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内蒙古农业大学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分数线!媒人帮

内蒙古农业大学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分数线!

距离成绩查询的时间不到一周了,国家线预计是在3月15号的时候进行公布,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内蒙古农业大学20年考研的复试分数线,同学们可以作为参考!内蒙古农业大学官网公布,根据《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和内蒙古农业大学招生计划与生源情况,并经学校审定,部分专业在符合国家线的基础上进行自划线,有以下专业:学硕复试分数线(总分)专硕复试分数线(总分)“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复试分数线没有进行院校自划线的专业,同学们可以参考20年的国家线,看看自己的单科分数及总分是否过了国家线进而准备复试!

马赛人

内蒙古农业大学202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内蒙古农业大学由原内蒙古农牧学院和内蒙古林学院于1999年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以农林为主、以草原畜牧业为重点办学特色,具有农、工、理、经、管、文、法、艺等8个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农业部重点学科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一级学科2个,有自治区一流建设学科11个,自治区重点学科22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4个。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学校于2001年成为国家西部大开发“一省一校”重点支持建设的大学,于2012年成为国家林业局(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2013年进入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院校行列。学校现有在籍研究生4700余人,欢迎各位有志青年报考!一、招生规模及专业2021年我校拟招收硕士研究生约1567人,其中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生约619人(含推荐免试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约639人(含推荐免试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约309人。实际招收人数按教育部当年下达计划为准,可能有所增减。招生专业目录详见《内蒙古农业大学2021年攻读(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内蒙古农业大学2021年攻读(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和《内蒙古农业大学2021年攻读(非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二、学制及培养方式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需全脱产在校学习,基本学制为3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需全脱产在校学习,基本学制为2年,艺术硕士学制3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艺术硕士学制4年,培养方式为集中授课。三、报考条件及考试方式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需符合教育部《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函〔2020〕8号)文件要求,且符合我校各专业的具体要求。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3.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和我校特殊专业的基本要求;4. 其他报考条件要求:(1)2021年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一律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2021年“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只招收非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具体名额分配详见非全日制招生目录,实际招收人数按教育部当年下达计划为准;(2)报考公共管理、旅游管理硕士的考生须在大学本科毕业后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含三年);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含五年),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且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含两年);(3)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报到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4)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同等学力考生为国家承认学历的大学专科毕业生、毕业后在报考专业或相近专业工作两年及两年以上(到录取为硕士生的当年9月1日止,以下年限计算相同,不再列出)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专科毕业生要求:不允许跨专业报考;只招收英语考生;专科毕业生还须修读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课程;考生提交的上述材料应真实有效,如发现有弄虚作假,随时取消报考、录取、入学资格,直至追究相应法律责任;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报考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的同等学力考生可以不加试;(5)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6)在职人员考生所在单位必须是人事档案所在单位;(7)原则上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5. 报考其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教育部相关规定执行;6. 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为全国统考,思想政治理论、外语(英语一、英语二、日语)、数学(一、二、三)、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采用国家统一命题,其他课程均由我校命题。7.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现场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四、学费及奖助学金(一)学费全日制会计硕士学费为10000元/生/年,其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为8000元/生/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6000元/生/年(其中公共管理硕士、会计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学费为10000元/生/年)。(二)奖助学金为确保全日制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充分展示才能,学校将为全日制研究生提供多方位,全覆盖的奖助学金。全日制研究生除享受国家奖助政策外,还将享受学校提供的各种优惠奖助政策,主要包括: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自治区奖学金、自治区学业奖学金、学校学业奖学金、优秀生源奖学金、“三助”津贴、优秀研究生论文奖励等。五、联系方式及其他说明为方便与考生联系,考生在报名时必须填写联系电话(如联系电话有变动,请及时通知报考所在学院研招办)。考生在报名、考试、复试、录取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可咨询研招办和报考学院。考生在进行网上报名前请详细阅读我校对考生报考条件的具体要求,自审合格后再报名,否则,由此造成的不予录取等后果一概由考生本人负责。学校名称:内蒙古农业大学 单位代码:10129地 址: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学苑东街275号

此谓真人

内蒙古农业大学2020研究生招生扩招247人,理工类需要大量调剂!

近日,内蒙古农业大学发布了该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咨询公告,相关信息摘录如下:研究生招生计划方面:近日,教育部和自治区下达我校2020年研究生招生计划,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大幅增加。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1560人,同比去年增加247人,增幅18.81%,其中,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612人,同比去年增加92人,增幅17.69%;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639人,同比去年增加155人,增幅32.02%;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309人。研究生招生调剂方面:根据2020年国家线预测,我校农学、经济学、管理学类专业需要部分调剂,理工类专业需要大量调剂。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

鸟润

内蒙古农业大学女老师疑工作压力大自杀亡失踪8日河中发现遗体

内蒙古农业大学乔姓女老师上月24日深夜离家出走,只留下一张纸条,写着一串银行账号和密码,称自己工作压力大,已经没有生活的热情,不想给社会和家庭添麻烦。事件引来社会关注,至上周六(2日),有民众在玉泉区小黑河发现乔老师的遗体。媒体报道指,最先发现乔老师遗体的是一名晨运客,上周六早上7点多发现小黑河河中漂浮着一具遗体,随即报警求助。警方、消防及救援队到场将遗体打捞上岸。经家属确认,死者证实是失联多日的乔老师。蓝天救援队副队长鹏飞表示,上月28日得知乔老师离家出走后,曾出动12车22人,携带搜救装备,到达疑似走失位置搜索,4天内前后3次沿小黑河水域打捞,均没有结果。鹏飞对此表示十分遗憾,希望她的家人能够尽快走出悲痛。

闻韶

内农大失联女老师8天后在小黑河找到 遗憾的是……

来源:【北青网综合】最近一段时间,内蒙古农业大学女老师乔某某失联事件牵动了很多人的心。5月2日一早,乔老师失踪8天后其遗体在玉泉区小黑河被找到。 4月24日23时50分左右,乔老师离家出走,只留下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串银行密码,称自己工作压力大,已经没有了生活的热情,不想给社会和家庭添麻烦。乔老师失联的消息引来社会很多人的关注,大家纷纷发动身边朋友以及社交网站帮忙寻找。 据了解,最先发现乔老师遗体的是一名晨练的市民。5月2日7时许,该市民在晨练时发现小黑河河中漂浮着一具遗体,便急忙报了警。随后,警方、消防救援部门、蓝天救援队相继赶到现场,联合把遗体打捞上岸。经家属确认,死者确实是失联多日的乔老师。 当日参与救援的呼和浩特蓝天救援队副队长鹏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早上8时17分,蓝天救援队接到110报警平台电话,小黑河景观河发现一具女尸,需要蓝天救援队协助打捞。8时50分,蓝天救援队出动5车7人,携带装备到达救援现场,9时26分将溺水人员打捞上岸,经现场法医鉴定,溺水人员无生命体征,经现场警务部门人员和遇难者家属核对确认正是寻找多日的乔老师。“事实上,我们已经连续寻找了多日,4月28日得知乔老师离家出走的消息后,蓝天救援队就曾出动12车22人,携带水域以及陆地搜救装备,到达疑似走失位置进行搜索,4天之内前后3次沿着小黑河水域进行过打捞,均没有结果。没想到今天在小黑河被发现,真的是很遗憾。逝者已逝,希望她的家人能够尽快走出悲痛。”鹏飞说。 来源:北方新报

金沙镇

内蒙古农业大学“阿巴嘎专题设计研究”成果展顺利举办

12月14日,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级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阿巴嘎专题设计研究”田野调查和选题成果展在内蒙古农业大学举办。来自内蒙古农业大学、建筑设计行业协会、非遗传承人、草原地图传播中心、农业大学设计学科等各行业专家参加此次展览。展览伊始,内蒙古农业大学研究生院白东义副院长和内蒙古农业大学材料科学与艺术设计学院黄金田院长分别发表了讲话。他们介绍了本次展览的基本情况和新时期下的研究生教育及艺术硕士的培养理念。此次展览的作品是2020年8月内蒙古农业大学艺术硕士研究生及导师们赴阿巴嘎旗实地调研、资料搜集和行业调查的成果汇报。调研围绕阿巴嘎旗人文、历史、社会经济、非遗特色产品展开,调研成果以手册和展板形式呈现。手册中分析了地域文化特色,展板上则是对地域文化、非遗产品深入挖掘的体会和感悟的升华。展后,内蒙古农业大学与草原地图传播中心负责人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立足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围绕阿巴嘎旗人文、历史、社会经济、非遗特色产品展开战略合作,充分发挥草原文化的传播价值,共同推动阿巴嘎旗牧区现代化发展。文字编辑:刘奇锐责任编辑:徐瑞卿

炼金术

平实平易不平凡——缅怀导师郭和以教授

董常生 陈建新 李淑蓉我们的导师郭和以教授,他的大名是在40年前我们从大学教科书上看到的。他是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兽医学本科专业《兽医解剖学》统编教材的主编,这一学科的学术权威,能成为他的学生是我们人生的一大幸事。踏实人生,锲而不舍的追求郭先生是一位谦卑的人。那时的他已年逾古稀,满头银发,但步履矫健,声如洪钟,思路敏锐,精神矍铄。他同任何人谈话时永远是和颜悦色,平心静气。他总是静静地听着你把事说完,然后常常是一句“我的想法是……,您看合适吗?”我们同他相处,好像既是面对慈祥的师长,又有一种父爱如山的感觉,他永远带给我们温暖和信心。郭先生的信仰忠实而虔诚。他通过锲而不舍的追求,90岁高龄时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平生的夙愿,成为我党历史上入党时年龄最高的党员之一。郭先生学识渊博,业精于勤。我们的硕士论文从立题、开题论证、试验设计和试验操作、论文数据采集及验证、论文撰写和修改他都悉心指导甚至亲力亲为;每一个环节、每一条数据、每一个字词,他都认真审核甚至有些苛求。为了使我们的论文质量达到要求,他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增添了多少华发。他高尚的人格魅力、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平易近人的长者风范永远感召和激励着吾侪后学。作者董常生(右)与老师合影平常脚步,乐观向上的情懆郭先生生于1918年2月25日,2010年7月26日去世,享年93岁。由于历史的原因,解放后他曾头戴3顶政治“帽子”。他出身地主家庭,又是高级知识分子,“文革”中自然就成了被专政的对象。10余年巨大的政治压力和“劳动改造”并没有消磨掉他的理想和志气,他不仅奇迹般地战胜了常人难以克服的艰难困苦,还在繁重的劳作之余撰写了《内蒙古中药材栽培》一书,多次再版,行销全国。后来,当有人和他提起往事时,他总是微微一笑,岔开话题。记得在一次聊天中,我们谈到人生的价值时,他随口吟了两句:“人生劳作是与否,精神振振话春秋”。这虽然不能称之为诗,但却披露了先生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郭先生一生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他只是千百万普通知识分子中很平常的一位,就像一部庞大机器中一颗小小的螺丝钉,虽然微小却自有其存在的价值。郭先生的人生情操和生活态度时刻感染着我们,他留给后人的无形财富就是永远保持生命的勃勃生机、永不自满的治学态度和老当益壮的精气神。大家风范,博大宽广的胸怀1976年,“文革”的野火在中国大地燃烧了整整10年终于熄灭。第二年,重新出来工作的邓小平同志自告奋勇抓教育,在他的推动下,恢复了中断10年之久的高考。为适应高校教学的需要,农业部和教育部组织编写农林本科专业的全国统编教材,郭先生凭借他在动物解剖界的影响力被指定为全国兽医学本科教材《家畜解剖学》的主编 。当时,郭先生还在“牛棚”中接受“改造”。是内蒙古农牧学院的领导大胆地采取了“特殊办法”,从“牛棚”中将他接出来主持了教材的第一次编写会议。参加该教材编写的人员几乎囊括了解放后我国动物解剖学领域的顶尖人才。他们中间有安徽农业大学原校长沈和湘教授,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祝寿康先生,甘肃农业大学教授谢铮铭博士,中国农业大学林大诚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田九畴教授,东北农业大学张立教教授和华中农业大学林进凯教授。郭先生以主编的身份领导和主持了《家畜解剖学》教材编撰的第一次工作会议。十年“文革”,知识分子无用武之地,报国无门。在“文革”结束呈现出来的大好社会环境的激励下,广大教师经过多年的知识积淀、思想酝酿形成的工作激情,呈井喷式迸发。教材编写会议上,与会人员发言踊跃,各抒己见,学术交锋刀刀见骨,场面热烈而感人。面对此情此景,郭先生成竹在胸,集思广益,发扬他乐于倾听、善于沟通的优点,采用和风细雨的漫谈方式,以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和果断决策的工作方法驾驭了教材编写会议的全局,顺利安排和确定了编写大纲和任务分工,为教材的按时出版奠定了基础,这种民主自由的学术氛围在学界传为佳话。该教材出版后在我国兽医本科课堂教学使用了10多年,后来在郭先生的主持下修订了两次并多次印刷,成为大学兽医学本科专业教材的经典之作,也是我国基层临床兽医和畜牧兽医科研工作者的重要参考书。默默耕耘,潜心笃志的探索郭先生从教40余载,曾在西北农业大学任教,1953年响应党的支边号召到内蒙古农牧学院工作。他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祖国边疆的教育事业,把全部心血和汗水洒在了船骥之托于他的草原和沃土上。解剖学是一门研究动物形态学的课程,抽象而又枯燥。如何讲授好这门大学必修课是从事该课程教学人员不断探索的研究课题。内蒙古农牧学院解剖教研室为解决这一问题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子。在郭先生的倡导和影响下,老师们巧妙地利用北方气候相对干燥的自然环境条件,经过无数次的试验,研制出了动物干制标本制作方法,并根据教学的要求,成系统地制作出了能满足畜牧兽医学教学的全套标本。他们所制作的标本在规模、系统性和工艺水平上堪称当时国内一流。吉林大学杨维泰教授评价说: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动物干制标本教学模型制作技艺精湛,世界一流。张玉龙(河南农业大学教授)经常在各种场合赞许:郭先生领导教师们制作了如此规模的动物标本,仅仅是福尔马林的熏蒸味一般人都会受不了,我们都很佩服,不简单呐!1984年,自治区政府授予郭先生领导的课题组内蒙古科技进步一等奖,以表彰他们为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身体力行,呕心沥血的恩师郭先生躬耕杏坛四十余载,桃李满天下。我们初次谋面,先生已是年过古稀之人。当我们第一次站在他的面前时,感觉他身材魁梧,神采奕奕,西装革履,和蔼可亲而彬彬有礼。这是他重返教坛后第一次带研究生,陈建新(后为内蒙古自治区著名兽医师,企业家)、李淑蓉(后为解放军第3军医大学教授,博士)和董常生3人是郭先生的开门弟子。就读研究生的3年,我们没有让郭老先生少操心。从入学开始,我们除从晚上11点半到第2天早晨7点钟起床的休息时间外,其他时间基本都在实验室或教室度过。特别从二年级开始,实验室成了我们“坚守的阵地”,吃饭、做实验、娱乐和闲谈都在实验室,以后郭先生陆续招的师弟师妹们也学着我们这样作息。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探讨实验体会,一起制定“攻守同盟”。郭先生也和我们一起作息,师生关系越来越密切。同学们都积极向上,实验创新成为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但是,郭先生几年如一日地这样“盯着”我们,实在是太辛苦了,再说我们也想“自由”一点啊!在这一点上,郭先生是“吝啬”的,他把时间看得比金子还要珍贵。郭以和教授(左五)与他的学生们在一起郭先生历来做事认真,循规蹈矩。记得第二学期开始上专业课,郭先生给我们3人讲第一节课,师弟师妹们坐在离我们较远的座位上旁听。郭先生穿戴整洁,上课时间一到点便很严肃的站在了讲台上说:“现在开始上课。”我们仨坐在座位上准备听他讲课。没想到他却说:“你们得按规矩来。我说‘现在开始上课’,你们得站起来齐声说‘老师好’!”于是我们这些研究生又当了一回“小学生”。后来,有几位淘气的师弟师妹们私下里学着郭先生的语调让在场的人“起立”“坐下”,并有所发挥,逗得大家捧腹大笑。郭先生治学严谨,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我们在做一项预实验时曾和郭先生发生过一次冲突,这件事使我们终生难忘。记得我们的预实验连续做了3次都不理想,并且找不到原因。我们苦思冥想了几天,突然想到可能是追踪神经的药物剂量不够,便向郭先生汇报并提出把剂量增加一倍的建议。郭先生认为该药物价格非常昂贵,没有把握推断实验会成功,因此没有同意我们的建议。但是我们成功心切,就在实验时自作主张增加了关键药物的剂量。实验结果3天以后才能显示,第2天我们向郭先生作了汇报。郭先生仔细听着,足足3分钟不说话,我们觉得那一刻时间过的特别慢。突然,他一改平时儒雅之风,对我们大发雷霆,狠狠地批评了我们先斩后奏的做法,说如果带到以后的工作中,危害很大,必须引起警惕,下不为例。后来虽然实验成功了,但郭老师没有表现出喜悦之情,因为他更重视的是“人”的培养。在他看来,培养良好的思想品格比实验成功更重要。先生的严格要求和谆谆教诲是没有夹杂任何私心的。从此,我们对那两句格言“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和“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有了更深的体会。郭先生在平淡的岁月、平实的工作和平易待人的点滴琐事中成就了自己的不平凡,从而在我的心目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郭先生,我们将永远铭记您于心间!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均由作者提供编辑:岳靓审核:管晶晶

地藏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言传身教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03:29内蒙古农业大学在为内蒙古等八省区培养了大量草原畜牧业相关领域的少数民族高级专业人才的同时,又把中华族共同体意识点点滴滴厚植在科技创新中、学术交流中、教书育人中,言传身教,影响着一代代青年学子。在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的这个实验室里,正在开展四个项目的科研实验,其中两项是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一项是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还有一项自治区重大科技项目。西北粮食主产区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实验,是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项目已经开展两年多,即将收尾。00:15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红梅:“像我们共同合作的西部面源污染的项目,项目合作过程中,各民族专家互相之间团结 合作,完成了我们项目,这也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很好表现。”红梅是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也是“草原英才”工程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带头人,她的团队主要从事草原土壤利用与保护、土壤生态、盐碱地改良和面源污染防治等方向的研究工作。红梅主编了《土壤实习与野外调查》、参与编撰了《土壤学》和《内蒙古百科全书》等教材,培养了50多名硕士研究生,发表70多篇论文。红梅告诉记者,自己能取得这些成绩,得益于从小接受的蒙古语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双语教育。00:25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红梅:“掌握双语,大大提高了读书的质量和速度,同时也提高了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我们研究的前沿领域的新的论点,我们把学的知识带到课堂,给学生传输,让学生也很快接受新的知识。”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68岁的呼和巴特尔教授正带领他的研究生团队开展《诊断布鲁氏病毒的方法》的研究。布鲁氏病毒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呼和巴特尔研究这项课题已经20年了,取得过4项国家发明专利。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教授呼和巴特尔:“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做两件事,一个是做这个诊断试剂,提高自己的诊断水平,(另一个是)把我们的年轻的一代培养成热爱祖国,为国家去奉献(的人才)。”呼和巴特尔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任职。他一边研究自己的课题,一边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分享给各地各民族的学生。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学生王鹏宇:“老师的言传身教深深地感染了我,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当所有人团结起来,当大家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时候,我们就有了共同的目标,再去实现我们的科研目标,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就有动力,有了力量。”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教授呼和巴特尔:“把我们这些个各民族的年轻的一代教育好、培养好,如果孩子们都是一个优秀的我们国家的建设者,我们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编辑:冯静审核:马东来源:腾格里新闻推荐阅读

老板杀

内蒙古农业大学2020考研复试分数线公布

由于疫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再加上2020研究生扩招达18.9万人,2020考研国家线发布姗姗来迟,比2019年公布推迟将近一个月,且罕见的先于34所自划线院校前公布。2020考研国家线发布后,34所自划线院校密集公布分数线,两天时间里除武汉大学(分数线已于4月22日发布)和华中科技大学(分数线已于4月23日发布)外的32所自划线高校全部公布校线;另外一些非自划线院校也公布了20考研复试线,内蒙古农业大学于5月8日发布了2020考研复试分数线,那么内蒙古农业大学2020年的复试分数线有什么变化呢?文都考研小编第一时间为大家整理了相关信息,大家一下来看看详情吧。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以及国内疫情防控部署,我校复试工作预计于5月中下旬分批进行,具体复试方案经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批准后公布实施,请考生关注研究生院和学院的相关通知。现将复试分数线及相关准备工作通知如下:一、复试分数线根据《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国家线)和我校招生计划与生源情况,并经学校审定,部分专业在符合国家线的基础上进行自划线,复试分数线如下:

霹雳情

言传身教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03:29内蒙古农业大学在为内蒙古等八省区培养了大量草原畜牧业相关领域的少数民族高级专业人才的同时,又把中华族共同体意识点点滴滴厚植在科技创新中、学术交流中、教书育人中,言传身教,影响着一代代青年学子。在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的这个实验室里,正在开展四个项目的科研实验,其中两项是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一项是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还有一项自治区重大科技项目。西北粮食主产区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实验,是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项目已经开展两年多,即将收尾。00:15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红梅:“像我们共同合作的西部面源污染的项目,项目合作过程中,各民族专家互相之间团结 合作,完成了我们项目,这也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很好表现。”红梅是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也是“草原英才”工程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带头人,她的团队主要从事草原土壤利用与保护、土壤生态、盐碱地改良和面源污染防治等方向的研究工作。红梅主编了《土壤实习与野外调查》、参与编撰了《土壤学》和《内蒙古百科全书》等教材,培养了50多名硕士研究生,发表70多篇论文。红梅告诉记者,自己能取得这些成绩,得益于从小接受的蒙古语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双语教育。00:25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红梅:“掌握双语,大大提高了读书的质量和速度,同时也提高了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我们研究的前沿领域的新的论点,我们把学的知识带到课堂,给学生传输,让学生也很快接受新的知识。”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68岁的呼和巴特尔教授正带领他的研究生团队开展《诊断布鲁氏病毒的方法》的研究。布鲁氏病毒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呼和巴特尔研究这项课题已经20年了,取得过4项国家发明专利。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教授呼和巴特尔:“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做两件事,一个是做这个诊断试剂,提高自己的诊断水平,(另一个是)把我们的年轻的一代培养成热爱祖国,为国家去奉献(的人才)。”呼和巴特尔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任职。他一边研究自己的课题,一边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分享给各地各民族的学生。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学生王鹏宇:“老师的言传身教深深地感染了我,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当所有人团结起来,当大家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时候,我们就有了共同的目标,再去实现我们的科研目标,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就有动力,有了力量。”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教授呼和巴特尔:“把我们这些个各民族的年轻的一代教育好、培养好,如果孩子们都是一个优秀的我们国家的建设者,我们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来源:腾格里新闻编辑:王文艳校对:杨彩霞一读:张臻编委:阿拉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