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盘点2018年考研之一:238万人报考,有多少人上了国家线?不异

盘点2018年考研之一:238万人报考,有多少人上了国家线?

2018年的考研,现在基本处于尾声的阶段,多数人已经获得了最后的结果,无论成败,能经历一番考研的考验,都是人生的一种有价值的历练。下面小编将陆续推出系列文章,对2018年考研进行一番盘点,供大家参考,特别是准备参加2019年考研的学子。欢迎大家关注:考研大家。盘点2018年考研之一:238万人报考,有多少人上了国家线?可能很多人都对这个问题有好奇心,想知道这个数据。但其实,这个问题通常没有准确数据,因为国家考试中心没有做这个统计,其他机构似乎也没人去做这样的统计,因为统计起来很繁琐。不过,这不妨碍我们可以做出一个大致的估算。实际上,教育部在划定国家线的时候,针对总体的考生情况及不同的13个大类学科,是有一个大致的数据的,在所划的国家线之上的人数,要能基本保证满足全国总体的招生规模,并基本满足各个大的学科的招生计划,所以通常上国家线的人数会比这些计划人数大约超出20%~30%。因为很多学校的进复试和最终录取的比例就是1.2:1或者稍微高于这个比例,小部分专业会明显高于这个比例,比如会计专硕通常是1.5:1,甚至更高。如果以此为“理论基础”,那么我们就可以进行一个估算了。根据国家统计局之前发布的2017的统计公报,在2017年全国研究生招生共计80.5万,但这个数据包括博士生和硕士推免生,所以需要扣除大约8万博士生和大约12万硕士推免生,也就是说,2017年大约通过研究生统一考试招收了硕士研究生60万左右。这个数据既包含全日制,也包含非全日制。根据我的估算,非全日制大约有10万人,所以通过考研招收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大约是50万人。以这些数据为基础,预计2018年的招生人数略有上浮,即,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大约招收55万人左右,非全日制大约招收10万人左右,基本没有变化。再按照上面的“理论基础”,考虑到有部分人虽然上了国家线,但并没有进入复试,也没有参与调剂,所以,需要分别上浮30%为上国家线的粗略人数,即上浮的系数选取为1.3。所以,最终估算数据是:2018年考研上了国家线的全日制考生大约为55*1.3=71.5万人;若加上非全日制的上线人数,则总体考研上国家线的人数大约为65*1.3=84.5万人。当然,这个数据比较粗略,可供大家参考。而且,报考全日制的上线71.5万,整体上线84.5万,虽然看起来数据很大,但相对全国报考的238万人来看,并不大,这也反映了:考研,确实具有不小的难度!这就是小编对今年考研上国家线人数的的粗略估算,你怎么看呢?

类人猿

2018考研报名人数,录取人数会是多少,跟历年考研人数对比

2017年考研报名人数是201万,2018报考人数为238万。2017的录取人数是51.7万,2018考研会录多少人呢?关注微信考研竹子,领取免费资料,获取考研一手资讯。近年的报录比都在3:1左右徘徊,考生增加,录取名额和单位也会扩增.。这样的话,100个人里面学习能力排前70就行,何况还有那么多水军。但能力高的都会挤到好的学习专业去,如果想一战就成功的话还是选个要求低一点的学校。下面是历年报考人数和报录比,供大家参考。数据来源 中国考研网

动物屋

历年全国考研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统计及分析(1994-2020)

根据教育部官网消息,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已于12月21日至23日举行,报考人数341万人。这一数字比2019年度考研报名人数增长了50余万人,增幅超过17%,再创历史新高。从教育部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从2015年到2019年,考研人数从165万人递增到了290万人,但研究生录取人数才从57万增长到70万,报录比逐年都在增加。由上表可以看出,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逐年上升,考研热度仍然不减。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2015年出现短暂负增长后,自2016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尤其是近2年,增长显著。2019年达到290万人,2020年首次突破300万,达到341万人。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逐年增长,但是考录比率仍与过去几年差不多,说明近年来,我国研究生录取率有所提高,小编觉得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考生自己的重视,一方面也是国家政策的支持,文都网校小编总结了几点原因,如下:1.由于就业压力增大,以及非全日制招生制度逐渐完善,考研报名人数中往届生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2.考生对专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据教育部文件,今后招生政策将继续向专业硕士倾斜。《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也指出,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从2009年起,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实行全日制培养,10年来,以应用为方向的专业硕士招生数量逐年递增,占比持续增大。在2009年专业硕士占比仅15.9%,2017年首次超过学硕招生人数,到2018年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占比近58%。专硕招生规模的增长,符合当前我国对研究生培养结构布局,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求。3.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热度逐年升高,与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相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及要求加大,为了增强就业竞争力,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层次,许多应届生、往届生加入了考研队伍。以上就是文都网校考研小编根据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情况,简单做的分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考研资讯,你记得关注文都网校哦!

迷离劫

考研:2019年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有多少?全国平均录取率如何?

小编专注高考、大学及考研的研究欢迎关注:考研大家2019年的考研正式开始报名了,一年一度的考研,正式拉开帷幕。很多人都很关心新一年度报考的人数、录取人数及平均录取率。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得到这些方面的准确数据,但不妨碍我们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做一个估算。今天小编结合最近的数据和目前考研的实际情况,给大家做一个估算,供大家参考。一、预计2019年报考人数大约260万人从最近几年看,报考人数呈现明显的递增势头,每年都增长数十万。2015年报考人数是164.9万,2016年是177万,2017年历史性地超过200万,当年达到201万,而2018年更是达到历史最高纪录238万,增长势头非常明显。由于近年来的考研热没有降温的迹象,合理估计,今年仍然会保持增长的势头,预计报考人数可达260万人左右。二、预计2019年录取人数大约65万最近几年,全国研究生录取人数也有增长,不过增长势头比较缓慢。另外,按照国家对研究生培养的政策规划来看,每年保持有一定程度的招生增长是政策基调。从实际录取人数看,2017年实际录取人数大约55~57万,2018年大约60万,预计2019年大约63~65万。三、2019年全国录取率将继续下降,大约25%由于近年来报考人数增加的幅度明显大于实际招生人数的整张幅度,所以从全国平局录取率来看,一直处于下降的势头。从2015年大约33%的录取率下降到2018年的大约27%,预计2019年继续下降,大约25%左右。无疑,考研难度在进一步提升。当然,上面的结论,都是小编根据经验做出的估计,仅供参考。你对这些数据怎么看呢?

彼何人哉

2018研究生报考数据分析,238万人报考!考研形势速览

【中国大学教育】发布教育相关专文,欢迎大家点击“关注”按钮,我们会持续更新关于中国大学的相关文章,给你带来最有用的资讯。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18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238万,比2017年增加37万,增长了18.4%。其中,应届考生131万,比去年增加了18万,往届考生107万,比去年增加19万。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往届考生人数的增长人数也是十分巨大的,并且有进一步赶超应届考生人数的趋势。对于应届考生来说,考研的竞争压力确实增大了不少。一.分析近些年的考研数据,考生考研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本科就业压力大,考研提升就业压力随着本科扩招,每年有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本科学历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因此,用人单位提高了招聘门槛,很多需要有研究生学历。2.学生的名校情结很多考生高考发挥不好,或者高考成绩不理想,也向往去985、211工程高校去深造学习。因此在本科毕业之后面临找工作或者读研的时候选择了读研。3.对本科专业的不满意一部分考生因为当初高考填报志愿时不了解这个专业毕业后的就业去向,等录取报道之后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个专业。因为种种原因,也没机会转专业,自己找不到理想的工作,需要通过读研来改变自己的专业,从而选择自己向往的工作。二.报考的热门专业分析由2016、2018年两年数据来看,工商管理、会计、法律硕士(非法学)三个方向的报考人数最多。其次,计算机、软件方向也是报考的热门。这些专业的就业前景也是比较不错,当然难度伴随着热门程度,考生们也要有心理准备。以上是本期的数据分析,但也仅仅只是数据分析。考研对于任何一个考生来说,可能都是人生中仅次于高考的奋斗历程。考前,不辞辛劳得备考。考后,面对你的一定是不负你的成绩!理想的高校在向你招手!考研最后的冲击阶段,加油!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本期【中国大学教育】就要结束了,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一起交流、讨论、学习,对于大家在评论提出的问题我们会及时答复。同样希望大家可以把有用的文章转发、收藏起来,以后没准有用哦!

君曰

近三年研究生招生报名情况及趋势分析(2018-2020)

相信有过考研经验或者打算考研的同学都知道,全国考研十年内的报名人数,从140.6万上升至341万,增幅达到了143%。十年期间,2014-2015年报名人数连续两年下降,2020年的报名人数首次突破了300万大关,直达341万。可见,考研这件事是大势所趋,人数会逐年递增,而考研难度也只会增加。一、全国2010年-2020年考研报名及录取人数统计二、全国各省份2018-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变化趋势2020年的考研招生数据中显示,北京、山东、江苏、河南、四川等地考研报名人数最多,其中北京报名人数为425295人,比去年增加41938人,增幅达10.94%。在京考试最终现场确认考生为135899人,较上一年度增加6402人,增幅4.9%。从考研报名增幅趋势来看,山东、河南、四川、广东均已20%以上的增幅率位列前茅。热门大学依然报名火热,以北京地区为例报考人数逾万人的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十七个招生单位。三、全国各地区2018-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变化趋势从各地区的数据汇总来看,华南和华东地区的考研增长较快。都说考研前要充分了解考情,它不仅是说考试真题的情况,更多的还是院校专业、报考人数、报录比、推免等等,考研之路道阻且长,扎实走好每一步都很关键,万事开头难,但不要怕麻烦,稳扎稳打,不管路多长,总会看到光亮。

如临

2018年考研难度如何?老司机:全国整体录取率预计低于25%!

源于就业市场对学历要求的水涨船高,源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以及很多人对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愿望的结合,考研队伍一年比一年壮大,考研的人数一年年增加,2018年达到了创记录的238万,而2017年的报考人数是201万,16年是177万,15年是164.9万。最近几年报考人数的增加非常明显。考研考研已经成了众多家长和考生共同关注的大事。而最近几年实际的录取人数依然维持在50万左右。考生数量不断增加而录取人数基本稳定,显然,考研是一年难于一年了。最近几年,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的比例也逐渐提高,由2014年的大约3:1提高到2017年的大约4:1,2018年考研人数大增,这个比例相信还会提高,应该超过4:1的水平!即录取率不到25%!14年来的考研整体报录比统计表面对越来越难的考研,对考研的孩子来说,能坚持一年的苦逼复习备考并完成考试,本身就不容易,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自豪的经历。有了这份坚持,人生就增加了厚度,获得了成长,无论成败如何,已经可以自感欣慰了。能考上一所学校,无论是什么层次的学校,都是一件足以自豪的事情;如果能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那当然是普天同庆的事情,在此小编祝愿所有考研的同学都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大家考研,考研大家,请关注小编的百家号“考研大家”~

傲爷刀

2010-2020年考研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和报录比统计分析

最近各大考研高校都纷纷公布招生简章,招生专业目录,也不乏有的院校招生人数虽然总体在扩招,但是推免人数比例依然很高,那么下面来分享一下近十年考研的报考人数,录取人数和大家最关心的报录比,希望对考生们都能有所帮助!首先、来大致说一下历年考研人数,考研报录比等情况!2010年考研报考人数140万人,录取人数47.4万;报录比:2.8:1 ;2011年考研报考人数151.1万人;录取人数49.5万;报录比:3:12012年考研报考人数165.6万人,录取人数51.7万;报录比:3.2:12013年,考研报考人数176万人,录取人数53.9万,报录比:3.3:1;2014年,考研报考人数172万人,计划招生57万人,2015年,考研报考人数164.9万人,计划招生63万人,报录比:2.6:1;2016年,考研报考人数177万人,计划招生51.72万人,报录比:2.9:1 ;2017年,考研报考人数201万人,录取人数80.5万,在职研究生首次纳入统考;2018年,考研报考人数238万人,录取人数72.2万,报录比为3.3;2019年,考研报考人数290万人录取人数预计72万,报录比:4:1;2020年,考研报考人数341万人,录取人数官方为111.4万人其次,来说一下考研人在报考选择目标院校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每年大家在报考之前都会想要了解学校的录取情况,以便在择校时进行分析选择,那么一般情况下,考研择校需要注意这么几个问题:1、从院校的历年报考人数来看,尤其是目标专业。2、从院校的整体录取率,复试调剂比例,成功率来选择。3、从报录比和分数线反面进行对比选择。4、对专业实力,院校的综合实力分析最后,近十年的考研人数及录取人数,报录比的情况基本是这样,更多的数据也没有太大意义,不管录取率,报录比等,总之,考研人数的趋势是在不断的增加,考研人的难度也要增加,竞争力更大。所以,需要在选择考研专业,院校,制定复习计划等方面都应该更细心,精确!

成心

好消息:2020研究生扩招18.9万人!附近20年考研录取数据!你支持吗?

2月25日,官方正式宣布,2020年研究生将扩招!这对广大考研同学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重磅的好消息!很多考研的同学听到这个消息都,甚至都情不自禁地跳了起来!那么今年研究生究竟扩招多少人呢?此前湖南省公布的是扩招5%,但是全国的研究生扩招人数暂时未知。一时间,很多考研的同学们也非常着急,希望能尽快得到扩招的具体情况!今天,2月28日上午,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透露了今年研究生扩招的具体人数:预计今年研究生招生人数将同比去年增加18.9万!18.9万人!这个人数的扩招比例还是非常大的!如果按照去年,也就是2019年研究生录取的人数为80万的话(具体人数还没出来,按照3.6的考录比估计),2020年研究生录取增加18.9万人,扩招比例粗略的统计下20%多……这个扩招比例估计在很多人意料之外吧,因为此前的湖南透露出来的数据微5%……另外,大家可以看下近20年来的研究生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统计,可以预估下今年研究生的录取情况!今年,国家在研究生扩招方面给出那么大的计划,对于中等分考生或者压线考生,甚至以前是在分数线以下的考生,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大家考研上岸的几率大大增加,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广大考研同学们,好好准备研究生复试,争取都考取心目中的大学!加油!来源:央视新闻 网络等

坂口

考研:每年报考人数这么多,这些年全国共培养了多少研究生呢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在校生最多的国家,中国的高等教育也成为世界排名第二的教育大国,尤其是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数量和教育质量,仅次于美国。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在第四轮研究生专业评估检查中,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做出来科学的评价。指出:经过近十年来的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驶入发展的快车道,跃上一个新的台阶,高层次自主培养能力大大增强,有力支撑了国家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大批具备先进理论知识的科技人才,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的工作,整体满意度达到98%以上。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像全民教育的发展,本科毕业生每年达到380万以上。也就是说,目前在高校就读的全国本科学生有1500万以上,每年在招聘现场,有很多的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都在激烈的竞争有限的岗位。有人比较详细形象地说:招聘现场是本科生一操场,硕士生一礼堂,博士生一会场。有人感觉我国研究生已经饱和,用人单位消化不了那么多的研究生,研究生学历越来越贬值,未来必将会和本科生一样达到烂大街的境地。那么我国目前一共有多少硕士研究生?那么到底我国这些年来一共培养了多少硕士研究生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根据教育部学位中心统计。自1995年以来。我国共招收研究生人数。771万人。就是说目前我国有600万左右拥有研究生学历的高素质人才,另有170万人在读研究生,这些人员分布在科研、教育、卫生各行业。2018年我国考研报考人数达到238万元,录取人数超过了60万。今年报考人数更是创纪录达到290万人,今年的录取人数也将在70万左右。2018年全国研究生培养单位有835个,学科11562个。在读研究生人数238.21万人,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共60.28万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排名第二的研究生教育大国。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这771万名研究生看起来数量特别庞大,但具体到占我国人口的比例来看,只占全国总人口的0.5%左右。也就说200人里边只有一名拥有高学历的研究生,比例是非常低的。从这组数据来看,研究生在我国还属于稀有人才,含金量是毋庸置疑的,他们在这个招聘竞争中,还是很有优势的,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报考研究生的原因?在企业招聘中从工资待遇,就可以看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差距。硕士研究生的平均为6000元左右,本科生的平均起薪仅有4000元左右,而且就职后层级岗位差别也非常明显,研究生基本上都安排在层次比较高的岗位,本科毕业生大多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即便是进入国有单位,甚至是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待遇差距也很明显。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同学,一般都安排在比较重要的岗位,更容易得到职务上的升迁。总体上看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群,在我国还属于凤毛麟角,是各个单位的抢手货,在求职中,基本上处于主动地位。可能个别研究生在求职中遇到困难,这主要是研究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对工作岗位的要求也很高,甚至于在他面前有好几个工作岗位,只是因为没有达到他的预期,又不想降低求职标准,也就暂时放弃了这些工作机会,再到求职市场寻找自己更理想的工作岗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最后大多都能获得一个比较理想的岗位。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所以奉劝那些已经在读的研究生,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认真钻研专业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加强能力的培养,这样的人才再就业市场才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对于正在考研的同学,要积极备考,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提升自己的境界,争取一战成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为顺利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