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南洋理工大学2021-2022学年博士招生简章

南洋理工大学2021-2022学年博士招生简章

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简称南大(NTU),是新加坡的一所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学。南大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成员,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创始成员、AACSB认证成员、国际事务专业学院协会(APSIA)成员,也是国际科技大学联盟的发起成员。南洋理工大学前身为1955年由民间发动筹款运动而创办的南洋大学,南洋大学的创办人是新马胶业钜子陈六使先生,云南园校址由新加坡福建会馆捐赠;1981年,新加坡政府在南洋大学校址成立南洋理工学院,为新加坡经济培育工程专才;1991年,南洋理工学院进行重组,将国立教育学院纳入旗下,更名为南洋理工大学,与快速发展的教育事业齐驱并进;2006年4月,南洋理工大学正式企业化。NTU位列2021QS世界大学排名第13位;2021QS世界年轻大学排名第1位,2020QS亚洲大学排名第2位 ,2019THE世界年轻大学排名第3位。课程介绍商学院· 会计(ACC)· 银行与金融(BF)· 信息系统(IS)· 运营管理(OM)· 市场营销(MKT)· 领导,管理与组织(LMO)· 战略,国际商务与创业(SIE)工程学院· 化学与生物医学工程· 土木与环境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电气电子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机械与航天工程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学院· 艺术,设计与媒体学院· 人文学院· 社会科学学院· 魏金维传播与信息学院理学院· 亚洲环境学院· 生物科学学院· 物理与数学科学学院研究生院· 跨学科研究生课程李光前医学院· 终生医学· 人口医学· 医学生物学· 医学工程· 医学教育研究拉贾拉特南国际学院· 战略研究· 国际关系· 国防和安全管理· 国际政治经济学国立教育学院· 艺术与人文· 教育· 体育· 科学注:每个学年有两次入学,一个在第一学期(八月),另一个在第二学期(一月)。入学截止日期:1月31日(8月入学);7月31日(1月入学)。学术要求:申请者必须具有至少二等荣誉或更高的学士学位或*(荣誉)(荣誉),并具有在候选人提出的高级研究领域中进行研究的能力。 。语言要求:托福成绩92以上;GRE1200以上;GMAT650以上(商学院)。奖学金南洋校长研究生奖学金:每月津贴3,000新元,会议津贴每年最高4,000新元,每年将有500美元的期刊订阅或购买图书赠款。 南大研究奖学金:每月津贴2,000新元。新加坡国际研究生奖(SINGA):该奖项为长达4年的博士学位研究提供支持,包括:① 学费;② 每月2,000新元的津贴,在合格考试通过后将增加到2,500新元;③ 一次性机票补助最高1,500新元;④ 一次性安置补助金S $ 1,000 。

红旗歌

新加坡博士留学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申请条件(2020更新)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是一所研究型的公立大学,学术与科研课程致力于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获得各大成功企业及行业领袖的鼎力支持,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通识教育,包括校园住宿及海外浸濡机会,让学生根据其兴趣选择丰富的主修和选修课程,增广见闻、积累知识。全日制博士学制为2-5年,非全日制博士学制为3-7年。博士申请条件是怎样的呢?咱们开始盘点吧!本文共包含5部分:院校简介丨入学标准丨学制 | 费用 | 学院划分【院校简介】南大的校园经常被列为世界前15名最美丽的大学校园之一。它有57个经过Green Mark认证(相当于LEED认证)的建筑项目,包括230余栋建筑,其中95%是GreenMark白金认证。研究影响NTU以卓越的研究和技术创新而著称,领先于亚洲顶尖大学(Clarivate Analytics的InCites 2018)。在2019年的Nature Index中,南洋理工大学在全球大学中排名第34位,在新加坡排名第一。【入学标准】普遍要求著名大学的硕士学位(研究型);申请者需要具备在高级研究领域中有从事研究的能力;语言分数托福:600(纸考)、250(机考)和100(网考)或;雅思:6.5分及以上。GRE / GMAT / TOEFL / IELTS考试成绩的复印件应附在申请表上。申请阶段不需要官方原始考试成绩。最低GRE语言推理测验(V)和定量推理测验(Q)分数必须每项等于或多于149分。GRE分析性写作测试的最低分数(AW)必须等于或大于3.5分。【2020-2021年学费】基于实验室的:哲学博士:$19,250哲学博士(LKCMedicine): $34,900基于非实验室:哲学博士(ADM, SSS, SOH, WKWSCI,NBS) :$19,250从AY2008-2009开始,选择支付较低学费(从而获得较高补贴)的国际学生将必须承担3年服务义务。作为服务义务的一部分,国际学生毕业后必须在新加坡的公司工作。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公司,是指在新加坡设有总部并已在会计与公司监管局(ACRA)注册的本地公司和国际公司。无论学习的时间长短,服务义务的期限都固定为3年。【南大的卓越研究文化】作为一流大学,研究是南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具有活跃的研究文化,并因其在先进材料,生物医学工程,清洁能源和环境,计算生物学,智能系统,纳米技术以及无线和宽带通信等领域的工作而享誉国际。改变生活的创新该大学的研究中心拥有国际声誉的研究人员,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改变生活的创新。这些世界首创的发明包括新的碳膜处理技术,人工心脏瓣膜,医疗机器人,光纤光缆的激光融合,精密工程技术,本土卫星技术,自动视频监视设备,使用温带作物的大规模商业化种植航空电子学,并建立世界一流的MPEG标准。多学科环境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多学科研究环境中,学生和教职员工都享有与世界一流大学和著名研究所进行研究合作的大量机会。由于所有课程都以强大的研究文化为基础,其中创新和探究是关键特征,因此南大学生将沉浸在最佳的学习环境中。繁荣的研究环境大学在研究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建立了世界上最好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耗资2500万新元,高9层的Research TechnoPlaza构成了大学的研究中心,其中设有四个跨学科的研究走廊和10个研究中心。研究中心的活动与国际同行联系在一起,将校园变成了微型硅谷,产生了更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了新一代领导人。【学院划分】1.工程学院化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电子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与航天工程学院2.理学院亚洲环境学院李光前医学院生物科学学院物理与数学科学学院3.商学院南洋商学院4.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学院艺术,设计与媒体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传播与信息学院什么时候开始申请?要提前准备哪些材料?欢迎各位同学随时私我~~~

爱滋味

真后浪!她24岁已入职985高校,26岁已是博士生导师,特聘研究员

90后已经开始走上这个时代的舞台,90后已经开始结果70后、80后的担子,开始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庚子年,荆楚大疫,90后已经成为支援人员的中坚力量。26岁是一个什么样的年纪,按照正常的读书年龄,也许本科毕业,已经步入职场四五年,还在为未来,为生活而努力奋斗着,也许你硕士毕业,刚刚步入职场,还在为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也许你博士还没有毕业,每天还在为如何想出新的idea,如何顺利毕业而焦头烂额。她26岁如今已是电子科技大学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她就是夏娟,24岁拿到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学位,26岁成为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员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川大,24岁拿到南阳理工大学博士学位四川大学,在西南地区的实力首屈一指,在最新的双一流高校建设名单当中,四川大学成功被评为一流大学A类,在第四轮学科评估当中,川大一共斩获16个A类学科,其中口腔医学为A+,中国语文文学为A,然后还有14个A-的学科,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就被评为A-。夏娟教授本科就毕业于四川大学的材料科学理学学位,2014年毕业的她没有停下学习脚步,通过自己的实力和努力成功拿到南洋理工大学的offer。南洋理工大学,是新加坡的一所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学,在各种国际排名上面都获得非常优异的成绩,NTU位列2019THE世界年轻大学排名第3位 ,2020QS世界大学排名第11位,2020QS亚洲大学排名第2位,南洋理工大学有很多知名教授,在我这个领域,我就知道南洋理工大学的楼雄文教授,他们团队每年Am、Angew等顶刊都能发表好几十篇,他的研究内容都是我学习的对象。在国内,一般硕博连读需要5年的时间,5年的时间对于不少硕博连读的学生来说时间都非常紧迫,想要顺利毕业都要加班加点,她从2014年进入南洋理工大学学习,2018年毕业,短短四年就成功拿到博士学位,其中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在博士期间,夏娟教授以共一的身份,在纳米材料学 Nano Letters上发表了二维材料的相关研究。他们首次提出通过超低频拉曼光谱方法和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建立了宏观堆积模式和原子堆积顺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近四年在ACS Nano, Nano Letters, Nature, Advanced Materials 等重要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合作发表文章11篇,也正是因为这些学术成果,她成功拿到南洋理工大学的博士学位,拿到博士学位过后还留校南洋理工大学做几个月的博士后,这一点其实不理解,为什么博士后只有几个月的时间。24岁入职985,入选百人计划2018年博士毕业的她获得2018年度南洋理工女科学家奖,顺利入职电子科技大学,同年入选电子科技大学“百人计划”,2019年入选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26岁的她现在已经是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她硕士招收材料与科学专业的学生,博士招收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学生,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考虑一下,毕竟这么年轻,实力又这么强的老师没有几个。写在最后电子科技大学多年来为通信,互联网,电子,半导体界等领域输入大量人才,但还有不少专业还需要努力发展,近年来,电子科技大学也在大力招聘优秀教师,有夏娟教授的加盟,电子科技大学肯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马上第五轮学科评估即将启动,希望电子科技大学会取得不错的成绩。喜欢的点个关注吧,每天说教育,我们下次再见!

老虎塔

2019-06-18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博士成功案例-美英港新

申请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博士的同学可以参考本文案例,另外,最新的申请要求还需要大家直接登录官网查询,毕竟这是往年的申请案例分析,仅供参考,不作为21Fall的最新申请要求。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博士申请成功案例就是以下的具体内容,快来看看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博士的成功案例吧!学生背景学生姓名Zhu同学本科学校南京理工大学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录取学校南洋理工大学录取专业计算机博士硬性背景南京理工大学 Zhu同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GPA85-89 雅思7.5 GRE322软性背景2 南京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制作循迹小车4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交流一学期6 学习奖学金若干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博士录取通知书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博士申请要求申请费 : 20.14SGD,学制为1年(2学期);学费 : 38100SGD;申请日期 : 一月至二月底;需要托福或雅思6.5。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博士培养目标该项目计划为执业工程师提供先进的实用工具,用于开发,集成和运行基于计算机的控制和自动化系统。鼓励申请者具有电气/电子工程学士学位(或相关学科同等学历)的优秀学士学位。 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但不是必需的。以上就是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博士成功案例介绍了,感兴趣的小伙伴欢迎关注!以上信息出自美英港新教育成功案例库原文链接http://www.hksg.org/offer_312

功利

博士读了6年,他在30岁回母校当了教授

| 本文来源:公众号天津大学 记者 / 李晋馥 图片提供 / 张育淼、青塔、百度2018年,30岁的张育淼在阔别母校8年后,又一次回到了天大。而这一次,他是来“应聘”的,如同12年前高考后选择天大一样,他又一次选择了天大。而这一次,不是作为一名学生,他成为了母校天津大学的教授。在2018级化工学院新生开学典礼上讲话的照片张育淼1988年出生,先是在国内高校就读本科(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本科毕业后前往海外留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读博),用了6年才完成了自己的博士学业。2018年,30岁的张育淼回到母校天津大学,成为天大的教授。今天一起读一读这位青年教授的求学经历。大学:充实而有活力2006年,张育淼被天津大学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录取,大学报到却先到了南开。上了一次大学,拿了两个学士学位,走过两所学校,一墙之隔。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与南开大学化学院的合办专业毕业时由两校共同授予学位,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与学生座谈合影对于两所学校,张育淼都有很深的情感。在南开的前两年,他参加社团活动,结交到了很多朋友。回到天大,整个大三成为最忙碌的时期。一边需要补天大的基础课,一边进入了姜忠义教授和李韡教授实验室尝试开展研究,同时还在准备出国考试。整个大学时期,张育淼都过得非常充实。在天大两年的时间,作为本科生就进入实验室,这让他收获很多。选择:是要坚持本心“青年人还是要坚持本心,为解决科研难题去努力”,这是张育淼坚持的本心。说起来他的科研之路,也并不是一片坦途,他用6年才完成了自己的博士学业,换了两个学校。大学毕业,张育淼选择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进行博士期间学习,入学不到一年导师辞职离开了新加坡。他说那一天是2011年1月4日。听到这个消息,张育淼突然很迷茫。谁的青春不迷茫,或许迷茫才是人生的标配,只是早晚的问题。美国大部分学校接收入学申请材料的截止时间是1月15日,如果要重新申请学校,张育淼只有11天的时间准备材料,实际上去掉邮寄材料的时间,留给他犹豫的时间更少了。是留在南洋理工继续研究,选择换一个研究方向?还是尝试重新申请美国的学校?如果选择前者,他可以转到锂电池的研究方向。如果选择后者,是否能申请到心仪的学校,是否还有更多未知因素,他都不能确定。最终,张育淼还是选择了后者。他用8天时间申请了11所学校,8天之内几乎很少休息。获得2015年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初到纽约州立大学,有很大的语言和文化的障碍,研究方向的选择也是一个挑战。他说,从他博士导师身上也学到了很多和学生相处的方式,凡事沟通,鼓励学生去选择感兴趣的方向,与他们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现在,作为一名年轻的博士生导师,张育淼说可能“年轻”是自己最大的优势,和学生的相处模式,更像是他们的“大师兄”,带着学生做实验、泡实验室,共同商议选定各自的研究方向,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交流。科研:总得有点情怀回到母校执教、从事研究,张育淼觉得是“很酷”的一件事情,更是一件有情怀的事情,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张育淼是世界首例小肠光声成像影像剂的研发者,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有两个,分子成像和药物传递,小肠光声成像属于分子成像领域。博士后期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目前,在医学上肠胃功能的检查,主要是通过胃镜或者钡餐等造影检查,这两种检查会让病人有一些不适。张育淼说自己的研究就像是合成一杯“纳米果汁”,这杯“纳米果汁”就是光声成像的对比剂。病人去医院检查的时候,喝掉这杯特制“果汁”之后,医生打一束光到病人腹部,就可以通过仪器显示肠胃图像了,这样就减少了病人在做检查时的痛苦了。这些对比剂在病人喝下后24小时之内,就会全部排出体外。就像雷雨天我们在打雷之前会先看到闪电,通过闪电就能够推断出打雷的位置,光声成像就是这个原理。在这种特制“果汁”的帮助下,医生就可以通过特殊的安全光源看到肠道蠕动的情况,通过光显示的情况,就能推断出肠胃病灶,从而用于疾病诊断。之后,张育淼和团队在该领域的研究提升到从天然食材中提取可实现成像的物质。他们从菠菜中提取了叶绿素,去掉叶绿素中的镁离子,用一种常用于漱口水的表面活性剂普朗尼克进行包裹溶解,这样叶绿素就可以在光下成像。这种新型的成像检查更加安全,也会大大减轻病人在检查时的不适感。张育淼很期待他的研究成果早日用于临床。张育淼的另一个研究方向是药物传递。普朗尼克是一种用于药物包裹的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帮助不溶于水的药物能够在人体的水环境中发挥药性,是重要的药物载体。药物载体的大量使用,也会产生药物毒性,如果能够尽量少使用药物载体,就能提高用药的安全性或者提高药效。普朗尼克作为药物载体,在低温情况下能够通过膜处理的方式除掉,张育淼团队的研究就是要通过低温膜处理的方式降低药物制剂的毒性。考虑到细菌的繁殖能力极强,越早控制对疾病的治疗越好,张育淼团队现在选定的研究领域就是降低抗生素的毒性、更快更准地控制细菌感染等疾病。博士毕业和博士导师的合影此次再次回到天大,他说记忆中的天大更有活力了,从卫津路到北洋园,硬件设施、人文环境都很好,既是记忆中的母校,又有了新变化。在科研之余,张育淼也会去打球、游泳。如果有时间,也会去参加学校的文化活动,看场演出,听场音乐会。(张育淼的摄影作品)中国生物技术网诚邀生物领域科学家在我们的平台上,发表和介绍国内外原创的科研成果。注:国内为原创研究成果或评论、综述,国际为在线发表一个月内的最新成果或综述,字数500字以上,并请提供至少一张图片。投稿者,请将文章发送至weixin@im.ac.cn。本公众号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办近期热文直接点击文字即可浏览!1、补牙或将成为历史?2、科学你慢慢学,中医我先治病去了3、科学告诉你应该多久洗一次澡4、新证据:喝咖啡能延长寿命!5、据说,这是生物医学硕士博士生的真实的生活写照6、一顿早餐到底有多重要?7、情商也是把双刃剑!高情商或让你更脆弱8、施一公: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鼓励科学家创业!9、“科学禁食法”真能降低重大疾病风险10、睡眠科学家揭示出8种睡好觉的秘诀11、有志者事竟成!2型糖尿病成功被逆转12、每周两半小时,任何形式的锻炼都可以使你更长寿13、喝醉以后,你以为睡一觉就没事儿了?!14、仰卧起坐等或将成为延寿运动?15、冥想、瑜伽、太极等不仅能够改善身心健康...

梦露版

博士学位“含金量”高不高?高,博士值得读

一路本科、硕士、博士读下来,小西和不少博士生一样,毕业后留在高校做一个普通科研工作者。谈不上大富大贵和人中龙凤,但是生活却也过得温馨、快乐。作为一个从苏北农村走出来的孩子,个人觉得读书改变了我的人生,有必要坚持"读博值得"。不少人持有"国内博士学位含量不高"的观点,想要说清楚这个疑惑,可能得扯出"土博"和"海龟"的纠葛。和之前不同,如今博士毕业生求职除了看学校层次,更重要的是个人的科研成果,如论文、奖励等。比如,小西结识的一个师弟,985大学本科硕士后选择去南洋理工大学读博,也许是不习惯环境或者个人松懈,几年间实验进展不顺利(导师散养型)、没有科研产出,只能遗憾回国,之后在一家环保公司。另外,博士学位的"含金量"得看具体的单位和区域,在很多单位硕士学位都有不小的竞争力。如何认定的关键是看个人的职业规划。2017年,我的一个老乡,同城湖南农业大学硕士毕业后去了省内一家"果园",年薪15万左右的他出路并不算差。他们果园之前还来省内几所高校引进一些博士生,当地能给一套房(或给等值安家费)、科研经费,做一些品种改良和技术升级。聊上面的一些个例,我是想说明某些博士生的"出路"不能代表整个群体,就大概率上来说,博士生求职有难度,但是可供选择的岗位真不少。2019年,我曾去工信部组织的博士生巡回招聘会现场观察过,地方院校对于博士的需求真不小,而会场登记、投递简历的人却不多,大部分都已提前锁定工作岗位(比如导师推荐)。相对来说,博士夫妻求职同单位的难度大些。比如,湖南省除"长株潭"之外的几个地级市给出的博士人才引进待遇真的不错,关键是很多博士生都想留长沙。记得在会场,有一对博士恋人,男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工程博士,女的是湖南大学材料学博士,和吉首大学(已升入一本)的老师达成意向。部分高校,对于科研成果显著的博士,甚至放开男生35岁的年龄限制到38岁。其实,博士生就业具有明显的"属地就业"特征,如在什么地方读书,就倾向于留那边工作。一是学校的影响力和导师关系网在本地,较容易就业;二是不少人读博期间已恋爱或成家,对象同城工作、自己读博,很自然地留下,比如我。包括我在内的不少人,往往进入博士阶段学习后都没有想明白一个核心的问题:"我为什么读博?"。这个问题和9月底很多人迷茫的"我为何考研?"一样。就我个人而言,选择读博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就这样一个简单的理由,我想了2年,博士期间曾想过放弃。给大家分享我熟悉的两个博士朋友经历:1.本科阶段校学生会共事时结识的数学专业的妹子,硕士转本校计算机方向。她读研后发现,对于编程等不是很感兴趣,不想去一些IT公司做技术骨干、工程师等。后来,他和自己的导师聊了之后发现,原来留高校教学、科研就可以有些不一样的改变。因此,她留本校继续跟着硕士生导师攻读博士学位,目前在长沙理工大学任教。时常有些聚会,曾和她也聊过这个话题。她给出的答"读博值得",非常喜欢如今的工作和生活。2.媳妇单位的一个同事,放弃公务员岗位继续读博。硕士毕业后,他考公成功,工作一年后又放弃了很多人羡慕的岗位。继续回华中科技大学跟着他之前的导师读博。之前,他犹豫的时候曾找我聊过是否要去读博,个人还是倾向于值得读。聊天时他说过,大约是预计4年半毕业(2020年12月)。之后,他导师有心让他出国做2年博士后,力争多一些好的科研成果留校。当然,读博之后,比如说进入普通高校做个讲师起步,收入也许真不如大家想象的高。年薪大约在10-12万比较常见(985高校特聘副教授能给到24万元/年),甚至还少一点。可是,发表高水平论文、申请国家、省部级课题后的科研奖励还是十分不错的。后期个人成长晋升后,收入和其他人一样都会水涨船高,潜力还是挺高的。不过,博士毕业不容易,硕士毕业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不想走科研路的同学没必要强求读博。这也是为何每个博士毕业后对博士学位比较认可的原因,真的不容易!每个人选择读博的理由不同,不想读博的理由也有很大差异。你的理由是什么呢?

大君主

985本科生:你们南理工还行,啥?我是南洋理工的!

高考上了个985大学是一件值得庆幸的好事情,但是强中自有强中手,切莫门前卖弄,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天外还有天外飞仙。985本科生: 你们南理工还行。该同学:啥? 我是南洋理工的(捂脸)!国内的现状就是这样,大学按照985,211,双一流等分为三六九等,连985内部还要再分一个“清北华五人”等称号。大学“标签化”、“层次化”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是工信部直属的211高校,“南北理工,南北航”,为什么带“北”的就是985,带“南”的就是211?有些事情不是那么容易说得清楚,南京大学似乎也没法超过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的全国录取分数不比一些偏远的985低,在东南一代的声誉良好。而上述985高校的学生敢说“南理工还行”这话的,估计不会是低于北理工的学校。南京理工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一样,是比较低调的大学,军工背景的高校也没有理由去高调。然而,在亚洲还有另一所大学仅仅只是和南京理工大学差了一个字,仅一字之差的南洋理工大学可以抵挡国内的任何985高校。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南洋理工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是亚洲的十大名校,可能综合水平稍微比新加坡国立大学低那么一丢丢,但在理工科方面的实力是非常强大的。本身南洋理工大学比较“新”,所以在杰出校友上可能并不那么遍地开花,但南洋理工的发展潜力巨大。南洋理工大学就国内而言,南洋理工大学的认可度还是值得一提的,以985高校为例,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博士或者博士后毕业生,只要本科出身是985高校并发表了10篇左右的第一作者论文,那留在稍微偏远一点的985高校是没问题了,不会比清华北大的博士待遇低,有的985高校直接给“百人计划”名额并聘为正教授。留学博士生批量海归如果论文水平较高,那留在北京的985也并不困难,现在海归潮流涌动,“青年千人”供不应求,出国留学似乎已经成为常态。所以国内读了个985的同学,在硕士或者博士期间完全可以考虑出国去镀一层金,咱们国内的一些招聘单位就好这口!

虎山行

新加坡博士申请,含金量高、可本科直博,THE ASIA榜单前十占二!

近日,THE2020亚洲大学排行榜出炉,排名包括来自30个地区的489所大学(参与排名院校必须取得之前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资格)。其中,排行前100院校中,中国院校(不含港澳台)占比23%;港澳台院校占比14%;日韩院校占比26%;其他(新加坡、以色列、印度等)占比37%。其中新加坡作为双语国家,既有同世界接轨的教育体系,又有适合中国学生的语言环境,成为许多中国学生留学的理想之地。此次THE2020亚洲大学排名前100中,新加坡上榜高校上榜两所,且均在前十之列,在质不在量。今天小曼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新加坡博士申请的优势,以及这两所在亚洲、在世界范围内都出类拔萃的新加坡高校吧。新加坡读博优势MINHAND 学历含金量高,在世界范围内认可度高;申请新加坡博士一般都是选择新加坡四所公立大学就读,其中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是世界范围TOP50的研究型高校,新加坡教育体系与西方接轨。且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产业的发展,未来一段时间内新加坡的高校的发展都非常乐观。新加坡博士学制短,可申请本科直博;去新加坡读博士,一般可以在4-5年内拿到博士,并且大部分院校可以本科毕业就可以直接申请,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拿到博士学位。与之相比,国内目前硕博连读一般需要5-6年,欧美的博士一般需要5-7年,新加坡读博士的时间优势非常明显。新加坡博士留学费用相对低廉,奖学金多;上文提到新加坡政府重视教育,对学校科研也十分支持,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对于博士有着丰厚的奖学金,减轻了学生经济负担,相对欧美国家读博费用,新加坡博士留学费用较为低廉。熟悉的语言与文化环境;在新加坡华人的比重占77%(数据来源于网络),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同中国相近,对于去新加坡的申请者来说,去新加坡读博能更好的适应当地生活,在相对轻松熟悉的生活环境中顺利地过渡,从而大大减轻繁重的博士课业所带来的压力。良好的人脉平台;新加坡这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以及高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人脉平台,来新加坡读博的学生无论是回国就业还是在当地就业,都能充分利用在自己学校积累下的人脉资源。新加坡国立大学MINHAND 新加坡国立大学 THE 2020 ASIA NO.3院校简介: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简称国大(NUS),是新加坡首屈一指的世界级顶尖大学。国立大学前身为1905年成立的海峡殖民地与马来亚联邦政府医学院。1962年,马来亚大学位于新加坡的校区独立为新加坡大学。1980年,新加坡大学和南洋大学合并,校名定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国大建有肯特岗、武吉知马和欧南园3个校区共设16所学院,包括一所音乐学院,开办60个本科专业;另有七所海外学院,分布于中国上海及北京、以色列、印度、瑞典斯德哥尔摩、美国硅谷及生物谷等全球多个主要创业中心。具体分数Rankig position 2016 to 2020 (world wide)优势学科及排名Arts&humanities 2020 Rank:35Clinical,preclinical&health 2020 Rank:19Engineering&technology 2020 Rank:12Life sciences 2020 Rank:29Physical sciences 2020 Rank:19Social sciences 2020 Rank:23博士申请基本要求在读期间总平均分在80分以上。需要优秀的托福或者雅思成绩,如果考生是理工科需要提交GRE成绩。考生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并且具备一定的实力。申请博士学位课程需有相关学科的良好硕士学位,或至少相关学科的高级荣誉/荣誉(杰出)学位或同等学历。南洋理工大学MINHAND 南洋理工大学 THE 2020 ASIA NO.6院校简介: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简称南大(NTU),是新加坡的一所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前身为1955年由民间发动筹款运动而创办的南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建有云南园、卫星2个校区,南洋理工大学下设工、理、商、文四大学院,另设自主学院(包括国防策略研究国际权威机构 - 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新加坡唯一的专业师资培训学府 - 国立教育学院、集中研究地球科学自然灾害课题的新加坡地球观测与研究所, 以及研究重点放在生物膜的环境生物工程中心)。具体分数Rankig position 2016 to 2020 (world wide)优势学科及排名Engineering&technology 2020 Rank:15Life sciences 2020 Rank:50Physical sciences 2020 Rank:41博士申请基本要求国家重点大学211工程本科以上学历(需要具有学士学位,研究生优先),各科成绩需要良好(85以上)良好的托福成绩(92+),GRE(1200+)。商学院可以考虑GMAT(650+)如果申请者非常优秀,包括很好的成绩,或是发表过高质量或丰富的论文,可以考虑降低要求。新加坡博士奖学金MINHAND 1.NTU/NUS Research ScholarshipNTU/NUS Research Scholarship 包括月工资和学费补贴,入读NTU/NUS Research Programme的本地或国际学生有资格获得该奖学金。在奖学金的规定期限内,不可从事有薪工作或同时持有任何其他奖学金。该奖项在成立之初的有效期为一年,如果有较好的研究进展则可延长时间。奖学金的最长期限为硕士研究生为2年,博士研究生为4年,具体取决于学院。2.Singapore International Graate Award新加坡国际研究生奖(SINGA)是A*STAR,南洋理工大学(NTU),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和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SUTD)之间的合作,博士学位培训完成后,将由NTU,NUS或SUTD授予学生博士学位。该奖项为长达4年的博士学位研究提供支持,包括:①(学费)每月$2,000的津贴,在Qualifying Examination通过后将增加到$2,500;②一次性机票补助最高$1,500;③一次性安置补助金$1,000。3.SMART Graate Fellowship新加坡-MIT研究与技术联盟(SMART)为南洋理工大学(NTU),新加坡国立大学(NUS),新加坡管理大学(SMU)或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SUTD)的新博士生提供为期四年的奖学金计划。该奖学金将提供一个参与SMART战略研究计划的机会,并提供一个由MIT教员共同指导的机会。学生可能会在MIT花费最多六个月的时间进行研究。该奖学金包括:①(学费)每月$3,500的津贴;②可在MIT进行为期六个月的一次性研究;③可同时接受MIT和NTU / NUS / SMU / SUTD教师的联合指导。4.President Scholarship校长研究生奖学金授予在研究方面表现出非凡成就的博士生。对于候选人的国籍没有限制,但在所有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将优先考虑新加坡公民和新加坡永久居民。新加坡这两所高校排名长期稳定在世界前50,在政府政策倾斜之下,奖学金和津贴也很丰厚,考虑到目前的情势,新加坡形势也较为稳定安全,有意到新加坡读博的同学,锁定曼汉教育曼博士(MINHAND_EDU)喔

明日复见

人间痛失郑俊华(Joo-Hwa Tay)教授,天堂多了位水专家

世界顶级水处理与环境工程专家、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发明者之一、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废水工程领域的加拿大首席科学家郑俊华教授于2019年6月13日在出差途中因突发疾病不幸逝世,享年71岁。卡尔加里大学将在6月21日上午10点举行纪念郑俊华教授的活动,稍后其家人将返回新加坡举行悼念会。郑俊华教授郑俊华教授先后在加拿大、美国、新加坡和中国的大学任教,曾担任世界银行、亚洲发展银行、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的顾问,一生倾心培养了一大批水处理领域的优秀人才,其中不乏中国、新加坡、新西兰及欧美等国的水处理行业学术带头人、教授、学术团队骨干及企业高管。郑教授著有32部专著书籍,发表国际论文650余篇,申请并获得了至少12项废水处理技术专利,曾四度获得新加坡国家级的科技奖励,他的研究成果对世界各地的其他环境工程研究人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国内外多位知名学者如邹光耀教授等均对郑俊华教授的离世表达了震惊和哀悼,郑教授在世界各地的学生们纷纷发文悼念缅怀恩师,其中部分纪念文章如下。怀念我的导师——郑俊华教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水环境研究所 曾萍研究员郑俊华教授在我生命最迷茫的时刻出现在我的身边。2001年3月的一天,春天已经悄悄来到上海,我当时是同济大学的一名即将毕业的硕士生,参加了博士考试,向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提交了申请,也提交了工作申请,对何去何从感觉迷茫。我在环境学院见到了前来出差的郑俊华教授。简短的介绍了我所做的研究和对将来工作的展望,郑教授告诉我通过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面试,我瞬间觉得春光明媚起来。2001年9月我到达新加坡,很荣幸成为他的学生,他为我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郑俊华教授的工作非常繁忙,经常来往于世界各地,在博士论文写作阶段,每次出差他都带上我们的论文利用飞行的时间进行修改。我的英文写作喜欢用长句和从句,但表达显得笨拙。郑老师建议我采用短句表达,注意连词使用。在他的帮助下,我的论文修改了10多遍,每次返回给我的稿子,都做了各种红色记号,显得“惨不忍睹”。在这过程中,我领会到老师对待学术的认真、严谨和热忱。如今,我也如此要求我的学生,让这种精神逐代传承。2017年的夏天,我带着家人去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拜访在那里任教的郑老师。他热情接待了我们一行,并带领我参观了他在卡尔加里大学的实验室。他神采飞扬地介绍了他所热爱的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新发现。那个温馨的下午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昨天惊闻噩耗,悲痛莫名,谨以此文纪念我的导师郑俊华教授。(2019年6月于北京)Farwell, Prof Tay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 Liu YongqiangProf Tay是我人生中最敬重的人,他不仅仅是我在新加坡时期的学术导师和工作上司,更是我的人生导师和永远的支持者。回顾我的职业生涯,似乎每一步都和Prof Tay的支持不无关系。2003年我博士毕业后一心想从事环境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是Prof Tay为一个连BOD和COD都不懂的人来从事污水处理研究提供了机会,从而使我实现了投身环境工程的梦想。在和他工作的6年里,我从他那里获得的是绝对的思想表达和学术自由,绝对的信任和鼓励,以及各种合作指导博士生和管理大项目的机会。他这种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影响了我整个教育理念。我一直想做他那样的教育者,时刻提醒自己要像Prof Tay那样给予学生自由、信任和鼓励。我想Prof Tay不但影响了像我这样和他工作过的很多人,而且通过我们又影响了更多的年轻人。虽然他现在离开了我们,但是我相信他对教育的正面积极的影响力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Prof Tay对他所从事的研究工作的极大使命感和热忱,也深深感染和感动了我们。还记得我刚到NTU(注:南洋理工大学)和他工作,第一次参加有二三十人的组会时,他热情澎湃地对大家说:“我有一个梦想 (I have a dream), 我的梦想就是全世界的传统的低效活性污泥技术能被先进的好氧颗粒污泥技术所取代来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我当时被深深震撼了,人生中第一次懂得研究不仅仅是狭隘的个人兴趣和谋生的手段,科学研究也是具有巨大的使命感的,那就是通过自己的研究工作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2009年夏天,我去复旦访问Prof Tay,他背上斜挂个小包带我去吃饭。我想他的小包是装手机和钱包之类的东西吧。一落座,Prof Tay像变戏法一样从小包里掏出几袋密封的塑料袋子,里面装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干燥后的颗粒污泥。他兴奋地给我讲解他的颗粒污泥。当时我就在想,一个人得对他所从事的研究工作拥有多么大的热忱才能让他在炎热的夏天随身背着他的颗粒污泥,而且在见到旧下属时第一件事就是谈论他的新发现。这种对研究工作的极大使命感和巨大的热忱浸染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 Prof Tay对周围的人无所保留、不求回报,并且永远坚定支持和帮助朋友也是我敬重他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使因为工作变动不再和他一起工作,但是每当我为工作而迷茫时,他都会及时出现在那里,耐心听我诉说,帮我分析,并且提供明确而坚实的建议。当我的工作需要他支持时,他永远都会提供无私的帮助。就在上个月,2019年5月22日,许久没联系Prof Tay的我发了一封Email请他支持我一个小项目,他回信的第一句就是“very pleased to receive your email. I’ll support whatever you apply.”现在当我回看这封Email时,总是情不自禁潸然泪下。还没有机会说声谢谢您,在背后永远坚定支持自己的人生导师、像父辈一样的人就这样就突然离开了。不过,我相信他留下的巨大精神财富还会继续影响每一个和他工作过的人,继而影响更多的人。他就像一个灯塔指引着我们像他一样,对科研永怀信念和热情,无私对学生、同事和朋友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支持、信任和鼓励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负使命,继续前行。(2019年6月于英国南安普顿)人生的导师,好氧颗粒污泥研究的伯乐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 – 王智武大概是2002年的寒冷冬天,正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读硕士的我看到系里通知,说有一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访问团要给大家做报告,我挤进报告厅,第一次看到了Prof. Tay。现场两校老师们妙语连珠、谈笑风生,我们这些学生在台下一波一波的掌声,气氛非常之好!报告结束时,Prof. Tay 说既然哈工大学生质量这么好,鼓励大家踊跃报考南洋理工的博士研究生,他会“力挺”我们!我心里那个激动呀!很快就给 Prof. Tay 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表达了自己的兴趣。随后,Prof. Tay把我的电邮转给了他的伙伴Prof. Liu,风趣地说“指导一下你的小学弟申请流程吧”。就这样,一年后的另一个冬天,我来到了没有冬天的新加坡。人生轨迹从此发生了改变!2003年1月,我迷茫的徘徊在南洋理工的N1 Building。为了寻找适合自己的博士研究方向我见了很多教授,可是要么老师们的招生名额已满,要么研究方向不适合,还没有落实导师。我现在回想起来还十分确定,和我同期入学的所有环境工程研究生里我是唯一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找不到导师的学生。当时潘博士(Prof. Tay的博士后,也是Prof. Tay前博士)给我出主意,说大老板Prof. Tay刚出差回来,你去找他,他是“神”一样的人,能解决你的“一切”问题!我半信半疑的和Prof. Tay的秘书约了时间,不久,第一次走进了Prof. Tay的办公室。记得对话很简短(印象中Prof. Tay好像从来没有啰嗦过),Prof. Tay问什么事?我说找不到导师,很苦恼。Prof. Tay说那就跟着我做好氧颗粒污泥吧!还没等我回过神儿来,Prof. Tay已经告诉秘书去给我安排了!从此我一脚踏入了好氧颗粒污的研究领域。16年后的今天,我还在用好氧颗粒污的技术申请大大小小的各种基金去培养我的研究生们。就在Prof. Tay离开我们的那几天,我的一篇关于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的论文刚被接受发表了。我还和我的学生们打趣说,这是师爷一直想做的东西,我们把它做出来了,等它在网上一发表,我一定第一时间给师爷看!谁又知道,造化弄人呀!不知道在天堂的Prof. Tay能否看到我的文章!(2019年6月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

日改月化

刚刚,《自然》发表浙江大学与南洋理工大学合作团队最新研究成果!

北京时间1月10日凌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报道了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陈红胜教授课题组的一项最新研究。课题组在国际上研制成功了首个三维光学拓扑绝缘体,将三维拓扑绝缘体从费米子体系扩展到了玻色子体系,有望大幅度提高光子在波导中的传输效率。三维光学拓扑绝缘体这项研究由浙江大学陈红胜教授课题组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Baile Zhang教授、Yidong Chong教授课题组合作共同完成,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杨怡豪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陈红胜教授和Baile Zhang教授、Zhen Gao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浙江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共同追求,让电磁波传播受到的干扰降到最低光是生活中常见的电磁波,不仅能够在空中传播,也可以在引导电磁波的波导器件中传播,或者在两层介质交界面处沿着界面传播,即表面波。电磁波在这些波导或者介质交界面传播时,如遇到缺陷、杂质、波导拐弯等,会产生不可避免的散射,从而造成能量损耗,这将极大地降低波导的传输效率。表面波遇到缺陷、杂质或者波导拐弯等,会产生不可避免的散射然而,表面波传播是光学导波器件中非常重要的导波基础,实现对这些杂质、缺陷、或者拐角“隐身”,能够对缺陷和拐角等“免疫”,从而使电磁波传播不受其影响的新颖波导在未来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2016年底,还是博士研究生的杨怡豪就为解决这一难题开始研究,前瞻的研究领域+“零的突破”的挑战+新型人工电磁材料结构设计的丰富经验,让杨怡豪以及课题组一开始就为研制首个三维光学拓扑绝缘体铆足了力量。众所周知,在传统电路(比如电子芯片)中也经常碰到,电子遇到杂质、缺陷或者拐角时,会产生散射,造成发热、损耗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新材料——拓扑绝缘体。这种材料特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其内部表现为绝缘体,而材料表面表现为导体。有趣的是,其表面电流源于材料内部电子能带的拓扑特性,能够对缺陷、拐角、无序等“免疫”,故而实现电子的高效运输。拓扑绝缘体自提出以来一直是凝聚态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关于拓扑物质的研究工作荣获了201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受拓扑绝缘体的启发,科学家提出了光学拓扑绝缘体,成功将拓扑绝缘体的神奇特性拓展到了光学系统。科学家们已经从理论上证明,表面波在光学拓扑绝缘体传播时,能够绕过缺陷、拐角,实现高效地传播。然而,在浙大陈红胜课题组的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前,三维光学拓扑绝缘体的实验研究仍然是空白,光学拓扑绝缘体的实验研究还局限于二维空间。这部分原因在于,光子与电子有着本质的不同:光子为整数自旋的玻色子,电子为半整数自旋的费米子,因此不能简单地把电子三维拓扑绝缘体的设计拓展到光学体系。那么为什么科学家依然要锲而不舍地研究三维光学拓扑绝缘体呢?这是因为光学拓扑绝缘体的实验研究局限于二维空间,在二维光学拓扑绝缘体中,表面波传播时只有一维单向的拓扑边界态,而表面波在三维光学拓扑绝缘体中传播时,其拓扑表面态表现为二维无质量狄拉克费米子。因此,《自然》杂志的匿名评审专家,评价这项研究工作时指出,实验实现三维光学拓扑绝缘体十分重要,将推动该新兴领域的发展。特殊结构,让缺陷“隐身”针对现有的重重难题,陈红胜课题组和BaileZhang、Yidong Chong研究组等构成的国际联合研究团队,通过联合攻关,首次实验实现了具有宽频带拓扑能隙的三维光学拓扑绝缘体。在这一研究过程中,杨怡豪博士巧妙地设计提出了一种由多个开口谐振器构成的电磁单元结构,该电磁单元结构具有很强的电磁双各向异性特性,这是实现宽频带三维光学拓扑绝缘体并使实验最终得以成功验证的关键。电磁双各向异性介质单元三维光学拓扑绝缘体的设计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也有过多次失败。但是杨怡豪凭借团队在新型人工异向介质材料上雄厚的研究基础,经过十几个版本迭代,历时几个月设计出了电磁双各向异性介质单元。杨怡豪在做微波实验那么,浙大陈红胜课题组提出的三维结构,是不是三维光学拓扑绝缘体?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得到实验验证。三维拓扑绝缘体的本质特征在于材料体内具有三维能隙,而材料表面具有二维狄拉克锥形式的能带。过去科学家们验证电子拓扑绝缘体需要购买高昂的检测设备。这一次,这一国际联合团队根据光子或者说电磁波的特性搭建电磁波三维扫场平台,进行了实验测试。他们通过对三维光学拓扑绝缘体内部及表面电磁场分布成像,提取电磁波模式的色散特征,该研究团队在实验中成功地观测到了该材料的三维能隙,以及具有二维狄拉克锥形式的表面态——这些正是三维光学拓扑绝缘体的关键特征。表面波无障碍的绕过Z型拐角由于表面光子受到拓扑保护,该三维光学拓扑绝缘体可以用来构建光子“高速公路”,让光子在传输过程中,不被杂质、缺陷或者拐角影响,或者说,各类缺陷“隐身”了。为了对上述理论进行验证,该研究团队通过对三维曲面上表面态的成像,实验验证了表面波在界面传播时能够无障碍地绕过Z型拐角。这一现象表明,对表面波来说,这些拐角就像被“隐形”不可见一样,而能够绕过拐角实现高效地传播正是受益于三维光学拓扑绝缘体的拓扑保护特性。这项研究实现的三维光学拓扑绝缘体,或可适用于三维拓扑光学集成电路、拓扑波导、光学延迟线、拓扑激光器以及其他表面波电磁调控器件中。由于将三维拓扑绝缘体从费米子体系扩展到了玻色子体系,该研究有望启发其它波色子系统(如声子及冷原子等)中三维拓扑绝缘体的实验实现,对拓展三维拓扑态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项工作的共同作者还包括浙江大学博士生张莉、贺梦佳,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Ranjan Singh助理教授以及博士生Haoran Xue、Zhaoju Yang,他们也都在此工作中作出了重要贡献。该工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青年拔尖人才计划等项目资助。课题组成员合影文字记者:柯溢能图片来源于课题组今日编辑:芷凌责任编辑:李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