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8年年度最难历史学考研论述题揭晓倒见

2018年年度最难历史学考研论述题揭晓

版主的话这是去年年末版主做的一个投票总结,主要信息来源是2018年历史学考研的统考、自主命题真题。主要作用是让大家一起来吐槽~年度最难论述题第五名东北师范大学简述《大唐开元礼》的内容和作用。票数:74票今年刚考完,版主从考东北师大的考生口中就了解到了这道题目。这道题目难度在于大家复习的过程中,很难留意这样的信息。文化史方面一般都不是我们复习的重点,更何况还是礼制的内容。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开元礼》在中国古代礼制史上的地位相当高。在唐代的文化上,也属于重要的内容。这些东西,我们可能在后来的复习中,不会接触。但是我们在第一轮的复习中,需要我们仔细看教材。我们容易忽略的,主要是文化史、思想史、史学史等部分。第一遍看书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仔细去做笔记。第四名四川大学对“新清史”的看法。票数:75票“新清史”是这些年代比较有争议的一个史学新动向。其中如欧立德、柯娇燕、罗友枝等学者比较知名的。“新清史”四书:《清代宮廷社會史》、《半透明之鏡》、《滿與漢》、《滿洲之道》。大家如果想比较便捷的了解“新清史”,可以点击 历史研习社 的文章 新清史 | 徐泓:“新清史”论争:从何炳棣、罗友枝论战说起。第三名兰州大学汉代墓葬的分类及其特点。票数:90票之前在多个场合“吐槽”过兰州大学的真题,在这里我就不接着吐槽了。考古学的内容对于历史学考生来说,比史学史的内容似乎更陌生一点。但是还记得版主跟大家讲的“黄肠题凑”么?曾经出现过这样的名词,19年的考生就可以留心了。各个朝代考古的重点内容以及代表性的考古发掘,也是我们考自主命题高校需要积累的。第三名内蒙古大学北魏六镇地名及城址发掘情况。票数:90内蒙古大学作为很有区域特点的综合性大学,在真题当中会有某些体现,六镇与六镇遗址很多都是在内蒙古境内的。像这些区域特性的大学,如云南大学、兰州大学(甘肃的考古发掘)等等,考生们需要注意这些地区特色了。第二名中国人民大学简述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票数:115票沃勒斯坦,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世界体系理论”的创始人。这个属于世界史学史的内容,年代离我们比较近。同样是史学史的内容,让大家苦不堪言。很多同学在考场上是这辈子第一次看到这个人,编都不太好编。作为自主命题的真题来讲,这道题目很好的起到了选拔的作用。但是由于难度很大,对于大多数考生,还是有些“不友好”的。第一名北京大学简述斯瓦希里的文化特征。票数:163票如果不是版主的某个朋友现在在做非洲史研究,而且本科毕业论文写的还是坦桑尼亚的历史,版主还不知道斯瓦西里文化是什么。北京大学这一篇简答题高票当选为第一名,可见大家对于斯瓦西里文明还是很陌生的。相对于北大中国史真题,北大世界史的题目总体而言难度低一些。这也是很多分科考试院校的共同点。以上就是今年年度最难的五个论述题了,总的来看,主要是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史的内容。具体,主要是史学史、考古学的内容。其中,关于近些年来史学发展的新东西、新气象,成为了新的难点之一,这需要大家在平时的考研积累中,多关注历史学发展的前沿动向。

消息

2018年考研国家复试分数线已经公布,看看你的成绩过线了吗!

2018年3月4日—10日,我国具有自主划线资格的34所名牌大学陆陆续续地公布了本校的复试分数线情况。而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国家复试线更具有参考性。在大家的千呼万唤之中,今天国家复试线终于公布啦,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情况。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基本分数线分为学术学位类和专业学位类两类分数线情况,在学硕的分数线中,共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学科门类内容。除此之外,全国高校按照不同区域,分为两类考生。其中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等21个省市为一区,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个省市为二区。两个地区考研要求分数线是不一样的,一区对应A区线,二区对应B区线,其中A区要求较高,B区较低。下表是2018年学硕的国家复试线情况:对于这个表格稍微解释一下,假如我是湖北省经济学门类考研生,在2018年考研中考了350分,其中数学90分,英语60分,政治50分,专业课100分,那么按照上表中,湖北省属于A类考生,总分要求为330分,单科总分为100的英语和政治的最低分不得低于44分。单科总分大于100分的数学和专业课不得低于66分,所以我是过了国家复试分数线的。考研国家线公布之后,很多高校会在3月下旬和4月初开始进行学校的复试工作,所以对于那些过了分数线的幸运儿,一定要认真准备复试,不到最后一刻绝对不能掉以轻心。最后,也祝愿每一位考生都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多巴胺

盘点2018年考研之一:238万人报考,有多少人上了国家线?

2018年的考研,现在基本处于尾声的阶段,多数人已经获得了最后的结果,无论成败,能经历一番考研的考验,都是人生的一种有价值的历练。下面小编将陆续推出系列文章,对2018年考研进行一番盘点,供大家参考,特别是准备参加2019年考研的学子。欢迎大家关注:考研大家。盘点2018年考研之一:238万人报考,有多少人上了国家线?可能很多人都对这个问题有好奇心,想知道这个数据。但其实,这个问题通常没有准确数据,因为国家考试中心没有做这个统计,其他机构似乎也没人去做这样的统计,因为统计起来很繁琐。不过,这不妨碍我们可以做出一个大致的估算。实际上,教育部在划定国家线的时候,针对总体的考生情况及不同的13个大类学科,是有一个大致的数据的,在所划的国家线之上的人数,要能基本保证满足全国总体的招生规模,并基本满足各个大的学科的招生计划,所以通常上国家线的人数会比这些计划人数大约超出20%~30%。因为很多学校的进复试和最终录取的比例就是1.2:1或者稍微高于这个比例,小部分专业会明显高于这个比例,比如会计专硕通常是1.5:1,甚至更高。如果以此为“理论基础”,那么我们就可以进行一个估算了。根据国家统计局之前发布的2017的统计公报,在2017年全国研究生招生共计80.5万,但这个数据包括博士生和硕士推免生,所以需要扣除大约8万博士生和大约12万硕士推免生,也就是说,2017年大约通过研究生统一考试招收了硕士研究生60万左右。这个数据既包含全日制,也包含非全日制。根据我的估算,非全日制大约有10万人,所以通过考研招收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大约是50万人。以这些数据为基础,预计2018年的招生人数略有上浮,即,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大约招收55万人左右,非全日制大约招收10万人左右,基本没有变化。再按照上面的“理论基础”,考虑到有部分人虽然上了国家线,但并没有进入复试,也没有参与调剂,所以,需要分别上浮30%为上国家线的粗略人数,即上浮的系数选取为1.3。所以,最终估算数据是:2018年考研上了国家线的全日制考生大约为55*1.3=71.5万人;若加上非全日制的上线人数,则总体考研上国家线的人数大约为65*1.3=84.5万人。当然,这个数据比较粗略,可供大家参考。而且,报考全日制的上线71.5万,整体上线84.5万,虽然看起来数据很大,但相对全国报考的238万人来看,并不大,这也反映了:考研,确实具有不小的难度!这就是小编对今年考研上国家线人数的的粗略估算,你怎么看呢?

两毛五

盘点2018年考研之二:考研到底难不难?有多难?

尽管2018年的考研还没有完全尘埃落定,但我们对它记性盘点依然很有必要。这是小编盘点2018年考研系列文章的第二篇。欢迎关注:考研大家。考研难不难?作为一个考研成功的人,如果我非要说不难,估计会遭到报考了2018年研究生考试的238万考生中的80%以上的人的反对乃至唾骂,因为人们总有一种“对已知低估,而对未知高估”的心理,这种心理会导致考上研的人觉得不难,而没有考上研的人以及还在“能不能考上处于未知中”的人则往往觉得很难很难。所以不能根据是否考研成功来评判。那么,到底考研难不难?难。为什么难?考研对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高而录取率低决定。一、考研对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高研究生考试是我国级别最高的全国统一的选拔性考试,有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初试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复试则是各个招生单位自己组织。考研的特点是考生需要自行备考并收集自己所需的各种信息。虽然也有考研辅导机构,但那些机构良莠不齐,且仅仅只是辅助性质的,能起的作用其实有限,真正的复习备考其实主要靠自己。事实上,多数考生并没有参加辅导机构的培训班,完全依靠自学。这不但要求备考的考生需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而且要求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考研需要搜集各种信息,包括报考学校、专业的信息,考试科目及备考资料的信息,以及考试本身的各种信息,比如报名方面、现场确认、参加初试和复试或调剂注意事项等信息;因此,这又要求考试具备较强的信息搜集的能力。如果进入了复试,因为要进行笔试、中文面试及英语面试,除了需要较强专业能力,还需要较好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汉语和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等。总结起来,一句话,考研需要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你说考研难不难?难。因为要求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证明考研难。除此之外,录取率数据也可以证明。二、考研录取率低按照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的公报来看,2017年研究生教育招收了80.5万人。不过这80.5万人包括博士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粗略估算,博士生大约有8万人,非全日制研究生大约有10万人,则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大约62万人。这62万人里面又包括推免生,而有些学校推免生比例很高,比如北大清华等名校推免生比例接近计划招生的50%,普通211院校也不下于20%,因此粗略估计大约有10到12万推免生。最终,2017年招收的全日制研究生大约有50万人,而当年报考人数是201万人,当然这个201万里面包括大约20万报考非全日制的考生,所以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考生大约180万人。180万考生报考全日制研究生,通过考研录取的为50万,考研录取率为大约28%。这个数据虽然只是我的估算,但应大致接近现实。28%什么概念?100个报考者只有28个人能通过参加全国统一考试成功被录取!这还仅仅是2017年的数据,2018年报考人数由201万大增到238万,而招生规模不可能同步扩大,也就是说,今年的考研录取率要低于28%。所以这个低录取率决定了考研的真正难度。有人说,高考比考研要难,从录取率来看,是高考难还是考研难?很明显,考研更难。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你怎么看呢?

不如避之

从18年考研情况展望19年考研,难度会有什么变化?

小编专注考研的研究,分享过来人的考研经验和知识欢迎关注:考研大家2018年的考研难度,为最近几年的最大。在2014年时,考研的全国平均录取率大约为33%,也平均就是每3个报考者会有1个能考上,但到了2018年,这个比例已经变成了大约25%,即平均每4个考研报考者才能有1个能考上。原因主要是:报考人数大幅度增加而招生名额变化不大2016年报考者177万,17年201万,18年238万,但招生人数,基本稳定在50到60万,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这个增长比较有限,远远比不上报考人数的增幅。保研比例的增加很多招生单位,往往认为推免生的综合素质高于考研生,往往越来越倾向于多招推免生,这从最近几年很多学校不断增加推免生的比例可以看出。北京大学2018年的研究生推免生总数达到2000多人,占了计划招生的50%。其他学校,特别是一些985学校,推免生的比例也在向无限接近50%靠近。因为教育部之前有规定,推免生总数不能超过招生总数的50%。其他推免生比例相对较低的学校,比如一些普通985和211,推免生的比例也在迅速上升。从18年考研展望19年的考研情况,可以合理预计到一些情况,比如全国招生总人数可能会有一些增加,但增长幅度应该不大;报考人数应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保研比例会进一步提高,通过考研这个路径录取的考生的比例会进一步下降。因此,综合而言,合理预计,19年的考研难度会比18年的难度更大,考研的全国平均录取率会低于18年的25%这个数据。所以,19年考研,任重而道远,准备考研19年的学子们,加油!这是小编对于19年考研的看法,你们怎么看呢?

鬼整人

2018全国考研大数据

请问您准备考研吗?原因是什么呢?湖南理工大学(张非凡):在准备考研,因为想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现在本科就业竞争力真的太大了。天津工业大学(钟明明):是的,想考艺术类的。近日,中国研招网发布了2015年-2018年考研的相关趋势数据,从数据可以看出,近3年每年的研究生增长率在6%-7%之间,从左图可以看出2018年研究生报名人数是近四年最多的。近三年的增长率保持平稳的百分比。1.高学历趋势化,本科学历的竞争力削弱,大多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大,想通过考研提升自身的竞争力;2.名校情结在考研人数中占了很大比重,很多学子都有心中的名校情结,想通过考研实现;3.2017年在职研究生首次纳入统考,往届生考研人数增加,这三点是近四年历年研究生的人数增长情况稳步上升主要原因。女生的考研人数一直是历年社会的热点话题,从上图可以看出近几年女生考研的人数增长趋势比男生迅猛,达到了60%。以北京为例,非全的考研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MBA、会计、法律硕士(非法学)等依然是报考的热门专业,前三甲的地位不动摇。

有之

2018年考研国家线呈下降趋势,初试通过率提高,不要放弃复试哦

准备考研的朋友们,2018年考研国家线呈下降趋势,初试通过率提高,不要放弃复试哦!等了近两个月,终于要公布分数线了,现在已经有23所985院校公布了复试的分数线,一直以来备受瞩目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今年的复试分数线普遍下降了10分,这对于广大考生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哦!下降10分这个降分幅度很大,主要下调分数线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一个有“小清华”称号的学校。根据公布复试分数线的985院校推测,今年的研究生国家线将呈下降趋势,虽然这只针对考试科目中包含数学的专业,因为今年的数学考试难度很大,让许多考生心里都有了阴影。对于不考数学的其他专业,考研国家线会呈稳定状态或者小幅度的下降,总之,2018年的考研国家线总体上是呈下降趋势的。考研国家线呈下降趋势,初试通过率提高,大家千万不要放弃,生活总会带给你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大家可以准备复试,继续稳打稳扎,好好把握机会哦!

不推

2018年考研初始复习经历

到现在为止18届考研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作为18届考研大军中的一员,我很幸运能够顺利被自己理想的大学录取圆自己考研梦!在考研的一年中,我在考研准备上走过许多弯路,有过许多难忘的经历。在此讲述我的考研复习经历,希望对正在准备19年考研的学弟学妹有所帮助!数学:数学的学习我是经过一段时间尝试后才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是三四月份准备数学复习,首先我就开始看汤家凤老师的讲义视频,可是看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好像都能听懂但就是做题没感觉,内心也没有那种很踏实的感觉。于是我换张宇老师的讲义视频看,但面临同样的问题,就这样持续了将近一个月时间。终于我开始慌张该怎么办!我开始向我的同学询问他们的学习方法以及意见。班上一位学霸告诉我说:“你这还是基础不行,建议你从教材入手,踏踏实实的把教材梳理一遍”,并且他推荐我看汤家凤老师的212视频教材课程,这是专门讲大学教材(同济大学出版)的视频课程。我听了他的建议,从四月底开始从新学习汤家凤老师212教材视频,基本每天看一节高数内容(买笔记本讲汤家凤老师写的笔记全部抄下来)然后完成该节的全部课后习题!刚开始时还很是不适应,但慢慢的发现自己课后习题做的越来越多,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我开始自主的学习212视频课程,直到9月份我的数学一轮复习才接近尾声,而这时我对自己的数学水平已有相当的自信!一轮复习完毕我就开始做张宇老师历年真题,顺便进行高数二轮复习!到后期主要就是在做真题过程中查缺补漏,但是有一点一定要强调:对待真题一定要有敬畏之心,讲真题做完一遍绝对不可能完全掌控他,只有反反复复的去刷真题,才能是我们对知识点掌握更加牢固,同时对于细节行问题以及重难点问题的处理更加得心应手,从而在考试中顺利过关!专业课:对待专业课,一定要在暑假期间就开始复习(别听有些人说专业课全靠最后突击,全靠信息之内的,正真的还得靠自己的付出),到十月份时专业课一定要踏踏实实的过完一遍(课后习题要跟着复习节奏同步进行)。这样在最后两个多月时间里才对专业课真题做大量的训练(专业课真题因学校而异,有的学校有二三十年真题,有的学校才几年真题,但我认为30年真题做两遍不算多,几年真题做十遍也不为过),这两个月不仅要将真题做烂,更要透过真题将所有知识点掌握牢,将所有细节问题变成常识性问题,这样你才能在专业课考试中得心应手。英语:我的英语比较差,四级考了两遍才考过,六级截止目前也没有过!在英语复习中,我们有听任何老师的课程,仅仅买了20年英语一考研真题,从第一篇开始做,我会挑出我不会的单词以及句式招录下来,然后每天早上起来读!时间久了会有很好的效果!但很遗憾,我没能坚持下去,在这之中,我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大概九月到十月之间)停止英语学习,因此最后英语成绩也不是特别好(61分)。总之大家一定相信一句话:如果你不是天才或者天分极高的人,那你一定要付出百分百努力,正真的努力真会有回报的!就如我的研友告诉我的,每次重要他真心付出想要得到的东西他都得到了,只要他没有认真准备的他都没有得到!政治:政治相对而言是花费时间最少的一门课程,我认为九月份开始准备完全来得及(而且百分之八十的人也是这个时候开始着手准备的),况且今年政治大纲听说会有较大的改动,所以政治大家不必担心!既然选择远方就一定不要放弃!

2018年考研今天开始 被考研“虐”过的你,还记得曾经的痛吗?

导语:2018年考研已于今天开考,战斗结束的曙光就在前方,考研路漫漫,唯有坚持才会有希望。备战考研的你经历了哪些心酸与苦楚?让我们一起来聊聊被考研“虐”过的那些痛吧!在最紧张的复习迎考阶段,美丽的女同学们甚至要暂时忘记自己的美丽与知性,“只要不学死,就往死里学”。有这种精神,才可以全身心投入复习迎考中去。关键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条件下都可以看书,越看越觉得时间来不及,是一种正常的心态,千万不要紧张。白天的话有自习室和图书馆学习,但一到晚上,就只有安静的楼道最适合学习了。他们带上书,带上水杯,再拿个台灯,就开始看书了。深夜楼道孤单奋斗的考研生,裹着棉衣棉被,辛酸苦楚只有自己知道。通常是为了要出声背书,才会跑到不会打扰到别人的地方来学习。考研最后一天如何度过2018考研初试即将来临,今天我们讲讲,考研最后一天如何度过。建议考生在这一天,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梳理各科知识点,下午还应去考场踩踩点,注意调整好心态,以最好的状态去参加考试。一、查缺补漏、守住城池考研是一场战役,那么上战场之前是应该以攻为主,还是以守为主?此时此刻,守比攻更重要!尤其是在距离上战场仅剩一天倒计时的日子里,与其花费时间精力去开辟新的阵地、接受自己完全不熟悉的新知识,还不如把已经掌握好的知识巩固好、巩固牢。毕竟考研只是一场选拔性考试,偏题、难题、怪题只是少数,核心的考点还是那些被反复强调过的知识点。只要把它们都掌握好了,应付考研完全没有问题,没必要一味求新、求全。再者,此时求新求全反而更加剧了考前紧张,不利于发挥最佳水平。二、"硬件设施"准备好如果说知识的储备是内在的"软实力",那么还有一些关于考试的"硬件设施",这个时候应该要准备好了。考试必须用到的文具(如签字笔、2B铅笔、橡皮、削笔刀、直尺等),证件(准考证、身份证),以及异地考试必备的车票、衣物、雨具等。总之,只要是与考试有关的物品,都有必要提前打点好。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粗心和遗漏而影响了考试则得不偿失,追悔莫及。通常在考前一天下午,考点都会提供大家看考场的机会,建议同学们不要害怕浪费时间,一定要提前去踩点,看好自己的考场和座位,熟悉去考场的路线,熟悉周围可以吃饭和午休的地方,为考试做好充分准备。三、保存体力,保证后方补给行军打仗,后方补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甚至能直接决定战场上的胜败,考研也是如此。一路走来,很多小伙伴适应了巨大的复习压力,这是好事情,但如果考前一味给自己加压,造成身体健康损耗,就得不偿失了。考前的身体、心态、饮食、作息都适宜保持在一个平稳的状态,既不能过度松弛,也不宜过度紧绷。饮食、睡眠更是要照顾好,只有保证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保证了后方补给,才有可能在前方战场上打胜仗。四、考场上一定要沉着冷静考生在考场上如果感觉题目难度过大、超出预期,切勿急躁,自乱方寸。建议考生深呼吸,平复心绪,哪怕花费三五分钟也是值得的。只有平静了,才能提高准确率,否则,越急越乱,还会影响其他科目的考试心情。其实,到了考场,我们就不要过多地考虑"万一失败了……"的可能性,答出自己的正常水平,已经是一种胜利了。以下物品,一定要在考研前准备好一、准考证和身份证准考证和身份证是你参加考研初试的入场券,二者缺一不可。一定要带!一定要带!一定要带!准考证多打印几份备用,U盘、邮箱、微信、QQ可以各存1份。(补充说明:准考证信息是打印在一面上,背面是空白的;准考证使用期间不能涂改,一旦涂改,这张准考证就作废啦;准考证可以黑白打印;)如果身份证不小心丢失,一定要提前补办临时身份证。少一样,都不能参加考试!二、文具①至少2支黑色签字笔(一般没规定不让用0.38或0.7mm的笔,但是比较推荐0.5mm粗细的,扫描出来比较好看;不能用蓝色的笔;尽量别用钢笔,因为墨很容易印染开,影响卷面)②2B铅笔③橡皮擦④小刀(用来拆试题袋)⑤胶棒(用来封试题袋)⑥带拉链的文件袋(把上面这些文具都装在文件袋里,有拉链的可以防止文具掉出来)★特别注意★①所有这些东西,最好自己准备一份,进入考场之前问监考老师可不可以带进去。把不让带的东西放在教室外面就可以啦!②不推荐使用画线尺,因为画线和擦掉很浪费时间,而且答题卡上是不允许做标记的,如果来不及擦掉,可能被视为"做标记"处理。那种没笔芯的专用伐线笔,其实也不太好用,因为划太轻了,看不清线;划太重了,可能划破答题纸。③关于拆封试题袋这个问题,大家不用担心,在考场上按照监考老师的提示来操作就可以啦。大部分同学都是第一次使用试题袋,监考老师也会给大家示范或者讲解哒。师太有两点要提醒大家:一是拆封的时候动作温柔一点,不要太暴力啦,别把里面的试卷和答题卡撕破;二是取出试卷和答题卡之后把试卷袋放进抽屉里,不要乱放,因为考完要把试卷和答题卡装回去,封好之后上交。三、食宿交通①需要预订酒店的同学尽量找距离考场10-15分钟路程的酒店,以免中午没时间回酒店午休。也可以找人帮忙开车送餐,在车内休息。建议提前准备颈枕、耳塞、眼罩等装备,为自己营造一个较为舒适的午休环境。②考试前一天一定要去考场踩点,计算好从住宿地点到考场所需的时间,摸清考场所在教学楼以及具体教室的位置。有的同学可能每考一科就要换一个考场,提前熟悉考场位置会让你更从容。③大家可以提前和不考研的同学或亲朋说好,在那几天帮忙照应食宿交通。四、心态技巧①大部分同学拿到试卷后,都会非常紧张。建议大家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每个人都会遇到不会做或者没把握的题目,大家都一样,不必慌张。②做选择题时,遇到不太确定的,可以先选一个,不要在一道题上耽误过多时间。③做主观题时,尽量不要直接跳过全题。要先仔细分析题目,把会做的小问做完,先把所有能拿到的分拿到手。④书写一定要工整。即使字写得丑,也不能写得乱!⑤答题前一定要想好答题要点,答案要有条理。⑥万一写错了就划上一笔,不要涂成一团黑。尽量避免出现大段删改。⑦在规定的答题区域作答。答题卡上每一个部分都标有题号,大家一定要看清楚题号,不要写错位置。(据凤凰网、搜狐、中新网等综合)

放松日

18年考研国家线已出,对比17年多个学科降分

最近几天教育部刚刚公布了18年的考研国家线,对比17年的考研国家线,很多学科都出现了降分。以学术学位为例,我们来分析一下国家线的变化。对比两年的分数线,我们不难发现各个学科的变化。文学、历史学、农学和艺术学保持不变。哲学、经济学、工学三科降5分,理学、军事学、管理学降10分。少数学科涨5分,如法学、教育学、医学和体育学。在总分下降的趋势下,单科的分数线也在降,对于英语和数学是弱项的考生来说是一件好事。除去照顾考生以外,英语最低34分,数学最低51分。是不是觉得没有那么难了。今年教育部公开的文件中提到了一些变化的点,也体现了国家对于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视程度。缩短考生调剂志愿锁定时间,不超过36个小时;设置考生调剂的初试成绩要求,避免无效申请;加强咨询服务调剂系统开放时间3月23日到4月30日下面针对大家比较关注的考研调剂问题做个梳理。1、考生可以同时参加一志愿和调剂院校的复试,但是要注意一志愿学校是可以看到你的调剂申请的,在不影响一志愿复试的前提下可以去申请调剂复试,如果一旦都通过了复试,要想选择调剂院校必须要经过一志愿学校的同意。2、那些本科是985高校的学生不建议大家调剂到双非院校,因为在后期的找工作过程中一定会存在学历歧视的,这样有点得不偿失。3、每位学生可以申请三个平行志愿的调剂,不分先后顺序。事实上,调剂系统的作用在于流程,有些学校会先组织复试,然后再走线上流程,大家要注意把握时间。4、选择调剂院校时要综合考虑,有些学校虽然知名度不够,但是地理位置加上专业优势对于后期找工作也有保障。有些学校,比如B区的一些高校,不见得有利于找工作。总之要综合评判。最后,希望大家都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实现最初的考研梦想。【学习考研帮】坚持原创内容,做大家学习考研路上的加油站。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