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年研究生会不会扩招?考研难度会变小吗?从三个方面判断彼以利合

2020年研究生会不会扩招?考研难度会变小吗?从三个方面判断

2020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不管是考研党还是其他行业的人,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都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那么在这个特殊的时期,2020年研究生会不会扩招?考研的难度会变小吗?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判断。01如果研究生扩招,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今年和往年不一样,一些“体格”不是特别好的用人单位面临的危机会比较大。在用人单位出现减少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会“水涨船高”。而为了在维稳方面考虑,研究生的录取人数应该会增加一些。实现研究生的扩招,至少可以暂时缓解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当然,研究生扩招一般情况下不会“用力过猛”而变成大面积扩招,那样会让硕士学位严重“贬值”,但至少在招录人数方面会比去年多上一些。毕业生考不上目标院校会去干吗?两个选择,其一是继续读研,其二是直接去找工作。但是在用人单位出现“浓缩”的情况下,大学生顺利找到工作的概率会偏小。所以,一些教育主管部门会发出适当增加毕业生升学机会的通知,比如重庆市就把这样的通知挂出来:“进一步增加应届的高校毕业生升学机会”。通过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这应该算是本届考研党的一种“福利”,你在考研复习上用处了“洪荒之力”,那么这次成功“上岸”的可能性会增加不少。022020年报考人数达到三百多万,考生增加录取人数也应该会相应增加。据统计,2020年考研报名的人数达到了341万人左右,而2019年考研的报考人数在290万人左右,二者相差51万人左右,涨幅惊人。增加了这么多人,就算在报录比不变的情况下,成功“上岸”的人数也会增加一些,针对这种情况,研究生扩招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03医学类的专业扩招的可能性会很大。2020年,最受人敬仰的行业莫过于医护行业。医护人员在这一年成了光荣、奉献、伟大等赞美性词语的代名词。但是,目前的切实情况是:医护人员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医学类专业的目标院校,扩招的可能性应该会大增。而医学类研究生的扩招是很多人的呼声,也是国家的需要,所以报考医学类的研究生只要这次的成绩还行的话,估计这次会有比较大的概率成功“上岸”。你觉得2020年的研究生会不会扩招?如果会的话,会扩到什么程度?欢迎留言交流。

发剪

2020年硕士研究生扩招18.9万人 机遇还是挑战?

近日,各地高校陆续公布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与复试办法,“考研大战”进入下半场。教育部计划今年扩招硕士研究生18.9万名,并明确将继续扩大相应招生规模。扩招决定对数百万考生有何影响?扩招名额将如何分配?如何避免研究生培养“注水”?新华社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能搭上扩招“顺风车”吗?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自2017年起,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已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热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41万人,创历史新高。重庆大学生史同学就是“考研大军”中的一员。由于初试成绩“不上不下”,他和很多考生一样,特别关心自己能否搭上扩招的“顺风车”。据记者了解,今年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医学类专业扩招明显。西南医科大学2020年研究生计划招生指标经过两轮追加,实际扩招比例近30%;华中科技大学将扩招名额全数安排在医科。专家认为,此类安排与当前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直接相关,反映出当前社会在人才领域的现实需求。人工智能等国家战略需求专业也是扩招的热门专业之一。今年3月,教育部等有关部门提出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记者发现,研究生扩招计划指标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倾斜。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罗跃军称,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黑龙江大学的研究生招生计划从2019年的2059人增加到2020年的2773人,增幅超过三分之一。定位于职业能力的提升、强调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专业学位硕士在扩招中获得更多关注。“今年我们扩招的专业学位招生计划已经超过了学术学位专业计划,”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刘世英说,学校在招生计划申报、分配以及使用上,均向农业、畜牧、兽医、生物与医药和机械等专业学位倾斜,有利于培养更多具有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高校准备好了吗?据中国教育在线《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数据,2019年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约为80.5万人。按计划扩招18.9万人计算,2020年硕士研究生扩招比例已超过20%。扩招为一些高校带来发展机遇。常州大学是一所以石油化工类专业见长的高校,该校目前有硕士生导师近千名,但在校研究生仅2700多人。“我校多年来存在‘吃不饱’问题,一直在争取增加研究生招生指标。”该校研究生院院长孟启表示,扩招后研究生规模将更符合学校发展实际。今年该校研究生招生规模显著扩大,侧重于工科专业,约占扩招总量的三分之二强。记者了解到,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大幅度增长,给高校后勤、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带来不少挑战。多所受访高校研究生院负责人表示,招录只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第一个环节。学生入校报到后,还要考虑住宿条件、教学空间、硬件设备等多方面承载能力;考虑实验室等科研软硬件条件是否足以满足扩招后需求;考虑学生管理服务方面,能否适应扩招后的实际难度。另外,今年研究生扩招工作正值疫情防控时期,如何确保远程网络复试等相关安排的安全性、公平性和科学性,成为研究生招录本身必须面对的一场大考。扬州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高明国说,往年研究生复试中试卷笔试、实验操作、面试等需要线下环境完成的环节,今年通过远程网络复试无法实现,学校准备通过加强对考生既往学业的考查、设计综合性开放性能力测试题等方式,选拔具有创新潜质的优秀生源。每年百万硕士“大军”将往何处去?扩招18.9万人后,今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将近百万。如何保障培养不“注水”、学位不“贬值”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博导张志安教授对记者说:“在毕业季,对于毕业学位论文,有开题、预答辩、答辩这些环节来保质保量;对于学生以往发表的论文要严格审核,例如明确刊物的性质,考查论文的学术性是否明晰,例如一些访谈类、综述类文章不能作为学术文章。”专家建议,教育部门要严把质量关,防止部分高校或专业因为生源不足而“抬杆过关”;研究生扩招也倒逼高校建立以质量为中心的培养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导师制、引入过程性评价等方式,挤掉研究生培养“水分”。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金梦玉教授提醒,如果研究生培养关没把好,压力就将传导至毕业、就业环节,对个人和社会都将造成负面影响,但是研究生扩招本身并不会必然引起“文凭贬值”。据猎聘大数据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一季度,新基建七大领域对中高端人才的需求迅速上升,在线发布的相关职位总体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了42.96%,其中5G类岗位增长最快,同比增长81.90%,工业互联网类同比增长74.64%。多名专家向记者表示,虽然疫情对当前就业形势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但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提速,对中高端人才需求的后劲也将持续释放。“这次研究生扩招以专业硕士为主,实质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专业硕士应偏重以就业为导向学习。目前我国研究生就业市场对高技能、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研究生扩招后,个人和高校共同面临如何提升学生能力、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的挑战。(新华社记者柯高阳、陈席元、杨思琪)

敢问畸人

2020年硕士研究生扩招18.9万人

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 题:2020年硕士研究生扩招18.9万人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新华社记者柯高阳、陈席元、杨思琪近日,各地高校陆续公布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与复试办法,“考研大战”进入下半场。教育部计划今年扩招硕士研究生18.9万名,并明确将继续扩大相应招生规模。扩招决定对数百万考生有何影响?扩招名额将如何分配?如何避免研究生培养“注水”?新华社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能搭上扩招“顺风车”吗?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自2017年起,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已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热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41万人,创历史新高。重庆大学生史同学就是“考研大军”中的一员。由于初试成绩“不上不下”,他和很多考生一样,特别关心自己能否搭上扩招的“顺风车”。据记者了解,今年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医学类专业扩招明显。西南医科大学2020年研究生计划招生指标经过两轮追加,实际扩招比例近30%;华中科技大学将扩招名额全数安排在医科。专家认为,此类安排与当前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直接相关,反映出当前社会在人才领域的现实需求。人工智能等国家战略需求专业也是扩招的热门专业之一。今年3月,教育部等有关部门提出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记者发现,研究生扩招计划指标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倾斜。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罗跃军称,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黑龙江大学的研究生招生计划从2019年的2059人增加到2020年的2773人,增幅超过三分之一。定位于职业能力的提升、强调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专业学位硕士在扩招中获得更多关注。“今年我们扩招的专业学位招生计划已经超过了学术学位专业计划,”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刘世英说,学校在招生计划申报、分配以及使用上,均向农业、畜牧、兽医、生物与医药和机械等专业学位倾斜,有利于培养更多具有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高校准备好了吗?据中国教育在线《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数据,2019年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约为80.5万人。按计划扩招18.9万人计算,2020年硕士研究生扩招比例已超过20%。扩招为一些高校带来发展机遇。常州大学是一所以石油化工类专业见长的高校,该校目前有硕士生导师近千名,但在校研究生仅2700多人。“我校多年来存在‘吃不饱’问题,一直在争取增加研究生招生指标。”该校研究生院院长孟启表示,扩招后研究生规模将更符合学校发展实际。今年该校研究生招生规模显著扩大,侧重于工科专业,约占扩招总量的三分之二强。记者了解到,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大幅度增长,给高校后勤、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带来不少挑战。多所受访高校研究生院负责人表示,招录只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第一个环节。学生入校报到后,还要考虑住宿条件、教学空间、硬件设备等多方面承载能力;考虑实验室等科研软硬件条件是否足以满足扩招后需求;考虑学生管理服务方面,能否适应扩招后的实际难度。另外,今年研究生扩招工作正值疫情防控时期,如何确保远程网络复试等相关安排的安全性、公平性和科学性,成为研究生招录本身必须面对的一场大考。扬州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高明国说,往年研究生复试中试卷笔试、实验操作、面试等需要线下环境完成的环节,今年通过远程网络复试无法实现,学校准备通过加强对考生既往学业的考查、设计综合性开放性能力测试题等方式,选拔具有创新潜质的优秀生源。每年百万硕士“大军”将往何处去?扩招18.9万人后,今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将近百万。如何保障培养不“注水”、学位不“贬值”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博导张志安教授对记者说:“在毕业季,对于毕业学位论文,有开题、预答辩、答辩这些环节来保质保量;对于学生以往发表的论文要严格审核,例如明确刊物的性质,考查论文的学术性是否明晰,例如一些访谈类、综述类文章不能作为学术文章。”专家建议,教育部门要严把质量关,防止部分高校或专业因为生源不足而“抬杆过关”;研究生扩招也倒逼高校建立以质量为中心的培养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导师制、引入过程性评价等方式,挤掉研究生培养“水分”。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金梦玉教授提醒,如果研究生培养关没把好,压力就将传导至毕业、就业环节,对个人和社会都将造成负面影响,但是研究生扩招本身并不会必然引起“文凭贬值”。据猎聘大数据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一季度,新基建七大领域对中高端人才的需求迅速上升,在线发布的相关职位总体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了42.96%,其中5G类岗位增长最快,同比增长81.90%,工业互联网类同比增长74.64%。多名专家向记者表示,虽然疫情对当前就业形势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但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提速,对中高端人才需求的后劲也将持续释放。“这次研究生扩招以专业硕士为主,实质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专业硕士应偏重以就业为导向学习。目前我国研究生就业市场对高技能、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研究生扩招后,个人和高校共同面临如何提升学生能力、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的挑战。

黄飞鸿

教育部对医学生有特殊关照,家长问:2020高考让孩子学医可以吗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再一次深刻认识到“医护人员”的重要性,莘莘学子也将医学默默填在了高考志愿清单上。尽管坊间流传着诸如“等我读完医,我就回来跟你结婚”这样男默女泪的段子,甚至还有”劝人学医,天X雷X“这样恶毒至极的咒怨,可是哪个医学生又不是一边调侃着”我所有的苦痛都来源于高考填报志愿的一次脑X“,一边又坚持着“学医很辛苦,但我从未后悔过”这样的信念在书海、在手术台上前进呢。那么,作为2020届高考生,你是否真的已经做好了将医学放进高考志愿表上的准备?今天教育瞭望就为简单为大家盘点一下国内高校的医学教育,希望能对家长们解答2020年孩子高考要不要报考医学专业这个问题提供思路。01医学专业优势院校多为巨无霸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0月底,我国目前拥有672所高等医科院校,其中本科院校304所,专科院校368所,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以及中同济就是国内医学院校个中翘楚;从各大高校的医学学科实力来说,有21所大学42个医学学科入选了“双一流”,其中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大学的基础医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都获得了A+或者A-,除此之外,浙江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的医学实力也不容小觑。一言蔽之,除去中国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少数的医科院校之外,其余实力强劲医学院基本上都是国内顶尖大学二级医学院的附属医院,比如北大复旦上交浙江这类巨无霸高校。02医学学科门类齐全,临床和基础选择最多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目前我国医学类专业共有11个大类,58个本科专业,包含基础医学类、临床医学类、口腔医学类以及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其中基础医学类和临床医学类是每年医科报考人数最多的学科,其推荐院校是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医学专业一览表(数据来源教育部)03医学生招生人数逐年增长,分数居高不下医生和教师历来是热门职业,因此每年高考填报医学专业的学生也是逐年攀升,根据网络上公开的数据统计,2018年共招收录取了85万医学类专业学生,短短五年时间,医学专业报考人数就增加了26.51%,增长速度不可谓不迅速。当然了,和其他专业比起来,医学报考人数增幅不值一提,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医学类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实在是太高了,很多高校都要以医学的录取分数线为最高,这里教育君以2017年部分高校的最高录取分数为例:四川大学——临床医学(口腔)——669分吉林大学——口腔医学——640分山东大学——口腔医学(5+3)——646分兰州大学——口腔医学——627分这几所高校的最高录取分数都在医学专业上,由此可见,医学专业人数逐年增加是事实,可是居高不下的分数也是同学们在选择报考医学专业时不得不考虑的因素,特别是对于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一些热门医学专业时,更得仔细看看位次号,免得落榜。04读完医就来娶你——漫长的读医之旅医学生之间一直流传这样一个段子:年度最佳微小说“等我读完医,我就回来跟你结婚。”她听完心里咯噔一下,她想,这大概是最委婉的诀别。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我国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实行的是“5+3+X”的制度,也就是说即使是在最理想的状态下,医学生也得花8年时间才能成为医生,漫长的规培生、专培生之旅,就是医学生的漫漫医学路,同时规培生在很大程度上被当作”免费劳动力“使用。不过就教育君看来,医生职业的特殊性,就决定了医学生的确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去积淀,去学习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尽管这段路注定面临着各种辛酸与无奈。可是就整体而言,前景还是十分光明的,特别是在此次疫情过后,国家和社会对于医学专业都会更加重视,教育部也鼓励各大高校将研考扩招名额重点向医学倾斜,因此对于2020届考生在进行高考志愿填报规划时,不妨重点参考医学类专业。当然了,任何专业最后都要归结到因人而异四个字上来,家长们在问要不要为孩子选择报考医学专业时,倒不如先问问孩子们是如何考虑的,慢慢学医路,需要孩子们自己努力,不然哪怕是教育部一再特殊照顾,也于事无补。不知道大家对于医学专业,又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与教育君一起讨论。

推推搡搡

高考生注意!2020年扩招医学类专业!医学到底有多吃香!

医学类专业,绝对是2020年热门报考专业之一,疫情影响下,不少考生将目光锁定在了医学专业上。但众多的医学专业中,哪个专业最合适你呢?国家大力扶持的医学专业有哪些?就业情况如何?如果想报考医学专业,这份攻略考前必看!01、医学有哪些专业大类?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中,医学门类下设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法医学、医学技术、护理学等专业类,共有50多个本科专业。02、医学类专业相关院校推荐根据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医学类专业相关院校推荐如下:按照实力,开设医学类专业的大学共分三个梯队:第一梯队:老牌名校目前医学类实力较强的几所学校,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国内一流名校。比如清华大学医学部和北京大学医学部,这都是国内很有名的传统老牌医学名校,知名度很高。还有几所院校是国内几个区域性大城市的985大学医学院,如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等。第二梯队:独立医科大第二梯队的院校就是一些二线省会城市的独立医科大学和985大学的医学院。其中:独立医科大学的代表:天津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苏州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985大学医学院的代表:浙江大学、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西安交大、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第三梯队:地方医学院校第三梯队就是郑州大学、青岛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徐州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等一些地方医学院校。对于高分考生来说,一般推荐报考第一梯队中提到的顶级院校本科专业,以及其它几所一二梯队院校中的八年制本博连读,或者七年制本硕连读临床医学专业。对于分数低一些的考生来说,可以报考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院校的优势和特色专业。另外,对于想学中医的考生来说,“北上广”这三个一线城市的中医药大学实力都很强劲。03、疫情影响下的热门医学专业受疫情影响,今年研究生和专升本扩招的专业中,医学类专业不在少数,比如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等,扩招面向的是国家目前紧缺的人才。所以,医学类专业今年将变得非常热门!今年,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紧缺和新兴专业占比也比较高,例如中医康复学等。除此之外,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未来公共卫生专业将备受重视。2020年,呼吸治疗师这一新职业变得非常抢手。他们为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提供各类呼吸支持治疗和气道管理等临床操作技术,尤其在危重患者院内、院外转运过程中,“呼吸治疗师”维持呼吸机等设备的正常工作,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上述医学专业或职业,国家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相关学科的重要性也凸显出来,20届考生在志愿填报时可进行参考。04、医学类专业发展前景从近几年的高考录取分数上看,医学类院校和专业的录取分数普遍较高。据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数据统计,临床医学专业的就业率在85%至90%之间。医学类专业的特点是培养周期长、课业负担重;对学生的身体条件和录取分数要求都较高。医学专业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就十分艰苦,需要记住大量知识点,还需要进行各种实践操作。但从医人员社会地位高,并且行业经验越丰富,薪资待遇也会越高,甚至成倍增长。医学专业也成为很多考生报考的首选。随着中国医疗行业的变大,医学专业人才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相关专业人才被企业争相抢夺。医学专业就业相关度很高,毕业后一般都是进入医院。除了到三甲、二甲等医院就业以外,医学类专业的毕业生还有很多不错的发展方向。比如,基层医疗工作单位、健康管理中心、健康管理师、健康知识普及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医学类专业在报考时对专业的选科要求比较高,对色盲、色弱、左撇子等考生都有限制,考生在报考前一定要查看高校的报考要求。2020年医学类专业到底有多吃香?扩招的医学专业,考生需要关注!

皇天

考研党沸腾了!2020年研究生要扩招?这5个专业的考生最幸运

2020年的研究生考试初试成绩已经发布,有些学生考了高分很兴奋,但也有一些学生很纠结。纠结什么呢?如果正常情况下,有些考生的成绩将会无缘复试。可是最近网上却传出了今年研究生扩招的消息。如果扩招,那么这些考生也就有了机会。今年的研究生会扩招吗?最早传出扩招消息的是重庆,不过很多考研党并没有找到官方的文件,所以不少研友以为是谣言。不过现在看来,今年研究生扩招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因为,在重庆之后有越来越多的省份传出了扩招的信息,并且在一些主流媒体上也得到了了确认。为什么会扩招了?今年的情况实在是过于特殊,如果不扩招,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就会遇到大问题。既然要扩招,那么扩招多少,就成为了考研党最为关心的问题。扩招的越多,圆梦研究生的机会就越大。扩招多少呢?从湖南传出的消息来看,今年的研究生将扩招5%。扩招5%,招100个人才多5个人,这样的扩招并不算大。因此,即使是扩招也只有很少的人能够享受到幸运。那么哪些专业的学生能够享受到这样的幸运呢?集成电路从去年开始,集成电路就是一个高频名词。虽然我国的科研水平相较以前有了大幅提高,但是在一些关键领域却被别人掐住了脖子。就拿华为来说,去年就在芯片的事情上很不愉快。要搞出像样的芯片,就离不开集成电路。集成电路要有所发展,就离不开人才。人工智能如果是2019年的高考生,那么对人工智能专业一定不会陌生。人工智能专业虽然是这两年才新开的专业,但它一出世就成为了高考中最受高分考生青睐的专业,比如去年的广西高考状元杨晨煜就选择了清华的智班。高考都如此火爆,那么扩招人工智能的研究生也就不难理解了。因为在人工智能上,我们的专业人才实在是过于缺乏。临床医学现在谁是最可亲、最可爱的人?当然是奋斗在抗疫一些的医护人员。为了能够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国的医护人员都在驰援。大家都知道,学医不仅学习难度大,而且学习周期也很漫长。如果没有研究生阶段的进修,本科的临床医学生很难胜任医生的扩招。所以在今年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扩招临床医学的研究生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生物制药扩招生物制药?换做以前,是想都不敢想。因为学习生物制药,找工作实在是太难了。即便是研究生毕业,如果不是名校的,要找到对口工作都十分困难。既然如此,为何还要扩招生物制药的研究生呢?在这场新冠肺炎中,对药物的寻找,再次让我们看到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网络安全从春节到现在,我们都一直在关注新冠肺炎,以至于忽视了一些其它新闻。其实在春节期间,网络安全就曾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具体的,可以自行去了解一下。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就愈发重要。如果没有了网络的安全,那么所谓的网络也就只不过是一张“破网”罢了。研究生越来越多绝对不是学历泛滥,而是我们整体教育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除了上面几个专业,也还有一些其它专业会得到扩招。为什么会是这些专业扩招呢?因为这些专业都是当前国家急需的专业,并且在一些省市的扩招政策中也作出了明确的安排。

连环骗

2020年硕士研究生医学类国家线,是上涨还是下降?听听老师咋说

有网友问:“2020年硕士研究生医学类专业国家线会上涨吗?”相信这是很多初试成绩擦边上年国家线的医学类考生最想要知道的答案。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对2020年医学类硕士研究生国家线进行预测。作为老师、曾经的考研一族,挖挖机这里分享下个人看法。每年硕士研究生初试后,国家会划定一个“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俗称“国家线”),按学术学位类和专业学位类分别划线,供34所自主划线院校外的其他院校参照。考生初试成绩达到“国家线”,才能进入下个环节(复试或调剂)。但是,“国家线”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同一学科门类可能高于或低于上年,也可能与上年完全持平。这就让那些考研初试成绩处于该专业类别上年国家线附近的考生异常难熬。这也是网友问及2020年研招医学类专业国家线会不会上涨的原因所在。通过情况下,“国家线”的划定与当年的报考人数、各考试科目难度、研究生招生计划、国家政策导向等有关。因此,分析2020年硕士研究生医学类专业国家线,就要结合这些因素来判断。报考人数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总数为238万,较2017年增长18.4%。2018年医学类(不含中医类照顾专业)“国家线”为学术学位类A区300分、B区290分,专业学位类(临床、口腔、公共卫生、护理、药学、中药学)A区300分、B区290分,这些分数线较之于2017年普遍增长5分。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达290万,较2018年增长21.8%。医学类(不含中医类照顾专业)各条“国家线”再次分别上涨5分。从2017、2018、2019的考研趋势看,随着报考人员的大幅度增长,医学类“国家线”逐年走高。2020年考研人数达到史无前例的341万人,较2019年增长17%,考研竞争更加激烈。若仅从这几年来的考研趋势来看,2020年医学类“国家线”大概率会走高。考试难度这项指标对“国家线”的影响在于试题越简单划线就越高、试题越难划线就越低,就是所谓的“水涨船高”。从考生们在网上反馈的考研各科目情况来看,没有出现偏、难、怪现象,公共科目政治和英语波澜不惊,就连数学科目也较之于往年更具亲和力。这样的结果就是考生的分数都比较好看,“国家线”或将保持向上态势。招生计划近几年来,研究生招生计划投放有所增加,但幅度很小,不过2020年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却迎来了大幅度增长。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招硕士研究生,教育部最新回应表示将扩招硕士研究生18.9万人。这样的扩招计划数,较2019年增长了两成多,可谓是“大跃进”,对“国家线”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会导致划线分数调头向下。政策导向教育部翁副部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硕士研究生扩招重点向中西部、东北地区倾斜,重点向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养老服务管理、人工智能等专业倾斜,扩招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这样的扩招政策取向,将会影响B区院校的“国家线”、医学类的“国家线”、医学类专业学位的“国家线”。综上,2020年硕士研究生“国家线”走高的最大影响是大幅增加的报考人数,考试难度与2019年相比略有所降,也将推高“国家线”。但是,国家决定扩招18.9万人,这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前述两个因素对“国家线”的推高。考虑到国家扩招的政策导向影响,挖挖机认为,医学类“国家线”不会上涨,其中学术学位“国家线”大概率持平于2019年,而医学类专业学位“国家线”或将出现下降,尤其是B类地区。友友们,你认为2020年医学研究生国家线会上涨吗?(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不妥,联系速删)

满天飞

如何看待华中科技大学将2020年硕士扩招名额全部给医科?

华科2020硕士扩招指标全部给医科是校长李元元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中国教育报3.11日报道)。华科在这次疫情防疫中有极大付出与贡献,同时利用自身科研优势解决了不少问题。比如说,报道中提到人脸识别、自动测温、远程报警、体温监控大数据中心等,这些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之前,人工智能与多学科、多专业相互渗透交叉,极大地推动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科学研究、应用实践与各类创新。事实上,在本次教育部硕士生扩招18.9万人的要求中,人工智能、公共卫生与安全、临床医学、集成电路等专业。个人非常支持扩招向医科倾斜,但是感觉“全部”并不是太合适。比如说,上面提到的人工智能一样需要,也属于被倾斜专业。同时,扩招可能也要考虑导师数量(硕士点肯定没问题的)与指导学生情况。要是湘雅、华西、齐鲁医学院等所在985高些不跟进类似扩招政策的话,华科将扩招名额全部给医科,容易引发华科本校其他专业未录取学生对医科学生产生情绪。事实上,关于扩招名额的分配并未最终确定,仅有上海、天津、湖南等省份公布情况,即向教育部申报的扩招指标。此时,作为贡献、付出极大的华科,有机会向教育部申报更多扩招指标。比如,将原2020打算扩招指标给医科,新申报增加的指标给其他学科,如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啊,你们说呢?就算是教育部并未额外批复更多指标,也应该尝试下。或者说,今年华科扩招900人的话,分3年每年扩招300人,也远比一次性扩招900人效果要好啊。一年高一年低,可能会不利于学生就业。另外,目前医学人才缺乏并非是简单的人才培养力度不够,也存在着其他的问题,比如医学生就业、医患关系紧张引发的伤医等问题。医学生学习很辛苦,尤其是大学阶段,课程里可能是普通专业学生的一倍,或者说一个月背诵其他专业一个月的书。但是,想做一名医生却不容易,本科、硕士、博士、规培、主治考试、论文基金等。因此,也就导致不少医学生中间或最终转行,如2018年新华社主办的《半月谈内部版》一篇报道《医学教育要走精英教育之路》中,曾提到“60万医学生,仅10万人穿上白大褂”。比如,兰大二院医护人员子女学医比例不到10%。2018年1月公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45%的医师不希望子女从医。报道中兰州大学阎立新院曾说“即便医学人才紧缺,也不能不尊重医学教育规律,翻倍扩招难免会出现教育质量滑坡”。临近毕业季,在将硕士扩招指标给医科的同时,要是华科同济医学院在内的医院携手行动,联合加大医学毕业生就业扩招,提供更多岗位与编制,相信能带动医学人才培养与就业,一起努力。当然,以上就是个人看法,并不是反对李校长的建议。加油! 若是我的文章对你稍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或转发,让更多人看到,非常感谢!

隆杀之服

2020年研究生大幅扩招的重点高校名单,有你报考的大学吗?

虽然2020年考研的国家线早已公布,但对于大多数考研学子来说,国家线都仅仅是一个参考,真正决定自己是否有面试机会的还是高校的学院线。而院线和高校及专业的招生人数息息相关,如果你报考的大学很幸运地赶上扩招,那院线有可能就比往年低不少,同学们最终成功上岸的几率也就更大。各所高校最终复试名单将会在4月底公布,在此之前,小编给大家梳理一下有扩招名额的那些重点高校,各位同学一起看一下今年扩招的都有哪些高校吧?先说一下大家最为关心的985工程重点大学,目前34所自主划线高校中,仅剩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复试分数线还未公布。此前,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已经宣布有扩招名额,并且将扩招名额全部给了医科。今年报考华科医学专业的同学,应该是非常幸运的。武汉大学虽然没有宣布扩招计划和名额,但考虑到武汉目前的情况,武汉大学大概率也会有一定的扩招名额。具体情况,还要等到2校复试分数线公布才能见分晓。除了武汉双星之外,山东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也宣布有扩招名额。从这些高校的复试分数线变动情况来看,山东大学仅有医学学科分数线大幅下降了30分,由此推断山东大学也是将扩招名额给了医学学科。西安交通大学此前也宣布今年部分专业有扩招,主要面向医学、人工智能等专业。从复试分数线变动情况来看,工学学科不降反增,医学学科有10分的降幅,其做法基本和华科一样。另外,虽然湖南大学并没有宣布扩招计划,但其医学学科复试分数线也大幅下降了30分,由此推断其医学专业也是有扩招名额的。除了上面提及的几所大学之外,其余高校基本都不扩招。211工程高校中,郑州大学、广西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纷纷公布了扩招名额,郑州大学宣布今年扩招1200多人,广西大学新增研究生1100人,华东理工大学招生总数达到4000人。整体来看,这些大学扩招比例都在10%左右,而且基本上扩招的都是专硕。当然也有一些高校并没有公布具体数据,像南京邮电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湖北大学等都宣布有扩招计划,但没公布具体的数字。从这些宣布扩招的高校中,各位同学可以发现:Z14中西部高校联盟成为了今年扩招的重点。山西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大学等高校虽然都没有公布扩招计划,但情况应该和郑州大学、广西大学相似。各位希望调剂的同学可以重点考虑一下这些大学,将其作为重点目标去准备。令各位同学失望的是,扩招人数比例更高的基本都是普通大学。广州大学研究生指标增加至2281人,增幅达到30%;宁波大学新增研究生名额1008名,增幅44%。另外,大连民族大学、沈阳理工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南昌工程学院等并不为人熟知的一些地方高校,研究生招生名额增幅都超过了40%。在稳就业的背景下,这些地方高校成为了研究生扩招最大的主力。但如果你真的被这些高校录取的话,你会去报到吗?小编在之前文章中提到的一个观点依旧适用:2020年研究生扩招仅仅是普通大学的盛宴,重点大学基本上不参与。从高校公布分数线的情况来看,各重点高校基本上都将仅有的扩招名额都给到了医科。其余没有扩招名额的重点高校,各个专业分数线基本都是普涨。中西部的高校是今年研究生扩招的重点,不管是211工程大学还是普通高校都有不少扩招名额。全国各地普通大学的研究生招生名额普遍会大幅增加,甚至部分高校人数还会暴增。但这种暴增对于立志于考取重点大学的同学来说,其实意义并不大。看完这篇文章之后,各位同学对于2020年的研究生扩招这件事,是不是看得更清楚了?

小罪犯

2020考研国家线分析及扩招政策解读

期待已久的2020考研国家线终于在2020年4月14日公布了,20考研的小伙伴们,你们准备好了吗?今天,文都考研给大家整理了2019和2020国家线对比,各位同学请速速查收。一、学术学位类对比对比2019各项国家线,学术学位类的17个门类中,有5大门类出现了分数线上涨的情况,涨动分数都在5分以上,分别是哲学、法学、教育学(不含体育学)、艺术学、体育学;3大门类和2019国家线持平;而剩下的9大门类分数线都纷纷下降,其中工学(不含工学照顾专业)和工学照顾专业降幅最大,降了6分。二、专业学位类对比专业学位类的16个门类中,新增军事1类;2大门类和去年分数线总分数线保持不变,分别是翻译所在门类和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一类,但是前者单科线均上涨1分;而在剩余的门类中,7大门类出现了总分及对应的单科线双双上涨的情形,且涨幅均在5-7分之间;6大门类存在二者均下降的情况,相比而言降幅小于升幅。三、扩招政策解读早在今年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曾提出,要扩大今年研究生招生,且招生规模同比去年增加18.9万。就专业角度而言,研究生计划增量将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这一点我们从2020国家线中便可知一二。很多考生可能初看到“扩招”的字眼会满心欢喜,但仔细一分析,扩招意味着进入复试的考生增多,那么势必引起复试竞争的激烈,这就提醒2020的考生,即将到来的复试大家一定要做最充分的准备,以不负自己挥汗如雨的备考岁月。以上就是文都教育为大家提供的2020国家线分析及扩招政策解读,希望为2020的小伙伴们提供有益的信息指导!最后预祝大家金榜题名,研梦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