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最新版的中国研究生院排名!这几所“985”被“211”悄悄超过!大陆版

最新版的中国研究生院排名!这几所“985”被“211”悄悄超过!

我们国内高校众多,各个省份都分布着高校,其中我们常说的“985”院校和“211”院校可以说是国内的优秀院校,每年能考上的学生也是比较少。而且,每年都会有一份高校的排名和研究生院的排名,每年的排名都会有一定的变化,但是变化不会特别大。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最新版的中国研究生院排名榜单,都有哪些高校上榜!今天我们所说的这份研究生院排名,是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中国科教评价网和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共同发布的。他们已经连续16年发布了《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其中都会包含研究生院的排名报告,具有一定的参考性。从榜单,我们可以看到排名第一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我们小时候经常听说的是清华和北大,却很少听人提起过中国科学院大学,它既不是“985”院校,也不是“211”院校,在各种大学排名榜单上却频频出现,报考热度和难度都很大。为什么这所大学会有这样的实力?其实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是我们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所研究生院,我们国家的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和第一个双学位博士均是出自这所学校,所以我们现在应该可以理解为什么研究生院的排名,它会排到榜首。这所学校是在2012年6月才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而且之前也是不招收本科的,所以我们以前很少听说这所院校也是有原因的。每年都会有大量的考生去报考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研究生,其中包含了很多“985”和“211”的同学,该所院校的科研实力确实吸引了大批的考生前往。在榜单上我们可以看到,排在前面的基本上还是我们所说的“985”院校,不过有这么几所“211”院校的研究生院表现比较优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河海大学研究生院、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和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这几所“211”院校的研究生院暂时排在了几所“985”院校的研究生院前面。当然也并不是说后面的这几所“985”不好,之所以能够成为“985”是有原因的,实力当然不容小觑。而上面所说的这几所“211”院校,近些年发展的确实比较好,科研实力也在不断提升,随着研究生数量越来越多,希望我们的这些院校都可以得到快速发展!

平易恬淡

中国大学研究生院前十所排名!

目前考研已经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考研人数的增加势必会加大考研的难度,道理很简单,研究生的录取人数没有很大的变化,报考人数一味的增加,导致研究生上岸竞争压力增大,今年受疫情的影响,开学推迟,甚至有些学校今年上半年不能开学,这样严重阻碍了考生的复习进度,自制力不强的考生受复习环境影响特别大,影响正常的研究生复习考试。中国大学研究生院,指的是中国某大学研究生院,主要是是指在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的高等学校中组织实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管理机构,中国众多研究生院中实力也是不等的,今天给大家总结了中国大学研究生院前十所排名!1、北京大学北京大学,位于中国首都北京,诞生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在国内首先开始招收研究生,至1919年共招收研究生148名,是当时全国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和最早开始培养研究生的大学。2、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位于中国首都北京,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因水木清华而得名,曾经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在1995年全国首次研究生院评估中,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名列榜首。3、复旦大学复旦大学,位于中国上海,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是一所综合性研究型的全国重点大学。形成了文、史、哲、法、经济及理、工、医、管理等学科专业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研究生培养格局。4、南京大学南京大学,位于中国江苏南京,创建于1902年,前身是三江师范学堂,是我国最早的招收并培养研究生的综合性大学,前身是国立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5、武汉大学武汉大学,位于湖北武汉,办学源头1893年创办的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已建立起一套学科门类齐全、学科优势与特色鲜明、学位类型多样、教学设施比较完备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6、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位于中国首都北京,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首批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7、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位于中国上海,是一所具有理工特色综合性重点大学,是国内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学之一。8、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坐落于“人间天堂”杭州,前身是1897年创建的求是书院,是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现代高等学府之一。9、吉林大学吉林大学,坐落在吉林省省会长春市,始建于1946年,前身是东北行政学院,是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于中国安徽合肥,是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理工类全国重点大学。

木笔

高校科研实力排名,中科大排名第3,南京大学跌出前10

文|冷丝栏目|大学排名根据各大高校论文数量、质量、国际影响力等要素进行排名,也就是国内各大高校科研实力排名,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当之无愧地排名第一和第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排名第三,冷丝觉得,这是实至名归的体现。感到较为意外的是,南京大学的科研实力跌出前十,排在了第十一的位置。科研实力排名前十的高校还有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需要说明的是,上海科技大学属于中国科学院,而中国科学院大学未参与排名,所以,该榜单未看见国科大的名字。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实力,说到底是师资力量的高低体现:高校的办学水平高低和定位可体现在师资力量、学科水平和科研实力等方面。师资力量方面的三个主要考量点:一是师资队伍的总量,博士生导师、教授、副教授数量;二是高水平师资,包括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等拥有情况;三是某些专业的教授或副教授评审权。而学科水平的两个主要考量点:一是国家重点学科的数量。重点学科越多,说明这所学校的办学水平越高;二是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的数量及批准时间。科研实力方面的三个主要考量点:一是高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数量。国家重点实验室代表高校在这一相关领域科研方面具有绝对领先地位;二是被国际重要检索工具收录的论文数,比如一所高校在SCI的源刊物上发表论文较多,并且被引用次数较多,就说明该校的基础研究实力较强;三是高校获得国家级科研奖励的成绩。就我国具体情况来看,国家级奖项共设立5项国家科技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只要留心观察,很多人发现,科研实力强大的高校基本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双一流”高校A、B类共42所,目前高校分布最多的城市为北京——共8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还有上海,共4所——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就发展前景来看,科研实力及发展潜力最大的城市是北京和上海,其次为西安、长沙、天津、南京、武汉、广州。从城市群的角度来看,京津冀城市群以10所“双一流”高校位居全国首位,其次是长三角城市群,有8所,长江中游城市群有5所,而成渝城市有3所。从区域角度看,华东地区的“双一流”高校数量最多,占比26%,其次为华北地区及华中地区。根据“双一流”高校的分布情况可以判断,未来华东、华北依然具有高速发展的人才基础,同时华中在未来国家的经济战略中将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双一流”高校科研影响力的平均值最高的区域为华南,其次为华东、华北、东北、华中、西南、西北,如图7中曲线所示,该值反映了区域内“双一流”高校的科研影响力平均水平。华南、华东、华北地区高校的科研影响力平均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北、西南地区该比值与其余地区差距较为明显,说明西部地区高校应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总体而言,冷丝觉得,中西部地区“双一流”高校科研影响力平均水平低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应加快自身建设,与东部高校齐头并进。

使口厉爽

全球城市科研实力排名,武汉异军突起,仅次于北京、上海、南京!

不久前,《自然》杂志推出增刊《2018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发布了全球科研城市前200强榜单。数据显示,北京力压群雄,击败美国纽约、日本东京等城市,在全球200强榜单中继续蝉联第一,在其中3个子榜单中也排名第一。值得关注的是,武汉近年来异军突起,在今年的全球200强榜单中排名19,在中国排名第4,科研产出仅次于北京、上海和南京。本期《自然》增刊也特别聚焦了武汉,介绍了这个中国中部城市在促进科研产出方面的一些经验。何为“自然指数”“自然指数”依托于全球82种顶级学术期刊(2018年6月之前为68种),统计各高校、科研院所在这些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及作者信息。其采用3种计量方法:论文计数(AC)、分数式计量(FC)和加权分数式计量(WFC)。AC是指不论一篇文章有一个还是多个作者,每位作者所在的国家或机构都获得1个AC分值。FC考虑的是每位论文作者的相对贡献。一篇文章的FC总分值为1,在假定每人的贡献是相同的情况下,该分值由所有作者平等共享。WFC为FC增加权重。总榜单速览今年的“自然指数”按照FC排出了全球科研城市200强榜单。美国上榜城市数量遥遥领先,达到61个;其次是中国和德国,分别为25个和23个;英国位列第四,为13个。上榜科研城市数量最多的10个国家其中,入围的中国25个城市中,除北京继续位居榜首外,南京、武汉和广州成为后起之秀,科研势力表现不俗。而西安未能进入中国科研城市前10强,让很多人深感意外。进入前200的中国城市及排名在科研产出最多的50个城市中,美国有19个城市上榜,中国10个,英国3个,日本、瑞士、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西班牙各2个,法国、韩国、新加坡、丹麦、瑞典、奥地利各1个。科研产出最多的50个城市排名3个子榜单北京排名第一2018年度“自然指数”还发布了5个子榜单,包括企业科研实力20强城市以及化学、地球和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物理科学4个领域的前20强城市。其中,企业科研实力最强的前20个城市分别是:遗憾的是,上述榜单中没有中国城市上榜,而美国有10个城市,占据了前20强的半壁江山。同时,本年度“自然指数”分化学、地球和环境科学、生命科学以及物理科学4个领域列出了排名前20的科研城市。化学领域前20强城市地球和环境科学领域前20强城市生命科学领域前20强城市物理科学领域前20强城市科研产出的武汉样本过去6年间,位于中国中部地区的繁华都市——武汉在“自然指数”中的上升速度比榜单上前20强的任何其他城市都要快。它对FC的贡献从2012年的214.51上升至2017年的490.54。在2017年榜单上,它在全球的排名为19,在中国排名第4。基于对FC的贡献,武汉的增长幅度比中国其他顶级城市都要大。图片来源:“自然指数”网站“自然指数”认为,武汉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吸引了大批雄心勃勃的年轻科学家,并且为科学家提供了坚实的研究基础、较低的生活成本、有名望的职位和花在科学兴趣上的充足经费。“自然指数”提供的数据显示,到2017年,武汉拥有84所高校,成为中国高校数量最多的城市。2016年,武汉研究及工业机构的研发投资达到370亿元,涉及从光电子学到材料科学的诸多领域。研发投资占到武汉GDP的3.1%,仅次于北京、深圳、上海和厦门。2017年,武汉的研发投资占比增至3.2%。相比之下,2017年,我国研发投入强度为2.13%。最新实施的“双一流”计划则为武汉高校的29个交叉学科项目提供了支持,包括武汉大学的地球物理学、生物学和测绘科学,华中科技大学的光学工程、计算机科学和工程热物理学,华中农业大学的园艺科学和畜牧学,以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地质学。基于FC,学术机构是武汉科研产出的最大贡献者。图片来源:“自然指数”网站不过,尽管武汉在科研产出方面取得了重要进步,但随着近年来对人才的争夺更加激烈,想保持这一势头并不容易。为此,武汉高校采取了很多相应举措。比如,武汉大学成立了一个4亿元的基金,专门用于招募人才并为其提供种子资金。2017年,武汉市政府宣布成立一项专门的基金用于支持高校发展,并且在税收减免以及保证子女入学方面提供便利。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做过多年博士后并于2011年到武汉大学从事药学研究的陈实在接受“自然指数”采访时表示,自己并未感觉武汉的吸引力会很快消失。“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正从北京、上海来到武汉。”陈实说。(来源:科学网)

名教

最新!南京8所211高校排名榜

南京市作为六朝古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同时,作为江苏省省会城市的南京市现在也具有强大的教育、科技、文化实力,这一点从南京到了高等教育上可见一斑。放眼望去,整个江苏的高校大部分都集中在南京,全省的两所985高校也在南京,除此之外,南京共有211高校8所,下面一起来看看它们分别是谁吧。01 南京大学南京大学,985/211高校,原名国立中央大学,在全江苏省排名第一。南京大学目前共有鼓楼和仙林两个校区,全校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3个,“双一流”建设学科15个。师资队伍方面,南京大学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在国际或他国当选院士13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11人。南京大学国家重点学科南京大学02 东南大学东南大学作为江苏省第二所985/211高校,现有四牌楼、丁家桥和九龙湖三个校区。东南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学校共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及2个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在师资方面,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89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434人,正、副高级职称教师1959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987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094人。有两院院士11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学校正深化人才强校战略,大力推进“高端师资倍增计划”,加快建设一流师资队伍。东南大学0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工结合,工、理、经、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的211研究型大学,现有明故宫和将军路两个校区。学校有本科专业58个、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33个、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17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国防特色学科10个。在师资方面,现有教职工3131人,其中专任教师1845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1263人,博士生导师535人,院士及双聘院士11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04 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是一所以理工科为特色的211研究型大学,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兵器与装备、电子与信息、化工与材料三大优势学科群,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4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领域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前1‰。现有国家重点学科9个,江苏省优势学科6个,江苏省重点学科9个,工信部重点学科7个,国防特色学科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在师资方面,现有两院院士17人,外国院士3人,“长江学者”18人,“万人计划”专家2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防科技卓越青年人才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南京理工大学05 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是一所以师范类教育为特色的211综合性大学,现有仙林、随园、紫金三个校区,随园校区有着“东方最美丽的校园”之美誉。学校充分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目前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4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3个,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第三批重点马院。在师资方面,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9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名,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7名。南京师范大学06 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理、经、管、工、文、法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设有63个本科专业、30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15种专业学位授予权、17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和15个博士后流动站。在师资方面,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国家特聘专家、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7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模范教师、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5人,入选国家其他各类人才工程和人才计划140余人次;拥有国家和省级教学团队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 南京农业大学07 中国药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在药学界享有盛誉的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大学,现有玄武门、江宁2个校区。学校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药学、中药学、生物学)、2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在师资方面。学校荟萃了医药领域众多知名专家,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德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6人、 “四青”人才19人次(“国家优青”6人、“青年长江”1人、“青年拔尖”4人)、 “国家教学名师”2人。中国药科大学08 河海大学河海大学是一所拥有百余年办学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211工程大学,现有西康路校区、江宁校区和常州校区。河海大学是国家首批授权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高校之一。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入围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工程学、环境/生态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5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在师资方面,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双聘院士16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7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名。河海大学你最喜欢哪所大学呢?欢迎下方评论。

龙珠

江苏省排名前10的高校中,你知道南京占了多少所吗?

江苏是中国的教育大省,2013年,全省共有普通高校131所,本科院校47所,数量均居中国各省首位,其中国家“211工程”大学11所,数量仍居中国各省首位,比例占江苏省本科院校的1/4,、占中国“211工程”大学的1/10。下面小编就来盘点江苏最牛的10所大学 。江苏省高校排名前十详细名单NO.1 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大学是直属国家教育部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国内办学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坐落在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六朝古都南京。自1902年创建以来,她先后经历三江师范学堂、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等时期;1949年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次年迳名南京大学,沿用至今。南京大学是中国第一所集教学和研究于一体的现代大学,是中国现代科学的发祥地。被杨振宁称赞为“中国最顶尖的大学”,也是“985工程”首批九所高水平大学中唯一未合并其他院校的高校,坚持“内涵发展”,保持“原汁原味”办学优势与特色,赢得社会“中国最温和的大学”之美誉。NO.2 东南大学东南大学东南大学,简称东大,位于江苏省省会南京市,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副部级全国重点大学,著名的建筑老八校及原四大工学院之一,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东南大学是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素有“学府圣地”和“东南学府第一流”之美誉,东南大学占地面积5888亩,建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等校区;设有29个院(系),拥有76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生31470人,其中研究生15017余人,在校留学生人数达到1813人,已发展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NO.3 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简称“矿大”,坐落于有“五省通衢”之称的江苏省徐州市,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985平台”、“111计划”和“卓越计划”重点建设的高校。中国矿业大学是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世界著名的矿业学府。截至2016年9月,学校有本科生23900余人,各类硕士、博士研究生11000余人,留学生460余人;校园占地面积4413亩,校舍面积130余万平方米;现有57个本科专业。NO.4 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坐落在南京,是一所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理、经、管、工、文、法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南京农业大学前身可溯源至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农业博物科和1914年私立金陵大学农学本科。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由金陵大学农学院、南京大学农学院以及浙江大学农学院部分系科合并成立南京农学院。1963年被确定为全国两所重点农业高校之一。1984年更名为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由农业部独立建制划转教育部。

华封人曰

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排名,这25所大学科研实力最强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的科研实体。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可以说国家重点实验室代表了目前中国最精高端的科学研究技术,是中国最高端的科研人才的聚集地。目前中国一共有国家重点实验室700个左右,其中依托高校为主体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一共只有180个左右,目前中国有高等院校2000多所,所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对于高校来说是个非常稀缺的资源,一所大学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数量绝对能够反映出这个大学的科研实力。本次统计反映出拥有3个及以上国家重点实验室的25所大学,这些大学也代表了目前中国科研实力最强的大学,请看下图:第一集团(3所大学,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及以上的)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以上的大学1、清华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清华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遥遥领先,涉及摩擦学、汽车安全工程、水利、精细化工工艺、电力系统、数字通信、智能系统、精密仪器、化学工程、电子学、环境学、低维量子物理、膜生物学等学科。2、浙江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浙江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传染病学、材料学、流体物理学、能源清洁、工业控制、计算机设计、光学仪器、化学工程、水稻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等学科。3、北京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北京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仿生药物学、基因工程、材料化学、核物理技术、微结构学、湍流系统、光纤通信、环境学、分子结构学、膜生物学等学科。第二集团(4所大学,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以上的)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以上的大学4、上海交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上海交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光纤通信、医学基因、海洋工程、机械系统与振动、金属复合材料学、癌基因、微生物代谢、纳米加工等学科。5、南京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南京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医药生物技术、配位化学、计算机软件、金属矿床、固体微结构物理、污染控制学、生命分析化学等学科。6、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机器人技术系统、焊接生产技术、水资源环境、精密热加工、可调谐激光技术、复合材料、空间环境材料等学科。7、西北工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西北工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凝固技术、无人机特种技术、翼型、叶栅空气动力学、水下信息与控制、燃烧、热结构与内流场、超高温结构复合材料、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等学科。第三集团(18所大学,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3-5个的)国家重点实验室3-5个的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5个的大学8、吉林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吉林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理论化学、无机合成、超分子结构材料学、汽车动态模拟、超硬材料、集成光电子学等学科。9、复旦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复旦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医学神经生物学、遗传工程、集成电路系统、应用表面物理、聚合物分子工程等学科。10、西安交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西那交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机械制造系统、金属材料、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动力工程学、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等学科。11、中山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中山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肿瘤学、眼科学、有害生物控制、光电材料技术学等学科。12、四川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四川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口腔疾病、生物治疗、高分子材料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开发等学科。13、武汉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武汉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水资源与水电工程、测绘遥感信息工程、病毒学、杂交水稻等学科。14、华中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华中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煤燃烧、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材料成形及模具、激光技术等学科。15、天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天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内燃机燃烧学、精密测试技术与仪器、化学工程、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等学科。16、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认知神经科学、地表资源、环境模拟污染控制、遥感科学等学科。17、厦门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厦门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固体表面物理化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细胞应激生物学、分子疫苗学与分子诊断等学科。18、同济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同济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海洋地质、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土木工程防灾等学科。19、重庆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重庆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机械传动、煤矿灾害控制、输配电装备系统安全等学科。20、中国农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中国农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农业生物技术、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营养学等学科。21、华南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华南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亚热带建筑科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制浆造纸工程等学科。22、东南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东南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毫米波、生物电子学、移动通信等学科。23、大连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大连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精细化工、工业装备结构分析、海岸和近海工程等学科。2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软件开发、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航空发动机气热动力等学科。25、东北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东北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软件架构等学科。好了,以上就是中国国家重点实验室最多的25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因为研究所太多太分散,在此不列入统计。以上25所大学也基本上囊括了中国科研水平最高的大学。各位小伙伴们你们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敝笱

2018年南京高校综合实力排名出炉,第一名不是东南大学,你们服吗

南京,天下文枢,六朝古都。南京是江苏的省会,同时也是全国十大城市之一;还是长三角地区的特大城市。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基本上和其高等教育力量成正比(个别例外)而南京拥有2个985,8个211,位居北京上海之后,是全国高教第三城!南京高校综合实力排名:1.南京大学南大是“华东五校”之一,继承了亚洲第一的“国立中央大学”的衣钵,一路走到今天,也是全国赫赫有名的文理名校,在全国范围内也是顶尖的大学。2.东南大学东南大学的四牌楼校区是原国立中央大学的旧址(江苏的许多名校都脱胎于国立中央大学)东南是985工科名校,与上海的同济齐名,在全国也是鼎鼎有名。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第三名校争议比较大,有人说南理,有人说南航。个人认为南航稍胜一筹,每年的分数线总是压过南理一分...二校伯仲之间,无分彼此。4.南京理工大学南理南航都是211工科名校,在211中也是顶级水平;分数比肩985院校。5.河海大学河海大学听其名可能比较陌生,很多不了解的人也许不知道河海在业内的地位。河海作为工科名校,在其专业领域全国数一数二,分数线也较高。总体来说要比南航和南理稍逊一筹。6.南京师范大学南师大作为师范类211,在师范类院校排名中稳居前四名。南京的各类专业性高校没有一个差的,都是国内顶尖水平。7.南京农业大学南农在农业类排名前三。虽然只是211.但却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个985院校还要强,学科评估中大胜农林。因为农业类院校比较冷僻,所以分数线不高。8.中国药科大学南京最后一所211;药大作为医药类的翘楚,也是十分的抢眼,不过排名不算高,所以放在第八。9.南京工业大学南工大,个人认为南京八所211之外的第一名校。南工大学风严谨,实力强劲,与中西部的211对比也不落下风。10.南京邮电大学如果排南京十大名校,权衡后,第十名应当是南邮。南邮的实力与南工大相差无几,而且也是工科名校,学生不用担心就业问题。十名开外的学校,就不一一排序了,大致说几所吧。南京医科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工程学院等。

尽性

高校排名!南京14所院校入围全球1000强,你的学校排第几?

我是智能升学宝的孙老师,点击关注,每天分享最新高考资讯给你,有关志愿填报、生涯规划、综合评价、强基计划等问题私信我,会有专家老师解答。最近,高等教育评价机构软科,近日发布#2020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排名展示了全球领先的1000所研究型大学中国内地144所大学上榜,江苏省有21所高校位列全球1000强,南京有14所高校位列全球1000,其中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首次进入全球150强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全都榜上有名!快来看看14所上榜高校里,有没有你即将上的大学吧!综合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更多高考最新政策与资讯、生涯规划、志愿填报等,私信咨询#江苏高考#

槲寄生

内地大学最新排名,南京10所高校入围

本报讯(通讯员 陈思宇 记者 耿春晓)日前,ESI国内大学排名发布了2018年11月的最新数据,该数据统计覆盖时间为2008年1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这也是今年最后一期ESI数据。在本期中国内地高校ESI综合排名中,10所南京高校上榜。其中,南京大学位居第7名,东南大学位居第25名,南京医科大学位居第34名,南京农业大学位居第47名,南京理工大学位居第53名,是排名前五的南京高校。 相比2018年9月份,在宁高校中,南邮和南信大进步很大。此次排名第97名的南邮,前进了36个名次; 此次排名第100名的南信大,前进了35个名次。 号称“看病指南”的复旦版《2017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也于近日出炉。南京地区上榜百强医院的4家医院分别为:江苏省人民医院(第22名)、东部战区总医院(原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第33名)、南京鼓楼医院(第39名)、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第53名)。 记者从榜单中发现,大多数入选的百强医院都是高校附属医院,多家高校附属医院表现突出,不仅多所附属医院上榜,而且排名比较靠前。本次全国百强医院榜单中,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位列第22名,较2016年综合排名前进6个名次;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位列第39名,较2016年综合排名前进20个名次;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则位列第53名。 专科排行榜中,南京地区多家医院进入前十或入围提名。其中,江苏省人民医院的康复医学、健康管理、变态反应、生殖医学分别位列全国第一、七、八、九位,南京鼓楼医院的风湿科、生殖医学科分别位列全国第四、六位,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重症医学科、放射科分别位列全国第二、十位,东部战区总医院的肾脏病、放射科、重症医学分别位列全国第二、七、九位。另外,南京脑科医院精神医学位列全国第六,江苏省口腔医院和南京市口腔医院的口腔科分别位列全国第八、第十位,南京市儿童医院的小儿内科、小儿外科均入围提名,省肿瘤医院的肿瘤学位列全国第九,市第一医院的心血管病获得提名,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的皮肤科位列全国第三。【关注新浪乐居,掌握购房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