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全球农化市场信息周报20210406谨于去就

全球农化市场信息周报20210406

01国际市场亚太动态印度最高法院任命的负责研究三项有争议的新农业法律的委员会已于3月19日以密封盖章的形式向最高法院提交了其报告,现在将由法院决定未来的行动方针。此前,农民一直在抗议,以寻求废除新德里边界的这三项有争议的农业法。为促进农场机械化,印度特兰甘纳邦政府正在实施一项新计划,以补贴价向农民提供农场设备。州政府的目标是在未来三到四年内将州的农业机械化程度从现有的45%提高到90%。日前,泰国农业经济办公室透露,今年第一季度泰国农业经济比去年同期增长1.4%,主要原因有2020年下半年累计降雨量增加,农民种植增加;各种农产品价格有上涨趋势,刺激农民扩大生产;泰国政府推行的扩大在线和离线销售渠道、针对受疫情影响的农民的补救措施等,使农民能够持续生产。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泰国农作物生产增长了3.6%,产量提高的主要作物包括水稻、淡季稻、甘蔗等;畜牧业生产增长了0.5%;受新冠和市场消费需求影响,渔业生产缩减了7.3%;农业服务业增长0.7%。预计今年降雨量将超过去年,受生产技术提高、新冠疫情改善及经济复苏等因素的影响,今年泰国农业总产值将比去年增长1.7-2.7%,预计2021年的农业GDP将比去年增加1.7-2.7%,所有产业包括农作物、畜牧业、渔业、农业服务和林业,都有增长趋势。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农产品市场开发和加工局称,2021年2月茶叶出口额约达8,000吨,创汇1,400万美元,前2个月茶叶出口量达1.7万吨,创汇2,900万美元,出口量下降1.6%,但出口额同比增长11.1%。新西兰环保署正在就16种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物质的使用征求公众意见,其中包括已在该国停用的农用杀虫剂。16种AIS的完整列表包括:恶虫威,西维因,毒虫畏,蝇毒磷,杀螟硫磷,倍硫磷,伐虫脒,呋线威,马拉硫磷,甲硫威,灭多威,胺丙畏,残杀威,双硫磷,杀虫畏和硫双威。评论截止日期至5月28日。拉美动态巴西2020年农化品的进出口双降。据巴西精细化学品协会 Abiquim称,进口额至52.57亿美元,同比下降2.2%;进口量668,386吨,同比下降5.8%。农化品的出口额3.275亿美元,同比下降10.9%;出口总量为47,067吨,同比下降约5%。该协会将价格下跌主要归因于巴西货币的贬值。据咨询公司Spark Smarter Decisions最近发布的BIP(Business Intelligence Panel)调查报告,按美元计算,巴西甘蔗用农药的贸易量下降了3%。这是这一市场连续第二次下滑,2019年与上年相比下跌2%,价值14.42亿美元。但若以巴西货币计算,销售额却增长了9%,从55亿雷亚尔增至59亿雷亚尔。此外,甘蔗种植面积减少了13%,相当于2020年全国总耕地面积的15%,达138.5万公顷。巴西国会议员将对有关生物作物保护产品生产法规的拟议变更进行评估,包括供农民自用产品。该法案将生物投入定义为植物,动物或微生物来源的产品,过程或技术,旨在用于农业,水生或人工林产品的生产,储存和加工,涉及对生长和动植物的发展有利的微生物控制剂。该立法还将就生产用于农场或自用的生物防治产品制定详细规则。生产必须在专门的工厂加工,并且这些物品不能用于一般销售。阿根廷油料工业商会(CIARA)和谷物出口商中心(CEC)表示今年第一季度农产品出口的累计外汇收入达到67.24亿美元。其中,3月份的收入327.73亿美元,是过去18年的统计数据以及阿根廷农工业出口整个历史的记录。此外,比2月增长了53.22%,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60%。阿根廷农业部通过农业市场秘书处组织了一次网络研讨会,以分析“2021/2022季小麦市场前景”。农业市场部副部长Javier Preciado Patino表示,预计播种面积将超过700万公顷。在巴拉圭与台湾大豆贸易中断5年以后,巴拉圭粮食和油籽出口商和营销商协会(Capeco)3月24日与台湾植物油制炼工业同业公会(TVOA)召开视频会议,双方代表就台湾恢复采购巴拉圭大豆问题进行了沟通与探讨。秘鲁计划与全球知名车厘子生产出口商开展竞争,并计划今年10月向中国出口首批样品车厘子。据智利水果出口商协会(ASOEX)的数据,智利是南美地区主要车厘子出口商之一,在2020—2021季,智利对华出口车厘子33万吨,同比增长43%。智利大学农业科学学院植物健康系Marcela Esterio教授领导的一项研究确定了葡萄种群中主要灰霉病菌的突变类型,并确定了其对杀菌剂的耐药性。这项工作使种植者能够了解耐药突变体的不同侵袭性和相关的代谢成本,这反过来又有助于为主要葡萄种群选择最有效的杀菌剂。欧洲动态欧亚经济委员会理事会正式通过法令:拟在联盟成员国之间建立农产品快速供应小组以备不可抗力状况发生,从而保障联盟农业食品系统的稳定性。据悉,该工作小组成员包括成员国各部委以及委员会代表,职责范围涵盖农业市场方面。欧盟委员会就关于允许用于有机农作物的产品和物质清单(包括农药)的更新草案进行公开征询意见。公开反馈期开放至4月23日。清单包括农药,化肥以及清洁和消毒产品。该更新部分反映了新的欧盟有机生产法规(2018/848),该法规将于2022年1月1日起实施。许多活性成分已根据先前的有机法规获得批准,并将被转移至新法规中的清单中。此外,欧盟成员国已经提交了某些物质的档案,这些物质被授权用于有机农业。欧盟拟不延长杀虫剂亚胺硫磷的使用期限。委员会称,这一决定是因为该物质对人类和野生生物高风险。这项提议尚未由欧盟成员国投票表决。在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地区,春小麦、大麦、燕麦和豌豆等早春作物的播种工作正在进行,播种面积超过12.5万公顷。今年计划播种面积超过19.1万公顷,比去年增加10%。此外,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地区计划今年将茶叶产量提高40%。英国生态学会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咖啡浆作为咖啡生产的废弃物,可用于加速加速退化的热带土地上森林恢复。该研究结果发表在英国生态学会的《生态解决方案与证据》杂志上。北美动态近日,EPA公布了最终的有关甲萘威和灭多威生物评价草案,称这些杀虫剂可能会对许多濒危和濒危物种栖息地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EPA将需要与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服务局以及国家海洋渔业服务局(服务)进行磋商,以进一步研究这些潜在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缓解措施。美国农业部发表《预期种植报告》。今年的第一份基于农民调查的报告显示,农民打算种植9,110万英亩的玉米和8,760万英亩的大豆,这些结果均低于贸易预期。该报告还指出,农民打算种植1,200万英亩的棉花,小麦种植面积为4,640万英亩。美国农业部长Tom Vilsack近日表示,根据他与墨西哥农业部长Victor Villalobos Arambula最近的会谈,墨西哥一项关于禁止转基因(GMO)玉米进口的计划将适用于人类食品而不是牲畜饲料。长期以来,墨西哥是美国主要出口国家,据全国饲料协会CONAFAB的数据显示,去年,墨西哥饲料公司使用了约1,110万吨进口玉米,其中绝大部分来自美国。墨西哥在2020年进口了约1,600万吨,主要是转基因玉米。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的数据,2020/2021年度的世界梨产量将减少100万吨,达到2,220万吨,同比去年减少了4.5%。下降的原因是中国这些水果的收成不高:梨产量为1,600万吨,比去年减少130万吨。欧盟国家将种植230万吨梨,比去年增加28万吨。在美国,计划收获72万吨梨,比去年增加了6万吨。同时,将从该国出口11万吨产品,进口7万吨。美国农化行业协会美国植物保护协会(CLA)对美国EPA关于除草剂草甘膦对濒危物种会造成不利影响的结论提出质疑。EPA的生物学草案评估去年11月发表的论文发现,草甘膦“可能会对很大一部分濒临灭绝的物种和关键栖息地产生不利影响”。但是,CLA认为其评估方法不准确,并表示EPA并未使用草甘膦使用和施用量的最佳可用数据。在评估过程中,EPA应考虑标签限制,州和联邦的要求,缓解措施以及保护名单所列物种受益的保护方法。生物杀虫剂MiteXstream和Grizzly Creek Naturals CBD产品的制造商Digital Development Partners,Inc.宣布,内华达州已批准该公司销售颠覆性的生物农药MiteXstream。这款首次上市的产品已获美国环保署认证,专门用于防治大麻作物上的霉病和蜘蛛螨。该公司向西部其他4个州提交的申请预计将在在2至4周内获批。向加利福尼亚州和新泽西州等下一批州的申请预计将在不久后提交。非洲动态南非鲜食葡萄行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且这种趋势有望持续增长。从10年前的大约13,000公顷增加到今天的21,000公顷,尤其是2014—2018年。南非有5个主要的鲜食葡萄种植区。土壤和气候的差异使种植者能够在11月至次年5月间向国际市场供货,南非大部分的葡萄出口到欧洲和英国市场。南非农作物预测委员会将2020/2021夏季谷物和油料种子的产量预测比上个月上调了1%,至1,870万吨,而2019/2020产量季节为1,760万吨。向上的调整主要作物为玉米、大豆和高粱,而葵花籽、干豆和花生的产量估值较上月下调。乌干达农业畜牧业和渔业部呼吁农民投资鳄梨生产,尤其是哈斯鳄梨品种,因为其出口市场更大。根据国家农业研究组织的说法,海斯鳄梨今天是最推荐的种植品种,因为它们的种子小而肉厚,含油量高,且易于包装和运输,保质期长的优点。02 TOP企业动态企业动态拜耳与印度种子制造商Nuzivee Seeds Ltd(NSL)就转基因棉花种子进行的长期知识产权纠纷已达成“友好和解”。据悉,2015年生产转基因棉花种子的NSL停止向孟山都支付专利使用费,称印度法律没有授予孟山都种子专利保护。从那以后,两家公司就陷入了诉讼之中。拜耳在南非开设数字农业平台Climate FieldView。该新产品被全球20多个国家的农民使用,全球使用面积超过6,000万公顷。先正达在巴西推出了可用于大豆类的两种基于苯并烯氟菌唑和唑类的复配杀菌剂,分别是Mitrion(苯并烯氟菌唑+丙硫菌唑)和Alade(苯并烯氟菌唑+环丙唑醇+苯醚甲环唑)。公司表示,这种复配在巴西是新颖的,可用于防治复杂的大豆病害,且这两种产品都将采用Empowered Control技术,使其具有更好的粘附性、扩散性和转移性。先正达公司发布2020年业绩年报,包括作物保护,专业解决方案和种子在内的全年总收入142.8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5.2%。先正达公司的作物保护销售额107.33亿美元,同比增长6.1%。种子和性状销售额下降了3.6%,为31.93亿美元。从产品类别看,2020年除草剂销售额37.84亿美元,同比增长7.0%;杀菌剂34.38亿美元,同比增长5.2%;杀虫剂销售额20.98亿美元,同比增加1.6%。由先正达集团中国先正达植保和河南省新豫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先正达“满益佳”上市启动会在郑州召开。“满益佳”是先正达集团最新推出的一款三元复配杀菌型种衣剂,有效成分包括咯菌腈、噻菌灵和精甲霜灵。除了防病方面的效果,“满益佳”还可促进根系健康强壮、提高成苗率,促进苗齐苗壮,减少小苗,促进增产增收。巴斯夫与美国农业生物技术公司AgBiome签署协议,巴斯夫将一种新型生物杀菌剂Howler引入欧洲以及中东和非洲(EMEA)主要国家的市场。此次合作将使巴斯夫成为Howler在该地区的独家分销商,同时帮助巴斯夫进一步开发和注册该产品。两家公司预计将于2024-2025年在某些国家/地区首次推出。巴斯夫推出了新的数字工具Grow Smart Advantage,该工具可以帮助农民计算作物保护投资成本。用户按要求输入其所在的州,然后输入有关农作物、面积和投入的详细信息,并选择他们需要的杂草控制和植保计划。基于此信息,Grow Smart Advantage工具可以计算出BASF产品与竞争产品的性价比。巴斯夫的除草剂Zia SC(日本组合化学的砜吡草唑)在加拿大扩展标签,可用作物包含马铃薯。该产品已经得到正式认可的在该国防治主要的一年生草和阔叶杂草,例如鹰嘴豆、玉米、旱豌豆、小扁豆和大豆等农作物中的杂草。科迪华和Ginkgo Bioworks公司签订一项多年协议,利用合成生物学来设计农作物保护技术。这次合作将科迪华的天然产品发现知识和农业专业知识与银杏广泛的细胞工程平台和DNA代码库相结合。这项合作旨在为农民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以对抗入侵性害虫和不断演变的耐药性挑战。安道麦发布2020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444,833千元,同比增长3.2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2,753千元,同比增长27.33%。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023,015千元,截至2020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1,353,752千元。美国环保署已批准更新安道麦Mastercop杀真菌剂/杀细菌剂的标签,此次更改尚待各州的审批。Mastercop是一款已获OMRI认证的产品。其更改后的标签内容包括可采用化学灌溉方式使用;用于专为收获种子而种植的作物,以及在许多已纳入标签的作物上增加灰霉病和霜霉病防治功能等。Nufarm将其全部生物制品纳入NuBio umbrella品牌旗下。NuBio产品阵容目前包含超15种产品,生物刺激素Go K Up也将在第一季度加入此阵容。Go K Up是氨基酸和氧化钾(K2O)的平衡混合物,有助于提高柑橘类水果和橄榄的产量。除Go K Up外,Nufarm的其他几款生物刺激素、生物杀虫剂和生物杀菌剂目前正在接受广泛的评估。03 国内市场行业动态2021年3月30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视频会。会议强调,当前,春耕生产从南到北陆续展开,正值小麦条锈病防控关键时期,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保障粮食安全和病虫害防控的总体部署,早谋划、早准备、早防治,创新方式方法,工作抓实抓紧,措施落细落小,坚决打赢“虫口夺粮”攻坚战。全国农技中心发文表示,2021年预计蝗虫发生接近常年,其中,东亚飞蝗、亚洲飞蝗、西藏飞蝗中等偏轻发生,北方农牧区土蝗总体中等发生,局部可能出现高密度蝗情,黄脊竹蝗在云南边境地区存在暴发可能性。科技部近日批复支持北京建设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据了解,这是全国农业领域首批启动建设的3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之一。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将由先正达集团牵头,联合有关高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等共同组建,打造产学研科企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联合体。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登记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经技术审查、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评审,批准河南瀚斯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等67家企业的74个农药产品登记(非新农药),江苏辉丰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等25家企业的30个农药产品登记变更,颁发《农药登记证》。根据《行政许可法》《农药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将审议通过了申请登记的143个农药产品、44个登记变更农药产品。拟将登记的143个农药产品中,未涉及原药,无新有效成分。在登记的制剂产品中,有基于五氟磺草胺、硝磺草酮、草铵膦、麦草畏等的除草剂,基于茚虫威、氟啶虫酰胺、呋虫胺、氯虫苯甲酰胺等的杀虫剂,基于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氟吡菌胺、啶氧菌酯、噻呋酰胺等的杀菌剂。日前,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规定了564种农药在376种(类)食品中10,092项最大残留限量,完成了国务院批准的《加快完善我国农药残留标准体系的工作方案》中农药残留标准达到1万项的目标任务。新版标准将于2021年9月3日起正式实施。安徽省植保总站预计今年小麦赤霉病安徽全省大发生,其中淮北北部偏重发生,自然发生面积将达4,000万亩,需预防控制面积约8,000万亩次。淮河以南麦区防治适期多在4月上旬至中旬前期,沿淮淮北麦区防治适期在4月中旬至下旬前期。预计安徽省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总体偏重至大发生,发生程度重于上年,其中赤霉病大发生,穗期蚜虫偏重发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中等至偏重发生,其他病虫害偏轻及以下程度发生。企业动态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实施联合重组,新设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新公司,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整体划入新公司。江山股份拟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福华通达股东持有的福华通达全部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据悉,江山股份已于2021年3月29日与福华通达的控股股东福华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嘉丰国际署了《资产购买意向协议》。与福华通达其他股东的股权收购意向正在洽谈中。奥瑞金种业与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双方将就商业化转基因玉米杂交种的开发开展合作。丰乐农化拟投资5,112万元建设年产2,400吨原药扩产及资源化利用技改项目,产品涉及精喹禾灵、烟嘧磺隆。中旗股份子公司安徽宁亿泰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25亿元的原药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建设产品包括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3,000吨/年、虱螨脲3,000吨/年、螺虫乙酯1,000吨/年、丙炔氟草胺1,000吨/年;苯嘧磺草胺1,000吨/年、苯唑草酮500吨/年、精噁唑甘草胺1,500吨/年、异噁唑草酮1,000吨/年、唑草酮500吨/年、噻虫胺3,000吨/年。转载自:中农立华国际事业部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微信公号“生物技术育种”,带你一起涨知识!

天网

基础化工行业专题:农药行业深度研究与投资策略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研究逻辑1 农药行业概况 从农药产业链环节看,跨国公司把控前端研发和终端渠道,中国企业处于 加工制造环节。农药分为创新药、仿制药、中间体、制剂,从全球范围内 来看,价值链最高的两端是创新药和制剂,国际农化巨头把控前端创新药 的研发和终端的制剂销售渠道,并且将农药、种子、化肥等捆绑销售,实 现一体化商业模式,仿制药原药和中间体环节更多选择从中国、印度等国 家来采购。中国农药企业主要集中于仿制药的生产和中间体的定制化加工, 终端制剂市场呈现分散格局。 从农药品种来看,主要分为杀虫剂、除草剂和杀菌剂。目前杀虫剂目前主 要产品包括新烟碱类、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鱼尼汀 受体作用类等。未来拟除虫菊酯类、新烟碱类、鱼尼汀受体作用类杀虫剂 有望将成为杀虫剂新的三大支柱。除草剂市场结构性变化与抗除草剂种子 密切相关,抗性种子的推广会带来相应农药需求的增长,例如抗草铵膦、 抗草甘膦、抗 2,4-D 种子的推广会带来相关的除草剂品种需求的增长。杀 菌剂的主要产品包括三大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三唑类杀菌剂、 SDHI 类杀菌剂,其中 SDHI 类杀菌剂增速较快,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之 一。 生物农药绿色、安全,近年来增速较快。相较于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对非 靶标生物影响较小,对环境相对友好,开发成本低,登记容易。2017 年全 球生物农药市值达到 33 亿美元,预计到 2025 年实现 95 亿美元市值,并 以平均年复合增长率 15%-18%的速度继续领跑植保市场增长。随着人们环 保意识和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使用生物农药种植的农产品更易受到人们 的青睐。2 跨国公司并购整合接近尾声,产业链价值重构 跨国公司完成并购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受到创新难度加大及终端一体化 服务要求提升的影响,2015 年之后,各大农化巨头的发展压力逐步加大, 相继开始酝酿整合。从 2017 年开始,国际农化巨头相继开启了整合之路, 原来的六大农化巨头整合成为四大集团。随着并购整合的完成,跨国公司 更加倾向于将资源配置在前端研发和终端渠道,而选择将原药生产环节和 中间体加工环节更多外包。 农化巨头整合带动原药、中间体供应商逐步集中,龙头企业市占率将进一 步提升。目前国内的中间体、原药行业较为分散,多数企业规模相对较小, 在承接更高订单的生产能力不足,同时受制于研发投入不足,企业跟随下 游客户的技术配套研发能力较弱,难以切入长期大量的产品供应链条之中, 随着下游客户的并购整合,其头部原药、中间体供应商亦呈现逐步整合趋 势,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印度农药产业发展迅速,但是难以撼动我国农药制造大国的地位。中国和 印度是世界两个农药制造大国。过去几年,在中国环保高压下以及中美贸 易摩擦的影响下,印度农药企业越来越多受到跨国公司的青睐,印度头部 的农药企业发展迅速。但是印度的整体化学基础设施仍然相对欠发达,其 获得关键中间体和原材料的途径也很有限,主要从中国进口。与印度相比, 我国具有化学原料门类齐全、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精细化工合成和工程建 设水平高、技术工人众多、知识产权保护趋于完善等优势,目前仍是农化 巨头选择供应商的首选国家。3 我国农药行业处于结构性调整当中,资源向头部企业倾斜 国内农药供需再平衡进行中,头部企业通过扩张抢占份额。2016-2017 年, 我国农药行业景气上行,2018 年四季度,供给侧改革接近尾声,叠加欧洲、 北美等地区气候异常导致种植季出现延迟,全球农药需求有所下滑,农药 价格步入下行周期。为提高市占率和发挥规模效应,当前拥有资金优势和 规模优势的头部企业纷纷扩产,农药行业当前处于供需再平衡的过程中,预计未来的行业整体盈利将回归合理的水平,与此同时,头部企业的优势 也将进一步突出。 环保、安全标准提高,行业集中度提升。2019 年“321 事故”之后,作为 农药大省的江苏省提升了整体行业的准入门槛,2019 年江苏农药产能在全 国占比 30%,是全国农药生产第一大省。目前农药生产厂家(包括制剂) 约 1700 个,整体市场较为分散,在政策推动以及市场自发的淘汰下,行 业集中度有望逐步提升。 登记难度增加,未来竞争趋于有序。新的农药登记政策出台之后,我国农 药原药的平均登记成本由 20 万左右上涨到 500-600 万,登记成本大幅度 提升。2019 年新登记农药数据大幅减少,只登记了 294 个产品,同比 2018 年减少了 93.5%。我们认为,随着登记门槛的提高,未来相关农药产 能难以出现以往盲目扩张的现象。4 转基因推动农药企业多元化发展 转基因推动农化巨头跨越式发展。以种子为核心,集农资、农服一体化发 展是目前农化巨头的商业模式。纵观世界农化巨头的发展历史,其共同特 征是农化巨头除了开展种子业务之外,同时开展植保业务,以前的孟山都、 杜邦先锋、先正达、陶氏益农、拜耳等既是种业巨头,又是农化巨头,而 且农化产品与种子对应,不可分割。 转基因作物对农药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农药总使用量减少,二是具有 选择性的农药使用量会大幅提高。1996-2013 年间,由于种植转基因作物, 使农药用量下降了 8.6%。但要注意的是,转基因作物不能够取代传统化学 农药,两者应该是协调运作。同样地,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可以增加选择性 农药需求的提高,例如草甘膦成长为全球第一大除草剂品种,其需求的增 长主要是来自转基因作物的推广。 我国目前转基因种植面积较低,未来具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美国、巴 西、加拿大、阿根廷和印度是世界前五大转基因作物种植国,其渗透率超 过 90%。而当前中国的转基因种植面积仍然较低,未来一旦中国政府完成 对多种转基因作物的审查,中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将有可能重复美国和 巴西快速增长的道路。 先正达集团成立,我国农药行业逐步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2017 年之后, 六大巨头先后进行了一系列超级并购,随着并购整合逐步接近尾声,我们 认为,未来全球农化行业市场将呈现三分天下的格局:美国(科迪华)、 欧洲(新拜耳、巴斯夫)、中国(先正达集团)。农药企业做大做强取决 于把控前端创新药研发和终端制剂市场。跨国公司发展壮大并不是依靠大 吨位的原药,而是不断研发新药,同时布局终端制剂,即使在专利过期之 后,仍能通过渠道和品牌优势占据大部分市场。目前我国农药企业难以通 过内生的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由央企主导的先正达集团的合并将为我国 农药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思路,我们认为合并之后先正达集团将继续发挥创 新药研发能力,尤其是适合于我国生态环境的新型农药品种,从而改变我 国在专利药上没有定价权现状。在原药生产端,先正达将通过将原药生产 环节更多外包给扬农化工等企业,逐步实现集团的降本增效;制剂环节原 先正达、安道麦和中化作物的全球销售网络有望进行深度融合,进一步深 化在全球格局下的渠道优势。我国农药行业在未来有望逐步补足创新药研 发和种子方面的短板,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发展。一、农药行业概况1.1 农药的需求较为刚性 农药的需求相对刚性。农药是指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 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控制、影响植物和有害生物代 谢、生长、发育、繁殖过程的物质。农药行业下游应用于农、林、牧、副、 渔等领域,对防治病、虫、草、鼠、害,保证农业丰产丰收、农产品贮存 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 FAO 数据,全世界由于病、虫、草、鼠害而 损失的农作物收获量相当于潜在收获量的三分之一,如果一旦停止用药或 严重的用药不当,一年后将减少收成 25-40%(与正常用药相比),两年 后将减少 40-60%甚至绝产。使用农药,有力挽回了作物产量损失,确保 农作物的稳产,从而保证了人类的粮食需求。 全球农药在 2008 年销售额是 423 亿美元,到 2018 年增长至 604.5 亿美元, 年复合增速为 3.6%。根据 Phillips McDougall 数据,2019 年全球作物用 农药销售额为 598.27 亿美元,同比下降 0.8%;非作物用农药的销售额为 78.02 亿美元,同比增长 3.5%;两者合计总销售额达到 676.29 亿美元, 同比下降 0.31%。2019 年全球农化市场之所以出现小幅下滑,主要原因是: (1)北美经历了严重的洪灾以及中美贸易战;(2)欧洲除了出现异常的 天气情况;(3)监管层对于农药采取严格的监管。(2019 年 1 月 1 日起, 欧盟将正式禁止含有化学活性物质的 320 种农药在境内销售)。 2018 年全球的农药总使用量约为 300 万吨,前五大使用量国家分别为巴西 (17.46%)、美国(15.43%)、中国(11.32%)、日本(5.55%)、印 度(5.22%),前十大国家使用量占据总用量的 70.28%。 从下游农作物用药情况来看,果蔬、谷物、大豆、玉米、水稻是农药需求 量最大的农作物,市场规模占整体市场规模的 77.4%;其中果蔬是用药市 场规模最大的农作物,占据整体农药市场规模的四分之一。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世界人口当前仍处于稳步增长的趋势,预计到 2050 年,世界人口将达到峰值 100 亿,对应的食品需求将增长 30%左右。 满足食物增长需求则需提高 70%的农产品生产效率。同时全球耕地面积资 源是有限的,农药的使用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因此预计未来农药的需求 仍将保持稳定的增长。1.2 农药是全球产业链分工的行业 农药生产环节包括中间体、原药和制剂。农药原药指由化学合成、植物提 取或着生物技术所制备的各种用来作为药用的粉末、结晶等,但无法直接 供农业使用的物质。而由这种粉末、结晶、浸膏状态的药物加工制成能直 接供农业使用的给药形式称为农药制剂。 全球农药产业链的主要盈利环节集中在前端创新药的研发和终端制剂及相 关服务环节。据相关统计,农药产业链利润分配中,制剂占据 50%、中间 体 20%、原药 15%、服务 15%。 海外农化巨头把控前端研发和终端制剂渠道。目前,农药新产品的开发主 要集中在资本较为雄厚且能够承担昂贵的开发费用和开发损失的国际农化 巨头当中。从终端制剂市场来看,四大农化巨头(先正达、拜尔、科迪华、 巴斯夫)占据全球超过 50%的市场份额,海外农化巨头把控终端制剂渠道, 原药环节选择采购的形式。 我国原药以出口为主,大部分原药销售给跨国公司,跨国公司进一步制成 农药制剂后进入终端销售环节。国内农药企业多数生产非专利农药,这里 面主要是专利已经过期的农药产品,这种类型的企业数量众多。另外,随 着国际产业分工的发展,中国、印度等国家的低成本生产优势显现,国际 农药巨头将其专利药的部分生产流程转移到低成本地区,催生了农药合同 定制生产(CMO)企业的出现,称作农药中间体企业。 我国农药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产量从 1983 年的 33 万吨上升至 2014-2016 年的 370 万吨以上,成为全球第一大农药生产国。我国原药产 量位于世界第一,原药出口比例在 60%以上。1.3 农药品种主要分为杀虫剂、除草剂和杀菌剂等 广义上,农药可分为作物保护类农药(应用于农作物保护)、非作物保护 类农药(应用于住宅用药、害虫防治等)。其中,作物保护类农药占据 88% 以上的市场。根据作用方式,作物保护类农药又可细分为除草剂、杀虫剂、 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2019 年,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市场空间 约 598.27 亿美元,其中除草剂占比 43.75%,杀菌剂占比 27.34%,杀虫 剂占比 25.32%。 按作用方式区分,除草剂分为非选择性除草剂和选择性除草剂两种。非选 择性除草剂对植物不分良莠,代表品种有草甘膦、草铵膦、百草枯等。选 择性除草剂通过施药部位、时间、作物和杂草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化学反应 等实现定向除草,其中生化作用是实现选择性的主要原因,代表品种主要 有麦草畏、莠去津、2,4-D 酯等。除草剂细分产品 TOP15 占除草剂总销售 额的 51%。 伴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持续变革、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种植增长、环境规 划与林地杂草治理的需求,除草剂的应用还将持续增长。同时随着以草甘 膦为代表的除草剂长时间使用,杂草抗性问题日益突出,解决杂草抗性主 要有三种方法:(1)复配实现不同作用机理的除草剂的有机结合(2)利 用转基因技术,针对现有除草剂,开发抗除草剂种子(3)创制新型除草剂, 但是难度较大。 除草剂市场结构性变化与抗除草剂种子密切相关。市场份额较大除草剂品 种,基本上都要相应的抗性种子,例如抗草铵膦、抗草甘膦、抗 2,4-D 种 子。杂草抗性一直会存在并且会随着使用时间变得越发难以控制;而且新 型除草剂的创制成本高昂、难度大,利用转基因技术拓宽现有除草剂使用 范围成为农化巨头关注的焦点。 从创制药品种来看,2015-2019 年公开了 10 个除草剂和 1 个除草安全剂, 其中 HPPD 类除草剂 5 个,吡啶羧酸类、吡唑类、异噁唑啉酮类、苯氧酰 胺类和吡咯烷酮类除草剂各 1 个,磺酰胺类除草安全剂 1 个。从创制品种 来看,HPPD 抑制剂类除草剂,成为各大公司重点推出的除草剂品种。 HPPD 抑制类除草剂由于其活性高、杀草谱广、抗性风险低,2009 年以来 成为除草剂市场增长最快的产品类型之一。其销售额从 2009 年的 7.37 亿 美元增至 2016 年的 13.36 亿美元,7 年来市场接近翻番,2009-2016 年的 复合年增长率为 8.9%。 杀菌剂市场增长较快,2016 年更是成功超越了杀虫剂,成为仅次于除草剂 的第二大产品类型,主要原因在于农产品种植结构和种植模式的变化,水 果、豆类、油菜、观赏植物和青饲料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与大棚的种植面积 不断增加。 杀菌剂主要产品包括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三唑类杀菌剂、SDHI 类 杀菌剂,其中 SDHI 类杀菌剂增速最快。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自上市以来迅速发展,2014 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杀 菌剂产品类型。但在 2015 年后发展缓慢,主要原因是长期使用产生抗性 问题。据 Phillips McDougall 公司预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未来增 长将放缓,其 2014-2019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2.0%。 三唑类杀菌剂最早于 1976 年上市,是全球杀菌剂类别中品种最多的一个 大类。但由于长期使用,产生抗性问题,且若使用不当将会影响作物的生 长,近几年发展进入缓慢,甚至停滞。混配是未来三唑类杀菌剂主要发展 方向。巴斯夫锐收(氯氟醚菌唑)产品三唑类杀菌剂重要新品种。从 2010 年起,巴斯夫就已经开始着手新三唑类杀菌剂的研发,采用电脑 AI 人工智能等有别于以往的创新手段,从海量的化合物中筛选出 4000 个潜在化合 物,筛选出了拥有异丙醇这一独特且灵活基团的新型三唑类专利性创制新 品氯氟醚菌唑(商品名:锐收),同时填补了三唑类杀菌剂 10 余年来无 新品上市的空白,并继去年获得法国批准之后,也于 2020 年 1 月一次性 地通过了中国的登记。 SDHI 类杀菌剂是新一代杀菌剂,可解决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抗性 问题,也可将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复配使用。2010-2015 年 SDHI 类杀菌剂复合年增长率为 29.8%,2015 年销售额同比增长 14.9%,增速在 杀菌剂里最快,具备发展潜力。2015 年,SDHI 类杀菌剂的全球销售额占 整个杀菌剂市场 10.3%。据 PhillipsMcDougall 公司预测,至 2020 年 SDHI 类杀菌剂的全球销售额将达 22 亿美元。 先正达美甜是全新一代 SDHI 杀菌剂。美甜作为氟唑菌酰羟胺系列的首 个上市产品,由氟唑菌酰羟胺与苯醚甲环唑复配而成,杀菌谱更广,覆盖 了全球 60%的作物病害。从 2008 年首次合成,到 2020 年正式在中国上 市,氟唑菌酰羟胺的整个研发登记整整经历了 12 年时间。在海外上市短短 3 年时间内,在全球 100 多个作物上 30 多种病害上获得登记,超越同类产 品。 2015-2019 年全球共开发了 17 种杀菌剂,其中琥珀酸脱氢酶(SDHI)抑 制剂类杀菌剂 6 个、吡啶酰胺(酯)类 3 个、喹啉类 2 个、三唑类 2 个、 杂芳基哌啶类、四唑类、糖精衍生物类和哒嗪类各 1 个。 目前杀虫剂目前主要产品包括新烟碱类、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氨基 甲酸酯类等杀虫剂。其中新烟碱类、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三大杀虫剂 销售额占比总和超过 50%。 自杀虫剂上市以来,有机氯类、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磷类是杀虫剂最早的 三大支柱;上世纪 40 年代,由于有机氯类杀虫剂的高残留性逐渐被禁用淘 汰;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成 为新的杀虫剂三大支柱;上世纪 90 年代之后,氨基甲酸酯类和有机磷类杀 虫剂由于其高毒性,逐渐被新烟碱类杀虫剂所取代。目前有机磷类杀虫剂 的份额在不断萎缩之中,被高效低毒的新型杀虫剂取代是大势所趋。近年 来新颖的鱼尼汀受体作用类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等迅速崛起,未来拟除虫 菊酯类、新烟碱类、鱼尼汀受体作用类杀虫剂将成为杀虫剂新的三大支柱。 此外,具有新颖结构的杀虫剂亦受跨国公司青睐,杀虫剂 acynonapyr、 dimpropyridaz 和 isocycloseram 结构新颖,并可能具有新的作用位点和作 用机制,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1.4 在环保和食品安全驱动下,生物农药市场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生物农药包括传统农药(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昆虫天敌和信息素)、 抗生素、生化农药以及生物刺激素等,因其毒副作用小、安全、环境兼容 性好等特点已成为全球农药产业最热门的发展重点。 相较于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对非靶标生物影响较小,对环境相对友好,已 成为全球农药产业最热门的发展重点。同时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消费能力 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品质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使用生物农药种植的农 产品更易受到人们的青睐。 生物农药可分为微生物农药,生物化学农药、植物源农药、抗生素类农药、 微生物类农药等。目前国内生物农药的年产量为 12 万吨,防治面积达 2670 万公顷,约占农药市场份额的 5%。生物农药登记产品约 3000 个, 其中抗生素产品约占登记产品总数的 70%。生物农药产品约占我国登记农 药总数的 11%-13%。 目前水果和蔬菜是生物农药主要应用领域。这是由于生物农药的成本较高, 蔬菜和水果等经济作物对生物农药成本相对不敏感。 据行业智库 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 最新数据显示,2017 年全球 生物农药市值达到 33 亿美元,预计到 2025 年实现 95 亿美元市值。并以 平均年复合增长率 15%-18%的速度继续领跑植保市场增长,届时生物农药 有望占据全球整个植保市场 10%的份额。 美国生物农药市场份额占据了全球市场总额的三分之一。美国在生物农药 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截至 2017 年 4 月美国登记的生物农药有效成分有 390 个,涉及 1400 多个产品。同时,美国创立了生物农药行业联盟,包括 巴斯夫和拜耳公司等共有 92 家成员机构。 从登记角度看,生物农药登记成本更低,难度更小。在美国和加拿大,根 据法规,生物农药的法规批准障碍比化学农药低。化学农药需的一些最昂 贵的健康,安全和生态试验。生物农药由于其“源自天然材料”的地位, 美国 EPA 对其登记要求较低。综合来看,生物农药推广应用是时代发展的 必然趋势,是未来创新农药研发的重点。二、跨国公司并购整合接近尾声,产业链价值重构2.1 化学农药研发难度不断提升,商业化周期延长 农药的研发成本可以分为研究成本、开发成本和登记成本 3 个部分。PhillipsMcDougall 公司先后对 1995 年、2000 年、2005-2008 年、2010- 2014 年 等 4 个时间段的农药研发成本进行了广泛调研,根据 PhillipsMcDougall 公司的结论,从 1995 年至 2014 年,农药的研发成本不 断攀升,上市 1 个新农药需筛选的化合物数量持续走高,跨越的时间也不 断延长。 研究成本包括化学、生物学和毒理学/环境化学部分。在 2010-2014 年间的 研究成本中,用于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成本增长最快,同比上个时期增长了 59.4%,达 5100 万美元。这主要由于温室药效试验的成本大幅上升所致。 其次,在研究阶段,化学合成成本的增长幅度也较大。2010-2014 年间, 化学研究的平均成本为 4900 万美元,同比上个时期增长了 16.7%。 开发成本包括化学、田间试验、毒理学和环境化学 4 个部分。2010-2014 年间,用于环境化学的平均开发成本增长了 45.8%,为 3500 万美元;环 境化学的成本增加主要是由于管理部门对环境安全资料的要求增加所致。 登记要求越来越严格,登记成本不断提高。与 2005-2008 年相比,2010- 2014 年间新农药登记成本 0.33 亿美元,增长 32%;法定的登记费用只占 总登记成本的一小部分,在增加的登记成本中,绝大部分来自为准备资料 而产生的内部成本,以及为满足欧盟和美国管理部门的要求而进行的补充 研究的费用。 筛选新化学物难度不断加大。与 2005-2008 年相比,2010-2014 年间,成 功登记 1 个新产品需筛选的新化合物数量增加了 14.1%,达 159574。化 学农药新药研发成功率不断走低,间接推动单个新药研发成本。农化公司 将越来越关注基于现有产品的新配方的开发,并通过引入新的专利来延长 不受专利保护的化学成分的市场寿命。 1 个新有效成分的首次合成到其首次上市的时间在延长,平均耗时 11.3 年。这反映了登记部门对资料的要求更加复杂,或者说,为了满足登记要求, 需要准备的时间更长。2.2 农化巨头整合,优化资源配置 受到创新难度下降以及终端一体化服务要求提升的影响,2015 年之后,各 大农化巨头的发展压力逐步加大,相继开始酝酿整合,优势互补。从 2017 年开始,国际农化巨头相继开启了整合之路,通过企业收购合并,各大巨 头互补短板,逐渐进行全品类农化服务的业务布局,而通过整合,原来的 六大农化巨头整合成为四大集团:科迪华(陶氏杜邦农化资产合并)、拜 耳(收购孟都山)、巴斯夫 (收购部分拜耳业务)、先正达集团(整合中 国化工和中化集团的资产——先正达、扬农化工、安道麦),市场集中度 进一步提升。 农化巨头整合带动其原药、中间体供应商逐步集中。随着农化巨头不断整 合,产品的原有供应商亦呈现逐步集中态势。目前来看,国内的中间体、 原药行业较为分散,多数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在承接更高订单的生产能力 不足,同时受制于研发投入不足,企业跟随下游客户的技术配套研发能力 较弱,难以切入长期大量的产品供应链条之中,随着下游客户的并购整合, 长期合作的供应商数量较之前将有所减少,这将带动原药、中间体龙头企 业获得更多巨头客户订单,市场份额不断提升。2.3 印度农化市场发展迅速,但难以撼动我国农药制造大国的地位 印度农化市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印度农化市场全球排名第四,是第二大 仿制药生产国。自 2014 年以来,印度农药出口经历了两位数的增长。 2016 年印度农药出口达到 1315 亿卢比,2017 年印度农药出口增长了 12.6%,达到 1481 亿卢比。当前印度农化产出排在全球第四,仅次于美 国、日本和中国,其市场价值 40 亿美元,并且增长迅速。根据 FICCI 的 报告,预计到 2025 年,印度农化市场预计将翻一番,达到 80 亿美元。 印度的农药使用量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国内需求具有增长潜力。中国和 印度的整体农业水平及农药使用效率落后于欧美发达地区。中国和印度在 农药使用量上具备一定的可比性,在中国,耕地每公顷的农药使用量为 13 公斤,而在印度,这一数字仅为 0.6 公斤,此外,据统计在印度每年由虫 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价值高达 17 亿美元,我们预计印度国内的农化需求具有 较大的增长潜力。 国内政策助力农药行业发展。印度总理莫迪 2014 年就职之后,立即推行 了“印度制造”行动,并将农业作为其优先事项之一,同时承诺到 2022 年使农民的收入增加一倍,并提供各种农业补贴。政府还将出台更多支持 农业发展的政策。2019 年印度农药产量 21.7 万吨,仅次于中国、美国和 日本。印度生产的农药原药超过 100 种,主要农药原药品种有:菊酯类、 代森锰锌、氨基甲酸酯、吡啶碱、百菌清、吡虫啉、毒死蜱、多菌灵等。 2016-2017 年,中国农化产业链由于受政策管制的影响,对全球农化市场 的供给造成一定扰动,这为印度农化制造业带去利好。中国供应链的中断, 使得原有的买家不得不转向印度,在过去的 3 年中,印度主要农化公司的 业绩表现优异。 印度农化市场主要由跨国公司和领先的印度企业共同占据,集中度较高。印度农化企业大致可以依据企业特点分成四个类别:(1)跨国公司,如 Bayer、BASF、Corteva、Syngenta、ADAMA 等承担了新化合物分析研 发的重要功能,具有一流的市场开发能力。(2)仿制药企业,如 UPL、 Rallis、Gharda、Heranba 等,他们在非专利化合物分子市场开发周期的 早期阶段介入获得市场。(3)中间体定制公司,如 PI Instry、Dhanuka、 Indofil 等,他们运用授权、合作等方式,掌握大量的授权化合物,尤其是 从日本公司以及其他跨国公司获得了一些专利化合物的授权。(4)农药贸 易公司,他们以进口贸易为主,代表企业包括 Crystal、Krishi Rasayan、 Willowood。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农化行业整体集中度较高,排名前十 的企业控制着国内 75-80%的本土市场。 总体来看,我们认为印度农药行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1)印度本身是传 统的农业制造大国,超过 20 家基础化学品生产商,超过 100 家原药生产 商,超过 2000 家制剂加工商;(2)从文化上来讲,印度的供应商更熟悉 跨国公司运营模式,其中 UPL 等印度企业达到国际水准;(3)在菊酯类 和代森锰锌类等部分产品具备一定的生产优势。 与中国的 600 多个化学工业园区相比,印度目前只有四个主要的化学工业 园区,不到中国总数的 1%。2009 年之后,印度政府开始优先考虑并促进 化学工业园区的发展,其中古吉拉特邦工业园是印度西部最大的工业园区, 印度化学工业 85%的企业位于该地区。 印度难以撼动中国农药制造业大国的地位。与中国相比,印度的整体化学 基础设施仍然相对欠发达,其获得关键中间体和原材料的途径也很有限, 主要从中国进口。同时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农药产量下滑的情况下,中 国农药中间体需求仍然稳步提升。我国具有丰富的农药产品品类。截至 2018 年底,我国处于有效登记状态 的农药有效成分达 689 个,产品 41514 个,其中大田用农药 38920 个, 卫生用农药 2594 个,我国拥有丰富的农药产品种类。 与印度相比,我国具有化学原料门类齐全、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精细化工 合成能力强、工程建设水平高、技术工人众多、知识产权保护趋于完善等 优势,目前仍是农化巨头选择供应商的首选国家。 国际农化巨头整合接近尾声,我国头部农化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的合作不 断加深。 先正达集团成立,扬农化工充分受益于中国化工和中化集团农化资产合并。2020 年初,“两化”集团农化资产相继整合调整,这些资产包括:中国化 工旗下先正达和安道麦;中化集团下属农业板块主要资产,扬农化工、中 化化肥、荃银高科等。2020 年 6 月,由中化农业、先正达、安道麦等公司 组建而成的先正达集团中国正式成立。新成立的先正达集团中国将包括植 保、种子、作物营养和 MAP 及数字农业四大业务单元,是中国最大的农 业投入品供应商以及领先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平台运营商。先正达集团中 国拥有行业内最广泛的产品与服务,涵盖了从植保产品、原药供应到作物 育种、作物营养,以及 MAP 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和智慧农业服务平台。我们认为,扬农化工在新的平台下将充分受益于两化资产整合,获得更多发 展机遇。 FMC 将带动联化科技农化业务成长。FMC 是联化科技农药中间体定制客 户之一,他们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2017 年,FMC 在农化并购浪潮中收 购杜邦的全球咀嚼式害虫杀虫剂产品系列,全球谷物阔叶除草剂,以及杜 邦全球作物保护研发能力的很大一部分,FMC 未来可能成为全球第 5 大农 化巨头,而 FMC 的成长将带动核心供应商联化科技的成长。 利尔化学与科迪华的合作不断深化。2020 年 1 月 13 日,利尔化学发布, 与科迪华农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出资在四川设立子公司,子 公司的经营范围为农药中间体、化工原料、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 我们认为,本次投资合作将进一步稳固利尔化学在科迪华的供应商地位, 对公司未来的长期成长产生积极影响。三、国内农药行业处于供需再平衡过程,集中度提升加速 关于中国的农化市场,我们更多关注原药的情况,我们主要从供需来理解 原药的周期性。关于农药的供给端,我们更多关注农药原药企业新增产能 及开工率的情况,供给端更多受政策、安全环保检查等影响;相较于其他 精细化工品而言,农药的需求主要受天气、病虫害、粮食价格等因素的影 响,需求相对刚性。3.1 我国农化行业处于结构性调整过程中,头部企业处于扩张周期 2016-2017 年,受供给侧改革影响,我国农药的供需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导 致农药价格上行,在 2018 年达到峰值。2018 年四季度,供给侧改革接近 尾声,叠加欧洲、北美等地区气候异常导致种植季出现延迟,全球农药需求有所下滑,农药价格步入下行周期。当前,农药行业当前处于供需再平 衡的过程中,预计未来的行业整体盈利将回归合理的水平。 我们选取扬农化工、利尔化学、中旗股份、丰山集团、利民股份、广信股 份、苏利股份、先达股份、江山股份、长青股份等十家主要以原药为主的 上市公司,通过分析其财务指标变化来拟合头部农化企业的整体运行情况。 从收入端来看,2016 年之后,十家企业的销售收入保持 20%以上的稳步 增长;从归母净利润来看,2016-2018 年农化行业利润表现较好,2019 年 出现一定下滑。我们认为 2016-2018 年十家公司业绩的增长更多取决于价 格的因素;2019 年,在农化周期下行的背景下,十家公司收入仍有 22% 的收入增速,归母净利润保持相对稳定,我们认为头部农化企业以量的增 长弥补价的下行,其市场份额持续增长,行业集中度呈现集中趋势。 同样的,从毛利率和净利率来看,十家企业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在 2016 年 之后逐步增长,在 2018 达到顶峰,2019 年受价格因素的影响而逐步回落。 我们认为,未来农化企业的毛利率、净利率仍有下行的可能,但是下行空 间有限。 头部企业处于扩张周期。从库存端来看,农化行业周期下行导致十家企业 2019 年的较 2018 年增加 50%。从在建工程来看,在建工程在 2019 年增 长明显,我们认为这主要是行业处于结构性调整阶段,拥有资金优势和规 模优势的头部企业纷纷扩产抢占更多市场份额。3.2 环保、安全要求标准提升,头部企业优势进一步凸显 近年来,国家对于化工行业的环保、安全要求不断提升,尤其是 2019 年 “321 事故”之后,作为农药大省的江苏省提升了整体行业的准入门槛, 我们认为,未来不达标企业将受制于大量的环保资金投入和生产安全等因 素限制,难以提供稳定生产,行业资源将向头部集中。 化工园区化管理,加速淘汰落后企业。由于过去一段时间的粗狂式发展国 内化工行业存在着较多的小规模落后企业,由于生产能力相对不足,不仅 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更是由于小企业的价格竞争导致市场运行无序,难 以提升行业发展质量。而国家通过化工园区化管理,对能够迁入化工园区 的企业进行严格审查,对小规模、技术生产落后、环保不达标企业不予准 入,大幅度提升了企业的行业准入门槛,同时淘汰了一批小、散、乱企业, 加速了整个化工行业的整合。 环保要求只增不减,国家对化工生产安全的监控力度加强。过去两年,我 国在环保方面要求不断提升,对环保能力不达标企业进行关停整改。我们 认为规模较小、环保投入不足的农药企业,短期内将难以承受大幅增加的 环保配套设施投入,将逐步退出市场。而随着江苏响水化工园区安全事故 的结果落地,国家对于化工生产安全的监控力度也将大幅提升。 《2020 年农药管理工作要点》指出,鼓励企业兼并重组,退出一批竞争力 弱的小农药企业。从行动上来看,农药大省江苏省在 321 事故之后对农药 企业的准入门槛不断提升:江苏一律不批准新的化工园区;一律不批准化 工园区外化工企业新建产能;禁止在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一公里范围 内新建危化品码头;新建项目原则上投资额要求 10 亿元以上。我们认为, 这将加大农药准入门槛。根据 2019 农药协会论坛(福州)数据,2019 年 江苏农药产能在全国占比 30%,是全国农药生产第一大厂。目前农药生产 厂家(包括制剂)约 1700 个,整体市场较为分散,在政策推动以及市场 自发的淘汰下,行业集中度有望逐步提升。 国内农药产能往中西部转移。近年来,受劳动力成本趋高,环境保护压力 增加,土地、能源等要素紧缺,国内农药企业向经济发展压力较小,劳动 力成本洼地,环境容量总体宽裕以及土地、能源等要素相对丰富的地区转 移。我们认为,目前农药企业向西北地区搬迁,未来将逐步形成有效的产 能,行业整体处于供需再平衡过程当中。3.3 登记难度不断加大,未来竞争趋于有序 发展绿色、可持续的植物保护产业是各国农药管理部门追求的共同目标。 农药登记是各农药企业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是农药企业取得发展的基础 和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最有效方式。 2017 年,新的《农药管理条例》出台,农药管理归口到农业部统一管理和 监管,并在 2017 年 12 月实施新的农药登记条例,在农药管理条例中,确 定我国农药行业向集中、绿色方向转型。 登记成本提升,企业在做产品登记时更加理性。从登记成本来看,根据草 根调研的情况,新的农药登记政策之前,我国原药登记的成本在 20 万左右, 目前做一个相同的原药登记费用需要 500-600 万。企业登记的目的也发生 了根本的转变,目前登记的目的是形成销售,做登记时会综合考虑国内市 场和国外市场,经过更加深度的调研之后,做布局和谋划。 2019 年新登记农药数据大幅减少。2019 年是近年取得农药登记数量最少 的一年,只登记了 294 个产品,其中大田用农药 264 个、卫生用农药 30 个,2019 年度与 2018 年度新登记数量同比减少了 93.5%。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我国在有效登记状态的农药有效成分达到 710 个,登记产品 41271 个,其中大田用农药 38721 个,卫生用农药 2550 个。 《2020 年农药管理工作要点》指出,按照 5 年内分期分批淘汰现存的 10 种高毒农药的目标要求,开展高毒高风险农药淘汰工作。在调查研究的基 础上,制定高毒农药淘汰方案,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2020 年选择 2-3 种 高毒农药,开展风险评估论证,适时采取禁用措施。大力推广应用生物防 治、生态控制、理化诱控等绿色防控技术,不断提高农药利用率,实现农 药减量增效。 低毒农药的登记数量占比不断提升。从农药毒性级别看,每年微毒/低毒农 药登记数量与当年农药登记总量的比值在稳步上升,从 2013 年的 78.3% 上升到 2019 年的 84.6%,相应地每年中低毒、高毒和剧毒农药登记数量 与当年农药登记总量的比值在逐渐下降。3.4 粮食价格影响种植预期,从而影响农药边际需求 由于全球各国粮食种植周期的不一致性、灾害、作物品种结构调整、大宗 商品价格突发波动等因素影响,粮食价格上涨会在中短期改变种粮预期进 而影响到上游农药行业,进而影响次年农药行业的情况。我们推断这种传 导机制是:种粮者收益改变从而调整耕种预期,影响到下游农药产品需求, 影响到农药全行业的盈利状况。 世界农药巨头的毛利率 2004 年与 2008 年均出现过明显的提升,与全球粮 食价格走势基本相符。从国内 A 股农药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来看,国内 A 股农药上市公司出现过四次收入和利润的大幅增长,其中 2004 年和 2008 年 A 股农药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主要来自作物种植面积带来农药需求的增 加。 影响粮食价格的因素较为复杂,通过回顾历史上粮食价格的周期,我们认 为研究粮食价格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1.供给端:跟踪粮食产量的情况, 而粮食产量受天气、自然灾害等影响;2.政策性的补贴影响农民种植作物 的积极性;3.关注粮食库存端的情况。 1990 年之后,全球粮食价格主要出现过三次较大规模的上涨。分别是 1994-1996 年、2003-2004 年、2006-2012 年。(1)1994-1996 年:粮 食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受政策端影响,美国和欧洲降低粮食补贴并且增加 粮食出口关税,粮食整体供应量减少,叠加粮食价格处于低位,导致粮食 价格上涨;(2)2003 年-2004 年:全球主要产粮国家,如澳大利亚、乌 克兰、加拿大等国连续遭受自然灾害,粮食产量下降。旱灾波及了欧盟、 美国、阿根廷、印度、印尼、泰国、南部非洲等国家和地区;2006 年2008 年:由生物燃料替代效应以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造成的全球性粮 食危机;2020-2012 年:受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给全球粮食 供应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玉米库存连续降低,价格进入上涨周期。全球大豆、小麦库存比较稳定, 而玉米库存受中国国内去库存影响而有所下滑。截止到 2020 年 8 月,国 内玉米现货价达到 2370 元/吨,较年初上涨 24%,创 15 年新高,农村农 业部最新供需形势分析,2021 年我国玉米缺口 1398 万吨,供需格局有望 推动玉米价格中长期上涨;玉米是饲料添加剂中的主要能量贡献者,小麦 和玉米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作用,我们认为,玉米价格上涨同样也将推动 小麦价格震荡上行。 病虫灾害多发,对农药的边际需求带来一定利好。(1)2020 年病虫害偏 重发生,尤其是草地贪夜蛾的爆发,2019 冬季和 2020 年春季温度高,草 地贪夜蛾更多越冬,白天时间多,在我国提前 2 个月北迁,侵入东北玉米 主产区。(2)沙漠蝗虫在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索马里等国家多次爆发, 治理蝗虫的有效方法还是使用化学农药来治理,沙漠蝗虫的爆发在一定程 度上带来相应杀虫剂农药需求增长。根据全国农技中心新的信息及预测, 基于 2019 年暖冬气候影响,预计 2020 年病虫害防治存在压力,杀虫剂和 杀菌剂需求将小幅增长,而除草剂需求或小幅回调。四、转基因推动农药企业实现产业链多元化延展4.1 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带来选择性农药需求的增长 转基因作物对农药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农药总使用量减少,二是具有 选择性的农药使用量会大幅提高。 根据英国 PG Economics 咨询公司的最新数据分析,1996-2013 年间,由 于种植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推广,农药用量下降了 8.6%。但要注意的是,转 基因作物不能够取代传统化学农药,两者应该是协调运作;并且转基因作 物应用范围和防治范围是有限的,因此农药仍然是作物病虫害治理的主要 手段。 转基因作物会提高选择性农药使用量。以草甘膦的需求增长为例,从耐草 甘膦作物种子引入美国市场以来,其被接受的速度非常惊人。2019 年美国 耐除草剂玉米、棉花、大豆的渗透率分别达到 92%,81%,97%;中国是草甘膦的生产大国,其产量占到全球产量的 70%以上,我们进一步量化中 国草甘膦产量与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关系,发现它们相关性达到 0.92; 如果剔除 2008 异常草甘膦产量,相关性达到 0.97。 根据美国农业部调查,美国农民采纳耐除草剂作物的原因主要有三个:(1) 提高产量:种植耐草甘膦作物可以实施免耕及窄行密植以提高产量;(2) 节约杂草处理时间:抗草甘膦作物为农民提供了一种简而易行的除草方法, 节约的时间可以从事其他经营活动,间接增加抗草甘膦作物收入;(3)降 低农药成本。 2000 年,孟山都在年报里提出了种子与农药的整合销售模式。这一模式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农民买了孟山都的转基因种子,就需要买孟山都的除草 剂。因为在种子中内置了抗除草剂的基因,因此只有使用孟山都的除草剂, 才能既杀灭杂草,又不影响转基因作物继续生长。此后,种子+农药的捆 绑销售模式在国际上成为一种趋势。 美国在转基因作物的发现、开发和商业化方面处于领先地位。2018 年, 美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为 7500 万公顷,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 39%,平均应用率为 93%。玉米、大豆和棉花这三种主要作物的生物技 术应用率平均为 93.3%,这可能意味着未来几年的应用率不可能有很大的 增长。因此,转基因作物面积增长将依赖于其他转基因作物:油菜、苜蓿、 甜菜、马铃薯和苹果。美国政府大力支持生物技术,美国农业部与食品药 品监督管理局(FDA)致力于制定现代化的《生物技术管理协调框架》, 这反映了美国在接纳和认识生物技术的科学基础地位方面的领导能力。 巴西政府大力支持转基因种植。巴西在 2018 年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为 5130 万公顷,同比 2017 年增长 2%,主要种植作物产品为大豆、玉米、 棉花。中国是巴西大豆和棉花的主要出口市场,在 2018 年,巴西 80%的 大豆出口到中国,出口总额预计达到 8300 万吨,创历史新高。巴西政府 大力支持转基因种植,向农民提供补贴信贷、大型农业基因公司提供外国 投资,这些都成为支持动力,使农民在可预见的未来大规模种植转基因作 物。 阿根廷转基因市场迎来爆发式发展。阿根廷自 1996 年批准第一个转基因 作物,目前,阿根廷批准了 60 多种转基因作物,其中 2018 年批准了 8 项 关于转基因作物的申请,包括玉米、大豆和苜蓿。2019 年批准了 12 项转 基因作物,包括 6 个转基因玉米性状,3 个转基因大豆性状以及 3 个转基 因棉花性状。2018-2019 年批准的转基因作物数量约占过去批准总作物的 三分之一。此外为了加强本国的棉花产业,缩短与巴西的技术差距。阿根 廷政府致力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期引进更先进的转基因棉花技术。阿 根廷转基因作物的品种主要是大豆、玉米和棉花,转基因作物的应用率接 近 100%。 2018 年,加拿大种植了 6 种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为 1275 万公顷,较 2017 年的 1312 万公顷减少了约 3%。这 1275 万公顷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 植面积的 7%,其中包括 240 万公顷大豆、160 万公顷玉米、870 万公顷 油菜、1.5 万公顷甜菜、4000 公顷紫花苜蓿和 65 公顷马铃薯。由于大豆、 玉米和油菜种植面积减少,致使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略有下降,其他转基 因作物比如紫花苜蓿、甜菜和马铃薯的种植面积较小。 印度主要的种植作物为抗虫棉花,未来可能推动抗虫玉米的种植。2018 年 印度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为 1160 万公顷,同比 2017 年增加 20 万公顷, 主要的种植作物为棉花,种植农户超过 600 万。种植面积的增加显示了印 度农户对抗虫棉花的信心,这也为印度推广下一代转基因棉花技术(包括 具有抗虫、耐除草剂复合性状的棉花)打下坚定的基础。2018-2019 年草 地贪夜蛾对玉米造成毁灭性侵害,导致印度南部玉米种植邦在早春收获季 和夏秋收获季均遭受重大损失,这有可能推动抗虫玉米在印度的种植。 当前世界五大转基因作物种植国家应用率接近饱和。2018 年,转基因作物 在世界五大转基因作物种植国的平均应用率(大豆、玉米和油菜的平均应 用率)不断增长,已经接近饱和。今后这些国家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扩 大将通过随时批准和商业化新的转基因作物和性状来实现,这些新性状将 解决气候变化和新出现的病虫害等问题。 我国目前转基因种植面积较低,未来具有较大提升空间。在转基因作物进入商业化之后的 10 年(1996-2006),美国是主要的转基因种植地区,美 国转基因种植面积占全球转基因种植面积的比例超过 50%,目前美国转基 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仍然占全世界的 40%,其次才是巴西,自 2002 年巴西 允许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作物至今,巴西贡献了全球转基因作物的主要种植 增量,而当前中国的转基因种植面积仍然较低,但是未来,一旦中国政府 完成对多种转基因作物的审查,中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将有可能重复美 国和巴西快速增长的道路。4.2 转基因的发展促使跨国公司实现种子、农药等全产业链整合 纵观世界农化巨头的发展历史,其共同特征是农化巨头除了开展种子业务 之外,同时开展植保业务。以前的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陶氏益农、 拜耳等既是种业巨头,又是农化巨头,而且农化产品与种子对应,不可分 割。 从国际农化巨头的发展历程来看,世界前三大种业公司孟山都、杜邦 和先正达均通过兼并重组不断壮大种子研发能力,随后他们逐步实现对除 草剂、农药、 化肥等上游产业的整合,同时还不断地向下游饲料、农产品 加工等产业发展。 孟山都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价值链上的诸多环节及其他们之间的有机组合。 上游的品种研发,下游的市场推广、价值营销服务环节在整个生产过程中 具有价值,其功能与作用又不能完全被其它资源所模仿或所替代。孟山都 公司在其发展过程中,通过世界市场体系这个平台建立起自己的全球优势 地位。 由于转基因技术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孟山都公司的种子业务始终保持较 高的盈利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它种子业务龙头产品都是为其主打农药产 品量身打造,保证了农药业务稳定增长。 研发平台和价值营销体系构筑杜邦先锋核心竞争力。杜邦先锋能成为全球 种业巨头,其强大的全球研发平台最为关键。他的研发具备全球化视野, 在全球建有规模最大的玉米种质资源库。在育种技术上,杜邦先锋站在了 世界的巅峰。在过去,杜邦先锋公司是最早一批商业化运用杂交育种技术 的公司,杜邦先锋公司以独创的快速玉米技术、SPT 技术等核心育种技术 搭建了完善的先锋育种技术平台,在育种周期和育种精度上都具有明显的 优势。杜邦先锋价值营销体系主要体现在杜邦先锋种子品牌的塑造和精细 化服务上。 杜邦一先锋公司主要通过定制协议,获得自身没有的种质资源,进而扩大 业务范围。2017 年杜邦先锋种子业务销售额近 68.07 亿美元,是当时世界 第一大玉米种子公司。 提供作物综合解决方案是先正达重要战略。先正达将植保业务和种子业务 进行整合,设计针对性的产品组合,根据种植者需求对作物种植全过程提 供完整的解决方案。作物综合解决方案通过协同效应进行产品组合销售, 在降低公司营销成本的同时,也使其能够超越病虫害防治和提高产量的技 术研发方向,进行更多关于水分和养分高效利用的技术开发,从而进一步 丰富产品内容,扩充组合。4.3 国际农化巨头并购整合接近尾声,世界农化市场新格局形成 2014-2016 年,由于全球农化周期低迷,农化巨头效益下滑。为了进一步 深化布局农化全产业链,实现资源效率的最大化,农化巨头之间进行了并 购整合。 2015 年 12 月,陶氏和杜邦宣布将通过对等合并的方式成立一个 1300 亿 美元的公司陶氏杜邦;2016 年 2 月,中国化工宣布将以 430 亿美元的对 价收购先正达;2016 年 9 月孟山都接受拜耳 660 亿美元的收购要约。 拜耳:收购孟山都,打造一流农化公司。2018 年 6 月,拜耳完成了对孟山 都的收购,并将种子业务剥离给了巴斯夫,伴随着收购的完成,拜耳的作 物科学收入总和由 2017 年的 105.56 亿美元增长至 2018 年 157.24 亿美元; 从细分产品来看,玉米种子和大豆种子的收入情况均有显著提升,除草剂 业务板块也有大幅增长。 科迪华:实现陶氏益农和杜邦先锋农化业务的深度结合。2019 年 6 月 3 日,科迪华宣布完成从陶氏杜邦公司的拆分,独立上市成为专注于农业科 技的公司,业务覆盖种子和作物保护两大市场领域。科迪华结合了杜邦的 种子业务与陶氏的化学产品和生物技术部门,业务范围覆盖全球 130 多个 国家和地区,并设立了 150 多个研发机构。2018 年,科迪华净销售额为 142.87 亿美元,其中种子业务收入 78.42 亿美元,占比 55%;植保业务收 入 64.45 亿美元,占比 45%。 先正达集团:有望改变中国农药大而不强的现状。2016 年 2 月中国化工发 布 430 亿美元收购美国先正达公司公告,2017 年 6 月伴随着交割的完成, 中国化工集团获得了先正达公司 98%的股份。 2020 年 1 月 5 日,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宣布将旗下农业资产注入新设立的 “先正达集团”。完成资产重组后的先正达集团包括先正达植保(运营总 部位于瑞士巴塞尔)、先正达种子(运营总部位于美国芝加哥)、安道麦 (运营总部位于以色列特拉维夫)和先正达集团中国(运营总部位于中国 上海)四大业务单元。先正达集团是世界上业务最多元化的公司之一。 2019 年销售额达 230 亿美元。目前先正达集团是全球第一大植保公司、全球第三大种子公司,中国化肥市场领导者。“先正达集团”业务涵盖农 化板块农药、化肥、种子、数字农业全流程。 原先正达集团具有强大创新药能力:2000-2004 年间,先正达上市了 4 个 新产品,这些产品的年峰值销售额为 10 亿美元;2005-2009 年上市了 3 个新产品,它们的年峰值销售额为 16 亿美元;2010-2014 年上市 4 个新 产品,其年峰值销售额为 20 亿美元。我们认为合并之后先正达将继续发挥 创新药研发能力,尤其是适合于我国生态环境的新型农药品种,从而改变 我国在专利药上没有定价权现状。 在原药生产端,我们认为扬农化工等国内优质原药企业将与先正达之间充 分发挥协同效应。扬农化工等企业将凭借生产规模和成本优势成为先正达 原药的主要供应商,而先正达将通过将原药生产环节更多外包给扬农化工 等企业,逐步实现集团的降本增效。 制剂环节,我们认为原先正达、安道麦和中化作物的全球销售网络有望进 行深度融合,进一步深化在全球格局下的渠道优势。 世界农化新格局正在形成。我们在之前报告《乘转基因之风,国内种业加 速整合发展》报告中指出,国际农化行业要经历了三次并购浪潮,2017 年 之前,农化行业发展主要由拜耳、先正达、巴斯夫、孟山都、陶氏益农和 杜邦六巨头引领。2017 年之后,六大巨头先后进行了一系列超级并购,随 着并购整合逐步接近尾声,我们认为,未来全球农化行业市场将呈现三分 天下的格局:美国(科迪华)、欧洲(新拜耳、巴斯夫)、中国(先正达 集团)。五、投资建议(详见报告原文)当前我国农药行业处于结构性调整过程中,农药准入门槛和登记门槛不断能提升,在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以及相关产业政策的引导下,行业加速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作为仿制药和中间体制造大国,与印度相比,我国农药产业凭借完善基础设施配套、高水平精细化工合成和工程建设能力, 仍是农化巨头选择供应商的首选,随着跨国公司并购整合的完成,我国头 部企业有望获得更多的订单。长期看,随着我国转基因政策的逐步放开, 我国转基因种植面积的增长有望复制美国、巴西的发展速度。而先正达集 团并购整合有望补足我国在创新药研发能力和种子业务方面的短板。……(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国金证券)更多内容请参见报告原文。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鱼美人

2019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报告及展望

□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1980-2019城乡居民收入(元)2019年畜禽产品生产价格指数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各地各部门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扎实推进“三农”工作。这一年,我国农业总体增长态势良好,农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内外部市场运行环境总体平稳,农业现代化向纵深发展。宏观形势稳中向好,农民增收势头不减 2019年,中国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70467亿元,比2018年实际增长3.1%。按当年价格计算,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1%,在国民经济中占比较2018年下降0.1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一至四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当季值)分别为8769亿元、14438亿元、19798亿元和27462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7%、3.3%、2.7%和3.4%,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8%、3.4%、4.1%和5.7%。中国农业的稳定增长得益于科技的不断进步。2019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高于2018年的57.5%。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提高到95%以上,这是我国大力推进科教兴农取得的显著成效,是我国在生物种业、重型农机、智慧农业、绿色投入品等领域自主创新的结果。同时,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农业绿色发展取得实效,产地环境逐步改善,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发展战略得到有力推进。2019年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733元,较2018年增加2505元,实际增长5.8%。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实际增长6.2%,比城镇增速高出1.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8年的2.69:1缩小至2019年的2.64:1。从收入结构看,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6583元,占总收入比重为41.09%;人均经营净收入5762元,占比35.97%;人均财产净收入377元,占比2.35%;人均转移净收入3298元,占比20.59%。2019年,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全国共实现1109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344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即“国定贫困县”)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低到0.6%,较2018年底下降1.1个百分点。“三区三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到2019年末已减至43万,贫困发生率降至2%。目前,全国尚未摘帽的国定贫困县只剩52个。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迅速。2019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567元,比2018年增长8.0%,增速高于全国农村1.8个百分点。从结构上看,2019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082元,转移净收入3163元,财产净收入159元,此三项收入的增速均快于全国平均水平;经营净收入4163元,增速高于2018年同期水平。从贡献率看,工资、经营、财产、转移各项收入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增收的贡献率分别为38.0%、23.0%、1.9%和37.1%。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443元,增速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总的来看,当前中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生态扶贫等措施陆续落地见效,东西协作、央地帮扶等扶贫机制有效开展,切实减轻了贫困地区的负担,改善了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质量安全稳定提升 2004年以来,中国粮食产量已经实现了“十六连丰”,201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277亿斤,比上年增加119亿斤,增长0.9%,比历史最高的2017年增加45亿斤。从品种看,除稻谷产量有所减少外,其他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均有所增加。2019年,全国谷物产量12274亿斤,比上年增加73亿斤,增长0.6%。其中,稻谷产量4192亿斤,比上年减少50亿斤,下降1.2%;小麦和玉米产量分别为2672亿斤和5215亿斤,比上年分别增加43亿斤和72亿斤,分别增长1.6%和1.4%。豆类产量426亿斤,比上年增加42亿斤,增长11.0%。其中大豆产量362亿斤,比上年增加43亿斤,增长13.3%。薯类产量577亿斤,比上年增加3.6亿斤,增长0.6%。2019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7.41亿亩,比上年减少1462万亩,下降0.8%。其中三大主粮(稻谷、小麦、玉米)播种面积稳定在14.38亿亩,低质低效水稻、小麦种植面积适当调减。同时,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水平不断提高,2019年全国粮食作物单产每亩762斤,每亩产量比上年增长1.8%。经济作物生产总体稳定。近年来,棉花生产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平稳发展。但由于受到灾害性气候的影响,2019年全国棉花总产量588.9万吨,比2018年减少21.3万吨,下降3.5%;种植面积5008.8万亩,比2018年减少22.8万亩,下降0.5%;单位面积产量117.6公斤/亩,比2018年下降3.1%。从地区来看,棉花种植进一步向新疆棉区集中,产量占全国的84.9%,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近年来,伴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以及农业科技投入力度的加大,农业产业更加追求高质量发展,以提高农业经营的收益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2018年底,中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总数达12.2万个。2019年中国又新认证绿色食品13487个,有机产品2499个,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255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巩固。中国高度重视农产品安全问题,新颁布实施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1152项,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连续5年保持在96%以上。2019年“双随机”抽检力度加大,增加产地、“三前”环节抽检比例,监测指标由2017年的94项增加到2019年的130项,2019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为97.4%。农业绿色品牌快速发展。2019年已初步构建起农业品牌政策体系,建立了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入选300家目录品牌,品牌覆盖面广,品类多样化,展现出品牌的带动能力和旺盛的生命力。生猪产能逐渐恢复,牛羊禽蛋供给充足 受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影响,2019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为7649万吨,比上年下降10.2%。2019年全国生猪出栏54419万头,比上年减少14963万头,下降21.6%;猪肉产量4255万吨,减少1148万吨,下降21.3%。2019年全国牛羊生产稳定增长,产量有所增加。其中,肉牛出栏4534万头,比上年增长3.1%;牛肉产量667万吨,增长3.6%;牛奶产量3201万吨,增加127万吨,增长4.1%;羊出栏31699万只,增长2.2%;羊肉产量488万吨,增长2.6%。2019年家禽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养殖效益日益向好,家禽饲养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全国家禽出栏146.41亿只,增长11.9%;禽肉产量2239万吨,增长12.3%;禽蛋产量3309万吨,增长5.8%。为恢复生猪产能,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狠抓政策落实积极恢复生产。2019年12月,农业农村部组织召开恢复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工作会议,稳定猪肉市场供应。四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31041万头,尽管同比减少11776万头,下降了27.5%,但同三季度末相比增加了366万头,环比增长1.2%,存栏开始止跌回升。由于2018年和2019年是非洲猪瘟暴发的特殊时期,生猪供给大幅减少是2019年的基本面。由于中国对生猪的习惯性消费,叠加季节性和春节需求,市场情绪相对旺盛,从生产和销售来看,价格上涨势头均比较强劲。2019年生猪生产价格涨幅明显,与2018年相比,2019年一季度生猪生产价格指数同比降低8.8%,后三个季度同比分别上涨28.1%、49.3%和109.5%。2019年二元能繁母猪价格一季度同比降低12.7%,后三个季度同比分别上涨10.5%、32.5%和101.4%;2019年22个省份仔猪平均价一季度同比降低1.7%,后三个季度同比分别上涨93.7%、132.9%和289.9%;22个省份生猪平均价一季度同比降低0.8%,后三个季度同比分别上涨46.1%、71.6%和164.0%;22个省份猪肉平均价一季度同比降低2.5%,后三个季度同比分别上涨36.3%、60.3%和136.0%;22个省份猪粮比价一季度同比降低1.6%,后三个季度同比分别上涨45.5%、65.2%和158.4%。受疫情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的上涨带动牛羊禽肉、鸡蛋等产品价格不同程度上涨,但市场生产供给比较充足,上涨幅度显著低于猪肉。从2019年各季度数据对比来看,牛羊肉三季度和四季度出现环比上涨态势,肉禽和禽蛋二季度、三季度和四季度均出现环比上涨。2019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抓粮食生产,落实生猪保供稳价政策措施。根据不同农产品的供需情况和产品属性,市场价格分别表现为“基本稳定、稳步上涨、季节性波动”等特征。市场资源互利互促,贸易总量快速增长 2019年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中国积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农产品贸易呈现了快速发展态势。2019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2300.7亿美元,同比增长5.7%。其中,进口额1509.7亿美元,增长10.0%;出口额791.0亿美元,下降1.7%;贸易逆差718.7亿美元,增长26.5%。中国农产品贸易额和贸易逆差均创同期历史新高。除谷物外,几乎所有产品进口增长强劲。其中,畜产品进口362.2亿美元,同比增长27.0%;棉花进口193.7万吨,同比增长19.0%,进口额36.0亿美元,同比增长12.6%;食糖进口339.0万吨,同比增长21.3%,进口额11.2亿美元,同比增长9.0%;食用油籽进口9330.8万吨,进口量同比下降1.3%,进口额384.0亿美元,同比减少8.0%,主要是油菜籽进口量大幅下降了42.5%,但食用植物油进口1152.7万吨,同比增长42.5%,进口额74.1亿美元,同比增长26.4%。值得注意的是,蔬菜、水果、水产品等优势出口产品的进口增长迅速。出口相对乏力,优势出口产品顺差大幅收窄。2019年蔬菜出口155.0亿美元,同比增长1.7%;水果出口74.5亿美元,同比增长4.1%;水产品出口206.6亿美元,同比减少8.0%。水果从2018年开始出现贸易逆差,2019年贸易逆差达到29.1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3倍,尽管水产品保持贸易顺差19.6亿美元,但比上年大幅减少74.1%。受中美经贸摩擦影响,自美国进口农产品由2018年的162.3亿美元回落至141.6亿美元,下降12.8%,对美国出口额下降22.1%。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合作取得了巨大成效,2019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总额达到608.9亿美元,同比增长16.5%,高出我国农产品总体贸易增速10.3个百分点。其中进口额608.8亿美元,增长23.3%,出口额270.1亿美元,增长9.1%,进出口增速分别高于总体增速13.1和9.8个百分点。未来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量仍将保持快速增长,进口增长将主导整个农产品贸易增长,净进口产品种类将不断增加。新型主体蓬勃发展,“三产”融合不断深化 作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力军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政府扶持和社会推动下蓬勃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高速发展。首先,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显著扩大。据农业农村部统计,2019年,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9.3万家,包括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542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达到8000家,突破100亿元的超大型企业达到70家。其次,全国农业产业化促进了扶贫产业快速发展。2019年,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已培育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超过1.4万家,全国新认定了299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扎根贫困地区的企业占23%。尤为突出的是,这些企业中,通过互联网方式销售的收入约占总收入的20%,平均每家企业带动了2万户农户脱贫致富,已成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力量。家庭农场、合作社取得高质量发展。根据农业农村部统计,已有60万个家庭农场进入到家庭农场名录。家庭农场在提升农产品数量和质量、农业结构调整以及提高农民收入方面都收效显著。根据农业农村部相关规划,到2022年全国家庭农场数量将有望达到100万家。截至2019年10月底,全国注册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到220.3万家,辐射带动了全国近一半农户。农民合作社中的普通农户占成员总数的80.7%,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农民合作社开展仓储、加工、物流等增值服务,提供产加销一体化服务的占比达53%,平均为每个成员统一购销1.56万元、二次盈余返还1402元。加工服务型合作社增速较快,3.5万家合作社创办加工企业等经济实体,8.7万家拥有注册商标,4.6万家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2019年,全国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大力开展各类融合模式的实践探索,各地区富有地域特色、承载乡村价值的乡村产业逐渐成长起来。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2018年增长1.9%,行业估计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5.5万亿元。各类乡村产业园1万多个,新建设农业产业强镇298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851个,小宗类、多样化的“土字号”“乡字号”知名品牌10万个,龙头企业与农户订单比例达到55%,带动签约农户经营收入超过未签约农户50%以上。在“一村一品”建设的基础上,各地乡村休闲旅游快速发展,2019年共接待游客32亿人次,较上年增加2亿人次,增幅6.7%,共创收8500亿元,较上年增加500亿元,增幅6.25%。2019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3975亿元,比2016年增长了1.5倍。产业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2019年各类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员累计超过850万人,本乡创新创业人员达3100多万人,87%的创业实体在乡镇以下。通过产业融合发展,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延长了产业链,完善了利益联结机制,创新了农民增收模式。2020年农业生产展望 2020年一季度各项农业经济指标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均有一定程度下降。2020年一季度,以现值计算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0186.2亿元,比2019年同期下降3.2%,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为139.0,其中畜牧业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为188.6,生猪生产价格指数为233.2,畜产品价格拉高了整个农产品的生产价格指数。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额3071亿元,同比下降12.1%,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1%,农林水财政支出4031亿元,同比下降3.6%。2020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641元,比2019年同期下降4.7%,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同比下降10.7%。粮食生产受疫情影响不会太大,预计2020年仍将是一个丰收年。从粮食生产来看,冬小麦在疫情暴发之前已经播种,春小麦播种时疫情形势已经开始好转,加之政府部门及时出台政策恢复农产品以及生产资料的物流运输,春耕生产并没有受到明显影响。针对这几年早稻播种面积连续下降的趋势,2020年国家提高了早籼稻和中晚籼稻的最低收购价,对种稻积极性有一定激励,早稻播种面积出现恢复性增长,稻谷产量预期将会增加。秋粮玉米在东北主产区已经播种,如果没有大的灾情,产量应该能够保证。另外由于连续几年去库存,玉米临储库存已大幅下降,随着生猪养殖的逐步恢复,玉米产需缺口明显,价格将保持高位,这也将刺激北方其他地区的种植积极性。生猪产能恢复比原来预期推迟,回归到常年水平尚需时日。随着促进生猪生产恢复政策密集出台,2019年四季度生猪产能开始回升,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新建养殖场停工、饲料和人工获取困难、屠宰企业开工不足以及生猪运输流通不畅等原因使得生猪生产恢复受阻。许多养殖企业认为,本应在2020年底基本恢复的生猪生产将会被推迟6个月,生猪出栏量要恢复到常年水平大约要等到2021年上半年。2020年一季度,由于消费端低迷,企业、学校、工地等集团性消费减少,加上国家存储肉的投放和进口调节,猪肉价格从高点有所回落,但在全面复工复产、餐饮和集团性消费恢复后,猪肉供需矛盾仍会突出,预期后期猪肉价格将保持高位运行。农户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受疫情冲击明显,农民增收压力巨大。此外,疫情期间整个旅游行业受到巨大打击,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这些为农户带来经营性收入的产业市场低迷,农民经营性收益减少。总的来看,有必要调低2020年上半年农户收入增长的预期,未来需要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花大力气保证农民收入不降低。总体来看,新冠肺炎疫情给2020年我国农业生产以及整个宏观经济带来了重大的挑战,但在中央一系列政策调控下,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农产品供求平稳的基本面不会改变,脱贫攻坚取得最终胜利的结果不会改变,有理由对下半年的农业发展有一个较为乐观的预期。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 项目主持人:孙世芳、辛贤项目组成员:刘溟、吕之望、秦悦、蔡海龙、马铃来源:经济日报

楠桂

化工行业专题研究报告:优质企业向全球化工龙头迈进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金公司,贾雄伟、傅锴铭)一、资本开支三阶段:无序扩张、聚于龙头、再上台阶我们将 2011 至今化工行业的资本开支分为两个阶段:1)无序扩张:2011-2015 年期间整体 银行信贷规模增长较快以及化工行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化工企业数量持续增加,行业资 本开支无序扩张;2)聚于龙头:2016 年至今,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行业落后产能逐步淘汰, 同时环保安全政策、投资规模等层面提高行业准入壁垒,化工企业数量不断下降,行业资 本开支低速增长或负增长,而龙头企业基于高标准的环保、安全能力,完善的一体化产业 链以及持续推进产业升级等,盈利能力明显提升且现金流充裕,叠加民营大炼化准入放开 吸引资本加入,2016 年至今化工行业资本开支向龙头聚集现象明显。第一阶段:2011-2015 年化工行业产能无序扩张,行业下行周期较长2011-2015 年化工企业数量明显增加,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9-2013 年银行信贷 规模扩张背景下资金容易获得,同时化工生产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以及各地区对化工项目 环评审批等相对宽松,化工行业进入壁垒相对较低,2011-2015 年期间化工生产企业数量明 显增加,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导致化工品产能快速扩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12-2015 年我国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固定投资增速分别为 31%/17%/11%/3%;2015 年底我 国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生产企业数量近 2.5 万家,较 2011 年初增长 16.5%(+2,342 家)。从 具体化工品看,2011-2016 年期间我国 MDI、环氧丙烷、己二酸、氨纶、PTA、乙二醇、甲醇产能年均复合增速超过 10%,有机硅、钛白粉、涤纶长丝、粘胶短纤、醋酸、味精产能 年均复合增速超过 5%。2011-2015 年产能无序扩张,行业下行周期较长。2011-2015 年期间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 快速增长,产能无序扩展现象明显,主要是:1)化工行业新进入者较多,化工生产企业数 量持续增加;2)上市公司资本开支增速从低速增长到负增长,而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 快增速,化工品产能呈现“发散式”扩张,行业竞争格局恶化;3)化工品产能快速增长导致部分化工品供应过剩。由于化工行业无序的资本开支,导致行业下行周期较长,2011-2015 年期间化工价格指数趋势下行,化工行业利润率逐步下行后处于低位。第二阶段:资本开支向龙头集聚,民营大炼化异军突起多种因素约束化工行业资本开支增长受环保政策、资金等多种因素约束,2016 年后化工行业投资进入低速增长阶段。2015 年以 来国务院、工信部、发改委以及各地方政府等先后出台多项关于化工园区、化工产业发展 的环保政策,通过环境容量、环境准入、化工园区认定、以及强化环保标准约束和提升资 金门槛等提高化工项目投资门槛和淘汰落后产能,深入推进石化和化工行业供给侧改革。 受环保政策、资金等多种因素约束,2016 年以来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处于低速增长 甚至负增长。龙头企业盈利增强、现金流充裕,为加大资本开支奠定基础2016 年以来龙头企业盈利增强,现金流充裕。2015 年供给侧改革以来,环保及安全标准提 升导致化工品及其上游中间体和原料等供应收缩,处于化工品生产成本曲线右侧的小产能 生产成本明显提升,进而推升化工品边际成本和价格;龙头企业基于较高的环保和安全能 力、工程化能力,完善的一体化产业链优势,以及较好的成本控制能力等,生产成本相对 平稳。龙头企业与小产能之间成本差距的拉大,导致化工品生产成本曲线逐步陡峭化,龙头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2016 年以来龙头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大幅提升,中证细分化 工成分股(50 家市值较高的代表性化工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占全部化工上市 公司的比例不断提升,充裕的现金流也为龙头公司的资本开支奠定良好基础。民营大炼化准入放开吸引大规模资本进入国家对民营大炼化准入放开吸引大规模资本进入。2014-2017 年,国家准入了一批由民营企 业牵头的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包括恒力大连长兴岛 2,000 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浙江 石化 4,000 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和盛虹连云港 1,600 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恒力项目 和浙江石化一期项目分别于 2019 年 5 月和 2019 年 12 月全面投产,我们预计盛虹项目将于 2021 年底投产。民营大炼化项目由于较高的杠杆和盈利能力,项目投产后实现了较高的 ROE。 这一批获得大炼化项目准入的民营企业抓住机遇,公司规模和利润上了一个大台阶;我们 认为在实现几百亿元每年的现金流回流后,这些公司有能力撬动下一个大炼化项目和多个 大型化工项目。轻烃资源可得性。相比于国内炼化项目的严格控制,轻烃裂解项目的批复较为容易,PDH 项目的审批权在地方,2013 年 10 月至 2021 年 1 月,国内已经投产 14 个 PDH 装置,我们 预计 40 套以上的新装置在建或在前期规划中。得益于全球丙烷贸易大市场的存在,以及 PDH 项目较好的回报率,在沿海建设 PDH 装置成为很多化工企业切入烯烃大化工的理想选 择。乙烯项目的审批难度相比 PDH 较高,选址限定在大型石化基地。对乙烷裂解制乙烯项 目而言,由于原料乙烷单一来自美国,在国内设立乙烷裂解装置需要打通从北美管输、液 化、航运、国内码头接收等一系列流程,相比丙烷裂解制乙烯难度更高。资本开支向龙头集中,促进竞争格局优化及加快成长2016 年以来资本开支向龙头企业集中,行业竞争格局优化。由于化工项目投资的环保和安 全标准、资金等门槛提升以及环境容量指标等的限制,2016 年后化工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 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但是化工上市公司的资本开支快速增长,而且龙头上市公司由于较高的环保和安全能力和充裕的现金流支持,以及民营大炼化准入放开和轻烃资源可得等吸 引社会资本加入,龙头企业资本开支增速加快,行业资本开支向龙头企业集中的趋势明显。 龙头企业加大资本开支使得其产品产能扩增,叠加行业落后产能逐步淘汰,多数化工品行 业集中度提升,行业竞争格局优化。我们梳理了 18 种化工品 2016 和 2020 年前五大企业产 能占比数据,2020 年 DMF、味精、有机硅、己二酸、草甘膦、氨纶、粘胶短纤、涤纶长丝 等多数化工品行业集中度提升明显。资本开支助力龙头企业加快成长。基于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行业、化工上市公司以及代表 化工龙头的中证细分化工的资本开支增速、营收增速及利润总额增速数据对比,2016 年以 后龙头公司基于其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大的资本开支规模,营收和利润增速领先于化工行 业和化工上市公司,龙头企业基于其核心竞争优势、盈利能力和较高的资本开支规模实现 了加速成长。第三阶段:龙头资本开支规模再上台阶,优质公司向全球化工龙头迈进我们将未来三年化工行业的资本开支分为第三阶段:未来三年国内主要化工龙头企业均有 大规模资本开支的计划,我们预计将继续推动龙头企业加快成长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一 些优质的龙头公司有望向全球化工龙头迈进。中国是全球最大化工市场,为诞生全球化工龙头孕育机遇中国化工行业营收、资本开支位居全球第一,市场份额持续扩大。根据欧洲化工协会统计, 2018 年中国化工企业资本开支 871 亿欧元,2008-2018 年资本开支复合增速 10.6%,全球领 先的资本开支规模及增速推动中国化工市场份额持续扩大,2018 年全球化工品销售额 3.35 万亿欧元,其中中国化工品销售额 1.2 万亿欧元,占全球化工品销售额的 35.8%,是全球最 大的化工市场,巴斯夫预计到 2030 年中国在全球化工市场的份额将扩大至近 50%。中国化工企业迈向全球龙头具备市场基础。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化工市场,但是呈现典型的 “大而不强”格局,2019 年全球化工品销售额前 50 的化工企业中,仅中石化、台塑、中 国石油、恒力石化、先正达及万华化学 6 家中国企业,这是中国化工行业目前发展面临的 短板但也孕育着机遇,我们认为依托于中国庞大的化工市场体量,未来将会有一批优秀的 中国化工企业不断做强做大,崛起成为全球化工龙头企业。“碳达峰、碳中和”不影响产能向优势企业集中的趋势2019 年化工行业碳排放量占比约 6%。从化工品消费结构看,化工品生产中石脑油及煤炭 消费量较高,其中煤炭既是原料,也是主要能源供应之一。从化工品制造过程看,涉及碳 排放的主要是:1)能耗排放,主要是设备运转需求的电力投入,以及维持产品生产环境的 蒸汽投入;2)反应碳排放,以煤气化为例,主要是碳转化率较难达到 100%,以及难以完 全转化成有效气体成分(CO+H2)。我们测算 2019 年化工行业碳排放量占中国约 6%,其中化 工行业中甲醇、合成氨、乙烯及丙烯等重要产品合计碳排放占化工行业约 60%。“碳达峰,碳中和”基本不影响产能向化工优质龙头集中的趋势。近期“碳达峰、碳中和” 议题得到市场广泛关注与讨论,我们认为:1)能源消费总量仍将适度增长支持经济社会发 展;2)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快推动能源绿色转型是未来的主旋律。我们 预计工业部门在新技术没有突破之前,将继续以节能减排为主要任务,碳达峰前化工行业 新增产能将继续向上,“碳达峰,碳中和”不影响产能向化工优质龙头集中的趋势。我们认 为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来理解:1)我们认为未来化石能源将作为重要生产要素制约新增产能,新增产能将集中至低能耗/ 低排放的龙头企业,减排技术成为扩产重要壁垒。我们认为在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 要求下,化石能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将成为制约行业新增产能的重要瓶颈,生产要素将 进一步向低能耗、低排放的龙头集中。在高能效、低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目前龙头企业仍 具有明显优势。2)产能和能耗减量置换将成为发展趋势。根据内蒙古《关于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 目标任务若干保障措施(征求意见稿)》,内蒙古 2021 年全区能耗双控目标为单位 GDP 能 耗下降 3%,能耗增量控制在 500 万吨标准煤左右,能耗总量增速控制在 1.9%左右,单位工 业增加值能耗下降 4%以上。焦炭、电石等高耗能产业不再新增产能,确有必要建设的须在 区内实施产能和能耗减量置换。 3)多数化工品减排压力相对较低。从总量看,目前石化化工行业碳排放量仅 4-6 亿吨左右, 排放量和减排压力远低于钢铁、水泥等行业;从子行业看,目前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 电石法 PVC 及煤制油等碳排放量较高,但多数子化工品碳排放系数仅有 1-3,排放量相对较 低。先进能效、碳效将成为优势,未来 3-5 年成为行业资本开支重要时间窗口。我们预计在 2030 年实现碳达峰、2060 年实现碳中和的发展背景下,化工企业不仅新上产能难度提升,存量 产能都将面临能效和碳效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具备先进能效和碳效的一线石化化工龙头有望脱颖而出;同时我们认为未来 3-5 年可能将成为化工行业大规模资本开支 的重要时间窗口,未来几年有大规模资本开支计划的企业将占据明显的优势。龙头资本开支规模加大,优质公司有望崛起成为全球化工龙头我们梳理了未来三年资本开支规模较大的 20 家基础化工和 9 石化上市公司的资本开支规模 及主要投资项目情况。资本开支是化工制造业成长的核心投入要素之一。化工行业作为中游生产制造业,土地、 厂房机器和设备等是企业核心生产要素之一,企业通过资本开支构建长期资产,能够使产 能不断上台阶,因此资本开支是化工企业发展和成长的基础,而企业资本开支的产出效果 可以通过 ROIC 等盈利指标直观体现。化工各领域龙头核心竞争优势强,历史投资回报率较高。基于产品优势、产业链一体化及 工程化能力下的成本优势、规模优势等,聚氨酯、煤化工、钛白粉、农药、染料、食品和 饲料添加剂等化工各细分领域龙头公司盈利较强,2016-2019 年 ROE 和 ROIC 等指标领先于 化工上市公司平均水平,部分公司盈利指标远超上市公司均值水平。中长期核心竞争优势稳固+大规模资本开支驱动,龙头企业有望继续加快成长。基础化工板块,我们预计万华化学、宝丰能源未来三年资本开支有望超过 500 亿元;华鲁 恒升、鲁西化工、龙蟒佰利、中化国际、玲珑轮胎、华峰化学、合盛硅等公司未来三年资 本开支规模有望接近或超过百亿元;金禾实业、扬农化工、利尔化学、广信股份等公司未 来三年资本开支规模有望超过目前(3Q20)净资产的 60%。各领域龙头公司投资方向主要 是聚焦在原有产品产能扩张、产业链延伸以及向新材料、高端材料等领域的延展。石化化工领域,我们预计 9 家公司未来三年资本开支均有望超过 150 亿元,其中荣盛石化、 恒力石化、东方盛虹资本开支有望超过 1,000 亿元,恒逸石化和桐昆股份资本开支有望超 过 500 亿元,投资方向主要集中在大炼化项目、聚酯产业链、烯烃及下游材料配套项目。二、重点子行业资本开支2.1、MDI:全球新增产能向万华集中,低成本扩张增强万华成本优势低成本完成烟台园区技改扩能,MDI 龙头地位进一步稳固,未来三年内新增产能仍看万华。2 月 25 日万华发布公告完成烟台化工园区 MDI 装置技改扩能,从原有的 60 万吨/年增至 110 万吨/年,低成本扩建进一步增强成本优势,稳居成本曲线最左端,此次技改后万华全球产 能合计 260 万吨,市占率达 27.3%。未来三年,除 Covestro 漕泾 2021 年有 5 万吨/年破瓶颈新增产能外,2024 年前海外企业无其他扩产投放计划;而万华宁波园区 30 万吨/年技改 产能及福建园区 40 万吨/年新增产能预计在 2023/2024 年前后达到投产状态,将视市场需 求投放,全球新增产能仍看万华。同时,公司通过收购康乃尔和 Chematur Technologies AB (瑞典国际化工)100%股权,确保 MDI 等核心技术不外泄;又于2021 年 1 月以 4.2 亿元 收购中国化学子公司华陆工程 30%股权(华陆参与万华 MDIHDITDIPC 多个项目技术开发、 工程设计、流程管理等环节),进一步夯实技术壁垒,降低技术扩散风险,稳固龙头地位。疫情冲击下,万华逆势扩张,强资本开支支撑公司未来成长动力。自 2020 年初开始的疫情 仍未在全球范围内消弭,国内需求复苏强劲,海外巨头受到疫情冲击及不确定性,纷纷缩 减资本开支,万华依旧逆势扩张,福建基地 MDI/TDI 装置、烟台乙烯二期高端聚烯烃、尼 龙 12、柠檬醛、眉山改性塑料、PBAT/ BDO 一体化项目及 PLA、PC 一体化项目、新能源锂 电池项目等将持续打开公司成长空间,未来 3-5 年维持年资本开支 200 亿元,推动盈利再上台阶。2.2、钛白粉:龙蟒佰利成本竞争力最强,全球新增产能向国内龙头集中龙蟒佰利钛白粉成本竞争力、盈利能力全球领先。龙蟒佰利具备钒钛磁铁矿-钛精矿-钛白粉 完整的产业链,子公司龙蟒钛业拥有国内较大规模的钒钛磁铁矿资源,2017/18/19 年钛精 矿产量分别为 79/80/86 万吨;同时循环经济优势显著,通过利用联产法生产技术,相互嫁 接钛白粉等系列产品生产工艺,形成了完善的循环经济运行模式,并且开发硫氯耦合技术, 在实现为氯化法钛白粉提供原料的同时解决了硫酸法钛白粉工艺的废酸处理和石膏堆存问 题。受益一体化产业链及循环经济优势、规模化优势等,龙蟒佰利钛白粉生产成本远低于 竞争对手,钛白粉盈利能力全球领先。2010 以来全球钛白粉主要新增产能集中在中国。2019 年全球钛白粉产 能 869 万吨,中国钛白粉产能占比接近一半。2010 年以来全球新增产能基本集中在中国, 2019 年我国钛白粉产能约 400 万吨(有效总产能 380 万吨),较 2010 年产能翻倍。目前龙 蟒佰利钛白粉产能 101 万吨,仅次于科慕(125 万吨)和特诺(110 万吨)位居全球第三。全球钛白粉新增产能向中国龙头企业集中。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目录,目前对国内新建硫酸 法装置存在一定限制;氯化法钛白粉由于技术壁垒高、投资规模大,并且先进技术基本被 海外企业垄断,国内自主开发能力较为薄弱,虽然国内规划建设氯化法钛白粉产线的企业 较多,但我们预计成功投产的不确定较大。龙蟒佰利是国内唯一掌握大型沸腾氯化法钛白 生产技术的企业,目前具备钛白粉产能 101 万吨/年,我们预计公司焦作二期 3 号线 10 万 吨/年氯化法钛白粉产能有望 2021 年底投产,云南基地 20 万吨/年钛白粉产能有望 2022 年 底投产,公司规划十四五期间钛白粉产能将突破 150 万吨,将成为全球产能最大的钛白粉 供应商。中核钛白主要以硫酸法产能为主,目前具备 33 万吨/年钛白粉粗品产能和 40 万吨 /年钛白粉成品产能,公司规划在十四五期间将继续扩增钛白粉粗品和成品产能。2.3、氨纶: 景气高涨,龙头加大资本开支计划行业景气度快速修复,2021 年氨纶行业景气度有望维持高位。2020 年 8 月至今,氨纶价格 从 2.85 万元/吨上涨至当前的 6.2 万元/吨,突破上一轮景气周期 2011 年高点。产品价格的 持续上涨,导致行业扩产加速。然而新增产能集中于 2021 年末至 2022 年投放,我们预计 今年行业景气度维持高位。2015 年至今氨纶行业供应格局变化整体分为三个阶段,未来可能形成双寡头格局。氨纶行业在 2014-2020 年的七年下行周期,行业格局不断洗牌,供应端也发生较大变化。2015-2018 年是一个群雄逐鹿的阶段,在此阶段除了华峰、晓星、新乡扩产外,华海、奥神、越华等 企业也在持续投资。2019-2020 年行业寡头初现,华峰、晓星、新乡、泰和加快做大做强, 一超三强格局基本形成。展望十四五,华峰重庆拟在重庆新增产能 30 万吨,晓星拟在宁夏 新增 36 万吨,我们预计行业未来可能逐步形成双寡头格局。投资强度差异大,华峰远低于同行。我们梳理了近年来氨纶项目的投资状况,单吨投资额 从 1.5 万元/吨到 5.1 万元/吨,若以十年折旧计算,则年度成本仅折旧一项就高达 3000 元/ 吨。华峰化学重庆基地与集团共享公共配套设施,目前扩产成本大幅低于同行,我们认为 公司未来将继续维持现有的规模及成本优势。2.4、农药:龙头企业加大资本开支,中长期成长确定性强农药企业的成长主要依托原有核心产品扩产能,或者不断丰富产品种类等方式。农药行业 由于产品种类较多,多数农药产品市场规模较小,难以支撑企业通过单个品类做大规模, 仅草甘膦、草铵膦、麦草畏等大品种除草剂以及康宽、拟除虫菊酯等大品种杀虫剂市场规 模较大,并且部分品种需求增长前景较好,能够支撑企业做大规模。沿着单一品种扩产能的模式能够使得企业竞争优势随着规模扩大不断提升,但是跨品种的扩张模式,需要企业 具备较强的化学合成能力、工程化能力、成本竞争能力。扬农化工、利尔化学、广信股份 等龙头企业基于较强的合成能力、工程化能力、研发能力以及围绕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的模 式等,能够结合核心产品扩产能以及丰富产品种类等模式不断成长,因此随着龙头企业的 资本开支加大,我们预计龙头企业中长期有望实现稳健成长。扬农化工优嘉三、四期项目合计投资近 45 亿元。公司总投资 21 亿元建设的优嘉三期项目 中功夫菊酯、氯氰菊酯、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产品均已稳定达产,逐步开始贡献利润。 公司优嘉四期项目将投资 23.5 亿元扩增拟除虫菊酯、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氟啶胺等原有 品种产能以及新建 6,000 吨硝磺草酮、1,000 吨虱螨脲等产品。同时扬农化工已变更为先正 达控股子公司,我们预计先正达集团每年对外采购原药超过 200 亿元,2019 年扬农化工向 先正达集团销售产品金额仅 12.2 亿元,占先正达集团对外采购额的约 6%。得益于扬农化工 较高的投资回报率水平,以及先正达集团体系内扬农化工原药供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我们新项目的建设将助力公司持续成长。利尔化学在建及拟建项目合计固定资产投资近 38 亿元。利尔化学近年来围绕草铵膦相关产 业进行了多基地布局,其中广安基地一期项目草铵膦、丙炔氟环唑已经建设完成,氟环唑 暂时推迟。此外广安二期围绕核心中间体 MDP 及下一代产品 L-草铵膦进行了布局。荆州基 地是老工艺亚磷酸三乙酯的重要供应商,未来升级搬迁改造后将围绕磷化工继续深耕。广 安利华是公司和科迪华合资,围绕氯代吡啶类类产品布局的一个基地。我们测算公司未来 三年合计资本开支将达到 37.8 亿元。广信目前在建中间体及原药项目众多,三年资本开支有望达到 40 亿元左右。邻苯二胺技改 项目已经验收完成,我们测算可以增厚利润 3000 万元以上;对邻硝基氯苯二期有望于 1H21 投产,我们测算该项目将增厚利润 5000 万元以上;30 万吨氯碱项目有望于 2021 年一并投放,我们测算该项目将增厚利润 6500 万元以上;热电及码头项目今年将逐步运营,我们测 算该项目将增厚利润 4000 万元以上;噁唑菌酮已经试产,我们测算该项目将增厚利润 1.3 亿元左右。原药方面,我们预计肟草酮、噻嗪酮、茚虫威等有望于 2021-2022 年逐步投放, 此外公司嘧菌酯、康宽等产品也有远期规划。我们测算,公司三年期维度资本开支将达到 40 亿元。2.5、煤化工:煤炭指标成为稀缺资源,获批煤化工项目价值凸显2015 年后重点地区煤化工项目受到严格限制。2015 年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重点地区煤 炭消费减量替代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北京、天津、山东、江苏、浙江、河北及广东省珠三 角等重点地区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压减过剩产能、提高煤炭等能源利用效率直接减少煤炭 消费,2015 年以来山东、江苏及浙江等化工大省严格限制新建煤化工项目。山东省煤炭指标向重大项目和高效清洁利用企业集中。在煤炭消费总量继续压减的趋势下, 2020 年 4 月山东省发布《关于印发山东省能耗指标收储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通过收储能源消费指标、煤炭替代指标、煤炭消费指标等方式腾挪出煤炭指标,以破解山 东省重大项目落地能耗指标瓶颈制约,在有限指标的约束下,山东省煤炭指标逐步向重大 项目和对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的龙头企业集中。内蒙古加快推进高耗能行业结构调整。2021 年 2 月,内蒙古发改委等部门起草《关于确保 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若干保障措施(征求意见稿)》提出:1)将控制高耗能 行业产能规模:20201 年起不再审批焦炭、电石、PVC、合成氨、甲醇、乙二醇、烧碱、纯 碱等项目;2)提高产业准入标准:新建高耗能项目在满足能耗双控要求的前提下,工艺技 术装备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能源利用效率须达到国家先进标准。华鲁恒升:1)德州基地定位高端化发展:公司规划德州基地未来将围绕新材料板块延伸拓 展以及提高效率等方向发展,目前德州基地所在化工园区大约 5 平方公里土地面积,16.7 万吨/年精己二酸项目已于 1Q21 投产,我们预计己内酰胺及尼龙 6 切片等新材料项目将于 2021 年中期到年底投产,酰胺及尼龙新材料项目建成后公司德州基地仍有 2,000 多亩空余 土地,我们预计未来德州基地仍有百亿元以上投资规模。2)荆州基地打开成长空间:基于 荆州基地便利的铁路、水路运输条件,便宜的地价、水价,以及贴近需求市场等,我们认 为荆州基地综合条件具备优势,能够复制公司在德州基地所建立的煤化工核心竞争优势。 荆州基地一期将投资百亿元以上规模建设尿素、醋酸及有机胺系列产品,我们预计有望于 2023 年底前投产,我们认为荆州基地有望再造一个华鲁,将打开公司远期成长空间。宝丰能源:投建内蒙 400 万吨/年烯烃项目,掀起新的发展续篇1)公司具备煤矿-焦炭-聚烯烃-精细化工的全产业链布局,成本优势明显。公司 2005 年成 立以来,依托宁东煤田优质资源,不断延伸自身产业链,已打造成型焦化、烯烃及精细化 工三大产业链的发展格局,成为国内一体化的煤化工龙头,并且高度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以及卓越的成本控制能力带给公司明显的竞争优势。截至 2020 年底,公司有煤炭产能 750 万吨/年、焦化 400 万吨/年、甲醇 400 万吨/年、聚乙烯 60 万吨/年、聚丙烯 60 万吨/年、 苯加氢装置 10 万吨/年、焦油深加工装置 30 万吨/年、碳四深加工装置 20 万吨/年和重碳四 异构装置 12 万吨/年,受益于全产业链布局和精细化的经营策略,公司聚烯烃等产品成本 优势明显。2)持续资本开支,助力宁东基地全产业链布局继续完善,焦炭和烯烃产能进一步扩张。煤 矿:公司红四煤矿 2020 年 10 月正式投入试运转,公司煤炭自供率将提升至近 70%。随着 红四煤矿(240 万吨/年)的正式投产,后续马莲台煤矿(360 万吨/年)采矿区安全改造项 目的完成,以及丁家梁煤矿 90 万吨/年煤炭产能的陆续释放,公司煤炭总产能未来将提升 至 840 万吨/年,原料供应将获得充分保障。焦炭:公司在建 300 万吨/年煤焦化多联产项目,公司计划 2021 年底投产,建成后焦化产能达到 700 万吨/年,将成为国内最大的独立 焦化企业之一。烯烃:三期 100 万吨/年烯烃项目正处于建设中,我们预计 2022 年底投产, 除进一步扩大规模优势外,碳三以上组分的利用将继续降低公司烯烃成本。3)卡位乌审旗优质原料煤资源,有望复制宁东基地成功经验,未来成长性获保障:公司公 告拟于内蒙古扩建 400 万吨/年煤制烯烃示范项目,计划投资 673 亿元,项目选址同属能源 化工“金三角”的鄂尔多斯乌审旗,使用国家现代煤化工总体规划中的烯烃指标,仍定位 于延伸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我们预计有望复制公司在宁东基地的成功经验,巩固在烯 烃行业的战略地位。中国特有的煤炭资源禀赋下煤基化工品是极具竞争优势的生产路线, 而能源结构转型、煤炭消费总量指标控制,以及煤化工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内煤炭 行业从过去的数量型短缺转变为质量型短缺,适应于煤化工的低硫、低灰分、低微量、高 热值的原料煤资源的稀缺性将逐渐显现。我们理解公司的规模化扩张有效解决了对下一阶 段发展瓶颈的问题,从营收体量和现金流入来看具备了再造一个宝丰的基础,将为公司在 下游高端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的拓展提供更多的投入保障。我们认为公司在高端聚烯烃、 EVA 和针状焦等领域持续发力,未来在规模化和差异化的发展上并行不悖。详见报告原文。(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自私自利

颖泰生物2020年业绩及亮点

来源:挖贝网精选层首场2020年年报集体业绩说明会于4月9日下午15:00-17:00在线召开,颖泰生物、创远仪器、齐鲁华信、盖世食品、泰祥股份5家精选层公司参与。以下为颖泰生物(833819)2020年业绩及亮点介绍:一、基本情况1、公司所属行业:公司是以研发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先导的农化产品供应商,主要从事农药原药、中间体及制剂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业务。根据中国证监会2012年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所属行业为制造业中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代码为C26;根据全国股转公司《挂牌公司管理型行业分类指引》,公司所属行业为制造业中的化学农药制造业,代码C2631;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属于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行业代码C26,细分行业为化学农药制造行业,行业代码为C2631。2、公司主营业务公司是以研发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先导的农化产品供应商,主营业务为农药原药、中间体及制剂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GLP技术服务。公司自成立以来秉持“担当、创新、协作”的核心价值观,以“让农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使命,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创新,已形成品种丰富、工艺技术较为先进的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三大品类百余种高品质产品。3、主要产品公司的产品分为自产产品和贸易产品。公司的自产产品主要包括农药原药、制剂及中间体,涵盖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三大品类,分别应用于防除杂草等有害植物、防治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及防治害虫。公司的贸易类产品主要为草甘膦、麦草畏、双甘膦等大品类广谱性除草剂原药及中间体产品。4、公司近年来业绩情况2019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95,185,421.41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1,685,348.22元。2020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24,805,952.28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29,620,530.87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5,295,258.57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3,609,910.35元。2020年度,公司经营虽受新冠疫情蔓延、国际贸易关系动荡、汇率波动加剧、国内市场竞激烈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但是公司围绕“聚合迎变,决胜产品”的行动纲领持续专注目标,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稳健进行生产经营,加强产供销一体化,逐步推进项目落地;关注分析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适时调整市场布局,积极巩固业务关系,在开拓市场空间的同时结合行业情况有效调整价格策略;着手内部运营管理结构性调整,各线条全面梳理与降本增效双管齐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业绩实现稳定增长。二、公司亮点1.产品组合优势公司成立十余年来,通过持续的产品研发、生产及供应链建设、市场和客户建设,已形成品种丰富、工艺技术较为先进的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三大品类百余种高品质产品。其中,公司三嗪酮类除草剂、二苯醚类除草剂、酰胺类除草剂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前列。公司丰富的产品线不仅可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显著提高公司抗风险能力,增加客户黏性;同时公司可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产品结构,在现有的丰富的产品中,筛选客户需求大、毛利率高的产品进行组合,通过产品研发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三废利用率,以平滑产品价格的周期性波动,保证盈利的稳定性。2.研发优势公司以研发为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建立了成熟的自主创新体系,涵盖生物技术研发、植物保护研发及技术分析三大板块。公司坚持以研发为基础的理念,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不断引进先进的研发仪器设备,软硬件水平位于同行业领先水平。公司拥有国内一流的研发设施和研发队伍,建立了省级企业研究院、省级研发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承担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火炬计划、省级重大专项、省级新产品计划等多项科技项目,解决了多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公司的GLP实验室在2006年获得OECD成员国颁发的GLP实验室资格证书,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农药GLP实验室,在业界有良好的口碑,GLP研究报告得到美国EPA和主要的OECD成员国认可,并屡次通过OECD成员国的复查认证。3.市场准入和渠道优势由于农药产品的特殊性,世界大多数国家均对农药的生产和销售进行严格监管,实行登记注册制度,登记耗费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巨大,在严苛的注册登记门槛下,登记证的数量和品种对企业的发展尤其重要。公司市场准入优势突出。在全球市场,公司凭借丰富的市场经验及对市场的敏锐判断,早期即在全球最大的农药消费地区拉美地区启动产品自主登记工作,并凭借强大的自主登记能力拥有多个农药登记证,快速打开市场,先发优势突出。公司还拥有乙氧氟草醚和特丁噻草隆原药及制剂产品在全球52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登记注册等知识产权。在国内市场,公司拥有389项国内农药产品登记证,其中原药登记证150余项,位于领先地位。此外,公司坚持以研发带动市场,以市场带动销售,以销售带动生产的发展思路,利用自身的研发优势和GLP实验室优势,与ADAMA(安道麦)、CORTEVA(科迪华)等国际知名农化企业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保证了公司产品销售渠道的畅通。4.生产规模和布局优势公司的产品主要销往海外市场。农化行业竞争充分,集中度较高,具有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才能保持产品成本优势,进而在市场中立足并获得发展。同时,由于下游客户在产品的种类、用途、销往国家等方面的不同需求,生产厂商生产规模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以满足供货及时性、多样化的需求。规模化生产是赢得市场竞争的重要基石,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较为明显的规模优势。公司自2015年在新三板挂牌以来,通过并购完成了在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和江西五省的主要七大生产基地的布局,主要生产基地大部分位于国家级或省级化工园区,在国内各地要求化工园区“退城入园”、部分地区化工园区数量削减的趋势下,稳定的生产能力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公司生产基地配备先进的生产设备,实现了清洁化、高效化的生产。此外,通过多基地布局,公司在夯实生产能力的同时分散了单一基地的生产集中风险,在环保高压政策常态化的大环境下,具备可持续生产能力。凭借显著的规模优势,公司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成本有效降低、产品种类丰富、产品质量稳定,满足了客户多样的采购需求。5.客户优势公司坚持以研发带动市场,以市场带动销售,以销售带动生产的发展思路,与客户进行深入交流,对客户的产品功能、质量标准、管理流程等具有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在充分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对下游行业发展趋势的把握,利用自身的研发优势将客户的要求、标准融入整个研发和生产过程,并实现量产,形成良性循环,并因此与全球知名的大型农化公司如:ADAMA(安道麦)、CORTEVA(科迪华)、NUFARM(纽发姆)、LANXESS(朗盛)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获得了稳定的客户资源。

闯王旗

丙炔氟草胺等新型农药原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主办单位、企业性质项目名称:年产 15500 吨新型农药原药及相关产品项目承办单位:安徽宁亿泰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地点: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企业状况安徽宁亿泰科技有限公司系江苏中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中旗股份”)控股子公司,位于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内,于 2020 年 7 月注册成立。江苏中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3 年,注册于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区,是立足生命科学领域专注于新型绿色高效作物保护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国际国内销售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于 2016 年 12 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股票简称:中旗股份,股票代码:300575。公司目前主要资产位于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区,建有集团研发中心和两个生产厂区。公司主要生产方式为有机合成,生产的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原药属于高端精细化工产品,具有品种丰富、附加值高的特点。公司2007年即取得欧洲知名认证机构DNV-GL认证的ISO9001/ISO14001/ ISO45001 三标管理体系证书,是发展理念先进,管理运营水平较高的现代新型化学企业。项目提出的背景1.建设制造强国,发展先进制药业,不仅是我国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发展需要,也是顺应世界工业化趋势特别是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必然要求。从世界范围看,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纷纷推出再工业化战略,同时以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服务化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我国制造业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也迎来重大历史机遇。从挑战来看,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背景下,我国制造业粗放型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必须转向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模式。从机遇来看,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指明了发展方向。作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我国必须抓住这次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大力提高制造业发展质量,加快建设制造强国。2.2015 年 5 月 19 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 2025》。目前,“1+X”规划体系顶层设计,形成了以《中国制造 2025》为引领,制造业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等 5 个重大工程实施指南,发展服务型制造、质量品牌等 2 个专项行动指南,信息产业、制造业人才等 4 个发展规划指南共 11 个专项规划以及 2 个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为骨干,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工业“四基”发展目录等绿皮书为补充,各地抓落实的配套文件为支撑的横向联动、纵向贯通、各方面协同的政策体系。各地也积极落实《中国制造 2025》,制定了相应的规划政策,多个“中国制造 2025”师范城市(群)成立。从国家到地方对制造业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制造业供给质量和创新能力提升取得积极进展,制造业转型速度也进一步加快。3.《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十三五”期间将加快发展经济,投资本项目建设有利于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4.为了满足公司持续发展对于必要资源的需求,进一步拓展公司未来发展空间,拟取得位于具备良好产业条件的专业化工园区的工业用地,建设一批农药原药产品项目。投资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1.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卖相更高水平的必经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速正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向正从规模建设转向质量效益型,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要素驱动的增长转向创新驱动的增长。我们利用装备能力、产业配套能力和资金输出等优势,在新一轮国际分工中,迎来了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的历史机遇,我国产业、品牌、资金和人才走出去潜力无限。保护环境、治理污染表面会增加成本,但满足人民越来越迫切的生态产品需求,走低碳、绿色发展道路,环保技术、新能源等领域则会带来新的增长动力。2.坚持加强自主创业和技术进步作为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努力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完善产业链条,促进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跃升。支持企业改造,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造能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3.本项目投资建设后,项目承办单位将成为当地投资规模比较大的企业,项目的建设无论对企业自身的发展还是对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将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本项目的建设也是中旗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国内相关行业的高速发展和客户需求的不断增多,本项目的建成并投产,对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培植新的利润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除了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外,还将有利于公司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丰富产品结构、扩大产能,从而打开公司未来成长空间,为公司业绩长期成长提供发展动力。因此,紧紧抓住项目产品市场需求动态,拓展投资项目丰富产品线及扩大生产规模已经显得必要和紧迫。本项目含税建设投资 178829.50 万元,流动资金为 20636.37 万元,年均销售收入 279819.54 万元,年均利润总额 54738.08 万元,年均利税57796.62 万元,所得税后项目投资内部收益率 20.84%,所得税后项目投资回收期 8.49 年(含建设期),项目的财务评价指标先进。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切实可行的。产品分析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是美国陶氏益农公司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发的吡啶类除草剂,是内吸传导型苗后除草剂,药后很快被植物吸收,使敏感植物出现典型激素类除草剂的反应,植株畸形、扭曲,最终枯死。适用于小麦、大麦、玉米、葡萄、果园、牧场、林地、草坪等地防除阔叶杂草;如猪殃殃、卷茎蓼、马齿苋、龙葵、田旋花、蓼、苋等,对禾本科杂草无效。可用于苗后茎叶处理,适用于多种作物,对作物安全,在耐药作物体内,使它隆可结合轭合物而失去毒性。在土壤中易降解,半衰期较短,不会对后茬作物造成药害。具有高效、安全的优点,开发生产以来,仅仅上市一年就以其卓越的产品性能占领了欧美吡啶类除草剂农药 30%的市场份额。现在,其作为陶氏益农公司主要的除草剂产品,2013 年全球总销量就已超过 2.4 亿美元。目前,国际上主要的原药生产厂家有美国陶氏益农公司,Makhteshim-Agan Ltd(以色列)及本公司,主要的制剂生产商是美国陶氏益农公司,Makhteshim-Agan Ltd(以色列),Agriguard Ltd(英国),Barclay Chemicals Limited(英国等)。丙炔氟草胺:丙炔氟草胺主要用于大豆、甘蔗、棉花、玉米、谷物、花生、果蔬和其他许多作物,防除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1993 年丙炔氟草胺由住友化学上市,用于大豆、棉花、葡萄和其他作物上防除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商品名为 Sumisoya。2001 年,住友在美国登记,之后将此除草剂进一步应用到花生和甘蔗等其他作物的杂草防除上,效果显著。2003 年之后,与丙炔氟草胺的复配产品的相继上市,也直接拉动了市场对丙炔氟草胺的需求,也直接导致住友在 2012 年在日本的 Oita 生产厂扩大丙炔氟草胺的产能。丙炔氟草胺主要在果园和非耕地使用,它对杂草具有快速灼伤活性且除草谱较宽。另外,丙炔氟草胺已作为花生、马铃薯、甘蔗、果园和非耕地的芽前、芽后除草剂产品在世界上包括美国、巴西、法国、中国、南非等国家出售。苯嘧磺草胺:苯嘧磺草胺是原卟啉原氧化酶(PPO)抑制剂,属于新型脲嘧啶类茎叶处理剂,曾被巴斯夫称为“20 多年来开发最为成功的新除草剂”、“代表了阔叶杂草防除的新水平”。首先其能够适用于多种生产系统和非耕地,在苗后或苗前均能使用;其次,适用作物多,能够用于包括谷物、玉米、棉花、水稻、高粱、大豆和果树等在内的 30 多种作物上;再次,防除谱广,能够防除 90 余种阔叶杂草,包括一些对三嗪类、草甘膦及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存在抗性的杂草;并且,苯嘧磺草胺具有防效迅速、残效期长等多种特性。虱螨脲:虱螨脲是苯甲酰脲类杀虫剂中的第一大产品,是最新一代取代脲类杀虫剂。药剂通过作用于昆虫幼虫、阻止脱皮过程而杀死害虫,尤其对果树等食叶毛虫有出色的防效,对蓟马、锈螨、白粉虱有独特的杀灭机理,适于防治对合成除虫菊酯和有机磷农药产生抗性害虫。药剂的持效期长,有利于减少打药次数;对作物安全,玉米、蔬菜、柑橘、棉花、马铃薯、葡萄、大豆等作物均可使用,适合于综合虫害治理。药剂不会引起刺吸式口器害虫再猖獗,对益虫的成虫和扑食性蜘蛛作用温和。药效持久,耐雨水冲刷,对有益的节肢动物成虫具有选择性。用药后,首次作用缓慢,有杀卵功能,可杀灭新产虫卵,施药后 2~3 天见效果。对蜜蜂和大黄蜂低毒,对哺乳动物虱螨低毒,蜜蜂采蜜时可以使用。比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相对更安全,可作为良好的混配剂使用,对鳞翅目害虫有良好的防效。低计量使用,仍然对毛虫有良好防效,对花蓟马幼虫有良好防效;可阻止病毒传播,可有效控制对菊酯类和有机磷有抗性的鳞翅目害虫。药剂有选择性,长持性,对后期土豆蛀茎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美除减少喷施次数,能显著增产。 使用方法:对于卷叶虫、潜夜蝇、苹果锈螨、苹果蠹蛾等,可用有效成分 5 克对水 100 公斤进行喷雾。对于番茄夜蛾、甜菜夜蛾、花蓟马、西红柿、棉铃虫、土豆蛀茎虫、西红柿锈螨、茄子蛀果虫、小菜蛾等,可用 3~4 克有效成分对水 100公斤进行喷雾。苯唑草酮:苯唑草酮是第一个苯甲酯吡唑酮类除草剂,为对羟基苯基丙酮酸酯双氧化酶 (4-HPPD) 抑制剂,对耐草甘膦、三嗪类、乙酰乳酸合成酶 (AIS)抑制剂和乙酰辅酶 A 羧化酶 (ACCase) 抑制剂的杂草有很好的防除效果,是广谱苗后除草剂,能有效防除玉米田一年生禾本科和阔叶杂草,高剂量对莎草科杂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螺虫乙酯:螺虫乙酯(spirotetramat)是拜耳公司开发的新颖杀虫剂、杀蜗剂,属季酮酸类化合物类脂合成抑制剂,通过抑制昆虫脂质的合成,造成其中毒死亡。它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具有双向内吸传导性能的杀虫、杀螨剂,持效期长,可有效防治各种刺吸口器害虫和害螨,在整个植物体内能够向上向下移动,抵达叶面和树皮,这种独特的内吸性能可保护新生茎、叶和根部。 螺虫乙酯的作用机理与现有的杀虫剂不同,是通过干扰昆虫的脂肪生物合成导致幼虫死亡,降低成虫的繁殖能力。螺虫乙酯具有很好的内吸性,可通过植物的木质部和韧皮部向顶(上)传导,也可在植株内由上向下传导,杀虫谱广,持效期较长。可防治多种作物的蚜虫、介壳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噻虫胺:噻虫胺(clothianidin,frusuing)是烟碱类杀虫剂,为烯啶虫胺类的烟碱杀虫剂。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突触后膜的烟碱性乙酰胆碱受体,显示了激动剂作用。对有机磷, 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具有高抗性的害虫对噻虫胺无抗性。噻虫胺对半翅目害虫、蓟马目害虫、甲虫目害虫、鳞翅目害虫、双翅目害虫等均高效, 对水稻、果树、蔬菜等作物安全性高。精噁唑甘草胺:精噁唑甘草胺可极好的防除禾本科杂草,与大多数此类除草剂不同的是,精噁唑甘草胺对水稻安全,可有效防除水稻田主要杂草,如稗草、千金子、马唐和牛筋草,特别对很多大龄禾本科杂草以及双穗雀稗、金色狗尾草等恶性杂草也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主要用于移栽和直播稻田除草。同时精噁唑甘草胺低毒,对环境安全,有广泛的可混性,并有望用于其他作物和草坪除草,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除草剂。建厂地点江苏中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淮北)生产基地年产 15500 吨新型农药原药及相关产品项目拟建于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内。

纯素之道

首份酵素行业研究报告发布

北京商报讯(记者 李振兴)12月18日,在2019酵素产业发展大会上,中国首份酵素行业研究报告发布,该报告显示,目前中国酵素行业市场规模达200亿元,从业企业近5000家,未来几年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00亿元。会上,中国生物酵素产业协会酵素分会秘书长周海龙表示,截至11月,酵素总体市场规模达200亿元,较去年同期略有上升,从事酵素相关的企业数量近5000家,年产200吨以上酵素的生产企业超过200多家。其中以生产食用和日化应用酵素占比最大,合计达73%。生产农用和环保应用酵素的企业数量分别占6.1%、7.8%。生产饲用酵素的企业只有20余家。据了解,2007年,酵素进入中国市场,2015年国内企业纷纷进入该领域,2017年发展进入高峰,年申请专利数达2193份。不过,目前中国市场酵素产品主要来自进口,进口国主要是日本和韩国。为了推动国内酵素企业的发展,2019年,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明确在鼓励类项目中提出“酵素生产工艺技术开发及工业化、规范化生产”。对此,全国酵素行业发展自律监督委员会主任徐玲表示,酵素进入发改委鼓励类项目,标志中国酵素大时代正式到来。目前在酵素行业,中国的头部企业包括恒利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丽江得慈延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养生天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吉林敖东酵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仁和集团圣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据仁和集团圣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郑俊云表示,目前该企业产值每年的增速都在50%以上,整个行业发展也极为迅速。“酵素产品能够应用到食品、药品、饮料等不同领域,重要酵素还能去除中药中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未来的市场空间很大,规模会达数千亿元。”不过,目前酵素产业发展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大众对酵素的认知存在误区,并且在前端的销售环节存在诸多不规范的情况。为了规范行业发展,中国生物酵素产业协会酵素分会牵头制定了酵素产业两个标准:QB/T 5323-2018植物酵素标准和QB/T 5324-2018酵素产品分类导则,规范酵素产品在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标准化。来源:北京商报

继承人

农药草铵膦专题报告:长期成长确定,短期关注中间体

1. 草铵膦仍具有成长属1.1. 草铵膦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非选择性除草剂草铵膦是上世纪 80 年代由赫斯特公司开发研制的一种高效、广谱、低毒的非选择性除草剂, 仅次于草甘膦和百草枯,同时也是仅次于草甘膦的第二大转基因除草剂。作用机理则是通过 抑制谷氨酰胺合成酶的产生,可以导致植物氮代谢紊乱、胺的过量积累、叶绿体解体,从而 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最终导致植物死亡。作为四大非选择性除草剂的代表之一,草铵膦近几年维持高速增长的趋势。虽然与草甘膦体 量尚无法抗衡,但其已于 2016 年赶超百草枯,成为全球第二大非选择性除草剂,2018 年规 模达到 9.2 亿美元。对于草铵膦需求端的研究一直是市场上研究短缺的一个环节,主要受制原因为农药数据更新 频率低、滞后时间长、海关数据不透明、海外生产及作物推广信息获得不及时等。一般来 看,草铵膦需求 可以分为两部 分:一块是存量 需求,即以加拿 大为代表的种植 LibertyLink 油菜种子系统的国家及地区,这块保证了全球 40%以上的草铵膦需求;另一块 就是新增需求,代表的是美国种植带有耐草铵膦基因的多抗转基因大豆、棉花等作物带来的 新增需求以及中国、东南亚等地区百草枯禁用后出现的替代需求。存量需求具有一定的周期 性,而新增需求从 2017 年以来维持较高增速。从草铵膦需求分国别来看,加拿大仍是全球最主要的草铵膦消费国, 这主要得益于其国内 转基因油菜极高的渗透率。美国、中国等国紧随其后,其中美国得益于各类耐草铵膦作物的 普及使得整体需求量呈现上升趋势,而中国近年来受到百草枯禁用所带来的市场真空使得草 铵膦迎来快速放量期。另一角度,从作物的使用结构来看,油菜作为巨大的存量市场仍保持 较大的市场体量;大豆、棉花等作为新增市场增速较高,主要得益于耐草铵膦转基因种子的 普及;传统果园等需求维持平稳。1.2. 转基因油菜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特征,未来新增量整体有限耐草铵膦转基因油菜的商业化种植始于 1996 年,与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正式推广同年, 是全球最早一批推广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加拿大是全球最早种植耐草铵膦油菜的国家, 主要种植的油菜种子有 23 种,其中有 12 种具有草铵膦抗性基因,绝大部分拥有超过 20 年 的种植时间,在加拿大国内具有较强的种植基础且渗透率较高,这也是加拿大成为草铵膦最 大消费国的原因。加拿大是全球油菜的主要种植国家之一,其种植面积占全球比重超过 25%。转基因油菜是加 拿大转基因作物中种植总量最大的品种,占其国内转基因渗透率的 70%以上。2018 年加拿 大转基因油菜种植面积达到 874 万公顷,占国内油菜总种植面积的 95%。其他种植转基因油菜的国家还包括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智利。根据 ISAAA 的相关数据显示, 目前这些国家主要转基因油菜种子都以 Rounp Ready 系统(耐草甘膦)为主,草铵膦消 费量较少,且以上三个国家转基因油菜总种植面积仍有限,美国、澳洲等地种植面积增速显 著放缓,智利的总种植量波动较大。所以我们对于转基因油菜的研究重心仍以加拿 大为主。加拿大转基因作物种植结构直接影响到全球草铵膦的消费水平。根据加拿大油菜委员会的相 关数据显示,其国内转基因油菜种子的产品结构中,耐草铵膦的 LibertyLink 比重持续提升, 截止 2017 年达到约 50%,目前 LibertyLink 系统已超过 Rounp Ready系统,成为加拿 大最主要的转基因油菜种子性状系统。2017 年加拿大 LibertyLink 与 Rounp Ready 的比重呈现 50:45 的关系,我们假设这一比 重至今维持不变(考虑到耐草甘膦杂草比例的提升,这一估计是偏保守的),同时假设加拿 大整体转基因油菜渗透率维持 95%左右的水平。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从种植面积的成长性来看,我们认为加拿大油菜种植面积呈现周期性波动,继续大幅 度提升种植面积的空间有限。根据加拿大油菜委员会公布的 2025 年规划,该国计划到 2025 年国内实现油菜籽产量 2600 万吨,油菜单产提升到 52bu/ac,折合种植面积 800 万公顷, 也基本与目前的种植面积体量持平。第二:从 LibertyLink 系统的渗透率角度来看,2010-2017 的八年间,渗透率从 45%提高至 50%,转基因渗透率已近成熟,我们认为该系统在未来占有率进一步提升空间较小。由此我们认为,作为全球草铵膦消费最大的存量市场——转基因油菜,已呈现出极为明显的 周期性特征,种植面积大幅提升的概率较低、且存在周期性回调的风险。1.3. 耐草铵膦转基因作物在美国的推广超预期以巴斯夫、科迪华、孟山都公司推广的耐草铵膦转基因大豆、棉花等种子或将成为草铵膦需 求新的增长点。这类产品本质是草甘膦耐受杂草问题加重,科学家采用杂草交替控制的策略, 开发兼具多种除草剂抗性的转基因作物,所以草铵膦与草甘膦需求高度相关。这块的需求增 量一直被市场普遍的研究所忽视,之前市场的一致研究预期普遍认为草铵膦的新增量主要在 于百草枯的替代。但是由 USGS 2016 年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大豆、棉花等转基因渗透率高 的作物对于草铵膦消费比例显著提升,总消费量增长超过 50%达 920 万磅左右,也在一定程 度上对这一猜测给予验证。以下,我们将通过新闻和数据的搜集整理,解释 2014-2016 年草 铵膦在大豆、棉花用量变化的原因,同时锁定相关种子的商品名,并对未来推广进 行展望。首先,2014-2016 年草铵膦在美国转基因大豆中的消费绝对量逐年提升,结合美国转基因大 豆 播 种面 积的 变况,我 们可 以推 算出 具 有耐 草铵 膦 性状 的大 豆渗 透况 5%/5%/11%,可见当时抗草铵膦大豆的推广较为顺利。另一方面,我们又试图通过收集和分析新闻,来锁定耐草铵膦大豆的具体品种。2016 年 4 月拜耳Liberty产品经理David Tanner 接受采访表示,LibertyLink大豆2015年播种面积+50% 并有望在 2016 年继续保增速。2017 年 11 月 David Tanner 又表示,LibertyLink 大豆在 2015 年市场占有率为 6%,并有望于 2018 年占据 20%市场份额,播种面积较 2017 年提高 25%至 1700 万英亩,且公司通过对农民进行意向调查认为 LibertyLink 大豆未来有望继续保 持该推广增速。对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推算出 2014-2018 年 LibertyLink 大豆在美国的 播种面积,分别为 126/188/282/550/688 万公顷,结合 Liberty 制剂的草铵膦浓度 24.5%及 在大豆上的施用剂量 32-43 fl oz/英亩,可以估算出 2014-2018 年 LibertyLink 大豆对草铵膦 的需求量为 866/1299/1948/3797/4746 吨。该测算数据与 USGS 公布数据吻合度高,所以我们推断,美国大豆的草铵膦用量明显增长主要受益于拜耳 LibertyLink 大豆系统的推广。接下来,我们将回顾 LibertyLink 大豆的推广情况,总结导致种子推广受限/加速的原因,并 以此为参照,展望未来 LibertyLink 大豆系统远期市场空间。第一,种子本身的亩产量、作物质量,以及更重要的,农药施用的有效性、即除顽固杂草能 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民对种子的选择。2017 年 11 月,拜耳公司发布了一项 Kynetec 公 司的市场调查结果,以美国 21 个州的作物种植者为调查对象,选出了 2017 年最佳的大豆性 状系统——LibertyLink,并同时指出,除草剂抗性问题已超过亩产等因素成为种植者首要选 择种子类型的考量点。第二,农药的施用成本及作物获得的出口准许数量很大程度上影响推广进展。拜耳公司其实 早在 2007 年前就获得了在美国的种植 LibertyLink 大豆的批准,但由于受到草铵膦价格高昂 (2014 年前,草铵膦价格曾维持在 30 万元/吨以上)、大豆进口国对于 LibertyLink 大豆的进 口审批暂停等因素的限制,使得该种子的商业化推广在初期受阻。但是随着对含有耐草铵膦 性状的大豆的新增登记批准国家数量在 2014 年有了突变,且草铵膦价格降幅明显(由于国 内外企业开始大量新建/扩产草铵膦),这无疑提振了美国农民对于耐草铵膦大豆的种植热情, 而拜耳也在 2014 年前后开始全面推广 LibertyLink 转基因大豆。我们认为 LibertyLink 大豆有望继续扩大在美国乃至巴西、阿根廷等其他主粮种植地的市场 份额:(1) 更高的亩产量。拜耳的大豆市场经理 Malin Westfall 表示,LibertyLink 大豆具有最好 的基因组,产量比 Rounp Ready 2 Yield大豆高出每英亩 2.1 蒲式耳。(2) 更优异的杂草防控效果,技术授权加速草铵膦抗性系统推广。当前美国转基因大豆 大部分市场依旧为Rounp Ready系统,即抗草甘膦。但据Stratus Ag 的研究表明, 美国将近 75%的种植者正面临严重的草甘膦抗性杂草问题、且草甘膦致癌争议不断。 而 Liberty除草剂(有效成分草铵膦)在除草谱宽度及对抗抗性杂草问题方面被选为 第一名。此外,拜耳也与杜邦、先正达、孟山都等公司进行技术的交叉授权,研发生 产新的双抗或三抗种子,为防除草甘膦抗性杂草提供了新工具,如巴斯夫的 Credenz (草甘膦-草铵膦抗性,LibertyLink 升级版)、先正达的 Agrisure 3000GT(草甘膦草铵膦双抗)、科迪华的 Enlist E3(草甘膦-草铵膦-2,4-D 三抗)等。科迪华今年 1 月底宣布,未来5年其将加速Enlist E3大豆在美国和加拿大的种植推广,并预计2020 年种植季其 Enlist E3 种子有望占据美国 20%市场,与原先预期比翻倍。科迪华乐观 的预期也体现出含有耐草铵膦性状作物的受欢迎度明显提升。(3) 施用简单,无漂移问题,更具竞争力。Liberty 除草剂在施用过程中没有挥发性,对 邻近种植的其它作物友好,这相对于竞争对手孟山都的 Rounp Ready II Xtend(抗 麦草畏及草甘膦)大豆种子来说是一个较大的优势。孟山都的 XtendiMax除草剂(有效成分麦草畏)单独使用时具有明显挥发性,会漂移到周边其他作物造成严重影响, 如 2017 年种植季,美国各地的农民向农业机构提交了共计 2700 多份投诉,声称麦 草畏造成了他们约 360 万英亩农作物的损失,数量之大前所未有。虽然孟山都开发 了新的 VaporGrip 技术降低产品挥发性,但它们需派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专业的技术 指导,使用过程较为复杂,所以麦草畏的使用至今仍然极具争议性、投诉不断。且拜告诉路透社,其 Rounp Ready II Xtend 大豆种子 2020 年在美国的播种预期约 为 5000 万英亩。其实这一数值与公司以前预期的 5500 万英亩降低了 10%,也侧面 反映出该品种的推广受到了阻力。(4) LibertyLink 大豆具有美国国内以及国际上的认证,被各谷物收购商认可。LibertyLink 大豆已取得美国、巴西、阿根廷、加拿大等地的种植许可,以及中国、欧盟、日本等 国的进口许可,植者们是可以信赖的,不会影响种植积极性。综合以上四点,我们认为耐草铵膦大豆在美国的种植前景依然乐观。考虑草甘膦抗性问题的 日益严重、抗麦草畏大豆 Rounp Ready II Xtend 竞争力的下降以及 Credenz、Enlist E3 等种子的推广,我们认为草铵膦耐性基因在大豆中的渗透率远期有望超过 50%,对应美国草 铵膦远期需求近 1.2 万吨,较现在需求体量翻倍。除此之外,巴西、阿根廷等国也是大豆主 要种植国,其种植体量与美国相当,随着耐草铵膦大豆在这些国家的推广,草铵膦市场需求 有望再上一个台阶。美国棉花种植方面,通过对 USGS 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我们可以从“草铵膦/草甘膦”这一 指标的变化趋势明确看出,近几年美国草铵膦消费增速最高的农作物品种为转基因棉花,该 比值目前已超过 0.2。我们推测美国棉花对草铵膦需求增长较快与孟山都 Bollgard II Xtend Flex 品种普及加速直 接相关。Bollgard II Xtend Flex 可同时耐受草甘膦、草铵膦、麦草畏三种除草剂,它凭借更 高的亩产和更优质的棉花质量,自 2015 年推出以来今年以来在美国普及较快,根据孟山都 公司披露,2017-2018 年分别达到 600/800 万英亩,分别约占全美棉花播种总面积的 48%/59%。美国棉花总种植面积约1300万英亩,转基因棉花渗透率常年稳定在95%的水平, 若假设美国种植的转基因棉花全部使用 Bollgard II Xtend Flex 种子,则可估算 Bollgard II XtendFlex 棉花远期种植面积约 1200 万英亩。配合使用 5%草铵膦含量的双草制剂,喷洒量 300 毫升/亩,则 Bollgard II Xtend Flex 棉花对于草铵膦的远期需求空间可达 1100 吨。1.4. 中国、泰国、巴西禁用百草枯将继续拉动草铵膦内需及出口除了上文讨论的转基因领域外,百草枯替代也是草铵膦这些年及以后贡献增量的主要原因之 一。百草枯作为一种性质优异的非选择性除草剂,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较大的市场空间,2016 年全球消费百草枯折百量 7.5 万吨。但由于其中毒后的不可逆性,近年来逐步在各发达国家 及发展中国家开始施行限用或禁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百草枯消费国,2016 年折百用量达 到 1.2 万吨,较三年前使用量下降 30%,主要是因为 2014 年开始,我国在禁用百草枯这个 品种上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农业部发布 1745 号公告,撤销百草枯水剂登记和生产许可、 停止生产。此后 2016 年 7 月起禁用和禁售百草枯水剂,2020 年 9 月起中国市场上不再有百 草枯产品销售、使用。百草枯的禁用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真空,将由草甘膦、草铵膦、敌草快等品种进行补充。假设 草铵膦的替代率达到 30%,则我国远期可新增约 5000 吨增量;同样方法可以估算出泰国和 巴西远期替代市场分别为 4000 吨和 3000 吨。这里值得关注的是,农业部 2016 年发布“禁 用和禁售百草枯水剂”,导致我国百草枯的用量 2016 年出现的断崖式下滑,而不是从 2014-2016 年逐年平稳减少。所以我们认为,国际市场方面,巴西国家卫生监督局(Anvisa) 发布的 2020 年底起全面禁用百草枯,将于今明两年明显拉动草铵膦需求,并且该变化有望 于下半年体现出突变。以上对于百草枯市场真空渗透的预测,是我们基于草甘膦:草铵膦:敌草快=4:3:3 的比例估 算的,草铵膦 30%的渗透率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这取决于草铵膦的性价比。价格过高,农 民的接受度就会很低。尤其对于目前禁用百草枯的国家来看,仍以东南亚、巴西、中国等发 展中国家为主,农民收入较低对于农资的价格敏感度较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草铵膦 替代百草枯的推广。当草铵膦价格下调至 12 万元/吨时,已具备经济可比性。通过对比四种非选择性除草剂的每 亩使用成本及每亩有效成分使用量,我们可以看出,按指导施用剂量使用时,草铵膦平均亩 成本明显高于草甘膦,但每亩原药使用量要显著少于草甘膦(符合我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 标)。我们假设制剂价格随原药价格变化幅度一致,考虑两种极端情况:(1)当草铵膦原药 价格降至 8 万元/吨时,使用草铵膦制剂的每亩成本可与草甘膦一致。(2)由于很多杂草已对 草甘膦产生了抗性,所以农民往往加大草甘膦使用量和使用次数以保障除草效果,考虑多次、 增量使用草甘膦的情况下(我们假设 2 次),则草铵膦价格为 16 万元/吨时即可与草甘膦的 每亩成本相当。平均来看,我们认为当草铵膦价格跌至 12 万元/吨以下时即与草甘膦有经济 可比性。另一角度可以看到,近五年,草铵膦与其他三个非选择性除草剂的比价呈上升趋势, 草铵膦价格的下行对于其市场推广起到明显的正向推动作用,市场规模逐年增长。2. 国内草铵膦企业的技术革新之路,低成本是抢占并扩大市场的关键2.1. 草铵膦生产工艺众多,低成本工艺壁垒高草铵膦生产壁垒较高,国内产能大部分为格氏法,原子经济性不高、三废较多、且容易发生 爆炸。草铵膦生产成本最低的方法为拜耳的连续气相法,工艺壁垒非常高,国内虽尚未复刻 其工艺技术,但随着国内草铵膦企业的不断尝试,已在部分关键步骤取得突破,国内草铵膦 生产成本也有望显著降低。接下来,我们将对几种典型的草铵膦工业化生产路径进行详细拆 分和解读:草铵膦的合成主要分为两段:(1)关键膦中间体 A/B/C/D 的合成。(2)草铵膦的合成。工业化生产为控制成本,路线选择需考虑原料来源及价格、反应条件及收率、安全环保等方面。 综合来看,拜耳法工艺最佳,可实现完全连续、自动化、无溶剂、无臭味、几乎无废渣的洁工艺。而国内草铵膦生产路线在步骤(1)的选择上有明显差异,这也体现出了技术水平 的分化。(1) 根据起始原料的不同,合成关键膦中间体 A/B/C/D 可分为两种路线,国内多通过亚 磷酸三乙酯经格氏反应生产中间体 B(甲基亚膦酸二乙酯),该反应路线步骤多、反 应条件苛刻(无水)、存在较大环保和安全风险,技术壁垒相对不高,主要代表企业 包括绵阳利尔、永农等。而另一类更为先进的工艺是通过 MDP 实现的,该方法原子 经济性高、三废少,难点在 MDP 的合成,代表企业有拜耳、广安利尔、七洲及亿盛 等。MDP 的成功合成是我国草铵膦生产实现工艺突破的关键一步。(2)关键膦中间体到草铵膦的工业化生产,拜耳通过壁垒较高的 Michael 自由基加成反应; 而国内普遍采用成熟的 strecker 路线,缺点为使用剧毒的氰化物、环境风险高。2.2. 工艺路线差距大导致草铵膦成本曲线陡峭,草铵膦价格中枢由边际产能决定 根据公司公告及现有环评情况,目前草铵膦全球产能为 5.4 万吨,国内 3.9 万吨。中国作为 全球最大的草铵膦生产基地,预计未来将新增 1-3 万吨产能(包括广安利尔、威远、福华、 长青等),增幅达到 26%-79%。分工艺来看,国内格氏法产能最大、占比约 69%,而新技术 产能的投放发生于近两年。技术突破的标志性事件一:七洲实现络合物法 MDP 合成,投产低成本甲基亚膦酸二乙酯 格氏法瓶颈为三乙酯,七洲二乙酯投产助推行业成本下行。3 年前,国内主流草铵膦生产工 艺为格氏法,成本约 12 万元/吨,亚磷酸三乙酯是绕不开的中间体。2017 年下半年起,国内 环保督察严格,亚磷酸三乙酯企业供应受限,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草铵膦企业的生产负荷。 2018 年,七洲 5000 吨甲基亚膦酸二乙酯(亚磷酸三乙酯的下游产品)投产,这无疑对国内 草铵膦企业的生产以及成本降低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从草铵膦价格和除草剂指数的对比也可以看出,2018 年下半年起两者出现了背离,草铵膦价格下行是成本端推动的。根据我们 对生产成本的测算,络合物 MDP 法二乙酯生产的草铵膦成本可较格氏法生产成本单吨降低 约 1-2 万元。七洲尚有 1.5 万吨络合物 MDP 法二乙酯未投产,产能投放后,二乙酯的供应 有望在国内普及,行业平均成本有望进一步下行。技术突破的标志性事件二:广安利尔突破气相法 MDP 工艺,龙头优势进一步巩固气相法 MDP 壁垒最高,广安利尔国内首家实现技术突破。MDP 是草铵膦拜耳法的前端核心 中间体,反应条件极为苛刻、对设备要求很高,技术长期被拜耳垄断。利尔化学历经多年的 研发开发和调试,终于 2019 年底实现 MDP 量产,目前正处于与草铵膦并线的关键期,成 功后有望实现新工艺的切换,大幅降低广安基地草铵膦原药成本。根据我们对生产成本的测 算,广安利尔气相法 MDP 生产的草铵膦成本可较格氏法生产成本单吨降低约 2 万元,且比 络合物法 MDP 更具优势(固废少、溶剂需求少等),公司成本优势将迈上新的台阶,市场份 额及利润水平有望受益提升。为了更好地比较各个工艺的成本差距以及草铵膦行业盈利水平变化幅度,我们简化出 4 种代 表性的草铵膦生产工艺(工艺 1~4)及 6 种成本:工艺 1→成本 1、工艺 2→成本 2、工艺 3 →成本 3A(七洲二乙酯)及成本 3B(外购七洲二乙酯)、工艺 4→成本 4A(自产三乙酯) 及成本 4B(外购三乙酯)。工艺技术进步增大草铵膦成本曲线陡峭程度。通过对项目环评的成本进行拆分,可以估算出:成本 1(4-5 万元/吨)<成本 2(6-7 万元/吨)<成本 3A(7-7.5 万元/吨)<成本 3B(8.5-9.5 万元/吨)<成本 4A(9.5-11 万元/吨)<成本 4B(11-14 万元/吨)。然后,我们以工艺进步 为时间区间划分节点,绘制了 2016 年和 2019 年草铵膦行业成本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技术未实现突破的 2016 年,格氏法产能为主、占比约 78%,即使我们根据企业是自产亦 或外购三乙酯中间体可以将成本划分为两级(成本 4A、成本 4B),可是主要产能的成本曲 线较为平缓、极差在 4 万元以内,在全行业都能盈利的情况下,成本优势其实不能很好地体 现出来。此后,在七洲已实现络合物法 MDP 合成二乙酯的 2019 年,较高成本的格氏法产 能占比降至 46%、新工艺(成本 2A、成本 2B)产能占比突然增至 28%,成本差异增至 7 万元,行业成本曲线陡峭程度加剧,在行业成本中枢下移、盈利能力下滑、亏损面扩大的背 景下,企业的成本竞争力差距开始显现。那草铵膦定价多少较为合理?我们认为草铵膦价格中枢由边际产能决定。目前全球约 4 万吨 草铵膦需求,我们假设未来两年的复合增速为 15%,则 2021 年全球草铵膦需求量有望达到5.7 万吨,国内(内需+出口)有望达到 3.7 万吨。从成本曲线上可以看出对应草铵膦价格中 枢约 8 万元/吨,对应外购七洲二乙酯的成本(成本 3B)。中国是全球最主要的草铵膦生产基 地,2019 年产能 3.9 万吨/年、约生产 1.5 万吨草铵膦,未来 2 年内新投放的产能确定性高 的为:七洲络合物 MDP 法二乙酯二期 1.5 万吨/年产能、以及另一低成本的新工艺广安利尔 1 万吨/年草铵膦产能(气相法 MDP 产能 1.5 万吨/年)。若这两个项目两年内达产,结合 MDP: 草铵膦=0.63 及二乙酯:草铵膦=0.72 的单耗数据,可以推算出利尔和七洲可满足 5.1 万吨草 铵膦的生产,远大于国内需求市场。所以我们分析认为,成本更高的格氏法产能没有优势、 与行业长期盈利中枢比将处于亏损状态,这部分产能也将逐渐淘汰;而草铵膦价格中枢是由 边际产能决定的、即外购七洲二乙酯企业微赚的合理价格,约 9-10 万元/吨。这个价格比上 文中我们通过分析每亩成本得出的 12 万元/吨的价格更低,草铵膦相对其他非选择性除草剂 的性价比将会更加凸显,需求有望增长超预期。2.3. 性价比提高利于快速放量,草铵膦有望成为下一个 10 万吨级大单品国内草铵膦的产能扩张与其他周期品种在成长期的发展轨迹类似,也是经历了“需求旺盛— —价格上涨——较高盈利回报——大幅扩产”这一循环过程。金融危机后,农化行业景气度 上升,由于百草枯全球禁用范围扩大、抗草甘膦超级杂草出现、以及抗草铵膦转基因油菜的 推广,草铵膦需求急速膨胀,严重供不应求,原药和制剂(拜耳〃Basta、永农〃百速顿、 威远〃法姆乐)全面缺货,价格也水涨船高。2010 年,拜耳为满足市场旺盛的需求,历时 2 年花费 1500 万美元完成对位于美国密歇根州 Muskegon 工厂的扩产,产能增至 2000 吨/年。 此后,威远的低价草铵膦制剂产品紫电青霜进入市场后,又一次刺激了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 国内开始有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2012 年以来,国内草铵膦产能扩大了 70 倍,其中 2015-2018 年是国内产能扩张最快的两年,例如 2015-2017 年绵阳利尔大幅度扩产、 2018-2019 年永农、七洲、威远、红太阳等新产能投产;海外方面,拜耳 2015 年优化其草 铵膦合成工艺、2018 年中又新投产 6000 吨产能至 1.2 万吨/年。跌价并不代表行业景气周期向下。2014 年前,草铵膦价格高企是限制其使用的最主要原因, 当时草铵膦单吨价格超过 30 万元,对应亩成本约 20 元,而同期的其他非选择性除草剂百草和草甘膦成本仅在 3-5 元/亩,这也就造成了农民对草铵膦的抵触心理。在产能扩张以及工 艺突破双重作用下,草铵膦价格趋势下行,2015-2016 年比较明显、从 31 万元/吨连续下滑 至 11.7 万元/吨,2018-2019 年也从 20 万元/吨下滑至 10.2 万元/吨(史低价)。通过近 5 年 的大幅降价,草铵膦的性价比已有明显提升,市场规模从 2014 年的 5.6 亿美元提升至 2018 年的 9.2 亿美元,年复合增速达到 13%,属于高增速农药品种。低价凸显性价比、促进新需求爆发,行业需求端可能会走上类似于消费电子的逻辑。从未来 草铵膦产能扩张情况来看,增速高于行业需求增速、且工艺成本具有竞争力,草铵膦价格可 能趋势下行。但我们认为,价格下调可继续提升其性价比(性价比的比较参见 1.4.中的讨论), 有利于行业推广,抢占其他非选择性除草剂的市场份额,草铵膦有望成为下一个 10 万吨级 大单品。2.4. 新一轮产能周期大幕拉开,中枢价格下移,低成本是核心竞争力行业成本逐渐下移,企业成本差距及竞争力分化程度加大。高盈利及需求旺盛驱动行业供给 端继续扩张,自 2018 年下半年起,国内草铵膦迎来新一轮产能周期。这轮扩产与 2015 年 时期的扩产情况不同,并非只是规模上的扩大,而是伴随着国内企业生产工艺的优化和突破, 草铵膦行业成本下移,我们以工艺进步为时间区间划分节点,测算并预测了 2016、2019、 2021E 年草铵膦行业的平均成本,分别为 10.3/9.1/7.7 万元/吨。虽然技术的进步确实降低了 行业平均成本,但由于不管是气相法 MDP 还是络合物法 MDP、均较传统格氏法壁垒更高, 所以除了利尔和七洲外,行业中其他企业难以在短期内突破,具备不同生产技术的企业的竞 争力分化程度将会扩大,这一点反应在成本曲线上就是陡峭度的增加。在合理价格时,先进工艺产能具有较高盈利能力。上文 2.2.中,我们尝试测算出 2021E 草铵 膦合理价格约 9-10 万元/吨,这个是对应未来两年行业复合增速达到 15%的价格,届时,利 尔气相法 MDP 工艺生产的草铵膦单吨利润可达 1.5-2 万元。若我们悲观假设 2021 年与 2019 年草铵膦市场需求不变,则可测算出草铵膦合理价格区间在 8.5-9 万元/吨,而利尔气相法 MDP 工艺生产的草铵膦单吨利润仍可达 1-1.5 万元,较其格氏法工艺在合理价格(2016 年为 11.8 万元/吨)时的单吨利润 500 元有了明显的提升。低成本企业将在抢占市场中胜出。这里我们通过“草铵膦当年最低价-行业成本”来衡量行业 承受亏损的程度,得到 2016 年和 2019 年承担亏损的幅度分别为 4 千元/吨和 5 千元/吨,可 以看出,产能的快速扩张使得产品单吨盈利性被压缩,而随着国内新增的万吨级、低成本产 能投放,落后产能承担的资金压力也会愈发加大,从而导致产能退出。相比之下,龙头企业 由于受益工艺进步带来的盈利能力提升,资金情况不断向好,在市场需求旺盛的背景下,将 更有积极性去扩产,进而市场份额将不断提升。……(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安信证券)如需完整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官网】。

体尽无穷

2021年1-2月四川省农药产量数据统计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显示,2021年1-2月四川省化学农药原药的产量为4.75万吨,同比增长为10.27%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2021年1-2月四川省化学农药原药的产量增长情况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上述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农药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爱无言

2021年1-2月广西农药产量数据统计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显示,2021年1-2月广西化学农药原药的产量为0.65万吨,同比增长为14.04%。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2021年1-2月广西化学农药原药的产量增长情况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上述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农药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