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南京大学校长:博士生标准不能降低,而是应该分流,科研应精英化由也

南京大学校长:博士生标准不能降低,而是应该分流,科研应精英化

南京大学可以超越清华的重要原因2019年南京大学自然指数高居全球高校第七,全国高校NO.1,对于这样的科研成绩令无数人感到震惊,毕竟在学科评估和综合高校排名中,南京大学最近几年一直呈现下滑趋势,甚至已经沦为了华东五校的吊车尾,然而一份亮眼的自然指数令南京大学再次成为网络热议焦点,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南京大学可以成为中国高校的NO.1?从自然指数的分数进行分析,自然指数是指四大基础学科82份顶级科技期刊为数据依据,主要凸显高校科研的精度,虽然南京大学在2019年之前,连续三年没有CNS主刊论文发表,但是CNS小子刊数量众多,很多重大基础科研周期很长,2019年坚持自我的南京大学,迎来了CNS主刊论文的大爆发。而且相对于清华大学面对教育部严查博士毕业论文,竟然降低博士毕业生标准,南京大学的做法更加的硬核,不会降低博士生毕业标准,南京大学校长两会发言:真正的人才培养不是学位大量颁发,博士生应该进行分流,因此每年主动从南京大学退学的博士生数量非常多!从18名到1.4万人的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用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就能很好的表达,从恢复高考后的首批18名博士毕业生,中国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含金量越来越低,2019年清华大学官网的数据显示,在读博士研究生已经达到14203人,这样的庞大的数据令人震惊,对比美国高校,小而精的加州理工学院,全校学生不足2500人,规模大一些的普林斯顿大学2018年研究生的规模为2946人,一所清华大学的仅仅在校博士生的规模远超几所美国名校在校人数之和,这样的博士扩招速度堪称“中国速度”,因此在教育部加强对博士毕业生论文检查的时候,清华大学不再要求博士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的做法引发网络众议!毕竟清华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标杆,博士研究生最能体现一所高校的教学质量,毕竟有大师才能带出优秀的博士生,有大师的高校才能称为名校!南京大学的做法很正确南京大学校长在两会上的发言和颜宁的看法出奇的一致:“大学的双一流建设目标,是对真正人才的考量,而不是规模化的学位大量颁发,学历证书的颁发应该根据学术水平和科研价值严格发放。”中国所谓三年制的博士学制令无数高校教授吐槽,快餐制的三年博士培养机制根本达不到严格的毕业要求,因此博士毕业生延期率非常高,博士延期意味着没有奖学金,因此中国高校的博士生为了毕业不延期,往往都会选择短、平、快的科研项目进行研究,因此才会有中国科研论文数量全球第一,但是论文质量堪忧的现状,2018年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被挪威科学家实名举报十多篇科研论文涉嫌抄袭,造成清华大学大量撤稿论文,面对超过1.4万的在读博士生,清华大学应该有自己的标杆,就像南京大学一样,对不适合做科研的博士生进行分流!毕竟每一张发放的清华博士毕业证都代表着中国最高学府的水平!别再让南京大学成为领头羊,对比每年的科研经费投入,清华大学不应该用规模数据来证明高校实力!

南京一博士以跳楼威胁导师要求毕业!博士按时毕业到底有多难?

近期,在某问答平台上有人提出“如何看待有导师担心「学闹」怕惹麻烦从而帮学生拿到博士学位的现象?这种事情真的存在吗?“的问题,在该提问下真的有人回答通过”闹“的方式拿到毕业证顺利毕业。首先,我们回顾一下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然后在分析一下为何一个博士生需要通过”跳楼“这种闹的方式才能够毕业呢?一、事件始末南京某211高校博士生周某某在自身满足学校毕业要求的标准后,却被导师要求让其完成设计一个发动机的工作过程,按照导师要求,周某某面临着延期毕业的困境。不仅如此,在我国一般超过学制的博士是无法拿到国家的各项补助的,还需要自己掏学费,除非碰到好导师可能还会发一些补贴,不然的话真的是收入来源完全掐断,说不定三十的人还要跟家里要钱。更雪上加霜的是,以为能够按时毕业的周某某还提前签订了工作单位,如果延期毕业的话,找好的工作也会面临违约的风险。除此之外,周某某的爱人怀孕在身,又没有工作,来自家庭的压力也很大。以上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情急之下,周某某选择用跳楼的方式威胁导师要求按期毕业,导师最终妥协,周某某也得以按期毕业。二、博士按时毕业难背后原因与危害周某某的延毕的经历相信很多博士都有过,不过很少有人敢以跳楼来威胁导师和学校,大部分博士延期毕业与自身未达到学校毕业要求有关,而周某某是在达到要求后却被导师要求延期毕业。我国博士延期毕业现象到底有多普遍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图。从图中数据来看,我国的博士生延期毕业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到2018年已经接近65%,也就是说一大半的博士生不能够按期毕业。延期毕业的原因其实多种多样,总结起来,大致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未达到相关毕业要求,比如小论文发表不达标,大论文外审不过等等均会导致延期毕业;二是,导师不放人,比如像周某某自身达到毕业条件,却被导师安排另外的工作导致不能按时毕业,这种情况也较为常见;三是,自己要求,比如相关实验未完成等等。延期毕业还会对博士生自身造成不良影响:一是,经济上的压力,上面已经说过,超过学制的博士不仅要自己掏学费,国家各种补助也会停止发放,所以失去经济来源后,一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博士生会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二是,家庭方面的压力,特别是对于将要结婚、生子的博士生来讲更是如此;三是,精神上的压力,延期毕业会导致博士生怀疑自己能力,打击自信心等等,严重之时甚至会导致抑郁等精神疾病。总的来讲,博士生延期毕业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延期毕业的原因各种各样,被延期毕业的博士生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采取跳楼这种极端的方式威胁导师与学校以达到毕业的目的,这种手段并不可取,但是当自己满足毕业条件之后,还被延期,也要努力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溜冰场

为何名校的博士更受欢迎?南京大学对206名博士生做出退学警告!

每年南京大学主动退学的博士有很多南京大学虽然在2017年学科评估中表现不佳,但是依靠传统的理科强势,在2019年自然指数全球高校榜中高居第七,成为全国科研自然指数排名第一的高等学府。最近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对206名博士研究生和98名硕士研究生做出退学的警告,其实只要了解南京大学的网友,都知道南京大学每年都有很多博士生选择主动退学,一方面是受不了科研项目组的高强度实验压力,另一方面是南京大学对博士研究生的高要求!没有高的要求,也不会有自然指数高居全球第七的数据支撑!从南京大学抢人的华科大正是因为南京大学对博士毕业生的高要求,因此南京大学的博士毕业生还没有毕业就会被用人单位所盯梢,例如2011年从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毕业的博士毕业生祝雪丰,直接被中国另一所老牌985高校华中科技大学作为鸟巢培养计划收入囊中,在华科入职后,就被送到美国进行深造,华中科技大学也受益匪浅,目前华中科技大学的物理学院已经跃升至全国并列第7。2019年连续三个月在国际物理顶刊发表论文三篇,2019年这位华中科技大学从南京大学挖来的优秀博士毕业生祝雪丰副教授,2019年2月9日一篇物理顶刊PRL,2019年3月8日一篇物理顶刊PRL,2019年4月12日一篇科研杂志顶刊《science》,充分显示出南京大学物理学科的强大,当年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最辉煌时期,院士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不是高学历掉价,而是博士学位含金量不同不知从何时起,网络中流行读书无用论,很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成为各种笑谈,甚至有人认为现在的高学历严重掉价,其实从山东省的一场招聘会看出,博士研究生的待遇高达80~120万元,还有170万左右的安家费,说明并不是高学历再掉价,而是博士学位的含金量不同,虽然名校的博士生毕业率低,但是高标准严格的淘汰制度,保证了每一位毕业生都是可用之才,如果每一所高校都能严格把控毕业标准,那么网络中也不会有那么多关于博士毕业生的笑谈!当然目前国内的博士毕业生问题,还有一部分是存在导师的问题!高校中看似忙碌的研究生们,其实他们知道自己的工作效率,他们也知道自己的含金量!

非大愚也

同岗不同酬,南京大学的博士生们有点懵,同样的博士却差别对待!

南京大学的新政引争议博士研究生的补助要增加了,在特殊的疫情季本来是一条非常令人感到温暖的政策,然而却因为南京大学的差异化对待引发在校博士生的抱怨,同样是博士生,而给博士提升助学金标准提升的范围是从2020级博士新生开始,而2020级之前的老博士们还是延续曾经学校助学金400元的旧标准,而且在2020级之前也没有规定博导们为博士生们发的助研费用最低1000元的标准,大部分南京大学的博导们为博士们开出的助研津贴为800元。因此面对这类差异化对待的政策,令南京大学的博士老肉们对于萌新博士们的高津贴眼红不已,毕竟新进实验室的萌新们都需要实验室的博士老肉们亲自带着做实验,总让人感觉萌新们是老板,博士老肉们成为廉价的打工仔!读博的研究生并不富裕目前在高校读博的研究生们其实并不富裕,面对已经工作多年赚钱的同学,博士生们最怕各种交际的份子钱,而且很多博士家庭的收入并不高,正是因为家庭原因,没有好的工作出路才攻读博士学位,很多博士不仅不能从家庭中获得太多的帮助,甚至还需要拿出博士生津贴来为务工和在外打工的父母补贴家用,更主要的是博士毕业需要发表论文,为了急于毕业,很多博士都为了能加急发表论文而缴纳高昂的期刊杂志版面费,因此看似不足1000元的差距,但是一年下来对于一名家庭困难的博士生来说,那也是一笔非常大的收入,这也是为何南京大学博士老肉们会在网络中吐槽自己母校的原因:“南京大学没落是有原因的!”学校这样差异化对待博士生,让很多博士生感受不到学校的人文关爱,没有被平等对待,令目前在读的博士老肉们感到无比的失落,甚至感受到学校的一丝冷漠。同岗不同酬式的临时工博士其实在科研实验室中,师兄师姐级别的博士生对于实验室的贡献最大,他们不仅充当萌新博士生们半个导师的重任,同时也是实验室出成果的主力,如果这条新政是从2020级博士毕业生开始执行,那么大家都不会说什么,毕竟面临光荣离开实验室的博士师兄师姐们应该有所嘉奖,而且面临发表期刊论文,各种版面费和求职社交等费用支出也远比博士新生们花费要多很多,然而政策却是从2020级博士新生开始实行,让博士老肉们体现感受到社会的残酷性,甚至有一种实验室中国同岗不同酬式的临时工的感觉。因此南京大学面对学生的吐槽时,希望可以弥补政策的差异化,甚至可以采用其他办法弥补,例如疫情原因,外国留学生不来上课,可以削减留学生补助,来安抚南京大学博士老肉们受伤的心灵!

中壬

数据|难进更难出,超15%延毕,博士怎样炼成?

据教育部发布的《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我国博士生招生人数为10.52万,是20年前博士招生人数的4.2倍。虽然博士大规模扩招,但毕业并不容易。根据历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近年来博士招生人数与实际毕业人数的差值逐渐扩大。博士生学制多为四年,2014年博士招生数为70713人,四年后即2018年,博士毕业生数为59503人(包括延毕的非应届毕业生),也即是说,至少有11210名博士生延毕,占当年招生人数的15.85%。近几年来,博士生延毕人数逐年上升,2018年预计毕业博士生数为165296人,实际毕业人数为59503人,差值为历年最大。博士生无法在基本学习年限内毕业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尽管四年制已经逐渐成为国内各大高校的主流博士培养学制,但延毕对于博士生群体而言仍较为常见。2019年底,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官网曾发布通知,敦促206位2012级博士研究生于最长学习年限期满前通过答辩。今年7月,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官网发布《关于超过最长学习年限博士生学籍处理的通知》,清退59名因超过全日制博士最长学习年限的博士研究生。在全国各高校的博士生培养策略从“严进宽出”转变为“严进严出”的情况下,博士生延毕现象已不新鲜。博士生的毕业究竟有多难?一名博士研究生若想顺利毕业,需要修读一定量的课程,参加必需的学术实践活动,跨过中期考核、论文开题、写作、预答辩、论文审查和论文答辩等多道坎,才能拿到“沉甸甸”的博士毕业证书。论文发表:博士毕业的硬指标从各大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来看,博士生的培养以设立导师指导小组为主要形式,强调“导师是第一责任人”,并采用“学位论文为主,课程为辅”的培养方式。为提高博士生的学术水平,各高校对博士生在读期间的学术素养培养都提出了诸多要求。在学术实践活动方面,各高校的具体办法由各学院自行确定,但需要满足学校统一的最低要求。以湖南大学为例,博士研究生至少在本学科范围内做学术报告2次以上,至少有 1次在全国性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自己撰写的论文,至少听取 5次以上的学术报告。清华大学对博士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次数有更高的要求,规定“博士生在学期间应当定期参加课题组的学术讨论会,应当参加不少于三十次的一级或二级学科的学术活动,至少应当参加一次所在学科领域的全国或国际学术会议,并在学术会议上宣读自己撰写的论文。”学术论文的发表数量则是考察博士生学术水平的另一重要方面。依据各大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在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前,博士生必须达到相应的学术论文发表要求。2019年4月,清华大学修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要求“博士生在学期间学术创新成果达到所在学科要求,方可提出学位申请”,鼓励依据学位论文以及多元化的学术创新成果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不以学术论文作为唯一依据。部分舆论将其理解为“清华大学的博士生不再要求发表论文”,但这种声音很快被清华大学官方回应为“误读”。清华大学表示,《规定》的出台意味着不再由学校统一规定博士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的硬性指标要求,但并非表明博士生不再需要发表论文,学校只是将衡量博士生的毕业标准下放至各学科和院系。调查发现,清华各院系普遍对博士生学术论文发表数量有各自的要求,并未发现有院系对学术论文发表数量不作要求。中期考核:学位论文前的一次大考博士生中期考核,亦称作博士生资格考试,是由博士培养单位组织成立考试委员会,通过笔试、口试等形式,对博士生的知识水平、学术能力以及创造力等综合水平进行考核。中期考核是博士生必须通过的考试,否则无法进入学位论文研究阶段。各高校博士生中期考核时间不一,考核方式包括笔试与口试等形式,考核内容涵盖政治思想表现、学位课程成绩和所修的总学分、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等多个方面。按照各高校培养方案规定,在限定次数内无法通过中期考核者,将予以分流,即淘汰或转为硕士生。厦门大学和南京大学对中期考核通过比例有明确要求。厦门大学规定博士生中期考核应有一定比例不合格(新闻传播学院、 材料学院规定为5%);南京大学则要求每次考核优秀率不高于15%,暂缓(即不合格)通过率不低于15%,不设劝退比例。学位论文:摆在博士生面前的一座大山博士学位论文是高校评审、决定是否授予博士生以博士学位的主要根据,撰写学位论文也是博士生就读期间的最主要工作之一。出于科研深度加深强、创新难度加大以及学术素养要求提高等多种影响,大多博士生在撰写学位论文期间会遇到许多挑战,并可能导致自身无法按时毕业。北京大学黄俊平、陈秋媛在《博士生延期毕业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建议——以北京大学延期博士生情况调查为例》中指出,理论知识创新困难、研究课题难度大、导师学术指导有限以及个人健康状况等是影响博士学位论文进度的重要因素。博士生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后,需通过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等环节才能继续进行学位论文的写作。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完成学位论文开题的博士生,在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还需按自然年进行年度考核,博士生须在年度报告中详细阐述论文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便于导师对博士生的学位论文撰写进程作出综合评估。各高校对博士论文工作时间亦有相关规定,一般要求不少于两年(从论文开题时计算)。博士生完成学位论文撰写后,还需经过论文预审、预答辩、论文抽检(盲审)等环节,任一环节未通过,都不可参加最终的论文答辩。按照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的博士生培养要求,预答辩和论文盲审环节皆采取一票否决制,全票通过者方可进入下一环节。博士生参与学位论文答辩,经高校组织的答辩委员会通过后,方能被授予博士学位并颁发学位证书。参考资料:1.南京大学.关于博士学位论文盲审和组织答辩工作的实施细则https://grawww.nju.e.cn/8f/48/c2709a495432/page.htm2.南京大学博士生培养方案(2020)https://grawww.nju.e.cn/80/f9/c1021a491769/page.htm3.南京大学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https://grawww.nju.e.cn/8f/29/c2708a495401/page.htm4.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审查简明流程图https://grawww.nju.e.cn/8f/4c/c2709a495436/page.htm5.南京大学关于全面实施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https://grawww.nju.e.cn/8f/1e/c917a495390/page.htm6.关于敦促即将学习期满的2012级博士研究生、 2016级硕士研究生尽快答辩的通知https://grawww.nju.e.cn/8f/39/c905a429881/page.htm7.浙江大学印发《浙江大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办法》的通知——浙大发研〔2016〕91号http://grs.zju.e.cn/redir.php?catalog_id=16313&object_id=1105098.关于超过最长学习年限博士生学籍处理的通知http://sem.bjtu.e.cn/show-301-19881.html9.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005/t20200520_456751.html10.《中国教育统计年鉴》https://data.cnki.net/trade/Yearbook/Single/N2013120082?z=Z01711.《湖南大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gra.hnu.e.cn/info/1062/3811.htm12.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https://www.tsinghua.e.cn/yjsy/info/1034/1059.htm13.关于印发《厦门大学关于制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的通知https://gs.xmu.e.cn/pygc/pyfa/1.htm14.博士生延期毕业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建议——以北京大学延期博士生情况调查为例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WYY201307012.htm15.北京大学研究生手册2018年版https://www.phbs.pku.e.cn/2018/teachman_0911/27.html16.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管理规定https://www.gs.sjtu.e.cn/info/1139/7847.htm17.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www.gs.fudan.e.cn/2679/list.htm18.《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实施方案》https://yz.szu.e.cn/info/1042/11215.htm19.暨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暨研〔2016〕41号)https://gs.jnu.e.cn/2016/1208/c874a109857/page.htm文字|邓 鑫 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本科生李嘉豪 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本科生制图|李嘉豪 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本科生 资料|邓 鑫 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本科生龙 盼 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本科生梁键强 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本科生戚新源 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本科生吴昊明 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本科生美编|李嘉豪 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本科生 调查 | 南大和园的馄饨店、面馆、水果店、宾馆,2020还好吗?(上)调查 | 南大和园的水果店、面馆,2020还好吗?(下)与“记者”和“记录者”对话加入新潮读者交流群同我们一起观察世界

乃亚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学霸:本科发7篇论文,达到博士生毕业要求

说起硕士博士生,我们脑海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呢?将近三十的年纪,穿着白大褂一心沉浸在科研里,带着厚厚的眼睛,面容朴素的端着一本厚重的大头书细细研究,科研做到掉发秃顶,读书读到“傻”,然后拿着一把把的证书毕业。你们脑海里的博士生印象是这样子的吗?不,其实有一个博士生和你们想象中的样子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相同的地方。她是于梦诗,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2015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是一个美女学霸,获得多项荣誉,接下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学霸的魅力吧!校长奖章、化工学院第六届院长奖章、江苏省省级三好学生、三次国家奖学金、七次校特等奖学金、2018年度工信创新创业特等奖学金、2018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优秀论文”、两届校“创新杯”特等奖、以第一作者发表7篇SCI论文……荣誉奖项数不胜数,学霸的光芒非常耀眼,最主要是,人家还是一个美女,请原谅我是“颜值控”!总之,颜值与实力并存说的就是她了。人家现在竟然以一个本科生的身份竟然达到了博士生的毕业要求,可能大家对这个博士生毕业要求的难度缺少一点认知,下面由我来普及一下基本:各个院校的博士生毕业要求以及学年制都不一样,但是有一项标准,是每个院校都要求在博士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而是否能够毕业是和你发表论文的级别和数量挂钩。如若发表文章等级高、数量多,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具体每个院校对博士毕业需要发表什么级别的文章的要求亦是不同的,比如有些学校仅一篇SCI即可或者是一篇权威(中科院某些所及一些高校)即可,但有些学校要求一篇SCI及2偏核心或2篇SCI。而于梦诗以第一作者发表7篇SCI论文,就单论发表文章毕业问题就已经到达了博士生毕业要求。这些论文的背后是她不懈的努力与坚持,而且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已经明确说要录取她在未名湖畔继续进修。而能够保研到北大,是于梦诗一进校就立下来的明确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她给自己制定了十分规律的学习作息计划表,日复一日的坚持地执行计划,严格律己,于是她每个学期学习成绩都保持年级第一,每门课程都接近满分。大二时,她获得了年级第一的考试成绩,学科竞赛也获得了一等奖,并联系朱绪飞老师,提前进入朱老师的实验室、课题组,开始了科研之路。在科研训练期间,她开始学习撰写论文,结课时的论文被评为第11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优秀论文”,并获得了免答辩的机会。此后在接下来的两年,于梦诗以第一作者陆续发表7篇SCI论文,其中1篇进入ESI全球前1%的高被引论文,总影响因子达27.12,达到学校博士生毕业要求。明确的目标,自律与坚持,这些都是于梦诗在科研路上的法宝。每天在实验室中长达10个小时的研究工作让她并不觉得枯燥,她说“做实验不是枯燥乏味的,有老师的鼓励和同学的陪伴,做研究挺有趣的”。果然,优秀的人不仅比你优秀,而且还比你努力。她热爱学习,热爱科研,但绝不是一个书呆子,她喜欢和人沟通交流,尤其是学术方面的问题。她说:“科研本身就是透过现象抓本质的过程,只有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才能找到创新点,才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近些年来,优秀的科研人员越来越呈现年轻化,这意味着我们的科研力量日益壮大,我们祖国的科技力量也愈发壮大。壮哉,我少年中国!

芒乎昧乎

南京大学督促8年还未毕业的206位博士尽快答辩,不然退学处理

2019年10月11日,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对外发布关于敦促即将学习期满的2012级博士研究生、 2016级硕士研究生尽快答辩的通知。通知称“现有206位2012级博士研究生、98位2016级硕士研究生尚未答辩,请同学们抓紧时间于期满前通过答辩、顺利毕业,并请相互转告。”根据南京大学的官方简介,我们知道南京大学目前拥有博士研究生6496人,按照每年人数相同,按照3年计算,那么一年招生的人数大致为2000人。根据《南京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第三十六条第一、二款规定“(一)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取得学籍后,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为8年。对于未能在第9学年9月份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开会讨论之前完成论文答辩且提交相关材料至研究生院的博士研究生,学校将视之为自动中止学业,予以退学,准予肄业。(二)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取得学籍后,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为4年。对于未能在第5学年9月份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开会讨论之前完成论文答辩且提交相关材料至研究生院的硕士研究生,学校将视之为自动中止学业,予以退学,准予肄业。”结合上述通知,我们知道2012级博士研究生至少有10%(2012年的招生人数应该少于2000人,当前部分专业为4年制,甚至更长)的学生已经读博8年了,即将面临被退学的风险。在2019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大学校长吕建提出,延期博士,需合理分流。因为我国博士按期毕业率比较低,2012年的时候40%的人无法按期毕业,目前这个比例可能达到了65%,从年限上来看,三年博士最长八年毕不了业。在此之前我们曾经发布过2019年已有1000多人硕博研究生被退学的文章。参见:过去半年,我们关注到的高校退学公告,当前硕博研究生无法正常毕业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不知道大家关于这个话题有什么建议?欢迎大家就不能按期毕业的博士如何合理分流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建议。

本始

延期毕业的博士生:规定在核心期刊上发三篇论文,我一篇都没有!

前段时间,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吕建教授公开表示,在2012年的时候,国内有40%的博士生无法按期毕业,现在这个比例大概是65%,有些三年制的博士生读了八年都毕不了业。吕教授的表态刷新了人们的认知,之前很多人以为接受不同学历层次教育的高校大学生基本都能按期毕业,博士生按期毕业率低些,却也不至于低到这个程度,特别是“翟博士事件”的发生,让大家普遍有种错觉:博士文凭太好拿了,名校也不过如此!其实这是个别事件,也是一个不正常的情况,无法代表整个博士生教育的现状。客观地说,正是因为有很多博士生无法顺利按时毕业,却有人能随便混个博士文凭,才引起了众怒,导致事情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南京大学校长所说的65%博士生无法按期毕业是一个总体上的估计,具体到每个学校、每个专业又有区别。以南京师范大学为例,学校每年招收三百一十名左右的博士生,大概有六成能按期毕业生,不过,2018年延期毕业的博士生占比相较于2017年增加了10%。与南京师范大学相比,南京理工大学能按期毕业的博士生占比就要小很多,数据显示,南理工每年招录博士生五百多人,能按期顺利毕业的仅占四成左右,也是说约60%的博士生无法按期毕业,这个比例与吕校长所说的已相当接近。南大、南京师大、南理工,亦或是其他高校,虽然延期毕业的博士生占比有区别,但总体上都呈现出延期毕业博士生占比逐年升高的态势。南京大学商学院某专业一位延期一年半时间才毕业的同学说,“我们学科小组的十几个人,没有一个可以在规定的三年制期间毕业,通常都需要延长两到三年,达到八年的也不是少数。”博士生无法按期顺利毕业与高标准的毕业要求有很大关系。根据学校规定,博士生需要在核心期刊乃至学科顶级期刊或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一定数量的文章,有些院校或指导教师还会在学校规定的基础上加码,由于顶级期刊、核心期刊数量有限,而博士生人数却一直在增加,发表文章变得越来越困难。博士生两三年发表不了一篇文章的情况并非个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位在读博士生表示,学校规定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三篇论文,两年多过去了,自己却一篇都没发表,延期毕业差不多是一定的了。他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国内核心期刊数量有限,而博士生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加上延期毕业的博士生,人数已相当多,大家都需要发表论文,供求关系严重不平衡,很多博士生无法按期毕业实属正常。博士生无法按期顺利毕业的另一个原因则与导师有关。某高校一位在读女博士生说,自己的导师带了十几个博士生,导师指导学生是指望不上的,科研、论文全靠自己,因为没有人点拨,很多时候绞尽脑汁也达不到预期效果,这种状况下不延期毕业才怪!由于很多博士生导师身兼数职,仅是行政事务和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就够忙的了,不说指导学生,恐怕连自己的科研项目都很难挤出时间参与进去。另外,国内博士生导师与欧美等国博士生导师有很大不同,国内博士生导师相当于一个头衔,而欧美等国博士生导师仅仅代表具有招收博士生资格,有科研项目的老师才可以招收博士生,才可以称之为博士生导师,没有项目的老师就没有带博士生的资格。国内则不同,只要有博士生导师头衔的都可以招收博士生,至于有没有项目、项目含金量有多高,并不在考虑范围内。博士生导师没有科研项目或科研项目含金量不高,他们所带的博士生又怎能产出高质量的论文呢?当然,博士生延期毕业跟个体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有些人读博是为了提升学历层次,其实不太适合搞科研。也有些人觉得自己适合搞科研,结果却事与愿违。相关部门也了解到这个情况,2019年2月底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就有关于“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落实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的描述,部分高校也已先后出台了博士生分流政策。博士生延期毕业,既有客观上的原因,也有主观上的原因。因此我们既要对招生环节、培养环节进行改革,也要照顾延期毕业博士生的个人感情,将分流政策较好地执行下去。

敢问心斋

南京大学女博士自杀,教育部鼓励对博士生进行分流,越严格越支持

不再追求博士的数量2020年9月21日,教育部发文《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通过具体的条例中显示,教育部给高校划分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将偏向重大科研平台、重大科技任务、重大工程项目、关键学科领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计划管理中,积极支持严把质量关、博士研究生分流推出比例较大的培养单位。从字面上的意思来讲,就是教育机构对博士研究生的要求越高,博士淘汰率越高,越会得到教育部的支持,毕竟中国目前高等教育的规模已经足够大,每年的博士毕业生数量位居全球前列,仅仅清华大学一所高校在读博士生数量已经超过了1.4万人,然而在每年数量众多的博士生中,北大优秀博士后翟天临式的博士毕业生数量众多,市场需求是高质量的高学历毕业生,而不是数量上的面子工程。必须引入淘汰制在北京大学被曝光翟天临事件的同时,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优秀博士生也被曝光抄袭挪威科学家论文,清华大学不得不收回被评为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的博士学位,同时也让该名博士生的导师提前退休。相比国内其他高校,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学位对社会人士更具诱惑性,因此教育部被迫每年抽出800万元专项经费来抽检各大高校博士毕业生的论文,其中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将是被抽查的重点,清华大学为了降低学术不端的风险,不再要求博士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如果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都存在问题,那么国家就不会轻易放开博士扩招名额,毕竟没有高的科研平台和师资队伍,盲目扩招博士研究生,不仅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在劳动法趋于严格的情况下,也增加了招聘单位对高学历毕业生能力的不确定性风险,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不负责,毕竟在海外高校,本科毕业生的淘汰率都非常高,博士研究生的淘汰率更高。而在中国每当发生硕博士毕业生无法毕业的时候,往往就会把矛头指向学校和导师,似乎总觉得只要读博士就必须毕业,不能毕业就以死相逼蔚然成风,让高校承受巨大压力,近期南京大学、浙江大学都曝光女博士自杀事件,其实自杀的诱因有很多种,当然导师和学校有原因,但是更主要是来自中国社会的潜意识,认为只要努力读书就能毕业,博士不能毕业或者延期就是不努力或者是来自导师的压迫,因此教育部鼓励各大高校统一标准,加大博士生分流淘汰制度,让不能毕业成为常态认知,读博有风险,入行需谨慎!高校导师淘汰制度教育部在强调博士研究生的淘汰制度同时,高校也应该提升导师淘汰制度,尤其是很多不具备科研创新实力的博士生导师,随着国内最近几年的不断引进高端青年人才,国内顶尖高校的教授实力稳步提升,博士生招生名额严重不足,中山大学为了提升博士生招生名额,甚至在教育部立下军令状,保证博士毕业生论文的抽检率提升至50%,而教育部对博士生毕业论文的抽检率仅为10%。因此在招生名额缺乏的同时,中山大学对导师的考核也提升标准,直接让不符合要求的硕导和博导间接地退出历史舞台!

厩焚

南京大学敦促206位博士生、98位硕士生按期完成答辩

来源 | 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编辑 | 学术君206位博士研究生、98位硕士研究生被南京大学校方督促按期答辩。南京大学官网截图10月11日,南京大学网站发布《关于敦促即将学习期满的2012级博士研究生、 2016级硕士研究生尽快答辩的通知》,敦促该校206位2012级博士研究生、98位2016级硕士研究生尽快完成答辩,否则将视之为自动中止学业,予以退学,准予肄业。根据《南京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相关规定,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取得学籍后,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分别为8年、4年。对于未能在第9学年和第5学年9月份的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开会讨论之前完成论文答辩且提交相关材料至研究生院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学校将视之为自动中止学业,予以退学,准予肄业。而就在2019年9月,南京大学官网就曾发布一条消息,一位2011级的博士没有在最长学习年限内完成答辩,被退学处理。官网截图追溯到去年,2018年10月,南京大学也曾发布督促2011级博士、2015级硕士完成论文的公告,当时有175位2011级博士研究生、107位2015级硕士研究生尚未答辩,最终结果只有1名博士没有完成答辩,被退学。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学生若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学校可予退学处理。近年来,关于高校清退“超期”研究生的信号已多次发出。  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到,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畅通分流渠道,加大对不合格学生的淘汰力度,激发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今年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通知第三条指出,要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研究生延期毕业问题何解?近年来,我国高校中不能在规定年限内完成相应学习任务而延期毕业的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所占的比例逐年增高。南京大学发出的督促研究生按期答辩的通知就是从侧面的一种印证,而研究生毕业延期原因大多数都逃不过下面这两种。1.学生不能在规定年限内达到毕业要求。客观来看,一些研究领域的课题存在难度,导致实验时间过长或反复实验;一些高校将高质量期刊文章的发表纳入毕业要求,但是部分高影响因子期刊的论文审核发表周期长、难度大。此时如果研究生自身的科研、沟通等能力匮乏,比如在科研遇到困难时不及时向导师寻求帮助,呈现一种习得性无助状态。延期毕业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2.一些研究生为了更好的提升科研能力、增加科研成果、丰富科研经历等,而自主选择延期。虽然延期毕业是高校实行弹性学制的一种体现,但是由此派生出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从心理健康角度看,延期生同已走入职场的同龄人相比会形成巨大的现实落差,由此引发的挫折感和悲观情绪在其他困难或创伤的引发下容易走向极端。从成本收益视角看,延期毕业会造成家庭负担加重,降低家庭人力资本投资效用,所带来的健康资本的损失和青春的耗散也是对家庭和个人的打击。从社会风险视角看,博士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处于人生重要选择的关键时期,来自各方面的冲突和焦虑可能会引起个体非理性冲动,一旦处理不当很容易与其他社会危机形成叠加效应,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从教育管理视角看,延期毕业不仅会对导师的声誉、招生指标和培养经费等产生影响,也给学校的住宿和管理造成一定压力。从培养质量本位视角看,博士生为了在毕业前多发学术论文,往往趋向于牺牲质量选择数量,催逼论文剽窃、数据造假等学术不端问题,从而导致学术的虚浮,动摇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根基。没有一个研究生不愿意毕业,如此大规模的延期毕业甚至面临被清退的现状背后的原因,或许更值得我们深思。本文来源:中国教育报、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官网、人民日报、募格学术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