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年硕士研究生扩招18.9万人 机遇还是挑战?可谓有矣

2020年硕士研究生扩招18.9万人 机遇还是挑战?

近日,各地高校陆续公布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与复试办法,“考研大战”进入下半场。教育部计划今年扩招硕士研究生18.9万名,并明确将继续扩大相应招生规模。扩招决定对数百万考生有何影响?扩招名额将如何分配?如何避免研究生培养“注水”?新华社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能搭上扩招“顺风车”吗?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自2017年起,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已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热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41万人,创历史新高。重庆大学生史同学就是“考研大军”中的一员。由于初试成绩“不上不下”,他和很多考生一样,特别关心自己能否搭上扩招的“顺风车”。据记者了解,今年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医学类专业扩招明显。西南医科大学2020年研究生计划招生指标经过两轮追加,实际扩招比例近30%;华中科技大学将扩招名额全数安排在医科。专家认为,此类安排与当前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直接相关,反映出当前社会在人才领域的现实需求。人工智能等国家战略需求专业也是扩招的热门专业之一。今年3月,教育部等有关部门提出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记者发现,研究生扩招计划指标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倾斜。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罗跃军称,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黑龙江大学的研究生招生计划从2019年的2059人增加到2020年的2773人,增幅超过三分之一。定位于职业能力的提升、强调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专业学位硕士在扩招中获得更多关注。“今年我们扩招的专业学位招生计划已经超过了学术学位专业计划,”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刘世英说,学校在招生计划申报、分配以及使用上,均向农业、畜牧、兽医、生物与医药和机械等专业学位倾斜,有利于培养更多具有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高校准备好了吗?据中国教育在线《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数据,2019年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约为80.5万人。按计划扩招18.9万人计算,2020年硕士研究生扩招比例已超过20%。扩招为一些高校带来发展机遇。常州大学是一所以石油化工类专业见长的高校,该校目前有硕士生导师近千名,但在校研究生仅2700多人。“我校多年来存在‘吃不饱’问题,一直在争取增加研究生招生指标。”该校研究生院院长孟启表示,扩招后研究生规模将更符合学校发展实际。今年该校研究生招生规模显著扩大,侧重于工科专业,约占扩招总量的三分之二强。记者了解到,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大幅度增长,给高校后勤、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带来不少挑战。多所受访高校研究生院负责人表示,招录只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第一个环节。学生入校报到后,还要考虑住宿条件、教学空间、硬件设备等多方面承载能力;考虑实验室等科研软硬件条件是否足以满足扩招后需求;考虑学生管理服务方面,能否适应扩招后的实际难度。另外,今年研究生扩招工作正值疫情防控时期,如何确保远程网络复试等相关安排的安全性、公平性和科学性,成为研究生招录本身必须面对的一场大考。扬州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高明国说,往年研究生复试中试卷笔试、实验操作、面试等需要线下环境完成的环节,今年通过远程网络复试无法实现,学校准备通过加强对考生既往学业的考查、设计综合性开放性能力测试题等方式,选拔具有创新潜质的优秀生源。每年百万硕士“大军”将往何处去?扩招18.9万人后,今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将近百万。如何保障培养不“注水”、学位不“贬值”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博导张志安教授对记者说:“在毕业季,对于毕业学位论文,有开题、预答辩、答辩这些环节来保质保量;对于学生以往发表的论文要严格审核,例如明确刊物的性质,考查论文的学术性是否明晰,例如一些访谈类、综述类文章不能作为学术文章。”专家建议,教育部门要严把质量关,防止部分高校或专业因为生源不足而“抬杆过关”;研究生扩招也倒逼高校建立以质量为中心的培养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导师制、引入过程性评价等方式,挤掉研究生培养“水分”。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金梦玉教授提醒,如果研究生培养关没把好,压力就将传导至毕业、就业环节,对个人和社会都将造成负面影响,但是研究生扩招本身并不会必然引起“文凭贬值”。据猎聘大数据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一季度,新基建七大领域对中高端人才的需求迅速上升,在线发布的相关职位总体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了42.96%,其中5G类岗位增长最快,同比增长81.90%,工业互联网类同比增长74.64%。多名专家向记者表示,虽然疫情对当前就业形势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但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提速,对中高端人才需求的后劲也将持续释放。“这次研究生扩招以专业硕士为主,实质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专业硕士应偏重以就业为导向学习。目前我国研究生就业市场对高技能、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研究生扩招后,个人和高校共同面临如何提升学生能力、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的挑战。(新华社记者柯高阳、陈席元、杨思琪)

老球迷

2020年硕士研究生扩招18.9万人,是机遇还是挑战?

近日,各地高校陆续公布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与复试办法,“考研大战”进入下半场。教育部计划今年扩招硕士研究生18.9万名,并明确将继续扩大相应招生规模。扩招决定对数百万考生有何影响?扩招名额将如何分配?如何避免研究生培养“注水”?新华社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能搭上扩招“顺风车”吗?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自2017年起,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已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热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41万人,创历史新高。重庆大学生史同学就是“考研大军”中的一员。由于初试成绩“不上不下”,他和很多考生一样,特别关心自己能否搭上扩招的“顺风车”。据记者了解,今年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医学类专业扩招明显。西南医科大学2020年研究生计划招生指标经过两轮追加,实际扩招比例近30%;华中科技大学将扩招名额全数安排在医科。专家认为,此类安排与当前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直接相关,反映出当前社会在人才领域的现实需求。人工智能等国家战略需求专业也是扩招的热门专业之一。今年3月,教育部等有关部门提出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记者发现,研究生扩招计划指标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倾斜。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罗跃军称,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黑龙江大学的研究生招生计划从2019年的2059人增加到2020年的2773人,增幅超过三分之一。定位于职业能力的提升、强调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专业学位硕士在扩招中获得更多关注。“今年我们扩招的专业学位招生计划已经超过了学术学位专业计划,”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刘世英说,学校在招生计划申报、分配以及使用上,均向农业、畜牧、兽医、生物与医药和机械等专业学位倾斜,有利于培养更多具有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高校准备好了吗?据中国教育在线《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数据,2019年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约为80.5万人。按计划扩招18.9万人计算,2020年硕士研究生扩招比例已超过20%。扩招为一些高校带来发展机遇。常州大学是一所以石油化工类专业见长的高校,该校目前有硕士生导师近千名,但在校研究生仅2700多人。“我校多年来存在‘吃不饱’问题,一直在争取增加研究生招生指标。”该校研究生院院长孟启表示,扩招后研究生规模将更符合学校发展实际。今年该校研究生招生规模显著扩大,侧重于工科专业,约占扩招总量的三分之二强。记者了解到,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大幅度增长,给高校后勤、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带来不少挑战。多所受访高校研究生院负责人表示,招录只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第一个环节。学生入校报到后,还要考虑住宿条件、教学空间、硬件设备等多方面承载能力;考虑实验室等科研软硬件条件是否足以满足扩招后需求;考虑学生管理服务方面,能否适应扩招后的实际难度。另外,今年研究生扩招工作正值疫情防控时期,如何确保远程网络复试等相关安排的安全性、公平性和科学性,成为研究生招录本身必须面对的一场大考。扬州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高明国说,往年研究生复试中试卷笔试、实验操作、面试等需要线下环境完成的环节,今年通过远程网络复试无法实现,学校准备通过加强对考生既往学业的考查、设计综合性开放性能力测试题等方式,选拔具有创新潜质的优秀生源。每年百万硕士“大军”将往何处去?扩招18.9万人后,今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将近百万。如何保障培养不“注水”、学位不“贬值”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博导张志安教授对记者说:“在毕业季,对于毕业学位论文,有开题、预答辩、答辩这些环节来保质保量;对于学生以往发表的论文要严格审核,例如明确刊物的性质,考查论文的学术性是否明晰,例如一些访谈类、综述类文章不能作为学术文章。”专家建议,教育部门要严把质量关,防止部分高校或专业因为生源不足而“抬杆过关”;研究生扩招也倒逼高校建立以质量为中心的培养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导师制、引入过程性评价等方式,挤掉研究生培养“水分”。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金梦玉教授提醒,如果研究生培养关没把好,压力就将传导至毕业、就业环节,对个人和社会都将造成负面影响,但是研究生扩招本身并不会必然引起“文凭贬值”。据猎聘大数据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一季度,新基建七大领域对中高端人才的需求迅速上升,在线发布的相关职位总体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了42.96%,其中5G类岗位增长最快,同比增长81.90%,工业互联网类同比增长74.64%。多名专家向记者表示,虽然疫情对当前就业形势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但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提速,对中高端人才需求的后劲也将持续释放。“这次研究生扩招以专业硕士为主,实质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专业硕士应偏重以就业为导向学习。目前我国研究生就业市场对高技能、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研究生扩招后,个人和高校共同面临如何提升学生能力、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的挑战。

不亦劳乎

2020年硕士研究生扩招18.9万人

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 题:2020年硕士研究生扩招18.9万人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新华社记者柯高阳、陈席元、杨思琪近日,各地高校陆续公布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与复试办法,“考研大战”进入下半场。教育部计划今年扩招硕士研究生18.9万名,并明确将继续扩大相应招生规模。扩招决定对数百万考生有何影响?扩招名额将如何分配?如何避免研究生培养“注水”?新华社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能搭上扩招“顺风车”吗?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自2017年起,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已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热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41万人,创历史新高。重庆大学生史同学就是“考研大军”中的一员。由于初试成绩“不上不下”,他和很多考生一样,特别关心自己能否搭上扩招的“顺风车”。据记者了解,今年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医学类专业扩招明显。西南医科大学2020年研究生计划招生指标经过两轮追加,实际扩招比例近30%;华中科技大学将扩招名额全数安排在医科。专家认为,此类安排与当前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直接相关,反映出当前社会在人才领域的现实需求。人工智能等国家战略需求专业也是扩招的热门专业之一。今年3月,教育部等有关部门提出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记者发现,研究生扩招计划指标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倾斜。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罗跃军称,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黑龙江大学的研究生招生计划从2019年的2059人增加到2020年的2773人,增幅超过三分之一。定位于职业能力的提升、强调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专业学位硕士在扩招中获得更多关注。“今年我们扩招的专业学位招生计划已经超过了学术学位专业计划,”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刘世英说,学校在招生计划申报、分配以及使用上,均向农业、畜牧、兽医、生物与医药和机械等专业学位倾斜,有利于培养更多具有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高校准备好了吗?据中国教育在线《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数据,2019年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约为80.5万人。按计划扩招18.9万人计算,2020年硕士研究生扩招比例已超过20%。扩招为一些高校带来发展机遇。常州大学是一所以石油化工类专业见长的高校,该校目前有硕士生导师近千名,但在校研究生仅2700多人。“我校多年来存在‘吃不饱’问题,一直在争取增加研究生招生指标。”该校研究生院院长孟启表示,扩招后研究生规模将更符合学校发展实际。今年该校研究生招生规模显著扩大,侧重于工科专业,约占扩招总量的三分之二强。记者了解到,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大幅度增长,给高校后勤、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带来不少挑战。多所受访高校研究生院负责人表示,招录只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第一个环节。学生入校报到后,还要考虑住宿条件、教学空间、硬件设备等多方面承载能力;考虑实验室等科研软硬件条件是否足以满足扩招后需求;考虑学生管理服务方面,能否适应扩招后的实际难度。另外,今年研究生扩招工作正值疫情防控时期,如何确保远程网络复试等相关安排的安全性、公平性和科学性,成为研究生招录本身必须面对的一场大考。扬州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高明国说,往年研究生复试中试卷笔试、实验操作、面试等需要线下环境完成的环节,今年通过远程网络复试无法实现,学校准备通过加强对考生既往学业的考查、设计综合性开放性能力测试题等方式,选拔具有创新潜质的优秀生源。每年百万硕士“大军”将往何处去?扩招18.9万人后,今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将近百万。如何保障培养不“注水”、学位不“贬值”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博导张志安教授对记者说:“在毕业季,对于毕业学位论文,有开题、预答辩、答辩这些环节来保质保量;对于学生以往发表的论文要严格审核,例如明确刊物的性质,考查论文的学术性是否明晰,例如一些访谈类、综述类文章不能作为学术文章。”专家建议,教育部门要严把质量关,防止部分高校或专业因为生源不足而“抬杆过关”;研究生扩招也倒逼高校建立以质量为中心的培养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导师制、引入过程性评价等方式,挤掉研究生培养“水分”。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金梦玉教授提醒,如果研究生培养关没把好,压力就将传导至毕业、就业环节,对个人和社会都将造成负面影响,但是研究生扩招本身并不会必然引起“文凭贬值”。据猎聘大数据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一季度,新基建七大领域对中高端人才的需求迅速上升,在线发布的相关职位总体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了42.96%,其中5G类岗位增长最快,同比增长81.90%,工业互联网类同比增长74.64%。多名专家向记者表示,虽然疫情对当前就业形势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但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提速,对中高端人才需求的后劲也将持续释放。“这次研究生扩招以专业硕士为主,实质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专业硕士应偏重以就业为导向学习。目前我国研究生就业市场对高技能、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研究生扩招后,个人和高校共同面临如何提升学生能力、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的挑战。

如此

医学类专业扩招明显

近日,各地高校陆续公布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与复试办法,“考研大战”进入下半场。教育部计划今年扩招硕士研究生18.9万名,并明确将继续扩大相应招生规模。扩招决定对数百万考生有何影响?扩招名额将如何分配?如何避免研究生培养“注水”?新华社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文/新华社记者柯高阳、陈席元、杨思琪能搭上扩招“顺风车”吗?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自2017年起,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已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热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41万人,创历史新高。很多考生都在关心自己能否搭上扩招的“顺风车”。今年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医学类专业扩招明显。西南医科大学2020年研究生计划招生指标经过两轮追加,实际扩招比例近30%;华中科技大学将扩招名额全数安排在医科。专家认为,此类安排与当前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直接相关。人工智能等国家战略需求专业也是扩招的热门专业之一。今年3月,教育部等有关部门提出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记者发现,研究生扩招计划指标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倾斜。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罗跃军称,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黑龙江大学的研究生招生计划从2019年的2059人增加到2020年的2773人,增幅超过三分之一。定位于职业能力的提升、强调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专业学位硕士在扩招中获得更多关注。“今年我们扩招的专业学位招生计划已经超过了学术学位专业计划,”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刘世英说,学校在招生计划申报、分配以及使用上,均向农业、畜牧、兽医、生物与医药和机械等专业学位倾斜。高校准备好了吗?据中国教育在线《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数据,2019年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约为80.5万人。按计划扩招18.9万人计算,2020年硕士研究生扩招比例已超过20%。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大幅度增长,给高校后勤、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带来不少挑战。多所受访高校研究生院负责人表示,招录只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第一个环节。学生入校报到后,还要考虑住宿条件、教学空间、硬件设备等多方面承载能力;考虑实验室等科研软硬件条件是否足以满足扩招后需求;考虑学生管理服务方面,能否适应扩招后的实际难度。另外,正值疫情防控时期,如何确保远程网络复试等相关安排的安全性、公平性和科学性成为研究生招录本身必须面对的一场大考。扬州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高明国说,往年研究生复试中试卷笔试、实验操作、面试等需要线下环境完成的环节今年无法实现,学校准备通过加强对考生既往学业的考查、设计综合性开放性能力测试题等方式选拔优秀生源。每年百万硕士“大军”将往何处去?扩招后,今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将近百万。如何保障培养不“注水”、学位不“贬值”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专家建议,教育部门要严把质量关,防止部分高校或专业因为生源不足而“抬杆过关”;研究生扩招也倒逼高校建立以质量为中心的培养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导师制、引入过程性评价等方式,挤掉研究生培养“水分”。据猎聘大数据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一季度,新基建七大领域对中高端人才的需求迅速上升,在线发布的相关职位总体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了42.96%,其中5G类岗位增长最快,同比增长81.90%,工业互联网类同比增长74.64%。多名专家向记者表示,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提速,对中高端人才需求的后劲也将持续释放。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这次研究生扩招以专业硕士为主,实质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目前我国研究生就业市场对高技能、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研究生扩招后,个人和高校共同面临如何提升学生能力、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的挑战。

出塞

这4类医学研究生,大幅度扩招!

9月23日,教育部网站“重要文件”一栏公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提出相关意见。其中明确提出,着力加强医学学科建设,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中,加大医学及相关学科建设布局和支持力度,并将推进“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到2021年建设600个左右医学本科一流专业建设点。意见指出:建设一批新的医学相关专业,强力推进医科与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中,加大医学及相关学科建设布局和支持力度。2020年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均须设置麻醉、感染、重症、儿科学科,大幅度扩大麻醉、感染、重症、儿科研究生招生规模。稳步发展本科临床医学类、中医学类专业教育,缩减临床医学、中医学专业招生规模过大的医学院校招生计划。适度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调整研究生招生结构,新增招生计划重点向紧缺人才倾斜。深化本科医学教育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推进“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到2021年建设600个左右医学本科一流专业建设点。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中,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强调临床实践等业务工作能力,破除唯论文倾向。完善保障措施,适时调整医学门类专业生均定额拨款标准、住培补助标准。【新闻多一点】学医考生增加!钟南山:抗疫让年轻人感受到医生价值9月23日,在广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报告会,钟南山院士表示,据他从广东省教育厅了解到,广东省今年报考医学类专业的高考生大幅度增加,同比增加了3778人。他表示,经过九个月的抗疫洗礼,很多年轻人懂得人生的追求是为老百姓、为国家做贡献。9月10日,广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南山学院庆祝第36个教师节大会上,钟南山寄语教师节。他表示,教师对孩子从小的教育极为重要。谈到教书育人,他表示希望南山班的学生,能成为有思想的医务工作者,不以考上名牌大学为标准,要更有创造性。他说,拥有医生和老师双重身份的人,既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人类健康的工程师,有更重的责任。(来源:中国青年报微信公号)

红跑道

教育部对医学生有特殊关照,家长问:2020高考让孩子学医可以吗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再一次深刻认识到“医护人员”的重要性,莘莘学子也将医学默默填在了高考志愿清单上。尽管坊间流传着诸如“等我读完医,我就回来跟你结婚”这样男默女泪的段子,甚至还有”劝人学医,天X雷X“这样恶毒至极的咒怨,可是哪个医学生又不是一边调侃着”我所有的苦痛都来源于高考填报志愿的一次脑X“,一边又坚持着“学医很辛苦,但我从未后悔过”这样的信念在书海、在手术台上前进呢。那么,作为2020届高考生,你是否真的已经做好了将医学放进高考志愿表上的准备?今天教育瞭望就为简单为大家盘点一下国内高校的医学教育,希望能对家长们解答2020年孩子高考要不要报考医学专业这个问题提供思路。01医学专业优势院校多为巨无霸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0月底,我国目前拥有672所高等医科院校,其中本科院校304所,专科院校368所,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以及中同济就是国内医学院校个中翘楚;从各大高校的医学学科实力来说,有21所大学42个医学学科入选了“双一流”,其中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大学的基础医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都获得了A+或者A-,除此之外,浙江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的医学实力也不容小觑。一言蔽之,除去中国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少数的医科院校之外,其余实力强劲医学院基本上都是国内顶尖大学二级医学院的附属医院,比如北大复旦上交浙江这类巨无霸高校。02医学学科门类齐全,临床和基础选择最多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目前我国医学类专业共有11个大类,58个本科专业,包含基础医学类、临床医学类、口腔医学类以及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其中基础医学类和临床医学类是每年医科报考人数最多的学科,其推荐院校是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医学专业一览表(数据来源教育部)03医学生招生人数逐年增长,分数居高不下医生和教师历来是热门职业,因此每年高考填报医学专业的学生也是逐年攀升,根据网络上公开的数据统计,2018年共招收录取了85万医学类专业学生,短短五年时间,医学专业报考人数就增加了26.51%,增长速度不可谓不迅速。当然了,和其他专业比起来,医学报考人数增幅不值一提,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医学类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实在是太高了,很多高校都要以医学的录取分数线为最高,这里教育君以2017年部分高校的最高录取分数为例:四川大学——临床医学(口腔)——669分吉林大学——口腔医学——640分山东大学——口腔医学(5+3)——646分兰州大学——口腔医学——627分这几所高校的最高录取分数都在医学专业上,由此可见,医学专业人数逐年增加是事实,可是居高不下的分数也是同学们在选择报考医学专业时不得不考虑的因素,特别是对于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一些热门医学专业时,更得仔细看看位次号,免得落榜。04读完医就来娶你——漫长的读医之旅医学生之间一直流传这样一个段子:年度最佳微小说“等我读完医,我就回来跟你结婚。”她听完心里咯噔一下,她想,这大概是最委婉的诀别。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我国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实行的是“5+3+X”的制度,也就是说即使是在最理想的状态下,医学生也得花8年时间才能成为医生,漫长的规培生、专培生之旅,就是医学生的漫漫医学路,同时规培生在很大程度上被当作”免费劳动力“使用。不过就教育君看来,医生职业的特殊性,就决定了医学生的确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去积淀,去学习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尽管这段路注定面临着各种辛酸与无奈。可是就整体而言,前景还是十分光明的,特别是在此次疫情过后,国家和社会对于医学专业都会更加重视,教育部也鼓励各大高校将研考扩招名额重点向医学倾斜,因此对于2020届考生在进行高考志愿填报规划时,不妨重点参考医学类专业。当然了,任何专业最后都要归结到因人而异四个字上来,家长们在问要不要为孩子选择报考医学专业时,倒不如先问问孩子们是如何考虑的,慢慢学医路,需要孩子们自己努力,不然哪怕是教育部一再特殊照顾,也于事无补。不知道大家对于医学专业,又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与教育君一起讨论。

尝试与来

教育部表示,2020年预计研究生扩招18.9万人,专业解读来啦!

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表示,今年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的规模同比比去年预计增加18.9万,同时扩大普通高校专升本的规模,同比争取增加32.2万人。将主要投放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急需的领域,其中研究生计划增量,将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并且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硕为主。预计研究生扩招18.9万人这个规模,相比于2019年研究生招生人数83万人多了大约五分之一。主要是为了缓解今年应届毕业生人数达到874万人,再加上受到疫情影响导致的企业困境,双重因素所造成的严峻就业形势。虽然18.9万人加上32.2万人对于874万人来说并不多,但这也是为了缓解今年就业形势所打出的组合拳之一。不过研究生招生人数的增长,可谓有人欢喜有人愁。1、对于2020界考研生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相比于2019届报名人数比录取人数的3.49:1,今年报名人数比录取人数约为3.34:1。可以说2020年考研容易了一点,对于那些想成功上岸的考生来说确实是一件喜事。2、根据2020年考生反馈来看,数学,英语两门学科比去年略难一点,再加上今天招生人数增加,今年的国家线或许会下降一点(不会太多,仅仅是个人猜测)。由于扩招人数偏向中国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且倾向于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所以对于符合这两点要求的考生来说更是一件喜事。3、对于一些专业的考生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对于考研的一些热门,如法律类、财经类等专业是否也扩招,扩招多少,我们现在不得而知,所以对于那些最后自己报考的专业没有扩招的考生来说,考研难度依旧没有下降,反而可能上升,对于这些考生来说或许是一件忧事。4、对于本科生来说,就业压力持续加大,学历没有别人高,这个致命性弱点在应聘时显现得会越来越明显。有些企业的岗位明明不需要研究生,本科生足够了,但是很多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明文要求最低硕士毕业。而且越来越多的人想去考研,导致错过或者没有太多精力去准备秋招,从而错过的一些好的就业机会,这对本科生来说是一件忧事。5、对于那些家庭条件不好的毕业生来说是一件不公平的事。大学毕业后父母年龄应该在50岁左右,父母供养孩子上完大学就已经很吃力,再加上研究生花费比大学更高(有些学校会有很大的补助)(整体上专硕比学硕花费更高),父母的力不从心,孩子即使想去考研,但现实情况没有办法,只能去找工作。研究生扩招,让更多的考生有了更高的学历,但家庭条件不好的毕业生又怎么办呢?6、对于现在已经是研究生或者成绩特别好的同学来说也是不公平的。本来可以将起跑线拉开,这回又来到了同一条起跑线。而且招生人数涨上来就很难降下去,研究生总数会越来越多,即便考上了研究生,就业也会越来越成问题。其次很多研究生希望去好的公司,这就造成了扎堆现象,要想站得稳就必须有过人的能力或者继续深造。最后祝愿考生们都能考上理想的学校,做最好的自己!

忘其所受

考研党沸腾了!2020年研究生要扩招?这5个专业的考生最幸运

2020年的研究生考试初试成绩已经发布,有些学生考了高分很兴奋,但也有一些学生很纠结。纠结什么呢?如果正常情况下,有些考生的成绩将会无缘复试。可是最近网上却传出了今年研究生扩招的消息。如果扩招,那么这些考生也就有了机会。今年的研究生会扩招吗?最早传出扩招消息的是重庆,不过很多考研党并没有找到官方的文件,所以不少研友以为是谣言。不过现在看来,今年研究生扩招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因为,在重庆之后有越来越多的省份传出了扩招的信息,并且在一些主流媒体上也得到了了确认。为什么会扩招了?今年的情况实在是过于特殊,如果不扩招,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就会遇到大问题。既然要扩招,那么扩招多少,就成为了考研党最为关心的问题。扩招的越多,圆梦研究生的机会就越大。扩招多少呢?从湖南传出的消息来看,今年的研究生将扩招5%。扩招5%,招100个人才多5个人,这样的扩招并不算大。因此,即使是扩招也只有很少的人能够享受到幸运。那么哪些专业的学生能够享受到这样的幸运呢?集成电路从去年开始,集成电路就是一个高频名词。虽然我国的科研水平相较以前有了大幅提高,但是在一些关键领域却被别人掐住了脖子。就拿华为来说,去年就在芯片的事情上很不愉快。要搞出像样的芯片,就离不开集成电路。集成电路要有所发展,就离不开人才。人工智能如果是2019年的高考生,那么对人工智能专业一定不会陌生。人工智能专业虽然是这两年才新开的专业,但它一出世就成为了高考中最受高分考生青睐的专业,比如去年的广西高考状元杨晨煜就选择了清华的智班。高考都如此火爆,那么扩招人工智能的研究生也就不难理解了。因为在人工智能上,我们的专业人才实在是过于缺乏。临床医学现在谁是最可亲、最可爱的人?当然是奋斗在抗疫一些的医护人员。为了能够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国的医护人员都在驰援。大家都知道,学医不仅学习难度大,而且学习周期也很漫长。如果没有研究生阶段的进修,本科的临床医学生很难胜任医生的扩招。所以在今年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扩招临床医学的研究生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生物制药扩招生物制药?换做以前,是想都不敢想。因为学习生物制药,找工作实在是太难了。即便是研究生毕业,如果不是名校的,要找到对口工作都十分困难。既然如此,为何还要扩招生物制药的研究生呢?在这场新冠肺炎中,对药物的寻找,再次让我们看到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网络安全从春节到现在,我们都一直在关注新冠肺炎,以至于忽视了一些其它新闻。其实在春节期间,网络安全就曾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具体的,可以自行去了解一下。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就愈发重要。如果没有了网络的安全,那么所谓的网络也就只不过是一张“破网”罢了。研究生越来越多绝对不是学历泛滥,而是我们整体教育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除了上面几个专业,也还有一些其它专业会得到扩招。为什么会是这些专业扩招呢?因为这些专业都是当前国家急需的专业,并且在一些省市的扩招政策中也作出了明确的安排。

盗墓女

2020年研究生会不会扩招?考研难度会变小吗?从三个方面判断

2020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不管是考研党还是其他行业的人,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都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那么在这个特殊的时期,2020年研究生会不会扩招?考研的难度会变小吗?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判断。01如果研究生扩招,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今年和往年不一样,一些“体格”不是特别好的用人单位面临的危机会比较大。在用人单位出现减少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会“水涨船高”。而为了在维稳方面考虑,研究生的录取人数应该会增加一些。实现研究生的扩招,至少可以暂时缓解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当然,研究生扩招一般情况下不会“用力过猛”而变成大面积扩招,那样会让硕士学位严重“贬值”,但至少在招录人数方面会比去年多上一些。毕业生考不上目标院校会去干吗?两个选择,其一是继续读研,其二是直接去找工作。但是在用人单位出现“浓缩”的情况下,大学生顺利找到工作的概率会偏小。所以,一些教育主管部门会发出适当增加毕业生升学机会的通知,比如重庆市就把这样的通知挂出来:“进一步增加应届的高校毕业生升学机会”。通过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这应该算是本届考研党的一种“福利”,你在考研复习上用处了“洪荒之力”,那么这次成功“上岸”的可能性会增加不少。022020年报考人数达到三百多万,考生增加录取人数也应该会相应增加。据统计,2020年考研报名的人数达到了341万人左右,而2019年考研的报考人数在290万人左右,二者相差51万人左右,涨幅惊人。增加了这么多人,就算在报录比不变的情况下,成功“上岸”的人数也会增加一些,针对这种情况,研究生扩招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03医学类的专业扩招的可能性会很大。2020年,最受人敬仰的行业莫过于医护行业。医护人员在这一年成了光荣、奉献、伟大等赞美性词语的代名词。但是,目前的切实情况是:医护人员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医学类专业的目标院校,扩招的可能性应该会大增。而医学类研究生的扩招是很多人的呼声,也是国家的需要,所以报考医学类的研究生只要这次的成绩还行的话,估计这次会有比较大的概率成功“上岸”。你觉得2020年的研究生会不会扩招?如果会的话,会扩到什么程度?欢迎留言交流。

大情人

2020年硕士研究生扩招18.9万人 怎样扩?如何招?

教育部近日印发通知,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明确2020年将计划扩招18.9万名硕士研究生。对于考生而言,每增加一个招生名额就多了一份被录取的希望,特别是在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历史最高的背景下。扩招18.9万人意味着什么?招生名额又会如何分配?高校各方面资源做好准备了吗?扩招比例超过20%: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有扩大空间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41万人,比上年增加了51万人。与考生激增趋势相似,2020年高校毕业生预计比上年增加40多万人,达到874万人。不管是考研还是找工作,人数水涨船高,难度只增不减。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当口,消息传来——硕士扩招。“今年考上概率肯定变大了。”正等待厦门大学复试的刘达庆盘算着,“原本徘徊在复试线边缘上的人极有可能被淘汰,这下可能被拉回来”。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测算,2019年,考研录取人数约为80.5万人。按照计划扩招18.9万人计算,扩招比例约为23.5%。扩招比例超过20%,是一个什么水平?进入新世纪,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研究生录取人数也不断增长。记者梳理发现,扩招是趋势,但是往年通常控制在5%以内,很少突破10%。硕士扩招超过20%的年份,有但是很少。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测算,在2005年、2009年及2017年硕士扩招出现小高峰,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3.57%、16.13%、22.45%。硕士招生规模年年增长。即便是这样,在一些人看来,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仍有可扩大的空间。他们给出的理由是,2018年中国每千人注册研究生数为1.96人。而自2010年以来,美国、英国、法国一直保持近9人的水平。而这一数据一直被看作衡量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毋庸置疑,研究生扩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发挥调节就业的功用,“但理论上说,学生接受研究生教育是一个知识、能力、素养全方位提高的质变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大学毕业生储存在研究生教育的‘蓄水池’里,等到两三年后再重新释放到就业市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世奎认为。“硕士扩招的根本动力,一定源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升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增长,突发的疫情只是把扩招的政策窗口开得更大些,或者说加速了该进程。”赵世奎说。扩招学校、专业分配原则:分校确定,精准投放因为初试分数“不上不下”,刘达庆希望自己能够“被扩招进去”。他和所有考生一样,“特别关心”新增招生名额的分配问题。哪些学校、专业会扩招?扩招比例会一样多吗?一些高校官网信息透露端倪:南京邮电大学表示“适当增加”,广西大学回应“有较大幅度增加”,而上海市属高校硕士招生计划“总量增加15%”。教育部给出答案:分校确定招生方案。计划增量将重点投向临床医学、人工智能等专业,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这是一种精准投放。”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秦玉友表示,“扩招的重点投向,反映了当前国家在医药卫生领域、科技发展领域方面的人才需求导向。这与此次抗击疫情有一定相关性。”“我国高校体量大、专业齐全,但我想不是所有专业、所有学校都会获得数量均等的扩招名额。” 秦玉友提醒记者,在这一轮扩招中,各地高校需要制定不同扩招计划,以便新增招生名额合理地分配到相应高校和专业。在扩招的专业类型上,专业硕士则获得更多关注。秦玉友分析:“专业学位硕士强调操作能力培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专硕招生规模的增长,顺应我国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也符合当前我国对研究生培养结构布局。”2009年,专业硕士招生占比仅15.9%,其后在2017年首次超过学硕招生人数,到2018年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占比近58%。《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不过,秦玉友提醒,“专业学位作为扩招重点,对专业实践基地、校外导师的数量和质量都要求颇高”。扩招挑战高校承载力:须统筹规划,有备而招学生大幅增加,教师和其他配套教学资源够不够?这是扩招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当前,全国有近44万研究生导师,按照2018年的招生规模计算,全国平均一个导师招收1.77个硕士。若扩招18.9万人,师生比可能达到1:2.21。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王传毅告诉记者,“通常来说,每届指导2个硕士,教师的指导质量是有保障的”。在2016年教育部公布的分省别导师数据中,中西部地区导师每年招收硕士平均人数大多不足2人。河南为1.17人、广西为1.43人、云南为1.32人、宁夏为1.24人。“从导师总数上看,这些地区还有接纳更多学生的能力空间。”王传毅介绍,2017年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87个,也分配到了大量中西部地区高校。扩招将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高校倾斜,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人工智能等专业倾斜。但是,有专家称,此次重点扩招专业涵盖部分新兴专业,一些专业刚发展起来,教师的前期储备会存在困难。王传毅对此表示认同:“导师是否充裕,还得分高校和具体专业来看。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一些学位授权点人满为患,也有导师年均招生不足一人。”此外有研究表明:近些年,高校师资的承载能力相对高于经费投入与基础设施的承载力。换句话说,扩招对高校的硬件也是不小的挑战。南京大学教授汪霞认为,当前许多高校之间硬件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也不均衡。她建议,为了扩招高质高效,实验室数量、宿舍条件、图书馆容量的问题到需要提前关注,“在扩招前就做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规划,做到‘有备而招’”。避免扩招“文凭贬值”:严控培养质量《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考生选择考研的主要动机之一是提高就业和从业的核心竞争力。将近六成的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将对就业有很大帮助。该《报告》勾画出大部分考生的心理:拿到研究生文凭,为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在大规模扩招的背景下,可能会有不少在知识储备和对学术研究认识等方面准备不足的学生,成为研究生。”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包水梅坦言,他们确实需要在理论方法以及学术能力等方面进行规范化训练。“把他们招进来,仅仅只是个开始。”培养数量上去了,质量会不会受影响?类似疑问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如影随形。不出意料,这次硕士扩招再次引来对“文凭是否因此贬值”的讨论。“扩招即会造成文凭贬值本身是个假命题。”在包水梅看来,毕业生就业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复杂问题,与社会需求、研究生教育质量和个人发展潜力等都有关系。“研究生规模扩大并不必然导致文凭贬值,研究生文凭的含金量与培养质量把控是否严格直接相关。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社会评价人才不能只看文凭,必须从人才本身的能力和素质出发。”包水梅说,当然在研究生培养上,学校要建立健全导师制,引导导师投入精力指导学生,严格的过程性评价也要跟上。“不断增长的高质量人才有利于我国释放出更大的人才红利。在扩招背景下,硕士培养质量应该成为教育部门关注的重中之重。”秦玉友说。(本报记者 陈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