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南京大学2020级深圳学子欢送会解决士

南京大学2020级深圳学子欢送会

8月28日傍晚,深圳市南京大学校友会和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在南京大学产学研基地隆重举办南京大学2020级深圳学子欢送会。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院长韩东(83级)、深圳市南京大学校友会轮值会长甘礼清(83级),理事魏勇(86级)、蔡弋戈(00级)、叶海惠(01级),以及校友徐俊(83级)、邹伟强(95级)、张小川(00级)等嘉宾与2020级17位深圳学子和家长们参加了此次活动。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此时的南京大学深圳产学研基地一楼灯火通明,人头攒动。一份份由学长们精心准备的蛋糕甜点,一张张洋溢着青春光芒的笑脸,很多人彼此都是第一次见面,因为南大而结缘,眉宇间难掩兴奋和期待。在雄浑悠远的校歌声中,欢送会徐徐拉开了帷幕。16分钟的宣传片,让各位学子对南大辉煌的校史和崇高的学术地位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欢送会由深圳市南京大学校友会轮值会长甘礼清主持,他首先欢迎各位学子和家长的到来。作为来深近33年的资深校友,甘会长对南大校史和校友轶事如数家珍,他诙谐幽默的谈吐博得了现场学子们一次次开怀大笑和热烈的掌声。|甘礼清会长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韩东院长语重心长,娓娓道来,他送给各位学子六个字:价值、感恩、责任。关于价值,每一个南大学子,都要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和人生理想,不负韶华,今天我以南大为荣,明天南大以我为荣。谈到感恩,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老师的栽培,感恩时代的伟大。责任是基石,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位学子都要立志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有使命感的南大人。|韩东院长深圳市南京大学校友会理事叶海惠热情洋溢的回顾了她初入南大的往事,她鼓励学子们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既轻松又严谨的对待学业,结合自身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发展的道路。|叶海惠理事作为海归杰出校友代表,83级的徐俊师姐分享了她在校求学、海外奋斗和回国创业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她认为不忘初心才能坚韧前行,每个学子都要遵从自己的内心找到可以为之奋斗一辈子的事业,持之以恒,尽我所能,不留遗憾。|徐俊校友86级的魏勇理事侃侃而谈,他鼓励学子们心态更加开放,除了努力学习专业课程之外,更要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和学生会工作,他表示专业水平和社交能力都十分重要,南大为学子们提供了最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要十分珍惜本科四年的学习时光,为今后进一步深造和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魏勇理事95级的校友邹伟强给学子们打了一注强心针,他表达在座的同学们都是广东省最优秀的学生,要自信的迎接挑战,他相信每一位学子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邹伟强校友00级的理事蔡弋戈还询问学子们是否已经有非常清晰的学习和职业规划,现场的各位同学踊跃发言,表达了各自的理解和诉求。蔡弋戈表示,更早更清晰的规划,对毕业后的职业发展非常有帮助,他愿意帮助各位同学答疑解惑。|蔡弋戈理事00级的校友张小川还和大家分享了他与南大校友毕业后的趣事,他表示相聚即是缘分,象牙塔的四年时光是人生长河里最美好的回忆,希望学子们珍惜同学友情,这是一生的财富。|张小川校友在现场连线环节,南大数学系郑老师通过视频与学子和家长互动交流,包括在校学习和生活环境、课程设置、家长入园等话题上讨论热烈,各位学子与校园生活的距离也越来越近。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欢送会也进入了尾声,少年和还是曾经那个少年的学长们合影留念,互道珍重。|合影留念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祝愿2020级深圳学子在南京大学这片沃土上深耕细作,茁壮成长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期待你们的人生因南京大学而更加卓越优秀!来源 | 深圳市南京大学校友会文 | 张小川图 | 文涵编辑 | 翟斌版权声明:本文文字及图片转载自“深圳市南京大学校友会”公众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迷途

高校抢夺战打响:深圳已引进24所高校,17所985,北青岛南深圳!

近年来,青岛当前引进的高校越来越多,除了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外,增加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重量级高校,他们要么到青岛建分校要么建立研究院,而且还有一大批名校有望加入其中。青岛高校引进地图为什么要大力引进高校?传统的高校分布,让一些年轻的非省会发达城市有些尴尬。除了青岛,国内其他城市也加入到了正常高校抢夺战。比如,被誉为创新之都的深圳,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经济体量已经相当庞大,其每平方公里产出GDP、财政收入等指标均居全国大城市首位。与深圳经济地位不相匹配的便是教育资源的匮乏。比如,从代表高校质量的“985”和“211”院校数量上来看,北京分别有8所和18所,上海分别有3所和7所,广州各有2所,深圳则均为0。为了更紧迫的吸引大学的进驻,深圳市政府在今年9月出台了推动深圳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的文件《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圳高校引进地图深圳未来目标《意见》提出深圳市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是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规定未来10年内要发展20所高校,全日制在校生20万人。深圳计划引进建设的高校也是大腕云集,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华盛顿大学等。到2030年一批优势学科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为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科技支撑和文化引领,并推动深圳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和创新人才高地。深圳当前高校现状不知不觉,深圳已引进的著名高校包括17所外来985,1所211和6所港校,这还不包括已经和深圳签署协议的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著名高校。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未来中国大多数985高校将落户深圳,几乎占据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18年科研资金支持名单(高校)本地高校及科研机构6所深圳大学8881.39万元(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4240万元南方科技大学3159万元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080万元深圳职业技术学院365万元深圳技术大学筹备办公室60万元外来985大学17所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920万元清华大学2910万元(其中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1900万、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筹备办公室160万、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850万)北京大学2550万元(其中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60万、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430万、北京大学深圳医院60万)华中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950万元北京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920万元中山大学729.51万元(其中中山大学·深圳549.51万、中山大学深圳研究院180万)武汉大学深圳研究院622万元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510万元西安交通大学深圳研究院450万元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324万元山东大学深圳研究院320万元天津大学深圳研究院300万元浙江大学深圳研究院240万元东南大学深圳研究院239万元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210万元湖南大学深圳研究院74万元深圳北航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30万元外来211大学1所中国地质大学深圳研究院200万元香港高校6所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1330万元香港中文大学(深圳)910万元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822万元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740万元香港大学深圳研究院240万元香港浸会大学深圳研究院130万元外来其他高校3所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800万元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260万元深圳罗兹曼国际转化医学研究院50万元2025年高校数量达20所,3-5所排名进全国前50尽管目前落户的深圳的高校大多还是研究院性质,不过根据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与深圳市签署的协议,未来这些著名高校将建设深圳校区,招收研究生或本科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校”。官方统计显示,深圳现有高校13所,分别是: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深圳广播电视大学,共有全日制在校生9.98万人。根据深圳市制定的目标,到2025年,深圳高校数量计划达到20所左右,全日制在校生达至20万人;3-5所高校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50;进入教育部学科评估前10%、世界ESI排名前1%的学科,分别达到50个和30个以上。(小e综合青塔、澎湃等数据综合整理)

去乐辞显

深圳未来建设17所985院校,6所香港高校

2018年科研资金支持名单(高校)本地高校及科研机构6所深圳大学8881.39万元(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4240万元南方科技大学3159万元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080万元深圳职业技术学院365万元深圳技术大学筹备办公室60万元外来985大学17所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920万元清华大学2910万元(其中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1900万、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筹备办公室160万、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850万)北京大学2550万元(其中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60万、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430万、北京大学深圳医院60万) 华中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950万元北京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920万元中山大学729.51万元(其中中山大学·深圳549.51万、中山大学深圳研究院180万)武汉大学深圳研究院622万元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510万元西安交通大学深圳研究院450万元 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324万元山东大学深圳研究院320万元天津大学深圳研究院300万元 浙江大学深圳研究院240万元东南大学深圳研究院239万元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210万元 湖南大学深圳研究院74万元深圳北航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30万元外来211大学1所中国地质大学深圳研究院200万元香港高校6所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1330万元香港中文大学(深圳)910万元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822万元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740万元香港大学深圳研究院240万元香港浸会大学深圳研究院130万元外来其他高校3所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800万元 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260万元深圳罗兹曼国际转化医学研究院50万元

骗中骗

深圳不知不觉来了17所985,简直是教育界的半壁江山

引子:深圳2018年教育支出634亿,占全市财政收入16%,比2017年增长25%。加快发展高水平高等教育方面,深圳在办好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本地大学基础上,加强与国内外著名高校(17所外来985,1所211和6所港校)合作,争取建成若干高水平大学,几所新办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开始招收本科生,再过三五年,深圳的高等学校在校生要超过25万人,成为高等教育强市之一。正文2018年支持力度列表本地高校及科研机构深圳大学8881.39万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4240万南方科技大学3159万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080万深圳职业技术学院365万深圳技术大学筹备办公室60万外来985大学17所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2920万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的前身是始建于2002年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市政府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签署新的合作办学协议,在深圳研究生院基础上筹备共建本硕博教育体系完备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工大(深圳)共有全职教师250余人、兼职教师150余人、在站博士后150余人、全日制在校硕士和博士生3000余人。哈工大(深圳)设有设有9个学院、22个国家一级学科及31个研究中心、39个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南山区创新机构。清华大学2910万(深圳研究生院1900、深圳研究院850、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筹备办公室160)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简称TBSI)由深圳市人民政府、清华大学与加州伯克利大学于2014年联合成立,致力于培养全球科技领袖和未来企业家。 创立初期,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将面向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深圳发展需要,围绕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精准医学与公共健康等前沿方向建立3大跨学科研究中心。北京大学2550万(深圳研究生院2060、深圳研究院430、深圳医院60)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英文简称PKUSZ)是经教育部批准于2001年4月批准成立,是北京大学与深圳市政府合作创办的、以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为主的办学实体、以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为主的高等教育机构,是坐落在深圳的北京大学国际化校区。华中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950万北京理工深圳研究院920万中山大学729.51万(深圳校区549.51万、深圳研究院180万)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是继中山大学东南北校区和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之后的第五个校区,成立于2015年,坐落于深圳市光明新区,首届学生于2016年招生。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将重点发展医科和工科两门学科。在医科上,除了科学研究外,深圳市政府和中山大学还将合作在深建设三所高水平的附属医院。武汉大学深圳研究院522万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510万西安交通大学深圳研究院450万 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324万山东大学深圳研究院320万天津大学深圳研究院300万 浙江大学深圳研究院240万东南大学深圳研究院239万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210万 湖南大学深圳研究院74万深圳北航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30万深圳北航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10年7月,由深圳市政府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共建。外来211大学1所中国地质大学深圳研究院200万2000年4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正式加入深圳虚拟大学园。同年6月,经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学校全额拨款在深圳市注册成立“中国地质大学深圳研究院”,为事业法人单位,是中国地质大学在深的正式代表机构。学校副校长邢相勤教授兼任中国地质大学深圳研究院院长。外来双非高校2所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800万 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260万港校6所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1330万香港中文大学(深圳)910万香港中文大学(深圳)(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enzhen),简称港中大(深圳)(CUHK-Shenzhen)。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园占地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分为上园、下园、中园;辖3个学院及研究生院;有在校本科以及研究生3000余人。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822万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740万香港大学深圳研究院240万香港浸会大学深圳研究院130万重点企业深圳市君奕豪科技有限公司1000万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深圳)有限公司500万深圳市航天新材科技有限公司450万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00万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400万深圳创维空调科技有限公司300万

傲娇

名校学霸放弃科研转岗去街道办任职?南大副教授被深圳引才起争议

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杨甜子)哈佛大学的博士到街道担任副主任,是“屈才”还是就业新趋势?这两天,微博网友因为一位科研学霸的人生选择而炸开了锅。哈佛大学生物物理专业博士、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罗林姣,转岗到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办,任副主任、街区建设部部长,网友们由此展开争论。记者昨天拨打罗林姣的电话,可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名校学霸放弃科研转岗,网友发出“惜才论”近日,有网友注意到,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副主任、街区建设部部长罗林姣有着丰厚的学术背景,她是哈佛大学生物物理专业的博士,转岗前曾是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现如今,罗林姣的身份为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副主任、街区建设部部长。在桃源街道2020年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上,罗林姣还曾寄语大学生,在社区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做到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反哺社会,通过走进基层、服务群众,增强自己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对于罗林姣现在的工作,部分网友感到惋惜,有观点认为,“她现在的工作配不上她的学识。”也有网友表示,这样的学术背景在街道任职,无疑是“屈才”了。但持有另一种观点的网友则表示,职业选择没有高低贵贱,更何况社会自由开放,科研工作者选择转岗,有什么不可以?昨天,记者拨打罗林姣的电话,但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的状态。随后,记者联系上了一位曾经和罗林姣有接触的教授,这位教授表示,尊重罗林姣的个人选择。曾是中科大学霸,获得郭沫若奖学金根据公开信息显示,罗林姣1998年就读于中科大近代物理系,本科期间拿到了郭沫若奖学金。能够获此殊荣,罗林姣的本科成绩毋庸赘述。2003年开始,罗林姣攻读哈佛大学物理系博士,在读博期间顺利发表了两篇一作。2009年,罗林姣开始了哈佛大学博士后的研究工作。2013年,她在南京大学物理系陆陆续续发表了一些神经学方面的研究,但都是和哈佛的博导挂名。记者注意到,罗林姣是在两年前通过公示就任桃源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一职的。2018年6月,深圳市委组织部发布《关于深圳市选调紧缺专业人才到街道任职人选名单的公示公告》,其中,时任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的罗林姣作为深圳市街道处级领导干部人选进入公示。同批来自高校的不止罗林姣一人,他们包括: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白宏涛,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包毅,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教授朱洁,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副教授李奔,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张露思等。2018年6月26日,南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经研究决定:罗林姣同志任南山区桃源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苗圃计划”引才,同批还有多名副教授据此前媒体报道,前述深圳市委组织部发布的公示公告中,公示了一份70人名单,是深圳市面向全国国有企事业单位和高校、科研院所选调的人选。人选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7人、国企22人、其他单位21人,博士39人、硕士31人,具有高级职称61人。70名拟任人选中,专业背景包括生态环境、材料能源、信息技术等11个门类,来自全国20个省(市、区),80后干部47人。按照计划,这批人才将先安排到街道担任处级干部。上述公告还提到,选调紧缺专业人才是为了进一步加强深圳市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根据的是深圳市党政干部人才“苗圃计划”安排。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深圳市推出的“苗圃计划”,意在结合深圳主要产业发展趋势,从长期、中期、近期三个层面,有针对性地培养引进紧缺专业干部,并优化队伍年龄、来源等结构。“紧缺专业”集中在金融管理、城市建设管理、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生态环境与海洋科学六大类。【多说1句】给“职业自由”更高的宽容度哈佛博士任职街道、95后海归硕士做汽修工……只要职业选择与求学背景构成网友定义里的“巨大落差”,上热搜简直是“分分钟”的节奏。原因很简单,这些职业被网友们划入了“万般皆下品”的范畴:“哈佛学霸怎么可以大材小用?”网友们需要更新观念。实验室里的久困书斋,已经不符合当下对于“人才”的定义。在经济和民生需求中体现价值,也是“人尽其才”的一种。在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知识分子同样可以大有作为。而且,“技工低人一等”的偏见,已经彻底被时代抛弃。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获得唯一最高荣誉奖——阿尔伯特大奖的江苏选手宋彪,被省政府授予“江苏大工匠”称号,省人社厅认定宋彪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就是对“行行出状元”最好的例证。更何况,罗林姣拥有选择职业的权利。从事科研工作需要勇气,及时转身也需要得到尊重。只有对“职业自由”予以更高的宽容度,才会让人才的定义更加丰富。杨甜子

神将来舍

别再说深圳没有好大学了

作者| 邢卉 辛夷编辑| 豌豆前段时间,一名广东考生的命运牵动了大家的心,这位同学今年考了632分,填志愿时,却填了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让网友纷纷猜测,这位同学是不是原本想要填电子科技大学却填错了,毕竟“民办三本”独立学院和985高校的录取分数差距不是一点半点。究竟是不是填错,由于本人并未出面回应,无从得知事情的全部真相。这个热搜,却让大家关注到一个现象——有些大学的名字实在是太像了,真的不是为了蹭名校热度吗?其实,还真不全是。至少今天上流君要讲的深圳的各大分校们,个个都是根红苗正的宝藏学校,不是非一般的选手,还真的进不去。深圳的大学若是光论名字,除了深圳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其他的大学怎么看怎么好像“不太正规的样子”——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南开大学深圳金融工程学院、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emmm这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不是某某学院就是括弧深圳,这画风是不是像极了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中关村应用文理学院?(误)坊间有传言,有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同学毕业后去面试,结果被HR误以为是野鸡大学,因为ta只听过香港中文大学。传言的真实性已不可考,但它的流传,其实也反映了深圳诸多大学面临的问题:学校知名度确实不太高。所谓人不可貌相,学校当然不能只看名字和名气,其实深圳的这些学校,个个都是卧虎藏龙。△来源:知乎就像港中深的同学自嘲的那样:广东省著名双非(非985非211)“野鸡三本”,建校时间短,学费还一年十万块,分明就是圈钱的!毕业生去向都是华为、腾讯、字节跳动这样的“野鸡企业”,工作一般为投行、咨询、bat等996“辣鸡工作”。△来源:知乎对不起,一场误会,港中深表示:龙岗大学是我装的。别的分校什么情况我不知道,但我们家真不是那种分校,合作办学谢谢,至于录取分数,已经超过一本线90+。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分数线参考情况:广东省招生分数线630+,其他省份录取分数线理科平均也就高100分左右,文科也就高一本80分左右。(写到这里,小编打字的手已经微微颤抖。)这么说吧,这里的高分同学基本上都是能上清北复交人浙的水平,至少也是都能上985的天之骄子。坐标东北的哈工大大家都知道,是理科著名名牌大学,但其实除了本部,哈工大还有威海校区、深圳校区。尽管此前哈工大深圳校区的分数线会略低于本部,但在最近几年的招生里,深圳校区因地理位置和就业机会等吸引力,分数线蹭蹭上涨。在2017年,哈工大(深圳)理科最低分与中山大学分数齐平,2018年甚至还高过了中山大学。(确认过分数,是小编上不起的学校。)至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那也是正经的清华和北大,与深圳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学生素质高,师资力量也是杠杠的。△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就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来说,这里最大的特色就是国际化,全英文教学、双语教学都是家常便饭,毕竟人家外国专家、海归人才一抓一大把,哪怕是普普通通的青年教师,也都是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学等名校教育背景。听起来很像“三本”的XX大学+XX学院模式,例如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只有一个学院,离广州本部遥远,形单影只也就算了,却经常被误以为不是一本。△来源:知乎但它真的不是什么专科三本,而是深圳校区,正经的百年名校暨南大学啊喂。这里校区虽然小,实力却并不弱。要知道,暨大深旅1996年就设立了,隔壁的中山大学旅院、华南理工旅院都是2004年才设立,可以说暨大深旅是珠三角较早看到旅游产业趋势的高校。这里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还通过了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委员会的资格认证,是内地第一家通过此项认证的高等旅游院校。此外,深旅是由中国中旅集团、香港中旅集团、福建中旅集团、广东中旅集团和深圳华侨城集团共同投资建设并提供办学经费。这意味着什么?就是随随便便的学生社团活动都能有赞助,各类企业主办的比赛随时可以参加(拿奖),以及最宝贵的实习、就业机会。许多选择深圳的学霸们,其实是经过长远考虑的,选择了这些深圳高校,就等于选择了这座城市。而深圳最大的特点,自不用说,就是经济发展迅速,整个城市都是年轻人的世界。这里有华为、腾讯、阿里、百度、华润、普华永道等名企,也有着各大中小企业,不论你是想获得一份大厂经验,还是去小公司独当一面甚至创业,深圳,最不缺的就是机会。△《财富》公布2020年世界500强排行榜,其中8家在深圳|来源:南方+更不用说,有些学校还有专门的校企合作实习基地,还没毕业就会被学校安排去到大公司实习,当然这些学生本身也都有较强的综合素质,重视实践。当别的二三线城市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在纠结是否要前往大城市时,深圳的毕业生们,早已熟悉了这座城市的角角落落,在4年时间里参加过各大企业主办的创业比赛,在大大小小的公司有过好几份实习。深圳各大院校高大上的各种对外交流机会和项目也是吸引学霸们的一个亮点。比如清华大学还专门设立了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定位就是国际化视野培养目标,学生可以去美国、加拿大、英国等高校及科研院所进行海外学术交流活动。△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师资力量近三分之一来自加州伯克利大学在深圳读大学,你可以与诺奖得主、院士们面对面交流申请各种出国深造或交换项目,获得更加广阔的视野,也可以和来自各个优质高校的同龄人交流学习。坐落于深圳市南山区丽湖边的大学城,有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多个高校,学校之间共享食堂、球场。可能今天在你后面排队的就是GPA4.0的清华学霸,昨天和你一起打篮球的小伙子,明天就要出国交流了。在清华的草坪看书,去北大的湖边喝酒,然后去工大荔枝园摘荔枝,这样的场景你能想象吗?在深圳,让想象变为现实。如果你对宿舍条件要求比较高,那么恭喜你,深圳各大高校的宿舍都是有空调的!因为建校时间短,多数高校的宿舍楼都很新,条件也是别人家的大学系列。比如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就在旅游景区华侨城杜鹃山,世界之窗、欢乐谷就在旁边。△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读书是啥体验?书院制度了解一下,简单来说书院管理学生除上课以外的生活事务,学生们专业上有各自的院系,生活上归属于各个书院,书院提供的不止是宿舍、食堂,还有音乐室、健身房、洗衣房(还带烘干机),还会举办特色讲座活动,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共进晚餐……△自带健身房、洗衣房的宿舍了解一下你可以去音乐室练琴,可以去健身,最后累了还可以去按摩室,怪不得同学们都说“书院是爸爸,书院是妈妈”。△来源:知乎根据深圳市教育局统计,到目前为止深圳市一共有14所招生的高等学校,而在这14所大学里,“分校”占了快一半。为什么深圳有这么多“分校”呢?这与深圳这座城市的特色发展轨迹密不可分。深圳作为一个用40年时间腾飞的年轻一线城市,经济上的发展创造了“深圳速度”的奇迹。与经济的高速发展形成对比的是,教育一直是深圳的一块短板。长期以来,深圳一直面临着只有一所深圳大学的尴尬处境,基础教育也都不尽如人意,中学升学率甚至不足一半,此前上流君在《在深圳,有一半中学生上不了高中》一文里也有写过。△深圳的教育支出远低于同为一线城市的北京上海|来源:证券时报网办大学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投入和建设,引进高校就成了一个快速吸引人才的折中办法。于是深圳在建设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大学以外,开始和国内顶级名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学校合作,建立研究生院。与本科生不同,研究生的培养更注重科研,将科研成果快速应用到产业发展,这也正是深圳发展所需要的。以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为例,就已经累计孵化企业2500多家,培养上市公司21家,包括力合微电子、兰度生物材料、水木金谷等。到了现在,这些名校已经不仅仅是将研究生的培养转移到深圳,本科教育也在慢慢跟进。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从2017年开始招生本科生,录取分数线甚至一度超过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引进大学的进程并未因为清华、北大、哈工大的入驻而停止,而是一路飞奔。根据规划,到2025年,深圳高校要达到20所左右,达到全日制在校生约20万人的目标,3-5所高校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50名,届时将成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看看深圳近几年确定的合作引进高校名单:不仅有浙江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名校,还有耶鲁、牛津、剑桥等世界名校。△2019年南开大学与牛津大学宣布在深圳成立联合研究院△剑桥大学与北京大学将在深圳联合办学这种引进合作国内外知名高校的模式,可以说唯有深圳这座讲究经济效率的城市可以办到,这也变成了深圳特色的高等教育模式。诚然因为建校时间短,这种合作模式也存在着资源不足、基础设施跟不上、更注重理科而人文学科薄弱等等问题,但事情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办大学更是如此,深圳教育的发展也许并不能立竿见影见到效果,唯有时间可以给出答案。前不久,深圳刚过完40周岁的生日,这座见证了改革开放奇迹的城市,如今在教育上,也正在实现它的深圳速度。[1]戴明杰.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深港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特征与战略定位研究 [J].教育现代化,2019,11:134-135[2]大学城不是一天建成 深圳能否“山寨”出斯坦福?[EB/OL].中国新闻周刊, 2017-08-11[3]从1到15,看深圳高等教育如何“弯道超车”.[EB/OL].南方网,2020-08-28[4]全民焦虑的深圳教育,问题出在哪?[EB/OL].证券时报,2019-12-09

有诸

深圳最值得报考的6所大学,4所是一流名校,最后一所录取分数不高

近些年,很多学生在选择大学时,都会优先选择大城市的高校,因为大城市的高校基础设施更加完备,校园环境更好,发展速度也更快,另外,大城市还能带给学生更宽广的视野,让学生学到更多课本之外的知识。众所周知,深圳是我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所以,很多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在深圳上大学,那么,深圳哪六所大学最值得报考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一、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是我国的顶尖名校,入选“九校联盟”,综合实力一直都在全国高校当中排名前列。在2020年QS发布的大学排名中,哈尔滨工业大学位列我国内地高校第10名。长期以来,哈尔滨工业大学主要以工科为主,现在这所大学的工科依旧是全国顶尖水平。200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深圳设立研究生院,2014年开始筹建校区。201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正式开始招收本科生,目前这个校区开设的专业主要是工科专业。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中文大学也是我国顶尖名校,其综合实力堪比C9高校。在QS发布的2020年大学排名中,香港中文大学的位次略低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但要高于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从学科来看,香港中文大学的人文社科类学科、管理类学科排名更高一些,比如会计与金融、商学与管理学研究等,另外,这所大学的工科排名也不低。2014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正式成立,目前主要开设财经类专业、数据统计类专业、信息科技类专业等。三、中山大学(深圳)中山大学是一所著名的985大学,综合实力也很强,这所大学虽然没有入选“九校联盟”,但近些年的排名基本上都是紧跟南京大学,比如在2020年USNews大学排名中,中山大学位列我国内地高校第8名。从学科来看,中山大学主要是医学、理学、人文社科比较强,其中医学、理学更为突出。根据报道,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开设了医学院、材料学院、电子与通信学院、智能工程学院、航空航天学院等8个学院,这个校区也将在今年开始招生。四、南方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是深圳市自己创建的一所重点大学,这所大学虽然没有入选“双一流”,但综合实力完全可以媲美985大学。在2020年泰晤士大学排名中,南方科技大学位列我国内地高校第9名,甚至已经超过了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著名985高校。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好,南方科技大学的师资力量非常强,目前这所大学已经拥有12位全职院士。从学科设置来看,南方科技大学主要是以理工类学科为主,学校开设的人文社科类学科并不多。五、深圳大学深圳大学也是深圳市创办并重点建设的一所高校,从综合实力来看,这所大学要比前面几所弱一些,但要比很多211大学强。在2020年USNews大学排名中,深圳大学的综合实力已经上升到我国内地高校第48位,并超过了合肥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211高校。与前面几所大学相比,深圳大学开设的学科门类更多一些,综合性也更强一些。目前,深圳大学主要是计算机、光学工程、建筑学、经济学比较厉害。六、深圳技术大学深圳技术大学是一所刚刚创建的大学,估计很多学生还没有听说过。与深圳大学的定位不同,深圳技术大学是深圳市打造的一所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这所大学主要培养的是工程技术人才,而不是研究型人才。从师资来看,深圳技术大学也很有特色,因为这所大学招聘的老师大部分都是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高管、工程师、高技能人才。2019年,深圳技术大学首次以独立代码招生,但录取分数线并不高,比如这所大学在广东、山西的理科录取分数线只有521分、522分。你对上面六所大学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在下面评论,分享观点。

巷伯

这所985的异地校区办得最成功!“名校+名城”模式被发挥到极致

有不少985高校在异地开设了校区,比如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等,还有一些诸如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北京大学深圳校区这样已筹备或正在建设的985高校异地校区。其中深圳是985高校最喜欢设立异地校区的城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坐落在这里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创办于2002年,当时的名称叫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15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为基础进行筹建,201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获批开展本科教育。继承了哈工大百年工科强校“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优秀“基因”,又吸收了特区深圳这所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的创新与活力,无论是师资力量、科研投入、人才培养水平,还是学科建设,以及受欢迎程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都堪称名校异地办学典范。有人直言,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是985高校异地校区中办得最成功的。众所周知,哈尔滨工业大学是“九校联盟”成员,国内顶级工科院校,在世界上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而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毋容置疑是哈工大的“精华部分”,这个仅有1700多个本科生、350余名全职教师的“小规模尖端”高校,始终在有的放矢地调整和和凝练学科方向,积极扶持和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并因此为自己赢得了诸多赞誉。现如今,哈尔滨工业大学约六成的院士全职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工作;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80%以上的教师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培养了占深圳高校历史总量20%的全日制研究生,超过一半的已毕业全日制研究生留在深圳工作;77%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毕业生在华为、腾讯、百度、新浪、阿里巴巴、IBM等知名企业工作……201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研总体经费7.83亿元,人均科研经费超200万;发表发表SCI检索论文近900篇、EI检索论文近1500篇。2019年广东高考,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是理工类投档线最高的广东高校。不仅如此,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在全国范围内的高考分数线基本全面超过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海南高考,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在理工类的投档线超过哈尔滨工业大学38分;2019年黑龙江高考,理工类,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投档线超过哈尔滨工业大学24分;2019年江西高考,理工类,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投档线超哈尔滨工业大学17分。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在各项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功,不仅得益于其“顶尖学府哈尔滨工业大学异地校区”的身份,还得益于其“深圳高校”的身份。在深圳这样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有着深厚背景和超强实力的哈工大(深圳)如鱼得水,它们互相成就。哈尔滨工业大学与深圳合作成立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是典型的“名校+名城”模式,这既促进了高校的快速发展,又提升了城市的整体水平。深圳有着其他城市所无法提供的独特资源,也有其他城市无法匹比的财政实力,它可以帮助哈尔滨工业大学实现“不朽的传奇”。而有“工科大学之母”“工程师的摇篮”美誉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可以为深圳提供一流的理工科人才,为深圳城市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智力支持。应该说,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将“名校+名城”模式发挥到了极致。高校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人才、科技和创新。一座持续永恒发展的城市,肯定有顶尖大学提供的持久动力,而很难被其他高校超越、取代的顶尖大学,一定会有许许多多优质资源的支持。高校也好,城市也罢,都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从这个角度看,名城和名校的全面合作是“不得已而为之”。不过,这些“不得已”开展的“校城”合作模式,正在让城市越来越有魅力,学校越来越有战斗力。可以预见,未来会有越来越多像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这样成功的异地校区出现。

黑桑

名校扎堆,高等教育迅速崛起,深圳有望成为中国第六学术重镇?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并已在国内形成了北京、上海、南京、西安、广州等五大高校重镇;这五个城市聚集了国内70%以上的高等教育院校,并且均是名校林立,是当之无愧的中国五大高教中心和学术重镇。当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黄金期,随着双一流大学工程和职业院校双高计划的实施,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又迎来新的“春天”。除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等国家部委在全力助推高等教育发展外,各省市也都纷纷出台政策,描绘各自的地方高等教育发展蓝图。其中,深圳市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且独特的地域优势和经济条件吸引了国内外大批知名高校纷纷前来设立分校、研究生院、研究院等,深圳市也一跃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最具活力的城市。一、深圳市市属高校深圳市现拥有的全国知名市属高校有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技术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深圳大学创办于1983年,由北京大学援建中文、外语类学科,清华大学援建电子、建筑类学科,中国人民大学援建经济、法律类学科。深圳大学建设30多年来,始终坚持以特区需要为导引,为深圳培养了大批人才,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深圳大学有望冲击下一轮双一流大学工程,其工程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等学科均进世界排名前1%。南方科技大学由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创办,是目前国内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高校,聚集了大批海外顶尖学术人才,现已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系大学,且“高精尖”的办学思路和模式也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道路。深圳技术大学于2019年11月27日创立,是深圳市的一所公立应用型本科院校,其设立的目标就是面向高端产业发展需求,致力于培养高水平工程师、设计师等极具“工匠特色”的顶尖专门人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被誉为“高职院校中的清华”,现已入选教育部、财政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第一类),是第一类高水平学校建设A档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能力、科研能力、师资阵容堪比国内一般本科院校,其已早在2012年开始招生本科生。二、已建成的名牌大学分校或校区深圳市现已建成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于2002年“进军”深圳,现在深圳大学城设立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后又再次基础上了成立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并于2018年开始独立招收本科生。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充分利用本部的师资优势和深圳的地域及经济优势,成立虽然不到两年但发展及其迅速,2019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的理科录取分数线已经超越中山大学,俨然成为广东省理工第一名校。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于2014年正式成立,并在次年开始面向内地招生本科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一所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传承香港中文大学办学理念和学术体系的大学,其采用与国际接轨的理事会管理机制,采用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设有4个书院、3个学院及研究生院和14个本科专业及11个研究生专业。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是暨南大学布局的”三地五校区”中的深圳校区,是暨南大学的27个学院之一,为华侨最高学府暨南大学在深圳的办学窗口。目前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设有旅游管理、英语2个系,并开设了高尔夫球与休闲管理专业,拥有计算机中心、图书资料中心、体育中心、数字化校园、多媒体教室、电子商务实验室、语言实验室、多功能报告厅及直属产学研基地燕晗山酒楼等教学设施。三、已建的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机构) 深圳市目前拥有一所国内知名的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其是由深圳市人民政府、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三方在深圳合办的一所具有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极具国际视野,面向全球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采用汉语、俄语、英语三种语言进行教学,是深圳市乃至全国最具“国际范”的高等院校。四、已建的高校深圳研究院高校研究院,在学术界是指科学试验的研究机构,是大学之后的进阶教育研究机构,是高校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共有22所高校在深圳设立的研究院,分别为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深圳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圳研究院,山东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浸会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南开大学深圳研究院,武汉大学深圳研究院,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浙江大学深圳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中南大学深圳研究院,东南大学深圳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深圳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深圳研究院。这些高校深圳研究院已经成为各高校科技开发、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成为这些高校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提升高校综合实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这些高校设立在深圳的研究院也极大推动了深圳市的科技创新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二者会利互惠,开创了中国高校和地方合作的崭新模式。五、拟建及在建大学或校区目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均在深圳拟建校区或大学,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更在紧张建设当中。清华大学早2001年就在深圳成立了研究生院,是C9高校联盟中第一个在深圳市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到了2014年,清华大学又与伯克利加州大学、深圳市政府签署合作办学备忘录,拟创建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2016年,清华大学又与深圳市政府签署新协议,拟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基础上共建清华大学深清华大学深圳国际校区。和清华大学一样,北京大学于2001年与深圳市合作共建了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其后,北京大学又与深圳市政府在签署合作办学备忘录,二者准备共建北京大学深圳校区。中国人民大学于2002年在深圳成立了深圳研究院,其又于2016年深圳市政府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准备在深圳研究院的基础上创建中国人民大学深圳校区。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先进技术学院于2013年揭牌成立;同年11月,中国科学院大学于深圳市政府签署了《深圳市人民政府 中国科学院在深合作办学备忘录》,双方拟依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作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校区。中山大学已在2015年成立,但目前仍处于在建状态,预计2020年投入使用,是中山大学继广州校区和珠海校区之后的第三个校区。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校区拟筹建10余个院系,包括医学院(深圳)、公共卫生学院(深圳)、药学院(深圳)、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材料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航空航天学院、农学院、文学院、理学院等;同时,中山大学计划在深圳校区布局建设3至4个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这些平台将面向学术最前沿、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将被建设成为同领域国际最高水平的平台。“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今天的深圳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大学最钟爱的城市和最理想的办学合作对象,深圳已经在经济特区的基础上加速向高等教育特区的方向发展。为打造国际一流大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提供强力支撑,深圳正在探索创建与世界级大湾区建设相匹配的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新机制、新体系。深圳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新中心,成为中国第六大高校重镇和学术重镇,你觉得还会远吗?

人之罪也

深圳,可能是中国名校最多的城市

深圳大学城校园风景近年来,深圳的城市发展速度有目共睹。大学生讨论毕业去向的时候,不只是北上广,更多是北上广深。毗邻港澳,经济高速发展,跻身一线大城市,然而这座城市的高等教育始终是其软肋,南京、武汉、西安、成都、长沙,随便哪个城市都能将之碾压。但深圳就是深圳,仿佛天然具备逐梦者生存的土壤,能发展成一座“来了就是自己人”的高等人才流入城市,也或会成为“最多名牌大学校区”的地方。文/曹吉利“我考上了北京大学。”“哇,未名湖博雅塔!”“我准备去深圳报到。”“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圣索菲亚大教堂我也去过!”“我四年都待在深圳。”这几年,类似的对话越来越多,不少人逐渐更新了原有认知:深圳这座位于中国南端的新兴城市,早就远不止深圳大学和南方科大两所大学了。事实上,薪酬、房价、高新科技都高调跻身一线的深圳,一直迫切渴望补足高等教育的短板。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大问题。恰好深圳是个不差钱的城市,所以名校们纷纷在入驻深圳的协议上签字。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图/搜狐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可以预见的是,几年内将有很多大学在深圳拔地而起,开始招生。对于年轻的特区而言,这当然是件好事,对于入读这些大学的头几批学生来说,恐怕也不是坏事。无论如何,未来的深圳必定会摆脱透明人的身份,成为中国大学版图上最亮眼的城市之一。为名校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在不久前的新闻报道中,深圳教育部门曾向媒体透露了一个小目标:到2025年,全市高校数量达到20所左右,全日制在校生达20万人;三至五所高校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50;50个以上学科进入教育部学科评估前10%,30个以上学科进入世界ESI排名前1%。时间已经到了2017年年末,八年之内实现这样的雄心,单单有钱是远远不够的。既然培养本地高校已经来不及,深圳就加快了引入的步伐。能入深圳法眼的大学,个个名头响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建成或者计划建立深圳校区、分校、研究院的高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还有莫斯科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合作建立的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天津大学同佐治亚理工学院合作共建的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等等。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图/奥一上面的这个长长的名单,还在不断地更新。难怪不少网友惊呼:深圳真是财大气粗!急着抢占高等教育高地的深圳也有着自己的苦衷:作为近几年风头最盛的一线城市,教育和医疗始终是一块短板。名校林立的北京和上海自然不必说,广州、南京、武汉、西安、成都、长沙,随便哪个城市都能在高等教育上狠狠碾压深圳。而高校医学院和医院之间的紧密关系,也让深圳的医疗连带着底气不足。南科大终究还太年轻,深大距离创办之初的定位也还有不小的差距。没关系,深圳还可以通过“买买买”来缓解焦虑。梳理有关这些合作的新闻报道可以发现,深圳为名校提供了充分的土地、财政、政策支持。有负责人曾表示,深圳会承担合作办学相关基建及实验室建设投入,采用1元租形式交大学深圳校区使用,同时对于人才引进、科研平台建设,深圳也会予以补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 图/搜狐如果以上的蓝图全部如期实现,那么这座人口千万的城市将同时拥有数所国内一流高校,不愿离开的本地人可以在家门口读名校,来深圳就业的也不再只有背井离乡的南下学子,而多了本地培养的毕业生。除了几座传统的高教强市,深圳也会完成自己的“名牌大学一站式解决方案”。顺应中国大学“复姓”潮流名字往往可以包含一件事物的诸多特质,大学也不例外。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以位置命名,一目了然;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一听就知道是从民国传下来的老牌子;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多半和新中国以后的建设关系紧密;XX技术学院、XX科技学院,基本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高等教育改革的产物。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中国大学“复姓”家族一员大将 图/搜狗百科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大学里多了很多“复姓”的成员:哈工大威海校区坐落在远离本部的山东海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和北师大珠海分校、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成了邻居;上海纽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虽然办学水平不错,但名字乍一听总有点别扭;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早已落户多年;而西交利物浦大学,既不在西安,也不在利物浦。这些复姓的大学身份复杂,有的是本部的一部分,有的独立办学、单独招生,有的分数线不低,有的则只是扯了一块名校牌子的一般高校。而就读者的身份定位问题,来自本部、校区、分校的学生们也在网上吵了很多年,依然没有定论。也难怪,一个对高等教育不大关心的老百姓,也不大可能一下子区分出浙江大学舟山校区和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本质区别,判断出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和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的根本差异。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市场化和扩招,让中国大学的办学性质和地理位置都变得多元起来,一些新兴城市纷纷向相对闭塞地区的老牌名校伸出橄榄枝,最终造成了这么多让人一头雾水的名字。在深圳之前,珠海、宁波、威海、苏州等城市都是这种办学方式的先行者,但深圳无疑是一个野心最大的后来者。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高校得到当地的支持,当地则用最快的方式发展了高等教育,入读的学生度过远离本部的四年,本部的学生则在纠结着远方分校的同学是不是和自己一样分数线,又能不能拿到一模一样的毕业证……关于这些复姓高校的是非功过,很难简单概括。而在深圳市政府看来,这种引进显然是行之有效的。去深圳读分校不吃亏、不上当谈到建设分校和异地校区,本部就读的学生和毕业校友往往会大摇其头,君不见一个青岛校区再加一个章丘校区,就让山东大学吵成一团。如果给分校颁发不加区分的文凭,那么本校学生文凭的含金量相对会打折扣;而如果分校区和本部校区统一招生,那么人气不太高的那个城市,一定又会拉低学校整体的分数线。更重要的是,对于有着历史情怀的名校来说,离开本部就意味着离开一种校园文化。读书不在珞珈山,不在未名湖,不在康乐园,而只在毕业时领一张印有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字样的文凭,老校友们往往嗤之以鼻,毕业生们也常常纠结于自己的身份。没有在同一个校园甚至同一个城市的经历,连校友相聚时的情谊似乎也大打折扣。从这个层面考量,很多人觉得本部才够“原汁原味”。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但也要看到,随着人数增加、土地紧张,很多名校也面临无地的窘境,不得不在偏远的郊区兴建校区。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中央财经大学沙河校区、南开大学滨海学院,这些距离市中心动辄几十公里的地方,承载了大多数学生本科四年的记忆。另一方面,学校的偏僻给实习、就业造成困难,身处其中的学生常常用“进城”形容回到市中心的路途,又如何能享受大城市的资源和便利呢?越来越大的校区和大学城选址荒凉的郊区,与其凭借高分考入名校,却在那里苦守四年,深圳的一票分校似乎也值得考虑。深圳,可能是大学生梦开始的地方 图/每经网想要情怀还是想要舒适,追求底蕴还是追求发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也有不同的选择。而去日新月异、求才若渴的深圳读名校,至少不会是一个太差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