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年14省区博士毕业生不足1000人,人才不是过剩,而是太集中是其言也

2019年14省区博士毕业生不足1000人,人才不是过剩,而是太集中

2020年2月底,教育部宣布硕士研究生扩招18.9万。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据是811334人,也就是说今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肯定将超过一百万。这对于考研的同学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从2016年到2020年,报考研究生人数从177万增长到2020年341万,五年时间将近翻了一番,社会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就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不少毕业生把学历的追求视为解决就业的重要途径。研究生扩招,有今年特殊情况的影响,也有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需求。有网友担心,大规模扩招,是否会导致硕士研究生整体水平的下降,毕竟高校扩招以来,虽然从总体上提升了国民素质,但是也存在部分高校教学质量下降,学生划水混学历的情况较多,毕业生就业困难等问题。研究生如此大规模扩招,是否也会造成同样的情况。网上甚至流传着一个说法:研究生会不会“滥大街”。这种担忧有道理么?01高学历高水平人才比例仍然偏低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教育统计数据。从表中可以看出,2019年,普通本专科毕(结)业总人数7585298人,其中本科生人数3947157,约占52%。再看研究生招生人数,其中硕士研究生招生811334人,约占本科生毕(结)业人数的20.6%;2019年硕士研究生毕(结)业的人数为577088,博士招生数为105169人,约占硕士研究生毕(结)业的人数的13%左右。也就是说,将近80%的本科生,87%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就业,如果加上专科生人数,研究生所占比例就更低了,这样的情况下,还能说研究生会滥大街么?02高等教育地区间不平衡非常明显而且另一个数据非常值得关注,不同地区间的高等教育差距非常明显。2019年全国毕业研究生共6396666人,含博士研究生62578人,硕士研究生577088人,其中北京一共97895人、比上海、江苏两地之和还多1746人,如果这三地人数相加,就占了全国研究生总人数的30.3%。而相对应的,宁夏、青海、西藏、海南四省区2019年毕业的研究生都不足2000人。如果单看博士研究生,这个差距就更大了,2019年,北京毕业的博士研究生17547人,占全国博士研究生毕业总人数的28.6%,上海、江苏两地一共才10654人,这三地毕业的博士生总人数就占了全国的46%。而全国有14个省区2019年毕业的博士研究生不足1000人,13个省区不足500人,4个省区不足100人。从总数上来说,我国的高水平人才仍不算多,所占总人口比例也非常低,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统计,现拥有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只占全国总人数的4%左右,硕博研究生的比例就更低了。03满街大学生?人才集中造成的错觉但为何会有人觉得本科生满地走,硕士研究生“滥大街”,博士研究生都快“不值钱”了呢?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首先,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考录取率逐年提高,截止到2019年,全国平均录取率基本能达到80%左右,,部分地区甚至超过了90%,也就是说20-40岁之间的人群,拥有高学历的人数比例实际非常高。其次,通过上面的数据也可以看出,高等资源的分布非常不均衡,北京、上海、江苏等地高等资源丰富,人才聚集;而中西部不少省区的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高水平人才也非常紧缺。第三,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时,不少毕业生将就业目标都锁定在沿海大城市或者就近就业,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人才的聚集,相应也加剧了就业的竞争。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的高水平人才仍然相对匮乏,特别是高水平博士研究生人数仍然较少,硕士毕业转化为博士的人数不多。毕业生就业过于集中,让不少企业单位将就业门槛设置在硕士研究生以上,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人才的浪费。

观者如市

为什么中国每年有将近4成的博士生不能够按时毕业,是懒吗

大家好,我是一个说教育的。你们知道吗,我国传统的博士生学制为3年,但很多博士生反映认为3年时间不够完成学业,很多顺利毕业的质量也不是很高,2019年博士生的延期毕业率高达40%,其中接近一半延期的时间为一年,20%的延期时间为两年。那么究竟是为何有这么多的延期学生呢。首先应该被抨击的是学制体系。现在呀,中国仍然有很多大学设置的博士学制体系是3年,而世界上的大多为3-6年。所以呀,这样是导致有这么多博士延期毕业的主要原因。不过呀,当初之所以设置这么短的博士学制也是有原因的。博士的三年制制度有两个优势:其一,时限短,可以早毕业参加工作;其二,学制短,激发学习积极性。当时的中国呀,很是贫穷呀,哪里来那么多钱来培养人才,再加上没时间给你培养了,因为国家需要你了,需要你进入到社会中去了。所以这个体质一直是国家需要。也是迫不得已。其实呀,中国以前的博士学制连三年时间都还不足,据说呀,以前才两年多,后来经过改革才确定延长到三年。所以呀,后来这个三年的学制就一直保留至今。随着祖国和世界科技的发展,学术方面需要更加深厚的学识储备。所以慢慢的又存在了一定的劣势:博士生涯学业压力大;而文科精品作品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精心打磨,短学制不利于博士生潜心学术,容易滋生急功近利的“学术泡沫”;短学制不利于博士生出国访学,扩大学术视野。且一旦延期,无补贴等生活来源的后果容易让学生感到压力。除了这些之外,也还有一些家庭原因等等。毕竟呀,现在读书的时间也太长了。想想看,一个学生幼儿园三年,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大学四年,研究生四年,再加上博士,3+6+6+4+3+3读完都要三十了,这还是在正常情况下,你说这样你家里能不着急吗。所以呀,最近几年以来,很多大学都在慢慢改革了。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博士学制改为四年制。如清华、北大、上海交大、人大、厦大、中山、中南大学、华东师大等高校,均已实行四年制博士学制。这是一个好消息呀,有这些前面的好大学带头,我相信后面的大学也会认识到要改变这个体质,这也是现在社会所需要的,现在学术所需要的。好了,到最后了,给大家透露一点消息吧,去年2019年博士招生人数达到了10万,专家估计今年博士招生人数会超过11万。不得不说,现在的高学历人才是越来越多,像我这样一个大学本科出来的就是菜狗一枚呀,不足为道。找工作都十分的困难呀,即使找到工作也是朝朝暮暮,没日没夜,还薪薄难以顾家呀。不得不说,现在的成年人压力真的不小呀。

而能物焉

1999-2019!20年!全国硕士、博士毕业生增长趋势分析

1999年到2019年,20年间,国内高等教育飞速发展,随着1999年本科生扩招,2003年研究生扩招以来,各高校纷纷建立分校,以接收逐年增加的生源。研究生招生主要由高校和科研院所两部分招生构成。比较1999年到2019年,20年硕士、博士两类高端人才的人数发展,可以看到硕士、博士人才数量的增长趋势。表1: 1999年~2019年全国硕士、博士毕业生人数统计表从统计表数据分析可知:1、高校硕士毕业生,1999年的4万人左右,2019年57万人左右,增长率约为1264.8%;2、科研院所硕士毕业生,1999年2346人,2019年6006人,增长率约为156%;3、高校博士毕业生,1999年8749人,2019年61317人,增长率约为600%;4、科研院所博士毕业生,1999年1571人,2019年1261人,增长率约为-19.7%。基本数据统计分析曲线如下图所示。高校硕士、博士毕业生数据曲线如下图所示。分析可知:1、高校博士毕业生人数从2009年开始,已经超过1999年硕士毕业生的人数;2、2019年高校硕士毕业生人数达57万,事实上已经超出1999年全国本科毕业生人数(统计数据显示为44万人左右);从数据上分析,现在的硕士毕业生数量相当于20年前的本科毕业生数量,博士生数量相当于20年前的硕士生数量;可以类比推测到就业市场: 1999年,本科生就业市场良好,那么2019年,至少硕士生才有较好的就业市场了。分析一下关于时间成本: 2019年,相比20年前,每个成人至少要多花费三年的时间,才能获得一个稍高的就业起点;按照这个方式推测,也许有一天,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性会超越高考。相对于高校,科研院所的硕士、博士毕业生增长相对平稳。科研院所的硕士、博士毕业生数据曲线如下图所示。分析可知:1、在峰值的2011年,全国科研院所的硕士生也不超过9000人,博士生不超过6000人;2、科研院所硕士、博士毕业生的增长从2005年到2013年八年间有一个相对较大增长,随后呈现平稳,博士毕业生甚至呈现下降趋势;从数据分析上推测,科研院所硕士、博士毕业生增长平稳应该包含如下几个因素:1、科研院所的硕士、博士很大程度上是科研院所未来的职员,毕业以后多会留在科研院所就职,不可能无限制扩张;2、科研院所的博士毕业生数量从2014年开始有一个较大的衰落,平均每年的博士生毕业人数不超过1600人,近几年更是在1200人左右徘徊,很大程度上与科研院所近年来更加严格的控制有关;毕竟,对科研院所而言,博士是要为院所研究出真正的科研成果的人,所以不能只是一个求职的头衔。

珊璞

超期博士大清退,博士生按时毕业有多难?

熬到博士,毛发稀疏。功亏一篑,直面清退。今年以来,多所“双一流”高校着手对部分博士生做出退学处理,在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成为清退的主要原因。研究学问,慢工出细活,能够按时毕业的博士生,其实还不到四成。“双一流”高校相继延长学制,博士四年制渐成主流。博生们且不要庆幸,末位淘汰规则的改变,并未放宽对培养质量的要求,随着过程淘汰规则的推行,不适合做学问的博士将早早被分流。清退1978年我国招收第一批仅18人的博士生,2019年招收博士生数突破10万人。随着博士生规模的扩大,博士生培养的重心,从重视体量向重视质量转变。在更高要求下,近年来我国博士生的延期毕业率持续上升,延期毕业逐渐成为常态化现象。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03年博士生延毕率约46.5%,在2012年突破60%后仍不断上升,到2018年已达到64%。65%的博士可能无法按期毕业,不是所有博士都理所当然能毕业,南京大学校长吕建在去年全国两会上曾撂下过这句话。延期毕业不是没期限,拖太久的只好清退。2019年研究生大清退,年底延边大学对136名研究生送达退学决定,其中就有博士生14名。今年以来,吉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多所“双一流”高校,着手对超期博士生正式做出退学处理。4月以来,吉林大学陆续有至少15个学院发布公告,对所属学院的超期博士生进行学籍清理,光管理学院名单上的失联博士生就有10名。7月,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发布通知,59名博士生超过最长学习年限。8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公示,对33名失联超期博士生作出退学处理。超期成为清退的主要原因,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若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学校可予退学处理。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楼世洲指出,清退工作背后没有硬性淘汰机制作为支撑,各高校在执行中标准不一,而最高修学年限是唯一的硬杠杆。放宽改革开放之初,社会建设急需人才,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为2-3年。随着博士生规模的扩大,质量要求提高,1986年底博士学制放宽至3年。如今高层次人才对博士生的培养要求更高,3年让博士生做出高水平科研成果,颇有些吃力。厦门大学《关于将我校博士生学制由三年延长为四年的说明》指出:我校博士生准时毕业率偏低,按时毕业率不到40%,学制改革势在必行。前不久,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对研究生的改革作出顶层设计。随后,中国传媒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全面拉开改革大幕。自2021级起,中国传媒大学将博士生基本学制由3年改为4年。目前,我国已有29所“双一流”高校实行4年博士学制,7所高校实行3-4年弹性学制,博士四年学制渐成主流。我国高校博士的培养周期,其实不算长。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博士修业年限中位数为5.8年。博士生延毕普遍,论文发表未达到毕业要求是重要原因。不少高校对博士生在校期间发表的SCI论文的数量和级别都有要求,且作为进入学位答辩程序前的必要条件。实际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相应学术水平者,即应授予博士学位。2019年,清华大学修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提出不再将博士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达到基本要求作为学位申请的硬性指标。分流放宽毕业年限,摒弃唯论文倾向,博士生培养的硬性指标模糊了,质量怎么保证?高校淘汰博士生,多因未在最长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业,而非在培养过程中不合格。博士生分流淘汰制度,早于本世纪初便引起我国高校重视。2019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重申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落实及早分流。3月13日,清华大学新规提出,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导师应及早提出分流建议。分流淘汰对导师提出要求,导师不能再当甩手掌柜。从严要求研究生,就要对研究生培养实行全方位全流程管理,重视过程管理和过程评价。中国传媒大学日前在改革中即明确,注重对导师爱岗敬业奉献度、所指导学生培养质量情况、代表性科研与创作成果情况等的考查,有奖有惩,建立多元立体的导师评价标准体系。9月2日,教育部公布对《关于规范管理防止高校研究生导师与学生关系异化的提案》 的答复,提出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分流有多种手段,清退只是其一,还包括降格培养等。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吴合文指出,目前研究生降格主要是硕博连读生不适合博士研究生培养,再回到硕士培养阶段。早在2017年,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联合印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就曾指出要畅通博士研究生向硕士层次的分流渠道,加大分流退出力度。美国高校即制定了严格的博士生分流淘汰制度,一项对伯克利大学的研究发现,尽管学生在前1-3年的流失率高达25%,但被“淘汰”的学生中大约72%获得了硕士学位。博士生在就学过程中分流,毕业后也有分流现象。清北近三年博士毕业继续从事科研事业的比例逐年减少,投身非学术职业的博士渐多。前不久,杭州市余杭区一张2018年招聘公示的截图突然火起来,列表中被录取的50名应届生,不乏清北博士。去年,深圳几所高中招聘教师,清北博士亦在其列,被称为“神仙打架”。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指出,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时代,我们需要打破一些陈旧的观念。多元的选择,恰恰是这个时代的标志。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其来不蜕

博士几年毕业,读一个博士真的要那么久吗?

2019年10月28日,小西和一个博士师妹恰好聊到博士毕业的话题。在翟天临学术不端事件后,师妹博士在读大学取消了之前存在的“免盲政策”。免盲是不同专业的博士生,发表学术小论文层次和质量达到学校要求后,自己导师可以推荐评审专家给研究生院,再安排博士学位论文送审给推荐的专家。免盲让博士生们非常心动的地方在于其有2个特色:一是专家是博士生自己导师推荐的,评审结果肯定会带有一定主观偏向,很少会遇到所谓的不同意答辩。专家基本都是导师的熟人才会推荐,甚至学生自己参加学术会议时也有过接触,能免盲肯定有几篇不错的小论文打底,给的评价/评分不会低。二是评审回复非常迅速。极端情况就是5-7天内完成论文评审、评审意见回复。而一篇博士学位论文正常走盲审渠道的话,通常需要提前3个月。比如说,2019年12月参加答辩的博士生,9月份就得将自己的论文送审出去,否则可能赶不上12月的答辩。师妹们这一届,学院(2个专业)招了21名博士生、4个直博生。之前再她们入学时,学校的博士学制还是3年。如今学校已将博士学制调整为4年,3年毕业得走破格渠道。4年学制的优点在于博士延期率高,学制延长后可以享受国家1500元/月的博士补贴,减轻博士生延期带来的巨大生活压力。读研、读博期间再和家里要生活费,相信很多研究生开不了这样的口。靠国家补贴、导师补助能解决生活肯定是最好的选择。在他们这届21人(不含直博生)中,大约有8人可以2020年6月毕业(3年博士毕业)。她自己感觉4年、4年半才能毕业,压力非常大,目前小论文已达学院和导师要求,但是成体系的博士学位论文还有很多实验未完成。提到“4年半”就是她比较担心是否能赶上论文送审,毕竟前文我也提到盲审需要不短的时间。而且,她是婚后读的博士,可能还遇到怀孕的问题。之前,我就有师姐读博期间怀孕生子,为了保胎,被迫延期一年多(5年半毕业)。聊到师妹的例子,就是想说其实博士毕业的年限比较集中在3-5年,看学校研究生院文件,最长可以7-8年。超过时限后未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就会被清退。每年都有看不到不少大学发布硕士生、博士生超期限被清退名单。其实,我想说在博士第5年还没有什么进入状态、混日子或导师指导有问题,基本上后面2-3年也很难出足够的成果和撰写一篇逻辑合理的学位论文毕业。当然,硕博连读、直博的学生相对来说,毕业的时限会短些。以硕博连读为例,研三直接转成博一,基本上硕士2年+博士3-4年(5-6年)毕业概率很高。相比普通招考、推免审核的博士生,能节约1年时间。直博的话,得看不同大学的具体要求。就我所知,部分高校明确要求直播生得5年内毕业,否则将无法授予博士学位。非常严格,这也是不是优秀推免生在面对是否直博时,比较犹豫的主因。之前,我曾发文聊过硕博连读、直博,和优点共存的缺点是毕业难、没有中间退出机制。有心做科研的同学,其实我还是很推荐硕博连读、直博的,做科研“逼一逼”自己很有用,潜力就是这么激发的。之前,我就有师兄硕博连读5年后,觉得不合适做科研,退学以本科学历求职找的工作。但是,目前中国科学院大学部分研究所可中途申请转为硕士参加答辩,授予硕士学位。高校在这方面受限于学信网的信息注册,不太乐意提供这样的选择。当然,博士毕业的学校、学院要求会稍低些。读博过程中,还有个比较关键的因素是导师。并非每个导师都要求高,得看性格和课题组氛围,博导中有乐意将自己博士生早日送毕业的,也有严格要求,不达标准不放人送审、答辩的。你身边熟悉的博士生是几年毕业的啊?有被清退的博士生吗?

赐之千金

截至10月31日,2019年北京地区高校已毕业博士14978名!

2019年12月25日,北京市教委发布《2019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10月31日,2019届北京地区高校(含科研院所)毕业生总数共234986人,其中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230988人。普通高校中,博士毕业生14978人,占6.48%。本文关注的对象就是这14978名博士。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官网上的2018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北京地区普通高校共计毕业17277名博士。2017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北京地区普通高校共计毕业16511名博士。2016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北京地区普通高校共计毕业15738名博士,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出2019年毕业的博士应该大于17277人。当前截至2019年10月31日,北京地区已经毕业14978名博士,因此在2019年1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之间应该还有3000多名博士毕业。报告显示,博士毕业生的男性人数多于女性,其中男生8881人,女生6097人,分别占比59.29%、40.71%。从生源分布来看,1115名博士系北京生源,13863名博士系京外生源。从学科分类来看,博士毕业生中,人数占比超过10%的学科为:理学(42.22%)、工学(22.64%)和医学(10.13%)。其中理学博士6323人,工学博士3391人,医学博士1518人。学术之路注意到,截至2019年10月31日,共计毕业法学博士721人,法学硕士6628人,法学学科本科8677人。这呈现出仅从法学学科而言,北京地区高校无疑属于研究生型大学,即研究生人数跟本科生平起平坐甚至在不少院校研究生人数多于本科生。同时,基于我们对法学考博的多年观察,京外高校想考取京内高校的博士还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只要有十分之一的京内高校法学研究生考博就可以满足京内高校的法学博士录取人数需求。报告显示博士毕业生就业率为97.73%。此处的就业率是指(深造人数+已就业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很显然对于博士来说不存在国内深造一说,那么只存在“已出国(境)”这种情形,包含出国(境)升学和出国(境)就业。因此此处的博士就业率是指(出国(境)升学+出国(境)就业+已就业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报告显示国内已就业博士13423人,占89.62%,已出国(境)1215人,占8.11%。,未就业340人,占2.27%。2019届博士毕业生分学科门类就业率情况见下表。除教育学、艺术学外,其他学科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据了解博士毕业生去高等教育单位(41.26%)就业的比例较高。报告还显示,2019届北京地区高校(含科研院所)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共有23931人。其中,从学历层次来看,专科毕业生2768人,本科毕业生11452人,硕士毕业生8893人,博士毕业生818人。博士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分布、博士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分布如下表所示。整体而言,一半以上的博士在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这是非常符合博士的定位的。以上就是对2019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博士部分的简单梳理与分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帆之曲

博士生几年毕业合适,有朋友三年未毕业想要放弃,你怎么看?

2019年9月2日,大学已经开学,小西也忙着给本科生上课。不过,收到一位博士生朋友的留言:小西老师,您好。我现在博士读了三年了,不让毕业,现在该放弃还是坚持熬下去呢?我有点小疑惑,不知道是什么学科啊?大部分高校、研究院所的博士培养中,学制已调整为4年。9月刚进入博三,科研小论文发表顺利,提前准备博士学位论文撰写,但是非说是"不让毕业",未免有点过于坑导师了吧。读三年就说导师不让毕业的,你让博五、博六的朋友心里怎么想啊。-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不少学校明确要求博士学位论文送审走教育部论文评审系统("盲审"),9月份的现在才提起这个事情,在我看来想要3年半提前答辩的可能性原本就不大。在很多学校,3年、3年半提前毕业的标准,得有"省优博"学位论文的水准。也许,有人说发几篇高水平的小论文,学位论文还是随便写写。真不是这么回事,会英文写作,并不意味着中文写作水平够高。甚至说,不少博士的学位论文第一稿拿给导师看,直接被认定"写的是什么东西"。除非是导师明确表示,你未达到课题组的"博士毕业要求",4年无法正常毕业,得延期半年、一年。我相信博士生导师招生时很谨慎,大部分都是学生主动沟通联系的导师。比如,导师入学前会和博士生、硕士生有沟通,谈及课题组的毕业要求。之前,有不少硕士反馈,自己想要主动读博,被导师建议不要读博,或者告知读博难度大、得脱层皮,建议慎重考虑。-读博压力-三年都已过去,这个时候选择放弃真的没有意义,四年毕业又不是没希望。之前,不少博士均是博一迷茫、博三想放弃。另外,部分人读博的目的无非是找份好工作,没几篇好文章,博士就算毕业也难以求职。也许,可以选择博士后阶段作为过渡,2年博后阶段出些成果,可是博士阶段成果不足,知名院校的师资博士后同样是挑挑拣拣的,并非只要求博士学位。而且,博后期间换了团队、课题,想要出几篇好文章,真心不比读博简单。-博士毕业-在我看来,进入博四,自己可以要将自己能整理的数据都整理成小论文,并非是为导师发之类的,而是增加自己求职的砝码,更有利于日后申报青年基金,顺利开启自己的科研路。一旦毕业后,博士期间的成果(数据)认定非常麻烦,是无法以工作单位为以单位发论文的,除非之前的导师同意。真不是说你测定了某些样品,数据就是归属你的。毕竟,实验方案、经费等是课题组承担的,并非是某个学生个人就能搞定全部的事情。另外,若是和导师间有矛盾,缺少沟通造成毕业不顺畅,就得自己寻找原因,争取和导师"破冰"。之前,不少延期的博士生有导师因素,也有不少是未达到学校、学院的标准。如上海某高校就有博士生诉讼学校不予授予学位,而导师已同意、组织了答辩。最后,小西想说有心读博,真的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课题开展、论文写作、毕业答辩等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都是不容易的,也并非是导师拦着你。而是,每个博士生都有经历这样的"磨砺"和"锻炼",毕业后才能独当一面。说说你认识的博士,都是几年毕业的呢?

芸芸众生

共6125名博士,北京大学2017-2019年授予博士学位名单统计分析

作为我国的知名学府,北京大学一直是全国学子向往的最高学府之一。很多学子高考时错失北大,就通过考研、考博圆梦北大,书写了人生的新篇章。我国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顺利博士毕业一直是无数考博人的梦想。当圆梦北大与取得博士学位这两个梦想想碰撞时那是怎样的感觉?本文即将揭秘2017年6月-2019年10月30日之间被北京大学授予博士学位的统计分析。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学位工作专栏下面的学位授予信息公开栏目公示了近年来北京大学的学位授予情况。经统计2017年6月-2019年10月30日之间,共计发布14次博士学位授予名单。分别为:北京大学校本部2019年10月批次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名单(20人,其中博士15人,硕士5人)、北京大学校本部2019年6月批次授予博士学位名单(1331人)、北京大学医学部2019年6月批次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名单(1285人,其中博士570人,硕士715人)、北京大学校本部2019年1月批次授予博士学位名单(182人)、北京大学医学部2019年1月批次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名单(71人,其中博士29人,硕士42人)、北京大学校本部2018年10月批次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名单(25人,其中博士17人,硕士8人)、北京大学校本部2018年7月批次授予博士学位名单(1262人)、北京大学医学部2018年7月批次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名单(1342人,其中博士615人,硕士727人)北京大学校本部2018年1月批次授予博士学位名单(144人)、北京大学医学部2018年1月批次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名单(55人)、北京大学医学部2017年11月批次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名单(45人)、北京大学校本部2017年11月批次授予博士学位名单(20人)、北京大学校本部2017年6月批次授予博士学位名单(1251人)、北京大学医学部2017年6月批次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名单(1382人,其中博士628人,硕士754人)等。经统计,上述14次学位授予名单共计授予6125人博士学位,含同等学力博士学位。下面是对这6125名博士授予学位名单的简单统计分析。1.这6125名博士生分别在2017年的6月、11月,2018年的1月、7月、10月,2019年的1月、6月、10月授予博士学位,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出北京大学每年有3次博士学位授予时间,相应的2017-2019年北京大学毕业的博士生应该多于6125人,毕竟本次统计的名单不含2017年1月授予的名单。我们也可以大致计算出北京大学2017、2018、2019年每年大致毕业2000多名博士。2.经统计,这6125名博士由校本部的4222名博士与医学部的1903名博士构成。前段时间我们对北京大学2017-2019年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参见:2017-2019年359名北大应届毕业生入职华为!从中我们知道北京大学2017年、2018年、2019年进入年度质量报告的博士人数分别为1213人,1241人,1352人,共计3805人。而上述3份报告的统计截止时间分别为2017年10月31日、2018年11月15日、2019年10月31日。这样我们再来对照一下上文博士学位的授予时间,发现2017年的53位博士应该没有纳入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范围。同时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分析不含留学生、港澳台学生及委培、在职毕业生,而公示的博士学位授予名单应该包含这些人。3.经统计,这6125名博士的学位分布为理学博士2737人、医学博士799人、临床医学博士703人、法学博士387人、文学博士317人、经济学博士242人、管理学博士200人、工学博士188人、口腔医学博士159人、哲学博士156人、历史学博士143人、艺术学博士36人、教育学博士23人、教育博士专业学位22人、工程博士专业学位13人。北京大学的理工科其实非常强的,不要认为北大只有文科。4.经统计,这6125名博士的学院分布与专业分布如下图所示。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历次博士授予名单的格式与包含的项目不完全一样,因此在统计时会存在一定的疏漏与不一致,基于真实的反映公示的数据,我们未进行修改,还望见谅。5.经统计,在过去的3年中有的博导培养的博士人数超级多,其中最多的一位博导培养了23名博士。培养博士人数多于8人的博导名单统计如下。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只是核对了部分博导的数据,不排除有重名的博导。6.经观察发现,这6125名博士的学号格式不太一样,同等学力博士的学号应该为以Z开头,这样我们统计出同等学力博士应该为108人。其他学号就有点复杂了,我们就不再猜测了。如果能够知道具体的学号构成,我们就可以知道他们所在的年级,再根据毕业时间推测出其是否在基本学制内毕业。以上就是2017年6月-2019年10月30日之间授予博士学位名单的统计分析。看到这些数据只有一个感受,北京大学最近几年毕业的博士人数真多啊!据悉最近2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每年招收的博士人数都超过3000人大关,10年内社会上也许会新增5万名清华北大的博士毕业生,大家赶快找工作吧,不然竞争压力真大啊!你们学校每年授予多少人博士学位?

汝自洒濯

国科大举行2019年毕业典礼:5605人获博士学位

据国科大新闻网消息,7月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2019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雁栖湖校区东区礼堂举办。2019年,国科大共有5605名学生获博士学位,5308名学生获硕士学位,309名本科生获得学士学位。李树深校长在毕业讲话时说,我们国家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再过30年,新中国将迎来百年华诞。他请毕业生们思考——未来30年,你的梦想追求,怎样融入时代发展的洪流?你的价值选择,怎样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李树深叮嘱同学们说,未来社会,“比学历更重要的是学习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创造力”,“比智力更重要的是定力”。他希望毕业生们保持对世界的热情、对探索的期待,勇于走出舒适区,挑战潜力极限,不做“差不多先生”;敢于打破常规、拒绝套路,不做“光想青年”,保持大胆试错的勇气。李树深讲话。中国科学院大学新闻网 图附校长讲话全文: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老师们,毕业生亲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大学2019年度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共同见证5605名博士生,5308名硕士生以及309名本科生获得学位。我谨代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向获得学位的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培养和陪伴你们成长的老师们、亲友们,表示最诚挚的敬意!今年,我们首次将学位授予仪式迁址到雁栖湖校区举行。因为,几年前,你们正是从这目及长城之处出发,开启人生进阶之旅;今天,你们学有所成,将从这里走向“家国天下”;未来,希望你们纵横四海,归来仍是少年。今天,是一段时光的结束。这段时光记载着你们的梦想、你们的坚持。你们见过凌晨一二三四点钟的北京,保福寺桥南、南沟泥河、玉泉路、怀北庄,不是简单的公交站名,是可以见证你们青春奋斗的坐标;你们穿越雪域高原、沟壑峡谷、瀚海大漠,只为了将珍惜物种、原始生态、未知新奇,带入科研领地、百姓视界。你们尝遍科研百味,体会着苦尽甘来的深意;你们勇闯科研无人区,展现着传奇的创新活力。正是因为你们和导师们的争分夺秒、全力以赴,体细胞克隆猴、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DNA纳米机器人、马约拉纳费米子等9项科研进展,荣登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中国科技十大进展两大“榜单”;在日前公布的2019年自然指数排名中,国科大位居中国内地高校第5位,全球高校第19位;在最新的ESI综合排名中,国科大位列国际第85位,保持内地高校第一。这是国科大的荣耀, 更是每个国科大同学、校友的荣耀。今天,让我们一起,为你们多年的努力不懈、倔强坚持,点赞!当然,科研不是你们生活的全部。你们也能品玩音乐、纵横球场,琴棋书画从未缺席。央视《诗词大会》、《加油向未来》,你们敢于挑战、成绩骄人。你们一不小心就成为了传说中的“斜杠青年”。作为师长,我很欣慰,也为你们自豪。愿你们一路开挂,保持阳光和激情、乐观和豁达,走向出彩人生。今天,也是一场约定的开始。“相约2049”,是母校和你们的郑重相约。今年,你们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有知识、有力量、有朝气、有活力;国科大已建校40年,正在向全球一流研究型大学迈进;今年,新中国即将迎来70华诞,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再过30年,也就是2049年,你们大约是我今天的年龄,国科大迈入了当下共和国的年龄,而新中国将迎来诞辰100周年。到那时,你们已然成为这个国家的中流砥柱,国科大也将跻身全球顶尖创新型大学之列,中国将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得以实现。一百年前,青年以救亡图存为己任,“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五四精神星火燎原,绵延至今。一百年间,数代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强国”的使命中砥砺前行。数学家吴文俊的梦想是,“让外国人跟着我们跑”;“中国巨型计算机之父”金怡濂的梦想是,“让中国高性能计算机的水平提高300多倍”;时代楷模王逸平的梦想是,“做出临床医生首选的新药”;80后研究员王立平的梦想是,“为海洋装备披上铠甲”;“龙芯之父”胡伟武的梦想是,“国产CPU产业化”……他们的梦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频共振、相伴而行。今天,我想请你们也来思考——未来30年,你的梦想追求,怎样融入时代发展的洪流?你的价值选择,怎样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你们即将走出“象牙塔”。作为校长、老师,也是你们的学长,我希望你们能在未来的人生路上,善于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感悟到的情怀,转化为提升本领的能力、服务社会的能力、永葆朝气的能力。请保持始终如一的学习力。当代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学习力,是让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知水平,跟上时代发展的根本保证。虽然你们已经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取得学位,但请记住,比学历重要的是学习力。请不要停下追求卓越的脚步,不要放松对自己的高标准和严要求。请保持对世界的热情、对探索的期待,勇于走出舒适区,挑战潜力极限,不做“差不多先生”。在日积月累中不断提升本领技能,用工匠精神雕琢事业和人生。请保持旺盛持久的创造力。科技迅猛发展,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创造力。创造来源于问题,来源于思考,更来源于实践。要敢于打破常规、拒绝套路,保持理性头脑,从固有思维中革新理念,不做“光想青年”,保持大胆试错的勇气。“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希望大家有机会多深入基层,走进贫困地区,贴近百姓民生,了解社会所需,用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向国家交卷、向人民汇报。请保持不被世俗裹挟的定力。定力源于坚定的信念和矢志不渝的目标。未来社会,比智力更重要的是定力。希望同学们走出校门,像《致加西亚的信》中的罗文一样,守诺、无私、忠诚、尽责。“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希望同学们在社会中,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摆脱冷气,远离“柠檬精”;不为虚浮所惑、不为名利所驱;不进谗言,不沾染暮气、市侩气,在百折不挠中历练“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气度。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谈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有决心为青年跑出一个好成绩,也期待现在的青年一代,将来跑出更好的成绩。”现在,这一棒,交到各位校友手中。国科大始终面向未来培养人才。今天,我们将你们输送给国家、交还给社会。未来的30年,你们将成为中国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科技领头雁、排头兵。你们将是真正的“强国一代”,你们更将成为母校的自豪。无论何时何地,国科大将永远以校友为荣。30年后,你会是什么样子?你是否成为了自己想象中的模样?是否遇见了“不可思议”的自己?你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出了怎样的贡献?30年后,国科大是怎样一派景象?中国又将是什么样子?放眼环球,她将处于怎样的地位?“长城脚下许一生星辰大海,雁栖湖畔忆三十春秋家国。”今日,母校与你们相约——30年后再相会!谢谢大家!

其圆五尺

2019年博士扩招成新趋势,中科院博士计划招生人数高达7000人!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高校招聘教师,大多要求是博士学历起步,稍微好点的高校是“三个985+海外留学/访谈”。除了高校之外,各地区也都出台对博士的好政策,不仅给房给车,安家费、引进费更是高达百万,总之待遇非常优厚。其实,这也从侧面反应了目前市场对博士这种优质资源的巨大需求量。——2017年1月,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就指出,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在学研究生总规模290万人,并将“适度扩大博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2018年2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从多方面为“双一流”高校建设指明方向。《意见》特别提出,要适度扩大博士研究生规模,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大力培养高精尖急缺人才。于是,清华大学首先开始大规模扩招博士生,其他一些知名高校也随之跟进。——根据2019年全国各大院校公布的博士研究生招生信息中所出示的招生人数统计,2019年全国各大院校博士招生人数大约在7.5人至8万人左右,比2018年招生人数略有上浮,个别院校缩减,但是下降的比例几乎可以乎略不计。当然这些数据还是根据各院校博士招生简章及招生专业目录中所公布的数据累加起来的,并不完全包括全国所有院校的博士生招生人数。有小部分院校的招生信息当中并未明确公布2019年的博士生招生计划及人数。不过2019年各院校招生人数统计约8万人左右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出入。另外,从历年博士招考信息当中可以统计出,全国各院校当中博士招生人数最多的几大院校依旧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大学、中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这类985、211院校招生人数最多。其中,中科院依旧以7000左右的考博招生计划占据全国博士招生人数首位,其下清华、北大、上交大都以2200左右的招生人数居于第二位,最后是其他各地的985、211大学的招生人数也大多在1000以上的招生人数。我们知道大学的科研实力评估包含很多指标,包括国家级人才、科研经费、国家级科研平台、国家级科研成果、学科实力等等。对于高校来说,这些都是一些硬指标。而有一个指标是科研实力的整体体现,那就是博士生招生人数。为了达到一系列的指标,不少高校开始扩招博士,甚至大规模的扩招。——面对院校如此大规模的扩招博士,你的看法如何?《博士生扩招,数量和质量当“比翼双飞”》: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急需方向,进行有针对性和有目的性地扩招,防止“撒胡椒面式”的普遍扩招。在博士生导师的遴选和博士生管理制度方面,也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实现数量增长和结构优化的双重目标。(新京报)国家这次扩大博士研究生规模,应该走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方向。一方面企业最清楚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另一方面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也不会胡乱选拔输送人才去进行深造,此外企业也能够为人才深造提供一定的财力支持。(金融智库网)很多博士生毕业已年近30,面临着工作、婚姻、育儿的巨大压力。应该允许部分优秀的本科毕业生直接进入博士生阶段的学习。当然这个范围不宜过分扩大。(西安工程大学校长高岭)博士学位的教育依然要走精英化的道路,不要在规模的发展上丧失博士学历的含金量。(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孙亮)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中国要在高精尖技术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就离不开大量的高技术人才,因此博士该不该扩招,其实不是问题,关键还在于如何保证培养质量。博士生扩招固然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如何进一步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仍是一个极其严肃的话题。对于这个话题,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