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何需那么多“品牌研究院”“品牌协会”……号曰

何需那么多“品牌研究院”“品牌协会”……

文/高韬读者可以再试试在百度上搜索一下“品牌协会”,看看全国各地的“品牌协会”是怎样的多呀!国内众多的“品牌研究院”和“品牌协会”,与落后的品牌形式产生巨大的反差。结果是少有有价值的品牌研究成果,多有的是众多的评比、评选、排名等以品牌为名义的活动。而且这些品牌活动多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在品牌学术领域,“品牌研究院”泛滥之下,真正潜心积年研究品牌学问的人少之又少。再看看品牌类的图书市场,同样又是“文化垃圾”成山。我们多么希望中国的新经济能以强势品牌之势崛起呵。可悲的是国内的品牌学术界不作为,他们大量占用学术资源和传播阵地正是一种对品牌事业的巨大拖累。

金沙镇

独家|GQ十年,一本“杂志”如何蜕变?

杂志或许最终会成为一个过时名词,但是媒体以记录时代为使命,这一点不会发生改变作者 | DrizzieGQ的成功经验,是不执着于做一本“杂志”,也执着于做一本杂志。 全球时尚出版商康泰纳仕集团旗下的核心媒体品牌GQ,已经在美国畅销50年,风靡英国30年。2009年10月,《智族GQ》(以下简称GQ)由中国新闻社与康泰纳仕集团以版权合作形式在中国创刊,短短十年间,便用“中国速度”快速跑过媒介的各个生命周期,成为该集团在全球各地区的数字化转型试验中的示范品牌。9月6日,2019智族GQ年度人物盛典(MEN OF THE YEAR)暨《智族GQ》十年庆典晚宴在上海举行。截至发稿,话题阅读量突破30亿,讨论量超过1000万,登榜微博热搜20余个,成为今年以来关注度、影响力极大的时尚活动,成功“出圈”,比如提前策划的红毯明星预告文案“XX会来”,就打破时尚杂志一贯话术堆砌惯性,引起豆瓣、微博等多平台用户讨论。由于中国时尚媒体严重依赖明星所滋生的惰性,时尚活动大多沦为明星资源的堆砌与比拼。但是GQ用内容思维做线下活动,将“做活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即做活动不仅关乎执行,更是一次极致的内容体验。从活动前期的内容预热,大型活动的场控,到素材的线上传播,这次活动全面反映了GQ的综合实力,用康泰纳仕中国总裁Sophia Liao廖梅淳的话说,是“一个最高浓度的内容展现”。据悉,此次颇受好评的短视频内容从策划到出片都是内部团队完成,而现场拍摄的明星名利场回眸硬照则达到了棚内大片的水准。GQ数据统计显示,当晚60位明星共产出150支创意视频和90张人物肖像。“名利场回眸”登上微博热搜近24小时,而所有拍摄工作均在活动当天的8小时内完成。截至发稿,活动话题阅读量突破30亿,讨论量超过1000万,登榜微博热搜20余个,成为今年以来关注度、影响力极大的时尚活动GQ年度人物庆典的成功恰恰是GQ十年媒体蜕变的微观。十年至今,GQ早已不仅仅是一本杂志,而是一个媒体品牌,或更准确地说,一个媒体品牌矩阵。 创刊后的前五年是时尚杂志在中国的黄金时代,《智族GQ》的成长呈指数级上升的平滑曲线。但是大变局很快到来,平面媒体转向线上用了3年,网页端向移动端的转型,只用了1年。进入移动端时代,各平台的迭代更是接踵而至。互联网时代以平台迭代为刻度,每一个刻度都是一批玩家的墓碑。 据微信公众号LADYMAX监测,2014年是各家公布的传统时尚平面媒体收入的历史最高峰,随后逐年下滑,2017年行业陷入低谷,同行业的平面媒体关刊重组屡见不鲜。然而绝地逢生的GQ很快使出回马枪,逆势攀升,收入在2018年实现了超过2014年的历史最高纪录,在行业震荡中一枝独秀。杂志的定义是十年之间发生巨变。如果说很多人对杂志的认知仍然停留在狭义的平面杂志,那么GQ的布局早已不执着于平面思维。如果说杂志的定义是通过优质的内容,反应时代的内涵。那么GQ十年来都坚持着杂志制作的底线,不断拉高行业标准。换言之,GQ不执著做“杂志”,是指媒体行业在这十年发生巨变,抛弃传统做杂志的思路,努力拓宽品牌的价值内涵才是正途。而执着做杂志,则是对内容的质量,广告的把控,对编辑的尊重始终如一。有着“最会做广告的微信公众号”美誉的GQ实验室被公认为业界最昂贵的公众号。在最近广泛流传的一份《新媒体行业内报价大全》中,GQ 实验室以 130 万头条刊例价居于榜首,远远高于第二位的 88 万。微信公众号LADYMAX向Paco Tang求证获知,2019年9月的GQ实验室头条刊例为140万元。2017年8月担任GQ出版人的唐杰Paco Tang的最新角色是康泰纳仕中国集团出版人,统管《Vogue服饰与美容》、《智族GQ》和《悦游Condé Nast Traveler》的商业运营。他在今年的GQ年度人物盛典上预测,2019年GQ的收入将比2018年大幅攀升。 在2019智族GQ年度人物盛典,康泰纳仕集团表示,GQ将于2020年以“品牌+内容+社交”作为下一个方向。作为媒介转型最为成功媒体品牌,GQ的战略布局将是十分重要的行业指引。Paco Tang在2019GQ年度人物盛典上进一步明确了GQ的未来发展计划,即品牌+内容+社交▌媒体要活得足够久,只有品牌化一条路 早在2017年,Paco Tang就向微信公众号LADYMAX强调,“2017年,GQ把市场部更名为品牌部,核心的意义在于团队把GQ当做一个品牌在做,这不是一个广告的生意,而是我们品牌的生意。GQ发展到今天,它已经可以去做这件事了,在达到这样的知名度和内容优质程度后,我们可以做更多外延的东西。” 品牌是GQ的重要资产。在过去两年,该团队在GQ主品牌下树立了三个有业界口碑的重要IP产品分支,分别是GQ实验室、GQ报道和GQ MEN OF THE YEAR年度人物盛典。Paco Tang表示,根据GQ对历史上强势品牌的观察和研究,GQ相信只有不断超越和做自我革新,才能持续引领。在2019年,GQ针对三个IP已经做出了产品维度的丰富,并加大品牌传播力度。2020年,GQ将让每一个重点IP形成丰富的子IP或者产品矩阵,一方面让品牌更加羽翼丰满,另一方面,也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和服务。 图为康泰纳仕中国集团出版人Paco Tang唐杰,他统管《Vogue服饰与美容》、《智族GQ》和《悦游Condé Nast Traveler》的商业运营“我们一直强调,改变和进化是痛苦的,但是我们每个人,每个组织都逃不掉。GQ实验室目前发展的很好,但同时我们也将推出多项创新产品,例如GQ正在筹备中的GQ实验室双月刊漫画杂志,将在今年年底推出2020年1月刊。” 据悉,GQ实验室还将推出插画师经纪机构,将吸引中国最好的插画师阵容,为“GQ漫画杂志”提供最优质内容的同时,也能够更好服务商业客户的需求,“杂志+Agency+虚拟偶像”的全新组合,将为商业客户提供内容、社交与服务方面的增值。 图为康泰纳仕中国总裁廖梅淳Sophia Liao他援引康泰纳仕中国总裁Sophia Liao的评价称,如今的GQ团队已经成为一个“自我进化的有机体”,这个有机体的发动机,正是一群非常可爱又可怕的年轻人才。GQ团队以产品经理的思维在管理GQ各个模块业务,团队各自对所辖内容及运营负责,但彼此充分协作。例如,GQ实验室和GQ报道号都有丰富的线下品牌产品项目去支撑和延展内容。成熟的品牌化机制最终支撑了GQ在大型活动上的综合实力。一场活动的背后不仅是GQ团队内部各个环节的配合,还吸引更多业界专业人才与GQ合作,包括摄影师、造型师等,从而达成优质内容生产的良性循环。也正是得益于品牌效应,GQ能够在一个晚上的时间召集全中国最重要的明星,每年9月都保持这样的水准,考验的更是媒体的长期价值。 ▌内容为王依然是媒体盈利的底线 如果要为GQ的第二轮生命周期确定一个拐点,公众号GQ实验室显然要在中国媒体转型和GQ品牌发展史上画上重重一笔。不夸张地说,GQ实验室真正打破了时尚杂志的圈层,在新媒体变革时代,通过更多充满创意的内容和方式为千禧一代的年轻读者提供了创新的阅读体验,创造了“出圈”的现象级效果。 在社交媒体上,通过挑逗读者情绪激发年轻人共鸣不难,难的是持续制造共鸣,更难的是以高标准和体面姿态持续制造共鸣。最重要的是,GQ实验室的成功案例表明,媒介平台的迭代能够激发更多样化的内容潜力,社交媒体并不意味着内容的堕落,而是另一种形态的新生。在这背后,智族GQ 新媒体总监Rocco Liu和他的团队一直坚持“人是一切内容的根本”,首先要了解、感受年轻人真实的生活,这是被接纳的第一步。在这个方针的指引下,GQ实验室做出了一系列朋友圈观察、中产阶级系列、职业性价比系列等内容,通过漫画和图文结合的呈现方式,打响在都市年轻人群体中的知名度。 GQ 实验室的编辑团队绝大多数都是 90 后、互联网深度使用者,“年轻心态”、“乐于自嘲”、“乐于分享”本身也是他们的标签,自然吸引了气质相似的关注者。幽默、扎实耕耘的内容,让 GQ 实验室吸引了大量优质读者群体,他们是有一定购买力,对生活品质有较高要求的城市中产;关注网络热点的互联网深度用户;懂得自嘲、有分享欲的都市年轻人。跨界合作已经成为GQ实验室制造新鲜感的重要方式,而插画则成为重要的表达手段与此同时,GQ实验室不断拓宽内容“玩法”边界,例如与人民日报合作《那个奇怪的年轻人》条漫;与Costa 合作“讲究实验室”,并在上海共同打造了全球最小门店,推出“GQ实验室特调”咖啡;与天猫合作“直男购物车挑战”落地活动;与宝马中国合作推出“高能阶级研究所”系列,洞察高能阶级的生活状态;与雷克萨斯合作“精绅观察站”,让“精绅”一词成为新兴网络词汇;2019年9月起,GQ随康泰纳仕中国入驻路易威登官方微信,进行高品质合作内容。2019年,GQ实验室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武汉五个城市举办了“GQ实验室挺好的展”,达到了“从线上到线下的原创”的目的,并获得了客户的认可以及良好的商业收入。Paco Tang告诉LADYMAX,2020年,GQ将继续打造“挺好的展”这一子IP,并计划在深圳、成都、重庆等更多超一线和一线重点城市落地。“挺好的展”的独特之处在于,GQ实验室强DNA以及内容原创,引发读者、消费者、明星、意见领袖参与和共鸣,并创造更多的原创内容。 在愈发快速的社交媒体平台迭代中,2019智族GQ年度人物盛典还传递了一个关键信息,GQ正式向视频迈进。此次活动宣传中,多个明星拍摄“旋转门”15秒短视频、名利场回眸、时尚实习生等短视频获得业界好评。在2019GQ年度人物盛典期间,GQ成功制造了名利场回眸等内容IP,并进行了平面硬照和视频的多样化呈现今年,智族GQ还与西瓜视频发布战略合作,基于GQ实验室的优质内容,推出每季12集,每集3分钟的短视频节目《输不起的Mr. Ma》(Great Mr. Ma),将GQ实验室的图文视频化,内容视频化,同时GQ实验室的影响力和传播流量也因为今日头条系的平台,实现量级上的更为巨大提升。2020年,GQ计划在第一季的基础上,结合“大中产”系列等GQ实验室著名专题,拍摄全新短视频节目。同时,将邀请明星以及潜力艺人加盟出演,成为优质的商业产品。 Paco Tang曾在2017年向LADYMAX表示,“康泰纳仕的优质传统是尊重编辑,尊重内容。”现在看来,GQ用创意营收来反哺严肃内容,已经获得了阶段性成功。除GQ实验室外,另一个公众号“GQ报道”在2019年的九个月内粉丝突破100万,成为最大影响力的非虚构写作公众号之一。数据增长的背后,一方面是GQ报道组团队的精耕细作,另外一方面,GQ也在用品牌IP的产品,去丰富和反哺内容。 在过去的一年里,GQ报道组举办了近十场GQ Focus线下论坛,不仅将媒体的内容带到线下,还让线下内容反哺媒体。今年八月,GQ Focus发布了周播声音杂志GQ Talk,探索文字与声音的美妙可能性。同月,GQ创办了年度作家晚宴,致敬这个时代严肃、敏锐、富有想象力的写作者们。未来,GQ报道微信公众号还将进一步丰富IP内容资产,包括推出智族十年出版物等。 ▌社交重新定义“杂志” 在社交媒体时代,信息差被无限弥合,传统媒体的权威性被逐渐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社交属性。 “专家”消失了,但“意见领袖”却前所未有地兴起。这背后是年轻读者对媒体的两种基本需求——在繁杂信息中的意见指引,以及在内容中寻找情感共鸣,从而缓解现代生活压力。与大众传媒时代单向度传播不同,读者期待媒体满足他们的不是信息需求,而是信息过滤和情感满足,这最终考验的是媒体的观察能力、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 想象一下,以前做一本杂志,通常以某一个领域、生活方式或视角作为出发点,时尚杂志、体育杂志、心理健康杂志等垂直领域之间几乎隔着巨大鸿沟。但是如今的大型媒体品牌不同,它们是围绕着一群人去做不同的内容、探索不同的领域,用社交化的发散思维,触及多样化的话题。 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年轻人,知识面和兴趣范畴不断扩大,生活方式各不相同。所以与平面媒体时代不同,如今时尚媒体的客户不再限定于奢侈品牌和汽车品牌。特别是区别于以往男性杂志与女性杂志的严格分野,现在的GQ更倾向于生产“中性”的内容,用“脑洞、年轻、洞察、创意”这样的兴趣标签圈定目标读者,而不是用单一兴趣标签、性别,收入,品味等任何机械化标准。 从GQ来看,其合作的品牌从消费品、化妆品,到汽车、珠宝、奢侈品、腕表、电商等等,品牌跨度很大。在传统媒体内容环境中,广告理论上天然与内容形成冲突,但是 GQ 实验室的文章留言区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不少读者主动在评论中“猜广告”,并以猜对为乐,比如“以为是汽车广告,没想到是手表”、“看到四千万的价格,我默默关闭了页面”。偶尔没有广告,仍会有很多读者留言“不敢相信没有广告”、“今天怎么没有广告”、“从前不爱看广告,现在每天盼广告”等等,这种主动求广告的读者心态,可以说是 GQ 实验室独特的内容生产方式与品牌合作所产生的奇妙化学反应。当代年轻人的成长过程浸淫在广告中,他们与前一代读者的区别之一在于,他们并不反感广告。对于他们而言,消费即社交。因此借助社交的桥梁,新时代媒体用优质内容作为年轻人和媒体客户之间的粘合剂,更有机会完成创收。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依据不同兴趣标签分层并形成社群,GQ据此最新创办了会员计划GQ1000社交也意味着社群化。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依据不同兴趣标签分层并形成社群,他们对青睐的事物保持着高度忠诚,并依据兴趣标签进行交友。而随着GQ风格越来越鲜明,GQ本身甚至成为了一个兴趣标签,建立GQ自己的社群自然提上了日程。2019年,智族GQ创办了会员计划GQ1000,目的在于以“千金难买”的优质会员体验,创造内容,传递品牌价值。2019年的活动包括朗读之美、唐十八陵考古之旅、羽剑奥运冠军攻守之道、摇滚歌星的迷你不插电音乐会、绘画大师的美术小课等。2020年,GQ也将计划举办10场GQ1000体验活动,延续“千金难买的体验”的定位,同时,针对GQ1000会员创办会员电子刊,提供更多尊贵独特的会员权益。 未来GQ HOUSE将以微信小程序为平台,成为为奢侈品/时装品牌提供定制化整合数字营销传播方案的创意机构近期,GQ还策划上市了GQ HOUSE项目。GQ HOUSE是一个为奢侈品、时装及高端生活方式品牌而生的微信社交内容小程序。它将GQ社交媒体内容和流量进行转化,实现了商业闭环,为品牌限量产品或系列提供了全新的线上社交营销工具。 为此,GQ联合陈伟霆、蔡徐坤、邓伦、井柏然、李易峰、R1SE、杨洋、朱一龙、赵又廷、张艺兴与设计师品牌 PRONOUNCE 畅想“未来十年”,共同设计慈善义卖T恤,并于全新上线的社交内容小程序GQ HOUSE上独家发售。本次慈善义卖智族GQ将与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合作,盈利所得全部用于支持淡水资源保护、物种多样性保护、可持续时尚项目。 9月5日12点30分,随着GQ实验室头条内容推送,GQ HOUSE 正式上线开售。小程序一经上线,即在半小时内接受了近200万次的涌入访问,峰值时段有数十万人同时在线,使服务器负载瞬间达到最大峰值。在服务器逐步恢复正常后,有近3万人成功完善了个人信息,进入购物流程。上线2小时后,GQ HOUSE达到300多万次访问量。 Paco Tang表示,GQ已经在社交媒体矩阵和线下IP产品上形成了强大的内容影响力与丰富流量,如何将这部分宝藏实现转化,包括购买、社交互动、线下引流等,是GQ HOUSE的使命。区别于传统媒体的社交内容广告合作形式,GQ HOUSE将GQ已有资源进行策略整合,例如GQ实验室微信公众号、GQ1000等社群IP等,为品牌订制基于小程序的社交互动项目,实现精准传播。GQ HOUSE的诞生将进一步激活GQ现有微信公众号流量,为读者带来品牌线上独家首发、限量定制商品及专属线下体验等多种可能性。未来,GQ HOUSE将以微信小程序为平台,成为为奢侈品或时装品牌提供定制化整合数字营销传播方案的创意机构。 综合来看,在改变与创新的驱动下,GQ实验室、GQ报道、GQ品牌已经成为GQ下一个发展阶段的影响力矩阵。它证明媒体绝不一定捆绑在特定平台上,而是能够在不同平台上自由流动的多栖生物,具有真正强大的生命力和长远的商业价值。从2009到2019,GQ一年一度记录人物的浮沉和时代价值的变迁。选取的人物在不同的领域,用各自独特的方式,沉淀或是爆发,坚守或是寻找,成为激荡洪流中的时代切片。GQ在最近的一篇十周年拍摄推送中写道,从长远来看,10年也不过只是一个小小的节点,还是人为的节点。GQ九月刊的十年致敬特辑除了以志纪念,更是提醒媒体用更长久的眼光审视他者及自身。 在媒体转型的洪流中,GQ的自我颠覆是时代意志的映射,也是新一代中国年轻人的集体努力。杂志或许最终会成为一个过时名词,但是媒体以记录时代为使命,这一点不会发生改变。

文益

百年品牌靠质量,千年品牌靠文化

文/林锋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踏上深圳这片热土,不由令人想起了深圳与泸州老窖的历史渊源。公元1573年明朝万历元年,深圳市前身新安县设立,同年,地处中国酒城泸州,酿造国窖1573美酒的国宝窖池群开建;1913年,新安县更名为宝安县,覆盖今天深圳的广大区域,两年后的1915年,泸州老窖温永盛大曲酒远渡重洋,一举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享誉全球;1979年,宝安县更名深圳市,中国的南海之滨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同年,泸州老窖连获三届“中国名酒”称号,成为中国浓香型白酒国家标准的制定者。一个在中国南滨,一个位于西南要会。深圳与泸州老窖的缘分便通过酒衔接了起来。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世界性奇迹。在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从未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跨越。泸州老窖和深圳这座城市一样,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走过了不平凡的40年。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如今的国际性大都市,而泸州老窖也在明清36家酿酒作坊群基础上发展成为现代化国有大型骨干酿酒企业。酒为沟通交流之载体,是促成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的媒介。如果说互联网企业的使命是“链接一切”,那么,酒也是“链接一切”,只不过,一个是靠技术,一个是靠情感、靠精神和文化,或者,更准确地说,酒是“融通一切”的。我常常讲,十年品牌靠营销,百年品牌靠质量,千年品牌靠文化。产品和品牌之间最大的区别是有无市场,而一个品牌的溢价则取决于它的文化。对于承载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作为人类沟通交流载体的中国白酒来说,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为人类的情绪服务。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有酒喝就已很奢侈。到如今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人们愈加追求高品质、有内涵的白酒。因此,酒业的竞争,归根到底仍然是品质和文化的竞争。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在党和国家的决策支持下,在深圳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将深圳建设成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同时,深圳也被誉为“中国硅谷”,孕育出了一大批高新科技企业。这些瞩目成绩的背后,都离不开人们对品质的专注执着和对产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而这些精神和品质与泸州老窖不谋而合。泸州老窖被业内尊为“浓香鼻祖”,历史文化悠久,传承23代人690余年的浓香型酿制技艺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连续使用至今440余年的窖池群是中国唯一与都江堰并存于世的国宝级“活文物”。作为中国民族品牌优秀代表,泸州老窖坚持“让中国白酒的质量看得见”这一品质理念。1952年,泸州老窖与茅台、汾酒、西凤酒共同荣膺首届“中国四大名酒”,并是唯一蝉联五届“中国名酒”称号的浓香型白酒。泸州老窖以单粮为原料,选用高品质川南有机糯红高粱酿制,是浓香型白酒中唯一被国家认证的有机白酒。泸州老窖是中国白酒的“黄埔军校”,在建国之初,国家轻工部查定总结泸州老窖酿制工艺,编写了全国首部白酒酿造教科书《泸州老窖大曲酒》,并开办了数十期酿酒技术培训班,推动中国白酒行业正式进入工业化、标准化时代。时代发生巨变,但也同时呼唤着工匠精神。而泸州老窖的工匠,便是要把酿酒事业做到极致,对美酒酿造技术斤斤计较、精益求精,用一辈子的时间,成为最会酿酒的人——为酿造世界最好的白酒,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努力追求“在中国灿烂名酒文化熏陶中,全人类共享幸福美满的生活。中国白酒是中华文明的优秀载体,传统文化赋予了中国白酒繁盛千年和走向世界的蓬勃生命力。白酒作为与丝绸、瓷器、中医等齐名的中国代表性符号,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定价权,以及庞大的产业规模、众多的百年品牌,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数以亿计忠实消费者的青睐。这些独特的优势让中国白酒成为最有希望代表中国文化和中国民族品牌走向世界的优势产业之一。在中华民族加快复兴、中国文化感动世界的21世纪,中国白酒责无旁贷,应扛起助力文化复兴、增强文化自信的历史使命。目前,泸州老窖在全球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完成了市场布局,以文化作引领,中国白酒日益受到全球消费者的喜爱,正逐步装点世界的餐桌。四十年风云变幻,中国改革开放将进行到底,泸州老窖也将持续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以实际行动为中国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在我看来,世界如此之新,一切尚未命名!附文:林锋 硕士研究生,高级营销师。历任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监、人力资源总监、总调度长、副总经理。现任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林锋先生荣获20162017年度中国酒业营销金爵奖年度杰出人物、中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年度人物奖、全国商业科学技术进步奖、四川省酿酒业营销大师、四川省食品营销工业营销先进工作者称号、中国酒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荣誉。

盒子

千名学者抵制Nature机器学习子刊:付费期刊为何不是AI研究的未来

近两个月来,众多人工智能学者与工业界人士签署了一份声明,声称自己将不会向 Nature 新期刊《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提交论文、提供评审或参与编辑工作(参见:抵制 Nature 机器智能期刊,维护学界开放:百名学者签署联合声明)。随着事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参与其中,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崭露头角的作者在出版作品时面临一个雷区。他们要花 3000 美元,才能让任何想读他们作品的人都能读到,也可以选择让读者付费给出版商。通常是图书馆通过昂贵的年度订阅来支付这笔费用。这不是很多想成为小说家的人的意愿,而是学术出版的问题。200 多年前,西西里巴勒莫的天文学家 Giuseppe Piazzi 发现了一颗矮行星。对于他来说,出版意味着给他的朋友 Franz von Zach 写信。von Zach 每月都会整理、发布欧洲各地天文学家的来信。这些人没有互联网:他们从若干卷名为 Monatliche Correspondenz 的皮制信件中发现最新成果。传播研究报告所花的时间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到 Piazzi 的数据发表时,地球已经在阳光下消失了。哥廷根一名 23 岁的读者高斯改变了这种状况。他利用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计算出了我们今天所知的谷神星的位置,他后来成为德国最伟大的数学家。高斯和 Piazzi 自由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但他们承担了 von Zach 的工作所需花费。这是封闭访问发布模式。在我自己的机器学习领域,作为高斯开创性研究的学术继承者,现代数据不再局限于行星观测,还包括医学图像、口头语言、网络文档等。利用数据实现的是医疗诊断、推荐系统以及无人驾驶汽车能否看到停车标志。机器学习是当前人工智能革命的基础。支付能力不再对参与能力起决定性作用机器学习是一个年轻且对技术敏感的领域。它没有其他领域的历史传统,该领域的学者也认为没有必要采用封闭式出版模式。社区内部自行创建、整理并审阅社区内所进行的研究。我们利用互联网创建了新的期刊,免费提供给作者。订阅和精装书籍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了。公众已经缴纳了税款资助我们研究,为什么还要再次付费才能阅读成果?资金较少的大学的同行也从中受益。乌干达坎帕拉的马凯雷雷大学(Makerere University)与哈佛或麻省理工学院一样,都有机会进行前沿的机器学习研究。支付能力不再对参与能力起决定性作用。机器学习已经证明,没有商业出版商的参与,学术领域不仅可以生存,而且可以繁荣发展。但这并没有阻止传统出版商进入市场。我们的成功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最近,Springer Nature 出版集团发布了一份名为《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的新期刊。该出版商现有 53 种名字中带有「Nature」字样的期刊。我们应该担心吗?当前已经有了一个分享观点的开放模式,为什么作者和读者还要投向营利性订阅期刊?那是因为学术出版商手里还有一张牌:他们的品牌。学术研究的多样性和数量意味着一个领域的研究人员很难对另一个领域的研究进行评价。有时杂志的品牌会被看做质量的保证。当学者们寻求晋升时,在「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可能会有很大帮助。Nature 是学术出版界的劳力士。但与劳力士不同的是,劳力士的员工负责手表的创新,Nature 的内容则要靠学术界提供。我们是制表商,他们只是经销商。抵制 Nature 期刊声明的签署页,目前已有超过 3000 人签名很多计算机科学研究社区的人员都将 Nature 品牌视为学术质量糟糕的代名词。我们抵制盈利性出版物入侵自己的领域。因此,在本文发稿时已有超过 3000 名研究者——其中包括很多人工智能学术和工业领域里的著名人士——签署了一份声明,表示自己不会提交、审阅或参与这一新期刊的编辑工作。我们认为向作者收费类型的刊物不在机器学习研究的未来之中。

变羊记

经验交流:筑牢走向世界最强品牌的“根”和“魂”

【经验交流】筑牢走向世界最强品牌的“根”和“魂”中铁工业党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重要指示,在深化企业党的建设与公司治理实践中,突出政治功能,发挥核心作用,聚焦重大事项,坚守“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重要职责,抓住新时代发展机遇,把国有企业独特优势转化为自身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快速成长为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世界品牌。文/中铁工业党委理论课题组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一行到中铁工业所属中铁装备调研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铁装备时强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经国务院批准,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的这2年,中铁工业把握新时代发展机遇,实现快速发展,桥梁钢结构、铁路道岔、盾构三大业务产量和市场份额均居世界第一,主项产品均掌握核心技术,制造技术全球领先,成为中国铁路工程交通制造规模最大、核心关键产品最齐全、创新能力最强、出口总量最大、世界品牌认可高的科技型企业,具有了强有力的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成为全球领先的工业装备制造商。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铁工业研制的世界最大断面矩形盾构等多项产品入选150个“新中国第一”,充分展示了中国在矩形盾构等领域世界领先技术水平。系统总结中铁工业近年来在国有企业治理实践中发挥党委核心作用探索出来的成功经验,对在新时代历史环境中,做强做优做大科技型国有企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实践,把国有企业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重要理论成果,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只有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到干事成事全过程,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思想武器,才是真正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企业生产经营实践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中铁工业党委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深化企业党的建设与公司治理实践中,发挥核心作用,聚焦重大事项,切实做到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党委坚持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举办理想信念培训班,在清华大学等高校举办业务提升培训,系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现代企业管理知识,提升干部领导能力,抓住制约企业发展关键问题,对企业发展方向精准定位。把企业职责使命成功转化为自身发展目标愿景,整合资源优势,打出品牌建设、差异化竞争、极端装备研制、发展核心产品、前瞻技术突破、产业链延伸、全球布局等组合牌,运用资本运作与融资手段,推动品牌建设,提升品牌溢价,落实高质量发展目标,抓住新时代发展机遇,把国有企业独特优势转化为自身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快速成长为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世界品牌。将传承红色基因与发扬新时代奋斗精神相结合。成就伟大的事业须要伟大的精神,离不开精气神的滋养,离不开理论自信。中铁工业的精气神来自于骨子里流淌的红色基因,可以追溯到公司前身始建于1894年的山海关桥梁厂。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在这里建立了秦皇岛地区第一个党组织,成功领导了京奉铁路工人大罢工,培育了杨宝昆、刘武起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战士,为党工作、依靠群众等红色基因在企业血脉中不断传承、丰富。后期,又融入了“三线精神”“青藏铁路建设精神”等时代精神,堆砌起企业文化的精神高地。公司将新时代企业职责使命概括为“传承超越、创新发展”,把服务国家、履行央企责任作为干部职工奋斗目标,立志成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和行业话语权、让中国自豪的世界级品牌,用行动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形成了“中铁工业、世界品牌”“中国品牌、世界共享”“托起新时代中国工业梦想”“成就人类美好出行梦想”等文化符号。创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王中美学习小组”,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工业精神火炬传递”等活动,打开干部职工的创业格局、创新精神、创优思想。两年来,形成了蜂巢式党建、彩虹党建、同心圆文化、“诚”文化、新时代山桥精神等富有时代气息的思想政治工作法,党建理论研究不断自我突破,多项理论成果获省部级表彰,培育了党的十九大代表、中国工会十七大代表、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王中美,全国人大代表、最美科技工作者、央企楷模王杜娟,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王汝运等新时代标杆模范,一脉相承的拼搏精神、奋斗精神、创业精神再次燃发,企业发展引擎不断加速。将国有企业党委领导作用发挥与深化公司治理相结合。中铁工业作为上市公司,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在公司治理方面,将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统一起来,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全面推行党委书记和董事长一人担任。在中国中铁范围内首家完成了党建总体要求进章程,党委成员依照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健全党组织议事决策机制,出台了党委会议事规则、党委会研究讨论企业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实施细则等制度68个,落实了党委研究讨论是董事会和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实现党委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与董事长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的有效衔接。公司党委找准困扰企业发展症结,就推动公司发展关键点、卡脖子处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重点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把蕴藏在干部职工心中的活力激发释放出来。目前,公司在岗职工1.2万人(中共党员7358人),北京总部机关设19个部门(12个为与营销相关的业务部门),有管理人员108人(中共党员91人),总部机关和基层人员比约为1比111,建立起高效精简的总部管理机构。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和党建巡察作用,在生产、营销、管理、党群、科研、质量、售后、子分公司、工程项目部等单元,从上到下建立起功能健全的各级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共计326个,配齐了党务工作者,制定了基层党支部建设标准和考评办法,实现了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镶嵌到公司改革发展的各个环节中,解决了党建与企业治理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了把党的部署和要求落到企业管理中去,形成了企业科学高效体系,构建起新的内控、投资、质量、资金调控、人力资源等管理体系,成功取得中国钢结构制造特级资质。抓住新时代发展有利机遇,走出一条科技型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新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推动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从根本上摆脱先进技术、发明创造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已经成为一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时代性、现实性的紧迫任务,企业之间竞争将不仅是比“大”,更是比“强”。坚决落实中央部署,做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践行“三个转变”的排头兵。中国经济发展客观规律表明,国企战略性改革重组是提升经济效率的有效途径。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铁装备时提出“三个转变”重要指示,这既是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殷切期盼,也为中国中铁工业板块发展指明了方向。2015年,中国中铁启动“宏盛项目”对工业板块实施整体重组上市运作,经过16个月的努力,2017年3月2日,“宏盛项目”圆满完成,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重组与资产置换成功登陆A股市场,成为中国集隧道施工装备、道岔、钢梁钢结构和工程机械设备等产业为一体的首家上市企业。2017年,公司股票溢价发行,实现配套融资60亿元,体现了资本市场对中铁工业的认可和期望。上市后,中铁工业以优异的业绩兑现了上市承诺,2018年新签合同额比上市前的2016年增长52.3%,归母公司净利润增长49%,2019年前三季度新签订单合计228.93亿元,同比增长10.52%,向全社会展示出了一个负责任、有实力的上市央企形象,用企业发展的客观结果推动干部职工和社会大众进一步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增强了“四个自信”。坚持全球化发展战略,打造“中铁工业、世界品牌”。当前,在全球即将进入新一轮产业化分工的今天,工业品正从以销售为导向的低附加值阶段向以品牌为导向的高附加值阶段转变,品牌建设已成为众多工业企业增强竞争力、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也成为一个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体现。作为上市企业,公司将品牌培育、品牌塑造、品牌传播与市场研究和开发紧密结合起来,依托党委宣传部组织职能,发挥宣传人才本领优势,自上而下设立了合署办公的各级品牌与市场研究中心和企业文化部,依托党建组织体系,发挥政工队伍理论研究、新闻宣传等专业优势,运用好调查研究、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党建工作法,促进党的政治工作优势向经营管理优势传导。公司建立品牌战略管理体系,制订品牌建设规划,积极开展品牌创新和营销,用品牌创新来助推产业、营销、品质、文化“四个”升级,将企业的产业地位、技术优势、优秀文化、社会效益逐步转化为企业品牌优势。深度挖掘企业历史,做好软实力塑造,围绕中铁工业品牌,讲述工业“故事”,通过有效传播,形成社会价值认同,提升客户品牌粘度,打造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典范,真正使中铁工业成为客户心中的第一、民族工业的骄傲,成为中国工业、中国装备走向世界的名片。通过品牌提升、创新、营销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抢占制造业竞争制高点,打造品牌资产,最终将品牌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带动品牌经济发展。2018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中铁工业所属山桥、装备、宝桥,品牌价值合计近100亿元。实现前瞻性核心技术突破,抢占新时代国企产业发展制高点。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给城轨交通市场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带出了“上天”还是“入地”的多项选择。中铁工业认真分析自身优劣与外部市场需求,提出了“现有产业依靠改革焕发生机、新兴产业依靠创新挑起大梁”的固本开新发展理念,跳出靠“两根钢轨”吃饭固有思路,加快对新型轨道交通、环境保护和工程服务等新兴产业的研发投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干事创业的第一件事就是抓队伍整作风,党委以学风带动作风建设,以新机制带动氛围营造,通过读原著、基层调研、集中研讨、成果交流等方式在干部职工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普及学习,对标对表,查摆问题,理清思路和找准方向。以党委领导在机关大课堂定期给职工授课、先进模范举办讲座、“身边好人”故事分享会等为抓手,开展家风、学风、作风等方面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弘扬爱岗爱国、敬业奉献的价值追求,夯实了全体中铁工业人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起勇攀高峰、奋斗新时代的精神力量。目前,在“上天”中,已生产了跨座式单轨、悬挂式、中高速磁悬浮列车等“新时代号”样车,下一步要进行试验、采集参数等环节,使其尽快成为企业新的盈利增长点,填补中国中铁轨道交通制造领域空白。在“入地”中,异形盾构、竖井钻机、高压水力耦合破岩TBM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形成了系统化的设计制造方法与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尤其是矩形盾构,开创了国内城市隧道建设新模式,被业绩誉为“治堵利器”,成为新时代以来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全球市场大胆创新、后发超越的典型。目前,全公司共有3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两年来,主持或参与国家科技部课题5项,国际领先水平成果8项,获授权专利453件,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推动“三个转变”再出发,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铁装备视察,了解到中铁装备在盾构行业已经“中国第一、世界第二”时,鼓励企业早日成为世界第一。今天,中铁工业桥梁钢结构、铁路道岔、盾构已经是产销量世界第一。2019年10月11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到中铁工业旗下的中铁装备调研,颇有感慨的说:为我们国家装备制造业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作出了表率,实现了总书记对大家的希望!走出国门向世界输出“中国方案”。近年来,中铁工业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擦亮“中国品牌”走向海外,为国际工程输出更多的“中国方案”,以全面国际化思维打造国际化、世界级、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工业品牌。目前,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了中铁工业产的盾构、道岔、钢桥梁等产品。高锰钢铁路辙岔在美国、南非等国市场长期处于质量领先水平。美国韦拉扎诺海峡大桥、英国苏格兰福斯新桥、德国多瑙河大桥等项目,让中国钢桥制造技术走向海外,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使用了中国造盾构机。“中国中铁699号”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机用于意大利北部米兰至维罗纳高铁线CEPAV项目建设,标志我国高端隧道掘进装备首次运用于欧盟核心区域。下一步,中铁工业将紧密围绕隧道掘进装备、道岔、钢梁钢结构这三张“王牌”,发挥企业在极寒、深地、越洋、穿江、高速、重载等极端环境中的工程装备技术优势,致力于打造企业世界品牌,推进制造商、投资商、服务商“三商合一”战略,未来5年内集中力量打造价值定位明确、形象识别清晰、品牌内涵丰富的“中铁工业”企业品牌,逐步培育成全球认同的中国品牌,通过不断创新使企业产品成为全球行业的引领者,为全球客户提供细致、周到、快捷和全方位的服务,使全球客户感受到中国一流产品。打造中国装备走向世界的最强品牌。公司制定了“3345”措施,通过打牢制造、管理、市场“3大根基”,推进产业融合化、品牌化、国际化“3化建设”,强化技术、质量、人才、制度“4大支撑”,实施产业结构、产品改造、管理模式、系统服务、品牌建设“5项升级工程”,努力使中铁工业成为最具创新活力、价值创造力的上市公司。从2019年到2023年,实现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使盾构、道岔、钢桥、架桥机全面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冠军,构建起产业生态,向产业链高端迈进,向价值链高端升级,成为交通基建领域产品门类最齐全、标准专利最多、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系统服务能力最优、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装备制造企业。提升资本运作能力,加快海外布局和投资并购,适机寻求境外上市,率先发展成为中国交通基建装备行业的国际化公司,成为中国装备走向世界的最强品牌。踏着新时代的步伐,中铁工业正在奋力向全球工业制造最高峰冲刺,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框架下,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圈,努力为全球客户提供穿山掘地、跨海越江、通达四方的全产业链解决方案,为世界人民美好出行贡献中国智慧,未来的中国必将会更加美好。本文来源:2020年《国企·党建》1月号刊登文章

大蓝湖

爆品如何种草拔草?周宏骐拆解那些让你被“套路”的灵活打法

数字化消费时代,消费链路中出现了触达场、交互场、转化场、服务场这四个场;直播、短视频这些过去扮演触达与交互作用的社交媒介,也成为了“场”。如何在这四个场中种草拔草,是一套精细化运营的逻辑。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李原编辑|李薇图片来源|视频截图“现在已经完全是一个量化交易的时代了。”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新商业转型教练与天使投资人周宏骐6月20日在《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20(第二十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暨中国企业家生态大会上谈到。最近几年间,市场上涌现出了大量定位精准、营销巧妙的新锐品牌。他们靠数据决策选品,用技术能力做精细化的人群运营,展现出了与传统品牌截然不同的新营销生命力。与表面上的横空出世、以小博大的观感不同,深度解析这些品牌迅速崛起的背后,从“种草”到“拔草”是一个“几何型”的能力矩阵模型,成功公司的模式实际上运营极重。“大部分新锐品牌可以在跟公域之间不断做流量乘数效应,把这个逻辑流水线化,做有计划性的循环上新。”周宏骐说。如何掌握新营销时代里的关键运营能力?周宏骐与观众分享了一场干货满满的“新消费年度大课”。以下是周宏骐在2020(第二十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暨中国企业家生态大会中的演讲(有删节):过去两年中,我拜访了许多新锐品牌,包括跨境新品牌、新国潮品牌。许多品牌为什么能够异军突起?我会不断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他们的人、货、场,新在哪里?第二,他们有没有做到营销模式的创新?第三,他们做了哪些营销战术操作上的创新?今天,我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过去两年我在这个领域中的一些研究成果。新锐品牌如何制造“爆品”?每个月,我们都会发现冒出了一些新品牌,他们可能给自己取了一个“不好好说话”的名字。比如一个宠物品牌叫“好命天生”,主人买猫粮给宠物吃,打开外包装看到“遇见你,就是天生好命”,就会想要更好地照顾宠物。社会上存在许多这样善于以小博大、出奇制胜的品牌。他们策划巧妙,而且高度依赖数据决策,用技术辅助去更精细化地运营。那么,新时代和旧时代的营销有哪些根本的不同?新锐品牌和传统品牌最大的区别在哪里?首先,传统品牌要想做大,会不断去做目标市场的洞察,要把人群做宽,而且是做“强概念”的高手,在一个概念下,策划出几个品类,围绕这些品类占领传统传播矩阵,尤其是电视、纸媒、户外广告牌……通过PGC(专业内容生产)去放大声量。传统品牌可能会花100万拍一个漂亮的广告片(TVC),花50万策划一款精美的文案,到楼宇投放。一段时间一进到楼宇里,用户就被几个相同的广告连续轰炸,一做就是半年,大家都审美疲劳了。同时,品牌做全渠道铺货,先交给经销商,经销商转售给分销商,依靠第三方去售卖。他们的模式是先教育消费者,教育得差不多了,消费者考虑清楚了,要买时,货架也都有了。链路长,但品牌离消费者很远。新锐品牌不这样做,他们的人群更精准,也会更小众,品牌策划强调调性,要与目标年龄层的喜好相近。调性之外,产品要制造爆款,针对一款产品、一个场景、一个IP、一个人设、一个故事,用抓眼球的包装。他们知道如何占领年轻人的心智。比如这两年很火的“太二酸菜鱼”,单一主菜是酸菜鱼,SKU不多,人格化品牌战略,用漫画的形式凸显“二”文化,既有“二老板”对于产品的专注与固执,也有店员“小二哥”的“中二”,店里口号是“酸菜比鱼好吃”“吃鱼拯救世界”等,只接待四个人以下,不过分热情,不打扰,有个性。钟薛高的雪糕,瓦片形状的雪糕,还原江南的青瓦白墙,卖给27岁-35岁的女性为主,几乎都是通过互联网渠道,称自己卖的是岁月静好,吃完了有让人疼爱的渴望,甜度不是很高,精致与各种联名款,激发人分享的动机。找到各种UGC(用户生产内容)到线上去种草。种子用户看着喜欢,会自己到类似小红书的社区去分享,形成“种草”矩阵。他们要是拿出100万做营销传播,可能会请有网感有想法的素人KOC,每位500元,请2000个人到快手上宣传,转化效果可能更好更快。从增长策略上看,过去大品牌到线上,都是在公域上做增长,比如天猫、淘宝、京东,买广告。现在,新锐品牌则是通过私域流量,先找人带货,在他的朋友圈里打响之后,再通过链接到公域上去成交。当公域上获取了足够大的声量,算法会自动把排名、搜索词往前推,爆品再转为销售上量。我们可以看到,新的品牌离消费者很近,不断与终端用户建立触点。链路短,转化快,用过之后,品质形成口碑,在脑海里通过口碑去联想品牌,逐步形成对品牌完整的看法。用一句话来概括比较“新时代的商业”,在思维与操作方式上与传统有何不同?传统品牌是大品牌,大策划,大声量,大渠道;新品牌则是“人群跟爆品匹配的连接”。打造品牌的新规律:人群跟爆品匹配的连接过去两三年中,许多新锐品牌如喜茶、钟薛高、完美日记、花西子、UnnyClub、内外内衣、乐纯、样子生活、元气森林等,他们通过自己策划特色标签,创始的故事,成为品牌的灵魂,让你一下就能了解到它的理念与调性,超级符号,一眼难忘。这些品牌们的“新”,体现在策划潮感强,大数据分析商机与选品,爆品开发,高效的运营种草到拔草链路等各个方面,能跑出来的品牌都是善于灵活运用这套打法的高手。首先,品牌的潮感极强;超级场景,超级符号,熟悉的陌生感,对应的就是营销的产品容易成为爆品。例如,元气森林苏打水气泡水卖得很好的逻辑,跟后来推出阿萨姆奶茶是一致的,这些品类在市场上早已有品牌教育了消费者多年,但价格始终上不去。元气森林做出来产品,材料升级包装升级,价格也比原来的贵一倍。但年轻人觉得,可以少喝一点,喝好一点,这已经是一种鲜明的消费习惯了。过去的品牌多半希望成为进口品牌的平价替代,不过,当产品足够优秀,材料升级与包装升级后,在消费升级中满足年轻世代想要“讲究不将就”的心理需求下,大部分这类品牌的价格也不完全平价。此前,这类新锐品牌是没有百年品牌的出生故事。现在,他们也懂得了如何与有故事的大品牌联名。通过与各种各样的IP联名,产生新的故事。比如完美日记跟大英博物馆,Discovery频道联名推升颜值;名创优品与英雄联盟IP联名发生价值叠加;钟薛高跟泸州老窖的“断片雪糕”,荣威的“懒上瘾雪糕”,小仙炖的“燕窝流心雪糕”,造就了话题感与稀缺性。从选品策略上看,今天线上品牌依据的是量化决策。爆品会爆的背后,成功不偶然。在选品过程中,就引入了数据决策,拿到各大平台的数据,分析哪些品类卖得好;有一家美妆公司,为了研究色号和销量之间的关系,抽取了天猫上的四万个唇彩SKU,建立AI机器图片学习,根据图片中的嘴唇位置去提取颜色,再进行颜色对比,从中选出了25种色号,找到销量高的色号去设计产品。再通过技术爬虫,分析微博、抖音、B站、小红书这些网站里,大家在聊什么。因此产品一出来,就抓住了大家的心—这就是一个玩数字的高手。一句话来说,现在已经是一个量化交易的时代了。如果你的产品名不副实,网上马上就全是差评。这是一个网络民主时代,大家用嘴和脚投票,产品是第一竞争壁垒。同时,颜值正义也绝对不能少。此外,新品牌强调“强种草”型的运营理念。在过去的流量电商时代,消费者上这些主流的电商平台”自己上去逛”。今天已经是“话题+买手”的时代,一个话题出现后,吸引有兴趣的人群进入直播间,见到买手或者达人,他们将使用经验分享给你,通过人格魅力”带着你去逛”,节省时间又有娱乐性。“指数级”拔草矩阵今天,新锐品牌的拔草逻辑是“指数级”的,从私域走向公域的逻辑。通过数据化的选品,文艺话题性高的内容,加上人海战术的精细化运营,形成了一套”工业化种草到拔草”的流水线循环运作机制。许多成功的公司模式实际上很重。货重要,人更重要,如何去量化选择带货人?另一家美妆品牌,在2019年请了5万个腰尾部的KOC来拍短视频,先撒网式投放了一部分后,找出哪几个人跟这个货更匹配,再有针对性地加大力度买流量。此外,要有针对性地运营各大种草平台。小红书、抖音、快手各有自己的特色,也有不同的人群,不针对每个平台深耕,种草也是没有意义的。在这一整套种草逻辑背后,是品牌自建的信息系统。用这套系统抓取数据后,老板说话已经不算数了,要靠数据决策。你准备投入多少钱,投在谁身上去带货,如何转化,公司里有会算账的人。种草后,又如何拔草?大部分新品导入,都配备了标准化的作战流程。私域打头阵,打三个月,三个月打不爆,产品就要下市。打爆了,就能够在公域上曝光,加上搜索词曝光,或者打榜,吃到类目,占住品类,产生大量的流量,之后带来销量。所谓私域,宽泛一点,就是通过企业自身运营,或者与合作方的合营获得流量。公域流量则是用户在官方平台上搜索产品时,通过官方展示,为产品引流。私域直白地讲,就是把用户变成分销代理。淘系里面有许多头部的买手店铺、网红店铺,他们有很强的人格魅力,运营了十几年,每个买手打开手机里可能都有50个以上的群,用户很信任。买手种草跟直播是一种打法,都是社群电商。当然,私域也包含了以微信群为主的微商升级的用户运营。有了私域流量先转化一部分销售后,用户用了产品,带来好的口碑,有了声量,就可以导到公域上,曝光增加后,平台给的政策就多了,产生指数级销量增长。大部分新锐品牌都是可以在私域跟公域之间不断做流量乘数效应,把这个逻辑流水线化,做有计划性的上新。新品牌构建人货场,精细运营消费链路在新的商业逻辑中,新锐品牌在人货场上全面策划链路。其中,找到人,匹配货,然后最重要的是运营“场”,而“场”这个概念现在有了很大改变。过去,我们所谓的场叫“marketplace”,指的是市集场;今天消费链路中,出现了触达场、交互场、转化场、服务场这四个场;现在的抖音、快手,不但有直播、短视频,过去靠打赏,现在链接到商城,所以,过去专门做触达场、交互场的自媒体、新媒体,现在也都变成了转化场。比如戴森吹风机,一个80后的人可能先在自媒体上看到,又第二次在电商的“618”大促中被触达,还是没有买。坐飞机时杂志又触达了他,接下来他到线下实体店中试用。最后在社交电商上决定购买,再通过天猫去下单转化。现在,品牌可以通过数字化信息,拼凑出一个人的购买链路。我们常把这个链路幽默的称为被商家“套路”了。在疫情当中,我们看到过许多学英语的APP,在群里大家转发,扫码后免费试听,你听后再把二维码分享给五个朋友。连续打卡五天后,把大家搞到直播间领奖品,在直播间推荐可以帮助学习的机器,原价199,现在卖99,分享给20个朋友,可以用38元买到,这就是“设计交易的规则,以及促成交易的一系列活动”。品牌的前台与客户互动,一定要定出诱人的价格,设计一系列交易活动,“勾搭”消费者。交易当中,要控场、构建冲动、逼单,成交后还要维系,让他持续地消费。董明珠最近做的格力线上直播,也是一种精细的链路设计,以及与合作方间的交易结构设计。先由本地经销商触达消费者,经销商可能会先构建微信群,将消费者导到董明珠的直播室里,通过带货场景与优惠的交易政策,最终形成购买。如果空调终端价格是3200元,一般来说经销商平常以2800元出厂价拿货;现在,直播里虽然只卖2900元,经销商还是可以小获利,主要能赚到安装、售后费用。这就变成了一套合作分配机制,背后有佣金结构的支持。在新玩法中,佣金结构比过去要复杂,计算后,流量绝对不便宜。现在的直播团队中,超级头部主播全案报价一场约人民币150万,参加每件商品约十分钟的要收取链接费;此外还要加收销售佣金,美妆类的大概在销售额的25%-30%,而且要求五折进货,货品在直播间卖时,必须是全网售价最低;很多品牌做完直播后,如果销售量不够大,就不能赚到钱。三个新锐美妆品牌的实践案例我们来比较,过去三年当中,运营突出的新锐美妆品牌,他们有各自的营销模式,各自选择了不同的消费链路,进行深度运营。首先来看广州的美妆“完美日记”这个诞生3年的品牌,依靠淘系广告获客。除了与李佳琦这些头部主播合作外,完美日记每年在淘系可以直播到13000场,与800万以上粉丝的主播,70%以上都有合作。完美日记会找抖音短视频带货,购买流量;小红书上每年发14万篇种草笔记。篇篇都要写出特色,网友点评后要反馈,这已经完全是工业化的内容生产逻辑。种草后,让自建的800多位美容顾问团队撒币送福利,把用户加到微信群中来运营,现今运营数百万用户。在不同的运营人群中,每天要发至少3到8篇美容帖。从2020年开始,完美日记计划走新零售路线,做600家线下门店,自建3000人的美容顾问团队,至发稿日已建了100家线下门店。在淘系上,完美日记的销售额大概有25亿,微商的销售额大概5个亿。也有人说,他们去年做到了35亿。我们可以看到,主要的打法是在上做广告转化,在微商做长尾运营。虽然我们还不知道这种做法长远的运营效果好不好,但这个模式是非常重的。如果有腾讯的倍增计划支持,加上数据中台和营销中台,都会有非常高的运营效率。第二家是苏州的UnnyClub,又是另一套运作方式。它精耕小红书、微博、抖音、快手这几个种草平台,每天从数据中挖话题、卖点,选带货人。不一定职业的KOL,大部分都是KOC,例如一位学生课余会录制短视频,有3000个忠实粉丝,这些粉丝都可以做实打实的转化。若是能找到5万个这样的素人,用团队运营,就可以积少成多,这也就是便宜的流量。这个品牌有不止2000个人的自建分销团队,队长就有一百多位,专门精细运营淘宝的网红店铺,买手店铺、作为品牌的分销渠道。通过网红与买手人格魅力带货,把客户引到他们的线上店铺做私域成交,同时推高了公域曝光、类目的搜索词,让这些类目榜单指数级地上升。第三家是杭州的美妆品牌“花西子”,成立了3年,它的营销模式相对没有前两家复杂,但也是一种运营的典型。他们走的是“网红品牌+网红带货”的逻辑,为了话题性,也经常出现在各大真人秀中。花西子属于淘系,请了李佳琦做首席推荐官,40%的销量就来自李佳琦一个人。天猫单店上,他们有650万粉丝的聚集量,复购率很高。2019年,花西子做到了10亿元的销量。如果针对以上每一个品牌,用一句话来高度概括,完美日记是淘系广告获客、微信生态复购;UnnyClub是工业化种草、深度线上分销;花西子是网红带货话题、直播转化。以上,我们分析的都是这些品牌的主链路,也是他们销售转化最重要的生命线。这些链路上,都需要建立一个强大的投入信息系统,包含数据中台,去支撑业务中台;才能在应用层推内容、促销、对链路深度运营。所以营销科技对于新锐品牌至关重要,一个新品牌至少要配备6到8种营销科技,形成一个SaaS集群,若是没有技术支撑,人力再多也是无底洞。最后,我们发现,许多新创品牌都很有想法,也能够迅速组建新时代所需要的关键资源能力,可是当品牌长大,广告满街都是,年轻人觉得这个品牌不酷了,那接下来怎么办?如何权衡小众跟规模之间的关系,做到可持续的,抗周期的,旺盛品牌生命力,不禁要问,他们长大的路径会是什么?我们持续观察中。

百姓淫乱

特斯拉质量排名垫底,为什么销量还这么好?来看看这个调研结果!

特斯拉质量调查报告排名垫底在最近公布的美国 JD-Power《2020新车质量调查Initial Quality Study》报告中,特斯拉排名垫底。作为全球最专业、最权威的市场调研公司之一,J.D. Power以独立性和客观性著称,被行业和消费者视为衡量车辆品质的重要标准。JD-Power新车质量主要是评估新车主在购买车辆后的90天内遇到的问题清单, 针对每个品牌会调查100辆新车出现的问题,简称PP100 (problem per 100 vehicles)。一般来说行业平均水平是每100辆汽车166个问题,即166PP100,而特斯拉是250PP100,每100辆车有250个问题。需要解释的是由于特斯拉在美国不允许J.D. Power采访其中15个州的车主用户,这使得特斯拉在此次调查中没有正式排名。但是不管怎么样,即使根据其余州的新车车主用户的调查结果,它仍然低于最后一名路虎。值得注意的是在该调查报告中,豪华品牌除了雷克萨斯之外,其余如宝马、奔驰、奥迪等的PP100均低于行业平均值166!美国JD-Power的新车质量调查结果一定程度上确实也反映了特斯拉目前在中国市场的状态,虽然特斯拉在中国汽车市场尤其是纯电动市场销量一骑绝尘,上半年Model 3的销量更是稳坐头把交易。而随着销量的不断上升,其质量问题也是频现。目前特斯拉抱怨最多的质量问题除了之前一直报道的自动驾驶系统问题外,还有很多来自于生产过程中的品控问题,如各种异响、钣金件之间的缝隙过大、油漆喷涂缺陷等等。妞爸认为特斯拉质量差主要是因为:特斯拉作为造车新势力,并没有传统汽车行业如大众、通用等百年积累下来完善的质量标准以及控制体系。像国内大部分造车新势力不惜高薪挖通用大众的员工,最核心的就是要参照他们的质量标准。因此特斯拉无论在零部件质量认可,供应商质量控制以及整车质量认可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这是其质量差的主要原因。其次雪上加霜是上海工厂为全新工厂,新的工厂管理体系,新的国内供应商体系,再加上工厂一投产后Model 3产能爬坡又快。面对这种情况,别说特斯拉,就算是通用大众、通用这种老牌企业都很难做到很好的质量控制。用户喜爱程度排名第一但是频繁出现的特斯拉质量问题从实际销量端来说,并没有影响特斯拉在中国以及全球的热度及销量,大批消费者还是蜂拥而至。这一点从JD-Power同一时间段开展的另一项调查结果APEAL(Automotive Performance, Execution And Layout,中文翻译为汽车性能、操控以及总布置 )中也验证了这一现象,特斯拉在此次研究中以896分排名的最高,业内平均水平为861。此次J.D. Power APEAL共搜集了87,282位新车车主的反馈,反映了车主在购车后90天内对汽车设计、性能表现、安全性、操作难易度、乘坐舒适度、车辆质感及整体满意度等方面的评价。根据J.D Power网站官方描述:APEAL研究评估了车主对新车的情感依恋程度,以及该车在哪些领域可能无法获得希望的所有积极体验。能够在此次J.D. Power APEAL中获得最高,充分展示了特斯拉车主对特斯拉品牌和产品的高度认可。汽车行业的悖论:品牌质量和品牌形象的关系针对特斯拉这种质量排名倒数第一,而用户喜爱度排名第一的情况,早前有关汽车媒体称之为“汽车行业的悖论",这种悖论实际上取决于被充分研究的客户的态度,相关调查数据表明,许多人相比一部分的质量问题来说,更倾向于获得更好的客户体验,简单来说当你的品牌及产品体验够好时,一些质量问题对客户来说就没那么重要了!在2008年《商业研究杂志》(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发表的一项研究中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客户会在热爱品牌及产品体验的同时忽略质量问题?该研究着重于品牌质量和品牌形象之间的关系,同时考虑了当质量和形象不匹配时会发生什么情况?通过研究证实,低品牌形象比低品牌质量更具破坏性,而如果购买者的动机本质上是享乐主义,那么低质量就不太重要了。换句话说,强大的品牌形象可以克服不良的质量问题。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像特斯拉这样的高知名度品牌应该忽略质量问题,而是说明像特斯拉这样的高知名度品牌,可以从一开始的质量问题中恢复过来,并且仍然保持其用户群的崇拜。所以回到JD-Power的调研结果中,虽然特斯拉目前遇到了较多的质量问题,但是由于特斯拉同时保持着强大的令人兴奋的体验优势,从而可以继续产生引人注目的吸引力,最终转化为销售。据调查,特斯拉的车主对于品牌的忠诚度远高于其他传统汽车品牌,他们坚信电动汽车以及其带来的全球可持续性,他们坚信技术以及技术所提供的性能。同时特斯拉车主对埃隆·马斯克充满信心,并且对他兑现承诺的能力充满信心,特们认为拥有特斯拉是创新和环境关注的标签。由于特斯拉的客户对品牌投入了情感和体验,因此他们可以忽略特斯拉目前的一些质量问题,更加不会因为该品牌的这些质量问题而延迟或者取消购买特斯拉!妞爸观点:确实特斯拉目前靠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以及客户忠诚度,即使目前频繁爆出质量问题,其销量仍旧是一路高歌猛进。但是从品牌长远发展来看,特斯拉应该重视其质量问题,并在大批量生产过程中不断积累及质量优化经验,其中包括从产品设计质量、生产控制质量、供应商质量控制等方面不断提升其品控水平,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品牌及产品的长远发展之计!

你愿意为优质内容付费吗?看这本国内杂志如何进行新的阅读探索

报纸杂志停刊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但哀叹“纸媒已死”并无实质意义,寻找新出路才是当务之急。报纸在缩版减刊,寻求数字化转型,那么同为纸质媒介的杂志又该怎么做?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为《第一财经》副总编辑陈锐做客全媒派真爱群的讲座实录,一起来看杂志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线上:探索付费订阅今年1月,我们在第一财经APP中的VIP频道里上线了付费产品。但其实杂志本身还是周刊的时候,电子版本就已经上线收费了。我们当时最朴素的想法是,纸刊有自己的价值,如果在网上把它变成免费阅读的东西,那对于所有购买纸刊的读者都不公平。所以我们很早就开始做付费阅读,一直从周刊延续到月刊。杂志本身的线上付费,我们在Yimagazine的APP上实行了两种模式。第一种是购买阅读权的模式。读者可以选择订阅一个月、几个月或者是一年,所购买的就是在这个时间段之内的阅读权。第二种是单篇的付费阅读,价格比较低,单篇两块、三块、五块都有。这种小额付费,适合对某一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第一财经APP上面的付费产品分好几种。首先是我们杂志过去十年的杂志包,这是一个大的付费产品。其次是第一财经根据自己的调性,产出的一些投资者感兴趣的硬财经内容,有投资密钥、大众解码等栏目,这些和过去《第一财经周刊》、现在《第一财经》YiMagazine的报道都有所不同,因为它具有强烈的投资导向,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订阅内容。这部分采取的订阅模式和杂志一样,是购买权的模式。至于为什么会开启订阅模式?原因很简单,好的内容是应该被付费的。我认为这是做内容的人应该有的价值观和态度,或者说是尊严。在没有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区分之前,中国所有的传统媒体——不管报刊还是杂志——都是靠广告来盈利。做广告可以看作是媒体把读者“卖”给广告商。有了新媒体后,很多自媒体也干着相似的事情。但我们认为,既然纸媒已经被变成了小众的、奢侈的阅读,它就更应该坚持做付费。从目前国际上来看,大的、好的媒体全部都在做付费阅读,不管是大家熟悉的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还是FT都采取了订阅模式。在国内,比我们做得稍晚一些、但更坚决的是财新。财新几乎所有的文章都在付费墙内,而我们除了纸质媒体每月更新在墙内之外,其实每天都有日更的几篇文章是免费提供给读者的。另一方面,杂志采取线上订阅模式,也是为了让采编和内容能够更好地独立。如果有广告客户的压力在,媒体很难完全保证自己的客观性。订阅的现状与改变目前,杂志在《第一财经》Yimagzine APP的付费收入一直在增长。首先是因为杂志已经积累了十年的读者,这部分读者忠诚、受教育程度高,因而付费意识相对更强;第二是因为曾经有很多读者喜欢我们的内容,但是因为线下购买不方便,因此放弃了购买。而现在转到在线阅读正合意愿,整个转换流程比较顺畅,我们多种付费包的设计也能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当然,促使读者为内容付费还具有一定门槛,新模式的确不易被接受。媒体出身的人,总是对内容生产更擅长一些,相应地,在杂志推广和品牌运营方面就会有所欠缺。但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杂志的订阅仍能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这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做深度原创报道和付费阅读的决心,也激励我们继续为读者认真做好内容。内容之外,我们也会推出一些现实的促销激励订阅,比如说订纸刊送电子版,或者附送一些参与线下活动的权益,让读者更多地参与进来。之后,我们希望根据读者需求去设计更多不同版本的订阅包,让读者有更多选择。今年底到明年,我们在内容策略上还将有一个重要的变化——推出音频产品。这是一个标准的付费产品,在11月份会正式上线。很多媒体都在做音频课或者同类的音频产品,我们认为,音频课背后隐含着责任感。一旦决定教读者某些东西,媒体必须自己首先理清思路,所以我们为这个产品准备了很久。线下:深入现场调查我们目前拥有一本月刊、一个微信公众号和一个官方APP。此外,我们孵化了新一线城市研究所、金字招牌实验室和未来预想图三个新媒体品牌,各自都积累了很好的品牌效应。线下杂志在未来是不可能被取代的,当然它会越来越小众。因为在数字化时代,大家信息接收的方式越来越多元。没有任何一个渠道能够像传统媒体在过去那样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除此之外,实体杂志的制作流程决定了它在时效性上不能跟互联网这个即时媒体去对抗。在这种情况下,纸刊应该更加注重内容深度、品牌调性以及设计方式——为读者提供他们在电子屏幕上无法得到的阅读节奏与美感。这些是纸刊的竞争力,也是我们在不断加强的东西。我们今年年初从周刊转为月刊,外界对此有各式各样的解读,其中最多的解读是说纸刊经营困难。经营困难是刻板印象,也是事实。所有还背负着“印刷物”这块包袱的媒体,一定都困难。但是我们之所以会继续做下去,是因为我们从心底认为深度原创报道和纸质阅读是有价值的。而且,如果能突出杂志相对于互联网碎片化信息的产品差异性,还会是个新机会。如今互联网上自媒体文章泛滥,阅读成为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它们会对你的生活产生不少负面影响。除了让你的时间更碎片化、让你的精力更难集中以及让你更容易受到情绪影响之外,最重要的是,让你很难对一件事情有客观、全面、正确的判断。其次,在自媒体的对比下,传统媒体成为了一个重成本的媒体形式。去现场报道、采编、拍摄、校对......这些流程本身成为了沉重的负担。但我们认为这是必须要投入的,如果不去现场,不去真实地采访每一个故事当中的人,要如何来解答这个真实世界?我觉得真实世界一定更多地藏在一些记叙文而非议论文里面。记叙文要求写作者去到现场,去做更多的访谈,去了解世界的全貌,去用客观平静的语气书写。深度报道的理念应该是任何一个做媒体、想做媒体或者做过媒体的人都追求的东西。做出深度报道,作者除了会获得成就感,更重要的是,他知道自己做的事情能够传递价值。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更突出选题的概念化,以及更强的策划性。比如说1月份我们做了“云上贵州”这一选题。这是一个生僻的选题,因为读者很难将贵州这个省份与大数据联系起来。实际上贵州省目前正在以大数据作为自己的宣传口号。我们前后有三个记者去做了四次调查,政府有关部门主动接受了我们的采访,最后生产了一篇非常好的报道。在那之后,我们还想为读者提供更多层面的内容,使社会更了解整件事情,所以还做了一篇比较社会性的对贵阳这个城市的报道。这也是我们一直在重度报道里做出的平衡:在一个非常深度的商业事件解读之外,也有社会视角、城市视角、文化视角。通过后者,读者可以明白在商业事件中的人和城市发生了什么样的细微变化。还有一个例子是,我们七月份的封面是一篇关于上海全民讨论最热烈的垃圾分类的报道。这篇报道我们采取了非常独特的视角:深度记录了一个小区居委会推广这个政策的全过程。这种记录把垃圾分类提到了一个新高度,因为推广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不光是教育居民怎么样去分辨干垃圾和湿垃圾,政府、基层执行者、居民、商业力量都在其中有自己的角色。通过这两个例子,我想要表达的是,在碎片化阅读时代,媒体越来越情绪化,但我们希望提供给读者他们应该了解或者是值得了解的知识。我们做的事情是:提出一个策划性的选题,然后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去剖析对象,使读者能够有更全面的视角去看待、去判断该对象,最终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或者拓展自己的眼界。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可能在当下会被归纳为无用,但就像复旦的民间校训一样,“自由而无用”,这也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东西。本文转自全媒派本文编辑:张孜蕙- E N D -你能为我摘一颗星星吗?

假名

豆瓣得分7.7分!这部现实剧揭露了八卦杂志的产业生态

日本戏剧《不知也无妨》于2020年1月8日发行。许多著名的日本演员,如吉高由里子,柄本佑和佐佐木藏之介,在剧中扮演,但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它可能受到新的冠状病毒流行的影响,或受到同期释放的节目的影响。虽然豆瓣中《不知也无妨》的得分是高达7.7,但与其他剧目相比并不明显。不过,在我看来,这出戏的出发点很新颖。以揭露娱乐八卦杂志编辑行业生态为出发点。总的来说,这部作品非常新颖,令人耳目一新,也是一部很好的作品。流言蜚语小料是公众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不知也无妨》不是第一个分析小报和杂志的作品。在此之前,最著名的作品是1998年由常盘贵子、佐藤浩市主演的《小报急先锋》,《小报急先锋》也是反映日本新闻传媒行业的先锋作品。然而,1998年《小报急先锋》上线后,长期没有“小报杂志”相关作品问世。此外,在过去的20年里,传媒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的传媒行业随着《小报急先锋》中描述的内容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不知也无妨》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近年来日本媒体的空白。从该剧的内容不难看出,该剧的主要灵感来自《周刊文春》和《周刊新潮》等娱乐八卦杂志。而《周刊文春》和《周刊新潮》在日本已有50多年的历史。杂志的内容也从最初的单一化变为各种各样的话题,从民生问题、经济问题,到官场丑闻和娱乐明星边缘新闻。似乎难以出版的大雅之堂小报和杂志在日本的销量很高,这是日本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事实上,不仅在日本,而且在中国等欧美国家地区,这样的杂志也很受观众欢迎。在互联网不发达的时代,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这样的报刊摊在街上,还会有各种娱乐八卦杂志出售。在那个年代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人拿着杂志,认真看着大街或公交车上的娱乐杂志。虽然,近年来,这样的场景并不多见,不是因为人们的兴趣发生了变化,而是因为阅读平台从杂志转向了手机。无论是什么样的新闻热点,往往都是读者关注的焦点。然而,在日本中,《八卦周刊》博客属于新闻内容供应商的最底层,在走出去时总是缺少正规的新闻行业。比如日本的新闻协会不允许这些人加入协会,小报和杂志的记者也不能有资格出庭。然而,无论他们遇到多少困难,都不会影响他们对社会真相的追求。正如佐佐木臧扮演的主编所说:我们不是正义的伙伴,我们不是警察,也不是法庭,所以我们永远不会打着正义的旗号,但只要有案件或丑闻,我们就一定会咬人,因为我们对人类有无限的兴趣。《周刊East》的使命是向读者传达七情六欲作为人类,各种真实存在的丑陋和表象。这让我想起了中国娱乐圈的纪检委:卓伟。虽然他不是娱乐圈的人物,但每次他发布一条消息,都会引起娱乐圈的“地震”。因此,对于卓伟来说,有些人讨厌被别人喜欢,不管卓伟是为了利益还是为了追求真相,它都能让观众在明星娱乐的亮丽外表下看到很多丑陋的外表这是件好事。而《不知也无妨》正式坚持了这一理念,真实地描绘了日本小报周刊的媒介生态。基于这种新颖的视角,日本戏剧也被删除了,并且总是被标上“真理”。而对于观众来说,这种题材也被看了几十年,很新鲜。优秀的编剧这出戏不仅有一个新颖的主题,而且在编剧方面也做了很大的努力。剧本的编辑正是常青树:Dashi静!喜欢日剧的朋友不应该对大石静感到陌生。上世纪90年代,影视剧大爆发时,大石经凭借《长男之嫁》和《双胞胎》两部剧占领了一席之地。现在,她70岁了,仍然拥有和以前一样的技能,有不死鸟重生的味道。大石青写的《不知也无妨》真是一部好作品。层次分明的精确布局和情节结构都是近年来少有的作品,既有“社会批判意识”,又有“黑色幽默”,让观众不得不佩服她。在这么大的年纪,她仍然可以创作出如此优秀的作品。虽然小报杂志所描述的《不知也无妨》这出戏似乎有点荒谬,但日本中的情况也是如此,这是对现实社会和现实产业的深刻曝光和讽刺。作为小报的编辑,为了获得晋升机会,他只能不断地挖掘素材,甚至需要自曝隐私。在小报记者眼中,明星偶像的秘密交易、政界和商界名人的丑闻,以及上层阶级的生活,都是小报展示本领的地方。侦探不再是男性专利这出戏除了是一个好作家外,在演员的选择上也有自己的特点和眼光。吉高由里子是日本表演艺术领域的新星。无论是演技还是人气,都保持稳定增长。然而,这一次吉高由里子与流行编辑Dashi静合作,首次挑战记者在工作场所的角色。在剧中,吉高由里子扮演的是真正的墙凯特,她喜欢穿拼凑的风衣、围巾和黑色的马靴踏板,每天孜孜不倦地工作。然而,母亲的意外去世让她知道了自己人生经历的秘密,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报杂志编辑部已成为她生活的舞台。无论是名人政治和商业的丑闻,还是社会上的暗物质,她都敢于并努力揭露。即使是为了自己的事业,至少两次抛弃自己心爱的男人,工作态度和感情棱角分明,也逐渐塑造出真正的墙凯特的品牌服饰和形象。而《不知也无妨》不仅有工作场所,还有情感。同时,它也插入了许多悬念元素,甚至告诉观众,侦探不再是男性专利,女性也可以做得很好。由吉高由里子创作的女记者形象,也可与日本著名记者顾典的三郎和杉和右京相提并论!后记综观我的剧本,相信作家大石京对日本小报杂志行业做了深入的研究,使他能够如此真实深刻地刻画戏剧记者的职业。此外,大石静作为旁观者的冷眼和腹黑的寓言,让整个日本上升到达官贵人并下降到难民的生活。总的来说,《不知也无妨》是日本近年来最好的写实作品!

小秘密

陈欧做错了什么?

陈欧曾说过,如果他不当公司CEO,可能会去买艘船当船长,开着环游世界。如今,他创立的聚美优品逐渐销声匿迹,陈欧带领“聚美号”的这几年,到底做错了什么?他还能带领“聚美号”成功穿越风暴再次胜利归来吗?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程璐编辑|李薇头图制作|王超在百度上键入“陈欧”,相关搜索会出现“陈欧去哪了”“陈欧怎么样了”这些问题。大家都感觉到陈欧这两年低调了。在大众的印象里,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曾经是个表达欲旺盛的人。微博曾是他分享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渠道,且事无巨细,他创立的聚美优品、投资的宝宝树、3亿元收购的街电,都曾频繁出现在他的微博上,他还经常分享游艇美食以及和各位当红明星的互动。陈欧可能是互联网圈最有明星相的老板了。他参演过电影、录制过综艺节目、拥有4000多万微博粉丝。在很多场合,陈欧更像个明星,而不像个企业家。他个人似乎也很享受那种被光环笼罩的时刻。“他最近连微博都不发了。”多位已经离开了聚美优品的员工近期纷纷对《中国企业家》表示。人们在公开场合看见陈欧的频率也变小了,他最近几年唯一一次公开接受采访还是在2017年底。同陈欧一起低调的还有聚美优品。创立于2010年的聚美优品可以称得上是一家老牌垂直电商。但面对红利不断压缩的电商市场和来势汹汹的拼多多等后起之秀,聚美优品逐渐没落。Analysys易观发布的《中国网络零售B2C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8年第4季度》显示,聚美优品的市场份额仅为0.1%。与此同时,2014年在美国纽约交易所上市的聚美优品,市值也从最高的近57.8亿美金跌至现在的2.15亿美金,这意味着五年时间内,聚美优品蒸发了超过55亿美金。陈欧曾在2017年的一次公开采访中谈到聚美优品的失利,他将业绩不佳的原因归咎于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太快,以及电商赛道红利的消失。但大家都清楚,聚美优品春天结束的背后原因,远不止这些。一名聚美优品内部人士向《中国企业家》表示:“我们不能把所有东西都怪到大盘,企业管理有一定问题,产品业务,甚至包括过往陈欧的高调,这些综合因素,我们都不能去否认它。”聚美优品如何走到今天?陈欧到底做错了什么?他现在又在干什么?光环与失落:被极端处理的“售假事件”最早与陈欧一起进入公众视野的,是2012年的那支经典的广告。“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我是陈欧,我为自己代言。”只有1分39秒。陈欧在广告中本色出演一位年轻创业者,面对外界的质疑与嘲笑,他打碎眼前的玻璃,简单将受伤的手包扎后,继续踩着玻璃碎碴前行。“我为自己代言。”这句陈欧自己策划的广告词,成为一代80后的记忆和个性标签,传遍大江南北。而聚美优品这家在2010年成立的公司,也随着“陈欧体”的走红,迎来了爆发式增长。那是属于聚美优品和陈欧的时代。2014年,年仅32岁的陈欧带领聚美优品成功赴美上市,纽约交易所迎来两百多年历史上最年轻的一位CEO,陈欧本人也在2015年以11亿美元的身家登上亚洲十大年轻富豪榜的第六名。不过,外界记住这位年轻的中国CEO,很多原因在于他的高颜值以及那支创意十足的广告,却常常忘了他其实是一位美国斯坦福的高材生,在聚美优品成功之前,也有过两次失败的创业经历。陈欧是四川人,16岁时就拿到了全额奖学金远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留学。2007年,他又拿到了斯坦福大学MBA的入学通知书,期间,他回国时在北京翠宫饭店结识了真格天使投资人徐小平,后者为陈欧创立聚美优品投了关键的18万美金。而在聚美优品上线之前,陈欧的在线游戏平台GGgame和Reemake游戏广告公司都以失败告终。从精英出身、创业明星、身价上亿、全球瞩目的高光时刻,再到遭遇危机、股价暴跌……从2010年到2019年,陈欧几乎经历了一个创业者所能经历的一切。上市时,它意气风发,像个正在蓄全力奔跑的少年,但却在快速奔跑中狠狠摔了一跤。从2010年到2019年,陈欧(中)几乎经历了一个创业者所能经历的一切。摄影:谢一2014年的“假货”事件,成为分水岭,上市后不久的聚美优品遭到致命一击。当年,祎鹏恒业等聚美优品第三方商家集中曝出售假并不断发酵。在聚美优品老员工们看来,假货一直是电商行业的通病,不光是聚美优品一家曝出过假货问题。祎鹏恒业这家公司通过伪造品牌授权书和报关单等文件,不仅通过聚美优品销售假冒服装和手表,涉及的电商平台还包括京东、亚马逊中国、1号店、国美在线、走秀网、拉手、美团等,几乎是整个中国电商行业被它拉下了水。“但是,那时聚美优品刚上市,创始人又如此高调,任何情绪宣泄和质疑都会被无限放大。”聚美优品的老员工们这样总结。聚美优品创立后采用自营+平台模式,从第三方平台业务的成交额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集中曝出的售假行为集中在第三方平台业务。为了断臂求生,陈欧随后极端地宣布砍掉所有第三方平台的化妆品业务,只做对供应链把控更深的自营。砍掉第三方平台化妆品业务意味着什么?聚美优品由化妆品业务起家,从当时聚美优品的情况来看,有超过一半的成交额由第三方平台完成,也就是说,聚美优品的成交额将断崖式减少一半,且少了一笔不菲的来自第三方平台的佣金收入,用户数也直线下降。用户和销量跌得很厉害,但陈欧觉得这样心里会踏实一点。不过,即便断臂,被放大后的“假货事件”标签一旦贴上就很难摘下,甚至连亲朋好友都会当面问聚美优品的员工:“你们是不是真的卖假货?”某化妆品品牌代理商曾经和聚美优品有过合作,他向《中国企业家》表达了对聚美优品的惋惜,认为其未能发挥先发优势,“过于注重利润,没有很好地考虑到上游品牌方的利益”,最终导致缺少正规品牌的支持。聚美优品曾一度宣布与众多国际大牌合作,但却遭到打脸,被娇兰、DHC、兰蔻等回应并未与其合作过。一石激起千层浪。售假纠纷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使得聚美优品的股价一路狂跌。2014年年底,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聚美优品股价从20美元跌到12美元左右,跌幅超过40%,甚至还遭遇多家美国律所诉讼,理由是“发布虚假和误导性的财务声明,未透露销售模式变化引发了财务状况变化等相关实情,从而导致投资者受损”。处于焦头烂额中的陈欧当时沉寂了半年,最后选择在微博正面刚美国律所,并明确表述了未来聚美优品的规划:在跨境、移动等领域发力,甚至要将免税店搬到聚美优品APP上。放手与坚持:被边缘化的主营业务“售假风波”后,聚美优品经历了私有化失败、市值及市场份额大幅缩水。眼看主营电商业务难以回血,陈欧开始了频繁的投资与跨界。2017年,聚美优品完成了对深圳街电科技的收购,陈欧出任街电董事长。聚美优品内部人士表示,如今聚美优品内部,街电项目的投资收益远远高于电商业务,去年8月就已经实现了真正盈利,且盈利数额也在不断上升。这名内部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陈欧现在放在电商业务上的精力越来越少,在聚美优品上市公司体系里,他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在了街电业务上,这是一个被证明成立且能够稳定盈利的生意;在上市体系之外,陈欧做了一个短视频APP刷宝,类似于趣头条版的抖音,这是他认为还有机会的领域。陈欧曾在公开场合表达过,现在是短视频时代,5G会改变很多,人对电的需求也会更多。截至发稿,陈欧11月12日更新的最后一条微博停留在对5G网速的测速:“5G确实很快,感觉很多行业都会发生巨变。”2019年4月,聚美优品公布的2018年财报显示,以街电为代表的“新业务”,帮助聚美实现9.3亿元人民币的营收,这一数字在2017年仅仅只有1.8亿元,“新业务”在集团总收入的占比也由2017年3.1%增长至21.7%。“过往我们在街电的管理上,做的多是开拓市场,未来要做更多的精细化管理。现在聚美优品在街电上的资源和精力会投入更多,甚至在人员配备上,有些地方街电比电商业务的人还要更多、更专业。”上述聚美优品内部人士对《中国企业家》表示。《2019上半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截止到2019年上半年,街电累计用户量已达1.07亿,并以40.5%的市场份额占比排名行业第一,街电的用户量早已超过聚美优品。除了收购街电之外,陈欧还先后投资过母婴平台宝宝树、影视IP剧《温暖的弦》和陈欧本人参演的电影《女人公敌》,空气净化器及无人机等硬件项目陈欧也均有试水。聚美优品2018年财报显示,公司年度营收为42.88亿元,同比减少26.3%;全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2亿元人民币。其中,电商业务逐渐走向衰退。2016年至2018年,聚美优品的活跃客户数分别为1540万、1510万、1070万;新客户数分别为900万、890万、610万;电商业务的订单量由2017年的6350万锐减至2018年的3800万。2018年财报显示,目前,聚美优品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商品销售、服务和其他等,包括市场服务和移动电源共享服务。此外,还有电视剧制作业务收入。聚美优品表示,街电、宝宝树等新业务的发展为聚美提供了充足的现金储备,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共23.5亿元人民币。主营电商业务逐渐被边缘,聚美优品销声匿迹,陈欧是否在公司战略上做了错误的选择?比如,如果当初早点卖掉聚美优品,事情会不会不一样?或者专心在主业上,不做更多的投资尝试,聚美优品如今的状况又会不会不一样?外界曾一度评价陈欧这些投资是分散精力、“不务正业”,在投资的几年里,聚美优品的主营业务彻底下滑到竞争赛道开外。不过,从投资收益回报上来看,陈欧前几年大多数投资项目的回报都是超出预期的。例如对宝宝树3.72亿元的投资,带来了超10亿元的资金回报;影视剧获得相应的财务回报外,还带来了额外的品牌效益。陈欧曾表示,聚美优品的大多数投资都不是重度投资,放钱很少,而是在摸索行业,就像德州扑克里的“看牌”,了解行业是怎么回事。与陈欧共事过的人,几乎都对《中国企业家》表达了对陈欧眼光与远见的认可,“其实这些(投资)都可以侧面证明陈欧的眼光,他是具备跨领域创业能力的,并且能把多数项目做成功。”不过,陈欧也曾看走眼。早在PC时代,聚美优品就有了类似生活方式分享的功能,并积累了大量口碑内容,不过,陈欧当时并没能预见这个巨大的市场,也没有把握优势,甚至在由PC端向移动端过渡时,放弃了这个功能。后来者小红书却因此名声大噪,目前用户数超过了2.2亿。此外,小红书擅长综艺投放,这也是聚美优品一直想做的事,后者还曾将小红书的综艺投放当作案例来研究。2017年,小红书赞助了网络综艺《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开播前不算高额的投入带来了翻倍的回报,这两档节目一跃成为当年最火的综艺,为小红书引进一批用户粘性和忠诚度较高的年轻粉丝型用户,拉动新增用户和月活的跨越式增长。最近,陈欧入局了当下正热的短视频赛道,被称为“趣头条版抖音”的短视频APP刷宝。与趣头条的网赚激励和专注下沉市场的策略类似,刷宝也能看视频赚钱,APP的首屏设计更是与抖音并无二致。工商信息显示,刷宝由成都力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发,这家公司由陈欧100%控股。就在12月初,刷宝邀请了王鸥、张若昀、乔振宇三位明星录制视频。此前半年,刷宝也邀请了周笔畅、王一博、张信哲、王菊、李沁等几乎半个娱乐圈的亮相,试图用明星策略带动内容与流量。不过,短视频赛道的竞争早已是一片红海,用户也基本已经被快手、抖音两大巨头圈得差不多了。陈欧和团队却依然相信聚美优品还有机会,“只要能找到差异化的地区及人群,万事没有绝对。”聚美优品内部人士强调。电商分析师李成东分析:“线上靠的是信任,假货危机后,聚美优品基本都在走下坡路,根本原因是用户不再信任它了。而且聚美优品本来是靠流量起家的,而非靠供应链,陈欧无论是广告、微博还是综艺节目,都可以看出聚美优品是一家比较擅长挖流量的公司,但回过头来讲,聚美在供应链端或者说产品端可能就会更欠缺一些,主要原因不是陈欧为人不行或者怎么样,而是独立平台的整个信誉度没有了。”“不过,在创新商业模式上,街电其实做得挺好的,也还是赚钱的,为聚美优品贡献了很多利润。”李成东肯定了聚美优品的新业务,“但它不能改变整个聚美优品的情况,电商业务还是该公司主体,如果电商改变不了,至少从目前来看,创新业务还不足以改变整个聚美的未来趋势。”企业家与明星:游走在光环下身边的人评价,陈欧依旧是个爱惜羽毛的人,他坚持每天早上八点多跑步,九点前员工们就看到他的车已经停在公司楼下了,多年如一日。陈欧的身材这些年也并没有丝毫走样,岁月没能在他的身上留下太多痕迹。陈欧是个表达欲旺盛的人,他的微博粉丝量已经达到了4283万。在聚美优品内部,聚美优品的员工向《中国企业家》反映,陈欧在公司开会时,几乎80%的时间都是他一个人在说,这也凸显了他强势的性格特点。自2017年开始,聚美优品高层人事变动频繁,公司联合创始人戴雨森、首席财务官郑云生等元老级高管相继离职,创始军团解散。肩并肩奋斗过的战友纷纷离开,这背后除了是对聚美优品前景不甚乐观之外,高层之间的性格差异也被认为是他们出走的重要原因。事实上,聚美优品高层不和的消息一直都有,甚至还被传大打出手,为证明管理团队稳定,陈欧还在2017年7月7日通过微博,晒出了他和戴雨森及随后加入的刘惠璞的合影,并配以文字“兄弟们一起喝茶”。只不过,仅19天后,2017年7月26日,聚美优品宣布:“戴雨森因个人原因辞职,辞职决定即日生效。”内部人士透露,聚美优品的一些活动经常被布置得像是一场“秀”,而陈欧每次都会身着他标志性的黑色皮夹克、紧身裤,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最后一个登场。陈欧到底是更享受企业家的身份,还是更热衷于成为一个被众人围拥的明星?失落会带来更多的思考。“归根结底陈欧还是个企业家,而不是明星。”接近聚美优品的人表示,直至今日,仍有很多综艺节目向陈欧发来邀请,但他参加的频率已经明显减少了很多,陈欧的目标还是希望实现自己做企业家的价值。2017年的采访中,陈欧表达过,徐小平给过的最大建议是,希望自己能把业绩做起来,因为当业绩起来之后,公司才会有更多选择,当业绩起不来的时候,公司就没有选择。“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可能会有一些寂寞。”陈欧在2017年就预见,之后的这几年,他和聚美优品面临的困难将丝毫不比创业时少,要想带领团队成功,必须经历孤独。如果在更早时候,陈欧把聚美卖了,能获得一大笔收益,也能摆脱日后这个“烫手山芋”,怎么看都是一笔划算的生意。“可是他这么要强的人,怎么可能会轻易认输?”接近聚美优品的人士摇了摇头,对《中国企业家》表示,“举个例子,陈欧不可能会让聚美优品依附于腾讯,把自己流量的命脉寄托在他人身上;更不会卖掉聚美优品,他还是想靠自己。”其实,在电商红海挣扎的,远不止陈欧一人。“红孩子、易迅网、当当网都出现过问题,所谓老一代的创业公司,像2014年、2015年以前的独角兽大部分都没有了,也没看到他们重新起来过,机会很少。”李成东感慨,“很多公司重新起来其实就靠一波机会,抓住就抓住了,错过也就错过了,除非你知道下一个风口在哪里,但现在没人知道下一个风口在哪里。”从小事事优异,连学生时代打游戏都能打进新加坡前三的陈欧,仍保持着自己的好胜心及自尊心。“我还是个很骄傲的人,也是一个不服输、很想去赢的人,保持斗志往前走,不会轻易认怂。”陈欧曾这样描述自己。不少聚美优品的老员工们进入这家公司,是源于对陈欧个人的肯定,有的员工更是毫不掩饰对他的崇拜,坦言是他的粉丝而加入聚美优品,他们现在再回头去看陈欧那条广告,依然会心潮澎湃,怀念聚美优品最初的峥嵘岁月。聚美优品的员工认为,陈欧在等待机会。如今,他潜心做业务,是期待着有一天能重新“杀回来”。微博等社交平台上,至今仍活跃着一群陈欧的粉丝,有一条微博是这样对陈欧说的:“所谓的光辉岁月,并不是波澜闪耀的日子,而是无人问津时,你对梦想的偏执。”陈欧曾说过,如果他不当公司CEO,可能会去买艘船当船长,开着环游世界。事实上,这些年他一直都在当船长掌舵“聚美号”。他还能带领“聚美号”成功穿越风暴再次胜利归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