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年研究生录取人数大幅增加?研究生如本科生一样“烂大街"?等待他

2019年研究生录取人数大幅增加?研究生如本科生一样“烂大街"?

最近有人私下问我,2019年研究生是不是大幅度录取增加,研究生马上赶上本科生一样烂大街,研究生毕业没有任何竞争力。真正的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今天我就根据这个观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2019年研究生录取将会大幅度增加?敢问你听谁说的,根据2019年各个学校公布的拟招生录取人数,很多学校相比2018年,都减少招生指标。不知道你从哪里听到的研究生录取人数将会大幅度增加。在去年教育部连续发布几次红头文件,加强研究生教育以及毕业要求准则,以及提高本科生毕业质量,本科毕业不准再有清考。都在说明,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这一块,一个国家的实力强大与后来的发展,必定是人才的需求。就如同很多城市人才引进政策一样,城市想要发展,就必须有大批人才。其次,有一点那就是,本科生烂大街?全国人口有多少人,有本科学历的到底占多少?你进行过调查吗?就敢说出来本科生烂大街?一年全国参加高考的几百万人,高考总共录取本科生才多少,这就叫烂大街,难道社会不能进步,必须要退步,大家都要上完小学,就下学才可以吗? 你要知道我们国家现在连高中教育都没有普及,才九年义务教育,就敢说出来本科生烂大街。人口的基数在哪里,拿到本科学历的才多少人?关于研究生烂大街问题,国家想要发展,就需要不断的优化人才,进行人才教育。我们国家正在面临百年不遇的发展机遇,需要各类人才建设,如果研究生能够达到烂大街的状况,我相信我们国家必定会强大,实现中国梦。难道,让所有人都考不上大学,都读不了研究生,才是所谓的精英教育?所谓的物以稀为贵嘛? 不应该是控制人才,而是控制人才的培养才是根本,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道理应该知道吧。天天喊着本科生,研究生烂大街的人,大多数都有一个想法就是别人没有达到这个学历,我自己达到了,或者很少人达到了,那么我在工作中就会有巨大的优势,就不需要担心外部的环境压力。其实我觉得人才的增多是好事,这样才会有竞争,才会有压迫感,你不行别人可以立马取代你,社会才会得到进步。不要身边有几个学历高的人,就觉得这烂大街,那烂大街?恐怕你对烂大街是有什么误解吧。希望以后能够进行普及高中教育,甚至本科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以上就是我的见解,仅供大家参考。如果有不同想法,可以评论交流。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

黑暗之

2019年考研报考人数已达285万,这几大新趋势正逐渐浮现!

2019年的考研已经落下了帷幕,据统计,2019年的研究生报考人数已经达到了285万,比去年的报考人数整整多了47万,这几年,报考人数逐年增长,基本上每年都能创新出历史新高,可以预见,2020年的研究生报名人数也一定会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相关介绍了解到,考研人数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社会对于高等学历的关注与需求正在上升,严峻的就业形势是促使“考研热”升温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对于自身的高要求也会促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考研、考公、留学等多种途径。但不管怎么说,考研人数的持续增长确实能够引起很多人的重视,在分析中,几大趋势也渐渐浮现!1、考研人数还会持续增长这个趋势基本不会被否认,据统计,2018年比2017考研增加37万考生,而2019年则比2018年增加47万考生,每一年都可以达到新的报考人数的巅峰,这也证明在未来,考研人数还会持续增长。现如今,本科学历的人才已经不足以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因此学生们为了提高自身的能力和价值,必然需要获取更高的学历来提升自己的社会竞争力。很多学生也因此在高考时就做好了考研的打算,对自己有着明确的人生规划,再加上现如今大学整体的鼓励考研趋势,在今后几年,考研将会成为大学生毕业时的第一选择,而且会一直持续下去。2、女生占比提升,往届生越来越多可能大家都会发现这样的变化,在自己周围,考研的人群中,女生似乎越来越多,从图书馆到自习室再到考场,女生人数的比例确实在发生着变化。2007年,女生站考研总人数的比重为48%,还没占到录取总人数的一半,而到了2016年,女生占比已经攀升至55%,女研究生人数超越了男生。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考研大军中,往届生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多。在2018考研报名考生中,有131万人是应届考生,比去年增加了18万人;有107万人是往届考生,比去年增加了19万人;往届考生占报考总人数的近45%。很多考生在经历了第一次考研的失败后,还会尝试第二次、第三次,也会有学生在毕业进入社会后才做出想要考研的决定,这些都是往届生人数增加的原因。3、推免生将会成为主流,考研就业前景好在很多高校的研究生报考中,推免生占据了很大的比例,甚至能够达到一半多,在招生名额不增多的情况下,普通人考研的难度会越来越大,统招会越来越少,推免将会成为主流。这也恰恰证明了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期望能够得到更好的就业机会。4、专硕渐成高性价比选择相对于学硕而言,专硕学制短、培养目标侧重实践、就业预期较好,加之国家在专业硕士高等教育政策方面的导向,促使专硕培养规模壮大及认可度有所提升,因此对于不少无意学术研究又想提升就业竞争力和综合能力的考生来说,专硕无疑是高性价比之选。同时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得到了很多应届考生的重视,既能实现在职充电,又能不耽误学习,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在当下的大环境下,社会和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全民学历上升也代表着个人需要有更高的学历,才能拥有更多的社会竞争力,从而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林与夕

2019考研人数290万,但录取人数只有70万,剩下的人该何去何从?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本科毕业生已经变得非常普遍。另外,高校本科的教学也是越来越向着“流水线”方向发展,学生只是按照模式学习,然后拿到毕业证,而技能却没有学到多少。加上我国最近年经济下行的压力,企业裁员严重,所以超过40%分本科学生都会有考研的打算。数据来源于网上公布2019年的考研人数达到历史性的290万。但是各大高校录取的人数其实并不多,很多学校甚至都有缩招的现象,据某考研机构的统计,2019年高校的研究生招生名额只有70余万人,这包括全日制、在职、保送等研究生名额的总和。如果把保研的去掉,数据对于考研党来说更是严峻,所以这也导致2019年的考研竞争非常激烈。数据来源于软件科2019年的招生计划公布后,很多考生都是“一片哀嚎”,因为考研人数激增,但很多高校扩招不多,而且北大、武汉大学等都在缩招,这也在无形中让考研的考研难度加大。2月份公布考研分数时,很多考研的学生就明显感觉到分数高的学生比往年高,除了个别压分的高校,今年的分数普遍出现上涨。以笔者了解到的中国海洋大学为例,该校的企业管理专业统招只有20多个人,但是报考该校的山东考生非常多,一位考了386分的学生,专业排到第59位,所以要想进入复试起码要390分以上,这是历史性的新高。学生备考总结以上的因素可以看到,很多考研的学生都会成为所谓的“炮灰”,所以考研党面临的状况是比较尴尬的,前有激烈的分数线竞争,后有严峻的就业形势。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有以下两个建议,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一、坚定考研的同学,不要给自己留退路如果自己一心想要考研,而且平时也是非常刻苦的,那么就必须坚持,即使今年的分数不高或者是准备不充分,导致没有进入复试,那么也可以选择二战、甚至是三战,只要自己的家庭没有问题,那么迟早都会考上的。所以也不要去找所谓的实习或者工作,给自己另一条路。因为有了退路,人的意志力就会动摇的。学生备考二、跟风考研的同学,则要准备好出路290万考生里面起码有超过50万的人是跟风考研的,这部分人没有明确的人目标,也不想马上找工作,于是才选择考研,延迟就业,所以考研成功的几率大。对于这部分人,笔者觉得如果没有考上的希望,还是建议直接就业,也不要想着二战。这因为即使想着继续考研,没有定力,也会在明年更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学生bei'k总的来说,近几年的考研压力很大,招录比增加,很多考生沦为“炮灰”。但是年轻人喜欢追梦,愿意花费几年时间深造,提高专业能力,为未来发展增加机会,出发点很好。想要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顺利考上,就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

风骨

2019考研结束,看看历年的报录比,你觉得能考上吗?

昨天,除了部分超过3小时的科目,2019年研究生招生考试基本结束,辛苦了一年的考生们该好好的休息一下了,一般初试成绩在3月左右出来。这次大家考得怎么样呢?听说今年政治难度还可以,数学还是比较难,英语不容易,除了试卷本身的难易程度,我们来看下全国研究生招生报录比的变化。上表是近些年全国研究生考试的报录比情况,从中我们可以看到(1)考研报名人数连创新高历年考研报名的人数总体是呈现上升趋势的,但在某些年份也出现了回调,比如2008年、2014年和2015年,这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就业因素有很大关系。在其他年份,基本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在继2005年考研报考人数首次突破100万后,2017年考研报考人数突破200万,2019年更是突破290万,直逼300万大关。(2)录取人数逐年增加2002年全国研究生录取人数仅为16.4万,在各高校研究生不断扩招的形势下,到2015年录取人数超过63万。2017年在职研究生首次纳入全国统考后,录取人数达到了惊人的80.6万,其中,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为72万人,博士招生为8.6万人。在国家“双一流”战略启动后,国内很多顶尖大学压缩本科招生规模,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预计2019年一流大学的研究生招生人数会增加。(3)报录比总体呈下降趋势虽然考研的报名人数增加了,但是我国各个高校的招生人数也增加了,总体来说报录比是下降的,2002年,我国考研报录比是3.8:1,到2017年报录比是2.49:1,下降很多,因此说考研的难度是逐年降低的,但是这个难度是整体来看,在某些热门专业由于报考的人数更多,可能更难了,比如管理、金融、计算机等热门专业。受各方面原因的影响,如今的考研如同高考一样,受到大学生的格外重视,成为常态,最后希望大家都有一个好成绩!

爱季忆

2019考研人数将突破250万,录取率又将是多少?

冷丝自媒体原创,拒绝转载!文|刘冷丝栏目|丝说考研国家教育部这几年对研究生培养的政策规划较为稳定,硕士生招生每年保持有一定程度增长。从实际录取人数看,2017年实际录取人数大约55~57万,2018年大约60~65万。近4年考研报考人数增加情况预计2019年录取人数大约63~68万,报考总人数目前估计在250~260万之间,录取率约25%上下,可能略低于2018年。近年来报考人数增加的幅度明显大于实际招生人数的整张幅度,所以,从全国平局录取率来看,一直处于下降的势头。2015年大约33%的录取率是一个重要的“拐点”,下降到2018年的大约27%,这无疑预示着考研难度在进一步提升。2012年及之前的考研人数增加情况不过,总结过去10年的考研数据时,还有一点显得特别耐人寻味,很多考研者在报考和缴费之后选择弃考,这也是一个需要反思和深思的问题。我国的研究生录取总的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重大的缺陷,这些缺陷已经并且正在发生着作用。2012年之前录取人数比例变化表其一,研究生考试录取体制不合理。公平、公正是国家教育考试的生命线,或者说是国家教育考试公信力的基石,高考就较好地维护了国家教育考试的公平、公正的价值观,高考录取体制中的合理成分值得研究生考试录取借鉴。在当前社会的诚信体系、法制环境下,不法分子、不正之风对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干扰将会是长期的。2012年及之前录取比例情况表在这个意义下,维护好国家教育考试的公平、公正是研究生招生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内容,随着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人数逐年攀升,其公平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很多人的命运,不可不重视。其二,弃考缺考折射出理性缺失。考生没有为自己作理性定位,缺乏对自己能力的衡量和自身价值的定位,没有冷静地思考自己应该怎么做,而是看别人怎么做,自己也盲目跟风。考生也没有坚强的毅力,面对研究生录取竞争激烈的现实,考生对困难应有充分估计,才能坚持不懈地走到最后,直至成功。考研培训授课现场其三,保研只是名校的福利,二三本院校的升研通道被挤压。名校保研生比例增加则意味着一种不公平,使传统的二三本院校的考生升研的通道变窄,保研率上升成了一考定终身的延续。为了让不同级别高校学生将来有更好的出路,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协调并用制度规定不同级别高校学生之间的竞争与流动,这才能减少这一缺憾。考研同学夜灯下复习备考其四,本硕连读的设置暴露出研究生教育本科化现象。本科生教育属于知识普及型的“通才教育”,研究 生教育属于知识创新型的“专才教育”。我国目前的研究生教育仅仅作为本科课程学习的延续,而不是作为原创性研究工作的开始,不同的培养目标,需要选拔不同类型的人才,并适用于不同的选拔标准。其五,高校和各方有责任引导大学生理性制定考研目标。我国每年差不多有将近40%的本科生将进入到考研行列里。大学生正处于转型时期,他们在选择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时,不应该盲目地追随考研风。尤其是高校教师,他们应帮助学生分析就业 和考研的利与弊,使学生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作出符合自身特点的选择。考研同学抓紧时间复习备考高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和专业需要,指导学生理性制定目标,然后脚踏实地去实现。所有高校都要避免出现把过多的时间用于为学生做考研辅导,要认真研究既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又有利于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敬告|刘冷丝所有文章首发『百家号』,如有错漏和最新信息,作者将在首发媒体评论版块及时更正和补充,也请各位网友批评指正,谢谢您!

术数

2019年考研报考人数已达285万,考研4大新趋势盘点!

最近统计,2019年全国考研报考人数已达285万人,比去年的报考人数多了整整47万,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从2009年至2019年考研的整体情况。从图可以看出,从2009年到2019年,考研报考人数增长了将近1.5倍,但是在录取比例方面,2019年的报录比也可能达到4:1的新纪录。从这根报告以及今年报考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19届考研的4大趋势。1、19年不是最高值,后期考研人数会持续增长现如今,大学扩招已经有了近20年的历史,为社会培养出了数以千万计的大学毕业生,不过从整体的能力和价值方面,显然要略逊于扩招之前。因此,无论是社会认同、公司企业要求、还是学生自身为提升的需要,获得更高的学历才能够增加将来的社会竞争力成为了共识。很多学生也因此在高考时就做好了考研的打算,对自己有着明确的人生规划,再加上现如今大学整体的鼓励考研趋势,在今后几年,考研将会成为大学生毕业时的第一选择,而且会一直持续下去。2、女生占比提升,往届生越来越多不可否认的是,现如今的考研大军里,女性考生的比例不断增大,从自习室到教室,随处可见很多努力学习准备考研的女生,而男生却比较稀少,即使在现场确认现场排队的队列里,男生也是相对不是很多。很多人考研都经历过失败,但是仍会坚持这二战、三战考研。对于他们来说,步入社会后更清楚自己的追求,考研虽然很难,但是他们的目标却很明确。一战未遂的应届生,大部分都会加入到在此考研的队列中,往届生的的比例也在进一步的扩大。3、国家线可能会上升虽然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是在一块儿进行的,但是很大一部分录取的考生都是全日制的,而且很多专业开设都只有全日制,因此,报考人数一增多,但是招录的人数是不变的,从而导致了大部分院校的初试线提高,国家线也会水涨船高,这就使得考研的难度有所增加,从今年的招录比达到4:1就可看出。4、推免生将会成为主流很多同学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很多高校的研究生报考中,推免生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像浙江大学2019年总共招录研究生5000名,其中推免生就达到了2700名,占据整个考研人数的54%,达到了一半之多。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大学的推免生比例也都达到了50%以上。在招生名额不增多的情况下,普通人考研的难度会越来越大,统招会越来越少,推免将会成为主流,为此,各高校也不得不采用更高分数来保证录取率。这两个时间点希望考研的小伙伴们牢记:12月14日~12月24日 准考证12月22日~12月24日 考试距离2019年考研时间还有将近四十天左右,希望仍在努力奋斗的考研小伙伴们继续坚持,在2019年的考研中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去实现自己的研究生梦!

辛辛苦苦

考研:为何会越来越热?2019年会录取多少人?平均录取率是多少?

考研:为何会越来越热?2019年会录取多少人?平均录取率是多少?最近几年,考研变得越来越热门。原因无他,因为大学生数量庞大,就业竞争越来越大,不但普通本科生就业往往不太好,就是名校的本科毕业生,找的的工作往往也与他们的期望差距较大。最终,无论是普通本科生还是名校本科生,很多人都加入了准备深造的行列。由于名校往往保研率较高,通常可以达到20~30%,乃至更高,所以部分名校本科生直接保研了。但保研生的名额毕竟是有限的,没能取得保研资格的,很多人就进入了考研的行列。而对于普通院校的本科生而言,由于几乎没有保研的可能,所以,大多数有深造打算的人都加入了考研的行列。以上,就是最近几年来,“考研热”形成的重要原因,也是“考研大军”滚雪球般不断壮大的重要原因。从公开的数据来看,2016年之前的5年,参加考研的人数在140~170万徘徊,波动不大;而2016年报名人数达到177万,17年达到201万,18年达到238万,每年以数十万的绝对数量增加,明显呈现有力的递增势头。而即将到来的2019年考研,目前尚无权威统计数据,但预计将达到260万左右。递增势头依然未有衰竭的现象。从考研的实际录取人数来看,最近几年,年年都基本保持一定数量的扩招,每年比上一年大约增加1~2万。2016年是58万多,17万大约60万,18年大约62万,而最新的2019年预计会录取大约65万人。很明显,最近几年报考人数的增幅远大于招生人数的增幅,考研的整体难度一年比一年大,这是不言而喻的。另外,以上最近几年的考研实际招生人数,是保研生+考研生,并非全部是通过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这个途径被录取的。从保研的数据来看,小编经过粗略的估算,预计2019年的保研生大约有10~12万人,也就是说,通过考研这个途径录取的实际人数,2019年大约只有53~55万人。总结一下,2019年,全国考研的报考人数大约260万人,实际通过考研的录取人数大约53~55万人,全国实际平均录取率只有20%多一点。可见,现在考研难度是比较大的,差不多5 :1的比例,能考研成功的毕竟是少数。对于考研学子来看,备考固然需要全力以赴,而结果如何,则应以平常心待之。你参加考研了吗?你对考研怎么看呢?说出你的看法。

荆树

2019年重点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排名,高校扩招成趋势!

距离2019年考研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鉴于今年就业的严峻形势,相信今年的考研人数会再创新高。对于各位同学一个利好的消息就是,由于非全日制名额大幅增加,2019年多数重点高校硕士计划录取人数也大幅扩招了。虽然推免研究生会占据部分名额,但毕竟机会还是有的。小编对各大重点高校公布的2019年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人数进行了统计,下面将这些信息给大家分享一下:从计划招生人数来看,华中科技大学真的是巨无霸。这所高校2019年计划录取硕士研究生人数达到了8500人,虽然和去年相比并没有发生变化,但这一数据确实名列重点高校的第一。不过,华科的8500人中,学硕只有3800人,专硕有2400人,非全日制硕士2300人。非全日制学生所占比例不小,不知道这会不会影响华科的硕士文凭含金量。本科招生规模较大的高校四川大学、吉林大学和山东大学全部进入了前十,看来这些巨无霸高校研究生规模也不小。在各大高校纷纷扩招的同时,浙江大学成为了另类。为了提高其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浙大降低了2019年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主要是大幅减少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名额,这对于浙大来说是一件好事。与浙大类似的还有武汉大学,在研究生招生规模上也做了控制。重点高校中,扩招最明显的是复旦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扩招比例都超过了10%以上。对于复旦这样的名校,如此大幅的扩招确实很罕见。本科招生从不扩招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研究生招生规模上一点也不小,2019年也扩招了近700人。相对来说,在扩招大形势下规模与精度比较合理的是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这些大学研究生规模都处于中等,至少在师资方面有一定的保证。从目前来看,高校的扩招成为了一种趋势。近些年本科扩招已经达到了上限,而扩招产生的问题和矛盾已然显现。到现在研究生又要扩招,如此真的能解决问题吗?各位同学,对于重点大学研究生扩招这件事,你们怎么看呢?

迈克尔

2019考研大军290万,录取总人数为多少?非全和全日制各自如何?

小编专注高考、大学及考研的研究欢迎关注:考研大家2019考研大军290万,录取总人数为多少?非全和全日制各自如何?在2017年之前,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每年10月初试,而全日制研究生是在每年12月底或者1月初举行初试,两者的招生是分开进行的。从2017年开始,将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进行了并轨,纳入统一招生的渠道中,所以,最近几年的报考人数统计,是把报考非全和全日制的考生一起纳入了统计数据中的。虽然两者统一招生,但实际上,两者之间并不构成明显的竞争关系。报考非全的考生,不能被录取为全日制,不能占用全日制的招生名额;而报考全日制的考生,是可以通过调剂等方式被录取为非全研究生的。不过,由于非全的认可度还不是很高,很多大学的非全招生还难以满员,而全日制考生在失利后转非全的并不很多,因而,报考全日制的考生对非全的录取虽然有一些影响,但并不大。也就是说,从最终结果来看,虽然非全和全日制统一招生,但实际上基本各行其是,互相之间基本无影响。从非全的报名和招生来看,国家考试中心没有公布基于全国的具体数据,但不妨碍我们可以粗略估算一下。结合2018年的情况,基于各种零散数据,我初步估算出2019年非全报考人数大约为35~40万,而实际录取人数大约13~15万人;则全日制的实际报考人数大约250~255万。从录取总人数的趋势来看,预计2019年全国研究生总人数录取为72万左右,这是包含非全和全日制的数据。扣除非全的招生人数,实际全日制录取人数大约为57~59万人,这个数据包含保研生和考研生。按照最近几年保研率越来越高的趋势来看,全国范围内,保研生占用的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名额大约为25%,所以,扣除保研生的名额的话,通过考研这个途径录取的人数大约为42~45万。综合上面,预计2019年全国研究生共计录取大约72万人,其中非全13~15万人,全日制保研生12~15万,全日制考研生43~47万。从考研录取率来说,非全大约为2.5:1,而全日制考研生大约为5.5:1。显然,今年考研全日制难度较大,比2018年有明显增加。你参加了2019考研吗?你对这些数据怎么看?你觉得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来生缘

统计局:2019年研究生教育招生91.7万人 在学研究生286.4万人

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解读】盛来运解读2019年统计公报: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九、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60]26523元,增长9.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比上年增长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9244元,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比上年增长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4389元,增长10.1%。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61],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7380元,中间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5777元,中间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5035元,中间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39230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76401元。全国农民工人均月收入3962元,比上年增长6.5%。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559元,比上年增长8.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5%。其中,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62]9886元,比上年增长12.6%,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5.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063元,增长7.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328元,增长9.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2%,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为27.6%,农村为30.0%。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34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8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3266万人,增加874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35436万人,增加978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2926万人,增加124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0251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0543万人,增加899万人。年末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2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5474万人,增加1600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8616万人,增加530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1432万人,增加997万人。年末全国共有861万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3456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439万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63]救助供养,全年临时救助[64]918万人次。全年资助778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施门诊和住院救助6180万人次。全年国家抚恤、补助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861万人。年末全国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3.7万个,其中养老机构3.4万个,儿童服务机构663个。社会服务床位[65]790.1万张,其中养老服务床位761.4万张,儿童服务床位9.7万张。年末共有社区服务中心2.6万个,社区服务站16.7万个。十、科学技术和教育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217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5%,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9%,其中基础研究经费1209亿元。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共安排234个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资助45192个项目。截至年底,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515个,累计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3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17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540家。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累计设立21支子基金,资金总规模313亿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5]1177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67]1888家。全年境内外专利申请438.0万件,比上年增长1.3%;授予专利权259.2万件,增长5.9%;PCT专利申请受理量[68]为6.1万件。截至年底,有效专利972.2万件,其中境内有效发明专利186.2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3.3件。全年商标申请783.7万件,比上年增长6.3%;商标注册640.6万件,增长27.9%。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48.4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2398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全年成功完成32次宇航发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和高分七号卫星成功发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突破300次大关。嫦娥四号探测器世界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固体运载火箭海上发射圆满完成。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完成部署,雪龙2号首航南极,首艘国产航母正式列装。年末全国共有国家质检中心835家。全国现有产品质量、体系和服务认证机构596个,累计完成对72万家企业的认证。全年制定、修订国家标准2021项,其中新制定1448项。全年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69]为93.86%。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91.7万人,在学研究生286.4万人,毕业生64.0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914.9万人,在校生3031.5万人,毕业生758.5万人。中等职业教育[70]招生600.4万人,在校生1576.5万人,毕业生493.4万人。普通高中招生839.5万人,在校生2414.3万人,毕业生789.2万人。初中招生1638.8万人,在校生4827.1万人,毕业生1454.1万人。普通小学招生1869.0万人,在校生10561.2万人,毕业生1647.9万人。特殊教育招生14.4万人,在校生79.5万人,毕业生9.8万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713.9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4.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9.5%。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年末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072个,博物馆3410个。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89个,总流通[71]87774万人次;文化馆3325个。有线电视实际用户2.12亿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实际用户1.98亿户。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1%,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4%。全年生产电视剧254部10646集,电视动画片94659分钟。全年生产故事影片850部,科教、纪录、动画和特种影片[72]187部。出版各类报纸315亿份,各类期刊22亿册,图书102亿册(张),人均图书拥有量[73]7.29册(张)。年末全国共有档案馆4136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4341万卷(件)。全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86624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7.0%。全年国内游客60.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8.4%;国内旅游收入57251亿元,增长11.7%。入境游客14531万人次,增长2.9%。其中,外国人3188万人次,增长4.4%;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1342万人次,增长2.5%。在入境游客中,过夜游客6573万人次,增长4.5%。国际旅游收入1313亿美元,增长3.3%。国内居民出境16921万人次,增长4.5%。其中因私出境16211万人次,增长4.6%;赴港澳台出境10237万人次,增长3.2%。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1.4万个,其中医院3.4万个,在医院中有公立医院1.2万个,民营医院2.2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6.0万个,其中乡镇卫生院3.6万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5万个,门诊部(所)26.7万个,村卫生室62.1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7万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56个,卫生监督所(中心)3106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1010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82万人,注册护士443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892万张,其中医院697万张,乡镇卫生院138万张。全年总诊疗人次[74]85.2亿人次,出院人数[75]2.7亿人。全国共有体育场地[76]316.2万个,体育场地面积[77]25.9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86平方米。全年我国运动员在33个运动大项中获得128个世界冠军,共创16项世界纪录。全年我国残疾人运动员在53项国际赛事中获得350个世界冠军。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全年全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78]62.4万公顷,比上年下降3.6%。其中,工矿仓储用地14.7万公顷,增长10.3%;房地产用地[79]14.2万公顷,下降1.4%;基础设施用地33.5万公顷,下降9.5%。全年水资源总量28670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5991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0.4%。其中,生活用水增长1.9%,工业用水下降2.1%,农业用水下降0.5%,生态补水增长0.5%。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80]67立方米,比上年下降6.1%。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42立方米,下降7.2%。人均用水量429立方米,比上年下降0.8%。全年完成造林面积707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365万公顷,占全部造林面积的51.6%。森林抚育面积773万公顷。截至年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74个。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4万平方公里。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81]48.6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3%。煤炭消费量增长1.0%,原油消费量增长6.8%,天然气消费量增长8.6%,电力消费量增长4.5%。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7.7%,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3.4%,上升1.3个百分点。重点耗能工业企业单位电石综合能耗下降2.1%,单位合成氨综合能耗下降2.4%,吨钢综合能耗下降1.3%,单位电解铝综合能耗下降2.2%,每千瓦时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下降0.3%。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1%。近岸海域1257个海水水质监测点中,达到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监测点占76.6%,三类海水占7.0%,四类、劣四类海水占16.4%。在监测的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占46.6%,未达标的城市占53.4%。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城市(基于2015年PM2.5年平均浓度未达标的城市)年平均浓度40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4%。在开展城市区域声环境监测的322个城市中,声环境质量好的城市占2.5%,较好的占66.8%,一般的占28.9%,较差的占1.9%。全年平均气温为10.34℃,比上年上升0.25℃。共有5个台风登陆。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1926万公顷,其中绝收280万公顷。全年因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923亿元,因旱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57亿元,因低温冷冻和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8亿元,因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7亿元。全年大陆地区共发生5.0级以上地震20次,成灾13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59亿元。全年共发生森林火灾2345起,受灾森林面积1.4万公顷。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共死亡29519人。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474人,比上年下降4.7%;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0.083人,下降10.8%。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1.80人,下降6.7%。[60]人均收入中位数是指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收入水平从低到高(或从高到低)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调查户的人均收入。[61]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是指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收入水平从高到低顺序排列,平均分为五个等份,处于最高20%的收入群体为高收入组,依此类推依次为中间偏上收入组、中间收入组、中间偏下收入组、低收入组。[62]服务性消费支出是指调查户用于本家庭生活方面的各种非商品性服务费用。[63]农村特困人员是指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农村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64]临时救助是国家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的应急性、过渡性的救助。[65]社会服务床位数除收养性机构外,还包括救助类机构、社区类机构的床位。[66]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是指符合《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规定的,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企业和企业家精神为宗旨,提供物理空间、共享设施和专业化服务的科技创业服务机构,且经过科技部批准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67]国家备案众创空间是指符合《发展众创空间工作指引》规定的新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且按照《国家众创空间备案暂行规定》经科技部火炬中心审核备案的众创空间。[68]PCT专利申请受理量是指国家知识产权局作为PCT专利申请受理局受理的PCT专利申请数量。PCT(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即专利合作条约,是专利领域的一项国际合作条约。[69]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是指以产品质量检验为手段,按照规定的方法、程序和标准实施质量抽样检测,判定为质量合格的样品数占全部抽样样品数的百分比,统计调查样本覆盖制造业的29个行业。[70]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71]总流通人次是指本年度内到图书馆场馆接受图书馆服务的总人次,包括借阅书刊、咨询问题以及参加各类读者活动等。[72]特种影片是指采用与常规影院放映在技术、设备、节目方面不同的电影展示方式,如巨幕电影、立体电影、立体特效(4D)电影、动感电影、球幕电影等。[73]人均图书拥有量是指在一年内全国平均每人能拥有的当年出版图书册数。[74]总诊疗人次指所有诊疗工作的总人次数,包括门诊、急诊、出诊、预约诊疗、单项健康检查、健康咨询指导(不含健康讲座)人次。[75]出院人数指报告期内所有住院后出院的人数,包括医嘱离院、医嘱转其他医疗机构、非医嘱离院、死亡及其他人数,不含家庭病床撤床人数。[76]体育场地相关数据来源于第七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体育场地普查调查对象不包括军队、铁路系统所属体育场地,数据为截至2018年底。[77]体育场地面积指体育训练、比赛、健身场地的有效面积。[78]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是指报告期内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依法以出让、划拨、租赁等方式与用地单位或个人签订出让合同或签发划拨决定书、完成交易的国有建设用地总量。[79]房地产用地是指商服用地和住宅用地的总和。[80]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按2015年价格计算。[81]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能源消费总量等相关指标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资料来源:本公报中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民用汽车、道路交通事故数据来自公安部;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技工学校数据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外汇储备、汇率数据来自国家外汇管理局;市场主体、质量检验、国家标准制定修订、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数据来自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减税降费数据来自国家税务总局;水产品产量、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数据来自农业农村部;木材产量、造林面积、森林抚育面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据来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新增耕地灌溉面积、水资源、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数据来自水利部;发电装机容量、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电力消费量数据来自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港口货物吞吐量、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公路运输、水运、新改建公路里程、港口万吨级码头泊位新增通过能力数据来自交通运输部;铁路运输、新建铁路投产里程、增新建铁路复线投产里程、电气化铁路投产里程数据来自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民航、新增民用运输机场数据来自中国民用航空局;管道数据来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邮政业务数据来自国家邮政局;通信业、软件业务收入、新增光缆线路长度等数据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棚户区改造、农村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数据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货物进出口数据来自海关总署;服务进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等数据来自商务部;财政数据来自财政部;货币金融、公司信用类债券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境内交易场所筹资数据来自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数据来自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医疗保险、生育保险、资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施门诊和住院救助数据来自国家医疗保障局;城乡低保、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社会服务数据来自民政部;优抚对象数据来自退役军人事务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备案众创空间、技术合同等数据来自科学技术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据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数据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专利、商标数据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宇航发射数据来自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教育数据来自教育部;艺术表演团体、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图书、旅游数据来自文化和旅游部;电视、广播数据来自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影数据来自国家电影局;报纸、期刊数据来自国家新闻出版署;档案数据来自国家档案局;居民出境数据来自国家移民管理局;医疗卫生数据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体育数据来自国家体育总局;残疾人运动员数据来自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据来自自然资源部;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环境监测等数据来自生态环境部;平均气温、登陆台风数据来自中国气象局;农作物受灾面积、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旱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低温冷冻和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森林火灾、受灾森林面积、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应急管理部;地震次数、地震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据来自中国地震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