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南邮研究生实验室死亡:学校承认导师辱骂学生 安排私人公司业务棒球棍

南邮研究生实验室死亡:学校承认导师辱骂学生 安排私人公司业务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庄滨滨 南京报道去年12月26日凌晨,南京邮电大学材料学院实验楼发生火灾,很多学生都不知道,火灾中,2017级研三学生谭某丧生。这一切,直到前两天,其母亲在学校校史楼楼顶哭喊,“还我儿子”……才被更多人知晓。随即,有死者同学爆料,谭某生前曾长期遭受其导师张某梅谩骂侮辱,并被威胁不能毕业,导致重度抑郁,最终选择自杀。1月5日晚,南京邮电大学官微发布通报,学校已经成立专门工作组,对调查过程中反映出的该同学导师张某的相关问题,2020年1月1日,学校已依据相关规定,取消张某研究生导师资格,并根据学生意愿将张某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全部转由其他导师指导,后续调查处理正在进行中。记者调查了解到,谭某导师存在开公司,让学生送货的行为。此外,南邮宣传部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事情正在调查当中,死亡学生的导师张某确实有安排学生参与自己的私人公司业务,并有辱骂学生的行为。导师开公司 经常让学生帮忙送货事发后,多名谭某同学在社交媒体披露,谭某三年来长期被导师张某梅谩骂压榨、人格侮辱,导致重度抑郁。事发当天下午,其导师不给改文章,并逼迫学生在承诺书签字延期毕业,甚至让学生赔偿氮气实验费用,最终该研究生在实验室选择自杀。记者通过微博私信联系了几名南邮学生,谈及谭某导师,均表示,张某梅批评学生很厉害,有时候隔着实验室都能听到骂学生的声音,同时存在让学生赔偿实验用品费用的情况。记者查询南邮官网了解到,张某梅系南邮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半导体光电子器件与器件物理的研究工作,主持承担过教育部、科技部,以及参与多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月6日上午,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来到南邮材料学院实验楼,发生火灾的六楼已经封锁。1-5楼的各实验室实验已经停止,学生们基本都在清点实验室内的易燃易爆品、化学品清单,有几名学生在补充4楼及6楼的安全警示牌。“出事以后,我们的实验都停了,目前处于排查安全隐患阶段。”一名研究生告诉记者。在四楼一间实验室里,一名与谭某同一导师的同学告诉记者,谭某出事后,导师张某梅告诉所带的学生,他们全部转到其他导师处,目前实验处于停止状态。对于谭某和导师,该同学并不愿意讲太多。记者在二楼一处材料物理专业师资栏里,看到了张某梅的照片。一名同学告诉记者,张某梅开有公司,经常让学生帮忙送货。据天眼查显示,张某梅目前是南京瑞达鑫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其担任股东的长春市瑞裕化学材料有限公司目前处于注销状态。家人已将谭某生活物品搬走 学校称导师确实存在辱骂行为随后,记者来到材料学院研究生宿舍兰苑,据宿管阿姨介绍,前一阵,谭某家人已经将宿舍生活物品搬走,宿舍内其他室友也已经搬离该寝室。“前一阵,有一个阿姨曾在宿舍下哭,我们也不知道具体情况。”一名材料学院本科同学告诉记者。1月6日,南邮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目前事情正在调查当中,死亡学生的导师张某确实有安排学生参与自己的私人公司业务,并有辱骂学生的行为。据该负责人了解,事发前,导师张某因为做实验的事情,批评了3位学生,其中一名便是死亡的学生。“这件事我们校方肯定要继续深入调查,不能就这样就结束了。目前死者的后事已经基本料理好了。”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谭某母亲表示今天儿子就要火化了,家人心情很悲痛,所以暂时不愿意谈及儿子的事。

华尔街

南京邮电大学在读研究生实验室意外死亡事件、网友们嘘声一片

这名导师做了些什么? 压不住了才开始发通告?学生作弊被抓立刻全校通报批评,张贴告示在各个教学楼门口,而学生死亡事件却想息事宁人,欺上瞒下?令广大学生心寒吧!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本文无关我们知道这件事情对学校的荣誉有所影响,理解学校不想把事情闹大,但是我们觉得校方应该给受害者以及受害者的家属一个真相,一个他们满意的处理结果。如果学校的处理很好,家长也不会到学校去闹吧,所以希望学校承担起责任,处理好应该处理的人。受害者安息。仅仅是取消研究生导师资格?意思是还能继续教书吗 是还能继续当讲师教学生?读研、读博选导师真的很重要,垃圾导师会毁了学生的一生,一点都不严重!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本文无关南京邮电大学,材料学院2017级一名硕士研究生发生意外死亡,学校今日发表情况说明,表示该学生导师张某已被取消研究生导师资格,后续调查处理正在逬行中贵校的张宏梅老师真厉害!这能叫意外吗?自己点燃了实验室的易燃易爆物,在柜子后面发现了烧焦的尸体……太惨……国家制定的高校教师管理制度很不完善,认为高学历的人就有好人品,但是只要是人就会有阴暗面,用制度管人好过相信人性。我们所害怕遇到的导师,其实就是这样的,有的导师为了自己的利益,准确说是自己无边的野心,不惜牺牲学生应该得到保障的利益,甚至于谈不上什么情分可言,这我想就是高校诸多惨剧的原因。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本文无关熬了这么多年熬到研三,马上就能看到希望的时候出了这样的事情,如果是意外只能替他惋惜,但是如果真是因为什么导师的原因,还请学校不要姑息,助纣为虐只会更加败坏学校风气!坐等调查结果,给学生家长、同学们一个合理的解释!

入水不濡

南邮一研究生疑遭导师谩骂压榨自杀,学校通报暴露实情

1月5日下午,南京邮电大学官方微博发布通报称:2019年12月26日凌晨,该校材料学院2017级一硕士研究生意外身亡。学校目前已经成立专门工作组,配合做好事件调查以及家属安抚工作。同时表示:针对调查过程中反应出的该研究生导师张某的相关问题,南京邮电大学已经与2020年1月1日,根据学校相关管理规定,取消了张某的研究生导师资格。从校方给出的通报中,我们可以发现事情发生于2019年12月26日凌晨,但是官方通报事件为2020年1月5日。据该校学生爆料:“校方的消息封锁做得很好,如果不是死者母亲在该校圆顶楼大声哭诉,估计许多本校学生都不知道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另一方面,从校方的处理措施来看,改导师的行径肯定是属实的。事情经过:南邮材料院19.12.25凌晨三点六楼实验室发生火灾,第二天发现烧焦尸体。他的母亲坐在教学楼顶哭喊,让学校给说法,但被压下去了。据相关组织透露,起因是研三学生不堪导师张红梅三年长期以来谩骂压榨,人格侮辱,事发当天下午尤为凌厉,不让看六级,不给改文章,逼迫学生在承诺书签字延期毕业,甚至要求学生赔偿3200元的氮气实验费用,帮自己打黑工(张红梅在自己实验室私自屯放大量易燃溶剂,压榨学生给自己公司运送溶剂给客户),重度抑郁三年,最终不堪重负,在实验室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最后:没有考上研究生,失去的仅仅只是一纸文凭(而已);碰上了无良导师,付出的可能是生命。选择读研没有错,但是一定要选一个好的导师。(划重点)报一个导师之前,最好的是向目标导师的在读学生打听清楚,其次是向同学院的在读学生打听清楚。能发生这种事情的导师,几乎都是学生被逼到绝境了。而且不可能是第一次这样对待学生,恶劣行径一般会在学院有所流传。

伊尹

南邮研究生自焚身亡,同学爆料:死者曾因导师压榨,患深度抑郁

据海报新闻1月6日消息,南邮研究生自杀事件有了最新进展。1月5日晚,南京邮电大学官方微博发布通报称,学校已经成立专门工作组,对调查过程中反映出的该同学导师张某的相关问题进行处理,2020年1月1日,学校依据相关规定,取消张某研究生导师资格,并根据学生意愿将张某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全部转由其他导师指导,后续调查处理正在进行中。事情发生在2019年12月26日凌晨, 2017级研三学生谭某在南京邮电大学材料学院实验楼一实验室内自焚身亡。事情发生后,其母亲在学校校史楼楼顶哭喊“还我儿子”,此事才被更多人知晓。随即,有死者同学爆料,谭某生前曾长期遭受其导师张某谩骂侮辱,并被威胁不能毕业,导致重度抑郁,最终选择自杀。关于网传的“谭某导师开公司,常让学生送货”的消息,南邮宣传部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事情正在调查当中,死亡学生的导师张某确实有安排学生参与自己的私人公司业务,并有辱骂学生的行为。事发后,多名谭某的同学在社交媒体披露,谭某三年来长期被导师张某谩骂压榨、人格侮辱,导致重度抑郁。事发当天下午,其导师不给改文章,并逼迫他在承诺书签字延期毕业,甚至让学生赔偿氮气实验费用,最终该研究生在实验室选择自杀。此外,据了解,事发前导师张某因为做实验的事情,批评了3位学生,其中一名就是死亡的谭某。南邮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件事我们校方肯定要继续深入调查,不能就这样结束了。目前死者的后事已经基本料理好了。”来源:海报新闻

毕足而止

南邮一研究生不堪忍受导师压榨“意外死亡”,类似的悲剧何时休?

1月5日,南京邮电大学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关于该校材料学院2017级一硕士研究生意外死亡事件的情况通报。通报称,学校已经成立了专门工作组,并已取消了该学生研究生导师张某的导师资格。 此消息一出,即引起舆论哗然。据悉,该学生为南京邮电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三学生,从透漏出来的信息来看,该学生读研3年以来,不堪导师张某长期的谩骂压榨,人格侮辱,“不让看六级,不给改文章,逼迫学生在承诺书签字延期毕业,让学生帮其打黑工。”导致该学生重度抑郁3年,尤其是事发当天下午矛盾激化到了顶点,最终不堪重负,在实验室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样类似的新闻,似乎这几年已经听过好几起了。但是,每次听到的时候,却依然让我们毛骨悚然。相信不少人一定还记得,几年前武汉理工大学一在读研究生陶某在校内坠楼身亡的事件。尤其是他姐姐在微博里说到的弟弟在选择结束生命前对妈妈说的最后一句话:“妈妈,我受不了了,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摆脱王攀老师”!因为导师长期的精神虐待,将陶某当成自己私人的工具,甚至让陶某称呼其为“爸爸”。最终陶某因不堪精神压力,而选择了用如此极端的方式 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还有,同济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陆某因“常年被其导师压榨,365日无休”,最终因不堪身心重负,选择用跳楼这种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每一次事件发生后,我们都禁不住要扼腕叹息。毕竟那是一个个如此鲜活,经历了多年的寒窗苦读,甚至在外人眼里是别人艳羡的“别人家的孩子”,但是,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戛然而止了,怎能不令人悲痛,悲痛之余,怎不令人深思?!我们的研究生导师制度到底在哪些方面出了问题?我们相信,大多数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都是正常的,甚至是亲密的。但是,一些问题也是不容回避的。在研究生领域有一个颇让人玩味的称呼--“老板”,那是学生对导师的称呼。其实,这背后,也反应了我国目前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我国目前的研究生教育采取的是“导师负责制”。目前,研究生普遍要参与导师申请的项目。一些导师会给学生少量的劳务费,还有一部分导师“以师徒之名,行剥削之实”,把学生当成免费的劳动力使用。另外,“导师负责制”由于缺乏明确的权责边界,导致在某种程度上导师拥有着对学生“生杀予夺”的权利。甚至研究生能不能顺利毕业,都掌握在导师的手上。另外,还有一些研究方向相对比较窄的学科,导师就更是直接关系到自己将来的继续深造或者就业。由于导师的权力过大,并且缺乏明确的权责关系的界定,导致不少导师滥用权力,把学生当成了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也频频发生,而处于绝对弱势地位的学生,要么忍辱负重,委曲求全,要么就自毁前程甚至人生。一些悲剧也是在此情况下发生了。因此,研究生导师制度或许在某些方面到了亟待完善的状态了。如何从制度设计上明确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权责边界?学生的弱势地位如何能得以改观?也许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据悉,在香港大学,研究生每半年要在网上直接向研究生院提交一份报告,包括与导师交流的频率,交流的方式,研究的进度,学校提供的支持是否足够,希望学校有哪些改善,对于导师有没有什么看法,需不需要转导师,能不能按期毕业等等。 同样,导师也需要填一份类似的报告给研究生院。如果差别过大,或者学生不满导师等情况,研究生院将直接介入。这些事件中,如果学生能够与校方有顺畅的沟通渠道,如果校方对导师有足够的监督和制约,如果我们能从制度设计上再多一些思考,那么悲剧或可避免。愿年轻的生命安息,愿悲剧不再发生!

信行

李蓬国:南邮研究生“意外身亡”?侮辱智商!

文|李蓬国近日,南京邮电大学一名在校学生意外死亡,引起舆论关注。1月10日,“@南京邮电大学”官方微博发布对该研究生导师的处理情况通报:学校调查组根据相关程序,对张宏梅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经查,张宏梅身为高校教师,师德失范,情节严重,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经学校研究决定,依程序撤销其专业技术职务;上报上级部门批准撤销其教师资格;解除与其人事聘用关系。学校将认真履行师德师风建设管理责任,严格规范教师履职履责行为,筑牢师德师风防线,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学校对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坚持零容忍,一经查实,严肃处理。(1月11日江苏新闻)南邮研究生自杀事件,居然被大多数媒体报道为“意外身亡”,分明是对死者和广大网友智商的侮辱。涉事高校作为这种谬论的始作俑者,更是冷血到令人震惊。2020年1月5日,南邮通报称,“2019年12月26日晨,学校发现材料学院2017年一研究生意外死亡。”已经开始了睁眼说瞎话。而根据红星新闻、中国新闻周刊等诸多媒体的报道,该研究生根本不是“意外身亡”,而是由于无法忍受导师的辱骂而选择在实验室放火自杀。据南邮材料学院硕士研究生王栋回忆,12月25日下午,谭某的导师张宏梅曾在教研室当着师弟师妹的面训斥、辱骂谭某。谭某在吃完晚饭后回到寝室,并从寝室拿了打火机出门。到了晚上8点多,材料学院学科楼的监控录像记录下了谭某从进入六楼实验室取出两瓶易燃溶剂,再进入到超净间里张宏梅私自存放公司溶剂的储藏室的过程。起火事件应该发生在凌晨三点多。王栋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有一次,张宏梅在学院六层实验室骂人,他在一层路过时都听到了。张宏梅的学生还曾向王栋抱怨称,导师每次开课题组会,从傍晚五六点开始,能一直开到凌晨一两点,且超过一半甚至是80%的时间都在训斥学生。南邮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回应红星新闻称,死亡学生的导师张某确实有安排学生参与自己的私人公司业务,并有辱骂学生的行为。这个霸道导师经常辱骂学生,研究生谭某不堪其辱选择在学校的实验室兼导师公司的仓库放火自杀,且有监控视频为证,而涉事高校却通报称他是“意外身亡”,真够不要脸的。有什么样的学校就有什么样的导师,从这个角度看,发生这样的悲剧,也是没有什么“意外”的了。王栋称,张宏梅在学院超净间实验室存放自己公司溶剂这件事,学院里不少老师、同学都知道。张宏梅甚至还要求自己的研究生到学院其他实验室推销自己公司的溶剂,王栋称自己就遇到过。除了将学校实验室作为自己公司的仓库外,张宏梅还给自己的研究生摊派了进货、分装溶剂、送货、售后、记账的任务,男生负责进货、送货,女生则负责记账,让学生充当自己的公司的“员工”。此前,张宏梅的学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张的公司“没有正式员工,所有的劳动力都是我们”。长期以来,张宏梅公然把学校实验室作为自己公司的仓库,让学生充当免费劳动力,学校不可能不知情,难道学校领导不需要承担责任呢?岂能等到出事了才来批评导师“师德失范”,然后就把校领导的监管责任撇清了?通报称,“张宏梅身为高校教师,师德失范,情节严重,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可是,张宏梅究竟是如何“师德失范、情节严重”的,又是如何导致该研究生自杀的,完全没有交代,这样的通报毫无诚意可言,开除该导师也远远体现不了“零容忍”的态度。此事绝不仅仅是“师德”问题,该导师是导致学生自杀的重要原因,她有可能要为此负上刑事责任,学校何不请公安机关介入调查?最起码,该导师涉嫌非法用工,触犯了法律,为何不向主动举报?既然学校不可能不知道该导师长期把学校实验室作为自己公司的仓库,不可能不知道其长期辱骂学生,不可能不知道其把学生当作免费劳动力,也不可能不知道谭某是自杀身亡,却通报称他是“意外身亡”,仅仅把涉案导师的行为定义为“师德”问题,而且撇清了学校的监管责任,这难道不是对死者的二次侮辱吗?我们知道,高校导师制存在严重弊端,导师对学生能否顺利毕业掌握着生杀予夺的绝对权力,学生沦为导师的“仆人”、免费劳动力,是不可避免的。导师性侵学生或者导致学生自杀,也早已不是新闻。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如果再不采取有效办法限制导师权力,那么,同类悲剧还将不断发生。就南邮研究生自杀事件而言,涉事学校睁眼说瞎话的态度,更加令人心寒。(文/李蓬国)

平待

“南邮研究生自杀”被隐瞒半月,如今爆出引起公愤!

研究生自杀后,其母亲高喊:我的孩子呢?01.这几天,有一则没溅起几点水花的新闻:2019年12月26日凌晨,南京邮电大学仙林校区教学5号楼六层实验室发生火灾。2020年,南京邮电大学官方微博通报:2019年12月26日晨,学校发现材料学院2017级一硕士研究生意外死亡。葩叔很想知道,如果不是死者妈妈爬上楼顶,南邮能把自己学校“非正常死亡”了一名研究生的消息控制多久。去年圣诞节发生的事情,结果到了1月5号才发通告。官方通报写得不详细,但也能大概看出两个信息:去年12月26日,南邮一名研究生在学校意外死亡了。这名研究生的意外死亡,和他的研究生导师张某有关系。但根据新京报从其他学生那里得来的爆料,所谓的“意外死亡”,很可能是放火自杀。所谓的和老师有关,很大可能是被老师侮辱到想不开了。聊天记录显示,死者谭某被导师张某谩骂压榨、人格侮辱、不让考六级、不给改论文,还被要求签承诺书延期毕业,因而选择结束生命。材料学院六楼的通道目前已封闭看到相关报道时,葩叔心中一凛,不是为这个事件本身,而是为早已对这些事习以为常的“我们”。02.近些年因为和导师矛盾自杀的研究生、博士生越来越多,其中不少我们都说过,也写过。针对这些自杀的学生,有些长辈、老师说现在的学生心理素质太差,受不了压力,说要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建设。加强学生心理素质,这当然要做,但很显然这不是这些事件展示出的主要矛盾。这些事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葩叔以当时闹得最大的“ 陶崇园事件”为例。2018年3月,武汉理工大学研三学生陶崇园跳楼自杀。他留在世间的最后一句话是:“妈妈,我受不了了,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摆脱王老师”。他的导师叫王攀。王攀不但规定,只要他说话,学生就必须回答“到”,而且肆无忌惮指挥学生帮他买菜做饭,送去家。这最后酿成了又一起悲剧:葩叔查阅了最近几年比较轰动的十几起在读硕士、博士自杀事件资料,基本都和导师过分压榨学生有关。——这还只是报道出来的,还有更多没有被注意到的事件,可能藏在时间的大海里,比如这次南邮的事情,如果不是死者母亲情绪崩溃爬上教学楼顶,可能本校学生都不知道有此事发生。在这些例子里,导师要么克扣本应发给学生的经费,要么让学生帮他们打黑工但不给工资。葩叔不再一一列举这些事例了,太沉重。然而,我想也恰恰因为这些悲剧甚至都构不成一时的热点了,我们才更需要多一些关注和,真相,也我们自己的漠然。“没有人是一座孤岛”。03.此次南邮研究生自杀事件一出,立刻在微博、知乎、微信上引起一片声讨,为何?因为他的导师张老师,但凡她教过的学生,没有一个喜欢她,是公认的”臭名昭著“。这老师不但非常热爱辱骂学生,而且会逼学生帮她干活:在葩叔看来,导师对学生的这些行为,其背后,有些原因是显而易见的。背后,有些原因显而易见。比如:导师权力太大,学生研究进度、方向、推荐信以及签证和相关文件,甚至学生何时毕业几乎都由导师决定。那么,一些师德不修的导师就有可能会在学生身上滥用这些权力甚至进行压榨。“老板”,这个称呼在很多硕博士口中已代替了导师这个称呼。细究起来,它的确也更名副其实。某民间“导师评价网"上关于学生对导师的匿名评价在学生需要导师提供项目和经费、导师需要学生参与课题的“利益驱使”下,师生关系更像是“雇佣”或者互相利用的关系,某些自有公司的导师更是把学生当成廉价甚至免费的高级劳动力,想办法榨取他们的剩余价值,故意延期学生毕业。对于这种情况,学生只能选择要么换导师,但这几乎是天方夜谭,要么就是逆来顺受甚至积极配合,多年寒窗苦读实在没有几个人有勇气舍弃。求知的热情?育人的热情?Who cares。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叫:“研究生导师更喜欢剥削寒门学子吗?”从上百个拿亲身经历做例子的答案中可以看出,答案是肯定的。导师要么不剥削学生,是个好人,但真的剥削起来,一定是对寒门子弟更毒更狠。不仅仅因为寒门学子无权无势,导师压榨他们不会有什么后果。更因为寒门学子无路可退,可能全家都等着他读研出来找到好工作,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所以他们拖不起也闹不起,只能默默接受导师的压榨,然后把情绪吞进自己肚子里咽下去。比如:系里政策执行力度不够,有的研究生得不到足够的指导,课程遭到拖延,尤其若遇到那些学术水平不强,或是故步自封的导师,求学之路几乎就是一场灾难,甚至有的研究生在第4-5年才参与考核,一直到第8-9年才能毕业。比如:系里教职人员派系化严重,学生无辜地被卷入这片江湖 ......偏偏自古以来,我们的读书人年轻时是最看重荣誉的,他们不会使用下三滥的手段和人博弈,甚至不会抗争,常常进了学校觉得只要好好读书,好好做学术就行了。葩叔只想试图一下,在这些悲剧和被扭曲的师生关系背后,到底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让某些为师者身上渗透了任怎样的光环都无法遮掩的心冷漠和自私,让那些本看似前程似锦的生命一步步走向绝望?这些年来,我们的物质生活更丰裕,然而我相信,许多人的焦虑并没有缓解,反而更持久更深了。谭某、陶崇园的导师们也不例外,这些丛林社会的胜者会比其他人更焦虑,更渴望再大的胜利,再耀眼的光环,也往往是,当权力在手,又缺乏有效监督和约束时,人的贪欲最膨胀,底线也最脆弱。当然,这样的原因也许也还远不足以揭露真相。我想到几个场景,那些导师们都经历过,我们,我们的孩子也都在经历中。面对这样屡屡发生的事件,葩叔想到人民日报社评论部首位女“掌门人”卢新宁曾说过这么一段话: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学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我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在这样的中,是的,一定会有其中的一些人成长为王某张某那样的硕导、博导。若干年后,他们其中的一些学生也会有些同样的头衔。同时,不会或者会,复制他们对待学生的模式。然而,卢新宁接着说:我唯一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够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葩叔仍相信,尽管事件频发,但在求知路上,在师生之间的的确确曾经有过另一种可能。如果我们明了了它的出处,或许我们也可以重塑它的来路,尽管这可能会很难、很慢。“声明: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图片来源于互联网,部分内容来自新浪微博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不废穷民

南邮自焚事件,导师开公司疯狂压榨研究生!这样的导师还有多少?

我们知道,中学校教师是不允许兼职的,但大学教师则没有这样的禁令,所以大学教师往往兼职的不少,甚至可以自己开公司。一方面,对于那些不大从事科研的大学教师,学校内的工作相对轻松,有较多业余时间,完全可以把自己拥有的丰富知识和经验在学校之外派上用场,提升社会的整体福祉,所以不少大学老师在学校外面兼职,有些甚至担任多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比如,上海财经大学性侵事件主角钱逢胜就同时担任6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另一方面,对于那些经常做科研的大学教师,特别是硕导博导,有个研究成果转化的问题,有些人会自己开公司。某些不良导师,就会利用自己硕导博导的优势,让自己门下的学生充当自己公司的免费劳动力,几乎给自己白打工,以此压榨学生,获取自己的最大化利益。这方面,南京邮电大学自焚事件的导师,那位张姓硕导,可以说,算是一个典型。南京邮电大学材料学院研究生谭某,于2019年12月26日凌晨在实验室自焚。事件发生之后,人们在震惊又一个在校研究生走上绝路的同时,惊讶地发现,该研究生之所以走上绝路,不仅仅是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仅仅是与其导师有一定关系,而是几乎可以认定该导师有直接责任。该研究生之所以走上绝路,与导师张某对他三年来的谩骂、侮辱有关,更与该导师贪婪到奇葩的压榨有很大关系。调查显示,这位张姓导师,除了申请的正规课题需要学生去完成之外,还自己开了公司。有学生向媒体表示,“张某的公司,没有正式员工,所有的劳动力都是我们”。在她的公司里,谭某这样的门下学生,几乎完全沦为导师的免费劳动力。为了获取更大利益,这位导师不但把实验室当作自己公司的免费仓库,而且不断地给门下自己带的研究生摊派各种任务,让男生进货、分装溶剂,让女生记账、货物库房,让这些学生像工厂的普通工人一样给她公司劳动,甚至还让学生去其他课题推销产品,等等。这些在读研究生,每月为导师的公司忙忙碌碌,但待遇远远比不上一般工厂的普通流水线工人。给她公司打工,她只是象征性地给一点点报酬,每个月最多几百元钱,甚至只有一两百元。如果学生做的不合她意,还经常受到训斥甚至谩骂、侮辱。一句话,导师张某的公司,成为了她压榨学生的平台,而学生们,则几乎成为了她私人赚钱的免费工具。这样的导师,还是教书育人的大学老师吗?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为了最大程度压榨学生,她甚至不准学生谭某参加英语六级考试,要求他签署延期毕业的协议。最终,谭某不堪压力,走上了自焚的绝路。这些年来,坊间总是流传各种导师把研究生当免费劳动力的说法,而研究生把自己的导师称呼为“老板”在很多高校也一直盛行。虽然目前南京邮电大学已经开除了该不良导师,但是,那么,像南京邮电大学张某这样的导师,在全国还有多少?目前国内普遍实施的研究生培养的导师负责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到底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如何避免南邮的谭某这样的自焚悲剧的发生?如何让研究生培养真正回到它的本来位置上来?这些,是南京邮电大学自焚事件之后,需要全社会去面对,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将有别乎

起底逼死研究生的南邮导师张宏梅:读研时如何选择一个好导师?

起底逼死研究生的南邮导师张宏梅:读研时如何选择一个好导师?如今南京邮电大学材料学院研究生意外死亡的事件在网上持续升温,研究生导师的师德问题也饱受争议。自从小水上篇文章提到南京邮电大学导师的事情,不少考研的同学私聊小水说出了他们的担心。即便如今还没有到复试的时候,他们也担心自己未来读研的时候也遇到这样的导师,那么研究生三年岂不是过得很煎熬?还有一些女生觉得这样读研,整日在导师的淫威下饱受折磨,还不如老老实实工作,心态不好、抗压能力不强的人很可能选择走入歧途。那么这位已经去世的研究生,他的导师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人呢?是什么原因使得他选择在实验室自焚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呢?其实说到涉事导师张宏梅,很多人并不陌生,早在很多年前南京邮电大学的校报就刊登过一篇文章《快乐科研路———记南京邮电大学张宏梅教授》,文章对张宏梅教授的过往经历说的非常详细。张宏梅1989年从长春邮电学院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后来该校并入吉林大学。她毕业后原本分配在原邮电部工业总公司长春电话设备厂,从事大学专业方面的工作。在工厂工作八年,她参与了中国第一台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研发工作,还做了大量的研发和测试工作,之后1997年辞职考研,顺利进入中国科学院长春所就读电路与系统专业。2000年硕士毕业后的张宏梅在吉林大学的通信工程学院信息工程系当了一名教师,并评上了副教授。之后她计划攻读再度博士,并放弃通信专业转而研究有机微电子,之后她一路顺风顺水,取得了不俗成绩,先后在香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分别以研究助理(博士后)、研究员和研究员身份从事有机光电器件方面的研究,并在2011年入职南京邮电大学至今。从她的经历看,她确实是一个能力出众,科研水平非常强的研究生导师。但是从如今研究生被逼死的情况来说,在教书方面确实非常欠妥,特别是师德师风饱受争议。她的学生不堪她的压榨,自焚于实验室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网上很多她的学生对她的评价也并不好,特别是事发当天她对学生辱骂、逼迫等行为也促使这件悲剧的发生。其实高校研究生被逼死的事情偶有发生,作为研究生导师来说,教书育人要以师风师德为前提的。这不得不让小水想起来之前西安交通大学的在读博士生杨宝德自杀的事件来,当时中青报刊发了《寒门博士之死》一文使得博士生导师周某被搬到众人眼前来。“出国无望,学术无果,这直接导致杨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而作出了轻生的行为。”他的导师周某无疑又是酿成悲剧的罪魁祸首!避免南邮研究生的死亡悲剧,不被折磨,我们怎么选择一个好导师?给自己的导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自然无可厚非,但是有个别研究生导师对自己的学生做的太过了,所以在精神折磨和现实残酷的打压下,不少人选择了轻生!这都是我们不想看到的。但是每年都有非常多的考生报考研究生,而考研复试也在不久就会到来,我们读研的时候无法分辨导师的好坏,那么应该如何选择好导师呢?一、咨询研究生学长、学姐选择一位师德好的导师作为老师,师德应该是第一位的,若是不想被导师折磨到引发悲剧的话,就应该对导师有个很深入的了解。最好的做法就是咨询研究生学长、学姐了,因为他们都是直接接触导师的人,能够从他们的态度里看出导师的特点来。特别是那些已经毕业的研究生,对于导师已经没了什么心理负担,他们说的应该更合理一些。但是也不能偏听偏信,结合其他人的评价具体判断才好!二、选哪种导师比较好?好的导师是你人生二次腾飞的开始!很多同学读研的追求不同,所以要根据自身的追求选择导师。很多人读研希望在研究的领域做深入研究,或者有读博的打算。但是有的人专门就想混个学历,只求安心毕业就好,这样的话,考生就要针对性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了。若是你计划读博,建议选择治学严谨的学术型导师,当然跟着这样的导师容易出成绩,也是最累的选择。若是你只求好好毕业的话,你就选择“散养型”导师,到时候你只需要按要求完成研究生毕业论文就好。总之一点,好的导师是你人生二次腾飞的开始,在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有的导师还帮助学生推荐工作,有的还会指导他们读博,甚至在某个领域取得不小的成绩。因而在导师的选择上面考生要格外注意!你如果读研的话,你会选择学术型导师还是选择散养型导师?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

扎扎实实

南邮研究生自焚身亡:导师变老板,学生成雇工,为何他只能认命?

媒体获悉:涉事导师工作照有媒体报道,12月26日凌晨,南京邮电大学(以下简称南邮)某实验室发生火灾(官方通报是“意外身亡”,知情人透露是“自焚身亡”),致使材料学院一位2017级硕士研究生死亡。事发后,南邮虽然已经对涉事导师进行处罚(取消研究生导师资格)。但是,从不少媒体报道透露出的细节中,离世的研究生之所以选择结束生命,是因为他被导师长期的谩骂和压榨,人格侮辱,不给改论文,还被要求签延期毕业,因而选择结束生命。虽然媒体透露的细节,并没有被完全实证。但是,知情人称,经调查,涉事导师确实存在让学生干私活以及辱骂学生的行为,但是该研究生的死亡是否与被骂有关,仍在调查中。说到底,这又是一起“死无对证”的挣扎之案。就事论事,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确实越来越利益化,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甚至,从研究生系列悲剧来看,都是大同小异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研究生在面对导师的时候,多半是弱势的。因为,自己的当前命运被导师抓在手里。所以,很多事情儿,自然是不得已而为之。当然,也会有人强调,那么多研究生,为何他(她)们就会选择自杀。这种逻辑,看起来密不透风。可事实上,吹弹可破。作为国内的研究生来讲,在未正式步入社会之前,所有的学业花销都需要父母支付,这种时候,经济是不自由的。但是,这不代表他(她)们不想自由。这种情况下,如果他(她)们不能顺利的毕业,就跟要他(她)们的命一样。所以,站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再去审度“干私活”,“谩骂”,“压榨”,“人格侮辱”,“不给改论文”,“还被要求签延期毕业”这些细枝末节,就会觉得恶意十足。并且,我们很清楚,国内的大学生,从懂事儿起,就一直念书。而且对于家境一般(经济条件一般)的学生,本来的使命感就很强,这种时候,如果导师和自己长期“过不去”,自然就意味着前途无望。所以,一死了之,就成为他(她)们非理智的最终选择。当然,导师“老板化”从“地下”已经走上“地面”,这已经是公论。有研究生经历的人,可能深有体会,多数时候,学生会直接称导师为老板。并且,这种风气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客观推动。我们都知道,研究生的导师,尤其是“名导”一般都有“商业项目”。并且,与利益直接挂钩。这种时候,学生替导师干活,自然就有种被雇佣的感觉。并且,我们也都清楚,大多数导师只是负责项目,还不实际干活。然而,最终的果实,却都是导师的。所以,出现“要求签延期毕业”这种事儿,也就不足为奇。当然,多数情况下,学生们怕的不是干活儿,而是担忧自己的导师不让自己顺利毕业。因为,在我们的社会中,拿不到毕业证意味着一切都是“白搭”。所以,不能顺利毕业,就成为一些研究生的心病。尤其是很努力,很积极的学生,更是会感到无奈和绝望。坦白讲,就目前导师和学生的互动,已经脱离基本的“身份互动”,而进入更为深层次的人际互动。作为导师和学生,本应该以专业上的互动为主。但是,在可触及的图景之中,一些导师竟然让学生“干私活”,这其中有专业内的事儿,也有生活中的事儿。之前,就有听说,导师让学生接孩子,去超市买菜,听起来肯定感觉气愤,可是,真要是遇上这样的导师,谁又敢轻易拒绝呢?甚至,有一种更为隐忍的逻辑,只要导师不睡自己,这些苦都能忍,谁不是从“孙子”成为“爷爷”的。这种逻辑听起来“不正确”,但是,现实的图景,貌似就是如此。很多话说起来难听,但是却正在发生。就以前段时间“上财性骚扰事件”来讲,如果女学生不反抗,接下来的戏码就是导师很满足,学生很满意。一切看起来很顺利,可是却见不得光。当然,“学生选择去死”,“而不选择去对抗”,这其实是有原因的。要知道,我们处于一个人情关系复杂的社会之中。很多时候,作为学生要是跟导师硬杠,结局可能会“鱼死网不破”。甚至,就算“鱼死网破”,对于学生来讲也是摧毁性的打击。就以“上财性骚扰事件”来讲,直接的即视感是导师被射落,但是,谁又能保证受害女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呢?甚至,她如何正常的回归生活秩序,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毕竟,借助舆论进行对抗,本来就是一种同归于尽的方式。因为,在我们的道德尺度中,受害者原罪很重,这就导致,在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中,从来不会有赢家。这种认知,想必“研究生们”(被导师压榨和控制的情况)也是知道的。所以,很多时候,真的是很绝望。因为,弱者的宿命,确实早已写在身份互动的底色上(老板和雇工)。只是,回到具体的悲剧中,在看待“研究生自杀”(因导师的压榨和控制所致使的情况)的问题上,还是要回到“直接的因素”和“间接的因素”上来。从根本上讲,一个人自杀,肯定是综合因素的致死,而非单一因素的致死。但是,这里要知道,很多时候,即便是综合因素的致死,也跟压垮马车的最后一根稻草有关。当然,没有一根稻草是无辜的。只不过,导师这根俗世稻草最扎心,于是,学生血流不止,直到殒命。但是,作为个体的人,在面对不公时,即便很苦恼,也依旧要活下去,这是生命的意义所在,也是生命的底色所在。只有不断的打破控制,才能赢得新生。因为,妥协式的自杀,只能让人渣更加猖獗。而对于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想要有新的改变,除却结构性的转变,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学生要把导师当导师看,导师要把学生当学生看,而非陷入老板的虚荣和雇工的弱势模式之中。因为,当授业解惑变成卑微受命时,很多事情儿,自然就会畸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