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8年牛肉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霍金传

2018年牛肉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文化和饮食结构逐渐改善,人们开始意识到家庭饮食健康的关键所在,仅仅是猪肉产品不再能满足广大社会消费者的需要。牛肉低脂肪高蛋白,富含亚油酸,镁,铁,锌等矿物质,含有肉碱,维生素等物质,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利,营养专家也主张多吃牛肉,吃猪肉和牛肉是大多数城乡居民的理想食物。然而,中国牛肉人均年消费量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甚远。同时,近年来,牛肉受制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生产成本不断上涨,肉牛存栏量增速放缓,供需缺口巨大。据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全国牛肉消费量为794万吨,同比增长3.5%;预计2018年消费量将达814万吨,产需缺口达103万吨。由此可见,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8-11-23 16:08

而问之也

俄罗斯牛肉来了!不惧市场竞争,2020年计划出口1万吨

来源:一财网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搅得全球农业产业天翻地覆:闭厂、囤粮、倾倒牛奶的现象比比皆是。但有一家俄罗斯企业却“逆势而上”,在疫情当下努力开拓新市场。4月初,来自俄罗斯最大的牛肉生产商米拉托尔格(Miratog)的200吨俄罗斯牛肉抵达中国市场。这是历经7年谈判后,俄罗斯牛肉首次“叩开”中国市场的大门。2020年1月,中国批准两家俄罗斯牛肉生产商向中国出口牛肉。米拉托尔格就是其中之一。近日,米拉托尔格中国代表处负责人比尼(William Beeny)在上海的办公室中向第一财经记者勾勒了这家俄罗斯最大的牛肉生产商在中国市场的雄心。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米拉托尔格10年多前开始从事牛肉生产业务,期间,公司在肉牛养殖的现代化方面投资了约1000亿卢布,包括在俄罗斯境内多地的农场建设、生产基地、肉类自动化处理的加工厂等,解决了俄罗斯此前在肉牛高产量养殖方面的对外依赖性。去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已突破11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中方自俄罗斯进口农产品同比增长了12.4%。除了大宗商品,农业、服务贸易、高新技术产品等新的贸易增长点在中俄双边贸易中不断涌现,双方正在编制至2024年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路线图,确保实现2000亿美元的贸易目标。而上述两家获准对华出口牛肉的俄罗斯企业计划今年联手对华牛肉出口达1万吨。探路中国市场对于首批抵达中国市场的这200吨牛肉,比尼用“探路”来形容。据他介绍,这批俄罗斯牛肉从俄罗斯的工厂通过集装箱先运到莫斯科,在莫斯科由铁路运往海参崴,再由从海参崴通过海运抵达中国上海。“在上海完成清关后,再通过重庆、成都、济南、广州、北京、上海等地的客户销往当地市场。”他说道。在他看来,走俄罗斯东部运输路线,是当前比较快捷、高效的运输方式。相比1年多前获准对华出口的俄罗斯鸡肉,他介绍道,主要是从圣彼得堡走俄罗斯西部路线抵达中国市场,一般需要55~56天,“而我们的牛肉走俄罗斯东部运输线,只要30~35天,能节约近一半时间。”据他透露,米拉托尔格还有个设想,未来通过从莫斯科出发的“一带一路”沿线的中欧班列将俄罗斯牛肉直接运到中国的成都或者重庆,“目前俄铁与中国铁路相关部门也在商讨这一计划。据悉,这一合作非常接近了。一旦实现的话,那么运输时间只需12~15天。”此次,米拉托尔格为中国市场准备的是公司主打的“黑安格斯牛肉”(Black Angus Beef),也被称为“牛肉界中的F4”。“这是款高端牛肉目前主要进入地方的零售终端,比如酒店餐饮业等。”他说道,“目前,我们也在和淘宝、天猫等电商渠道商谈合作,不用多久中国的消费者也会在电商渠道看到来自俄罗斯的牛肉。”至于售价,比尼表示,此次200吨牛肉是牛各个部位的肉类混装,鉴于部位不同,销往的目的地也不同,比如有些是用于香肠制作、有些是用于汉堡、涮火锅或者制作牛排等,因此售价也均不同,“我们希望在中国市场进行不同的尝试。”比尼表示,为了入乡随俗,米拉托尔格在经过调研后,在包装、分割、标签方面都做了改良,以更适合中国消费者的习惯。俄罗斯国家肉类协会主席谢尔盖·尤欣说:“事实上,就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牛肉的问题,中俄双方的谈判已经经历了七年多的时间。出口到中国的俄罗斯牛肉大部分是无骨切块的。此外,我们出口的都是优质牛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场胜利,尤其是与十年前对比。”不惧市场竞争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肉类产品进口增长比较快,全年进口猪肉210.8万吨,增加75%;进口牛肉165.9万吨,增加59.7%,进口金额达82.2亿美元,同比增长71.4%。。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乌拉圭、新西兰、加拿大、美国、爱尔兰、哥斯达黎加以及智利,是对华牛肉出口排名前十的国家。其中,去年中国从巴西进口了49.4万吨的牛肉。自去年11月在上海建立中国代表处后,这大半年中比尼就没有忙得没有停过。拜访客户、走访超市企业、调研中国市场,了解中国市场的需求、了解俄罗斯牛肉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对手等,都是比尼的工作。他没有否认他们将在中国市场遇到的竞争,“巴西、美国、澳大利亚等,都是我们的对手。”美国农业部(USDA)以油花分布情况和牛只屠宰的年龄将牛肉分成八类:极佳级(Prime)、特选级(Choice)、上选级(Select)、标准级(Standard)、商业级(Commercial)、实用级(Utility)、切割级(Cutter)以及制罐级(Canner)。其中,前五个等级消费者能够直接购买,最后三级多用来做成加工食品。比尼表示,米拉托尔格的牛肉也是借助这一评价体系,可列为极佳级级别中的顶级。“我们的牛肉在价格方面总体比美国牛肉便宜,和澳大利亚牛肉差不多,当然也基于部位。”比尼说道。与巴西、阿根廷、美国、澳大利亚等中国牛肉市场的传统外来客相比,比尼认为,米拉托尔格的优势在于非转基因、不添加瘦肉精、品质更优、价格更具优势等。也正是由于俄罗斯牛肉在食品安全方面更具保障,有些欧洲国家宁愿高价进口俄罗斯的牛肉,也不愿意购买巴西和美国的牛肉产品。“从饲料、养殖到肉类加工和物流,我们能做到控制所有的环节,相关产品也是生态环保的。”比尼说道。在比尼看来,目前中国市场对俄牛的反馈还是很积极的。“我们已经有‘回头客’了,”他说道,“尽管中国客户对俄罗斯牛肉了解不多,但兴趣非常浓厚。中国消费者对于新事物、新理念接受很快。”在4月初第一批俄牛入华后,如今,陆陆续续一直有米拉托尔格牛肉的集装箱到货。俄罗斯农业部农业分析中心的数据显示,2019年,俄罗斯牛肉产量达162.5万吨,其中对外出口牛肉仅9000吨。2020年1月1日至4月14日,俄罗斯牛肉出口总额达53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为250万美元。其中,沙特(186万美元)、越南(140万美元)是主要是市场。疫情危中有机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比尼一直在强调,中国市场对于米拉托尔格而言是个全新的,在充满好奇的同时也在不断尝试各种可能。在没有设立中国代表处之前,米拉托尔格一直是中国国际食品与饮料展览会(SIAL China)的常客。也正是通过中食展这个窗口,米拉托尔格开始与中国客户、中国市场打交道。米拉托尔格的数据显示,2019年,这家俄罗斯农业巨头每年能生产40万吨多猪肉和15万吨多牛肉,2020年,公司计划将主要肉类的产能扩大 20%。其中,海外市场的拓展就是其中之一。目前,米拉托尔格的海外市场主要聚焦在海湾地区国家、东南亚、非洲、统一关税联盟,独联体国家、拉美等。比尼表示,在上海的办公室是中国市场的首个代表处。“上海经商环境很吸引人,而且上海也是对外商最友好的中国城市之一,方便引入外国专家、人才。再加上上海物流比广州、重庆等更便捷,这都是我们将中国首个办公室考虑设在上海的原因。”比尼说道。对于当下的新冠疫情,比尼表示,疫情对供应链影响是全球性的。他也听说了,过去几周以来,由于需求下降或者内部存在确诊病例,美国有很多肉类加工厂、农场因为疫情关门了。“目前,疫情对我们企业是没有影响的。尽管俄罗斯封城,但食品行业还是能继续运作的,我们部分职员在家远程办公、工厂在严格的安全标准下依旧在运作。”比尼说道。而让他唯一比较遗憾的是,目前中国客户不能前往俄罗斯的工厂实地探访,更直观地了解企业的运作。即便没有疫情,比尼表示,米拉托尔格也是遵循最严格的生产流程,比如测体温、戴口罩等。据他介绍,从事牛肉生产的新工厂还汇集了行业里最新的科技成果,比如,肋排等切割、包装运送等工序都是由机器人来完成的,“此举主要是尽可能限制人际间的细菌传染。”中国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俄贸易额为253.53亿美元,同比增长3.4%。中国对俄罗斯出口为91.51亿美元,同比下降14.6%;自俄罗斯进口为162.02亿美元,同比增长17.3%。在中国对欧盟、美国和日本等传统贸易伙伴进出口均下降的当前,中俄贸易成为“一枝独秀”。中国驻俄大使张汉晖曾表示,疫情期间,两国企业要千方百计加强经贸合作。比如在贸易方面,防疫物资源源不断输往俄罗斯,中国的蔬菜水果可以销往俄罗斯,解决他们的民生问题,同时他也希望中国企业行动起来,从俄罗斯购买优质农产品,比如牛肉、面粉、小麦、食用油等。“长期来看,中国是个极具潜力的市场。”比尼说道。除了牛肉,米拉托尔格还有葵花籽油、猪肉等农产品,也正在等待进入中国市场的许可证。

隔离日

【考察】关于赴河西、固原等地考察牛产业的报告

近年来,全县围绕加快脱贫攻坚进程,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产业支撑”战略,在持续推进苹果适宜区全覆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西北部乡镇土地面积广、旱作农业规模大、玉米秸杆资源多的优势,把养牛产业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区域主导产业,坚持不懈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探索推行“贷款养牛、补助建棚、良种补贴”模式,积极扶持发展规模化养殖小区(企业),带动群众开展科学化、标准化养殖,全县牛产业发展规模逐年扩大、养殖基础条件明显改善、科学饲喂水平显著提升,有力地促进了群众脱贫增收。但客观地讲,经过连续多年的扶持发展,牛产业整体仍在较低层次运行,没有真正发挥支撑群众脱贫的主渠道作用,与产业扶贫、如期脱贫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规模提升难。全县累计建成养牛企业(小区)、家庭养殖场80个,其中正常运营的仅有36个,且普遍规模较小,其他都经营困难、甚至出现有棚无牛的现象,对产业的带动支撑作用缺失。农民群众自身底子薄、基础弱,受资金、技术等多种因素制约,在发展产业时往往“怕”字当头、“难”字挡路,影响了产业规模的壮大。二是扶持见效慢。为了积极打造西北部乡镇群众增收致富的区域主导产业,县上大力开展暖棚补贴、冻精改良、饲草推广、疫病防控、投入揉丝机、帮建合作社、加强指导培训等工作,但收效不够明显,大部分农户入驻小区养殖的积极性不高,饲草料综合加工利用意识不强,制约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三是增收效益低。目前,牛肉价格一直在稳步攀升,市场前景很好。但农民养殖积极性却不够高,调查表明,养一头肉牛一年挣1000元,这其实就是养牛户的人工费。造成养殖效益不高的原因有二:一是产业利润分配不均,农民养牛效益低;二是肉牛出栏周期长,农民无利可图,影响产业发展壮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切实解决当前牛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成效,支撑保障群众增收致富,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按照县上统一安排,11月13日至21日,由县委、县政协分管(联系)领导带队,组织农牧、农机、畜牧、经营管理站和司桥、曹务、古城、红寺、细巷、四河、界石铺、三合、原安、灵芝10个养牛重点乡(镇)负责人,赴张掖市甘州区、高台县、临泽县、武威市凉州区、固原市原州区、泾源县和平凉市崆峒区、灵台县考察学习。总体感觉这些县(区)肉牛产业发展成熟,养殖规模大、服务体系健全、产业良性循环、饲养效益明显,产业化、现代化、组织化程度高,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考察县(区)牛产业发展的亮点一在整个考察学习过程中,不论是养殖企业还是农户,不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技术人员,都认为肉牛产业有钱可赚,有文章可做,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其经验之谈、成功之道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坚持市场主导、科技驱动,改良品种提升产业优势张掖市万禾草畜产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肉牛繁育基地武威市顶乐生态牧业养殖基地一角从1980年起,张掖、武威等地即开始引进国外大型肉乳兼用型牛品种西门塔尔、荷斯坦奶牛冻精,采用二元杂交技术,改良本地的河西黄牛;从1999年开始,又引进皮埃蒙特、夏洛来、利木赞、西德黄牛、南德温等肉牛品种冻精,开展三元杂交,形成了具有独特地域特性的肉牛良种,2014年“张掖肉牛”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证明商标。为了进一步加强基础母牛保护,张掖市依托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张掖市万禾草畜产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组建成立张掖肉牛繁育中心,开展具有张掖地域特点的肉牛新类群选育工作,目前全市基础母牛存栏达到40万头以上,西门塔尔杂交母牛占存栏母牛的95%以上,初步形成了以西门塔尔高代杂交改良后代为主体的基础母牛群体,遗传品质优秀,生产性能突出,生长周期一般在13—16个月,牛犊6个月体重可达200—250公斤,肉牛养殖效益大大提高。2坚持优化机制、合理分工,完善链条提高产业效益平凉市灵台县康庄牧业有限公司武威市顶乐生态牧业有机肥料生产车间从1980年起,张掖、武威等地即开始引进国外大型肉乳兼用型牛品种西门塔尔、荷斯坦奶牛冻精,采用二元杂交技术,改良本地的河西黄牛;从1999年开始,又引进皮埃蒙特、夏洛来、利木赞、西德黄牛、南德温等肉牛品种冻精,开展三元杂交,形成了具有独特地域特性的肉牛良种,2014年“张掖肉牛”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证明商标。为了进一步加强基础母牛保护,张掖市依托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张掖市万禾草畜产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组建成立张掖肉牛繁育中心,开展具有张掖地域特点的肉牛新类群选育工作,目前全市基础母牛存栏达到40万头以上,西门塔尔杂交母牛占存栏母牛的95%以上,初步形成了以西门塔尔高代杂交改良后代为主体的基础母牛群体,遗传品质优秀,生产性能突出,生长周期一般在13—16个月,牛犊6个月体重可达200—250公斤,肉牛养殖效益大大提高。3坚持基地示范、科学管理,集约经营夯实产业基础平凉市灵台县康庄牧业有限公司 有机肥生产各地始终把基地标准化建设和规模养殖户培育放在首要位置,建立推行“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企业+养殖协会”等多种发展模式,大力推进“以家庭为单位、小规模、大群体、整村推进”的养牛专业村建设,原州区以大型现代化肉牛养殖场为依托,发展万头肉牛养殖示范乡镇2个、千头示范村4个,带动培育了一大批养牛专业社和养殖大户。高台、临泽、泾源等县均通过协会对养殖场户实行“五统一分”(统一圈舍标准、统一引进良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防疫治病、统一组织销售,分户经营管理)管理模式,把公司、基地、农户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整合扩大肉牛养殖规模,带动农民稳步致富。张掖、武威地区坚持现代畜牧业发展方向,积极推进机械化普及应用,当地养殖企业、合作社大多购置了全自动青贮取料、自动拌料、犊牛自控喂料等现代化设备,提高了科学饲喂水平,控制了人工成本。4平凉市灵台县康庄牧业有限公司-牛舍各地始终把基地标准化建设和规模养殖户培育放在首要位置,建立推行“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企业+养殖协会”等多种发展模式,大力推进“以家庭为单位、小规模、大群体、整村推进”的养牛专业村建设,原州区以大型现代化肉牛养殖场为依托,发展万头肉牛养殖示范乡镇2个、千头示范村4个,带动培育了一大批养牛专业社和养殖大户。高台、临泽、泾源等县均通过协会对养殖场户实行“五统一分”(统一圈舍标准、统一引进良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防疫治病、统一组织销售,分户经营管理)管理模式,把公司、基地、农户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整合扩大肉牛养殖规模,带动农民稳步致富。张掖、武威地区坚持现代畜牧业发展方向,积极推进机械化普及应用,当地养殖企业、合作社大多购置了全自动青贮取料、自动拌料、犊牛自控喂料等现代化设备,提高了科学饲喂水平,控制了人工成本。考察启示二我县与考察的八个县(区)在牛产业发展方面相比,起步相对较晚、饲养方式传统,品种良莠不齐、养殖规模偏小,运行体制不全、组织程度不高。但从另一角度来看,我县西北部地区土地面积大,饲草资源丰富,富余劳动力较多,养殖传统悠久,畜牧养殖成本相对较低。同时,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新型城镇化等利好政策的深入实施,以及“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举措的加速推进,特别是中央和省、市采取超常规措施对贫困地区牛果劳等特色产业进行倾斜支持,为我县加快牛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牛产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从加大产业扶贫、如期实现脱贫、建成全面小康的高度出发,把牛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循环重要抓手,坚定发展壮大牛产业的信心和决心,着力打造西北部群众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一要强化“以旧换新”理念,以加强品种杂交改良和改进饲养技术为抓手,谋求肉牛产业质量和层次的突破。平凉市灵台县康庄牧业有限公司 产业循环模式图尽快扶持建成全县肉牛良种繁育基地,开展肉牛新品种繁育和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培训,通过采取选留与引进相结合的办法,每年有计划地引进优良品种,坚持推广冻配改良技术,加速肉牛二元、三元杂交改良,缩短生长周期,提高育肥效果,不断扩大肉牛良种覆盖率。认真落实建棚补助4000元、基础母牛每年每头补贴500元、为有养殖意愿的贫困户落实产业扶贫贷款、对带动贫困户发展的专业合作社补助20万元、补贴籽种发展饲草种植等支持政策措施,调动和激发干部群众发展牛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秦川牛、红安格斯等红色肉牛为主推品种,扩大优良基础母牛群体,促进产业发展壮大。全面推进“粮改饲”改革,发挥制种玉米收获期早、生物产量大、青绿秸秆资源丰富的特点,大力推广坑地青贮、露地青贮、袋装青贮、打包青贮,积极推广带棒整株青贮,在确保现有存栏牛全部实现青贮玉米饲喂的基础上,加大商品饲草料开发力度,提高秸秆转化增值能力,促进秸秆饲料利用向产业化迈进。二要强化“提质增效”理念,以坚持产业链条延伸和适度规模养殖为抓手,谋求肉牛产业规模和效益的突破。凉州区养牛场机械化饲草投喂继续坚持走“小规模、大群体”发展路子,通过政府引导、宣传发动、政策扶持、典型示范等多种方式,抓好规模养殖专业村建设,重点加快现代化养牛企业和养牛小区建设,大力推广“五良”配套技术,做好道路、水电、青贮窖、防疫、环保的“五化”目标等配套建设,加大饲草加工、肉牛饲喂自动化、视频监控、粪污利用等机械装备推广应用,降低养殖成本,提高集约化、规范化、专业化经营水平,提升养殖利润空间。以发展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为重点,引导规模化养殖场(小区)流转闲置撂荒土地,大力发展饲用玉米或饲用甜高粱,在提升肉牛养殖质量的同时,配套发展林果经济产业,特别要立足全县产业布局,进一步探索“南北互补均衡”的路子,以发展生态有机果业为方向,以牛果产业融合推进为基础,走基地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路子,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三要强化“能人带动”理念,以建办合作组织和加强技术服务为抓手,谋求产业体系建立和健全的突破。固原市原州区牛产业“五统一分”管理模式采取“公司+农户”或“合作社+农户”模式,按照“因地制宜、因需建设、宜小则小、宜大则大”的原则,在养牛户较多、养牛数量较大的贫困村每村组建养牛专业合作社,以致富能手或养牛大户担任负责人,筹措资金兴建养牛场(小区)。充分发挥合作社的引导带动作用,保证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稳固的利益关系,形成稳定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不断创新养殖方式,推行“五统一分”饲养管理模式,帮助贫困户解决防疫措施、市场信息、冻配改良等技术管理上的难题,逐步规范农户分散饲养、畜禽混养、人畜同院等问题。强化技术服务队伍建设,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从强化基础建设、配齐配强队伍、保障工作经费、完善管理制度、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健全服务体系,提高农户技术水平,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和冻配改良、快速育肥、暖棚养殖、秸秆综合利用等养牛新技术,做好疫病防控、科学饲养等关键技术服务,为牛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有效保证。四要强化“引大扶强”理念,以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增加扶持资金为抓手,谋求发展模式创新和运营的突破。张掖市山丹县永鹏养殖专业合作社把扶持壮大产业化经营主体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招商引资、项目扶持等办法,采取“三个一批”措施,加快培育和打造一批规模大、后劲足、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农村“三变”改革,鼓励和引导农户将承包土地、经营土地、精准扶贫贷款入股、参股,按照分户出钱,集中养殖,固定分红的模式,变分散养殖为规模养殖。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省上发展草食畜牧业的政策导向,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等重点,安排草畜产业专项资金,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变”的原则,统筹整合使用,提高资金效益。按照“国有平台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运行模式,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的投融资作用,引导撬动信贷资金、民营资本投入草畜产业,积极为养殖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贫困养牛户授信贷款,采取“贷款养牛、卖牛收款”的运作模式,建立银行、企业和政府之间定期联络制度,大力扶持发展繁育、育肥专业大户和集约化养殖场,向产业注入大量新鲜“血液”,有效破解肉牛产业发展“贫血”状况。来源:静宁县委办公室 静宁县网信办编辑:静宁县网信办/杨春荣

爱别离

74%牛肉销往中国,阿根廷却调查中国商品!不要中国市场了?

摘要:阿根廷的农产品极度依赖中国市场,特别是牛肉和大豆。但却不珍惜中国市场,还对中国商品发起调查……|74%牛肉销往中国【中油网】讯:最近几年,中国与阿根廷在经济贸易方面展开了积极地合作。据阿根廷统计局统计,2019年前九个月,该国与中国的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114.5亿美元。其中,阿根廷队中国出口43.9亿美元,增长71%,占其出口总额的9.2%;阿根廷自中国进口70.6亿美元,占其进口总额的18.4%。经济贸易的积极合作,让中国成为了阿根廷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其中,中国已成为阿根廷牛肉最主要的买家。阿根廷牛肉出口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10月到2019年9月,阿根廷出口牛肉总量为80万吨,总价值30亿美元。其中,出口到中国的牛肉占到阿根廷牛肉出口总量的74%。也就是说,阿根廷出口的每100吨牛肉里,有74吨都是运送到中国。|对华大豆出口飙涨1048%除了牛肉,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中国也一直是阿根廷大豆出口的主要市场。据报道,2019年以来,阿根廷对外出口的大豆总量大约有80%都是由中国市场买单。令据我国统计数据,2019年上半年,中国进口了240万吨阿根廷大豆,这一数字在前一年同期是20.9万吨。也就是说,在一年之间,阿根廷对华大豆出口足足增长了1048%。另外,阿根廷的花生、鸡肉等产品,有5成以上的份额,都出口到了中国市场。去年,阿根廷出口到中国的猪肉,达到1.8万吨。|却对中国商品调查但就是这么重要的市场,阿根廷都不珍惜。日前阿根廷生产发展部发出了公告,表示将对中国生产的非自吸式离心电泵和电熨斗,进行复审调查。在2015年的时候,阿根廷便对来自中国的非自吸式离心电泵、干烫电熨斗等商品收取额外费用,时间长达五年。要注意,这是额外的费用,相当于变相的增加关税。然而五年过去了,阿根廷还要对这些中国商品进行调查,换句话说就是,阿根廷正在考虑是否继续对这些中国商品收取额外费用。不仅是这些商品,目前,很多中国出口到阿根廷的商品,都已经被阿根廷方面收取额外费用高达五年之久。(版权说明:本文由中油网-L编辑,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标明出处)如果喜欢小编的文章,可以添加上方关注。希望大家在阅读后踊跃评论和点赞,也可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以示对我们的支持!

体见

中国居民肉类消费情况调查:现在国人到底喜欢吃什么肉?

摘要:为更好研究落实2020年中央1号文件作出的决策部署,对居民肉类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对全国30个省(区、市)各年龄层次、收入水平的1060名居民,进行了猪肉、牛肉、羊肉、禽肉、水产品等肉类消费情况和习惯摸底。结果显示:2019年我国居民日常猪肉消费量有所降低,但猪肉仍是主要肉类消费产品;居民喜食热鲜猪肉的消费习惯已发生变化,对冷鲜猪肉接受度较高,对冷冻猪肉接受度低;卫生安全和价格是影响居民对猪肉消费决策的主要因素。可考虑从创新检疫工作模式,重点扶持“养殖-屠宰-销售”一体化企业,强化冷冻肉技术研发和推广,利用新媒体进行舆论引导等4个方面,进一步提高居民对冷鲜、冷冻肉品的认可度,为未来推动从“调猪”向“调肉”转变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引导生猪屠宰加工向养殖集中区转移,逐步减少活猪长距离调运,推进‘运猪’向‘运肉’转变”。这种生猪及其产品调运模式的转变,势必与传统猪肉消费模式互为影响。本次调查旨在利用流行病学和市场调查的基本方法了解我国居民的肉类消费习惯,为更好落实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提供参考。网络问卷调查基本情况本次问卷共含27个题目,内容主要涉及消费者对猪肉、牛肉、羊肉、禽肉、水产品等肉类的消费情况和决策习惯等方面。调查期间共收回问卷1060份,范围涵盖全国30个省(青海除外)各年龄层次、收入层次人群(图1、图2)。肉类消费基本情况猪肉消费减少,但仍是我国主要肉类消费产品从调查情况看,2019年我国居民日常猪肉消费量有所降低,63.4%的居民反映2019年购买猪肉较往年有所减少,其中72.1%是受价格上涨因素影响,10.3%是担心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影响猪肉产品质量安全,17.7%是受自身其他因素影响。仍有84.7%的居民将猪肉作为最常消费的肉类,肉类消费从多至少依次为:猪肉-禽肉-鱼虾类-牛肉-羊肉(图3)。其中:猪肉占全部肉类消费30%以上人群占比62.5%,占全部肉类消费50%以上人群占比24.7%(图4);超过6成居民的猪肉日均消费量在25g以上,近3成居民日均消费量在50g以上。可见,猪肉仍是我国居民最主要的肉类消费品。冷鲜猪肉接受度较高,冷冻猪肉受冷遇从调查情况来看,冷鲜猪肉的市场认可度最高,热鲜肉次之,冷冻猪肉最低,分别占比55.9%、31.1%、2.6%,其余10.4%居民无法区分3种肉类,超过4成居民更愿意选择“双汇、金锣、雨润”等品牌猪肉产品。在冷鲜肉消费方面。79.4%的受访者表示愿意购买冷鲜肉,且各消费群体超过2/3的受访者均表示愿意购买冷鲜肉(图5);68.7%的受访者曾购买过冷鲜肉,其中65.2%认为在口味方面与热鲜肉没有差别或差别较小,34.8%认为口味方面与热鲜肉差别较大;不愿意购买冷鲜肉的受访者仅占20.6%,造成其不愿购买的主要原因是认为风味不如热鲜肉、质量缺乏保证、营养不如热鲜肉以及价格等(图6)。在冷冻肉消费方面。仅有39.8%的受访者曾经购买过冷冻猪肉,其中57.4%认为冷冻猪肉与热鲜肉口味差别较大,42.7%认为与热鲜肉口味差别较小或没有差别;68.1%的受访者表示不愿购买冷冻猪肉,主要原因是认为风味不如热鲜肉、质量缺乏保证、营养不如热鲜肉以及价格等因素(图7),且低收入群体对冷冻肉的认可度更低(图8)。安全、价格是影响猪肉消费决策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影响消费者猪肉购买决策的因素主要包括卫生安全、价格、品牌、口感等,其中卫生安全是影响消费者猪肉制品购买决策的首要因素(图9),超过8成受访者将卫生安全作为影响其购买决策的因素;其次是价格因素,超过6成受访者将价格作为影响其购买决策的因素;再次为品牌和口感因素,约4成受访者将品牌和价格作为影响其购买决策的因素;营养因素占比不高,仅占15.3%;其他因素占比不足1成,包括亲友推荐、摊点位置、卖相、新鲜度等。思考调查发现,喜食热鲜肉的消费习惯在我国市场引导下已发生变化,冷鲜肉已取代热鲜肉,成为消费者接受度最高的肉品种类,这为未来推动从“调猪”向“调肉”转变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一步强化相关政策措施,加快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的工作部署。创新检疫工作模式,维护肉品质量安全肉品质量安全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因素,也是影响肉品市场稳定的重要因素。从调查情况来看,仍有部分消费者对冷鲜肉、冷冻肉的质量安全缺乏信心。在推进“调猪”向“调肉”转变的过程中,应当重视检疫在维护肉品质量安全中的作用,在官方兽医总体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可考虑在屠宰环节引入第三方检测力量、执业兽医等方式,发挥兽医社会化服务力量在检疫具体工作中的作用,创新检疫工作模式和流程,将官方兽医职责由具体实施检疫逐步转变为督促落实相关规定,从而提高消费者对冷鲜肉、冷冻肉的认可度。重点扶持“养殖-屠宰-销售”一体化企业超过4成居民更愿意选择品牌猪肉产品,这提示发展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无疫小区(生物安全隔离区)的消费环境已经成熟,应扶持“养殖-屠宰-销售”一体的无疫小区建设。可考虑采取价格补贴等方式,将“养殖-屠宰-销售”一体化企业作为支持对象,按照冷鲜肉、冷冻肉生产销售数量给与资金支持,发挥其在消费者认可度中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冷鲜、冷冻肉品的认可度,同时推动其利用市场规律强化资源配置,带动农户加入冷链体系。强化冷冻肉技术研发和推广调查发现,当前冷冻肉市场接纳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风味因素,可考虑加强对冷冻肉加工和应用技术研发的支持,逐步缩小冷冻肉与热鲜肉在风味方面的差距;积极利用冷冻肉的自身优势,如脂肪、蛋白质含量低,适合特殊体质人群的特点,提高其在特殊人群中的认可度。此外,调查发现价格是影响冷冻肉接纳度的重要因素,当冷冻肉价格低于热鲜肉10~20元/kg时,81.8%的消费者表示愿意购买冷冻肉,在推广冷冻肉时可考虑价格补贴方式加以促进。强化新媒体技术应用此外,根据调查结果,微信朋友圈、微信群、微博中转发的信息,以及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新闻类客户端已成为消费者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使用率分别为62.0%、60.4%、52.0%;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占40.28%。因此,在推广冷鲜肉、冷冻肉过程中,可考虑强化新媒体技术的开发利用,加强正向舆论引导,推动居民对冷鲜肉和冷冻肉的认知度。

介错

热点追踪|贵阳市政府高度重视牛肉粉等早餐涨价问题,有关部门已展开市场调研

连日来,有媒体持续报道贵阳肠旺面牛肉粉等早餐行业涨价现象,引起贵阳市政府高度重视。10月13日,按照市政府的工作安排,贵阳市相关职能部门开始对以肠旺面牛肉粉为代表的早餐行业进行市场调研。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强编辑:周谊编审:吴亚鹏

阿什利

新华指数客人到阳信调研牛肉价格指数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8月17日,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指数事业部副总经理兼新华指数(北京)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曹占忠一行4人来阳信调研牛肉价格指数工作。阳信县委书记栾兴刚,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孟青陪同。座谈会上,曹占忠了解了阳信县产地市场零售牛肉价格、牛肉屠宰率、牛肉分级产品市场价格管理规格或条例、外来活牛数量等数据资料。随后,参观了阳信广富畜产品有限公司、亿利源清真肉类有限公司、华胜集团、赛龙清真肉类有限公司实地调研,听取企业负责人介绍,对阳信县肉牛产业发展高度评价,并表示希望在阳信启动肉牛产业新华指数。据了解,新华指数是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全领域指数服务机构,是指数领域的国家队,通过发挥在专业设计、数据采集、信息传播、资源聚合、平台渠道等方面优势,在资本市场、实体产业、城市发展、品牌建设等领域孵化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指数产品,为经济研究分析、市场价格发现、投资决策参考提供分析工具与市场指针。

玫瑰

“情况不对劲儿” 美国司法部调查牛肉价格疯涨原因

美国《政治报》网站5月25日刊载题为《“情况不对劲儿”——美国调查牛肉价格疯涨》的报道,报道称,美国牛肉价格疫情期间疯涨,农业部和检察官们正在调查背后原因。文章编译如下: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超市售卖的牛肉价格超过了过去几十年的水平,但牛肉加工企业目前给养牛场主的收购价却低得令人难以置信。农业部和检察官们目前正在调查,肉类加工产业是否在操纵价格。据一位了解情况的人士称,司法部正在对泰森食品公司、JBS公司、全美牛肉公司和嘉吉公司这四家规模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展开调查,它们在美国牛肉屠宰及加工市场所占的份额总计约达85%。此外,据农业部长桑尼·珀杜证实,美国农业部目前还在调查牛肉价格波动的问题。很多肉类加工企业都表示,疫情期间牛肉价格持续飙升,是因为很多工人染病,造成加工厂产能下降,进而导致上架的肉类产品减少。上述四家公司未就调查一事应询置评。艾奥瓦州共和党籍联邦参议员查克·格拉斯利一直对农业领域的合并现象持公开反对的态度。他说:“这便是该产业情况不对劲儿的证据。”格拉斯利4月要求联邦政府对该行业存在的市场操纵及不公平做法等问题展开调查。另有19名联邦参议员和11个州的总检察长要求展开调查。据劳工统计局称,4月鲜牛肉平均零售价为每磅6.22美元(约合每公斤98元人民币),环比上涨26美分。与此同时,美国农业部的每周统计总结报告显示,4月底一头肉用公牛的平均收购价格不到每百磅100美元(约合每公斤15.78元人民币),而过去五年的当周均价约为每百磅135美元。艾奥瓦牛肉公司总经理、曾任艾奥瓦州养牛场主协会会长的埃德·格雷曼将牛肉零售价格上涨归因于加工厂产能下降。而由于所饲养的牛已达到适合宰杀的理想体重,急于脱手的养牛场主们现在则纷纷压价出售。4月29日,在美国密歇根州伯克利一家市场,一名顾客选购货架上的牛肉。新华/美联

各复其根

回农村投资养牛,需做好充足的准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食结构大为改善,牛肉消费量大增,牛肉市场价格高达120元/公斤,且市场很稳定,很多人就有了回农村投资养牛的想法。那么养牛的效益怎样?要准备什么东西?养牛效益分析。肉牛养殖成本:200公斤的约犊牛6000元/头。饲养一年消耗饲料成本约6000,可长至650公斤左右,其他成本(栏舍折旧、人工、防疫)约600元。合计12600元。销售收入:肉牛市场价格在24-25元/公斤,按24元/公斤计算,650公斤牛可卖15600元。预计利润为3000元/头。如果自己割草饲养或放养,用农副产品如酒精、米糠等代替部分精饲料,成本更低,利润可达4000元/头。饲草资源的调查。牛的饲料来源主要的青草,要回农村养牛必须先调查当地的草资源,根据当地草资源的多少去计算牛的饲养数量。如果当地森林覆盖率太高或农作物种植密集则不适合大规模饲养;如果当地荒山草地较多或空心村荒地 较多,则可多养。一般一头牛放养要占地5亩以上,种草饲养要0.5亩。肉牛市场的调研。虽然肉牛整体市场行情很好,但你养出来的牛未必就能卖到一个好价格,因为有的农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养出来的牛不一定受当地市场的欢迎或中间商故意压价。所以先要到当地肉牛市场调研,市场需求什么品种的牛、多大的牛,喜欢成年牛还是育成牛、市场价格及季节行情、中间商贩、起运数量、运输成本,这些都需要了解清楚,心中有数才能运策帷幄。牛舍的建设。牛舍选择在地势高燥、冬暖夏凉、坐北朝南、背风向阳的开阔地方。建牛舍要以因陋就简、就地取材、经济实用为原则。牛舍要有尽量大面积的窗户,以保证太阳光线充足和空气流通。现在牛舍一般南北两侧长边墙砌半墙(0.8~1米高)或不砌墙,采用立柱加卷帘模式,东西两侧短边墙砌全墙并开门。不砌墙的牛舍牛品种和来源的选择。牛的品种来源最好选择本地品种或与本地牛杂交的改良品种。南方很多人到北方引进体型大、涨速快的肉牛,但引进来之后容易生病,死亡率高。原因就是北方牛不适合南方的湿冷的气候环境,在防寒保暖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极易感染各种疾病。而南方本地黄牛因在这种环境土生土长很少生病,本地牛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风险小更适合初次创业的人选择。学习好牛的饲养管理技术。学习好牛的饲养管理技术是投资养牛成功的保证,也是养牛生产过程中最关键、最重要的工作,技术是保障,管理出效益。现在网络发达,网上关于养牛技术管理的文章很多,只要肯用功就可以。冬季饲料的准备。冬季大部分野生饲草枯萎,饲草短缺是规模养牛冬季面临最大的问题。一是我们可以种植冬季牧草或蔬菜,二是提前做好青贮饲料,三是收购农副产品,如各种秸秆、糠麸、糟渣类。

小弁

吴高波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肉牛产业发展

据桐梓县人民政府网消息 5月6日,县委书记吴高波主持召开肉牛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专题调度全县肉牛产业推进情况。他强调,要落细落实各项工作举措,精准提供服务保障,助推肉牛产业加快发展,带动更多群众稳定增收,持续巩固脱贫成效。会上,相关部门及企业负责人就肉牛产业发展情况作了汇报。吴高波一边听取汇报,一边同与会人员分析肉牛市场前景、品牌推广、利益联结、产销对接、发展模式等情况。他指出,4月10日省委书记孙志刚在专题研究推进牛羊、生态家禽产业发展会上的讲话,为桐梓县肉牛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桐梓县作为全省八个肉牛产业大县之一,肉牛产业群众基础牢,市场潜力大,带动群众脱贫效果好。全县上下要下定发展恒心、坚定发展信心、笃定发展决心,强化工作落实,不断探索肉牛产业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迈上乡村振兴新征程夯实产业基础。吴高波强调,发展肉牛产业核心是市场,关键是模式,要围绕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提高组织化程度,提升产业链水平。要建立市场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模式,不断完善屠宰、分割、冷链、精深加工等产业链条,进一步挖掘产业附加值,全力助推肉牛全产业链发展,切实拓宽群众收入渠道。要大力推广“龙头企业 合作社 农户”的组织模式,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实现企业、群众互利互惠,共享产业发展红利。要深入研究出台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加快推进示范点建设,打造现代肉牛产业发展新样本,吸引更多群众发展肉牛产业,切实消除群众后顾之忧。相关乡镇和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和工作调度,为企业项目实施做好全要素保障,全面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吴高波要求,企业要积极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引进畜禽粪便加工处理设备,构建农业产业生态循环发展新模式。要进一步完善发展方案,确立科学长远的发展模式,不断深化与群众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好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要加大培育和引进优质肉牛品种力度,扩大牛肉产量、提高牛肉品质,有效提升桐梓县肉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做实做细市场调研,全面掌握市场需求和导向,抢占更多高端肉牛市场,切实把肉牛产业做大做强。县领导王东、罗礼万、李小静,县委办、县政府办、县直有关部门及乡镇负责人参加会议。(万程洲 杨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