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航天科工七零六所在南京成立信创产业总部,打造千亿级信创产业园而似无能

航天科工七零六所在南京成立信创产业总部,打造千亿级信创产业园

同步整合和引入上下游资源,形成千亿级的信创产业园。信创产业总部项目签约仪式举行。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摄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省工信厅厅长谢志成,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陈国瑛出席签约仪式。航天科工二院七〇六所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以计算机软硬件研制及产品开发应用为主,是集研究、设计、试验、生产和服务于一体的国防领域计算机与控制技术核心研究机构,是国内最具实力的特种计算机研究所之一。项目的落户将进一步加速南京信创产业发展,构建信息技术产业链和生态圈,助力南京打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地标,深度服务创新驱动121战略和“两落地一融合”工程,为南京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抢占战略风口、赢得发展先机奠定坚实基础。信创产业总部项目落地南京软件谷,图为签约仪式现场。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作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支点。近年来,南京始终把项目作为稳增长、稳投资的有力支撑,把创新名城建设作为调结构、转动能的主要战略,全力抓好“六稳”、抓牢“六保”、抓实“四新”。作为新基建、新产业重要内容的信创产业,将成为推动南京经济转型升级的又一支撑。副市长沈剑荣参加。【来源:南京日报南报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太极拳

中科院一批科研机构落地南京麒麟科创园

南报网讯(通讯员 曹秋雯 记者 蒋琰)中科院自动化所首批约50人的研发及运营团队近日将入驻麒麟科创园,他们将与南京的本土人才共建南京人工智能芯片创新研究院。目前,麒麟科创园深入推进“两落地一融合”工作,中科院数家研究所的研发团队纷纷奔赴南京,掀起新型研发机构持续落地热潮。去年,麒麟科创园紧抓江苏大院大所合作对接会机遇,以中科院南京分院搬迁为契机,积极争取省、市与中科院支持,启动南京麒麟科技城开发建设。今年,围绕“两落地一融合”工作要求,园区聚焦中科院科技研发资源,与中科院各大研究所迅速对接洽谈,推进一批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集聚发展,充分激活释放园区的创新动能。“这些都是在国内各领域实力最强的科研院所,借助他们的科技资源,必将给园区增添强劲活力,通过创新驱动打造科技研发与产业经济升级版。”麒麟科创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据介绍,与中科院共建的各类项目前期工作已进入加速阶段,除了中科院自动化所南京人工智能芯片创新研究院即将运营启动外,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麒麟创新研究院作为“两落地、一融合”第一批集中签约项目已正式获批事业法人,正在加快推进孵化公司注册、团队引进和研发载体装修工作;中科院计算所移动通信与计算创新研究院已于去年12月底正式签约启动建设,目前团队已有20余人,同时正在面向社会引进高端研发和管理人才;中科院过程所战略新材料研究院将于近期正式签约。此外,园区与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在宁重点高校的新型研发机构合作项目也在有序推进中。“深耕产学研才能更好地释放创新驱动发展新活力,我们专门为此新成立了投融资平台,全面负责园区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载体以及项目投融资、建设及运营等工作。”麒麟科创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积极扮演打造优良发展环境的主体角色,设立了首期规模1亿元的“两落地一融合”产学研投资引导基金,加上此前建立和参与的规模达20亿元的多支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都将全力支持园区内产学研研发机构、合作项目的建设发展。同时,园区围绕企业人才招引、创新载体建设、知识产权创造等方面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也为院校科技成果项目及新型研发机构落地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发型秀

“产学研融管宣”融合,落户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的这个研究院不简单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8月18日讯(记者 张苏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对支持绿色产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金融的需求不断扩大。2020年8月12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在《关于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意见》中也指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在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就有一家专注于绿色经济、绿色产业的机构——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由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中国经济时报社、江苏省金融业联合会、陆家嘴绿色金融发展中心作为发起单位,由国研经济研究院、南京江北新区新金融投资有限公司,江苏开鑫绿色金融有限公司等作为主要股东,发起成立的全国第一家公司制、股份化、专业的绿色金融研究智库。不只做研究的研究院研究院并不止步于“研究”。研究院院长束兰根博士说:“我们搭建的是一个“产学研融管宣”多位一体的平台。既注重理论的研究,又注重实践的推动,还注重各个层面、多方资源的融合与整合。应该说,我们的研究院既不是简单的智库,也不是学术机构,而是应该是智库加学术机构加产业加技术的融合平台。”中研绿色研究院院长 束兰根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目前下设金融理论、金融数据、绿色技术、金融教育、金融产品五个研究所。工作重点为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提供智力支持,为政府决策提供研判依据和最前沿视角与资讯,为企业及金融机构提供绿色产业、环保行业、绿色金融领域相关调研、规划、咨询、顾问、IT系统建设等一揽子服务。研究院在清华、复旦等高校已经设立了绿色金融研究中心与合作机构,共同开展金融理论的研究工作。束兰根院长表示,立足于南京江北新区的绿色金融研究院,还有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为江北新区的金融业的发展进行政策设计与顶层规划。“尤其是自贸区南京片区成立以后,我们推动了南京江北新区的金融主管部门,召开了国际性的自贸金融的研讨会,推进了我们江北新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国家试验区的申报工作,推进了江北新区中国绿色金融国家级改革试验区的的申报工作,促进了南京片区的金融产品创新。可以说,南京片区初步构建了金融科技为支撑的,以产业金融加绿色金融的全新金融业态”。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王苏标构建数据平台,助力技术转化在江苏省科技协会的指导下,研究院正在建设、完善的“科创江苏”平台。平台集成了产业技术图谱与产融地图,只需要通过点击,就可以了解一项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有多少科学家、院校正在研究,以及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地位与领先性,还能了解到该项技术领头人的学习工作经历、研究方向、研究成果等方面的情况。研究院副院长王苏标说:“我们现在已经能够做到用智甄模型,把科技项目按照5个维度40个支点,来判断它们的投资价值、投资风险以及市场反馈”。数据信息加上研究院强大的金融背景与资源,能够有力推动绿色技术转化为切实的经济成果。“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科协的要求,围绕在江苏的106位院士,围绕他们的科学技术,与发现,围绕上下游的技术的转移转化,形成产融地图和技术图谱,搭建完整的架构,走在全国的前列。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我们通过研究院的价值发现、项目研究与专业化引导,最终搭建国际技术成果的经济转化平台。”束兰根院长说道。金融、贸易创新,推动南京片区绿色发展在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挂牌一周年之际,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也在江北新区度过了成立后的第二个生日。发行公用绿色债券与长江大保护绿色融资债券,推动新区建筑节能改造......成立两年以来,研究院立足江北新区,也为江北新区这一国家级新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束兰根院长表示,今年9月,研究院将推动一系列首创性工作的开展。研究院将帮助江北新区科投集团认定一批绿色中小企业,让中小绿色企业得到更好的政策扶持;联合其他公司共同发行中国第一单非金融企业发型的绿色气候债券;推动江苏省第一家绿色担保公司成立,为江北新区、尤其是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的绿色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征信服务。“我们不能把自贸区简单的把它变成是一个孤立的园区。自贸区离不开我们的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离不开我们的内循环、国内国际的双循环。自贸区是国家赋予我们国家级新区双区叠加的、更好的打通国内国际的双循环模式的政策通道。”“技术贸易作为南京自贸区未来可探讨的实践模式,也许是一个很好的点。 我们可以依托整个江北新区以及自贸区南京片区的政策优势,立足江北,服务全国范围内的技术转移转化贸易,把科技和贸易两者融通结合起来”。站在南京片区挂牌一周年的时间点上,王苏标副院长表示,自贸区南京片区在未来未必只局限于物与物的贸易,凭借着强大的高校、科技资源,“技术贸易”或许能够成为南京片区发展的亮点。南京 研究院 江北新区 自贸区 【来源:中国江苏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掠骨者

南京地区新增8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2019年新增院士名单。东南大学有两人,南京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紫金山天文台、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第63研究所分别有1人当选。南京大学环境学院任洪强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任洪强长期从事工业废水、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方向的应用基础研究、新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承担多项国家863、科技支撑及省部重大重点科技项目,在生物处理强化理论、技术和装备方面取得了系统创新成果,开拓了我国复杂废水生物处理增效调控技术与工程应用研究新领域,在化工、制药、印染及其园区废水处理达标排放、增效提标、再生回用工程实践中做出重要贡献。对于科研,任洪强曾经表示:“我对科研的态度一直不放弃、不放缓,相信只要努力一定会有结果。”东南大学教授段进当选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崔铁军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段进拓展了城市空间发展理论,提出“空间基因”并创建了解析与传承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当代城市建设中自然环境破坏和历史文化断裂的技术难题,并成功应用在雄安新区、苏州古城、南京2014年青奥会等重大项目以及广泛的古城保护与新区建设中。崔铁军对超材料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创造性地提出用数字编码表征超材料的新思想及控制电磁波的新方法,能实时操控电磁波和编码信息,开创了信息超材料新方向。在国际上率先实验验证了“电磁黑洞”和三维宽带“隐身斗篷”等物理现象,解决了超材料在某些国防应用中的瓶颈问题,并应用于中国航天、航空、船舶等部门武器装备的研制。南京医科大学沈洪兵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作为首席科学家,他领导开展了中国人群唯一的肺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21个新的中国人群肺癌易感基因,首次建立中国人群肺癌分子遗传图谱;首次发现与吸烟存在交互作用的易感基因;发现肺癌等多种常见肿瘤易感基因的聚集区域,揭示T细胞活化影响肿瘤易感性的共同遗传学机制;发现肺癌易感基因存在种族差异,创造性地建立中国人群多基因遗传风险评分,并成功应用于10万队列人群肺癌高危人群预测。他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填补了中国人群肺癌易感基因研究的空白,为肿瘤基因预测和精准预防做出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常进研究员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院士。常进长期从事空间伽马射线、高能带电粒子尤其是电子的探测技术方法及科学实验研究,是我国空间天文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常进提出并作为首席科学家领导实施了“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项目。“悟空”号的成功发射,实现了我国天文卫星零的突破,一些关键性能指标世界领先,被《自然》(Nature)杂志誉为开启了中国空间科学新时代。南京土壤研究所张佳宝研究员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近年来,张佳宝重点围绕我国13亿亩中低产田治理面临的土壤障碍因子消减、地力提升两大科技问题进行突破,并作为带头人建立了我国农田试验站联网研究平台和土壤养分管理国家工程实验室,着力推进土壤改良向精准对症跨越,科技支撑国家中低产田治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行动,为我国耕地质量提升作出了突出贡献。(谈洁 毛庆 通讯员 高雅 唐瑭 蔡心轶)

娃娃谷

南京这个省会有多“牛”?在江苏,好多省级单位都用“南京”开头

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南京,位于我国的华东地区,是江苏省的省会,也是“长三角”的核心城市之一。南京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还是我国“四大古都”之一,有着“六朝古都”的美誉。南京旅游资源丰富,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也成为了我国最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由于江苏省本身是一个经济非常发达,各个城市都发展比较均衡的省份,南京这个省会从经济上来看,在江苏省省内不算太突出,因此相对于其他省的强省会城市,南京作为江苏省省会城市的“存在感”也就相对比较弱了。然而,这丝毫不会影响南京这座城市本身的重要地位与影响力。只要你去过南京旅游的话,就会在南京发现一个很“特殊”的现象,那就是,江苏省的很多省级单位都不是用“江苏”开头,而是用“南京”开头。比如,江苏省的省级博物馆叫做“南京博物院”,也是与北京故宫博物院齐名的我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另外,江苏省的省级图书馆也叫做“南京图书馆”,类似这样的情况,你在其他的省会城市基本上见不到哦,也算是相当有南京特色了。实际上,南京的这种“特殊情况”大家应该很容易理解,毕竟南京曾经是民国时代的首都,后来又成为了直辖市,现在变成了江苏省的省会,但是南京的许多单位依然延续以前的名字,也就是使得很多江苏省的省级单位依然用“南京”开头了。那么,你有没有来过南京旅游?对南京印象怎么样?你知道在南京,很多江苏省省级单位都不用“江苏”开头,而是用“南京”开头的吗?你觉得南京这个省会是不是很“牛”?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你还想不想到南京来走走看看?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哦!【更多精彩内容】南京有个另类景点?原本是举世闻名的琉璃塔,重建后却变成玻璃塔上海郊区发现一家奇怪的商场,半边热闹半边冷清,这是怎么回事?湖北省荆州市“最霸气”的公园,名字里不用荆州市,而是用沙市市上海市宝山区这家正大商场,紧邻地铁口却没有人气,太匪夷所思了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态度的旅行家。

达妮卡

量质齐升,南京新研机构跑出发展加速度

南报网讯 2020南京创新周将于6月22日—26日线上举行。记者采访了解到,去年首届南京创新周举办一年来,王泽山、丁文江、赵东元等一批两院院士领衔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依托高校创新资源产业化,聘职业经理人闯市场,让南京创新名城建设这张名片熠熠生辉。今年,位于江宁开发区的南京惟新环保装备技术研究院实现“开门红”,通过市级备案仅两个月就接下了2000万元订单。研究院负责人刘军介绍,南京新型研发机构创新的体制机制让创新成果迅速落地并产业化,目前,研究院正在主导制定工信部中空纤维纳滤净水国家标准。这家环保领域新型研发机构的快速发展正是南京新型研发机构量质齐升的一个缩影。两年多来,南京依托高校院所资源优势,支持人才团队持大股,建设了356家市场化、“老母鸡”式新型研发机构,致力于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累计孵化引进企业5105家。增量:今年新签约78家,五大产业地标占一半今年1—5月南京创新名城建设成绩单上,新型研发机构光芒耀眼,全市新签约新型研发机构78家,涉及五大产业地标领域的有39家,占50%,新增孵化引进企业1204家。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等多个科研团队发起成立的江苏智仁景行新材料研究院就是78家新型研发机构之一,研究院瞄准世界材料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建设国际一流水平的材料研发与制备技术平台,取得了积极效果。自2017年底首批31家新型研发机构签约以来,全市举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新型研发机构集中签约活动,推进速度快,参与范围广。今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各区各板块依然不放松,一批聚焦五大产业地标的新型研发机构相继落地,为创新注入澎湃动力。“在创新名城建设中,新型研发机构不仅是产学研的桥梁和纽带,更是可以持续孵化出创新型企业的‘老母鸡’。”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专业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知名高校院所积极响应,包括1名图灵奖获得者、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98名中外院士等一大批科技专家参与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集聚科研和管理人才近万人,申请专利5454件。南京新型研发机构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已成为创新名城建设的新名片、新亮点。提质:抬起头盯市场谋合作,孵化一批创新主体将“学术论文”变成“产品专利”,将“技术发明”变成“产业公司”——这些新型研发机构抬起头盯市场谋合作,孵化了一大批高科技企业,为创新名城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主体,增添了发展新动能。位于江北新区的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膜科学技术研究所是南京首批成立的新型研发机构。今年5月,研究院孵化企业——南京久盈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性能MBR(膜生物反应器)膜组件应用于中国石化上海石化股份公司环保水务部污水处理车间,成功替换了原有的进口膜组件,为企业节约成本约1600万元,同时,经过深度处理后的外排污水升级成为可供装置生产使用的工业水,一年可回用污水876万立方米。“研究院组建以来,我们一直坚持产业化导向。”研究院负责人郭百涛介绍,目前,研究院合计孵化、引进企业共67家,其中培育孵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2019年在孵及毕业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1亿元。位于江宁开发区的南京盛滨环境研究院是去年新组建的新型研发机构,仅一年时间,就累计孵化引进企业13家。研究院负责人介绍,目前他们已经建立起集环境数据采集、分析和综合治理的智慧环境信息化平台,孵化了一支环境监测硬件设备专业团队,自主研发了多种类型的智能终端设备,在水体监测、大气监测等方面为社会提供精准快速的服务。一大批企业高管、优秀管理人才作为职业经理人加入,为南京新型研发机构管理赋能。南京信大气象科学技术研究院位于江北新区,该院聘任的副院长张越,在国内一家电子行业顶尖科研企业工作了30多年,曾任上市公司分管销售的副总经理。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张越弥补了这个创业团队在市场方面的“短板”,短短一年时间,研究院的订单就从不足10万元飙升至6000多万元。截至目前,全市新型研发机构累计孵化引进企业5105家,94家已成为高新技术企业,251家进入省高企培育库。今年,南京市科技创新的重点之一就是深入实施新型研发机构提质计划,力争新增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00家,新增孵化引进企业超过2000家。突破:给奖补强服务,推动高水平运作高质量产出作为去年南京首届创新周系列活动之一,2019中国(南京)第二届无人系统控制及5G应用峰会上,南京无人系统控制及通讯技术研究院现场“秀”了一把:蒙蒙细雨中,一艘蓝白相间的小船在江宁东吉湖上快速挺进,在它的上方,一架无人机勘察着水面异常情况——这对天上、湖上的“好搭档”正在执行水质监测任务。5G网络向后台传输它们采集到的数据,后方工作人员轻点鼠标,一份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水质报告就生成了。记者了解到,作为支撑技术创新的后盾,研究院与高校、国家级实验室建立了合作关系,高端人才团队的研发成果领先市场同类产品2年以上。目前,研究院储备的专利与软件著作权达50多项。高校丰厚的创新资源为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和产业化提供了源头活水,而南京连续三年持续抓创新的坚定方向,也让新型研发机构有了长远发展的底气。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型研发机构总数超400家”已纳入今年创新名城建设市对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并按照部门和板块职能分工分解到位。今年1—5月,已对59家机构兑现绩效考评政策资金1.36亿元,同时,向上争取政策支持,组织推荐38家新型研发机构申报省级建设及奖补项目;通过“智汇宁企”早餐会、联盟专题沙龙、投融资对接会等活动,服务提升管理运营能力。今年的市委一号文提出,优化新型研发机构评价标准,强化第三方论证评估,突出分档培育、分类考核,进一步集聚高端创新要素,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平台化发展,支持其面向新兴产业成立新型研发机构和专业孵化器,最终目的是要实现新型研发机构的“高水平运作、高质量产出”。在创新名城建设的第三个年头,南京新型研发机构正跑出发展加速度。南报融媒体记者 毛庆

采蘑菇

中国科学院大学再建一所学院,却被认为“烂大街”

12月20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在兰院属各单位就筹建中国科学院大学兰州学院到榆中实地考察,并就选址、办学等相关事宜同兰州市、榆中县领导进行了座谈交流。近日,兰州某报社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中国科学院大学将再建一所学院,即国科大兰州学院。“国科大”,俨然是个金字招牌,但这则新闻并没有引起太大关注。这与几年前形成鲜明对比,2012年国科大刚刚问世的时候,相关报道可谓是铺天盖地。国科大中国科学院大学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始建于1978年,它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第一个双学位博士。如今的国科大,大有比肩清北二校之势,2017年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国科大共有A+学科18个,位居全国第三。如此强悍的学校,自然是各地争相引进的对象。据不完全统计,国科大武汉学院、国科大成都学院、国科大福建学院、国科大广州学院、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国科大南京学院、国科大重庆学院、国科大西安学院等8所学院都在筹建中,有人感叹,国科大早已遍地开花。国科大主管中国科学院大学的中国科学院,近年来也有扩张趋势。中科大、国科大是中科院的“亲儿子”,除此之外,中科院还参建了上海科技大学、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等校。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不少人认为学校太多会稀释国科大和中科院的含金量。中科大其实,国科大发展如此迅猛,并不是急功近利,也不是在搞“大跃进”。在各省成立二级学院,也是有雄厚基础的。国科大实力上文我们已经介绍过了,背靠中科院这棵大树,国科大师资和生源质量国内屈指可数。在各地建学院,国科大不一定要白手起家。以国科大南京学院为例,它由中科院南京分院牵头承办,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等多个科研单位参建。这种模式是对各地资源的有效整合,有利于提升国科大核心竞争力。所以,各省的国科大学院主要还是依托原有资源,在新的形势下谋求新的发展。在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中科院、国科大某些做法值得深思。与某些985院校相比,“双非”国科大更值得尊敬。有些重点大学对所在地“照顾”太多,被人们吐槽为“某某人大学”。国科大则很均衡,它在各地开设二级学院,惠及的地域显然更广。2017年,国科大未能入选“世界一流大学”,这让许多人感到不解,为国科大叫不平。国科大但优秀的高校不会只看重名号。虽然有着“烂大街”趋势,也不是“985”、“211”、“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在人们的印象中,国科大依然是触摸不到的传说。能够考上国科大的人,可谓是人中龙凤。国科大,值得我们尊敬。最后,对于国科大到处开办学院一事,各位都有什么看法呢?

黑猫

华为、阿里又来南京设研发中心?别激动,没你想的那么多“利好”

紫东核心区,再传新消息!华为和阿里来了。0111月27日,“2020年紫东核心区数字之城发展研讨会”召开,华为、阿里巴巴、云粒智慧、北京华胜天成等4家知名企业签约紫东核心区,打造数字产业项目。于此同时,紫核数字之城规划出炉,数字化统领紫核城市规划、建设、运营。数字紫核愿景目标是一核二圈三区四N能级,全城数字孪生未来品质之城。还有中期应用场景、中远期应用场景、远期运用场景规划。有人问,华为阿里都来紫东了,他们来干什么?像华为、阿里这样的企业,所到之处,都是利好。就在一个月之前,蚂蚁金服在杭州某区成立了一个分支机构,周边业主听到消息立马要涨价。蚂蚁的上市,让很多专家看涨杭州楼市。而蚂蚁上市折戟沉沙,有人立马判断杭州楼市慌了。这就说明这样的大企业,具备极强的操盘能力。而华为、阿里似乎也找到了和一二线城市的合作模式。他们成为各大城市的座上宾,与各个城市的一二把手探讨城市发展,设立分支机构,低价拿到了各个城市的优质地段,还提升了城市的美誉度,双赢。光阿里就在杭州以外的N多城市成立了各种大区总部,西北总部,西南总部,江苏总部,XX总部,多的数不过来。而华为的动作比阿里更早,除了深圳外,还成立了上海研究所,南京研究所,武汉研究所,西安研究所,成都研究所...光在南京,除了大本营软件大道外,还与江北新区签订了合作协议。设置一个鲲鹏科技园,有人惊呼,华为又一个重量级研究所诞生了。但具体干啥的,没人说的清。02没有人知道华为和阿里到底是不是设立研发中心,实际上只要提到了华为阿里,鼓掌就行了。实际上,人民日报的一则报道,其实说的很清楚了:2018年7月,双方签署共建新型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2019年6月发布《南京江北新区智慧城市2025规划》,江北新区以“鲲鹏数字城市底板+城市要素数字化+城市全网感知”的思路谋划“数字孪生第一城”建设。其中,鲲鹏数字底座作为孪生城市的运行平台,提供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能力;数字化运营中心(COC)运用数字孪生和三维仿真技术,将直管区386平方公里区域的人、企、物、事等城市要素数字化,完整地映射在城市信息模型中,实现城市实时可视化运营...这段话,我不知道是否有人读懂什么意思。整体的结论是:华为联合了众多相关公司,中标了江北新区智慧城市的大项目,包括云服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实现数字化管理。也就是说,不是华为要在江北新区成立研发中心,而是华为作为供应商,给江北新区提供数字化服务,并从中获利。所以你可以说华为来了,但华为来是挣钱的,拿项目的。当然华为的参与会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让区域内企业受益,也会成立一个大团队创造一定的就业岗位。但注意,这跟华为南京研究所有本质的不同。比如XX公司中标了南京地铁N号线,他们过来帮南京修建地铁。但与XX公司在南京设立研发中心,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但这个区别,市面上没有一家媒体说清楚。大家都说重磅利好,逆天了,感觉马上就要招聘,人均年薪80万。华为和阿里,现在在云服务、数字化服务方面,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非常重要的供应商。以前华为中标各个城市的网路基站,现在中标各个城市的规划与发展,是一回事。这次紫东新区流出的PPT,大家都说华为、阿里来了。大家看内容就非常清楚了,这是紫东新区规划之后,具体要落地,需要阿里、华为帮忙实现。尤其是数字交通、5G网络啥的,华为、阿里正好对口。华为不中标,这活中兴、烽火也差不多能干。就是这个意思。现在的华为,啥都做。昨天华为还说华为坚决不造车,谁造车谁就必须调离岗位。实际上华为确实不造车,但汽车通信和汽车电子,华为在搞啊,它的目标不是要造车,而是要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电子供应商之一,这不一样能挣钱吗?如果华为宣布造车,别的车厂就要把它从供应商中划掉了。基站、手机、手表、插线板、智能家居、物联网...市面上能进的领域,华为基本都进了,或者正在进。我不能说买了个华为手机,然后就说华为入驻我家,我家房价要涨吧?阿里这几年发展非常迅速,大家往往只知道淘宝、天猫、蚂蚁金服,这是阿里B2C的业务模块,实际上阿里B2B的业务爆发非常恐怖,给各级政府、各种企业提供云平台,软件研发平台,各类产品应有尽有。甲骨文为啥在中国不行了?心里没点数吗?你不能说一些小的软件公司用了阿里的工具链,就说阿里入股了吧?说了这么多,有人又提出疑问:你怎么又给江北、紫核泼冷水?华为、阿里来了,别问,问就是重磅利好!来了就是来了,别瞎BB。我觉得我们有义务把事情说明白,都别预期太高。因为很多读者问我是不是成立研发中心了?是不是要招聘几千人,上万人?现在去北大青鸟培训JAVA来来得及不?我说你想多了,如果这就算来了,那阿里、华为真的就不够用了。另外,即便华为、阿里不来,两个核心区就不行了?那也未必。南京双核自有自己的规律,都很好。这些企业来不来的,又能如何?都自信点。话说回来,江北这次其实也不亏,华为拿了单子,同时江北也拿了华为的单子,即华为在软件园做一些投入,出工也要出力。紫东的模式,应该也差不多。所以这就是为何华为、阿里的单子越来越多的原因,他们能给地方带来小企业无法带来的东西。说到底还是双赢。所以这么看的话,我泼的不是冷水,其实是温水。不热也不冷。03今年7月,紫东核心区管理机构揭牌,“十四五”时期,紫东空间架构和功能布局将以核心区为重点,用5至10年左右时间,实现2个战略目标。打造“数字之城”样板区以紫东核心区作为数字城市建设试点,超前布局5G等新型基础设施,设立研发、培育、交流三大平台,构建数字政府、数字产业、数字生活等应用场景,建设市级副中心,引领紫东能量集聚,并辐射镇江、扬州,成为南京展示数字城市建设、数字经济发展的“城市样板间”。也就是第一部分介绍的愿景和目标。打造紫东科创大走廊的核心节点紫东核心区周边分布着仙林、江宁2个大学城,1个含中科院的科技城、7个高新产业园区,科教创新资源丰厚,但尚未得到有效整合。紫东核心区将以集聚高端创新资源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原始创新、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型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实现动能转换,为打造具有辐射带动力、核心竞争力的紫东科创大走廊提供支撑。紫核管委会正协调推进控规修编、产业招商和资金筹措等工作,并积极洽谈一批符合数字经济定位、科技研发方向的,企业区域总部和新型研发机构,高端商务服务机构等项目。工商银行紫东支行、农业银行紫东支行、建设银行紫东支行、南京银行紫东支行揭牌仪式正式举办,全部设立了紫东支行。这么以来,紫核也算是一个小小的金融中心了。孟北片区城市更新、核心区生态环境提升和人居环境治理、桦墅片区城市更新、核心区数字城市“新基建”及东流片区保障房等一批紫东核心区项目意向签约。厘清体制机制,进行合力发展,对紫核来说也是一个重要事件。而紫核也有两大核心,目前来看,上述签约的项目可能会落地在东流综合服务中心:①东流综合服务中心:在功能上,将是汇聚商务商贸、文化展示、会务交流、数字产业研发等多种功能的复合型中心。②孟北综合服务中心:将成为核心区的启动区域,以基础设施与公共配套先行,公益性项目与经营项目统筹推进。

是是非非

南京14所上班怎么样?

※高校专业那些事※为您分析、分享、解惑首先,关于南京14所的信息保证不泄密,一切资料来源于公开信息首先关于南京14所上班怎么样,我觉得需要几个方面来回答:14所历史14所实力怎么才能进入14所,需要什么专业,什么大学最好待遇如何14所历史南京这个地方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其他地方很多单位都是根正苗红,但是南京的很多单位都带有民国特色,必经是民国首都,国内第二个叫“京”的地方。比如南京炮兵学院,就是起源于民国的汤山炮校,原名:中/央陆军炮兵专科学校:是中国国/民/政/府创办的第一所兵种学校.同样14所也是这样。14所前身是中/华/民/国/国/防部特种电讯器材修理所,最早只属于第二机械工业部、后来成立军/委批准组建军事无线电电子研究院,称国/防部第十研究院,这个部门后来在历史上的名字叫第四机械工业部十院、国/防科委第十研究院、电子工业部、信息产业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所以现在14所隶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对外称号: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这个集团大家都知道,属于十大军/工集团,有几十个研究所,都是搞电子的。14所实力14所可以说中电里面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一个研究所。是中国雷达制造科研开发的老大。目前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8人。具有“通信与信息系统”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两个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可以自己培养研究所。自己可以培养研究所的研究所很多,不过近些年很多都不合格被撤销资质。怎么进入14所工作14所现在招聘基本是以博士为主,少量硕士,本科不要。如果你电磁场,通讯,计算机方面的985博士,14所欢迎您。当然14所作为国内顶级研究所,很挑剔,喜欢c9院校,军工院校(包括两电)一般的985不入他的法眼。14所作为电子类研究所,最喜欢西电,成电,基本里面职工60%都是这个学校毕业的。其他基本是哈工大,南理工,南航,西工大等居多,也有不少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等毕业生。还有第一条路,就是报考14所的研究生。14所也收推免生,对于国家"985工程"院校的推免生,录取后将一次性给予10000-20000元不等的入学奖励金。另外对于第一志愿国家"985工程"院校应届考生,录取后将一次性给予5000-10000元不等的入学奖励金。有钱就是好。不过需要提醒的是,企业类研究所在社会上认可度不高,基本如果不在14所工作,毕业证含金量就打打折扣。现在硕士估计留所难度也比较大。每年南京14所都需要调剂,招不满。14所最需要人才就是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计算机。这三个专业是主力,其他都是辅助性专业大学学什么专业呢?电子工程,电子科技,通信,计算机,软件。尤其需要懂这个电磁场。这门课学的可是很痛苦。我要说的是,大学本科的电磁场其实很简单,等到研究所,更需要更深的。比如高级电磁场,计算电磁学等,天线等。雷达,信号处理等,哪才叫一个不容易。待遇很多人关心待遇,14所外面传闻待遇很好,其他一个所,不同部门,不但科室,甚至一个办公室待遇差异都不小。和bat没法比待遇应该在研究所里面算不错的,但是你想发家致富,估计那是做梦。国企里面待遇好的都是领导,不是领导,待遇不会多好。另外研究所的特点是,出差多,加班多。能让你一出去几个月,加班多,一周七天让你每天搞到半夜。军/工/行业献身国家,那不是一句空话。任何行业都不容易,加班,出差是军/工单位的常态。很多北京上海的军工单位,里面的员工基本没享受过大城市的繁华.老铁们,看到这里点个关注,点个赞呗

凤求凰

南京重磅推出“新型研发机构”:研发团队占大股 创新研究“沿途下蛋”

中国江苏网11月28日讯 11月28日下午,南京市举行“两落地、一融合”第一批项目(新型研发机构)签约仪式。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缪瑞林主持签约仪式。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省科技厅、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有关领导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会上,南京市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31个新型研发机构项目签约。签约项目围绕南京4+4+1主导产业发展,依托高校院所国家级科研平台,以新的机制体制,集聚高端人才,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来孵化、培育科技型企业。记者了解到,9月29日南京市正式启动“两落地、一融合”(科研成果落地、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校地融合发展)工作。推进“两落地、一融合”是南京推动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科教人才资源丰富是南京发展最大的优势,南京与在宁高校长期以来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但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新型研发机构培育等方面还有很大空间和潜力。此次签约仪式是对“两落地、一融合”工作开展以来的阶段性成果展示,也是对该工作的再动员、再部署。“与以往的政校合作不同,这些新型机构在体制机制、与市场对接等方面都会有大的改变,研发团队占大股就是一个重要特点。”南京市白下高新园区管委会主任於朝勇介绍,新型研发机构将采取混合所有制的模式,此次白下高新园区与南京理工大学VR研究中心的合作项目中,研发团队将占51%的股份,并且,他们会共同将技术、团队、企业以混合所有制的形式导入园区,让研发直接面向市场。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膜科学技术研究所也是此次签约的新型研发机构之一,该机构由南京工业大学、江北新区、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同合作建立,值得一提的是,在该项目中,研发团队将占高达70%的股份。早在1994年,南京工业大学就成立了膜科学研究所,至今,孵化了包括久朗高科、力波兴水务、久盈膜科技、九章化工、佳乐净膜科技等企业30 多家,创办的九天高科从事分子筛膜的产业化,使我国成为继德国、日本后的第三个掌握该核心技术的国家。“2017-2020年,我们把这个阶段定位为爆发式增长阶段,给自己下了‘双百亿’膜产业规模的目标。今天,新型研发机构的建立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郭百涛一边介绍,一边向记者掏出自己的新名片。他笑言自己有了 “双重身份”,一边是膜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而另一边是运营研究所的南京膜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通过这种新的机制,我们将打造‘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产业园’的创新创业链条,希望团队在创新研究中‘沿途下蛋’。”南京工业大学膜科学研究所所长、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邢卫红在讲话中提到,预期通过3-5年,集聚50个创新团队,培育100家高科技企业,形成30亿以上的产业规模,从而打造出世界影响力的膜产业创新中心。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许雯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