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农村孩子考上研究生有多难?背后原因很现实!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不近富贵

农村孩子考上研究生有多难?背后原因很现实!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

盘点:农村孩子考研究生的难的原因考上研究生是不少学子心中的梦想,但是在我国部分地区存在教育失衡现象,比如说城市教育资源良好,而农村并不能享受到很好的教育资源,据有关数据统计农村孩子考上本科的比例不到10%,也就是说你小学同学100人里成功考上本科大学以上的学生可能不到10人,而考上研究生的则更少了。因此,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考上研究生是很难的。为什么农村学子的求学道路这么“艰难”呢?背后原因很现实!也希望每一位学子能珍惜并把握受教育的机会,不负时光不负自己!农村孩子考上研究生有多不容易?3点原因很现实!学姐:要珍惜第一:农村初升高、高升本升学率低因为是农村偏远地区,老师比较少,教育资源不是十分优厚。一些孩子能够上小学,已经算享受到很好的教育资源。每年小学毕业,能够成功升入初中的学生,也只占农村地区的30%。大部分的学生就只有小学的水平,然后就走入社会,工作挣钱。同时,从初中成功升学进入到高中的人,在30%里只占一小部分,从高中进大学的人数更是少之又少。那么在这些很少的比例里,能够考入研究生的人数,每年只占农村总人数的1人或者是2人。第二:家里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持除了教育问题,其次就是经济问题。我们知道,一个家庭培养一个孩子,从上幼儿园一直到成为一名研究生,投入的教育经费高达数百万。而作为农村家庭,家里的经济来源相对较少,更多的是务农或外出打工,孩子也多作为留守儿童,还有一些很糟糕的家庭,要抚养年迈多病的老人,家里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很难支持自己的孩子继续完成学业。因此不少同学在就读完小学之后就外出打工,帮助维持家里的生计,通过辍学来减轻父母的负担。要知道教育是投资性学习,未来得到的回报,远比今天的投入要多得多。也希望政府能够采取相应措施,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第三:受传统“读书无用论”观点影响因为父母本身就是农民出身,没有享受到高等教育,他们并不知道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可以让他们走出大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和家庭的未来过上富裕的生活。父母以及身边的人认为读书无用,考上大学能找份不错的工作就可以了,认为读研之后年纪太会影响结婚生子、成家立业担。因此,在他们的求学路上,会有很多阻碍,从小学到初中,再从初中到高中,有的偏远地区基础的义务教育都很难完成,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则更加遥远。小编有朋友现在也正打算考研,但告诉其父母的时候他们表示很不理解,明明工作了为什么还要折腾去考研,读那么多书真的有用吗?这就是父母和我们在学历与教育问题上会产生的分歧。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以上就是今天小编给大家总结的,为什么农村的孩子很难考上研究生的原因。除了自己本身的因素之外,家里的经济条件以及教育资源的不平衡,还有父母等原因,都在无时无刻地影响着他们。可能他们也希望能够不断求学,扩展视野,但是外界环境给予他们的影响,不能够支撑他们一直走下去。因此小编也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自己的教育资源,努力学习。对于今天的话题:农村孩子考上研究生有多不容易?3点原因很现实!学姐:要珍惜!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女超人

硕士参加农村学校教师招聘,无外乎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有挫败感

前段时间,清北硕博毕业生到杭州余杭区街道办工作的事受到广泛关注。这本来是2018年的招聘公示,被人放到网上的。一方面是最优秀的,最好大学的硕士生,博士生,一方面是最基层的工作。这一高一低有着极大的反差。这和人们中的印象不太一样,就像北大毕业生去卖猪肉一样,让人感到奇怪。其实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去工作,应该是一个受到鼓励的一件事,这毕竟是一件好事。何况,余杭区是一个经济发展较发达的地区,阿里巴巴等大型企业都在这个地方。进入街道办,如果表现优秀的话,人生的仕途的发展将无可限量。事实也得到证明,2年来,当时的很多人都已经得到提拔。还有硕士35万的年薪,博士38万的年薪,何乐而不为呢。人才能走进来,能留得住,何尝不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呢?近日,河南东部的一个县进行教师招聘工作,经过笔试,公布了面试人员名单。这次招录的农村体音美专项教师。在面试名单里,备注栏里对参加面试的学历进行了说明。这里面不乏硕士毕业生的身影。硕士毕业生能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也是一种值得鼓励的一件事,这对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能不能留得住就是另外一会儿事了。硕士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无外乎这样三种原因:第一个是在社会上,找工作不如意,或者找不到工作,于是放下身段参加教师招聘考试,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这个原因有点儿扎心,更有一种挫败感。第二个是看中了教师行业的稳定。有编制的体制内的教师工作相对稳定,再加上近年来国家出台政策提高教师待遇,尤其是乡村教师的待遇。教师越来越成为有吸引力的行业。第三个是家就是本地的。回家乡参加工作,也算是为家乡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硕士毕业生即使能到农村中小学任教,能留得住吗?对此,很多人都是持怀疑态度的。教师行业不同于街道办的工作,个人的发展是受到限制的。一般老师也就是评个高级职称之类的。很少的人能去当领导的。另外,工资待遇的问题。对于刚毕业的男生来说,如果不靠家里,只靠自己的工资,结婚生子之后,工资就不够用了。所以有人说,硕士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是把它当作一个跳板,干个一两年就调走了,待不了多长时间的。不管怎么说,硕士当老师,是个人的选择,而且这是值得鼓励和表扬的选择。希望越来越多的优秀的人才做出这样选择。对此,你怎么看?

非言非默

了不起!这位90后硕士,无视“高工资”,免费给“农村娃”上课?

主人翁的出生年份 花絮(我的遗憾——欠指导)作为一个80后的“农村娃”,我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正确地读出“英格利息”这个单词。不是因为我和同学们的口齿不行,而是学校里的老师本身也不怎么会英语,他们也是从老教师那里学来的“倾格利息”。免费给“农村娃”上课?那时候多么希望有一位老师能够教一下我们英语、数学等科目,因为每一科都有太多的难题需要解决!虽然平时大家的分数还不错,但是我们都知道是因为老师出题简单,一到大考的时候,咱们农村孩子根本没法和市里的中学生比成绩。 给孩子们讲课前情提要就在最近,一位了不起的90后硕士的事迹浮现在了我的视野中,他就是常同学的扶贫经历!他不仅无视“高工资”,还免费给“农村娃”上英语课。更重要的是,他还带着村民们搞养殖等产业,与这个村一起实现了下图中的贫困转变的目标。看着村里从水供应、公路修整到居民收入的变化,我对这位硕士的帮扶行为很是认同!他带着大家搞出的农产品比如下面这种类似的鸡蛋,就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去企业和农村的区别虽说一个硕士可以在城里找到年薪10万以上的工作,而且是在高楼大厦里工作,不仅冬暖夏凉,而且工资还会按时到位,但是他很难达到现在在村里的这个成就感。因为硕士生在企业里的工作也只是一个大项目中的一两个小点而已,而且企业多数都是安排给你流水线的任务,不怎么会给你自由发展的机会,因为企业希望看到的是效益,而不是风险。 他的出身去企业的他,能够过上现代化的生活,而去农村学习、帮扶以及上课的确不能给他带来较高的收入。去企业获得的是圈子、人脉以及收入,而去农村带来的是真实的体验,毕竟他自身就是土长的“农村硕士”,所以我认为他想要的是后者。帮扶“农村娃”是一种“爱的投资”从目前来看,农村学生想要打破“寒门限制”是很难的,因为高考题的难度远超大部分农村教师教学功底的极限。然而,如果这位硕士生加入到这个教育队伍中,给孩子们传输最前沿的知识,那么他们很可能会有机会考到城里去,然后进一步发展。我认为帮扶农村孩子是一种“爱的投资”。 开展工作首先、他们太需要指导了,以至于一道数学题在全村都找不到人来解释答案!你说哪个农村娃的头脑很简单吗?并不是,真的是因为他们欠缺引导和指导。一旦有好的教育这些孩子和市里的学生没有本质区别! 村民的感谢“农村娃”的反哺——良性循环如果这位硕士生能够培养出几个从农村走出去的“名校硕士”,那么当这些农村娃走进名校之后,可能他们又会想起这位硕士前辈的扶贫事迹,也就会再回到村里去教育新的学生,然后将这种“反哺精神”传递给自己的学弟学妹们。同样是反哺,那时候的这位硕士可能已经是老教师了,而新的扶贫力量又会顶起农村教育,这就是一种教育的良性循环。他自己的希望 入村硕士付出的代价看着这位29岁硕士生的额头,我很触动。这两年他收获了很突出的扶贫成果,也付出了很大的青春代价。不仅是额头上的纹路,还有头上的白发,两者均是他在这两年过度劳累中所付出的代价!正因为农村教育和帮扶工作很辛苦,大多毕业生都会望而却步,真正走进乡村的名校学校学生,多数都是经历了苦难的农村生活的“农村娃”。 付出的代价或乐在其中,或压力无穷常同学回忆起了自己的白发,他以前还是不长白头发的,而且29岁也还没到那么老的年纪。然而,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他依然是笑颜相对,并且还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教育工作和帮扶工作上。或许他是乐在其中,又或许是有一种为同乡长辈们做出贡献的压力。 常同学笑看白发心不老,人永恒一个硕士在企业里或许看着很体面,可能他的心情却很糟糕,比如上级的管理与压迫,再比如同事之间的明枪暗箭。然而,常同学虽然看上去没有自己的同学那么精神,但是他过得很高兴,尤其是看着自己的长辈们有收益的那一刻!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心不老,人永恒”吧!把自己的力量传递给农村的学生,这就是一种思维的永生。

何谓真人

为什么这个专业会火:农业硕士(农业管理)的就业前景真的好吗?

为什么这个专业会火:农业硕士(农业管理)的就业前景真的好吗?农业管理专业属于农业硕士八个方向中的一种,八个方向分别为:农艺与种业、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畜牧、渔业发展、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农业管理、农村发展,农业管理是其中比较好考的一个方向,适合跨专业报考。1 农业管理硕士就业前景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农业以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世界五分一人口而著名。中国一直把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看作是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中之重。而农业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就是在这个大环境下而设立的。目前农业推广硕士的教育已经有农业管理、农村发展等八个领域。这些专业领域的人才都是以后农村发展的支柱力量。所以农业管理硕士的发展前景十分美好。2 农业管理硕士就业方向农业管理就业方向:各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农场、种子公司、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企业、国家机关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1、在科研部门从事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工作。2、在企事业单位和农村治理从事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3、在从事教育工作等。3 农业管理硕士的培养方向1.农业经济与政策。该方向主要运用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相关理论,研究农业经济、农业产业与发展实际、农业发展战略、农业经济结构、农业经济政策、农业科技进步等问题。2.涉农企业管理。该方向主要运用现代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研究我国农业组织的基本架构,农林牧渔业新型经营主体管理,涉农企业发展,农业科技组织管理,农业科技项目管理等;立足本土化、区域化的个案研究,探索如何以科技进步为手段,融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农业新技术发展与试验示范,新产品开发与管理,农业科技产业发展中的问题等。4 什么人适合报考农业硕士?农业硕士的适合面很广,并非只限制于农学类。1.无学士学位要求,对于无学位的本科生来说,读研是个好机会。2.大专毕业满2年,对于目前只有大专文凭的职场人士来说,是跳过本科段直接获得研究生证书的捷径。3.读农业硕士无论以后是考公务员、还是晋升、评职称、求职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20-40岁的领导尤其适合。想考的同学私信我:考研

必由其名

一县公布农村教师招聘面试名单,硕士赫然在列,让人费解吗?

对于今年河南高考的录取来说,有一种现象特别让人费解。那就是毕业之后就有稳定工作的,而且上学期间还免学费,还有生活补助的免费师范生爆冷。在第一次录取中,计划招1016人,结果只有352人报考,断档严重。尤其是河南有名的高校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这两所学校缺额达到60%左右。后来通过征集志愿降低20分进行录取,但是依然体育教育专业依然没有报满。于是进行了第三征集志愿,这才算是完成了招生计划。免费师范生遇冷,让许多网友感到意外,觉得如此好的专业不应该这样,应该是大家争着报才算比较正常。“免费师范生不用花钱,便可上大学,而且还能挣钱!”这是多好的事啊。于是很多网友进行反思,对爆冷的原因进行了条分缕析。在众多的原因,很多人都提到一条,那就是因为工作的地点是农村。无论是教育水平还是生源质量,或是工作环境,农村与城市依旧有很大差距,短时间内依旧无法改变。考生本来是希望通过高考,考入理想大学,从农村走入城市,改变自身命运,现在大学毕业了还得回农村,谁愿意啊?但是现实并不美好!从各地的教师招聘来看,即使农村地区的教师的招聘,依然有很大的竞争,报考条件都要求是本科及以上,其中不乏有硕士的身影。你错过了公费师范生,等待你的将是残酷的考试的,招聘的竞争。前段时间,豫东的一个县公开招录农村体音美专项教师30名。这个县在2019年的时候实现了脱贫,之前一直是国家级贫困县。即使这样,对报名者的条件要求是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且所学专业与招聘岗位专业一致。注意是全日制本科,而不是非全日制本科,要求的都是正儿八经的大学生。经过笔试,最终有49人进入面试名单。近日对面试名单进行了公示。通过公示我们可以发现,报考不仅仅是本科生,更有硕士生。体音美及学前教育专业都是硕士的身影,让人费解吗?这些报名者并没有因为工作地点是农村学校而放弃,而是参与了竞争,最后胜出。农村学校的教师岗位对于本科生,甚至硕士生依然有吸引力。今年河南公费师范生的爆冷只是一个偶然事件,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今年爆冷,明年火爆也不一定。清北的硕博毕业生都可以到街道办去工作,本科生为什么就不能到农村学校去任教呢?对此,你怎么看呢?

中矣

探访“博士村”,先后走出了29位博士和54位硕士,农村教育的样本

在大别山东南位置有一个以水为名的村子——逆水村,这个村子虽然只有3500人,但是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村子里先后走出了博士29人,硕士54人,本科大学生300多人。逆水村也因此而被称为“博士村。逆水村的地理位置逆水村位于两县交界处,距离县城直线距离多达60公里,虽然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但是逆水村的植被覆盖率可以达到90%。另外村子坐落于土壤富含富硒、富锌,空气富含负氧离子的“三富之地”,在当地村民的认识里,正是因为如此优越的自然条件才孕育了逆水村人的聪明智慧。逆水村小学的原址是由村子里的祠堂改建而成的,学校坐落于河的对岸,师生上课十分困难。在90年代后期,当地政府为了解决师生出行困难的问题,决定把学校搬迁至村子中心区域。当地村办企业的当家人储浩川捐出了30万元的资金解决了修改新学校的费用。在1998年的时候,逆水村小学搬迁到了新校区,元逆水村小学校长储昭益担任新校首任校长。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逆水村小学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每个年级都已经扩大到了6个班级。为了鼓励当地孩子好好读书,储浩川在校内设立了个人助学金,考上大学的孩子可以奖励300元,中专奖励200元,考上高中奖励100元。这些钱在那个年代可是个不小的数字。再苦再难不能苦老师即使学校再困难,对老师的奖励也从未停止过。逆水村小学是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对老师进行奖励的,而奖金则是由学校和当地的村办企业共同承担。1995年逆水村校长储昭益的工资才不到100块钱,而小学里面数学老师的奖金可以达到1000块钱。根据校长储昭益的回忆,先后至少有3为教师因为太热爱教育事业,倒在了讲台上。让老师稳下来向往大城市的车水马龙是人之常情,在逆水村这么一个交通不便的山村里面应该如何留下青年教师呢?在2016年,潜山市教育主管部门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推出了“积分调动”这一管理办法,给偏远山村里面的教师吃了一颗“定心丸”。在这个办法还没有出台之前,山村里面的教师想要调动城郊区首先想到的办法就是“找关系”,管理办法出台之后,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挣积分,积分到了之后自然就被调到城郊了。再近三年的时间里,潜山市新招了450多名教师,而其中90%的教师都是被分配到了偏远山村学校。在“积分调动”的激励下,当地的农村教育有了更蓬勃的生命力。逆水中心小学的教室里,正在开展智慧课在现如今逆水村小学的教室里面,几乎是师生人手一块iPad,老师们在教授新知识点时都会习惯地用上智慧教学系统。通过这种智能系统,逆水村小学的优质课程还可以向其他村级小学进行现场“直播”,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在逆水村小学已经成为了历史。

情人节

农村“教育示范村”!培育26人博士34人硕士,这三点原因让它成功

农村"教育示范村"!培育26人博士34人硕士,这三点原因让它成功!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虽然正在一步步的往好的方向在发展,但是还有不少让人特别担忧的地方,比如我们今年要聊的农村教育问题,农村教育水平的落后也是导致许多农村家庭远走他乡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农村教育落后的原因也有许多!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居然有一个村子,凭借着培育出334名大学生火上了热搜,也再次给我们敲响了教育的警钟!它便是安徽潜山的逆水村,因为身处大山,山势使得村里的水出现逆流情况而得名。全村不过3千多人,竟走出了334名大学生,更是有34位硕士和26位博士。大家也纷纷好奇,这样的"教育示范村"为什么能这么成功?主要是因为以下的三点原因。1. 该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在我国许多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大部分的重心都放在了道路建设以及经济建设上。而逆水村不同,村里从上到下都把教育排在首位,在村里有大量的资源倾斜在教育上,村民心中的"光荣户"从来都不是看谁的家境殷实,而是家中走出了几位的大学生。2. 学校及老师的地位虽然笔者相信在大部分的农村老师都是被敬重的,但不难想象教育水平一直没能上去的原因就是敬重程度还没达到逆水村。在逆水村,最亮丽、奢华的风景是村中唯一的一所小学,所有的校内基础设施、教学的设备都十分的先进,村里从上到下对于老师都十分的敬重,把他们当成自家人看待。老师在这样的地方教书也会有很强烈的归属感,自然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提升。3. 村集体企业对学生学费的扶持很多农村家庭的孩子并不是读书读不进,而是家庭条件限制了自身的发展,没有办法继续深知。而在逆水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村里的集体企业就发展的不错,该村学生的学费都是这些企业在出钱。就连新校区的建设企业也出资了30万,老师的待遇也是由这些企业出的资金。而且在逆水村读书有奖励机制,只要你能读,就不会没书读。这种沿袭了几十年的传统也让逆水村的教育水平在农村中独树一帜。看完逆水村教育如此成功的原因,我相信不少的人都会感概自己的现实处境,诚然,在我们大部分的农村,对于教育,我们要走的路还有很长。读者朋友们,你们觉得农村教育水平该从哪些方面提高呢?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冤有头

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硕士,再穷不能穷教育

闽西一个穷乡僻壤的小山村,从恢复高考至今,走出了12位博士,28位硕士,在一个贫瘠的小山村,是什么让他们能够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学子。穷则思变,古楼村的村民很早就意识到,子女要改变命运,就要好好读书,才可以走出小山村,因此古楼村每家每户都非常重视教育。现在任民政部直属的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的中科大博士梁文渊,1997年毕业于古楼小学,是古楼村新时代的杰出代表,曾任古楼小学副校长,当年教过梁文渊的梁德乾告诉记者,梁文渊从小就勤奋好学,常要求老师多布置作业,推荐书籍,家里人和老师都会不是的勉励他。学习氛围很重要,梁德乾回忆说,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学校就已经有奖教奖学的机制,每年都会挤出一些办公经费购买各类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还会分别奖励优秀的学生和老师,以推动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梁文渊也在电话中表示“出这么多博士、硕士,我觉得,出了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外,氛围很关键”正式学校重视教育,家庭重视教育,才可以为古楼村的孩子们提供这样好的一个学习氛围,去努力为他们创造学习条件,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古楼村老支书、灯下奖学基金理事会会长梁庆标告诉记者。另据介绍,他们还把博士、硕士及大学生的名字刻到宗祠墙上,同时张贴录取通知书复印件,并于初一当天组织开展各方座谈交流、参观家规家训活动,以榜样精神、家族文化激励后来学子。相信大家看到这里就明白了,为什么一个小山村可以出这么多的博士、硕士,在很多农村,大部分的现象是孩子上了初中就不读了,去工厂打工,或者早早结婚生子,因为很多人并没有教育意识,生孩子是为了传宗接代,增加劳动力,或者是一味的逼孩子学习,做不到言传身教,有一个好的学风、教风才是教育路上的关键。

听心

硕士研究生读3年要花多少钱?年入4万的农村家庭,能不能供得起

文/天意妈妈谈教育你要是考上大学,我砸锅卖铁也供你!这是一个农村家庭父母的心声。年入4万的农村家庭,出了个硕士研究生齐明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考上大学时,父母乐得合不拢嘴,直说“祖宗保佑”。随着大学开学,齐明第一个月生活费花了2300多,这让从小节俭的齐明很是担忧。一方面担忧家里的爸妈,一方面担忧自己是不是会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但还好,除了第一个月外,齐明每个月所花费的生活费都在1千元左右。大学四年很快就过去了,由于成绩优秀,齐明被“保研”。一想到又要“读研”,齐明就很头疼,一面是自己的前途,一面是家庭的收入。齐明又该如何选择呢。今天,我们就来算一算,一个硕士研究生读三年要花多少钱,一个年入4万的农村家庭,供不供得起。硕士研究生读3年要花多少钱硕士研究生所花得的三大板块为:学杂费、生活费、科研费用(学习费用)1、学杂费学杂费包括:学费、住宿费。一般硕士研究生的学费为一年8000元左右,但国家会给予硕士研究生一定的补助,一年的补助金额大约在6000元左右。(按月发放的形式)所以说研究生一年的学费为自出2000元左右,3年就是6000元。而住宿费用,一般在1100-1300元一年左右,3年住宿费用为3300-3900元。学费6000元+住宿费3900元(取最大值),学杂费用大致为9900元(3年)。2、生活费生活费用可以说是读书期间花费最高的地方,这不仅包含餐食还包括娱乐和衣服费用。研究生的生活费用其实和大学生的生活费用是差不多的。以齐明为例,他的大学生活费用在1千元左右,我们给他加上一些娱乐费用和换季的衣物费用。娱乐费用:即和室友吃饭费用一般寝室的室友出去吃饭都是AA制,同时吃饭加上娱乐费用,一个月多给算上500元。四季换季衣服费用而衣服的换季费用为每季度500元,一年四季大约衣服的费用为2000元。那么一月的生活费用为1000元(餐费)+500元(娱乐)=1500元。3年的生活费用为1500元乘以36个月=54000元+2000元(四季衣物)乘以3年=60000元。3、科研费用(学习费用)除了三年的生活费和学杂费用外,科研费用(学习用品)也有额外的支出。但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说,一般的电脑或关于实验中的其他费用我们计算为3年10000元。但不是说所有的学术都会花这额外的1万元,因为有些导师是会给学生配备的。所以硕士研究生三年来花费的费用大致为学杂费用9900元+生活费60000元+科研费用10000元,大致约为8万元左右。也就是说3年平均下来一年为2.7万元。一个农村年入4万的家庭,供一个硕士研究生每年需要花费2.7万元,还是供得起的。读书不用砸锅卖铁对于一名上进的学生来说,无论是生活在普通的农村家庭,还是特困的山村家庭,读书真的不用砸锅卖铁。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有书读。从上学时就有贫困生名额,得到该名额的同学会有生活补贴。而上了大学以后,更有助学贷款。若学生本人上进一些,还可以兼职打工赚取生活费用。父母真的不用砸锅卖铁也能让孩子有书读哦。注:1、本文中的硕士研究生读书花费并没有算,研究生的生活补贴、奖学金等。2、生活费用为不定因素,只按照一般的生活费用计算。今日话题:你觉得3年花8万元供一名硕士研究生合适吗?欢迎留意若是喜欢我的文章记得分享收藏,关注我哦!(本文全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蝴蝶谷

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硕士,农村的老乡们抱团教育孩子吧

高考,对许多人而言是“人生大考”,对那些从小山村里走出来的寒门子弟尤其如此。由于条件有限,他们往往比常人更饱尝一份艰辛。最近,闽西一个小山村——福建龙岩古楼村,却成为了12位博士28位硕士的故乡,村里人都觉得他们有骨气,争了光。这些村里走出的博士和硕士,背后寄托着全村满满的希望和祝福。据村支书介绍,村里1999年开始成立奖学基金,村民自发捐款奖给优秀学生,考上大学的孩子名字还会刻进祠堂。每年初一当天,他们还会组织开展各方座谈交流、参观家规家训活动,以榜样精神、家族文化激励后来学子。 穷则思变,这里越来越多村民意识到,子女要改变命运,就必须读书。保持着这样的信念和传统,这个村子陆陆续续培养出了一大批高材生,摇身一变成为“博士硕士的摇篮”和妥妥的“学霸村”。学霸村风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霸村出现,为国家建设输送了大量人才,这样的村子也为农村的教育打开了一个新思路。以往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个个农村家庭在教育的路上孤军奋战的情形。现在看来教育也是可以抱团的,以村为单位或者以乡为单位的抱团教育完全可行。可以效仿学霸村从以下几个方向入手,改善农村的教育。构建良好的学习风气,学习氛围把孩子们聚在一起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十分有助于孩子学习。想想自己小时候,学习不好,父母也太不重视,地里有活的时候就请假去地里干活。那时候小学上六年,一到五年级我啥也没学,考试时各科成绩二三十分,没有过四十分的。可是我家邻居的小孩爱学习,每次去他家,他都口若悬河给我们讲红楼梦西游记的故事。五年级时学校有三个班级,到了六年级时就只剩下不到一个班级了,大多数人都不念书了。和我一个村的五个小伙伴时常聚在一起玩,玩着没意思了就一起学习,有时候在我家,有时候在别人家。放一张桌子,五个小孩子坐一圈开始做作业,我本来是不学习的,结果被这么一带动也开始学习了。小伙伴们一起学习,最好男女搭配应用题不会了就问其他小朋友,都不会就一起研究。渐渐的五个小伙伴的学习气氛越来越浓烈,感觉学习有趣了,似乎比去草甸子上抓蛤蟆下水摸鱼强。自己的榆木脑袋也好像开窍了,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六年级毕业考了第一名。初中就得去乡里上学了,还要住在乡里。还记得那年我们去乡中学报到的情景。来自各个村的小学毕业生站在走廊里,有老师出来问这些学生是哪个村的,然后领走。后来就剩我们村的几个孩子孤零零的站在那。最后出来一位年轻老师不情不愿的把我们领走了,老师说我们村学风不行,年年不出好学生,都是拖班级后腿的,没班主任愿意收留我们。在乡里上学时,学校没有宿舍,乡下学生都住在招学生的个人家,一群小伙伴在一起,学习都是比着学,四点多就起来看书背课文。初一期末考试时我们村的几个学生考的都不错,我考了年级组第一名,给了老师一个惊喜。那时候学习从来不用父母督促,我爹说:你考到哪我就供你到哪。虽然后来我打游戏不学习了,只考了个普通本科,但也超出我爹的期望了。我爹辛苦供我上学,惭愧没学好回想自己那些年上学的经历,发现和小伙伴一起学习的时候学习的最好,最快乐。所以学习风气真的很重要,孩子们一起学习能够相互促进,你追我赶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也能促进孩子社交能力和人格的发展。现在农村很多留守儿童都由老人照顾,老人真的很难教育好孩子。不如村干部发起,每个家庭出点力,把孩子聚在一起学习,别搞的太正式,让孩子们能够轻松愉快不孤单的学习。村里建立奖教奖学金机制村里拿出一些钱,如果不够各家各户再少捐点,弄个优秀学生奖励机制。一等奖可以是奖学金,后面的名次可以奖励一些有纪念意义的学习用品。过年的时候组织全村人,来一个颁奖典礼也能热闹热闹,能够反过来促进整个村子更加重视教育。学霸村新年颁奖嗨起来以榜样激励我上初中考了年级第一的时候,在村里也火了一把,村小学的大喇叭广播都在宣传我在乡里考第一的事迹,激励了我们村好多小学生和家长。后来我不思进取玩游戏,成了反面教材,仍然发挥着余热从反面教育着后来人。我上小学时的榜样是我们村一个学习特别好的前辈,比我年龄大很多,据说人家走路都在看书,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读到博士成为教授。那时候我们村的小学生都是听着他的故事读完小学的。可见榜样的力量有多大,榜样和我们有着一样的起点,却走上了我们仰望的高度,让我们知道你只要努力也能达到他的高度甚至超越他。把博士、硕士及大学生的名字和照片上墙村委会也可以在这方面做文章,把博士、硕士及大学生的名字和照片挂到学校或者村委会的墙上,激励后来的学生,每年张贴录取通知书复印件,组织优秀学生及其家长给大家分享学习经验和教育经验。普通农村家庭的教育能力真是很有限,留守儿童家庭更是教育重灾区,学霸村的经验非常值得借鉴,以村为单位的抱团教育确实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农村的教育,而且不用付出太高的成本。希望农村能走出更多的优秀大学生,为国家输送更多的人才,改善农村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