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展示10位院士校友风采 打造“精神名片” 南通大学“院士廊”揭幕雏苺

展示10位院士校友风采 打造“精神名片” 南通大学“院士廊”揭幕

江海明珠网讯(记者 潘冬冬 通讯员 范苏)建校107年的南通大学,共走出了10位两院院士,他们在各自领域为国家进步和民族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母校争得了光彩。为激励更多学子不断拼搏、砥砺前行,19日上午,展示10位院士校友风采的“院士廊”在南通大学啬园校区揭幕。南通大学“院士廊”位于该校啬园校区中心地带,占地1800平方米,是由南通大学临床医学94级校友赵玉华先生创建的盐城同洲骨科医院出资捐建的,共展示了该校培养出的10位成就卓越的两院院士。他们中有开创了我国原子能农业应用事业的徐冠仁院士、雷达信号处理专家保铮院士、我国兽医病毒学开拓者殷震院士、纺织工程专家梅自强院士、我国小麦栽培学的奠基人余松烈院士、人体着装舒适性研究的开拓者姚穆院士、神经生物学家段树民院士、医学组织工程学与神经再生专家顾晓松院士、心血管疾病专家陈义汉院士、肝脏肿瘤专家樊嘉院士。出席揭幕仪式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药学部主任、南通大学校友会副会长、南通大学1985届神经生理学硕士研究生校友段树民教授表示,南通大学的历史是辉煌的,希望学弟学妹们谨记“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的校训,勤奋工作,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通大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南通大学教育部·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主任、南通大学原党委书记顾晓松教授则感谢了母校对自己的培养,他希望南通大学能培养更多人才,支撑我国现代化建设,并把组织工程与神经再生建成国际有影响力的学科。“10位院士是通大人的杰出代表,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通大人的情怀和追求,他们爱国敬业、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精神更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在致辞中表示,“建造“院士廊”是为了重温院士的奋斗历程,铭记院士的卓越贡献,激励广大师生拼搏进取,为创造南通大学更加辉煌的未来奋勇前行。”通大十位院士校友简介徐冠仁院士著名核农学家。江苏省南通市人。1930年进入南通学院农科学习,1931年9月转入中央大学农艺系,1934年毕业。1950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农学及植物遗传系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兼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农业物理气象系主任,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副主任、代主任,中国科学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顾问,中国原子能农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荣誉理事长,《原子能农业应用》、《核农学报》主编。保铮院士电子学家,教育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27年12月1日生于江苏南通。1948年考入南通学院纺织科。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殷震院士殷震原名殷之士,兽医学家,教育家,中国兽医病毒学开拓者之一。1945年考入在上海办学的南通学院农科畜牧兽医系,1949年6月毕业后参加工作;1956年入伍;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华东军区兽医学校教员,解放军兽医大学—农牧大学—军需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校专家组组长、解放军基因工程实验室主任等职;1995年被推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7月18日,因公牺牲,享年74岁。梅自强院士梅自强(1929年4月26日-2010年8月19日),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纺织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余松烈院士中国著名小麦栽培学家、教育家,小麦栽培学的奠基人。浙江省慈溪县人。1938年9月至1940年6月就读于南通学院农科,1942年毕业于私立福建协和大学农学院农艺系,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余松烈院士一生从事作物栽培学教学和科研工作,致力于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理论研究和新技术的推广普及,首创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理论和技术,改变了“大肥大水大播量”常规栽培方法,为中国黄淮海麦区小麦高产开创了新途径。姚穆院士姚穆,1930年5月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纺织材料专家、教育家,人体着装舒适性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1948年姚穆考入南通学院(现南通大学)纺织科纺织工程系。西安工程大学终身名誉校长。段树民院士段树民,神经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7年10月出生于安徽蒙城。1982年考入南通医学院(现南通大学)神经生理学硕士研究生,1985年获硕士学位。浙江大学医药学部主任,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顾晓松院士医学组织工程学与神经再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53年12月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1980年毕业于南通医学院、1987年获硕士学位,1998年获复旦大学(原上海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现任南通大学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解剖学会名誉理事长。曾任南通医学院院长,南通大学校长、党委书记。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陈义汉院士1964年10月出生,江苏射阳人。1987 年7月本科毕业于南通大学医学院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92年7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南通大学医学院,获内科学硕士学位;1996年6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获心血管内科学博士学位。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学社上海市副主委。陈义汉同志是同济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和国家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目前担任同济大学副校长、同济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部主任、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副院长、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心脏内科主任和心律失常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务。他是中国心脏学会主任委员、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国际长城心脏病学大会主席、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委、国家卫健委继续教育委员会心血管病学专家委员会副主委、国家心血管内科专培委员会副主委、国家卫健委结构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律失常等介入专业培训基地主任、上海市医院协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学会常务委员、上海市遗传学会副理事长。樊嘉院士樊嘉,1958年3月出生于江苏省昆山市,江苏江都人。1983年毕业于南通医学院,1989年于南京铁道医学院获硕士学位,1995年于上海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7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上海市肝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肝脏外科医师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临床医学标准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交流协会器官移植分会副主任委员、FACS等。曾任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等。

辩护人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副主任、肖晶美术作品欣赏

肖晶研究生学历,文学硕士学位,现为南通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副主任、中国画教研室主任、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戏竹之一 38×38cm戏竹之二 38×38cm凝香之一 38×38cm凝香之二 38×38cm一念 45×140cm芬馥 45×140cm窗前雏菊125×200cm拉珍 80×80cm逸 23×23cm致 23×23cm欢迎后台投稿

金锁匙

「义诊预告」“双十一”苏陕对口支援医疗专家团将来洋县人民医院开展大型义诊活动,涵盖多个疾病专科!

11月11日,洋县人民医院将邀请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如皋市人民医院专家来院开展讲学、示范手术、教学查房、大型义诊等活动,让全县群众足不出县在家门口就能看上“专家号”!◆◆义诊活动◆◆参与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如皋市人民医院义诊学科妇产科儿 科肿瘤内科感染科甲乳外科五官科义诊时间11月11日 上午9:30~11:30洋县人民医院门诊大厅一楼义诊内容免费挂号免费专家咨询免费制定诊疗方案义诊热线0916—8217343(医务科)参与贴士 前来义诊的群众,如有既往病历和检查报告,可携带至义诊现场,以便专家参考并给您更精准的诊疗。 ◆◆专家阵容◆◆邹 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2011年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临床七年制,获得医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工作至今,从事妇产科临床及教学工作。擅长妇科腔镜手术、盆底疾病诊治及高危孕产妇的救治。李鹏程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儿内科,主治医师,江苏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气管镜协作组委员,曾在浙江省儿童医院呼吸科进修(气管镜方向)。擅长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尤其重症肺炎的气管镜治疗。王正军如皋市人民医院医务科副科长,儿科主治医师,本科学历,在职研究生在读,如皋市新冠肺炎疫情指挥部医疗救治组成员。研究方向医政管理、小儿呼吸系统及免疫系统疾病等。发表专业论文多篇,曾获南通市卫生局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一次,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项。范 晖如皋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CSCO)会员,南通市医师协会肿瘤学分会委员。从事肺癌、胃癌、肠癌、乳腺癌等肿瘤的诊疗,主要研究方向:分子病理学基因检测解读、系统治疗、精准药物治疗。特长:支气管镜临床诊疗、输液港植入术。张海燕如皋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如皋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医疗组成员。专业方向肝炎、肺结核、发热待查等感染性疾病方面。卢小冬如皋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南通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乳腺甲状腺病专业委员、南通市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自参加工作来,先后获得如皋市嘉奖、如皋市优秀团干部、如皋市新长征突击手、如皋市市政府三等功等荣誉。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上海仁济医院普外科进修学习。获得如皋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核心期刊3篇。主要专注于普外科方面的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断及治疗。仲 鸣如皋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治医师。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在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进修学习。获得南通市科技技术引进三等奖一次,发表论文数篇,其中核心期刊1篇。主要专注于鼻科方面的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断及治疗。这么好的消息赶紧转发给亲朋好友周知~安排好时间千万不要错过哟!专题1资讯回顾【喜讯】西安红会医院运动医学中心洋县工作站落户洋县人民医院【洋医精神】视病人如亲人!洋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一科收获患者感谢信洋县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形象宣传片新鲜出炉!【视频连线】汉中市电视台专访洋县人民医院支援咸阳机场护士陈妮【世界卒中日】洋县人民医院开展“世界卒中日”大型宣传教育活动专题2战疫情【抗疫故事】洋县人民医院抗疫背后的后勤保障团队【战疫情】洋县人民医院医疗救治专家组抗击疫情工作侧记【战“疫”显担当】洋县人民医院:全县医护齐参战 凝聚合力战疫情【战疫情】让鲜艳的党旗在战“疫”第一线高高飘扬【战“疫”故事 】“我的妈妈在武汉打怪兽”【战“疫”党建】洋县人民医院党员踊跃捐款助力疫情防控【战疫情】抗击疫情,护理人在行动【战疫情】感染性疾病科二病区的故事【战疫情】筑牢疫情防控底线 确保医疗质量安全【战疫情】洋县人民医院120发热转运“先锋队”:他们通过“转运”与病毒作战!【战疫情】全力以赴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点赞】“舍小家为大家”,洋县人民医院9位医务人员推迟婚期抗疫情【抗疫“排头兵”】预检分诊 关口前移 严把进入医院第一关【向“逆行者”致敬!】疫情摆中间,亲情放两边【中医经典】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预防方药出来了,你一定要看!!【向“逆行者”致敬!】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生命卫士”【疫情防控】洋县人民医院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向“逆行者”致敬!】疫情面前,我们都是战士!洋县人民医院向“战”而行专题3科室风采外科系统妇产科外 科神经外科五官科骨一科骨二科急诊科手术室内科系统儿 科心血管内一科心血管内二科神经内科消化内分泌肾病内科康复医学科内三科医技系统检验科核磁CT室超声科放射科血液净化中心消化内镜中心心功能中心输血科五大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专题4先进设备【先进设备】多功能数字胃肠机【先进设备】测量骨密度的金标准——“双能X线骨密度仪”【先进设备】美国GE Brivo MR 355新光纤超导1.5T磁共振【先进设备】美国GE64排128层螺旋CT专题5就医服务【健康自测】一分钟自测,看看您有没有“骨质疏松”!【急救常识】如何拨打“120”,如何为“120”让行?【就医服务】心功能相关检查注意事项【就医服务】胃、肠镜检查注意事项【就医服务】社保、居民、合疗业务办理须知【就医服务】血液透析患者注意事项【就医服务】病历复印全指南,洋医帮您少跑路!【就医服务】洋县人民医院率先在全市各大医院推出“共享轮椅”服务 患者一扫可以随时借还专题6健康科普【健康科普】幼儿园开学在即,这些工作需提上日程【健康科普】转发周知!一文了解新型冠状病毒【健康科普】食品“新鲜”不一定就安全【健康科普】认识高血压 预防高血压【健康科普】处置千万条,规范第一条;处置不规范,亲人两行泪【健康科普】警惕睡眠杀手-拒绝成为“深夜手机党”【健康科普】服药忌口--药师告诉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审 核:王进中编 辑:卢 欣校 对:谢 菲 供 稿:医务科 你花了 · 来阅读点个 再走吧作者/来源:洋县人民医院内容如有不妥,请点击头像-私信联系小编修改或删除

四维

高校研究生拖欠学费为何难解

来源:光明日报“有钱就赶快补交一下吧,年底学校财务需要核算。”不出所料,临近年末,西安某高校博士生马瑞明又接到了催缴学费的电话。电话那头是学院辅导员,语气平平。电话这头,马瑞明倒也没多说什么,应了几句,就挂断了电话。目前,马瑞明就读教育学博士,学制三年,学费1万一年。除了第一年,后两年均未按时缴纳学费。正常情况下,一个人读到硕士研究生至少22岁,读到博士研究生至少25岁。接受了超过十五年的学历教育,一些高校与部分研究生,不仅存在于教与学的关系之中,也陷入了一段“债务纠葛”——高学历本应兼具高素质,研究生却成为“讨债”对象。12月11日,距离2019年研究生考试还有10天。江苏淮安,淮阴师范学院考研的学生抓紧时间在图书馆内看书复习,做最后的复习冲刺。赵启瑞摄/光明图片2018年12月22日,考研学生走进江苏南通大学考点考场。新华社发1.某高校涉及数千人,欠费4000余万元“一直没有给家里贡献收入,也不好意思再伸手,向父母要钱。”在博士一年级那年,马瑞明结婚,生活的压力陡增。除了和导师做一些调研项目,获得“少得可怜的”劳务费以外,马瑞明没有别的收入来源。尽管马瑞明所在高校和其他学校一样,有着覆盖面很广的奖助学金政策。按照正常逻辑,他完全可以先交上学费,再获得奖助学金,达到“收支相抵”。然而,问题就卡在这里。“这本账,我也知道怎么算,可就是缺那部分的钱。”由于学业能力问题,马瑞明没能按时毕业。延期毕业最直接的影响是,“再也拿不到每月2300元国家发放的生活补贴”。按照现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学费标准,硕士生每生每年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不超过10000元。如果真遇到经济困难,完全可以求助于奖助政策体系。“现在,再回生源地贷款,不仅抹不开面子,手续还麻烦。学费欠着就先欠着吧,也不是什么大事。”马瑞明的坦诚让记者感到意外。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联系了多位拖欠学费的研究生。但他们中的大部分均拒绝接受采访——“不光彩”“不是好事,不好意思说”。研究生、恶意、拖欠学费,这三个词语任意组合,足以引发舆论关注。2007年,时任教育部财务司巡视员兼资助中心主任崔邦炎透露,有学生欠缴学费,原因并不是家庭经济困难,还存在少数恶意欠费的现象,“拖欠学费的高校,有的上千万元、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过了十多年,记者调查发现,情况并未好转。在“仔细核对财务数据”后,湖南省一所高校的财务负责人向记者发来短信:截至目前,我校欠缴学费涉及博士生4000余人,累计欠费1700余万元;涉及硕士生9000多人,累计欠费2400余万元。12月6日,记者致函教育部财务司,就全国范围研究生拖欠学费的情况进行采访。截至记者发稿,未获得回复。现在,马瑞明丝毫不在意欠费“这档子事儿”,而是最在意自己什么时候可以毕业。“最后,我不可能不交。等我快毕业时候,学校一定会拿着学位证、毕业证卡着我。”他笃信,“只要博士顺利毕业,签了工作,一次性交清2万元的学费,应该不是难事。”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文凯,就是按照马瑞明“设计的路线”,在硕士毕业前,缴清了拖欠学校的一万余元学费。因为挪用了父母给的学费钱,研一刚开学,文凯就无法按时缴纳学费。一次与学长的聚会上,文凯听到了“可以缓交学费”的说法,“有钱没钱都可以先拖着,学校也不会催。”到现在,文凯都记得当时自己的第一反应,“心里打了一个问号”。在向学长们“多次确认”之后,文凯也下定决心——“缓交”!于是,他“缓交”了2016年、2017年两学年学费,共计1.6万元。没交学费,并未对他产生任何影响,文凯和其他同学没什么两样,“顺利入学注册,课正常上,考试正常考”。“因故迟交,跟风缓交,还不是最坏的情况。”东北某高校研究生院教师陈明介绍,“欠费学生中还有一群特殊人群——在职博士研究生。他们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精力难兼顾,攻读博士学位的难度相对较大。一些人索性先不交学费,等到能读下来就交,读不下来就算了。”2.学生欠费习以为常,学校催缴“例行公事”每年开学、年底、毕业季前,韦丽最为忙碌。催缴拖欠的学费,是这位南京某高校助管的“份内工作”。最近一次催缴在职博士学费,对方给出的说法是,“忘记了交费时间”,随即,迅速挂断了电话。依照韦丽的经验,接到通知后,有的同学第二天就去补齐,但也有同学会继续拖延,直到毕业,“有的是不催不交,有的是催了也不交”。“现在,有的同学信用卡用得比较频繁,生活花销一大,就容易资金紧张”,韦丽推测,“当他们确实周转不开的时候,就有可能挪用学费。”拖欠学费在该校一定程度存在,一些学生对此习以为常,而校方的反应,也令人费解。“每年催缴学费就像例行公事。”在韦丽看来,“学校催缴的态度并不严厉,只是要求我们电话通知,走个形式而已。”她分析,学校对这件事并不上心,可能是学校的运转不单单靠学费,更多的是来自国家拨款。不同的学校在如何处理拖欠学费的问题上,行动并不一致。“学校催缴的力度,与该高校的经济实力、国家财政拨款数额关系密切。”福建某高校财务处工作人员王乐透露。“学生学费收入是高校收入主要来源之一,在一定程度弥补了国家财政拨款的不足。对于一些中等规模高校,特别是地方院校来说,上千万的学费收入会直接影响学校正常运行,而对于财政拨款充足的知名高校来说,学费收入占比小,发挥的作用也不大。”王乐告诉记者,“拖欠学费的问题并未引起这些学校的重视。”部分学生习以为常,一些学校不重视。那么,拖欠的学费靠什么收上来?拖欠学费到毕业前的“最后一刻”,是学校和学生双方都默认了,欠费的学生拿不到毕业证和学位证。韦丽认同这一说法。毕业证和学位证——似乎是少数能够震慑学生按时缴费的“武器”。但是,教育部曾多次发出《通知》,明确要求各地高校对已经结束学业并考试合格的高校毕业生,不许以任何理由、任何借口扣押学生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想用‘两证’堵住恶意欠费的学生,这个办法根本行不通。”陈明多次处理研究生恶意欠费事件。他得出的结论是:“在这种处境中,学校就是弱势群体,要想做好研究生学费缴纳工作,还是要靠平时的引导和督促。”在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官网上,一则2017年的新闻并不起眼,但是表明校方的态度。这则《关于学硕和博士生欠费(学费或住宿费)公示》,公布了52位欠费学生的学号,他们的欠费金额从540元到10000元不等。该《公示》的关键性信息是提醒“未能成功缴费的学生,均不视为成功注册”。事实上,《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指出,按规定缴纳学费是学生应尽的义务,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的,不予注册学籍。“相关管理规定和法律法规一直都有,但是,很多学校并未严格执行,拖欠学费越严重的高校,越能说明校方的管理松散。”陈明认为。3.拖欠学费,让诚信教育流于形式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在籍研究生3670人欠费,累积欠费金额4029万元。其中,博士1000人欠费,欠费1864万元;硕士2670人欠费,欠费2165万元。“我校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4000余万元的欠费数额巨大,对办学经费的高效运转,带来了极大挑战。”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刘志称,“更重要的是,本应是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却罔顾契约精神,恶意拖欠学费,这为我们人才培养提了醒。”《高等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一个人不论其家庭收入、性别、居住地理状况怎样,只要达到入学标准都可以入学接受高等教育。同时也指出,“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学费”。多年来,许多研究生形成了“毕业前缴清即可”的观念。刘志说:“在思想观念上必须扭转这个误区。高等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研究生接受教育须遵循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通过长达一年的全力催收,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实现全日制研究生历史欠费全部清缴。截至2019年,该校连续三年实现全日制研究生“零欠费”。“实现研究生学费全部按时缴纳,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刘志介绍,学校采取了“教育引导与严格执规相结合,以教育引导为主”的工作策略,充分体谅难处,努力教育引导,反复提醒告知,尽量多给机会。“通过一对一讲政策、发函件、打电话,导师、辅导员、学生干部轮番上阵,先后开展了15轮次的学费催缴。同时,通过协助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给予困难补助等多种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缴纳学费。”刘志补充道。在学费催缴工作方面,既没有牵头组织部门,也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沟通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大多数人会把责任指向财务部门。目前,既缺少有效准确认定学生是恶意欠费还是因贫欠费,又缺少有针对性的催缴规定和刚性计划的情况下,催缴工作需要多部门的通力协作。王乐建议,甚至可通过法律途径制定出针对高校学生在校期间欠费,特别是恶意欠费行为的处罚措施。动真格的情况,还是少数。2018年4月,东北师范大学取消了全校35名恶意欠费学生学籍。“对于恶意欠缴学费的学生,学校也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予以严肃处理。”刘志说。“发生拖欠学费的行为,让高校的诚信教育流于形式。”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范先佐表示,“我们一直强调要把加强学生诚实诚信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多途径、多形式教育引导学生诚实做人、诚信做事。无法遵守校规校纪,无法主动按时足额缴纳学费,还何谈成长成才、贡献社会。”(记者 陈鹏)(应受访者要求,本文部分采用化名)

祖辛

欠费超4千万!研究生恶意拖欠学费调查:有高校涉及学生数以千计

12月11日,距离2019年研究生考试还有10天。江苏淮安,淮阴师范学院考研的学生抓紧时间在图书馆内看书复习,做最后的复习冲刺。赵启瑞摄/光明图片2018年12月22日,考研学生走进江苏南通大学考点考场。新华社发“有钱就赶快补交一下吧,年底学校财务需要核算。”不出所料,临近年末,西安某高校博士生马瑞明又接到了催缴学费的电话。电话那头是学院辅导员,语气平平。电话这头,马瑞明倒也没多说什么,应了几句,就挂断了电话。目前,马瑞明就读教育学博士,学制三年,学费1万一年。除了第一年,后两年均未按时缴纳学费。正常情况下,一个人读到硕士研究生至少22岁,读到博士研究生至少25岁。接受了超过十五年的学历教育,一些高校与部分研究生,不仅存在于教与学的关系之中,也陷入了一段“债务纠葛”——高学历本应兼具高素质,研究生却成为“讨债”对象。1.某高校涉及数千人,欠费4000余万元“一直没有给家里贡献收入,也不好意思再伸手,向父母要钱。”在博士一年级那年,马瑞明结婚,生活的压力陡增。除了和导师做一些调研项目,获得“少得可怜的”劳务费以外,马瑞明没有别的收入来源。尽管马瑞明所在高校和其他学校一样,有着覆盖面很广的奖助学金政策。按照正常逻辑,他完全可以先交上学费,再获得奖助学金,达到“收支相抵”。然而,问题就卡在这里。“这本账,我也知道怎么算,可就是缺那部分的钱。”由于学业能力问题,马瑞明没能按时毕业。延期毕业最直接的影响是,“再也拿不到每月2300元国家发放的生活补贴”。按照现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学费标准,硕士生每生每年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不超过10000元。如果真遇到经济困难,完全可以求助于奖助政策体系。“现在,再回生源地贷款,不仅抹不开面子,手续还麻烦。学费欠着就先欠着吧,也不是什么大事。”马瑞明的坦诚让记者感到意外。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联系了多位拖欠学费的研究生。但他们中的大部分均拒绝接受采访——“不光彩”“不是好事,不好意思说”。研究生、恶意、拖欠学费,这三个词语任意组合,足以引发舆论关注。2007年,时任教育部财务司巡视员兼资助中心主任崔邦炎透露,有学生欠缴学费,原因并不是家庭经济困难,还存在少数恶意欠费的现象,“拖欠学费的高校,有的上千万元、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过了十多年,记者调查发现,情况并未好转。在“仔细核对财务数据”后,湖南省一所高校的财务负责人向记者发来短信:截至目前,我校欠缴学费涉及博士生4000余人,累计欠费1700余万元;涉及硕士生9000多人,累计欠费2400余万元。12月6日,记者致函教育部财务司,就全国范围研究生拖欠学费的情况进行采访。截至记者发稿,未获得回复。现在,马瑞明丝毫不在意欠费“这档子事儿”,而是最在意自己什么时候可以毕业。“最后,我不可能不交。等我快毕业时候,学校一定会拿着学位证、毕业证卡着我。”他笃信,“只要博士顺利毕业,签了工作,一次性交清2万元的学费,应该不是难事。”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文凯,就是按照马瑞明“设计的路线”,在硕士毕业前,缴清了拖欠学校的一万余元学费。因为挪用了父母给的学费钱,研一刚开学,文凯就无法按时缴纳学费。一次与学长的聚会上,文凯听到了“可以缓交学费”的说法,“有钱没钱都可以先拖着,学校也不会催。”到现在,文凯都记得当时自己的第一反应,“心里打了一个问号”。在向学长们“多次确认”之后,文凯也下定决心——“缓交”!于是,他“缓交”了2016年、2017年两学年学费,共计1.6万元。没交学费,并未对他产生任何影响,文凯和其他同学没什么两样,“顺利入学注册,课正常上,考试正常考”。“因故迟交,跟风缓交,还不是最坏的情况。”东北某高校研究生院教师陈明介绍,“欠费学生中还有一群特殊人群——在职博士研究生。他们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精力难兼顾,攻读博士学位的难度相对较大。一些人索性先不交学费,等到能读下来就交,读不下来就算了。”2.学生欠费习以为常,学校催缴“例行公事”每年开学、年底、毕业季前,韦丽最为忙碌。催缴拖欠的学费,是这位南京某高校助管的“份内工作”。最近一次催缴在职博士学费,对方给出的说法是,“忘记了交费时间”,随即,迅速挂断了电话。依照韦丽的经验,接到通知后,有的同学第二天就去补齐,但也有同学会继续拖延,直到毕业,“有的是不催不交,有的是催了也不交”。“现在,有的同学信用卡用得比较频繁,生活花销一大,就容易资金紧张”,韦丽推测,“当他们确实周转不开的时候,就有可能挪用学费。”拖欠学费在该校一定程度存在,一些学生对此习以为常,而校方的反应,也令人费解。“每年催缴学费就像例行公事。”在韦丽看来,“学校催缴的态度并不严厉,只是要求我们电话通知,走个形式而已。”她分析,学校对这件事并不上心,可能是学校的运转不单单靠学费,更多的是来自国家拨款。不同的学校在如何处理拖欠学费的问题上,行动并不一致。“学校催缴的力度,与该高校的经济实力、国家财政拨款数额关系密切。”福建某高校财务处工作人员王乐透露。“学生学费收入是高校收入主要来源之一,在一定程度弥补了国家财政拨款的不足。对于一些中等规模高校,特别是地方院校来说,上千万的学费收入会直接影响学校正常运行,而对于财政拨款充足的知名高校来说,学费收入占比小,发挥的作用也不大。”王乐告诉记者,“拖欠学费的问题并未引起这些学校的重视。”部分学生习以为常,一些学校不重视。那么,拖欠的学费靠什么收上来?拖欠学费到毕业前的“最后一刻”,是学校和学生双方都默认了,欠费的学生拿不到毕业证和学位证。韦丽认同这一说法。毕业证和学位证——似乎是少数能够震慑学生按时缴费的“武器”。但是,教育部曾多次发出《通知》,明确要求各地高校对已经结束学业并考试合格的高校毕业生,不许以任何理由、任何借口扣押学生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想用‘两证’堵住恶意欠费的学生,这个办法根本行不通。”陈明多次处理研究生恶意欠费事件。他得出的结论是:“在这种处境中,学校就是弱势群体,要想做好研究生学费缴纳工作,还是要靠平时的引导和督促。”在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官网上,一则2017年的新闻并不起眼,但是表明校方的态度。这则《关于学硕和博士生欠费(学费或住宿费)公示》,公布了52位欠费学生的学号,他们的欠费金额从540元到10000元不等。该《公示》的关键性信息是提醒“未能成功缴费的学生,均不视为成功注册”。事实上,《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指出,按规定缴纳学费是学生应尽的义务,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的,不予注册学籍。“相关管理规定和法律法规一直都有,但是,很多学校并未严格执行,拖欠学费越严重的高校,越能说明校方的管理松散。”陈明认为。3.拖欠学费,让诚信教育流于形式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在籍研究生3670人欠费,累积欠费金额4029万元。其中,博士1000人欠费,欠费1864万元;硕士2670人欠费,欠费2165万元。“我校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4000余万元的欠费数额巨大,对办学经费的高效运转,带来了极大挑战。”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刘志称,“更重要的是,本应是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却罔顾契约精神,恶意拖欠学费,这为我们人才培养提了醒。”《高等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一个人不论其家庭收入、性别、居住地理状况怎样,只要达到入学标准都可以入学接受高等教育。同时也指出,“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学费”。多年来,许多研究生形成了“毕业前缴清即可”的观念。刘志说:“在思想观念上必须扭转这个误区。高等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研究生接受教育须遵循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通过长达一年的全力催收,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实现全日制研究生历史欠费全部清缴。截至2019年,该校连续三年实现全日制研究生“零欠费”。“实现研究生学费全部按时缴纳,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刘志介绍,学校采取了“教育引导与严格执规相结合,以教育引导为主”的工作策略,充分体谅难处,努力教育引导,反复提醒告知,尽量多给机会。“通过一对一讲政策、发函件、打电话,导师、辅导员、学生干部轮番上阵,先后开展了15轮次的学费催缴。同时,通过协助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给予困难补助等多种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缴纳学费。”刘志补充道。在学费催缴工作方面,既没有牵头组织部门,也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沟通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大多数人会把责任指向财务部门。目前,既缺少有效准确认定学生是恶意欠费还是因贫欠费,又缺少有针对性的催缴规定和刚性计划的情况下,催缴工作需要多部门的通力协作。王乐建议,甚至可通过法律途径制定出针对高校学生在校期间欠费,特别是恶意欠费行为的处罚措施。动真格的情况,还是少数。2018年4月,东北师范大学取消了全校35名恶意欠费学生学籍。“对于恶意欠缴学费的学生,学校也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予以严肃处理。”刘志说。“发生拖欠学费的行为,让高校的诚信教育流于形式。”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范先佐表示,“我们一直强调要把加强学生诚实诚信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多途径、多形式教育引导学生诚实做人、诚信做事。无法遵守校规校纪,无法主动按时足额缴纳学费,还何谈成长成才、贡献社会。”(应受访者要求,本文部分采用化名)

泷岛

高校研究生拖欠学费难解决,学校已经习以为常

“有钱就赶快补交一下吧,年底学校财务需要核算。”不出所料,临近年末,西安某高校博士生马瑞明又接到了催缴学费的电话。电话那头是学院辅导员,语气平平。电话这头,马瑞明倒也没多说什么,应了几句,就挂断了电话。目前,马瑞明就读教育学博士,学制三年,学费1万一年。除了第一年,后两年均未按时缴纳学费。正常情况下,一个人读到硕士研究生至少22岁,读到博士研究生至少25岁。接受了超过十五年的学历教育,一些高校与部分研究生,不仅存在于教与学的关系之中,也陷入了一段“债务纠葛”——高学历本应兼具高素质,研究生却成为“讨债”对象。1.某高校涉及数千人,欠费4000余万元“一直没有给家里贡献收入,也不好意思再伸手,向父母要钱。”在博士一年级那年,马瑞明结婚,生活的压力陡增。除了和导师做一些调研项目,获得“少得可怜的”劳务费以外,马瑞明没有别的收入来源。尽管马瑞明所在高校和其他学校一样,有着覆盖面很广的奖助学金政策。按照正常逻辑,他完全可以先交上学费,再获得奖助学金,达到“收支相抵”。然而,问题就卡在这里。12月11日,距离2019年研究生考试还有10天。江苏淮安,淮阴师范学院考研的学生抓紧时间在图书馆内看书复习,做最后的复习冲刺。赵启瑞摄/光明图片“这本账,我也知道怎么算,可就是缺那部分的钱。”由于学业能力问题,马瑞明没能按时毕业。延期毕业最直接的影响是,“再也拿不到每月2300元国家发放的生活补贴”。按照现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学费标准,硕士生每生每年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不超过10000元。如果真遇到经济困难,完全可以求助于奖助政策体系。“现在,再回生源地贷款,不仅抹不开面子,手续还麻烦。学费欠着就先欠着吧,也不是什么大事。”马瑞明的坦诚让记者感到意外。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联系了多位拖欠学费的研究生。但他们中的大部分均拒绝接受采访——“不光彩”“不是好事,不好意思说”。研究生、恶意、拖欠学费,这三个词语任意组合,足以引发舆论关注。2007年,时任教育部财务司巡视员兼资助中心主任崔邦炎透露,有学生欠缴学费,原因并不是家庭经济困难,还存在少数恶意欠费的现象,“拖欠学费的高校,有的上千万元、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过了十多年,记者调查发现,情况并未好转。在“仔细核对财务数据”后,湖南省一所高校的财务负责人向记者发来短信:截至目前,我校欠缴学费涉及博士生4000余人,累计欠费1700余万元;涉及硕士生9000多人,累计欠费2400余万元。12月6日,记者致函教育部财务司,就全国范围研究生拖欠学费的情况进行采访。截至记者发稿,未获得回复。现在,马瑞明丝毫不在意欠费“这档子事儿”,而是最在意自己什么时候可以毕业。“最后,我不可能不交。等我快毕业时候,学校一定会拿着学位证、毕业证卡着我。”他笃信,“只要博士顺利毕业,签了工作,一次性交清2万元的学费,应该不是难事。”2018年12月22日,考研学生走进江苏南通大学考点考场。新华社发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文凯,就是按照马瑞明“设计的路线”,在硕士毕业前,缴清了拖欠学校的一万余元学费。因为挪用了父母给的学费钱,研一刚开学,文凯就无法按时缴纳学费。一次与学长的聚会上,文凯听到了“可以缓交学费”的说法,“有钱没钱都可以先拖着,学校也不会催。”到现在,文凯都记得当时自己的第一反应,“心里打了一个问号”。在向学长们“多次确认”之后,文凯也下定决心——“缓交”!于是,他“缓交”了2016年、2017年两学年学费,共计1.6万元。没交学费,并未对他产生任何影响,文凯和其他同学没什么两样,“顺利入学注册,课正常上,考试正常考”。“因故迟交,跟风缓交,还不是最坏的情况。”东北某高校研究生院教师陈明介绍,“欠费学生中还有一群特殊人群——在职博士研究生。他们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精力难兼顾,攻读博士学位的难度相对较大。一些人索性先不交学费,等到能读下来就交,读不下来就算了。”2.学生欠费习以为常,学校催缴“例行公事”每年开学、年底、毕业季前,韦丽最为忙碌。催缴拖欠的学费,是这位南京某高校助管的“份内工作”。最近一次催缴在职博士学费,对方给出的说法是,“忘记了交费时间”,随即,迅速挂断了电话。依照韦丽的经验,接到通知后,有的同学第二天就去补齐,但也有同学会继续拖延,直到毕业,“有的是不催不交,有的是催了也不交”。“现在,有的同学信用卡用得比较频繁,生活花销一大,就容易资金紧张”,韦丽推测,“当他们确实周转不开的时候,就有可能挪用学费。”拖欠学费在该校一定程度存在,一些学生对此习以为常,而校方的反应,也令人费解。“每年催缴学费就像例行公事。”在韦丽看来,“学校催缴的态度并不严厉,只是要求我们电话通知,走个形式而已。”她分析,学校对这件事并不上心,可能是学校的运转不单单靠学费,更多的是来自国家拨款。不同的学校在如何处理拖欠学费的问题上,行动并不一致。“学校催缴的力度,与该高校的经济实力、国家财政拨款数额关系密切。”福建某高校财务处工作人员王乐透露。“学生学费收入是高校收入主要来源之一,在一定程度弥补了国家财政拨款的不足。对于一些中等规模高校,特别是地方院校来说,上千万的学费收入会直接影响学校正常运行,而对于财政拨款充足的知名高校来说,学费收入占比小,发挥的作用也不大。”王乐告诉记者,“拖欠学费的问题并未引起这些学校的重视。”部分学生习以为常,一些学校不重视。那么,拖欠的学费靠什么收上来?拖欠学费到毕业前的“最后一刻”,是学校和学生双方都默认了,欠费的学生拿不到毕业证和学位证。韦丽认同这一说法。毕业证和学位证——似乎是少数能够震慑学生按时缴费的“武器”。但是,教育部曾多次发出《通知》,明确要求各地高校对已经结束学业并考试合格的高校毕业生,不许以任何理由、任何借口扣押学生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想用‘两证’堵住恶意欠费的学生,这个办法根本行不通。”陈明多次处理研究生恶意欠费事件。他得出的结论是:“在这种处境中,学校就是弱势群体,要想做好研究生学费缴纳工作,还是要靠平时的引导和督促。”在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官网上,一则2017年的新闻并不起眼,但是表明校方的态度。这则《关于学硕和博士生欠费(学费或住宿费)公示》,公布了52位欠费学生的学号,他们的欠费金额从540元到10000元不等。该《公示》的关键性信息是提醒“未能成功缴费的学生,均不视为成功注册”。事实上,《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指出,按规定缴纳学费是学生应尽的义务,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的,不予注册学籍。“相关管理规定和法律法规一直都有,但是,很多学校并未严格执行,拖欠学费越严重的高校,越能说明校方的管理松散。”陈明认为。3.拖欠学费,让诚信教育流于形式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在籍研究生3670人欠费,累积欠费金额4029万元。其中,博士1000人欠费,欠费1864万元;硕士2670人欠费,欠费2165万元。“我校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4000余万元的欠费数额巨大,对办学经费的高效运转,带来了极大挑战。”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刘志称,“更重要的是,本应是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却罔顾契约精神,恶意拖欠学费,这为我们人才培养提了醒。”《高等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一个人不论其家庭收入、性别、居住地理状况怎样,只要达到入学标准都可以入学接受高等教育。同时也指出,“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学费”。多年来,许多研究生形成了“毕业前缴清即可”的观念。刘志说:“在思想观念上必须扭转这个误区。高等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研究生接受教育须遵循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通过长达一年的全力催收,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实现全日制研究生历史欠费全部清缴。截至2019年,该校连续三年实现全日制研究生“零欠费”。“实现研究生学费全部按时缴纳,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刘志介绍,学校采取了“教育引导与严格执规相结合,以教育引导为主”的工作策略,充分体谅难处,努力教育引导,反复提醒告知,尽量多给机会。“通过一对一讲政策、发函件、打电话,导师、辅导员、学生干部轮番上阵,先后开展了15轮次的学费催缴。同时,通过协助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给予困难补助等多种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缴纳学费。”刘志补充道。在学费催缴工作方面,既没有牵头组织部门,也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沟通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大多数人会把责任指向财务部门。目前,既缺少有效准确认定学生是恶意欠费还是因贫欠费,又缺少有针对性的催缴规定和刚性计划的情况下,催缴工作需要多部门的通力协作。王乐建议,甚至可通过法律途径制定出针对高校学生在校期间欠费,特别是恶意欠费行为的处罚措施。动真格的情况,还是少数。2018年4月,东北师范大学取消了全校35名恶意欠费学生学籍。“对于恶意欠缴学费的学生,学校也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予以严肃处理。”刘志说。“发生拖欠学费的行为,让高校的诚信教育流于形式。”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范先佐表示,“我们一直强调要把加强学生诚实诚信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多途径、多形式教育引导学生诚实做人、诚信做事。无法遵守校规校纪,无法主动按时足额缴纳学费,还何谈成长成才、贡献社会。”(应受访者要求,本文部分采用化名)来源:光明日报

好经大事

成炜:两递请战书 坚守在一线

11月30日下午,在通州区人民医院见到成炜时,他正在为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建设的专家评审做各项准备。忙碌的他,将刚刚获评“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看成是对自己工作的最大鞭策,“现在,疫情还远未结束,我要发挥好自己在湖北抗疫的实战经验,做好门诊中各类发热病人的严格甄别和救治,将疫情传播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同时要发扬好抗疫精神,与同事们一起努力,共同提升医院危重症救治能力,守护好百姓的生命健康。”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作为通州区人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成炜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始终奋战在抗疫一线,参与发热病人会诊、急诊及呼吸科门诊工作。在医院党委发出支援湖北倡议后,成炜更是两次递交请战书:作为一名党员医生,国家人民危难之时,应当挺身而出,使命所在、责无旁贷!成炜的请战源于一份担当,也有着一份底气。2007年夏,品学兼优的成炜从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进入通州区人民医院工作。为提高医疗水平,他孜孜不倦钻研业务,利用工作间隙完成了南通大学在职研究生课程,获得内科学硕士学位。通过在上海长海医院的进修,他带回了先进的诊疗技术,在全院率先开展了气管镜下介入技术、CT、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等。从医10多年,成炜已迅速从一名医学生转变为优秀临床医生,成长为科室的技术中坚、病员信赖的健康使者。2月24日凌晨,成炜舍下怀孕6个多月的妻子,义无反顾冲锋到新冠肺炎疫情风暴最中心,成为江苏省支援黄石市中心医院医疗队的一员。两天后,他正式进入黄石中心医院呼吸二病区工作,这是一个收治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病区。第一次在护目镜、N95口罩、防护服、隔离衣、三层手套三级防护状态下进入隔离区,汗水很快就模糊了视野,成炜开始出现头痛、手疼、胸闷等不适,但面对心理和身体的双重考验,成炜咬牙坚持了下来,帮助转运重症患者开展各项医学检查。隔离病区中的第一个6小时就这么挺过来了。很快,成炜便适应了高强度、快节奏的隔离病区工作。病区内,由于呼吸科医生较少,他便充分发挥专长,及时给病人上呼吸机、上高流量氧疗,解读患者血气分析及胸部CT等情况,解决了一个个临床问题。热心肠的他,不仅以精湛的技术服务病人,更以医者仁心给病人比黄金还宝贵的信心。让成炜印象深刻的是,一天,他们克服困难,搀扶一名81岁的重症患者,脱离呼吸机等仪器后,站在病房窗口,远远凝望了下一街之隔的家,坚定了这位老人战胜病魔的信心,最终老人奇迹般康复出院。在黄石期间,成炜所在团队共收治疑似及确诊病人75人,其中危重症患者16人、抢救12人次,圆满完成了支援任务。8个多月过去,如今,成炜向我们讲述这些抗疫经历时早已风轻云淡,但鲜为人知的是,他也为此经受过煎熬。就在成炜完成支援任务返通不久,妻子难产,爱人和孩子都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说起这些,因没能守护在妻女身旁而内疚的成炜眼眶顿时湿润,不过,很快,他便拿起手机,开心地给我们展示了已经7个月大女儿的可爱视频,“这是一次终生难忘的宝贵经历。离开黄石是3月20日,恰逢春分,磁湖的樱花盛开,春天如约而至。我想,下次去黄石时,我会带着妻子、孩子一起看我栽下的树,还有樱花。告诉孩子,为了你能不戴口罩看樱花,爸爸和这么多人一起‘拼过命’……”本报记者 叶国 李波 本报通讯员 陆云芬【来源:南通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研究生恶意拖欠学费:有高校涉数千人 欠费4000余万

“有钱就赶快补交一下吧,年底学校财务需要核算。”不出所料,临近年末,西安某高校博士生马瑞明又接到了催缴学费的电话。电话那头是学院辅导员,语气平平。电话这头,马瑞明倒也没多说什么,应了几句,就挂断了电话。目前,马瑞明就读教育学博士,学制三年,学费1万一年。除了第一年,后两年均未按时缴纳学费。正常情况下,一个人读到硕士研究生至少22岁,读到博士研究生至少25岁。接受了超过十五年的学历教育,一些高校与部分研究生,不仅存在于教与学的关系之中,也陷入了一段“债务纠葛”——高学历本应兼具高素质,研究生却成为“讨债”对象。1.某高校涉及数千人,欠费4000余万元“一直没有给家里贡献收入,也不好意思再伸手,向父母要钱。”在博士一年级那年,马瑞明结婚,生活的压力陡增。除了和导师做一些调研项目,获得“少得可怜的”劳务费以外,马瑞明没有别的收入来源。尽管马瑞明所在高校和其他学校一样,有着覆盖面很广的奖助学金政策。按照正常逻辑,他完全可以先交上学费,再获得奖助学金,达到“收支相抵”。然而,问题就卡在这里。12月11日,距离2019年研究生考试还有10天。江苏淮安,淮阴师范学院考研的学生抓紧时间在图书馆内看书复习,做最后的复习冲刺。赵启瑞 摄“这本账,我也知道怎么算,可就是缺那部分的钱。”由于学业能力问题,马瑞明没能按时毕业。延期毕业最直接的影响是,“再也拿不到每月2300元国家发放的生活补贴”。按照现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学费标准,硕士生每生每年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不超过10000元。如果真遇到经济困难,完全可以求助于奖助政策体系。“现在,再回生源地贷款,不仅抹不开面子,手续还麻烦。学费欠着就先欠着吧,也不是什么大事。”马瑞明的坦诚让记者感到意外。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联系了多位拖欠学费的研究生。但他们中的大部分均拒绝接受采访——“不光彩”“不是好事,不好意思说”。研究生、恶意、拖欠学费,这三个词语任意组合,足以引发舆论关注。2007年,时任教育部财务司巡视员兼资助中心主任崔邦炎透露,有学生欠缴学费,原因并不是家庭经济困难,还存在少数恶意欠费的现象,“拖欠学费的高校,有的上千万元、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过了十多年,记者调查发现,情况并未好转。在“仔细核对财务数据”后,湖南省一所高校的财务负责人向记者发来短信:截至目前,我校欠缴学费涉及博士生4000余人,累计欠费1700余万元;涉及硕士生9000多人,累计欠费2400余万元。12月6日,记者致函教育部财务司,就全国范围研究生拖欠学费的情况进行采访。截至记者发稿,未获得回复。现在,马瑞明丝毫不在意欠费“这档子事儿”,而是最在意自己什么时候可以毕业。“最后,我不可能不交。等我快毕业时候,学校一定会拿着学位证、毕业证卡着我。”他笃信,“只要博士顺利毕业,签了工作,一次性交清2万元的学费,应该不是难事。”2018年12月22日,考研学生走进江苏南通大学考点考场。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文凯,就是按照马瑞明“设计的路线”,在硕士毕业前,缴清了拖欠学校的一万余元学费。因为挪用了父母给的学费钱,研一刚开学,文凯就无法按时缴纳学费。一次与学长的聚会上,文凯听到了“可以缓交学费”的说法,“有钱没钱都可以先拖着,学校也不会催。”到现在,文凯都记得当时自己的第一反应,“心里打了一个问号”。在向学长们“多次确认”之后,文凯也下定决心——“缓交”!于是,他“缓交”了2016年、2017年两学年学费,共计1.6万元。没交学费,并未对他产生任何影响,文凯和其他同学没什么两样,“顺利入学注册,课正常上,考试正常考”。“因故迟交,跟风缓交,还不是最坏的情况。”东北某高校研究生院教师陈明介绍,“欠费学生中还有一群特殊人群——在职博士研究生。他们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精力难兼顾,攻读博士学位的难度相对较大。一些人索性先不交学费,等到能读下来就交,读不下来就算了。”2.学生欠费习以为常,学校催缴“例行公事”每年开学、年底、毕业季前,韦丽最为忙碌。催缴拖欠的学费,是这位南京某高校助管的“份内工作”。最近一次催缴在职博士学费,对方给出的说法是,“忘记了交费时间”,随即,迅速挂断了电话。依照韦丽的经验,接到通知后,有的同学第二天就去补齐,但也有同学会继续拖延,直到毕业,“有的是不催不交,有的是催了也不交”。“现在,有的同学信用卡用得比较频繁,生活花销一大,就容易资金紧张”,韦丽推测,“当他们确实周转不开的时候,就有可能挪用学费。”拖欠学费在该校一定程度存在,一些学生对此习以为常,而校方的反应,也令人费解。“每年催缴学费就像例行公事。”在韦丽看来,“学校催缴的态度并不严厉,只是要求我们电话通知,走个形式而已。”她分析,学校对这件事并不上心,可能是学校的运转不单单靠学费,更多的是来自国家拨款。不同的学校在如何处理拖欠学费的问题上,行动并不一致。“学校催缴的力度,与该高校的经济实力、国家财政拨款数额关系密切。”福建某高校财务处工作人员王乐透露。“学生学费收入是高校收入主要来源之一,在一定程度弥补了国家财政拨款的不足。对于一些中等规模高校,特别是地方院校来说,上千万的学费收入会直接影响学校正常运行,而对于财政拨款充足的知名高校来说,学费收入占比小,发挥的作用也不大。”王乐告诉记者,“拖欠学费的问题并未引起这些学校的重视。”部分学生习以为常,一些学校不重视。那么,拖欠的学费靠什么收上来?拖欠学费到毕业前的“最后一刻”,是学校和学生双方都默认了,欠费的学生拿不到毕业证和学位证。韦丽认同这一说法。毕业证和学位证——似乎是少数能够震慑学生按时缴费的“武器”。但是,教育部曾多次发出《通知》,明确要求各地高校对已经结束学业并考试合格的高校毕业生,不许以任何理由、任何借口扣押学生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想用‘两证’堵住恶意欠费的学生,这个办法根本行不通。”陈明多次处理研究生恶意欠费事件。他得出的结论是:“在这种处境中,学校就是弱势群体,要想做好研究生学费缴纳工作,还是要靠平时的引导和督促。”在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官网上,一则2017年的新闻并不起眼,但是表明校方的态度。这则《关于学硕和博士生欠费(学费或住宿费)公示》,公布了52位欠费学生的学号,他们的欠费金额从540元到10000元不等。该《公示》的关键性信息是提醒“未能成功缴费的学生,均不视为成功注册”。事实上,《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指出,按规定缴纳学费是学生应尽的义务,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的,不予注册学籍。“相关管理规定和法律法规一直都有,但是,很多学校并未严格执行,拖欠学费越严重的高校,越能说明校方的管理松散。”陈明认为。3.拖欠学费,让诚信教育流于形式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在籍研究生3670人欠费,累积欠费金额4029万元。其中,博士1000人欠费,欠费1864万元;硕士2670人欠费,欠费2165万元。“我校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4000余万元的欠费数额巨大,对办学经费的高效运转,带来了极大挑战。”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刘志称,“更重要的是,本应是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却罔顾契约精神,恶意拖欠学费,这为我们人才培养提了醒。”《高等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一个人不论其家庭收入、性别、居住地理状况怎样,只要达到入学标准都可以入学接受高等教育。同时也指出,“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学费”。多年来,许多研究生形成了“毕业前缴清即可”的观念。刘志说:“在思想观念上必须扭转这个误区。高等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研究生接受教育须遵循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通过长达一年的全力催收,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实现全日制研究生历史欠费全部清缴。截至2019年,该校连续三年实现全日制研究生“零欠费”。“实现研究生学费全部按时缴纳,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刘志介绍,学校采取了“教育引导与严格执规相结合,以教育引导为主”的工作策略,充分体谅难处,努力教育引导,反复提醒告知,尽量多给机会。“通过一对一讲政策、发函件、打电话,导师、辅导员、学生干部轮番上阵,先后开展了15轮次的学费催缴。同时,通过协助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给予困难补助等多种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缴纳学费。”刘志补充道。在学费催缴工作方面,既没有牵头组织部门,也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沟通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大多数人会把责任指向财务部门。目前,既缺少有效准确认定学生是恶意欠费还是因贫欠费,又缺少有针对性的催缴规定和刚性计划的情况下,催缴工作需要多部门的通力协作。王乐建议,甚至可通过法律途径制定出针对高校学生在校期间欠费,特别是恶意欠费行为的处罚措施。动真格的情况,还是少数。2018年4月,东北师范大学取消了全校35名恶意欠费学生学籍。“对于恶意欠缴学费的学生,学校也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予以严肃处理。”刘志说。“发生拖欠学费的行为,让高校的诚信教育流于形式。”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范先佐表示,“我们一直强调要把加强学生诚实诚信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多途径、多形式教育引导学生诚实做人、诚信做事。无法遵守校规校纪,无法主动按时足额缴纳学费,还何谈成长成才、贡献社会。”(来源:光明日报)

不对称

研究生恶意拖欠学费:有高校涉数千人 欠费4000余万

“有钱就赶快补交一下吧,年底学校财务需要核算。”不出所料,临近年末,西安某高校博士生马瑞明又接到了催缴学费的电话。电话那头是学院辅导员,语气平平。电话这头,马瑞明倒也没多说什么,应了几句,就挂断了电话。目前,马瑞明就读教育学博士,学制三年,学费1万一年。除了第一年,后两年均未按时缴纳学费。正常情况下,一个人读到硕士研究生至少22岁,读到博士研究生至少25岁。接受了超过十五年的学历教育,一些高校与部分研究生,不仅存在于教与学的关系之中,也陷入了一段“债务纠葛”——高学历本应兼具高素质,研究生却成为“讨债”对象。1.某高校涉及数千人,欠费4000余万元“一直没有给家里贡献收入,也不好意思再伸手,向父母要钱。”在博士一年级那年,马瑞明结婚,生活的压力陡增。除了和导师做一些调研项目,获得“少得可怜的”劳务费以外,马瑞明没有别的收入来源。尽管马瑞明所在高校和其他学校一样,有着覆盖面很广的奖助学金政策。按照正常逻辑,他完全可以先交上学费,再获得奖助学金,达到“收支相抵”。然而,问题就卡在这里。12月11日,距离2019年研究生考试还有10天。江苏淮安,淮阴师范学院考研的学生抓紧时间在图书馆内看书复习,做最后的复习冲刺。赵启瑞 摄“这本账,我也知道怎么算,可就是缺那部分的钱。”由于学业能力问题,马瑞明没能按时毕业。延期毕业最直接的影响是,“再也拿不到每月2300元国家发放的生活补贴”。按照现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学费标准,硕士生每生每年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不超过10000元。如果真遇到经济困难,完全可以求助于奖助政策体系。“现在,再回生源地贷款,不仅抹不开面子,手续还麻烦。学费欠着就先欠着吧,也不是什么大事。”马瑞明的坦诚让记者感到意外。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联系了多位拖欠学费的研究生。但他们中的大部分均拒绝接受采访——“不光彩”“不是好事,不好意思说”。研究生、恶意、拖欠学费,这三个词语任意组合,足以引发舆论关注。2007年,时任教育部财务司巡视员兼资助中心主任崔邦炎透露,有学生欠缴学费,原因并不是家庭经济困难,还存在少数恶意欠费的现象,“拖欠学费的高校,有的上千万元、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过了十多年,记者调查发现,情况并未好转。在“仔细核对财务数据”后,湖南省一所高校的财务负责人向记者发来短信:截至目前,我校欠缴学费涉及博士生4000余人,累计欠费1700余万元;涉及硕士生9000多人,累计欠费2400余万元。12月6日,记者致函教育部财务司,就全国范围研究生拖欠学费的情况进行采访。截至记者发稿,未获得回复。现在,马瑞明丝毫不在意欠费“这档子事儿”,而是最在意自己什么时候可以毕业。“最后,我不可能不交。等我快毕业时候,学校一定会拿着学位证、毕业证卡着我。”他笃信,“只要博士顺利毕业,签了工作,一次性交清2万元的学费,应该不是难事。”2018年12月22日,考研学生走进江苏南通大学考点考场。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文凯,就是按照马瑞明“设计的路线”,在硕士毕业前,缴清了拖欠学校的一万余元学费。因为挪用了父母给的学费钱,研一刚开学,文凯就无法按时缴纳学费。一次与学长的聚会上,文凯听到了“可以缓交学费”的说法,“有钱没钱都可以先拖着,学校也不会催。”到现在,文凯都记得当时自己的第一反应,“心里打了一个问号”。在向学长们“多次确认”之后,文凯也下定决心——“缓交”!于是,他“缓交”了2016年、2017年两学年学费,共计1.6万元。没交学费,并未对他产生任何影响,文凯和其他同学没什么两样,“顺利入学注册,课正常上,考试正常考”。“因故迟交,跟风缓交,还不是最坏的情况。”东北某高校研究生院教师陈明介绍,“欠费学生中还有一群特殊人群——在职博士研究生。他们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精力难兼顾,攻读博士学位的难度相对较大。一些人索性先不交学费,等到能读下来就交,读不下来就算了。”2.学生欠费习以为常,学校催缴“例行公事”每年开学、年底、毕业季前,韦丽最为忙碌。催缴拖欠的学费,是这位南京某高校助管的“份内工作”。最近一次催缴在职博士学费,对方给出的说法是,“忘记了交费时间”,随即,迅速挂断了电话。依照韦丽的经验,接到通知后,有的同学第二天就去补齐,但也有同学会继续拖延,直到毕业,“有的是不催不交,有的是催了也不交”。“现在,有的同学信用卡用得比较频繁,生活花销一大,就容易资金紧张”,韦丽推测,“当他们确实周转不开的时候,就有可能挪用学费。”拖欠学费在该校一定程度存在,一些学生对此习以为常,而校方的反应,也令人费解。“每年催缴学费就像例行公事。”在韦丽看来,“学校催缴的态度并不严厉,只是要求我们电话通知,走个形式而已。”她分析,学校对这件事并不上心,可能是学校的运转不单单靠学费,更多的是来自国家拨款。不同的学校在如何处理拖欠学费的问题上,行动并不一致。“学校催缴的力度,与该高校的经济实力、国家财政拨款数额关系密切。”福建某高校财务处工作人员王乐透露。“学生学费收入是高校收入主要来源之一,在一定程度弥补了国家财政拨款的不足。对于一些中等规模高校,特别是地方院校来说,上千万的学费收入会直接影响学校正常运行,而对于财政拨款充足的知名高校来说,学费收入占比小,发挥的作用也不大。”王乐告诉记者,“拖欠学费的问题并未引起这些学校的重视。”部分学生习以为常,一些学校不重视。那么,拖欠的学费靠什么收上来?拖欠学费到毕业前的“最后一刻”,是学校和学生双方都默认了,欠费的学生拿不到毕业证和学位证。韦丽认同这一说法。毕业证和学位证——似乎是少数能够震慑学生按时缴费的“武器”。但是,教育部曾多次发出《通知》,明确要求各地高校对已经结束学业并考试合格的高校毕业生,不许以任何理由、任何借口扣押学生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想用‘两证’堵住恶意欠费的学生,这个办法根本行不通。”陈明多次处理研究生恶意欠费事件。他得出的结论是:“在这种处境中,学校就是弱势群体,要想做好研究生学费缴纳工作,还是要靠平时的引导和督促。”在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官网上,一则2017年的新闻并不起眼,但是表明校方的态度。这则《关于学硕和博士生欠费(学费或住宿费)公示》,公布了52位欠费学生的学号,他们的欠费金额从540元到10000元不等。该《公示》的关键性信息是提醒“未能成功缴费的学生,均不视为成功注册”。事实上,《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指出,按规定缴纳学费是学生应尽的义务,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的,不予注册学籍。“相关管理规定和法律法规一直都有,但是,很多学校并未严格执行,拖欠学费越严重的高校,越能说明校方的管理松散。”陈明认为。3.拖欠学费,让诚信教育流于形式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在籍研究生3670人欠费,累积欠费金额4029万元。其中,博士1000人欠费,欠费1864万元;硕士2670人欠费,欠费2165万元。“我校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4000余万元的欠费数额巨大,对办学经费的高效运转,带来了极大挑战。”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刘志称,“更重要的是,本应是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却罔顾契约精神,恶意拖欠学费,这为我们人才培养提了醒。”《高等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一个人不论其家庭收入、性别、居住地理状况怎样,只要达到入学标准都可以入学接受高等教育。同时也指出,“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学费”。多年来,许多研究生形成了“毕业前缴清即可”的观念。刘志说:“在思想观念上必须扭转这个误区。高等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研究生接受教育须遵循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通过长达一年的全力催收,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实现全日制研究生历史欠费全部清缴。截至2019年,该校连续三年实现全日制研究生“零欠费”。“实现研究生学费全部按时缴纳,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刘志介绍,学校采取了“教育引导与严格执规相结合,以教育引导为主”的工作策略,充分体谅难处,努力教育引导,反复提醒告知,尽量多给机会。“通过一对一讲政策、发函件、打电话,导师、辅导员、学生干部轮番上阵,先后开展了15轮次的学费催缴。同时,通过协助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给予困难补助等多种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缴纳学费。”刘志补充道。在学费催缴工作方面,既没有牵头组织部门,也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沟通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大多数人会把责任指向财务部门。目前,既缺少有效准确认定学生是恶意欠费还是因贫欠费,又缺少有针对性的催缴规定和刚性计划的情况下,催缴工作需要多部门的通力协作。王乐建议,甚至可通过法律途径制定出针对高校学生在校期间欠费,特别是恶意欠费行为的处罚措施。动真格的情况,还是少数。2018年4月,东北师范大学取消了全校35名恶意欠费学生学籍。“对于恶意欠缴学费的学生,学校也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予以严肃处理。”刘志说。“发生拖欠学费的行为,让高校的诚信教育流于形式。”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范先佐表示,“我们一直强调要把加强学生诚实诚信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多途径、多形式教育引导学生诚实做人、诚信做事。无法遵守校规校纪,无法主动按时足额缴纳学费,还何谈成长成才、贡献社会。”

乱天之经

高校研究生拖欠学费为何难解

12月11日,距离2019年研究生考试还有10天。江苏淮安,淮阴师范学院考研的学生抓紧时间在图书馆内看书复习,做最后的复习冲刺。(赵启瑞/摄)2018年12月22日,考研学生走进江苏南通大学考点考场。(新华社发)“有钱就赶快补交一下吧,年底学校财务需要核算。”不出所料,临近年末,西安某高校博士生马瑞明又接到了催缴学费的电话。电话那头是学院辅导员,语气平平。电话这头,马瑞明倒也没多说什么,应了几句,就挂断了电话。目前,马瑞明就读教育学博士,学制三年,学费1万一年。除了第一年,后两年均未按时缴纳学费。正常情况下,一个人读到硕士研究生至少22岁,读到博士研究生至少25岁。接受了超过十五年的学历教育,一些高校与部分研究生,不仅存在于教与学的关系之中,也陷入了一段“债务纠葛”——高学历本应兼具高素质,研究生却成为“讨债”对象。1.某高校涉及数千人,欠费4000余万元“一直没有给家里贡献收入,也不好意思再伸手,向父母要钱。”在博士一年级那年,马瑞明结婚,生活的压力陡增。除了和导师做一些调研项目,获得“少得可怜的”劳务费以外,马瑞明没有别的收入来源。尽管马瑞明所在高校和其他学校一样,有着覆盖面很广的奖助学金政策。按照正常逻辑,他完全可以先交上学费,再获得奖助学金,达到“收支相抵”。然而,问题就卡在这里。“这本账,我也知道怎么算,可就是缺那部分的钱。”由于学业能力问题,马瑞明没能按时毕业。延期毕业最直接的影响是,“再也拿不到每月2300元国家发放的生活补贴”。按照现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学费标准,硕士生每生每年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不超过10000元。如果真遇到经济困难,完全可以求助于奖助政策体系。“现在,再回生源地贷款,不仅抹不开面子,手续还麻烦。学费欠着就先欠着吧,也不是什么大事。”马瑞明的坦诚让记者感到意外。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联系了多位拖欠学费的研究生。但他们中的大部分均拒绝接受采访——“不光彩”“不是好事,不好意思说”。研究生、恶意、拖欠学费,这三个词语任意组合,足以引发舆论关注。2007年,时任教育部财务司巡视员兼资助中心主任崔邦炎透露,有学生欠缴学费,原因并不是家庭经济困难,还存在少数恶意欠费的现象,“拖欠学费的高校,有的上千万元、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过了十多年,记者调查发现,情况并未好转。在“仔细核对财务数据”后,湖南省一所高校的财务负责人向记者发来短信:截至目前,我校欠缴学费涉及博士生4000余人,累计欠费1700余万元;涉及硕士生9000多人,累计欠费2400余万元。12月6日,记者致函教育部财务司,就全国范围研究生拖欠学费的情况进行采访。截至记者发稿,未获得回复。现在,马瑞明丝毫不在意欠费“这档子事儿”,而是最在意自己什么时候可以毕业。“最后,我不可能不交。等我快毕业时候,学校一定会拿着学位证、毕业证卡着我。”他笃信,“只要博士顺利毕业,签了工作,一次性交清2万元的学费,应该不是难事。”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文凯,就是按照马瑞明“设计的路线”,在硕士毕业前,缴清了拖欠学校的一万余元学费。因为挪用了父母给的学费钱,研一刚开学,文凯就无法按时缴纳学费。一次与学长的聚会上,文凯听到了“可以缓交学费”的说法,“有钱没钱都可以先拖着,学校也不会催。”到现在,文凯都记得当时自己的第一反应,“心里打了一个问号”。在向学长们“多次确认”之后,文凯也下定决心——“缓交”!于是,他“缓交”了2016年、2017年两学年学费,共计1.6万元。没交学费,并未对他产生任何影响,文凯和其他同学没什么两样,“顺利入学注册,课正常上,考试正常考”。“因故迟交,跟风缓交,还不是最坏的情况。”东北某高校研究生院教师陈明介绍,“欠费学生中还有一群特殊人群——在职博士研究生。他们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精力难兼顾,攻读博士学位的难度相对较大。一些人索性先不交学费,等到能读下来就交,读不下来就算了。”2.学生欠费习以为常,学校催缴“例行公事”每年开学、年底、毕业季前,韦丽最为忙碌。催缴拖欠的学费,是这位南京某高校助管的“份内工作”。最近一次催缴在职博士学费,对方给出的说法是,“忘记了交费时间”,随即,迅速挂断了电话。依照韦丽的经验,接到通知后,有的同学第二天就去补齐,但也有同学会继续拖延,直到毕业,“有的是不催不交,有的是催了也不交”。“现在,有的同学信用卡用得比较频繁,生活花销一大,就容易资金紧张”,韦丽推测,“当他们确实周转不开的时候,就有可能挪用学费。”拖欠学费在该校一定程度存在,一些学生对此习以为常,而校方的反应,也令人费解。“每年催缴学费就像例行公事。”在韦丽看来,“学校催缴的态度并不严厉,只是要求我们电话通知,走个形式而已。”她分析,学校对这件事并不上心,可能是学校的运转不单单靠学费,更多的是来自国家拨款。不同的学校在如何处理拖欠学费的问题上,行动并不一致。“学校催缴的力度,与该高校的经济实力、国家财政拨款数额关系密切。”福建某高校财务处工作人员王乐透露。“学生学费收入是高校收入主要来源之一,在一定程度弥补了国家财政拨款的不足。对于一些中等规模高校,特别是地方院校来说,上千万的学费收入会直接影响学校正常运行,而对于财政拨款充足的知名高校来说,学费收入占比小,发挥的作用也不大。”王乐告诉记者,“拖欠学费的问题并未引起这些学校的重视。”部分学生习以为常,一些学校不重视。那么,拖欠的学费靠什么收上来?拖欠学费到毕业前的“最后一刻”,是学校和学生双方都默认了,欠费的学生拿不到毕业证和学位证。韦丽认同这一说法。毕业证和学位证——似乎是少数能够震慑学生按时缴费的“武器”。但是,教育部曾多次发出《通知》,明确要求各地高校对已经结束学业并考试合格的高校毕业生,不许以任何理由、任何借口扣押学生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想用‘两证’堵住恶意欠费的学生,这个办法根本行不通。”陈明多次处理研究生恶意欠费事件。他得出的结论是:“在这种处境中,学校就是弱势群体,要想做好研究生学费缴纳工作,还是要靠平时的引导和督促。”在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官网上,一则2017年的新闻并不起眼,但是表明校方的态度。这则《关于学硕和博士生欠费(学费或住宿费)公示》,公布了52位欠费学生的学号,他们的欠费金额从540元到10000元不等。该《公示》的关键性信息是提醒“未能成功缴费的学生,均不视为成功注册”。事实上,《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指出,按规定缴纳学费是学生应尽的义务,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的,不予注册学籍。“相关管理规定和法律法规一直都有,但是,很多学校并未严格执行,拖欠学费越严重的高校,越能说明校方的管理松散。”陈明认为。3.拖欠学费,让诚信教育流于形式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在籍研究生3670人欠费,累积欠费金额4029万元。其中,博士1000人欠费,欠费1864万元;硕士2670人欠费,欠费2165万元。“我校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4000余万元的欠费数额巨大,对办学经费的高效运转,带来了极大挑战。”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刘志称,“更重要的是,本应是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却罔顾契约精神,恶意拖欠学费,这为我们人才培养提了醒。”《高等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一个人不论其家庭收入、性别、居住地理状况怎样,只要达到入学标准都可以入学接受高等教育。同时也指出,“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学费”。多年来,许多研究生形成了“毕业前缴清即可”的观念。刘志说:“在思想观念上必须扭转这个误区。高等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研究生接受教育须遵循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通过长达一年的全力催收,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实现全日制研究生历史欠费全部清缴。截至2019年,该校连续三年实现全日制研究生“零欠费”。“实现研究生学费全部按时缴纳,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刘志介绍,学校采取了“教育引导与严格执规相结合,以教育引导为主”的工作策略,充分体谅难处,努力教育引导,反复提醒告知,尽量多给机会。“通过一对一讲政策、发函件、打电话,导师、辅导员、学生干部轮番上阵,先后开展了15轮次的学费催缴。同时,通过协助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给予困难补助等多种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缴纳学费。”刘志补充道。在学费催缴工作方面,既没有牵头组织部门,也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沟通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大多数人会把责任指向财务部门。目前,既缺少有效准确认定学生是恶意欠费还是因贫欠费,又缺少有针对性的催缴规定和刚性计划的情况下,催缴工作需要多部门的通力协作。王乐建议,甚至可通过法律途径制定出针对高校学生在校期间欠费,特别是恶意欠费行为的处罚措施。动真格的情况,还是少数。2018年4月,东北师范大学取消了全校35名恶意欠费学生学籍。“对于恶意欠缴学费的学生,学校也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予以严肃处理。”刘志说。“发生拖欠学费的行为,让高校的诚信教育流于形式。”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范先佐表示,“我们一直强调要把加强学生诚实诚信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多途径、多形式教育引导学生诚实做人、诚信做事。无法遵守校规校纪,无法主动按时足额缴纳学费,还何谈成长成才、贡献社会。”(应受访者要求,本文部分采用化名)(记者 陈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