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南开大学—牛津大学联合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

南开大学—牛津大学联合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

南开大学—牛津大学联合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南开大学供图)中新网天津10月18日电(记者 张道正 通讯员 蓝芳)10月17日,在南开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日当天,南开大学—牛津大学联合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同时南开大学与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南开大学—牛津大学联合研究院(深圳)。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牛津大学医学科学部部长盖文·斯克雷顿(GavinScreaton),深圳市福田区委书记吕玉印,南开大学副校长李靖、王磊,南开大学终身校董、南开校友企业家联谊会主席、物美集团创始人张文中,牛津大学纳菲尔德医学院院长理查德·科纳尔(RichardCornall)等出席仪式。仪式由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主持。仪式上,曹雪涛和盖文·斯克雷顿代表双方签署南开大学—牛津大学联合研究院合作备忘录,并为南开大学—牛津大学联合研究院揭牌。李靖和福田区委常委、区委区政府办公室主任叶文戈代表双方签署《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南开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曹雪涛说,今天是镌刻在南开大学校史中的特殊日子,建校100周年是一个契机,回顾百年办学历程,重新定位再出发。创校校长张伯苓曾有“务使我南开学校,能与英国之牛津、剑桥,美国之哈佛、耶鲁并驾齐驱,东西称盛”的宏愿,此次合作是我们迈出的坚实一步。深圳市是一座国家化大都市,充满活力和创新,希望南开大学—牛津大学联合研究院(深圳)能够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合作典范,培养人才、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盖文·斯克雷顿在致辞中将此次合作称为“强强联手”,他表示,在南开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日这个特殊的日子签署这份重要协议具有特殊意义,南开大学是一所享誉世界的著名学府,祝愿南开大学—牛津大学联合研究院取得丰硕成果,产出造福经济社会发展的优秀科研成果。吕玉印介绍,南开大学—牛津大学联合研究院(深圳)将落户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唯一定位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对外合作平台。南开大学—牛津大学联合研究院是中英两国顶尖高校在生物医学领域的跨国合作,相信其将成为深港科技合作、跨境科技合作、大湾区国际科技合作的亮丽名片。张文中表示,成立南开大学—牛津大学联合研究院(深圳),是南开大学、牛津大学以及深圳市福田区的“正确选择”,很荣幸能够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并将继续支持南开大学—牛津大学联合研究院的建设。当前,南开大学正积极推进“双一流”建设,实施“4211卓越南开行动计划”,其中,与世界一流大学共建联合研究院是一项重要举措。据悉,南开大学—牛津大学联合研究院将由全球知名科学家领衔,聚焦医学生物学及前沿交叉学科领域重大科学问题,搭建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提升教学科研水平,联合培养国际化人才,不断拓展国际学术交流合作。英国皇家学会会士、牛津大学教授安德鲁·米克麦克尔爵士(AndrewMcmichael),牛津大学教授、原纳菲尔德医学院院长克里斯·科隆(ChrisConlon),牛津大学纳菲尔德医学院副院长戴伦·纳什,牛津大学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牛津研究所外方所长董涛,深圳市福田区发改局、金融工作局负责人,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统计数据科学学院、国内合作办公室负责人参加活动。(完)

来生缘

南开大学—牛津大学联合研究院揭牌成立

新华社天津10月17日电(记者李鲲、张建新)17日,南开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日当天,南开大学—牛津大学联合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将由全球知名科学家领衔,聚焦医学生物学及前沿交叉学科领域重大科学问题,搭建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提升教学科研水平,联合培养国际化人才,不断拓展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据了解,南开大学—牛津大学联合研究院是南开大学刚刚启动的“4211卓越南开行动计划”中第二个“1”里的内容,即在海外携手世界一流大学打造10大联合研究中心。这些中心将重点部署一批具有引领性和前瞻性的世界级研究项目,提升学校科技创新竞争力与国际影响力。此前已揭牌成立的有南开大学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共同建立的“南开—伯明翰联合研究院”。“4211卓越南开行动计划”意在从“南开新百年”开始,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办学影响力,其全部内容包括:文科振兴、理科提升、工科攀登、生医发展“四大计划”;构建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两大奖励体系;在校内建设10大交叉科学中心;在海外携手世界一流大学打造10大联合研究中心。南开大学成立于1919年,是爱国教育家严修、张伯苓在天津创办的大学,也是周恩来总理的母校。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表示,南开大学的100年是追求卓越的100年,展望新百年,南开将不懈奋斗,矢志一流,置身全球大科学时代,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全面实施“4211卓越南开行动计划”。(完)

迪克西

成立新研究院,院长为院士!希望这所名校早日回归第一梯队

这次疫情给了我们更多地思考,为了积极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助力我国特别是京津冀地区公共卫生领域科技研发与战略储备。近日,南开大学决定,成立新的研究院——南开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南开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的首任院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建国为。南开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的成立,将为国家和区域提升公共卫生提供强有力支撑,打造公共卫生和健康领域具有南开特色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南开大学为老牌985名校,更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母校。这里既有过往的辉煌,也有未来的希望。也许是过往过于辉煌!导致如今的南开大学声望没有以前的那么高。但其实南开的数学,金融,化学等方面也很强,陈省身先生的故居就在南开内。作为一个985高校,虽说最近几年在天津支持力度没有天津大学多,但底蕴还在。学习氛围:整体上学习氛围还是比较好的,新校区的图书馆非常高端大气,在里面学习很惬意。学生的学习热情都比较高,但不是唯成绩论,各方面优秀的人都有很多。学校食堂:食堂的餐品种类很多,常见的食物基本都涵盖了,老校区不常去不予置评。新校区两个食堂都不错,文科小食堂的盖饭是一绝,每次都有很多人排队,就是做得比较慢。食堂价格不算便宜,一餐平均10元。硬件设施:新校区硬件设施过硬,宿舍是四人间,每层楼都有一个淋浴室,宿舍楼内有全自动洗衣机和直饮水机,一层还有厨房和一些健身器材。教学楼图书馆宽敞明亮,自动贩卖机很多。体育馆很大,运动场所一应俱全,学生活动中心里有很漂亮的礼堂。总之新校区的硬件设施绝对是一流水平,老校区的话设施会有些陈旧。专业:化学、数学、历史、经济是南开四大支柱学科,实力都不俗,除此以外,生物、材料、光电的实力也都较强。最为热门的专业是金融,其次应该是数学,金融经济类就业竞争力大概与两财一贸处于同一水准,其他专业了解不多。总结提起南开大学,有的人直观感受是这所曾今Top5的大学没落了。但是对比教育部第三轮和第四轮学科评估数据来看,总体来说,南开还是处于上升势头的。只是因为南开优势学科偏人文社科、理学和管理学,综合排名上吃亏很多。作为一所著名的老牌高校,南开大学的优势学科有哪些呢?南开大学金融学是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是中国最顶尖的金融学专业之一,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是全国综合性大学中唯一的金融学院,尤其是国际金融方面,在国际货币与资本流动、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市场运行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大部分都去了北上广深一线城市。顺势成立新的研究院,持续发力,布局未来!祝愿南开大学早日回归第一梯队。

乐之末也

南开大学、中国社科大共建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揭牌

为打造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创新高地,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现已落户南开大学。揭牌仪式现场 本文图片均来自南开大学新闻网据南开大学新闻网消息,9月17日,由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共建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原校长王伟光,天津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陈浙闽,南开大学党委书记杨庆山,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共同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揭牌。揭牌仪式由南开大学副校长王新生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原校长王伟光受聘为研究院首任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并受聘为南开大学终身教授。杨庆山、曹雪涛分别向王伟光颁发“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致聘证书、南开大学终身教授致聘证书。曹雪涛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纪委书记王兵代表两校签署“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此外,天津市社科联主席、天津市政协原副主席、南开大学原党委书记薛进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刘文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南开大学讲席教授逄锦聚,南开大学讲席教授陈洪,南开大学杰出教授王南湜,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办公室主任朱孔京出席会议。获聘为研究院首任院长的王伟光表示,他将带领研究院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在理论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出贡献。消息称,“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将报教育部批准,挂靠南开大学,为实体研究机构。两校将以此为抓手展开人文社会科学全面战略合作,共同打造集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于一体的理论阵地、高端智库、育人摇篮和学术高地。研究院将通过开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科学研究工作,推动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人才培养,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打造科学有效开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型教师队伍,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社会服务能力,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领域的交流合作,打造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阐释传播平台。此次战略合作将以双方为依托,积极联合、积聚国内外创新力量和资源,构建协同发展模式和长效机制,积聚和培养一批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探索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瞄准学科前沿和解决重大问题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建设世界一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

达芙妮

快讯!南开大学移植医学研究院揭牌成立!

12月10日,由南开大学和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合作共建的南开大学移植医学研究院揭牌成立。该研究院旨在充分发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作为亚洲规模最大器官移植中心的技术与资源优势以及南开大学在免疫学、微生物学、肿瘤学、生理学、流行病学等方向的学科优势和研究实力,聚焦移植医学前沿问题,打造开放创新平台,汇聚国内外顶尖专家团队开展联合攻关,促进临床医学与基础科研深度融通,为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提升我国移植医学综合能力和国际地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饶子和,天津医科大学校长、南开大学医学院院长颜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院长沈中阳出席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举行的成立仪式并为研究院揭牌。沈中阳受聘担任南开大学移植医学研究院院长,曹雪涛向沈中阳致送聘书。当天,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董家鸿,中国工程院院士、空军军医大学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主任陈志南,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双聘院士张英泽,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党委书记况丹,天津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朱思伟,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郜恒骏,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所院长程涛,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朱永群等专家学者出席揭牌仪式,共同见证研究院成立。成立仪式由南开大学副校长王磊主持。曹雪涛在致辞中表示,加强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等市属医疗机构的合作,着力发展医学学科,是南开大学面向国家需求,在新百年中加快推进“4211卓越南开行动计划”生医发展计划的重要战略部署。南开大学和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携手,成立南开大学移植医学研究院,在移植医学领域紧密合作,谱写了合作新篇章。研究院将以此为起点,立足天津,打造校院合作典范,服务好国家健康战略需求,为推进天津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作出贡献。饶子和代表天津市科协向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祝贺。他指出,在过去一段时间,南开大学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开展了务实紧密的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南开大学创新开拓,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实力雄厚。此次学校与医院强强联合,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校院联合研究院,相信将进一步助推天津医学教育事业,促进我国移植医学发展。况丹表示,研究院的成立,是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健康中国以及科技创新重要战略的体现,是医学科研工作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创新的体现,也是以人民为中心,建设天津一流学科、一流医院,更好地提供高水平服务的实践体现,还是科教发展中守住高地、攀登高峰的责任担当的体现。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将大力支持研究院建设工作,为实现院校共建共赢,促进医学事业创新发展做出贡献。沈中阳表示,南开大学优势学科与天津市第一中心器官移植优势临床资源的融合发展,定将为解决移植医学瓶颈问题,突破移植医学理论难题奠定良好的基础与空间。随着移植临床学科的不断发展,移植医学发展进步日新月异,移植医学面临器官短缺、移植免疫耐受、免疫监测、新型免疫抑制药物的研发、组织器官修复再生、异种移植等新问题以及亟待解决的科学难题。作为研究院院长,将兢兢业业,努力工作,为移植科学贡献智慧力量。成立仪式后,举行了移植医学高峰论坛。据了解,南开大学移植医学研究院将集中校院双方力量和国内外相关领域优势资源,重点建设移植免疫、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两大研究方向,逐步搭建生物样本库、大动物基因编辑平台、临床前试验动物中心三大公共技术平台。采取研究中心、医疗中心、教学中心“三位一体”的协同模式,探索高水平、多层次临床医学教学科研模式,力求打造基础研究、临床转化、教学实践融为一体的国际一流移植医学研究中心。南开大学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具有长期合作基础,1994年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成为南开大学医学院教学医院,1995年开始联合培养临床医学七年制研究生,1997年成为南开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并于1998年经天津市卫生局同意正式挂牌。2017年10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成为“南开大学附属第一中心医院”。多年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一直承担南开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专业课程的授课,以及临床见习、实习任务。自2006年以来,南开大学医学院依托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等临床医院,联合申报并获批建设2个临床医学科学博士和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南开大学医学院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聘任临床医学硕、博研究生导师60余人,联合培养硕、博研究生100余人。前不久,教育部对南开大学进行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作为南开大学附属医院接受了现场考察,医院的临床医学教育工作得到了教育部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南开大学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将以此为契机,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继续深化合作,全面推动医教研协同发展。南开大学战略发展部、科学技术研究部、医学院,以及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有关负责同志参加活动。来源: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新闻中心新媒体中心 记者:乔仁铭 摄影:宗琪琪 编辑:杨凌宜 审校:马长虹 冀宁

帝曰

南开大学移植医学研究院揭牌成立

南开大学移植医学研究院揭牌成立。 宗琪琪 摄中新网天津12月10日电 (张道正 乔仁铭)由南开大学和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合作共建的南开大学移植医学研究院10日揭牌成立,沈中阳受聘该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饶子和,天津医科大学校长、南开大学医学院院长颜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院长沈中阳出席当天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举行的成立仪式上为研究院揭牌。南开大学移植医学研究院旨在充分发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作为亚洲规模最大器官移植中心的技术与资源优势以及南开大学在免疫学、微生物学、肿瘤学、生理学、流行病学等方向的学科优势和研究实力,聚焦移植医学前沿问题,打造开放创新平台,汇聚国内外顶尖专家团队开展联合攻关,促进临床医学与基础科研深度融通。该研究院将集中校院双方力量和国内外相关领域优势资源,重点建设移植免疫、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两大研究方向,逐步搭建生物样本库、大动物基因编辑平台、临床前试验动物中心三大公共技术平台。采取研究中心、医疗中心、教学中心“三位一体”的协同模式,力求打造基础研究、临床转化、教学实践融为一体的国际一流移植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董家鸿,中国工程院院士、空军军医大学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主任陈志南,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双聘院士张英泽,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党委书记况丹,天津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朱思伟,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郜恒骏,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所院长程涛,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朱永群等专家学者出席当天的揭牌仪式,共同见证研究院成立。成立仪式后,举行了移植医学高峰论坛。(完)

附赘悬疣

南开大学首个对外合作研究院落户沧州

双方共建绿色化工研究院河北新闻网讯(记者戴绍志 通讯员祖天林)沧州市对接京津合作再添新成果:日前,沧州市政府与天津南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在渤海新区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这是南开大学在国内建设的第一家对外合作的研究院,纳入南开大学教学和科研总体布局。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是沧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促进京津优势科研成果落户本地加速产业化的重要平台。根据协议,研究院依托南开大学在化学化工、新能源等领域的学科优势,打造国际一流的产业研究机构,打造沧州市化工产业发展的创新引擎、政产学研津冀协同创新的龙头、创新创业人才聚集育成的基地。研究院位于渤海新区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产业孵化器内,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成果展示厅、综合办公区及实验平台等,配套建设中试基地、分析检测中心等。研究院下设化工、材料、生物医药、环境保护等10余个分支研究所,未来将开展技术创新服务、人才培养及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构建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式科技创新体系。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表示,今后,南开大学将集合化学、环境科学、材料工程、药学研发、新药创制、人工智能、机械制造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共同聚力于沧州化工产业的发展。目前,研究院研发办公楼已着手建设,计划2019年上半年投入运营,中试基地也在选址设计。

科罗维

南开大学成立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瞄准疫情预警等方向发力

5月17日,南开大学新闻网发布消息称,近日,经学校研究决定,成立南开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建国担任院长。消息称,此举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积极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助力我国特别是京津冀地区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科技研发与战略储备,服务区域医学教育水平及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提升。消息称,此次成立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将作为实施该计划的重要举措,有力促进南开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展,开展高水平预防医学科研攻关,培养相关领域的顶尖人才,及时应对和解决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问题,牵引带动医教研高质量发展。未来,南开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将广泛调动和整合各类资源,瞄准流行病和卫生统计学、传染病疫情预警预测与疾控策略评估、新发病原体与生物安全、营养与食品卫生、环境与健康、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等6个重点研究方向集中发力,争取实现重大科研突破;面向全球引进公共卫生与健康领域顶尖医学人才和团队,打造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高水平科研攻关团队;深化与国内外一流科研机构的合作,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力与国际影响力;与国家和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国家和区域提升公共卫生和疫病预防水平提供有力支撑,打造公共卫生和健康领域具有南开特色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徐建国院士曾任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卫生部分子医学细菌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艾滋病和传染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长期从事新发、突发、不明原因性传染病疫情的病原学研究,主持完成9项在我国有较大影响的传染病疫情或事件的病原学调查,是国家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不监于心

8大项目签约落地!南开大学联合近200家生物医药企业成立重大联盟

12月26日,天津市生物医药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在滨海新区举行成立大会。该联盟由天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滨海新区、东丽区、天津市科学技术局与南开大学联合天津市近200家生物医药企业共同发起成立。成立大会上,8大项目签约落地滨海新区。滨海新区是天津生物医药产业科技研发、生产制造的重要承载基地,已集聚康希诺、瑞普生物、丹娜、凯莱因等生物医药领军企业1500多家。自今年7月3日以来,新区成立7个产业(人才)联盟,天津市3个联盟也落户新区,各联盟都涵盖了基金、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等产业链条的各重要节点,已经成为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联盟已集聚成员单位565家,引进人才超过1000人,联盟成员新签项目600余个,资金额近400亿元。联盟旨在推动国家和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校、院所、企业、区合作共赢,促进人才链、产业链、项目链、技术链、资本链"五链"融合,助力打造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和人才高地。首批成员单位包括华熙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零氪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昂赛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天津市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天津市食品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协会、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天津中心等政府机构,中国抗癌协会、天津市医疗器械商会等行业协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天津工程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南开大学秉承"知中国,服务中国"的优良传统,立足"四个服务"职责使命,聚焦"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自贸区等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积极发挥学科、人才和技术优势,努力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特别是全方位服务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学校与滨海新区渊源深厚,合作历史悠久。2005年以来,双方开展多层次、宽领域务实合作,先后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建设"水环境安全联合研发中心"谅解备忘录》《合作共建南开大学软件学院协议》等多项协议,在学科建设、国际合作、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孵育载体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合作成果。此外,在生物医药领域,南开大学也始终以创建一流大学、建设一流学科为目标,着力培养生物医药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建设国际水平的生物医药教学科研队伍、开展国内外领先的创新药物研究并实现成果转化。2020年,学校获批首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与天津医科大学深入推进全面战略合作,成立南开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南开大学人民医院转化医学研究院、南开大学移植医学研究院、南开大学妇产科学研究院……充分发挥南开优势,积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沐渤海的磅礴大气,浴津河的传统雅韵,未来,南开大学将继续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以"为人类健康,创一流药学"的使命和责任,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推动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素材来源:南开大学

刘勰

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成绩排名发布!

学术之路长期关注我国的教育工作,考研是其中的重要关注重点。最近2天我们连续发布了法学院、文学院的初试成绩统计分析结果,参见:南开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2020年考研初试成绩排名!与南开大学法学院2020年法学硕士初试成绩统计分析出炉!有读者朋友留言想让我们分析一下日本研究院的招生情况。我们第一时间写成本文。据悉,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是现今全国高等院校中唯一的院级综合日本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实体机构,被称为中国日本研究的重镇。研究院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4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6人、讲师2人,全员具有博士学位。研究院招收世界史(日本史方向)和世界经济(日本经济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招收国际政治(日本政治、外交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其中日本史是国内最早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根据南开大学2020年招生简章与招生目录,我们知道该院在国际政治、世界经济、世界史等3个专业招生,计划招收9名研究生。学术之路翻阅历史资料发现该院2019年的招生名额也是9人,其中国际政治2人、世界经济3人、世界史5人。同时我们关注到该院2020年并未招收推免生,因此2020年的招生名额应该跟2019年一样。经统计,2020年该院的报名情况为国际政治8人、世界经济25人、世界史28人。我们注意到2019年的复试名额分别为国际政治1人、世界经济3人、世界史9人。因此本年度的复试名额应该有所变化,核心考量因素应该是考生的成绩。本文假设考生成绩有1门成绩为0时代表该考生缺考,我们接下来的统计会剔除缺考考生。需要说明的是,世界史的成绩显示只有3门科目的成绩,即只考考研政治、考研英语与业务课1。剔除之后经统计发现,国际政治7人、世界经济22人、世界史23人,共计52人。经统计,这52人的考研政治平均分为66.17分、考研英语平均分为64.21分。我们可以发现该院考生的考研英语、政治分数是非常高的。具体的考研英语、政治的成绩分布如下表所示。下面正式附上这52名考生的成绩排名明细,具体如下表所示。基于上文我们对考研复试名额的推测,我们可以大致预估出各个专业的复试分数线,大致预估为国际政治395分、世界经济365分、世界史377分。当然这只是预测,具体还需要届时学院发布最终的复试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