电商的线下门店,占比为44.9%。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相较于普通酒类经销商,超市、酒类电商的线下门店对酒类产品的质量、正品具有较高的保障力度,满足用户消费需求,而通过线下引流,酒类电商的线上平台将逐步扩大新增用户规模。正品保障、价格优惠为用户线上购酒的主要原因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过半数受访酒类新零售用户因正品保障和价格优惠而选择线上购买酒水。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目前,酒企头部品牌逐步转型、拓展线上业务,包括自营酒类新零售平台、与垂类、综合类电商平台开展合作运营线上旗舰店、KOL直播带货等形式,因此随着线上合作加深,正品保障、价格优惠逐步成为线上销售渠道的竞争优势。综合类电商平台为网民线上购酒主要渠道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58.2%的受访网民在综合类电商平台购买酒水,其次是酒类垂直电商平台,占比为38.0%。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经过多年发展,综合电商平台在产品丰富度、平台知名度、平台流量等方面均有优势,因此未来酒类垂直电商平台可选择进驻综合类电商平台,借助大平台优势突破流量瓶颈,促进垂类平台发展。超六成用户认为线上酒类产品丰富度更高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66.4%的受访酒类新零售用户认为线上酒水种类比线下更丰富。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线下门店拥有时间、空间维度的展示限制,不同于线下渠道,线上平台基于自身平台建设、积极开展多方合作,不断丰富产品种类,并且用户可跨越时间与空间限制浏览酒类产品;与此同时,平台可充分利用大数据,加速AI技术融合,实现精确化推送,迎合用户需求。酒类新零售用户线上购买进口酒水比重高于线下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相对于线下购买进口酒水,酒类新零售用户在线上购买进口啤酒、葡萄酒、白酒等酒类产品的比重更高。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线上酒类新零售平台充分发挥平台优势,与全球酒企开展广泛合作,不断拓宽进货渠道,打造供应链优势,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进而扩大酒类新零售线上用户规模。中国酒类新零售平台标杆案例分析——挖酒网“挖酒网” 成立于2014年,不同于其他To C类酒类新零售平台,挖酒网专注B2B模式,采用“海外直采+跨境供应链+专业仓储物流”模式,通过技术服务、仓配建设、品牌孵化、供应链金融、专业培训与酒庄游等业务板块,构建葡萄酒产业生态化综合服务平台和酒水行业的创新创业企业孵化平台。中国酒类新零售平台标杆案例分析——挖酒网艾媒商舆情数据监测系统显示,系统监测期间 ,“挖酒网”的网络评价较高,网络口碑指数为61.8。疫情期间,“挖酒网”在维持精细化管理和为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外,积极开展专业培训。2020年8月“挖酒网”在8个城市开展 “精品酒庄嘉年华巡展”活动,对市场趋势和销售策略进行深入探讨,为品牌赢得较好口碑。中国酒类新零售平台标杆案例分析——挖酒网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酒水行业进入到新零售时代,传统酒商需要应对新的竞争模式,而挖酒网B2B模式能够有效整合信息流、交易流和实物流,为商家降低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具有较大市场需求。同时平台供应链资源丰富,加上供应链仓配一体化优势,能够更好赋能商家。中国酒类新零售平台标杆案例分析——1919酒类直供“1919酒类直供” 成立于2006年,1919酒类直供平台已形成C端业务、B端业务、衍生业务三大板块,采用“厂商直采+全面供应链+专业仓储物流”模式,通过整合供应商资源、线上平台服务、线下批发零售门店服务、智能仓储物流、提供综合运营解决方案等业务板块,构建了国内酒类新零售综合服务和数字化垂直电商平台。中国酒类新零售平台标杆案例分析——1919酒类直供艾媒商舆情数据监测系统显示,系统监测期间 ,“1919酒类直供”的网络评价良好,网络口碑指数为42.0。2020年2月,1919酒类直供逐渐布局社交渠道,增加私域流量,同时收购国内大型B端供应链平台——丹露网,整合丹露网B端资源后,1919酒类直供正加速B2B业务的布局,目前1919酒类直供从B端和C端两端发力 ,逐渐在消费者中得到更多的曝光。中国酒类新零售平台标杆案例分析——1919酒类直供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1919酒类直供在供应链布局上覆盖范围更为全面,在打通供应链上游的同时对下游接触面也更广,为酒商和消费者之间提供更直接的接触,同时平台的新零售模式、供应链支持、流量引入、提供的大数据服务,能够更有效赋能酒企商家,但是1919酒类直供在2020上半年净利润亏损超过1亿,除了受疫情影响外,还受门店扩张资金回笼周期的影响,未来仍需优化调整线下门店网络布局。中国酒类新零售平台标杆案例分析——酒仙网“酒仙网” 于2009年成立,酒仙网通过与各大酒企达成合作以整合供应商资源,采用“整合酒企资源+拓展渠道供应链+专业仓储物流”模式向B端和C端的用户提供线上平台选购、高效仓储物流配送服务,同时酒仙网通过开拓多渠道引流,不仅为平台获得更多曝光,也为酒企商家提供良好的流量引入,构建了多渠道、多产品的酒类新零售平台。中国酒类新零售平台标杆案例分析——酒仙网(二)艾媒商舆情数据监测系统显示,系统监测期间 ,“酒仙网”的网络评价良好,网络口碑指数为61.0。2020年3月起,酒仙网开始抓住直播带货风口,布局“新零售+直播”模式,结合多渠道为线上引流。2020年6月,平台与酒企达成战略合作,由此逐步完善供应链上游,赋能酒企商家。在疫情冲击下,酒仙网2020年仍有不少亮眼表现。中国酒类新零售市场发展趋势分析(一)酒类新零售发展减少中间商环节,变革传统经销体系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酒类商品具有不易运输的特点,而传统酒类经销体系以先付款后发货模式为主,行业话语权掌握在供应商手上,行业“二八原则”现象严重,巨头占据主要利润,不利于酒水业多元化发展。而酒类新零售发展在渠道和经营体系上为酒水行业带来革新,线上线下融合减少中间商环节,且利用大数据赋能为商家提供精细化运营支撑,能有效突破传统经销体系局限,发展前景看好。酒文化弥久常新,酒类新零售多场景发展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酒文化源远流长,尤其在节日和重要场合必不可少,与文化和仪式感有关;此外随着全民健康风潮发展,养生、保健等酒类产品需求也在提升。多元化的消费偏好催生了细分领域酒水市场,而酒类新零售模式下,酒企能更精确了解消费群体,酒水市场垂直分层趋势将更加明显。行业集中化程度不断加深,B2B平台价值加强酒类新零售发展加速渠道融合,酒水行业也不断打破以往的品牌区隔,酒商从产品、包装、配送等全行业日益集中化。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受限于运营能力,传统酒企在行业集中化加深的酒类新零售背景下面临竞争压力加大,而酒类新零售B2B平台在供应链、资源匹配、经营赋能方面能更好助力传统酒企,其价值将不断加强。中国酒类新零售市场发展趋势分析(二)跨境贸易发展,酒水零售全球化趋势加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虽然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冲击,但跨境贸易仍然发达,全球融合趋势加强。酒类新零售行业在酒水进出口方面的交易规模将持续增大。一方面,更多原产地和类别的酒类商品进入到中国消费市场,为垂直市场分层提供更多机会;另一方面,海外疫情恢复缓慢,国外品牌生产受阻,中国酒企品牌在海外市场发展中获得机遇,也将加强产品输出。头部酒企融合新零售,C端渗透将加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酒类新零售背景下,头部酒企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更多融入到新零售环节。如茅台等品牌在天猫、京东上的优惠活动,能够吸引更多层级消费者关注。借助与新零售平台的合作,头部酒企营销加强,更多往C端消费者渗透。垂直酒类新零售平台面临挑战,策划营销或成突破口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垂直酒类新零售平台发展面临着天猫、京东等强大流量平台竞争,随着电商巨头和酒企合作加深,市场竞争将愈趋激烈。重度垂直化对酒类电商形成差异化战略越来越重要,酒类电商需要朝着策划营销方面转型,策划营销是未来酒类市场中竞争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同时,多元化的战略是未来的一个导向,品牌价值和企业文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本文部分数据及图片内容节选自艾媒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酒类新零售市场研究报告》。

卡由

2020酒类行业报告:消费主体逐步年轻化,酒类电商呈现量级增长

当前,中国酒类市场容量趋稳。近日,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 发布《2020-2021年中国酒类行业发展状况与竞争态势分析报告》,主要对中国酒类行业发展现状、发展环境、市场消费规模、生产规模、酒类商业衍变、商业转型及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数据分析研究,深入探讨中国三大酒类商业运作模式,预测2020-2021年中国酒类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酒类生产体量大,市场消费规模持续扩大酒类行业主要包括白酒制造、啤酒制造、葡萄酒制造、黄酒制造及其他酒制造行业。从产量来看,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 数据显示,2019年1-11月规模以上企业白酒产量698.0万千升(折65度,商品量),同比增长0.5%;啤酒产量3524.7万千升,同比增长1.0%;葡萄酒产量37.2万千升,同比下降12.1%,这已是国产葡萄酒产量今年以来连续第9个月出现负增长。可见,2019年中国白酒、啤酒生产相对平稳,但国产葡萄酒产量出现显著下滑,与进口葡萄酒的竞争和挤压有关;葡萄酒的消费以中产为主,对品质要求相对较高。从消费来看,市场需求上升,酒类消费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1-11月,白酒、啤酒、葡萄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分别为4927.4亿元、1466.2亿元、125.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9.9%,18.3%和-49.0%。目前,白酒、啤酒的习惯饮用者依然是市场的酒水饮用主力,葡萄酒的主流消费群虽然在放大,但还没有成为真正的主力。从利润方面来看,2019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酿酒行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8.57%。其中,白酒利润1212.02亿元,同比增长19.87%;啤酒利润135.15亿元,同比增长18.30%;葡萄酒利润5.32亿元,同比下降49.04%。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继续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依托现代科学技术,酒类企业不断创新转型,产业结构加快升级,美好生活的消费需求为高品质产品增长带来机遇,酒类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白酒、啤酒行业持续盈利,葡萄酒行业营收惨淡随着品牌意识提高和强化,消费在向骨干企业、驰名品牌、优势品牌集中。白酒行业企业数量众多,如果仅对市值排名前20的上市白酒企业进行梯队划分,酒企梯队分布呈金字塔型,第一梯队仅贵州茅台一家。茅台作为行业酒企领头羊的地位未来不会动摇,酒企第二梯队成长势头强劲,白酒行业的未来值得期待。从营收来看,贵州茅台作为行业老大,市场规模和盈利能力远超第二梯队的五家企业。但第二、三梯队企业也紧追不舍,第三名洋河股份的净资产收益率为20.20%,高于第二名五粮液18.57%;第四名泸州老窖净资产收益率和毛利率均高于五粮液和洋河股份。报告指出,泸州老窖股东投入资本利用率较高,获利能力较好,在第二梯队中还有更大的成长空间。白酒行业之外,啤酒行业也持续盈利。啤酒行业产量最高、售价较低,市场需求大,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珠江啤酒、重庆啤酒、惠泉啤酒这五家本土啤酒企业在2019年前三季度都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双上涨,其中青岛啤酒营收和净利润都位居首位。7家啤酒行业上市公司中,兰州黄河、ST西发2家营收均同比下降,分别下降12.15%、10.78%。同时,ST西发也是一家唯一亏损的公司。而与白酒、啤酒行业相反,葡萄酒行业整体市场营收情况惨淡,过半上市企业出现营收和净利润同时下降,国内葡萄酒龙头企业张裕集团也不能避免。2019年上半年,张裕集团营业收入25.58亿元,同比下降9.55%;净利润6.03亿元,同比下降5.10%。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受国家经济下行影响,国内葡萄酒行业总体需求下降,加上葡萄等原料价格上涨,张裕集团上半年业绩出现小幅度下滑。未来,随着中国酒水行业发展愈加成熟,行业企业将继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调整步伐,围绕“去产能+高端化” 转型。酒水市场竞争也由拼市场时代进入精耕利润时代,稳固大众市场,深耕中高端市场,优化产能,品质至上和价值回归将成为未来酒水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中国酒类消费主体逐步年轻化,酒类电商呈现量级增长当前,酒类消费主体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白酒消费者平均年龄为37岁,而啤酒、洋酒、葡萄酒的消费者平均年龄为34岁。随着年轻一代崛起,80、90后逐步成为酒类消费的主体。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年轻消费主体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呈现出个性化和多元化色彩,这种消费代际的新特点将促使酒类行业重构新的价值标准体系,在品牌塑造、产品塑造、价值观塑造、营销模式和创新推广都会迎合80、90后消费者进行变革。另外,不同消费场景有不同的饮酒偏好。酒类消费者宴请场合偏好白酒和葡萄酒,送礼偏好洋酒和白酒,自饮偏好葡萄酒和啤酒,收藏偏好洋酒和葡萄酒。此外,根据中国烟酒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3年酒类电商交易规模达70亿元,2018年达到了767亿元,而经过预测,2020年电商交易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过去几年中,酒类电商呈现量级增长,市场需求的剧增以及新零售业态发展促使酒类电商平台快速发展。

虎子

云南省葡萄产业研究报告

本报告共11930字,阅读大约需要15分钟Core Opinion 核心观点核心观点1:中国葡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据数据统计,2018年中国葡萄年产量达1366.68万吨,产量已经是世界首位,同时2018年中国的葡萄消费量为227.6万吨,也是世界首位。从具体数据来看,中国葡萄的产量远远超过中国对于葡萄的消费量。供大于求的消费关系使得中国每年有大量葡萄出口。在2020年中国鲜葡萄的出口金额达到了83.23亿元,而进口金额为44.81亿元,出口额是进口额的1.8倍。核心观点2:云南省葡萄产量高,但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使得云南省葡萄的知名度比较低。据统计,2016年云南省已成为中国葡萄产量最高的省份,并且由于云南省葡萄制葡萄干并不如新疆葡萄,没有市场竞争力,云南省葡萄一般用于鲜食和制葡萄酒。云南省喜欢以葡萄园的方式种植和贩卖葡萄,这种方式有利于葡萄园周边产业的发展,能推进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但是不利于云南省葡萄产区的联合发展,也不利于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核心观点3:随时时代发展,云南省生产的葡萄酒在世界上也有了一席之位。在我国葡萄一般加工为葡萄干和葡萄酒,由于云南省的葡萄品类问题,制作葡萄干没有竞争力,所以大部分加工为葡萄酒出售。在国际上,我国葡萄酒的知名度一直很低,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葡萄产量的扩大,并且欧美地区葡萄种植园面积下降,葡萄的产量变低,质量变差,导致了欧美地区葡萄酒生产成本变高,葡萄酒产量变低,我国葡萄酒的影响力在国际上逐渐变高。近年来,我国葡萄酒生产技术提高,并且原料获取越来越便利,逐渐建立了自己的葡萄酒品牌,国产葡萄酒在国际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并且影响力还在逐年提高。其中云南省的“香格里拉”和“云南红”是云南省最有竞争力的两个红酒品牌。正文葡萄概述葡萄为葡萄科葡萄属木质藤本植物,小枝圆柱形,有纵棱纹,无毛或被稀疏柔毛,叶卵圆形,圆锥花序密集或疏散,基部分枝发达,果实球形或椭圆形,花期4-5月,果期8-9月。葡萄为著名水果,生食或制葡萄干,并酿酒,酿酒后的酒脚可提酒石酸,根和藤药用能止呕、安胎。葡萄在10~12℃时开始萌发,25~30℃最适合葡萄生长,生长环境不得超过35℃或低于14℃。葡萄的生长需要一定强度的光照,葡萄架面总是会有很多的枝叶产生,遮挡阳光,时常需要修剪多余的枝叶,增加透光度,光照太强时特别是葡萄进入硬核期较易发生日灼病,这时可采取套袋或植株留叶时尽量留住能遮住葡萄果实的叶。葡萄对水分要求较高,严格控制土壤中水分是种好葡萄的一个前提。葡萄在生长初期或营养生长期时需水量较多,生长后期或结果期,根部较为衰弱需水较少,要避免伤根免影响品质。葡萄春季萌芽后。如温度上升快,则易造成枝条徒长,表现为节闻长不充实,花期易受精不良,如遇春寒要注意多施磷肥和高碳有机质,尽量减少氮肥。据国家农业部统计,截至2015年底,中国葡萄栽培面积已达1198万亩,产量近1400万吨,从2011年起鲜食葡萄产量已稳居世界首位。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和土壤类型复杂多样,除香港和澳门外,其他省、市、自治区均有葡萄的商业化栽培,葡萄已经为中国分布最为广泛的果树树种之一。葡萄原产亚洲西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 世界各地的葡萄约95%集中分布在北半球,目前葡萄生产基本形成西北干旱新疆产区、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产区(陕西、山西、甘肃、宁夏、内蒙西部等) 、环渤海湾产区(山东、辽宁、河北等) 、黄河中下游产区、南方产区、西南产区(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 及以吉林长白山为核心的山葡萄产区等7个集中栽培区。近年来,我国葡萄栽培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在西迁、南移的,我国葡萄栽培模式已从传统的露地栽培模式发展到设施促成栽培、设施延迟栽培、避雨栽培、一年两收、休闲观光高效栽培等多种模式。葡萄设施栽培的发展,不仅扩大了栽培区域,调整了葡萄产业布局,调控延长了鲜食葡萄成熟和上市供应期,而且显著提高了葡萄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国葡萄栽培目前仍以鲜食葡萄为主,占栽培总面积的80%;酿酒葡萄约占15%,制干葡萄约占5%,制汁葡萄极少。鲜食葡萄:欧美种群品种以巨峰、夏黑、藤稔、京亚等为主;欧亚种群品种主要有红地球、无核白、玫瑰香、维多利亚、无核白鸡心、美人指、泽香、火焰无核和克瑞森无核等;近年发展较快的品种有夏黑、87-1、瑞都香玉、瑞都翠霞、巨玫瑰、魏可、火焰无核、阳光玫瑰、金手指、克瑞森无核等。酿酒葡萄:主要以赤霞珠、蛇龙珠、梅鹿辄、霞多丽和西拉等为主。葡萄酒是以葡萄为原料的最重要加工品。葡萄酒因其文化内涵而成为一种高品位的消费品。在中国,其消费量呈直线上升。另外,新开发的葡萄籽油,在国外被用作婴儿和老年人高级营养油、高空作业者和飞行人员的高级保健油,并颇受世人关注。与其他果品相比,葡萄产品多样性要丰富得多。人们根据生活需要、加工品的贮运性要求、营养保健作用等因素,还将葡萄加工成葡萄干、葡萄汁、葡萄籽饮料、葡萄籽油等常见产品。葡萄的营养成分葡萄不仅味美可口,而且营养价值很高。成熟的浆果中葡萄含糖量高达10%-30%,以葡萄糖为主。葡萄中的多种果酸有助于消化,适当多吃些葡萄,能健睥和胃。葡萄中含有矿物质钙、钾、磷、铁以及多种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和维生素P等,还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常食葡萄对神经衰弱、疲劳过度大有裨益。一、中国葡萄的产业情况1.1 中国葡萄生产概况近年来我国葡萄种植园面积不断扩大,在2015年的时候我国葡萄种植园面积达了至今位置最大的79.92万公顷,自2015年后,我国葡萄种植园面积开始下降,每年都有所波动,但都能稳定在70万公顷以上,浮动不会太大。图表1:2015年中国葡萄产量最高的五地的产量根据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的葡萄产量最高的五个省份是浙江省、河南省、云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2015年上述这五省葡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2.5%。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葡萄产量为2210.61万吨,其中中国产量为1366.68万吨,占2018年全球葡萄产量的62%,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葡萄生产国。2018年印度葡萄总产量达270万吨,土耳其葡萄总产量达190万吨,乌兹别克斯坦葡萄总产量为158万吨,欧盟地区葡萄总产量为155.65万吨。欧洲的葡萄种植业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中国葡萄种植园面积以及增速情况1.2 中国葡萄的贸易概况在我国葡萄产量供大于求,在葡萄成熟的8~11月份,我国葡萄的出口量很大。据统计2020年我国葡萄的进口总量为2.5万吨,出口总量为4.2万吨。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的葡萄供应量最大的国家。7~12月我国葡萄的进口量很低,基本不超过500吨,出口量很高,这五个月的出口量往往都在4000吨以上。我国葡萄进口量的峰值在每年的4月份。2020年中国葡萄进出口量我国葡萄不仅出口量大,出口金额也很高,2020年我国葡萄的出口金额达到了83.23亿元,是2020年进口金额的1.8倍。2020年中国葡萄的进出口额二、云南省葡萄的产业情况2.1 云南省葡萄产业存在的优势云南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立体气候明显,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葡萄野生资源较多,土地广阔,非常适合葡萄种植。所产葡萄具有早熟、糖度高、优质、产量高的特点,采收时基本能够避开雨季,因此云南是国内具有明显优势的早熟葡萄生产区域。一般露地栽培在4—6月成熟上市,平均价格每千克10~20元,亩产值2~3万元,产品销售到国内大中城市及出口东南亚、俄罗斯,经济效益较好。因此,云南葡萄产业发展潜力非常大,农民种植积极性很高,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云南省四季如春,有着良好的生态条件。云南葡萄主要分布在海拔400~2800 m之间,这些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0~23.6 ℃之间,降雨量550~1200 mm,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年日照率大于45%,因此全省大部分区域适合种植葡萄。由于云南省特有的气候及环境特点,使得葡萄产业也出现了明显的特点:(1).供应期长云南露地栽培可以实现3—11月均有鲜食葡萄上市,如果配套一定的设施栽培,在年平均气温大于20 ℃地区进行设施促成或一年两收栽培,能够实现葡萄周年供应。(2).气候优势明显云南所有区域均不需要进行埋土防寒,干热河谷区域也不需要进行避雨栽培,而且非常适宜进行一年两熟栽培。(3).野生葡萄资源丰富据统计,全国37个野生葡萄种中有12个分布在云南,部分野生资源抗病性、抗旱性良好,可以成为国内较好的砧木品种选育材料。(4).市场前景好由于地理位置和葡萄质量优势,目前很多葡萄出口到东南亚国家。葡萄还可以与旅游、少数民族文化结合开发,进一步提升种植效益。(5).规模化种植凸显云南葡萄产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前来投资,因此大多是种植规模较大、技术水平高的集约化生产,设施栽培面积的扩大使种植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云南省葡萄产业链长,栽培效益好,可促进广大农民增收致富。云南干热区是全国葡萄最早熟的地区,国内竞争对手少,单位面积产值高,鲜食葡萄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随着破眠剂、设施避雨促成栽培、滴灌节水及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等集成技术的成熟和推广应用,在云南年均气温大于20 ℃地区可以实现周年生产;在年均气温大于17 ℃的地区,栽培‘夏黑’等早熟品种可以进行两熟生产。利用云南独特的气候、地形地貌,可以大力发展山地葡萄,立体种养殖模式,也可以将葡萄文化与云南旅游资源开发和少数民族文化结合起来,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度假园,具有较好的发展空间。2.2 云南省葡萄产业概况云南省葡萄产量在2000年后持续增长。由数据显示,2016云南省葡萄年产量到达了峰值,产量为136.5万吨,在我国葡萄产量中排名第一。云南省葡萄种植园面积以及葡萄产量增长都很迅速,在近10年时间里云南省葡萄种植园扩增了越3万公顷,葡萄产量与十年前相比提高了18倍以上。截止到 2018 年,我国葡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 1300万亩。云南省是葡萄种植面积增长较快的省份之一。目前,云南省葡萄主要集中在宾川、建水、弥勒、元谋、蒙自等地,其中宾川更是全国范围内葡萄面积最大的县级产区。省农科院根据地方发展,突出云南高原特色水果产业绿色、优质、特色、品牌等特点,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在云南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引领示范作用,以科技支撑云南高原特色水果产业迅猛发展,让云南水果的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2010年~2019年云南省葡萄年产量目前,省农科院已保存9个种的20多份野生葡萄种质资源以及鲜食品种74个、酿酒品种25个、砧木资源45个,并在元谋建立了优良品系的无病毒接穗采集圃,为后续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2.3 云南省葡萄的贸易概况云南省是生产鲜食葡萄最大的省份,云南省鲜食葡萄不仅能自给自足,还可以满足其他省份的需求,也能出口给其他国家。云南4~7月份成熟的葡萄主要销往昆明和省外各大中城市,部分出口到东南亚或俄罗斯等地。其它月份上市的主要在省内销售,但曲靖市9~10月份成熟的‘红地球’也有一部分销往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全省葡萄总产量的95%在国内销售,有5%出口到国外市场。云南已成为国内鲜食早熟葡萄生产的重要市场,市场发展潜力较大。图表6:2015年~2018年云南省鲜食葡萄出口情况2.4 云南省鲜食葡萄的品种简介【宾川阳光玫瑰葡萄】:云南宾川阳光玫瑰葡萄是云南省比较出名的一种葡萄,这种葡萄粒大,皮薄,味道很甜。目前,宾川县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县域早熟葡萄生产基地,“宾川红提葡萄”已注册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七彩云秘”牌阳光玫瑰葡萄被评为云南省2018年“十大名果”。近年来,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着力在优化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上下功夫,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8年,全县优质水果总面积达29.4万亩,总产60万吨,总产值42亿元。【云南夏黑葡萄】:云南夏黑葡萄被称作“东方黑珍珠”,香甜可口,好吃不贵。云南夏黑葡萄能得此美誉,正是在于它的鲜和甜。为了保证葡萄的新鲜度,果农们会在清晨露水滴落之前结束采摘。葡萄香味浓郁,口感爽嫩多汁,硬度较大,低酸高糖。葡萄是喜光作物,几千年来人们为它搭架和整形修剪,以便使它获得更充足和合理的光照。在云南,光照充足土壤肥沃降雨充沛,培育出的葡萄美味多汁。依靠自然流淌的河水灌溉果园、水质好、无污染,给你健康好果子。也是由于云南的独特气候,夏黑葡萄一年四季都有销售。【云南红提】:红提为果实商品名(又名红地球、晚红)。含有多种果酸,维生素,矿物质,味甘酸。红提葡萄穗大,色泽艳丽,质地脆硬,含糖量高,单果重量最大可以达到20多克,单穗可以达到1公斤左右。口感有的纯甜,有的甜中带一丝丝微酸,整体以甜为主,但不排除个别酸的特例,冰镇之后口感更佳。营养十分丰富,它含有17%以上的葡萄糖和果糖,0.5%-1.5%的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等,对人体具有保健作用。三、云南省葡萄种植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1 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在葡萄品种种植区划方面未系统开展过全省性的研究,缺乏具有高瞻远瞩的产业规划和布局,各地葡萄发展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存在葡萄种植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等问题。2 苗木生产体系不规范无病毒优质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建设滞后和苗木生产管理不规范是当前中国葡萄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葡萄苗木繁育和经营以个体繁育户为主,缺乏监管,以致苗木质量参差不齐、标准化低、带毒带病苗偏多、品种纯度难以保证、炒苗现象严重。3 生产标准化程度低葡萄生产标准化程度总体仍较低,许多产区仍未建立统一规范的生产操作技术规程或产品标准,盲目追求产量,导致葡萄品质较低、竞争力差、售价不高。葡萄生产中,农药(包括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化肥不合理使用现象非常突出,存在“三乱”问题。不仅危害树势、破坏土壤环境还会对影响果品安全。4 劳动成本高,获得利益低近年来葡萄生产劳动力成本大幅度增加,致使葡萄生产效益大幅下降。葡萄采摘季节劳动力成本高,部分地区甚至每天100多元仍雇不到人。除人力成本外还包括地租、农资、基础设施建设等,一轮算下来可能赚的只是个辛苦钱。4.5 缺乏大品牌的统一收购目前,果农只有产品意识,缺乏商品和品牌意识,坐地头等销售的问题仍非常普遍。3.1 解决问题的措施及发展方向实施品种优良化,栽培区域化和多元化。品种优良化和栽培区域化是品种表现最优化、地区发挥特色化的必要保证。应继续加强葡萄产业发展的市场调研,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地区生态气候和区位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实施葡萄品种优良化,调整品种结构,提高果品质量和效益。在品种结构上,应由少数品种当家向早、中、晚品种搭配方向转变,实现良种化和品种多元化栽培。坚持苗木生产标准化,提倡嫁接栽培。建立以定点生产企业为主体、以国家和省级果树科研和技术推广机构为依托的葡萄苗木繁育体系,实现种苗生产的有序性、规范化和规模化,实施苗木无毒化和标准化,保证葡萄苗木质量、纯度,控制检疫性病虫害蔓延扩散,促进脱毒嫁接苗木的推广和普及。同时,重视和加强葡萄抗性砧木的选育及使用,提倡利用优良砧木进行嫁接栽培。推行土肥水管理科学化。土壤管理方面,加强土壤调查及重视保护土壤结构,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大面积推广自然生草、人工生草及覆盖等土壤管理制度。肥水管理方面,开展精准施肥和配方施肥等现代肥料高效利用技术研发与普及,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量;加大葡萄园节水灌溉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根域局部干燥灌溉、调亏灌溉和精准灌溉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大力研发推行葡萄园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栽培管理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栽培管理上,由传统种植向信息化、智能化、省力化、机械化、设施化方向的转变,实现栽培管理标准化,使葡萄整形修剪、土肥水和花果管理技术等均按制定的各种技术规程或规范进行操作,由高产高效向优质、绿色、高效方向的发展。发展多种高效栽培模式,提高品牌意识。栽培模式多样化是未来中国葡萄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除目前所推广的的促早栽培、延迟栽培、避雨栽培等功能性栽培模式外,还可发展休闲观光型葡萄园,以供游人观赏、采摘、餐饮等休,提高经济效益。四、云南省葡萄的加工方向——葡萄酒云南省葡萄通常用于鲜食或者制成葡萄酒。截至2017年末,云南葡萄栽培总面积4.15万公顷,其中鲜食葡萄3.62万公顷,酿酒葡萄0.53万公顷。云南省湿热的气候条件是无法避免的问题。过多的雨水会引起霉菌病毒的传播,也会让葡萄的糖分减少。因此,云南省葡萄加工方向通常是用于酿酒,酿造的葡萄酒相比起欧亚葡萄品种而言酒体更轻,口感更酸,有自己独特的风味。葡萄酒现在能广受人们喜爱一方面是因为葡萄酒口感比其他酒类要柔和,另一方面因为葡萄酒对于治疗高胆固醇,治呃逆,治疗中暑,治疗便秘有着较好的疗效。而且葡萄酒是具有多种营养成分的高级饮料,适度饮用葡萄酒能直接对人体的神经系统产生作用,提高肌肉的张度,并且能调节皮肤松弛度,葡萄酒还能助消化。4.1 中国葡萄酒的发展现状由数据调查显示,2012~2019年,我国葡萄酒产量不断下滑。2019年,我国葡萄酒产量为4.51亿升,较2018年下滑28.30%。2020年上半年,我国葡萄酒产量继续走低,仅为1.27亿升。2012~2019年中国葡萄酒年产量从葡萄酒的消费量看,虽然我国对于葡萄酒的消费量较10年前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在2012~2019年我国葡萄酒消费量波动下滑,但整体消费量高于我国葡萄酒产量,我国消费的葡萄酒大量还是依靠进口获得。2019年,我国葡萄酒消费量约为11.13亿升,较2018年下滑18.10%。不过,我国葡萄酒人均消费量距离世界平均水平具有较大差距,消费潜力巨大。2012~2019年中国葡萄酒年消费量我国的葡萄酒产量低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过去我国对于葡萄酒的消费一般是消费外国进口葡萄酒,导致了对于国产葡萄酒的错误认知,会有不少人认为国产葡萄酒不如外国进口葡萄酒,进口葡萄酒获取利润远远高于国产葡萄酒,国内缺少葡萄酒的带头企业,导致了国内葡萄酒酒厂生产积极性不高。据中商情报网数据显示,中国葡萄酒2013年1~12月累计产量为117.8万千升,同比下降14.6%。1~12月进口进口葡萄酒41万吨,同比下降4.6%,进口酒占比为25.6%。影响葡萄酒质量最重要的因素是原料,在中国适合优质葡萄酒生产区域广泛,有成为酿造大国的自然地理条件,2013年也成为全球第五大葡萄酒生产国。中国葡萄酒虽然正在逐渐被世界尤其是欧洲市场所关注和认可,但是知名度仍然过低,缺少知名品牌,在国际市场上与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葡萄酒出口大国相比,相差甚远,而关税消除政策刺激着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的迅猛发展,使得我国葡萄酒进口额远高于出口。截至2019年我国的葡萄酒进口额为35.4亿美元,出口额仅有1.8亿美元,促成了我国外国葡萄酒价格远远高于中国葡萄酒价格的状况,促使我国国内葡萄酒厂产出的葡萄酒利润低,国民的消费积极性也不高。2014~2019年中国葡萄酒进出口额目前进口红酒由于售价无法统一和关税消除的政策导致国内进口红酒市场乱象丛生。出现了很多胡乱标价的现象,批发价是口岸价的20倍。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进口散装葡萄酒进口均价仅为0.86美元/升,算上税收、灌装、酒瓶包装等费用,一瓶750毫升“进口葡萄酒”成本不到20元,而售价往往在200元以上。由于红酒穿上了“原装进口”的外衣,价钱能瞬间飙升一二十倍。并且“傍名牌”冒充酒层出不穷,仿冒酒,山寨酒在中国市场上层出不穷。4.2 云南省葡萄酒发展概况4.2.1 云南省葡萄酒产业发展前景由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葡萄酒消费国,年消费量约11.13万万升葡萄酒,超越了法国、意大利等多个葡萄酒消费大国。云南作为葡萄酒原产区之一,云南自主葡萄酒品牌目前已跻身中国葡萄酒业前五强,产业发展优势逐渐凸显,产业发展空间巨大。云南省葡萄酒产业向海外高端市场发展。据贤集网报道,2016年,随着1.7万瓶“云南造”葡萄酒,顺利出口法国、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意味着云南产葡萄酒首次走向国际高端红酒市场。据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葡萄园面积减少1.5万公顷,欧洲的下降十分显着。中国内地和香港都有越来越多的中产消费者开始关注葡萄酒,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红葡萄酒消费国,全球第五大葡萄酒生产国,其中超过80%红葡萄酒为本土酿造。或许在过去,人们对“七彩云南”的印象仅停留在美丽的风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和背包客的天堂。但随着当地特色葡萄酒的不断发展,不久之后,云南或许还会冠上“中国特色葡萄酒产区”的美名。4.2.2 云南省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云南的葡萄和葡萄酒产业是云南省政府在继烟草之后重点扶持的又一经济支柱产业,云南红酒业作为该产业的龙头企业,得到了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被喻为云南"红塔山后又一红"。云南红酒业集团,现已拥有2万亩优质高原酿酒葡萄园, 并拥有年出圃400万株优良酿酒葡萄的种苗基地和依照国际标准在葡萄园区内建立的、大型现代化厂房及国际一流的葡萄酒酿造设备。在未来五年内,公司将发展成为拥有5万亩葡萄基地,年产5万吨葡萄酒的大型现代化企业。云南红酒业集团聘请国际一流的广告公司制定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市场营销和品牌策略,与国际接轨的新型管理模式,使企业在种植、生产和营销方面都拥有可靠的保障。近年来,随着葡萄酒产业的发展,迪庆葡萄产业再次兴起。舒世平介绍,香格里拉酒业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葡萄种植。目前仅德钦县就种植1.38万亩,香格里拉市、维西县等也发展了种植基地。尽管面临着重重困难,云南葡萄酒的发展仍有很大的潜力。云南红在改善葡萄酒品质的同时也注重品牌价值的提升:无论是酒庄的位置、印着民族服装的酒标设计,还是葡萄园的年龄,都充分体现出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底蕴,有利于得到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另外,弥勒县离昆明仅2小时的车程,游客可以顺道去游玩,或在商店和小栈中驻足小憩,这都给云南红提供了最直接的市场。4.2.3 云南省葡萄酒产业发展所具备的优势条件云南省有着得天独厚的立体原生态的地理环境、独特的加工工艺、民族文化特色、区位优势以及四部大开发和云南桥头堡建设等机遇。在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支持下,扶持重点企业,招商引资,以产业化的发展思路为指导创新生产、市场和消费模式,挖掘产业发展的特色潜力,提高特色附加值,打造云南省特色品牌,开拓新市场,立足于云南,面向国内外,做大做强云南酒业,使其成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之一。云南省葡萄酒生产酒庄化,酒庄模式是要求种植、酿造、灌装全过程在自己的酒庄内进行。如云南红葡萄酒庄、云南太阳魂梅里酒庄和普者里酒庄都是酒庄化生产葡萄酒。作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葡萄酒产业,依托的是能够彰显高原特色的原生态有机化种植提供的加工原料。因此,原材料生产,即种植环节显得尤为重要,也是云南葡萄酒产业彰显特色的重中之重。云南省依托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的优越性,探索出了具有特色高附加值的创新加工工艺的特色酒业。如云南太阳魂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梅里冰酒,梅里冰酒诞生于海拔2300米~2800米的云南德钦梅里大峡谷,完全满足“自然冰冻”的需求。由于这独特的地理位置,在采摘的时候冰葡萄还与树体保持良好的营养沟通,这使得冰红的风味极为特殊。在酿期工艺方面,采用梅里雪山低温环境下经驯化的葡萄野生酵母、延时采摘冰葡萄、低温长时间发酵等先进技术制作出与众不同的特色葡萄酒,这些都是别的地方不可复制的优势资源。4.3 中国葡萄酒著名品牌世界上葡萄酒品种很多,在人们的印象中,葡萄酒是外国的酒,也都普遍认为进口葡萄酒才正宗,但其实中国很多葡萄酒品牌早就已经远销海外。其中就有下面这些在世界市场上有一席之地的中国十大葡萄酒品牌。中国十大葡萄酒品牌我国的这些葡萄酒企业,凭借着越来越成熟的葡萄酒生产技术和便利的原料获取途径,在国际上已经有了不小的影响力。上述品牌中的“香格里拉”和“云南红”也是云南葡萄酒的著名品牌,在世界葡萄酒品牌中也有着一席之地。五、云南葡萄产业成功范例——东风农场近几年,东风葡萄的精深加工得到快速发展,一些初具规模的酒庄像雨后春笋般崛起,形成规模化发展之势。为建立具有区域代表性、特色性的酒庄,东风农场管理局三措并举力促葡萄酒庄产业发展。高度重视酒庄建设与开发。根据国内国际鲜食葡萄市场、葡萄酿酒行业市场,调整葡萄种植品种结构,进行产品深加工,鼓励和引导有能力、有条件的职工和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自办葡萄酒庄,延长葡萄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壮大和提升东风葡萄酒庄产业,积极做好酒庄在建与开发中环保排污监管,从而有效提高东风葡萄产业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推动东风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积极发挥龙头企业拉动作用。以辖区内“国家级龙头企业”云南红酒庄为依托,大力提升和带动生态观光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使东风葡萄酒成为可与国外著名产区相媲美的中国优质葡萄酒产区、葡萄酒旅游度假区,并将“龙缘酒庄”、“宝云酒庄”列为管理局精品高原特色农业生态园和现代农业精品农庄建设行动,努力实现集休闲、娱乐、旅游、餐饮等为一体的多元发展趋势,促使酒庄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目前,已形成宝云、龙缘、东风庄园等一批合资、独资或多种形式并存的骨干酒庄,龙头主导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有效实现助农增收。据统计,辖区内2014年葡萄酒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145万元,利税201万元,游客达16万人次,酒庄、农家乐的数量由2005年的5家上升到现在的近30家,日接待能力由2013年的4000人次上升到现在的6000人次。引导酒庄不断改进酿酒技术、提高产品品质、塑造企业品牌,鼓励酒庄积极探索产品推广渠道,开展多元化营销模式,注重酒庄文化建设,支持酒庄争创国家级、省级名牌、著名商标,进一步提升葡萄酒产品质量和品牌打造。目前,云南红酒庄的云南红、老树、水晶、高原樽等已成为国内外著名品牌;龙缘酒庄甘思咪哚,弥勒东风宝云酒庄南乡霸、东风魂,东风庄园的玫瑰红葡萄酒、干红(干白)葡萄酒、白兰地等已逐步成为云南高原葡萄烈酒之乡的知名品牌。2005年成为了东风农场历史以来葡萄销售成绩最好的一年。创造了历史上“三个最”一、葡萄市场销售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2005年葡萄销售工作历时48天,共销售葡萄 17000吨,其中:交售云南红酒厂 5000吨,外销达12000吨。往年市场销量只在3000-5000吨,至少要剩 3000吨无销路,今年实现了百分之百的销售。二、葡萄品质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年玫瑰密葡萄单价达到3.00元/公斤,水晶葡萄达8.00 元/公斤,市场上第一年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大好形势。三、葡萄销售收入是历史上最高的一年在2004年的基础上翻了近两番。据悉,2015年东风农场管理局区域内共销售各类葡萄42089吨,葡萄总产值为17842.53万元,综合均价4.16元/公斤,全面实现5000余亩葡萄质量安全可追溯查询。END

名闻不争

2019年烈酒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近期,驴迹科技发布了《2019年烈酒行业市场研究报告》。综合各方数据,报告针对全球酒业的发展现状、 国内烈酒酒水类市场分析 、 未来市场发展预计、投资机遇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数据分析与评估。【投资要点】国产白酒集中度不断提升,市场逐渐向高端聚拢1. 白酒销量增长强劲,但中低端下滑严重;2. 2018年三大高端白酒龙头茅五泸收入增速28.26%,利润增速32.82%,明显快于行业收入12.88%、利润29.98%的增速,强者恒强,马太效应明显。进口烈酒,行业发展出现新契机1. 进口酒中,进口品类中以烈酒的成长性较为突出,2017-2018连续两年增速超过20%,2018年总金额10.52亿美元,超过啤酒(9.04亿美元)位列第二;2. 烈酒长期三把交椅,于是在市场腰部形成了很大的机会空间,众多中小品牌进入。目录一、 全球酒业现状 1、 全球葡萄酒基本情况 2、 全球啤酒基本情况 3、 全球烈酒基本情况 二、 国内烈酒酒水类市场分析 1、 烈酒主要品类及特色: 2、 酒类行业大数据 1)白酒 2)进口烈酒 3、 全球烈酒品牌价值排行: 4、 全球烈酒价格特征: 5、 主要烈酒公司财务数据对比: 1)2018年毛利率以及净利率对比 2)估值及增速对比 6、 生产模式 1) 白酒 2) 进口烈酒与白酒的对比 7、 销售模式 1) 烈酒销售渠道 2) 中国酒流通行业尚未成熟,传统渠道效率低 3) 中国酒流通行业集中度以及主要企业的比较 4) 流通环节的问题 8、 中国烈酒的消费分析 1) 酒类人群属性 2) 画像分析 3) 消费场景 4) 购买因素分析 5) 青睐品牌 6) 烈酒的消费频次以及可替代性 7) 酒类地域属性 9、 宏观政策影响 1) 消费税政策为白酒的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2) 关税政策为进口烈酒的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10、 竞争分析 1) 白酒竞争格局 2) 进口烈酒竞争格局 11、 烈酒主要企业 1) 贵州茅台 2) 五粮液 3) 帝亚吉欧(Diageo)4) 保乐力加 三、 市场风险 1、进口烈酒 1)价格不够透明,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可以操作 2)假酒隐患 3) 消费场景狭窄 四、 未来市场发展预计1、白酒 2、进口烈酒 五、 投资结论 6、 生产模式1) 白酒白酒是世界上工艺最复杂的蒸馏酒,它的酒体风味形成最为复杂,也是正产周期最长,成本最高的蒸馏酒。以酱香型为例酱香型的独特香型也使得茅台不能像浓香型白酒迅速扩大规模,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周期是所有白酒香型中最长的。酱香型白酒的生产主要分为投料、发酵和贮存3个主要流程。其中发酵过程需要花费大约1年的时间,贮存过程又需要花费大约4年的时间,因此酱香型白酒从投料到成品酒销售,整个生产流程合计需要大约5年的时间。发酵过程历时1年,产品形态是基酒:酱香型白酒的发酵工艺较为复杂,需要经历2次投料和8次发酵。每年的重阳(农历九月初九)茅台开始投料,这标志着生产周期的开始,这次投料占原料的50%,被称为下沙。经过一个月的发酵后出窖,再投入剩下的50%的原料,被称为造沙。再经过一个月的发酵后,出窖烤酒,以后每发酵一个月烤酒1次,一共烤7次。因此同一批原料要经过9次蒸煮,8次加曲和发酵以及7次烤酒,整个过程需要花费1年的时间。9、 竞争分析1) 白酒竞争格局1、 白酒市场四个核心价格带的竞争格局越发清晰我们按照终端价格将白酒分为高端(700元/瓶以上)、次高端(300-700元/瓶)、中端(100-300元/瓶)和中低端(100元/瓶以下)四大类。高端主要包括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等产品,。高端白酒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来自于品牌拉力,护城河较宽。受益于富裕人群数量持续高增长,将带动高端白酒市场量价齐升。目前三家高端白酒龙头,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合计收入约785亿元,占白酒行业收入比重达13.87%,未来仍将保持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短期内很难有强敌挑战。次高端主要包括舍得、水井坊、剑南春、郎酒、青花汾酒、洋河梦之蓝M3、M6等产品。次高端的品牌力稍逊于高端白酒,除依靠品牌拉力外,渠道推动力也很重要。根据洋河副总裁在2017年秋季糖酒论坛上的发言“全国化品牌入场券基本发放完毕”,未来主流次高端品牌将瓜分次高端市场份额,享受此价格带扩容带来的增量。中端主要包括古井贡、口子窖、老白干等地产名酒的主力高端产品以及一线酒的主力腰部产品如茅台、五粮液的系列酒、泸州老窖特曲等。中端酒主要以地产酒为主,地域性更加显著。根据酒业家推算,地产酒收入占比在2015年达到42%左右,由此推算出地产酒收入规模约2300亿元,由于一些白酒企业收入可能未在统计局数据中体现,我们推算地产酒收入规模在2300-2500亿左右。区别于高端商务、政务、高端礼品市场,地产酒龙头最能顺应大众消费自然升级。但此价格带竞争激烈,渠道推动力大于品牌拉力,未来有品牌能力或渠道推力强的地产酒龙头和全国化品牌系列酒或将受益于集中度提升。

伐头岭

「EMIS」中国饮料制造业研究报告

本文摘自EMISInsights报告,来源EMIS数据库饮料制造业是中国国民经济最重要的产业之一。随着人口数量和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过去几十年来饮料制造业实现稳步增长。随着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2019年中国饮料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但受2020年初全球新冠肺炎病毒爆发的影响,进口锐减近30%,第二季度饮料贸易逆差随之缩窄。尽管饮料生产商已经在2020年一季度末左右恢复了生产,但由于国内需求紧缩以及全球贸易中断导致出口下降,该行业很难在2020年恢复正常。2020年第二季度行业数据回顾受新冠疫情爆发影响,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饮料制造业营业收入小幅下滑0.1%至3,839亿元。在啤酒和软饮料需求增加的推动下,2020年4至6月饮料零售额同比增长9.4%至559亿元。由于进口量急剧下降,啤酒产量在2020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长5.7%至116亿升。软饮料产量在此期间同比微涨0.1%至4,700万吨。受产品需求减少影响,白酒产量在2020年第二季度同比下降5.7%至18亿升。葡萄酒产量在2020年第二季度同比猛跌50.7%至6,900万升。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的蔓延,中国饮料进出口额在2020年第二季度继续同比下降。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饮料的贸易逆差为5.9亿美元,较2019年第二季度的9.4亿美元有所下降,这主要是由进口减少所致。2020年第二季度,饮料进口额同比下跌28.6%至11亿美元。根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发布的报告,由于在冠状病毒爆发期间烈酒和葡萄酒的消费量下滑,2020年上半年酒精饮料的进口额同比大跌29.4%至17亿美元。2020年前六个月,烈酒进口额同比猛跌31.4%至4.7亿美元。其中,白兰地的进口额在此期间同比大跌41.4%至2.7亿美元,占烈酒进口总额的57.5%。2020年上半年,中国自澳大利亚(中国最大的葡萄酒进口来源国)进口的葡萄酒金额同比下降23.4%至3.2亿美元。2020年第二季度,饮料出口额为4.8亿美元,同比下降13.4%。2020年上半年,啤酒出口额同比下降10.8%至1.1亿美元。行业展望根据EMIS Insights的估计,中国的饮料行业2020年整年都会受到冠状病毒爆发带来的打击。作为酒精饮料子行业中继白酒、啤酒和葡萄酒之后的第四大细分部门,黄酒市场将在此特殊时期面临更多的挑战,诸如产品价格低廉,知名品牌少以及市场份额小等。根据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一份报告,黄酒2020年的产量为24亿升,仅占酒精饮料总产量的2.7%。相比其2018年的33亿升而言有了大幅下降(中国市场研究机构智研咨询发布的数据)。中国酒业协会还预测,黄酒子部门2020年的营业收入仅占酒精饮料子行业总收入的2.2%。为了扩大业务,黄酒制造商不得不注入更多的资本。2020年7月,中国最大的黄酒生产企业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与一些战略投资者签署了合作协议,旨在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品牌形象并开拓新的销售渠道。行业要闻养乐多将在无锡建厂2020年4月16日,全球最大的益生菌乳制品生产商之一的养乐多与无锡市政府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将投资3亿美元在江苏省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工厂。新工厂将成为养乐多在全球最大的活菌型乳酸菌饮料生产基地。景田在梅州启动矿泉水生产项目2020年5月9日,景田(深圳)食品饮料集团有限公司与梅州市政府签署了项目投资协议,拟在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投资5亿元人民币建设矿泉水生产项目,以扩大其产能。预计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收入3至5亿元。主要行业指标酒精饮料产量受低端产品需求下降的影响,白酒(中国传统饮料酒)产量在2020年第二季度同比下滑5.7%至18亿升。由于需求增加和进口减少,2020年4至6月啤酒产量同比增长5.7%至116亿升。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啤酒累计进口量同比大跌22.7%至2.9亿升。2020年第二季度,葡萄酒产量继续下滑,同比猛跌50.7%至6,900万升。软饮料产量与2020年第一季度的同比大跌13%不同,2020年第二季度软饮料产量同比略增0.1%,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上半年,中国最大的软饮料生产基地之一,福建省的软饮料产量同比增长10.3%至450万吨。2020年前六个月,另一个主要生产基地,浙江省的软饮料产量同比增长4.8%至440万吨。关于报告本报告对中国饮料制造业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分析。EMIS Insights以跨国家和地区的形式呈现深层次的商业资讯,提供数据与分析的最佳组合。如果您已经是EMIS数据库的用户,请点击这里进入数据库下载阅读本篇报告全文。下载阅读本期中文版报告点击这里。关于EMISEMIS成立20多年来,通过与世界宏观经济专家、顶级行业研究公司和权威新闻提供商合作,为近2000客户提供专业的行业与区域资讯信息,包括及时的相关新闻、行业研究、市场研究等商业资讯。覆盖全球140多个新兴市场国家与地区的250个行业。更多中国行业研究报告、市场研究与商业资讯,还请访问EMIS数据库了解更多与申请试用。更多中国与全球宏观经济数据、行业数据,还请访问EMIS数据库

你爱他

葡萄酒市场为何近年来逐渐萎缩?红酒还能与白酒啤酒三足鼎立吗?

一、我国葡萄酒行业发展现状尽管葡萄酒在我国的历史已经有一百多年,但是葡萄酒却一直是我国酒水市场当中消费量相对较低的产品类型,与同属于外来酒类的啤酒相比消费量少很多。数据显示我国葡萄酒人均消费约为0.38 升, 其中城镇人均消费在0.7升左右,而世界葡萄酒平均人均消费6升。葡萄酒在我国人们日常生活消费当中不是很普及,甚至我国当前一些居民对葡萄酒的观念还存在区别化的认识,并且对葡萄酒的认同度相对较低。尤其是进入2012年以后由于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限制三公消费,导致整个酒类市场消费量明显下滑,葡萄酒的产销量受到极大的下行压力。2012-2020年间我国葡萄酒产量从138.2万千升下降至41.3万千升,国产葡萄酒的产量、销售额和利润等指标增速持续下跌。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葡萄酒信息网,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二、葡萄酒行业衰退的原因目前我国的葡萄酒行业依然处在较为痛苦的深度转型期,一方面是产业内的价格越来越透明,整个行业利润空间都在缩小,同时新兴消费群体尚未形成。本土化的葡萄酒品牌由于渠道、资金、技术等各个层次的影响,很难在激烈的酒水市场当中立足生根。特别是当前我国很多酒水销售终端都被实力雄厚的酒商买断,很多葡萄酒生产企业无法与实力雄厚的白酒、啤酒企业进行竞争,导致葡萄酒普及程度较低的现象,造成了葡萄酒很难在市场打开销路。在葡萄酒产业环境愈发严峻的背景下,国内资本对于葡萄酒产业投资意愿减弱,各地葡萄酒项目在不断减少,新疆、甘肃、宁夏等优秀产区葡萄酒招商引资困难,各路资本和商家对葡萄酒产业的投资热度降低,特别是对葡萄种植基地的投入减少,各地项目数量锐减。投入意愿不强,导致产业增速逐年下滑。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2020年我国葡萄酒行业销售收入为100.2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28.92%,连续四年出现下降。相比于白酒、啤酒而言葡萄酒市场明显萎缩。主要原因是由于2020年疫情期间节日聚会、家庭餐会均被取消,餐饮业完全停滞,导致葡萄酒的需求短期内大幅下降。特别是终端零售商渠道,由于节前采购囤货期望春节期间大促的景象没有出现,大多数渠道商始料未及,葡萄酒市场规模必将出现下滑。资料来源:中国酒业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6年中国干白葡萄酒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三、国内葡萄酒的竞争力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东北、渤海湾、怀涿、新疆、甘肃河西走廊、宁夏贺兰山东麓、黄土高原、黄河故道、云南高原等为代表的九大葡萄酒特色产区,就品质而言国内葡萄酒已经在逐步赶上海外进口品牌,在价格上两者之间的差距基本被抹平。但是国内的葡萄酒产能利用率偏低,特别像西北地区的一些酒庄开工时间较短导致相应的生产设施和发酵灌装设备闲置。而目前国内三个获得原产地认证保护的葡萄酒产区(河北昌黎、山东烟台和宁夏)均未建立起完善的产区质量分级制度,导致国内葡萄酒的质量管理问题比较严重。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四、葡萄酒进出口情况另外我国本土葡萄酒长期以来受到进口葡萄酒的冲击,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对于进口葡萄酒的关税大范围下调,尤其像澳大利亚、智利等葡萄酒新兴生产国家关税降至0%。自由贸易协定的实施,提升了进口酒的性价比优势,使其在中国市场持续保持增长态势。以澳大利亚为例,根据自由贸易协定,我国于2015年开始对澳大利亚实施减税政策,2015年至 2019 年,澳大利亚进口葡萄酒的关税税率分别为11.2%、8.4%、5.6%、2.8%、0%。而国内进口葡萄酒消费占比自2015年以来迅速提升,2019年达到49.2%。由于2020年开始我国针对澳大利亚的葡萄酒进口实行临时反倾销调查,进口量明显回落,2020年全年我国进口葡萄酒下降至4.59亿升。资料来源:海关总署,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2020年我国进口葡萄酒来源国主要是法国、澳大利亚、智利、西班牙、意大利,其中法国是我国葡萄酒进口第一大来源国,进口比重达到52.73%。而法国名庄酒在国内市场相对较少,法国酒在国内大部分为代理商模式,所以低端酒偏多;而澳大利亚以进口中高端瓶装酒为主,从品牌来看,除了澳洲富邑集团的奔富品牌已形成规模效应,其他国家的进口酒品牌仍处于碎片化阶段,还未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普遍未形成类似于张裕、奔富的大单品。资料来源:海关总署,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生于灶下

IWSR发布2020全球酒饮市场预测报告:中美成全球市场主要驱动力

原标题:疫情中哪些酒逆市飘红?国际权威葡萄酒及烈酒研究机构IWSR根据新冠疫情在2020年的发展状况,通过分析全球20个主要市场的酒类消费情况,发布了最新的2020全球酒饮市场预测报告。中美成全球市场主要驱动力尽管包括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和德国在内的几个市场的销量降幅将低于5%,但预计只有美国和加拿大今年会出现实际销量增长(总销量增长超过2%)。美国2020年的消费量增长与2019年的趋势一致,表明疫情并未影响整体消费者需求。但是,零售和电子商务的增长与利润更高的即饮渠道的巨额亏损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市场表现也比最初预期得要好,因为中国消费者(包括该国的4亿千禧一代消费群体)已经恢复了几乎所有日常活动。特别是到2021年,中国的国际烈酒市场将全面恢复。美国和中国是全球酒精饮料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加起来占全球消费总量的1/3,占全球消费总额的40%以上。巴西和日本在2020年之前也已表现出显著的韧性,预计将在2021年恢复到疫情前的消费量水平。虽然2020年巴西最重要的啤酒和卡莎萨(Cachaa,一种用甘蔗汁酿造而成的蒸馏烈酒)类别将有所下降,但预计两者都将迅速反弹。静止葡萄酒将在2020年成为赢家,这是出现绝对增长的唯一类别,不过即饮饮品(RTD)也开始崭露头角。日本继续摆脱烧酒和清酒之类的传统产品,啤酒被证明具有特别的韧性,尤其是在RTD类别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印度和南非等市场在疫情期间全部或部分关闭了酒精饮料市场,墨西哥则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禁止销售啤酒,它们无疑是今年销量损失最大的市场。在商务和休闲旅行遭遇重创的影响下,预计2020年全球旅行零售业酒类销量将下降68%。RTD是唯一增长的类别就特定类别而言,今年仅RTD领域的销量将出现增长(+ 43%),这主要是由全球销量最大的RTD市场美国的强劲业绩所推动。全球消费者对清凉、可口和耐存放的饮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对RTD来说是个好兆头。该类别也非常适合非即饮渠道,其受欢迎程度在锁定期间进一步增加。预计RTD在2019-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 21.8%,主要从啤酒类别中抢占份额。在美国,RTD类别的销量到今年年底将超过烈酒类别。预计2020年,国际烈酒(不包括烧酒和白酒等本土烈酒)总消费量将下降7.2%,但到2022年将全部恢复。在烈酒中,预计加拿大威士忌和美国威士忌是在2020年消费量增长的唯一类别。到2024年,美国威士忌也将和干邑/雅文邑、龙舌兰、爱尔兰威士忌和日本威士忌一样,成为是最抗冲击的烈酒之一。预计2020年葡萄酒和啤酒的消费总量都将下降约9%,并且都不太可能在几年内恢复。然而,低度及无醇啤酒是该类别的亮点,因为节制和健康的趋势继续引起消费者共鸣。低度及无醇啤酒市场仍将保持弹性,在2019年至2024年间,其复合年增长率为5.9%。葡萄酒方面,预计起泡酒的消费量将在2023年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高端及超高端普罗塞克(Prosecco)受到疫情的影响最小,高端及超高端静止葡萄酒将在2022年收复损失的销量。电子商务出现强劲增长IWSR的新研究还包括了疫情对即饮渠道的影响,该渠道在许多市场中都遭受了长期的、可能永久性的损害。IWSR估计,到2024年,只俄罗斯、波兰、澳大利亚和哥伦比亚四个主要市场的即饮市场份额将超过2019年的水平。在许多市场中,疫情加速了危机前所呈现的传统即饮渠道下降这一长期趋势。在疫情锁定期间,明显的赢家是酒饮电子商务,在所有重点市场中酒饮电子商务都出现了增长。预计2020年10个核心国家(澳大利亚、巴西、中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西班牙、英国和美国)的电子商务销售额将增长40%以上,达到170亿美元,并且有望到2024年超过400亿美元。超高端和高性价比产品受宠IWSR最近的一项针对主要市场消费者行为变化的研究表明,在大多数市场中,成年消费者的饮酒行为一直保持稳定,而在新常态下相对较自在的年轻人、城市居民和较富裕的消费者推动了消费增长,在威士忌、干邑白兰地、香槟、葡萄酒、龙舌兰酒、精酿啤酒和金酒上的支出有所增加。疫情对世界经济以及全球酒精饮料市场产生了两极分化的影响。美国等大型市场幸存下来,而非洲、墨西哥和阿根廷等欠发达地区和国家遭受的打击更大。疫情导致交易量下降,非常优质的高端烈酒也表现良好,而低端和高性价比的产品在疲弱的市场中也有所收获。一些比较标准的中产阶层消费类别,例如混合苏格兰威士忌,已经失去了部分市场份额。

感兴

2021年中国酒类新零售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分析(图)

中商情报网讯:随着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酒类产品的市场渗透率也越来越高。如今的消费者购买酒类产品不仅只停留在“喝酒应酬”上,还会为了提升生活情调、助于睡眠等需求购买。同时,对酒类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供给上讲,中国白酒文化源远流长,各地均有老字号品牌,拥有成熟的产能和扎实的分销渠道,葡萄酒主要从法国、澳大利亚及智利等国进口,洋酒主要从法国、英国、美国、日本等国进口。从需求上讲,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口味不同,北方市场以白酒消费为主,广东、福建等地洋酒消费相对较高。市场规模随着消费者线上消费习惯的养成和酒类垂直平台的发展,电商在酒类终端渠道占比不断上升,根据中国烟酒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酒类新零售行业市场规模为1167.5亿元,预计2021年其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300亿元,增长率为16.8%。数据来源:中国烟酒行业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市场占比从收入和利润角度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及中国酒业协会的数据,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617.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404.1亿元,分别占整个酒类行业的73%、87%。从企业数量角度看,2019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为1,176家,占全行业的58%。数据来源:中国酒业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数据来源:中国酒业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数据来源:中国酒业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未来发展前景1.消费者线上消费习惯的不断养成,提高酒水线上化程度中国的网民人口基数大,白酒目标消费人群的线上购物习惯基本养成,行业具备了进一步线上化的基础。发行人作为国内规模较大的线上线下一体化酒类零售企业,消费者线上消费习惯的养成,线上零售企业的优势进一步体现,以海量的商品选择空间、更高的配送效率和专业的服务获得消费者的青睐。线上化是数字化、智能化的基础,针对用户的精准管理、消费体验的提高都需要消费行为线上化支持。2.酒企加大终端管控,加强与全渠道零售企业合作传统上酒企通过分销制度实现发展和扩张,酒企和经销商分工明确,生产、定位、营销和销售各司其职,但也导致酒企和终端消费者的距离较远,对消费者心态和需求的变化感知不强,难以灵活应对市场变化。酒企为进一步了解消费者需求,不断与全渠道零售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目前茅台、五粮液、人头马等多个国内外知名酒企已与发行人展开了深度合作。3.渠道品牌化提升行业连锁化率酒类消费结构的变化也让消费者对于品牌和质量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消费者倾向于选择质量有保障、配送效率高、服务能力强的采购渠道。品牌化零售企业通过强管理模式,保证门店的产品质量及服务水平,更多的消费者会选择有品牌、有供应链保障的连锁平台进行采购,连锁化率的增加是整个零售行业的大趋势。4.数据优势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随着会员管理、进销存管理等系统的不断完善和智能化,通过数据分析实现降本增效,是决定企业在行业中竞争力的重要环节。酒仙网拥有自主研发的会员系统和供应商管理系统等,能够实现大量关键销售、运营数据的可视化,更好的满足上下游需求,帮助酒企洞悉市场动向,给予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及服务,数字化智能化的趋势利好具备数据基础的企业,并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酒产品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