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学医八年,转行我不后悔孟婆汤

学医八年,转行我不后悔

作者:粉红大熊猫写这个文章的想法,已经萌生了一年多了。之所以现在来写,是因为现在这个时机,快到了新的毕业生找工作的时间,并且我工作近三年了,对这个行业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谈感受、谈现状,可能更为客观和真实。我硕士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专业是生殖医学,方向是雄性配子发生。说生殖医学是近年来的热门专业应该不为过吧,但热门也代表着竞争,代表着该领域会吸引着大量的生源,意味着就业门槛之高。就从这里说说当时求职的经历,以及后来我转行到医药企业的缘由。且听我娓娓道来。医院求职经历2017 年 11 月,我参加了人生中第一次招聘会。南京国际展览中心,龙蟠路 88 号。相信南京的毕业生对于这个地点并不陌生。校园招聘会,乌泱泱的毕业生,乌泱泱的医院、企业展台。当时的我,也满怀对未来的憧憬,随着大部队,排队给每一家看似我符合条件的医院投简历。也有很多医院明确写出只要专硕,我们这些没有规培的学硕,只能绕道走,向那些报名的专硕投去羡慕的眼光。就南京而言,江苏省人民医院、鼓楼医院、南京市妇幼保健医院这三家有成熟生殖中心的医院,是每一个生殖人心之神往的医院,当然吸引了大量的优秀人才。然而,等你排到展台前,HR 会说给医院邮箱投简历,然后回去等通知,下一个...... 招聘会上的唯一收获就是告诉你今年哪些医院哪些科招人。接下来呢,就是在各个医院官网上搜罗招聘信息,医院招聘考试及面试一般都比较晚,基本都在春季,省级医院要参加卫生系统的省级考试会更晚,18 年的时候在 9 月份。18 年春季的时候,我先后参加了江苏省中医院生殖科、南京市妇幼保健医院产前诊断、明基医院妇产科、南京皮肤病研究所临床研究中心四家单位的考试和面试。这四家单位的岗位都是和我专业相关的,皮研所这个当时也是为了另辟蹊径做了尝试。结果呢,除了明基医院,其他几个公立三甲,我都惨遭淘汰...... 当然肯定是我太菜了,准备的不充分。1、江苏省中医院生殖科:当时参加了笔试,这个基本裸考,所以结果也很惨烈,笔试就淘汰了。2、市妇幼产前诊断:笔试+面试。产前诊断的内容也不是读研期间接触过的,本科妇产科中学习了很粗浅一部分,考前也是在图书馆赶紧借了几本书学习了几天,笔试飘过,进了面试。面试的当天,形式也比较奇怪,群面,6、7 个考官,而且不是一次面一个人,是 6 个人,一起进去面试。问的问题有专业问题、也有非专业问题。大概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小组讨论,围绕一个话题,讨论 5 分钟,然后小组派一位代表发言 1 分钟。第一轮我代表小组发言的,timer 响了,我把最后两句话说完,对面的老师说注意把握时间。第二轮,依次自我介绍,然后考官提问,也就是说你的自我介绍以及老师问的问题和你回答的情况,其他人都可以听到...... 我是第二位,一阵滔滔不绝,回答问题虽然还不是很满意,但此时我还是有信心的。当我右边的姐姐介绍完的时候,内心的自信就崩塌了。她和我同为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毕业(7 年前!比我早七年!),但是她在南京某三甲医院产前诊断岗位上工作了 7 年。3. 明基医院妇产科:笔试是在手机上答题。面试是科主任面试,当时和科主任聊的时候,我就觉得感觉良好,肯定没问题。后面我确实拿到了 offer。4. 南京皮肤病研究所-临床研究:当时这个岗位是新开设的,可能用于集中管理医院的临床研究。也是分笔试和面试,一天结束。上午笔试考了英语和专业课,下午面试,几个考官轮流提问。最后只通知录取的人员 ,也不公布成绩。当然,我没有收到通知。据一位医院的同学反馈, 好像招了一位专硕还是博士。为什么我没有继续读博生殖这个行业势必门槛越来越高,我为什么没有读博呢。最真实的原因,就是痛苦的读研经历。为什么说痛苦呢,我和导师的关系很糟糕。不只是来自科研的压力,更多的是导师的关系恶化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刻意找茬、冷嘲热讽、事事针对......太多太多的事件了,当时一度准备退学,每天都处于极度抑郁的状态,曾经一个爱学习、积极乐观的我已经不存在了,人生第一次有了厌学心理,只想快一点摆脱这个环境。这三年的读研经历,让我惧怕读博。这个过程中,我不否认我也有很大的问题,但我认为导师更多的应该有大的格局,去引导学生,而不是找茬、责骂、甚至是迁怒和撒气。每每回想起来,心都揪起来。可以看出,我还是没办法完全释怀的。这里不多说了。企业面试经历当时一心想在南京留下来,医院求职未果,我开始尝试一些新的选择。相信对于很多人来说,一提到医药企业,可能想到的就是医药代表。我也是在后期的了解过程中才知道医药企业的岗位也是多元化的。17 年底至 18 年,我先后面试了两家第三方检验公司(病理医生岗和市场岗),4 家医药公司的医学岗,都拿到了 offer。就医药行业的医学岗而言,临床医学的背景是很有优势的。但外企的 MSL 一般不招应届生,最后选择了一家国内第一梯队的药企。医学经理的工作很多人对于医学经理、医学部的工作可能不了解,我这里简单和大家聊一聊。医学部大体上是市场系统下的分支,国内企业医学经理的工作大差不差。首先分为上市前医学和上市后医学,我做的是上市后医学的工作。主要有几个部分:医学支持、临床研究方案设计和撰写、KOL 管理、医学培训、医学策略的制定(分析产品医学策略),有些还承接医学项目管理。1、医学支持:为学术代表、产品经理提供相应文献支持,解答医学问题,寻找循证证据;2、方案设计:针对需求设计合理可行的临床研究、药学研究、基础研究方案;3、为学术代表进行医学知识培训;4、为产品进行医学分析,挖掘其医学定位,为决策层制定医学策略,扩展新适应症;5、专家拜访:医学信息传递、课题合作等;6、专家咨询会、方案讨论会等等多种类型会议的组织。医学经理的工作内容是多样的,不同企业是这些工作内容的不同组合,根据产品属性,每个部分的工作侧重不同。一个合格的医学经理必须具备几个技能:医学幻灯的制作、修改;医学幻灯的演讲;文献搜索及整理能力;专家观点的洞察能力;沟通能力。当然,一个职场人也要懂得体的商务礼仪。说完了工作内容,再来聊一聊工作性质。医学经理或者 MSL 一定是要适应频繁的出差。企业从大的方向来讲,和医院一样,为了人类健康而努力,但企业一定是需要盈利的。你所做的工作,要为市场服务,要为公司产品的销量服务。要了解市场,要解决市场需求,出差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的客户大多数都是医院和医生,医院和医生属于「甲方」,企业属于「乙方」,所以很多从医院辞职的医生转行到药企,面对这种身份的转变,都会有心理上的落差。从工作强度来说,比起医院,企业的工作强度对于一个经历过临床轮转的医生来说都是再轻松不过了,没有夜班,加班情况不多,双休,可以安心的度过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年假......收入而言,和同届进入工作岗位的相比,不敢说肯定比大型三甲初级医生高,但肯定不算太低,而且医药行业本身收入不低,加薪幅度也可以。从职业发展而言,可能做到出类拔萃的领导层(医学总监)或者职业经理人比较难,这一点也是诟病。但这也可以作为为之努力的动力,不是吗?我的大多数同学,不管是本科还是研究生同学,基本都去了医院工作,优秀一点的就去了北上广大型三甲医院,本科毕业就业的也去了当地的二级或者三级医院,还有个别去了高校当讲师。基本没有听到哪个同学,硕士毕业和我一样进入药企。还记得当年大学开学典礼,和全校师生一起宣誓,励志成为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为人类健康奋斗终生。没有去医院工作还是有一些遗憾的,但每每听到同学们对医院的吐槽,收不完的病人,写不完的病例,下不了的夜班,放不下的心,没有假期的生活,永远的黑眼圈。很多人都有转行的想法,但却始终没有迈出这一步,因为这份工作总是有一点会让你牵绊,救助病人的成就感和社会地位,这一点是企业给不了的。医院、体制内,就像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去。很多人对我说,很可惜,8 年的学医生涯。有时自己也会迷茫。但人生只有一次,生活是自己的,没有完美的工作,既来之则安之,坚定自己的选择,并在行业内不断挑战和奋斗,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才是更重要的。选择转行,不后悔。

乃召庄子

南京14所上班怎么样?

※高校专业那些事※为您分析、分享、解惑首先,关于南京14所的信息保证不泄密,一切资料来源于公开信息首先关于南京14所上班怎么样,我觉得需要几个方面来回答:14所历史14所实力怎么才能进入14所,需要什么专业,什么大学最好待遇如何14所历史南京这个地方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其他地方很多单位都是根正苗红,但是南京的很多单位都带有民国特色,必经是民国首都,国内第二个叫“京”的地方。比如南京炮兵学院,就是起源于民国的汤山炮校,原名:中/央陆军炮兵专科学校:是中国国/民/政/府创办的第一所兵种学校.同样14所也是这样。14所前身是中/华/民/国/国/防部特种电讯器材修理所,最早只属于第二机械工业部、后来成立军/委批准组建军事无线电电子研究院,称国/防部第十研究院,这个部门后来在历史上的名字叫第四机械工业部十院、国/防科委第十研究院、电子工业部、信息产业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所以现在14所隶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对外称号: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这个集团大家都知道,属于十大军/工集团,有几十个研究所,都是搞电子的。14所实力14所可以说中电里面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一个研究所。是中国雷达制造科研开发的老大。目前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8人。具有“通信与信息系统”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两个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可以自己培养研究所。自己可以培养研究所的研究所很多,不过近些年很多都不合格被撤销资质。怎么进入14所工作14所现在招聘基本是以博士为主,少量硕士,本科不要。如果你电磁场,通讯,计算机方面的985博士,14所欢迎您。当然14所作为国内顶级研究所,很挑剔,喜欢c9院校,军工院校(包括两电)一般的985不入他的法眼。14所作为电子类研究所,最喜欢西电,成电,基本里面职工60%都是这个学校毕业的。其他基本是哈工大,南理工,南航,西工大等居多,也有不少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等毕业生。还有第一条路,就是报考14所的研究生。14所也收推免生,对于国家"985工程"院校的推免生,录取后将一次性给予10000-20000元不等的入学奖励金。另外对于第一志愿国家"985工程"院校应届考生,录取后将一次性给予5000-10000元不等的入学奖励金。有钱就是好。不过需要提醒的是,企业类研究所在社会上认可度不高,基本如果不在14所工作,毕业证含金量就打打折扣。现在硕士估计留所难度也比较大。每年南京14所都需要调剂,招不满。14所最需要人才就是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计算机。这三个专业是主力,其他都是辅助性专业大学学什么专业呢?电子工程,电子科技,通信,计算机,软件。尤其需要懂这个电磁场。这门课学的可是很痛苦。我要说的是,大学本科的电磁场其实很简单,等到研究所,更需要更深的。比如高级电磁场,计算电磁学等,天线等。雷达,信号处理等,哪才叫一个不容易。待遇很多人关心待遇,14所外面传闻待遇很好,其他一个所,不同部门,不但科室,甚至一个办公室待遇差异都不小。和bat没法比待遇应该在研究所里面算不错的,但是你想发家致富,估计那是做梦。国企里面待遇好的都是领导,不是领导,待遇不会多好。另外研究所的特点是,出差多,加班多。能让你一出去几个月,加班多,一周七天让你每天搞到半夜。军/工/行业献身国家,那不是一句空话。任何行业都不容易,加班,出差是军/工单位的常态。很多北京上海的军工单位,里面的员工基本没享受过大城市的繁华.老铁们,看到这里点个关注,点个赞呗

名利场

最新98k特效升级皮肤惊现研究所,尚无获取渠道

大家好,我是游戏达人皮蜀黍,一个跟大家一样痴迷吃鸡游戏的玩家!目前在国际服中只有唯一一把98Kar特效升级枪械皮肤,那就是恐怖齿痕-98Kar,然而皮蜀黍发现一个秘密,国际服第二把98Kar特效枪马上就要来了!具体什么情况,我们有图有真相,一起来看一看吧。看完本篇文章分享觉得还不错的小伙伴记得给个关注支持一下皮蜀黍哦。众所周知,98K虽然是一把常用的狙击枪械,但是目前在国际服中也仅仅只有一把98K的特效升级枪皮-恐怖齿痕-98Kar,这是当时光子与哥斯拉联动推出的一款皮肤,整个枪械外表神似怪兽的皮肤,非常有质感!不过皮蜀黍觉得最吸引人的莫过于7级的淘汰盒子哥斯拉造型了,太拉风了!恐怖齿痕98k98K的特效枪一直没有再出第二款,虽然也是一款常用枪械,但是不像M416、AKM甚至SCAR-L这些步枪一样已经接连推出了三四款升级皮肤,可能是单发狙的门槛本身就比较高吧,很多小伙伴都不能非常好的驾驭这把单发狙击枪,然而这并不能阻挡小伙伴们对这把经典狙击枪的喜爱,今天皮蜀黍终于发现了第二款98Kar的特效升级枪械皮肤的出现,虽然它还没有在正式活动中推出,还没有任何的获取渠道,但是它已经确确实实的出现了,皮蜀黍就迫不及待的来给大家分享了。初级外观第二把推出的98K特效枪械名为雨林雕龙-Kar98K,也是一把七级的特效升级枪械皮肤。枪如其名,这把雨林雕龙-Kar98K整体的风格十分贴合雨林地图本身的设计风格,整体一看,就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雨林的神秘之感,祭坛的庄严之感,雕塑的肃静之感,整体的设计风格在皮蜀黍看来还是很不错的,不过会不会受到众多玩家的喜欢,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击杀特效雨林雕龙-Kar98K一级的外观非常简单,将雨林地图中常见的祭坛雕塑龙给融入到了枪身之中,整体颜色也是一种“雨林色”,透出一种古老神秘之感,不过整体感觉有点呆萌,不如中国龙来得那么威武。二级击杀特效为青色与明黄色混合烟雾,中规中矩;三级进阶外观,我觉得可以用一个成语“画龙点睛”来概括,枪身前面的龙给描绘上了眼睛之后显得有神了很多,枪托也加上了倒刺装饰;四级五级常见的击杀播报以及一个极其简单的枪械挂件,我觉得没什么好讲的了,尤其这个挂件,升级花费那么多材料太不值了!击杀播报终极外观当来到六级之后,整个枪械外观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枪身枪头部分完全被这条雕塑龙所覆盖,之前裸露的枪管和枪栓都上了亮眼的金色,整个机瞄外形也重新设计了,在枪头立着的貌似一颗龙牙,相当有型!枪托部分的倒刺也染上了暗金色,加上亮红色点缀,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最后七级的战利品箱整体设计比较简单,只是在普通战利品箱的外面加入了龙头的浮雕设计而已,并不出彩。战利品箱目前这把枪械在国际服并没有获取渠道,但是它已经出现在了国际服的研究所之中,相信在即将上线的活动中就会推出这把雨林雕龙-Kar98K特效枪械皮肤,小伙伴们你们觉得这把雨林雕龙-Kar98K特效枪械皮肤怎么样呢?欢迎留言评论。好了以上就是这次皮蜀黍想跟大家分享的所有内容了,希望对小伙伴们有所帮助。小伙伴们觉得分享的不错的话,就用充满爱心的小手帮忙点点关注吧,你的关注,就是皮蜀黍持续更新的动力。咱们下期再见,拜拜!

操术

硅油“谋杀”发际线?这些洗发水的真相你可能并不清楚

硅油“谋杀”发际线? 这些洗发水的真相你可能并不清楚“无硅油,不刺激!”“天然提取物一定比化学物质好!”近几年,关于“传统洗发水中添加的硅油,会堵塞毛孔、导致脱发,甚至致癌。”的传闻,让添加硅油的洗发水“失宠”。无硅油洗发水迅速占领市场,即使在价格上比含硅油洗发水贵了许多,但还是引发消费者追捧。那么,硅油到底是什么物质?它真的是导致脱发、刺激皮肤乃至致癌的罪魁祸首吗?消费者花了高价购买的零硅油洗护产品一定适用吗?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南京皮肤病研究所主管药师孙洁,听听专业人士是怎么说的。硅油可有效缓解头发损伤“硅油是一种有机硅氧烷,洗护和化妆品行业中使用较多的为二甲基硅油。”孙洁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在化工行业,硅油其实是聚二甲基硅氧烷、环二甲基硅氧烷或其衍生物的统称。硅油是不易挥发、透明、无毒、无腐蚀性的液体,化学性质稳定,安全性高。在洗发水中,硅油的学名为“聚二甲基硅氧烷”,具有良好的黏性和延展性,也就是说,它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油类物质非常相似。我们的老祖宗最初使用天然植物提取物清洁头发和肌肤。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和人们对洗护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硅油开始应用到洗发产品中,到现在已经有70年的历史了。为什么要把硅油加入到洗发水中呢?这首先要从毛发的结构说起。我们的头发从头皮的毛囊里长出来,主要成分为角蛋白。每根头发上面有许多毛鳞片。毛发最外面的一层毛鳞片为7—10层已死亡的细胞,覆盖在毛发表面保护发芯,健康的毛鳞片完整、服帖,因此头发表面平滑,看起来光泽亮丽。孙洁告诉记者,在洗发时,附着在毛鳞片上的起润滑保护作用的油脂会被洗去,在梳发时毛鳞片会翘起,这就增加了头发间的摩擦力,易使头发纠缠在一起,从而加剧了毛鳞片的损伤。如果染发烫发,还会使毛鳞片张开,头发看起来干燥无光泽。而硅油可以与头发吸附在一起,填补毛鳞片凸起带来的不平整,减少发丝之间的相互摩擦,使头发易于梳理并具有光滑性,有效缓解头发的损伤。同时,硅油也是一种皮肤保湿成分,可以覆盖在皮肤上形成保护层,阻止皮肤水分散失,在保湿剂中应用较多。脱发严重不是硅油的错一直以来,大家对硅油都存在很多误解,如刺激皮肤、导致过敏,甚至还会听到硅油有毒、致癌的传言。“硅油在化妆品或护肤品中应用相当广泛,而且获得了全球各国监管部门批准,可以在化妆品中使用。”孙洁指出,硅油本身无毒、无味,较少引起皮肤刺激和过敏。曾有传言表示:“硅油致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经禁用硅油。”记者查询了FDA官网,发现编码为009006659的dimethicone即为二甲基硅油,它是FDA明确可用于化妆品的成分,且多个国际知名品牌中均明确标明含有硅油。此外,记者查阅文献,也未发现有硅油致癌致畸的报道。“美国化妆品成分审查(CIR)专家组2003年对硅油类制剂安全性进行评估,其评估的产品硅油浓度大多≤15%,专家组认为硅油分子量大,不会被皮肤所吸收,也未发现对动物或人有致癌致突变致畸的毒性反应。”孙洁介绍说,2014年CIR专家组对62种含二甲基硅油交联聚合物的化妆品进行评估,认为其是安全的,并无致癌性。另外,记者查阅了我国关于洗发液、洗发膏的国家标准“GB/T29679-2013”,其中也没有对硅油的使用作出限制。因此,没必要“望硅油而色变”。近年来,许多人不到三十岁,就拥有了“地中海”式发型。因此,有人认为这是使用了含硅油的洗发水导致的。“成人每天掉70—100根头发都是属于正常的,明显掉很多,或者成片掉才需要引起注意。”孙洁说。硅油不溶于水,长期清洗不干净不排除会堵塞头皮毛囊,但洗发产品里的硅油浓度仅1%左右,10ml的洗发水中只有0.1克硅油(约0.1ml),洗完之后多数吸附在头发表面,堵塞毛囊的可能微乎其微,也无文献报道硅油会堵塞毛囊。孙洁介绍,近年来,洗护产品中应用的是经过改良的水溶性更强的硅油,这样在洗发时,硅油能更有效地附着在头发上,而在皮肤上的残留更少。此外,人的头皮一天可以分泌高达1克的油脂,0.1克的硅油与头皮一天出油量相比真的是相形见绌了。而且油脂是不断往外排的,即使有一点硅油进入了毛孔,也很容易跟着油脂排出来。孙洁告诉记者,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加班熬夜、情绪紧张、内分泌失调、刺激性饮食、节食等等都是造成脱发的原因,硅油在这方面无疑背了个“大黑锅”。洗护产品选购要看发质近几年,无硅油洗发水迅速占领市场,即使在价格上比含硅油洗发水贵5—10倍,消费者还是趋之若鹜。密集的广告宣传,网红直播带货时的“力荐”,将消费者的目光都集中在无硅油洗发水上,但是许多消费者还没弄清楚无硅油意味着什么,看到别人用自己也跟着用。结果,有的人出油更严重,有的人加重了头皮的干涩和头发分叉。“零硅油洗发水也是厂家为了适应西方消费者的需求而开发的,欧美人群大部分发质柔软,无须添加很多润滑油脂。”孙洁解释说,但黄种人发质偏硬,许多人还经常染烫,所以如何选用还是要看发质。此外,即使很多产品宣称洗发水中无硅油,但是也都添加了其他起润滑的植物油成分。这些植物油同样也存在堵塞毛囊的可能。同时,部分人使用后也可能会刺激头皮,产生过敏反应。因此孙洁建议,消费者应当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洗发水,如果你经常烫发染发、有护发的需求,可以选择含硅油洗发水;若你是油性皮肤,细发、发量偏少,则可以选择不含硅油的洗发水来产生相对蓬松的发型效果。对于干性头皮、油脂分泌少,发质毛糙或者长期烫染导致发质受损的人,可以使用含硅油洗发水,可以让头发顺滑,易于打理;一些发质偏干、经常烫染的女性,选择含硅油洗发水也更合适。孙洁指出,不管是含硅油洗发水还是无硅油洗发水都有各自的优点,适合自己发质的才是最好的。因此大家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含硅油或不含硅油的洗发水。小贴士正确洗头,别踩坑洗头发用的水热些好?水温过高容易损伤毛鳞片和头皮。对油性发质的人来说,高温还会刺激皮脂腺,加重头发出油。建议:水温应以人体温度相近为宜。洗发水直接抹头上?直接把洗发水倒在头发上,会对头皮产生较大刺激,甚至引起发炎。建议:把洗发水揉出泡沫后,再揉搓在头发上。护发素多抹更滋润?护发素抹太多或停留在头上太久,可能给头皮带来负担,加重头发头皮的问题。建议:在发尾毛糙处涂抹即可,护发素抹在头发上后,头发干枯分叉严重时,可戴上浴帽,帮助营养吸收。洗完头发要搓干?洗完发后,头发的毛鳞片是打开的,此时的头发很脆弱,用力搓头发,毛鳞片会受损,头发就会变粗糙。建议:用吸水毛巾将头发包住,吸干水分。洗完后要自然风干?许多人担心吹风机会损伤头发,其实头发处于半湿半干时,更易滋生细菌。建议:每次用毛巾擦拭后,用吹风机吹干,短发吹至九成干以上,长发吹七八成干即可。来源:科技日报

约书亚

硅油“谋杀”发际线?这些洗发水的真相你可能不清楚

原标题:硅油“谋杀”发际线? 这些洗发水的真相你可能并不清楚“无硅油,不刺激!”“天然提取物一定比化学物质好!”近几年,关于“传统洗发水中添加的硅油,会堵塞毛孔、导致脱发,甚至致癌”的传闻,让添加硅油的洗发水“失宠”。无硅油洗发水迅速占领市场,即使在价格上比含硅油洗发水贵了许多,但还是引发消费者追捧。那么,硅油到底是什么物质?它真的是导致脱发、刺激皮肤乃至致癌的罪魁祸首吗?消费者花了高价购买的零硅油洗护产品一定适用吗?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南京皮肤病研究所主管药师孙洁,听听专业人士是怎么说的。硅油可有效缓解头发损伤“硅油是一种有机硅氧烷,洗护和化妆品行业中使用较多的为二甲基硅油。”孙洁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在化工行业,硅油其实是聚二甲基硅氧烷、环二甲基硅氧烷或其衍生物的统称。硅油是不易挥发、透明、无毒、无腐蚀性的液体,化学性质稳定,安全性高。在洗发水中,硅油的学名为“聚二甲基硅氧烷”,具有良好的黏性和延展性,也就是说,它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油类物质非常相似。我们的老祖宗最初使用天然植物提取物清洁头发和肌肤。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和人们对洗护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硅油开始应用到洗发产品中,到现在已经有70年的历史了。为什么要把硅油加入到洗发水中呢?这首先要从毛发的结构说起。我们的头发从头皮的毛囊里长出来,主要成分为角蛋白。每根头发上面有许多毛鳞片。毛发最外面的一层毛鳞片为7—10层已死亡的细胞,覆盖在毛发表面保护发芯,健康的毛鳞片完整、服帖,因此头发表面平滑,看起来光泽亮丽。孙洁告诉记者,在洗发时,附着在毛鳞片上的起润滑保护作用的油脂会被洗去,在梳发时毛鳞片会翘起,这就增加了头发间的摩擦力,易使头发纠缠在一起,从而加剧了毛鳞片的损伤。如果染发烫发,还会使毛鳞片张开,头发看起来干燥无光泽。而硅油可以与头发吸附在一起,填补毛鳞片凸起带来的不平整,减少发丝之间的相互摩擦,使头发易于梳理并具有光滑性,有效缓解头发的损伤。同时,硅油也是一种皮肤保湿成分,可以覆盖在皮肤上形成保护层,阻止皮肤水分散失,在保湿剂中应用较多。脱发严重不是硅油的错一直以来,大家对硅油都存在很多误解,如刺激皮肤、导致过敏,甚至还会听到硅油有毒、致癌的传言。“硅油在化妆品或护肤品中应用相当广泛,而且获得了全球各国监管部门批准,可以在化妆品中使用。”孙洁指出,硅油本身无毒、无味,较少引起皮肤刺激和过敏。曾有传言表示:“硅油致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经禁用硅油。”记者查询了FDA官网,发现编码为009006659的dimethicone即为二甲基硅油,它是FDA明确可用于化妆品的成分,且多个国际知名品牌中均明确标明含有硅油。此外,记者查阅文献,也未发现有硅油致癌致畸的报道。“美国化妆品成分审查(CIR)专家组2003年对硅油类制剂安全性进行评估,其评估的产品硅油浓度大多≤15%,专家组认为硅油分子量大,不会被皮肤所吸收,也未发现对动物或人有致癌致突变致畸的毒性反应。”孙洁介绍说,2014年CIR专家组对62种含二甲基硅油交联聚合物的化妆品进行评估,认为其是安全的,并无致癌性。另外,记者查阅了我国关于洗发液、洗发膏的国家标准“GB/T29679-2013”,其中也没有对硅油的使用作出限制。因此,没必要“望硅油而色变”。近年来,许多人不到三十岁,就拥有了“地中海”式发型。因此,有人认为这是使用了含硅油的洗发水导致的。“成人每天掉70—100根头发都是属于正常的,明显掉很多,或者成片掉才需要引起注意。”孙洁说。硅油不溶于水,长期清洗不干净不排除会堵塞头皮毛囊,但洗发产品里的硅油浓度仅1%左右,10ml的洗发水中只有0.1克硅油(约0.1ml),洗完之后多数吸附在头发表面,堵塞毛囊的可能微乎其微,也无文献报道硅油会堵塞毛囊。孙洁介绍,近年来,洗护产品中应用的是经过改良的水溶性更强的硅油,这样在洗发时,硅油能更有效地附着在头发上,而在皮肤上的残留更少。此外,人的头皮一天可以分泌高达1克的油脂,0.1克的硅油与头皮一天出油量相比真的是相形见绌了。而且油脂是不断往外排的,即使有一点硅油进入了毛孔,也很容易跟着油脂排出来。孙洁告诉记者,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加班熬夜、情绪紧张、内分泌失调、刺激性饮食、节食等等都是造成脱发的原因,硅油在这方面无疑背了个“大黑锅”。洗护产品选购要看发质近几年,无硅油洗发水迅速占领市场,即使在价格上比含硅油洗发水贵5—10倍,消费者还是趋之若鹜。密集的广告宣传,网红直播带货时的“力荐”,将消费者的目光都集中在无硅油洗发水上,但是许多消费者还没弄清楚无硅油意味着什么,看到别人用自己也跟着用。结果,有的人出油更严重,有的人加重了头皮的干涩和头发分叉。“零硅油洗发水也是厂家为了适应西方消费者的需求而开发的,欧美人群大部分发质柔软,无须添加很多润滑油脂。”孙洁解释说,但黄种人发质偏硬,许多人还经常染烫,所以如何选用还是要看发质。此外,即使很多产品宣称洗发水中无硅油,但是也都添加了其他起润滑的植物油成分。这些植物油同样也存在堵塞毛囊的可能。同时,部分人使用后也可能会刺激头皮,产生过敏反应。因此孙洁建议,消费者应当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洗发水,如果你经常烫发染发、有护发的需求,可以选择含硅油洗发水;若你是油性皮肤,细发、发量偏少,则可以选择不含硅油的洗发水来产生相对蓬松的发型效果。对于干性头皮、油脂分泌少,发质毛糙或者长期烫染导致发质受损的人,可以使用含硅油洗发水,可以让头发顺滑,易于打理;一些发质偏干、经常烫染的女性,选择含硅油洗发水也更合适。孙洁指出,不管是含硅油洗发水还是无硅油洗发水都有各自的优点,适合自己发质的才是最好的。因此大家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含硅油或不含硅油的洗发水。小贴士正确洗头,别踩坑洗头发用的水热些好?水温过高容易损伤毛鳞片和头皮。对油性发质的人来说,高温还会刺激皮脂腺,加重头发出油。建议:水温应以人体温度相近为宜。洗发水直接抹头上?直接把洗发水倒在头发上,会对头皮产生较大刺激,甚至引起发炎。建议:把洗发水揉出泡沫后,再揉搓在头发上。护发素多抹更滋润?护发素抹太多或停留在头上太久,可能给头皮带来负担,加重头发头皮的问题。建议:在发尾毛糙处涂抹即可,护发素抹在头发上后,头发干枯分叉严重时,可戴上浴帽,帮助营养吸收。洗完头发要搓干?洗完发后,头发的毛鳞片是打开的,此时的头发很脆弱,用力搓头发,毛鳞片会受损,头发就会变粗糙。建议:用吸水毛巾将头发包住,吸干水分。洗完后要自然风干?许多人担心吹风机会损伤头发,其实头发处于半湿半干时,更易滋生细菌。建议:每次用毛巾擦拭后,用吹风机吹干,短发吹至九成干以上,长发吹七八成干即可。(来源:科普中国 记者 张晔)

圣人无名

开往春天的大巴

就医直通车内坐满乘客。由受访者提供上海有1500条公交线路,这一条可能装了最多的口罩、CT片、光头、焦虑与悲情。这条线路只停靠5个站点:肿瘤医院、中山医院、瑞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喉鼻科医院(五官科医院)和华山医院。当上海人尚在睡梦中,来自舟山、张家港、绍兴、慈溪、江阴等长三角地区的病人从家乡出发,乘坐几个小时的客车,抵达上海交运巴士长途南站,再转乘这辆“就医直通车”。在北方,有环首都进京看病圈;在上海,这辆就医大巴装载着外地患者在医院间摆渡,于地图上画出一个狭长的“心型”,最终回到南站,捎带着返乡客人。光听这辆巴士停靠的几个站点,就足以让旁人同情。如果听说这趟车里有化疗了70次的病人,有花一年工钱、辗转找不到病因的农民工兄弟,有刚刚被癌症找上门的母亲和两周跑来复查一次的外乡人,那种具体生命的枯萎和与疾病抗争的决心恐怕更加震撼人心。就医直通车的购票处,司机宗毅正在为乘客指路。好医生在哪,患者就去哪3月25日,周一,小雨,电台主持人用温和的声音安慰着早高峰的听众。上海的主干道上已经出现18公里的拥堵,那等同于2000辆小轿车的停车场。来自宁波慈溪的客车也身陷车海,在它到达终点上海南站时,气动车门的出气声一响,蔡炯立刻冲到车前。他是就医直通车的工作人员,负责拉客,一只手摇晃着写有5家医院名字的纸板,另一只手拿着喇叭喊“就医专线”和医院名。“慈溪下来的,原本很多人,现在只有一个。”因为下雨和堵车,就医直通车最繁忙的周一,人流迟迟没有上来。周一是专家号密集的一天,这些外地的寻医问药者在网上挂专家号和特需门诊,等上一周、两周、一个月或是更长时间,来上海预约、检查、再问诊。当张维从绍兴汽车站出发时,家乡的天空还是深蓝色,路灯把人影拉得很长。鲁迅也曾在这老路上奔跑抓药,却没能治好父亲。张维想要不一样的结局。她30多岁,是电视台记者,也是乳腺癌转移肝脏和骨骼的患者。从2014年发现癌细胞以来,她化疗了70次,放疗10次,《冰点周刊》曾写过她的故事。张维乘坐的那趟就医直通车上没什么人,她的抗癌事迹掩藏在羽绒背心和平静的面孔下。直到她再也无法出现,车上的人也不曾记起她。大家都是如此普通,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妻并排而坐,丈夫望着窗外的风景,妻子系好安全带,在他身旁睡去,两人的手攥在一起。她得了肺癌,偶尔喘不上气,脸红红的。儿子是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后,母亲因为不能太劳累,坐不了长途飞机,至今还没去过美国看望孙子。快到肿瘤医院时,妻子醒了,丈夫从保温杯里倒了些水,让妻子喝下,语气温和。疾病隐藏在这些普通的面孔背后。一个来自华西村的47岁女人体检时,在肺上查出结节,“医生让我两年一检查,我还是害怕,一年来查一次。”她在江阴的医院和上海中山医院都做了体检,“总觉得大上海好吧”,两边的体检报告厚度相差一倍。她在车上听到江苏和浙江各地的口音,“稍微懂一点就跑来上海看”“乡镇医院,我每次去空荡荡的”,而在上海的大医院里,“黑压压的,空气都浑浊了”,连排队等电梯的队伍都从十字路口的这头排到了那头。张维在上海有一位来自农村的病友,很省。化疗的时候十有八九在吃方便面,超市再买袋小蛋糕,水果都很少吃。只有在白细胞不达标的时候,他才奢侈一把,去市场里买一斤半斤羊肉来,分两三顿吃完。大巴车上,来自南通的女士挎着名牌包,粉底透亮、翠绿的镯子在手臂上滑动。她来为60多岁的父亲取报告。父亲得了小细胞肺癌,经过几次化疗,家人如临大敌。“每天早上给他准备一根刺参,他自己拿着上楼吃。还会煮阿胶粥、铁皮石斛、灵芝孢子粉……”“他是癌症病人,不怎么碰鸡汤的,所以不去外面的饭店吃。我们每天坚持吃鹅蛋白,哥哥在乡下包了一只鹅专门下蛋。”女儿陪着父亲两个月来一次上海,一个月去一次南京开中药,“过年去海口的家里也带着煎药”“自己要做个有心人”。“不管贫富,看病是唯一大方的。”司机总结道。而且,无论贫富,大家都涌向上海。医院周边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典当行。缴费窗口举着现金的,往往是外地病人。“越高级的医院资源和收入越多,优秀医生也向三甲医院集中,基层医疗机构缺乏人才。”一位医生说,“好医生在哪儿,患者就去哪儿。”买票后,乘客拿到一张卡片,上车时交给司机。病与急司机宗毅将矿泉水瓶盖扎了几个小孔,装上消毒液,每晚淋洒。让患者心生嫌隙的气味在第二天已消散。司机最怕乘客呕吐,驾驶舱旁放着袋子,如果听到有人咳嗽,驾驶员会立刻问一声需不需要呕吐袋。他们也会把车辆开得尽量平稳,“一般我不会急刹车。”宗毅说。天热时,司机能看到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在乘客的胳膊上。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避免化疗药物与手臂静脉的接触,防止手臂溃烂。大巴车在上海的街道穿行,停靠在临近5家医院的公交站点。大巴上的三级台阶对有些病人来说也是阻碍。人没了力气,手拉着两边的扶手,艰难地往上挪动,不像正常人一跨就上来了。“化疗本身心情不好,一般我不去招惹患者。”一年前,就医直通车正式运营时,宗毅就成为6位司机中的一员,他一天跑三班,新能源大巴车已经走了1.2万公里。它2.5米宽,11米长,高度不超过3.6米,在长途南站的停车场上像巨型吐司整齐排列。允载45人的车厢在高峰时装下42名乘客,低谷时则只有一两个乘客,甚至会因无人乘坐而停驶。据说做过销售的人,才能干好蔡炯拉客的工作。下雨的早高峰,南站等待出租车的队伍已经排了十几米,车却空无一辆。蔡炯走过去,拿着喇叭和纸板揽客,票价10元,两人以上打八折。他语气急,乘客也急。“问的最多的是能不能马上走。”蔡炯说。上午,大巴车半小时一班,下午在三点半之前有3班。多数乘客都已经在网上挂好了号,预约了时间,要准时赶到医院。南站曾做过调查,统计出就医直通车的乘客等待极限是15到20分钟。这种急躁在车厢里展现得更为明显。雨停了,大巴在狭窄的街道上仍跑不出速度。乘客伸长脖子、探身盯住前方道路,对几时能到达医院感到心焦。性子急的反复问司机还要多久。司机也被搞得不耐烦了,坐在后面的人吵起来,“你们开车时说来得及呀。”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尽力用普通话劝说,“他们这车就是为我们服务的。”马上有个男声插嘴,“他就是为了挣钱呀。”司机否认,这趟线路是亏钱的,那人立马反问,“亏钱还开什么?”灰霾使高楼看不清面目。车内气氛紧张,有个老头在嘬自己的腮腔,发出了一种奇怪的啧啧声。大巴车前一辆行驶缓慢的轿车成了新的靶点,“前面那车在干吗?在睡觉啊?”一个女人尖声说。南站的工作人员有时会劝慰,“你耐心一点,本身去看病,别影响你的心情,打的也是走这条路,也是堵的。”在这条线路上工作,要会“看山水”(方言,指察言观色——编者注)。以前有司机在统计下车人数时,问了句“肿瘤有几个?”一位乘客立马翻了脸,质问他,“什么叫肿瘤有几个?不要瞎讲!”从那以后,医院名变成方形小卡片,乘客可以无声地递给司机。就连这趟就医直通车的线路名称也几经修改。以前人们随口叫过“看毛病车子”,也叫过“健康专线”,因为听上去太像卖保健品的而被淘汰,还有人提议叫“看病专线”,但又犯了中国人的传统忌讳,门口的广告牌改过两三次,才定下现在的名字。大巴顺路接上看完病的人回程,车辆与普通的大客车看上去无异。车头写着医院名的纸板,并不那么显眼。宗毅以前开着这样的车跑旅游,“那个欢声笑语多一点”。也有司机每天只跑中午一班,早晚接送上班族。那些健康的年轻人有的上车就打游戏,有的补觉,有的听歌,有的吃早餐,都是熟面孔和生命力,“空气都不一样”。一位上了年纪的病人正在诊室记录医嘱。一次次化疗,一次次过关大巴穿过小巧的花园和明显有年头的房子,穿过只有英文名的店铺,偶尔的颠簸引起CT片子与塑料袋摩擦的声响。车内大多数时间安静,只有一个小朋友一直在喊饿。一位女士在车上涂护手霜,香气传开,遮盖了病恹恹之气。“去五官科医院的人,有的眼睛瞪出来,有的好像盯着你看,有的眼睛一高一低,有的大阴天戴墨镜。”宗毅总是在快到站时,从后视镜里看一眼满车的外地病人。张维喜欢坐在靠窗的位置。在她刚发现病情的第一个月,晚上不睡,白天也不睡,连吃三四种安眠药都不起作用。有一段时间,她一天能吐20多次,比十月怀胎孕吐加起来还多。后来,她又尝到了天昏地暗的痛楚,胃里就跟一把铁勺子在搅拌一样,因为放疗射到了胃。“一开始我也没想到要化疗这么多次,如果一开始跟我讲我大概要昏过去了。可是后来,一次次地化,一关关地过,居然走过了这么多路,化疗了这么多次,居然被打倒之后还能调整调整,继续走,继续化。”她曾写道。她一次次乘坐大巴车,跟随人流涌向上海,一次次穿行在繁华都市的街道,在大医院靠站,寻找活的几率。张丽萍与张维一样,也是乳腺癌。她撑过了5年,中午的阳光透过车窗照在她脸上,看起来年轻了几岁。她握住大巴车最前排的扶手,有些惆怅,口气里掺着懊悔,“照镜子时完全不一样了,凹进去了。”5年前,她做了全乳切除手术,右侧乳房“切得干干净净”。“我生完第二个小孩,花了两万多元隆胸,那时广告都做到家门口了。”她爱美,1995年文的眼线残存在脸上,难以清掉。已是做了外婆的人,赶潮流做了半永久式文眉。“我年轻时走路都抬头挺胸,现在都这样走。”她说着,把后背拱起,蜷缩在座椅上。做手术时,医生切了个小口,“把东西拿去化验”,回来时说有癌细胞,要割掉。“我说不要割掉,不要割掉”,但医生说有风险,“吓都吓死了”。刚刚患病的人中也有衣饰讲究、风采过人的,尤其上海女人收拾起自己来更是精致利落。但一两个化疗打下来之后情形大变,往往粉也不擦了,衣服也随便一套。“那时候我真的哭了,好像什么都没希望了,真的呀,你说呢?”家人安慰她说没关系,“当面跟我这么说,转过头呢……担心的事情太多了,老公多年轻呀,说心里话,两个人在一起,那个东西没了,他会担心你,你也会担心他。”张丽萍转头看着车窗外,“现在这么开放的社会,你说是不是?”化疗时头发一把一把掉下来,张丽萍很揪心,索性统统剃掉。她形容当时的情景跟电视里演的一模一样。她花3000元买了假发,又痒又痛,后来干脆不戴了。“有一次我去医院,那医生说了, ‘你的头很漂亮,不戴(假发)没关系的’,他说,‘你要自信,你很漂亮。’他这样跟我说,也给我安慰,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不戴了。”张丽萍经常去寺庙拜菩萨,人家看着她,头上很光,长久不出门人又很白,以为她是尼姑。“后来就认命了”,张丽萍有很长一段时间不想说话,对亲友隐瞒病情,“很自卑的事情”,现在她想开了,“5年多了,还想不开?”动刀那年她47岁,有放弃的念头时,一想起孩子还小,就劝自己身体一定要好,“母爱确实伟大”。陷入回忆时,车正开在老洋房之间,周围一片寂静,从楼洞深处升上一股不易察觉的潮湿气息。张丽萍盯着街上走过的女人,说,“我现在看到每个女的都很漂亮。真的,看她们个个都是美女,不管怎么样的,我就看了顺眼。”她又开始讲述起做女人的不易,感慨男人抛弃年轻的病友,电台里恰到好处地播放着《野百合也有春天》。大巴车到站,张丽萍匆匆下了车,埋头走路,很快融入街边的人群中。大巴晃晃悠悠继续前行。乘客正在买票。医院与火车站相似,一是大部分是外地人,二是票(号)不好买临近傍晚,宋健全忽然在车里起身,举起手机。“我没来过上海,我们文化有限嘛,不懂就拍一下。”他的老家在安徽,老两口在浙江温州打工,某日干活时忽然头晕,甚至看不清手机。读大三学医的女儿帮他挂了专家号、订了旅馆,让他一定来上海查一查。宋健全还没拿到结果,他感到很兴奋,到处问人去东方明珠该怎么走。妻子顺从地坐在他身后,“不看病我们也不会到上海来,你看路边,环境特别干净。”“我们没有文化,(在医院)全靠问,人家讲了一句两句,之后就不讲了。”看病顺道旅游使他心情不错,但想到上海的物价,脸又沉了下来,“吃个早点,最少要10元,我们农村没有的。来回跑两趟要三四千元。”医护人员来去匆匆,仅一天,华山医院的门诊量可以达到1.3万人次。去年12月,就医直通车在一个月里载了538位去肿瘤医院的乘客、659位去中山医院的乘客、333位去瑞金医院的乘客、407位去华山医院的乘客和252位去五官科医院的乘客。蔡炯的私人电话号码贴在大巴车上,供乘客返程时拨打。“几分钟一个电话,一直到晚上七八点才停”。上海正在冲刺建设亚洲医学中心城市,吸引周边国家和地区病人来沪就医,目标的大限是2020年。在外籍人士来看病之前,乡村里的疑难杂症也希望得到上海专家的诊治。在萧山工厂打工的王鹏是陪工友来上海看病的。他们先是去了杭州的一家医院,又去了南京看皮肤病的一个研究所,一年打工攒下的五六万元很快就要花光了,但还没查出到底得了什么病。王鹏的工友先是发烧,后来皮肤出现红斑、浮肿,住了十几天院,内外科做了一通检查,医生建议还是看皮肤科。如果上海的大夫还找不到病因,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们这样的底层有什么办法,有病就得看,借钱也得治。”王鹏重复着“底层”这个词,指着大巴车上的座椅说,“我们就是生产这种椅子的,有架子,把棉花套上,做一个能挣5元,一小时最多能做5个。”“我们精神压力、经济压力好大,以前不怎么生病,现在奇奇怪怪的病……”病人郁闷时喝酒抽烟,不说话。王鹏也没什么办法,只能劝他别喝酒了,烟少抽,对身体不好。他们打工时租住在每月200元的房子里,现在这钱只能勉强在上海住一晚。医院旁边举着牌子的人正在招揽生意,短期家庭住房两个床位每晚的价格在150元到220元之间,同时出租到外省市的汽车。肿瘤医院附近的如家或是速8酒店,一晚的价格接近400元。旅馆里走过光头的男男女女,爱漂亮的女士会戴着帽子或头巾。一家名叫“大众假发店”的商铺把“假”字涂掉,留下可以辨认的痕迹。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中国每天有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平均每分钟7个人。医院排队的人群中总有些拖着行李箱的家属,他们小心翼翼地贴着前面的人,生怕被加塞。有人评价说,医院与火车站相似,一是大部分是外地人,二是票(号)不好买。来这一趟不容易,他们手里排了许久的号,很可能关系家人的生死。在来上海的路上焦虑已经开始,一位上了年纪的女士反复询问家乡舟山的司机,上海的医院怎么样,“毕竟不是自己生活的地方,多少都有陌生感,怕坐错车,心里忐忑。”也许是出于匆忙,大巴车司机捡到最多的是遗落的片子和病历本,有一次捡到了现金,“这是人家看病的钱”,归还后,失主送来锦旗。到上海看病,像是一种信仰,“怕小毛病搞成大毛病,相信上海的医院”“上海的大夫见多识广”“这个动刀子的事情不好随便”。据统计,在上海的三级医院出院病人中,外省市病人占38.82%,上海成为国内外地患者流入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许多医院异地就医住院费用医保直接结算,客观上吸引了外地病人。在周边的村子,不到上海看病甚至会被乡亲指责,哪怕到上海无济于事,也要兜一圈再回去。由小卖部改造的办公地点。长恨春归无觅处病房的窗户与黄浦江畔亮着的是同一种颜色的灯光。敞开的病房门中,飘进了一股鲜花的气息。一位外地老先生许是久未出门,黄色的领带打得太小,衬衫的领口又太大,很不协调。手中拎着的片子随着走动发出清脆响声,只有疾病才促使他出门远行。蔡炯的搭档名叫钟蔚萍,在由小卖部改造的房间里收款。她做了半辈子服务行业,还有15天退休,人称“闲人马大姐”。有外地乘客把她当成专家,“说这里那里不舒服,问我是什么病。”有人得了肿瘤,面露紧张,“马大姐”宽慰几句。但祝福的话也只能听听,外地的病人等待上海医生的“宣判”。从就医直通车下来后,乘客总是小跑着奔向拥挤的医院。到了就诊室,焦虑和对焦虑的恐惧达到顶点。有人见了医生就开始痛哭,求他救救在胸上发现阴影的14岁女儿。有人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医生,眉头很少舒展。走出诊室,一些人双手在胸前合拢感激上苍;还有一些陷入更深的焦虑之中,面对墙壁半晌不语。王俊是交运巴士长途南站的副站长,办公室的墙上贴着长三角地区交通图。“开通就医直通车之前,我们做了问卷调查,发现很多老年人来上海看病,比如普陀有三四成的乘客,每周固定时间来上海就医。”他说,公司要打通“最后一公里”,让看病的人零换乘。“上海这个地方,很多人是从江浙迁移过来,外地人在这儿有老亲戚,看病喜欢找他们打听下。”一位老先生拿着翻盖手机,不会上网,庆幸自己有老乡在医院做厨师,能帮自己联络联络。一上车,他就忙着辨认东南西北。有人检查没做过,仅仅胸闷了一周就飞了2000公里找到上海的知名专家;有人偏头痛,诊断明确,吃药控制效果不错,但仍花了两个月把全国知名神经科专家门诊看了个遍,收集了厚厚一大本门诊病历。这与“90%的病不出县”的要求背道而驰。医改以来,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向来是重点,但无论是建立医联体、医生多点执业还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似乎都很难改变大城市大医院的虹吸效应。“国家的钱向下走,病人和医生却向上涌。”一位医生表示。2013至2017年,各级财政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直接补助由1059亿元增加到1808亿元,年均增长14.3%,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收入的44.2%。但大型公立医院“已经长成了一个个大胖子。而在基层,医生收入被“绑死”,实力不强,为规避风险,也不愿意患者全都到基层首诊。大巴车上的患者,有许多是被推荐来上海看病的。“小地方只有一个诊室,一个医生,一天挂50个号最多了。”一位患者家属说。另外,大医院和小医院的药品目录不一致,基层医疗机构拿不出大医院开出的药品,也使大巴车上多了一些专门来开药的病患,回程时手上拎着大包小包的药品。他们并不知道,国家在宏观层面多次表示,要继续强基层,培养更多的全科医生,通过医保差异化报销引导群众首诊到基层。在病人眼里,大城市大医院里的大医生,说话分量最重。交通像潮水一样,早上涨潮、退潮,晚上又涨潮。广播里开始点歌,病人们听着那些遥远的祝福,歌手动情地唱着,“春去春回来,花谢花会再开”。张维在公号写道,“茫然和惆怅,和着这个时节软软的风,一下一下地往人心里啄,令人一会儿痴痴地想哭,一会儿又茫茫然一笑。”“就怕她不肯等我呢,花不等,鸟不等,春天也纵然是不肯等的。”1月29日,化疗了70次的张维去世。几乎没人意识到,这辆大巴少了一位乘客。(本报记者江山对本文亦有贡献,文中张丽萍、宋健全、王鹏为化名)

北门

美容变毁容,"班美拉"让职业医生都中了招【荔枝监督】

南京市民王女士是一名妇产科医生,2017年九月份她在朋友的介绍下用了一款有祛斑作用的产品,没想到用了一段时间,王女士却发现自己被毁容了。王女士因为年龄的关系,脸上出了一些暗斑。2017年九月份一位朋友向她推荐了一款叫做斑美拉的产品,声称可以使她脸上的斑块消失,脸庞变得娇嫩白皙。王女士花费9800元购买了一整套产品,在坚持使用了一段时间后,王女士突然发现脸部出现了红肿。随后王女士联系上了产品的销售人员金某,对方又把她带去提斑,没想到打那以后脸部的问题反而更加严重了:脸部烧伤,结痂,眼睛也肿了,“他们说这一切都正常。要求我不能流汗碰水,不让我戴口罩。我是一名医生怎么可能不戴口罩,有时候上手术台肯定淌汗,脸上见不得人吓人,就像掉到石灰里一样,我怎么接触病人呢?”在王女士提供的皮肤研究所诊断证明上写道,皮肤瘢痕、黄褐斑、颜面再发性皮炎、毛细血管扩张症等。美容产品怎么就让自己毁容了呢?记者随后拨通了厂家的400电话。对方表示,他们无法直接处理此事:“不同人肤质不一样,接受产品的程度也不一样,这个问题你就找推荐人就可以了,这个人会帮你找到特总,特总才能找到皮肤指导老师。”4月15日上午,记者见到了售卖给王女士祛斑产品的销售人员金某。金某表示,自己是三级代理,斑美拉产品是正规的,祛斑效果确实因人而异。“名字叫做班美拉,有可能名称给你的感受是祛斑的,其实是一款面部排毒产品,公司做宣传的时候没说祛斑,但是发的图片上面原来有斑点,后续图片对比是没有了。”金某表示,王女士脸部可能与后续的提斑操作有关,他们会积极解决。“看能修复什么程度,比如该承担的时候,我们协商,协商不好我们走法律程序。”王女士表示后续如果协商不成,她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来源:江苏城市频道/何畔编辑:梁瑄

父没

【健康】血的教训!27岁研究所住院到去世仅7天!这样吃感冒药会死人

谁也想不到,一场感冒竟导致 27 岁研究生离开人世。抢救他的医生在手记中写下:从入院到去世仅 7 天!近日,这篇医生手记在朋友圈热传。一场感冒怎么会如此厉害?这 7 天到底发生了什么?4 月 17 日,记者联系上手记作者,南京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呼吸二科副主任医师李培。她推测,很可能因为几颗小小的感冒药引起……医生手记当我坐在办公桌前写下此文时,故事主人公刚刚因多脏器衰竭离开人世。从入院到去世仅7天,两家三甲医院,数十名医护人员,动用了最先进的抢救措施和设备,仍没能挽救他的生命。逝者已矣,但他留给我们的教训却是值得记述,并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小张(化名)27 岁,是一位学经济管理的研究生。因为 " 高热 7 天,伴腹泻 5 天 " 来呼吸科门诊 ……小张给我第一印象是" 高大、极度肥胖、全身皮肤黄染、急性热病容、呼吸急促 "……感冒能有这么严重吗?进一步检查结果证实我的判断没错。血液检查提示小张全身肌肉正在溶解,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因为这样爆发性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无法仅用 " 感冒 " 来解释,我非常担心小张错吃了什么药物导致中毒性肌肉溶解和多脏器功能衰竭 ……△图文无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事件还原献血、捐款,甚至找到供肝小伙子还是没能救回来病人去世当天,李培医生写下手记。李培医生告诉记者:“太痛心了!这孩子太年轻,而且时间很短,事发突然,这种结果本来有可能避免的。”据悉,生病后,小张去药店买了很多种感冒药。吃了不管用,还是发热,后来又出现腹泻。坚持了几天实在熬不住,才来医院看病。原以为只是挂个水,没想到进了重症监护病房抢救。"小张一开始不相信,认为我是不是夸大病情了,认为感冒不会有那么严重。" 李培医生表示:实际上,检测结果比她预料的还要严重。高烧 41 摄氏度、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 这些症状已不仅仅是普通感冒,人体总共八个脏器系统,而小张当时已有五个系统功能衰竭。检查过程中,小张出现了休克症状,被送进重症监护病房抢救。在泰康仙林鼓楼医院抢救 48 小时后,由于病情严重,小张被转诊到国内顶级的重症监护团队继续救治。通过血液病原检测确诊小张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图文无关什么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李培医生告诉记者,单纯疱疹病毒是平常导致我们感冒的众多常见病毒之一。" 这个孩子一开始的症状也就是感冒。"除了病毒感染,由于小张肝脏已失去功能,合并感染性休克,需要补充大量血制品,小张所在学校为他发起了献血和捐款活动。由于肝脏衰竭需要换肝,李培医生表示,接手救治小张的医护人员也在 4 天内为他找到了供肝。可最终所有人的努力还是没有挽救小张的生命。" 因为肝功能严重衰竭,导致严重的低血糖,陷入昏迷,还来不及换肝,人就走了。" 从入院到最后离世仅仅 7 天时间。诊治医生:可能混吃感冒药引发肝衰竭感冒真的这么可怕吗?李培医生表示,这也是她写这篇手记的原因。小张很可能是混吃感冒药导致肝肾衰竭,希望大家不要乱吃感冒药。"小张学业非常优秀,除了肥胖、脂肪肝、肝功能有点异常外,基本不生病。虽然抽烟,但是不喝酒。据说生病前因为赶课题非常辛苦,经常熬夜。" 李培医生告诉记者,小张原先就处于亚健康状态。在检查中,小张曾告诉医生自己体重 250 斤,有脂肪肝。每次体检都说肝功能不好,但是他没当回事。“后来,室友回到宿舍,把小张桌上的感冒药拍给我看,有一大堆,各种各样名目的。然后他就吃吃这个,吃吃那个,属于混着吃的。"△图文无关李培医生说,小张曾告诉她:“因为一种感冒药退热效果不明显,就多买了几种,且因为自己体重大,就加倍剂量吃了不少。” 而这很可能是导致肝脏衰竭的原因,可能是 “ 对乙酰氨基酚过量 ” 导致中毒性肌溶解和肝肾衰竭。中成感冒药多含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易中毒记者了解到,“乙酰氨基酚”是治疗感冒药物中最常用成分,约 80%抗感冒药都含该成分。“成人一次性服用对乙酰氨基酚 10 到 15g(150 — 250mg/kg)后就会引起肝毒性;20 到 25g 或更高的剂量可能致死。”李培医生表示,如果是基础肝功能就较差的病人,对乙酰氨基酚的耐受剂量更低,而小张吃的多种感冒药中,多含有对乙酰氨基酚。“他买的都是中成感冒药,认为中成药安全。但是混着吃,很可能导致乙酰氨基酚过量。”“我的确没有充足证据证明一定是感冒药导致肝功能恶化,但是他吃的多种感冒药一定是压垮他肝功能的最后一根稻草。” 李培医生解释,小张原本就肝功能异常,平时身体没有遭受打击,肝功能还能维持。但一旦遭受打击,可能就不行了。“感冒病毒感染本身就会伤肝,药物再伤肝,层层累积,就垮掉了。”△图文无关混吃感冒药,一旦过量还可能诱发白血病混吃感冒药危害真的这么大吗?江苏省人民医院主任药师蒋宇利告诉记者,极个别情况下的确会出现死亡。“我做医生这么多年,碰到过类似情况。”他表示,上世纪 80 年代就有,很多病人对医生不放心,到多个医院看病。每个医生开的药混在一起吃,造成对乙酰氨基酚过量。蒋宇利解释:任何药物都要肝脏代谢,如果只有一种药,肝脏还能对付,如果再吃别的药,就可能损伤。“现在的中成药一般都有对乙酰氨基酚,很多病人觉得药名不一样,可以一起吃。但光这一个成分,市场上的药就有 20 多个别名。” 而混吃感冒药不仅会导致肝肾受损,造血系统也会出问题。“严重还可能诱发白血病。”蒋宇利表示,虽然每一种都是极小概率事件,但都曾出现过。中西药混吃也有风险,吃药最好遵医嘱李培医生表示,日常生活中,很多病人都是中西药混着吃。“因为觉得中药温和,比较安全,所以很多人喜欢中西药搭着吃,但是对乙酰氨基酚很可能就超量了。” 她表示,轻微的肝损伤,人是发现不了的,需要抽血检查才能发现。“肝功能正常的人,停药后,肝功能会自我修复。但肝功能有基础疾病,就可能出问题。” 她指出,如慢性肝炎、肝硬化、原来就有药物性肝损等,剂量控制不好就可能出问题。感冒吃药风险都这么大,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李培医生表示,首先要做好健康管理。比如:超重要减肥。肝功能异常,要做到烟酒不沾等。如果感冒,吃药一定要按照说明书来。最重要的是,不要乱吃、混吃感冒药。一般来说,成人摄入对乙酰氨基酚一次不应超过 500 毫克,两次用药间隔时间不宜低于 6 小时,每日摄入最大量不应超过 2000 毫克,疗程不应超过 3 天。几种药物同时服用时,对乙酰氨基酚总和应当小于 500 毫克。此外,有肝硬化、脂肪肝、肝炎、胆管结石和胆囊结石以及营养不良患者应慎用对乙酰氨基酚类药物。如果感冒吃药两三天还不好,就要到医院就医。“ 看病一定要相信医生,坦白告诉医生自己之前吃了什么药、买了什么药,这样就可以避免医生重复开药出现问题。” 蒋宇利说。△图文无关太痛心了!重要提醒:感冒药不能混着吃!感冒药不能混着吃!感冒药不能混着吃!

然则何如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毕业生去哪儿了?一半从事IT和科研,月薪5429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由江苏省、教育部、气象局、海洋局共建,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享有“中国气象人才摇篮”之美誉。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大气科学学科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蝉联全国第一,获 评 A+等级。气象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气象装备、环境工程、通信工程等 8 个学科获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地球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 态学 4 个学科跻身 ESI 学科排名全球前 1%。1、就业去向 2018 届毕业生共 4673 人,男女性别比为 0.92:1。其中研究生 908 人,年终就业率为 95.04%,本科生 3765 人,江苏生源50.01%。本科生年终就业率为 98.35%。2、深造情况 ①国内升学研究生主要升学院校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5 人)。本科生升学 院校主要流向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484 人)、东南大学(26 人)、中国科学院大气 物理研究所(26 人)、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6 人)等院校,具体院校分布如下表 所示。②保研情况学校2018届保研公示不全,但根据2019届保研情况测算:保研率:5%。考研率:22.25%。③境外留学本科生留学的国家(地区)主要是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留学院校主要为利兹大学(14 人)、曼彻斯特大学 (10 人)、谢菲尔德大学(10 人)等,本科生具体留学院校分布如下表所示。3、就业工作情况①就业地点:主要留在江苏省就业。研究生省内 就业占比为 58.69%,本科生省内就业占比为 62.00%。省外就业毕业生主要流向了北 京市、浙江省、安徽省、上海市等地区。留在省内就业的,主要流向了南京市、苏州市和无锡市。重点区域就业情况:在“长江经济带”“长三角” “一带一路经济带”和“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如下所示。②就业行业主要流向了“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 务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教育”等行业。其中,本科生从事IT、科研合计51.55%。③月收入研究生月均收入为 6599 元,本科生的平均月收入为 5429 元。④求职成功渠道主要是:学校组织的招聘会、就业网站等,亲友、老师渠道也很重要。

美人渔

刚过完74岁生日的任正非现身华为南京研究所,装扮低调,朴实无华

近日,有网友爆料,华为公司创始人、总裁任正非先生现身华为南京研究所视察指导工作。从网友所爆照片看,任正非一身低调的休闲装扮现身,面带笑容,朴实无华,远处有“南研”字样。公开资料显示,任正非出生于1944年10月25日,如今刚刚过完74周岁的生日。自今年3月开始,任正非已经正式卸任副董事长职务,仅保留董事一职,对于执行轮值董事长制度的华为来说,任正非目前仅保留对华为战略航向方面的把握,已不具体作出决策。华为在全球有14家研究院所,南京研究所就是其中一家,位于南京市雨花区。南研所的建筑设计遵循着“campus”理念,致力于为员工打造最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园区空气清新,各色树木花草品种繁多,环境一流。作为实体科技企业,华为对研发高度重视,每年将10%的销售收入投入研发,从事研究与开发的人员一共有80000名,占整个公司总人数的45%,2017年研发投入高达896亿元,在中国企业界独树一帜。任正非曾在非洲对员工承诺,只要他还飞得动,就会到艰苦地区来看望员工,到战乱、瘟疫地区来陪他们,一句”我若贪生怕死,何来让你们去英勇奋斗”更是感动了无数华为员工。任正非也确实践行了自己的承诺,每年到华为国内外各大研究所、生产基地视察指导,在餐厅与员工一起吃饭。单从年龄看,74周岁的任正非已经着实不再年轻了,但任正非就是这样,像年轻人一样,对工作充满激情,低调务实的工作态度也恰巧符合华为这家埋头搞研发民营企业对外界展示的性格。中国制造2025越来越近了,期待中国制造企业披荆斩棘、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