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到省水所开展“三再”专项调研活动壶口情

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到省水所开展“三再”专项调研活动

3月10日,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徐彩军一行莅临省水产研究所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专项调研活动,就探索省属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加快转型升级和促进公益事业高质量发展等共同关心的议题进行座谈交流。所党委书记张良松主持座谈会,林琪所长、其他所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会上,张良松代表所领导班子对徐彩军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回顾了上次双方座谈会后对水产所的工作成效取得的影响。徐彩军介绍了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近年来在科研成果转化、科研人员激励机制、科研创新工作等方面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随后,双方在科研组织架构、运行方式、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人才队伍建设、相关政策解读等方面深入交换了意见。张良松表示,水产所与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将加强沟通交流,互相借鉴相关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步伐,共同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徐彩军书记一行还参观了福建海洋渔业科学馆。【来源: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妙冤家

第三届“药物及诊断试剂研发与质控”国际研讨会在宁开幕

作为国际生物医药领域最高规格的学术性研讨会之一,11月10日上午,2020年药物及诊断试剂研发与质控——测量与标准,质量与安全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开幕。11月10日,第三届“药物及诊断试剂研发与质控”国际研讨会在宁开幕。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 摄南京市市长韩立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总工程师韩毅致辞,两院院士张玉奎、谭蔚泓、陈芬儿、郑裕国,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段宇宁,省市场监管局一级巡视员冯新南,副市长沈剑荣出席。研讨会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国际计量局主办,与会嘉宾围绕加强计量测试技术对生物医药和诊断试剂领域质量提升及标准化支撑深入研讨,并对提升生物医药领域的计量国际互认能力和水平、推动南京生物医药品牌的国际化发展、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地标提出建议。会上,中国计量测试学会药物及诊断试剂产业计量测试联盟正式成立。韩立明对出席研讨会的各位嘉宾表示欢迎,向国际组织和专家对南京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她说,本次研讨会汇聚国际国内顶尖专家学者,展开高层次学术交流,为我们吸收新观点、运用新技术、汇聚新合力提供了难得契机,将对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产生重要促进作用。当前,南京正把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链作为重点打造的八条产业链之一,加快打造全球先进、全国领先的产业地标。我们将发挥计量科学的钥匙作用,不断解锁“密码”、加快创新以联盟成立为契机加强交流合作,为生物医药发展提供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全溯源链测量体系的精准保障,努力探究生物医药技术前沿;凝聚产学研、金介媒合力,不断优化机制、加快突破打通高校、医院参与生物医药产业化“堵点”,积极布局建设成果中试等公共服务平台,着力构建“创新共同体”,大力推动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加强产业链垂直整合,不断促进协同、加快集聚聚焦龙头企业建链,依托重点园区延链,建好公共平台强链,做优产业生态补链,全力培育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恳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进一步加强指导和帮助,期待国际计量局等国际组织助力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诚邀各位专家和企业家走进南京、了解南京、选择南京,一起拥抱生物医药产业的美好未来。韩毅表示,计量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是社会进步的基石,开展生物医药领域标准物质、测量方法的研究与开发,能够更加精准快速地感知生物世界的变化,推动生物科技发展进步。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聚焦前沿计量测试技术在生物医药研发领域的应用,积极建言献策,发挥计量技术作为医疗健康的支撑、科技创新的种子、经济转型的引擎重要作用,为产业创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相关领导,市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国际计量局等国际组织,国内外计量、药品研发与临床医学检验管理和技术机构,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等参加。内容来源:南报融媒体记者 杨凡图片来源: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责任编辑:南报融媒体编辑 朱皓【来源:南京日报南报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精而又精

量质齐升,南京新研机构跑出发展加速度

南报网讯 2020南京创新周将于6月22日—26日线上举行。记者采访了解到,去年首届南京创新周举办一年来,王泽山、丁文江、赵东元等一批两院院士领衔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依托高校创新资源产业化,聘职业经理人闯市场,让南京创新名城建设这张名片熠熠生辉。今年,位于江宁开发区的南京惟新环保装备技术研究院实现“开门红”,通过市级备案仅两个月就接下了2000万元订单。研究院负责人刘军介绍,南京新型研发机构创新的体制机制让创新成果迅速落地并产业化,目前,研究院正在主导制定工信部中空纤维纳滤净水国家标准。这家环保领域新型研发机构的快速发展正是南京新型研发机构量质齐升的一个缩影。两年多来,南京依托高校院所资源优势,支持人才团队持大股,建设了356家市场化、“老母鸡”式新型研发机构,致力于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累计孵化引进企业5105家。增量:今年新签约78家,五大产业地标占一半今年1—5月南京创新名城建设成绩单上,新型研发机构光芒耀眼,全市新签约新型研发机构78家,涉及五大产业地标领域的有39家,占50%,新增孵化引进企业1204家。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等多个科研团队发起成立的江苏智仁景行新材料研究院就是78家新型研发机构之一,研究院瞄准世界材料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建设国际一流水平的材料研发与制备技术平台,取得了积极效果。自2017年底首批31家新型研发机构签约以来,全市举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新型研发机构集中签约活动,推进速度快,参与范围广。今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各区各板块依然不放松,一批聚焦五大产业地标的新型研发机构相继落地,为创新注入澎湃动力。“在创新名城建设中,新型研发机构不仅是产学研的桥梁和纽带,更是可以持续孵化出创新型企业的‘老母鸡’。”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专业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知名高校院所积极响应,包括1名图灵奖获得者、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98名中外院士等一大批科技专家参与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集聚科研和管理人才近万人,申请专利5454件。南京新型研发机构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已成为创新名城建设的新名片、新亮点。提质:抬起头盯市场谋合作,孵化一批创新主体将“学术论文”变成“产品专利”,将“技术发明”变成“产业公司”——这些新型研发机构抬起头盯市场谋合作,孵化了一大批高科技企业,为创新名城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主体,增添了发展新动能。位于江北新区的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膜科学技术研究所是南京首批成立的新型研发机构。今年5月,研究院孵化企业——南京久盈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性能MBR(膜生物反应器)膜组件应用于中国石化上海石化股份公司环保水务部污水处理车间,成功替换了原有的进口膜组件,为企业节约成本约1600万元,同时,经过深度处理后的外排污水升级成为可供装置生产使用的工业水,一年可回用污水876万立方米。“研究院组建以来,我们一直坚持产业化导向。”研究院负责人郭百涛介绍,目前,研究院合计孵化、引进企业共67家,其中培育孵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2019年在孵及毕业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1亿元。位于江宁开发区的南京盛滨环境研究院是去年新组建的新型研发机构,仅一年时间,就累计孵化引进企业13家。研究院负责人介绍,目前他们已经建立起集环境数据采集、分析和综合治理的智慧环境信息化平台,孵化了一支环境监测硬件设备专业团队,自主研发了多种类型的智能终端设备,在水体监测、大气监测等方面为社会提供精准快速的服务。一大批企业高管、优秀管理人才作为职业经理人加入,为南京新型研发机构管理赋能。南京信大气象科学技术研究院位于江北新区,该院聘任的副院长张越,在国内一家电子行业顶尖科研企业工作了30多年,曾任上市公司分管销售的副总经理。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张越弥补了这个创业团队在市场方面的“短板”,短短一年时间,研究院的订单就从不足10万元飙升至6000多万元。截至目前,全市新型研发机构累计孵化引进企业5105家,94家已成为高新技术企业,251家进入省高企培育库。今年,南京市科技创新的重点之一就是深入实施新型研发机构提质计划,力争新增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00家,新增孵化引进企业超过2000家。突破:给奖补强服务,推动高水平运作高质量产出作为去年南京首届创新周系列活动之一,2019中国(南京)第二届无人系统控制及5G应用峰会上,南京无人系统控制及通讯技术研究院现场“秀”了一把:蒙蒙细雨中,一艘蓝白相间的小船在江宁东吉湖上快速挺进,在它的上方,一架无人机勘察着水面异常情况——这对天上、湖上的“好搭档”正在执行水质监测任务。5G网络向后台传输它们采集到的数据,后方工作人员轻点鼠标,一份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水质报告就生成了。记者了解到,作为支撑技术创新的后盾,研究院与高校、国家级实验室建立了合作关系,高端人才团队的研发成果领先市场同类产品2年以上。目前,研究院储备的专利与软件著作权达50多项。高校丰厚的创新资源为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和产业化提供了源头活水,而南京连续三年持续抓创新的坚定方向,也让新型研发机构有了长远发展的底气。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型研发机构总数超400家”已纳入今年创新名城建设市对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并按照部门和板块职能分工分解到位。今年1—5月,已对59家机构兑现绩效考评政策资金1.36亿元,同时,向上争取政策支持,组织推荐38家新型研发机构申报省级建设及奖补项目;通过“智汇宁企”早餐会、联盟专题沙龙、投融资对接会等活动,服务提升管理运营能力。今年的市委一号文提出,优化新型研发机构评价标准,强化第三方论证评估,突出分档培育、分类考核,进一步集聚高端创新要素,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平台化发展,支持其面向新兴产业成立新型研发机构和专业孵化器,最终目的是要实现新型研发机构的“高水平运作、高质量产出”。在创新名城建设的第三个年头,南京新型研发机构正跑出发展加速度。南报融媒体记者 毛庆

廉之害也

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承担两项国家技术规范主起草工作

为规范激光标线仪校准装置、垂准仪校准装置的校准活动,我国将首次制定《激光标线仪校准装置校准规范》《垂准仪校准装置校准规范》。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承担为主起草工作。为有序推进国家规范制定工作,近期,浙江省计量院长度计量专家联合广西省计量院、山东省计量院专业技术人员,赴南京市计量院、无锡市计量院及苏州市计量院开展联合实验。实验过程中,起草组成员会同相关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对不同装置的计量性能、测量方法的确定等内容进行深入交流,同时根据实验测量结果对各类装置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方案建议,确保校准装置性能指标能满足激光标线仪和垂准仪各个计量参数的准确测量。通过联合实验,对统一该类计量标准器的结构设计和功能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为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的科学制定奠定了基础。来源:互联网

成春香

南京与名校联手发布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南京与南大、东大分别签署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依托共建协议;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分别发布重大原创科技成果;南京与重庆大学签署共建重庆大学南京研究(生)院框架协议,不仅培养专业人才,还致力搭建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12月8日上午, “共建重大创新平台 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会在宁举行。这是南京市委市政府聚焦校地合作、深化校地融合、助推校地发展,全面加快创新名城建设的又一务实举措。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胡金波,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重庆大学党委书记舒立春致辞,市长韩立明,南京大学校长吕建,东南大学校长张广军出席。“共建重大创新平台 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会现场。南报融媒体记者 毛庆 摄校地合作,融合共赢。紫君(紫金山观察微信号:njzjsgc)梳理发现,在南京创新名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中,一大批高校积极参与、深度融入,包括组建新型研发机构等一批校地融合项目在南京落地开花,现场发布的一批重大原创科技成果,更是体现了优势学科、创新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统一。而此次与重庆大学共建研究(生)院的合作模式,更是在联合培养人才、转化科技成果等方面校地融合创新模式的又一探索实践。01南大东大深度融入南京创新名城近年来,南京聚力推动创新名城建设,在顶层设计、转化渠道、创新生态、市场主体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时间追溯到3年多前。2017年9月底,南京启动“两落地一融合”(科技成果项目落地、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校地融合发展)工程,作为建设创新名城的具体抓手,由此拉开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大幕。“两落地一融合”工程。资料图片南京是全国重要的科教中心城市,目前拥有普通高校53所(不含军事院校)、其中有“双一流”建设学科高校1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2所),独立科研机构136家、其中中科院系统独立科研院所6家。在“两落地一融合”中,高校是绝对的主角。以新型研发机构为例,南京鼓励科技人员依托高校院所优势学科资源,人才团队持大股组建市场化、社会化的新型研发机构,有效转化科技成果、持续孵化科技型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创业深度融合。剑桥大桥、中科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深度参与,成为南京创新名城建设中的中坚力量。此次与市政府签署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依托共建协议的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是南京校地融合的老朋友,在重大平台建设、新研机构发展、人才培养、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除了高质量组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外,南京市与南京大学签署共建南京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区协议,首批重点事项合作计划已经正式启动,南大落地组建的新型研发机构也位于各高校首位。而“江宁区环东南大学知识创新圈”“东南大学玄武设计产业园”“东南大学江北新区创新研究院”等“一圈一园一院”正稳步推进,为南京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后劲和动力。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胡金波、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表示,南大、东大一直积极参与南京创新名城建设。此次推进会的召开,标志着南京与南大、东大的深入合作又开启了新的篇章。接下来,南大和东大将继续集成优质资源力量,共建重大创新平台,加强名城、名校、名师的联合攻关,持续探索科技创新、组织创新,努力打造成国际领先的研发基地,为南京创新名城建设贡献力量。推进会上,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副主任尤肖虎教授发布东南大学与紫金山实验室联合创新重大成果:5G/B5G基带电路自动生成软件系统。5G移动通信系统具备“大带宽、大连接、高可靠与低时延”等技术能力,正与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垂直行业应用深度融合,具备向各行各业深度渗透的巨大潜力,已成为国家新型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尤肖虎介绍科研人员在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的微波暗室内工作。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 摄东南大学与紫金山实验室联合团队,依托前期5G无线传输技术及AI技术等方面的长期积累,开创性地研制出“5G/B5G基带电路自动生成软件系统”,为5G垂直行业应用定制化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自主可控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该软件系统可根据5G客户在技术指标、成本和功耗等方面的关键需求,自动生成客户所需的5G基带电路,从而使客户能够快速、敏捷地完成5G基站或终端基带处理芯片的定制化研发。该成果为移动通信领域EDA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是我国在EDA基础技术的重要突破。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副主任李爱民发布南京大学与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联合创新重大成果。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中心供图其中,微界面强化反应技术,利用微米级高能气、液涡流能量转换将大规模多相工业反应器内毫-厘米尺度的传质界面高效调控为微米尺度,实现反应压力减半、排放减半、投资减半、成本减半和效率倍增,推动绿色化学制造。该技术已申请专利500余件,达国际领先水平。技术已在炼油、石化、制药、环境治理等多个领域推广应用50余项,合同额超亿元。在长江沿线和全国全面推广应用,将会直接带动万亿GDP增长与安全环保水平大幅上升。eDNA精准生物监测技术,打破传统以生物个体为主的监测模式,通过监测生物释放在环境中的基因信息,仅需一杯水等少量环境介质,即可准确、快速识别环境中生物多样性,实现监测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较传统生物监测技术,准确性提高50%,工作量下降90%,效率提高3倍,现已推广应用于长江、太湖、淮河等中外30多个重大应用场景。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展厅。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摄02重庆大学与南京探索跨区域校地融合这次推进会上,南京市人民政府与重庆大学签署共建重庆大学南京研究(生)院框架协议。与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相比,重庆大学是个新面孔。紫君(紫金山观察微信号:njzjsgc)梳理发现,南京和重大已有多项合作,而且推进力度非常快。重大与50多家在宁企业开展了科研项目合作,组建了南京可信机器人研究院等一批“重大系”新研机构,在创新名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10月22日,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会见重庆大学校长张宗益一行。双方围绕深化跨区域校地融合、共同推动创新成果转化进行深入交流。距离此次框架协议签订仅一个半月时间。重庆大学A校区第一教学楼。图片来源:重庆大学与以往校地合作项目不同,此次重庆大学南京研究(生)院项目是双方共同探索的跨区域校地融合创新实践。重庆大学党委书记舒立春说,重庆大学长期坚持产学研合作办学道路,这一项目是重庆大学与南京协同创新、共谋发展的重要举措,这也是重庆大学首个异地研究(生)院,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下一步学校将以此签约为新起点,主动加强与南京市浦口区的沟通配合,锁定时间表、挂出作战图、吹响集结号,充分整合重点师资资源,全力推动项目建设。重庆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院长朱才朝介绍,重庆大学南京研究(生)院选址位于南京市浦口区南京高新区(浦口园)范围内,将重点建设重庆大学南京研究生院、重庆大学南京研究院,培养一批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团队,搭建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形成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共性技术成果,规划用地约145亩。研究生院建成后将以研究生教育为主,培养培训各类国际化适用型人才为辅,5年期内逐步达到1000人研究生培养规模。除了教书育人,南京和重庆大学还将以研究生院为载体,共同探索跨区域校地融合创新实践,包括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培养四个方面,构建具有战略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创新型校企(地)合作模式。03下一步校地合作推动重大创新平台尽快取得更多实质性成果推进会上,张敬华深度分析校地融合创新面临的重大机遇、担负的重大使命。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建立促进产学研有效衔接、跨区域通力合作的体制机制,加紧布局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共建重大创新平台 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会正是落实总书记重大讲话精神的务实成果。面向未来发展,创新是唯一出路,也是制胜一招,我们要把校地融合作为创新的一项核心工作抓紧抓实。要共同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的机遇意识建立促进产学研有效衔接、跨区域通力合作的体制机制,加紧布局一批重大创新平台。要共同强化科技自立自强的责任担当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展需求、民生需求,紧紧依靠创新驱动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经济社会发展核心支撑力量。要共同强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路径探索校地双方要通过共建重大创新平台,探索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有效衔接的新模式,在科技体制改革上探新路。紫君(紫金山观察微信号:njzjsgc)获悉,下一步加强校地合作,我市将着眼高质量、对照高标准、实现高水平,坚持“三个导向”、做到“四个共同”。工作思路上,要坚持“三个导向”。坚持目标导向,提升发展追求◆紫金山实验室要瞄准国家实验室定位,在攻关前沿技术方面取得更多突破;◆扬子江中心要紧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需求,加快打造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生态文明实践中心和美丽中国展示中心;◆重庆大学南京研究(生)院要努力打造跨区域合作创新实践的样板项目。坚持协同导向,促进优势互补扩大创新名城和“双一流”高校建设的交融点,通过科研人员“双聘制”、专业技术职称代评、科技设备资源共享等举措,放大资源叠加效应,打造创新共同体。◆南京将为高校和平台营造更优创新生态和产业化环境;◆高校要把人才集聚培养、优势学科建设的力量向平台集中;◆平台要提升整合应用的能力,聚集资源为我所用。坚持改革导向,增强机制活力在任务凝练、人才培养、运行模式、评价考核、开放合作等方面拿出更多走在前列的探索举措,抢占国家重大科技布局调整的先发优势。紫金山实验室。实验室供图运行机制上,要做到“四个共同”。日常运作要共同协商建立常态化会商机制,加强高校、实验室、理事成员的互动交流。当前,要做好加强“十四五”规划编制的衔接。政策资源要共同争取校地双方要立足各自条线,积极主动向上汇报沟通,争取承接更多国家级的重大任务和龙头项目。支持举措要共同保障市科技、财政、人社等部门和相关板块要在平台建设、人才安居、教育医疗等方面全力支持。希望高校充分发挥学科人才资源和科技管理服务等方面优势,加快形成科研要素双向流动、良性互动格局。收益成果要共同享有完善知识产权和科研成果确权和收益分配机制,在科技奖励、学术论文、专利著作等成果共享方面探索拿出更多制度性办法。

城之大者

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两项科技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本报讯 9月16日,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组织有关专家对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科研项目"颗粒检测仪器量值溯源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和该院完成的"基于QCLAS技术的激光汽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科技成果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这两项科技成果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据了解,"颗粒检测仪器量值溯源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历经6年,攻克了颗粒标物研制技术,解决了目前颗粒数量浓度标准物质测量范围窄、精度不高、效率低问题,打破了我国该标准物质对国外进口的依赖。该项目由该院高级工程师朱永宏团队完成。项目针对颗粒物监测仪校准普遍使用的美国ISO12103试验颗粒标物价格高昂的问题,以新疆沙漠沙为原料制备得到了特征粒径D50定值为 (10.28±0.24)μm,D90定值为(30.67±1.33)μm的新型颗粒标物,可替代美国ISO12103-1 A2试验颗粒标物,打破国外垄断。与美国ISO12103-1 A2试验粉尘相比,具有均匀性、稳定性好、售价低等优点。该项目取得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表论文5篇、制定技术规范6项、建立社会公共计量标准2项。还研发构建了可发出气溶胶质量浓度为(25-600)μg/m3,均匀性不超过5%,稳定性不超过5%的颗粒物监测仪的校准装置粉尘浓度仪检定装置自动称重系统。经用户使用表明,项目研制的标准粉尘具有较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定值准确可靠,可以替代进口标准物质(ISO 12103-1 A2);研发的低浓度颗粒物检测仪校准装置准确可靠,性能优良,为大气颗粒量值传递和量值溯源的准确可靠提供技术保障,对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鉴定委员会听取了项目组人员所作的项目工作总结、技术研究汇报、查新情况、效益情况等;听取了测试组组长汇报的测试情况以及用户介绍的使用情况。同时,进行了答辩和现场考察。经鉴定会全体评审专家认真评审,一致认为:该项目技术先进、研究思路新颖,在水基体系单分散物颗粒数量浓度标准制备、标定和低浓度颗粒物检测仪装置研发等方面有创新,有效地提高了粉尘浓度仪检定装置检定结果的准确性。整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当天,评审专家还对"基于QCLAS技术的激光汽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科技成果进行了鉴定。该系统创新性地将QCLAS(量子级联激光调谐吸收光谱)等技术应用于机动车尾气监测,能瞬间完成机动车尾气的采集测量,且同时捕获汽车的车牌、车身颜色、速度、加速度和气象信息,结合联网平台的统计分析功能,客观的反应出机动车尾气排放信息。该系统由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广俊博士团队完成,是依据国家"2+26"城市遥感建设体系建设完成的系统平台。项目根据当前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的管理要求,研发出能利用遥测技术实时监控机动车尾气排放状况的监控系统装置。实现了非接触、实时、高效监测机动车尾气中污染气体的浓度,为国家及各省市政府应对机动车污染提供精准化管理措施,从而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该系统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专门针对城市主道路设计的全天候在线遥感监测汽柴油一体检测系统。设计了独有的四合一光学系统,可实现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遥感模式的快速切换,通过采用激光光源结合激光光谱分析技术来实现机动车位尾气的不停车监控。其中研发分频锁相放大算法高于目前常见的四路独立探测结构,有利于机动车在运行过程中的不停车测量。该项目还采用了最新的红外探测技术,通过InAsSb材料实现量子式光电转换。该集数据采集、双向实时抓拍、数据审核、数据查询等功能于一体,具有检测精度高、稳定性好、响应时间快、适用范围广的特点,可以在0.7秒以内完成了尾气检测,达到ppm乃至ppb量级的检测精度,且不同成分的测量通道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检测效率高,维护成本低,可为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物提供准确数据,为环境检测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为大气环境改善提高了高效监督抽查手段,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应用价值。鉴定委员会听取了项目组人员所作的项目工作总结、技术研究汇报、测试情况、效益情况、查新情况、应用情况、用户使用情况等;听取了测试组组长汇报的测试情况。鉴定委员会进行了现场考察并形成了鉴定意见。经鉴定会全体评审专家认真评审,一致认为:该系统技术先进,创新性地将QCLAS(量子级联激光调谐吸收光谱)等技术应用于机动车尾气监测,大幅度地提高了机动车尾气监测的可靠性和测量精度,整体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据了解,当天,河南工业大学教授张元,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林鸿,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授刘建华,河北省计量监督检测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屈宏强,中国环境检测总站研究员张杨,郑州大学教授周清雷,河南省电子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申湘峰作为这两个项目的鉴定委员参加鉴了定会。(本报全媒体记者 练爱霞)

黑短寿

南京智慧计算研究院刘彦辰:新型研发机构需产业优化升级

科研成果完成转化的关键因素是要建立一个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具有非常明确的创新目标和研发导向的研发机制。在过去不久的两会中,科技成果转化成为了一个新的热点议题。科技部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下一步,一方面要把国家技术转移体系、技术转移基地、技术转移主体以及技术转移服务等方面工作做好;另一方面要去推动符合技术成果转化的国有资产评价、管理制度的建设。”甚至包括当前大力推进的科创板,其目的也是促进科技型企业的发展,从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这与当前在全国各地成立的各类研究院有着同样的目标。作为其中的代表,南京智慧计算研究院自2018年成立以来就一直专注于科技成果的转化。更加关注前沿技术的市场应用及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南京智慧计算研究院是由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华侨城创投平台“康佳之星”与华南师范大学合作共建的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新型研发机构。图 | 南京智慧计算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彦“区别于传统研发机构的功能定位,研究院在开展大量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外,更加关注前沿技术的市场应用及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南京智慧计算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彦辰表示。为此,研究院和南京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共同发起并设立了一支专注于前沿技术创新的天使投资基金,首期规模为2亿元,采取“投资+定制化产业赋能”的运作模式,对投资的企业给予产业资源对接。不仅如此,研究院也会根据市场方向提供专家技术支持,从而为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提供资金支持和产业支持。那么,具体来说研究院的职能有哪些呢?刘彦辰表示,研究院的主要职能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开展科技研发。目前研究院与华南师范大学光信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达成共建合作,将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的产业前沿技术开展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瓶颈,为研究院入驻项目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为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支撑。第二个职能是科技成果转化。依托于华侨城和康佳两大集团的产业资源、供应链资源,研究院入驻项目能够将其科技成果转化时所需要的落地应用场景,在两家集团对接的资源上实现。第三方面则是科技企业孵化育成。研究院基于技术成果、天使基金,能够联合多方资金、团队开展科技型企业的孵化与培育,助力企业实现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为地方经济提供支撑。最后一个职能是高端人才的汇聚和培养。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基础,当前已然成为了各大企业、当地政府争抢的关键资源。南京智慧计算研究院通过与华南师范共建人工智能机器人教育产业学院、成立英国科技创新中心等一系列措施,吸引领域内的高端人才与团队,意图培养出具有世界级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业者,以此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伴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不断发展,各类研究院在全国各地应运而生,成为汇聚高校、企业、政府等力量的重要机构,也是各地政府和地区力求的新助力。以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其在近年来以打造智慧新港为目标,吸引了包括人工智能、半导体等多个行业、领域的高等研究院的入驻,再结合南京本地的高校聚集的优势人才资源,全面实现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帮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刘彦辰看来:“新型研发机构本质上是瞄准国际产业技术前沿、集聚国际顶级人才和团队、具有一流研发条件和水平的创新平台。其能够凭借灵活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实行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围绕区域性、行业性重大技术需求,发展多种形式的先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形成跨区域、跨行业的研发和服务网络,同时,也正在成为科技体制改革中最具活力的‘试验田’。”这也是科技成果完成转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刘彦辰认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是要建立一个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具有明确的创新目标和研发导向的研发机制。类似南京智慧计算研究院这样的新型研发机构需要做的是,将研发创新的立足点放在产业优化升级上,采用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业发展相结合的“三发联动”的研发模式,突破传统创新链条各环节独立性强、容易“断链”的弊端,从而推动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紧密结合,从根本上解决经济与科技“两张皮”问题。具体来说,在创新链上,建立融合“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应用-企业孵化”于一体的科技创新链条;在合作机制方面充分利用政产学研资合作,引领产业发展、依托丰富的资源,引入金融资本,建立“政策+创新+产业基金”的新机制,全方位的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服务,以此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加速科研成果落地转化融合谈及研究院未来的规划,刘彦辰表示:“未来南京智慧计算研究院将会不断优化定制化孵化服务,围绕产业和企业发展提供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科技金融服务、商业模式创新与管理咨询以及跨国孵化等集成化的支持和服务。”同时,其也将加大研究院配套的天使基金建设,针对南京当地以及研究院参股、孵化企业进行投资,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融合、帮助企业实现市场化运作。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镁客网~~

竹井

苏伦大数据科技研究院签约成为南京市第三批新型研发机构

4月26日上午,南京市举行“两落地一融合”第三批新型研发机构签约仪式。 图为“两落地一融合”签约活动现场签约仪式在南京市政府机关礼堂一楼会议室举行。南京市第三批共有46家新型研发机构项目签约。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市主要领导蓝绍敏、杨学鹏、陆永辉、蒋跃建等出席签约仪式。苏伦大数据科技研究院(以下简称“苏伦大数据”)秘书长周海峰和院长助理言骏飞作为代表参加仪式。签约仪式由南京市副市长蒋跃建主持,市长蓝绍敏发表重要讲话。图为南京市市长蓝绍敏发表讲话“两落地一融合”工程启动以来,先后成功签约77个新型研发机构项目,创新集群初步形成。围绕市里确定的“4+4+1” 的主导产业方向,集聚创新资源和要素。新一批46个项目的签约,标志着新型研发机构队伍将进一步发展壮大。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主动靠前服务,重在提升质量。同时加大对各类校友经济平台、人才联盟的支持力度,强化各类要素支撑,推动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高效率孵化。图为周海峰秘书长代表苏伦参加仪式苏伦大数据作为此次南京市第三批签约的新型研发机构,是南京市秦淮区最早成立,也是最先全面投入运营的新型研发机构。苏伦大数据由国际级大数据专家、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终身教授、数据科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院长郭毅可创立并担任院长,旨在打造全球首个O2O大数据科技生态系统,成为全球商业智能解决方案领导者,推动国内外大数据人才的培育发展。在秦淮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过近一年的快速发展,已形成“三部五所一基金一实验室”的核心架构。苏伦大数据的相关技术的输出和成果的转化,已成功运用到金融科技、服装设计、智能制造、食品溯源及流通等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苏伦大数据副院长刘洪辞指出此次新型研发机构的签约,是苏伦大数据科技研究院积极响应南京市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两落地一融合”工作要求的重要举措,是苏伦大数据依托国内外高校努力创新、迅速发展的成果,也是苏伦新征程的起点。此次签约为尽快实现研发成果的转化提供了动力和竞争力。人才是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核心源动力,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是苏伦大数据工作的重点。*苏伦大数据科技研究院旨在打造全球首个O2O大数据科技生态系统,成为全球商业智能解决方案领导者,推动国内外大数据人才的培育发展。大数据应用专注为民生、服装、医疗、金融、智造、政务等领域提供完整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和大数据人才培养服务。

事若不成

南京新型研发机构数量超200家!

00:10今晚,南京上演了一场特殊的新年联欢会台下,他们是 海归创业者,是 科技企业家舞台上,他们居然“变身”舞者、演唱家……今年,南京以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为主抓手,大力推进“两落地一融合”工程,为创新名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今晚,南京市举办了200家新型研发机构2019新年联欢会,以“我的南京、创新有我”为主题,全面展现了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成果及一线科技工作者风采。此次活动由市“两落地一融合”推进办公室联合市科委等单位主办,市广播电视集团承办。与传统研发机构相比,新型研发机构新在哪里?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导张全兴说,新型研发机构将高校的科教资源、地方政府、开发区等多方力量联合起来,比单一的老师带学生更快速地转化科研成果。另一方面,科研是为了产业,这就要去企业转化,变成生产力,才能更好地推动国家发展。今晚,还签约了一批新型研发机构项目截至目前,南京新型研发机构数量突破200家现场还签约了10个新型研发机构项目并为32家年度绩效评估获奖的新型研发机构颁发了证书去年11月份以来,全市已签约、建设新型研发机构192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图灵奖获得者、国内外院士、境外专家在内的1170名高层次专家来宁参与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其中诺奖得主3人、院士55人、境外专家234人。此次项目签约后,南京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将超200家。一年来,新型研发机构给南京带来新增投资29.8亿元,孵化引进企业811家。南京有哪些很牛的新型研发机构?“石墨烯之父”、诺奖得主安德烈海姆和诺奖得主康斯坦丁,带着一流团队到南京组建石墨烯研究院,这是两位诺奖得主在英国以外成立的唯一研究院,现已在石墨烯技术产业化上取得重要突破。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世界计算机领域顶尖科学家、图灵奖唯一华裔得主、清华大学姚期智院士,年过七旬首次创业就选择南京,成立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其团队仅半年时间就孵化引进了12个项目,并促成世界级的交叉智能前沿峰会在南京成功举办。剑桥大学在南京创建了建校800年来唯一在境外以学校冠名的“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将在5年内引入至少20个顶尖科研团队,集聚上百名一流人才来南京创新创业。……这批新型研发机构进一步深挖科教资源,培育科技产业和企业,强化技术创新,打造出一条充满活力、更具竞争力、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生态链。11月初,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构建创新之城——中国创新城市TOP10的启示》研究报告发布,南京创新总指数排名全国第五,仅次于北京、深圳、上海、广州。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报,对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发现的130项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其中,“江苏省南京市着力打造集聚创新资源‘强磁场’”上榜。南京支持创新发展的背后南京云集的高校科研院所、国家级平台,是创新基因的“富矿”。近年来,南京充分发掘创新动能,围绕创新抓发展,围绕创新争一流,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近日,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已取得初步成果,新的城市总规提出,南京未来的城市发展愿景是“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去年9月底,南京启动“两落地一融合”(科技成果项目落地、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校地融合发展)工程,作为建设创新名城的具体抓手。出台创新名城建设实施意见,形成“1号文件+45个配套细则”的政策体系。这些政策,既有真金白银的扶持,也有体制机制的创新,更有不少是南京独有独创。树立客户思维、注重客户体验,站在企业视角,制订出台了《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100条》。拿出50亿元专门做初创期投资基金,重点扶持处于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这一规模在全国同类城市都处于前列。对在南京新注册成立天使投资、创投企业,将给予最高1500万元奖励;对投资南京种子期、初创期科技企业的,将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以此促进各类风创投机构加速向南京集聚。推进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下放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权限,实行财政资金“拨改投”,将165项审批权限依法赋予15个高新园区,最大限度激发基层活力。……越来越多国内外顶级创新资源布局南京新型研发机构呈现出旺盛生命力重点阅读推荐一图读懂!江苏市县机构改革这么改!刚刚,供水恢复,隧道通车!关于被淹的赔偿……这碗南京皮肚面,诞生于1963年南京启用新版交通信号灯,这样开车才不被扣分!52名江苏省管领导干部任前公示

楚茨

区块链与边缘计算实验室落地中科院软件所南京研究院

2019年12月8日,中科院软件研究所南京软件技术研究院与业内领先的区块链硬核技术企业续科天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就共建区块链与边缘计算实验室达成战略合作。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所长助理、中科院软件研究所南京软件技术研究院院长武斌,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薛云志,中科院软件研究所南京软件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吕东成,区块链与边缘计算实验室主要成员龚健、方建等出席签约仪式。此次签约成立的区块链与边缘计算实验室,将以下一代区块链技术与边缘计算技术研究为重点,通过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解决区块链技术与边缘计算场景的各种挑战,为民生经济、金融科技、城市智能化等多个场景赋能区块链与边缘计算技术。“研究院正在制定‘十四五’战略规划,强化原始创新,增加源头供给,推进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基础前沿和高技术研究,加强与市场和行业的紧密结合,着力解决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推动重大成果产出。”武斌院长表示,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在近期上升为国家战略,双方将在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在区块链与边缘计算领域开展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长期合作,共同推进相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产业化。据悉,实验室成立后双方还将联合成立区块链与边缘计算领域产业化公司。续科天下作为全球领先的硬核分布式账本和数据隐私技术服务商,拥有一支中美两国顶尖技术专家领衔组成的国际化研发团队及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在今后的战略合作中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区块链与边缘计算实验室在产学研等多方面的合作。(文章来源:海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