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南医大“励志博士”朱建华:6岁患病从不放弃努力,发4篇SCI论文无己

南医大“励志博士”朱建华:6岁患病从不放弃努力,发4篇SCI论文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都值得被尊重。他6岁不幸患上骨髓炎,因医疗条件太差,且无力承担医疗费用,延误了最佳医治时间,导致右腿大腿骨头断成三截,且比左腿短14公分。他就是南京医科大学在读博士朱建华。孩童时期便遭遇不幸的他在九岁才开始下地尝试走路,亲眼目睹着一个个身体健康的小孩子在自己身旁跑过,他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像这些孩子一样在绿茵场上自由地奔跑。他知道,这在旁人看来多么多么正常的要求,却是他一生所达不到的高度。自己整天与药物相伴,而且自己家境贫穷。一次次几近崩溃的朱建华甚至都想到亲手结束掉自己的生命。幸运的是他有爱他的父母,一次一次的感召,一次一次的哀求,一次一次的鼓励使朱建华渐渐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焰。身残志坚,在最困难的时候他始终记得这么一句话:“知识改变命运。”重新燃起生活的火焰的朱建华一心扑到了学习当中,2011年,朱建华凭借优异的成绩如愿考上大学,4年没日没夜地奋斗,使他2015年又成功考上硕士。2018年成功来到南京医科大学博士。可以说,30岁朱建华在而立之年便凭借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极强的求知欲达到了很多人一生都不曾达到的高度。在读博士期间,他由之前的奋斗转变为了对所在事业深深地热爱,他自小便深受病痛的折磨,童年时期的病魔无情地摧毁了他的身体。他懂得疾病缠身时人们的绝望。因此,他毅然选择了医学道路,他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来减少世间受病痛缠身的人们。让这个世界多一丝微笑,多一度温暖,少一声哭泣少一脸绝望。为了更好地学习医学知识,他在读博士期间,真正的全身心地把自己投入到了医学当中,实验室中整天都有朱建华的背影。曾在一次受访过程中,他坦言说道。他每天都投入到实验室当中,每天都待13个小时以上,一提及到跟课题相关的知识,脑海中就能马上呈现出它在教科书中所在的位置。朱建华在校期间便攻研了无数课题。但他印象最深的还是要合成一个聚合材料的课题,这个课题当时无人能解决。而不服输的朱建华偏偏迎头而上,在实验室里寻找素材,检验试验,永远是第一个到达实验室,又是最后一个关灯离开的人。花费了6个多月的时间,终于被不服输的朱建华研究了出来,获得了成功。而凭借这一课题的顺利攻克,朱建华也荣获了研究生的国奖,并成功拿到学校里的众多奖学金,2018年,朱建华出色的学习成就更是获得了江苏省博士创新计划的资助。不仅如此,凭借独特的见解和广博的知识,朱建华在《科学》等国际刊物上便刊登了四篇在全国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论文。在平常生活中,朱建华慢慢走出了自卑的阴影。他积极向上、周周健身,勇敢地面对一切。正如鲁迅先生说的一句话: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敢于正视惨淡的人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而朱建华,就是这样的勇士。

计外计

南医大博士生当选“最美大学生”

1月11日,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发布2020年“最美大学生”先进事迹,10名大学生被评为2020年“最美大学生”,曾奋战在武汉抗疫第一线的南京医科大学2018级博士研究生倪杰入选。来不及和家人告别,第一时间驰援武汉博士生倪杰的另一个身份是南京鼓楼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江苏援助湖北医疗队,与南医大各附属医院派出的600余名医务人员和专家一起,于2020年2月13日至3月31日的48天里,在新冠肺炎疫情最危急时刻,携手奋战在武汉抗疫第一线。去年2月13日凌晨,倪杰接到医院领导电话后,连夜整理行李,剪短长发。因为走得匆忙,她甚至没来得及和家人告别。“最令我感动的,是急诊科同事的支持,他们连夜为我准备了N95口罩等防护消毒用品。那时候武汉的情况不明朗,但我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里需要我们,我一定要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倪杰说。到达湖北后,倪杰被分配在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病区工作,这是倪杰第一次接触传染性极强的新冠肺炎患者。有一次,倪杰在为重症患者吸痰时,患者突然猛地咳嗽起来,痰液夹杂着血丝喷了出来,直扑倪杰身上,她的面屏上沾满了痰液,防护服上也是斑斑点点。倪杰并没有躲闪,只是平静地擦掉痰液,继续工作。“如果防护不到位,接触患者体液感染风险极大。但如果我们害怕了,病人就会更害怕。”与时间赛跑,救治数百名重症患者在武汉,倪杰每天都要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好几层口罩和护目镜持续战斗七八个小时。下班脱下防护服时,她才发现浑身都已湿透。“看着患者经过治疗转危为安,我会特别高兴,我们来的目的就是让患者健康走出医院,回归平静生活。”除了用药物和医疗干预外,心理疏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也是救治患者必不可少的。性格开朗的倪杰经常陪在病人床边,给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繁忙的工作之余,为了让同事们更加坚定信心地参加战斗,倪杰发挥自己手绘特长,将同事们在一线抗疫的身影画成一幅幅形象生动的漫画,用这样的方式记录战疫现场和难忘的经历。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工作,她们接诊的两个病区病人都好转出院,她又随队立即转战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开启新一轮战斗。高强度的救治工作持续了48天,救治了数百名重症患者。对倪杰来说,这48天,不仅是与时间赛跑,更是生与死的较量。3月31日,倪杰和她的同事们结束了在武汉的战斗,安全、顺利返回南京。“人民需要时义无反顾”,用行动践行医学生的誓言2018年,已经工作多年成为主治医师的倪杰选择继续进修,成为南京医科大学一名博士生。每天在繁重的临床工作之余,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科研实验工作。在校期间,她主持、参与多项省市级研究课题,积极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在心血管领域发表SCI论文7篇。“我在导师带领下研究的新药和心力衰竭有关。我们从干细胞中提取外泌液治疗心力衰竭,和以前单纯用干细胞治疗心衰相比,能减少致畸、排异等一些副作用,目前已经在小鼠身上实现了。下一步,我们还将在大型哺乳动物身上做进一步探索。”倪杰兴奋地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倪杰本科也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2000年刚入校的她从老师手里接过听诊器、披上白大衣,和同学们一起宣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20年后的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学生誓言,“什么是医学生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在人民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她说。通讯员 南医萱 南报融媒体记者 谈洁 实习生赵静【来源:南京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爱阡陌

南医大博士生当选2020年“最美大学生”

1月11日,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发布2020年“最美大学生”先进事迹,10名大学生被评为2020年“最美大学生”,曾奋斗在武汉抗疫第一线的南京医科大学2018级博士研究生倪杰入选。来不及和家人告别,第一时间驰援武汉博士生倪杰的另一个身份是南京鼓楼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江苏援助湖北医疗队,与南医大各附属医院派出的600余名医务人员和专家一起,于2020年2月13日至3月31日的48天里,在新冠肺炎疫情最危急的时刻,携手奋战在武汉抗疫第一线。去年2月13日凌晨,倪杰在接到医院领导的电话后,连夜开始整理行李,剪短长发。因为走得匆忙,她甚至没来得及和家人告别。“最令我感动的,是急诊科同事们的支持,他们连夜为我准备了N95口罩等防护消毒用品。那时候武汉的情况不明朗,但我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里需要我们,我一定要到最困难的地方去战斗。” 倪杰说。到达湖北后,倪杰被分配在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病区工作,这是倪杰第一次接触传染性极强的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而且面对的是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有一次,倪杰在为重症患者吸痰时,患者突然猛地咳嗽了起来,痰液夹杂着血丝喷了出来,直扑倪杰身上,她的面屏上沾满了痰液,防护服上也是斑斑点点。倪杰并没有躲闪,只是平静地擦掉痰液,继续工作。“如果防护不到位,接触患者体液感染风险极大。但如果我们害怕了,病人就会更害怕。”48天与时间赛跑,救治数百位重症患者在武汉,倪杰每天都要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好几层口罩和护目镜持续战斗七八个小时。重重口罩下头晕胸闷,汗湿衣襟,双手脱皮,护目镜压得眼眶周围伤痕累累。只有在下班脱下防护服时,她才发现浑身都已湿透。“看着患者经过治疗转危为安,我心里会特别高兴,我们来的目的就是让患者健康地走出医院,回归平静生活。”除了用药物和医疗干预外,心理疏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也是救治患者必不可少的。性格开朗的倪杰经常陪在病人床边给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繁忙的工作之余,为了让同事们更加坚定信心地参加战斗,倪杰发挥自己手绘特长,将同事们在一线抗疫的身影画成了一幅幅形象生动的漫画,用这样的方式来记录战疫现场和难忘的经历。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工作,她们接诊的两个病区病人都好转出院清空,而她又随队立即转战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接管了一个病区,开启新一轮的战斗。高强度的救治工作,一直持续了48天,也救治了数百位重症患者。对倪杰来说,这48天,不仅是在与时间赛跑,更是生与死的较量。3月31日,倪杰和她的同事们结束了在武汉的战斗,安全、顺利返回南京。“人民需要时义无反顾”,用行动践行医学生的誓言2018年,已经工作多年成为主治医师的倪杰选择继续进修,成为南京医科大学的一名博士研究生。每天在繁重的临床工作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科研实验工作。在校期间,她主持、参与多项省市级研究课题,积极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在心血管领域发表SCI论文7篇。“我在导师带领下研究的新药和心力衰竭有关。我们从干细胞中提取外泌液治疗心力衰竭,和以前单纯用干细胞治疗心衰相比,能减少致畸、排异等一些副作用,目前已经在小鼠实现了。下一步,我们还将会在大型哺乳动物身上做进一步探索。”倪杰兴奋地分享了最新研究的成果。倪杰的本科也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2000年刚入校的她从老师手里接过听诊器、披上白大衣,和同学们一起进行宣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20年后的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学生誓言,“什么是医学生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在人民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她说。通讯员 南医萱南报融媒体记者 谈洁 实习生 赵静

马尾辫

报考医学院,首批医学博士点的26所医学院,最值得报考

2020年高考马上就要开始了,报考哪些大学?报考哪些专业这都是最重要的,关注我百家号的老朋友们,看了我一年的百家号文章,也基本都变成了半个高校专家和专业专家了。基本上我推荐的专业就是:金融,计算机,电子通信,临床,口腔,任何高校都优先选择这个专业。不少人都知道当医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专业,社会地位高,是为数不多穷人可以逆袭改变社会阶层的专业,那么到底报考哪些医学院呢?很多人都说报考原卫生部部属高校,其实卫生部部属高校实力也不一定强,地方医学院实力也不一定差,今天就来简要介绍一下。医学院实力强不强,咱们可以从1981年首批医学博士点来看,能1981年就获得博士点的医学院都是绝对的实力派。数量多少更体现了水平高低。第一名是上海医学院,当年的中央大学医学院,绝对的实力派,和北京医学院当年是是首批16所全国重点大学中唯一的两个医学院,合并给复旦大学后,发展大不如以前,不过仍然是顶级医学院。数量第二多的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目前是卫生部直属唯一的全国重点大学,其他附属高校全部合并或者下放,当然协和医学院的名气大家都知道了,国内第一的水平,此处不多说了,目前委托清华大学招生,分数必须达到清华大学主流专业水平。北京医学院已经合并给北京大学,医学实力如虎添翼,非常不错,就是不好考了另外同济医科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四川医科大学实力都非常不错。在医学院中,只有上海医学院,北京医学院,中山医学院,华西医学院4个全国重点大学,不够同济医科大学的实力可是非常强悍的。前几名这些医学院都是原来卫生部直属高校,实力非常不错,是目前报考的最大热门,当然分数都是非常高,基本和清北线差别不是很大。从表中也可以看得出来,原来卫生部直属的山东医学院,白求恩医学院,西安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实力比较一般,当年实力还不如地方的首都医科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并入浙江大学),河南医科大学当然现在的首都医科大学实力仍然非常牛,而上二医已经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国内第一,浙江大学医学院实力更是牛。河南医科大学实力不如以前,但是仍然威名尚在。其他南京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高校当年都是首批博士点单位,实力都非常强大。最后一句话:上面这些高校,都值得你报考,要么是国内985医学名校,要么是地方院校霸主,就业都是棒棒的。

乃合天德

首批博士点的医学院,哪些在第一梯队?哪些进步了?哪些退步了?

在1981年,我国首批给大学授予博士点,一共给26所医学院授予了博士点,现在这些医学院实力如何了呢?下图是26所医学院的名单。上海第一医学院上海第一医学院创建于1927年,是民国时期的第一所国立医学院,实力非常强。其实,在1985年的时候,上海第一医学院就改名为上海医科大学。1959年,上海医科大学成为国家重点大学,1981年,首批获得博士、硕士点。从表上面看出,上海医科大学的实力原先要强于协和,在国内属于领先水平。不过在2000年,跟复旦合并之后,发展就没那么迅速了。这件事有些唏嘘,不在这里细谈了。现在,它确切的名字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乍一看会觉得突兀,上海竟然在复旦的后面,其实这是表明曾经的上海医科大学的身份。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上医获得了2个A,3个A-,实力还是不错的,属于第一梯队,但没有一个A+,稍稍让人遗憾。协和医学院原先卫生部的直属医学院除了协和医学院和中国医科大学,其余全部被合并,中国医科大学划归省里主管,所以协和是卫健委唯一一所直属院校。而且,协和医学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属于一家挂两块牌子,因此,协和医学院的地位仍然是泰斗,不可动摇。协和医学院曾经迷茫过一阵,跟清华纠葛是合并还是不合并,最终坚定信念,要独立办学。这次双一流评选中,协和也进入了,另外,协和最重要的8年制临床专业在清华的名下招生,招生质量有保证,所以协和的发展应该是稳健、可控的。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协和获得了2个A+,4个A类。北京医学院北京医学院成为全国重点大学的时间最早,是1954年,当时全国一共6所重点大学。北京医学院实力很强劲,屠呦呦、钟南山都是北医的校友。北医跟北大合并后,学生质量也有保证。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北医获得了2个A+,5个A类学科。以上3所是原来的第一梯队,现在还是第一梯队。在第二梯队里面,有几所进步很大。上海第二医学院原先,上海第二医学院跟上海第一医学院差很大一个档次,从上表中的博士点数量就能看出来。上海第二医学院被上交大合并了,经过20年的合并发展后,上海第二医学院快追上第一医学院了。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上海第二医学院一共获得了3个A类学科,临床专业获得了A+,这个很厉害。四川医学院华西医学院跟四川大学合并了,合并之后成为川大的王牌专业,尤其它的口腔专业,全国最好。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华西医学院获得了4个A类学科,口腔专业获得了A+。华西医学院现在已经进入第一梯队。同济医科大学、中山医学院同济医学院跟华科大合并后,发展还算平稳。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了2个A类,1个A+。中山医学院也类似,在评估中获得了3个A类学科。湖南医学院湘雅医学院曾经是著名的医学院,但后续的发展让人捉摸不透。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了2个A类学科,护理学为A+。但是,在双一流的评选中,中南大学竟然没有一个医学学科入选,非常奇怪。浙江医学院浙江医学院跟浙大合并后,跟上海第二医学院一样,进步明显。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浙医获得了3个A类学科,临床医学为A+。其他的医学院现在的首都医科大学进步也很大,主要是附属医院非常厉害。南京医科大学发展也很不错,在学科评估中,获得了一个A+。河南医学院评估结果一般,不过附属医院非常厉害,后面发展也不会太差。

考槃

28岁女博士获聘南医大教授,系引进“优秀学术骨干”

新京报快讯(见习记者 樊朔)近日,“28岁女博士获聘大学教授博导“在网络引发热议。9月16日,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官网显示,28岁的李琳于今年7月起任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任职于该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李琳出生于1991年,2014年获电子科技大学学士学位,2014年9月至今年6月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目前李琳主要从事单细胞表观基因组研究,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开发单细胞多组学测序技术、研究哺乳动物生殖系细胞发育和疾病发生发展进程中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根据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官网发布的信息,李琳曾于2018年6月在《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Single-cell multi-omics sequencing of human early embryos》。2017年6月,她以合作者身份在《Cell Research》杂志发表《Single-cell multi-omics sequencing of mouse early embryos and embryonic stem cells》一文。2015年6月,她在《Cell》杂志合作发表了封面文章《The Transcriptome and DNA Methylome Landscapes of Human Primordial Germ Cells》,该学术成果曾获“2015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2015年度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称,李琳的人才类别为“优秀学术骨干”。今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曾发布全新的《高层次人才全职引进聘任政策》,其中对于“优秀学术骨干”的定义为“在国内外本学科领域获得较优秀水平的学术成果,科研活动高度活跃,学术上具有很好的创新突破潜力,未来能带领某科学领域或学术方向取得国内领先地位和形成一定的国际影响,具有成为学科领军人才的潜力的学者。”据悉,“优秀学术骨干”将获得“70-90万协议年薪(税前)”“180-220万安家费(税前)”“300-400万科研启动和科研条件建设经费“等优待。聘任流程为个人申请或专家、单位推荐,经由专家评审、单位洽谈,最后由学校审批。据了解,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引进的“优秀学术骨干”还包括出生于1980年的高学飞、出生于1981年的官道刚和出生于1989年的汪妹,三人在博士毕业后均已具备独立研究经历。其中高学飞于2011年8月在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获得博士学位后,曾于英国剑桥大学Sanger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2018年7月至今年8月在香港大学担任助理教授;官道刚自2012年8月起在香港浸会大学先后担任了高级研究助理及助理教授;汪妹2017年取得博士学位后亦在南方医科大学进行了两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新京报见习记者 樊朔 编辑 潘灿 校对 柳宝庆

野芦苇

不愧为高教强省, 江苏27所大学拥有博士点, 有你母校么

前面给大家盘点了中部六省拥有博士点高校的分布情况,本文山野老王将带着大家走进一流的高教强省---江苏,看看江苏有哪些大学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这些大学中有你的母校么?经作者大面积的梳理,发现江苏省拥有博士点的高校多达27所,数量实在太多了,在全国也是位居前列,在这些大学中,211重点建设的高校有11所,985也有两所,当然是跟211的学校重合,这个江苏的高教实力跟其经济强省的地位还是比较符合的,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江苏这些拥有博士点的大学吧!南京大学:说他是江苏综合实力最强的高校,可有人有意见呢?211、985、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全部占有,师资队伍中两院院士多达30余人,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3个,在校博士研究生6036人,那么招生规模各位就可以猜一下喽。南京大学(源于网络)东南大学:也是211、985更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名单的强校,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师资队伍中现有两院院士12人,学校现有30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去年该校科研经费超过23个亿,2018年,东南大学拟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800名左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现有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16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据初步统计,2018年,该校拟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423名左右。南京理工大学:211重点大学之一,也是985优势平台高校,师资队伍中,学校现有两院院士16人,外国院士3人,现拥有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学位点50个,2018年,南京理工大学拟招收全日制博士生450左右。东南大学(源于网络)河海大学:是211工程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双聘院士15名,拥有1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018年,河海大学2018年拟招收博士生400名。南京农业大学:是211、985优势平台以及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师资队伍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拥有16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和15个博士后流动站,2018年该校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为500名左右。中国药科大学:211重点大学之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师资队伍中,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德国科学院院士1人,现拥有药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在校生中博士777人,2018年该校博士研究生拟招生人数为250名左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源于网络)江苏拥有博士点的大学太多了,限于篇幅就不一一详细介绍了。除以上高校外,本部位于省会南京并拥有博士点的大学还有:南京邮电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仅省会南京市就有16所大学拥有博士学位授权点,省内其他地级市也有11所拥有博士点的大学,下面给大家列出来。江南大学(无锡市)、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市)、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市)、徐州医科大学(徐州市)、常州大学(常州市)、苏州大学(苏州市)、西交利物浦大学(苏州市、中外合作高校)、南通大学(南通市)、扬州大学(扬州市)、江苏大学(镇江市)、江苏科技大学(镇江市)。河海大学(源于网络)说明: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军校本文暂未列入;因各校官方更新时间节点的不及时,博士点数据会有一些偏差,根据最近学位审核结果的公示来看,江苏省拟新增博士点数量也还有很多的。山野老王高教聚焦系列原创作品,百家号发布,欢迎订阅百家号:山野老王

十戒

南医大博士研究生倪杰 入选2020年“最美大学生”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1月11日联合发布2020年“最美大学生”先进事迹,10名大学生被评为2020年“最美大学生”,南京医科大学2018级博士研究生倪杰同学入选。倪杰,现为南京医科大学2018级博士研究生、南京鼓楼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作为一名博士生、一名医生,倪杰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江苏援湖北医疗队,从2020年2月13日至3月31日的48天里,一直奋战在武汉抗疫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救死扶伤誓言,用责任担当彰显青春力量。倪杰同学本科和硕士均在南京医科大学就读,在校期间主持、参与多项省市级研究课题,积极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在心血管领域发表SCI论文7篇。她先后荣获南京市“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并获得江苏省卫健委和人社厅的嘉奖。到达湖北后,倪杰分在武汉第一医院重症病区工作,她每天都要穿戴着厚重的防护服,面对的是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越是最艰难的时刻,越需要最精心的救治,倪杰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凭着临床工作经验,在抗疫的第一线敢担当、勇作为。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工作,她们接诊的两个病区病人都好转出院清空,而她又随队立即转战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接管了一个病区,开启新一轮的战斗。“也正是在这次疫情防控中,我们看到了前所未有的中国速度、中国效率和中国精神!我也深知,是党和国家培养了我,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我应该挺身而出,让青春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烂之花。”

雨音

这所双非高校一个博士点都没有,录取分却为何比肩985?

985,是我国顶尖大学的代名词,它们是我国高校的“脸面”。一般来讲,985高校的录取分都很高,因为实力往往与名气成正比。985名校东南大学但不是所有分高的学校都是985,比如双非高校首都医科大学。2018年,首医在安徽理科的录取分为646,超过17所985高校;其在河南理科的录取分为623,也超越近10所985高校。能有如此成绩,是因为首医实力相当强劲。它有两个A类学科,8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小而精悍。但不是所有的高分双非都有首医这样的“豪华配置”,比如南京审计大学。同城的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录取分较高我们尚且理解,但录取分“逆天”的南审,着实让人看不懂。南京审计大学2018年,南京审计大学在安徽理科的投档分数线是602,而东北大学、湖南大学等985名校录取分也没高出南审太多。在河南,南审的录取分也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985名校无异,一所“双非”能有如此成绩,实属不易。让人诧异的是,录取分如此之高,但南审竟然没有博士点!这似乎有点矛盾。南审官网显示,该校共有1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学术硕士一级学科7个、专业硕士点7个。在这一方面,南审是远远不如一些二本高校的。南京审计大学事实上,南审也是一所“网红”高校。某著名贴吧内,关于南审的帖子比比皆是,极高的录取分让一大票211高校“汗颜”。不得不说,南京审计大学校名中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诱惑力。2015年,南京审计学院更为现名后,录取分又是“嗖嗖”的涨了一大截。不过也有南审学子吐槽,自己本可以走某某重点大学,却阴差阳错的来到了南审。来了之后才发现,学校只是录取分高,其他方面并不突出。其学科实力甚至不如邻居南工大。但存在即是合理。虽然有些学子颇有怨言,但总的来说,南审是一所特色鲜明的行业强校。此校以“审计”立校,其骨干学科一直都是就业热门领域。虽然没有博士点,南审依旧被ACCA评为“全球培养ACCA人才最多大学”、“白金级培训机构”;它也是我国通过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认证的唯一一所“内部审计教育伙伴”(IAEP)合作级高校。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南审工商管理学科进入B类,作为国家审计署的“亲儿子”,南审历来都备受重视。20年前的南审录取分就已经不低,“逆天”的分数只不过是一种延续。南京审计大学如今,南审是三部委和江苏省共建的高校,前景光明。“三个985,求职不受苦”,意思是本硕博都在985高校就读的话,就业根本不用愁。对于南审学子来说,其本科学历就足以敲开很多名企的大门,每年来南审开宣讲会的名企相当多。所以,即便没有博士点,南审也是一所优秀的高校。这种优秀足以让诸多高校羡慕和嫉妒。

李季

这位神经介入博士 时刻从死神手中抢夺生命

7月22日凌晨3点,一场惊心动魄的急救正在上海德济医院的手术室进行。这位中年病人在家中突发脑梗,被120救护车紧急送往医院。检查显示,病人的颈内动脉重度狭窄,闭塞的血流让他半身不遂、语言障碍,病情十分凶险。上海德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汤建军接到电话后,立刻赶到手术室,为其进行微创介入手术,经动脉将导丝送入血栓部位,缓慢注入药物溶栓。病人从进门到溶栓开始,全程仅花了17分钟。不到60分钟国际标准水平的三分之一,在三甲医院林立的上海,这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年仅41岁的汤建军,其高超医技是如何一步步炼成的?立志从医,超高分就读上海交大博士汤建军出生于一个医生家庭。深知医务工作艰苦的父亲一开始并不赞成儿子学医,但年轻人的执着和对医学的热忱,最终让他妥协。1996年,汤建军如愿考入南京医科大学。2000年,刚大四的他,凭借优异的成绩,成为该校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第一批实习生,被安排进入该院骨干学科神经内科专攻脑血管病。“在当时,脑梗被认为是极度凶险的疾病,由于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大量脑梗病人预后不佳,最终残疾。”汤建军介绍,如今已成为急性脑梗首选治疗方式的脑血管介入溶栓取栓技术刚刚起步,治疗效果没有得到证实,发展前景很不明朗。“但那时我就坚信,介入技术会给脑血管治疗带来质的改变。”汤建军表示,为了深入了解这门刚刚兴起的技术,他夜以继日地轮转于科室和图书馆之间。2003年,汤建军成功入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硕士;2006年,又以高出第二名40多分的优异成绩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录取成为博士。出国深造:学习全球前沿神经介入技术身为“学霸”,汤建军喜欢主动出击:凡是能接触到和神经介入技术相关的地方,他都会申请深造或主动学习交流。“当时学习神经介入的机会非常少,我就去原理相同的肿瘤介入科,学习血管穿刺、导管介入、栓塞手术。后来在上海一所资深开展脑血管造影的医院学习造影和支架介入。”汤建军回忆,“2014年,我得到了前往北京天坛医院学习的机会,理论知识和临床技术都获得了非常大的提升。”此后,汤建军又前往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附属墨尔本医院进修深造。2015年,神经介入的春天来临。MR CLEAN等5项新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先后发表,结果证实神经介入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有着显著疗效。神经介入治疗的重大意义终于得到了医学界和病人的双重认可。多年不懈耕耘的汤建军,因此成为国内较早一批熟练掌握神经介入技术的专家之一。但汤建军并未满足于此。他深知,神经介入是脑科领域发展最为快速的学科之一,无论是理念、技术还是材料都在不断推陈出新,国内外存在明显的差距。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临床技术能力,2017年,他前往日本最大规模的私立医院——藤田医科大学医院脑卒中科进修,学习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介入技术。旅日归国后,他已然成为国内神经介入领域临床医技高度精湛的专家之一。离开三甲医院:攀登个人事业新高峰在藤田医科大学医院的经历,不但提高了汤建军的临床医技水平,还让他开始认真比较中日医疗体制的差异。“在日本,私立医院与公立医院的实力旗鼓相当。”汤建军说,“藤田医院的医生们不仅技术高超,还拥有高度的职业荣誉感,治疗一丝不苟、学习勤奋严谨,这正是我一直向往的工作状态。”汤建军表示,“藤田医科大学医院只用了50年,就做到了与日本顶级的公立医院平分秋色,我希望中国也能发展出这样的医院,中国的医生也能在这样高度专业化的氛围中工作。”就在此时,在一位前辈的引荐下,他了解到上海德济医院。这是一所以脑科为重点的综合医院,是世界500强企业联想控股成员机构,云集了国内一大批顶尖脑科专家。跟汤建军一样,这所医院年轻、蓬勃,对改善中国医疗行业充满激情与渴望,“建设成为国际著名神经医学中心”的愿景和“为中国95%的广大普通百姓服务”的理念与其想法不谋而合。经过慎重思考后,汤建军决定离开工作十余年的三甲医院,加盟上海德济医院,投入全新的事业当中。“最大的感触是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汤建军形容两份工作的差异时,他坦言有更多的时间服务于病人,“更多时间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的真正需求。”与此同时,汤建军并未落下自己的科研和学术研究。”2018年,加盟上海德济医院不久,汤建军申请了椎动脉狭窄的新型支架与支架释放技术发明专利,与公立医院发明专利归属医院不同的是,在上海德济医院,他是该专利的唯一所有人。同年,在中国脑血管病大会上,他的论文成为现场交流论文之一。凭借精湛的医技、深厚的学术造诣,2019年,汤建军被上海德济医院聘任为神经内科主任。梦想:成为受病人尊敬的专家汤建军形容自己的工作,是与死神战斗,一次次从死神手中抢夺生命。2015年,他第一次感到无能为力——一位病人因为送救不及时,最终去世。“从我的角度而言,我希望所有病人的病情都能好转、康复,但这位病人错过黄金救治时间,我只能说自己尽全力了。”汤建军只能尽全力缩短自己的时间:工作后买手机开始,从来没有关机,不管凌晨几点接到急救手术电话,都最快时间回复,然后赶到医院。“会很累,尤其是寒冬腊月,刺骨的寒风吹过来,确实很辛苦。”但他又表示,如果再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还是会选择当一名医生:我可能不能够取得很大的成就,但可以通过治好一个个病人,取得一个个小的成就。“我希望自己成为一名专家,在别人做不到的地方哪怕有一点小小的突破,就会很满足。”汤建军笑言,每次治愈的病人夸奖他“水平高”时,他觉得一切辛苦都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