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天桥区科协到山东省农药科学研究院调研鬼附身

天桥区科协到山东省农药科学研究院调研

为贯彻落实区委“向人民汇报”工作要求,11月18日下午,天桥区科协主席王警宇、副主席乔廷广、桑梓街道办事处农委主任田红军一行四人到山东省农药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农研院)调研,并征求意见建议,农研院院长左伯军、副院长刘敬民陪同调研。在座谈会上,王警宇主席首先介绍了天桥区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区科协今年以来开展的重点工作,并结合当前区人才办开展的“人才政策宣讲月”活动向农研院领导作了重点介绍,并就天桥“十四五”规划向院领导征求建议意见。随后,桑梓街道办事处农委主任田红军介绍了桑梓店街道农作物种植情况,就目前桑梓部分农户在作物种植方面遇到的病虫害、农药残留等方面的问题与农研院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农研院左伯军院长介绍了农研院人才建设、科研工作等基本情况,通过本次调研,加深了科协与科研院所的相互了解,双方就科普惠农服务、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达成共识,今后将结合各自优势进一步开展合作,农研院左伯军院长表示,农研院将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发挥科普惠农的特长,为天桥区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来源:济南市科学技术协会】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堪坏得之

山东省农科院又成立10个产业技术研究院

6月12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第二批十大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济南成立。第二批十大产业技术研究院包括: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鲁花)花生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诸城)生猪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济南)玉米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惠民)香菇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北方茶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水控农发集团棉花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沂源)智慧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蓝海)畜禽健康养殖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成武)高端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高青)蚕桑产业技术研究院。此次,距省农科院首批十大产业技术研究院亮相不过短短两个月时间。加上提前批等,截至目前,省农科院联合地方政府、农业龙头企业,已建设25个产业技术研究院。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李长胜表示,成立产业技术研究院是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举措,也是落实省委“重点工作攻坚年”改革攻坚行动,科技支撑我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举。通过联合农业龙头企业和地方政府,省农科院进一步优化科研力量布局,加快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真正解决科研与生产“两张皮”的问题。聚焦产业、企业急需解决的难点、堵点,集中攻克一批现代农业“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全面高效推进科研攻关,带动农业产业腾飞。第二批十大产业技术研究院简介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鲁花)花生产业技术研究院:由省农科院与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围绕制约花生产业质量效益提升和品牌价值提升等关键难题,开展品种培育、高效生产、油脂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营养与安全、标准质量和公共检测检验等工作,做优做强花生品牌,科技支撑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2,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诸城)生猪产业技术研究院:是由省农科院与诸城得利斯集团合作建设。立足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疫病分子诊断研发、疫病预防控制、生猪高效绿色养殖和质量安全与标准等工作,全面提升诸城市生猪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培优培强诸城生猪产业品牌。3,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济南)玉米产业技术研究院:由省农科院联合山东粮好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菱花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饲料行业协会等10家单位合作建设。针对黄淮海夏玉米研发、生产、加工利用等各环节存在脱节、种植效益低下、质量问题多发等问题,从全产业链条的视角加强合作研究,聚焦玉米食用和饲用两大价值进行品种创新研究;以绿色、安全、高效为目标,开展玉米种植技术的集成创新研究;开展玉米种植模式和组织模式创新,打造创新典型。4,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惠民)香菇产业技术研究院:由省农科院与山东乾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围绕香菇产业菌种质量不稳定、栽培和加工技术落后等问题,联合开展种源维护与复壮、良种优繁、栽培设施创新、标准化栽培、多样化产品加工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应用,培优培强“惠民香菇”农业品牌,科技助力惠民香菇产业高质高效发展。5,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北方茶产业技术研究院:由省农科院与青岛正礼茶业有限公司和青岛市崂山区茶文化研究会合作建设。针对北方茶叶标准化程度较低,特征性品质指标不明,产品工艺挖掘不精,品牌竞争力不高等问题,着力构建以北方茶叶特征品质为生产导向的技术体系,开展品种改良,全程质量控制及标准化,特征性指标挖掘,智慧茶园与信息化建设以及品牌创建与提升等工作。6,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水控农发集团棉花产业技术研究院:由省农科院与山东水控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围绕提升棉花产业竞争力、科技支撑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棉花种质创新、育种技术研发及新品种选育、育种基地建设提升、棉花产业咨询、人才培养、国际市场开拓等工作。7,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沂源)智慧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由省农科院与山东中以现代智慧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建设。面向沂源县优势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发展需求,针对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智能化管控手段不足等问题,重点开展农业大数据、农业物联网、水肥一体化、质量安全追溯、果品精选分级、智能化田间作业装备等研发和推广应用工作,着力打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智慧农业发展模式。8,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蓝海)畜禽健康养殖产业技术研究院:由省农科院与山东蓝海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聚焦山东蓝海股份有限公司畜禽饲料效率低、疫病防控技术体系不健全、养殖品种单一、养殖环境控制技术落后、养殖粪污处理技术缺乏等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开展畜禽高效饲料、疫病防控、新品种培育、养殖环境智能化控制、粪污肥料化、种养结合等技术研发工作。9,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成武)高端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由省农科院与成武县人民政府、山东汇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针对山东农药化工品种落后、清洁生产水平低、自动化连续化程度不足、高端化工人才匮乏等问题,以加快科研成果研发、转化、应用、推广为抓手,以创建科学高效灵活的机制为保障,集聚激活各方优势资源,推进我省高端化工产业健康发展。主要开展绿色合成、流动化学与微反应技术、化工副产物资源化、化工工艺过程风险评估、智能装备及信息化、品牌战略等工作。1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高青)蚕桑产业技术研究院:由省农科院与高青县人民政府,高青和润丝绸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以培优培强“高青蚕桑”产业品牌为目标,立足于提升高青县蚕桑产业的质量效益竞争力,重点实施果桑和饲料桑新品种选育推广、栽培与高效管理技术、家蚕人工饲料与省力化健康养殖体系、蚕桑系列保健产品研发与加工技术等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科研攻关,旨在融合开展品牌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建设、机械化、智慧农业等工作。(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亚楠 通讯员 李才林)

绫野

南开—绿业元农业提质增产研究院揭牌

南开—绿业元农业提质增产研究院日前揭牌成立。研究院由南开大学与绿业元集团合作共建,将通过校企合作构建产学研创新体系,聚焦农业科学前沿,开展应用基础科学和关键技术研究,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产,助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将充分利用南开大学在化学学科、植物保护学科、生命科学等学科优势和绿业元集团的生产、推广和市场反馈优势,以作物提质增产为导向,基于对植物生长发育分子机制的理解,在作物生长的全周期开展应用基础科学研究,探索提高作物的整体光合能力、调控营养运输和产量性状形成的关键节点、提高收获指数、增强逆境抗性等。绿业元集团公司始建于1989年,是从事农药研发、生产、营销的专业化公司,位居国内行业前列。【来源:南开大学】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春之梦

专注生物农药研发 服务绿色农业发展——记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室主任刘锦霞

刘锦霞 女,研究员。1997年毕业于兰州大学药学院(原兰州医学院药学系),现任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生物农药和生物土壤改良剂新资源发掘、新产品研发及其规模化生产、应用技术研究。2013年入选“陇原青年创新人才扶持计划”,2015年获甘肃省科学院优秀工作者, 2018年获甘肃省科学院建院四十周年优秀工作者。2019年入选甘肃省科学院“科苑人才”培养计划,师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吴孔明院士做访问学者。刘锦霞(中)在榆中进行马铃薯病虫害诊断与绿色防控技术交流指导本报记者 武文宣 栗金枝她是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情系我省“三农”事业。她是绿色高效农业的守护者,她心系民生福祉。10多年来,她带领创新团队成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测数据、做记录、搞研究,脚步遍及陇原大地。她心无旁骛,潜心科研,用一款款生物制剂和一个个综合防治技术为我省绿色高效农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她就是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室主任刘锦霞。在第三届甘肃科技博览会上,刘锦霞(左二)向领导嘉宾推介省科学院的科技成果志存高远 把科研论文写在陇原大地1974年10月出生的刘锦霞是甘肃镇原人,从兰州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甘肃省科学院工作。10多年来,她不忘初心,全身心投入农业科研生产。她克难攻坚,带领创新团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长期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力争做到有目标性的研发,有实践验证的农业科技成果。”这是刘锦霞对自己和团队成员提出的追求目标。无论是烈日暴晒,还是刮风下雨,总是能看见她和创新团队成员忙碌的身影。长期的野外工作,让她白皙的脸庞晒黑了,细腻的皮肤也粗糙了。“刘锦霞主任把生物农药的优势特征与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求做到了无缝契合,得到了当地技术服务部门和生产经营者的认同,为我省绿色农业发展做出了贡献。”采访中,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所长王治业告诉记者。刘锦霞(右二)在玉门市人参果有机生产技术方案交流“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导向,关注甘肃农产品安全、土壤和作物健康,以服务品质提升、效益提高和绿色发展为使命,谋求生物农资产业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这是刘锦霞从事生物农药和生物土壤改良剂研发工作的初心,也是她一直以来坚持的工作宗旨。近年来,刘锦霞共主持和参与完成省、市级关于相关科研计划项目30多项,多项技术成果在甘肃各地得到广泛应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她和团队成员在《微生物学通报》《植物保护》《中国生物防治学报》和《Molecules》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据悉,刘锦霞在多效生物农药新资源、新制剂领域发明专利获中国授权7项。《关于茄科蔬菜主要病虫害生物防治研究与示范应用》还获得2018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辛勤付出,刘锦霞在多效生物农药研究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果,真正把科研论文写在了陇原大地。” 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杨晖说。刘锦霞(右)和同事在青海盐碱地采样深入钻研 为特色农产品生产保驾护航作为一名基础科研人员,刘锦霞始终把“创新”这一理念贯穿于科研工作。“我们从生物农药源头创新开始,在我省干旱土壤、高盐土壤、高山草甸和特色植物中深入挖掘具有甘肃特色的生境生物农药新资源,力求为我省生物农药产业化发展奠定自主知识产权尽一份绵薄之力。”刘锦霞说。多年来,刘锦霞以甘肃农作物常发病虫害为目标,筛选出了大量具备植保功能的多效菌株和天然活性物质。记者了解到,在基础科研上,刘锦霞对其中生物活性强、传代稳定的20多株生防菌、10多株土壤修复菌和2种天然产物复合物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优质多效生物农药资源除了具备高效杀虫、抑菌活性外,还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抗逆能力、改善连作土壤生态系统和增产提质等多种活性功能,且在甘肃农业环境中应用效果好,原料充足,是具备良好市场开发前景的优质生物农药新资源。” 刘锦霞介绍。为了能让这些新资源在生产实践中发挥更强大的作用,为我省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保驾护航。刘锦霞和团队成员通过对生产一线的深入调研,她们发现我省现代农业生产中病虫草害的发生严重影响到经营收益。针对病虫草害的发生现状和防控需求,她大胆的提出“室内试验—田间应用—总结推广”的模式。经过反复磨合,不断完善,根据我省高原夏菜、马铃薯、瓜果等特色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及其繁衍生息和危害特性,研发了系列适宜甘肃特色农作物病虫害防控需求的生物杀虫剂、生物杀菌剂和多效生物土壤改良剂及其配套综合绿色防治技术。记者了解到,刘锦霞团队研发的生化制剂对目标农作物的枯萎病、根腐病、疫病等主要真菌病害和温室白粉虱、各种蚜虫、小菜蛾、粘虫、蛴螬、针虫等主要植物害虫的平均防效均在70%以上,与现在常用的化学农药防效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我们研发的生化制剂产品同市场上同类生物农药相比,具有特性突出,其作用方式多样,病虫害不易产生抗药性,长效无污染,环境相容性好,功能多样,应用成本低,防控效果好的优势。” 刘锦霞一边介绍自己团队研发的生化产品,一边信心十足地说,“我们不仅在产品上做文章,还要在配套技术上下功夫。我们研发的生物杀虫剂、杀菌剂、土壤改良剂不仅适应现代农业应用市场的需求,开发前景也十分广阔。”刘锦霞(右)进行马铃薯晚疫病及其新技术防效调研合作创新 让新技术在应用中开花结果刘锦霞常说:“生物农药和生物土壤改良剂研发是一个典型的多学科交叉领域,需要广泛合作,协同创新。”为此,她非常重视团队建设。在日常科研工作中,刘锦霞根据每个团队成员的专业特长和能力分配重点研究方向。经过多年努力,目前该创新团队有骨干成员8名,其中3名80后副研究员,3名助理研究员和1名研究实习员,形成了一支人才结构相对合理的生物农药和生物土壤改良剂研发团队。为了进一步加快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步伐,刘锦霞带领的创新团队与从事专业基础研究、新产品开发、生产及应用的各类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 2012年,刘锦霞与中科院兰州分院化物所邸多隆研究员团队合作开展了“中科院全国科学院联盟专项项目之‘甘肃特色生物农药植物资源发掘及生防新制剂开发’”,在生物农药资源创新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她与兰州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肃农业大学以及兰州大帝长城肥料有限公司等进行了广泛合作,从人才培养到项目协作,全面提升其团队的创新能力和研发实力。“预防为主、免疫诱导、综合防控”是多效生物农药的特性,它符合现代绿色植保理念,是顺应全球粮食、生态和环境安全需求而存在的新事物,认知需要过程,我们科研人员有义务参与这个过程。”刘锦霞总是这样对她的团队成员说。2009年以来,她带领创新团队在榆中、玉门、白银、武威等地建起了农资新产品、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和合作团队,进行了大面积的系列多效生防新制剂和以生物防控为主的综合绿色防治技术示范应用。为当地培养了一批农作物病虫害综合生物防控技术骨干,提高了当地农业经营者绿色防控与科学种植的技术和认识。“刘锦霞团队在技术示范区的化学农药用量减少70%左右,化肥用量减少50%以上,克服了有害物质在农产品上的残留, 平均增产率达到6.8%以上,真正实现了农产品的提质增产,同时大大降低了环境污染,保护了天敌和生态环境。”采访中,王治业说。刘锦霞(右一)在白银马铃薯药害调研与生物防控技术交流。谈到未来的发展,刘锦霞说:“要促进甘肃生物农药产业快速发展,我们的工作还远远不够,需要集聚甘肃的高校、科研单位、相关企业和农技部门等各方力量,联合建立‘甘肃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控技术产业联盟’,形成群体优势,协同发展,共同推进甘肃绿色生物农资工业和高品质特色农业产业健康发展。我们的事业任重而道远,在我省绿色农业高效发展的路上,我们会一如既往,不忘初心,继续为甘肃生物农药产业和农产品安全尽心竭力!”(转载于《甘肃科技报》2020年6月5日)【来源:中国甘肃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第五日

新安创新研究院通过“农药登记试验单位”资质认定

10月9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第343号公告,批准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等11家单位为农药登记试验单位,有效期为五年。这意味着新安创新研究院已成为农业农村部认可的农药登记试验单位,即可承担认定范围的农药登记试验,并可对外承接业务。试验范围包括:产品化学试验、理化性质测定试验、产品质量检测试验、储存稳定性试验。2017年6月《农药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农药登记新政实施以来,登记试验单位数量稳步上升。自2018年9月26日公示第一批认定农药登记试验单位起,截止目前,全国通过产品化学试验、药效试验、毒理学试验、残留试验、环境影响试验资质认定的单位共230家,其中产品化学试验单位资质40家,包含本公司在内的浙江省试验单位有6家。筹建篇2018年初,新安启动“农药登记试验单位”项目筹建工作,设置在位于临安青山湖的创新研究院。3月,创新研究院开始做前期调研工作,前往省内各GLP单位咨询建设要求,调研初期便意识到第一个大难题就是人。当时创新研究院刚成立落户临安不久,能纳入GLP体系的分析技术人员加上管理人员只有5名,新人多,还有2个是待产妈妈,而体系要求QA、SD、试验人员、样品管理、档案管理人员是必设岗位且要求专职。后经多方协调沟通,项目组将技术中心所有分析资源进行整合,终于在2018年7月凑齐了必备岗位人员,组建了以何军光和佘慧玲带头的14人项目团队。人是凑齐了,可怎么做仍是一头雾水?需要制订哪些体系文件?场地怎么改造设计,做到和研发体系的物理隔离,怎么做到从接样到称样保证试验路径的无污染?资质认证必备试验仪器有哪些?哪些可以调用,哪些需要新增?岗位怎么设置最经济合理?职责都有哪些?怎么解决认证工作和研发工作的冲突,以及两地办公的矛盾?一桩桩一件件,对照《农药登记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大家把条款揉碎了掰,掰碎了揉,抽茧拨丝,终于把组织机构、岗位职责、场地设施、仪器和试验、体系制度、人员培训这些基本要素给理清楚,搭建好了体系架构。试运行篇2019年1月,农药登记试验单位建设项目已具雏形,并立即启动了第一个练兵试验项目,按照体系开始试运行。过程中也不断发现问题,不断修订完善体系文件,优化组织架构,培训各项管理规范文件,提升试验操作技能,新增仪器设备,改进试验场所,规范废弃物处理等,农药登记试验能力在试运行过程中得到很大改进和提升。2019年9月末,创新研究院向农业农村部第一次提交申报资料,却迟迟没有等到现场审核通知。失败在意料之外,整个团队顿时陷入了困境和焦虑,问题在哪?我们重新把资料拿出来一遍遍再分析,找逻辑,对规范,查记录,理职责,终于找到问题所在。有了深刻的教训后,团队重新出发,以更加认真踏实的态度投入到建设工作中。经过近两年的悉心筹备和运行优化,创新研究院建立了完整的标准操作规程(SOP)体系,现行有效SOP总计136个、配套记录表格267个,涉及组织、人员、档案、设施设备、试验项目、被试物和标准物质、三废处置等全程管理和追溯,至2020年4月创新研究院按照体系要求开展了14项练兵试验,覆盖申请试验范围的所有指标。期间参与农业农村部组织的质量检测能力比对试验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同时也提升和验证了团队的试验能力。技术评审篇2020年4月末,创新研究院第二次向农业农村部递交了申请材料,因为有了第一次的挫折和反思,大家以更加谨慎、认真的态度去编写、审核和修订,对资料内容一字一句斟酌,反复推敲逻辑关系,咨询相关部门和专家意见,足足准备了如字典般厚的5项材料,汇聚了近两年的心血。6月初,研究院接到农业农村部通知,公司通过了资料审核环节,10天后将开展现场检查。接到通知那天大家喜忧参半,一方面感觉进度比预计的还快,担心没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大家一直等的就是打这场硬仗,也巴不得尽早审查。接到通知后,大家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准备工作,从接到通知起就开始了无休息日状态,所有人都投入到5+2、白加黑的12天备战工作中。6月18至20日,农业农村部审核专家通过现场环境设施考察、试验考核,查阅档案,演示及问询等方式对农药登记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273项符合性内容逐一进行了考察评审,并对公司农药登记试验体系运行情况、人员素质、工作态度、检查配合程度等方面予以高度评价,对其中的不足之处也提出了整改意见。7月上旬,研究院及时完成整改并提前半个月提交了整改反馈报告,两个月的期盼终于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有了佳讯。项目建设彩蛋彩蛋一:GLP实验室建设项目从提出到落地,像极了孕育的过程,历尽艰辛和喜悦,同时项目建设过程也见证了4位可爱宝宝的诞生以及4位母亲的身份转换和职场奋斗,所以大家一直开玩笑的说GLP是个有魔性的项目。彩蛋二:疫情期间居家办公,没有阻挡我们体系优化的脚步。团队于2月共组织线上培训19次,进行了SOP体系和质量管理规范相关文件的系统培训,并组织培训考核,整个居家办公的培训效果超出预期,还保障了团队的密切交流与沟通。此外,还制定了清晰的岗位工作流程图(共16个岗位),可保证工作交接平稳过渡,保障体系的正常运行。彩蛋三:现场检查之前,一直以为现场考核样会选自己库里的样品,万万没想到检查组老师“调皮”的自己带样品来进行盲样考核。因为不知道样品相关信息,预处理方式用常规方法做出平行性达不到要求,说不急是假的,所有人沉下心一起分析调整预处理方法,再测试终于达到要求,为了确认结果,多次重复测试,终于得到了大家都认为满意的结果,而这时已经凌晨2点了,那一晚紧张过后的相视一笑,留在了我们所有人的心里!彩蛋四:由创新研究院和作物保护研发中心两个研发部门分析人员组成的14人团队跨部门合作历时近两年,相互学习、相互理解,克服各种困难,以老带新,各展所长、各司其职,在成功获得资质认定的同时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豆豆侠

省农业农村厅与北京中农生态农业科技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省农业农村厅与北京中农生态农业科技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发展“中医农业” 赋能产业升级本报海口4月13日讯 (记者 陈雪怡 罗霞 苏庆明)在4月13日举行的海南自由贸易港2021年(第二批)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中,省农业农村厅与北京中农生态农业科技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中医农业产业为平台,推动海南绿色农业健康发展。何谓“中医农业”?就是将中医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农业领域,实现现代农业与传统中医的跨界融合,优势互补,集成创新。“中医农业”可以减少化学农药、化学肥料、化学饲料添加剂以及各种抗生素、激素的使用,有利于动植物健康生长、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原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海南中医农业研究院筹委会常务副主任林定根研究员表示,面对越来越注重绿色健康的社会饮食消费需求,海南农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发展“中医农业”是途径之一。根据协议,北京中农生态农业科技研究院将积极联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及全国相关农业科技院校中与“中医农业”研发工作相关院士、专家、高级科技人员(种植业、养殖业与农业经济与发展、农业信息、食物与营养发展、农产品加工、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等),推动创建海南中医农业(产业)研究院。【来源:海南自由贸易港】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邹平农药公司与南开大学合作成立“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产学研基地”

4月12日,“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产学研基地”揭牌仪式在邹平农药公司举行。南开大学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席真,邹平市委副书记王东,副市长刘志峰,邹平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刚,黛溪街道党工委书记郭辉,黛溪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段振强,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二级主任科员宋元兵,邹平农药公司董事长石岩及相关负责同志参加揭牌仪式。席真表示,南开大学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将充分利用自身人才和科研优势,与邹平农药公司在农药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开展深入广泛的合作,充分发挥产学研基地的作用, 促进农药行业发展,实现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刘志峰在致辞中表示,南开大学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邹平农药公司在农药研发生产领域都处于国内顶尖地位,本次强强联合成立产学研基地,必将更好地整合各方优势资源,进一步强化全市农药产品技术领域研发生产水平,增强农药产品和企业竞争力,带动区域涉农行业提升。邹平市将对产学研基地后续运营提供最大支持,共同为科技进步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张迅雷)【来源:滨州传媒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男人心

山东农业大学农药环境毒理研究中心获批农药登记试验单位

齐鲁网8月3日讯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消息,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登记管理办法》《农药登记试验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日前,经资料审查、现场检查和综合评审,农业农村部批准山东农业大学农药环境毒理研究中心为农药登记试验单位,有效期五年。

蝃蝀

2019中国农药行业销售百强企业榜单出炉:百强企业总销售额达1718.09亿元(附榜单)

中商情报网讯:5月15日,2019中国农药行业销售百强企业榜单出炉。据榜单显示:安道麦股份有限公司以238.75亿元的销售额独占鳌头,北京颖泰嘉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以61.74亿元和58.83亿元的销售额,位居榜眼和探花之位。据数据统计,2019中国农药行业销售百强企业总销售额达1718.09亿元,同比增涨11.47%;位列榜单前十企业2018年销售总额达667.04亿元,同比增涨9.50%,占百强销售总额的38.82%。此外,在百强排行榜上,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达56家,较上年增加6家。据榜单显示,2019中国农药行业销售百强企业的入围门槛为4.04亿元,与去年相比,提高0.165亿元,同比增涨4.26%。以下是2019中国农药行业销售百强企业详细情况:2019中国农药行业销售百强企业榜单数据来源:CCPIA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4年中国农业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采芑

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一批农药登记试验单位认定名单

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一批农药登记试验单位认定名单,包括南通大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等26家申请单位。 序号申请单位名称拟认定试验范围1南通大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毒理学试验(急性毒性试验)2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药效试验(农林用农药试验(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3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化学品毒性评价所毒理学试验(急性毒性试验)4湖南文谱检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残留试验(农作物残留试验(室内检测、田间试验))毒理学试验(暴露量测试试验)5湖南禾益作物科学有限公司药效试验(农林用农药试验(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6山东省农药科学研究院测试中心产品化学试验(产品质量检测/储存稳定性试验)环境影响试验(生态毒理试验(A类))7辽宁千一测试评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毒理学试验(急性毒性试验、重复染毒毒性试验、特殊毒性试验、代谢与毒物动力学试验)8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药效试验(农林用试验(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9山东农业大学农药环境毒理研究中心环境影响试验(生态毒理试验(A、B4、B5、B6))10石家庄市博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残留试验(农作物残留试验(室内检测,田间试验)) 环境影响试验(生态毒理试验(A、B6))11北京科润天朗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环境影响试验 (生态毒理试验(A、B4)、环境归趋试验(A))12北京颖泰嘉和分析技术有限公司产品化学((全)组分分析试验、理化性质测定试验、产品质量检测/储存稳定性试验)环境影响试验(生态毒理试验(A、B6、B7))13北京乾元铂归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化学(理化性质测定试验、产品质量检测/储存稳定性试验)14北京依科世福科技有限公司残留试验(农作物残留试验(室内检测)) 环境影响试验(生态毒理试验(A、B4、B5、B7、C3、D类),环境归趋试验(A类)15江苏艾科姆检测有限公司产品化学试验(理化性质测定、质量检测/储存稳定性试验)16江苏中谱检测有限公司产品化学试验(理化性质测定、质量检测/储存稳定性试验)17苏州华测安评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环境影响试验(生态毒理试验(A,B2、B3、B4、B7))18南京医科大学卫生分析检测中心毒理学试验(急性毒性,重复染毒毒性,特殊毒性(致突变性试验、生殖毒性试验、致畸性试验))19江苏恒生检测有限公司产品化学试验((全)组分分析试验、理化性质测定试验)药效试验(农林用农药试验(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残留试验(农作物残留试验(室内检测、田间试验))20上海晓明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产品化学试验(产品质量检测试验/储存稳定性试验)药效试验(农林用试验(杀虫剂、除草剂))21上海启甄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代谢安评中心残留试验(代谢试验(植物代谢))22四川禾本科技有限公司药效试验(农林用药效试验(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23广东中科英海科技有限公司毒理学试验(急性毒性试验)环境影响试验((生态毒理(A、B3、B4、B5),环境归趋(A))24北京大农时代农药技术研究所产品化学(理化性质测定试验、产品质量检测/储存稳定性试验)25北京凯米亚科技有限公司毒性试验(暴露量测试试验) 26广西思浦林科技有限公司环境影响试验(生态毒理试验(A、D);环境归趋试验(A))(文章来源:种植业管理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