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大纲提前公布!今晚7点带你深度解读新大纲居敬

考研大纲提前公布!今晚7点带你深度解读新大纲

据高教社官方消息,2021考研大纲发布时间为今晚7点!这段时间,对于21考研大纲的传言一直不断,现在小伙伴终于可以把悬着的心定下来了。那今年21考研大纲变化大吗?如果变化太大,需要调整复习方向吗?如何应对变化快速提分?最后该几个月如何调整备考?今晚7点,来看考研大纲详细解读!今年的大纲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知识点重点范围是否有所调整?想必每位考研小伙伴的心都在紧紧地揪着,紧张又期待地等候它的到来。只待在考研大纲发布后进行深入研读,对2021考研各科目考试重难点进行学习掌握。信息为王,考研大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还有小伙伴不知道关注考研大纲有什么用的话,一起来看一看吧!1、 考研大纲具有专业权威性考研大纲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编写的,高等教育出版社独家出版的,规定当年考研入学考试相应科目的考试范围、要求、形式、试卷结构等权威性的考研用书,是当年考研真题命题的唯一依据。2、 考研大纲具有备考指导意义每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命题人都要依据最新大纲指导进行试题编写。这也就是说,大纲考查的知识点几乎就指向了本年考研试卷的考查内容,对备考研究生的考生来说,无疑是最具有含金量的备考指导指南。3、 考研大纲变化能够为考生指明备考方向每年考研大纲都会有一定的变化,例如删减考查的知识点或新增考查内容。这种变化一般基于当年重要时事热点的变化、课程改革等情况。考生对当年考研大纲进行研读,能够帮助自己及时调整复习方向,不再漫无目的地备考,节省了复习时间、抓住了考点重点,避免了因信息了解不够全面而造成知识点的遗漏问题。

痴汉男

初试内容有变?考研大纲今天正式发布!快看……

大家好,这里是考研刺客联盟!官宣:2021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在9月9日(今天)正式发布上市,考研大纲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官方发布的权威考研指南。考研大纲的重要性考研大纲是一定要仔细研读的!因为他规定当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相应科目的考试范围、考试要求、考试形式、试卷结构等权威政策指导性考研用书。一般考研初试内容都不会超过大纲范围!如何研读考研大纲呢?1、大纲措辞的“潜台词”了解<理解<掌握<会用根据大纲中的措辞,判断各个知识点的重要程度!2、对比大纲变化将新旧大纲进行对比,圈出变化的内容。考研的每一个科目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变化,这一步一定要仔细,千万不能放过任何一点细微的调整。3、根据大纲变动调整复习计划现在,很多考研党们已经复习了很多了,但是现在你需要以大纲为依据,调整复习计划,选定复习重点。考研大纲有哪些变动?政治在公共课中,每年考研政治内容调整往往都是最大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部分一般变动不大,只是对一些说法的表述的调整,而且还不在核心的考点位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部分能变化的点也不多。最多一些关于历史事件的评价会进行一些调整。不过关于建国70周年的重要讲话可能加入大纲之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部分变动会略多一些。最可能加入《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民法典》的相关表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部分今年会少量调整,着重加入习近平同志的最新讲话。英语英语的变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词汇,而是题型。大纲词汇有可能会修改一点,比如去年就增加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形容词,以及33个国家(或地区)的名称和相关信息。新题型和小作文也可能会发生变化,包括题型的范围变化和题材变化。数学今年微博上很多老师说:考研数学会有大规模修订。但是命题组出题的基础还是大家的本科教材,毕竟还是要尊重同济大学的权威性的。所以,同学们不用过于担心这个问题,注意一些名词的更换即可。我是考研盟主,祝你考研路上畅通无阻!私信备注“考研”有惊喜哦

上德

21考研中医综合:要从基础抓起

目前,正是考生打好基础,熟悉各科知识点的关键时期。在基础阶段踏实备考,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奠定基础,为后期强化、冲刺阶段备考持续发力。尤其是医学类的考研同学,需要记住的知识点繁多。所以,同学们要尽早抓紧时间进入复习状态,打好基础。中医综合需要复习六门课程,知识多、内容繁杂,复习每个科目都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容易出现复习后面忘记前面的情况,在制定复习计划时应仔细分析各门课程的特点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这六门课程的复习时段和次序,对于联系较为紧密的课程复习可以间隔进行,相互联系较少的课程则可以采取交替复习的策略。比如:一天如果有六个小时用于中医综合复习,可以用两个小时复习中基、两个小时复习中药、两个小时复习方剂,并且制定合理的复习进度,以保证六门课程的复习都能按时完成。另外,基础专业的研究生和临床专业的研究生,在中医综合各门课程的复习中也要有所侧重,如基础专业研究生侧重点在基础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临床专业的考生复习侧重点在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等临床课程。是不是很多同学看到这感到头痛了?没关系,文都考研推出了文都2021考研【科科通】系列讲座,其中的中医临床医学综合能力基础部分由冯继业老师来进行讲解。冯继业有着多年教学经验,讲课生动,擅长联系生活讲解知识点。独创题眼做题法,可使成绩快速提升,广受好评。对于中医综合复习感到吃力的同学千万不要错过哦~

囧态郎

2020考研大纲到底什么时候发布?

早上好呀,小伙伴们昨天因为一篇文章的发布,小伙伴们纷纷讨论考研大纲啥时出来与大家见面由于研招网还没有下达准确通知,小助手为大家总结出历年的时间小伙伴们可以酌情估计下噢~小助手也会帮助大家一起做预测哈历年考研大纲2019年:2018年9月15日2018年:2017年9月15日2017年:2016年8月26日2016年:2015年9月18日2015年:2014年9月13日2014年:2013年8月13日2013年:2012年9月14日什么是考试大纲?考研大纲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独家出版的,规定当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相应科目的考试范围、考试要求、考试形式、试卷结构等权威政策指导性考研用书。它既是当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的唯一依据,也是考生复习备考必不可少的工具书。考试大纲内容是什么?公共课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英语(一)考试大纲(非英语专业)英语(二)考试大纲(非英语专业)数学数学考试大纲数学(一)考试大纲数学(二)考试大纲数学(三)考试大纲专业课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西医综合考试大纲中医综合考试大纲外语非英语类日语考试大纲(非日语专业)俄语考试大纲(非俄语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联考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联考类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联考考试大纲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联考考试大纲农学门类联考考试大纲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大纲考研大纲分类都有哪些?数学考试大纲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教育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历史学考试大纲西医综合考试大纲中医综合考试大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联考、计算机学科专业综合考试大纲日语考试大纲俄语考试大纲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联考考试大纲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联考考试大纲农学门类联考考试大纲最后,小助手想说。不管考试大纲什么时候出来,我们现在要认认真真的学习,不要被这些外界因素影响。加油吧同学们!

鬼面人

2020考研大纲公布:这些新变化你需了解,“考研党”们做好准备!

2020年考研考试大纲已于今日公布,相比于往年,2020年考研大纲来得更早了一些,往年都需要9月至10月份才会出来,那么,2020年考研大纲有哪些新变化呢?考研政治、考研英语等公共课程部分是否有变动?参加2020年考研的“考研党”们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呢?看小编分析如下:2020年考研大纲新变化首先各位考研学子要明白,“考研大纲”只是针对考研公共课的,即政治和英语,这两门课程属于公共课,全国统一出卷,统一考试,而数学并非公共课,只有那些自主命题的学校或特殊专业才可能会考数学,因此考研数学不在考研大纲范围之内,再者就是专业课,专业课一般都是学校自主命题,考研大纲也不会包含专业课的相关内容。对于考研政治和数学而言,2020年的大纲主要有如下变化:政治“马原”和“中国近代史纲要”这两门课属于轻微调整,基本没有大幅度变化,原因很简单,这两门课程都有固定的书籍参考,知识点也基本稳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偏哲学和政治,而“中国近代史纲要”则完全偏历史,一方面关于哲学的知识不可能每年都有变化,而历史性的东西已经尘埃落定,不能更改,因此政治中“马原”和“中国近代史纲要”没有太大变化。“毛中特”和“形势与政策”这两部分政治大纲有较大的变化,对于“毛中特”部分,主要是加入了“新中国”思想以及“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这两个新理念是符合当前发展潮流的主流思想,因此“毛中特”的大纲有较大的调整。至于“形式与政策”部分,这一块不用多说,调整幅度是最大的,因为“形式”时刻在变,而“政策”也并非一成不变,因此“形式与政策”的具体考点,还需要细看考研大纲,掌握最新动态。英语关于2020年考研英语大纲的变化,可以说是几乎没有变化,英语这门公共课,能够调整的地方实在有限,因此,今年的考研英语也没有太多调整,关于“英语作文”这一块,必然是结合当前热点话题展开,因此2020年考研学子们要多收集新热点,做足功课。2020年考研的复习准备2020年考研大纲比往年早几个月,这对于“考研党”而言是好事,早知晓大纲就多一些时间复习,知道了大纲之后才不会毫无重点的准备,对于“考研党”而言,考研准备无非两个字:坚持,相信坚持就是胜利。“考研”作为高考之外的全国性大考,其重要性和难度一点不亚于高考,既然2020年考研大纲已出,还请广大考生做足功课,做好准备,考研大捷!对此,你怎么看?

黄缭

考研中医综合复习—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

很多同学有志于在医学的道路上远走,加之近年来各大医院对学历的要求提高,所以医学也成为考研的一大热门。但具体该如何复习呢,分享一篇前辈的经验。中医综合的复习,开始是面对茫茫书海手足无措,渐渐有了经验,时间却已经不多。因此希望把我复习的经验写出来,毕竟是过来人语,希望能对诸位学弟学妹有所帮助。  看真题是效率最高的方法  要说中医综合的复习,最好的方法就是看真题。今年考试时我发现起码有一半的考题都似曾相识,可惜当时不注重背答案,做起来还是很茫然。因此诸位学弟学妹要注意了,咱们中医综合的考试重题率是很高的,或者即使不是原题重现,考的知识点还是差不多的。因此那种希望从头到尾把课本看的很熟,来一个我打一个,来两个我打一双,这种方法,当然不是不对,但是太累了,效率不高。你在这一科上花的时间太多,势必会对别的科造成影响。  做真题就相当于有老师在给你划重点。因为咱们复习,课本往那一摞,觉得好多啊,但其实他要命题,基本上还是有限的那几个地方。因为一是这些地方重要,二是这些地方好命题。因此先把真题上涉及的知识点都掌握了,考试就有底了。  怎么做真题呢?首先弄一本口碑好的真题,因为现在市面上的很多真题答案错误百出,会给我们造成很多困扰。我没法给出建议哪一本比较好,因为今年我所做的,以及我同学做的、从网上下的真题,错误都挺多。勉强说来240分的真题部分错误相对少一点,但它的预测题错误很多。  真题有错误不要紧,因为最终你还是要通过这个真题去找书上的知识点、去掌握它。从这个意义上讲,买一本错误百出的真题也未必是坏事,因为这可以督促你积极对照课本找答案,所以不必在真题质量上太过纠结。不仅要掌握这个知识点本身,还要掌握相关的知识点、相类似的知识点。比如中基某一年考到五行配属五脏的问题,问肝为什么属木。看到这个题,就应该想到把心脾肺肾都看了。结果过了两年脾和肾也考了。这就是相类似的知识点。又比如考某舌象是什么病,下面四个选项。做题时不仅要把正确选项记住,还要掌握其他三个选项中的病,各自的舌象是什么。  如此一来,照这种方法做真题,凡是真题上涉及的知识,都能掌握了,就很厉害了,因为这个信息量已经很大了。  尤其是有的同学一看真题,其中涉及到经典(主要是内经)的原文,觉得很恐怖,怎么考研的范围这么广啊,内经原文都考。但一年一年看下来,发现考来考去就那么几句。最经典的例子:1、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等等五句;2、是故多食酸,则筋急而爪枯等等五句;3、太阳之脉,其终者等等六句。今年考了个“久行伤筋”,明年可能就考“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视伤血”。这些都是可以联想到的。所以把真题掌握好很重要。  另外在复习真题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的一点,是错过的题要反复做。我和我的同学都有这个经验,发现当时怎么错的,过一阵子再做,错的一摸一样,那当时那一遍就相当于白做了,因为说明那个知识点还是没有掌握。我们的整个复习过程,就是发现自己哪里不足,然后掌握它。如果当时做错的现在还错,那当时就相当于做了无用功了。  要是能将真题以及涉及的知识点都掌握,我觉得60%的分数拿到没有问题。  不过还要注意,中基、中诊重题率相对较高,中药、方剂、中内重题率就低了,因为这几科内容很多,命题点很多,但大致方向是一致的。比如方剂喜欢考功用,今天考这个方子的,明天就考那个方子的。做真题就是要从真题中把握命题规律。  当然了,真题全部掌握不代表万事大吉,每年都有新题,上面也说过,只能保证60%的分数。但是真题熟练掌握的,很容易就能把握命题方向,真要看起课本来也能抓住重点。事实上,真有决心和毅力将真题熟练掌握的,通常复习的都比较好。  PS:每年考试情况可能不一样,今年真题的重题多,明年就不一定了。但最关键的还是通过真题抓重点。  具体每科的复习经验  至于每一科具体而言如何复习,我的建议是:先抓重点,再看其余。  中医综合一共考六本书:中基、中诊、中药、方剂、中内、针灸。  我当时用的就是老牛耕地的办法,每本书都从头到尾的看。现在看看,吃力不讨好,费时间效率低,看过的很难记住,而且严重影响了英语和政治的复习。如果再让我复习一遍的话,我会采取抓重点的方法,即每本书先把重点的地方看全看好了,这就抓住了考试的重点,对于考试就有底了。这相当于有了骨骼。有余力的,再往上面填血肉。  (一)中基  这本书我的感觉是做真题很重要。基本上每年都有很高的重题率。它所涉及到的知识点,真题上都有。这科我没啥好的经验,所以就不多说了。  (二)中诊  上篇,舌诊、脉诊每年必考。这两部分必须看熟。  脉诊——先背过后面那个表格,即7版教材118页那个表格。每种脉的脉象、主病,以及浮脉类有哪些,沉脉类有哪些等等,都要记清楚。但是死记硬背容易忘。不好理解的需要借助前面的讲解。比如促、结、代脉。  这个表格背过了就有底了,再看其他的。主要有:1、脉象的胃、神、根各自的含义,就一句话,很容易记住。2、《脉经》《难经》《景岳全书》《医宗金鉴》中寸关尺各自代表什么,有一年考了《难经》中右寸主肺与大肠。3、120页相兼脉主病。4、121页各种真脏脉,这个虽然临床上n多年都碰不上但是考研特别喜欢考。十怪脉、七绝脉(这两个名词书上没有,看真题解析),各自的脉形、意义。书上没有的知识点可以看真题的解析,一般的真题书上都有。5、妇人脉与小儿脉。内容都很少,看一遍就差不多能记住了。  看完了这些脉诊就差不多了,不放心就再从头看一遍,看到有什么觉得可以命题的点就记一下。但这些重点要记住。  舌诊——这部分是看起来最晕的,没别的办法就是要好好看。看的时候最好抄下来,左边是舌象,右边是意义,要抄的很细,比如淡白舌,不仅要抄书上的临床意义一条。下面的淡白光莹、淡白湿润等,也都要各列一条。然后就是看着左边想右边,看着右边想左边,直到看熟为止。整本中诊最难复习的部分在舌诊,所以这部分要花时间。  上篇诊法除了舌脉外其他部分的命题点也都很多,看真题就差不多有个脉络了。  中篇的辨证,当时我们学的时候,老师有很好的笔记,我是照着老师的笔记复习的。其余没什么好的经验,就不多说了。不过我感觉,这一部分对于以后中内的复习很有好处,所以推荐大家背目录,尤其是脏腑辨证那一块,把每个脏腑的证型都记住,整个中医复习的框架就有了。  (三)中药  中药实在是一个长期积累的活儿,因为它不但内容多而且考得细,因此常看课本是正道。而且很麻烦的是,中药是前五科中真题的重题率最低的。  至于要应对考试,我有以下建议,那就是“七步走”。  第一步,把每味考纲上规定的药的功效一条背过,滚瓜烂熟。这是整个中药复习中最关键的一步。这一步做好了中药复习一半的任务就完成了。最好先背目录,哪一位药属于哪一类,这样会省一些事。  第二步,根据考纲,背相关药的来源。背的时候看着目录,把要背的药标记出来,然后看着药名,想药的形态,它的用药部位是什么。一般背部位就够了,至于植物所属的科属,很多年前年考过一次,再没考过,可以先放一放。  着重要鉴别的是根和根茎、种子和果实。比如女贞子是果实、地肤子是果实、马钱子是种子,等等。  其实来源历年考的就少,但考纲上既然规定了还是宁可错杀,不可放过。来源并不难记,如果学过中药鉴定学就更easy了。基本上看过一遍,把不好记的、容易混淆的抄下来,再看一遍,就差不多了。  第三步,背药性。这个个人情况不同,量力而为。要说明的是药性这东西每年最多一道题,而且常常是有中医基础的人都能做对的,所以在药性上花的时间要慎重。四气的话喜欢考特殊的,比如川楝子在大队辛温行气中唯独属寒。归经的话似乎(只是似乎哈)喜欢考理气药。另外也喜欢考这样的:某一大类药有特殊的归经。比如补血药多归心肝经。  第四步,背应用。  应用的内容非常庞杂,看起来无从下手。但仔细看看命题,其实他的命题点有规律可循。因此我有如下建议:第一遍看应用的时候,拿着红笔划重点。  画什么重点呢?  1、特殊应用  有了第一步的基础,背应用应该不难,要拿着功效对照下面所列的应用,一般都很好理解。而且每种应用后都会出代表方,可以凭此代表方加深记忆,又可以兼复习方剂。最重要的是要注意特殊的应用,比如金银花治痢疾,苍术治目盲,考试最喜欢考这个,中规中矩的反而考得少。  2、特殊话语  比如,“之要药”“不论寒热皆可配用”“善于”,以及一些特殊评价,如“血中之气药,气中之血药”,这些通常都是一味药区别于大队同类药的特殊之处,相当于它们的个性,要十分注意。  这样画完重点之后,平均每味药都有一两句话,后来再看的时候就要着重看这些。  第五步,背用法用量。  用量的话喜欢考贵重药、有毒药、芳香药、动物药等,总之是非常规药量的用药。我看的时候就是把这些药都标出来,然后抄下来背。抄下的大约占需要背的药(考纲上规定要背用法用量的)三分之一。背的时候也不用死记硬背,背过在哪个区间就行了,比如麝香是0.03-0.1g,那就是在0.01-0.1之间。蟾酥在0.015-0.03g,也是这个区间,但比麝香还少。一般考试就考个大概,在哪个数量级上。  煎服方法哪些是重点也很清楚,不必多说。  第六步,使用注意。  第七步,鉴别用药。  如果前面的功效应用都背好了,这个就不难,看一遍就够了。  这七步是针对各论来说的。我的经验是按这七步走,即先背所有的来源、再背所有的药性、等等类推,而且最好看着目录背。而非看一味药,就把它的来源、药性之类的全都背了。这样一是容易晕,二是容易漏。但不同人方法不同,我仅仅是个人感觉。对于基础不牢且时间充足的同学,还是先把课本从头到尾大体看一遍,再按照这七步走比较稳妥。否则没有基础一上手就开始背,要记住比较困难。  各论部分真题的重题率是比较低的,因为知识点太多了。但总论部分就要借助真题了,而且真题重题率很高。因为它的命题点就那些。不多说了,对着真题找重点就行了。  其实学习中药就像认识一个一个的人,他们的名字长相性格脾气、适合干什么事有什么活儿可以让他们干,以及各自还有的特性,等等。每位药都是完整有个性的,等着你去了解去熟悉,每多看一点,就对每个人有更完整的了解。而非所有的知识点都是孤立的,很枯燥的等着你去记忆。就好比徐大椿《医学源流论》里“用药如用兵”的比喻,作为医生要调兵遣将,当然要对手下的士兵有所了解。带着这样的心态看中药,可能就不会那么痛苦了吧。  (四)方剂  复习方剂的时候我很痛苦,因为一翻开课本,好多内容啊,这也觉得应该看,那也觉得应该看,最后弄得头晕脑胀,啥都不想看了,就把书扔了。过一阵子翻翻真题,又看看课本,才发现原来是这么回事。  哪几个地方呢?  一、组成+用法  二、功用  三、主治  这三个地方的内容,可占到命题的80%以上。  至于有的时候还会考到某方中某味药配伍的意义。我当初就是被真题中的这种题吓到,以为方解全部要看,结果看的晕头转向,还什么都记不住。  后来发现,这种题考的并不多,而且即便看了,也未必有效果。因为一是不同教材说法都不一样,有的我看过了,一样做不对。二是出题人一般水平是比较高的,不会出争议性很大的,凭借自己的能力是可以做对的。三是有一定重题率。  所以看方解这一部分可以放一放,把上面所提到的三个地方先掌握,再来看这部分。具体的一些地方下面会说到。  转过来再看这三个地方,就会发现内容并不多。今年要考的方子是240多个,每个方子就这么两三句话,比中药少多了。  因此对于方剂的复习,我的建议仿照中药,也分这几步走。  第一步,背方歌。  第二步,背功用、主治。  需要强调的是,这两步都是要背到滚瓜烂熟,一字不差才可以。方歌不用说了。功用一条,考试常常考原话,而且经常把很相似的几句放在一起,因此试图从组成中推出功效的做法并不稳妥。至于主治,第一句即主病当然要背熟。后面的症状不用背,但也要看熟,能认出来是哪种病哪个方子,因为考试常常是把这一句拿出来让选方子。另外有的方子在症状之后还偷偷摸摸的来一句:“以及”“亦治”看得快的很容易漏过去,殊不知考试会从这里命题。比如开窍剂的那几个方子。  第三步,在方歌上标注。  背过方歌不算完,因为还有很多重要的事等着呢。因此要在方歌上将相关的东西标出来。标什么呢?  1、药名  虽然方歌上有药,但这个药不够清楚。我把容易混淆的列在下面。  枳——枳实、枳壳  桂——肉桂、桂枝  地——生地、熟地  前——白前、前胡  丹——丹参、丹皮  姜——生姜、干姜、炮姜、高良姜(厚朴温中汤)  草——生甘草、炙甘草  香——木香、沉香、檀香、青木香等,  蔻——白蔻仁、肉豆蔻、草豆蔻(厚朴温中汤)  牛膝——川牛膝、怀牛膝  荆芥——荆芥、荆芥穗  瓜蒌——瓜蒌仁、瓜蒌实  萸——山茱萸、吴茱萸  大腹——大腹皮、槟榔(实脾散)  贝母——川贝、浙贝  木——木香、青木香  冬——天冬、麦冬  芍——白芍、赤芍  可能还有遗漏的,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上述列举的,以前9个比较重要。这是我标注的。教材不同可能方歌也不同。  2、遗漏的药  方歌中的药不一定是全的,比如苏子降气汤。因此一定要对照课本以及下面煎服方法,把遗漏的药标注在旁边。  3、特殊药量  考试要考药量的话,一般考经方的,比如旋覆代赭汤。经方中药量特别大的要注意,比如吴茱萸汤中的生姜,小柴胡汤中的柴胡。  另外就是特殊的比例。不会很多,顶多十个。我想起来的:当归补血汤中黄芪:当归=5:1;当归六黄汤中黄芪:他药=2:1;麻杏甘石汤中石膏:麻黄=2:1;左金丸中黄连:吴茱萸=6:1;大补阴丸滋阴药:降火药=3:2;等等。这些特殊药量也要标注在方歌上。  4、特殊煎服方法  比如今年就考了小柴胡汤去滓再煎。  再发表一下评论,我觉得这几年对经方的考察越来越频繁了。比如药量、煎服法、还有最让人头疼的加减法。基本每年都有经方的题。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经方啊。  每一首方子需要标注的都不太多,直接标在方歌上即可。标注完了以后,在把方歌背完的基础上,就把标注的这些再背过或熟悉。  做完了这前三步,基本上方剂部分80%的知识点就有了。  剩下20%的分数,要想通过看课本的方式全部稳妥的拿到,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为课本内容太庞杂。但是有选择的看书做题,拿到这20%的大部分是没有问题的。  这20%的命题点在哪里呢?  1、君药;  2、某些药在方中的作用;  3、方子的治法,比如培土生金,金水并补;  4、加减法;  5、病机,很少很少考,考了的也是一看就会的。  针对这几条,最好的办法就是做真题。如前所述,方剂的真题重题率相对较低,而重题的部分大多是在这几个方面。所以复习这几个方面最先做的是真题。  做完了真题,这几个方面60%的分数拿到也差不多了。  还不放心的,可以照以下方法再复习。  针对君药,有余力的可以把每个方子的君药背过。应该不难背,因为大多数在方名中就有。至于那些君药和方名不一致的要着重注意。如炙甘草汤。这些真题上都有。  针对某些药在方中的作用,真要仔细看书,跟大海捞针差不多。不过看的时候,可以关注一下特殊的。我个人觉得看真题比较好。  针对方子的治法,可以看方解的最后面。一般一个方子就一两句话,能把这句话和方子联系起来就行。  针对加减法,我没什么好办法。只能关注一下经方的加减法。可是有一年还考了二陈汤的加减法,真是没办法。  病机很少考。  复习方剂时很痛苦。其实考完之后回过头来想想,给方剂命题的老师也挺难的,尤其是想出点新题,很不容易。方剂不像中药,随手拈来都是题,还不重样。方剂的命题点就那么多,要想在方解上出点新题,又怕争议太大,所以只能在出过的题中找。因此大家复习也不要压力太大,从重点入手就好了。  个人感觉方剂是最好复习的一科,因为命题什么的很有规律。  方剂的部分就说这么多吧。这里只是说了我的经验,未必对每个人都实用。而且我复习的也不是很好,现在不过是回过头来,想,要是我那时怎样怎样复习就好了。所以大家看看便罢,不要太在意。  PS:我复习所用的教材是“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蓝皮的,方歌可能与五年制教材不一样。  (五)中内  中内也是很头疼的一门课。我同学评价说——“常看常新”,意思是每一遍看都跟新的似的,先前复习的很容易忘。  这门课,很靠能力,死记硬背一般不好用。比如他出哪一种病哪一个证型的治法是什么,要是全都背过,不是要人命吗。但话又说回来,要是能力比较好,一看就能分辨出来。  关于这门课,我不敢多说,唯恐动辄得咎。因为系统庞杂,我若说得太简单,就怕同学遗漏。所以仅仅简单说说经验。大家不要太在意我说的。  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如下:  一、每个病的证型。我当时是仿照方歌的方式,变成歌诀来背的。比如癃闭:“膀胱肺肝浊脾肾。”当然我编的不好,个人会有个人的方法。这样看起来似乎繁琐,还不如靠理解来背诵。实际上背多了就知道,病与病之间很容易混淆,而编成歌诀来记不容易忘。中医内科学一共才51个病,每个病一句话,再加上是自己编的,很容易记住的。  二、每种证型的代表方。把每种证型的代表方抄下来,左边一列,右边一列。背的时候看着左边想右边,把每种证型的代表方记住。注意写代表方时不是把明显列出的那个方子记住就行了,底下的加减法中常常有大量的信息,会列出一些方子。这些方子是近年来常考的地方,所以抄代表方的时候一定要把下面提到的也一并抄上,并且弄清楚适用范围。  注意,我以上所说的两步仅仅是记忆的方法,但实际考的时候,他常常是列出一系列症状然后让你辨证选方。所以一定要看书,能辨出证来,否则上面的就白背了。  三、每种病(不是每个证)的病机、治法。病机一句话,加上所涉及的脏腑。治法一到三句话不等。都是要好好记忆的。  与其他科不同,方剂中药死记硬背的东西背过了,80%的分数就没问题了。但这门课,以上三步走完了,顶多能拿一半的分数。  还有大量的命题点在哪呢?我大体列举一下。  1、历史沿革。这个每年至多考一道题,但是知识点巨多无比。  真要复习的话,不要信考纲上列举的那几个。不要以为那些就是范围,实际上考到的没有几个是从那个范围中出的。所以考试所覆盖的范围其实是整本书中所有病的历史沿革。  真要想把这个分数拿到手,只能看和背。多看书,直到看熟为止,再重点记忆。我当时吃亏在在这个上面花时间太多,所以大家要把这个部分往后放,有了余力,比较从容的时候再看这个。  2、病因。这个考得不多,但也会考。死记硬背是没用的,只能靠理解。注意特殊的,比如瘿病的水土因素,心悸的感受外邪。看病因病机的时候,每一条都跟这个病联系一下。比如心悸的几个病因,你就想象,一个人过度劳累,心悸了,好理解。情绪不对了,心悸了,好理解。感受外邪怎么心悸呢?对了,风湿性心脏病就是个例子,好,这个也理解了。这样做题时再碰上相关选项就能选出来。  3、病机。除去上面所说病机一句、涉及脏腑一句外,病机中的命题点还是很多的。比如预后转归就常考。多看多理解啊。  4、诊断。考得不多。  5、辨证。常考的是辨证的纲领。  6、每种证型所列治法。这个考的也很多,和病机不相上下。复习这个我觉得没办法,死记硬背完全不可能,只能理解。有一个不成熟的窍门是参考对症的方子理解。比如今年的一道题,记不清了,大概是出了一组症状,问治法。底下的四个选项很相似,光靠分析难以选出。我就想起这个证不是血府逐瘀汤主治么,就按照血府逐瘀汤的治法选了,回去对照一下果然是。  总之,这门课多看书是正道。看书看得熟了理解了,才算复习好了,死记硬背的那些不够用。其实我们要上临床,自然要对每种病有全面透彻的认识,多看点有好处。  由于这门课复习时确实没总结出多少规律,再加上没把中内书带回来作参考,所以这一部分写得很不好,大家看看就行,别太当真。大家多看真题,从真题上总结命题规律。这门课可命题的点很多,因此重题率相对较低,大家不要指望通过做真题掌握知识点,而是要通过真题把握命题的规律,关注没考过的知识点。当然,真题都是要掌握的。  (六)针灸  这门课很特殊,因为它是从07年才开始考的,而且知识点很多,所以几乎没有重题率,一年一个样。  但是大家也不要害怕,因为他所考的都是最基本的内容。对于针灸专业的同学来说不费吹灰之力,基本不用复习。对于非针灸专业的同学,凡是上过针灸课的,也很容易知道重点在哪里。  对于他的考点,大家要以考纲为准。因为不同的学校以及专业教材可能是不同的,而命题者所依据的似乎是绿皮的七版五年制教材。有的教材可能还有头针耳针等内容,但这些考纲上没有,是不考察的。  还有这科与中基的经络部分是相通的。中基强调经络循行,这里强调腧穴,所以要把二者融会贯通。  对于他的考点,考纲上说的很清楚了。其实内容并不多,该死记硬背的好好背过就行,我只发表一下个人感想。  1、关于最后一部分内科病症的治疗,真要好好复习起来,可能会占去针灸复习时间的一半还多,但他最后考试时涉及的分值不超过10%。而且内容那么多,复习完了不一定能记住多少。而做题时,基本还是靠能力。所以这一部分不要死记硬背,大体看一遍没有太磕磕绊绊不能理解的地方就行,真有余力了再回过头来好好看。真正占分的地方在前面,而且并不难复习,都是最基本的。  2、腧穴总论、各论、针灸治疗原则等一看就是重点。这里提醒大家不要忽略刺灸法之类。不要看着他长得不那么严格就觉得不是重点,事实上每年都命题。因为命题时似乎都是有分值分配的,每个章节必须出多少道题。我今年就吃亏在没好好看刺灸法,涉及的题就做错了。所以提醒师弟师妹千万注意啊。  3、十二经腧穴主治概要那个表格灰常灰常重要啊,一定要背熟。此年年必考之处,兵家必争之地。  4、关于腧穴的主治,背起来也真是很让人崩溃的。参考内科病症治疗部分的看法,以融会贯通的理解为主,有时间再好好背。真正命题的大头在2、3点所提到的部分。这些部分复习起来需要的精力占整个针灸复习的50%不到,分值却在80%以上。所以对于复习的同学,尤其是时间比较紧张的同学,一定要学会抓重点啊。  关于中医综合的复习就说这么多吧。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以上仅是我个人的经验,何况我自己考的也不是很好,只是回过头来反思,如果再让我复习一遍,我会这样复习。因此以上的东西大家不要太在意。学习贵在自觉,从自性中领悟,外在的经验只能作为助益,真觉得有用,就把它融入到自己的计划中。我写这篇东西,只是为了强调抓重点的重要性,对于准备考试而言,我所说的东西,大多是重点,而非全部,所以多看书永远是正道。何况我所说的,是应付考试方法,不是学习之道,望诸君知我用心。  愿各位考研都能取得理想成绩!

2019想考专硕中医综合240,你该这么做

老毙在上篇中已经讲述了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方法,今天就接着讲讲另外四门科目的学习方法。一、中医诊断学与中药学、方剂学强调单纯记忆不同,中医诊断学这门学科,考点细碎,更偏向于考查考生对考点的理解。老毙推荐考生用下面的方法进行学习和记忆:(一)归纳考点法要学会归纳考点,比如脏腑辨证篇1.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暴脱都有心悸怔忡,胸闷气短的症状;2.心血虚、心阴虚都有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脉细的症状;3.肝火炽盛、肝阳上亢都有头晕胀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的症状……(二)口诀记忆法在其他章节中,考生须学会自编口诀,或者借鉴他人的口诀,比如“弦脉—痰饮,肝胆病,胃气衰败,老年人,疼痛”,就可以用一句话来记忆,“闲谈肝胆胃老疼—弦脉,痰饮,肝胆病,胃气衰败,老年人,疼痛”。归纳考点法,口诀记忆法同样适用于其他科目,考生可灵活使用。当考生将知识点充分记忆后,必须做真题进行巩固。而做真题的时候,有一个建议:根据你的错题,找出对应的考点,记忆后,再刷题。每次都使用不同颜色的笔来勾选你做错的考点,到了11月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些考点已被五颜六色的笔勾选过。对你来说,这就是考点中的考点!一定要把这部分考点全部记住。二、针灸学2017年大纲改革后,针灸学分值从33.5分增加至42分,说明出题人对针灸学的重视。而针灸学背诵量大,尤其是经络腧穴各论。但老毙研究大纲改革后的近两年真题发现,针灸学出题的重心其实集中在针灸治疗总论和针灸治疗各论两大章节。因为经络腧穴各论占的分值低,所以如果考生反复背诵经络腧穴各论,仍无法记忆,就该放弃背诵,改为熟读。但一定要把针灸治疗总论中的特定穴背到滚瓜烂熟,这是出题的重点。而针灸治疗各论部分,建议考生用口诀记忆法,将各个病的主穴、配穴编成简短的口诀,比如“感冒列合太大风”“咳嗽肺俞缺合谷”,这样能大大提高你的记忆效率。三、中医内科学中医考研人都说,得中内者得天下,可见中医内科学的重要性。但其实中医内科学是很容易得分的科目。因为它是以记忆为主的科目,要理解的内容少。老毙在中医内科学每个疾病的辨证论治部分,都编写了歌诀。考生一定要背这些歌诀。背熟了歌诀,就可以避免混淆相似的证型及代表方,在做题时就能快速选出答案。至于病因病机、病位、治则治法、预后转归,每个疾病的侧重点都不同,老毙在每个考点的“老毙讲考点”部分,都标记了历年真题中主要考查的部分,考生需重点记忆。当然,考生还得熟悉这个疾病属于哪个系统,每个系统有哪些疾病。带着这样的框架,去做真题,然后查漏补缺,自然事半功倍。四、临床医学人文精神临床医学人文精神被纳入专硕中医综合才第二年,大纲包括医学职业素养、医患关系、临床伦理、卫生法律法规四大块。难度小,考生正确率高。不需要花大量时间在该科目上,可以在11月练习执业医师考试题目,再熟悉考点内容即可。考研中医综合七大科目的学习方法,已经介绍完了。老毙建议大家,选择好目标,剩下的唯有坚持!中医综合要拿高分,只有背,只有坚持背!熬过这段时光,结局一定不一样,祝各位考研成功!考研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邀请码8806

花生帮

官宣:2020考研新大纲明日发布

话不多说有图为证!▼就在今天上午九点整高教社考试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最新相关与2020年考研大纲的动态!官宣通知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7月8日(明天)正式发布上市,考研大纲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官方发布的唯一权威考研指南。考研大纲到底有多重要? 考研大纲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独家出版的,规定当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相应科目的考试范围、考试要求、考试形式、试卷结构等权威政策指导性考研用书。它是当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的唯一依据。考研大纲对当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公共课和部分统考专业课考试的试卷结构、考试范围、要求、形式等做出明确说明,可以说直接决定了试卷内容。就统考科目来说,出题人的主要出题依据就是考研大纲。既然命题人都拿着大纲出题,考生还敢不重视?2020年大纲发布后,考生首先要对比新旧大纲,归纳考点、知识点;多关注新增考点,新增考点很有可能成为主要出题点。这个时候紧盯大纲发布时间,做好新旧对比分析才是关键!希望大家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多一些耐心和思考,最终都能有很好的收获。最后小编预祝广大的考生今年都能取得一个好成绩,进入自己心仪的高校。文章来源钦州中公教育官网

饥之渴之

2021年西医综合考研大纲解析

2021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已在9月9日正式发布,小编整理了2021年公西医综合考研大纲解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考研大纲是规定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相应科目的考试范围、考试要求、考试形式、试卷结构等政策指导性考研用书。考研大纲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官方发布的考研指南。小编与去年的考研大纲进行了认真的比对,我们发现:今年西医综合考研大纲依旧未变,无论是考查内容还是考试形式都与去年西医综合考研大纲一致。西医综合考研大纲在考试内容和形式方面已稳定下来。西医综合考研大纲考查重点及形式无变化,那么大家就省心省力多了,不用应对突发情况打乱复习步骤,只需按原计划认真学习、巩固既往知识即可。在接下来应该如何为2021西医综合考试做准备呢?1. 西医综合考研大纲有思维导图的作用,考生可以根据西医综合考研大纲理顺各学科的内在联系并加以理解记忆。理解对西医的复习是很重要的,西医的知识点有其内在的脉络,如果仅仅强制记忆,一则复习效果有限,二则不能建立医学逻辑思维,这是考生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原因。所以考生一定要充分利用西医综合考研大纲。2. 现如今复习进入白热化阶段。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策略:刷题。我们在基础复习阶段已经对讲义等进行了全面的复习,此时刷一刷历年真题,可以让考生对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做一个检测,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明确未来的复习方向。此外再做几套高质量的模拟题,既能对2021西医综合考研大纲上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巩固记忆,又能将相关知识活学活用,查漏补缺,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锻炼自己的解题技巧,对错误的地方再认真思考。3. 此后同学们将进入冲刺阶段,在这个阶段,在认真记忆速记类图书的同时,可以继续刷题,做几套考前密押试卷,即可熟悉试卷题型结构,体验真实考场的氛围,又可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当然可以继续刷一刷真题,毕竟历届考题的重复率是很高的。这些策略对考生益处多多,说不定可以遇到原题呢。9月10日上午9:00,晚上19:00点,2021考研大纲解析峰会,深度解析!想要获得观看渠道的同学们私信小编嗷!此时正在备考的你是不是还在为了“ 历年真题找不到 ”等这些问题而捉急上火?憋慌!私信小编即可获得10G超全考研资料的获取方式,你想要的历年真题资料这里都有!如果想成功逆袭上岸,请一定收下这份备考大礼包!真没多少时间了,快快抓紧时间学习啦!

冴子

2021考研新大纲发布日期已确定!

对于2021年的考研er来说,今年第一件大事就要来了——2021年考研大纲即将公布!考研大纲决定了试题考查范围和内容,所以说大纲公布是2021年考研的头等大事!根据网传消息,21考研大纲将在9月8日公布!研学长认为,根据前几年考研大纲公布的时间来看,这个网传消息应该还是比较准确的!在了解了考研大纲的公布时间后,接下来各位考研er应该做下面两件事:(1)认准正版大纲考研大纲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除了大纲本身外,教育部考试中心还会推出对应版本的大纲解析。(2)大纲不要自己看,研学长来帮忙研学长真诚地建议大家,这套大纲和大纲解析还是不用购买了!要知道这两本书可是很厚的,如果打算凭借自己的体力和精力把大纲中的变化一个字一个字地对比出来,三天三夜不睡觉也对照不完。就算比较出来不同,也不一定读懂这些差异在考题上有怎样体现。这个时候,各位考研er就应该关注研学长的官方网站了!每一年大纲发布的当天晚上,研学长各位名师都会给大家划重点,整理出那些调整的内容,并且进行详细分析,帮助大家快速理解大纲变化情况,为大家省时间,今年也不例外。在大纲出来后,大家应该关注解析中的哪些要点呢?从近几年考研大纲颁布的情况来看,考研大纲整体所考内容与范围不会出现很大的变动,但是从细节方面来看,还是会有些许变化的,这些变化点看似微妙但极有可能在新一年考研中成为新的考查知识点与题目。比如说政治,每年都有调整,如果考研er自己看大纲很容易被“绕晕”。2021年考研er想要了解更多考研资讯、复习资料与备考经验,可以搜索研学长进入学长考研资料页。 考研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漫漫考研路上,研学长会一直陪伴在各位考研er左右。祝2021年考研er备考顺利,考研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