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为何名校的博士更受欢迎?南京大学对206名博士生做出退学警告!基哥们

为何名校的博士更受欢迎?南京大学对206名博士生做出退学警告!

每年南京大学主动退学的博士有很多南京大学虽然在2017年学科评估中表现不佳,但是依靠传统的理科强势,在2019年自然指数全球高校榜中高居第七,成为全国科研自然指数排名第一的高等学府。最近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对206名博士研究生和98名硕士研究生做出退学的警告,其实只要了解南京大学的网友,都知道南京大学每年都有很多博士生选择主动退学,一方面是受不了科研项目组的高强度实验压力,另一方面是南京大学对博士研究生的高要求!没有高的要求,也不会有自然指数高居全球第七的数据支撑!从南京大学抢人的华科大正是因为南京大学对博士毕业生的高要求,因此南京大学的博士毕业生还没有毕业就会被用人单位所盯梢,例如2011年从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毕业的博士毕业生祝雪丰,直接被中国另一所老牌985高校华中科技大学作为鸟巢培养计划收入囊中,在华科入职后,就被送到美国进行深造,华中科技大学也受益匪浅,目前华中科技大学的物理学院已经跃升至全国并列第7。2019年连续三个月在国际物理顶刊发表论文三篇,2019年这位华中科技大学从南京大学挖来的优秀博士毕业生祝雪丰副教授,2019年2月9日一篇物理顶刊PRL,2019年3月8日一篇物理顶刊PRL,2019年4月12日一篇科研杂志顶刊《science》,充分显示出南京大学物理学科的强大,当年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最辉煌时期,院士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不是高学历掉价,而是博士学位含金量不同不知从何时起,网络中流行读书无用论,很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成为各种笑谈,甚至有人认为现在的高学历严重掉价,其实从山东省的一场招聘会看出,博士研究生的待遇高达80~120万元,还有170万左右的安家费,说明并不是高学历再掉价,而是博士学位的含金量不同,虽然名校的博士生毕业率低,但是高标准严格的淘汰制度,保证了每一位毕业生都是可用之才,如果每一所高校都能严格把控毕业标准,那么网络中也不会有那么多关于博士毕业生的笑谈!当然目前国内的博士毕业生问题,还有一部分是存在导师的问题!高校中看似忙碌的研究生们,其实他们知道自己的工作效率,他们也知道自己的含金量!

后世绝灭

2019博士后创新人才名单出炉,华东五校差距大,南大仅有1人入选

排名靠前的高校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简称"博新计划",是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新设立的一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主要是为了加速培养一批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是我国科技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博士后属于非正式型的职位,属于高校科研院所的过渡岗位,因此只有科研实力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才能吸引素质较高的博士入站进行深造,博士创新人才的数量也标志着高校科研平台对人才的吸引力,最近2019年博新计划名单出炉,其中清华大学成为大赢家,有23人入选博新名单,连读多年自然基金排名第一的上海交大紧随其后,有22人入选博新名单,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两所老牌理科强校分裂3~4名,工科强校西安交通大学表现抢眼,2019年和中科大一样有14名博士后入选,全国并列第5。浙江大学名列18位华东五校差异大2019年的博新计划名单,华东五校之间的数据差距明显,虽然浙江大学也有6人入选,但是对比浙江大学的学科规模来说,这样的数据表现并不抢眼,2017年浙江大学学科评定中,虽然A类学科超越清华和北大,学科的分布的发展潜力巨大,但是从2019年优秀的博士后数量上并没有具体的体现,反而仅排在全国18名的位置,虽然不是华东五校中最差的,但是也说明了问题,这也是浙江大学为何会在2019年缩减硕士生招生规模的原因,浙江大学规模已经足够,需要在学科精度上更上一层楼!“南大”未来属于谁?2019年博新计划,华东五校中表现最差的是南京大学,仅有一名博士后获得国家资助,这也说明了南京大学最近几年学科颓势的原因,2017年的学科评定中,华东五校垫底,甚至不如同省的东南大学,如果南京大学说自己规模下,那么中科大规模更小,但是博新计划数量并没有降低,由于南京大学的很多人才都被南昌大学挖走,因此南昌大学最近几年的综合学科表现抢眼,南昌大学和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的博新计划人数相同,并列全国60,如果南昌大学继续引进高端人才,在CNS主刊论文上有抢眼的表现,也许未来“南大”的简称,真的会让南昌大学所拥有!简称“南大”的南昌大学值得引起考生关注,最近几年南昌大学的学科进步非常明显

啦啦啦

南京大学校长:博士生标准不能降低,而是应该分流,科研应精英化

南京大学可以超越清华的重要原因2019年南京大学自然指数高居全球高校第七,全国高校NO.1,对于这样的科研成绩令无数人感到震惊,毕竟在学科评估和综合高校排名中,南京大学最近几年一直呈现下滑趋势,甚至已经沦为了华东五校的吊车尾,然而一份亮眼的自然指数令南京大学再次成为网络热议焦点,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南京大学可以成为中国高校的NO.1?从自然指数的分数进行分析,自然指数是指四大基础学科82份顶级科技期刊为数据依据,主要凸显高校科研的精度,虽然南京大学在2019年之前,连续三年没有CNS主刊论文发表,但是CNS小子刊数量众多,很多重大基础科研周期很长,2019年坚持自我的南京大学,迎来了CNS主刊论文的大爆发。而且相对于清华大学面对教育部严查博士毕业论文,竟然降低博士毕业生标准,南京大学的做法更加的硬核,不会降低博士生毕业标准,南京大学校长两会发言:真正的人才培养不是学位大量颁发,博士生应该进行分流,因此每年主动从南京大学退学的博士生数量非常多!从18名到1.4万人的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用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就能很好的表达,从恢复高考后的首批18名博士毕业生,中国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含金量越来越低,2019年清华大学官网的数据显示,在读博士研究生已经达到14203人,这样的庞大的数据令人震惊,对比美国高校,小而精的加州理工学院,全校学生不足2500人,规模大一些的普林斯顿大学2018年研究生的规模为2946人,一所清华大学的仅仅在校博士生的规模远超几所美国名校在校人数之和,这样的博士扩招速度堪称“中国速度”,因此在教育部加强对博士毕业生论文检查的时候,清华大学不再要求博士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的做法引发网络众议!毕竟清华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标杆,博士研究生最能体现一所高校的教学质量,毕竟有大师才能带出优秀的博士生,有大师的高校才能称为名校!南京大学的做法很正确南京大学校长在两会上的发言和颜宁的看法出奇的一致:“大学的双一流建设目标,是对真正人才的考量,而不是规模化的学位大量颁发,学历证书的颁发应该根据学术水平和科研价值严格发放。”中国所谓三年制的博士学制令无数高校教授吐槽,快餐制的三年博士培养机制根本达不到严格的毕业要求,因此博士毕业生延期率非常高,博士延期意味着没有奖学金,因此中国高校的博士生为了毕业不延期,往往都会选择短、平、快的科研项目进行研究,因此才会有中国科研论文数量全球第一,但是论文质量堪忧的现状,2018年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被挪威科学家实名举报十多篇科研论文涉嫌抄袭,造成清华大学大量撤稿论文,面对超过1.4万的在读博士生,清华大学应该有自己的标杆,就像南京大学一样,对不适合做科研的博士生进行分流!毕竟每一张发放的清华博士毕业证都代表着中国最高学府的水平!别再让南京大学成为领头羊,对比每年的科研经费投入,清华大学不应该用规模数据来证明高校实力!

不仁之人

南京大学敦促206位博士生、98位硕士生按期完成答辩

来源 | 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编辑 | 学术君206位博士研究生、98位硕士研究生被南京大学校方督促按期答辩。南京大学官网截图10月11日,南京大学网站发布《关于敦促即将学习期满的2012级博士研究生、 2016级硕士研究生尽快答辩的通知》,敦促该校206位2012级博士研究生、98位2016级硕士研究生尽快完成答辩,否则将视之为自动中止学业,予以退学,准予肄业。根据《南京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相关规定,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取得学籍后,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分别为8年、4年。对于未能在第9学年和第5学年9月份的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开会讨论之前完成论文答辩且提交相关材料至研究生院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学校将视之为自动中止学业,予以退学,准予肄业。而就在2019年9月,南京大学官网就曾发布一条消息,一位2011级的博士没有在最长学习年限内完成答辩,被退学处理。官网截图追溯到去年,2018年10月,南京大学也曾发布督促2011级博士、2015级硕士完成论文的公告,当时有175位2011级博士研究生、107位2015级硕士研究生尚未答辩,最终结果只有1名博士没有完成答辩,被退学。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学生若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学校可予退学处理。近年来,关于高校清退“超期”研究生的信号已多次发出。  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到,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畅通分流渠道,加大对不合格学生的淘汰力度,激发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今年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通知第三条指出,要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研究生延期毕业问题何解?近年来,我国高校中不能在规定年限内完成相应学习任务而延期毕业的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所占的比例逐年增高。南京大学发出的督促研究生按期答辩的通知就是从侧面的一种印证,而研究生毕业延期原因大多数都逃不过下面这两种。1.学生不能在规定年限内达到毕业要求。客观来看,一些研究领域的课题存在难度,导致实验时间过长或反复实验;一些高校将高质量期刊文章的发表纳入毕业要求,但是部分高影响因子期刊的论文审核发表周期长、难度大。此时如果研究生自身的科研、沟通等能力匮乏,比如在科研遇到困难时不及时向导师寻求帮助,呈现一种习得性无助状态。延期毕业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2.一些研究生为了更好的提升科研能力、增加科研成果、丰富科研经历等,而自主选择延期。虽然延期毕业是高校实行弹性学制的一种体现,但是由此派生出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从心理健康角度看,延期生同已走入职场的同龄人相比会形成巨大的现实落差,由此引发的挫折感和悲观情绪在其他困难或创伤的引发下容易走向极端。从成本收益视角看,延期毕业会造成家庭负担加重,降低家庭人力资本投资效用,所带来的健康资本的损失和青春的耗散也是对家庭和个人的打击。从社会风险视角看,博士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处于人生重要选择的关键时期,来自各方面的冲突和焦虑可能会引起个体非理性冲动,一旦处理不当很容易与其他社会危机形成叠加效应,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从教育管理视角看,延期毕业不仅会对导师的声誉、招生指标和培养经费等产生影响,也给学校的住宿和管理造成一定压力。从培养质量本位视角看,博士生为了在毕业前多发学术论文,往往趋向于牺牲质量选择数量,催逼论文剽窃、数据造假等学术不端问题,从而导致学术的虚浮,动摇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根基。没有一个研究生不愿意毕业,如此大规模的延期毕业甚至面临被清退的现状背后的原因,或许更值得我们深思。本文来源:中国教育报、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官网、人民日报、募格学术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金凤凰

又是自杀博士,又是硕博连读学子,南京大学17万抚恤金背后的故事

高考招生季,南京大学遭遇堵门2019年高考招生季,各大高校的招生宣讲团前往各地进行招募优秀生源,然而著名学府南京大学却遭遇难题,一名自杀博士的家属堵在了南京大学的校门口,引发自杀博士家属堵门拉横幅的原因,主要是家属希望得到一个孩子自杀的真相,因为家属从警方领会孩子的遗物,其中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内没有任何的信息,警方给出的解释是手机被人捡走后,已经格式化使用了,而笔记本中为何也没有任何的信息,警方并没有给出任何的解释,因此家属才会做出过激的行为,最后校方和家属见面商谈后,17万的抚恤金才让博士家属接受调节协议。从记者对家属的采访来看,南京大学跳江自杀的博士段某和2019年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杀的博士刘某一样,他们都是从小的学霸,同样选择硕博连读!闵乃本:做科研要经得住坐冷板凳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曾经大师云集南京大学自杀博士段某本科毕业于河海大学,被保送至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提到南京大学的物理学院,小编就感到非常的遗憾,曾经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咖云集,实力甚至超越北京大学,然而随着南京大学物理学院老一批院士的逝去,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实力也变弱,从2017年南京大学学科评估的成绩就可以看出来,顶尖的A+学科仅剩下三门冷门学科,2018年随着南京大学物理学院闵乃本院士的去世,未来历史留给南京大学的家底已经所剩无几,曾经撑起中国物理学半壁江山的南京大学物理学院需要新鲜的血液。然而2019年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再次发生博士自杀事件,只能感叹南京大学似乎时运不佳。当年闵乃本院士做了19年冷板凳最终取得令人瞩目的科研成就,不仅是南京大学的博士生,每一位科研学子和教授都应该领悟其中的内涵!硕博连读就是深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硕博连读建议的文章,由于身边太多硕博连读最后连硕士学位都拿不到的例子,因此基本不建议那些对科研没兴趣,缺乏韧性的学子选择硕博连读,因为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模式下,硕博连读就是深坑。南京大学自杀博士相比中科大自杀博士,中科大自杀的博士从小更是各种的学霸,然而选择了硕博连读却最后选择绝路。其实很多人对与科研有错误的认识,认为考试学习好的人,一定做科研就可以成功,其实科研需要一定的天赋和运气,尤其是在顶尖名校攻读博士学位,那是非常的难。就像目前高校本科生一样,名校的本科生觉得大学比高中学习压力还大,而一些普通高校的学生却认为大学是天堂,平时逃课睡觉,考试前突击就可以考高分。如果像要博士学历,那么远离名校,因为名校的博士需要创新的科研思维,学习好的学子并不一定就适合有自己的科研创新思维。因此中科大自杀博士的家属们,根本不相信从小各种的学霸,结果研究生居然没有一篇SCI论文,还要被毕业延期!中国社会对于高学历的追求已经常态化,认为只要上学就可以顺利毕业,从来没有考虑过,这条路适不适合自己,科研枯燥乏味,如果没有真正的爱好,请不要轻易尝试,如果是想要翟式博士帽,那么请远离名校

壁观

南京大学督促8年还未毕业的206位博士尽快答辩,不然退学处理

2019年10月11日,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对外发布关于敦促即将学习期满的2012级博士研究生、 2016级硕士研究生尽快答辩的通知。通知称“现有206位2012级博士研究生、98位2016级硕士研究生尚未答辩,请同学们抓紧时间于期满前通过答辩、顺利毕业,并请相互转告。”根据南京大学的官方简介,我们知道南京大学目前拥有博士研究生6496人,按照每年人数相同,按照3年计算,那么一年招生的人数大致为2000人。根据《南京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第三十六条第一、二款规定“(一)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取得学籍后,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为8年。对于未能在第9学年9月份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开会讨论之前完成论文答辩且提交相关材料至研究生院的博士研究生,学校将视之为自动中止学业,予以退学,准予肄业。(二)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取得学籍后,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为4年。对于未能在第5学年9月份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开会讨论之前完成论文答辩且提交相关材料至研究生院的硕士研究生,学校将视之为自动中止学业,予以退学,准予肄业。”结合上述通知,我们知道2012级博士研究生至少有10%(2012年的招生人数应该少于2000人,当前部分专业为4年制,甚至更长)的学生已经读博8年了,即将面临被退学的风险。在2019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大学校长吕建提出,延期博士,需合理分流。因为我国博士按期毕业率比较低,2012年的时候40%的人无法按期毕业,目前这个比例可能达到了65%,从年限上来看,三年博士最长八年毕不了业。在此之前我们曾经发布过2019年已有1000多人硕博研究生被退学的文章。参见:过去半年,我们关注到的高校退学公告,当前硕博研究生无法正常毕业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不知道大家关于这个话题有什么建议?欢迎大家就不能按期毕业的博士如何合理分流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建议。

传家宝

南京大学敦促206位博士,98位硕士限时完成答辩,否则予以退学!

博士正常学习年限为3/4年,硕士正常学习年限为2/3年,不过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硕士基本上都能够毕业,博士在正常年限内毕业还是有比较大的压力,于是出现了大量的博士延期毕业的情况。10月11日,南京大学网站发布了《关于敦促即将学习期满的2012级博士研究生、 2016级硕士研究生尽快答辩的通知 》,南京大学有206位2012级博士研究生、98位2016级硕士研究生还没有完成答辩,督促其尽快完成答辩,否则学校将视之为自动中止学业,予以退学,准予肄业。对于全日制博士,最长学习年限为8年,对于未能在第9学年9月份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开会讨论之前完成论文答辩且提交相关材料至研究生院的博士研究生,学校将视之为自动中止学业,予以退学,准予肄业。对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对于未能在第5学年9月份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开会讨论之前完成论文答辩且提交相关材料至研究生院的硕士研究生,学校将视之为自动中止学业,予以退学,准予肄业。根据2019年9月公布了消息,南京大学就有一位2011级的博士没有在最长学习年限内完成答辩,被退学处理。追溯到去年,2018年10月,南京大学也曾发布督促2011级博士、2015级硕士完成论文的公告,当时有175位2011级博士研究生、107位2015级硕士研究生尚未答辩,最终结果只有1名博士没有完成答辩,被退学。

道理

南京大学一篇《nature》背后的故事,从倒数第一到博士延期的坚持

扬眉吐气的南大校友从2016年开始南京大学校友们一直都很憋屈,受到南京大学教授团出走名单的曝光,以及2017年学科评定时的颓势,其中A+学科甚至不如同城的东南大学,更令南京大学校友难堪的是,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发表CNS主刊论文,甚至很多双非高校都发表主刊论文,而南京大学却多年未见一篇CNS主刊论文,而每年一篇CNS主刊论文成为中国名校的最低标配,因此南京大学在CNS主刊论文上得短板也成为被攻击的对象,然而进入2019年后,南京大学CNS主刊大爆发,1月16日,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汪名怀教授团队合作的论文被《science》发表,2月27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万贤纲教授的论文被《nature》发表,3月13日,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戈惠明/谭仁祥和化学化工学院梁勇发表的论文被《nature》发表,其中含金量最高的是南京大学传统强势学科物理学院万贤纲教授的《nature》论文,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唐峰的经历更充满各种神奇,高中时曾是全班倒数第一,高考时却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南京大学物理系。在这篇《nature》论文被接收前,唐峰博士毕业被延期,最后在坚持的毅力下发表了科研大作,凸显了南京大学物理系一心科研不怕坐冷板凳的传统!南大物理系的荣耀变为黑白色的南京大学物理学院主页2018年9月17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官方主页变为黑白色,追悼已经去世的闵乃本院士,闵乃本院士应该是最近几年来中国损失的最具重量级的院士,作为南京大学物理系的元老院士,闵乃本院士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电子束浮区区熔仪"并制备成功钼、铌、钨等体心立方高熔点金属单晶体。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评选中,南京大学闵乃本院士的介电体超晶格新材料项目摘得了当时已空缺两年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最让人们称赞的是闵乃本院士给南京大学注入的科研之魂,在取得科研成就前,闵乃本院士坐了20年的冷板凳,在坚持不懈的科研精神下,最后取得了创新性的突破, 国际上为了赞扬闵乃本院士做出的科研贡献,2013年12月20日,国际编号为(199953)号小行星命名为"闵乃本星"。闵乃本院士告诉南京大学的学子们:“作为一个有责任的科研人员,就要耐得住寂寞,不怕坐冷板凳!”乐观地面对苦难靠周星驰电影缓解压力的延期博士其实真正的科研创新并不像宣传的那么简单,对比目前国内各大高校给教授们的考核任务,不管学科是什么都要求老师们几年内就要出创新性的科研成果,造成国内很多教授为了应付考核,本来可以多积累一两年实验数据发表一篇大文章,结果因为考核时间,缺乏补充实验,直接降档发表论文,造成中国科研机构高引论文产出率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发表的《nature》的第一作者唐峰,由于南京大学自由的学术风,多次尝试多个科研方向后,2013年进入万贤纲课题组,直到2017年才在导师的指导下,专注找寻拓扑材料的研究,其实就在文章发表之前,唐峰博士面临博士延期的尴尬,用唐峰接受记者的话来说,自己还在为自己能否顺利毕业而焦虑,只能靠平时喜欢的周星驰的电影来缓解压力,毕竟中国每年有高达66%的博士生无法按时毕业,很多博士都承受着毕业延期的压力,当《nature》被接收后,唐峰的心才放下来,不同于其他高校,博士期为了毕业,发表多篇小论文,南京大学的博士生更具备科研精神,不浮躁地区追求论文数量,要发就发国际顶刊

夫且不止

2019年度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南大占1/5!

近期,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根据《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条例》的规定,组织9位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知名专家成立优博评审委员会,由学会理事长李德毅担任评审委员会主席,认真负责地对2019年度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入围终评的20篇论文进行了评审,经专家终审及两轮投票,最终确定了10篇论文获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奖者简介徐淼经历:先后于南京大学计算机与科学技术系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17年于南京大学LAMDA研究院博士毕业,现于日本RIKEN任职博士后。研究方向:机器学习及其应用、弱监督学习所获奖项:2018年CCF优秀博士论文奖提名2015年IBM博士研究生奖学金2015年Tung OOCL奖学金2014年南京大学校长奖学金2013年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周浩经历:2017届南京大学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组(NLP)博士,现于字节跳动AI Lab任研究员研究方向:机器学习及其在自然语言处理(NLP)中的应用LAMDA研究所简介LAMDA隶属于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LAMDA位于南京大学仙林校区计算机科学技术楼,总部在910室,负责人是周志华教授。“LAMDA”的含义是“Learning And Mining from DatA”。LAMDA 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模式识别、信息检索、演化计算、神经计算,以及相关的其他领域。目前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集成学习、半监督与主动学习、多示例与多标记学习、代价敏感和类别不平衡学习、度量学习、降维与特征选择、结构学习与聚类、演化计算的理论基础、增强可理解性、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Web 搜索与挖掘、人脸识别、计算机辅助医疗诊断、生物信息学等。LAMDA的成员包括教师、工作人员、学生、访问学者和进修教师。NLP研究组简介南京大学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组从事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曾先后承担过该领域的18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多项对外合作项目的研制。其中,承担的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日汉机译系统研究”获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分析理解人类语言是人工智能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本研究组在自然语言处理的多个方向上做了大量、深入的工作,近年来集中关注文本分析、机器翻译、社交媒体分析推荐、知识问答等多个热点问题,结合统计方法和深度学习方法进行问题建模和求解,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近期,本研究组在自然语言处理顶级国际会议ACL上连续三年发表共5篇论文,也在人工智能顶级国际会议IJCAI和AAAI上发表论文多篇,相关系统在机器翻译、中文分词、命名实体识别、情感计算等多个国际国内评测中名列前茅。本实验室立志于研究和解决在传统文本和互联网资源的分析处理中面临的各项问题和挑战,并积极探索自然语言处理的各种应用。附相关网页及以往推送:南京大学NLP(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组):http://nlp.nju.e.cn/homepage/南京大学LAMDA(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研究所):http://lamda.nju.e.cn/CH.MainPage.ashx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http://ai.nju.e.cn/整理、美编 | 席晓阳来源 | 青塔公众号、NLP研究组官网、LAMDA研究所官网、徐淼RIKEN个人主页、周浩Github个人主页

希崎

重磅!南京大学2020学生年度人物出炉,共10人!

以人为本,以统为主,以育为重的精神内核,南京大学于2020年11月起开展了“2020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经过院系推荐、专家初评、风采展评、组织评议等程序,最终评选出10位2020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10位年度人物以其高度的责任意识、坚定的理想信念、丰富的实践经历、突出的学术成果和全面发展的自我追求,诠释了南大学子“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精神品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理想担当,成为南大学子不断开拓、砥砺前行的青春榜样。申珊齐环境学院2019级博士生思想引领行动 · 科创助力成长申珊齐,女,汉族,中共党员,环境学院2019级博士生,现任校研究生常代会副会长、环工系博士生第一党支部书记,曾任校团委青年联络部部长等职务。荣获“栋梁奖学金特等奖”、校“优秀共青团干部标兵”等荣誉20余项。发表论文两篇、申请专利两项,作为负责人的科创成果于2020那年上市公司北控水务签署合作意向。作为主讲人参与“一带一路”国际科学营,并受南京市网信办邀约参与南京市宣传,光明网全国高校招生宣传大直播等累计观看量过百万。参与全国大学生战“疫”云宣讲等校内外理论宣讲数十场,校博士生讲师团骨干讲师,本科生《形势与政策》课程讲师(唯一在读理工科生)。作为校团委学生干部期间,联络对接实习岗位数百个。作为支部书记,疫情期间带领支部为湖北省官渡口镇初级中学开展系列科普云讲堂,获点赞互动5万余次,受新华网、中国环境报等5家校内外媒体报道。参加联合国青年领袖培训实践期间做回答发言获嘉奖。李伯胜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2015级本科生退役不褪色勇于担使命李伯胜,男,汉族,共青团员,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2015级本科生,曾在军队服役2年,被表彰为“优秀义务兵”、“优秀新闻报道员”,在“中国军网”等新媒体平台上发表文章50余篇,累计阅读量60w+。复学后获得人民奖学金、周大福奖学金一等奖、恒芳奖学金,获得大气天文两院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决赛第一名,“丹青溢彩贺华章”微展示大赛第一名,保研学分绩排名专业第一,担任院系就业联络员和疫情期间教务联络员。创立军事爱好者之家并担任负责人,把全校退役大学生团结起来,打造学校国防教育的特色窗口,邀请一等功臣来校宣讲,筹划和组织2020年度南京大学国防教育周系列活动,在军地引起强烈反响,登上《中国国防报》头版要闻。宋文清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博士生砥砺青春,制芯报国宋文清,女,汉族,共青团员,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17岁进入南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岁转攻博士学位投身“中国芯”研制。目前已参与多款芯片的研制,是千禧年首批芯片国产化之路的奋斗者,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第一作者3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曾获2019人工智能奖学金、南京大学优秀研究生等荣誉,所研究的课题“面向5G/6G译码的可重构智能加速核研究”获批2020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她敢闯会创,以第一完成人的身份获得第六届“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并在全国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均有所斩获。张傲男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2016级直博生立量子科技前沿,树家国天下担当张傲男,男,汉族,共青团员,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2016级直博生。从事光量子科技前沿与交叉研究取得一系列创新突破,以第一/共一作者身份在顶级期刊Phys. Rev. Lett.发表三篇论文,获国家奖学金、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优秀研究生英才奖、南京大学优秀研究生等。广泛参加国际交流,曾获美国光学学会琼·贝内特纪念奖,为该奖项设立以来中国首位获奖者;作为中国代表团25名优秀博士生之一,受邀参加第69届德国林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并获最佳海报奖。2020年,因在光学相关领域的突出贡献潜力获国际光学工程学会光学与光子学教育奖学金(全球78人)。陈泰格医学院2016级本科生坚守医学初心,科研助力抗疫陈泰格,女,汉族,中共党员,医学院2016级本科生。曾获郑钢菁英奖学金、人民奖学金;南京大学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志愿者等荣誉。本年度以一作、共同一作身份发表SCI论文共6篇,累计影响因子37.9,以及1篇中文核心。新冠疫情期间,她时刻谨记医学生的使命,在后方用科学研究的方式为抗击疫情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在以呼吸和重症领域顶级期刊AJRCCM(IF=17.5)为代表的杂志上发表研究成果5篇,并反馈至临床,在抗疫最困难的早期,为重症病人的救治和相关指南的更新提供科学依据。此外,她热心志愿,作为负责人 6 次组织来自7所高校的同学前往麻风残老康复村进行志愿活动,项目获江苏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一等奖。周博然物理学院2017级本科生不忘初心勇担当,砥砺前行谱华章周博然,男,汉族,物理学院本科生。心无旁骛练本领,不忘初心勇担当,砥砺前行谱华章。他胸怀理想,潜心向学,甘坐冷板凳,敢啃硬骨头,在本科生阶段,以第一作者在顶尖SCI杂志,物理学评论B(Phys. Rev. B)发表论文一篇,成功挤入今年仅有30余人的物理学院PRB第一作者俱乐部,并且是其中唯一的本科生。他积极参与学术活动,是南京大学青年物理学家协会中的骨干成员,代表学校参加海峡两岸和全国物理学术竞赛,多次获奖,为校争光。柯志发数学系2017级本科生孜孜以求,练就过硬本领;久久为功,彰显青年担当柯志发,男,汉族,中共党员,数学系2017级本科生。连续四年入选拔尖计划, 曾获国家奖学金、拔尖计划专项特等奖学金、南京大学励志模范、南京大学优秀 学生等奖项荣誉。2020 年参加国内数学领域顶尖赛事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以全国14强的成绩入围决赛,获得优胜奖。参加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位列全球前0.3%。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获江苏省一等奖。主持省级创新训练项目,自主设计出了机器学习模型的高效求解算法。疫情期间,参与战“疫”专项社会实践——“数解疫情”,运用数学建模分析疫情数据,项目已进入我校社会实践“十佳团队”候选。热汗古丽·如孜化学化工学院2018级博士生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热汗古丽·如孜,女,维吾尔族,中共预备党员,化学化工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曾获得新疆政府奖学金,新疆大学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南京大学优秀少数民族学生、南京大学栋梁奖学金优秀奖等。目前已发表SCI论文8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通讯》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申请国家专利2项,研究工作被化学空间、研之成理等科研平台公众号广泛报道。另外,她勤奋练习普通话,积极参加各种志愿活动,在家乡基层参加一线疫情防控工作,南京大学校园民族文化活动中展示少数民族学生风采,努力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祖国强大贡献个人力量。鲁韦彤外国语学院2020级硕士生我们都是南大的荣光鲁韦彤,女,汉族,共青团员,外国语学院2020级研究生。本科阶段GPA 4.492/5.0,专业排名第2/23。南京大学“优秀学生”“优秀学生标兵”,曾获海航奖学金、人民奖学金,现任本科招生办助理。2018年,作为校队主力夺得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单场冠军;2019年,带领南京大学方阵夺得深圳卫视《诗意中国》单场冠军;2020年,荣获湖北卫视《奇妙的汉字》年度亚军、《奇妙的诗词》单场冠军,河北卫视《成语天下》年度季军,参与中央电视台《中国地名大会》等节目录制。积极服务南京大学招生工作,为“南大招生小蓝鲸”微信公众号撰写多篇优秀推文,参与设计2020年录取通知书礼盒,并出演2020年招生宣传片。蓝天翔艺术学院2019级硕士生用艺术成就自我,用创意服务社会蓝天翔,男,汉族,共青团员,2019级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他是文化传播的创艺者。自今年3月起任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艺术顾问,参与招生宣传物料统筹设计,20余项设计作品为学校招新宣传带来积极的推广效应。他是服务社会的抗疫者。作为NJU自组湖北援助团联合发起人,主要负责对外公示、设计统筹、物资审核等工作,持续120多天,团队筹集善款超210万元,累计服务单位近50家,获新华网、中青网等30余家媒体广泛报道。他是双创实践的探索者。曾先后荣获第四届、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国赛金奖;在2020年8月获高校计算机大赛全国二等奖;11月获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金奖、江苏省第十五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特等奖。珍惜韶华,明德修身,锤炼自我,勇于担当。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希望全体同学以10位年度人物为榜样,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为建设“第一个南大”、推进“双一流”建设而努力奋斗!来源:南京大学 图片、文字、视频 | 年度人物获得者 顾阅微 西帕古力 文编 | 阮千慧 美编 | 吴婉蓉