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最新“中国医院排行榜”!南京上榜医院有……三患莫至

最新“中国医院排行榜”!南京上榜医院有……

11月10日,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有着 “看病指南”之称的“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在全国综合排行榜中,南京有4家医院上榜;在全国专科排行榜中,也有多家南京的医院进入前十。▼南京4家医院上榜综合排行榜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 位)南京鼓楼医院(34 位)东部战区总医院 ( 39 位)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55 位)专科排行榜重症医学: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东部战区总医院(7)生殖医学:南京鼓楼医院(5)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肾脏病:东部战区总医院(3)康复医学: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口腔科: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8)南京市口腔医院(10)肿瘤科:江苏省肿瘤医院(9)精神医学:南京脑科医院(6)放射科:东部战区总医院(5)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8)风湿科:南京鼓楼医院(3)健康管理: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皮肤科: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研究所)(2)变态反应: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2018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综合)2018年度中国医院专科综合排行榜说明:星号 * 标注的数据存在四舍五入的计算原因今年是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连续第十年发布“复旦版医院排行榜”,该榜借鉴美国“最佳医院排行榜”的评价方法,坚持以临床学科水平、专科声誉为核心,兼顾当年的科研产出。由于评价方法的科学性,排行榜的评选结果亦得到医疗行业广泛认可。

虑叹变絷

中国“一带一路”皮肤病学专科联盟在江苏南京成立

新华网南京12月6日电(记者邱冰清)近日,中国皮肤病学发展大会暨中国“一带一路”皮肤病学专科联盟成立大会,在江苏南京召开。来自皮肤病与性病学科领域内医疗、教育、研究、防治第一线的代表600余人出席现场会议。会议立“聚焦皮肤健康,协同创新发展”为纲,深入深化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促进我国皮肤病与性病学学科发展,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除了国际皮肤科学青年学者“紫金论坛”外,会议现场先后为“中国‘一带一路’皮肤病学专科联盟”“中国麻风博物馆”“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互联网医院”揭牌。据悉,中国“一带一路”皮肤病学专科联盟是在2019年成立的“全国皮肤性病专科联盟”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由国内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医疗机构以及“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的医疗机构组成。国内医疗机构190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日本、印度、尼泊尔、菲律宾、巴西等5国6家医疗机构加入该联盟。该联盟将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原则,建立疑难罕见皮肤病会诊中心、感染性皮肤病分子诊断中心,通过定期开展会诊、培训、研讨等多形式学术活动,合作开展临床研究,打造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皮肤病学医疗合作网络,促进皮肤病学发展。中国麻风博物馆坐落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科研楼内,设10个主题展区,陈展实物300余件,立面图文资料300余件,是一座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麻风专题博物馆。该会议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承办,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性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协办。(完)【来源:新华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蒙面侠

中国“一带一路”皮肤病学专科联盟在南京成立

央广网南京12月6日消息 中国皮肤病学发展大会暨中国“一带一路”皮肤病学专科联盟成立大会3日至6日在南京召开。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业界领军人物,与来自皮肤病与性病学科领域内医疗、教育、研究、防治第一线的代表600余人出席现场会议。会议推出的国际皮肤科学青年学者“紫金论坛”,分别由国内皮肤病与性病学科领域中的知名学术大咖们主持,参与论坛的专家则以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青年研究委员会本届与往届委员为主,登上讲坛的国内外15名青年才俊就皮肤病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学研究展开论说,思想交锋、观点碰撞,卓有建树的皮肤病与性病学科的认识,充分展示了青年是事业的未来。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院士在致辞时表示,“科学济人道”是百年协和的老校训,“知肤助健康”是医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皮毛非事小,识读学问大。“我们要立潮头、担大任、攀高峰,乘科技大举进步之风,迎势而上,努力创新,攻坚克难,由表及里,面皮着手、微观着眼,破皮肤病学科之沉疴痼疾,立皮肤科学协同之大旗,启皮肤科学发展之远航,为医为国为民谋人道福祉,集贤集智集知求科学正途。”开幕式上,“中国‘一带一路’皮肤病学专科联盟”、“中国麻风博物馆”、“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互联网医院”先后揭牌。据了解,中国“一带一路”皮肤病学专科联盟由国内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医疗机构以及“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的医疗机构组成,至今有遍布国内的医疗机构190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日本、印度、尼泊尔、菲律宾、巴西等5国6家医疗机构(其中印度2家)加入。联盟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原则,建立疑难罕见皮肤病会诊中心、感染性皮肤病分子诊断中心,通过定期开展会诊、培训、研讨等多形式学术活动,合作开展临床研究,打造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皮肤病学医疗合作网络,促进皮肤病学发展。中国麻风博物馆坐落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科研楼内,设10个主题展区,陈展实物300余件,立面图文资料300余件,是一座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麻风专题博物馆。2016年6月国家卫计委批复,委托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控制中心筹建该馆。历经调研论证、史料征集、人物访谈,筹建实施,2019年10月该馆布展到位,试运行至今,已接待过数十批次国内外过各类人员的参观访问。为响应国务院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利用自身优势资源,线上、线下服务融合,筹建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互联网医院,为皮肤病复诊患者足不出户,提供在线诊疗服务。2020年3月试运行至今,互联网医院诊疗服务超过10万人次,最高日服务超过700人次,实现日均服务约500人次的稳步运行。

儿子们

首届“樱花皮肤健康论坛”暨中日友好医院皮肤健康研究所在京成立

8月28日,“中日友好医院皮肤健康研究所成立仪式”暨“樱花皮肤健康论坛”启动仪式在中日友好医院临床研究所讲学厅举行。据悉,为进一步推动皮肤科学科建设发展,提升医院能力,由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病与性病科发起,医院正式批复成立了中日友好医院皮肤健康研究所。成立大会由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周军主持,中日友好医院院长孙阳、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张学军、健康报社总编辑周冰、北京市医学会会长封国生、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副司长顾金辉分别致辞。孙阳首先对参会的各位同道和相关交叉学科的与会人员表示感谢,并对中日医院以及中日医院皮肤性病学科的发展轨迹进行了简单的概述。他说:“此次中日友好医院组织促成皮肤健康研究所的成立,聘请国内外各方大家和领先任务,希望推进皮肤性病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搭建共享、公建、共赢的科教研平台。”张学军指出,在此特殊情况下,皮肤学科领域内的各位教授、同道、新闻媒体等各界人士突破重重困难参加此次中日友好医院皮肤健康研究所的成立大会,体现了对于皮肤学科的重视和关心。除表达对中国皮肤性病学科的发展期望之外,张学军还牵头成立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日医院分中心”,致力于进一步加强资源共享和平台建设。健康报社总编辑周冰以“医媒融合,关爱皮肤健康”为题,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中国的皮肤健康事业现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在当前,除了满足皮肤病患者的诊治需求外,也要重视和加强皮肤健康的科普宣传,逐步对若干重大皮肤慢病展开科普推进工作。面向普通百姓——传播皮肤健康知识,面向患者群体——传播疾病防控知识,面向基层医生——提升规范诊疗能力,打造患者可以信任的团队。北京市医学会会长封国生首先对医务工作者以及相关人员在此次疫情中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表示感谢。封国生认为,在疑难复杂疾病的治疗,甚至是常见疾病的防治上,都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和努力,而北京医学会愿意同京内外的各位同道一起,共同努力,一同促进北京乃至中国健康事业的长足发展。嘉宾致辞环节最后,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副司长顾金辉结合切身经验,描述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对比了2003年的“SARS”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以及处理速度,说明国家整体的健康卫生水平、应急机制以及科学研究能力已经得到了积极的实质性进展。此次疫情的初步胜利,不仅体现了国家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长期重视,也说明多学科协作得到了成功实践,强调成立科教研一体的研究机构的重要性,期待中日友好医院皮肤健康研究所的成立可以为中国的皮肤健康事业贡献一己之力。崔勇教授发表主体报告,介绍了中日友好医院皮肤健康研究所将实施“科所合一”的管理模式,聘任全国权威专家组建学术委员会,整合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博士后和研究生资源。将在现有优势基础上,瞄准皮肤病学领域重大科学问题,设立6大研究方向,包括皮肤病人工智能研究、狼疮遗传学研究、银屑病发病机制与生物治疗研究、皮肤病中西医结合研究、美容护肤及相关产品研发、毛发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力争推动学科逐渐达到临床基础研究、新型治疗方案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全国领先水平。据了解,中日友好医院皮肤健康研究所由崔勇担任所长,张学军教授担任名誉所长。在皮肤病健康研究所成立仪式上,“健康皮肤三年计划”与“樱花皮肤健康论坛”联合启动。首期“樱花皮肤健康论坛”邀请到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建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郑捷教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张福仁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若瑜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晋红中教授进行专题分享。最后,晋红中作了“炎症性皮肤病——传统治疗与生物治疗的历史转折”演讲。他总结说,目前免疫学领域发展迅速,不断推动医学研究和临床的进步,皮肤免疫领域发展方兴未艾,生物治疗出现后,免疫性皮肤病的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对比了外用、物理疗法、化学药物和生物治疗的优缺点和适应症,认为传统治疗和生物治疗有机结合:各自分工定位。【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古之丧礼

江苏南京:假“神医”与医托联手诈骗500人,不管什么病都吃一种药

明明是去鼓楼医院、省人医这些正规三甲医院看病的患者,怎么还没挂号,就去了一家名叫“康兴益中医”的诊所呢?12月2号,南京地铁公安分局公布了一起刚破获的特大医托诈骗案。今年6月初,民警在日常巡查时发现,有一伙人三五成群在三甲医院附近的地铁站站口转悠,当观察到有年龄较大或者外地来宁的患者要进医院时,就主动上前搭讪,聊一会儿就带着患者离开了。这一反常现场引起了民警的警觉,经过前期摸排,这是一群有组织的医托,他们将这些患者都带到了一家名叫“康兴益中医诊所”的中药馆。南京地铁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民警陈宇宇介绍:“一般刚开始搭讪的时候,病人都不会相信,他们就通过搭配的方式,一个医托说完,另一名医托会冒充病友过来攀谈,说我得过或者家人得过这个病,在康兴益治好了”。当患者心动了决定前去,就有另一名医托接应进行攀谈,表示刚好自己要去取药,在路上极力推荐神医院长黄某。等患者进入中医馆之后,就有专人引导挂号,再由黄某来亲自看诊,开出所谓的特效药。陈宇宇介绍:“这些药都是之前配好的,不管什么病人过来,这个药都是相同的。我们通过调查发现,这些药实际价格大多都在十几元左右,通过问诊给病人开药一个疗程开到1000多元”。11月中旬,收网条件成熟,当一对老夫妻在几名医托带领下看完病,拎着大包小包“特效药”出来时,专案组民警立即出击,将在场的8名嫌疑人抓获。在民警盘问下,黄某承认自己是高中学历,只有健康管理证书,没有医师证。对外声称为国家级中医药研究院成员、有三项国家级专利的黄某连行医资格都没有,而所谓的荣誉证书、锦旗都是花钱买来包装自己的。而他开的特效药都是一些常规的中药材,一般用来治疗青春痘或者痤疮的,而非银屑病等难症。与此同时,另外两组民警将正在省人医、皮肤病研究所门口寻找目标的医托一并抓获。警方共抓获了30多名嫌疑人,目前均因涉嫌诈骗罪被刑事拘留。据初步统计,三年内已有500多人上当。警方提醒切莫相信医院附近主动搭讪的陌生人,就诊要到正规医院,以免耽误病情。编辑:XX来源:荔枝新闻

袁盎

中日友好医院皮肤健康研究所正式成立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李承旭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曼玉)8月28日,“中日友好医院皮肤健康研究所成立仪式”在京举行。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崔勇担任该研究所所长,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张学军教授担任名誉所长。中日友好医院皮肤健康研究所成立仪式现场。(中日友好医院供图)崔勇介绍,中日友好医院皮肤健康研究所将实施“科所合一”管理模式,聘任全国权威专家组建学术委员会,整合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博士后和研究生资源。将在现有优势基础上,瞄准皮肤病学领域重大科学问题,设立6大研究方向,包括皮肤病人工智能研究、狼疮遗传学研究、银屑病发病机制与生物治疗研究、皮肤病中西医结合研究、美容护肤及相关产品研发、毛发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力争推动学科在临床基础研究、新型治疗方案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逐渐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中日友好医院院长孙阳表示,组织促成皮肤健康研究所的成立,是希望推进皮肤性病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搭建共享、共建、共赢的科教研平台。张学军教授指出,在特殊情况下,中日友好医院皮肤性病学科此次牵头成立了国内第一个由大型公立医院建立的皮肤健康研究所,不仅包含了皮肤遗传疾病的研究,也囊括了医学美容、医学装备以及皮肤人工智能技术等新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希望在全国各大团队的协同努力下,继续为推动中国皮肤遗传和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成立仪式上同时启动了“健康皮肤三年计划”与“樱花皮肤健康论坛”。“樱花皮肤健康论坛”由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中日友好医院皮肤健康研究所联合主办,致力于打造常态化、系列化、新技术交融的在线学术交流平台。论坛将重点围绕与皮肤病学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应用,邀请我国皮肤科学界权威专家和中青年专家,以及人工智能、交叉临床学科、基础研究、新材料研发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聚焦与皮肤病学相关的热点、焦点、争议问题开展学术分享和讨论。论坛创新采取“2+4”的模式,即每期一个主题,邀请2位权威专家进行学术分享,4位中青年医师开展热点讨论。同时推行长效机制,每两周举办一次线上论坛(周三晚上19:00-21:00),全年举行24期。利用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继续教育平台推送到全国5200多家医院。“健康皮肤三年计划”依托国家级权威健康推进平台,邀请皮肤科专家组成顾问团队,面向不同目标人群,逐步对若干重大皮肤慢病推出科普作品。该计划将给百姓提供真实准确、好看易懂的皮肤健康知识,减少皮肤护理误区,消除大众对一些皮肤病患者的歧视;面向患者群体传播疾病防控知识,传递科学诊疗信息,建立积极诊治信心;面向基层医生推广规范诊疗技术,提升其规范诊疗能力。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陈仲

学医八年,转行我不后悔

作者:粉红大熊猫写这个文章的想法,已经萌生了一年多了。之所以现在来写,是因为现在这个时机,快到了新的毕业生找工作的时间,并且我工作近三年了,对这个行业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谈感受、谈现状,可能更为客观和真实。我硕士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专业是生殖医学,方向是雄性配子发生。说生殖医学是近年来的热门专业应该不为过吧,但热门也代表着竞争,代表着该领域会吸引着大量的生源,意味着就业门槛之高。就从这里说说当时求职的经历,以及后来我转行到医药企业的缘由。且听我娓娓道来。医院求职经历2017 年 11 月,我参加了人生中第一次招聘会。南京国际展览中心,龙蟠路 88 号。相信南京的毕业生对于这个地点并不陌生。校园招聘会,乌泱泱的毕业生,乌泱泱的医院、企业展台。当时的我,也满怀对未来的憧憬,随着大部队,排队给每一家看似我符合条件的医院投简历。也有很多医院明确写出只要专硕,我们这些没有规培的学硕,只能绕道走,向那些报名的专硕投去羡慕的眼光。就南京而言,江苏省人民医院、鼓楼医院、南京市妇幼保健医院这三家有成熟生殖中心的医院,是每一个生殖人心之神往的医院,当然吸引了大量的优秀人才。然而,等你排到展台前,HR 会说给医院邮箱投简历,然后回去等通知,下一个...... 招聘会上的唯一收获就是告诉你今年哪些医院哪些科招人。接下来呢,就是在各个医院官网上搜罗招聘信息,医院招聘考试及面试一般都比较晚,基本都在春季,省级医院要参加卫生系统的省级考试会更晚,18 年的时候在 9 月份。18 年春季的时候,我先后参加了江苏省中医院生殖科、南京市妇幼保健医院产前诊断、明基医院妇产科、南京皮肤病研究所临床研究中心四家单位的考试和面试。这四家单位的岗位都是和我专业相关的,皮研所这个当时也是为了另辟蹊径做了尝试。结果呢,除了明基医院,其他几个公立三甲,我都惨遭淘汰...... 当然肯定是我太菜了,准备的不充分。1、江苏省中医院生殖科:当时参加了笔试,这个基本裸考,所以结果也很惨烈,笔试就淘汰了。2、市妇幼产前诊断:笔试+面试。产前诊断的内容也不是读研期间接触过的,本科妇产科中学习了很粗浅一部分,考前也是在图书馆赶紧借了几本书学习了几天,笔试飘过,进了面试。面试的当天,形式也比较奇怪,群面,6、7 个考官,而且不是一次面一个人,是 6 个人,一起进去面试。问的问题有专业问题、也有非专业问题。大概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小组讨论,围绕一个话题,讨论 5 分钟,然后小组派一位代表发言 1 分钟。第一轮我代表小组发言的,timer 响了,我把最后两句话说完,对面的老师说注意把握时间。第二轮,依次自我介绍,然后考官提问,也就是说你的自我介绍以及老师问的问题和你回答的情况,其他人都可以听到...... 我是第二位,一阵滔滔不绝,回答问题虽然还不是很满意,但此时我还是有信心的。当我右边的姐姐介绍完的时候,内心的自信就崩塌了。她和我同为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毕业(7 年前!比我早七年!),但是她在南京某三甲医院产前诊断岗位上工作了 7 年。3. 明基医院妇产科:笔试是在手机上答题。面试是科主任面试,当时和科主任聊的时候,我就觉得感觉良好,肯定没问题。后面我确实拿到了 offer。4. 南京皮肤病研究所-临床研究:当时这个岗位是新开设的,可能用于集中管理医院的临床研究。也是分笔试和面试,一天结束。上午笔试考了英语和专业课,下午面试,几个考官轮流提问。最后只通知录取的人员 ,也不公布成绩。当然,我没有收到通知。据一位医院的同学反馈, 好像招了一位专硕还是博士。为什么我没有继续读博生殖这个行业势必门槛越来越高,我为什么没有读博呢。最真实的原因,就是痛苦的读研经历。为什么说痛苦呢,我和导师的关系很糟糕。不只是来自科研的压力,更多的是导师的关系恶化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刻意找茬、冷嘲热讽、事事针对......太多太多的事件了,当时一度准备退学,每天都处于极度抑郁的状态,曾经一个爱学习、积极乐观的我已经不存在了,人生第一次有了厌学心理,只想快一点摆脱这个环境。这三年的读研经历,让我惧怕读博。这个过程中,我不否认我也有很大的问题,但我认为导师更多的应该有大的格局,去引导学生,而不是找茬、责骂、甚至是迁怒和撒气。每每回想起来,心都揪起来。可以看出,我还是没办法完全释怀的。这里不多说了。企业面试经历当时一心想在南京留下来,医院求职未果,我开始尝试一些新的选择。相信对于很多人来说,一提到医药企业,可能想到的就是医药代表。我也是在后期的了解过程中才知道医药企业的岗位也是多元化的。17 年底至 18 年,我先后面试了两家第三方检验公司(病理医生岗和市场岗),4 家医药公司的医学岗,都拿到了 offer。就医药行业的医学岗而言,临床医学的背景是很有优势的。但外企的 MSL 一般不招应届生,最后选择了一家国内第一梯队的药企。医学经理的工作很多人对于医学经理、医学部的工作可能不了解,我这里简单和大家聊一聊。医学部大体上是市场系统下的分支,国内企业医学经理的工作大差不差。首先分为上市前医学和上市后医学,我做的是上市后医学的工作。主要有几个部分:医学支持、临床研究方案设计和撰写、KOL 管理、医学培训、医学策略的制定(分析产品医学策略),有些还承接医学项目管理。1、医学支持:为学术代表、产品经理提供相应文献支持,解答医学问题,寻找循证证据;2、方案设计:针对需求设计合理可行的临床研究、药学研究、基础研究方案;3、为学术代表进行医学知识培训;4、为产品进行医学分析,挖掘其医学定位,为决策层制定医学策略,扩展新适应症;5、专家拜访:医学信息传递、课题合作等;6、专家咨询会、方案讨论会等等多种类型会议的组织。医学经理的工作内容是多样的,不同企业是这些工作内容的不同组合,根据产品属性,每个部分的工作侧重不同。一个合格的医学经理必须具备几个技能:医学幻灯的制作、修改;医学幻灯的演讲;文献搜索及整理能力;专家观点的洞察能力;沟通能力。当然,一个职场人也要懂得体的商务礼仪。说完了工作内容,再来聊一聊工作性质。医学经理或者 MSL 一定是要适应频繁的出差。企业从大的方向来讲,和医院一样,为了人类健康而努力,但企业一定是需要盈利的。你所做的工作,要为市场服务,要为公司产品的销量服务。要了解市场,要解决市场需求,出差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的客户大多数都是医院和医生,医院和医生属于「甲方」,企业属于「乙方」,所以很多从医院辞职的医生转行到药企,面对这种身份的转变,都会有心理上的落差。从工作强度来说,比起医院,企业的工作强度对于一个经历过临床轮转的医生来说都是再轻松不过了,没有夜班,加班情况不多,双休,可以安心的度过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年假......收入而言,和同届进入工作岗位的相比,不敢说肯定比大型三甲初级医生高,但肯定不算太低,而且医药行业本身收入不低,加薪幅度也可以。从职业发展而言,可能做到出类拔萃的领导层(医学总监)或者职业经理人比较难,这一点也是诟病。但这也可以作为为之努力的动力,不是吗?我的大多数同学,不管是本科还是研究生同学,基本都去了医院工作,优秀一点的就去了北上广大型三甲医院,本科毕业就业的也去了当地的二级或者三级医院,还有个别去了高校当讲师。基本没有听到哪个同学,硕士毕业和我一样进入药企。还记得当年大学开学典礼,和全校师生一起宣誓,励志成为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为人类健康奋斗终生。没有去医院工作还是有一些遗憾的,但每每听到同学们对医院的吐槽,收不完的病人,写不完的病例,下不了的夜班,放不下的心,没有假期的生活,永远的黑眼圈。很多人都有转行的想法,但却始终没有迈出这一步,因为这份工作总是有一点会让你牵绊,救助病人的成就感和社会地位,这一点是企业给不了的。医院、体制内,就像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去。很多人对我说,很可惜,8 年的学医生涯。有时自己也会迷茫。但人生只有一次,生活是自己的,没有完美的工作,既来之则安之,坚定自己的选择,并在行业内不断挑战和奋斗,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才是更重要的。选择转行,不后悔。

锤凿决焉

聘请23位国内外权威专家,中日友好医院皮肤健康研究所成立

在8月28日举行的首届“樱花皮肤健康论坛”上,中日友好医院皮肤健康研究所正式成立。未来,该研究所将主攻皮肤影像与人工智能研究等六大研究方向。这也是我国大型公立医院成立的首个以“皮肤健康”命名的研究所。“皮肤科是现代医学体系中重要的临床学科之一,皮肤病也是疾病谱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中日友好医院皮肤健康研究所名誉所长张学军透露,我国每年皮肤病门诊的总量达2.4亿人次,推进皮肤病学医疗、教学、科研的全面发展,是大型公立医院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任务。“未来,研究所的研究方向,将不仅限于疾病,还将涉及医美、护肤、人工智能等跨学科领域。”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皮肤科主任崔勇表示,该院皮肤健康研究所现已明确了六大研究方向:皮肤影像与人工智能研究、皮肤病遗传学研究、银屑病机制与生物治疗研究、皮肤病中西医结合研究、毛发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和美容护肤及相关产品研发。其中,以皮肤影像和人工智能为例,中日友好医院已启动中国人群皮肤影像资源库以及相关开放课题。目前皮肤影像示范体系已纳入430家医疗机构,未来,该研究所将依托这些医疗机构的网络,在皮肤病人工智能研究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他还透露,目前国内互联网医院只能开展在线复诊,但通过皮肤病人工智能技术,皮肤病在线首诊未来将有望成为可能。目前,中日友好医院皮肤健康研究所已经聘请了23位国内外权威专家,并组建了跨学科学术委员会,未来将不断推进国内皮肤健康领域相关研究的快速发展。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欢编辑:蔡文清流程编辑 吴越

张敖

中日友好医院成立皮肤健康研究所 “健康皮肤三年计划”昨发布

8月28日,“中日友好医院皮肤健康研究所成立仪式”暨“樱花皮肤健康论坛”启动仪式在中日友好医院临床研究所讲学厅举行。据了解,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病与性病科成立于1984年,是全国知名的中西医结合特色皮肤专科。为了进一步推动皮肤科学科建设发展,由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病与性病科发起,医院正式批复成立中日友好医院皮肤健康研究所。该所将瞄准皮肤病学领域重大科学问题,设立皮肤病人工智能研究等6大研究方向,致力于推动新型治疗方案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中日友好医院院长孙阳表示,中日友好医院作为国家直属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一直致力于为人民健康服务,皮肤性病学科一直秉承中西医结合的特色诊疗模式,坚持与时俱进,在包含毛发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皮肤影像与人工智能、皮肤病中西医结合研究、皮肤病遗传学研究等方面具有较大的进展,中日友好医院皮肤性病科在2019年的医科院排行榜中进入全国前14名的优秀行列,代表了中日友好医院皮肤性病科在全国的影响力,以及对皮肤病学领域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崔勇教授在主体报告中介绍,中日友好医院皮肤健康研究所将实施“科所合一”管理模式,聘任全国权威专家组建学术委员会,整合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博士后和研究生资源,将在现有优势基础上,瞄准皮肤病学领域重大科学问题,设立6大研究方向,包括皮肤病人工智能研究、狼疮遗传学研究、银屑病发病机制与生物治疗研究、皮肤病中西医结合研究、美容护肤及相关产品研发、毛发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力争推动学科逐渐达到临床基础研究、新型治疗方案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全国领先水平。中日友好医院皮肤健康研究所由崔勇担任所长,张学军教授担任名誉所长。在皮肤病健康研究所成立仪式上,“健康皮肤三年计划”与“樱花皮肤健康论坛”联合启动。“樱花皮肤健康论坛”是由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中日友好医院皮肤健康研究所联合主办,基于国家级医院平台,协同全国专家团队,致力于打造常态化、系列化、新技术交融的在线学术交流平台。论坛将重点围绕与皮肤病学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应用,邀请我国皮肤科学界权威专家和中青年专家,以及人工智能、交叉临床学科、基础研究、新材料研发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聚焦与皮肤病学相关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争议问题开展学术分享和讨论。论坛创新地采取“2+4”的模式,即每期一个主题,邀请2位权威专家进行学术分享,同时邀请4位中青年医师开展热点讨论。同时推行长效机制,每两周举办一次线上论坛(周三晚上19:00-21:00),全年举行24期。同时,利用优麦医生平台直播到全国皮肤科医生,利用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继续教育平台推送到全国5200多家医院。“健康皮肤三年计划”是依托国家级权威健康推进平台,邀请皮肤科专家组成顾问团队,逐步对若干重大皮肤慢病展开科普推进工作。该计划面向普通百姓,把真实准确的皮肤健康知识转化为好看易懂的科普作品,减少皮肤护理误区,消除对患者的歧视;面向患者群体传播疾病防控知识,传递科学诊疗信息,建立积极诊治信心。面向基层医生推广规范诊疗技术,提升其规范诊疗能力。“健康皮肤三年行动”首批顾问专家阵容强大,将面向不同目标人群,有计划地推出科普作品,长期积累形成科普资源库,通过纸媒、音视频等多种形式转化,从多渠道触达目标人群。(通讯员 李承旭)【来源:青瞳视角】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其无辨乎

中日友好医院皮肤健康研究所成立

在8月28日举行的首届“樱花皮肤健康论坛”上,中日友好医院皮肤健康研究所正式成立。未来,该研究所将主攻皮肤影像与人工智能研究等六大研究方向。这也是我国大型公立医院成立的首个以“皮肤健康”命名的研究所。“皮肤科是现代医学体系中重要的临床学科之一,皮肤病也是疾病谱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中日友好医院皮肤健康研究所名誉所长张学军透露,我国每年皮肤病门诊的总量达2.4亿人次,推进皮肤病学医疗、教学、科研的全面发展,是大型公立医院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任务。“未来,研究所的研究方向,将不仅限于疾病,还将涉及医美、护肤、人工智能等跨学科领域。”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皮肤科主任崔勇表示,该院皮肤健康研究所现已明确了六大研究方向:皮肤影像与人工智能研究、皮肤病遗传学研究、银屑病机制与生物治疗研究、皮肤病中西医结合研究、毛发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和美容护肤及相关产品研发。其中,以皮肤影像和人工智能为例,中日友好医院已启动中国人群皮肤影像资源库以及相关开放课题。目前皮肤影像示范体系已纳入430家医疗机构,未来,该研究所将依托这些医疗机构的网络,在皮肤病人工智能研究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他还透露,目前国内互联网医院只能开展在线复诊,但通过皮肤病人工智能技术,皮肤病在线首诊未来将有望成为可能。目前,中日友好医院皮肤健康研究所已经聘请了23位国内外权威专家,并组建了跨学科学术委员会,未来将不断推进国内皮肤健康领域相关研究的快速发展。2019年热文TOP101. 逆转2型糖尿病的大牛又发文了:2型糖尿病是简单的疾病,减肥或逆转病情!2. 刚刚,Science发布2019十大科学突破!3. Science重磅!西兰花“唤醒”抗肿瘤基因4. 读者泪目!《柳叶刀》全中文发表中国医学博士「家书」:给父亲的一封信5. 《Science》重磅!汝之“蜜糖”,吾之“砒霜...”6. 喝酒,尤其还脸红的人,或面临更高的痴呆风险7. Nature重磅!第一个完全合成且彻底改变DNA密码的生物诞生了8. 这不是一颗大榛子!Science发表新型口服胰岛素,或将取代传统注射9. Science为防秃顶支招:先从不脱发开始...10. 改变精子速度,可以影响后代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