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南京设11个硕士研究生报考点导演梦

南京设11个硕士研究生报考点

本报讯(记者谈洁)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即将启动。江苏省教育考试院18日公布我省研究生招生情况。明年我省共有47所招生单位招收硕士研究生,其中普通高校33所、科研院所9所、党校1所、军队院校4所。考试院介绍,我省有12所高校招收单独考试硕士生;15所高校招收法律硕士;18所高校招收工商管理硕士(MBA);16所高校招收公共管理硕士(MPA);2所高校招收审计硕士(MAud)。按教育部有关规定,考生选择报考点时,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单独考试考生应选择招生单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区、市)的报考点。考生务必仔细阅读所报考招生单位和所选报考点的网报公告,如招生单位对报考点选择有特殊要求,以招生单位网报公告为准。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造成后续不能现场确认、考试、复试、录取,以及入学后不能进行学籍注册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2019年江苏省硕士研究生24个报考点,其中南京地区的报考点共有11个,分别是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河海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市招生委员会办公室。

生不布施

南京理工大学2020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出炉,已经开始寄送啦!

亲爱的南京理工大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大家期盼已久的录取通知书开始寄送啦!随录取通知书寄送的材料包括入学须知、新生办卡指南、大学生医保指南等。如果暂未收到录取通知书,请耐心等待!以下同学请注意,您的录取通知书暂未寄出:1、录取为非定向生的同学,您的档案暂未到学校;2、录取为定向生的同学,您的定向培养协议暂未到学校。来源: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研招

虏其人民

“ 笔试面试第一却被刷下来,就因为我是非全日制研究生”

本文转自【澎湃新闻】;澎湃新闻记者 韩雨亭9月4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针对近期社会对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歧视问题,在回应澎湃新闻时明确指出,“2019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已明确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落户机会。”针对教育部的回应,已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哲(化名)内心既高兴,又忐忑。“今后是否还会存在隐性歧视问题呢?”王哲对澎湃新闻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曾有过一段不愉快的经历。2019年3月,他报名参加了山东省“优选选调生”,在笔试面试阶段名列前茅,终因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被认定为“在职”学历,无法参加政审。王哲的故事不是孤例,近年来陆续毕业的成千上万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目前都在不同程度地承受因改革带来的转型“阵痛”。 笔试面试第一名,却被刷下来了2016年12月,刚从福州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的王哲参加全国研究生联考,他填报的第一志愿院校是人大。2017年3月,他到人大参加研究生复试,复试一共2天,有一天上午,人大法学院召开非全日制研究生说明会,反复强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会和全日制一样,师资和课程都会一视同仁。那次复试下来,他综合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几天后,人大法学院通知他可调剂成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由于人大是他理想的大学,他接受了调剂。2017年9月,他被正式录取为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我是国家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首批受益者。”王哲说。的确如此。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上述通知称,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起初,王哲也担心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不被用人单位承认,但当他看见教育部发布的通知后也就放心了。在人大读研期间,他努力学习,成绩优异,连续两年荣获一等奖学金。2019年6月28日,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人大毕业,荣获校级优秀毕业生和三好学生。如此优异的学习成绩,仍难以抵消作为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带来的尴尬。在人大读研期间,除了没有配备学校宿舍,他从未感觉和全日制研究生有任何差异。“我们那年的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都统一划线,乃至进入面试和复试分数线都一样。”王哲说。“我的档案、户口和党组织关系都转入学校了。”在读研期间,王哲发现针对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人大的确做到一视同仁,所有学生一起上课和考试。最让他感到满意的是,人大拥有一套强大的选课系统,每名学生都可根据自身兴趣和研究方向去选课,上课时间可选在工作日的白天上课,也可选在晚上或周末上课。“由于部分教授白天日程很忙,只能在晚上或周末授课,从来都是座无虚席。”王哲说,他很珍惜为期两年的学习机会,因此格外努力。转眼两年的研究生学习即将结束,摆在他面前的便是择业,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法官。2019年2月,山东省对外发布了《2019年山东省选调生优选计划公告》,计划招收375名定向选调生。王哲也在学校网站看到了这份公告,他发现该公告的职位列表中显示有一个中级人民法院正计划招收1名选调生,他当即决定报考。在正式报考前,他还特别注意到该公告通篇没有要求全日制毕业生,只将委托培养、在职培养和定向培养的高校毕业生未列入选调范围。“我读研期间没社保,没工作,肯定不算在职,我有《派遣证》,档案也进入到了学校,肯定不是定向,更不是委培,所以就报考了。”王哲说,山东“优选选调生”有一套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首先要提交纸质《报名表》交给学校,由学校来移交至山东省相关部门予以复核,复核后才有网上报名资格。“前期报名很顺利,笔试我是第二名,但第一名放弃了,我替补成为第一名,笔试成绩只比第一名低了一分,面试时,我以绝对优势获得第一名,比第二名足足高了6分。”王哲说,面试结束后,他被列入考察范围名单,但到了政审阶段,山东方面派人到学校进行政审。“那批政审名单已把我给排除了。”王哲说,自始至终山东方面均未明确告知具体原因。“我在笔试和面试的表现都很优秀,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身份应该是唯一原因。”王哲说,此事一度让他产生极大挫败感,开始曾想用行政诉讼方式讨一个说法,后因时间安排不过来,只好作罢。如今,王哲已到一家央企上班,起初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也对他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证明表示不理解,但经他仔细说明后也就予以认可。“最关键的是我有一张《派遣证》,这就说明一切了。”王哲说。 处境尴尬的“编外学生”目前正在南京理工大学就读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化名)在校园内已感受到了歧视和偏见。2016年7月,张伟从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毕业后,被赵县第一中学聘为代课老师。根据学校规定,他要一年后才能转为正式事业编制,考虑到当地经济和社会环境不利于自身发展,他还是决定离开赵县,而报考研究生是最好的方式。2017年12月,他参加了全国研究生联考,第一志愿填报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但因他考试成绩距离该校340分的录取线“只差了一分”,最后被调剂成南京理工大学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入学不久,他就感受到学校针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管理上的差别对待。“我们没有住宿,没有医保,节假日无法享受学校福利,选课总是最后才知道消息,不能评奖学金,更不能参评优秀毕业生。”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学校的差别对待影响了他对校园美好生活的感受。“犹如一场孤独的学习之旅。”张伟说,由于无法正常参与学校的生活,让他对学校少了一种认同感。最关键的是,由于学校管理细节上的差别对待,致使“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之间的社交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我记得有次老师让一位全日制的同学负责收作业,我主动添加他的微信,方便传输作业,当得知我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后,他未通过我的微信,只留了电子邮箱。”张伟说,很明显对方不想和他有任何交往。“只要在管理中进行分群,自然会产生歧视和偏见。”张伟说。今年刚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勇(化名)也感觉自己像是学校的“编外学生”。“学校课程安排没任何差别,但细节还是有差异。”王勇对澎湃新闻称,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能申请该校的助学岗位,不让参加学校组织的部分活动和比赛。“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把我们分成了两类人?我们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样都是统招生,部分调剂过来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甚至比全日制研究生录取分数还要高,但为何学校和部分学生还是不太接纳我们呢?”王勇说,从当前学校招生比例来看,绝大多数还是全日制研究生,而非全日制研究生比例不高,因此他们的声音和生存状态极容易被学校忽视。在他看来,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再三强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只是入学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但因没有相应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引导,故而造成了今天非全日制研究生群体的尴尬处境。“表面上看‘非全日制’没什么,但实际上却产生很多矛盾、纠纷和人为对立。”王勇称,即使在平常社交场合,也会有人用异常的眼光来看待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群体。张伟认为,不认可非全研究生的应届生身份,本质上源于认为统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和之前单证硕士一样。传统上以《派遣证》来识别应届生身份,而实际中很多学校规定不一,有的学校甚至不给非全日制研究生发放《派遣证》,这影响了很多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识别。“有的学校领导都不能正确认识到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还在用在职硕士的名称发文件,搞歧视。”张伟称。在学校期间受到差别对待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步入社会同样面临歧视和偏见。隐性的歧视依然存在作为南京理工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读研期间比一般全日制研究生更加努力。“我有四五科的考试成绩名列第一、第二名,很少有科目考试成绩跳出前五名,最差也没超出前10名。”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如此优异成绩并未帮助他获得用人单位赏识。今年疫情期间,他参加各种网上举办的毕业生双选会,用人单位一旦听说他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最标准答复是“下次再沟通”,从此了无音讯。他先后给十多家用人单位投放简历,剧情和结局都一样,这极大打击他在求职道路上的信心。“我想以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去应聘中学教师,可能都没资格了。”张伟对澎湃新闻称,用本科学历去寻找工作,或许还相对容易。将非全日制研究生等同于在职研究生的定见已根深蒂固,是造成事业单位、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招聘员工时不敢“冒险”的根本原因。张伟认为,2019年12月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并未对职称评定、内部晋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遴选与考调、人才引进和补贴、聘任制公务员招聘等作出相应规定,包括政策无具体监督执行部门,学生投诉往往推诿扯皮,难以落实。从而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预留很大操作空间。“无问责规定,导致各地各部门有恃无恐,信访投诉后依然如故。”一位非全日制研究生对澎湃新闻称,国家相关部门唯有统一研究生教育质量,不在学历证书上标注“非全日制”学习方式,方可根本解决。面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偏见,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决定站出来,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出声音,厘清事实。学习之余,王勇是微博账号“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运营管理员,主要承担刊登非全日制研究生相关政策法规,回应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误解。这个微博账号约有10名运营成员,他们都是来自于各所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也是一个法学类非全日制研究生微信群的管理员,加入者已达两百多人。他说,已有多个学科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建立微信群。“起初建群主要为了发布和分享工作信息,哪个单位不歧视,我们就会把它分享出来仅供参考。”张伟说,目前大家发出声音并不为争取特殊利益,只是希望能保障最基本的合法利益。“现在很多地方人社局的领导都知道我是谁了。”王勇说,他时常和各地方人事部门的负责人打电话沟通,给对方普及相关政策和知识,但通常对方都会消极推诿。“我希望他们发布招聘时严格落实五部委的文件,不能在事业单位招聘公告中设置全日制条件,他们要么说已招聘公告已发布,无法修改,要么说下一次修改,可到下一次发布招聘公告时,仍然要求全日制毕业生。”王勇说,根本原因是事业编制岗位的竞争太激烈了。“一个事业编制的岗位,往往会有几百人报名。”张伟说,在如此严峻的就业情势之下,若国家相关部门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歧视就难以避免。他认为,虽然教育部近日针对媒体的回应起到正面作用,但全国各地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隐性歧视依然会长期存在,包括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表中设置非全日制选项,如果应聘者勾选,极有可能无法进入笔试和面试环节。近期,张伟正在全身心准备毕业论文答辩,他尽量不去想找工作的事了。“我已经没什么信心了。”张伟说。去年报考山东省“优选选调生”的王哲,尽管如今已是一家央企上班,但他并未放弃当法官的理想。“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我正在想通过别的方式实现理想。”王哲说。

李翱

膜拜!广西14岁男孩自学考上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

昨天(9月3日)是开学第一天日报哥与大家一同分享了广西小可爱们的“开学二三事”被一众家长和孩子萌得不要不要的广西《开学第一天》热映,有多少孩子家长笑着笑着就哭了?看完小可爱们上学的趣事很快,日报哥看下面到这则消息广西一位14岁小男生考上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昨天也到学校报到啦!2004年1月出生的胡耀元到南京理工大学报到14岁,大多数孩子都还在准备中考,而2004年1月出生的胡耀元,已经来到南京理工大学报到,成为南理工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2018级传播学硕士研究生新生。比同班同学小了八九岁的胡耀元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成为被“膜拜”的对象。14岁的胡同学,开始了他研究生的就读生涯回想日报哥14岁的时候还患着“中二病”一边在初中校园里上蹿下跳一边幻想着哪天一觉醒来就拥有了超能力拯救世界再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已经是“双一流”高校的研究生了14岁的胡耀元还没进校,就引起了全校同学的关注。有人拿“小神童”、“小天才”来称呼他。而在妈妈莫女士眼中,儿子胡耀元只是一个爱读书、会读书,兴趣又广泛的孩子。今年3月,进入研究生复试时,胡耀元曾接受采访,他一有空隙就在一旁看书看得入神。小学入学前,他已经看完了《荷马史诗》胡耀元的妈妈莫女士表示,胡耀元的阅读能力来自宽松环境的培养。“孩子没什么压力,可以自由自在地读书。孩子3岁时能够认识1000多字,小学入学前就已经读完了《悲惨世界》《荷马史诗》等外国名著。”胡耀元的阅读书单一大部分来自妈妈的推荐。“孩子小学时,有一次做作业我忘了签字,老师罚孩子抄半本语文书。我肯定舍不得孩子,于是我抄了半本书。”抄完后,莫女士有了心得,“我发现书里的一些内容对于孩子的语文教育来说还是有些不够,我希望能够补充一点东西。”莫女士向胡耀元推荐了《红楼梦》。胡耀元接受了这本“大部头”的作品,当作故事看得津津有味。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和莫女士讨论。在阅读方面,胡耀元说,家人从不要求自己什么时间读多少书,只是会买很多书放在家里,他有兴趣就读,且遇到不懂的地方,就会和妈妈一起讨论。莫女士说,“《易经》,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读书更是这样。等孩子求知欲强烈的时候,我才教他一点,饥饿营销‘养’出这个爱阅读的孩子。”小学毕业后,莫女士和胡耀元商定,决定在家学习。在家学习期间,文科由胡耀元自学,莫女士指导,理科请家教一对一辅导。小学毕业后在家自学“边考边玩”考出了“本科同等学力”在胡耀元学完中学阶段知识后,开始准备参加高考,由于广西高考对于年龄的要求,胡耀元无法参加,于是选择了先考取本科同等学力后参加考研。为此,2014年10月至2017年,胡耀元报考了广西大学自考英语专业、南京师范大学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自考历史教育专业本科等多个专业,目前,他已从广西大学自考英语专业毕业。胡耀元先后通过了42门自考科目的考试。2014年,胡耀元在准备了一个多月的情况下裸考了4门:《大学语文》《综合英语一》《英语阅读一》《综合英语二》,只过了一门《大学语文》;2014年12月初他又去南京报考了2015年一月上旬考的4门课程《红楼梦研究》《中国文化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年1月上旬,考试4门全部通过。2015年以后,他又通过了《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教育学一》,《综合英语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口语》《英语写作基础》《英语阅读二》《史学理论与方法》《历史教育学》等42门考试科目。2017年11月,胡耀元正式开始复习考研。“我很喜欢传播学,我还自学了文学历史和外语,法语学完了孙辉的《简明法语教程》,德语学完了《德语速成》。”在家学习,离开学校的管理和老师的指导,胡耀元没有松懈下来,而是很快找到了玩和学的平衡点。学中玩,玩中学补上“集体活动”这一课在大量阅读以及学习知识备考自学考试的同时,莫女士带着胡耀元一起参加各种兴趣活动,让胡耀元参加到同龄人的集体活动中去。“和同龄孩子一起玩”是莫女士对孩子学习之外的规划。儿童拉丁舞团、儿童网球俱乐部、围棋、武术、跆拳道、语言艺术班等多种多样的文娱活动让胡耀元离开校园后的生活一样充满了色彩。《简明法语教程》和《德语速成》已经学完,胡耀元开始跃跃欲试练练手。这个暑假,胡耀元又迷上了配音的小程序。《放牛班的春天》的“纸飞机”片段的法语配音、《默克尔就任宣誓》的德语配音、《怦然,却不止于心动》的英语配音等一大批配音成果让胡耀元“陶醉”在语言学习中。莫女士说,自己没有刻意培养孩子的习惯,而是顺其自然地放养,尊重孩子天性和爱好,不强加家长意志。孩子都有不好管的时候。这时候,解决问题的法宝就是亲子间的信任,母子之间也是人际关系,信任也需要建设维护,在双方互信基础上,孩子是相对容易沟通的。14岁少年顺利考入南理工,能否融入高校大环境?南理工将为他定制培养方案南京理工大学设传学院广播电视新闻系主任骆冬松今年3月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胡耀元属于“考试型”学生,学习精神值得肯定。能够通过研究生统考的笔试,充分说明了胡耀元的应试能力。但研究生培养是一个系统有序的过程,胡耀元如果能够通过审核,顺利进入设传学院,学院会针对他的特殊情况,为他定制培养计划。胡耀元需要补上研究生必读的相应书目,此外,由于胡耀元一直采用的是自学的方式,因此写作能力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以符合新闻系研究生的要求。另外一个问题是,胡耀元被南理工顺利录取,接下来的生活怎么安排?此前,胡耀元在桂林的自学和生活,妈妈一直陪伴左右。莫女士显然已经做好了规划,“我们会在校外租房子,毕竟是未成年人,我们有监护的义务,不能把压力转嫁给学校。”观点碰撞对于14岁少年自学考上研究生有人称赞,有人质疑天才自学和传统教育总能引起我们的思考和热议有人认为博览群书、涉猎广泛、在家自学这些都是他个人的长处和选择应给予肯定也有人认为放弃上学的同时也意味着失去学校提供的社会化辅助服务其实,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提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因势利导,才能帮助那些“有翅膀”的孩子起飞,尽展其才恭喜胡同学顺利考入南京理工大学也祝愿他今后的大学校园生活充实美好,学业进步14岁少年自学考上研究生你怎么看?来源 | 综合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扬子晚报、新华日报编辑 | 覃燕燕 实习生 黄杨婷责编 | 唐莉莉内容总监 | 玉颖广西日报新媒体出品精彩推荐最新|广西一批官员严重违纪违法被严肃处理广西出名了!街头这幕温暖了多少网友的心......

中北大学可以考研去南理工吗?难度吗?网友:定位非常正确

中北大学可以考研去南理工吗?难度吗?网友:定位非常正确,非常不错的选择!选择考研学校一是要找专业相关度比较高的院校,二是要找排名相对靠前的高校,这样的考研选择,对于未来的发展最为有利。一、专业相关度比较高中北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同为“兵工七子”,很多专业的相关度非常高,选择南京理工大学,可以让你能选到不错的专业。南京理工大学重点学科南京理工大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二、学校实力层次跨了一个大的台阶在近年来国内高校排名机构中,中北大学排名显然不如人意,在专业排名机构中已经到了170名,而南京理工大学近年来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高校综合实力排名已经到了国内40名左右。你选择南京理工大学,显然是经过了很多的思考的,如果凭借努力考进南京理工大学,这毫无疑问是巨大的成功,意味着你走进了一个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大学。当然这样的高校排名差距,也意味着考研并不轻松,你有很长的路要走。三、南京理工大学科研经费充足在2016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统计发布的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显示:南京理工大学科研经费达到了高校25名,总额11.56亿元,科研人员人均经费达到52.93万元。对于在南京理工大学学习的学生来说,没有什么比经费充足更能鼓舞人心的了。选择从中北大学跳跃到南京理工大学,是个非常有勇气的选择,希望你能够披荆斩棘,一句成功!

三科

某高校临时反悔考研不招三本生?这些院校“潜规则”一定要知道!

最近有小伙伴在微博和贴吧等平台反映,自己报考的学校竟然临时反悔,研究生招生不接收三本考生了。这导致自己不能打印准考证,不能参加考试。报名和网上确认都审核通过了,没想到竟然到打印准考证的时候才提醒审核不通过,emmm……就很离谱。另外考生还爆料称,针对三本考生,学校特别“贴心”推出“签署不参加复试知情书就能打印准考证”的骚操作。说白了就是威胁三本考生,如果你还想考试,那就只能乖乖服从我们的安排。如果考生反馈属实的话,那这个学校不仅是赤裸裸的院校歧视,还要逼迫学生乖乖就范!学校以后的招生声誉估计要凉凉了!虽然院校歧视这个灰色问题一直存在,但一般表现在初复试环节,像这样明晃晃地不让考生参加考试还是头一遭。都说“考得好不如报得好”,22考研的小伙伴在择校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除了关注报录比等相关信息外,也要了解好某些院校的“潜规则”。分享君就来盘点一下那些对一志愿考生非常不友好的985/211高校。宁夏大学20考研宁夏大学因为打压一志愿在微博热搜上挂了好几天,原因是文学院对一志愿考生专业课疯狂压分,有的甚至压到了个位数,导致0人上线。对于文学专业来说,虽然批改试卷的主观性很强,但也不至于150分的总分只给个位数呀。这样来看,文学院的目的很明显,不想录一志愿,想要接收优质调剂生。其实压分操作在高校里很常见,不过宁夏大学文学院用力过猛,显露了意图。广西大学作为B区有名的211高校,广西大学一直是考研调剂的重灾区,每年调剂生都非常多,调剂生源也越来越优质。优质生源哪个学校能拒绝呢?所以广西大学也开始飘了,对一志愿的保护开度越来越小。在2020年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广西大学甚至列出了不再遵循“一志愿优先录取”原则的专业名单。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是公认倾向接收本校生和调剂生的学校,不过南理工不会对一志愿压分。南理工有一个“优质生源调剂专项计划”,会用少量指标调剂录取来源于校外“985工程”、“211工程”院校毕业的优秀考生,并配套调剂优惠政策。这样看来,留给一志愿考生的机会受到了一定影响。另外报考南京理工大学的同学大多实力不差,复试高分扎堆比较严重,很容易沦为炮灰。湖南大学湖南大学比较喜欢参加过夏令营的优秀营员。即使没有获得保研资格,初复试也会更加顺畅。2018年湖南大学电气工程专硕,招55人,保研了15个,剩余40个统考名额。然而光优秀夏令营有100个人(本校51个,外校49个)。在这些人中,最后报考了湖大且初试过线(310的线)人数有30个,这30个人直接复试走过场就录取了。所以实际留给普通考生的名额只有10个。兰州大学兰州大学也是出了名的不保护一志愿的学校,很喜欢在调剂生里捡漏,更爱985/211名校的学生。兰州大学一志愿考生要和调剂生一起复试,直接按照复试总成绩进行排名,然后刷完人后再招调剂。这样最后录取的都是精英考生。所以考兰大只能用实力说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随着“最好考985”的名号越来越被人熟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报考人数也在逐年升高。西北农林大学近几年是不保护一志愿的,一志愿考生和调剂生一起复试一起排名。另外学校复试时间也非常晚。今年研招网调剂系统5月20日开启的,而西北农林的信息工程学院5月31日才复试完。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也是出了名的压分高校,一志愿考生专业课压分尤为严重,很多考生甚至都过不了国家线,调剂都调不了。努力很重要,选择一所好的学校和专业也很重要。考研不易,22考研的小伙伴们在择校方面还是要积极去了解院校风评,谨慎选择。因为文章篇幅有限,分享君只盘点了几所学校。还有哪些学校不保护一志愿呢?欢迎小伙伴评论区留言分享。

闯入者

0分考研试卷:公布事实比邀请专家核查更具说服力

张谷雨日前,某高校考研专业课得低分甚至是0分事件在网上传播,该高校给出的回复是“经核对审查无误”。如此简单回复,非但没能平复舆论,反而引起了社会上更大的质疑和讨论。面对汹涌的社会质疑,2月21日,该校再次回应称已申请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考试主管部门组织专家组复查。先是“校内审查”再是“请专家复查”,就是不肯用简单的摆事实来说明情况,如此操作,莫非低分试卷评分有什么难言之隐?0分考研试卷,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不可思议,对于已经下定决心奋战一年考研的学生,每天辛辛苦苦、勤勤恳恳,最后得到的是这样一个结果,不免让公众心生疑虑。此时,公众想要的是一个真相,一个事实。时间与事实是最具有说服力的“专家”。舆论发酵后,该校官方给出的通知是请专家核查,难道请外面的专家核查比公布事实更简单容易吗?请专家花费大量的精力、时间,耽误的时间越长,公众的猜疑就越多。研究生考试不是一锤子买卖,如果不讲清楚事实,简单的草草了事,影响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前途、学校的声誉,更是对国家教育公信力的挑战。0分试卷绝非个案,也非偶然,其背后凸显的是一些教育权力的傲慢和偏见。2019年6月,西安“小升初”面谈中,某校给一名参加面谈学生品德修养打了0分引发舆论关注,事件中民众质疑最多的,也是民办学校招生“掐尖”,有意压分的行为。该事件中,从学校到主管部门最终都没给社会一个明明白白的答复,为民众诟病。事实胜于雄辩。同样面对存在压分质疑的深圳大学艺术设计专业,通过清楚准确的事实回应,不仅打消了社会误解,而且还赢得了社会的赞誉。事实是客观的、有依据的,不是抽象的、模糊的。社会更需要的是事实,不是专家的结论。摆出事实更有说服力。再比如南京理工大学2019年在调剂公告中曾明确指出“我校预留部分2018年全日制硕士生招收计划用于接收全国高水平大学优秀考生调剂”。向大众说明情况,公布实际情况。讲清事实,即使是专业课0分,也能让公众心服口服。及时、准确公布事实,回应质疑,让真相暴露在阳光之下,这或许是平息舆论、回应质疑最好的办法。【编辑 一萌】

虑求

南京理工大学2020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出炉,已经开始寄送啦!

亲爱的南京理工大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大家期盼已久的录取通知书开始寄送啦!随录取通知书寄送的材料包括入学须知、新生办卡指南、大学生医保指南等。如果暂未收到录取通知书,请耐心等待!以下同学请注意,您的录取通知书暂未寄出:1、录取为非定向生的同学,您的档案暂未到学校;2、录取为定向生的同学,您的定向培养协议暂未到学校。来源: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研招

毁也

这三所211是“工科”强校,隶属工信部,适合考研调剂

中国有100多所“部属”大学,其中教育部直属大学有75所,剩下的有40多个其他部门的主管,工信部主管的大学一共有七所,分别有北航、北航、北理、哈工大、西工大、南航、南理工和哈工程,被誉为“国防七校”,国防七校是航海、宇宙飞行、航空、核能、兵器、民航等领域实力不俗,另外,工业信部直属的这7所大学也是国内的工科强校,大学入学考试和研究生考试都很受欢迎。但是,在工业信息部直属的这7所大学中,只有4所大学是985所,分别是北航、北理、哈工大和西工大,南航、南理工和哈工程都只有211所大学,在国内不太有名。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特色是航空、航天、民航,其中力学是一流的建设学科,机械工程、管理科学和工程是A类学科,机械、航空航天和制造工程、计算机等专业在世界排名前列,综上所述,211大学中已经相当难考了,但是由于大学院考试没有自主划线的资格,所以还是有调整的成功,今年导航测量、热学、流体、机械、材料及航空航天推进理论与工程等专业招收研究生调整剂。二、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的优势在于武器领域,由著名的“哈军工”分立,武器科学和技术是国家重点学科,一流建设学科和A+学科,化学工程和技术也是A类学科,目前,南理工在很多省份的高考合格点都在620分左右,但比南航稍低,在考研究生方面,目前南理工还没有公布调整信息,但根据多年的经验,或多或少都有调整名额。三、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在航空、航天、航海、原子能、武器等领域都涉猎过,但在工信部直属的所有直属大学中,哈工程最没有存在感,实际上,船舶和海洋工程学是A+学科,控制科学和工学是A-学科,但是,尽管如此,哈工程大学入学考试的合格点比南航、南理工低20分以上,哈工程除了地理位置偏颇外,是一所性价比很高的大学,。总之,这三所工科直属的大学只有211所,但并不有名。

鬼魅灯

“ 笔试面试第一却被刷下来,就因为我是非全日制研究生”

本文转自【澎湃新闻】;澎湃新闻记者 韩雨亭9月4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针对近期社会对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歧视问题,在回应澎湃新闻时明确指出,“2019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已明确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落户机会。”针对教育部的回应,已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哲(化名)内心既高兴,又忐忑。“今后是否还会存在隐性歧视问题呢?”王哲对澎湃新闻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曾有过一段不愉快的经历。2019年3月,他报名参加了山东省“优选选调生”,在笔试面试阶段名列前茅,终因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被认定为“在职”学历,无法参加政审。王哲的故事不是孤例,近年来陆续毕业的成千上万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目前都在不同程度地承受因改革带来的转型“阵痛”。 笔试面试第一名,却被刷下来了2016年12月,刚从福州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的王哲参加全国研究生联考,他填报的第一志愿院校是人大。2017年3月,他到人大参加研究生复试,复试一共2天,有一天上午,人大法学院召开非全日制研究生说明会,反复强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会和全日制一样,师资和课程都会一视同仁。那次复试下来,他综合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几天后,人大法学院通知他可调剂成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由于人大是他理想的大学,他接受了调剂。2017年9月,他被正式录取为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我是国家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首批受益者。”王哲说。的确如此。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上述通知称,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起初,王哲也担心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不被用人单位承认,但当他看见教育部发布的通知后也就放心了。在人大读研期间,他努力学习,成绩优异,连续两年荣获一等奖学金。2019年6月28日,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人大毕业,荣获校级优秀毕业生和三好学生。如此优异的学习成绩,仍难以抵消作为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带来的尴尬。在人大读研期间,除了没有配备学校宿舍,他从未感觉和全日制研究生有任何差异。“我们那年的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都统一划线,乃至进入面试和复试分数线都一样。”王哲说。“我的档案、户口和党组织关系都转入学校了。”在读研期间,王哲发现针对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人大的确做到一视同仁,所有学生一起上课和考试。最让他感到满意的是,人大拥有一套强大的选课系统,每名学生都可根据自身兴趣和研究方向去选课,上课时间可选在工作日的白天上课,也可选在晚上或周末上课。“由于部分教授白天日程很忙,只能在晚上或周末授课,从来都是座无虚席。”王哲说,他很珍惜为期两年的学习机会,因此格外努力。转眼两年的研究生学习即将结束,摆在他面前的便是择业,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法官。2019年2月,山东省对外发布了《2019年山东省选调生优选计划公告》,计划招收375名定向选调生。王哲也在学校网站看到了这份公告,他发现该公告的职位列表中显示有一个中级人民法院正计划招收1名选调生,他当即决定报考。在正式报考前,他还特别注意到该公告通篇没有要求全日制毕业生,只将委托培养、在职培养和定向培养的高校毕业生未列入选调范围。“我读研期间没社保,没工作,肯定不算在职,我有《派遣证》,档案也进入到了学校,肯定不是定向,更不是委培,所以就报考了。”王哲说,山东“优选选调生”有一套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首先要提交纸质《报名表》交给学校,由学校来移交至山东省相关部门予以复核,复核后才有网上报名资格。“前期报名很顺利,笔试我是第二名,但第一名放弃了,我替补成为第一名,笔试成绩只比第一名低了一分,面试时,我以绝对优势获得第一名,比第二名足足高了6分。”王哲说,面试结束后,他被列入考察范围名单,但到了政审阶段,山东方面派人到学校进行政审。“那批政审名单已把我给排除了。”王哲说,自始至终山东方面均未明确告知具体原因。“我在笔试和面试的表现都很优秀,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身份应该是唯一原因。”王哲说,此事一度让他产生极大挫败感,开始曾想用行政诉讼方式讨一个说法,后因时间安排不过来,只好作罢。如今,王哲已到一家央企上班,起初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也对他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证明表示不理解,但经他仔细说明后也就予以认可。“最关键的是我有一张《派遣证》,这就说明一切了。”王哲说。 处境尴尬的“编外学生”目前正在南京理工大学就读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化名)在校园内已感受到了歧视和偏见。2016年7月,张伟从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毕业后,被赵县第一中学聘为代课老师。根据学校规定,他要一年后才能转为正式事业编制,考虑到当地经济和社会环境不利于自身发展,他还是决定离开赵县,而报考研究生是最好的方式。2017年12月,他参加了全国研究生联考,第一志愿填报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但因他考试成绩距离该校340分的录取线“只差了一分”,最后被调剂成南京理工大学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入学不久,他就感受到学校针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管理上的差别对待。“我们没有住宿,没有医保,节假日无法享受学校福利,选课总是最后才知道消息,不能评奖学金,更不能参评优秀毕业生。”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学校的差别对待影响了他对校园美好生活的感受。“犹如一场孤独的学习之旅。”张伟说,由于无法正常参与学校的生活,让他对学校少了一种认同感。最关键的是,由于学校管理细节上的差别对待,致使“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之间的社交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我记得有次老师让一位全日制的同学负责收作业,我主动添加他的微信,方便传输作业,当得知我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后,他未通过我的微信,只留了电子邮箱。”张伟说,很明显对方不想和他有任何交往。“只要在管理中进行分群,自然会产生歧视和偏见。”张伟说。今年刚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勇(化名)也感觉自己像是学校的“编外学生”。“学校课程安排没任何差别,但细节还是有差异。”王勇对澎湃新闻称,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能申请该校的助学岗位,不让参加学校组织的部分活动和比赛。“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把我们分成了两类人?我们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样都是统招生,部分调剂过来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甚至比全日制研究生录取分数还要高,但为何学校和部分学生还是不太接纳我们呢?”王勇说,从当前学校招生比例来看,绝大多数还是全日制研究生,而非全日制研究生比例不高,因此他们的声音和生存状态极容易被学校忽视。在他看来,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再三强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只是入学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但因没有相应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引导,故而造成了今天非全日制研究生群体的尴尬处境。“表面上看‘非全日制’没什么,但实际上却产生很多矛盾、纠纷和人为对立。”王勇称,即使在平常社交场合,也会有人用异常的眼光来看待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群体。张伟认为,不认可非全研究生的应届生身份,本质上源于认为统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和之前单证硕士一样。传统上以《派遣证》来识别应届生身份,而实际中很多学校规定不一,有的学校甚至不给非全日制研究生发放《派遣证》,这影响了很多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识别。“有的学校领导都不能正确认识到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还在用在职硕士的名称发文件,搞歧视。”张伟称。在学校期间受到差别对待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步入社会同样面临歧视和偏见。隐性的歧视依然存在作为南京理工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读研期间比一般全日制研究生更加努力。“我有四五科的考试成绩名列第一、第二名,很少有科目考试成绩跳出前五名,最差也没超出前10名。”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如此优异成绩并未帮助他获得用人单位赏识。今年疫情期间,他参加各种网上举办的毕业生双选会,用人单位一旦听说他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最标准答复是“下次再沟通”,从此了无音讯。他先后给十多家用人单位投放简历,剧情和结局都一样,这极大打击他在求职道路上的信心。“我想以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去应聘中学教师,可能都没资格了。”张伟对澎湃新闻称,用本科学历去寻找工作,或许还相对容易。将非全日制研究生等同于在职研究生的定见已根深蒂固,是造成事业单位、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招聘员工时不敢“冒险”的根本原因。张伟认为,2019年12月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并未对职称评定、内部晋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遴选与考调、人才引进和补贴、聘任制公务员招聘等作出相应规定,包括政策无具体监督执行部门,学生投诉往往推诿扯皮,难以落实。从而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预留很大操作空间。“无问责规定,导致各地各部门有恃无恐,信访投诉后依然如故。”一位非全日制研究生对澎湃新闻称,国家相关部门唯有统一研究生教育质量,不在学历证书上标注“非全日制”学习方式,方可根本解决。面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偏见,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决定站出来,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出声音,厘清事实。学习之余,王勇是微博账号“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运营管理员,主要承担刊登非全日制研究生相关政策法规,回应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误解。这个微博账号约有10名运营成员,他们都是来自于各所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也是一个法学类非全日制研究生微信群的管理员,加入者已达两百多人。他说,已有多个学科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建立微信群。“起初建群主要为了发布和分享工作信息,哪个单位不歧视,我们就会把它分享出来仅供参考。”张伟说,目前大家发出声音并不为争取特殊利益,只是希望能保障最基本的合法利益。“现在很多地方人社局的领导都知道我是谁了。”王勇说,他时常和各地方人事部门的负责人打电话沟通,给对方普及相关政策和知识,但通常对方都会消极推诿。“我希望他们发布招聘时严格落实五部委的文件,不能在事业单位招聘公告中设置全日制条件,他们要么说已招聘公告已发布,无法修改,要么说下一次修改,可到下一次发布招聘公告时,仍然要求全日制毕业生。”王勇说,根本原因是事业编制岗位的竞争太激烈了。“一个事业编制的岗位,往往会有几百人报名。”张伟说,在如此严峻的就业情势之下,若国家相关部门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歧视就难以避免。他认为,虽然教育部近日针对媒体的回应起到正面作用,但全国各地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隐性歧视依然会长期存在,包括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表中设置非全日制选项,如果应聘者勾选,极有可能无法进入笔试和面试环节。近期,张伟正在全身心准备毕业论文答辩,他尽量不去想找工作的事了。“我已经没什么信心了。”张伟说。去年报考山东省“优选选调生”的王哲,尽管如今已是一家央企上班,但他并未放弃当法官的理想。“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我正在想通过别的方式实现理想。”王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