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南医大博士生当选2020年“最美大学生”糊涂虫

南医大博士生当选2020年“最美大学生”

1月11日,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发布2020年“最美大学生”先进事迹,10名大学生被评为2020年“最美大学生”,曾奋斗在武汉抗疫第一线的南京医科大学2018级博士研究生倪杰入选。来不及和家人告别,第一时间驰援武汉博士生倪杰的另一个身份是南京鼓楼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江苏援助湖北医疗队,与南医大各附属医院派出的600余名医务人员和专家一起,于2020年2月13日至3月31日的48天里,在新冠肺炎疫情最危急的时刻,携手奋战在武汉抗疫第一线。去年2月13日凌晨,倪杰在接到医院领导的电话后,连夜开始整理行李,剪短长发。因为走得匆忙,她甚至没来得及和家人告别。“最令我感动的,是急诊科同事们的支持,他们连夜为我准备了N95口罩等防护消毒用品。那时候武汉的情况不明朗,但我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里需要我们,我一定要到最困难的地方去战斗。” 倪杰说。到达湖北后,倪杰被分配在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病区工作,这是倪杰第一次接触传染性极强的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而且面对的是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有一次,倪杰在为重症患者吸痰时,患者突然猛地咳嗽了起来,痰液夹杂着血丝喷了出来,直扑倪杰身上,她的面屏上沾满了痰液,防护服上也是斑斑点点。倪杰并没有躲闪,只是平静地擦掉痰液,继续工作。“如果防护不到位,接触患者体液感染风险极大。但如果我们害怕了,病人就会更害怕。”48天与时间赛跑,救治数百位重症患者在武汉,倪杰每天都要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好几层口罩和护目镜持续战斗七八个小时。重重口罩下头晕胸闷,汗湿衣襟,双手脱皮,护目镜压得眼眶周围伤痕累累。只有在下班脱下防护服时,她才发现浑身都已湿透。“看着患者经过治疗转危为安,我心里会特别高兴,我们来的目的就是让患者健康地走出医院,回归平静生活。”除了用药物和医疗干预外,心理疏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也是救治患者必不可少的。性格开朗的倪杰经常陪在病人床边给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繁忙的工作之余,为了让同事们更加坚定信心地参加战斗,倪杰发挥自己手绘特长,将同事们在一线抗疫的身影画成了一幅幅形象生动的漫画,用这样的方式来记录战疫现场和难忘的经历。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工作,她们接诊的两个病区病人都好转出院清空,而她又随队立即转战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接管了一个病区,开启新一轮的战斗。高强度的救治工作,一直持续了48天,也救治了数百位重症患者。对倪杰来说,这48天,不仅是在与时间赛跑,更是生与死的较量。3月31日,倪杰和她的同事们结束了在武汉的战斗,安全、顺利返回南京。“人民需要时义无反顾”,用行动践行医学生的誓言2018年,已经工作多年成为主治医师的倪杰选择继续进修,成为南京医科大学的一名博士研究生。每天在繁重的临床工作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科研实验工作。在校期间,她主持、参与多项省市级研究课题,积极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在心血管领域发表SCI论文7篇。“我在导师带领下研究的新药和心力衰竭有关。我们从干细胞中提取外泌液治疗心力衰竭,和以前单纯用干细胞治疗心衰相比,能减少致畸、排异等一些副作用,目前已经在小鼠实现了。下一步,我们还将会在大型哺乳动物身上做进一步探索。”倪杰兴奋地分享了最新研究的成果。倪杰的本科也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2000年刚入校的她从老师手里接过听诊器、披上白大衣,和同学们一起进行宣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20年后的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学生誓言,“什么是医学生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在人民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她说。通讯员 南医萱南报融媒体记者 谈洁 实习生 赵静

无偏无党

中国高校之南京医科大学

在六朝古都南京有着这样一所医科类院校,虽未入选“985工程”、“211工程”,但是学科实力,就业率甚至超过部分211高校,它就是——南京医科大学。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看看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创建于1934年,时名为江苏省立医政学院,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333工程”培训基地,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创始成员。 2015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获准成为首批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与省政府共建医学院校。师资力量南京医科大学现有专任教师986人。其中有博士生导师759人、硕士生导师247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1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 “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学科实力南京医科大学学位授权点覆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文学等7个学科门类,已形成从本科生、研究生到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体系。设有25个本科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4个、3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南京医科大学共有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药理学和毒理学、免疫学、社会科学总论、化学、材料科学等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国家重点学科:内科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药理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国家特色专业:护理学、口腔医学、康复治疗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南京医科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如下:A+:公共卫生与与预防医学B+: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B:药学从上面可以看出南京医科大学学科评估的结果表现非常优异,除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获得了A+的评估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等学科获评B+,有很大的机会冲入A级。就业情况南京医科大学2019 届博士毕业生就业率为 98.76%,硕士毕业生(含七年制)就业率为 96.26%,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 96.63%。南京医科大学毕业生积极响应江苏省为“健康中国”、“健康江苏”建设服务的战略方针,在2019届就业的博士、硕士、本科毕业生中,在江苏省就业的比例分别为79.44%、76.69%、69.24%,毕业生为江苏省的医疗健康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南京医科大学到医院工作的毕业生占总就业人数的74.86%,其中博士毕业生82人、硕士毕业生757人、本科毕业生537人;其中到三甲医院1033人、三乙医院207人、二甲医院116、其他医院20人。2019届博士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为10155元,硕士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为6730元,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为5280元。大家对于南京医科大学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评论!!!

佛性

南医大博士生当选“最美大学生”

1月11日,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发布2020年“最美大学生”先进事迹,10名大学生被评为2020年“最美大学生”,曾奋战在武汉抗疫第一线的南京医科大学2018级博士研究生倪杰入选。来不及和家人告别,第一时间驰援武汉博士生倪杰的另一个身份是南京鼓楼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江苏援助湖北医疗队,与南医大各附属医院派出的600余名医务人员和专家一起,于2020年2月13日至3月31日的48天里,在新冠肺炎疫情最危急时刻,携手奋战在武汉抗疫第一线。去年2月13日凌晨,倪杰接到医院领导电话后,连夜整理行李,剪短长发。因为走得匆忙,她甚至没来得及和家人告别。“最令我感动的,是急诊科同事的支持,他们连夜为我准备了N95口罩等防护消毒用品。那时候武汉的情况不明朗,但我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里需要我们,我一定要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倪杰说。到达湖北后,倪杰被分配在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病区工作,这是倪杰第一次接触传染性极强的新冠肺炎患者。有一次,倪杰在为重症患者吸痰时,患者突然猛地咳嗽起来,痰液夹杂着血丝喷了出来,直扑倪杰身上,她的面屏上沾满了痰液,防护服上也是斑斑点点。倪杰并没有躲闪,只是平静地擦掉痰液,继续工作。“如果防护不到位,接触患者体液感染风险极大。但如果我们害怕了,病人就会更害怕。”与时间赛跑,救治数百名重症患者在武汉,倪杰每天都要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好几层口罩和护目镜持续战斗七八个小时。下班脱下防护服时,她才发现浑身都已湿透。“看着患者经过治疗转危为安,我会特别高兴,我们来的目的就是让患者健康走出医院,回归平静生活。”除了用药物和医疗干预外,心理疏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也是救治患者必不可少的。性格开朗的倪杰经常陪在病人床边,给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繁忙的工作之余,为了让同事们更加坚定信心地参加战斗,倪杰发挥自己手绘特长,将同事们在一线抗疫的身影画成一幅幅形象生动的漫画,用这样的方式记录战疫现场和难忘的经历。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工作,她们接诊的两个病区病人都好转出院,她又随队立即转战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开启新一轮战斗。高强度的救治工作持续了48天,救治了数百名重症患者。对倪杰来说,这48天,不仅是与时间赛跑,更是生与死的较量。3月31日,倪杰和她的同事们结束了在武汉的战斗,安全、顺利返回南京。“人民需要时义无反顾”,用行动践行医学生的誓言2018年,已经工作多年成为主治医师的倪杰选择继续进修,成为南京医科大学一名博士生。每天在繁重的临床工作之余,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科研实验工作。在校期间,她主持、参与多项省市级研究课题,积极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在心血管领域发表SCI论文7篇。“我在导师带领下研究的新药和心力衰竭有关。我们从干细胞中提取外泌液治疗心力衰竭,和以前单纯用干细胞治疗心衰相比,能减少致畸、排异等一些副作用,目前已经在小鼠身上实现了。下一步,我们还将在大型哺乳动物身上做进一步探索。”倪杰兴奋地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倪杰本科也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2000年刚入校的她从老师手里接过听诊器、披上白大衣,和同学们一起宣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20年后的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学生誓言,“什么是医学生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在人民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她说。通讯员 南医萱 南报融媒体记者 谈洁 实习生赵静【来源:南京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崔憬

南医大“励志博士”朱建华:6岁患病从不放弃努力,发4篇SCI论文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都值得被尊重。他6岁不幸患上骨髓炎,因医疗条件太差,且无力承担医疗费用,延误了最佳医治时间,导致右腿大腿骨头断成三截,且比左腿短14公分。他就是南京医科大学在读博士朱建华。孩童时期便遭遇不幸的他在九岁才开始下地尝试走路,亲眼目睹着一个个身体健康的小孩子在自己身旁跑过,他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像这些孩子一样在绿茵场上自由地奔跑。他知道,这在旁人看来多么多么正常的要求,却是他一生所达不到的高度。自己整天与药物相伴,而且自己家境贫穷。一次次几近崩溃的朱建华甚至都想到亲手结束掉自己的生命。幸运的是他有爱他的父母,一次一次的感召,一次一次的哀求,一次一次的鼓励使朱建华渐渐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焰。身残志坚,在最困难的时候他始终记得这么一句话:“知识改变命运。”重新燃起生活的火焰的朱建华一心扑到了学习当中,2011年,朱建华凭借优异的成绩如愿考上大学,4年没日没夜地奋斗,使他2015年又成功考上硕士。2018年成功来到南京医科大学博士。可以说,30岁朱建华在而立之年便凭借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极强的求知欲达到了很多人一生都不曾达到的高度。在读博士期间,他由之前的奋斗转变为了对所在事业深深地热爱,他自小便深受病痛的折磨,童年时期的病魔无情地摧毁了他的身体。他懂得疾病缠身时人们的绝望。因此,他毅然选择了医学道路,他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来减少世间受病痛缠身的人们。让这个世界多一丝微笑,多一度温暖,少一声哭泣少一脸绝望。为了更好地学习医学知识,他在读博士期间,真正的全身心地把自己投入到了医学当中,实验室中整天都有朱建华的背影。曾在一次受访过程中,他坦言说道。他每天都投入到实验室当中,每天都待13个小时以上,一提及到跟课题相关的知识,脑海中就能马上呈现出它在教科书中所在的位置。朱建华在校期间便攻研了无数课题。但他印象最深的还是要合成一个聚合材料的课题,这个课题当时无人能解决。而不服输的朱建华偏偏迎头而上,在实验室里寻找素材,检验试验,永远是第一个到达实验室,又是最后一个关灯离开的人。花费了6个多月的时间,终于被不服输的朱建华研究了出来,获得了成功。而凭借这一课题的顺利攻克,朱建华也荣获了研究生的国奖,并成功拿到学校里的众多奖学金,2018年,朱建华出色的学习成就更是获得了江苏省博士创新计划的资助。不仅如此,凭借独特的见解和广博的知识,朱建华在《科学》等国际刊物上便刊登了四篇在全国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论文。在平常生活中,朱建华慢慢走出了自卑的阴影。他积极向上、周周健身,勇敢地面对一切。正如鲁迅先生说的一句话: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敢于正视惨淡的人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而朱建华,就是这样的勇士。

棋魂

南京医科大学拥有A+学科,为何没有评上211,双一流?玄机在此

虽然说”211“,”985“已经是过去式,现在流行的是”双一流“,但现今是首轮双一流收官之年,下一轮双一流的筹划之年。让我们回顾一下,某些高校实力看起来很强,为何没有被评上211,双一流呢?今天来说说南京医科大学。01南京医科大学大学基本概况以及实力与其它省会城市的高校不一样,南京的高校校名喜欢南京开头而不是江苏。比如,南京师范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南京医科大学也是一样用的南京开头的校名。南京医科大学办学历史还是比较悠久的,源自1934年创建的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当时医政学院是在镇江,到1957年的时候迁至南京更名为南京医学院,可以说这是一所起源于镇江的高校。迁往南京后,发展还是比较快的,1981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更名为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现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南京医科大学现有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药理学和毒理学等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特别是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价中,该校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在全国参评高校中获评A+等级。这些数据表明南京医科大学实力还是比较强的。02为什么没有评选上211首批211评选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事情,后来在21世纪初又评选了一批。当年211工程名字来源就是面向21世纪建设的重点高校,可以说这对于高校发展来说非常重要,院可想而知竞争也是非一般的激烈。据说,当时有个规定,除了教育部,国防科工委等外,一个部委基本上两个名额,一个省则是一个名额。但是江苏省却破格给了两个名额,一说是江苏强校太多,一说是江苏通过努力搞到的,当时江苏的两名额分别给了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而当时江苏还有一些全国重点大学都没有进,比如南京邮电学院(现南京邮电大学),南京气象学院(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镇江农机学院(现江苏大学)。上述都是在行业内全国有名的高校,南京医科大学虽然医学在江苏很厉害,但是在全国来说,并不是非常靠前!那个时候,进入211的是上海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中山医科大学,湖南医科大学,同济医科大学,与这些医科大学相比,南京医科大学实力谁也比不上!这样一来,南京医科大学没有评上211也就正常了。03为何首轮双一流还是没有评上?首轮双一流名单是2017公布的,所有的211大学都入选了双一流名单,还增加了25所非211高校。我们看看这25所入选高校都有谁?从行业来看,除了中字头的一些专门学校外,中医药大学成了最大的赢家,有天津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5所入选!从地域来看,北京,上海,南京,成都是大赢家,分别有8所,4所,4所,3所高校入选。211没有入选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均入选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凭借中医药高校入选,南京林业大学是此次25所大学中唯一一所林业类高校。再看西医类高校,只有一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入选了。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在医学高校的实力与地位就不用多说了,不是南京医科大学能比较的。南京医科大学没有入选双一流,只能说明在西医类高校中排名不靠前!04下一轮双一流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有戏吗下一轮双一流大学能不能入选,这个不好说,没到公布名单的时候,谁也不敢说会入选。但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看是否有机会?我们从没有入选双一流的医科大学中,南京医科大学学科实力排名如何来看。从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价来看,南京医科大学学科评估成绩是不错的,特别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获得了A+,还有3个B+,分别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但我们看到另外一所没有入选双一流的医学强校首都医科大学,该校在第四轮学科评价中可是有两个A-,3个B+学科。南京医科大学相比较还是稍逊!从近些年获国家级大奖来看,南京医科大学的“中国人群肺癌遗传易感新体制”获得自然二等,成绩本身是不错的,但看看南方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它们两都获得两项大奖,显然南京医科大学与其比较起来还是稍逊!所以从学科实力来看,南京医科大学在没有入选双一流的医科大学中排名也不是第一,如果下轮双一流大学西医类只有一个名额的话,南京医科大学入选的机会还是不大。双一流大学不像211评选,没有一省一名额的规定,看的是行业内的地位与排名,综述,南京医科大学下一轮能否人选,要看有几个名额了!小伙伴们,你们觉得南京医科大学下一轮能否入选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暗动画

首批博士点的医学院,哪些在第一梯队?哪些进步了?哪些退步了?

在1981年,我国首批给大学授予博士点,一共给26所医学院授予了博士点,现在这些医学院实力如何了呢?下图是26所医学院的名单。上海第一医学院上海第一医学院创建于1927年,是民国时期的第一所国立医学院,实力非常强。其实,在1985年的时候,上海第一医学院就改名为上海医科大学。1959年,上海医科大学成为国家重点大学,1981年,首批获得博士、硕士点。从表上面看出,上海医科大学的实力原先要强于协和,在国内属于领先水平。不过在2000年,跟复旦合并之后,发展就没那么迅速了。这件事有些唏嘘,不在这里细谈了。现在,它确切的名字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乍一看会觉得突兀,上海竟然在复旦的后面,其实这是表明曾经的上海医科大学的身份。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上医获得了2个A,3个A-,实力还是不错的,属于第一梯队,但没有一个A+,稍稍让人遗憾。协和医学院原先卫生部的直属医学院除了协和医学院和中国医科大学,其余全部被合并,中国医科大学划归省里主管,所以协和是卫健委唯一一所直属院校。而且,协和医学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属于一家挂两块牌子,因此,协和医学院的地位仍然是泰斗,不可动摇。协和医学院曾经迷茫过一阵,跟清华纠葛是合并还是不合并,最终坚定信念,要独立办学。这次双一流评选中,协和也进入了,另外,协和最重要的8年制临床专业在清华的名下招生,招生质量有保证,所以协和的发展应该是稳健、可控的。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协和获得了2个A+,4个A类。北京医学院北京医学院成为全国重点大学的时间最早,是1954年,当时全国一共6所重点大学。北京医学院实力很强劲,屠呦呦、钟南山都是北医的校友。北医跟北大合并后,学生质量也有保证。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北医获得了2个A+,5个A类学科。以上3所是原来的第一梯队,现在还是第一梯队。在第二梯队里面,有几所进步很大。上海第二医学院原先,上海第二医学院跟上海第一医学院差很大一个档次,从上表中的博士点数量就能看出来。上海第二医学院被上交大合并了,经过20年的合并发展后,上海第二医学院快追上第一医学院了。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上海第二医学院一共获得了3个A类学科,临床专业获得了A+,这个很厉害。四川医学院华西医学院跟四川大学合并了,合并之后成为川大的王牌专业,尤其它的口腔专业,全国最好。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华西医学院获得了4个A类学科,口腔专业获得了A+。华西医学院现在已经进入第一梯队。同济医科大学、中山医学院同济医学院跟华科大合并后,发展还算平稳。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了2个A类,1个A+。中山医学院也类似,在评估中获得了3个A类学科。湖南医学院湘雅医学院曾经是著名的医学院,但后续的发展让人捉摸不透。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了2个A类学科,护理学为A+。但是,在双一流的评选中,中南大学竟然没有一个医学学科入选,非常奇怪。浙江医学院浙江医学院跟浙大合并后,跟上海第二医学院一样,进步明显。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浙医获得了3个A类学科,临床医学为A+。其他的医学院现在的首都医科大学进步也很大,主要是附属医院非常厉害。南京医科大学发展也很不错,在学科评估中,获得了一个A+。河南医学院评估结果一般,不过附属医院非常厉害,后面发展也不会太差。

嗟乎

南医大博士研究生倪杰 入选2020年“最美大学生”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1月11日联合发布2020年“最美大学生”先进事迹,10名大学生被评为2020年“最美大学生”,南京医科大学2018级博士研究生倪杰同学入选。倪杰,现为南京医科大学2018级博士研究生、南京鼓楼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作为一名博士生、一名医生,倪杰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江苏援湖北医疗队,从2020年2月13日至3月31日的48天里,一直奋战在武汉抗疫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救死扶伤誓言,用责任担当彰显青春力量。倪杰同学本科和硕士均在南京医科大学就读,在校期间主持、参与多项省市级研究课题,积极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在心血管领域发表SCI论文7篇。她先后荣获南京市“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并获得江苏省卫健委和人社厅的嘉奖。到达湖北后,倪杰分在武汉第一医院重症病区工作,她每天都要穿戴着厚重的防护服,面对的是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越是最艰难的时刻,越需要最精心的救治,倪杰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凭着临床工作经验,在抗疫的第一线敢担当、勇作为。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工作,她们接诊的两个病区病人都好转出院清空,而她又随队立即转战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接管了一个病区,开启新一轮的战斗。“也正是在这次疫情防控中,我们看到了前所未有的中国速度、中国效率和中国精神!我也深知,是党和国家培养了我,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我应该挺身而出,让青春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烂之花。”

鬼宿舍

南京医科大学近期研究生招生相关问题解答

考生关注的热点问题Q:新冠肺炎疫情是否会影响2020年研究生复试录取?研究生复试(含硕士、博士、港澳台研究生)会按照计划如期进行吗?A:按照教育部相关通知要求,疫情流行期间原则上不举办大型聚集性活动和考试,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复试工作将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和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在充分考虑考生及老师的健康安全和保证考试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合理做出调整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具体时间、形式和要求请广大考生密切关注南京医科大学通知。Q:重点疫情地区的考生如何参加学校硕士生复试(或博士生招生考试/考核)?A:所有身处疫情重点地区的考生请务必保重身体,并按当地政府、社区、学校要求做好防控工作!我校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方案将考虑疫情防控实际情况,不会因考生所处地区不同而影响复试录取结果。Q: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会增加吗?A:2020年各专业招生计划目前以我校招生简章中公布计划为准,后期将根据实际下达招生计划,结合生源情况、学科发展现况等进行适当调整并提前公布。硕士研究生Q: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何时公布?A:我校将在教育部《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公布之后确定各专业复试基本分数线,届时请考生关注我校研招网公布的相关通知。Q:考生如何获知是否进入复试?A:我校不发放书面通知或其他形式复试提醒,考生可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我校研招网查询系统进行复试查询和确认,请考生关注我校研招网公布的相关通知。Q:研究生招生复试何时进行?形式是否有变化?A:疫情防控期间要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我校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工作将根据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统一部署进行安排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具体时间、形式和要求请关注我校研招网。Q:2020年有哪些专业接收调剂生?A:根据往年情况,我校部分专业需要接受调剂生源,具体接收调剂的相关信息须在学校复试分数线出台后,结合各专业实际招生计划及一志愿上线考生复试录取情况综合确定,目前尚无法提前预测。请考生关注我校研招网公布的调剂相关通知。Q: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统考报名及现场确认时间是否有变化?A:我校原定于2月21日、22日进行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资格审核暨现场确认工作延期进行,具体安排另行通知。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的通知,原定3月2日开始的2020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报名工作推迟进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原定5月24日的考试时间是否推迟将视疫情防控进展情况确定。请考生关注我校研招网相关通知。博士研究生Q:2020年何时组织第二批全日制“申请-考核”制博士生招生工作?A:我校将在2020年博士生招生计划下达后,视疫情防控情况和上级主管部门安排部署,在保证考生健康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适时公布相关通知,请考生关注我校研招网。Q:2020年在职医师攻读临床(口腔)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何时进行?A:原定于3月14日举行的2020年全国医学博士外语考试延期进行,复试及录取工作也相应延迟,具体考试时间另行通知,请考生关注我校研招网通知。港澳台研究生Q:港澳台研究生招生工作安排是否有变化?A:原定于4月18-19日举行的2020年面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研究生考试延期进行,具体考试安排会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统一部署,请考生及时关注我校研招网相关通知。关于考研,备考复试等,随时可以关注WEIBO:南京衍坤MBA。

忘年忘义

南京医科大学姑苏学院刚刚揭牌,将造福你我……

今天(12月8日),苏州市政府与南京医科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发展协议。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南京医科大学党委书记王长青在签约仪式上讲话,并共同为南京医科大学姑苏学院揭牌。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亚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医科大学校长沈洪兵代表双方签约。现场,还宣读了南京医科大学姑苏学院聘任通知:聘任18位院士为咨询委员会专家,6位教授为临床研究及临床试验首席专家,5位医药行业企业家为产业教授。许昆林在讲话中说苏州市政府与南京医科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发展协议,这是苏州倾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最强比较优势的一项重大举措,要借助高校的科研实力和人才优势,全力打造长三角地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健康中国典范城市”。希望校地双方紧紧围绕“做强市属医疗卫生机构”“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等合作目标,聚焦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等领域,推动一批原创性、引领性的科技成果落地和产业化,加快形成肿瘤、心血管、生殖医学等重点方向的国内领先优势,服务苏州发展,造福苏州人民。王长青在讲话中说,希望携手苏州,整合创新资源,建设一个医教协同、产教融合的新高地,探索校地联动、名城名校合作共建的“苏州样板”;成为提高地方医疗服务水平新载体,打造一流临床服务,开展一流医学科学研究,培养一流医学人才;编织一张公共卫生防护网,高标准运行苏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标准建设苏州市公共卫生高等研究院。【资料图】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南京医科大学姑苏学院一期建设规划五年,以研究生教育培养、临床和公共卫生研究等为主要方向,下设研究生院和三个创新中心。三个创新中心分别是:★省部共建恶性肿瘤个体化诊疗(苏州)协同创新中心:致力于创新型肿瘤防治体系研究及临床应用。★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苏州)中心:致力于出生缺陷防控治疗、干细胞前沿技术研发等生殖医学关键技术的优化创新、临床转化和产业融通。★江苏省心血管病转化医学(苏州)协同创新中心:通过临床、基础、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交叉融合,结合生物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探明高发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发生、发展的规律,搭建重大心脑血管病研究公共平台。【资料图】签约仪式前,许昆林、李亚平会见了王长青、沈洪兵一行。南京医科大学校领导王瑞新、马水清、唐金海、赵俊、季勇、丁强、沈瑞林;苏州市领导陆新、王翔、俞杏楠、曹后灵、胡志斌,市政府秘书长周伟,市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活动。新闻多一点南京医科大学是首批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与省政府共建医学院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创建于1934年,时名江苏省立医政学院。1957年,由镇江迁至南京,更名为南京医学院。1962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六年制医药院校。1981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更名为南京医科大学。【资料图】南京医科大学设有19个学院(包含康达学院),拥有28所附属医院和50多所教学医院;学校设有26个本科专业,1个九年本硕博一贯制专业方向、3个“5+3”本硕一体化专业方向。目前,学生总数为1.9万多人,已形成从本科生、研究生到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南京医科大学与苏州的合作历来已久、源远流长。目前在苏州共设立四所附属医院,累计培养了两千多名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苏州已经成为南京医科大学重要的临床师资聚集地、优秀生源来源地、医教协同融合地、毕业生就业首选地。来源:苏州新闻 记者:冯威 徐坚摄影:王亭川综合:南京医科大学编辑:乐毅昂选稿:李俊锋

日夜无降

南京医科大学再添一所附属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是江苏省重点建设的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该校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获评A+,位列全国第一,并且该校已经有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等9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已经进入千分之一!不仅如此,南医大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1个,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场9月14日,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正式更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宿迁第一人民医院,正式纳入南医大附属医院行列,这也为宿迁市医疗水平的进步奠定了强大的基础。签约仪式校党委书记王长青,中国工程院院士、校长沈洪兵,副校长丁强,宿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爱军,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昊,副市长薛启书,市政府秘书长闫辉等出席仪式。沈洪兵校长与王昊市长代表双方签订《南京医科大学—宿迁市人民政府校地战略合作协议》。揭牌现场会议结束后,与会领导正式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宿迁第一人民医院揭牌,这标志着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宿迁第一人民医院的正式成立!一方面,有利于宿迁当地医疗水平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南京医科大学综合水平的提升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乃双赢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