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多地发声要求一视同仁 非全日制研究生被误解得太深亚裕

多地发声要求一视同仁 非全日制研究生被误解得太深

近日,一研究生因“非全日制”学历,在参加内蒙古鄂尔多斯古杭锦旗和准格尔旗的两次教师招聘时,均被“学历不符,非全日制学历”的理由拒绝。“统招双证”的毕业生因为一个“非”字境地尴尬。教育部多番力挺,企业仍然不了解不敢招,非全日制毕业生被误解得多深?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职频被拒今年,首届三年制“非全”研究生走出校园,因为学历求职被拒令他们十分头疼。华中师范大学的王艺参加校招并签下三方,某通信公司由于不接受非全日制学历跟她提出了解约。王艺怎么都想不通,平时一样上课、写论文、答辩,怎么到了求职就不一样了?今年毕业的“非全”研究生范盈也有同样疑问,校方统一培养“非全”和全日制,作为调剂生她的分数还很高,然而毕业证上的那个“非”字,让她无缘某学校的面试。实际上,“非全”研究生被区别对待并无依据,早在2019年12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已出台新政,要求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被误读的“非全”研究生教育部认可“非全”研究生,但不少用人单位却始终区别对待,“全日制本科及以上”“ 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一刀切的招聘要求将非全日制研究生排除在外。究其原因,一是用人单位不了解相关政策,将非全理解成以往的函授、成人教育及单证研究生;二是不敢招,担忧“非全”研究生的手续不完备,影响正常签约,浪费招聘名额。企业冷眼相看,社会舆论对“非全”也并不宽容,“拿钱买证”“学历水”“上了几个月学”不绝于耳。“非全”研究生实在被误解得太深,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到底有什么区别?一图对比——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职研究生≠不用考试就能上≠双证不全事实上,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统一考试、统一入学,培养标准和师资力量也相同,二者主要区别不是含金量高低,而是学习方式安排不同。在这种背景下,再带着有色眼镜歧视“非全日制”研究生,既不合情也不合理。多地发声要求一视同仁针对“非全”研究生遭遇就业歧视一事,多地发声表态:2019年8月7日,北京市民政局在招聘要求中删掉了全日制的限定。2019年9月10日,山东淄博市人社局招聘中提出,统考的“非全”研究生也在招聘之列。2019年11月11日,江苏南京人社局公告,招聘对象含应届非全日制研究生。2020年5月26日,河南商丘市委回复网友表示,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已允许非全日制研究生报名。2020年7月7日,福建省信访局称,不论是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一视同仁。2020年8月28日,电子科技大学发布的研究生校招指南中,明确禁止用人单位在发布就业信息时包含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等歧视性招聘信息。人们心中的偏见就像一座大山消除“非全日制”学历歧视的路还很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不违

「推荐」:2018在职研究生考试复习用书

许多在职研究生考生表示,在选择考试复习用书时常常会陷入迷茫,不知该如何入手,选错复习用书就会为后续的复习带来很多困扰。所以,考生在选择辅导书籍时首先需要了解考试大纲,再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下面,文华教育就为各位考生盘点一下2018年在职研究生考试复习推荐用书有哪些?下面书单仅是供大家参考,建议买最新版本,同时还需根据学校官网指定的参考书目来复习:政治1、全书类:《大纲解析》——高教社(俗称红宝书);《命题人知识点精讲精练》——肖秀荣;《风中劲草》——风中劲草团队;《序列》——任汝芬;《命题人形势与政策》——肖秀荣《命题人讲真题》——肖秀荣;《历年真题详解》——蒋中挺;《历年真题标准解析》——高教社;《历年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石磊;《真题精解》——任汝芬;2、训练题类:《命题人1000题》——肖秀荣;《大纲解析配套1600题》——高教社;3、预测题类:《命题人终极预测4套卷》——肖秀荣(俗称肖四);《命题人冲刺8套卷》——肖秀荣(俗称肖八);《任汝芬最后四套题》——任汝芬;《20天20题》——启航;英语 一1、单词类:《恋练有词》——朱伟;《新东方考研英语词汇词根+联想记忆法》——新东方,有两种,红色和绿色,分别为顺序和乱序的;《红宝书》——西北大学出版社;《何凯文1575》——何凯文;《刘一男考研词汇速记指南》——刘一男;《星火单词系列》——星火英语;2、记单词软件:百词斩;扇贝,开心词场3、真题类:《张剑黄皮书真题系列》——张剑;《何凯文历年真题全解析》——何凯文;《考研真相》——西北大学出版社;4、阅读类:《张剑黄皮书阅读150篇》——张剑;《何凯文英语阅读思路解析》——何凯文;5、作文类:《考研英语写作高分攻略》——何凯文;《王江涛写作辅导系列》——王江涛;《张剑黄皮书写作系列》——张剑;《考研英语写作160篇》——西北大学出版社;英语 二1、单词类:单词类最为推荐的参考书和软件同英语一,外加《老蒋绿皮书讲词汇》;2、真题类:《老蒋绿皮书讲真题》——蒋军虎;《张剑黄皮书真题系列》——张剑;《考研英语历年真题超精解》——丁晓钟;3、阅读类:《高分阅读老蒋80篇》——蒋军虎;《张剑黄皮书阅读150篇》——张剑;《考研英语同源阅读80篇》——陈正康;4、作文类:《老蒋绿皮书讲作文》——蒋军虎;《张剑黄皮书写作系列》——张剑;《王江涛写作辅导系列》——王江涛;数学1、教材:高数教材:《高等数学》——同济版;线代教材:《线性代数》——同济版、清华版;概率教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浙江大学盛骤版;2、复习全书:《数学复习全书》——李永乐;《线性代数辅导讲义》——李永乐;《高数18讲》——张宇;3、真题、习题类:《数学历年真题解析》——李永乐;《数学基础过关660题》——李永乐;《全真模拟经典400题》——李永乐;《接力题典1800题》——汤家凤;西医综合1、病理学:《病理学》李玉林,人民卫生出版社《病理学》李甘地 人民卫生出版社2、生理学:《生理学》朱大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3、生物化学:《生物化学》查锡量,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4、内科学:《内科学》 陆再英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诊断学》 陈文杉等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5、外科学:《外科学》 吴在德等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6、其它复习书目北医:《历年试题选编与分析》,又叫做黄皮书贺银成列:《辅导讲义》、《同步练习》、《历年真题精析》、《模拟试题》;教育学1、教育学《教育学基础》12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教育学》鲁杰南京师范大学出版《教育学原理》柳海民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现代教育论》黄济、王策三人民教育出版社2、教育史:《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3、教育心理学:《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心理学(修订本)》邵瑞珍上海教育出版社《教育心理学》吴庆林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美】罗伯特、斯莱文著、姚梅林译人民邮电出版社4、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教育研究方法》袁振国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李丙德人民教育出版社心理学1、普通心理学:书名作者出版社《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彭聃龄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心理学导论》梁宁建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教育心理学:《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心理学》冯忠良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3、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儿童心理学》朱智贤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儿童发展心理学》刘金花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4、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朱滢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实验心理学》杨治良等著浙江教育出版社《实验心理学》张学民,舒华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5、心理测量与统计:《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徐建平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崎、张峰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法学法硕大纲:《201x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联考考试大纲》《201x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联考考试大纲》《全国法律硕士联考考试指南》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法硕联考历年试题及解析》曾宪义主编法律出版社《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联考考试分析》教育部考试中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法律硕士联考冲刺背诵手册》全国法硕联考大纲配套教材专家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法硕联考专业基础课必备——经典案例分析》刘守芬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法律硕士联考重要法条释解》朱力宇,孟唯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全国法律硕士研究生入学联考标准化题库》陈鹏展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法律硕士联考考前最后5套题》刘守芬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金融学书单:《投资学》刘红忠高等教育出版社《货币金融学》米什金著郑艳文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经济学》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著黄险峰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金融工程》郑振龙等高等教育出版社《金融学》黄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返回目录管理类联考1、数学:《MBA、MPAcc联考同步复习指导系列:数学分册》袁进等机械工业出版社《MBA、MPA、MPAcc联考综合能力数学高分指南》陈剑主编北航出版社《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数学高分一本通》朱杰上海交通出版社《MBA、MPA、MPAcc联考数学历年真题名家详解》陈剑主编北航出版社2、逻辑:《逻辑精点》赵鑫全等编机械工业出版社《逻辑分册》孙勇等编机械工业出版社《海滨逻辑:考点精讲》胡海滨机械工业出版社3、写作:《MBAMPAMPAcc写作分册》赵鑫全著机械工业出版社《MBA、MPA、MPAcc联考综合能力写作高分指南》陈君华编北航出版社4、大纲解析:《管理类联考考试大纲解析》管理类联考大纲配套教材专家委员会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经济类联考1、数学:《经济类联考:数学精点》专业学位硕士联考命题研究组编机械工业出版社《考研数学复习全书》李永乐王式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逻辑分册》孙勇等编机械工业出版社《逻辑精点》赵鑫全等编机械工业出版社《海滨逻辑:考点精讲》胡海滨机械工业出版社2、写作:《MBAMPAMPAcc写作分册》赵鑫全著机械工业出版社《经济类、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写作套路化训练》王诚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以上就是长春文华教育针对在职研究生考试复习用书进行的详细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直接咨询长春文华教育的在线老师!

无忧无虑

“ 笔试面试第一却被刷下来,就因为我是非全日制研究生”

本文转自【澎湃新闻】;澎湃新闻记者 韩雨亭9月4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针对近期社会对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歧视问题,在回应澎湃新闻时明确指出,“2019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已明确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落户机会。”针对教育部的回应,已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哲(化名)内心既高兴,又忐忑。“今后是否还会存在隐性歧视问题呢?”王哲对澎湃新闻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曾有过一段不愉快的经历。2019年3月,他报名参加了山东省“优选选调生”,在笔试面试阶段名列前茅,终因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被认定为“在职”学历,无法参加政审。王哲的故事不是孤例,近年来陆续毕业的成千上万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目前都在不同程度地承受因改革带来的转型“阵痛”。 笔试面试第一名,却被刷下来了2016年12月,刚从福州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的王哲参加全国研究生联考,他填报的第一志愿院校是人大。2017年3月,他到人大参加研究生复试,复试一共2天,有一天上午,人大法学院召开非全日制研究生说明会,反复强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会和全日制一样,师资和课程都会一视同仁。那次复试下来,他综合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几天后,人大法学院通知他可调剂成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由于人大是他理想的大学,他接受了调剂。2017年9月,他被正式录取为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我是国家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首批受益者。”王哲说。的确如此。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上述通知称,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起初,王哲也担心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不被用人单位承认,但当他看见教育部发布的通知后也就放心了。在人大读研期间,他努力学习,成绩优异,连续两年荣获一等奖学金。2019年6月28日,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人大毕业,荣获校级优秀毕业生和三好学生。如此优异的学习成绩,仍难以抵消作为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带来的尴尬。在人大读研期间,除了没有配备学校宿舍,他从未感觉和全日制研究生有任何差异。“我们那年的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都统一划线,乃至进入面试和复试分数线都一样。”王哲说。“我的档案、户口和党组织关系都转入学校了。”在读研期间,王哲发现针对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人大的确做到一视同仁,所有学生一起上课和考试。最让他感到满意的是,人大拥有一套强大的选课系统,每名学生都可根据自身兴趣和研究方向去选课,上课时间可选在工作日的白天上课,也可选在晚上或周末上课。“由于部分教授白天日程很忙,只能在晚上或周末授课,从来都是座无虚席。”王哲说,他很珍惜为期两年的学习机会,因此格外努力。转眼两年的研究生学习即将结束,摆在他面前的便是择业,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法官。2019年2月,山东省对外发布了《2019年山东省选调生优选计划公告》,计划招收375名定向选调生。王哲也在学校网站看到了这份公告,他发现该公告的职位列表中显示有一个中级人民法院正计划招收1名选调生,他当即决定报考。在正式报考前,他还特别注意到该公告通篇没有要求全日制毕业生,只将委托培养、在职培养和定向培养的高校毕业生未列入选调范围。“我读研期间没社保,没工作,肯定不算在职,我有《派遣证》,档案也进入到了学校,肯定不是定向,更不是委培,所以就报考了。”王哲说,山东“优选选调生”有一套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首先要提交纸质《报名表》交给学校,由学校来移交至山东省相关部门予以复核,复核后才有网上报名资格。“前期报名很顺利,笔试我是第二名,但第一名放弃了,我替补成为第一名,笔试成绩只比第一名低了一分,面试时,我以绝对优势获得第一名,比第二名足足高了6分。”王哲说,面试结束后,他被列入考察范围名单,但到了政审阶段,山东方面派人到学校进行政审。“那批政审名单已把我给排除了。”王哲说,自始至终山东方面均未明确告知具体原因。“我在笔试和面试的表现都很优秀,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身份应该是唯一原因。”王哲说,此事一度让他产生极大挫败感,开始曾想用行政诉讼方式讨一个说法,后因时间安排不过来,只好作罢。如今,王哲已到一家央企上班,起初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也对他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证明表示不理解,但经他仔细说明后也就予以认可。“最关键的是我有一张《派遣证》,这就说明一切了。”王哲说。 处境尴尬的“编外学生”目前正在南京理工大学就读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化名)在校园内已感受到了歧视和偏见。2016年7月,张伟从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毕业后,被赵县第一中学聘为代课老师。根据学校规定,他要一年后才能转为正式事业编制,考虑到当地经济和社会环境不利于自身发展,他还是决定离开赵县,而报考研究生是最好的方式。2017年12月,他参加了全国研究生联考,第一志愿填报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但因他考试成绩距离该校340分的录取线“只差了一分”,最后被调剂成南京理工大学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入学不久,他就感受到学校针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管理上的差别对待。“我们没有住宿,没有医保,节假日无法享受学校福利,选课总是最后才知道消息,不能评奖学金,更不能参评优秀毕业生。”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学校的差别对待影响了他对校园美好生活的感受。“犹如一场孤独的学习之旅。”张伟说,由于无法正常参与学校的生活,让他对学校少了一种认同感。最关键的是,由于学校管理细节上的差别对待,致使“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之间的社交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我记得有次老师让一位全日制的同学负责收作业,我主动添加他的微信,方便传输作业,当得知我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后,他未通过我的微信,只留了电子邮箱。”张伟说,很明显对方不想和他有任何交往。“只要在管理中进行分群,自然会产生歧视和偏见。”张伟说。今年刚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勇(化名)也感觉自己像是学校的“编外学生”。“学校课程安排没任何差别,但细节还是有差异。”王勇对澎湃新闻称,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能申请该校的助学岗位,不让参加学校组织的部分活动和比赛。“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把我们分成了两类人?我们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样都是统招生,部分调剂过来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甚至比全日制研究生录取分数还要高,但为何学校和部分学生还是不太接纳我们呢?”王勇说,从当前学校招生比例来看,绝大多数还是全日制研究生,而非全日制研究生比例不高,因此他们的声音和生存状态极容易被学校忽视。在他看来,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再三强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只是入学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但因没有相应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引导,故而造成了今天非全日制研究生群体的尴尬处境。“表面上看‘非全日制’没什么,但实际上却产生很多矛盾、纠纷和人为对立。”王勇称,即使在平常社交场合,也会有人用异常的眼光来看待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群体。张伟认为,不认可非全研究生的应届生身份,本质上源于认为统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和之前单证硕士一样。传统上以《派遣证》来识别应届生身份,而实际中很多学校规定不一,有的学校甚至不给非全日制研究生发放《派遣证》,这影响了很多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识别。“有的学校领导都不能正确认识到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还在用在职硕士的名称发文件,搞歧视。”张伟称。在学校期间受到差别对待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步入社会同样面临歧视和偏见。隐性的歧视依然存在作为南京理工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读研期间比一般全日制研究生更加努力。“我有四五科的考试成绩名列第一、第二名,很少有科目考试成绩跳出前五名,最差也没超出前10名。”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如此优异成绩并未帮助他获得用人单位赏识。今年疫情期间,他参加各种网上举办的毕业生双选会,用人单位一旦听说他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最标准答复是“下次再沟通”,从此了无音讯。他先后给十多家用人单位投放简历,剧情和结局都一样,这极大打击他在求职道路上的信心。“我想以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去应聘中学教师,可能都没资格了。”张伟对澎湃新闻称,用本科学历去寻找工作,或许还相对容易。将非全日制研究生等同于在职研究生的定见已根深蒂固,是造成事业单位、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招聘员工时不敢“冒险”的根本原因。张伟认为,2019年12月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并未对职称评定、内部晋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遴选与考调、人才引进和补贴、聘任制公务员招聘等作出相应规定,包括政策无具体监督执行部门,学生投诉往往推诿扯皮,难以落实。从而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预留很大操作空间。“无问责规定,导致各地各部门有恃无恐,信访投诉后依然如故。”一位非全日制研究生对澎湃新闻称,国家相关部门唯有统一研究生教育质量,不在学历证书上标注“非全日制”学习方式,方可根本解决。面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偏见,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决定站出来,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出声音,厘清事实。学习之余,王勇是微博账号“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运营管理员,主要承担刊登非全日制研究生相关政策法规,回应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误解。这个微博账号约有10名运营成员,他们都是来自于各所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也是一个法学类非全日制研究生微信群的管理员,加入者已达两百多人。他说,已有多个学科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建立微信群。“起初建群主要为了发布和分享工作信息,哪个单位不歧视,我们就会把它分享出来仅供参考。”张伟说,目前大家发出声音并不为争取特殊利益,只是希望能保障最基本的合法利益。“现在很多地方人社局的领导都知道我是谁了。”王勇说,他时常和各地方人事部门的负责人打电话沟通,给对方普及相关政策和知识,但通常对方都会消极推诿。“我希望他们发布招聘时严格落实五部委的文件,不能在事业单位招聘公告中设置全日制条件,他们要么说已招聘公告已发布,无法修改,要么说下一次修改,可到下一次发布招聘公告时,仍然要求全日制毕业生。”王勇说,根本原因是事业编制岗位的竞争太激烈了。“一个事业编制的岗位,往往会有几百人报名。”张伟说,在如此严峻的就业情势之下,若国家相关部门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歧视就难以避免。他认为,虽然教育部近日针对媒体的回应起到正面作用,但全国各地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隐性歧视依然会长期存在,包括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表中设置非全日制选项,如果应聘者勾选,极有可能无法进入笔试和面试环节。近期,张伟正在全身心准备毕业论文答辩,他尽量不去想找工作的事了。“我已经没什么信心了。”张伟说。去年报考山东省“优选选调生”的王哲,尽管如今已是一家央企上班,但他并未放弃当法官的理想。“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我正在想通过别的方式实现理想。”王哲说。

必不合矣

非全日制的研究生们:如何在误解和歧视中艰难成长

9月4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针对近期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歧视问题,在回应澎湃新闻时明确指出,“2019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已明确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落户机会。”针对教育部的回应,已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哲(化名)内心既高兴,又忐忑。“今后是否还会存在隐性歧视问题呢?”王哲对澎湃新闻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曾有过一段不愉快的经历。2019年3月,他报名参加了山东省“优选选调生”,在笔试面试阶段名列前茅,终因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被认定为“在职”学历,无法参加政审。王哲的故事不是孤例,近年来陆续毕业的成千上万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目前都在不同程度地承受因改革带来的转型“阵痛”。笔试面试第一名,却被刷下来了2016年12月,刚从福州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的王哲参加全国研究生联考,他填报的第一志愿院校是人大。2017年3月,他到人大参加研究生复试,复试一共2天,有一天上午,人大法学院召开非全日制研究生说明会,反复强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会和全日制一样,师资和课程都会一视同仁。那次复试下来,他综合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几天后,人大法学院通知他可调剂成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由于人大是他理想的大学,他接受了调剂。2017年9月,他被正式录取为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我是国家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首批受益者。”王哲说。的确如此。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上述通知称,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起初,王哲也担心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不被用人单位承认,但当他看见教育部发布的通知后也就放心了。在人大读研期间,他努力学习,成绩优异,连续两年荣获一等奖学金。2019年6月28日,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人大毕业,荣获校级优秀毕业生和三好学生。如此优异的学习成绩,仍难以抵消作为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带来的尴尬。在人大读研期间,除了没有配备学校宿舍,他从未感觉和全日制研究生有任何差异。“我们那年的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都统一划线,乃至进入面试和复试分数线都一样。”王哲说。“我的档案、户口和党组织关系都转入学校了。”在读研期间,王哲发现针对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人大的确做到一视同仁,所有学生一起上课和考试。最让他感到满意的是,人大拥有一套强大的选课系统,每名学生都可根据自身兴趣和研究方向去选课,上课时间可选在工作日的白天上课,也可选在晚上或周末上课。“由于部分教授白天日程很忙,只能在晚上或周末授课,从来都是座无虚席。”王哲说,他很珍惜为期两年的学习机会,因此格外努力。转眼两年的研究生学习即将结束,摆在他面前的便是择业,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法官。2019年2月,山东省对外发布了《2019年山东省选调生优选计划公告》,计划招收375名定向选调生。王哲也在学校网站看到了这份公告,他发现该公告的职位列表中显示有一个中级人民法院正计划招收1名选调生,他当即决定报考。在正式报考前,他还特别注意到该公告通篇没有要求全日制毕业生,只将委托培养、在职培养和定向培养的高校毕业生未列入选调范围。“我读研期间没社保,没工作,肯定不算在职,我有《派遣证》,档案也进入到了学校,肯定不是定向,更不是委培,所以就报考了。”王哲说,山东“优选选调生”有一套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首先要提交纸质《报名表》交给学校,由学校来移交至山东省相关部门予以复核,复核后才有网上报名资格。“前期报名很顺利,笔试我是第二名,但第一名放弃了,我替补成为第一名,笔试成绩只比第一名低了一分,面试时,我以绝对优势获得第一名,比第二名足足高了6分。”王哲说,面试结束后,他被列入考察范围名单,但到了政审阶段,山东方面派人到学校进行政审。“那批政审名单已把我给排除了。”王哲说,自始至终山东方面均未明确告知具体原因。“我在笔试和面试的表现都很优秀,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身份应该是唯一原因。”王哲说,此事一度让他产生极大挫败感,开始曾想用行政诉讼方式讨一个说法,后因时间安排不过来,只好作罢。如今,王哲已到一家央企上班,起初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也对他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证明表示不理解,但经他仔细说明后也就予以认可。“最关键的是我有一张《派遣证》,这就说明一切了。”王哲说。处境尴尬的“编外学生”目前正在南京理工大学就读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化名)在校园内已感受到了歧视和偏见。2016年7月,张伟从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毕业后,被赵县第一中学聘为代课老师。根据学校规定,他要一年后才能转为正式事业编制,考虑到当地经济和社会环境不利于自身发展,他还是决定离开赵县,而报考研究生是最好的方式。2017年12月,他参加了全国研究生联考,第一志愿填报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但因他考试成绩距离该校340分的录取线“只差了一分”,最后被调剂成南京理工大学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入学不久,他就感受到学校针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管理上的差别对待。“我们没有住宿,没有医保,节假日无法享受学校福利,选课总是最后才知道消息,不能评奖学金,更不能参评优秀毕业生。”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学校的差别对待影响了他对校园美好生活的感受。“犹如一场孤独的学习之旅。”张伟说,由于无法正常参与学校的生活,让他对学校少了一种认同感。最关键的是,由于学校管理细节上的差别对待,致使“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之间的社交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我记得有次老师让一位全日制的同学负责收作业,我主动添加他的微信,方便传输作业,当得知我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后,他未通过我的微信,只留了电子邮箱。”张伟说,很明显对方不想和他有任何交往。“只要在管理中进行分群,自然会产生歧视和偏见。”张伟说。今年刚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勇(化名)也感觉自己像是学校的“编外学生”。“学校课程安排没任何差别,但细节还是有差异。”王勇对澎湃新闻称,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能申请该校的助学岗位,不让参加学校组织的部分活动和比赛。“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把我们分成了两类人?我们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样都是统招生,部分调剂过来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甚至比全日制研究生录取分数还要高,但为何学校和部分学生还是不太接纳我们呢?”王勇说,从当前学校招生比例来看,绝大多数还是全日制研究生,而非全日制研究生比例不高,因此他们的声音和生存状态极容易被学校忽视。在他看来,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再三强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只是入学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但因没有相应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引导,故而造成了今天非全日制研究生群体的尴尬处境。“表面上看‘非全日制’没什么,但实际上却产生很多矛盾、纠纷和人为对立。”王勇称,即使在平常社交场合,也会有人用异常的眼光来看待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群体。张伟认为,不认可非全研究生的应届生身份,本质上源于认为统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和之前单证硕士一样。传统上以《派遣证》来识别应届生身份,而实际中很多学校规定不一,有的学校甚至不给非全日制研究生发放《派遣证》,这影响了很多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识别。“有的学校领导都不能正确认识到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还在用在职硕士的名称发文件,搞歧视。”张伟称。在学校期间受到差别对待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步入社会同样面临歧视和偏见。隐性的歧视依然存在作为南京理工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读研期间比一般全日制研究生更加努力。“我有四五科的考试成绩名列第一、第二名,很少有科目考试成绩跳出前五名,最差也没超出前10名。”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如此优异成绩并未帮助他获得用人单位赏识。今年疫情期间,他参加各种网上举办的毕业生双选会,用人单位一旦听说他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最标准答复是“下次再沟通”,从此了无音讯。他先后给十多家用人单位投放简历,剧情和结局都一样,这极大打击他在求职道路上的信心。“我想以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去应聘中学教师,可能都没资格了。”张伟对澎湃新闻称,用本科学历去寻找工作,或许还相对容易。将非全日制研究生等同于在职研究生的定见已根深蒂固,是造成事业单位、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招聘员工时不敢“冒险”的根本原因。张伟认为,2019年12月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并未对职称评定、内部晋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遴选与考调、人才引进和补贴、聘任制公务员招聘等作出相应规定,包括政策无具体监督执行部门,学生投诉往往推诿扯皮,难以落实。从而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预留很大操作空间。“无问责规定,导致各地各部门有恃无恐,信访投诉后依然如故。”一位非全日制研究生对澎湃新闻称,国家相关部门唯有统一研究生教育质量,不在学历证书上标注“非全日制”学习方式,方可根本解决。面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偏见,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决定站出来,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出声音,厘清事实。学习之余,王勇是微博账号“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运营管理员,主要承担刊登非全日制研究生相关政策法规,回应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误解。这个微博账号约有10名运营成员,他们都是来自于各所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也是一个法学类非全日制研究生微信群的管理员,加入者已达两百多人。他说,已有多个学科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建立微信群。“起初建群主要为了发布和分享工作信息,哪个单位不歧视,我们就会把它分享出来仅供参考。”张伟说,目前大家发出声音并不为争取特殊利益,只是希望能保障最基本的合法利益。“现在很多地方人社局的领导都知道我是谁了。”王勇说,他时常和各地方人事部门的负责人打电话沟通,给对方普及相关政策和知识,但通常对方都会消极推诿。“我希望他们发布招聘时严格落实五部委的文件,不能在事业单位招聘公告中设置全日制条件,他们要么说已招聘公告已发布,无法修改,要么说下一次修改,可到下一次发布招聘公告时,仍然要求全日制毕业生。”王勇说,根本原因是事业编制岗位的竞争太激烈了。“一个事业编制的岗位,往往会有几百人报名。”张伟说,在如此严峻的就业情势之下,若国家相关部门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歧视就难以避免。他认为,虽然教育部近日针对媒体的回应起到正面作用,但全国各地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隐性歧视依然会长期存在,包括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表中设置非全日制选项,如果应聘者勾选,极有可能无法进入笔试和面试环节。近期,张伟正在全身心准备毕业论文答辩,他尽量不去想找工作的事了。“我已经没什么信心了。”张伟说。去年报考山东省“优选选调生”的王哲,尽管如今已是一家央企上班,但他并未放弃当法官的理想。“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我正在想通过别的方式实现理想。”王哲说。来源:澎湃新闻

日夜无隙

非全研究生就业遭歧视?“非全日制=本科生、课程水、混学位……”

文/林回声“(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大了去了,非全日制=本科生。”正在房地产公司担任HR的桐桐坦言。她继续解释:“如果是秋招,非全日制是不(被)承认的,或者说有些岗位要求说研究生学历,(非全日制研究生背景的申请者)就报不了。”无独有偶,国内某大型建筑公司在其2020年秋招工作中也表现了类似的态度。今年9月初,有网友反映该公司的招聘公众号在问答环节中,明确回复了 “不招收非全日制的学生”。一时间,很多非全日制研究生表示不满,并向湖北人社厅举报该企业涉嫌就业歧视。尽管目前该公司的招聘公众号已经删除了相关文章,并清空了公众号进行整改,但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该公司的做法和HR的态度就是一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歧视。同时,2018年有大比例的考生不愿意被调剂至非全日制,中国教育在线调查显示,因担心毕业后非全日制文凭不被就业单位认可而不愿调剂至非全日制的考生约占47%。相关数据不完全估算,2018年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数为3.625万人,在读非全日制研究生为11.538万人,毕业生为2.552万人。如果现实就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上容易被歧视、被偏见,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前赴后继地报考呢?“应该”被歧视?某航空公司办公室主任吴浩,正在某航天院校读两年半学制的非全日制MBA,学费七万多元。他认为,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的学历歧视是应该的,很多人都是为了“混学历”,因为“付出的时间精力也都不是一个程度的嘛”。这个月,吴浩已经上完了一天英语课和近一周的组织行为学课程。他评价:“上课内容其实没啥意义,是挺水的。上课本质上还是老师讲,同学听。只是现在不是大课堂了,在座位的安排上变成了小组的那种形式。”他认为:“即使(在非全日制研究生阶段)有努力学到知识,但在学历衡量上都是一样的。文凭和知识有关系,可没有必然联系。”曾脱产一年在警察大学学习国际关系的小景却持相反的观点,他认为在职人员读非全日制研究生并不是在混学位,同时,“课程水”的评价也让他十分懊恼。他说:“虽然他的研究生毕业证书上标明了‘非全日制’,但是他在警察大学学习期间的学习生活与全日制研究生并无二致,并且还常常一起上课自习及参加其他活动。”早上六点,小景和其他全日制研究生一同起床洗漱,然后集合列队走去教室上课;下午午休过后再次集合,小景会和其他全日制研究生一起自习。4点过后,锻炼身体,到了晚上就自习或者娱乐,10点半准时熄灯睡觉。小景透露,他和全日制研究生在学业考核标准上也是一致的。每科结课后,都需要通过提交小论文来获得学分,只有学分和毕业论文都达标了才能获得“双证”。“(而我的) 一般都有 90分。”谈起成绩,小景眉毛一挑,颇为自豪。虽然在学习生活以及考核标准上,小景和全日制研究生并没有太大差别,但他认为工作之后再去读研究生确实更有优势。“就是读的书更能够和工作实际相结合,然后就更能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知识,再去学什么知识,这样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指导过全日制研究生的大学研究生导师饶教授则表示他们两人的观点都有一定道理,“全日制优于非全日制,特别是高校研究机构肯定更认可全日制。但实际上,还得看个人能力。”“不算是”歧视?对于饶教授提出的“个人能力”的看法,桐桐则认为:“我不绝对排除有真的想要学习的人。可根据我三年来看到的情况来说,我只能说肯定很少。”作为招聘人员的桐桐似乎还是更认同吴浩的看法,她认为的“非全日制=本科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出于对非全日制研究生课程质量的怀疑。她直言不讳地说:“非全日制是真的水,水上加水”。桐桐坦言,在招聘中“采取一刀切办法”排除非全日制研究生参与校招的做法,“也不算是什么歧视”。公司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出于对公平性和培养目标的考量。普遍认知上,非全日制研究生群体中的大多数是在职人员、年龄比较大、可能还是公司中高层,他们与还是“一张白纸”的应届生竞争同一岗位显然是不公平的。另一方面,校招的培养目标是“想要自己培养人”。桐桐解释道,尤其是地产公司,它们想要通过培养更多自己人来提高人员稳定性,改变目前人员流失率高的行业风气,而在很大概率上非全日制研究生群体中大多数的稳定性就比较低。此外,如果非全日制研究生参加公司的社会招聘的话,“用人单位是不看你七七八八的学历,只要你达到本科要求,其他要根据你的履历、能力来考核应聘者是否符合公司要求。”而在熊丙奇的眼里,企业招聘不把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到研究生学历的范畴之内,就是一种学历歧视。他认为:“企业招聘人才,本来就不应该把这个学历作一个排除选项,应该关注所有求职应聘者本身的能力和素养,你把非全日制学生排除在秋季之外(秋招),这当然是一种歧视,这是毫无疑问的。”他认为,虽然目前我国的非全日制高等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其作为我国多元化的求学路径之一,与全日制高等教育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熊丙奇强调:“全日制高等教育和非全日制高等教育,只是求学的方式不同而已。”而问题的关键在于部分学校并不重视人才培养的质量,在课程教育、毕业生考核上,对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不同的标准,导致两者之间存在质量差异,这就是导致招聘中学历歧视的最根本原因。此外,熊丙奇还补充道:“现在这种学历歧视实际上是很难收集到证据的,学生维权难是导致企业老是会有学历歧视问题的重要原因。”同时,“非全日制经常会出现一些负面新闻,这些负面新闻也会影响到整个社会舆论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质量评价。”所以,企业会在招聘时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区别对待也不奇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则认为:“这是一种区别对待。”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在做人才筛选时不够专业时就会出现把学历当成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而不是更看重对人才能力全面的评估。真正被影响的人?事实上,被学历歧视所影响的人除了像小景一样“少数认真学习的人”,还有一些报考了全日制但被调剂到非全日制的应届生。从前文给出的数据推测,仍然有53%的人可能愿意被调剂至非全日制研究生。分析人士表示,在就业市场上,真正被歧视影响的可能就是非全日制应届生。2016年,教育部出台《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意味者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招考方式正式并轨。并轨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度研究生统一考试、统一划分数线。往后两年则有不少自主划线院校出现非全日制名额空缺的情况。有媒体报料,也有不少学校甚至鼓励全日制考生调剂到非全日制。小彦就是一名非全日制的应届生。2017年年初,大四的她,成功进入了某高校的全日制法律硕士的复试,但后来因为分数原因,接受了学校调剂建议,该年9月入学后,正式成为了一名非全日制应届生。她告诉《中国经营报》他们班“大概有一半是应届的”。非全的身份对他们的最大影响就是没有和全日制一起公平竞争的机会。现在这个情况,好像我们选择非全日制就是一种罪过,找工作的机会还不如本科毕业直接就业。她在求职中,发现有些银行在电子简历中,只有“全日制和在职”或者是“正规全日制和在职研究生”的选项,根本就没有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选择。在2016年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招考方式正式并轨,非全日制就和以往的在职完全不一样了,一样的入学考试,一样的老师教学,学一样的课,参加一样的活动,“为什么非全日制就要被招聘单位定义成低人一等呢?”桐桐认为,学校鼓励全日制考生调剂到非全日制的行为“挺坑的” 。因为用人单位还是倾向于一刀切的方法,不会逐个甄别非全日制是否是被调剂的应届生。“但是这些人在选择接受调剂成非全的时候,就应该想清楚(后果)。”储朝晖也认为,学生在考虑是否接受调剂成非全日制时,“不能太理想”,要考虑到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和培养方向确实和全日制研究生不同,不管是不是应届生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他们在空余的时间就应该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身能力来应对毕业后就业的不确定风险。垂直类博主非全研究僧bot也表示:“就业是双向选择,教育部的原话。”尽管从他的其他微博图文看,也许他一直都在发文声援非全日制研究生抵制学历偏见,并为同学提拱了自救工具(人社局投诉通道)。教育部发布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明文规定了:“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目前,暨南大学、广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多所高校在招生简章中明确规定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招定向类别。这些大学的做法与桐桐的想法一致,她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严格区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招生要求,非全日制就应该只招定向类别,且不允许全日制调剂成非全日制。暨南大学2020招生简章截选广州大学2020招生简章截选华南师范大学2020招生简章截选山东大学2020招生简章截选而熊丙奇则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出发,正如前文所述,他认为,企业明确将非全日制排除在秋招之外,就是一种歧视,有关部门应该要加强对这类涉嫌学历歧视企业的监管,纠正它们在招聘过程中的学历歧视行为,需要根据相关规定,要求企业要遵循公平就业的基本原则。更重要的是我国的机关事业单位在人才招录时,不能出现类似的学历歧视行为,要带头推动就业公平。《中国经营报》也查找到,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已经开始作出行动,把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纳入到招聘条件中来推动就业公平的实现。2019年9月10日,山东省淄博市市属事业单位在其照片高层次紧缺专辑人才补充公告中,明确说明了在此次招聘中,2016年12月1日后被国内高校录取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具有同等资格。“隐性利益”大于争议从种种现象中可以看到,非全日制研究生可能的确面临着就业中的学历歧视困境,但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20年多所高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人数仍正在增加,每年跳入非全日制研究生行列的学生不在少数。《21世纪经济报道》还以南京大学为例,称该大学2020年计划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约1400人,比去年录取人多出35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歧视在前,为何还有人接连报考的原因到底如何?小景的回答很诚恳:“虽然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与我的升职没啥关系,但其实读研还是能带来很多‘隐性利益’。”他认为,现在看来,至少有三个好处:第一是在同等条件下,我的学历为我的职业生涯加了分,因为身边研究生不多,大部分是本科和专科;第二是研究生学习使我考虑问题多方面、多角度,同时也更深刻,更能照顾他人的感受;第三是研究生的老师和同学以及积累的人脉也很有帮助。眼下,小景正在准备在职博士考试,读博需要两名国际关系相关专家额推荐信,小景说,正好可以联系他的“研究生导师试试看”。非全日制研究生所带来的“隐性利益”也是吴浩仍然很乐意去上课的主要原因。他认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和硕士学位能为他在日后的各种评分排名中获得加分,以及可能成为日后升职的敲门砖。另外,“带薪上课”的魅力也不亚于“隐性利益”。吴浩告诉《中国经营报》,他上的非全日制是研究生“属于公派性质”,“在拿工资的同时,还可以再有个研究生学历,”能减轻不少负担。正如吴浩所提及的“公派”读研,桐桐表示,很多公司会把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当作一种外部培训手段,巩固人才,培养自己的人才梯队。所以,公司通常会鼓励或者要求员工去读非全日制研究生。“现在我公司就会送高管出去培训(非全日制研究生),然后经过一系列内外部的培训后,挂职,考核,通过后就升职了。”非全日制应届生小彦则告诉《中国经营报》,她在考虑接受调剂时,也曾想过,可能毕业后会遇到一些身份认同上的问题,但她觉得非全日制和全日制都已经并轨了,未来情况一定会比现在好,“我们做好自己该做的就行了”。还有她认为“学校本身也不错,上课后也发现课程和授课老师都和全日制研究生一样,确实能学到很多东西,就没什么可后悔的了”。人脉资源、教养学识、日常考核加分、未来升职的敲门砖等“隐性利益”,仍然远大于就业上的困扰,这或许是很多人依然乐意投入到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的最主要原因。争议犹存,但中国非全日制研究生制度改革刚刚推行四年,从制度到实践的步步成熟,或许还需要更多的时间。(编辑:黄玉璐 校对:翟军)

不知其道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在职研究生(上海班)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始建于1955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新闻教育机构。1958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汇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燕京大学三校学科资源,经过六十多年发展,成为新中国记者摇篮、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研究重镇、新闻传播教育工作母机、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者、全球新闻教育交流合作重要平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设有新闻系、传播系、视听传播系、广告与传媒经济系四个系,建立了涵盖本科、硕士、博士等的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学院首批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拥有新闻学、传播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仅有的同时拥有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一级重点学科的学院之一。在教育部开展的四次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蝉联第一或评为“A+”。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序列。新闻学院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所在单位,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1986年10月,重新组建于1999年11月,2000年9月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下设11个研究所,分别为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舆论研究所、传播媒介管理研究所、公共传播研究所、新媒体研究所、新闻伦理与传媒法律研究所、现代广告研究所、网络舆情研究所、未来传播研究所、媒体技术研究所和媒介心理研究所。主要研究领域有: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及媒介经济学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在上海培养三个专业,分别为:新闻学、传播学和传媒经济学。欢迎从事市场营销、品牌策划、广告公关、广播电视、新媒体运营、传媒经营、文化产业管理、出版发行等行业的同学报读!学院拥有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力量,现有专任教师56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23人,博士生导师37人。学院拥有方汉奇、郑兴东等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的泰斗级奠基人和开创者,也拥有郭庆光、杨保军、蔡雯、胡百精、周勇、刘海龙等一批著名学者及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教育部“国家级教学名师”、“长江学者”等称号与荣誉获得者,形成了既成熟又富有创新活力的教学和学术团队。学 制: 2年学习方式:每月集中安排一个周末,连续三到四天时间授课:周四、五(18:30-21:30)周六、日(9:00-17:00)报名/上课地址:上海市南京东路800号新一百大厦17层

猫老大

报考研究生成与败,这几点十分关键!

决定考研成败的因素极其多,但是以下这三点,可以说是重中之重。1、择校是否合理国内的大学可以分为三档,一是国内知名的综合重点大学,例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二是某几个专业在国内享有一定的声誉,例如:天津工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还有第三档,就是学校不太出名,相关专业也不太强的其他院校。不同档位的院校,考研分数线的要求也不是不一样的,毫无疑问第一类院校由于知名度较高,报名人数多,因此竞争激烈,如果自身实力不太强则要慎重选择。第三类院校比较普通,各个方面都不是很强,因此自身实力不是太弱的话,也谨慎选择。而第二档位的院校就非常适合哪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人员报考。2、是否跨考专业按照地区、学校、专业三个维度,可以将考研难度分为五种:a.本地区、本学校、本专业;b.本地区、跨学校、本专业;c.跨地区、跨学校、本专业;d.本地区、跨学校、跨专业;e.跨地区、跨学校、跨专业。可以看出,一旦跨专业之后考研难度就上升,其中原因也不复杂。因为研究生考试中包含大量专业内容,因此一旦跨专业报考,就相当于放弃掉之前的积累,从新开始学起,因此难度增大也是不难想象的。3、复习是否积极研究生考试一般在每年的12月底进行,考试科目一般会包括:思想政治、英语、专业课。在选择好院校、专业后,就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如果学习不积极,那么不难想象,在考试中就无法做出相关的题目,导致自身的成绩不佳,从而错失进入研究生课程班的机会,而之后的选择相当有限,要么来年再战,要么放弃考研。想要高效率的进行学习,必要的、合理的计划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考生在学习要制定出月计划、周计划,甚至是日计划,以便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学习,快速、高效的掌握知识点,从而可以从容的应对考试,取得优异的成绩,顺利进入研究生课程班学习。考研摘要:报考条件与报名时间!

極真拳

考哪个学校的医学在职研究生比较好?

近几年,社会对医疗行业愈加重视,社会对医疗行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很多同学们选择报考医学在职研究生。那么,考哪个学校的医学在职研究生比较好呢?在这里小编要说的是,想要报考医学在职研究生,同学们可以选择中国人民大学、长江大学、锦州医科大学、中南大学等等。这些院校的医学在职研究生有着强大的师资力量和完善的课程体系,同学们可以学习专业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更好地帮助自己发展。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院校的招生情况: 1、中国人民大学医学在职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我国知名院校,985、211名校,其医学在职研究生招生专业方向为预防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方向、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方向等等。学制2年,学费仅仅为3.3万元。同学们可以点击中国人民大学医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查看招生详细信息或者预约报名! 2、长江大学医学在职研究生长江大学医学在职研究生招生专业方向为临床医学,学制2年,学费为2.7万。同学们可以点击长江大学医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查看招生详细信息或者预约报名!3、中南大学医学在职研究生中南大学医学在职研究生招生专业方向有护理学方向、基础医学方向、口腔医学方向、临床医学方向、药学方向、中西医结合方向等等。学制2年,学费为3.88万。同学们可以点击中南大学医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查看招生详细信息或者预约报名! 4、锦州医科大学医学在职研究生锦州医科大学医学在职研究生招生专业方向有护理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等等。学制2年,学费为2.18万。同学们可以点击锦州医科大学医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查看招生详细信息或者预约报名!以上就是小编为同学们整理推荐的医学在职研究生院校情况。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查看招生详细信息或者预约报名!另外,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文章!2021年河南在职研究生报名时间报考南京在职研究生的条件是什么?

肥女孩

多地发声要求一视同仁 非全日制研究生被误解得太深

近日,一研究生因“非全日制”学历,在参加内蒙古鄂尔多斯古杭锦旗和准格尔旗的两次教师招聘时,均被“学历不符,非全日制学历”的理由拒绝。“统招双证”的毕业生因为一个“非”字境地尴尬。教育部多番力挺,企业仍然不了解不敢招,非全日制毕业生被误解得多深?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职频被拒今年,首届三年制“非全”研究生走出校园,因为学历求职被拒令他们十分头疼。华中师范大学的王艺参加校招并签下三方,某通信公司由于不接受非全日制学历跟她提出了解约。王艺怎么都想不通,平时一样上课、写论文、答辩,怎么到了求职就不一样了?今年毕业的“非全”研究生范盈也有同样疑问,校方统一培养“非全”和全日制,作为调剂生她的分数还很高,然而毕业证上的那个“非”字,让她无缘某学校的面试。实际上,“非全”研究生被区别对待并无依据,早在2019年12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已出台新政,要求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被误读的“非全”研究生教育部认可“非全”研究生,但不少用人单位却始终区别对待,“全日制本科及以上”“ 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一刀切的招聘要求将非全日制研究生排除在外。究其原因,一是用人单位不了解相关政策,将非全理解成以往的函授、成人教育及单证研究生;二是不敢招,担忧“非全”研究生的手续不完备,影响正常签约,浪费招聘名额。企业冷眼相看,社会舆论对“非全”也并不宽容,“拿钱买证”“学历水”“上了几个月学”不绝于耳。“非全”研究生实在被误解得太深,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到底有什么区别?一图对比——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职研究生≠不用考试就能上≠双证不全事实上,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统一考试、统一入学,培养标准和师资力量也相同,二者主要区别不是含金量高低,而是学习方式安排不同。在这种背景下,再带着有色眼镜歧视“非全日制”研究生,既不合情也不合理。多地发声要求一视同仁针对“非全”研究生遭遇就业歧视一事,多地发声表态:2019年8月7日,北京市民政局在招聘要求中删掉了全日制的限定。2019年9月10日,山东淄博市人社局招聘中提出,统考的“非全”研究生也在招聘之列。2019年11月11日,江苏南京人社局公告,招聘对象含应届非全日制研究生。2020年5月26日,河南商丘市委回复网友表示,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已允许非全日制研究生报名。2020年7月7日,福建省信访局称,不论是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一视同仁。2020年8月28日,电子科技大学发布的研究生校招指南中,明确禁止用人单位在发布就业信息时包含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等歧视性招聘信息。人们心中的偏见就像一座大山消除“非全日制”学历歧视的路还很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用心跳

201万人报名考研在职研究生首次纳入统考

图为北京,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开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中新社北京12月24日电 (记者 马海燕)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于24日至26日举行。今年共有201万人报名参加考试,比去年增加24万人。2017年在职研究生首次纳入统考,导致研究生报名人数大幅增长。江苏、北京、辽宁、黑龙江、江西等地报考人数增幅分别达到24.8%、20.8%、20.2%、18.6%、18.5%。今年9月14日,中国教育部办公厅对外公布《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2016年12月1日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原来的只颁发学位证书改为同时颁发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今次考试是在职研究生考试纳入统考后的首次考试,多地非全日制报名人数超过10%。同时,近年来全国硕士研究生录取难度整体呈下降趋势。1998年报录比为4.8:1,2015年报录比只有2.9:1。图为江苏省南京市,在南京林业大学考点,考生开始进入考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20年来,受经济、就业等因素影响,中国考研报名增长率只在2008年、2014年、2015年出现负增长。在高校毕业生数量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就业压力依然是考研的首要原因。中国教育在线信息采集系统对43万人次考生的调查显示,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主要原因是提高就业竞争力,其次是继续深造,提高学术研究能力。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研究生学历对就业影响较大,可以提高就业薪酬满意度。北京、江苏、上海、天津、湖北、广东等名校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依然是考生报考的热门地区。2017年报考北京研究生招生单位的考生为28.9万人(不含推荐免试生),比2016年增加18.9%。(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