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南京大学校长:博士生标准不能降低,而是应该分流,科研应精英化

南京大学校长:博士生标准不能降低,而是应该分流,科研应精英化

南京大学可以超越清华的重要原因2019年南京大学自然指数高居全球高校第七,全国高校NO.1,对于这样的科研成绩令无数人感到震惊,毕竟在学科评估和综合高校排名中,南京大学最近几年一直呈现下滑趋势,甚至已经沦为了华东五校的吊车尾,然而一份亮眼的自然指数令南京大学再次成为网络热议焦点,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南京大学可以成为中国高校的NO.1?从自然指数的分数进行分析,自然指数是指四大基础学科82份顶级科技期刊为数据依据,主要凸显高校科研的精度,虽然南京大学在2019年之前,连续三年没有CNS主刊论文发表,但是CNS小子刊数量众多,很多重大基础科研周期很长,2019年坚持自我的南京大学,迎来了CNS主刊论文的大爆发。而且相对于清华大学面对教育部严查博士毕业论文,竟然降低博士毕业生标准,南京大学的做法更加的硬核,不会降低博士生毕业标准,南京大学校长两会发言:真正的人才培养不是学位大量颁发,博士生应该进行分流,因此每年主动从南京大学退学的博士生数量非常多!从18名到1.4万人的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用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就能很好的表达,从恢复高考后的首批18名博士毕业生,中国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含金量越来越低,2019年清华大学官网的数据显示,在读博士研究生已经达到14203人,这样的庞大的数据令人震惊,对比美国高校,小而精的加州理工学院,全校学生不足2500人,规模大一些的普林斯顿大学2018年研究生的规模为2946人,一所清华大学的仅仅在校博士生的规模远超几所美国名校在校人数之和,这样的博士扩招速度堪称“中国速度”,因此在教育部加强对博士毕业生论文检查的时候,清华大学不再要求博士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的做法引发网络众议!毕竟清华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标杆,博士研究生最能体现一所高校的教学质量,毕竟有大师才能带出优秀的博士生,有大师的高校才能称为名校!南京大学的做法很正确南京大学校长在两会上的发言和颜宁的看法出奇的一致:“大学的双一流建设目标,是对真正人才的考量,而不是规模化的学位大量颁发,学历证书的颁发应该根据学术水平和科研价值严格发放。”中国所谓三年制的博士学制令无数高校教授吐槽,快餐制的三年博士培养机制根本达不到严格的毕业要求,因此博士毕业生延期率非常高,博士延期意味着没有奖学金,因此中国高校的博士生为了毕业不延期,往往都会选择短、平、快的科研项目进行研究,因此才会有中国科研论文数量全球第一,但是论文质量堪忧的现状,2018年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被挪威科学家实名举报十多篇科研论文涉嫌抄袭,造成清华大学大量撤稿论文,面对超过1.4万的在读博士生,清华大学应该有自己的标杆,就像南京大学一样,对不适合做科研的博士生进行分流!毕竟每一张发放的清华博士毕业证都代表着中国最高学府的水平!别再让南京大学成为领头羊,对比每年的科研经费投入,清华大学不应该用规模数据来证明高校实力!

好人卡

为何名校的博士更受欢迎?南京大学对206名博士生做出退学警告!

每年南京大学主动退学的博士有很多南京大学虽然在2017年学科评估中表现不佳,但是依靠传统的理科强势,在2019年自然指数全球高校榜中高居第七,成为全国科研自然指数排名第一的高等学府。最近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对206名博士研究生和98名硕士研究生做出退学的警告,其实只要了解南京大学的网友,都知道南京大学每年都有很多博士生选择主动退学,一方面是受不了科研项目组的高强度实验压力,另一方面是南京大学对博士研究生的高要求!没有高的要求,也不会有自然指数高居全球第七的数据支撑!从南京大学抢人的华科大正是因为南京大学对博士毕业生的高要求,因此南京大学的博士毕业生还没有毕业就会被用人单位所盯梢,例如2011年从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毕业的博士毕业生祝雪丰,直接被中国另一所老牌985高校华中科技大学作为鸟巢培养计划收入囊中,在华科入职后,就被送到美国进行深造,华中科技大学也受益匪浅,目前华中科技大学的物理学院已经跃升至全国并列第7。2019年连续三个月在国际物理顶刊发表论文三篇,2019年这位华中科技大学从南京大学挖来的优秀博士毕业生祝雪丰副教授,2019年2月9日一篇物理顶刊PRL,2019年3月8日一篇物理顶刊PRL,2019年4月12日一篇科研杂志顶刊《science》,充分显示出南京大学物理学科的强大,当年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最辉煌时期,院士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不是高学历掉价,而是博士学位含金量不同不知从何时起,网络中流行读书无用论,很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成为各种笑谈,甚至有人认为现在的高学历严重掉价,其实从山东省的一场招聘会看出,博士研究生的待遇高达80~120万元,还有170万左右的安家费,说明并不是高学历再掉价,而是博士学位的含金量不同,虽然名校的博士生毕业率低,但是高标准严格的淘汰制度,保证了每一位毕业生都是可用之才,如果每一所高校都能严格把控毕业标准,那么网络中也不会有那么多关于博士毕业生的笑谈!当然目前国内的博士毕业生问题,还有一部分是存在导师的问题!高校中看似忙碌的研究生们,其实他们知道自己的工作效率,他们也知道自己的含金量!

青宁生程

南京大学督促8年还未毕业的206位博士尽快答辩,不然退学处理

2019年10月11日,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对外发布关于敦促即将学习期满的2012级博士研究生、 2016级硕士研究生尽快答辩的通知。通知称“现有206位2012级博士研究生、98位2016级硕士研究生尚未答辩,请同学们抓紧时间于期满前通过答辩、顺利毕业,并请相互转告。”根据南京大学的官方简介,我们知道南京大学目前拥有博士研究生6496人,按照每年人数相同,按照3年计算,那么一年招生的人数大致为2000人。根据《南京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第三十六条第一、二款规定“(一)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取得学籍后,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为8年。对于未能在第9学年9月份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开会讨论之前完成论文答辩且提交相关材料至研究生院的博士研究生,学校将视之为自动中止学业,予以退学,准予肄业。(二)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取得学籍后,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为4年。对于未能在第5学年9月份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开会讨论之前完成论文答辩且提交相关材料至研究生院的硕士研究生,学校将视之为自动中止学业,予以退学,准予肄业。”结合上述通知,我们知道2012级博士研究生至少有10%(2012年的招生人数应该少于2000人,当前部分专业为4年制,甚至更长)的学生已经读博8年了,即将面临被退学的风险。在2019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大学校长吕建提出,延期博士,需合理分流。因为我国博士按期毕业率比较低,2012年的时候40%的人无法按期毕业,目前这个比例可能达到了65%,从年限上来看,三年博士最长八年毕不了业。在此之前我们曾经发布过2019年已有1000多人硕博研究生被退学的文章。参见:过去半年,我们关注到的高校退学公告,当前硕博研究生无法正常毕业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不知道大家关于这个话题有什么建议?欢迎大家就不能按期毕业的博士如何合理分流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建议。

大蜗牛

同岗不同酬,南京大学的博士生们有点懵,同样的博士却差别对待!

南京大学的新政引争议博士研究生的补助要增加了,在特殊的疫情季本来是一条非常令人感到温暖的政策,然而却因为南京大学的差异化对待引发在校博士生的抱怨,同样是博士生,而给博士提升助学金标准提升的范围是从2020级博士新生开始,而2020级之前的老博士们还是延续曾经学校助学金400元的旧标准,而且在2020级之前也没有规定博导们为博士生们发的助研费用最低1000元的标准,大部分南京大学的博导们为博士们开出的助研津贴为800元。因此面对这类差异化对待的政策,令南京大学的博士老肉们对于萌新博士们的高津贴眼红不已,毕竟新进实验室的萌新们都需要实验室的博士老肉们亲自带着做实验,总让人感觉萌新们是老板,博士老肉们成为廉价的打工仔!读博的研究生并不富裕目前在高校读博的研究生们其实并不富裕,面对已经工作多年赚钱的同学,博士生们最怕各种交际的份子钱,而且很多博士家庭的收入并不高,正是因为家庭原因,没有好的工作出路才攻读博士学位,很多博士不仅不能从家庭中获得太多的帮助,甚至还需要拿出博士生津贴来为务工和在外打工的父母补贴家用,更主要的是博士毕业需要发表论文,为了急于毕业,很多博士都为了能加急发表论文而缴纳高昂的期刊杂志版面费,因此看似不足1000元的差距,但是一年下来对于一名家庭困难的博士生来说,那也是一笔非常大的收入,这也是为何南京大学博士老肉们会在网络中吐槽自己母校的原因:“南京大学没落是有原因的!”学校这样差异化对待博士生,让很多博士生感受不到学校的人文关爱,没有被平等对待,令目前在读的博士老肉们感到无比的失落,甚至感受到学校的一丝冷漠。同岗不同酬式的临时工博士其实在科研实验室中,师兄师姐级别的博士生对于实验室的贡献最大,他们不仅充当萌新博士生们半个导师的重任,同时也是实验室出成果的主力,如果这条新政是从2020级博士毕业生开始执行,那么大家都不会说什么,毕竟面临光荣离开实验室的博士师兄师姐们应该有所嘉奖,而且面临发表期刊论文,各种版面费和求职社交等费用支出也远比博士新生们花费要多很多,然而政策却是从2020级博士新生开始实行,让博士老肉们体现感受到社会的残酷性,甚至有一种实验室中国同岗不同酬式的临时工的感觉。因此南京大学面对学生的吐槽时,希望可以弥补政策的差异化,甚至可以采用其他办法弥补,例如疫情原因,外国留学生不来上课,可以削减留学生补助,来安抚南京大学博士老肉们受伤的心灵!

私语

高学历的苦恼:65%的博士延期毕业?大学校长要求博士分流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之中,追求高学历、高待遇,成为了许多大学生的追求目标。但是高学历的学生,普遍存在“高处不胜寒”的烦恼,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窘境。在今年两会期间,南京大学校长指出:双一流大学的建设,要以内生动力为主,师生应当摒弃功利和浮躁的思想。现在的博士研究生,时常出现申请延期毕业的情形,对博士学生进行适当分流,不适合读博的学生应当慎重对待学历深造。南大的校长认为:双一流大学的建设,应当从“指标一流”向“公认一流”转变。在高等人才的培养体系当中,高校应该给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和时间,但是也不能允许学生因为拖延而延期毕业。据不完全统计,在大学的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当中,大约有65%的博士不能在标准时间内完成学业,继而申请延期毕业。对于申请延期毕业的博士,有的教育学者提出:延期的博士,学校需要实施干预,对其进行合理分流。我国高校中的博士,按时毕业的人数比重并不够,有的被要求3年完成学业,但是时间过去8年了,还是毕不了业。延期毕业的博士群体数量越来越多,引发了不少问题。面对博士毕业难的问题,教育管理者、研究工作者、相关专家学者等等人士,也都在进行深刻的反思,并着手进行改善。从2102年至今,博士教育体系的延期毕业现象,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甚至变得愈发严重。有的学者正在反思博士培养体系、博导的指导体系、教育资源的适配以及学生的自身的问题。在博士人才培养体系方面,高校不能仅仅是在招生时期和毕业时期,严格要求学生,而在博士求学的中间时期,放任自流。博士导师和相关管理者,应当加强博士在读期间的督导工作,对在读博士的学业和生活进行全方位的辅导。此外,从在读博士自身的层面分析,并不是说每一个学生都适合做深层次的学术研究,有的学生可能纯粹是为了博士学历学位。所以对于不适合的学生,应当及时做好合理地分流指导。在研究生的人才培养体系方面,教育部在2019年之初,也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当珍惜并用好办学的自主权,科学合理地设置培养要求和学位授予条件,重点抓好学位论文工作,进一步强化导师和学位评定委员会的主体责任。同时,该通知明确要求:对于不适合攻读学位的研究生,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当尽早对学生落实分流工作,加大分流力度。由此可见,现在有一部分读研学生正在面临分流压力。所以,正在读研的硕士和博士,以后如果申请延期毕业,请慎重对待自身的学业,尽早地严格要求自己。如果没有特殊的原因,能够及时毕业,最好还是按时完成学业要求,避免临时抱佛脚,从容完成学业,按时毕业。

不亦甚乎

数据|难进更难出,超15%延毕,博士怎样炼成?

据教育部发布的《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我国博士生招生人数为10.52万,是20年前博士招生人数的4.2倍。虽然博士大规模扩招,但毕业并不容易。根据历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近年来博士招生人数与实际毕业人数的差值逐渐扩大。博士生学制多为四年,2014年博士招生数为70713人,四年后即2018年,博士毕业生数为59503人(包括延毕的非应届毕业生),也即是说,至少有11210名博士生延毕,占当年招生人数的15.85%。近几年来,博士生延毕人数逐年上升,2018年预计毕业博士生数为165296人,实际毕业人数为59503人,差值为历年最大。博士生无法在基本学习年限内毕业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尽管四年制已经逐渐成为国内各大高校的主流博士培养学制,但延毕对于博士生群体而言仍较为常见。2019年底,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官网曾发布通知,敦促206位2012级博士研究生于最长学习年限期满前通过答辩。今年7月,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官网发布《关于超过最长学习年限博士生学籍处理的通知》,清退59名因超过全日制博士最长学习年限的博士研究生。在全国各高校的博士生培养策略从“严进宽出”转变为“严进严出”的情况下,博士生延毕现象已不新鲜。博士生的毕业究竟有多难?一名博士研究生若想顺利毕业,需要修读一定量的课程,参加必需的学术实践活动,跨过中期考核、论文开题、写作、预答辩、论文审查和论文答辩等多道坎,才能拿到“沉甸甸”的博士毕业证书。论文发表:博士毕业的硬指标从各大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来看,博士生的培养以设立导师指导小组为主要形式,强调“导师是第一责任人”,并采用“学位论文为主,课程为辅”的培养方式。为提高博士生的学术水平,各高校对博士生在读期间的学术素养培养都提出了诸多要求。在学术实践活动方面,各高校的具体办法由各学院自行确定,但需要满足学校统一的最低要求。以湖南大学为例,博士研究生至少在本学科范围内做学术报告2次以上,至少有 1次在全国性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自己撰写的论文,至少听取 5次以上的学术报告。清华大学对博士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次数有更高的要求,规定“博士生在学期间应当定期参加课题组的学术讨论会,应当参加不少于三十次的一级或二级学科的学术活动,至少应当参加一次所在学科领域的全国或国际学术会议,并在学术会议上宣读自己撰写的论文。”学术论文的发表数量则是考察博士生学术水平的另一重要方面。依据各大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在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前,博士生必须达到相应的学术论文发表要求。2019年4月,清华大学修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要求“博士生在学期间学术创新成果达到所在学科要求,方可提出学位申请”,鼓励依据学位论文以及多元化的学术创新成果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不以学术论文作为唯一依据。部分舆论将其理解为“清华大学的博士生不再要求发表论文”,但这种声音很快被清华大学官方回应为“误读”。清华大学表示,《规定》的出台意味着不再由学校统一规定博士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的硬性指标要求,但并非表明博士生不再需要发表论文,学校只是将衡量博士生的毕业标准下放至各学科和院系。调查发现,清华各院系普遍对博士生学术论文发表数量有各自的要求,并未发现有院系对学术论文发表数量不作要求。中期考核:学位论文前的一次大考博士生中期考核,亦称作博士生资格考试,是由博士培养单位组织成立考试委员会,通过笔试、口试等形式,对博士生的知识水平、学术能力以及创造力等综合水平进行考核。中期考核是博士生必须通过的考试,否则无法进入学位论文研究阶段。各高校博士生中期考核时间不一,考核方式包括笔试与口试等形式,考核内容涵盖政治思想表现、学位课程成绩和所修的总学分、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等多个方面。按照各高校培养方案规定,在限定次数内无法通过中期考核者,将予以分流,即淘汰或转为硕士生。厦门大学和南京大学对中期考核通过比例有明确要求。厦门大学规定博士生中期考核应有一定比例不合格(新闻传播学院、 材料学院规定为5%);南京大学则要求每次考核优秀率不高于15%,暂缓(即不合格)通过率不低于15%,不设劝退比例。学位论文:摆在博士生面前的一座大山博士学位论文是高校评审、决定是否授予博士生以博士学位的主要根据,撰写学位论文也是博士生就读期间的最主要工作之一。出于科研深度加深强、创新难度加大以及学术素养要求提高等多种影响,大多博士生在撰写学位论文期间会遇到许多挑战,并可能导致自身无法按时毕业。北京大学黄俊平、陈秋媛在《博士生延期毕业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建议——以北京大学延期博士生情况调查为例》中指出,理论知识创新困难、研究课题难度大、导师学术指导有限以及个人健康状况等是影响博士学位论文进度的重要因素。博士生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后,需通过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等环节才能继续进行学位论文的写作。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完成学位论文开题的博士生,在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还需按自然年进行年度考核,博士生须在年度报告中详细阐述论文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便于导师对博士生的学位论文撰写进程作出综合评估。各高校对博士论文工作时间亦有相关规定,一般要求不少于两年(从论文开题时计算)。博士生完成学位论文撰写后,还需经过论文预审、预答辩、论文抽检(盲审)等环节,任一环节未通过,都不可参加最终的论文答辩。按照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的博士生培养要求,预答辩和论文盲审环节皆采取一票否决制,全票通过者方可进入下一环节。博士生参与学位论文答辩,经高校组织的答辩委员会通过后,方能被授予博士学位并颁发学位证书。参考资料:1.南京大学.关于博士学位论文盲审和组织答辩工作的实施细则https://grawww.nju.e.cn/8f/48/c2709a495432/page.htm2.南京大学博士生培养方案(2020)https://grawww.nju.e.cn/80/f9/c1021a491769/page.htm3.南京大学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https://grawww.nju.e.cn/8f/29/c2708a495401/page.htm4.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审查简明流程图https://grawww.nju.e.cn/8f/4c/c2709a495436/page.htm5.南京大学关于全面实施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https://grawww.nju.e.cn/8f/1e/c917a495390/page.htm6.关于敦促即将学习期满的2012级博士研究生、 2016级硕士研究生尽快答辩的通知https://grawww.nju.e.cn/8f/39/c905a429881/page.htm7.浙江大学印发《浙江大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办法》的通知——浙大发研〔2016〕91号http://grs.zju.e.cn/redir.php?catalog_id=16313&object_id=1105098.关于超过最长学习年限博士生学籍处理的通知http://sem.bjtu.e.cn/show-301-19881.html9.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005/t20200520_456751.html10.《中国教育统计年鉴》https://data.cnki.net/trade/Yearbook/Single/N2013120082?z=Z01711.《湖南大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gra.hnu.e.cn/info/1062/3811.htm12.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https://www.tsinghua.e.cn/yjsy/info/1034/1059.htm13.关于印发《厦门大学关于制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的通知https://gs.xmu.e.cn/pygc/pyfa/1.htm14.博士生延期毕业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建议——以北京大学延期博士生情况调查为例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WYY201307012.htm15.北京大学研究生手册2018年版https://www.phbs.pku.e.cn/2018/teachman_0911/27.html16.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管理规定https://www.gs.sjtu.e.cn/info/1139/7847.htm17.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www.gs.fudan.e.cn/2679/list.htm18.《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实施方案》https://yz.szu.e.cn/info/1042/11215.htm19.暨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暨研〔2016〕41号)https://gs.jnu.e.cn/2016/1208/c874a109857/page.htm文字|邓 鑫 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本科生李嘉豪 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本科生制图|李嘉豪 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本科生 资料|邓 鑫 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本科生龙 盼 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本科生梁键强 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本科生戚新源 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本科生吴昊明 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本科生美编|李嘉豪 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本科生 调查 | 南大和园的馄饨店、面馆、水果店、宾馆,2020还好吗?(上)调查 | 南大和园的水果店、面馆,2020还好吗?(下)与“记者”和“记录者”对话加入新潮读者交流群同我们一起观察世界

歪歪斜斜

南大300名硕士、博士被敦促毕业,研究生并不适合所有人

最近考研正在火热进行中,距离考试也只剩下不到两个月了,相信各位考生应该都已经复习得差不多了,能不能进入梦想的学校,想必心里都有些把握了。而去年成功考上硕士研究生的考生,现在入学差不多一个月。不知道接触科研一个月的新研究生们,对硕士阶段的学习,是个什么样的看法?还有没有继续深造的想法?华五中的南大,最近在官网上发出公告,敦促该校的206位博士和96位硕士,要在毕业期满之前,完成毕业答辩。如果无法按时答辩,按照国家的规定,就只能中止他们的学业,没完成学业那肯定是不能发证的。拼尽全力在几百万人中突围,考上了华五的硕士和博士,如果最后落得“肄业”的结果,实在是可惜了。一般来说,硕士阶段的学习,大致在三年左右,可以申请延期一年。博士阶段的学习,一般是三年或者四年,最长可以延期到八年,时间给的还是挺宽裕的,不过从学习年限上,也能看出博士学习的巨大难度。博士毕业难,已经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能三年内顺利毕业的博士,实在是不多。纵然考上博士的学生都很优秀,可在毕业的高要求下,也只能黯然申请延期,甚至有时候延期到八年,很多人也无法顺利毕业,像上面这206位博士一样,被学校发公告敦促毕业。今年考研的人数肯定超过三百万了,按录取率来说,大多数人都是炮灰。按学校来说,南大绝对是金字塔尖的存在,能考上南大的研究生或者是博士,不管是什么专业,毕业之后都能找一份很不错的工作。不管做什么行业,起点就要高很多,比如去当公务员,都可以考“选调生”,起步都要高一个级别。考上南大却不能毕业,那损失就太惨重了,可以说失去了改变命运的机会,而且博士不能毕业,还浪费了八年的时间。仔细思考科研是一条很沉重的道路,实话说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的。名校的硕士和博士,毕业后能有更高的起点,可在完成学业的时候,对他们的要求也要更高。很多人在考上硕士和博士之后,都非常的痛苦,各方面的压力交织,得抑郁症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延期”有时候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然。有的博士生就说了,在博士阶段熬了七八年,勉强能够毕业,拿了一个博士学位,拿了一个不错的offer,大家觉得很光鲜。只有自己才明白,这几年磨灭了多少信念,造成了多大的心理压力,毕业之后自己的心已经老了。现在考研这么火热,研究生的毕业难度还不算大,很多人虽然觉得不适合,咬咬牙还是能勉强毕业的。可随着考研的人越来越多,硕士学历也不是很稀奇了,很多人又萌生考博士的想法。可博士研究生毕业的要求,就不是咬咬牙能解决问题的,如果自己不是那块料,熬八年都毕不了业。科研不是一个兴趣,而是一份要求极高的工作,能适应的人真的不多。考上名校的博士就万事大吉?或许对很多人来说,“quit”并不是一个很差的选择,浪费时间在无尽的痛苦上,还不如当断则断。像南大还有很多学校,每年都会发公告,要求学生尽快毕业。去年的公告一般来说,能不能适应科研,在研究生阶段就已经能看出来了,不是对这个真的有兴趣,还是尽量不要去考博士了。研究生里还有一种特殊的存在,叫“直博”,一般你选择直博,你的老板会很开心,可这个选项一定要慎重,因为没有后悔药可以吃,一旦无法完成学业,就连硕士的证书都没有了。有的人把现在的“考研热”、“博士热”,称为“逃避式”的深造,我觉得这是一个很贴切的称呼。有的时候深造并不会带来更多的提升,这已经有太多的例子了,早日进入社会面对挑战,才是应该做的事情。当然如果真的有兴趣,从研究生的学习证明,自己非常适合搞科研,轻易就能适应科研的环境,能轻松从故纸堆中,找出自己想要的线索,那肯定是要读博的。对个人来说,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就要承担什么样的后果。

嗅之

超期博士大清退,博士生按时毕业有多难?

熬到博士,毛发稀疏。功亏一篑,直面清退。今年以来,多所“双一流”高校着手对部分博士生做出退学处理,在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成为清退的主要原因。研究学问,慢工出细活,能够按时毕业的博士生,其实还不到四成。“双一流”高校相继延长学制,博士四年制渐成主流。博生们且不要庆幸,末位淘汰规则的改变,并未放宽对培养质量的要求,随着过程淘汰规则的推行,不适合做学问的博士将早早被分流。清退1978年我国招收第一批仅18人的博士生,2019年招收博士生数突破10万人。随着博士生规模的扩大,博士生培养的重心,从重视体量向重视质量转变。在更高要求下,近年来我国博士生的延期毕业率持续上升,延期毕业逐渐成为常态化现象。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03年博士生延毕率约46.5%,在2012年突破60%后仍不断上升,到2018年已达到64%。65%的博士可能无法按期毕业,不是所有博士都理所当然能毕业,南京大学校长吕建在去年全国两会上曾撂下过这句话。延期毕业不是没期限,拖太久的只好清退。2019年研究生大清退,年底延边大学对136名研究生送达退学决定,其中就有博士生14名。今年以来,吉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多所“双一流”高校,着手对超期博士生正式做出退学处理。4月以来,吉林大学陆续有至少15个学院发布公告,对所属学院的超期博士生进行学籍清理,光管理学院名单上的失联博士生就有10名。7月,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发布通知,59名博士生超过最长学习年限。8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公示,对33名失联超期博士生作出退学处理。超期成为清退的主要原因,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若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学校可予退学处理。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楼世洲指出,清退工作背后没有硬性淘汰机制作为支撑,各高校在执行中标准不一,而最高修学年限是唯一的硬杠杆。放宽改革开放之初,社会建设急需人才,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为2-3年。随着博士生规模的扩大,质量要求提高,1986年底博士学制放宽至3年。如今高层次人才对博士生的培养要求更高,3年让博士生做出高水平科研成果,颇有些吃力。厦门大学《关于将我校博士生学制由三年延长为四年的说明》指出:我校博士生准时毕业率偏低,按时毕业率不到40%,学制改革势在必行。前不久,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对研究生的改革作出顶层设计。随后,中国传媒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全面拉开改革大幕。自2021级起,中国传媒大学将博士生基本学制由3年改为4年。目前,我国已有29所“双一流”高校实行4年博士学制,7所高校实行3-4年弹性学制,博士四年学制渐成主流。我国高校博士的培养周期,其实不算长。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博士修业年限中位数为5.8年。博士生延毕普遍,论文发表未达到毕业要求是重要原因。不少高校对博士生在校期间发表的SCI论文的数量和级别都有要求,且作为进入学位答辩程序前的必要条件。实际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相应学术水平者,即应授予博士学位。2019年,清华大学修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提出不再将博士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达到基本要求作为学位申请的硬性指标。分流放宽毕业年限,摒弃唯论文倾向,博士生培养的硬性指标模糊了,质量怎么保证?高校淘汰博士生,多因未在最长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业,而非在培养过程中不合格。博士生分流淘汰制度,早于本世纪初便引起我国高校重视。2019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重申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落实及早分流。3月13日,清华大学新规提出,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导师应及早提出分流建议。分流淘汰对导师提出要求,导师不能再当甩手掌柜。从严要求研究生,就要对研究生培养实行全方位全流程管理,重视过程管理和过程评价。中国传媒大学日前在改革中即明确,注重对导师爱岗敬业奉献度、所指导学生培养质量情况、代表性科研与创作成果情况等的考查,有奖有惩,建立多元立体的导师评价标准体系。9月2日,教育部公布对《关于规范管理防止高校研究生导师与学生关系异化的提案》 的答复,提出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分流有多种手段,清退只是其一,还包括降格培养等。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吴合文指出,目前研究生降格主要是硕博连读生不适合博士研究生培养,再回到硕士培养阶段。早在2017年,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联合印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就曾指出要畅通博士研究生向硕士层次的分流渠道,加大分流退出力度。美国高校即制定了严格的博士生分流淘汰制度,一项对伯克利大学的研究发现,尽管学生在前1-3年的流失率高达25%,但被“淘汰”的学生中大约72%获得了硕士学位。博士生在就学过程中分流,毕业后也有分流现象。清北近三年博士毕业继续从事科研事业的比例逐年减少,投身非学术职业的博士渐多。前不久,杭州市余杭区一张2018年招聘公示的截图突然火起来,列表中被录取的50名应届生,不乏清北博士。去年,深圳几所高中招聘教师,清北博士亦在其列,被称为“神仙打架”。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指出,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时代,我们需要打破一些陈旧的观念。多元的选择,恰恰是这个时代的标志。参考资料:《近30所高校清退1300多名研究生——让严进严出成为研究生培养常态》,2019年12月24日08版,光明日报《29所一流大学延长学制!博士3年毕业有多难?》,2020年8月28日,青塔

罗隐

南京大学敦促206位博士生、98位硕士生按期完成答辩

来源 | 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编辑 | 学术君206位博士研究生、98位硕士研究生被南京大学校方督促按期答辩。南京大学官网截图10月11日,南京大学网站发布《关于敦促即将学习期满的2012级博士研究生、 2016级硕士研究生尽快答辩的通知》,敦促该校206位2012级博士研究生、98位2016级硕士研究生尽快完成答辩,否则将视之为自动中止学业,予以退学,准予肄业。根据《南京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相关规定,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取得学籍后,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分别为8年、4年。对于未能在第9学年和第5学年9月份的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开会讨论之前完成论文答辩且提交相关材料至研究生院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学校将视之为自动中止学业,予以退学,准予肄业。而就在2019年9月,南京大学官网就曾发布一条消息,一位2011级的博士没有在最长学习年限内完成答辩,被退学处理。官网截图追溯到去年,2018年10月,南京大学也曾发布督促2011级博士、2015级硕士完成论文的公告,当时有175位2011级博士研究生、107位2015级硕士研究生尚未答辩,最终结果只有1名博士没有完成答辩,被退学。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学生若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学校可予退学处理。近年来,关于高校清退“超期”研究生的信号已多次发出。  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到,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畅通分流渠道,加大对不合格学生的淘汰力度,激发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今年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通知第三条指出,要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研究生延期毕业问题何解?近年来,我国高校中不能在规定年限内完成相应学习任务而延期毕业的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所占的比例逐年增高。南京大学发出的督促研究生按期答辩的通知就是从侧面的一种印证,而研究生毕业延期原因大多数都逃不过下面这两种。1.学生不能在规定年限内达到毕业要求。客观来看,一些研究领域的课题存在难度,导致实验时间过长或反复实验;一些高校将高质量期刊文章的发表纳入毕业要求,但是部分高影响因子期刊的论文审核发表周期长、难度大。此时如果研究生自身的科研、沟通等能力匮乏,比如在科研遇到困难时不及时向导师寻求帮助,呈现一种习得性无助状态。延期毕业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2.一些研究生为了更好的提升科研能力、增加科研成果、丰富科研经历等,而自主选择延期。虽然延期毕业是高校实行弹性学制的一种体现,但是由此派生出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从心理健康角度看,延期生同已走入职场的同龄人相比会形成巨大的现实落差,由此引发的挫折感和悲观情绪在其他困难或创伤的引发下容易走向极端。从成本收益视角看,延期毕业会造成家庭负担加重,降低家庭人力资本投资效用,所带来的健康资本的损失和青春的耗散也是对家庭和个人的打击。从社会风险视角看,博士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处于人生重要选择的关键时期,来自各方面的冲突和焦虑可能会引起个体非理性冲动,一旦处理不当很容易与其他社会危机形成叠加效应,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从教育管理视角看,延期毕业不仅会对导师的声誉、招生指标和培养经费等产生影响,也给学校的住宿和管理造成一定压力。从培养质量本位视角看,博士生为了在毕业前多发学术论文,往往趋向于牺牲质量选择数量,催逼论文剽窃、数据造假等学术不端问题,从而导致学术的虚浮,动摇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根基。没有一个研究生不愿意毕业,如此大规模的延期毕业甚至面临被清退的现状背后的原因,或许更值得我们深思。本文来源:中国教育报、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官网、人民日报、募格学术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朋友

博士生毕业究竟有多难?

博士生毕业有多难呢?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国内博士生延毕率集中在40%~60%,也就是说,平均每两个博士生中就有一个不能按时毕业。或许有人会想:延后1年不也算延毕吗?数据所能描述的的确有限,博士生毕业有多难,我们再看一看下面几个事例:一网友读博六年仍未毕业这名网友读博6年,31岁仍未毕业。因为对一位导师的研究方向很感兴趣,且认为人生应当有所追求,他决定了考博。为了考博,他放弃了谈妥的工作单位,成为了这位导师的博士生,本以为能够顺风顺水。到了第二个学期,这位导师为了更好的工作待遇,去了另外一所高校,他不得不更换导师。换了新导师之后,他论文的发表很慢,常常被拒稿。6年期间发表了4篇论文,其中包括1篇SCI和一篇EI。到了第六年,他的室友都已经毕业,宿舍只剩下他一人,此后,他的睡眠越来越差,学习效率也很低下,陷入了恶性循环。中科大博士自暴自弃刘春杨,是中国科技大学的一名博士生。本应该在2017年6月毕业的他,由于压力太大而自暴自弃,白天睡觉,晚上打游戏。其他同学都有很多事要忙,但是刘春杨像是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一样,桌子上没有书、文献和资料,也没有在宿舍做过研究。在这种颓废状态下的他根本无法写出论文,更不用说毕业了。12年0文章“裸跑”博士一名就读于哈佛大学的博士生,其第一任导师意外离世,接手的第二任导师,不久便由于利益关系被学术潜规则,之后又更换了新导师。这一连串的事件,使得该名博士生的论文课题一直处于无人指导的状态,全靠他自己摸索,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裸跑”博士生。多名博士生自杀事件杨志高是武汉大学的一名博士生,由于成绩优异,被导师点名留在重点实验室工作。他十分聪明,学术态度严谨,也发表了一些成果。但是他对自己的成果要求苛刻,精益求精,他的每一篇研究成果都极具代表性。杨志高读博已经有5年了,上一篇的论文未能如期发表,加上一些其他原因,他担心写好的论文不能通过,其他同学顺利完成,使得他压力更大。不久后,他被发现在家中自杀。就读于美国犹他大学的博士生唐晓琳,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截止2017年,她读博已经有8年之久,但是仍未毕业。2010年,唐晓琳开始跟随导师Saveez做生物物理领域的研究。虽然这类研究很难做,但是她在博士期间还是发表了6篇研究文章,符合了博士毕业的要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她的导师迟迟不准唐晓琳毕业。最终,她被压力压垮,投江自尽。葛炜炜硕士毕业于南京大学,曾拿过全国奥赛一等奖,然而这么优秀的他,也没能承受住学术沉重的压力。他生前患有严重的抑郁症。他在最近的一次博士资格考试中,被导师评为“没过”,失去开题写毕业论文的资格,甚至可能因此被劝退。更过分的是,他的导师,在他读到三年级的时候,对他甩手不管。他只能跟着导师去美国重新开始,否则将面临无法毕业的尴尬境地。他也曾尝试着投简历,想过直接工作,却连面试机会都没有得到,他甚至故意写低自己的学历,也无济于事。最终,他选择用死来结束这一切。博士生毕业为什么会这么难?一、所学泛而不专有些学生选择读博是因为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这无可非议,读博期间的确包括了很多的学习。但你需要的是将精力集中在与自己论文有关的内容上,选修或者旁听一些对你的研究帮助不大的课程几乎是没有必要的。在读博第三年年底,博士生至少阅读过50至150篇文献,准备好学位论文开题答辩。当然,有些学生可能总是在阅读与自己研究方向一致的文献,却从未开始自己的研究。对待这些学生,一些导师最终会失去耐心。二、目标过高或过低博士生应当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目标,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是正确的选择。目标过高的博士生容易犯眼高手低的毛病,不要总妄想着你在博士毕业答辩能够一鸣惊人,实际行动永远比不切实际的空想要实在。目标过低的博士生指望着混出一个博士学位,对研究的态度是不够积极的,很容易因为做的太过随性而挂掉毕业答辩。三、被动与拖延被动的心态的不适合做研究的,只有积极进取的态度才是一个优秀博士生应有的。至于拖延的毛病,一种属于被动的拖延,也就是那种浑浑噩噩,不到deadline不完成的,还有一种是目光太高,太追求完美主义的拖延。不论是哪一种拖延,都不利于博士毕业。四、苛求完美在学术界,苛求完美会令人痛苦不堪。完美是不可能实现的,你只能无限接近于它。学生修改研究论文的时间一旦过了某个临界点,想达到完美,花在这上面的时间很可能没完没了了,而那些没有想出完美的论文大纲就不动笔的学生是永远也开始不了论文的。论文的写作是个反复的过程:先拟一个提纲和一些粗略的笔记,然后浏览一遍并稍加修改,再一次又一次地修改。到了论文很难改动,达到某个临界点时,论文就完成了。“足够好”比“完美”来得更实在。五、导师未能尽职尽责导师没有尽职尽责现象的出现,导师的科研工作繁忙是重要因素。在中国,学术工作节奏很快。除了忙于社交、申请课题经费外,身上需要去“跑”的报表,还经常做各种工业界的项目。当然,每当有节假日时,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此外,近年来研究生大幅度扩招,但是相应的师资没有跟上,导致导师高负荷带领研究生级别越高,带的学生越多。一个导师带的学生太多,不可能对学生给予细致入微的指导,精力也显然不够。博士生应该怎么做有助于顺利毕业?1. 术业有专攻。在保持对知识渴望的同时,一定要权衡轻重,广泛涉猎的同时,你更需要在你的研究方向上沉下去,进行深入,更深入的学习和探究,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都要有,但是对于博士生来说,你更需要注重知识的深度。2. 跬步成千里。你的目标不应该过高或过低,但是可以有高有低。高,是你最终的目标,而低,是你为了实现最终目标所制定,并为之行动的一个个小目标,积少能成多,不要想着一步登天,因为你很可能会眼高手低。3. 天道酬勤。读博考验的并不只是你的智力,更多的是你的努力,高智商的人不一定适合读博,但是努力的人一定适合,要坚信,勤奋足以弥补你天资的不足。4. 万事东流水。既然选择了读博,你就要有面对挫折的勇气。每两个博士生就有一个不能按时毕业,所以,不要觉得延毕是一件很耻辱的事情,延毕一年,你也多学了一年,正所谓祸兮福所倚,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坏的,请看开一些。5. 选个好导师。从延毕博士生的经历不难看出,导师的选择对于你的读博之路是至关重要的。差的导师要么用各种杂事差使你,要么撒手不管放任你,无论是哪一种,最终都会毁了你;好的导师会积极地、耐心地对你进行引导,确定方向,点到即止,通过你自己不断地摸索,你会受益匪浅。更多学术资源服务,敬请关注,vx 诗远科研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