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所孵化企业之「南京墨分三维科技有限公司」创造者

研究所孵化企业之「南京墨分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3D打印技术改变了制造业形态,可解决传统制造业难以解决或不能解决的难题,可满足人们对个性化、经济实用化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被认为“将推动实现第三次工业革命”,并被列为“十个增长最快的工业”。研究所孵化企业之南京墨分三维科技有限公司墨分三维作为先进的3D打印高分子材料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提供先进的3D打印高分子材料产品和服务,包括材料设计、打印材料和按需定制服务。上图为墨分三维在“2019 国际新材料及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论坛”上的参展情况。展示了SLS3D打印的柔性高分子材料(TPU、PDMS、PVA等)及其展品获得了领导和各位企业代表的关注。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四川增材制造协会会长殷国富,秘书长王长春到我司展位参观交流。···公 司 简 介···南京墨分三维(Mophene3D)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高分子3D打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型企业。公司是依托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以及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集萃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成立的。南京墨分三维公司创始人为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分子材料学夏和生教授,公司团队聚集了从化学、高分子材料、仿真模拟设计等工程领域的科学家,博士及工程师。首个在海外获奖的团队墨分三维科技有限公司参加了意大利米兰2018-2019中意创新创业大赛暨最佳项目路演(BSSEC)并荣获了“最佳初创企业奖”,中国科技部部长王志刚、意大利科技部部长马克·布塞蒂共同出席该次活动并剪彩。墨分三维核心业务南京墨分三维(Mophene3D)作为3D打印柔性高分子材料供应商及技术解决方案提供者。在业内率先实现了:柔性硅胶弹性体的选择性激光烧结(SLS)3D打印,并开发了适合SLS加工的柔性硅胶PDMS弹性体及其高导电复合粉体材料。墨分三维系列产品介绍01.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及其高导电复合粉体材料02.硅胶弹性体(PDMS)及其高导电复合粉体材料03.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水溶性聚乙烯醇弹性体(PVA)粉体材料上述材料通过SLS 3D打印可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减震鞋底和鞋垫,医学模型,高端工艺品,柔性机器人及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公司还具有3D重构和复杂模型设计、仿真模拟技术,可为用户设计复杂结构3D制品,并提供材料设计和柔性3D打印加工制造解决方案。MOPHENE3D T90A性能参数如下表:由SLS设备通过MOPHENE3D T90A(邵氏硬度为90A)的TPU材料可加工得到强度高(拉伸强度可达25Mpa,鞋底耐折次数可达12.5万次)、缓震性好、回弹性好及轻便的运动鞋鞋中底制品。△上图为经过12.5万次耐折弯测试的运动鞋鞋中底 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比较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任何一家公司生产用于SLS 3D打印的导电聚氨酯(TPU)粉体材料。国际上还没有任何一家公司生产用于SLS 3D打印的PDMS和PVA材料,以及导电TPU和PDMS材料。在国际上仅有少数几家公司生产用于SLS 3D打印的聚氨酯(TPU)粉体材料,价格高昂,品种单一,性能仍然需要提高。同国外公司产品比较,我们的材料3D打印制品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达到29MPa, 断裂伸长率达到600%,优于国外同类产品。同时在价格上具有优势,我们的材料比国外相同材料低30%左右。而其他几种材料包括PDMS和PVA材料,以及导电TPU和PDMS材料,国际上还没有任何一家公司生产,我们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高分子材料3D打印后处理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为解决SLS及MJF等高分子3D打印工艺直接通过3D打印设备加工制成的尼龙及TPU、TPE等3D打印制品当前面临的共性难题--表面粗糙且颜色单一。南京墨分三维与3D打印自动化后处理提供商德国DyeMansion在南京成立了“高分子材料3D打印后处理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可面向业内广大同行提供清粉、抛光及精准染色等服务。△南京工厂DyeMansion后处理设备△墨分三维TPU材料SLS制品的精准染色南京墨分三维(Mophene3D)是业内SLS 3D打印柔性高分子材料和后加工处理技术的引领者,主要产品:SLS 聚氨酯(TPU)粉体、导电TPU粉体,硅胶(PDMS)粉体,聚丙烯(PP)粉体,聚乙烯醇(PVA)粉体,应用于数字化鞋底和鞋垫、复杂晶格结构减震制品、医学模型、工艺品等领域。可为客户提供3D结构设计、材料优化、打印加工和后处理全套解决方案。END感谢关注,欢迎转发◆ ◆ ◆ ◆ ◆ 先进高分子材料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以基础研究为支撑,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和市场化为导向,着重高分子材料和相关领域的国际前沿技术和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和市场化应用。研究所2018年1月成立,是由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南京江北新区、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三方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旨在中国经济从高速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阶段,尝试走出一条国内(国际)优质科技资源供给方与市场高端需求方有机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全家福

打造一体化合作样本!宁淮特别合作区签约5家企业机构

新华网南京1月3日电(庞雪汀)1月3日,南京江北新区“走进宁淮特别合作区”高质量发展恳谈会在南京举行。会议期间,宁淮特别合作区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等5家企业和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期在新的一年里共谋发展,打造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合作样本。据悉,成立于2019年7月27日的宁淮特别合作区,依托南京江北新区,在淮安盱眙建立“飞地”,助推宁淮两地共同发展,是全省唯一、全国第二个特别合作区改革试点。“投资特别合作区,就是投资江北新区!”“投资特别合作区,就是投资江北新区!”恳谈会上,宁淮合作区负责人的话掷地有声,“宁淮特别合作区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与江北新区一体化发展,与南京同城化建设。‘飞地’即是‘本地’。”35分钟车程直达南京江北新区直管区,宁淮、宁连、宁宿、宁徐、新扬5个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正在修建中的G235国道连接着长三角、珠三角两大城市群……便捷的交通条件成就了宁淮特别合作区得天独厚的优势;更为重要的是,宁淮特别合作区依托江北新区“两城一中心”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打造“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智慧+应用”“服务+共享”发展模式,支持和鼓励江北新区企业将生产基地优先布局到合作区。此外,宁淮特别合作区还实行“封闭运作”,财政收入和相关规费留在园区,支持区内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招引、技改贷款贴息、新兴产业引导和高端人才激励。5家创新企业和机构“花落”合作区恳谈会期间,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先进高分子材料技术研究所、膜科学技术研究所与宁淮特别合作区签订产业化基地合作协议;国投招商、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与宁淮特别合作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这些企业与机构无一不是行业创新发展的领军者。在刚刚结束的南京市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上,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先进高分子材料技术研究所、膜科学技术研究所获得“十佳新型研发机构”;而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在去年的市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上就获得了新型研发机构一等奖。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所长骆敏舟看来,宁淮特别合作区的成立,可谓“及时雨”。“随着智能机器人产业规模的扩大,我们急需建立产业化的生产基地,特别合作区的成立为我们提供了契机。”骆敏舟说,“合作区的人才政策、税收政策都很好,未来我们会在这里打造智能协作机器人和航天航空高端设备的生产基地。”2019年11月19日,宁淮特别合作区正式开通“025”号段,将通讯纳入南京一体化运营。这是合作区融入南京都市圈的重要一步。未来,通过统筹规划、错位分工,合作区将全面融入南京发展格局,参与南京特大城市建设,逐步实现与南京规划一张图、交通一张网、产业一条龙、服务一张卡。“到2022年,宁淮特别合作区各功能区将基本建成,形成以智能制造为主导、新技术新模式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宁淮特别合作区相关负责人说。来源: 新华网

红南京

南京江北新区:长三角崛起的创新高地

新增孵化或引进企业122家,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34.93亿元,海外留学归国人员2805人,外籍常驻人员2093人——作为全国第十三个、江苏唯一一个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自批复成立始就被寄予厚望。东承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域,西联皖江城市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在江苏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宏大布局下,江北新区用它的国际化笔墨描绘“最近的未来”。以小带大,高起点谋划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先进高分子材料技术研究所,一款新型柔性材料已进入小试阶段,它可通过3D打印机生产定制人工皮肤,帮助烧、烫伤等患者康复。记者了解,研究所核心研发团队来自四川大学,落户江北新区,看重的是当地对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的执着。相比由政府投资建设的研究所,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民营性质。这也意味着,这家企业需要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实现盈利。“它采取的是一种以‘小公司带动大公司’的全新模式。”园区负责人介绍,该研究所由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核心团队、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同发起建设,三方均出资入股。持股比例上,核心团队占60%。其创新之处,在于核心团队持股平台的持股比例之高,以及核心团队的运营方式,“在其他地方,一般来说,核心团队的持股比例都在25%左右。”江北新区自成立以来就坚持高起点谋划,更加注重将产业链与创新链相结合。2016年,世界知名半导体生产企业台积电在新区投资30亿美元建设新厂,带动大批上下游企业快速集聚,但较高的流片费用拔高了中小企业的进入门槛。“我们利用芯片设计优势将多家企业需求进行整合,帮助企业减少了投入。”创意电子(南京)有限公司项目管理总监黄明坤说。一批服务于创新的优质资源正在加速集聚。去年,江北新区成立一站式“自主创新服务中心”,集线上线下各类科技服务为一体,激发了新城的创新热潮。为“芯片之城”提供“芯动力”江北新区是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布局“一核两翼”中的关键“一核”,新区确立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芯片之城”的整体发展战略,重点吸引全球集成电路先进制造龙头企业、国际领先的自主可控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重大创新平台和研发机构入驻,着力孵化和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集成电路创业企业。5月,“2019世界半导体大会暨第十七届中国半导体市场年会”在南京举行,这是江北新区参与主办的全球行业盛会。来自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多家企业参展。举办世界半导体大会,与江北新区的产业布局相得益彰。“作为省、市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核心载体,我们要发挥好自身区位优势,将新区打造成为推动江苏创新发展,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重要增长极。”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说。日前,江北新区正式发布《南京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人才试验区政策(试行)》,实施集成电路领域全链条人才引育,积极推进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人才试验区建设,覆盖了人才引进、留才奖励、人才培训培养、生活配套4个方面共10条举措,不仅设立了IC设计专项奖,还将给予核心团队最高1000万元的奖励,同时在落户安居、子女教育、健康医疗、个人所得税等方面给予更大力度优惠扶持,建立起从集成电路人才金字塔尖到塔基的全方位人才政策体系,为江北新区“芯片之城”建设提供“芯动力”。强强联合,有名头更有实效为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江北新区遴选全球顶尖创新资源,建设集研发与孵化为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江北新区要以自身产业基础为出发点,实现‘强强联合’。”江北新区科创局局长方靖说。江北新区是亚洲领先的基因测序基地,但在基础性研发等方面存在短板。为此,他们强化先进技术招引。目前,江北新区已落户剑桥大学—南京科创中心,是剑桥大学首次尝试用市场合作模式设立的海外科创中心,也是在中国唯一以剑桥大学校名冠名的科创中心;与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合作开展的相关研发成果已产业化落地;伯克利—南京研究中心项目已于去年10月正式启动。2018年,江北新区签约新型研发机构已汇集数十位知名专家,累计孵化和引进企业197家。除了“请进来”,江北新区还积极“走出去”。江北新区先后在美国硅谷、英国牛津、剑桥、瑞典斯德哥尔摩等国际创新资源集聚地,建设新区海外创新中心,形成新区引进集聚海外创新资源的联动网络,实现了海外人才团队和创新项目落地的全流程服务保障,累计对接海外项目150余个。2018年,新区在瑞典设立北欧离岸孵化中心,该中心成功孵化了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教授等领衔开发的9个国际化研发项目,并于今年引进江北新区“中国·北欧创新合作示范园”。今年6月中旬,江北新区又在伦敦新设立了离岸孵化中心。1月,江北新区印发《深化创新名城先导区建设提升创新首位度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坚持国际化合作,打造科技创新‘强磁场’”。长江以北78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正在崛起一座“国际范儿”创新主城。(记者 郑晋鸣)

不推

泰和新材联合巴斯夫等组建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

来源:证券日报本报记者赵彬彬1月7日,泰和新材联合大连理工大学、东华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齐鲁工业大学、鲁东大学、巴斯夫、中材锂膜共同组建烟台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泰和新材集团董事长孙茂健当选研究院理事长。孙茂健表示,研究院的建立标志着先进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研究由分散的单体开发向集中的组团式研究转变,由产业链上对“点”的开发向产业链上下游的联动研究转变,由单一学术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向学术与应用技术研究相结合转变。研究院要成为先进高分子材料的研发平台,科研成果的推广平台,高端人才的聚集平台。据介绍,研究院计划总投资4.5亿元,建设7个专业研究室、2个中心、4个中试车间。建院初期形成以彭孝军院士、朱美芳院士和数十名学科带头人为骨干的百余人科研团队。研究院将汇聚5所高校的学科专业优势和3家企业的产业化专业优势,瞄准国际学科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从事高分子新材料领域的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提升我国高分子新材料及相关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带动相关新材料产业集聚烟台,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编辑乔川川)

而困祥邪

泰和新材发起组建国内一流高分子材料研究院

全景网1月7日讯 1月7日,泰和新材(002254)联合大连理工大学、东华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齐鲁工业大学、鲁东大学,以及行业领军企业巴斯夫、中材锂膜,共同组建烟台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泰和新材集团董事长孙茂健当选为研究院理事长。据悉,该研究院计划总投资4.5亿元,建设7个专业研究室、2个中心、4个中试车间,以打造机制灵活、技术一流、管理规范、成果丰硕的国际化、专业化研究院为目标,建院初期形成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孝军、朱美芳和数十名学科带头人为骨干的百余人科研团队。研究院将汇聚5所高校的特色学科、特色专业和3家企业的产业化专业优势,瞄准国际学科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从事高分子新材料领域的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提升我国高分子新材料及相关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带动相关新材料产业集聚烟台发展,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这个研究院是由泰和新材发起和筹划组建,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化学院院长彭孝军,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美芳等知名学者对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寄予厚望,希望研究院在各方努力下,逐步发展成为产业创新方向的策源地、共性关键技术的发源地、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地,推动我国新材料产业的技术进步与快速发展。这个研究院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先进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研究正在向产业链上下游的联动研究、学术与应用技术研究相结合转变。泰和新材是我国高性能纤维行业的领军企业,近年来,公司依靠自主创新,先后填补了国内四大高分子新材料空白,3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完成了国家芳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等多个创新平台,提升了我国高性能纤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全景网)

宋钘

江北新区研创园党建模式获评全国自贸片区创新典型

中国江苏网7月13日南京讯 “支部建在新研上、支部建在平台上、支部建在工地上、支部建在楼宇内”,这是江北新区研创园的“四型”党建创新模式。在日前发布的首届自贸片区党建创新典型案例中,这一模式成功入选。开放高地上,集聚无数创新创业力量。作为自贸区建设的主力军,研创园明确,党建和发展不能两张皮,而要拧成一股绳。“四型”立身,研创园将鲜红的旗帜插在了科研一线、公共平台、项目现场、商业楼宇中间,通过“园区孵化+企业培育”的思维来扩大党组织的覆盖范围,提升党建引领发展的主动性。红色引擎轰鸣,发展号角吹响!“飞鸟”安“孵鹰”,进了园区就是进了组织“大厦党支部书记是我们的‘分享达人’,每天傍晚学习她分享在党支部微信群的文章或视频,已经成了我的一种习惯。”研创园孵鹰大厦党支部党员康娥,就职于孵鹰大厦内的南京新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支部建在楼宇内,即建设以大厦为主体的党支部。“进了大厦工作,就进了组织,再不用为组织关系转到哪儿而烦恼,这是让我感受最深的体会。”有了组织,康娥有了足足的归属感,她也成了党建活动中的积极分子。作为江北新区“芯片之城”建设的核心载体,研创园入驻企业已达10000家,但不少企业因党员人数少,无法建立党组织。“我们将这类企业的党员称为‘飞鸟’党员,由于企业没有党组织,他们大多经历过自身没有党员身份归属感、很久没有过组织生活、不知道缴纳党费的标准、缺乏表达权利的途径等阶段。”研创园管理办公室党务工作者朱珊珊介绍,在楼宇建支部,让“飞鸟”党员有了家园,党员归属感大大提升,组织凝聚力大大增强。园区现有党员1865人,非公企业党员1538人,占比82.47%。以推进“四型”特色党建为契机,园区进一步梳理党员组织关系,推动建设了一批基层党组织,目前现有基层党组织91个,其中83个为非公有制党组织。张姣姣就是康娥口中的“分享达人”,她的本职是研创园党务工作者,兼职担当孵鹰大厦党支部书记。“孵鹰大厦党支部现有党员26个,分布在20家企业,他们当中有工程师、设计师,也有企业高管,都是园区不可或缺的人才。”谈及支部情况,张姣姣如数家珍。研创园成立的孵鹰、腾飞等主要载体的楼宇党支部,都配备了张姣姣这样的专职党务工作者兼任支部书记。多了楼宇党支部书记的身份,张姣姣的工作状态大大改变。线上,党支部微信群里,她是最为活跃的“学习委员”;线下,“跑楼”已成常态,挨个了解党员情况,积极动员党员参与活动,同时她也是支部党员最亲切的“服务员”。产业做抓手,科研能手也是红色先锋支部建在新研上,“红色能量”激发“产学研”活力,释放创新动能,是“四型”中最有特色的“一型”。“支部党员王丽芝、张守玉分别于2019年、2020年获得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十佳先进党员科技工作者’,同时,二人也是研究所2019年度优秀员工。”江苏集萃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办公室主任黄杰说。去年6月,在研创园党工委指导下,江苏集萃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所党支部成立。研究所支部的建立,让“党员突击队”旗帜作用显著增强。“什么是研发人的初心”“初心是什么,奋斗比什么”,这是去年的主题教育活动中,江苏集萃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所党支部提出的课题。“我们提出要建设‘事业型’党支部,引导党员树立‘党员即旗帜、旗帜即阵地’,结合支部特点,开展灵活多样的支部建设工作,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黄杰说。新研机构主要由高校教授、海归人才等科研团队组成,针对这一特点,研创园管理办公室的几名党务工作者一家家做调研,动员、培训管理层党员担任支部书记,出台《研创园党工委关于服务非公企业党建的十条措施(试行)》,给予支部新成立经费奖励、上年度党费全额返还等经费支持,提高新研机构建立党组织积极性。研创园内20余家新研机构已有3家符合单独组建条件并建立了党支部。将支部建在平台上,是研创园以产业为抓手,推动党建工作的另一生动体现。自去年以来,在研创园举办的各类产业活动中,一群“红马甲”常常出现,他们就是南京集成电路创智大厦党支部的党员。以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为主体,研创园党工委推动建设了南京集成电路创智大厦党支部。组织党员志愿者参与产业活动服务是这一平台支部开展的创新活动之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孵化器、众创空间等是园区服务人才创新创业的重要组织,这类组织专业化人才多、人员流动性强、本身组织管理灵活开放。”朱珊珊介绍,因此,园区将支部建在平台上,定期对平台党建工作进行督导,巩固组织建设基础,同时,通过免费订阅报刊杂志和党务资料等方式协助巩固组织的发展基础。工地变“阵地”,红色力量筑就项目“铁军”6月22日,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专业化研究所项目现场,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党建联建活动。这场活动新在哪儿?首先是活动主体,联建双方分别是研创园规划建设党支部与中建八局产研院项目党支部;其次是活动内容,双方不仅签下了党建联建协议,还启动了项目“铁军杯”劳动竞赛和准军事化管理。一根红色纽带,将园区工程建设部门与施工单位紧紧相连,党建引领下,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大干快上,建造精品工程。在重大项目一线,党旗高高飘扬,一支“铁军”冲锋在前。今年2月,迎来复工复产的关键时刻,中建八局产研院项目党支部刘亚新和同事一起率先回到工作岗位。“一手抓生产,一手抓防疫。那段时间人员紧缺,哪里缺人,党员都会第一时间顶上。装卸物资,给工人配餐,这些工作处处都有党员的身影。”刘亚新介绍。省产研院专业化研究所项目、研创园智造大厦、博雅智慧基地、龙湖天街……研创园内在建项目74个,一众重大项目建设现场,不乏各类不同性质的承建单位。“承建单位中有国企、民企、混合制企业等,因此,我们采取‘党建+项目’的方式,即支部建在工地上,把工地做成最强‘阵地’,把党建工作延伸到生产一线。”研创园管理办公室党建工作负责人介绍,在建设一线,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促进项目建设的执行优势和竞争优势,形成安全生产我带头、技术攻坚我带头、集中大干我带头、驻地和谐我带头的良好正向引导机制。(许雯斐 胡晓靓)

墨箓

点赞科学家 | 吴一弦: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追梦人

本文节选自图书:《大美·中国女科学家》第二卷点赞科学家弘扬科学家精神,砥砺建功新时代。科学家们一直在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付出。五四青年节快到啦!《知识就是力量》特别策划“点赞科学家”系列内容,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中国女科学家的人生故事,她们的求学经历、科研经历,她们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的故事,展现中国当代杰出女科学家“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精神面貌,号召广大青年人爱科学、学科学。1989年,年轻的吴一弦以巾帼之躯毅然投身于异丁烯阳离子聚合及丁基橡胶合成的基础研究,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怀着对科学事业的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潜心科研,她和她的研究团队坚持奋斗在这一研究领域,坚守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经过十多年的研究、探索和积累,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吴一弦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分子工程系主任、教授,申请/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120余项。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及省部级科技奖励9项,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潜心科研结硕果我国是合成橡胶及轮胎的第一大生产国,但还不是合成橡胶及轮胎的工业强国。产业界自20世纪80年代也开始考虑引进丁基橡胶生产技术,但国外相关公司不予理会。在这种境况下,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通过部分引进及国内自主技术开发相结合,经过了多年艰苦历程,终于建成了3万吨/年丁基橡胶工业生产装置,并进一步采用吴一弦和她的研究团队所开发的异丁烯可控阳离子聚合的理论、方法和工艺技术,解决了丁基橡胶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难题。自2002年起,不仅可以在3万吨/年工业装置上顺利地生产丁基橡胶,而且大幅度提高了丁基橡胶生产效率与产量,有效地调节了丁基橡胶的微观结构参数,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从而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结束了我国丁基橡胶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也使我国成为少数掌握了丁基橡胶关键合成技术的国家之一。吴一弦以此为新起点,面对绿色轮胎需要高性能合成橡胶材料合成的新挑战。绿色轮胎是指节能、环保、安全的轮胎,具有低滚动阻力、低燃油消耗、出色的操纵稳定性、更短的制动距离和更好的耐磨性。自1992年法国米其林公司绿色轮胎成功问世以来,绿色轮胎迅速发展,已成为国际上高性能轮胎的发展方向。目前,绿色轮胎胎面胶使用的合成橡胶材料主要有溶聚丁苯橡胶和稀土顺丁橡胶,这两种关键材料需要我国自主研发和生产。为此,吴一弦又带领研究团队继续坚持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工业应用的科研道路,开展稀土催化剂及共轭二烯烃配位聚合研究,经过近10多年的研究积累,开发了高活性高定向性的稀土催化剂及其制备技术、丁二烯可控配位聚合新方法与新工艺,形成了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这些研究成果也于2012年10月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实现3万吨/年高性能稀土顺丁橡胶的工业应用,为绿色轮胎发展提供了高性能合成橡胶原材料。吴一弦正在指导年轻人做实验2017年9月,吴一弦带领研究团队在6万吨/年顺丁橡胶新催化剂工业试验中取得创新成果,所生产的顺丁橡胶产品具有优异的耐屈挠龟裂性能及抗裂口增长性能,有利于提高轮胎的高速性能、耐久性和安全性,这是坚持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下的又一重要成果,推进了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2018年5月,吴一弦教授主持完成的“新一代稀土顺丁橡胶高效聚合成套技术”项目在北京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部主持的科研成果鉴定,所开发的新一代稀土顺丁橡胶高效聚合成套技术及其工业化应用取得的突出成果得到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项目整体技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鉴于吴一弦多年来所取得的突出成绩,2000年她被北京化工大学破格提升为教授,成为学校当时最年轻的女教授,2004年入选教育部优秀人才工程,2009年成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并荣获“第三届全国新世纪巾帼发明家新秀奖”、“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第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荣誉称号。吴一弦(左3)荣获2018年度第十届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成就奖面对成绩,吴一弦显得尤为淡然,她表示:“国家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投入了大量资金引进科研人才,改善科研条件,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把工作做好。”教书育人桃李芳尽管吴一弦已经承担了繁重的科研工作,但她却始终坚持教书育人,为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在讲堂上讲课,为大学新生讲第一堂课,为本科生主讲《聚合物制备工程》课程,为学科交叉班本科学生主讲《可控聚合与大分子工程》课程,为研究生主讲《阳离子聚合》课程等。在课堂上,吴一弦结合自己丰富的科研和实践经验,结合科学研究前沿,深入浅出,把复杂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将相关科学研究前沿与自身科研体会带到课堂,将自己的毕生所学教给学生,让学生感受着化工科学、材料科学的独特魅力。在研究生培养上,吴一弦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独立研究能力,既给了学生们充分的创新空间,也确保了研究生的课题研究尽量少走弯路。吴一弦的研究生中不乏优秀毕业论文、优秀毕业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获奖者。她指导的博士生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两次荣获优秀论文提名奖。截止2018年,吴一弦已为国家培养研究生百余名,他们正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建功立业。“聚合之家”爱无边“一个人的成功往往是与良好的团队协作密不可分的,在科研中更是如此。”作为科技带头人,吴一弦十分注重科研团队的队伍建设,“科研事业是集体的事业,就像木桶效应那样,不能有短板。”来自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不仅在研究室里体会到可控聚合及先进高分子材料制备研究的乐趣,更感受到家的温暖,学生们亲切地称研究室为“聚合之家”。吴一弦十分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除了在专业领域的无私帮助外,她还主动关心青年教师在生活上的想法和要求,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她自发为教师和研究生购买团体意外险,使团队成员体会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打造了一支素质优良、朝气蓬勃、战斗力强的党员队伍和学科梯队。在吴一弦的带领下,团队先后承担包括国家“973”基础研究课题、国家“863”高新技术开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50余项重大课题,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到产业应用,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申请/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120余项,发表论文130余篇,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及省部级科技奖励9项。2015年吴一弦参加全国高分子年会大会做报告为了帮助在校贫困学生专心完成学业,并鼓励学业和科研优异的学生,在吴一弦的倡导下,研究室先后设立了“学术创新”“团队合作”“文献汇报”“岗位标兵”“科研记录”等多项奖学金。每年,吴一弦都会从自己的工资中出资加入到材料学院设立的“教授奖学金”中,她还拿出自己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的10万元奖金,设立本科生“萌芽之星”奖学金及研究生“萌芽之星小导师”奖学金。此外,从2002年开始,吴一弦借鉴她在比利时的留学经历,按月份为研究室成员过集体生日,大家其乐融融。吴一弦在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的教学、科研道路上一路风雨兼程,攻坚克难,伴随时间流逝的,是那颗对知识和科学技术执着追求的心。她热爱科研工作,热爱教书育人,觉得有机会能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做事,很幸运,一定要做好。她认为,做科学研究充满兴趣与挑战,而研究的乐趣就在于探究未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天都有着或大或小的奇迹!

冬之吻

这6所极具“行业性”大学,虽非985、211,却能强势压一头!

说起行业类大学,很多人都不陌生。如财经大学、医科大学、农业大学、理工大学、科技大学、师范大学……这些大学可谓占据了我国高校的半壁江山。可是在众多行业大学中,却有几所大学与众不同,一枝独秀式地占领了整个行业。真正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强”。虽然它们都不是“985”、“211”,却在某些专业录取分数线上压“211”高校一头。今天,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盘点这6所极具“行业性”大学吧。1、中国计量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简称“中量大”,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普通高校,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松林教授为其名誉校长。中量大原名中国计量学院,2016年才改为现名。作为全球唯一一所以计量命名的本科院校,中量大以自身独特的优势,在国际舞台上为自己站稳了一方脚跟。不仅获得全球首届唯一的“ISO标准化高等教育奖”,还是国际计量测试联合会第二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其工程学学科、化学学科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排名前1%行列,强势压过国内一些“211”高校一头。2、南京审计大学南京审计大学,简称南审,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原名南京审计学院,2015年更改为现在的名字。是国内唯一一所以“审计”命名的本科院校,也是我国公认的审计最高学府。作为中国审计高等教育发源地之一,南审与国家审计署同时诞生,它的成长过程始终伴随着中国审计行业发展的印记。此外,南审是我国唯一一所三部一省(审计署、教育部、财政部和江苏省)共建高校。它的审计学、金融学、财政学是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尤其是审计学更是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省内不少985、211高校都要到这里来“取经”。3、上海海关学院上海海关学院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是一所以海关、税务、外贸专业为特色的全日制本科院校,学校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是全国唯一一所系统设置海关学科课程和专业的本科院校。始建于1903年,具有百年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的税务学校。学院设有海关经济系、海关管理系、海关法律系、海关外语系、公共基础教学部等五个教学系(部),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等4个学科门类。其中,海关管理专业为国家特设专业。4、北京物资学院北京物资学院简称“北物”,坐落于首都北京,是一所以物流和流通为特色的全日制本科院校。不要因为校名中含有“学院”就小瞧它,它的实力可是压倒一片211高校。作为国内第一个开办期货专业、物流管理专业、采购管理专业的高校,北物的前身还融入了中国人民大学四个系(工业经济、农业经济、财政贸易、计划经济)。除此之外,北物是早期一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先后隶属于国家物资总局、物资部、国内贸易部,1998年才划归北京市管理。特色专业是:采购管理、物流管理、物流工程。5、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印刷学院简称“北印”,是由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现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总局)和北京市共建的全日制本科院校,隶属于北京市。作为国家绿色印刷包装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北印的印刷工程、编辑出版学属于国家级特色专业,是印刷行业高等教育“摇篮”。并且,学校拥有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北京服装学院北京服装学院简称“北服”,是中国服装行业的最高学府,也是全国唯一一所以服装命名,艺工为主的全日制本科院校。学校始建于1959年,原名北京纺织工学院,隶属于纺织工业部,后改扩建为北京服装学院,1998年归为北京市管理。服装依靠设计,所以北服的设计学最具特色,享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此外,它的艺术设计、轻化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以上便是今天盘点的6所极具“行业性”的高校,每个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尤其是他们的王牌专业,录取分数不仅远超一本线,还能和国内不少985、211高校并驾齐驱。最后,关于独占一方天地的“行业性”大学,你还知道有哪些呢?欢迎大家评论区讨论交流~

岂不惑哉

宁淮特别合作区首批产业项目“云签约” 按下2020年高质量发展启动键

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蒋志初 丁小玲)一块电子大屏,一次视频连线,一批重点项目以“不碰面”方式集中签约。3月9日,宁淮特别合作区举行2020年招商项目“云签约”仪式。淮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国梁在淮安会场出席活动并作致辞。淮安市委常委、盱眙县委书记梁三元,盱眙县长朱海波,淮安市政府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江北新区党工委委员、宁淮特别合作区负责人裴清海,盱眙县委副书记、江北新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王冉,盱眙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林波等领导在盱眙会场出席活动。据介绍,此次签约采取线上集中、线下分散的方式。现场3个项目投资方分别在南京、海南、北京等地与淮安、盱眙会场视频连线,短短一个小时完成分批签约。本次签约项目涵盖智能制造应用、ICT新材料研发、智能共享制造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领域,彰显智能制造和5G网络平台运用,精准契合宁淮特别合作区打造5G智造智慧产业小镇的方向与定位。当天下午1点左右,记者来到位于南京江北新区的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所长助理蒋根杰已经调试好视频设备,准备好签约材料,入座等待签约。“特别合作区的‘特别’就在于其创新的发展理念上,我们也是看到这样一个创新的理念,才会选择去宁淮特别合作区落户。我们会充分利用宁淮有利的产业资源,产业工人的配套,以及其土地资源,把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研发成果的效益最大化,未来形成以南京江北新区作为研发总部,宁淮特别合作区作为未来研发产能的智能制造区。”蒋根杰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道。蒋根杰所在的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是四川大学、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南京江北新区三方打造的新型研发机构,研究所致力于功能复合材料、先进结构复合材料、绿色环保新材料和工艺等领域的研发和成果产业化。此次签约的信息通讯功能新材料及应用创新产业基地项目占地约223亩,总投资约10亿元,涵盖5G通信新材料、3D打印材料、光刻胶新材料等方面。据测算,项目一期建成达产后预期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亿元,实现利税5000万元,带动后续投资约5-10亿元,带动周边新增就业约500人。规划推进宁淮特别合作区建设,是南京市委市政府、淮安市委市政府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深化宁淮挂钩合作,打造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样板区、南北优势互补高质量协调发展的示范区,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创新之举、务实之措。宁淮特别合作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宁淮特别合作区坚持不懈抓招商、谈项目、求发展,最终与北京、南京等三家公司和机构达成投资合作意向。本次项目正式签约正是宁淮特别合作区发出邀请后的第一次集中回应、第一次投资合作、第一次收获成果,也是在疫情防控“大战”、“大考”中勇于作为、敢于作为、善于作为的真实体现。张国梁代表淮安市委、市政府,对项目的成功签约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本次签约的项目,投资体量大、技术水平高、综合实力强,既符合疫情可能催生驱动信息化、智能化产业发展方向,也切合宁淮特别合作区“半导体制造、人工智能终端制造、智能装备制造”的产业定位。希望宁淮特别合作区、盱眙县和市直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101%”的淮安营商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聚合力量、聚集资源,超前主动过细做好项目落户落地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积极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全力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智能共享制造园区项目将助力宁淮特别合作区打造5G智造智慧产业园(小镇)。据阿里巴巴战略发展部总监陈哲介绍,阿里将为宁淮合作区提供建平台、育生态、做标杆三大服务内容。充分发挥阿里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立体化产业优势和宁淮特别合作区在产业、人才、环境、政策、区位等方面优势,通过绿色、开放、共享等先进理念的植入,应用物联网感知设备和前沿信息技术、整合数据资源、依托云平台,以高可靠的5G通信网络为基础支撑,打造智能共享园区,实现工业制造中管理、运营、生产整体智慧化、智能化,提升园区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生产效能。安全智能主控芯片封测基地项目在特别合作区主要实施国产SSD安全智能主控芯片封测,计划总投资10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SSD安全智能主控芯片320万颗、高性能存储模组30万颗的生产能力,实现年销售5亿元以上,利税超1.5亿元。据了解,宁淮特别合作区“5G智造智慧产业小镇”初期规划面积4.38平方公里,目前在苏中苏北率先实现了园区5G规模布局,包含半导体制造、人工智能终端制造、智能装备制造和共享社区四个单元。小镇秉承“低碳绿色、产城融合及精明增长”的发展理念,将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纳入建设范畴,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关键制造环节的智能化为核心,以5G网络为基础支撑,通过自组织的柔性制造系统,打造高品质、高能效、产业集聚的5G智造智慧小镇。

撒哈拉

考研调剂,这些研究所不能错过!实力不比双一流学校差!

考研初试成绩已发布,34所院校复试线与国家线还未发布,但是已经有陆续院校发布调剂信息。初试不理想的考生要迅速行动,了解调剂院校信息。下面这些院校有调剂需求,并且毕业有可能留校工作,一次调剂把工作也定了,很划算哦。一、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我所硕士研究生实行两年半学制,第一年在武汉本地优秀高校学习基础课程。不收取学费,每月发放助学金及餐补,依据成绩发放奖学金。毕业后,双向选择,优先留所。调剂要求调剂专业:1通信与信息系统 2信号与信息处理 3舰船通信天线技术2.参加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初试成绩总成绩、单科分均达到2021年国家教育部规定的A类地区考生原报考专业最低复试分数线(总成绩300分以上为宜)3、 要求专业对口,本科学习专业及报考专业为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微波、信号与信息处理等及相关专业4、 学术硕士,数学一二、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调剂专业:“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082401):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机械工程及相近专业等。“核能科学与工程”(082701):自动控制本科毕业院校为211、985院校优先。初试统考科目为数学一、英语一。三、沈阳化工研究院我院招收录取的研究生学费由我院承担,每月发放700-850元生活补助,饭补650元/月。住宿免费,节假日享受同院内职工相同的福利待遇。经我院毕业的研究生优先录用为我院员工,也可推荐到集团内相关单位就职。考生应为化学及相近专业,并通过国家A区录取分数线。研究方向:环境毒理、高分子材料、生物技术、化学工艺、化工安全技术、分析化学、有机合成四、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10所510所招收的是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可优先留所工作。研究生在读期间,不收取学费、住宿费,并同步享受研究生助学金和奖学金,并享受医保、餐补等福利待遇。调剂考生入学后与第一志愿考生享受同等待遇。1、调剂专业1)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代码:0774)研究方向:1.真空技术与物理、2.表面科学与工程、3.空间环境效应及控制、4.空间电推进技术与工程、5.空间电子技术、6.原子频标技术、7.测量技术与仪器2)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代码:080705)五、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中电科55所)在读期间免收学费及住宿费,每月发放生活和科研补贴,并发放奖学金。我所现有20个调剂名额,调剂条件如下:(1)第一志愿报考专业与我所专业相同或相近。(2)毕业专业: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通信等相关专业(计算机、自动化、机械等方向不接收)。(3)统考科目为数学一和英语一。(4)报考类别为全日制学术型或专业型硕士。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二研究院在学期间免收所有培养费用,并享有助学金及多项补助,数额优厚。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可自主择业或留院工作。中国航天十二院2021年度招收12名学术型工学硕士研究生。其中:系统工程二级学科的培养方向为:(1)钱学森智库与系统工程;(2)综合集成研讨体系研究;(3)复杂系统理论与应用;(4)航天与工程系统工程;(5)社会与经济系统工程;(6)大数据综合理论与应用研究;(7)信息资源与信息化系统工程;(8)法治系统工程;(9)系统评价与技术成熟度研究与应用;(10)情报与知识产权系统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的培养方向为:(1)人工智能技术;(2)管理与决策支持技术;(3)信息管理与信息集成技术;(4)软件工程与高可信技术;(5)先进制造技术;(6)复杂信息系统总体设计与优化;(7)信息安全工程;(8)嵌入式系统设计;(9)航天软件测试与评估;(10)复杂系统仿真;(11)数据集成与智慧城市;(12)信息系统运行管理。七、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可申请奖、助学金,并享受较高的助研费及我院职工的部分福利待遇。毕业后的就业实行双向选择,综合表现优异者可通过招聘留院继续从事科研工作接收调剂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0)、固体力学(080102)调剂要求1、本科期间成绩优良、综合素质良好,初试成绩优良;2、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及本科所学专业与拟调剂专业相同或相近;初试科目与调剂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相同;3、英语水平原则上应达到国家英语六级标准(≥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