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不分类别用SCI评价科研成果,导致评价结果互不服气冰上乐

不分类别用SCI评价科研成果,导致评价结果互不服气

原标题:评价与时俱进,科研回归初心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印发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破除论文“SCI至上”、“过度追求SCI相关指标”以及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意见》是新时代科技评价改革的与时俱进,对破“四唯”、破“五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科技评价既是科技管理的工具,是对科技活动进行规划、决策、管理、监督的手段,也是学术共同体对科技发展内在的基本的学术认识活动,是对科研产出和影响的价值判断。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科研评价的政策制定始终受人才评价和职称评聘政策所左右,把科技评价与人才评价混同,就“科研”评“科研”,评价指标单一,重数量轻质量,重论文轻应用,以评价基础研究的指标来评价所有类型的科研。由于科技评价的功利导向,SCI从一个最初为了科研人员能在短时间内找到与自己研究工作密切相关的论文索引工具,在中国逐步变成一定程度上扭曲科学研究目的,绑架科研和学术评定,让科研人员爱恨交加的核心评价指标。如今,有人戏称SCI、ESI等指标就是学术界的GDP,原因就在于这些指标与奖金、拨款等物质利益因素直接挂钩。比如,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对学校员工发表的SCI论文实行奖励制度,而且把期刊分为不同级别种类,设立不同的奖励金额。客观地讲,SCI本身并不具有功利性,对于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等需要发表论文的学科是一个很有效的平台和检索工具,而且历史悠久。问题是我们不分科研类别都用SCI来评价,造成学术界对科技评价有很多意见,对评价结果互不服气。我们的科研经费主要用于科技开发,只有不到10% 的经费用于基础研究,而评价方法却用的是100% 基础研究评价指标,这样的科技评价必须改变。人类所有的活动最根本的目的都是为了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无论是提高物质生活水平,还是提升精神层次,任何有别于这样根本目的的活动都属于异化。科研作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也应该是为了这样一个根本目的,而不只是为了发表论文,论文只是科研过程中的副产品。由于我们对科研活动的规律性认识不足,把复杂的科研活动简化成等同于发表论文,再用论文发表的载体区分研究者水平高低显然是不靠谱的。如同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必须进行主动或者被动调整类似,这次《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分类评价体系,并针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国防科研和成果转化的不同类型,提出分类评价的侧重点,以及论文在其中的不同权重作用。鉴于科学研究的长期性和积累性特点,对科学研究成果要进行分类评价,针对不同类型的科研开展全面的综合评估,将同行评议与其他多种评估手段结合起来,围绕着知识价值进行定量指标、定性指标、机构对比、国际比较等。评估内容不仅应包括近期论文的产出和引用,而且更应包括其多长期综合影响,突出同行评议的价值评估。对科研进行分类评价,使科研真正回归于认识世界和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本来目的,真正服务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意见》还特别提出完善学术同行评价。“四唯”的核心是唯论文,因为现在的高层次学历、职称和奖项也基本上靠论文来支撑。破除“四唯”,“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最根本的是建立同行评议制度。同行评议是科技评价中应用最广泛的评价方法,尤其是对用定量方法难以测度的科研活动的价值评估,具有的较高的可信度,主要是依靠科学家群体对同一学科领域,采用同一种评价标准,共同对本学科领域的某一研究成果进行各自独立的价值评议过程。完善同行评议制度,要把学术评价的权力赋予同行认可的合格评议者,防止“赢者通吃”的弊端,为了所谓的权威性,盲目请所谓的权威;有效防范和查处评议专家滥用学术权力的不端行为;提高评价活动的透明度,加强对评价过程的监督;建立严格的回避制度和专家公示制度,防止不当利益的影响和干扰;规范化评议规则和异议处理程序;建立健全评价专家的科学诚信考核机制,将缺乏科学诚信的人剔除等。完善同行评议制度,还要求学者在参加同行学术评议评价活动中,要认真履行职责,严谨客观,公正公平; 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侵占他人的成果,尊重同行对自己评价意见的质疑,以科学的态度回答同行提出的学术问题;发扬学术民主,开诚布公,自觉抵制不良风气,杜绝学术腐败。以科学精神评议评价学术问题,不掺杂情感和好恶。中国科技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科技评价机制和导向,而破解“SCI崇拜”直接关系到新时期科技评价机制的建立,能有效地扭转科技评价的功利化导向。科技评价体系事关改革创新大局、国家兴衰,虽前路漫漫,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立足中国国情,尊重科技和人才发展规律,勇于破旧立新,自我变革,必然能够趟出一条中国特色评价体系的康庄大道。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作者系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 李志民

大情人

科技成果评价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在当前,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在如下三方面:1.重视科技成果转化是世界竞争发展的需要。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的竞争愈来愈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成果(特别是高技术成果)转化数量、质量和转化速度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程度及其市场占有率的竞争。2.科技成果转化是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关键。发展经济要依靠科技进步,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而只有把作为第一生产力重要体现的科技成果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的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国的经济增长质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转变。3.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最好形式。新技术的产生并不等于新产业的形成,要使科技成果变成现实的生产力,特别是要形成规模效益,就需要科技和经济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制定有力措施,创造有利于成果转化的环境,加快成果转化的步伐,为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重点问题作出贡献。——三祥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企业LOGO

银土

完善评价体系,破解科研成果“论资排辈”

作者:刘天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宁曾参加一份核心期刊的学界座谈会。好多位参会者,不约而同地提到该刊发表的一篇论文,此文很优秀,但作者只是一位硕士生。大家纷纷感慨,这个级别的期刊居然发硕士生稿子,太难得了。(5月26日《中国青年报》)然而,并不是每一个青年学者都像这位硕士生一样幸运。事实上,青年学者在发表科研成果中遭遇“论资排辈”很常见,导致很多青年学者刊发无门,伤害了其科研积极性。这表明,学术界以及学术期刊对青年学者发表论文仍存在明显的歧视现象。首先是“师生合作署名”导致青年学者往往沦为论文的“第二作者”。近年来,“师生合作署名”很流行,但也呈现泛滥趋势。一些导师为了自身利益,把师生合作产生的科研成果的第一作者署上自己的名字,也无论导师本人是否深度参与,这导致青年学者往往失去署名第一作者的机会。其次是学术期刊为了追求影响力,也往往默许上述做法。更重要的是,学术期刊,尤其是一些进入各类核心期刊评价体系的重点期刊,都有对青年学者发表科研成果的限制性规定,如尽量少发甚至不发在读博士生、硕士生的论文。就是说,只要是在读博士生、硕士生独立署名的论文,想在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发表难于“登天”。当然,青年学者本身也存在学术能力较低,经验不足,以及为了拿到学位急功近利的问题。然而,包括在读硕士生、博士生以及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学者,他们都是未来学术研究生力军,也是现代学术的与希望。如不打破发表科研成果“论资排辈”的瓶颈,让冒尖的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显然不利于我国科研事业长远发展。而既然找到了青年学者发表成果难的原因,就该“照方抓药”,一项项逐步解决。对此,完善“师生合作署名”制,加大重点学术期刊或核心期刊对青年作者独立署名的论文发稿量的权重,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做到这些,需要完善导师与学生合作以及学术期刊的评价体系,这是涉及学校、期刊管理的复杂问题。而青年学者本身也要争一口气。上述提到的那位硕士研究生的论文之所以惊艳全场,肯定是因为自身学术水平过硬。由此,唯有完善评价体系,才能破解科研成果“论资排辈”。关心和爱护青年学者,给其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关系到我国科研事业的未来。站在更高角度,认识到培养青年学者的至关重要性,才能尽快走出发表科研成果“论资排辈”的怪圈,使青年学者在科研上茁壮成长,为国家贡献更多青春的力量。

功成之美

教育部:评价科研水平不唯论文和奖项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近日印发《关于公布〈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拟启动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工作方案》明确,评价教师不唯学历和职称;评价科研水平不唯论文和奖项。另外,评价学术论文聚焦标志性学术成果,采用“计量评价与专家评价相结合”“中国期刊与国外期刊相结合”的“代表作评价”方法,不“以刊评文”,淡化论文收录数和引用率,不将SCI、ESI相关指标作为直接判断依据,突出标志性学术成果的创新质量和学术贡献,着力扭转“SCI至上”局面。

墨翟

科技讲堂:这些科技成果评价的好处,真的不来了解一下吗?

科技成果评价是由专业的评价机构聘请同行专家,依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对科技成果的科学性、创造性、先进性、可行性和应用前景等进行评价,并做出相应结论。不少企业也发现,在申报政府各类项目例如熟知的国家以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的时候,科技成果评价报告是很重要的证明材料,而且不少的扶持资金项目申报条件也有对科技成果水平有着明确规定。因此,大家都很关心科技成果评价对企业的作用。那这次,我们就来细说一下科技成果评价的那些好处~获国内外同行专家认可科技成果评价是行业公认的权威评价,评价委员会成员均为行业内权威的技术专家。经评价委员会专家组严格质询、认真审查得出的专业评价结论公信力强、认可度高,科技成果价值显著提升。因此,通过权威行业专家对企业新产品/科研成果的全面科技认证、研讨、评价认可,企业的产品/科技成果才能真正得到国内行业领先或者首创、国际先进的认可。推荐各级科技奖励的重要佐证材料科技成果评价证书是申报地方、行业、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基础,是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依据之一。以高企认定为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创新能力评价”必须要达到70分以上,才满足申报高企的条件。而在创新能力评价中科技成果转化所占分值为30分,占整个评分指标的30%。办法还规定了高企认定中的科技成果必须是通过专利审查、专家鉴定、检测、评估或者市场以及其它形式的社会确认的科技成果。因此,进行科技成果评价更有利于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也更有利于企业成功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为企业申请政策支持提供依据和加分我国“十三五”规划中,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的所有项目比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工业转型升级专项”、“工业强基专项”、“绿色制造专项”、“智能装备发展专项”、“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多个资金支持类项目的申报条件中,技术得分一般占到15-30分。如果企业要申报这些项目,科技评价能够帮助企业在申请此类资金支持中取得高分,占据先机。另外,在成果转化专项、创新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等项目,作为必要的补充条件,科技成果评价一般加分10分左右。帮助企业掌握国家的重点发展方向评价委员会的国家级行业专家,都是国家各部委领导、行业内的企业总工、国内顶级研究机构专家,这些专家大都参与国家的经济 发展(十三五)规划。对行业发展、国家资助行业发展方向都很了解,专家通过企业组织的科技成果产品研讨会等形式,来到企业指导,给企业带来明确的发展方向、带来正确发展思路。由此,可以帮助企业的产品优化、创新、提升都会围绕国家的发展规划走,不会盲目投资,避免投资失误等损失,杜 绝风险。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科技成果评价,获得国家一级评价机构的公正的评价,获取国家认可的科技水平的成果评价证书。而一份国家认可的、权威性的科技评价报告能使企业在同行业竞争中,更容易获得客户的认可,进一步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有助于获得政府资本和社会资本支持“十三五”期间,各地园区成立了各种政府引导基金、扶持基金,给予高成长性企业提供非常低成本的资金支持。社会资本目前也是钱多好项目少,在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好的投资机会。另外,科技成果登记成为政府资本和社会资本寻找投资的重要途径,通过科技成果评价的企业得到资本的机会要远远大于没有做过科技成果评价的企业。有机会享受“绿色通道”待遇通过科技成果评价的企业,可申请参与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的起草或修订,并承担行业科技支撑技术及装备的研发推广,列入各部委相关行业领域发展专项规划等。另外,作为国家评价认定且登记的科技成果,优先享受申请国家各级部门和行业的政策扶持资金,享有优先申请国家级行业示范基地的权利,优先参加国家组织的科技重大成果、国家科技奖励成果对接活动。达成行业专家和企业长期合作通过产品的成果评价会,组织专家来到企业与企业领导交流、沟通,达成共识,交上朋友,企业在产品开发,技术攻关,申报办理各种证书;国家支撑计划扩大生产、申报办理863计划、国家工程科技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项目报批时,专家的指导会起到关键性作用。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在技术市场交易在企业合作洽谈中,技术成果评价容易获得投资方和合作方的认可,是获取投资、许可、转让、合作中对成果价值的重要评判依据。这有利于减少技术交易中买卖双方的沟通和谈判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推动成交。对科研人员晋升及职称评价有利在今年3月份,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民营企业职称工作的通知》提到:“民营企业职称评审标准要充分体现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特点和工作实际,贴近民营企业用人需求。专利成果、技术突破、工艺流程、标准开发、成果转化等均可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因此,如果作为科研人员,所研制的成果能通过技术成果评价,这对其职称晋升是大有帮助的。所以,成果获得肯定、容易获得投资、项目申报加分、帮助职称晋升......科技成果评价的这么多好处,你都get到了吗?总之,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评价,不但有利于企业新技术成果的最终被认可及推广转化,也有利于市场发展需求,将大大推动我国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促进技术成果走向市场。#科技成果评价#

黄宗

南昌大学科研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0年5月7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在北京依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南昌大学主要完成的“环境铅污染对健康危害机制及其防治应用”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此次成果评价专家委员会由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教授马军,原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研究员殷文娟,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孙建宁,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东,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崔素霞,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汪迎春,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吴士文等专家组成。经过专家评审,认为该项目在国家自然基金、省部级等10个科研项目的资助下,历时20多年,针对环境铅暴露健康危害防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铅暴露健康长期危害基本认知、环境铅污染中毒事件频发与环境低剂量铅暴露对神经功能损伤等,以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环境铅暴露机体铅负荷和必需金属元素的水平变化为主线,研究了环境铅暴露对健康危害的变化特征与机制,探索了安全、有效、持续可防治的干预技术。取得了以下主要创新性成果:揭示了FP1和RyRs参与了铅暴露所导致的对动物和人类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发现了低剂量铅暴露所致神经毒性在幼年期明显、成年期减轻、老年期加重的特征,首次提出长期使用铁剂作为营养素干预铅神经毒性可能存在潜在风险;在国内外首次报道了应用以杭白菊为主的药食两用植物和蛋氨酸胆碱等营养成分可预防和拮抗铅暴露所致学习记忆功能损害;首次建立儿童铅暴露健康危害防治方案和铅中毒药食干预疗法,显著降低了铅暴露敏感人群和铅暴露作业人群的血铅水平,避免了微量元素的过度补充和排铅保健品的盲目消费。项目解决了环境铅污染健康危害防治中的机制基础—临床应用—预防转化整合的关键问题,实现了预防和医疗、群体和个体的防治技术进步和跨越,极大地推动了环境与健康学科的科技进步,提升了健康服务科技支撑能力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成果已经在国内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涉铅作业企业等单位得到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经济效益,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前景。该成果在理论和实际上都取得了显著进步,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专家组全面审核,与会专家一致同意,“环境铅污染对健康危害机制及其防治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不受于外

湖南工业大学举行电气工程学科科研成果评价会

评价会现场。红网时刻株洲5月19日讯(通讯员 贺璟)5月15日下午,湖南工业大学召开电气工程学科科研成果评价会。本次成果评价由第三方评价机构独立负责,特别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廖湘科、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刘群欣、湖南大学教授汪沨、中南大学教授王春生、北汽株洲分公司教授级高工杨一昕等5位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大功率机车智能运维关键装备与软件研制与应用”“污水处理智能控制与全流程优化关键技术及应用”“基于工业设备泛在互联的智能服务技术及应用”“废旧锂动力电池自动拆解分选装备关键技术及应用”“机车精准调车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共5项科研成果进行了评价。专家组通过听取汇报,审阅资料,对湖南工大五项科技成果的先进性、创新性以及社会经济效益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部分科研成果已达国际领先水平。专家组还对各项科技成果的后续产业化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近年来,按照国务院、国家科技部、国家教育部等文件精神,科技评价要“破四唯”,要建立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因此,湖南工业大学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组织业内权威专家,对科研成果进行独立、公平、客观的评价,是正确评价科研成果水平,促进学校科研成果转化,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重要举措。2018年与2019年,湖南工业大学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数量持续打破历史记录,同时首次实现了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持续两年获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的重大突破,预计2020年度学校申报省科学技术奖的科技成果将首次突破20项。湖南工业大学负责人表示,科研成果评价会是2020年系列科研成果评价第一场,后续还会根据不同学科专业需要组织两场成果评价。

将军日

湘潭市一研发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湘潭在线8月24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超)8月21日,从市科技局传来好消息,由湖南工程学院和湖南东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牛仔纱线短流程循环生态染色新技术”近日顺利通过科技成果评价。这项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牛仔色纱打样过程中机器流程长、占地面积大、能源消耗高系列难题,将有力推动我国纺织行业节能减排。牛仔服是人们喜爱的时装之一,牛仔面料通过染色经纱与不染色纬纱交织而成。然而在现实生产中,牛仔色纱打样过分依赖生产流程来完成,造成产品开发周期长、浪费大、成本高,与已进入个性化阶段的纺织品消费背道而驰。针对传统牛仔色纱打样工艺流程长、占地面积大、资源浪费多、成本损耗大等问题,湖南工程学院科研团队持续攻关,在相关政策支持下,团队运用短流程纱线循环生态染色新技术,从短流程循环生态染色方法及其数学模型、一种单纱循环染色横移导纱装置、一种单纱染色上浆一体机3方面展开攻关,形成了一套流程短、染色上浆高效、废液排放小、操作方便的染浆联合工艺技术路线,该技术在减少机器占地面积和染废水排放的同时,还能缩短工艺流程,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为牛仔面料生产和色织面料生产的短流程化提供了理论、技术支撑。目前,“牛仔纱线短流程循环生态染色新技术”项目已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并初步进行了应用。【来源:湘潭在线】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渤海大学的科研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0年9月29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在沈阳依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渤海大学承担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预制调理食品制造关键技术与新产品研究及新型速冻技术装备开发(2018YFD0400600)”子课题“贝类预制调理食品制造关键技术与新产品开发”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此次成果评价专家委员会由大连海洋大学教授、院长赵前程,辽宁大学教授、院长刘宏生,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马殿君,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副院长李斌,哈尔滨商业大学教授张娜等专家组成。经过专家评审,认为该项目针对贝类加工技术单一、产品种类少,加工和贮藏过程中重组成型困难、鲜味易损失、产品货架期短等问题,突破贝类调理食品凝胶增强技术,解决贝类预制调理食品的风味及品质问题,开发出贝滑、贝肠、贝肉糕等新型高质量的贝类预制调理食品。该项目主要创新点如下:创建了外源物调控的贝类调理食品质构控制与重组技术,产品的凝胶强度提高10%以上,解决贝类调理食品在加工、储藏过程中成型困难问题;开发了超高压酶解协同美拉德反应增香增味技术,结合蒸煮液回补,鲜香风味提高了10%以上,改善了贝类调理食品的风味;建立了贝类调理食品的保鲜减菌技术,结合超高压杀菌、生物保鲜剂以及气调保鲜包装,延长了产品的货架期。项目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7件,公开发表论文10篇,起草产品企业标准3项,贝类预制调理食品制造关键技术应用前景广阔。该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专家组全面审核,与会专家一致同意,“贝类预制调理食品制造关键技术与新产品开发”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有客

破除“SCI至上”关键是提升科研细分评价能力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破除“SCI至上”关键是提升科研细分评价能力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破除SCI(包括文科的C刊、核心期刊)至上的错误科研评价倾向,继续受到关注和热议。笔者以为,对此的讨论应从“是否应破除”深化到“如何破除”的层面,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操作性解决办法。而其最关键的是提高科研管理部门的科研细分评价能力,也就是运用复杂性思维,依据评价对象和目的不同,选择和运用适合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论文评价无疑是最重要的评价方式之一,但有其适用范围。有些科研工作重在实绩,成果涌现在田间地头、厂矿车间,或表现为文化艺术产品创造,可能参考和凝结了许多论文成果,但它本身无法也无需用论文表达。 在适用论文评价的领域,也依然有“细分”的必要。除了充分考虑不同学科的特点之外,还应注意到基础研究和创新研究有较大区别。创新研究往往诞生在学科交叉地带,而大部分学术期刊根据现行学科体系设立,这就容易造成跨学科研究的论文发表难,故应充分考虑创新研究的特点,一文一议,对论文质量进行多学科专家“会诊”。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要把对科研工作者的综合能力的评价和对某项课题承担能力的评价区分开来。有的高校,只问论文刊发的刊物是否“核心”,不问文章内容;另一些高校,又要求发表具体专业的论文,科研评价时才“算数”。前者或是科研管理的懒政,或是应付各种考核、排名的无奈之举;后者限制了学者的研究兴趣,扼杀了思想火花的迸发,事实上,高精尖的研究成果,往往有赖于有着广博兴趣的大脑。一位地质学专业的学者,如果凭真本事在文学核心期刊上发表了论文,恰说明这位学者文理兼修、综合学养较高。不过,如果他以若干篇文学论文为依据,申请地质学的科研课题资助,那就需要认真考量,一题一议,合理研判申报者是否具备完成课题的学术储备和能力。 科研评价具有强大的引导力。只有评价细分,引导才能精准,真正评出成果、评出人才。这就要求科研管理部门把评价当作一门科学来看待,尊重科研规律。从事科研评价者未必是全能的专家,却应成为善于品鉴的“美食家”。如此,科研人员才能安心工作、展现成果,实现人生抱负、奉献国家社会。 胡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