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担任院长,南京邮电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揭牌前识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担任院长,南京邮电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揭牌

集微网消息,6月19日,南京邮电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举行揭牌仪式。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担任首任院长。图片来源:新华网据悉,南邮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在柔性光学功能器件、柔性生物电子器件、柔性能源电子器件以及柔性微纳器件集成等方面已具有研究基础,研究团队近年来承担了数十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产出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获得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研究院将围绕柔性光学功能器件、柔性生物电子器件、柔性能源电子器件、柔性微纳器件集成四个主要研究方向,开展柔性电子颠覆性理论创新研究。据新华网报道,黄维院士表示,南邮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将加快建设步伐,力争将研究院建成柔性电子领域国内顶级、国际领先的权威研究机构,建成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有一定特色的柔性电子研究基地,并结合学校其他优势学科,尽快实现相关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为江苏打造柔性电子强省、中国打造柔性电子强国作出南邮的贡献。(校对/小如)

飞车党

南京邮电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揭牌成立,院士任院长!

6月19日下午,南京邮电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揭牌仪式在仙林校区行政楼第一会议室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首任院长黄维,我校党委书记刘陈、校长叶美兰、南京大学副校长陆延青出席揭牌仪式,黄维院士、刘陈书记为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揭牌,叶美兰校长为黄维院士颁发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院长聘书。副校长汪联辉主持仪式。叶美兰校长致辞。她代表学校向黄维院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感谢陆延青副校长莅校指导。她介绍了我校成立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的背景和重大意义,回顾了黄维院士带领的学科团队在南邮的巨大发展成就。她表示,研究院的成立将集中优势资源、协同创新推动柔性电子领域研究。她希望以研究院为契机,深化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的技术对接,加快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的引进、吸收、消化和产业化,全面提升学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她预祝黄维院士带领团队攻克转化一批产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柔性电子产业链建设。黄维院士在讲话中深情回顾了2006年起在南邮工作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感谢南邮对他的培养。黄院士认为,柔性电子产业将开启中国引领人类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的中国道路,南邮建设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将大有可为。他表示,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将在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加快建设步伐,在较短时间内建成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有一定特色的柔性电子研究基地,并结合学校其他优势学科,尽快实现相关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为江苏打造柔性电子强省、中国打造柔性电子强国作出南邮的贡献。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院长赵强介绍了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建设目标。我校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科研院、一流学科与高水平大学建设办公室、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揭牌仪式。成立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既是我校对教育部关于未来技术学院建设相关文件的积极响应,更是我校敏锐感知柔性电子技术在引领信息科技的原始性创新和电子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在该领域作出的前瞻性布局。研究院的建设和运行受南京邮电大学指导,由学术委员会审议研究方向等学术活动。研究院实行院长负责制,首任院长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教授担任。建设期间,学校将在资金、场地和人才引进等方面投入,完善研究院的科研平台、人才队伍和管理机制,以保障研究院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研究院团队将与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相关团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的建设发展。 我校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在柔性光学功能器件、柔性生物电子器件、柔性能源电子器件以及柔性微纳器件集成等方面已具有扎实的研究基础,研究团队近年来承担了数十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产出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获得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研究院将开展柔性电子颠覆性理论创新研究,围绕柔性光学功能器件、柔性生物电子器件、柔性能源电子器件、柔性微纳器件集成四个主要研究方向,实现从基础研究向应用研究的转移,力争创造出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等重大成果,推动相关学科方向的发展,为我国柔性电子关联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力争将研究院建成柔性电子领域国内顶级、国际领先的权威研究机构。黄维院士、刘陈书记为柔性电子(未来科技)研究院揭牌叶美兰校长为黄维院士颁发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院长聘书黄维院士讲话叶美兰校长致辞汪联辉副校长主持揭牌仪式会场(来源:南京邮电大学 图文:闫方 初审:赵强 编辑:王波 审核:张丰)

若物之外

南京邮电大学获批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新网南京3月9日电 (徐珊珊)据南京邮电大学9日消息,近日科技部发文,批准建设南京邮电大学省部共建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标志着该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组织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具备先进科研装备的重要科技创新基地,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邮电大学省部共建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将紧密跟踪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聚焦新原理、新材料、新器件的重大创新,在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领域开展原创性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着力解决重大前沿科学难题,突破共性关键技术瓶颈,打造有机电子领域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中心、人才培养高地和产业引领阵地,为国家和江苏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智力支持。(完)

望日莲

南京邮电大学边缘智能研究院:站在智能“中央”的“边缘”

位于南京市鼓楼区古平岗路4号的智梦园被誉为“金陵硅谷”,一排排参天的法式梧桐树陪伴着这里的高精尖研究,南京边缘智能研究院的“大本营”就坐落于这片沉稳、安静的土地。这所由南京邮电大学联合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政府和华脉科技公司共同成立的新型研发机构,虽然年纪只有“一岁半”,但已成长为国内边缘计算、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等领域的佼佼者,其研发的核心技术应用范围广,服务能力强,助推着国内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边缘智能研究院自主研发了物联网智慧服务系统,包括物联网中间件平台和智能网关,一个是软件平台、一个是硬件平台,真正实现万物互联,并构成了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物联网智慧服务系统是解决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公安、智慧消防等传统产业智慧化的核心技术,在抗疫期间大放异彩,发挥了重要作用。 服务智慧抗疫拯救生命的智能算法在抗疫过程中,边缘智能研究院与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合作,针对武汉前线方舱医院内临床救治负荷较大、病情复杂多变的情况,探索构建“新冠肺炎病程转归病情预测模型”并搭建服务平台。“患者及时填报数据,医护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动态,给患者提供最科学优良的救治手段,最大限度遏制疫情的危害,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南京边缘智能研究院院长郭永安介绍了这个预测模型服务平台的独特之处。“新冠肺炎病程转归病情预测模型”是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和临床预测模型的综合分析得出,基于科学分析的精准施策可增加治愈比例和速度,迅速减轻医疗负担,使有限资源发挥更大的效果,降低收治压力。“治病救人,减少死亡率,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同时也提高了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曾在武汉方舱医院救治患者的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李勇对这个预测模型的实际效果称赞不已。今年2月27日,“新冠肺炎病程转归病情预测模型”在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正式投用。“随着数据量越来越大,分析的结果也越来越精准。”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医疗队队长、江苏省人民医院刘云副院长推动将模型嵌入到方舱医院的综合服务公众号,“边缘智能研究院用科技力量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也为现代医疗的进步做出了贡献。”边缘智能研究院从诞生起就积极布局智慧医疗领域,目前已与10余家国内知名医院建立合作。智慧病房系统、智能护士台、智能体温采集系统、智能心电监护系统等医疗高科技已在部分医院中应用,未来几年里,依托于边缘智能技术的智慧医疗有望扩展到“寻常百姓家”。服务智慧养老智慧养老,托起绚丽夕阳红边缘智能研究院有两大看家“法宝”,一是硬核硬件:边缘智能网关;二是智能软件:智慧服务系统。这“一硬一软”搭配服务在养老场景中,匠心之处显示真心。“边缘智能网关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关设备。它能实现服务环境中网络末梢按需协同控制的功能。”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南京边缘智能研究院院长郭永安介绍这款“神奇”的网关,“它与普通的网关最大的区别在于,可以实现物联网环境中不同品牌终端的共享与智能协同。换句话说,它就像是一把万能钥匙,可以将不同智能设备破解并关联起来。”智慧服务系统则像是一瓶胶水,在“软件层”将手机端的应用程序与终端智能设备紧密结合在一起,用一套口令指挥。据郭永安介绍,这款智慧服务系统保密性强,数据预处理能力也非常强大。研究院“一硬一软”的科研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手中掌握的核心技术更是“独门秘籍”。“独自在家,用不着子女们操心了!”在了解了边缘智能研究院开发的居家养老智慧服务后,住在扬州的陈奶奶笑盈盈地说。家庭智能看护是研究院主打的养老产品。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即使老人独自在家,也可以自助获取健康服务,包括睡眠监测、运动计步、心率血压检查、家政服务、寻医代购、室外巡逻等。如果子女想远程关注老人,可以通过智能看护摄像头与老人进行实时双向语音沟通。为了让更多老人享受到健康舒适的晚年生活,边缘智能研究院正积极将智能设备布局到养老机构中。老人定位、24小时一键呼叫、语音提醒用药、慢病管理、精神陪护等智能服务将显著提升养老院的服务水平,也将每位老人的需求装进了“芯”里。另外,即便家属无法探视,也可通过远程操作,查看工作人员对老人的各项护理过程,在亲属端监测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数据。截止2020年12月,边缘智能研究院已经与多家养老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共同打造智慧养老服务,用科技力量托起更加绚丽的夕阳红。服务公安消防用“一张网”造福千万百姓由边缘智能研究院骨干团队研发的盐城智慧停车联网服务平台于2019年正式上线使用。通过在停车场场所配置智能硬件,将全市七万余个停车位统一调度把控起来,形成“一张网”,极大提升停车场的利用率。对于盐城公安来说,盐城智慧停车联网服务平台是开展停车秩序整治的一大利器。这款服务平台支持线上实时查询违停车辆信息、停车场车位数量、车辆类型等数据。而这些“大数据”为盐城公安治理交通和调配全市停车场所提供了支撑,做到“指哪打哪”。“盐城智能停车联网服务平台上线运行以来已实现车位查询、停车缴费、实时路况查询等功能。”盐城市交警大队负责人李宇说,“还将逐步实现违法查询、学法免分、违法举报等功能,为群众提供高效智能服务。”对于盐城百姓来说,他们感受到的是生活的便利与舒心。“车位有摄像头监控,手机就可以查询具体停车位置和停车时间,再也不会出现满城找车位的窘况了!”家住盐城市区的周洁,对盐城市智能停车联网系统赞不绝口。盐城市停车整治办工作人员表示,停车场的每个车位都配备了视频桩、高位视频等智能设备,可以实时看到车辆状态,也解决了车辆停靠期间被碰撞却找不到肇事者的问题。在消防方面,边缘智能研究院研发的消防监测“一张网”,为南京市日均五百万地铁乘客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南京边缘智能研究院院长郭永安作为技术负责人,全程参与了监测系统的调研与开发。他介绍,一旦地铁发生火灾,监测器将第一时间报警,系统能迅速定位到火灾发生的位置,分析火灾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断电阻燃措施,从发现火情到发送报警的整个过程将不超过1分钟。未来,此监测系统将向全国的地铁城市推广,保障数以亿计乘客的人身安全。据介绍,边缘智能研究院作为南京邮电大学的重点新型研发机构,以建成世界一流的物联网科研基地为目标。它不仅是南邮之重器,更是服务社会之利器。目前,边缘智能研究院已与奥地利维也纳科技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等建立深入的国际合作。相信有一天,它会满载南邮的科技创新力量,引领“边缘”走向世界智能的“中央”。(通讯员:南京邮电大学李海博)

而颡颡然

南京邮电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揭牌成立

未来网高校频道6月22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闫方)6月19日,南京邮电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揭牌仪式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首任院长黄维,该校党委书记刘陈、校长叶美兰、南京大学副校长陆延青出席揭牌仪式,黄维院士、刘陈书记为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揭牌,叶美兰校长为黄维院士颁发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院长聘书。副校长汪联辉主持仪式。叶美兰致辞。她代表学校向黄维院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感谢陆延青副校长莅校指导。她介绍了学校成立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的背景和重大意义,回顾了黄维院士带领的学科团队在南邮的巨大发展成就。她表示,研究院的成立将集中优势资源、协同创新推动柔性电子领域研究。她希望以研究院为契机,深化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的技术对接,加快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的引进、吸收、消化和产业化,全面提升学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她预祝黄维院士带领团队攻克转化一批产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柔性电子产业链建设。黄维在讲话中深情回顾了2006年起在南邮工作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感谢南邮对他的培养。黄院士认为,柔性电子产业将开启中国引领人类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的中国道路,南邮建设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将大有可为。他表示,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将在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加快建设步伐,在较短时间内建成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有一定特色的柔性电子研究基地,并结合学校其他优势学科,尽快实现相关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为江苏打造柔性电子强省、中国打造柔性电子强国作出南邮的贡献。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院长赵强介绍了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建设目标。学校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科研院、一流学科与高水平大学建设办公室、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揭牌仪式。成立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既是学校对教育部关于未来技术学院建设相关文件的积极响应,更是学校敏锐感知柔性电子技术在引领信息科技的原始性创新和电子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在该领域作出的前瞻性布局。研究院的建设和运行受南京邮电大学指导,由学术委员会审议研究方向等学术活动。研究院实行院长负责制,首任院长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教授担任。建设期间,学校将在资金、场地和人才引进等方面投入,完善研究院的科研平台、人才队伍和管理机制,以保障研究院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研究院团队将与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相关团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的建设发展。据了解,该校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在柔性光学功能器件、柔性生物电子器件、柔性能源电子器件以及柔性微纳器件集成等方面已具有扎实的研究基础,研究团队近年来承担了数十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产出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获得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研究院将开展柔性电子颠覆性理论创新研究,围绕柔性光学功能器件、柔性生物电子器件、柔性能源电子器件、柔性微纳器件集成四个主要研究方向,实现从基础研究向应用研究的转移,力争创造出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等重大成果,推动相关学科方向的发展,为我国柔性电子关联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力争将研究院建成柔性电子领域国内顶级、国际领先的权威研究机构。

南京邮电大学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产教融合推进会召开

未来网高校频道6月28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郑旭 闫方)6月24日,南京邮电大学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产教融合推进会召开。该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蒋国平,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郜军出席会议。双方相关院系及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蒋国平代表学校对省产研院院长助理郜军一行表示热烈欢迎,他简要介绍了学校办学历史、学科特色、科研优势和人才培养及近几年取得的成绩,希望双方能优势互补、共赢发展,在积聚创新资源、培养创新人才、共建创新平台等方面落实合作,不断提升合作层次、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共同推动互融互促协同发展。郜军从省产研院成立的意义与定位、打造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以及构建产业创新生态等三个方面介绍了产研院情况和国内合作最新进展,表达了与学校以研究生培养为基础和牵引,推动技术联合研发、成果转化、技术服务等全方位合作,促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实现校所企合作共赢的愿景。会上,“南京邮电大学——江苏产研院集萃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揭牌。双方将依托优势学科和专业研究所,共建集萃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每年联合培养一批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该校研究生院负责人介绍了集萃研究生选拔方式、联合培养机制及管理措施。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等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学院学科发展、科技创新、研究生培养等情况,并向省产研院先进激光技术研究所、智能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研究所、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深度感知技术研究所授“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工作站”铜牌。江苏省产研院信息技术事业部、装备与制造事业部负责人介绍了相关研究所和企业联创中心的情况,先进激光技术研究所、智能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研究所、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深度感知技术研究所、JITRI-苏交科联合创新中心、JITRI-多伦科技联合创新中心等专家发布了技术需求。

被控者

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三年,导师恶意压迫三年,实验室自焚结束生命

在过去,如果听说了自杀事件,至少大家会很久心情无法平静,而如今,太多的人选择自杀来结束作为终结一切的手段。小学生作业太多跳楼自杀,中学生不满校园暴力跳楼自杀,研究生失恋选择跳楼自杀,还有很多种自杀原因,多半是想结束这一段不好的回忆,用自杀来终结这一切。1月5日下午,南京邮电大学官方发布通报称:2019年12月26日凌晨,该校材料学院2017级一硕士研究生意外身亡。事情发生的突然,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学校成立了调查组,一部分去做家属的安抚工作,一部分针对学生自杀事件进行调查。事情似乎和该研究生的导师有关,事情调查清楚之后,立刻取消了该研究生导师的资格。据该研究生的同学透漏,这位学生是在凌晨3点左右,在实验室选择了自焚。该同学表示,之所以他会选择如此极端的方式,就是和自己的导师有关,在这三年的研究生学业中,该导师对这位研究生恶意压榨、谩骂,甚至是人格的侮辱,在众多同学面前,让他没有一丝尊严。在即将毕业前夕,导师还要求他签署延期毕业的承诺书,并且要去他赔偿3200元氮气实验费用,还让学生帮她自己“打黑工。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这位学生选择了自焚,希望这件事可以震慑到自己的导师,也希望这件事可以引起学校的注意。当然,他成功了。事情发生了,当然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结果,但是已经发生,无法挽回,还是希望后来人可以珍惜自己的生命,遇到事情不要走极端。近些年研究生导师压榨学生事件层出不穷。2019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陈某因导师压榨跳楼;2018年12月,同济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陆某因导师压榨跳楼;2018年11月,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田某与导师产生矛盾跳楼;2018年3月,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陶某因导师压榨跳楼。发生这么多的事情,到底怨谁,是学生不懂老师的心,还是老师不懂如何教育学生,这样的事情层出不穷,难道就没有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吗?南京邮电大学这次火了,这次荣登头条,也是因为学生引火自焚,导师被取消了资格,但是学生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对于后来人起到了更多的警示作用。在学生时代,很多人都遇到过老师打骂的情况,就算是尖子生,也难免遇到委屈。当我们遇到这些情况时,不应该走极端方式,而是采用一些正当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更要珍惜。生命只有一次,如果我们把有限的生命奉献给有意义的事情,那无形中就是给生命增加了光彩。读书不容易,能够读研究生更不容易,在这学习的生涯中,珍惜生命,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示儿

张敬华视察南京邮电大学边缘智能研究院

未来网高校频道8月13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郭永安)近日,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一行视察了南京市“四新”行动新产业重点项目南京邮电大学边缘智能研究院,调研高新技术产业,实地考察了研究院的展厅、研发中心、办公大厅。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汪联辉陪同考察。边缘智能研究院负责人向张敬华一行介绍了研究院建设情况。研究院充分发挥学校在物联网技术与应用领域的先发优势,汇聚科学研究、系统开发、产业应用、市场推广等高端人才,开展技术转移和产业孵化,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平台,以科研促进产业、以产业反哺科研,打造了学术链、技术链、产业链“三链”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边缘智能研究院面向医疗行业研发了物联网医院整体解决方案,包括智慧门诊系统、智慧病房管理系统、慢病管理系统等,实现诊前、诊中、诊后和住院的管理智能化,相关成果已经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南医大二附院等落地应用;面向公安和交管部门开发了“城市级智慧停车联网平台”,实现全程停车联网管理,开发了“视频智能运维平台”,实现城市摄像头智能运维,相关成果已经在盐城市公安局、东台市公安局落地应用;面向消防领域开发“智能电气火灾安全监测系统”,实现电气火灾安全管控,相关成果已经在南京地铁落地应用;面向运营商开发了“智能油机监控平台”,实现运营商第三方运维公司管理智能化,相关成果已经在山西太原等地落地应用。张敬华对研究院的发展给予了肯定,期望南京邮电大学边缘智能研究院充分发挥南邮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聚集优秀资源、加大技术攻关、完善产业布局,继续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龙翔,市委副书记沈文祖,市委常委、江宁区委书记李世贵,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罗群,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学鹏,市委常委、秘书长蒋跃建,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邵建光,各区委主要负责同志等陪同视察。

梅丽莎

获批!南京邮电大学获批国家重点实验室!

恭喜南京邮电大学!终于获批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了!可喜可贺!南京邮电大学“双一流”保“位”战也有了充足的底气!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作为新晋“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南京邮电大学的发展深受大家的关注,该校当年凭借自然科学二等奖入选的“双一流”,所以,该校的科学研究一直都被大家所关注,大家都认为该校在“双一流”的保“位”战中依旧会发挥科研优势!果不其然,该校在科研平台建设上取得了新成绩!南京邮电大学校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获批,足以说明南京邮电大学的科学研究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也比较符合该校的“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身份,同样是新晋“双一流”高校,宁波大学也获得了一个重点实验室,难道获得这个实验室将会是“双一流”高校的标配吗?南京邮电大学接下来,小编带大家简单地了解一下这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吧!(1)名字: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省与部共建);(2)研究领域: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3)交叉学科:交叉与新器件、新材料等领域有一定关系;(4)是否与南京邮电大学的一流学科有关系:据小编所知,南邮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点是“电子科学与技术”,此重点实验室和该校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点非常吻合,非常有利于该校“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小编点评:有了这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南邮的“双一流”考核将更加有底气,也更有利于南京邮电大学继续入选第二轮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夏雨

南京邮电大学校长一行赴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交流

11月15日,南京邮电大学校长叶美兰一行前往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洽谈交流。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庆热情接待了叶美兰校长一行,双方就产学研深度融合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刘庆介绍了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建设理念、组织架构,着重介绍了研究院的创新体系、创新生态、创新合作、创新人才及创新发展成果。研究院着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努力架设大学与工业界、全球创新资源与江苏工业两个桥梁,构建促进产业技术研发与转化的创新生态体系。刘庆院长还介绍了研究院与国内高校的合作情况,充分肯定了前期与学校合作的成效。叶美兰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史、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情况,高度评价了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以及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这块“试验田”里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希望双方今后能在研究生和本科生联合培养、人才引进及培育、国际交流等方面开展更多深层次的合作。交流座谈会前,叶美兰一行在刘庆院长的陪同下参观了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展馆。(通讯员:南京邮电大学盛利 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